第一篇:关于家乡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我的家乡是农村,今年暑假回家,对家乡的新农村建设进行一次调查。这几年家乡的变化还真是很大,以前破旧的房屋、泥泞的道路、混乱的村貌、闲散的亲人已经在短短的几年中一扫而光,展现在眼前的一幢幢砖混新房、宽阔的柏油路、整洁的村庄和忙碌的亲人们。对家乡的情况进行了解,用家乡人的话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咱家乡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家乡的现状
我们村位于宝鸡市凤翔县的一个村落,是以种植业为主,因此是一个相对贫穷落后的村,当时曾经有人主张种植经济作物,又怕到季后道路泥泞运不出。近几年国家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使村子发生了很大变化。
1.村容村貌
这两年村容村貌的变化是最大、最明显的,主要体现在村级公路的修建、房屋的更新和村容的整治几个方面。
村级公路的修建,由乡里统一出资修
建了通过村里与各个村子连接的柏油路,并通上了公交客车,因此外出再也不用走几里路才能坐车了,村内的道路由村里出资也由原来的土路修成砂石路,再也不怕一下雨就出不了门了。
房屋的更新,俗话说:“看一个村子的穷富关键看房屋”初步统计这两年全村翻盖新房16座,整个村子的房屋全是砖混建筑,两幢土坯草房于前年在政府的帮助下在村里彻底消失,新房都有上下水设施。
村容的整治,近几年村里下大力气整治村容,村干部挨家串户说服,将柴草垛和粪肥堆移到院内或移到村外,不允许堆放在村里道路两旁,解决了既影响交通又影响美观的问题,并对一些道路进行取直修理,走在宽阔的村路上心情特别舒畅。
2.经济情况
我们村经济状况在整个乡里属中下游水平,在正常年景村民人均年净收入在3500-4500元。较三年前人均净收入提高1000元。在农闲时间外出务工人员较多,通过和几个亲属谈话,发现他们希望孩子外出,虽然现在农村的发展国家很
重视,取消农业税、增加粮食补贴等政策让农民得到越来越多优惠,但也不想让孩子子承父业在家务农,近几年每年都有10个以上的孩子外出读书就业。整个村子的贫富差距不大,全村只有几户低保户,其收入来源主要靠种地和国家帮助。
3.精神状态
此次回家给我感受最大的是乡亲们的精神状态的变化。记得小时候农村生活是很苦,但是大家也乐哉悠哉,没有个目标,这是当时农村的真实情况。现在就不一样了,种田越来越讲究,机械化种田代替,整个村子基本上都用农用拖拉机播种、喷洒农药、运输。耍钱的时间都用在研究致富的办法上来了,家家都有几本实用书籍,遇到困难就翻一翻,现在的游闲方式也改变了,村里经常组织种、养殖户到外面取经学习,来开眼界、搞引进、弥补自己不足。现在的农村可以说很忙,甚至没有休闲的日子,就是过年了也还得喂猪喂鸡、种植大棚户更是一进大棚就是一天的情况。现在的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了自己发展方向、有了追求目标,但是他们还很谦虚得说:“我们距离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还差多了”。
4.教育和医疗情况
教育和医疗问题是最贴近农民的问题,也是乡亲们最关注的问题。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情况,现在孩子们都能上起学了,从2006年起彻底免除了学费,根据政策规定,邻村几个特困户家庭的孩子凭特困证明还享受了免费提供课本的待遇,义务教育教师工资调整在春节前也进行了补发,但是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仍然不强。
关于农村合作医疗情况,全村人基本都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特困户由村里出资也按时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真正体验到农村合作医疗的益处。
二、家乡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家乡基本情况的了解,心情还是很凝重,家乡是变了,变富了、变美了、乡亲们变的精神了,但是乡亲们文化知识的欠缺、人居环境的任意破坏、对新事物认识的不敏感性、自主创新意识的不够仍然严重的束缚着农村前进的步伐。作为在农村长大的我仍对农村的发展担忧,家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1.家乡人民缺乏自主创新意识
家乡人民的生活水平近几年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朴实的乡亲们很容易满足,通过与他们的交谈可知,安于现状、漠视先进文化的心理普遍存在,缺乏对生活的挑战,缺少自主创新的意识。
2.教育负担依然繁重
对于儿童教育问题,虽然实行了农村免费九年制义务教育,但是儿童教育的附加费用,仅上学通勤费用、中午就餐费用每月每个孩子需要100元以上,这对农民来说负担还是很重。
3.村级领导班子整体素质不高
村长虽然是通过全体乡亲们选举出来的,他们不是村官而是全村致富带头人,但是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很低,在加上土生土长在农村,受农村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大,他们的能力已经严重限制了其发挥的作用。
4.农业发展缺乏科学技术指导
家乡的农业生产主要还是“靠天吃饭”,虽然在每个家庭都能找到几本专业书籍,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熟练的掌握;对外部先进科技信息的了解特别少,只能通过参观的形式到外部去学习,在内部无法获得系统的科学技术来指导农业生产。
5.对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认识不够
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仍是造成广大农民贫困的主要因素。农民的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市的农村已经基本铺开,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通过与乡亲们谈话可知,他们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对合作医疗的认识还不是很高,对一些合作医疗的使用程序并没用真正了解,甚至非住院买药时,他们并不知道也可以报销,可见农民对合作医疗还没有真正了解。
6.注重收益,忽视环境保护
现在的乡村建设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和谐村镇的规划设计还有差距。在村内大量养殖禽畜造成居住环境的严重污染,同时对建设的村容村貌维护不够,往往因利益关系就会出现人为破坏的现象。村内的公共卫生没有专人来维护。
7.资金短缺束缚着农村的发展
当谈到现在农村最需要的是什么时,大部分人认为资金问题是最大问题,农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除政策性银行贷款外,再向银行贷款很难。乡亲们为了创业甚至还存在“高利贷”借款行为,因此资金短缺成了农村发展的最大障碍。
三、为家乡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1.解放思想促进农民自主创新
一是要大力宣传先进文化。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报、文艺科技宣传队等各种形式,传播健康、文明的先进文化,进一步净化农民的思想意识,引导农民尊重科学、尊重知识,不断开拓进取。二是要积极更新思想观念。帮助他们转变落后、保守的思想观念,破除“小富即安”思想和小农经济意识的束缚,鼓励农民大胆接受新观点、新理念,从根本上克服畏难情绪和依赖思想,激发敢闯市场经济大潮、迎接各种挑战的豪情和勇气。
2.加大农村的教育补助投入
改变农民思想观念的根本办法就是从娃娃抓起,从根本上改变娃娃的思想观念,进而带动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在实行农村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的同时,由国家投入补贴孩子教育的附加费用,保证适学儿童全部入学,杜绝辍学现象,减轻儿童入学带给农民家庭的经济负担。
3.加强村政府领导班子建设
建议村级领导也实行人才引进道路。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在农村实行“一村一名大学生”制度,让大学生来担任村长职务,这种做法最大的优点是大学生受过良好的素质教育,做农民创业的带头人,向农民传授良好的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在带领农民致富的同时,还能进行思想教育,思想观念的改变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大的收获。关于大学生的选拔工作,可以选拔志愿者参加,对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国家适当给予补助,来鼓励他们在农村这块天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4.加大对农村的科技投入
一是积极开展农民科学技能培训。通过建立以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民科技夜校为主的农民科技培训网络,增强农民自主创新能力和本领,提升农民参与市场的竞争力,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二是大力倡导科技创业。积极支持农业科技研发
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农民采取“股份式”、“个体式”、“协会式”等多种形式自办科研机构,使农民既做科学技术的实施者和传播者,又成为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者和推广者。三是逐步构建农业信息平台。建立具有较强功能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在生产中的指导作用。建议今后的“农村三下乡”活动要坚持下去,并且不要流于形式,要真正下到农村,融到农民中去,与农民一起研究农业、从事劳动。
5.加强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宣传
建议市、县农村合作医疗管理部门以后要加强向农民宣传合作医疗政策,做到定期深入农村搞宣讲,或者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体进行案例讲解,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农民了解合作医疗,享受应得的待遇。
6.加强农村村容村貌建设,注重环境保护
一是建立独立于人居地区的禽畜养殖区,人与禽畜混居,必然造成环境的污染,改善环境要彻底将人与禽畜分开,在村外建立规模的禽畜养殖场,解决禽畜对人居环境的污染。二是建议搞村级物业管理,按照城市公益性岗位管理,在农村招聘物业管理人员,物业管理人员负责村内的环境保持工作,其物业管理人员的工资在地方环境治理费用中支付。
7.切实解决农村的资金问题
要积极探索资金投入机制,鼓励农民参与,发挥农民主动性。新农村建设完全依靠政府,或者向农民强行摊派,都是不实际的。建立起农民主动提要求、地方政府全力组织、中央政府大力支持,各方协调,合理分担成本的建设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建议根据城市下岗职工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制定小额农户贷款政策,国家拨一部分资金,地方配比一部分资金,根据农户的需要贷给农民,帮助农民尽快走出困境,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11年8月29日
第二篇:家乡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家乡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姓名:***
专业:09信息实验班
学号:****
一、调查的背景与动机
2007年,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寒假返乡时间,对我家乡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时间:2011年1月18号至2011年2月20号。
地点:山东省乐陵市******及附近4个村庄:陈吴村,宋寺村,张矬村,圈刘村。
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陈皮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
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及一年四季从农忙到农闲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发展到现99%都有彩色电视,在,在我所调查的农村家庭里,近90%的农村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40%的农村家庭配备了电脑。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丰富和改善,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发展迅速。
2、按不同人群来说 当前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54%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听广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播,23%打扑克,10%左右搓麻将,7%下象棋,另外的6%读书看报或作其他文化活动。
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来看缺乏指导、监督和引导。比如我在调查邻村的一个网吧时,发现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学生几乎全部是在玩电脑游戏或者聊天。电脑和网络本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而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使孩子们整日沉迷在游戏或聊天的虚拟世界里,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显得相对贫乏,我所调查的这些农村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大多数时间他们都是在街上闲聊,晒太阳。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1、赌博风
在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一元、两元,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
2、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四、几点建议
以上就是我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农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
2、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3、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第三篇:关于家乡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引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为改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国家曾建设性地提出建设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在国家的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工作陆陆续续在全国各地开展,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然而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因而需要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再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实践目的:
深入农村,熟悉农村,体验生活,感受发展。通过亲身融入,切身体会,丰富寒假生活,并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激发自身关注社会民生的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认知力。在进行社会考察调研的同时还能增强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内容:
从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方面了解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以及在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可避免的一些问题。实践过程:
通过和家乡农村相关的基层干部人员的交谈,了解家乡政治的进步;通过切身体会家乡农村的节日气氛,感受家乡文化的繁荣;通过亲眼所见家乡的新农村面貌,座座楼房建起,条条公路修成,人人欢欢喜喜,体会家乡经济的发展。然而,在家乡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破坏,如大量耕地被占用荒废,乡土文化景观被毁坏,传统民俗被淡化等等。实践结果分析:
一、党的基层建设更加牢固,民主制度得到落实
我在和基层干部的交谈中了解到,自新农村建设以来,民主制度得到了落实。比如,基层干部的选举实行全民选票制度,每个公民都有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合适的当家人的权力,“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更加得到体现。近几年,我们这些大学生去当村官,更多的是国家考虑农村知识分子少,这样做不仅可以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农村,带领农村走向新的发展,不断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而响应国家的号召,而且还能锻炼当代大学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让他们了解农村发展的不易,从而激发自身关注社会民生的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认知力。民主制度的发展为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完备的政治保障。
二、相关民生政策的出台,让惠民更加明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出台解决了以前农民的“看病难”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改革方案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集资金为每人每年30元,主要由农民个人自愿缴纳,地方财政补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三部分组成。近几年,村卫生室的建立,药物品种增多,实行药物“零差价”政策,更是解决了农村“缺药少药”以及“药物贵”的问题。
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让农民生活得更好;农业税的免除,“农业补贴”政策更是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农业生产连年取得大丰收。另外,在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措施中有一项为:为年龄低于16周岁的独生子女家庭办理独生子女光荣证(当然是以自愿办理为前提),拥有此光荣的家庭每年可以获得一定的资金补贴(直到子女年满16周岁),当他们的父母年满60岁时,更是享有国家的保障,这一政策虽然在当前的惠民不明显,但从村民积极响应政策的实行的情况来看,村民养老有了保障。
新世纪以来,国家出台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相关政策一条又一条,为我们家乡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三、政府加大投入,合理规划,农村有了新面貌
政府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合理规划等多方面措施,加强乡村公路网建设。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唯一的运输方式,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村公路的建设是很重要的。农村公路发展了,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就改善了,能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可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改善村容村貌。随着公路的建设,沿着公路建起了座座楼房,家家住进了新房,高高兴兴过着新年。
四、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破坏
乱砍滥伐树林,开山采石,为建造房屋提供材料,从而导致水土流失,自然资源枯竭,破坏农村生态环境,并未将来的农业发展埋下隐患;修路,建房大量占用耕地,导致农业用地不足;进行新农村建 设,对农村进行改造,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让人难以释怀的是,“由于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在农村,文化的多样性也在农村,如果建设不当,很容易对其造成破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在开发利用的名义下进行的建设性破坏和保护性破坏。“对原生态的乡村,按照现代人的审美口味加以改造,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被大量机械性复制,从表面上看似乎是繁荣了这个项目,其实是对文化遗产的一种极大伤害。”旧的村子拆掉了,新的村子出现了,承载这个村庄历史文化记忆的载体也随之灰飞烟灭了。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农村里原生态的赶集、庙会等传统,正随着建设的深入在慢慢流逝。
五、新农村建设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青少年大多外出务工,村中剩下的多为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建设新农村缺少主力军;绝大多数农民的综合素质不容乐观,农民思想较保守,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新农村的要求差距甚远;村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农作物种植和副业养殖过程中,仍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集约效应等等。
六、新农村存在的一些客观问题
虽说新农村的房屋价格不是特别的高,但是对于收入甚微的农民们来说无疑不是一笔巨大的资产,要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搬出住了几代人的老家,花钱住进新农村,这又有巨大的挑战。另外,新农村是聚集在一起的,一个镇,一个村农民都是分布在各个地区的,假使农民们真的搬进了新农村,那原来留在老家的许多耕地就会由于无人耕种而荒废,就算去耕作,路途的变长又无疑会成为一种负担,会大大的打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新农村建设好后,一个地区聚集的人一下子增加了不少,人口的聚集必然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一旦邻里发生一些争执,是否应该有一些类似于社区的专门的居民委员会进行协调。人口聚集后,相应的基础设施是否能跟上,是否能配套建设一些休闲设施和娱乐场所,或者一些日常的商铺以便居民们购买日常生活必须品,以及相应的医疗机构等。
另外,新农村建设后对当地的生态又会造成怎样的改变,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是否还会像以前在农村一样随手乱丢乱扔,能不能像城里社区一样集中打包,统一处理。住进新农村后,居民的素质能不能跟得上,这又无疑是一大问题。
建设新农村是一个很好的举措,为了更好地让农民朋友们得到真正的实惠,享受时代发展的成果,就必须完善政策,考虑各方面的问题并想好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新农村的建设才会真正意义上的发挥它应该发挥出的作用。。
实践总结: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了解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党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以及村民的努力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作用。而且,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们体会到了家乡新农村的独特风味,丰富了我们的寒假生活,我们真切地为家乡的发展而感到骄傲。同时,我也知道了国家实行各项政策措施的不易与艰难,不仅要狠下心花大价钱来进行建设,同时还要考虑各样的问题以及顾及各方的感受,只有做到了面面俱到,才能更好地使政策得以顺利实施,工作顺利开展。
“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我现在只有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积累知识财富,才能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出一份力,帮助自己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
加油吧!少年!
第四篇:关于家乡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4
关于家乡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七星关区千溪乡农村建设情况
临床医学系 [4]班葛亚琴 1201013019
3我的家乡是农村,今年寒假回家,对家乡的新农村进行一次调查。这些年家乡的变化真的很多,以前破旧的房屋、泥泞的道路、混乱的村貌、闲散的亲人已经在短短的几年中一扫而光,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栋栋新
房、宽阔的柏油路、整洁的村庄和忙碌的弄人们,社会主义给家乡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家乡现状
我们村位于毕节市千溪乡的一个小村落,因此是一个相对贫穷落后的村庄,从前村民们种植玉米、土豆、大豆等作物,每年收割的农作物有许多,但由于交通不发达,农作物很难运出去,村民的贫穷情况一直持续下去。但近几年国家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使村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村容村貌
这些年村容村貌的变化是最大、最明显的,主要体现在修建、房屋的更新和村容的整治几个方面。
国家出资修了通过村里与各个村子连接的水泥路、柏油路,村民外出打工再也不怕回家时走的全是泥泞路,再也不怕一下雨就出不了门。
房屋的更新:看一个村子的贫富关键看房屋。初步统计这两年全村翻盖新房24座,整个村子的房屋全是砖泥修筑,旧的瓦房在这几年的时间里逐渐减少。
2、经济情况
我们村的经济情况在整个乡里属中下游水平,在正常年景村民人均收入在3500——4500元之间。较三年前人均收入提高1000元。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通过和几个亲戚谈话:我大伯说他希望子女外出务工,即使
是打工,他也希望他们出去;其他的村民也亦是如此,我问他们为什么不让他们在家帮助发展农业,他们说那样只会越来越穷。虽然在农村的发展国家很重视,取消农业和 增加粮食补贴等政策让农民得到越来越多的优惠,但也不想让孩子承担父业在家务农,近几年每年有将近三分之二的孩子外出读书和打工。整个村子的贫富差距不大,全村只有几户是低保户,他们的收入来源主要靠种地和国家补助。
这次回家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最贫穷的几户都已盖上新平房。前几年,这几户人家虽然贫穷,但是他们却很懒惰,每天活得优哉游哉的,从不为生活发愁,但近两年,在政府补助下,与村民们带动下,纷纷外出打工,并且在政府的补助下,盖上新房子,过上幸福生活。
3、教育和医疗情况
教育和医疗问题是贴近农民的问题,也是乡亲们最关注的问题。关于农村义务教育情况:现在小孩都能上学了,从2005年彻底免除学费。这为贫穷家庭带来极大的帮助。关于农村合作医疗情况:全村人几乎都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从此,村民们看病再也不愁这不愁那了。
二、家乡建设存在问题
通过对家乡情况的了解,虽然家乡变富了,变漂亮了,乡亲们的精神面貌也变好了,但是乡亲们文化知识的欠缺、对环境任意破坏、对新事物认识的不 敏感,自主创新能力不够,仍严重束缚农村前进的步伐。作为在农村长大的我仍对农村的发展担忧,家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1、家乡人民缺乏自主创新意识
家乡人民的生活水平近几年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朴实的乡亲们很容易满足现状,通过与他们谈话,他们安于现状。就像我一个叔叔,他出门打工四五年,挣了钱回来盖了一大栋房子,还余下许多钱,我问他还要不要出门去,他说不去了,也不想种地,对于他的情况我真的很担忧,他们缺乏对生活的挑战。如果每个人都像他这样,那国家怎么能富强。
2、教育负担依然繁重
对于儿童教育问题,国家实行了农村免费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当他们一旦上高中、大学,家长们就又发愁了,对于高额的书学费,生活费,家长们负担确实很重。
3、农村领导班子整体素质不高
村长虽然通过全体乡亲们选举出来的,他们不是村官而是致富带头人,但是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很低,再加上在农村土生土长,受农村传统观念影响,他们的能力限制着他们,又限制农村的发展。
4、农业发展缺乏科学技术指导
家乡的农业发展还是“靠天吃饭”,虽然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种植经验,但一旦遇到天灾,他们就无计可施,就如同刚过去的一年,国家发放新品种洋芋,村民们由于技术不够,再加上天气不好,去年的洋芋减半。
三、为家乡建设提几点建议
解放思想促进农民自主创新
一是要大力宣传先进文化。充分利用先阶段的先
进设备,传播健康、文明的先进文化,从而激发人们努力进取,实现小康而努力奋斗。带动农民尊重科学,努力学习知识,不断开拓进取。二是在农村安插有农业知识的大学生或专家,指导他们合理运用科学知识,在田地里实践操作;并且向他们宣传科学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摈弃不好的传统观念,学会利用科学。
2、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改变农民思想观念,的根本办法就是从小孩抓起。在实行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国家应投入补贴孩子教育的附加费用,杜绝适龄儿童退学。给贫困家庭儿童免费上学和补助,让他们都能上学,让他们在关爱下成长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才。
3、加强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宣传
我希望市、县农村合作医疗管理部门以后要加强向农民宣传合作医疗政策,做到定期深入农村搞宣传,或者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体进行案例讲解,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农民了解合作医疗。
4、加强农村村容村建设注重环境保护
在农村首先必抓的就是公路,路的好坏决定一个村庄的发展。并且大力发展养殖靠种植谷物很难致富,而帮助致富的就是养殖利用科学技术带动农民向养殖方向发展。在农村限制农民乱砍乱伐,多植树造林,多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葛亚琴
2013年2月19日
第五篇:关于家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此次调查的主题是“坚持真理,明辨是非”。
针对萧翰在测绘学院团委举办的讲座上散步的错误思想观点,故而开展本次调查活动,以用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全面系统有力地批驳其错误思想和消极言论。
在此次调查活动中,我学会了明辨是非荣辱,抵制错误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履行历史使命,担当时代责任,也切实提高了我的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时间
2011年1月24日——2011年1月31日
三、地点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紫园村
四、方式
主要通过立足本地实情,深入了解本地情况,联系本地村委,走访本地农户,搜索紫园村有关资料,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从而探明了该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五、理论知识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现代化农村建设。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庄绿化等内容。
3、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最基本得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
4、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六、紫园村概况
1、基本信息情况:紫园村位于六安市西南部,全村国土面积11.08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民组,全村总人口为1142人。
2、农业生产情况:本村耕地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级别。以“粮猪型”经营模式为主,常年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马铃薯、甘薯、水稻、小麦等,经济作物有油菜、甘蔗、蔬菜、魔芋等,已基本达到多元化农业。
3、畜牧生产情况:畜牧生产方面以养鸡业较具规模,两村有15户以公司+农户为模式的养鸡基地,配套设施完善,每户养鸡数量在~10000只不等。养猪主要以家庭散养为主,部分养殖户已打算开春二月扩大养殖规模,但相对现代化的养猪企业尚具有很大差距。
4、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道路方面,村主要道路的硬化率已达92%,巷道尚有大部分未能硬化;饮水方面,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村委在相关部门的关照下,通过专项资金(材料)下拨和村民自筹资金对原有管道进行改造和完善,已有大约98%村民自愿安装了自来水;通讯方面,全村移动电话和有线电话的总拥有率已达80%,绝大数都安装有卫星电视接收机,电脑网络的运用正在申请安装;住房方面,绝大多数农户都已住进楼房,极少数仍住在平房,但无破房、危房。
5、医疗卫生建设情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一处,诊室三间,医护人员六人,村民参合率为100%。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那些因药费贵而医治不起的农民提供了医疗保障,例如一个病人要治疗用费1万元,可以在当地医院报销2至3千元的医疗费。现今村民的医疗消费均已有所优惠,包括外出打工的也可以将医药费拿回乡里报销,最大报销比例达到80%。能够取得如此水平,已经是非常大的一个突破了。
6、村民的年收入情况:村年总收入为850万元,人均年收入5600元。村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较以前都有很大提高。就村民的生活条件而言,村中现有富裕户230户,小康户196户,无贫困户。
7、文化教育情况:村内现有幼儿园2所、小学1所。村民中,小学生文化以上达100%,初中文化以上达91%,高中文化以上达85%,大学文化以上达31%`。
8、生活水平情况:自改革开放以来,本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巨大的飞跃,不再仅仅满足于温饱,更注重科学膳食,注重自身的健康问题。
9、政治民主情况:新农村建设中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管理民主就是要实现村民当家作主,村里的大小事务由村民自己做决定,村民自己选出满意的村官,进行村务的统一安排调配。在调查过程中,我请到了紫园村村委书记为我介绍本地新农村建设中的民主建设进程。村委黄书记说“管理民主化即是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我市已经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大大保障了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此外,还实行了大学生村官制度,它不仅优化了村级干部结构,提高了队伍整体素质,规范了村级组织行为,提升了办事效率和质量,更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充裕的后备人才资源,营造了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良好氛围。
七、存在的问题
1、动力的整体素质不高和技术强化的强烈愿望问题较为突出,村
中不经常组织劳动技能的培训,如果多培训就相当于用技术来武装农民,可以避免农民在生产中走弯路。
2、农民的娱乐生活太单调,村中的公共活动场所太少。不过,随着本村别墅型小区的落成,相关的娱乐配套设施也即将对村民开放。
3、村中目前的绿化比较乱,根据村中的绿化计划,形式上是沿路线绿化,没有集中的绿化用地。
4、在调查中发现村中的垃圾乱堆放严重,基本上是沿路放臵或者是在闲臵的宅基地堆放,这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象。
5、农业基础设施和经营方式落后,紫园村主要以山地和平坝台地为主,土壤以黄棕土为主,耕地主要是旱地,仅有少量的水田。气候属亚热带暖湿性季风型气候,伏旱和暴雨己成为当地气候灾害的两种主要类型,这极大地制约了紫园村的农业生产。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当地夏季高温干旱,每年7-8月出现伏旱天气,高温可达40℃以上。多年平均降雨量1185.2mm,最丰年1531.8mm,降雨集中,下半年降雨占全年降雨的78%,且暴雨量大。紫园村的种植业基本是靠天吃饭,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本地农户大多是采取自产自销的方式处理生产出来的产品,产品的流通量不大,商品性弱,资源利用和效益发挥都不够充分;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甚至还存有牛耕现象,同时很难做到科学种植。
6、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不足,需有上级财政支出的建设配套资金往往难以保证,这导致很多好的新农村建设计划被迫搁臵。此外,紫园村的工业并不发达,无法达到“工业反哺农业”的效果。
7、农业税费改革与生产资料价格飞涨的冲突较为严重。农业税费改革,是我国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从理论上讲,政府实行免征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和实施粮食直补等,肯定会让广大农民直接受益。但现实是,农村粮食收购价格增长缓慢,而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导致种粮成本居高不下,这是粮食丰收,农民欠收的重要原因。据调查显示:2010年3月,紫园村村民购买种子价格上涨了50%,尿素价格上涨了23.2%,国产二铵价格上涨了16%。
八、建议
1、道路绿化:村、组绿化和家庭绿化相结合。在绿化上要充分利
用空地,路边以树木、花草绿化为主并和庭院得树木绿化相结合,创造美丽的乡村风光。
2、增加村中的公共厕所。崔西沟村是一个开放的村庄,平时人员流动量很大,而且陌生人很多,所以公共厕所是必不可少的。
3、合理规划垃圾的回收利用系统,搞好环境卫生。垃圾也是一种可以被利用的资源,如果能做到“变废为宝”,那么既能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也能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4、因地制宜,做好排水系统规划。虽然本村耕地较少贫瘠,且气候往往反常,但如能科学耕种,兴修水利,必保年年丰收。
5、做好村中产业调整,争取是产业不那么单一,使村子在经济狂飙的现代有一定的综合调整能力。
6、上级政府应在资金、人才方面提供一定的支持,村委在土地资源上应进行很好的规划管理,这样就有能力引进先进农业技术,规模生产,发展集体经济,从而改变原有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
7、增加就业。农村孩子有些读完初中就到外面打工,有些到外面读大学。外面的生活很吸引人,村里的孩子一般到外面都不会回来村里发展了。如果农村发展工业、加工业,增加就业岗位,一定程度缓解农村缺少人才的问题。
九、村民满意度
从调查结果看,有77.2%的农民对本村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的“六通、六化、六有”工程比较满意。2006年投入“两免一补”资金达5.65万元,改造小学危房450平方米,养老保险覆盖率达26.2%,农村低保人数达51人。调查结果显示,对农村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比较满意的农民分别占到了64.6%、92.8%、81.9%和84.9%。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
十、总结
通过此次调查,我深刻地感受到家乡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翻天覆
地的变化,更进而理解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是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是有能力领导全国人民进一步走向繁荣富强的党。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明、正确的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它善于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完善自己,保持正确的航向;它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广大人民同甘共苦;它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它实行民主的科学决策,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从严治党、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提高党的战斗力;它维护和发展国内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坚持实行和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全面进步;它积极团结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种爱国力量,加强同港、澳、台同胞的联系,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它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面对着党的光辉历程,面对党的伟大目标,作为军人的我,只有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才能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绝不被萧翰等人的反动消极言论所迷惑;只有真实地做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站在科学一边,站在真理一边;只有不断地实践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才能让自己的价值得以实现,让自己的青春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