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作为立足服务“三农”的地方性金融机构,支持发展县域经济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困难和障碍。本文以云南省Y县龙岗地区为例,分析其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并探讨在这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县域经济 问题 对策
云南省Y县龙岗地区,现有版图面积215平方公里,下辖7个村96个小组,总人口3.1万人。党的十六大精神以来,坚持以发展为先,实施了工业强镇、农业稳镇、商贸活镇的战略,使经济建设取得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每年以12%的速度增长,农村经济形成特色鲜明,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立足农业生产基础,加大了对苗木花卉、规模蔬菜和畜禽养殖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致富奔小康。目前,龙岗地区农业现已形成四大板块:苗木花卉面积达500亩;烤烟、蔬菜种植达10000亩;绿色畜禽饲养面积达1000亩,年出售牛、羊、鸡、猪等达2000万元;林木面积达5000亩;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地区工农业总产值不断上升。
一、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龙岗信用社经过积极的努力,业务突飞猛进增长,存款以每年18%左右的速度增长,至2012年5月底各项存款达到13391.29万元,各项贷款达到9003.12万元,业务发展欣欣向荣,但与当地经济的发展情况相比仍面临巨大压力,因为专业银行撤并收缩,新增加的邮政银行业务在发展的初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任就落在农村信用社的肩上,如何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环境,走信合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值得探讨和研究。
1、整合机构的经营现状
根据县域经济发展趋势和县联社的要求,县联社自2005年组建县级统一法人联社,即对辖区内网点进行了整合,人员、资金等金融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将龙岗信用社原有机构也进行了整合,合并成二个营业网点,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保留了一个农村信用社和一个分社,两个机构的负责人都在县联社统一法人的领导下,实行扁平化管理,在各自的阵地开展工作,互相没有业务冲突,都能互相兑付农补资金,对辖内客户办理信贷业务,县联社对二个营业网点增加了对外形象工程投入,对营业网点进行统一规划和改造。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营业危房进行重新装修;使农村信用社网点按全县营业网点信合标识进行统一更新和规范,面貌焕然一新。
2、推进乡村金融现代化服务
近几年来,在省联社现代化金融技术支持下,龙岗农村信用社也加快网点的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建设,实现二个网点与全国农村信用社之间的资金往来通存通兑;全面开通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和跨行交付业务,方便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异地存取款;定期开展“反假币”、“金融知识下乡”等活动,促进金融知识在乡村的普及;并在辖区的农村信用社增设自动取款机,拓宽农村地区的金融结算渠道。通过这些措施,为居民提供便利、优质的金融服务环境,使辖区居民也享受到24小时自助银行服务。
3、人力资源配置得到优化
龙岗农村信用社二个分支机构,现有员工11人,其中有5人服务于网点门市业务。为优化网点人员的配置,龙岗信用社采取加强培训、末位淘汰、竞争上岗,鼓励员工参加继续教育等措施,促进信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同时,制定岗位轮换制度,将优秀的人才向营业重点岗位倾斜,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合理设置,保障了营业网点临柜人员综合素质,以维护农村信用社良好的外部形象和发展要求。
4、资金合理利用,兼顾城乡经济的发展
2004年以来,龙岗信用社坚持把以小额信用贷款为载体的信贷服务推向社会,收益有农业、也有工商业,受益最多是一般农户、农村专业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他涉农企业。资金使用兼顾城乡、综合衡量的原则,把资金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落实到亟需资金的客户。截至2012年5月底,龙岗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9003.12万元,其中农业贷款7833万元,占各项贷款的87%,有效促进了该地区资金向支持以“三农”为主的方向发展,尽量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二、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支农后劲不足,影响了农村信用社支农业务的拓展
农村信用社虽然在农村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但组织资金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向外吸收资金困难,农村资金市场又增加了邮政银行的竞争对手,由于邮政银行相比农村信用社结算方便,信息技术相也比农村信用社先进,加之国家一些政策对专项资金存入农村信用社的限制性、歧视性规定仍然存在,又使农村信用社在县域地区金融竞争市场上处于劣势。这些业务贯通和政策取向等客观因素给农信社造成了在城、乡资金组织上的障碍,形成了支农的后劲不足,进而影响了支农业务的进一步拓展。
2、信用环境和信贷程序制约,使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步伐缓慢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经过使用信贷风险系统、人行征信系统及信用村镇的创建,使县域地区居民的诚信意识有所提高,新增不良贷款得到较大的控制。由于农村信用社贷款以“小额、分散”为主要特点,其信贷业务的良性循环更有赖于良好的信用体系的支持,加上信贷风险程序的复杂性,很多优质的客户农村信用社不能为他们提供便捷的服务,仅龙岗农村信用社今年1—5月份发放各类贷款为1106笔金额3318.17万元,比上年同期1205笔金额3615.5万元,少投放99笔金额296.83万元,形成了信用环境和信贷程序不宽松,各种贷款都明确了“四包一挂”的责任追究制度,使再好的客户有上述的因素制约也只能爱莫能助。小额信用贷款证自2004年开展以来运行良好,但从2009年信贷风险系统上线运行以来,经营社只按章操作,不能灵活运用,使简单的信贷业务又设置成了复杂化,使这一品牌优势刚推广开又被制约,据统计2009年龙岗农村信用社全年发放贷款2973笔金额5956万元,而2010年全年发放贷款仅2872笔金额为4633万元,同期减少101笔金额4633万元,2011年贷款投放持续下降,其支农服务和内部效益相应也减少,与当地经济发展不能同步,这对即将包揽县域经济发展的农村信用社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3、因缺乏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使农村金融长期处于“两难”境地
目前,农村信用社除农户小额信贷外,其他贷款品种都须提供抵押或担保,而我国《担保法》规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等集体所有的使用权不得用于抵押”,多数农户和农村经济实体因缺少所谓的“有效”足值抵押品和担保,使农户难以达到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的准入条件,同时,农村信用社面对农户发放的贷款由于小额、分散,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农村信用社不可避免地成为风险承担者。农村地区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的缺失,使农村金融长期以来面临农民贷款难和农村信用社难贷款的“两难”问题。
4、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上的滞后使其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受限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三农”对高效快捷金融品种和现代化金融服务手段需求与日俱增。而目前农村信用社服务手段仍然以存款、贷款、结算三大传统业务为主,支持结算体系残缺,电子化建设滞后,金融技术创新、工具、理财等创新产品几乎是一片空白,这使其农村金融服务的水平受到极大的限制。
三、解决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建议
1、多方努力,多渠道解决农民贷款难和农信社难贷款的“两难”问题
一是政府部门出台农村抵质押担保政策或措施,使林木所有权及农村房产等真正成为农户向农信社贷款的有效融资担保标的;二是继续推广农户、小企业3至5户的联保制度,2008
年联保贷款推行以来,龙岗信用社共发放联保贷款1950多万元,有效及时地解决了农村个体企业户的燃眉之急,深受用户好评,且没有一笔形成不良;三是建立农贷担保基金,专门为农户贷款提供担保;四是农信社应建立和完善适应农村特点的客户评价体系,把农村各类信贷资金需求对象纳入信贷评价范畴,推广农民住房贷款、农用大型机具购建贷款、被征地农民创业贷款等信贷品种。
2、加强合作,解决农信社支农资金紧张和清收不良贷款难的问题
一是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争取国家对限制到农信社开户结算的有关规定进行修订,使农信社在资金组织渠道上与国有商业银行享有同等待遇,从而扩大其支农资金来源,增强后劲;二是加强与政府农资部门的沟通,争取其向农信社推荐优质支农项目,帮助农信社拓宽信贷服务领域,促进其支农资金的良性循环;三是加强与司法、纪检等部门的沟通,使定期召开银政联谊会成为制度,借助合力提高农信社依法收贷的效果,尽可能地减少农信社支农资金的损失。
3、完善机制,改善信用环境,解决县域地区经济信用环境差的问题
一是各级政府应在优化信用环境、支持信用社信贷投入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建议地方政府牵头建立支持“三农”发展担保机构和担保基金,降低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大户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二是大力开展“信用工程”,按照方便、灵活、安全的要求,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次数不限、周转使用的程序办理。同时信贷人员还应坚持走出社门,访农民家、知农民情、助农民富,从根本上扭转农民“贷款难”问题,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
4、加快创新,解决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水平滞后的问题
个人金融业务市场在农村有极大的开拓潜力,农村信用社应在完善电子化网络平台的前提下,借鉴商业银行先进的产品和技术进行创新,开发适应于农村市场的电子金融服务产品,创建自己的金融超市,特别是小额信用贷款能简化的就要简化,采取一次授信,余额控制,周转使用,随用随贷,最好的办法,把授信额度在与用户签订相关协议后直接存入信用卡,使用信用卡来取代繁杂的办贷程序,要把以小额信用贷款为载体的信贷服务做活做强,不断丰富自己的特色产品,建立农村信用社自己的金融品牌。同时,根据县域地区客户的不同需求,对地区市场进行科学的细分,准确定位,寻找市场的空白点和不足点,向地区居民提供个性化、差别化的优质服务,通过提升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推进农村信用社向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 贾晓辉:农村信用合作社面临的问题与改革思路[J].人力资源管理,2011(1).[2] 周婧:农村信用社对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持[J].商场现代化,2007(8).[3] 石全虎: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4).[4] 张仕东:对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经济师,2005(11).
第二篇: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情况总结
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情况总结
近年来,市农村信用社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实施“赶超型”发展战略和“全力主攻两区,推进三大建设,三年确保财政收入翻番,五年实现全面进位”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全面落实省联社“推进规范化、提升竞争力、作出新贡献”的工作部署,狠抓资金组织工作,做强做优小额农贷,不断加大支农支企力度,为市
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促进了全市农业产业化、城镇一体化、工业现代化进程。至今年6月底,全市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为70.23亿元,贷款余额54.78亿元,存贷款总量均居全市金融机构首位。
强化信贷支农支持新农村建设
为了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全市农村信用社不断完善服务手段,与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消费互动。上半年,全市农信社累放各项贷款13.63亿元,为城乡居民特别是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了优质的金融服务,为全市45.6万多农户提供了信贷服务,占辖内农户总数的70%。提升小额农贷品牌,与支持新农村建设互动。通过拓展对象、拓宽用途、扩大授信、利率优惠、阳光办贷、发放“文明信用农户”贷款等措施,继续做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上半年累放小额农贷1.58亿元,余额达到8.73亿元;通过试办和完善大额农户信用贷款、农产品质押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农村能人“双带”贷款,上半年累放农户和农业经济组织贷款8.08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支持了新农村建设。同时,还累放了蜜桔贷款5000万元、烤烟贷款1574万元、白莲贷款742万元、西瓜贷款376万元,支持了特色农业的发展,加快了市农业产业化进程。落实扶持“三农”等政策,与构建和谐社会互动。为促进国家粮食补贴、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的落实。全市农信社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严肃纪律,自担费用,顾全大局,克服困难,努力做好国家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工作。上半年,为农民开设存款账户71万多个,代付粮补等资金7210万元。以扶持弱势群众为已任,开办扶持贫困学生的助学贷款,已发放下岗失业工人再就业小额贷款1447万元。稳步开展贫困村、移民新村的帮扶工作,对广昌文会村、崇仁各移民村、乐安邹乐等村发放救困和扶贫贴息贷款600多万元。
与此同时,办事处还着力做好挂点帮扶工作,建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今年,办事处挂点乐安县公溪镇芜头村邹乐自然村。通过领导重视,专人负责,加强与镇党委政府联系,制定帮扶方案,落实帮扶事项等措施,目前,3万元新农村建设帮扶资金已经到位;同时,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优势,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对该村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实行信贷倾斜,形成帮、促、引的合力。目前正在帮助该村修建一条120米长的硬质路面,制定统一规范的思想道德、文明公约、科普文化宣传牌,树立良好的村容村貌。
服务工业园区支持城镇建设和全民创业
为了响应市委“主攻工业、决战园区”战略,全市农村信用社不断创新信贷产品,实行信贷倾斜,探索有效担保机制,加大对园区工业的信贷投入。在信贷投入的同时,建立并完善授信机制,简化贷款审批环节,实行“一企一策”,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并提高对工业园区和个私民营经济信贷投入效益。临川联社对钟岭工业园区一家企业发放了林权质押贷款;南城联社为县工业园区注入信贷资金300多万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园区当年引进46家企业、创税1300多万元打下基础。近两年,全市农村信用社重点支持了35户工业园区企业,先后为宏宝药业公司、钧天公司、和氏米业发放贷款亿多元,增强了工业园区聚集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
选“龙头”,加快以工促农。通过扶持省、市政府确定的农业龙头企业,做到信贷资金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相结合,与创新完善“公司+农户”、“龙头+基地”、“订单+产业”生产形式相结合。到6月底,农村工商业贷款2800多户,余额为7.38亿元,当年累放1.67亿元,满足了一大批工业园区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的信贷资金需求。积极促进和谐创业。近四年,全市农信社累放个人住房、汽车消费、农村市场建设、个私经济等其它贷款共计18.7亿元,其中已发放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3088万元。临川、城郊等联社将富余资金向精品楼市和集贸市场倾斜,发放房地产贷款2.3亿元,支持了建鼎华城、翰海龙蟠、财富广场等一大批房地产项目,促进城镇一体化,打造了城市亮点。
评选“文明信用农户”打造诚信
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快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构建农村信用体系,打造诚信江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破解“三农”难题,促进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全市农村信用社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积极参与并推进“文明信用农户”创评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截止7月底,市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55.11亿元,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8.74亿
元,“文明信用农户”贷款余额1.38亿元。今年1-7月累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65亿元,累放“文明信用农户”贷款5225万元,新增农业贷款占比57.68%。全市共评定“文明信用农户”30477户,占总农户4.53%。如今,“文明村镇”、“文明信用农户”证书(牌匾)成为农村干部、群众争抢的“黄金招牌”。全市农村信用社通过发放农户小额
信用贷款,满足了农户的生产资金需求,为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资金保障,全力支持了新农村建设。
据统计,近两年全市农信社积极为“信用社”、“信用农户”发放贷款,扶持了奶牛、鸡鱼、羊、猪、蔬菜、花卉、饲草等种养殖业,培植各类种养专业村120多个,有2万多农户依靠信用贷款走上了致富路,扶持农副产品加工、运输销售资金3亿元,“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农业规模化经营得到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创评活动化解了“惜贷”和“贷难”的矛盾,进一步融洽了社农关系,使农村信用社找回雄厚的群众基础。农村信用社把小额农贷作为农村信贷业务的一个“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推广,不仅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同时也拓宽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空间。金溪浒湾是一个以蔬菜种植为主的乡镇,过去农民停留在一般规模种植上,蔬菜品种单一,经济效益低下。近年来,通过评定“信用户”和“文明信用农户”活动,全镇共评出“信用户”120户,“文明信用农户”50户,信用社对他们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累计发放贷款500万元,扩大了蔬菜种植规模,发展了大棚蔬菜的种植,蔬菜的品种多样化,种植户的效益得到明显提高,每户同比增收元。通过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帮助了农户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得到了各级政府、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良好评价,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从而真正掀起了一个“讲文明、树新风、求发展”的热潮。与此同时,“文明信用农户”创评更是一道防范金融风险的“安全阀”,为达到文明信用村、户条件,全市已有6000多户农户主动到信用社还清陈贷,有一些是十七八年的“死账”。
第三篇: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调
查报告
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看,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和任务。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战略性调整的新的历史阶段,“三农”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亮点之一。农村信用社如何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服务和经营同步,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中
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笔者对以来辖内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的现状
是传统的农业县,面对中小型企业甚少这一经济格局,农村信用社按照“立足社区,服务三农”的战略定位,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创造性地开展金融支农工作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1、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成为支农服务的重点品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以其灵活和便捷的管理方式,深得农户青睐。以来,县联社把其当作支农的品牌来经营和打造,对农户的生产、生活、消费、多种经营等领域进行了大力扶持,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成为农村信用社资金营运的主渠道,成为农村家喻户晓,深受农民欢迎的服务品牌。截止4月末,全县发放农户贷款证22050户,对21589户农户发放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占辖内农户总数的%,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1558万元,占贷款累放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8534万元,占贷款总额的%,基本上解决了农民贷款难
问题。
2、培优培强农业主导产业,提升农民增收水平。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山上办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水里兴特色养殖”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思路,县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信贷杠杆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不断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大力支持和引导农民向“专、精、特、新”种养殖业发展,造就了食用菌、水产业、烤烟业多个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亮点。
例一:以来,累计发放食用菌贷款2560万元,扶持了4780户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户,目前全县从事该产业的农户占30%,且规模不断扩大,茶菇、爆花菇、草菇发展至千家万户,仅栽培量就达亿筒,实现产值亿元。仅生产经营食用菌一项,每户农户户均纯收入达6000元以上,且纯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有近100户。如德胜镇黎明村、宏村镇孔沅村、龙安镇王沙坑村等已成为食用菌生产基
地和依托食用菌的富裕村,食用菌也已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之一。
例
二、投入信贷资金861万元(其中:90万元、155万元、306万元、210万元)重点扶持了养殖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市场稳定的美蛙养殖业,放款量占全县农村信用社水产养殖贷款的70%,扶持面为美蛙养殖户的90%,养殖规模由的10户,养殖面不足十亩,增加到目前的186户,近460余亩,有效地带动了水产业的迅猛发展,使之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
例三:烤烟是近两年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农村推广的又一富农产业,农村信用社对这一新优农副产品进行了大力扶持。为524户农户发放烤烟贷款191万元,使当年烤烟种植面积发展至1000多亩。今年1-4月又投入烤烟生产资金近400万元,支持1312户农户做大做强烤烟种植业。由于有农村信用社的大力支持,农民打消了因资金紧缺的顾虑,种
植烤烟的积极性高涨,全县烤烟种植已形成规模,种植面积扩大到8500亩,是的八倍之多,烤烟又将成为兴县富民的又一特色产业。
3、以推行营销贷款为着力点,延伸服务触角。随着传统农业向多元化经济农业的转变,大规模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销售及农村个私经济,个人消费等领域的资金需求不断增大,特别是去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由于受使用范围局限性的限制,难以满足农户对贷款的需求。,县联社适时创新经营理念,在信贷产品中引入营销机制,推行全员营销贷款,送贷上门,把资金送到急需资金的客户手中。到4月末,全员营销贷款147人,累计发放营销贷款4346万元,较好地推动了农产品的发展进程,形成了以西城、宏村、樟溪等乡镇的白莲种植基地;日峰、厚村、中田、荷源、源坊等乡镇的三元杂交猪养殖基地;日峰、中田、洵口水产品的养殖基
地,成为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之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又一信贷品牌。
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县域资金需求与农村信用社供给不平衡。一方面,农村信用社以贷款种类多、手续简便、放款及时、服务优良等优势,吸引了大批客户,成为支持县域经济的中坚力量,但同时增加了自身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随着辖内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机构网点的逐渐收缩,农行撤消了县城以下全部农村网点,目前农村市场的资金需求呈现农村信用社“孤军作战”的格局。再则,商业银行贷款权限上收,贷款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支持县域经济的作用弱化,仅辖内四大国有12全文查看
第四篇: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情况汇报1
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情况汇报
1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全国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联社“支农惠民行动计划”工作要求,进一步引深“村周银行便民工程、百场万店信用工程、三社合作互赢工程、龙头带动共富工程”,新年伊始,市农村信用社及时召开会议,制定五大措施,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一是深入农村、认真调查,切实做好支持农业春耕备耕生产资金需求的调查工作。全市农村信用社把做好支持“三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抓住广大农村筹备春耕春播农业生产之际,做到早计划、早准备、早调查、早支持,切实考虑广大农民在春季播种中所需的资金需求。该社组织信贷员与村干部召开座谈会达360余次,深入到30余万个农户,逐户落实种植棉花、药材、蔬菜、玉米、大豆、谷子等农作物的种籽、薄膜、农药和其它农用物资的资金需求量,不断加大组织资金力度,努力满足农民在发展农业生产中的资金需求。不断将信贷资金全面向支农方面倾斜,切实为实现全年农业丰收、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是走进市场,了解商户,切实做好春节市场的物资流通和农副产品销售的资金供应和服务。为了支持在城市经商的商户和进城销售农副产品的农民的资金保障,该社组织专人深入辖区商户,及时了解他们在经营方面的资金需求。他们积极帮助进城销售农副产品的农民,最大限度的提供资金、信息支持,力求通过全市信用社全体员工的齐心努力,进一步繁荣城乡物资的流通,繁荣城乡商品市场,满足城乡居民所需的副食和肉、蛋、禽等产品的供应和需求。
三是抓住重点,培植典型,不断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鼓励农业走规模化经营。该社根据实际,因地制宜,大力鼓励和引导有知识、有文化、肯苦干、懂经营的农民,打破传统农业的条条框框,在大力支持当地主导产业深加工上下功夫,在特色农业上动脑筋,在农副产品储存、贩运和销售上做文章,积极支持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信贷扶持的倾斜力度,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之成为信用社联系千家万户农户的重要纽带,通过信用社给予的资金支持,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进一步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四是狠抓亮点,整体联动,大力满足高科技农业基地和园区及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建设的资金需求。该社积极深入辖区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园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深入的座谈、了解,及时掌握他们在新的一年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以及发展目标和资金需求,帮助辖区基地、园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新的一年把事业做得更强大,以此带动更多的农民参与,走共同富裕道路。
五是狠抓信用村镇创建,培养诚信意识,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全面打造良好的信用环境。该社以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财政人员担保贷款为主要支农品种,不断加大对信用村、信用户和符合贷款条件的一般农户的贷款投放力度,根据农民生产经营周期,合理确定小额贷款期限,认真落实信用户、信用社社员贷款利率优惠的政策和规定,在营造诚信社会环境的同时,让利于民,为全市农村信用社在新的一年健康、持续、稳健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农村信用社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ⅩⅩ县农村信用社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报
告
---ⅩⅩ县农村信用联社
ⅩⅩ年上半年,我县联社在省联社的统一领导和安排部署下,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投入,抢抓市场份额,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村增收、农民致富, 为全县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我县农村信用社发展状况
六月末,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14.1亿元,较年初增加1.5亿元,增长11.8%,占全县金融机构存款总量的24%,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2.2亿元,占各项存款的86.5%;各项贷款余额11.1亿元,较年初增加1.1亿元,增长10%,占全县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51%,其中农业贷款余额10.5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5%,在农业贷款中,农村企业贷款余额3.2亿元,占各项贷款的28.8%;前六个月累计发放贷款2.12亿元,其中发放农业贷款2.07亿元,占发放总额的97.8%,发放农村企业贷款2440元,占发放总额的11.5%;上半年累计投放现金4.3亿元,回笼现金4.1亿元,净投放0.2亿元;
定任务;落实了三公布:公开包片信贷员服务区域图、农户贷款流程图和服务监督电话;完善了三个台账:农户联系台账、贷款需求台账、信贷员工作日志。二是狠抓上门调查建档。树立“不唯大中小、不唯所有制形式,只要有效益、守信誉,就是我们的客户”的市场营销理念,努力挖掘信得过的农户。重点抓了以下三类客户的调查:对种植业20亩以上的农户进行全面调查建档和评级授信;对5类养殖业农户进行全面入户调查;对本地个体工商户、公司类客户进行全面上门调查。截止6月末,辖内总农户118301户(信用社信贷系统数据),已建立农户资信档案95570户,建档面80.8%,已评级授信农户91499户,授信总额489106万元。累计发放小额信用贷款21439户20988万元,其中今年上半年发放小额信用贷款2753户20540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8.43%。
(二)开展点面结合,着力推进小额妇女贷款。选定大庄作为发放小额妇女贷款的示范点,并于4月18日召开了发放现场会,通过现场观摩,以典示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ⅩⅩ年,大庄信用社好的经验做法在全县各乡镇信用社得以推广。一是严格按照“三有”设立了支农服务专柜,即“办理贷款有指引,服务质量有承诺,监督信贷
为广大粮农带来了较大的利润空间,大大地提高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加大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其中磐安镇的万亩蔬菜基地 “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菜篮子工程也享誉省内外,先后带动辖区内1200多农户从事无公害瓜果、蔬菜的种植,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达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
(四)加大重点项目对接,启动信用回流工程。今年来,全县农信社积极发挥“2部27社”(市场部、营业部、27个基层社)职能,明确信贷营销导向和重点。一是积极开展重点项目公关。瞄准城乡个体工商大户,推行包街道、包社区措施营销;二是建立中小企业基本情况信息库,筛选确定投资项目,努力抢抓贷款需求量较大的优质项目。新增100万元以上客户6家,累计投放资金2920万元;三是瞄准规模企业,扩大黄金客户群体,重点对“六峰工业园区”进行跟踪服务,由过去“客户找我”转变为“我找客户”,为力源乳业贷款350万元,同时对 “甘肃佳利达管业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贷款进行了调查,并签订了拟发放贷款300万元的合作协议。
三、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
策性金融定位不明朗,商业银行不断调整贷款审批权限和提高准入门槛,广大百姓和中小企业融资难度不断加大,一方面银行有款贷不出去,另一方面,客户和企业贷不到款,许多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成了县域经济的“抽水机”,只是一味的加大组织存款的力度,少投放或不投放贷款,客观上形成了农村信用社一家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局面。
(二)支农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问题有待解决
农村信用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自身实力明显增强,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农村信用社在实际工作中筹资难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一是组织资金难度大。由于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有些地方、有些部门对农村信用社存款还需要引起重视和政策支持。农村信用社组织存款难、对公存款占比低,就拿ⅩⅩ县农村信用社而言,整个支农贷款占全县90%以上,而存款份额不到30%,6月底仅为24%,说明农村资金仍在大量外流,造成支农资金严重不足。据统计调查,ⅩⅩ县某家国有商业银行ⅩⅩ年6月存款余额近21个亿,而用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信贷资金只有2.5亿元;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14.1亿元,当年用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依赖性强,易受灾害,经营效益差,农民文化水平低,流动性强,观念陈旧。导致涉农贷款风险大,营销成本高,使农信社在涉农贷款的风险和收益上很不对称,严重制约了农信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三)支农政策与趋利矛盾有待解决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大力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而农村信用社在信贷投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因受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涉农贷款风险大,营销成本高,没有政策性和商业性风险补偿渠道,由此产生的风险由农村信用社自身承担,使得农村信用社在支农贷款的风险和收益上很不对称。
(四)中介部门收费高手续复杂。按照贷款程序,企业和贷款个人最终取得贷款仍需要经过保险、房产、评估等中介机构,这些部门都收取一定的费用。但市房管部门和土地部门、林业部门、航运部门等相关登记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规定抵押物价值评估必需由其自身设置的评估机构评估,导致评估费用偏高,如一笔房产抵押贷款,在办理房屋他项权证时,需向房产和评估部门交纳总评估价3‰至5‰甚至更高的费用。如果贷款户的土地是划拨性质或集体所有的,还要
新业务品种,多层次服务“三农”。针对农民的金融需求,实行贷款、理财、咨询等综合信贷产品服务,在贷款融资等方面实行配套服务,要加强客户经理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培养一批懂政策、懂技术、善管理的客户经理,为农民提供政策、信息、资金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使客户经理成为信用社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成为信用社发放农贷的营销能手,成为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融专家。
(二)做好小额贷款的推广,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小额信贷是解决千家万户贷款难的有效载体。进村入户,逐户抓实建档、评级、授信等基础工作,进一步通过实施电子化动态管理,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制度,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
多年来,农民向农村信用社贷款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购买一些必需的农用生产资料。但是随着国家一系列支持“三农”政策的出台,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资金需求也出现多元化特点,已开始向农产品深加工、规模养殖以及助学、购车等消费性贷款转变,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方向和方式应适时而变,跟上农村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因此,农村信用社要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的新变化、新需求,转变观念、1
(四)抓好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改善农村金融信用环境。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是新形势下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农村信用社为推进“信用工程”建设应承担的责任。应当按照创建信用户为基础、创建信用村组为重点、创建信用镇乡为目标,采取“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政社互动、制定规划、明确目标、综合考核、奖惩兑现”的有力措施,打造和改善农村信用环境。通过实行“不同信用等级、不同优惠利率”的差别利率政策,让利给广大守信好的农户,进而强化“信用是金,合作共赢”良性互动的价值理念。对原来已开展的“信用工程”进一步深化,对于已经授信的农户和村组,每一年应扎扎实实地进行一次年检,该升级的升级,该提高授信额度的提高授信额度。对少数确实不守信、逃废债的坚决取消授信和停止信贷支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培育“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提高农户的信用度。根据省联社意见,即:“原则上,对农村小额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发达地区,可提高到10万—15万元,欠发达地区可提高到1万—5万元,其它地区在此范围内视情况而定。”同时,还对小额信用贷款的期限也作了可视具体情况而延长的要求,最长时间可延长至
裁措施和办法,强化金融债权的审理和执行力度,为金融业提高资产质量,加强风险防范打开方便之门。
(六)规范信贷中介服务,降低贷款成本。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不只是金融机构的义务,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支持。房产、评估等中介机构要简化贷款抵押登记手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收费标准,清理“三乱”,杜绝向企业乱收费行为,对土地、厂房等不动产实行一次性评估收费,降低贷户贷款成本,为金融机构办贷提供快速、方便、有效的融资担保。
(七)增强企业诚信理念,提高企业诚信意识。一是增强诚信意识。企业应牢固树立“诚信是企业生命”的观念,自觉接受银行的信贷监督,积极主动按时还本付息,杜绝逃废银行债务行为。二是增强金融意识。企业要主动认真学习金融法律法规和金融业务知识,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协调,提高自身信誉等级,充分合理运用金融理财工具。三是增强管理意识。加强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学习,建立健全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各项管理制度,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四是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应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不断推出科技含量高、产品质量优、市场前景好的产品,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