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论文(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2 19:2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农问题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农问题论文》。

第一篇:三农问题论文

三农问题论文

本文由樟木2009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正确认识三农问题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具体表现,解决三农问题 的必要性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做出论述 我国上个世纪 80 年代开始的农村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 绩。从由于改革的不断深化,新旧体制转过程中问题的积累,使我国 农村过去未曾预料的一些问题,80 年代末期和 90 年代初期突现出 在 来。我国理论界把农村产生的这一系列问题概括为所谓的“三农”问 题,即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我国拥有 13 亿人口,其中农业人口达到就达到 8 亿。中国是个 农业大国,农民一直就占中国人口的大部分,农民的生活状况关系着 中国的社会稳定。在现在生产建设时代,农业也是工业、服务业等的 基础和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难点和重 点都在“三农”。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还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村 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不足、农民收入增长困难问题还很突出,农 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整个中国的小康。但自从第一轮改革浪潮 过后,农业、农村和农民却成了一个“问题”。三农问题具体表现在:

第一、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从 90 年代中期以来逐渐下降,甚至 是负增长,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和西 部地区的农民收入呈负增长。第二、农民负担过重、许多地方的农民负担到了农民不堪忍受的 地步,农民群众怨声载道;负担重到一个什么程度?一般是一亩田 200 元左右,有的甚至 400 元。即农田收入的 50--100%。第三、农业的发展面临市场的巨大风险,大综农产品的卖难普遍 发生,由此而引起农业结构调整和品质更新等一系列问题; 第四、由上述原因而引起的农村发展停滞、教育萎缩、治安恶 化等等一系列问题。“三农” 问题不解决,长期来看,不利于社会稳定; 从短期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大 据测算,中国的土地最多只需要 1 亿农业劳动力,而目前农村总计有 劳动力约 5.5 亿,以吸收 1.2 亿计,依旧有近3 亿剩余劳动力。以目 前的人口增长速度和提供的劳动机会,至少在四十年后,中国还依然 面临着的劳动力严重过剩的问题。众多的劳动力农村无法消化,只能 向城镇转移,如何解决 3 亿人口的就业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 的巨大困难。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中国逼在眉睫的任务了。解决三农问题是 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主要有:

一、农村教育问题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入的根本原因。因 此对于政府而言,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 途径。农村的教育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持和投入。农村现状的改变更多 地依赖于教育质量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农村的教育提高 了,农民的素质提高了,“三农”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制定更加积极的城市化发展战略,为城乡产业转换和农民身 分转换拓宽空间。要重新考虑我们的城市化政策,正确定位大中城市 发展与小城镇发展之间的关系,政策的重心应当转向积极鼓励发展大 中型城市,特别是发展 100-200 万人规模的城市上来。今后一、二 十年,是我们继续推进工业化与加快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农村工 业化应当选择有利于与城市化和农村城镇化协调推进的发展战略,特 别是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适时调整农 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将农村工业化转变为城镇工业化。

三、适时调整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以乡镇工业园区为载体提 高农村土地使用效率。首先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内部的不平衡,使之合理化。减少传统种植业,退耕还林,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 殖业,使大农业内部比例适当、结构平衡。其次坚持因地制宜,加强 分类指导,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合理布局农业产业。沿海地区和大中 城市郊区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中部粮食主产区抓住主销区腾出部分粮 食市场的机遇,扩大优质粮的生产,提高综

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旱作农业和生态农业,避免地区雷同、恶性竞 争。

四、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和教育培训,增大农民人力资本投资。要加大对农民科学技术知识培训和使用技术培训的力度,提高农民的 科技素质。其次要加强对农民特别是农村后备劳动力的文化基础教 育、职业技能培训和“绿色证书工程”培训,形成全方位的教育培训 网络,培养造就适应现代农业生产、能够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胜出的 新一代农民。再次是要改革现行的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运行机制。各 级政府要设立并增加专项资金,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农村科普活动,普 及推广各种实用技术。

五、增加政府对农业的投入。资金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农业增 长的速度和农民收入。政府财政可利用世贸组织 《农业协议》 “绿 中的 箱”措施,加大支持那些风险大,投资效益低,有示范效应的农业基 础设施、农业科研和推广服务等项目。并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制度,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力度,增强农业的抗灾能力。降低农 民的生产风险。还要关注农村信息网络的建设,让农民更多地了解生 产资料和农产品市场的行情,以趋利避害,多受益,少受损。加大农 村科普教育的普及力度,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六、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必须坚持和完善“村民自治”,积极 推行和落实“四民主”,相信和依靠农民,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的规定,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在管理社会事务、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 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 我约束的积极性,依靠农民的力量形成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和社会秩 序.同时,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尊重农 民的创造精神. 自我国加入 WTO,我国的农业面临更大的挑战,我们必须要致力 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我国进入小康社会。

三位农民工代表今年两会从不同角度关注三农问题

2012-03-09 20:08:36 来源: 新华网 有0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0)

3月9日19时30分,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组织中国人大网、人民网、新华网等11家网站,联合举办主题为“农民工代表谈履职”的网络访谈。农民工代表朱雪芹、康厚明、胡小燕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谈履职。

[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各位代表晚上好。中国网络电视台网友提问三位代表,在今年两会上,三位对农业、农村以及农民问题都关注了哪些方面?对于农村的发展以及农村打工人员外出,家中耕地无人耕种的情况有没有解决的建议?谢谢。

[胡小燕]对于农业,现在大家很关注的问题是很多打工者不愿意出来了,比如说四川是主要输出地,现在由于内地发展比较快,很多都回到内地要么是回到重庆、成都,在内地打工和这边的收入都差不多,就不愿意出来了,就留在老家,便于照顾家人。无人耕种的土地很多,尤其是新一代打工者都不愿意回去了,他们都愿意在城市扎根。

[朱雪芹]其实在温总理的报告当中,针对“三农”问题谈了很多,相信各位网友也都看到了。现在加大了对农村的建设,包括每年春节我都回去了。以前我们县是全国十大贫困县之一,现在回去看到家里变化很大,厂矿、企业多了,有很多横幅:“家乡建设需要你,请您留下脚步”,也有很多外地人到我们那里打工,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也是一个很好的现象。针对新生代,我们很多人都希望留在城市,不希望回到农村,因为一方面他们对农村耕种田地,很多人是不会的,他们也不希望像父辈一样每天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农村有集体承包的土地,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这也是非常好的途径。

[康厚明]我比较关注农村的基础设施、水利建设,只有基础设施搞好了,才能保证农民的粮

食丰收。今年总理报告当中,中央财政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今年增加了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好了,土地不会没有人耕种,所以我认为基础设施投入非常重要

第二篇:三农问题论文

关于三农的几点浅析

摘要:“三农”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和农业问题的总称。其实质是我国城乡产业、城乡收入、城乡社会发展差距过大。通过对我国“三农”政策分析,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并给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思路。

关键字:“三农”问题;统筹发展;农村经济

“三农”问题是我国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的简称。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腾飞发展,中国正由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向先进的工业大国转变。“三农”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农村的发展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抓住机遇发展农村,是我们全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农村的发展如何及“三农”问题解决的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由于农民人口占大多数“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障碍。因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也连续几年成为中央的头号文件,成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党和政府先后提出“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减免农业税”、“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减免义务教育学费”、“三下乡”等政策和措施来促进我国农村的发展。最近,党和政府又提出“买家电进行补贴”的措施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更让我们难以忘记的是,党和政府自2003年以来特别重视“农民工工资”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纷纷采取多种措施来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亲自帮助农民工维护自身利益。一时间,“农民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得到了应有的回报,自身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得到改善。“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是党和政府永远不变的承诺。在我的家乡,农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已不再是传统的种植业,而是外出打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开始转移,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他们既为我国的城市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又给农村的发展带来资金和技术。农村和城市的交流加强,用城市的发展带动边缘乡镇的发展是我国城乡发展的思路。城市企业转向农村,既增加了就业机会,给农村带来了发展机遇,可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着农村的城市化进程。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农民可解放自己,一边种地,一边外出打工。农民从中得到了许多实惠,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科技兴农”战略推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科技下乡”活动丰富着农民的生活,开阔着农民的视野。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农民的生活不再那么贫瘠,精神得到陶冶,生活得到充实。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也得到继承与发扬。地方传统文化活跃在农村舞台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与此同时,农民的思想也发生着变化,他们的思想不再那么保守,不再封建。他们开始走出自己的狭小天地,融入城市,开始探寻一种新的生活。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只有切实执行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才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统筹城乡发展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点和落脚点,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就其内涵和实质来讲,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把城市与农村、农业与工业、农民与市民作为一个整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规划中去通盘考虑,把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研究,统筹加以解决,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市场经计体制,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的协调发展.十八大报告更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一科学定位,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国情、农情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下发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1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取得了粮食生产“九连增”、农民增收“九连快”的巨大成就,开创了农业农村发展新的黄金期。现在,虽然农业比重在下降、农村人口在减少,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没有改变。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无论从保障供给看,还是从扩大内需看,无论从经济总量增长看,还是从人均收入增加看,无论从经济发展看,还是从五位一体全局看,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要求都会越来越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解决好“三农”问题任重道远,必须把“重中之重”的要求贯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要清醒地、坚定不移地深化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深刻认识粮食安全是工业化、城镇化的根本保障,是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不断增强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无论是从农村发展的优势来看,还是从农村发展中的问题来看,“农村”、“农民”、“农业”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农民是核心,农村是基础,农业是关键。解决“三农“问题,我们应从整体出发,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充分利用有利优势,尽最大努力解决农村问题是我们实现农村突破性发展的成功举措。

1、我们应严格执行党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文件,加大对腐败的严查惩治力度,确保让农民真正得到到党和国家政策的好处。

2、我们应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努力改善政府和农民的关系,努力建立服务性政府,树立政府的权威,赢得民心,和农民共同发展农村。

3、坚持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以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努力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4、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新农村、新面貌、新气象”的时代风尚,努力构建和谐新农村。

5、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让农民成为现代性科技性农民,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就业的砝码,提高农民就业的竞争力。

6、认真解决好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维护好农民的切身利益。并努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和农民工问题。让这些不再成为农村发展的阻碍。

7、大力发展乡村企业和现代农业充分挖掘其中就业的机会。提高农村的吸引力,缩小城乡差别,让农村真正留得住人才,实现农村的全面、协调发展。

谈大学生如何服务“三农”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农业工业化发展缓慢,严重制约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农村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进入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农民生活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但和城市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并且差距在不断的拉大从而促使三农问题的生产。

而我想,作为我们新一代的大学生,也许,不,不是也许,而是肯定有着很大一部分的人还不知道什么是“三农”,什么又是“三农问题”。

“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而“三农问题”则特指中国大陆的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从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包括贫富悬殊及流动人口等。“三农”作为一个概念则由经济学家温铁军博士于1996年正式提出,自此渐渐被媒体和官方广泛引用; 2001年三农问题的提法写入文件,正式成为大陆理论界和官方决策层引用的术语;中共中央于2003年正式将“三农”问题写入工作报告。三农问题的内容: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形象比喻为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

为何三农问题会变的越来越严峻呢?由于政策的偏向使城镇和乡村的发展差异使贫富悬殊差距扩大。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亦同时加剧了土地兼并问题,一些失去工作或土地的农民转化成流动人口到城镇谋生,从而将问题亦带到城镇。在恶性循环下,三农问题不断扩大成为全国性的社会现象。“三农”问题不解决,长期来看,不利于社会稳定;从短期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解决三农问题实质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这是一个关系十三亿人口大国的,经济社会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三农”问题是全社会的问题,农民的利益并未切实保障,农民的困难依旧存在,发展农村,提高农民的水平,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国家、政府及人民齐心协力共同解决,更是需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不懈奋斗。只有“三农”问题得以解决,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才有可能尽快实现。作为国家未来主人的当代大学生,“三农”问题既是我们的人生机遇,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第一:大学生要抓住“三农”问题所提供给你们的人生机遇。毛泽东曾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可为的。一方面,农村、农业迫切需要需要有现代知识的青年,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村和农业,提高农村、农业的科技水平,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农村、农业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长期困扰着国家,其主要原因还是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不愿再回到那个环境待遇不是太理想但可以让他们学以致用实现人生价值的农村,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宁愿呆在城市做一些不能让他们发展潜能而且为别人服务的事情,或者说没有自己到农村开辟自己事业的意识,大学生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他们就业观念。现代大学生要转变就业择业观念,更要有创新创业观念。我们要转变就业观念---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不论是学习农业还是工业,学习理工还是人文,什么专业在农村都大有用武之地,这是历史给我们的发展机遇,不要错过。

第二:我们大学生要担当起解决“三农”问题的社会历史责任。“三农”问题是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大学生应该从思想上、行动上促进、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早日实现“中华民族振兴”,早日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责任。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每一个历史时期的重大社会问题,需要有责任心的年轻人去担当,现代“三农”问题的历史责任需要我们现代大学生去担当。作为国家未来主人的当代大学生也正在积极组织、参与一些相关的学习调研,为解决“三农”问题而不断努力着。

如今,大部分大学生对三农问题的默然视之,甚至有些人都不知何为三农问题,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我们大学生中可以来说百分之八十的来自农村。作为农民的后代,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三农的现状。可事实却是大部分同学却选择了抛弃农业、远离农村、脱离农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错误的引导,我们从小到达就被灌输了走出黄土地的思想,因而长大后总想脱离农村。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民以食为天”即农民才是粮食的创造者。我们需要改变这种观点对人们的束缚。

其次:错误的观念,大部分人总是把体力劳动与农业联系在一起,认为搞三农就是卖劳力,其实不然随着科学的发展农业在很多方面都实现了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就拿发展最快的国家美国来说,很大部分有钱人却是农民。我们国家现在的目标就是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农业上。

再次:错误的世界观价值观,很多人把农村人和城市人划分了严格的界限,甚至在某些人潜意识里对其贴上了三六九等的标签,这是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思想糟粕,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努力改变,但改变并非易事,需要我们慢慢去引导去启发争取用比较短的时间去实现这种思想质的飞跃。

基于以上三点,我主张,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作为又一个宗旨,希望通过一些交流讨论活动来开阔同学们的视野,通过一些名师讲座来改变一些错误的观念,通过下乡社会实践深入了解三农,从而唤起大学生支援三农的热情。

第三篇:三农问题论文

我看“三农”

摘要:

“三农”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和农业问题的总称。其实质是我国城乡产业、城乡收入、城乡社会发展差距过大。通过对我国“三农”政策分析,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并给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思路。

关键字:“三农”问题;统筹发展;农村经济

“三农”问题是我国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的简称。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腾飞发展,中国正由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向先进的工业大国转变。“三农”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农村的发展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抓住机遇发展农村,是我们全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农村的发展如何及“三农”问题解决的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由于农民人口占大多数“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障碍。因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也连续几年成为中央的头号文件,成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党和政府先后提出“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减免农业税”、“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减免义务教育学费”、“三下乡”等政策和措施来促进我国农村的发展。最近,党和政府又提出“买家电进行补贴”的措施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更让我们难以忘记的是,党和政府自2003年以来特别重视“农民工工资”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纷纷采取多种措施来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亲自帮助农民工维护自身利益。一时间,“农民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得到了应有的回报,自身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得到改善。“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是党和政府永远不变的承诺。

在我的家乡南通,建筑业是一个很重要的产业。农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已不再是传统的种植业,而是外出打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开始转移,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他们既为我国的城市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又给农村的发展带来资金和技术。农村和城市的交流加强,用城市的发展带动边缘乡镇的发展是我国城乡发展的思路。城市企业转向农村,既增加了就业机会,给农村带来了发展机遇,可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着农村的城市化进程。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农民可解放自己,一边种地,一边外出打工。农民从中得到了许多实惠,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科技兴农”战略推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科技下乡”活动丰富着农民的生活,开阔着农民的视野。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农民的生活不再那么贫瘠,精神得到陶冶,生活得到充实。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也得到继承与发扬。地方传统文化活跃在农村舞台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与此同时,农民的思想也发生着变化,他们的思想不再那么保守,不再封建。他们开始走出自己的狭小天地,融入城市,开始探寻一种新的生活。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只有切实执行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才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统筹城乡发展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点和落脚点,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就其内涵和实质来讲,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把城市与农村、农业与工业、农民与市民作为一个整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规划中去通盘考虑,把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研究,统筹加以解决,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市场经计体制,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的协调发展。在家乡南通通州,市领导十分重视城乡统筹的发展问题。市领导戴辉作了题为《加大统筹力度,夯实发展基础,推动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工作报告。他指出,2010年通州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根本要求,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重大任务,把加强基础设施作为重要支撑,突出助农增收惠民生、科学规划调结构、强基固本增后劲、改革创新促统筹、繁荣农村谋和谐,奋力推动现代农业再上新台阶,农村经济发展再创新局面。2010年,通州市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是:通州市实现项目农业投入总额22亿元。其中,龙头企业确保投入14亿元,农业园区确保投入8亿元;农业合同利用外资完成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5万亩,其中设施栽培面

积3万亩;新增土地流转5万亩,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000人;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戴辉强调,围绕今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通州市上下要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即更加注重彰显特色、落地可行、适度超前,加快落实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更加注重做大规模、延伸产创优品牌,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更加注重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典型示范,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更加注重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更加注重就业创业、改善民生、脱贫帮困,扎实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建设;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完善机制,不断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无论是从农村发展的优势来看,还是从农村发展中的问题来看,“农村”、“农民”、“农业”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农民是核心,农村是基础,农业是关键。解决“三农“问题,我们应从整体出发,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充分利用有利优势,尽最大努力解决农村问题是我们实现农村突破性发展的成功举措。

1、我们应严格执行党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文件,加大对腐败的严查惩治力度,确保让农民真正得到到党和国家政策的好处。

2、我们应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努力改善政府和农民的关系,努力建立服务性政府,树立政府的权威,赢得民心,和农民共同发展农村。

3、坚持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以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努力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4、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新农村、新面貌、新气象”的时代风尚,努力构建和谐新农村。

5、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让农民成为现代性科技性农民,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就业的砝码,提高农民就业的竞争力。

6、认真解决好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维护好农民的切身利益。并努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和农民工问题。让这些不再成为农村发展的阻碍。

7、大力发展乡村企业和现代农业充分挖掘其中就业的机会。提高农村的吸引力,缩小城乡差别,让农村真正留得住人才,实现农村的全面、协调发展。

最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显著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我们应注意到,近几年来,中国的农业形势发生了不利于农民的变化,农民人均收入呈连续下降趋势。农民收入减缓、停滞,已经制约了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全局的突出问题,所以说,提高农民收入,维护农民利益,四解决“三农”问题乃至整个社会利益的客观选择。

参考书籍:《经济命脉系三农》

学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学号:2010301040053姓名:刘一飞

第四篇:三农问题论文

三农问题论文

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不发达、农村不繁荣、农民不富裕的问题,习惯上统称为“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要把解决“三农”问题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不发达、农村不繁荣、农民不富裕的问题,习惯上统称为“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要把解决“三农”问题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妥善加以解决。

一、“三农”工作面临的问题

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农村内外部各种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一直长期困扰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农民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多数农民仍然只能通过种粮,散养家禽获得收入,而这些收入都不高,如种植水稻,除去种子、农药、化肥和人工等开支,每亩纯收入仅为160元左右。区2000-2004年的5年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增加632.5元,不及城镇居民收入增量的1/3,平均增长率不到8%,仅为城镇居民收入增幅的一半。二是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由于缺乏风险分散机制,长期以来农民一直是农产品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农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主要由农民来承担。在劳动力转移中,农民作为最弱势的群体,常常是最低工资的接受者,创造着城市经济财富却不能分享其利益。普遍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不能享受公共卫生、医疗和教育。即使进入城市,实际上成为城市建设者和财富创造者,但却不能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城市公共福利,更没有平等参与社会事务的政治权力。三是农民的文化素质得不到较快提高。由于缺乏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足够投入,师资力量薄弱,拖欠农村教师工资问题严重。许多农村的培训机构由于受到高学历风的影响而处在关停并转的局面。农民教育培训滞后、培训面不广、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针对农民的科技服务滞后,服务难以深入。同时,随着对农民工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农民外出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难以转移到非农产业。

第二,农业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耕地少、分散,受气候的制约较大,交通不便、通讯困难、能源短缺等客观问题一直存在。农田基础设施大多数年久失修,抗自然灾害能力很低。导致农业经济非常落后,农村人口贫困面大。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区虽然有农业产业化项目30多个,但多数项目带动力较弱,竞争力不强,规模不大,辐射面不广,特别是缺少农民参与的产业链条,农民能从中获益的不多。三是农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不相适应。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沟通城市、面向国内外大市场的流通体系,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缺乏有效的联结手段,难以避免结构调整的盲目性。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水平不高、不适应市场对农产品需求多样化、优质化和精细化的需求,致使农业发展长期缺乏有效的市场拉动力。

第三,农村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基础薄弱。由于庞大的乡村管理构架与薄弱的乡村经济不相适应,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投入和教育“两基”投入等原因导致乡村负债问题十分突出,由于这些债务大多是公益性支出,支出项目本身没有经济效益,难以通过项目收益和资产变现清偿。这样不仅使正常的经济周转困难,还使乡村的信用体系受到严重破坏。二是城镇化进程滞后。要看到,“三农”问题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城乡经济结构是密切相关的。城镇化率低,且村镇极其分散,工业企业小而且少,缺乏产业群规模的大型企业的支撑,缺乏规模效益,与区域经济工业化的要求极不适应,农民的非农产业出路极其狭窄。三是乡村面貌落后。由于基层组织和乡级政府职能上的错位,乡村规划落后,或基本上没有规划,无法有力执行规划的问题十分普遍,导致乡村建设混乱,村容、村貌不堪人目。

二、“三农”问题的对策

十六届五中全会为我国农业农村工作指出了明确方向,为破解“三农”难题提供了新途径。今后,我们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始终不渝地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调整区域发展思路,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不能仅局限于农业,必须放到区域经济的总体思路之中,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努力形成带动农业增长、农民增收的整体合力。区地处市区,土地面积740平方公里,只有耕地8183公顷。2004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174.9元,来自种植业、养殖业的仅占13.6%和39.2%。单纯靠农业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因此,必须跳出“三农”圈子谋划“三农”,大力实施工业化战略,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龙头企业建设带动农业产业化,找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

二是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然途径。因此,必须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从区情况看,农产品加工能力弱、产业链条短、工业化水平低仍是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围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着眼全局,牢固树立“工业立区、以工哺农”的发展意识,推进农业和工业的换位,走农产品深加工之路,以工业化的思维抓农业产业化经营,追求效益最大化,实现工业与农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三是要继续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必须坚持“市场定位、资源取向”,善于从培育本地特色中寻找方向,构筑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就区实际来说,区土地资源少,饲草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产业有传统、有基础、有资源、有市场。鉴于此,要大力推进主副换位,在农业内部实现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换位,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快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加强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业。

四是要加大投入,加快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与扶持,落实好新增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努力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要加强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减少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交通、通讯、供电状况和农民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农村信息网络的建设,让农民更多更快地了解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市场的行情,以趋利避害,多受益,少受损。加大农村科普教育的普及力度,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五是要抓好农民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业发展,当务之急是建设一支新型农民队伍。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适龄农民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或产业工人。同时,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造就一代既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的新型农民。

六是要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首先,抓好区域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区域经济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结合点,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其次,调整劳动力结构,搞好“两个转移”。减少农民、转移农民是富裕农民的前提。要积极推进劳动力布局换位,大力发展非农产业,鼓励、支持农民从事民营经济,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建立健全劳务输出网络,努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尽可能多地就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加快小城镇建设,在小城镇建设中积极发展和培植专业市场、中介组织等多种类型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就业。

七是要加强村屯规划,规范村镇建设。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积极推进新村镇建设,搞好村镇规划,严格规划管理,严格执行新村镇“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做到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力求反映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内涵、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集镇形象,不断提高村镇综合管理水平,着力整治农村环境,美化、净化村容镇貌,尽快改变农村的脏乱差现象,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改变农村的各种生活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八是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保障机制。在巩固区、镇、村党组织开展的“三级联创”活动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把“三级联创”活动延伸拓展,与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星级化管理”和党员“双培”活动结合起来,选配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要进一步理顺两委关系,加强村民自治组织自身建设,发展基层民主,增强自治能力,完善“一事一议”、民主监督等制度,实行村务公开,提高村民自治的制度化水平。在保障机制的建立方面,要积极推广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着力推进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要积极探索农业生产保险等机制。总之,要通过多方面努力,把农业搞强,把农村搞活,把农民搞富。

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当前,随着新旧体制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三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虽然农民在思想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农民也迅速转变成为民营企业家,但多数农民仍肩负着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重任。这充分说明,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变化,“三农”的基础地位始终不会变,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也会愈加明显。因此,认真研究新时期的农民问题,加强和改善党在农村的工作,对于保持农村稳定,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农民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具有新的内容、新的特点和新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广大农村工作者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和工作方式,一切从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营建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切实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一、把握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切入点

农民问题错综复杂,解决的切入点就是搞好权利和经济利益:在政治上,充分尊重民主权利;在经济上,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为此,在工作中应着重把握和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业政策问题。一是土地政策。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土地问题是“三农”的核心,事关农民的根本利益。侵害农民土地权益,将直接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农民的就业和生产生活保障,直接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之规定,依法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决策权,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二是集体财务管理政策。农村财务问题既是农民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引起农民集体上访的主要导火索。搞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对于密切干群关系,保持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将产生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三是扶农政策。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中央出台了I号文件,农民对此欢欣鼓舞,一致认为“1号文件”贴近“三农”,政策性强,增收的措施比往年更积极、实在。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好文件精神,执行好相关政策,保证各种扶农政策和措施真正、直接落实到农民手中。

(二)农民负担问题。要提高农民的物质利益,就要促进农民增收、减轻农民负担,要加大扶持力度,调整投入结构,建立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即是在政策上保护,物质上投入,生产上服务。清理和规范涉农事业性收费,取消不应由农民负担的税费项目;要继续加大配套改革力度,切实精简机构,进一步减少财政供养人员,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

(三)农民自主权问题。对农民来说,自主权是最大、最切实的民主权利。从我国农村改革的成功实践来看,最基本的经验就是充分尊重了农民的自主权,放活了农民的生产经营权。我们要始终坚信,农民有能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应让农民自主决策。政府的责任是为农民提供政策指导、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政府的引导和服务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

(四)农民民主权利问题。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必须坚持和完善“村民自治”,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在管理社会事务、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的作用,依靠农民的力量形成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同时,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尊重农民的创造精神.中国的许多成功经验都是尊重农民创造精神的结果,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等.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农民,大胆试验和探索新形势下的农业经营机制和农村管理办法,各级干部帮助加工、总结,逐步提高和规范。

二、解决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着力点

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跳出“三农”抓“三农”,同时要立足“三农”抓“三农”,其根本路径就是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

第一,要把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有机整体置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予以通盘考虑、协同推进。

第二,要把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作为推进“三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举措。

深入研究“三农”问题,便不能不触及农村土地制度这一根本性问题。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土地产权关系界限模糊。二是土地作为一种基本的生产要素没能发挥其应有的经济功能。三是土地有偿流转受到诸多限制。

总的来说,现有土地制度无论从产权界定还是从流转经营上都存在不容回避的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却不能为农民增收提供更大的空间,解决不好农民进一步致富问题,从而制约了整个“三农”问题的解决,如何对现有土地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明确土地集体所有权的产权实现形式,赋予农民作为产权主体的应有权利。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制度是与我国人多地少,农村人口比重大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的一种现实可行的制度安排,实行土地私有化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探讨集体所有权的产权实现形式,农民作为集体成员如何实现其相应的权益。近年来有些地方探讨实行的“土地股份制”不失为一种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形式下实现农民土地权益分享的有益尝试。

其次,进一步放宽农民承包土地的经营流转权,促进土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承认土地承包权带来的土地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和收益权,是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的基础。因此,应完善有关法规和政策,确定承包期限内允许各种形式的土地流转,通过转包、转让、出租、抵押作价入股等方式,促进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动。特别鼓励农民把土地租给企业主,由企业主租赁土地实行规模化经营、产业化运作,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农民也由此变为“地主”,既可以继续留在土地上给企业主打工,成为企业员工,也可以进入城镇从事新的工作,变农民为城镇居民,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对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合理的土地使用价格,将改变乡镇企业低成本甚至无成本使用农村土地的状况,促进乡镇企业向城镇合理聚集。出让土地经营权获得综合收益如果大于农民的耕作收益,也将对农民出让承包地产生压力和动力,从而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集中和土地规模经营的形成。

最后,要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建立农民生活保障机制结合起来。对我国广大农村而言,土地仍然是最大的生存保障。如果相应的生活保障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农村土地流转便很难得以顺利推进。因此,在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征地制度改革方面,应把农民的生活保障考虑进来,探索一种土地使用权流转与农民社会保障有机结合的机制,以消除农民后顾之忧,促进土地流转。

第三,要把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作为推进“三化”、解决 “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三农”问题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长期束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深层次问题在新阶段的集中反映。解决“三农”问题要靠“三化”,而推进“三化”进程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需要在发展实践中逐步探索一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运作机制。当前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完善政府支农政策体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旨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措施,如粮食直补、减免农业税等,收到了明显效果。应该说政府建立粮食直补制度是非常积极的举措,也符合加入WTO以后的国际惯例。但中国毕竟是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单纯的粮食直补不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对国家财政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国家对农业的政策补贴除了直接面对种粮农民个体外,更应探索建立一种能够促进形成农业和农村内在发展机制的政策体系,使之不但具有补贴功能,更具有引导生产要素向涉农领域集中的资源配置功能,发挥政策“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我认为:首先,政策的基本取向应立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目标,支持方向从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进一步延伸到“三化”领域,其次,要在优化区域布局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水利、道路、信息化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逐步改善农村落后的经济基础条件,为“三化”的顺利推进创造外部条件。再次,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相对脆弱的生态现状,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2、创新投入机制,让更多的资金投向“三化”。首先要创新农村金融支持体系。金融系统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功能弱化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试行产业化龙头企业专项贷款制度,放宽和规范龙头企业贷款条件,扩大借贷规模,采取专项放贷,封闭运行的办法,在保证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同时,也可通过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契约关系支持农民调整结构。同时,继续发挥农户小额信贷或多户联保等优势,多方面解决农业发展的融资问题。其次,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投向“三化”。民间资本具有存量大、市场活跃、投资欲强烈等诸多特点。事实上,近年来民间投资已呈现出向农产品加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类服务业等多领域、多层次进军的趋势。

3、统筹城乡就业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战略转移。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化聚集,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是推进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的必要条件,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发展壮大城镇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要以发展园区工业和服务业为重点,增强城镇的经济集聚功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要以县城和中心镇为载体,推进农村人口城镇化,让农民真正成为城镇建设的投资者,城镇发展的创业者和城镇化的受益者。二是要进一步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取消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不合理限制。要用住地登记制度和身份管理制度逐步取代户籍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清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政策和乱收费,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多方面服务。三是要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整体素质。四是要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解除农民离开土地的后顾之忧。如广东佛山地区通过建立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成相衔接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个人帐户为主,通过个人缴费,村组集体给予补贴,政府扶助等途径筹集资金,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经验。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五统筹”的科学发展,扎扎实实推进“三化”,切切实实抓好“三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统一于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首先,农业产业化是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的直接动力。其次,乡村城镇化是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园区化的空间载体和依托,并促进产业化和工业化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再次,工业园区化作为农业加工企业和城镇工业发展的载体,有利地提升了产业化发展水平,增强城镇经济的集聚辐射功能。这在增强城镇经济发展能力的同时也使城镇功能布局趋于合理。

三、解决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五个突破点把握了关节点,就基本掌握了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的主要内容;抓住了着力点,就基本掌握了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的主要方法.但千言万语,贵在求真;千头万绪,重在落实。因此,抓落实是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的要害和关键,是必须牢牢把握突破点.“发展是硬道理,落实更是硬道理”,要解决好当前的农民问题,必须咬定发展不放松,求真务实抓落实,从五个方面在“落实”二字上狠下功夫、寻求突破。一要从思想认识上抓落实、求突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思路决定出路。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只有在思想认识上率先到位,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农民问题在“三农”问题中的核心地位和在整体工作中的基础地位,才能有清晰的工作思路,才能树立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心,迅速启动好各项工作,实现突破。二要从职责履行上抓落实、求突破.要有效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创造条件、搞好服务.只有政府搭好了台,农民才能唱好戏。因此,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农村工作者,必须时时刻刻把正确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作为工作的重点,作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为农民精心搭台、细心服务、费心引导,促其发展,实现突破。三要从为民谋利上抓落实,求突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宗旨,解决农民问题必额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深入农村,服务农业,关心农民,积极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尤其是要妥善、及时、深入解决好农民群众所关心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排解他们遇到的各种矛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营造聚精会神抓建设,同心协力谋发展的格局,促进农业农村工作的全面突破和快速发展。四要从工作方法上抓落实、求突破.工作方法对路,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不同的工作,其方法不尽相同。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归纳总结等,是工作中通用的方法。解决新时期的农民问题,必须把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始终要把工作方法落实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个贴近”上,以提高工作实效,促进工作突破.五要从开拓创新上抓落实。求突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农村各项工作都要在改革中向前推进。在此过程中,必特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必然要求我们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措施去认真对待和加以解决。因此,搞好新形势下的农民工作,只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在体制上、机制上、制度上创新,才能突破新局面,创造新业绩。

第五篇:三农问题论文

三农问题论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是人们对三农问题的形象概括。所谓三农,即指农民,农村,农业。三农问题不是三个问题,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穷”。穷不是三农问题的本质,而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农村中存在的一种历史现象,是三农问题在农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上的集中反映。

三农问题出现的开端

纵观中国近代发展,三农问题一直是有待解决的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首先,我们要了解三农问题的现状。农民是农业的主体,但是在现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仅仅依靠农业收入已经无法满足广大农民对优越的生活条件的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民弃农务工,以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土地资源浪费,农业发展缓慢。农村基础设施不好也是导致农民涌向城市的一个原因,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农村虽然在医疗设施和各项社会保障等方面有所建树,却依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偏远的山村依旧处于相对落后状态,交通不便,教育、医疗设施相当差,这也是现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原因之一。在农业生产方式上,偏远地区依旧采用最原始的耕作方式,费时费力,农村发展跟不上城市发展只会拉大贫富差距。

“为什么现在大多数人要离开农村?”一个农民的回答很干脆﹕“一年到头守着几亩薄田,靠种地为生赚不了多少钱。靠土地过日子心慌,靠种庄稼过日子肚里慌。只有进城打工,才是最好的出路。”他的话道出了大多数农民的想法。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新生代农民工队伍越来越大,而新生代农民却越来越少。据调查,目前务农劳动力中50岁以上的占到50%,文化水平普遍低,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超过55%,初中文化不足40%,高中文化不足5%,大专以上仅占0.2%.浙江,江苏务农农民平均年龄已达到57岁,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到70%以上。挥汗劳作的多是妇女、老人组成的“杂牌军”,“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不仅离土地越来越远,而且普遍缺乏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与技能。一些地方的农民说,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今后我们可能就是“末代农民”了。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他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然而,近几年农民收入增幅一降再降,必修清醒地认识到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探求增幅下降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措施,以便从增加农民收入入手,解决三农问题。迄今为止,三农问题一直都是社会的焦点,并逐渐演变成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三农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国民的素质,社会的稳定,及国家的经济发展。

三农问题的潜在伤害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集中表现在农民的经济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贫富差距大。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在农村面貌落后,基础设施不齐全,经济不发达。农业问题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的东西卖不出去,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农村条件落后,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进城打工,越来越多的儿童和老人被留在了农村。孤寡老师和留守儿童也成了一个越来越需要人们重视的群体。正是因为务农收入太低,许多农民迫不得已离开自己的地,踏上了去他乡的火车。试问,如果这个趋势继续蔓延,谁来种地?谁来养活我们中国13亿人?再问,如果青年男女全都选择出去,谁来照顾年迈的老人,谁来教育可爱的孩子们。因为缺乏父母的教育和关爱,很多农村儿童性格孤僻,胆小,不愿与人交流。这为会其今后的生活带来很多困扰。因为缺乏教育,农民素质普遍偏低,在与城市人口的交流过程中,难免受到排挤甚至侮辱。这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一幕。

在历史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每一个朝代的衰败都是由于农民的切身利益遭到严重的破坏。如今想要国家的繁荣昌盛关注民生,关注三农是必要的。然而着手解决三农问题,一则是要明确农民想要什么,在如今土地的拥有权已经不再那么紧张,然而关于土地的纠纷案却不少,所以制定严格的关于土地问题的章程是必要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有了一定的约束和限制,那些肇事的人们自然也将有所收敛。二则是在城市里打工的农民的孩子读书的问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历朝历代都可见,如今也是一样,在外的打工的孩子在城市里就要像乞丐一样对待,而且不能享受到应该有的教育,对于做父母的这是让他们十分痛心的,父母总觉得自己没什么文化才会变成打工仔,如今寄全部希望于儿女,所以政府应该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以安民心。三则是医疗问题,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在中国看病难、贵,早已是人人有目共睹的了,也因为这些问题而引起的关于道德的**一起又一起,所以国家应该更好的落实大力发展农村医疗保健问题,使人民不再被高昂的医药费而伤透脑筋,甚至走上不归路。

三农问题简要剖析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一个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个合理的制度结构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当个人生产性努力和具有社会劳动属性的个别劳动及相应的预期得不到社会和组织的实质性认可时,人们就会降低甚至停止这种劳动努力。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当个人的正当努力得不到相应的合理回报、理想和抱负无法实现时,人们不想要为之奋斗,不辞辛劳。

国家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措施

国以民为重,民以食为天,农业毋庸置疑成为一个国家的命脉。在中国三农对人民来说已经不再是什么陌生的词语,党和政府也一直在致力于解决关于农村、农民、农业等问题,当然在国家的政策下,有一些关于三农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地区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且对人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所以为了是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探索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更好的解决三农问题是一党和政府继续关注的事情。

针对三农问题,中共中央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如取消农业税及其他税费,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大力加强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给予粮农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大力实施家电下乡补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这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政策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很多政策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大学生关注三农问题

中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传统的农业生产在现在社会中依然相当重要。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关注三农问题,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我国的主要人口比例。农业的崛起,意味着民生的安宁。当看到烈日下农民朋友们播撒种子,汗流浃背时,当看到农民朋友们为节约开支而不舍得穿衣吃饭时,你的内心是否总是会掀起阵阵波澜?

所以解决三农问题,是为我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不论何时,不论经济如何发展,外交怎样融洽。三农问题都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我想,国家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将那些可行的方案落实,让人民可以安居乐业,而不是说说而已,或者束之高阁。

下载三农问题论文(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农问题论文(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农问题论文

    三农问题 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当前,随着新旧体制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三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虽然农民在思......

    三农问题论文[精选合集]

    [摘 要]“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最核心的问题是农民增收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促进我国农民增收的必要性,并从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体制制度改革创新、......

    三农问题论文(范文大全)

    关于三农浅析 摘要: “三农”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和农业问题的总称。其实质是我国城乡产业、城乡收入、城乡社会发展差距过大。通过对我国“三农”政策分析,提出统筹城乡......

    三农问题论文[全文5篇]

    关于三农问题的论文 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不发达、农村不繁荣、农民不富裕的问题,习惯上统称为“三农”问题。“三农”......

    关于“三农问题”论文概述

    “三农”问题与政策文献综述 摘要:三农问题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增长的瓶颈,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农业问题千头万绪,国家说农业为基础,80年代每年都有一号文件。长期以来......

    关于三农问题的论文[★]

    三农问题的研究 摘要:“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然而,近几年农......

    有关三农问题的论文

    三农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和农业问题的总称。从经济社会学角度看三农问题形成原因有历史原因、政策原因、其他制约因素;它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了影响。它关系到我国......

    关于三农问题的论文

    三农问题的研究 摘要:“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2000年初,湖北省党委书记李昌平向朱镕基总理写信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及出版《我向总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