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和建议
关于加快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十一五”以来,市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坚持“政府主导、县域推进、统筹城乡、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为原则,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基本均衡为重点,以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投入的长效机制为保障,着力缩小城乡之间学校的差距,加快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实施意见》规划我市10县(区)于2015年底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2020年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面临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我市仍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保障能力弱,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费保障压力巨大。二是我市中小学排除危房的任务艰巨,校安工程等项目的资金配套有一定困难,“普九”的历年欠账消化困难等。三是学校之间、城乡之间在教学设施、教师素质、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很难在较短的几年内消除,特别是部分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差、管理水平低、教学质量次,严重妨碍了适龄儿童少年享受优良教育服务的权利,造成了事实上的教育不公平。四是我市教师队伍中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偏-1-
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老化、结构不合理,音、体、美及英语教师缺乏;部分农村教师,特别是边远山区教师缺乏进修、交流机会,又疏于自觉钻研,教育教学能力退化、弱化,难以胜任教学工作。五是与省内部分州、市相比,我市包括义务教育在内的教育质量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离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服务的强烈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六是我市部分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辍学现象仍较突出,控辍保学任务艰难。七是我市部分农村教师,特别是边远山区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较差,福利待遇低,家庭负担重,心理压力大,又缺少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工作有待加强。八是部分农村初级中学生源逐年减少,在校学生规模偏小,教育资源闲置浪费。为了享受更优质的教育服务,农村初中学生择校进城就读的势头强劲,城镇中学班额过大,学校超负荷运转现象十分严重。
针对以上困难和问题,就保障和加快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几点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加大教育经费向农村学校及薄弱学校倾斜的力度,加大对校安工程等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逐年清偿中小学校舍建设的历年欠账。并从硬件、软件等方面促进县域内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改造、扶持力度。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配齐配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专任教师,加强对农村中小学音、体、美及英语科目的教师配备;强力推进名师、名校长培训计划和奖励措施;加强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师的培训、交流,实施教师、校长交流制度,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
三是要进一步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制定关爱农村教师的倾斜政策,组织边远山区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开办心理辅导讲座等,激励农村教师安居乐业,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不断改进和完善绩效工资制度,逐步提高教师待遇,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控制农村初中生辍学。狠抓“两基”巩固、提高不松劲,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制度;针对学习困难和不愿升学的初中生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内容,开设职业技术课程等,持之以恒地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尽快缩小我市与省内先进州、市间的教育质量差距,为人民群众提供稳步提高的、较为优良的教育服务,尽量减少农村学生辍学率。
五是要进一步整合农村教育教学资源。坚持撤并在校生规模不足300人的农村初级中学,并从中择优选拔一批素质过硬的教师,充实到规模不断扩大或新建的城镇中学,接纳更多的农村初中学生进入城镇中学就读,与城镇初中学生一样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服务。并将撤并后的农村初级中学的校舍、设备及部分教师移交当地小学,促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第二篇:对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
对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
三堰小学徐 芳
所谓教育均衡发展,是指根据经济、社会、教育发展实际,分阶段、有步骤地缩小城乡之间、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差距,不断提升教育总体水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针对义务教育的均衡。
均衡的标准,个人认为应该包括:城乡差别、地域差别缩小;取消重点与普通学校的区分;师资力量配置合理公平;学生均可就近入学;等等,应该是全方位、多层面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孔子曰:有教无类,对教育公平的追求是历代教育思想家都极为关注的问题,它贯穿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是历代为之奋斗,力求实现的教育理想。当下,全国“普九”工作已经得到贯彻落实,“有学上”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于此同时教育均衡化的发展日益被人民关注,如何让孩子能够“上好学”,变成了我们现在更需要关注和落实的工作重点。国务院下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了教育均衡化发展的重要性,并就相关办法作出了建议。由此可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党和国家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实施的一项重要惠民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使命。
当代,党和国家政府更加关注教育公平,颁布了若干政策,全面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其中,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就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追求的必然目标,也是义务教育发展的必须过程,更是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必由之路。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的领域。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那么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呢?无论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还是缩减城乡教育差距,都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学校硬件设施建设为基础。可见,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助推器和均衡器,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明确指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的领域。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近年来,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5年,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来。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均衡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强调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规划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和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辐射面窄等。要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基本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
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均衡也即“平衡” 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相对平均的平衡状态。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伴随着许多学者对“效率兼顾公平”原则的质疑,均衡和均衡发展理念逐渐优先、被提出,并被引入各个领域。均衡发展理念在教育领域的运用,主要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平等地享受义务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足公民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是国家和政府的一项义务。
总之,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利国利民,小学生和初中生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宝贵财富,十年、二十年后,他们将成为祖国的管理者和建设者,每个炎黄子孙都有责任好好地保护他们,爱护他们,尊重他们。
第三篇:谈谈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
谈谈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看法
吴永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现阶段我国教育最为突出的问题,这个问题已严重影响到我国广大青少年在受教育方面的公平性,它具有省际间的不均衡和局部性的不均衡。它的形成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解决它需要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或许是50年或许是100年。当然,我们不能追求绝对的均衡,只是通过一定努力,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差距,或是在本区域内缩小各学校的差距,也就达到了改革的目的。下面就个人观点说说而以。
一、要加强经费保障机制
教育是民生工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每个孩子不论贫富都有成长为社会栋梁的机会,最能体现社会公平和民主,因此也是个“民主工程”。只有政府强有力的管理,加大经费投入,对农村薄弱学校重点扶持,尤其在生均公用经费下拨时提高薄弱学校的比例。切实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消除危房、偿还 “普九”历史欠债、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改造和改善农村农村学校的教学黑板、体育器材设备、饮水设施,组织学生免费看电影等。我区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有许多举措,2011年上学期,我校为全市首批“班班通”试点学校,已为学校每个班级安装了全套多媒体设备。作为一所农村小学,700多名农村孩子能享受到如此现代化的教学服务,许多家长都由衷的发出了赞叹。
二、要培养和稳住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目前,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老师老龄化严重,而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没有什么教学经验,因而导致了薄弱的学校更加薄弱。要稳定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必须要提高农村薄弱学校老师的工资待遇。政府可以通过统一编制标准、健全补充机制、加强培养培训、改善教师待遇等措施,为农村薄弱学校培养一批“用得上、留得下、靠得住”的“本土化”师资力量。
三、实行政策倾斜
如名特优特酬、边远校倾酬、一线教师重酬,真正体现岗位不同、责任不同、业绩不同、报酬不同的分配机制。在其他待遇上同样倾向于边远学校,如组织骨干教师及校长培训考察向农村学校倾斜,培训经费向农村学校倾斜,评选优秀教师向农村教师倾斜。通过政策导向和激励,破解优秀教师流动难题。在职称评定方面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比例,压缩城市学校的职称上岗比例,让在薄弱学校工作的优秀老师有优越感,让他们自愿扎根山区学校工作。老师稳住了,教学质量提高了,这就是均衡发展。
四、打破“择校热”
目前仍然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不均衡是众多的原因造成的。现在要缩小区域与区域之间,区域内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不均衡,优质学校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好的教师队伍、好的教学设施和好的管理理念。统领这三个条件的是优秀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师队伍、管理方式的均衡显得更为重要。而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大的问题有三点:校舍、教师、经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
展,除了提升学校的设施建设外,促进教师流动、推进招生制度改革、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也是缓解“择校热”的重要举措。
五、推进教育改革
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措施和主渠道,我们必须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全面提升全区整体教育教学质量。逐步从以考试成绩为惟一追求的目标和评价的标准向知识技能综合考核评价转变。
六、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就是校园的风气,是学校整个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氛围。在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重视精神文化建设,挖掘学校文化特色,促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在学生养成习惯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四篇:我对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
我对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
张湾中心小学 徐德仙
平时老师们谈到均衡,有的人就过急,追求绝对的平衡,以为要把农村的、山区的落后的学校都建成城里一样的学校,让山里的孩子享受城里孩子的待遇,走宽阔的马路,有足够的零花钱,穿名牌的服装,接受各种特长的培训,有最优秀的老师教学,用最新进的教学设备,这是不可能的。其实,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会绝对的平衡,因为万事万物都是千差万别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所以义务教育的发展也是一样,有差别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要做的是缩小差距,让落后地区的小学和初中的师资和设备,能够顺利地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的基本任务,让能够成才的学生不要因为外在的原因受到影响,使国家和中小学生免遭损失。
一.义务教育不均衡的根源。义务教育的不均衡是长期形成的,最主要的根源是经济的不均衡。从全国来看,经济差别非常大,东部比西部发达,沿海比内地发达;在同一个省级行政区域里,大城市比小城市的发达,小城市比农村的发达。而经济发达的地区,比如上海有足够的财力投入义务教育,建设最好的校舍,购臵最先进的教学设备,招揽最优秀的老师,教学过程相对合理,能够满足当地人们对义务教育的需求。而经济落后的地区,比如某个闭塞的山区,人们维持正常的日常生活都有问题,没有钱建标准化的校舍,也没有钱建老师的宿舍,再加上水电路设施不完善,生活就医不方便,怎么留得住人?怎么留得住优秀老师?教师没有领头羊,没有带头人,怎么会繁荣?
其次,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收入太低,吸引不到大批的优秀人才从事义务教育。最近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推出30集系列报道“西部边疆行”中,有一集叙述的是青藏铁路开通后,一个灌装水厂的普通工人五年前的工资是500多元,现在工资涨到3000多元。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呢?农村的义务教育阶段的高级教师,工作三十年以上,难超过3000元,工作十多年的教师,月工资也就一千五百元左右,这就是说,一个工作了三十年的农村的义务教育阶段的高级教师的工资还比不上一个灌装水厂的只工作几年的普通工人的工资,你说谁愿意在农村的当义务阶段的老师,更不说大学里的那些的高才生了。
人是一切活动的主宰。可以试想一下,一个不安心在落后地区当老师的人,怎么能把教书育人搞好?人们常说:惩着鸡子抱不出儿来。我说,惩着鸡子不光抱不出儿来,还会把鸡蛋搞破。当一个人把一件事当成事业去做时候,这件事一定做得好。因为他愿意为它而生,愿意为它而死,就象当年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抛头颅,洒热血的那些进步青年一样。反之,当一个人把一件事不当一回事的时候,这件事一定难做好。即使有人强迫他,那也是一时的,短暂的,时间长了,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就象农村的搞集体,你天天逼着老百姓出工,还是年年饿肚子。因为没有真正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混事,而不是做事。人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希望得到充足的物质享受和更多人的尊重。正是有了这种动力,人们才会不断的奋斗,社会才会不断的进步,社会财富才会不断增长。
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追求正常的物质生活是没有错的,因为他们是人,是普普通通的人,有家庭要照顾,有子女要抚养。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如果缺乏这方面的认识,一味的要求他们奉献,那是不切实际的,也是收不到理想的结果的。在社会不断进步,财富不断增长的今天,任何人也没有理由和权力要求他们过清贫的生活。任何时代,任何行业都有乐于奉献的人,我们可以提倡这种精神,但绝不能强压某一行业、某个领域的人都去奉献。
第三是人们的观念的落后。在一些地方,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不足,只看到眼前的利益,看不到长远的发展,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立杆见影的效果,既不能饱肚子,又不能赚钱,读不读书一个样,不如在家帮家长做点事更实际,导致这些地方读书的人少,辍学的人多,形成观念上的恶性循环。
有的人看到一些长时间读书的人也没有成为大名人,干出什么大事,对读书的作用产生怀疑。以为一读书就要出人头地,高人一等,达不到这个目的,就认为白读了。看到周围的某某人,读了十几年书,钱也花了,还是没有考出去,没什么改变。其实,同一个人,读书和不读书,短时间读书和长时间读书,将来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天都是有很大差别的,考虑问题的方式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是有很大差别的,后来的生活质量也是完全不同的。书读少了的人是很难看到这一点的。
第四是主管部门缺乏科学的论证,没有合理的规划,没有长远的预见。事实上,从恢复高考制度到现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国家、社会、家长在教育的投入还是不小的。特别是上世纪八九年代,全国搞普九检查,村村办小学,联片办初中;国家投入,社会赞助,老百姓集资,各路资金一哄而上,做了好多学校,结 果呢?没过几年,许多村的校舍当成鸡场、猪圈了,有的因无人管理,破败不堪。就象猴子摘苞谷,摘得多,丢得也多。你能估计浪费了多少资金吗?如果有人把它统计出来,肯定是一个可怕的数据。如果相关职能部门当时能预见到后来学生的大量减少,不搞遍地开花,集中资金少办一些学校,办好一些学校,现在校舍的差距就会小多了。
二.义务教育不均衡的现状。
义务教育不均衡的第一种现状是师资的不均衡。师资的不均衡,首先是全国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优秀老师少。从我国的大学教育来说,将来可能到义务教育阶段当老师的师范类大学的录取分数是同类大学的最低档,这就导致大量的优秀人才,将来不会做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这说明从国家的高度,并没有把义务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臵。其实,小学和初中教育在人的一生的教育中是最重要的,这个年龄的人可塑性最强,兴趣最广,思维最活。古今中外只读小学或中学而没有上大学的名人、大家是数不胜数。比如华罗庚先生只读到初中毕业,后来却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数学家。
其次是小学和初中的优秀老师不断向少数地方集中或向其它行业转移。因为国家对义务教育的认识不足,小学和初中老师的收入一直很低,正在从事小学和初中教育的优秀老师,由于生活的需求,不断地向经济发达的地区集中。农村的优秀老师不断地向城市的集中,小城市的优秀老师向大城市的的集中,大城市的优秀老师有的跑得更远,有的出了省。还有些义务教育阶段的优秀老师被调离初中或小学,从事其它的工作。这样,必然导致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差距越来越大。
义务教育不均衡的第二种现状是教学设备的不均衡。首先是校舍,城镇的校舍和农村的校舍不一样,新建的校舍和原来的校舍不一样。有的乡村教室里,窗户上没有玻璃,冬天上课时,还在用塑料或硬纸板挡在窗户上;老师的住宿条件比城镇老师的住宿条件也差多了。城镇的老师上课,许多学校不用粉笔,用多媒体和电子白板。而有些乡村学校的老师一直用粉笔在水泥黑板上写字。城市里的许多学校建成了标准化的塑料体育场地,而乡镇的学校基本上停留在土场地或水泥场地上。城市里的学校的实验室也相对的完备多了。
义务教育不均衡的第三种现状是班级容量不均衡。这主要是上面两个原因,致使大量乡村的学生向城区的学校择校,而使城区少数学校的班级容量太大,有的小学班级容量接近100人,初中的班级容量超过70或80人。这对城里的学生也是不公平的,乡村的少数学生抢了城里学生的“粥”。你想一个教室里那么多学生,老师怎么能顾及到每个?荒废了大批的“未来人才”,真是令人心痛。然而,最近几年由于各地中小学学生人数的大量减少,有的学校有教室,有老师,但仍然不搞小班制。本来可以搞成四十多人一班,但学校的领导缩小班数,仍然搞成六七十人一班,甚至更大,让教室空着,老师歇着,浪费了教学资源。
三.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
第一,提高对义务教育的认识,从而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老师的收入。只有提高了义务教育阶段老师的收入,才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义务教育这个行列中来,优秀老师多了,自然就会满园春色。提高收入,不是自然的增长,而是要比公务员的工资高,让公务员也想当义务阶段的老师。这比政府搞个教师节,更实在,更有用。比如电力、电信、金融系统等没有职业节日,可是各种优秀人才源源不断流入这些行业,这些行业的高新技术才层出不穷。
第二,加强对义务教育的各个单位的监管,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繁荣了,国家富裕了,有钱投入义务教育,提高办学条件,这是好事,是幸事,但好事一定要办好。应该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实处,防止腐败,防止盲目,科学论证,健康发展。把国家的投资尽量地公开,不光要有相关部门的审核,也有群众的监督。不然,国家投入了大批的钱,到时候老百姓还是不满意。
公开透明是最好的办法,它只会让少数想搞腐败的人不安,又会使那些真正想为国家为民众办好义务教育的人更加光明磊落,更加得到老百姓的拥护,有什么不好?有什么不能做的呢?
把每个初中和小学的基础设施建得基本相当,能够满足所有可以成才的学生成才,不要因为外在因素而影响学生的成长。如果一个学生在乡镇的学校能够健康成长,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择校的学生就会大大的减少,也可以避免学生过渡集中。
第三,严格实行小班制,初中和小学各班不准超过40人。在同一个学校里教育的不均衡则是因为班容量过大造成的,班级人数超过四五十人后,老师的确顾及不到所有的学生。有的学生也会因为老师没有注意他,经常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时间一长,这些学生在学业上就会漫漫地落下来。再者,班级人数过多,学生的座位也成问题,有的学生坐远了看不见,但每个地方都得座人。如果一个班只坐三四十人,那就可以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坐在教室的中间,四周不坐人,前后不坐人,保证所有的学生听得见,看得清。学生回答问题,老师也可以尽可能地照顾到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可健康成长。
第四,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校长的选拔、培训。校长是学校的核心,是学校工作的组织者,对学校的兴旺发展至关重要。校长要有高尚的品德,坦荡的胸怀,顽强的毅力,过硬的本领,超前的意识。老师是一粒一粒火种,校长是守护火种的人,如果校长能将这一粒粒火种组织起来,就会生成一团火,燃烧学生的心灵,照亮学生的未来,使学生充满学习激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否则,一粒粒火种四散零落,不久就会熄灭。
选拔校长既要民主也要集中。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民主可以把那些有可能当校长的人推荐出来;而集中主要起监督和考查的作用,监督民主过程中的违法行为,考查候选人的真才实学。
培训校长是校长成长的最好方法。通过专家学者对中小学校长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开阔他们的视野,使校长快速成长起来,提高学校管理能力;同时让校长们了解国家对教育的政策和要求,认识当前义务教育的现状,指明未来义务教育的发展方向;再者,对中小学校长的培训,也可以提高他们的个人的品德修养,增强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心甘情愿地为义务教育服务。
第五,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老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提倡奉献精神。虽然国家在想办法增加义务教育阶段老师的收入,但长期存在的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有过程,所以必须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在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老师的收入的同时,也要倡导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发扬人梯精神、烛光精神,把教育当事业,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总之,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利国利民,小学生和初中生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宝贵财富,十年、二十年后,他们将成为祖国的管理者和建设者,每个炎黄子孙都有责任好好地保护他们,爱护他们,尊重他们。
第五篇: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的一项重要规定。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在区域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逐步缩小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方面的差距。实现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是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把它列入今年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的议题。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6月份以来,我委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就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和机制、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教育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等问题,深入芗城、龙文、龙海、漳浦、平和、南靖等6个县(市、区),听取政府、财政、教育等部门的情况汇报,实地察看20多所学校,向40所学校发放调查问卷,向17位教育界的市人大代表发放征求意见函,召开市人大代表、中小学校长 座谈会,还走访市直相关部门。
一、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义务教育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从根本上保障了广大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双高普九”工作扎实推进。
1、教育经费投入有较大跨步。2005年以来,特别是去年新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公布实施后,我市各县(市、区)能够进一步完善教育投入的保障机制,在教育事业费、中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两免一补”专项资金、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等都能基本按时拨付到位。对农村校、薄弱校资金安排,大都能做到倾斜照顾。芗城、龙文、龙海、南靖、华安、长泰集中了财力物力,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发展步伐。南靖县去年投入2000多万元为教育办十件实事,今年又决定投入3000万元再为教育办十件实事,2006年漳浦、2007年平和在财政尚较困难的情况下,分别挤出400多万元和700多万元追加教育投入。
2、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学校危房改造是改善办学条件和重要工作内容,学生的生命安全也引起各级领导及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从2003年至2007年3月,全市各县(市、区)已基本完成第二期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工作,共消除危险校舍22.49万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16.64万平方米;新建校舍总面积25.79万平方米。华安县三年来共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新建、改建校舍37幢54888平方米,已实现全县学生不在危房中上课的目标。龙海市的学校危房改造工作突出,2006年被省危改办授予“福建省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先进集体”。平和县近些年来利用社会捐资改造维修校舍资金共达431万元,加快了危房改造的步伐。与此同时,近年来民办教育的快速发展,弥补了政府投入的不足,有力地促进了办学条件的改善。
3、学校布局的调整有序进行。各地教育部门早些年就把撤并校的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他们本着“积极稳妥、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先建后撤”的原则,稳步推进布局的调整和薄弱校的重组整合。全市小学累计撤并399所,改扩建148所,异地新建20所;中学累计撤并20所,改扩建113所,异地新建 3所,共投入资金3.48亿元。漳浦县2003年5月实行《中小学校布局调态实施方案》,到2006年底,已撤并中学5所,小学66所,新建小学2所,九年制学校1所。南靖县结合自己实际制定了撤并五年计划,1999年以来共撤并中小学193所,建立农村寄宿制小学43所。龙海的做法是“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方便就学,成熟一个合并一个”,先从50人以下的学校开始撤并。通过布局调整,教育资源初步得到了优化,办学条件有所提高。
4、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教育主管部门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调整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主线,全面提高教师和管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这些年来,教师的岗位培训工作也已形成制度化、常态化。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越来越高,目前,初中教师达标率96.6%,其中达到本科学历的30.2%;小学教师达标率98.3%,其中达到大专学历48.7%。漳浦县这两年每年都举办五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总数都在5000人以上。龙海还专门举办教师学历提高培训班。为提高农村落弱校的教学水平,在市教育局的组织领导下,全市普遍展开“百校千师送教下乡”的帮扶活动,已有参与活动的小学859所,其中城镇小学192所,“送教”的优秀教师达1215名,城乡教师结成2430对子,受益学生达十万以上。在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抓好师德师风的建设,也在我市各县(市、区)教育系统中普遍展开,以阮文发同志先进事迹为榜样开展的“崇师德、铸师魂、正行风、树形象”的活动,提高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问卷调查中,教师中的市人大代表对我市师德师风建设现状表示基本满意的66.7%,满意的33.3%。
5、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问题得到重视解决。近些年来,特别是2004年5月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颁布以来,我市能够按照通知的精神,坚持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有的全部放开中小学校,有的暂时划定部分学校,接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并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予关心、照顾。至2006年,芗城区已安排5000多名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龙文区已安排1300多名流动人口子女入学。芗城区的北斗中学,位于金峰开发区边,近年来共接纳267名流动人口子女,他们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平衡编班,一样享受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政策。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尽管我市近年来义务教育有新的发展,但全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有些地方和有些方面还有扩大的趋势,与全省其它地市比较,我市义务教育的不少指标居于后位,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难。
1、思想认识不到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到各个领域和不同的层面。有些地方领导没有充分认识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意义,未能把本地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当地社会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规划;有的领导认为要搞均衡,硬件投入是主要的关键,而现在的财力实在是捉襟见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的教育行政人员认为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历史形成的,且不均衡的距离已越来越大,因此在均衡发展的各项指标和工作量面前“望而却步”;有的基层群众面对学校资源布局调整,有本位主义,有虚荣心,有安全担心等;全社会尚未形成一种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2、经费投入不足。近些年来,我市大部分县(市、区)虽然也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但离省定的标准尚有相当的差距。主要有:财政对教育拨款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增长比例未能依法落实;大部分县教育生均公用经费零预算,有些县“两免一补”配套资金没到位,有些县中小学危改配套资金未能到位,有的县将税改转移资金挪作它用,2006年我市税改转放支付专项资金总额为6229万元,只拨付3886万元,拨付率仅62.4%。调查问卷中,87.5%的的学校、75%的教师中的市人大代表认为我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困难是经费投入。
3、办学条件不适应。体现在:(1)校园面积小。芗城市区小学生均占地面积6.29平方米(省标12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3.74平方米(省标5平方米),漳浦县的一些小学生均校园面积太少,学校各用室与学生必需活动空间严重不足,学生做操都要隔日交叉进行。调查问卷中,认为学校校园用地和教学用房适应办学规模要求的,学校回复“适应”的仅31%,教师中的市人大代表回复“适应”的仅11%。(2)教学设备简陋残缺,城区中小学不少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设备较陈旧,农村学校更差。调查问卷中,认为学校图书室、实验室,和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适应教学需求的,学校的回复“适应”仅10%,教师中市人大代表回复“适应”的仅17%。(3)D、C、B三个等级的危房还一定数量的存在。全市上报的D级危房面积还有9.38万平方米。(4)农村寄宿制学校住宿条件有待改善。有的县的学生宿舍,光线昏暗,通风透气差,洗刷处低矮潮湿,双层床轻轻一动就左右摇晃,食堂简陋,卫生状况不佳伙食既贵又差。(5)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力度不一,按省定计划,我市今年底将全部实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络的全面覆盖,但至今个别县力度不大,时间将拖至明年。
4、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全市城区(县城)与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的差距大,优质教育资源还呈现向城区(县城)集聚之势。由此产生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城区(县城)办学规模不适应需求。以芗城市区为例,近年来,随着市区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建设进程加快,芗城市区人口已从10年前15万人增至30万人,然而芗城市区的小学的建设没有与城市扩大同步、与人口剧增相配套,反而在10年内因旧城改造拆迁减少6所。市规划部门所作的2002年至2010年市区小学样专项规划,拟于2010年前建设10所小学,至今5年已过,政府未动工兴建一所,仍停留在“纸上谈兵”,画饼充饥。因此产生严重的后果是:小学布局不合理,许多新区没有配置小学,适龄儿童难以就近入学;校园面积严重不足,平均班生额大大超标,优质学校更是“生满为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需求增加(2006年读一年级人数已有1580人,相当于一所标准化小学的学生数),小学办学压力不堪重负。二是农村孩子接受优质教育机会越来越少。除了部分农村生均校舍面积高于城区外,我市农村学校不仅在基础设施教学设备与城市学校差距大,而且在小学布局与教育资源配量上问题突出。“九五”期间为实现“两基”达标村村办小学,现在由于人口自然生育率降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等原因,使农村小学生源减少,在校人数锐减,学校规模普遍偏小(全市100人以下的小学还有505所),小学教师超编严重,音体美电脑课程教师难以补充,课改要求难以落实,教育质量无法保障,办学效益很难提高,农村与城市中小学毕业生质量两极分化的现象将越来越严重。
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全市农村初中辍学现象严重,有的县教学质量相当差。
存在上述困难和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我市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较突出;当年为实现“两基”大量投资,造成历史欠账量大面广,发展缺乏后劲;大部分县财政比较困难,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不完善;对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认识不足,宣传不到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未能在全社会形成共识。
三、几点意见
为巩固和提高我市义务教育事业的水平,推进全市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依据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上重要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科教兴市”、参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现实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特别是“城乡一体”、“规范发展”的观念,把它作为“十一五”期间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要制定本地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计划。根据省政府确定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分类表”,我市的芗城、龙文两区为一类县,期限是2010年,南靖、东山、云霄、漳浦、诏安、长泰、龙海为二类县,期限是2012年,华安、平和为三类县,期限是2015年。要建立县乡镇干部考核责任制,加强分类督导评估,逐步实现我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区域内中小学在经费投入、管理水平、师资队伍、教育质量等方面基本平衡。
2、采取切实措施,构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投入、办学条件、资源配置、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各个方面,涉及到发改委、财政、人事、城建、规划、教育等部门,各级政府要建立相关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各县(市、区)政府要根据当地教育发展情况,分安排建设资金,分批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加强城乡薄弱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乡镇要根据县级政府的统筹安排,划拨用地,调动村民委员会的办学积极性,共同建好学校。发展改革委等职能部门要从规划、项目等方面对城镇薄弱校和农村校予以支持。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保障职能,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依法实现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落实省定生均公用经费预算,兑现“两免一补”县级应配套20%的资金和危改配套资金。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发放。教育费附加和税费改革转移支付都是教育的专项资金,要严格其使用去向,及时拨付使用,不能挪作他用。在强化政府投入的主导性同时,继续鼓励社会、个人和企业投资办学和捐资助学。
3、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努力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根据我市教育资源的现状,科学合理地进行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努力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拉大的势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规模的合理化,控制校生数和班生数,减少因规模过大或过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构建公办、民办学校公平有序竞争的平台,促进共同发展。要充分发挥城市(县城)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资源共享、以强带弱、结对帮扶等形式,促进农村薄弱校的改造和提高。要认真总结经验,本着实事求是与因地制宜、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原则,在确保适龄儿童入学和通学安全的前提下,有步骤稳妥地进行农村小学布局调整,适当调整和撤销一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的薄弱学校。对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的地区可举办高年级寄宿制学校并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出现因过度调整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问题。要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按照规定标准建设基础设施,改善寄宿条件,配置生管教师与医务人员,消除卫生安全隐患,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要下力气解决芗城市区小学办学规模和学校布局跟不上城市发展步伐问题。要抓住小学布局规划这一“龙头”,依法落实2003年制定的《漳州市中心城区中小学专项规划》,防止规划随意变动,杜绝规划落空。最重要的是必须建立长效的资金投入机制,解决好建设经费问题。建议市、区两级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确保小学建设资金落实到位,争取在“十一五”期间能投建3—5所小学,解决新开发的商住小区居民子女就近入学,缓解办学压力。
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学生接受义务教育。要落实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就学制度,切实将残障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纳入“两基”巩固提高和“双高普九”之中。要针对外来工子女安排就学计划难、管理难、教育难的特点,积极探索教学管理经验,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4、调整优化充实,加强农村校和城镇薄弱校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是教师,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创新教育人事制度,建立重点校与非重点校、城市与农村学校的校长、教师流动机制,特别是选派德才兼备、进取心强、具有开拓意识的干部充实农村校和城镇薄弱校的领导班子,以提高薄弱校的办学水平。继续开展“百校千师对口帮扶”活动,通过政策引导和经济奖励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基层校任教。要关心边远学校教师的生活,提高他们的待遇。南靖县从2006年下半年起实行了农村中小学教师补贴政策,对稳定山区教师队伍起到良好作用。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解决小学教师知识老化、年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要提高教师素质,重视教师的培训进修,确保各县(市、区)按教师工资的1.5%—2%核拨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加强辖区内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注意补充当前稀缺科目的教师,特别是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电脑等专业教师,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