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个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财富故事
三个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财富故事
侯大伟 肖勇 杨龙凤
就在成千上万的农民工忙着在城市各大就业服务中心和劳动力市场找工作时,四川省岳池县三个农民工却选择了回乡创业。他们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生意越来越红火……
“回家大展身手的时候到了”
主人公:四川省岳池县朝阳乡秦家店村6组农民胡立山
务工经历:养殖场当过小工、民营企业做过财务
财富项目:租地56亩种油菜养鸭子
财富故事:走进朝阳乡秦家店村,只见成群的鸭子正在水中嬉戏。该村回乡创业的胡立山高兴地说:“我这批养了6000多只,去年还卖了两批,一只鸭子赚5元,轻轻松松就净赚5万多元!春节期间,鸭子供不应求,南充、广安、岳池的鸭贩子天天要货,把我的成鸭一扫而光,今年我计划养到4万只鸭子。”
胡立山,今年36岁;他在外打工期间管过财务,当过经理,还常利用周末到城市周边的养殖企业和种植企业里打散工,一边干活,一边向别人虚心学习种植养殖技术。受金融风暴的影响,他所务工的企业不景气了,2008年8月底回到了家。
胡立山说:“当时我们心里反而踏实了,回家大展身手的时候到了。”
在朝阳乡政府的帮助下,他投资20万元,租地56亩,搞起了养鸭场和种植场。
“我这大棚是享受岳池县委、县政府的优惠政策修建的。”胡立山说,“这还不算,县农业局、畜牧局还定期为我们做技术指导呢!”
“我这一大片就是种的40多亩油菜,是在朝阳乡政府的联系下与成都一家公司签的订单,保底价是每斤2.5元,按亩产400斤计算,油菜收入一年就可突破3万元。”胡立山得意地告诉记者。
推开一扇大棚门,绿油油的海椒秧有10多厘米高;红彤彤的西红柿挂在支架上,长势喜人,大棚里春意盎然。现在,长期在他那打工的农民就有十多个,农民在家门口就可挣到钱。
“我要当村主任,引领乡亲致富”
主人公:四川省岳池县朝阳乡天王庙村七组农民唐全国
务工经历:进过工厂,当过砖工、爬过铁塔、搞过电力安装
财富项目:带领全村村民发展致富
财富故事:“喂!我是唐全国;村里准备修桥,我想发动在外的乡友们都出点力……”笔者见到唐全国时,正在给本村的乡亲打电话为村里筹集修桥资金。
唐全国今年46岁,他是今年1月6日从外面务工回到四川老家的,现在他主动请缨当上岳池县朝阳乡天王庙村代理村主任。
为了改变家里的窘况,唐全国读完初一就踏上了南下打工之路。通过自己的勤俭节约,终于积累了一点原始资本,在云南搞起了橡胶园,生意红火。
唐全国说:“去年7月,当我听到家乡由于没钱修桥,有乡亲的小孩在上学路上被淹死的消息后,心中非常难受。当时我就想是该我回去帮助乡亲的时候了!”
唐全国回到了家,该村村支部书记找到了他,谈起了村中的困难。原来,村级班子涣散,原村委会主任外出务工,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现在,该村又被规划为岳池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核心区,好多工作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个念头马上在唐全国脑海中产生了:我要当村主任,抓住政策机遇,引领乡亲致富。
他的想法得到朝阳乡政府积极支持,乡党委会一致同意唐全国为该村代理村主任。
“我首先要改善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从朝阳到我村的4.7公里村级公路,年久失修,摆在眼前的是资金问题。我想充分发挥我在外的关系网,积极和本村在外的乡亲联系,筹集修路、修桥的资金,努力改变家乡落后的交通面貌。”他动情地对记者说。
今年春节除夕,家家都在吃团圆饭的时候,唐全国却在广西考察香猪项目。通过实地考察,他决定在家乡投资30万元,搞一个香猪养殖场。“有了产业支撑,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乡亲们就业、致富的问题。”唐全国说。
“我决定留在家乡发展”
主人公:四川省岳池县朝阳乡大屋村3组农民工汤金平
务工经历:养殖场当过小工
财富项目:投资400万元搞规模化养牛
财富故事: 在四川省岳池县朝阳乡大屋村3组见到返乡农民工汤金平时,他左手拿着砖刀,右手提着灰桶,正在他的养殖场里修牛圈。
“汤老板,你怎想起在这儿搞养牛场?”
“我曾在山东搞养牛场,去年初,养牛场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在外发展越来越不理想了。老乡打电话告诉我,老家的县委、县政府出台政策大力扶持返乡农民工回家创业,叫我回家乡发展养牛场。于是,去年5月,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回来考察。”
“那天是县农业局的领导陪同我来到朝阳乡,天正下着大雨,县上和乡上的几个领导冒着大雨陪我一起考察,就像是陪同一个外商一样。他们的这种工作作风深深感动了我,于是我决定留在家乡发展。”
我们来到了一个水塘旁边。汤金平指着水塘说:“这是当地政府免费帮我修的,还给我修了1000米的水沟、2000多米长的便民路、500米的机耕道,3口水井!”
“看!牛圈地基都平好了,就等砖到了。牛圈修好后,我就可把种牛买回来了。”
汤金平告诉记者,他准备筹资400多万元用于养牛场的投资发展,现在已经和外面的一些“种牛养殖场”签订了购买合同,准备购买300头种牛,培育肥牛200头。
农民工返乡创业 一年成了“藕司令”
在乐至县孔雀乡,只要一提起陈康,大家会竖起大拇指说:“他是一个了不起的„藕司令‟。”一年前,他还是返乡农民工中的一员,对种植技术一窍不通。但现在,他带动下种植莲藕的农民已达到40余户。
陈康的打工经历,可以追溯到1993年。高考失利后,他像村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选择了外出务工。“我在外什么都干过。”陈康回忆起自己的打工经历记忆犹新:“在成都、遂宁打过零工,但一年到头除了维持基本生活外,积蓄极少。”
2008年,孔雀乡党委、政府提出了“招商引资、全民创业”的号召,出台了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陈康一听到这个消息,感到特别振奋。他毅然回到家乡,寻找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
看到村里部分土地荒芜的状况,他谋生了搞种植的念头。他一边积极了解和咨询土地承包政策,一边考察蔬菜市场需求。经过调查分析,他发现种植莲藕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紧接着,他在交通条件相对较好的孔雀寺村、孔雀铺村、斑竹院村创建了自己的莲藕种植基地。
“那时太难了,毕竟我没有一点种植经验。”回想自己当初创业的艰辛,陈康感慨颇多,“既选不来种,也不知如何种植、管理,两眼一抹黑。”为改变这种状况,他自费几千元到相关专业学校学习种植技术,并发挥自己熟悉电脑的优势,利用村里的远程教育平台学习科学种植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充电”,陈康心中科学种植的理念得到深化,他终于“胸有成竹”了。
一年后,陈康的莲藕种植基地发展到了100余亩,初步形成规模,他还在附近的斑竹院村发展了几十亩莲藕养鱼。据预测,今年的收入将达到20万元左右。
陈康的莲藕基地在种植和收获期间,都会雇佣周围的村民做零工,一般历时在两个月以上。村民出租土地的收入再加上为他打零工的收入,比起自己种地的收入增加好几倍。
这让他们感到非常欣慰:“他每天给我们200元劳动报酬,比做其它活都划算!”正在田里挖藕的村民熊受华高兴地告诉记者,“在收藕季节挖藕,光工钱就可以挣好几千元呢!”
靠种植莲藕富起来的陈康,没忘记父老乡亲。在他带动下,周边村民及返乡农民工40余户纷纷加入到莲藕大军。陈康没有吝惜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在村民们种植莲藕过程中,给予热情地指点和帮助,他由此被乡亲们称之为“藕司令”。
四川农民工陆续返乡 50766人开始创业
19日,省政府新闻发布会发布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切实解决失业返乡农民工有关问题的意见》明确指出,积极扶持失业返乡农民工创业。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机遇在哪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商机就在返乡农民工身边。找准项目,个体经营有赚头 两个月前从广州一家
19日,省政府新闻发布会发布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切实解决失业返乡农民工有关问题的意见》明确指出,积极扶持失业返乡农民工创业。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机遇在哪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商机就在返乡农民工身边。找准项目,个体经营有赚头
两个月前从广州一家玩具厂回乡后,35岁的资中县农民工龙菊在镇上开了家小超市。只有两万多元积蓄的龙菊,当初选择项目时费了一番工夫。虽然镇上已有几家小超市,她还是决定开超市,“我的店面在学校旁,靠近庞大的消费群体,只要用心不愁做不好。”
省劳动部门截至本月15日的统计显示,我省返乡农民工中,已开始创业的有50766人。创业的领域主要在种养业、个体工商经营、兴办微利企业等方面。
安县就业服务中心主任任德俊告诉记者,该县有345位返乡农民工创业,其中个体工商经营户占72%。同样的情况出现在轻灾区眉山市,该市创业担保公司总经理姚德志说,个体工商领域的占80%,其余的主要是种养业。“只要看好了项目,个体经营还是有赚头的。”资中县返乡成功创业者徐典文认为,一些返乡农民工在大城市呆得久,商业意识强,工商经营是个不错的选择。
恢复重建,建筑配套产业有商机
“没想到回来后不仅生意好,还有政府的若干好政策。”广元市利州区的建筑施工队小老板李淼,20天前从云南返乡。该区上西街道劳动保障所所长米四喜说,灾后恢复重建,不仅缺少劳动力,还需要大量的重建物资,创业者大多围绕建筑业相关配套产业创业。
从省劳动部门提供的数据看,地震重灾区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比例在全省21个市州算中上水平。广元、绵阳的创业者均超过4000人,轻灾区达州只为千余人。
“重灾区返乡者的创业欲望大。”17日,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危机应对协调员邓宝山告诉记者,他刚接到一灾区返乡农民工的电话,称打算创办一家建筑小企业或建材供应店,希望参加创业培训。为满足灾区有创业愿望的群众提高创业能力,今年8月到明年6月,国际劳工组织在我省实施的“紧急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项目,将免费为不少于2400名灾区创业者提供培训,这是目前我省灾后最大规模创业培训项目。近日,国际劳工组织根据前期培训情况以及目前缺口较大的建筑企业,对培训项目进行了调整,今后将加强女性创业项目和创办灾区建筑小企业等课程。
新政连连,创业仍要谨慎
12月1日,在眉山市举行的返乡农民工东坡区思氵蒙镇专场创业就业服务会上,6名返乡农民兄弟与担保公司、信用社签订小额担保贷款协议。东坡区在全省首开先河,将原本涉及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小额担保贷款向农村覆盖。
11天后,“将失业返乡农民工在城镇创业就业人员纳入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扶持范围”被写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切实解决失业返乡农民工有关问题的意见》,多条涉及工商、税收的扶持政策送给有创业愿望的返乡农民工。“贷款只是锦上添花。”在创业好政策连连出台的同时,姚德志告诉记者,“不是有创业愿望就能享受贷款,我们和金融机构还要考察他们的创业能力、技术、管理经验、资金数量和项目风险。”
在近日召开的省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与会专家也提醒,切忌盲目创业,政府要加强引导和管理。
第二篇:农民工回乡创业
全球金融危机使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遭受重创,导致大批农民工失业。其实,农民工失业返乡,也蕴含着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农民工在大城市接触新思维和新技术之后回到家乡,势必带来一场“创业潮”,将引发农村经济的大变革,从而带来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所以,外出打工只可带动一家致富,返乡创业却能带动全村富裕。据测算,农民工回乡创业每兴办一个实体平均可带动15人就业,每人每年增加5000元收入。
然而,在众多返乡人员当中,纯打工的农民工显然是弱势群体,他们没有创业资金,没有创业技能,仅靠有限的进城务工收入积累,是根本无法实现返乡创业的。而对于分布全国城乡的大学生村官来说,这正是他门的“用武之地”。
一、对返乡民工进行自主创业的心理疏导
笔者曾对返乡农民工做过一些走访,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本来以为民工们在大城市生活了好多年,见多识广,一定会利用打工的收入积蓄,开创自己的事业,那怕做个农村流通户也好。结果大多数人的眼睛还是盯在相对沿海来说稳定一些的内地城市人力资源市场。他们的想法:打工固然不自由,却少了许多奔波的艰辛和必须承担的风险,所以,还是等机会二次进城务工吧!这部分人员对就业持消极的等待和观望态度,他们农业技能荒废,不想重拾农活,也不想吃苦。
作为大学生村官,应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创业难难一时,不创业难一世!打工的出路在哪里?老板只能给你一个位置,而不能给你未来。靠打工买房子、车子的可能性有多大?穷人缺什么:表面缺钱,本质缺野心,脑子缺观念,机会缺了解,命运缺选择,骨子缺勇气,改变缺行动。人家敢梦敢想,你不敢,你就已经输在起跑点了;人家已尝试了解,你还在犹豫不决,你已经输了一大截;人家已全力冲刺,你还在评估得失,你只有望尘兴叹了。两者之间唯一的差异,就是想法的不同,输赢立判。创业固然艰辛,不是一帆风顺的,用积极的心态和平常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和挫折,坚持下去,相信一定会成功的!光明离你其实很近!此时,却多了许多自我创造的快乐和收获成功的喜悦。
二、对返乡民工进行创业融资的观念更新
许多失业返乡的农民工总是会时不时地发出报怨:我在外面打工这么多年,经常遇到工头拖欠工资的遭遇,我吃饭马马乎乎还可以,要创业或者自己做生意,积蓄的一点“血汗钱”哪能拿来投资创业? 也有部分人员想自主创业,一提起创业贷款,总是想到银行和信用社的商业贷款,想到抵押贷款,想到传统的私人借贷方式。
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们早于他们了解国家或地方政府对失业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扶持政策。我们有义务让这部分返乡人员对创业贷款途径有新的了解。没有创业资金怎么办?我们可以告诉返乡农民工,首先拿上工商、税务、公安部门核发的工商登记证、税务登记证和居住证到居住证所属的居(村)委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其中返乡创业人员需提供户口所在地居(村)委会出具的外出务工证明,劳务经纪人需提供经纪人协会颁发的有效证书,合伙经营实体或小企业可由法定代表人在其户口所在地或企业经营所在地居(村)委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然后再逐级到创业地所属的就业局递交贷款申请。
返乡农民工可以申请到小额创业贷款。对返乡农民工和其他初始创业者,在自主创业期间可提供5万元以内的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组织起来创业并经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可增加到20万元;对已经通过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实现成功创业,且按时归还小额担保贷款的,可视其经营扩大和带动就业人数(5人以上)增加的情况,提供二次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最高限额不超过30万元。上述扶持个人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属于微利项目的实行全额贴息;到期确需延长的,经批准可展期一年,展期不贴息。
三、对返乡民工进行创业技能示范性援助
没有创业技能怎么办?现在有一些农民工处境尴尬,有的是无地可种,有的是有地不会种,很多长期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已不太适应农村生活了。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们应当让返乡民工对政府创业技能培训有个了解。告诉大家,一些地方政府把无工可做的返乡农民工特别是青壮年农民工全部纳入政府公共培训范围,坚持市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农民工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所需资金,由省、市、县(区)三级财政各承担三分之一,资金来源主要从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提取。
其实,农民并不是不想富,而是怕技术跟不上、怕找不到销路、怕遇到风险。做为大学生村官,应启发返乡民工:创业资金落实后,下一步就要考虑找一个好的项目。找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养殖技术,实现创业梦想。比自己摸索来得快,也更好更有把握。自己花精力去专研,可能得不偿失,摸索造成的浪费、损失和走弯路,会比学费更多,还有就是浪费精力和对信心的打击。
周文宗博士是我国生态养殖研究领域著名学者、专家,具有副研究员职称的青年科学家。他发明的黄鳝、泥鳅生态养殖循环经济项目,适合农民工、大学生和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以及专业户多种经营。周先生1990年7月从湖北农学院毕业后返乡进行黄鳝人工养殖试验。1993年他考上沈阳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将生态工程技术运用于黄鳝养殖中,同时在辽宁盘锦和家乡进行无土养殖试验,取得初步成功。1996年7月他毕业分配到河南省科学院工作,相继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鳝鱼生态工程开发应用研究”、“鳝鱼规模繁殖技术综合研究”和“鳝鱼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以及主要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863”项目多项。2000年发表论文提出“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新模式,成功在室内实现黄鳝浅水无土半人工繁殖技术。2001年,周文宗同时攻读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生态工程专业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专业博士学位。同年他实现了工厂化浅水无土养殖黄鳝,发明了“多益善”系列特效药物和黄鳝泥鳅专用全价配合饲料,同年在南京建立生态养殖示范基地;2004年周文宗受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委托,赴港指导香港有机农庄黄鳝有机养殖项目;2006年他在故乡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率先推广,第二年全市黄鳝养殖面积达8万平方米,年产量达500吨以上,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形成支柱产业。周文宗被故乡授予“阳新之子”荣誉称号。周文宗也被媒体誉为“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先行者”。类似的实用性农村创业项目还有许多,大学生村官应代表村委会及返乡民工,对返乡创业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和可行性论证。
四、“大学生村官体验创业先行者”孟现稳
孟现稳今年28岁,山东省东平县商老庄乡新光村人,毕业于烟台大学。2008年12月考取东平县大学生村官后,任旧县乡王古店三村村主任助理。旧县乡地处泰安、济南、聊城三市交汇处,东平县的西北隅,东平湖边。总面积73平方公里,2.3万亩土地,30个行政村。交通、通讯设施先进,220国道从境内穿过,程控电话遍及全乡,村村通柏油路和有线电视,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这里乡的主导产业是地瓜淀粉加工,1995年被联合国薯类研究会誉为“中国粉条第一乡”。旧县乡的食用菌养殖则是旧县乡的另一个特色富民产业。然而,旧县乡确是2008年划定的第三期省级重点扶贫乡镇。孟现稳任职村官后,暗自下决心,要发挥一名大学生村干部的致富带富作用,让村民过上富裕的生活,并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今年4月,县委大力实施“村官创业行动”,接受创业培训后,更加坚定了他带头创业的决心。经过认真考察分析,王古店三村临近素有“小洞庭”之称的东平湖,非常适宜水产养殖,但当地群众多以养殖鲤鱼、青鱼、鲢鱼为主的低效渔业养殖。小孟想,如果发展高附加值的特种水产养殖,就能为村民致富趟出一条收益更高的新路子。于是,他广泛收集资料,并向有关部门咨询相关政策,制定可行性计划,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支持,迈开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步。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尤其对于初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更是不容易。创业之初,孟现稳遇到了资金不足、技术匮乏等一系列的难题。“有困难,不能退缩,必须勇往直前。”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黄鳝养殖基地建立起来。
孟现稳从互联网上看到“大学生返乡创业先行者”周文宗博士以自己发明的“黄鳝生态养殖循环经济项目”“反哺”家乡农业的事迹报道后,脑际闪现出一个想法:这个创业项目结合我们乡的资源的话,不是可以为转移农村劳动力、安置返乡民工、扶助村民脱贫致富,指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吗?再者,东平县梯门、戴庙、新糊、商老庄、大羊、接山等山区和东平湖区乡镇饲草资源丰富,是鲁西黄牛的集中产区,年饲养量10万余头。引进这个项目还可以帮助东平县——鲁西黄牛“保种基地县”,实现牛粪的资源化无害治理。利用牛粪养殖蚯蚓,用蚯蚓养黄鳝和泥鳅;再用蚓粪这一高效有机肥种植韭菜和黄瓜,造就大面积的生态良田。不过,现在社会上流传的致富信息鱼龙混杂,这条信息到底是真是假呢?
小孟虽然也看过媒体报道,知道河南省农业厅水产局局长姬广闻2007年1月率省辖市和渔业重点县水产负责人、渔业总工程师专程到周文宗示范基地考察、座谈、论证了20多天,特邀周博士在河南全省渔业重点县巡回推广。但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还是要到实地去考察和求证。
第一步,他来到周文宗博士的工作单位河南省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向周文宗博士详细咨询、求证;第二步,他亲临南京市六合区竹镇示范培训基地考察。他认为:自己多用点心,多留个神,多吃点苦,乡亲们就可以减少不少创业风险风险。第三步,他率先垂范,决定自己先养起来,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马成功再推广,不让乡亲们担半点风险。今年8月份,他顶着酷暑的高温,自己掏钱在周文宗生态养殖南京示范培训基地参加了技术培训,并投入创业筹建工作。
接着,他又与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等单位联系,取得技术支持。在经过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后,9月初,黄鳝生态养殖基地开始建设。养殖基地预计总投资5万元,一期工程投资1.5万元,建设5个黄鳝养殖池,占地面积100余平方米,配套设施有育蛆房等。目前,一期工程已竣工,投放2000条鳝苗。天气转冷后,孟现稳又遇到了如何给鳝苗保暖、确保鳝苗安全越冬的难题。他先是购置了电加温器,但是加温效果不是很好。于是他多方查找资料,积极征求专家意见,最后决定采用建设塑料大棚的方式进行温室养殖。10月底,投资3000元建设钢架结构大棚1个,取得了很好的保温效果。明年,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他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发展黄鳝养殖2000平方米,预期年产黄鳝10000公斤,实现销售收入40万元,纯收入10—20万元。黄鳝规模养殖成功后,将对周边群众的水产养殖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
与其他创业者一样,大学生村官孟现稳同样面临着缺资金的难题。据山东省东平县委组织部报道,在黄鳝养殖基地建设过程中,为解决黄鳝养殖项目资金少、缺厂房、用地难等实际困难,乡党委书记亲自出面向乡农村合作银行推介黄鳝生态养殖项目,积极为孟现稳协调了5万元资金。针对建场用地的难题,王古店三村党支部多次组织召开村“两委”会议、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进行研究讨论,最终村里拿出2亩土地作为养殖基地试验地,免费提供基地用房,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大学生“村官”创业,要始终坚持“做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要让村民赚”相结合,在个人成功创业、带头致富的基础上,把成功的致富路子介绍给村民,把自己的知识、技术传授给村民,热心为村民创业牵线搭桥,引导和带领村民走上富裕之路。因此,大学生“村官”既要带头创业致富,在群众中起到示范的作用,又要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发挥好引导群众创业的效能,通过带头富、带领富,增进大学生“村官”与群众的感情,提高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威信,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第三篇:农民工回乡创业实施方案
商卫发[2009]26号
商南县卫生局
关于创建省级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
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医疗卫生单位:
根据《商南县创建省级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包扶回乡创业人员和创业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商农联办发【2009】5号)文件要求,制定了商南县卫生局创建省级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以加快富民强县、实现全民创业为目标,以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为重点,积极鼓励农民工返乡 1
创业,创建具有地方特色和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形成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稳定和扩大就业,推动全民创业,促进就业工作深入开展,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工作内容
根据县委县政府创建省级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卫生系统实际,制定卫生系统对回乡农民工创业的优惠政策。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面,在县内住院治疗的享受县内参合农民同等待遇;在县外住院治疗的,持住院报销资料(由医院提供:诊断证明、住院发票、费用清单、病历复印件、处方)、合疗本(卡)、户口本(身份证)、参加合作医疗交款票据到户口所在地卫生院比例报销手续。属于住院分娩者还需应提供准生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免费住院分娩卡到县妇幼保健院办理报销手续。二是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方面,回乡农民工与常住居民享受同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三是对包扶对象的农民工回乡创业实施优惠政策,在资金物资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在信息上给予及时传送沟通,使其尽快致富,带动就业。
三、工作步骤
为全面完成卫生系统创建省级回乡农民工工作顺利完成,此项工作分以下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出台政策,制订方案。按照省、市、县有关文件要求,制订本系统工作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第二阶段:宣传发动,营造氛围。结合实际宣传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目的、意义和相关政策,及时报道推进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各项活动和先进典型,营造浓厚的返乡农民工创业氛围。对创业者进行登记、培训,提供创业信息,推介创业项目,指导创业服务,实施推进创业活动。
第三阶段:推进创业,专项服务。结合卫生系统实际,对回乡农民工创业者在项目指导服务、落实扶持政策、管理经营、生产营销、扩大发展等环节上进行指导帮助服务。
第四阶段:查漏补缺,迎接考评。按照本系统工作目标、任务进行自检自查,完善资料,接受上级的验收,并进一步完善工作内容,健全工作机制,促进全民创业工作深入开展。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三日
主题词:卫生农民工创业示范县实施方案通知抄送:县创建办
商南县卫生局2009年3月23日印发共印27份
第四篇:农民工回乡创业
2012年甘州区农民工回乡创业相关优惠政策
一、建立健全促进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政策扶持体系
(一)实行政策优惠
农民工回乡创业属于政府贴息的项目,要按照规定给予财政贴息。
根据其对安置就业、盘活闲置资产、纳税等方面的贡献程度,给予一定的奖励。
对外出务工人员招商引资做出成绩的,要参照引进资金和项目的奖励办法给予奖励。
对农民工回乡创办公司且属于当地重点发展的产业或行业的,应适当降低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允许注册资本分期到位。
对农民工回乡创业,在登记注册后给予一定年限的扶持期,扶持期内符合有关政策规定的可依照就业再就业政策的规定实行税费和小额担保贷款优惠。
农民工申办专业合作社营业执照时免收注册登记费,并不再进行检验。
农民工回乡从事农村个体经济活动,从发照之日规定一定扶持年限免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对农民在集贸市场或地方政府指定区域内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实行备案管理,免予工商登记,免收各种工商行政管理费。
农民工创办企业符合有关条件的,要按规定享受国家和本地扶持发展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积极落实农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政府相关产业向回乡创业农民工的创业项目倾斜。积极整合财政及其它资金,安排专项扶持资金,对创业贷款给予贴息。
(三)提供金融服务。
(四)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支持。
拓展发放的范围,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
降低反担保门槛。
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在5万元内确定,贷款期限为2年。
对符合条件的,当年在新增岗位招用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人员达到现有职工总数30%(超过100人以上达到现有职工总数15%)以上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可申请贷款,贷款额度不超过200万元,贷款期限2年。
对按期足额偿还贷款诚信度高的贷款人和吸纳就业人员多、按期还款、有偿还能力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可再次申请贷款。
(五)妥善解决创业用地问题。
二、建立健全促进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服务体系
(一)放宽准入条件。
(二)简化审批程序。
(三)规范收费行为。
(四)加强信息引导。
(五)提供公共服务。
(六)建立创业基地。
三、建立健全促进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组织保障体系
创业培训(SIYB: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
第五篇:回乡创业故事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热潮在西部地区正在兴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回乡的创业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回乡创业故事篇1:
小伙辞职返乡创业:养牛发展循环产业
初夏时节,重庆市南川区木凉乡气候宜人,满眼葱绿。重庆市慧迪肉牛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就在该乡玉岩铺村海拔800米的一处坡地上。牛舍周边,庄稼果树长势喜人,不远处的山坪塘水清波静。
迷彩服、牛仔裤、黑胶鞋,一头汗水两脚泥,年轻的面庞充满朝气,又带着几分腼腆。这是24岁的公司经理霍之亚给人的第一印象。
院坝坐定,好客的霍家人端上了农家的香茶和自己包的粽子。“我出生那年正赶上北京亚运会,所以老爸给我起了这个名字。”从8年前外出打工,到前年回到农村,霍之亚说起了他的农村创业故事、他的梦想。
时间越长就越想自己创业
2006年,霍之亚跟随父母去广东中山打工。“6年时间,总共在三家企业干过,”霍之亚说,其中有两家是电子厂,一家是制鞋厂。在前两家企业,他是当工人,工资比较低,起初只有1000元左右,后来涨到1800元,到第三家企业他已经成为了管理层,工作没那么累了,工资也能拿到4000元左右。
“收入还不是我决定返乡的主要原因,”霍之亚说,他们一家都在一个地方打工,钱不算少,彼此还能照应,按一般人的想法来说也过得去了。“但我一直觉得,在外打工始终是为别人干,时间越长就越想自己创业。”霍之亚透露,也不是没有想过在广东创业,但考虑到竞争激烈,人地两生,“估计也搞不过人家。”还有就是,爷爷奶奶已80高龄,他的心里也惦记他们。
如果说这个想法最初还只能憋在心里的话,是近年来东南沿海部分企业不景气的现状和西部家乡的发展让年轻人下定决心跟父母“摊牌”。6年间霍之亚回过农村老家两三次,每次回来他都能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南川的路都不认得了,村里的条件改善速度也比我想象快,”霍之亚说,“回来不光是探亲,也在看、也在问,琢磨着什么项目最合适。”
“他跟我说要回乡创业,我首先问他准备做什么。”霍之亚的父亲霍仁才说,当儿子回答他“养牛”的时候,他吃了一惊,同时也生出几分赞许。“养殖业不容易被淘汰,牛肉的市场需求很大,而且在我们南川,养猪的多,养牛的少,他说的这些我都认同。”霍仁才说,但他提醒霍之亚:搞养殖是很辛苦的,怕脏怕累的话做不长。“我不怕,能坚持。”霍之亚的坚定态度让霍仁才最终作出了举家返乡、支持儿子创业的决定。
2012年7月,霍之亚一家回到南川,在木凉乡玉岩铺村租下了40亩地,开始建设他们的肉牛养殖场。
一出门就挨了当头一棒
霍之亚没有想到,他回乡搞养殖,一起步就摔了个大跟头。
“前期准备和建设都很顺利,”霍之亚说,养殖场选到了比较理想的位置,土地流转租金也不高,当地政府在路、水、电等各方面都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到了2013年年初,霍之亚就开始张罗着买牛了。“之前我们对牛的品种进行了反复筛选,决定从山东买,4个优质品种,116头肉牛,”按照霍之亚的预想,这批牛养一年到一年半就可以出栏,如果成本控制得好,每头牛能挣到500元到600元。
2013年3月25日,这一天霍之亚一辈子都忘不了。“从山东运到我们这里,正常的时间应该是30个小时左右,但我们这批牛却在路上用了70多个小时。”霍之亚说,由于没有经验,长途运输途中有些环节没有协调好,导致到达时间大大延后,又逢阴雨天气,一下子就病了几十头。霍之亚慌了神,急忙找人来给牛治病,“南川区的兽医我们都请到了,买药的钱也花了不少,但人家都说错过治疗的时间了,没办法。”
3个月后,116头牛剩下62头。“看着牛一头头倒下,心里别提多难受了。”说起这事,霍之亚神情黯淡。54头牛的买牛款加上给牛治病的钱,70万元一下子打了水漂,“就像一出门就挨了当头一棒,真是打疼了。”
痛定思痛,霍之亚开始认真总结教训。“那个时候光看着市场好,净想着养牛的好处,没想到风险。”霍之亚说,原以为牛疫病少,但不知道一旦得病不好治;原以为本地养牛的少没什么竞争,但没想到养牛少兽医也少。“不讲科学,再好的市场也没你的份。”意识到知识的短缺,霍之亚开始认真学习,参加培训班、网上找资料、向别人请教……去年第二次去山东买牛,对于运输途中牛的保温、喂食等方面他更是格外注意。如今,养殖场的120头牛健康成长,已到出栏期。“后来这些牛一直没生过病,我都能算半个兽医了。”霍之亚笑着说。
成立公司以后,霍之亚和父亲明确了分工:他负责技术,父亲负责采购和市场。走进牛舍,霍之亚熟练地指导工人给牛喂食、除粪,还不时亲昵地抚摸牛头。“我们这几个品种都比较好,前几天运了4头到广东试销,每斤牛肉能比当地的牛肉多卖6块钱,”霍之亚说,这样算下来,120头牛全部卖掉,亏损就可以补回来了。
发展循环产业是我的梦想
120头牛,每天产生牛粪就有三四吨,牛粪怎么处理?会不会污染环境?这个问题霍之亚在决定搞养牛场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可以看到牛舍旁边有一个沼气池,“通过沼气池,牛的粪便就转化成沼气、沼液和沼渣,”霍之亚操作起他们购买的净化处理专用设备,“沼液和沼渣经过脱水净化后就可以直接用作肥料,不会污染环境。”
借鉴其他养殖场的经验,霍之亚建起了一个300多平方米的蘑菇种植厂房,开始利用牛粪种植双孢菇。牛粪太多了用不完,霍之亚又开始在循环产业上动起了脑筋。“发展循环产业是我的梦想,也是养殖业的方向。”霍之亚说,牛粪可以养蚯蚓,蚯蚓又可以养鸡、养鱼,把产业链拉长一些,也可以多带动周边的村民增加收入。下一步,他还想尝试组建一个专业合作社,搞一体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配套化服务。
说到目前的困难,霍之亚表示,一个是贷款不容易,另一个是村里的道路还不够宽,肉牛运输有些不便。“做什么行业都不轻松,困难还得自己多想办法克服。”他说,回乡创业以来,他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许多鼓励和支持,除了乡政府和农业、畜牧部门外,作为回乡创业青年,团市委还把他列为“未来企业家培养青锋计划”扶持对象,为他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作为一名90后,霍之亚也有自己的爱好。“但现在养殖场人手少,忙得基本没什么业余时间了,也就是看看书上上网。”他说,因为要住在养殖场,他如今很少去城里玩,“有时朋友回来了去参加一下聚会,都不敢太晚回来,怕牛场这边有事。”
与很多同龄人相比,霍之亚显得很“土气”。“以前在广东也挺时尚的,现在没法讲究了,衣服也不敢穿好的,牛舍有事随时得上,身上老是有牛粪味儿。”霍之亚笑道,累是累点,但挺充实,对前景也有信心。“你今年24,再给你4年时间,到28岁就得干出点名堂了,到时候我就全放手不管了哟!”一旁的霍仁才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对儿子说。“4年后你就想抱孙子了?”“之亚压力大不?要加油哦!”……几位公司员工参与进来,打着趣。欢笑声中,霍之亚的脸红了。
回乡创业故事篇2:
高考状元珠海种地7年
跳下皮卡车,皮肤黝黑、胡子拉碴的邹子龙,俨然是一个地道的农民:肥硕的牛仔裤挽着裤脚,破旧的运动鞋布满了泥土。邹子龙扯了扯裤腿说,“这身着装方便随时下田干活”。
这位人大的硕士,北大和人大的双学士,7年前放弃了原本可以留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一头扎进了珠海偏僻的乡村创业,开荒种菜,创办有机农业园,如今是300亩地的农场主,常年为上千个家庭餐桌提供有机菜。
开荒种菜收获了爱情
从珠海市区驱车到高栏港平沙镇绿手指有机农业园,要1个多小时,这是邹子龙在珠海开辟的第三处有机农场。2010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和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双学位的邹子龙,还没毕业就游说了两个大学同学作为合伙人来到珠海开荒种地,其中一位叫陈羿好,这位重庆姑娘在人大是学艺术的,读书时是出了名的登山运动员,在一次登山过程中与邹子龙相识并成为好友。
2007年,邹子龙以韶关高考状元的身份进入人大,他在高考志愿上仅填报了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虽然在校期间获得了北大经济学的第二学位,但毕业时除了农业,他别的工作都未曾认真考虑过。
离毕业还有几个月,邹子龙班上的同学大多选择到金融单位和国企上班,而已经被保送读研的邹子龙念念不忘的还是他的现代农业梦。
陈羿好毕业前原本被一家电视台录用,同样出于对大自然的向往,在邹子龙的游说下,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和邹子龙一道离开北京来到珠海;另一个被邹子龙游说来的是大学的好兄弟冯永久。他们三人在珠海三灶承包了一个山头开荒种地,用从家中借来的积蓄,创办有机农业园。
虽然邹子龙是学农业经济管理的,但毕竟没有种植经验,“种植标准由我制定,但有些实际生产我也需要向当地老农请教”。刚到珠海,没有现成的农耕地供他们租种,租种的山头不仅仅要开荒,而且不通水,灌溉成了问题。但这并没难倒他们,他通过大量实验,最终从很远的地方把山泉水接过来,通过重力加压引到山上实现了自流灌溉。没有电,他用6个车载电瓶串联起来解决生活和生产用电,用完了再拉到村里面去充电。开荒的日子,每天差不多花10小时泡在田间地头。
在长期共同劳动中,他的执着、勤劳征服了这片荒地,同时也征服了陈羿好,两个年轻人擦出了爱的火花。其间,冯永久选择离开,投奔了珠海一家地产公司,此后邹子龙负责农业园的管理并带员工生产;陈羿好每天开着一辆破面包车满珠海跑,负责送菜。
2011年9月,邹子龙重返人大读研,一段时间,陈羿好挑起了农场的全部重担。在北京读研时,一是心疼陈羿好太累,二是心系农场,邹子龙说自己做梦都在想农场,有三天以上的长假,他连夜都要飞回珠海。
一到田里精神就来了
今年29岁的邹子龙目前的身份是珠海绿手指有机农业园的董事长,由于多年的体力劳动,日晒露宿,风吹雨打,邹子龙没有大学时代的斯文,体型非常健美,皮肤黝黑得像古天乐。一身土不啦叽的着装,与记者交谈时有些腼腆,时不时摸下鼻子,憨厚的样子更像农民小伙,丝毫没有董事长的气派。邹子龙的父亲说,邹家世代务农,好不容易在儿子这一代跳出农门,结果儿子虽读了名校,却又回来当了农民。谈起儿子返乡务农,邹妈妈直摇头,“上了那么好的大学,还读了研,也没找个体面工作。”虽然有抱怨,但当儿子农场有困难时,老两口还是拿出全部的积蓄支持儿子创业。
邹子龙的办公室是建在农场田间的一间简易板房,推开办公室门,除了堆放了些农具和健身器材,在他办公室里没有老板桌椅,没有电脑。邹子龙说,自己除了偶尔进办公室放下工具外,其他时间都是在田间地头,几乎不坐办公室,以至于办公室里有老鼠出没。
邹子龙说,他喜欢跟果蔬打交道,而不擅长跟人打交道,随着公司发展,他专门请了职业经理人负责管理公司,自己则负责园区设计和生产标准制定,并每天带领员工在田间作业。“我坐在电脑前就头痛,读书时我的电脑也长久不开机,都发霉了,一到田里精神就来了”。
如今,邹子龙会带领队员们每天在田间从早到晚忙个不停。有时早上8时不到,他们要先到猪圈打扫,然后来到田里种菜、摘菜。白天里,他随时会出现在一垄田间,指导从当地雇请的老农按着他制定的标准作业,在他眼里,有机农作物种植要杜绝一切农药、化肥、激素。而这在被雇的农民看来完全是“死脑筋”。邹子龙说,“他们比较习惯用农药化肥,跟他们说不能用,他们觉得我们又没种过地,不愿意听我们的,最后换了几拨人”。
搞有机农业,先要有养殖。除了养鸡鸭猪鱼,他们还养了几十头牛,邹子龙说,养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收集粪便,白天一群牛被员工赶到湖边草地上放养,一只只白鹭和其他水鸟飞来,时不时地立在牛背上,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放牛的工作与坐在办公室里相比,对于热爱大自然的人来说,肯定是一种享受。
最困难时整个农场就剩下他一人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邹子龙说,从2010年在珠海扎根做第一个有机农场,直到去年才实现收支平衡,这还不包括六年多累计的基础建设耗资一千多万元。
做农业很难赚钱,做有机农业更难,一场自然灾害就会让农场颗粒无收。2012年,超强台风“韦森特”袭击珠海,绿手指农业园的蔬菜被席卷一空,养殖棚吹垮了,鸡鸭牛羊死亡殆尽,因为发不出工资,农场的员工全走光了,当时妻子陈羿好刚怀孕生子,整个农场只剩下邹子龙一个人在打理。邹子龙说,那一阵他焦虑得整晚睡不着觉。为帮助他重建农业园,在最危难的时候,人大的师妹钟倩琳带着10万元资金入股,共青团珠海市委也向农场提供了2万元的创业资金,并组织了一批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了农场道路的修整工作。此后,农业园又通过消费者融资筹到数十万元,终于逐步渡过难关,走上正轨。
邹子龙引入“社区支持农业”(CSA)的模式,即搭建消费者和生产者(农民)之间直接联系的纽带。
如今,通过这一模式,绿手指有了500多个家庭长期订单,另外还有近1000个间断性的订单,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既是绿手指的客户,也是绿手指的合作伙伴。
希望儿子长大再当农民不要被当成“稀奇”
陈羿好生子后,为避免家族企业的嫌疑,邹子龙不再让妻子参与农场的事,专心在家带孩子。送菜的工作就全落在钟倩琳身上。“那时候可惨了,刚学会开车,边拿地图,边开车,还要边接客户电话,其实挺危险的!”钟倩琳说。
有一天晚上11时多,钟倩琳送完菜回去。因为下雨,山路较滑,一不小心皮卡车就从山上冲下去了,一头撞到一块大石头上,车整个翻了过来,车尾卡在石头间,中间有个池塘,被悬空在水面上。“我也跟着翻了一圈,好不容易把车门踢开了,爬到那个石头上,当时就委屈得哭起来,然后才想到求救。”钟倩琳说,“接到求救电话,邹子龙爬了半个小时的山路,好不容易找到我”。
向往这种山野生活的人多,真正能坚持下来的少。在人大学子邹子龙包山种菜的事传开后,一开始很多青年涌上这个山头。2012年一年来来去去累计就有两百来人,但最终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留下来,成为今天的中坚力量。
除了请了一些当地老农参与种植,目前农业园有正式员工30多名,绝大多数都是大学以上学历,总经理原是一家外资公司的总经理,因为对有机食品的热衷投奔了他们。佛山姑娘黄嫦仙会计专业毕业后已进入广州一家企业试用,看到农场的招募启事之后辞去工作加入了农场;山西阳泉小伙赵贺辉学市场营销的,也被CSA模式深深吸引来到农场。
邹子龙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越来越多有学识的青年投身于现代农业,让更多的家庭吃上放心菜。
“待儿子长大了,即使他有很好的学历,如果再回乡当农民,希望那时大家再不要当成‘稀奇’,不再像我这样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