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高家庄村的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关于高家庄村的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内涵明确规定,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推进,争取短时间内改善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整体面貌。为此,我深入我村对环境污染治理进行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家庄村环境污染情况现状及原因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农户都是以种殖、养殖等为主要的收入方式,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户频繁使用化肥、农药及地膜等已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环境。主要表现在:
1.生活垃圾污染。突出表现在:
(1)农民的环境意识较差,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2)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循环使用的,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用的塑料和电子等产品产生难以降解的废品占比例越来越大。
(3)农村布局不合理,环卫基础设施、垃圾收集池基本未配套,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造成某些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区、生产区、农田、河边等处堆积。
2.水污染严重。造成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生活排放废水及农业退水污染。农业退水污染是因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所致。此外,分散的农户养殖业对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现,畜禽粪尿直接排入,生活垃圾的随意丢放,进一步加剧了水体污染。
3.农业面源污染。集中表现在:
(1)畜禽粪便污染。大多数养殖户对于残留的粪渣、尿以及食物残渣等普遍采用水力清理的方式,形成了大量的粪水混合物。对这些粪水混合物的处理方式一是将其排入河流,二是排入附近的池、湾或低洼处,三是自然渗入地下,四是部分施入农田。可以说,这些污水流到哪里就污染到哪里,不但会对地下和地表的水质造成污染,也会对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2)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加剧环境污染。现在不科学的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仅造成药剂浪费、肥料损失,地力下降,有害生物天敌的数量和种类剧减,更对土壤和水源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3)收获时节农作物秸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每年一到收后种前,为了抓时抢种,农民往往就在田间地头、路旁采取放火焚烧秸秆的方法,一火点燃,漫天遍野,烟雾弥漫,浮尘滚滚,不仅浪费了资源,破坏了土壤结构,同时污染了农村和市区的空气和环境。近年来,有关政府部门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遏制了秸杆焚烧的范围和数量,但还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难点
1.思想认识不到位。基层干部对农村环保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而看重的是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忽视环境保护,认为农村的天地广阔,有点污染没关系。
2.环境监管、保障体系不健全。与城市严密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相比,农村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严重滞后。环境监测、环境监理和环境规划在农村难见身影,农村几乎成了环境保护的死角。环卫人员不足,装备器材几乎空白。
3.农民本身的环保意识差。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认识不到环境污染深层次的危害性和资源的保护与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加之长期传统的生活习惯短期难以更改,也缺乏遏制环境污染的主观能动性。在我深入调研时,指着门前、路边的垃圾、到处乱扔的塑料袋和村民说:“你们就看着这样脏,也不管吗?”村民的答复几乎都是“我们农村就是这样子的”。农村垃圾没有进行专门处理,以致农村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三、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意见和建议
1、广泛宣传发动,提高思想认识。要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要进一步广泛宣传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治理污染的紧迫性,切实把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2、坚持综合利用,实现有效治理。通过综合规划和设计配套,使畜禽粪便资源化,尽量实现零排放。将农户分散养殖引向集体养殖,这样便于畜禽粪便处理。尽可能把干粪回收生产有机肥,使畜禽粪便和污水最终上山、下田、入塘,变废为宝。引导农业生产者科学利用有机肥料和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建立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扶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
3、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程度。积极响应政府对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这类项目的有利政策,村干部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设法建立污水处理设施,提高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
4、积极推行生态农村建设,大力推广和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借鉴外面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特色和产业特色探索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方式,推进生态农村的建设。积极发展以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立体种植生态模式,建立立体种植和养殖业的格局,合理利用空间资源,促使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充分利用,同时进行生物综合防治,少用农药,避免重金属污染物或有害物质进入生态系统。
第二篇:村环境整治调研报告总结汇报
村环境整治调研报告总结汇报
一、X村人居环境现状。
X村距镇政府X.X公里,耕地面积X亩,主导产业是以核桃、花椒为主的干杂果,面积X亩,林地面积X亩,核桃X亩,花椒X亩,全村X个村民小组,X户X人,党员X名,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X户X人,已脱贫X户X人,X年实现整村脱贫退出。脱贫攻坚以来,在机关的大力帮扶下,X村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等有机结合,围绕“脱贫之日就是美丽乡村建成之时”的思路,累计协调和投入资金X多万元,实施了饮水安全工程、通村公路建设、农村卫生厕所改造、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一系列项目建设,X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一定改善,解决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全村“脏”的问题明显减少,“乱”的现象有效管控,“差”的状况逐步改观,“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正在X村逐步变为现实,X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X年成功创建成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
一是管护机制同步推进。
坚持“治、建”与“管、护”同步推进,抓紧引导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健全保障措施的环境卫生工作要求,落实公益性岗位开展公共区域保洁和垃圾清运,定期组织群众清理“三堆六乱”,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全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群众共建美丽家园的意识和行动自觉明显增强。二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聚焦群众最关心的吃水、道路交通、住房改善、垃圾回收等问题,加快补齐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短板。争取资金X.X万元实施了X村安全饮水工程;投资X万元完成了X村整村坡屋顶改造工程;投资X万元完成了虎河组通组路X.X公里;协调项目资金X万元,新栽太阳能路灯X盏,新建垃圾站X个,修复主巷道盖板X米;协调项目资金X万元完成了主巷道柏油硬化工程、排水渠修建工程;协调绿化补助资金X万元,完成村内巷道修复和全村绿化建设工作。三是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新改建的村文化广场成了群众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村委会里农家书屋、多功能大厅,给村民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活动场所,协调美丽乡村建设资金X万元,完成了以“美丽乡村、生态X”为主题的文化墙X平方米,定期开展文艺演出、道德讲堂、“好婆婆”、“好媳妇”、八星励志户等评选活动,助推着乡村文明建设,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提升了群众的生活品质,提升群众的内生动力。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群众环境意识还不高。近年来,尽管全市在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创建活动,但受传统文化习惯及农民居住的分散性、生产方式的封闭性、社会交往与联系的局限性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村民的生活还比较随意,环保意识还不强,门前收拾的相对整洁,屋后柴草乱堆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一些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还不强,生活观念依然沿用***惯、老方式。(二)农村生活污染增多。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垃圾数量也持续增多,塑料袋、易拉罐、酒瓶、建筑垃圾等垃圾逐渐增多,处理难度进一步增大。伴随着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普及发展,很多群众不再使用传统的农家肥种植,而是依靠农药杀虫、化肥催肥养苗等短平快的方式。加之环保意识不强,施药后随手将包装物就地乱扔,化肥农药污染、白色污染等问题逐渐显现,对土壤、水源甚至人、畜的生命安全带来比较大的隐患。(三)群众参与度还不热。
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不高,对改善人居环境条件、推进美丽家园建设的认识不足、主动性不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民是主角。但有些农户将其视为政府和村干部的事情,还有“等靠要”的思想,还存在“干部进村干、群众路边看”的现象,改变群众不良生活习惯还需要持续努力。比如有的群众环境卫生意识不强,认为垃圾清理是村上公益性岗位的事,自己只需要收拾还自家院落及门前卫生就行了,参与集体公益事业积极性不高;有的农户卫生厕所建成后,使用率不高,还是传统用厕方式。少数农民只希望从人居环境整治中赚取劳动报酬,得到实惠,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和积极性还有待提高。(四)管理机制还不全。
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量大面宽,成因复杂,有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责任不够落实、措施不够经常、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更有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的问题。虽然X村当前整治工作在道路硬化亮化、村庄绿化、路面清扫、墙面粉饰层面下了不少功夫,但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筑垃圾清运、面源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还未完全建立。村民ZHU体作用还未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村委会推动,没有形成村环境卫生工作机制,“重建轻管”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后期运行管护机制研究不够,部分基础性建设项目还没有落实管理人员和经费,特别是安全饮水、农村公路、公共厕所等设施运行维护缺乏稳定的经费来源,影响全村环境整治的持续性。三、几点建议。
(一)提高环境整治思想认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重大意义和迫切要求,聚焦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综合施策,认真抓好农村环境垃圾治理、“厕所革命”,加快补齐短板,积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一是完善组织领导体制。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三年行动方案,将该项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民生工程,采取切实措施,从资金、项目等方面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二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力度。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的同时,利用好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建立农村环保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三是坚持规划先行,研究制定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立足当地经济水平和群众需要,学习先进地方好的经验和做法,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明确农村环境整治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提高农民群众知规划、执行规划的意识,减少乡村乱搭乱建现象。(二)实现环境整治科学谋划。
农村环境整治要立足长远,科学谋划。一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农村主要污染问题和主要污染源,根据污染特征,加大力度优先整治。二是及早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按照《X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结合不同季节和重大节日,每周确定一天为“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日”,扎实开展以“八清一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有计划、有步骤开展集中整治,实现环境卫生明显改观。三是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规划建设等不同实际,合理确定整治任务目标,分步分类实施,做到逐步提升、逐年完善。(三)营造环境整治良好氛围。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不仅要提升“硬件”,“软件”也非常重要,良好的社会氛围是提升持续提升农村环境水平的重要保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好各种宣传媒介,在舆论引导上下功夫,着力细小,贴近群众,让农村群众天天听“整治”、日日见“整治”,耳濡目染地在整治过程中转变传统思想观念。
开展形式多样的卫生健康教育,使卫生健康理念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发动群众自觉投身到环境治理活动中来。二是积极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文明家庭、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引导农民在房前屋后栽花种树,绿化美化庭院,增强农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
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学习各地环境整治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在见贤思齐中努力营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三是通过环境整治相关工作的逐步开展,进一步提升乡村特色、改善村庄环境,激发村民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引导群众珍惜环境整治成果,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参与村民自治,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三)健全环境整治保障机制。
一是健全政府投入机制。进一步做好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等运行费用的资金保障工作,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相关工作时,统筹考虑同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发挥好政府资金撬动作用,创新政府支持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加快完善长效运行管护机制。
根据民俗民情,从垃圾清扫、收集、处置到职责分工、激励、监管等环节建立完善制度,发挥好村级各类组织作用,鼓励农民投工投劳,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民事民享的协商格局,明确责任和义务,逐步培育群众责任意识和付费意识。根据实际落实X名以上保洁员专门负责垃圾收集、清运工作。抓好农村的门口、路口、村口、河口等关键点,屋边、路边、河边、田边等重点区域,做到常打扫、常清理,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久改善。第三篇: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4
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4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
本次调查共成功访问X余人,收回有效调查问卷X份。其中,男性X人,占比X%;女性X人,占比X%。X周岁以上(含X岁)X人,占比X%;X周岁以下X人,占比X%。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X人,初中文化X人,高中或中专X人,大专及以上X人,分别占X%、X%、X%、X%。普通村民X人,占到X%。(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知晓度。
受访对象中,只有X人未听说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知晓率高达X%。在知晓政策的受访者中,X人是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渠道了解到相关政策,占比X%;X人通过村、镇(乡)干部的开会宣讲知晓,占比X%。X个受访村均有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这充分说明,我县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的宣传是全方位、多渠道的,营造了良好的教育、引导氛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群众基础已筑牢。(二)当前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
思想意识方面:有X位受访者认为村民的健康卫生意识好,占比X%;X位受访者认为较好,占比X%;X位受访者认为一般;X位受访者认为较差。这就说明,受访村的健康、卫生意识良好,绝大多数人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也印证了在走访中,村干部所说的“每次开会都会强调注重房前屋后的打扫和讲究个人卫生”的言论属实,村民从思想上已经认识到居住环境的重要性和创造美好舒适生活的渴求。村民是否愿意为改变村里的环境出一份力、出钱。X位受访者全都愿意为改变村里的环境出一份力。X位受访者愿意为清理生活垃圾、打扫公共区域卫生出钱,占比X%,其中,有X位受访者愿意出X元以下/年,X位受访者愿意出X-X元/年。这反映出,村民思想觉悟的提高,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是他们的迫切需要,人人有意愿,人人有需求。也侧面印证了环境治理长效机制、依效付费制度、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等建立和运作的可行性较高。
整治成果方面:有X人对当前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满意,占比X%。X人认为生活垃圾处理好了,不污染环境,占比X%;X人认为生活污水处理好,占比X%;X人认为卫生厕所使用率提高,臭味基本消除了,占比X%;X人觉得道路变好变宽,占比X%;X人觉得村里变整齐有序、绿化好了、更漂亮了,占比X%;X人认为村里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变少,占比X%;X人认为村里有长远规划,整体布局变好,占比X%;X人认为村民健康意识、卫生习惯变好,占比X%。
充分说明,乡、村两级借着脱贫攻坚的东风,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政策的执行上不折不扣。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已取得良好成效;村庄建筑布局、农房设计水平长足提高;公共区域和房前屋后整洁有序;村庄形态和自然环境相得益彰;道路、灯光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同时,也侧面反映出农村百姓对美化居住环境、改善居住条件、创造舒适生活的关注和渴求。此次走访调查中,特别是一些居民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可闻可见。
二、人居环境整治中还存在的不足和困难。
(一)垃圾清运不及时。受访者中,有X人认为垃圾清运、处理不及时,占比X%。他们觉得,垃圾清运处理的时间间隔较长。我们调查发现,受访村所在的乡镇均是将垃圾统一运送到普安镇,集中进行处理,本乡镇内没有集中处理实施,这无疑给村内垃圾处理增加了人力成本和资金费用,也影响了垃圾的及时处理。(二)垃圾池数量少。
受访者中,有X人认为垃圾池太少,扔垃圾不方便,占比X%。他们认为,垃圾池、垃圾房有,但数量不足,密度不大,农户覆盖率不高。有些农户离垃圾池太远,扔垃圾仍然不方便。(三)道路整修进度慢,出行不便。
受访者中,X人觉得道路整修进度慢,出行不方便,占比X%。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受访村的进村道路、主干道都是经过整修、硬化的。但村组内(组和组)的道路有些仍为泥巴路,特别是下雨后,给出行造成了不便。比如,银溪村和窑沟社区河道的拱水桥太低,下雨涨水后不能通行。这就说明,道路整修还得加大力度,特别是村内组和组之间的道路、一些散户的入户路。(四)污水处理不到位。
受访者中,X人认为生活污水处理不到位,占比X%;X位受访者觉得改厕进度慢。重点表现在,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能起到良好、有效的作用。有些村化粪池的使用普及率虽然较高,但化粪池容量偏小,经过三道处理工序后污水仍存在渗漏情况,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影响。有些村个别受访户虽建有沼气池,但利用率不高,气压小,经常没有沼气可用。(五)生产作业道路普遍较差。
有受访者提出,生产作业道路需要整修,住房到耕地的道路仍为以前的泥巴路,给农作物耕种和收割造成不便,降低了生产效率。在易地搬迁之后,一些农户觉得到以前耕地变远,道路不畅,新住所周围又没有多余的可用于小规模家庭式养殖的场所。在走访过程中这一问题较为普遍,农户到田地的耕种道路和新搬迁住所的生产配套仍需完善。(六)没有或缺少路灯等公共照明设施。
受访者中,X人认为没有或缺少路灯等公共照明设施,占比X%。在受访的六个村中,兴隆村和水泉村X个村没有安装路灯,其余的X个村虽然安装了路灯,但路灯数量少、密度小,覆盖面不够,表现在居民点有路灯,实施了光亮工程,一些散户未能安装路灯。所以,路灯等公共照明设施还需加大力度投放,尽量覆盖到居住不集中一些散户。三、对人居环境整治的建议。
(一)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政府应加大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比如,安装公共区域路灯,整修道路,加宽加固桥梁,特别是村内通组和到农户田地的泥巴路。在居住较为分散的村组多安装路灯,多投建垃圾房,提高设施覆盖率,让更多的人看得到、用的到。只有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才能让农户出行、农作更方便,生活更舒适。(二)就近原则,在能力范围内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垃圾、污水处理系统。
虽然,从短期来看,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垃圾、污水处理系统成本很高,耗费巨大,但从长远来看,以一个乡镇为单位的垃圾、污水处理系统更能因地制宜、分类处理,并且便于就近循环利用,而且管理更加高效,村内垃圾处理更加便捷。(三)提高环境整治力度,整治行动惠及每家每户。
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同一乡镇不同村之间,贫困村借助脱贫攻坚的东风,环境整治行动力度和成果明显优于非贫困村。同一村之内,居民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成效明显优于散户。所以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还需加大力度,政策的制定尽可能惠及每家每户。同时,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学规划畜牧业和种植业发展布局,以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为主要处理方向,以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为主要利用方向,大力发展种养循环农业,深入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四)强力推进农村厕所改造,注意消除农村“四害”。
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土坯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土地增减挂钩等项目,因地制宜,推广适用于不同地区的农村卫生厕所标准和技术模式,完成部分农村户用厕所改建及厕所改造整村推进项目,实现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X%以上。同时,新建少量农村公共厕所和乡村旅游厕所。合理设计化粪池的规格,在居住较为集中的地域几家农户联合集中建立沼气池,提高沼气池的使用率。还有部分受访者反映村内有老鼠、苍蝇、蟑螂、蚊子,对部分地区应做好“四害”消除。第四篇:宋家庄村环境整治工作简介
宋家庄村环境整治工作简介
我村在接到街道办事处环境卫生大整治的通知后,在第一时间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进入集中整治阶段,通过两委会议的召开以治脏、治乱为主要内容分三步走。
第一、干部首先带头将自家煤泥入院,召开两议会将所有党员、群众代表发动起来,分成十三个片区,将所有的片区都分责到人。
第二、加大宣传力度。每个片区都让负责人带着通知发放到每家每户并要求户主签字。同时在村主干街道挂出十余条环境整治条幅,并且每天有专人负责利用广播宣传政策三到五次。
第三、加大督促力度。所有干部每天入户督促动员,遇到没有劳力的家庭,村里出机械、干部出劳力帮助将煤泥清理入院。
在此三项措施的有力实施下,我村在一个星期之内将500余处煤泥全部入院;村中上百年的各种垃圾约6.2万方全部清理完毕;主干街道的路肩全部硬化,树坑全部筑起,树木也重新修整刷白,修补残垣断臂400余米,刮白墙面约1.7万余平方米;进村两条主干街道动用挖掘机、装载机等大型机械将垃圾清理后,发动党员、群众代表义务修整,特别是村中的老党员每天上午从九点至十一点坚持连续义务劳动了十多天,充分起到了带头表率作用。
在我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同时,我们也对下阶段的整治工作做出周密部署,首先要下决心将村中的厕所全部入院,大街小巷全部硬化。其次主干街道两旁的墙面全部刮白后要做出能够反映本村特色的文化墙,用以宣传政策、倡导文明,使我村生活环境大步向前迈进的同时,村民的文明意识也能够上一个大的台阶。最后要做好长效保洁机制,建立一支保洁队伍,在村中定点放置垃圾箱,建章立制、加强监督,杜绝一切乱扔乱倒现象。
宋 家 庄 村 2010年7月6日
第五篇: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提升工作成效,日前,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区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组长文运芝,区政府副区长黄顺发、区长助理谢云杞率领区委办、区政府办、区委政研室、区整治办等单位相关人员,对全区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全区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市、区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有关要求,以加快农村环卫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集中开展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区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是环境明显改观。全区主要道路沿线暴露垃圾、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得到比较彻底整治;制订出台了《南岳区村庄绿化规划》并即将付诸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全面启动了农村连片整治工程,11个村的水源地防护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垃圾房)以及其它建设工程正在加紧实施;扎实开展了改水改厕、疾病防控、健康教育、卫生评比和除四害等工作,并推进了申报省级卫生村创建工作;以河道净化为重点,疏浚城区主河道3条共6000余米,农村河道10000余米,清淤扩容山平塘15口,及时清除水面漂浮垃圾及杂物,禁止水库化肥养鱼,确保了饮用水源安全;大力开展了沼气池建设,全面整治养殖污染;按要求全面启动了老农贸市场和迎宾市场的提升改造工程,目前管网铺设工程已经完工,正在进行摊位改造,市场环境有望得到明显改善;切实加强了对农村建房的监管,进一步加大了行政执法力度,依法对部分路段两侧的违章棚亭和“空心房”进行了拆除;以107国道“文明样板路”创建为契机,切实加强对道路建设、养护、管理、绿化以及路面清扫保洁,及时抢修公路破损路面,清理公路边沟、涵洞;加大了对乡村公路硬化力度,并组织专门力量对以路为市、占道经营、占道堆物进行清理和整治,确保了全区公路畅通、安全、清洁。二是群众普遍欢迎。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区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各项任务得到了较好落实,美化了城乡环境,改变了群众生活,让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人民群众对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现了从怀疑、等待、观望到理解、支持、积极参与的转变。与此同时,全区广大农民群众在参与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了身边环境的变化,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步养成。三是经费保障有力。区财政投入专项经费,用于环卫设施建设、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经费等,在加强监管的同时,确保了资金及时拨付。由于全区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普通群众的支持配合,我区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各项任务得到了较好地落实,全区城景乡环境得到明显提升,面貌焕然一新。在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现场调度会上,我区获评城区组2012年第三季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第一名。四季度检查以及全年工作考核评价很高。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抓组织领导。为确保整治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区委、区政府研究成立了由区四大家一把手和区委副书记担任顾问,由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担任组长,区委组织部长担任总督导,分管和联系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日常工作、任务分解、协调指导和督查考核等工作。各乡镇(街道)等单位也相应成立了专门班子,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在加强组织领导的同时,区委、区政府结合南岳是旅游区的实际,在工作标准上自加压力,提出了落实“三化”(即市场规范化、垃圾分类化、环境优美化)、实现“三清”(即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的工作目标,要求南岳的城景乡环境整治与市定标准和其它县区相比,要做到“标准要更高、行动要更快、力度要更大、效果要更好”,要按照“庭院美、村庄净、道路畅、水体清、环境优”的要求,把南岳广大农村打造成环境优美的精品景区。
二是抓宣传引导。今年以来,我区先后编印了《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三字经”》、《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诗配画》,不定期地编发《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简报》,并在区有线台开设宣传专栏,在农村主要路段、乡镇人民政府、村(居)委会所在地和人员密集的场所制作了永久性宣传标语、设置图文并茂的宣传牌;乡镇通过出动宣传车,印发《致村民的一封信》、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等形式进行宣传。同时,组织开展了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大走访、大规劝、大整治”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发动和引导,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文明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在全区形成了“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合力整治”的良好氛围。
三是抓基础建设。我区坚持把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新农村建设、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旅游环境与服务质量整治及规范城景乡建设管理等工作有机结合,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用途不改”的原则,整合全区的财政资金和部门专项资金,保证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经费。截止目前,全区共新增户用垃圾桶30000余个、焚烧池850个、垃圾斗车78辆;共新建水源地防护设施26套、污水处理设施530套、垃圾处理设施146套、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56套,新增车厢可卸式垃圾车2台,自卸式垃圾收集车11台,可卸式垃圾箱26个,农村环卫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四是抓集中整治。为解决城景乡环境“脏、乱、差”问题,改善城景乡环境状况,我区于6月份全面启动了拉网式、地毯式的“农村面源污染大清理”行动,组织发动群众对村内外的积存垃圾进行集中清理,重点是对国、省、区、乡公路沿线以及集镇、村庄开展了卫生大清除行动,对暴露的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的杂物、道路两边的杂草等进行集中清除,并集中抓好了重要河道的疏浚。特别是对107国道南岳段等重点地段的整治实行现场交办。目前,全区广大农村主次干道已基本实现常态化管理。
五是抓督查考核。为确保全区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快速有序推进,区委、区政府将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今年全区重点工作进行单独考核,并纳入区直有关部门和乡镇的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同时,区整治办按照《南岳区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考核办法》制订了《考核实施细则》,建立了区对乡镇、乡镇对村(居)的督查考评体系,并严格按照“周暗访、月明查、季考评、总评”的方式进行督查考核,及时通报督查情况,建立了督查台账,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年终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依据。
六是抓长效管理。初步探索建立了“乡镇督导、村组管理、专人保洁、门前三包”的城景乡环境卫生管理机制,相关单位和各乡镇(街道)、村组对责任路段都明确了专人保洁、宣传、劝导和监管。部分乡镇、村组还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强化整治工作责任。目前,全区36个村(社区)都明确了专职的清扫保洁人员,落实全天候清扫保洁、卫生监督和宣传劝导。通过开展卫生评比和保洁员工作考核,我区部分长效管理措施的成效开始显现。
三、我区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工作责任还有待强化。少数部门仍然存在主动履职不够、工作相互推诿现象,一些牵头部门不愿牵头、不主动加强沟通协调,部门之间协作配合机制不够健全,有的甚至把原本是部门的本职工作看成是整治办的事,动手做事先问要钱;部分联点包村的县级领导、后盾单位下基层指导帮扶、督促检查有待加强;整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在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技术指导等方面缺乏主动性,未真正形成整治合力;乡镇与乡镇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工作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单位和乡镇存在应付差事、图形式、走过场的现象,有的组织一、二次清扫活动,就认为任务完成了,有的部门甚至根本没有动起来。少数单位没有认识到整治工作是一项常态化、长期性的工作,为节省开支,在旅游淡季停聘了一些区域的部分保洁员,给村民造成城景乡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阵风”的错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治工作的持续开展。部门联动欠缺,如兴隆水库上游无序建房,准备大肆发展旅游“农家乐”,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都没有很好地履行监管责任。同时,由于城乡结合部位的个别村环境卫生整治界限不明确,经常出现卫生责任互相推诿、环境卫生无人管理的现象,导致城乡结合部和村组交接处往往成为环境卫生死角,长期得不到根治,在前段市里检查时还扣了分。此外,城区的一些背街小巷特别是迎宾社区、祝圣社区和衡岳社区等城中村,存在毁绿种菜、养鸡和随意放养家畜家禽的现象,而且环卫设施和保洁人员缺失,还有不少居民小区没有纳入“四型小区”创建范围,管理缺位,卫生环境比较差。
二是基础建设还有待完善。乡镇建设起点低、基础差,道路、供水、排污、美化亮化、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附属设施大多没有同步建设,特别是环卫设施等严重滞后,不能满足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求。部分村的主干道虽然已经硬化,但是村内的道路却基本没有硬化,且排水、排污设施不完备,存在垃圾、污水乱倒乱泼现象。垃圾箱和焚烧池等设置还有等进一步完善;个别村的焚烧池和垃圾池设置、垃圾桶摆放位置不合理,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和视觉污染。部分村民未按要求使用区里统一配发的垃圾桶,变更用途,挪为他用。两个集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进展较为缓慢,目前还只完成管网铺设工程,摊位改造等工作进展滞后,市场环境亟待提升。环保项目在建设内容规划上,偏重于垃圾房和村组生活污水管网建设。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布局不合理,部分项目在建设内容和设施设备的配备上不太切合实际,造成资源的浪费以及二次污染,群众比较反感,各方面非议较多,费力不讨好。如,在各项目村新建的垃圾收集点,不但外观难看,与环境极不协调,而且很多布局不合理,老百姓使用极不方便。特别是环保部门配置的自卸式垃圾收集车,由于后期的养护、油料、司机等经费没有着落,乡镇村组不想要,相关单位不想接。
三是宣传发动还有待深入。目前,城景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存在“上边热、下边冷”的现象。区一级非常重视,工作力度大,但有的乡镇、村组干部积极性不高,还存在畏难情绪、信心不足、等待观望态度,工作敷衍塞责,搞形式,走过程,缺乏主动性;虽然有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制等制度,但还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环保部门和乡镇干部进组入户与群众面对面进行沟通宣传交流较少,群众对项目了解不够,主体意识不强,认为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是政府的事,与己无关,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有的群众甚至认为城景乡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是国家项目,资金雄厚,在建设中关心的是如何能得到一些占地赔偿费,在个别村组施工阻力较大。广大农民群众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难以改变,由于受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影响,部分村民缺乏卫生环保意识,垃圾乱倒、生活污水乱排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不少农村居民区的真实写照。
四是工作标准还有待提高。我区的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虽然总体上是按照“三化、三清”的要求来实施的,但目前的工作重心还局限于搞卫生、清垃圾,其它方面的工作开展亟待加强。部分村组面源垃圾清理和保洁工作不到位,村民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仍然是垃圾成堆。部分保洁人员履职不到位,“垃圾靠风刮,地面借水刷”的现象依然存在,乡村在上级检查时往往是靠临时雇工搞“突击”。全区生猪养殖业量多面广,尤其是规模较大的猪场,虽建有沼气池,但“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突出,对小河、小溪的污染治理难度大。水务和环保部门虽然加强了对水源污染的整治,但由于水务一体化职能没有调整到位,“多龙管水”造成管理缺位、效率低下。此外,祝融街道和南岳镇辖区的一些居民小区和背街小巷卫生状况和综合环境还存在一些问题。
五是长效机制还有待健全。当前,全区环卫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生产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的体系还不完整,缺乏资源共享的整体规划。部分乡镇、村保洁队伍虽已建立,但运转不正常,管理不规范。垃圾清运机制缺失,存在只收不清、只收不填、只收不烧等情况。环卫局和景区管理处的管理范围在逐步延伸,如果全区所有的垃圾清运任务全部由两个部门接管,人员、设备和运转经费都需要作相应调增。环保项目在污水处理、垃圾分类设施处理上有较大投入,但在保洁人员日常工资、设备维护、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后续费用没有作相应安排;项目验收结束后,工程质量、设施运行由谁监管,设施损坏由谁执法赔偿等问题都还没有进行系统研究。督查督办和检查考核有待加强。目前代表区委、区政府从事经常性环境综合整治督查工作的只有整治办的几位同志,督查督办的力度不大、效果不好。各乡镇(街道)忙于应付区里的检查,对村(社区)的督查考核基本未开展起来。现有的工作机制有待完善。整治办是以区农办为主体成立的一个临时的协调、督查机构,工作人员与原单位无法彻底脱钩,加上区农办对口的部门多、协调的工作多,有时工作难以到位,造成目前的整治工作还停留在搞突击、抓迎检的初级阶段。
四、深入推进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几点建议
1、提升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布局,用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为此,我们建议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契机,以加快推进“生态南岳”建设为动力,将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定位为区委政府的重点工作、民生工程的首要任务、检验干部作风的管理工程、促进跨越发展的重要标尺,进一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入理解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大意义,形成抓治理就是惠民生、抓治理就是抓提升、抓治理就是促发展、抓治理就是塑形象的广泛共识。一是要在领导层面提高认识。包括区里组织的“大走访、大规劝、大整治”主题活动也只是发个文件,没有真正开展起来。下一阶段,全区各级领导特别是几大家的分管领导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切实担负起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领导责任,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全体联点包村的县级领导和后盾单位负责人要把整治工作作为联点帮扶的重要内容,要定期深入基层,亲自指导,亲自督促,亲自参战,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二是要在部门工作层面提高认识。各级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切实做到定责任、定人员;要坚持标准,严格按照综合整治的总体标准开展工作,做到执行标准不走样、不跑偏;要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主动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
2、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要修订完善《农村卫生公约》、《村规民约》,规范约束个人家庭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行为。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教育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墙报、专栏、宣传牌等多种形式,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通过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和载体,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好宣传教育工作,为扎实推进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取得成效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要充分发挥妇联和学校的作用,在农村妇女之间和学校学生之间,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宣传工作,引导广大妇女和学生积极行动起来,立足家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敢于走在环境整治的最前面,做改变陋习的带头者和良好风尚的引领者。要注重树立和推广典型,对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的工作经验、典型事例要及时加以宣传推广。此外,还要加大公开曝光力度,要在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对一些责任不落实,整治效果差的单位和乱扔乱倒垃圾、乱停乱放车辆、乱摆摊点的人和事加大曝光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3、实行部门联动,强化综合管理。城景乡环境整治牵涉农业、环保、环卫、景区管理、卫生、水利、林业等众多部门,需要进一步整合有效资源,加强协调合作。如,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全区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涉农环保资金,聚合有限财力,统筹使用,集中区域,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从而产生集聚效应,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住建、卫生、农业、国土、水利以及乡镇(街道)等要紧密配合,对向河道乱倒建筑和生活垃圾的现象,组织开展联合整治行动,并加强日常监管;环保部门和水利部门要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禁止化肥养鱼,推进水环境整治;畜牧部门和环保部门要协同配合,通力合作,对养殖场进行综合治理,督促养殖户采取生态立体养殖或施行零排放养殖技术;商务部门要抓紧同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衔接,加强对两个市场改造提升的监管,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城管、规划、综合执法、风景资源保护等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联合组织开展违规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对个别典型违规违法建房户(如兴隆水库上游),必须进行集中清理整治,拆违还耕、拆违还绿、拆违治脏、拆违添景,做到拆一片、清一片、管一片。
4、创新运行模式,确保责明事顺。在垃圾处理模式方面,要以农村人口密集区和城郊结合部垃圾治理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我们建议:在城区和近郊范围内,应建立完善收集和清运系统,采用“属地管理为主”的模式,将生活垃圾转运到垃圾处理场处理;在地理位置离城镇比较远的乡(镇)、村,应根据村庄建设规划以及自然村落布局和人口分布情况,合理设置垃圾收集、分拣或转运等设施。要始终坚持“分类减量”的原则,支持和鼓励上门回收可回收垃圾,尽量减少垃圾量。后山三乡和南岳镇的山区村要因村制宜地鼓励农民采用焚烧、就地填埋、农家堆肥等简易、有效方式处理垃圾,实现垃圾分类减量和无害化、资源化,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在推进环卫保洁方面,要按照“精细化、网格化”的要求,制定《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管理办法》和《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工作职责与奖惩措施》。建立农户自我约束管理机制,全面落实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探索推行农村垃圾收集分类制度,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精干的保洁员队伍,确保村道、河道清理保洁日常化、制度化。同时,针对人们已经习惯于将垃圾随意地丢弃在房前屋后以及、公路边、田埂边、池塘边和河道边的实际,建议实行分片分组包干和组长负责制,坚持每月定期清理不少于3次。在明确职能职责方面,连片整治项目村建设由环保部门负责,管理由环卫局和景区管理处负责,要建成一个,移交一个。原则上垃圾清运车和垃圾收集车等硬件设施统一交由环卫管理,万福、红星、荆田、双田片区农村生活垃圾由环卫局负责清运,景区村有清运任务的由景区管理处负责。景区管理处整治责任区——南马公路、方广寺景区以及拜殿村的保洁人员不能断岗,不论淡季旺季都要保持常态化。要尽快将水务管理一体化职能调整到位,理顺水务和环保的责、权、利,确保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落到实处。要抓紧实施南岳区村庄绿化规划,对乡村公路沿线和村民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集贸市场的改造提升要加快进度、确保质量。
5、健全工作机制,实现长效管理。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点多线长面广,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动态性和反弹性的特点,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结合实际,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重点是要建立健全三个方面的工作机制:一要建机构,确保有人做事。建议参照攸县的成功作法,将现有的整治办由临时机构变为常设的正科级机构,专门负责全区的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二要保投入,确保有钱做事。把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城景乡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并随着区财力的增长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加快、规模扩大、任务增加及管理手段更新适度增长。对各乡镇、村的环境整治工作经费预算可整合
农林水利、森林防火、乡村运转等各类涉农资金统筹考虑;相关部门要继续加强对上级有关城景乡环境整治财政扶持政策的研究,积极向上协调争取资金扶持,保证农村垃圾“扫得起来,运得出去,处理得掉”,确保城景乡环境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三要严考核,确保用制度管事。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和评议问责机制,强化正负激励,形成严查严管、奖罚分明的奖惩机制。要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采取明查暗访和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群众代表评议等多种形式,对整治工作进行考核。经过考评考核验收达到合格要求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应给予适当奖励补助;对未达到合格要求的乡镇(街道)、村(社区),要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坚决取消该目标管理各项评先评优资格,并对相关责任人实行严格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