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农村河道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04:13: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农村河道环境整治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农村河道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第一篇:2011农村河道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河道环境综合整治的调研报告

我市地处江淮交汇,境内河网密布,河系沟通,框架完善,是我市灌溉排涝的“神经网络”。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河道河塘水环境成为农村发展生产,农民安居乐业的重要载体,是群众生活质量保证的重要体现,特别是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后,农村河道环境整治工程得到了全市上下的高度重视,并将此作为新农村建设达标的主要抓手和重要考核指标。河道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作,重在不断治理,贵在长效管理。因此,为了将河道环境整治工作的效果充分体现、长期显现,积极探索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农村河道环境整治和长效管理机制。

近期,本人深入基层联系单位和镇村就我市河道的有关情况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河道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各级引排河道863条、总长1871公里,其中市级河道26条、总长363公里,镇级河道287条、总长1026公里,村庄河塘2800多条、总长1700多公里。我市河道、河塘绝大部分都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建设的,已运行了30多年,期间基本没有进行过系统全面的疏浚整治,也没有进行规范的日常管护,几乎所有的河道都存在河床淤积严重,河坡塌方严重,河面杂草杂物履盖严重,沿河违章行 为严重的问题。

2003年以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碧水工程,经过连续4年强势推进县乡河道疏浚,共计疏浚河道1058条、土方1550万方,其中市级河道21条、280万方,镇级河道55条、774万方,村级河道982条、496万方,投入市级财政补助资金4480万元。2006年村庄河塘整治580条、223万方,本市级财政投入120万元,省市补助280万元。河道河塘疏浚整治后,部分河道标准得到恢复,河道面貌得到改观。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对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我市目前的碧水工程仍停留在土方工程清淤清杂,虽然水面清杂了,河底清淤了,但存在河坡上杂草芦苇丛生、杂物乱堆乱放,生活垃圾随处倾倒、无人清理,违章搭建、扒翻种植混乱无序,河线不顺直、青坎高低不平、不成形等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碧水工程的整体效果难以体现,对新农村建设难以起到整体推进的积极作用。河道长效管护、环境整治保持既是一项面广量大,常年实施的持久性工作,又是一项面向基层的群众性工作,此项工作必须体现出长效与全民的要求,从调研分析看,目前河道整治存在上述普遍性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广大干部群众对河道整体环境管护的主观意识还不强。河道在广大群众心中长期以来形成的认识就是引排水用的,近几年河道都经过了疏浚,河道的基本功能达到要求 就行了,至于河道环境整治和保持,则没有一个与新农村建设相统一的认识基础,认为河道环境是城市河道美化的需要,农村家前屋后的河塘不需要管理得那么严格,做得那么整洁,从而产生一种农村河道靠家前屋后的就各家乱侵乱填,乱堆乱放、乱搭乱建,靠各家田边的就各自为阵,乱扒乱种,这些认识,在社会上较普遍存在,是河道管护工作难以上水平出环境的主观根源。

第二,镇村两级经济实力差距,带来河道管护上的差距。河道管护工作涉及到每个镇村,工作任务都基本相当。但是镇村经济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强度。从市镇两级选的试点村看,都是经济实力相对较强的,因此工作能够较顺利推进。相反,经济实力较弱的,对于一般性的河道保洁工作都很难维持,经费问题成为环境综合治理和长效管护的瓶颈,直接影响到此项工作整体推进。

第三,河道疏浚清障整治标准不高,给日常管护工作造成后续影响。有些河道在清淤过程中土方上岸离河不彻底,二次流失严重,清障杂草就地堆放,造成再次大面积滋生漫延,芦苇清除不彻底给后期管护造成先天不足的隐患。

第四,管护资金的固定渠道难以真正明确到位。管护资金需要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渠道长期保证,但从目前看,碧水工程资金主要用于河道疏浚工程,日常管护经费未能落实明确的渠道来源,投入机制不固定,易导致管护工作不稳定。第五,长效管护机制未能建立健全。一是管护队伍未能真正组建运行到位。二是河道管理工作缺乏制度化、专业化程度。三是相应的管理设施未能配套到位,突出反映在沿河垃圾箱和垃圾填埋场的布设未能按要求到位,无法做到集中投放、定期清运,难以杜绝河塘上污染源。

三、河道综合整治及长效管护必要性、迫切性 全市各级河道承担着我市灌溉和防洪排涝的重要任务,是我市农业生产旱涝保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河道工程既是农业生产的命脉,也是一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和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载体,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整治好河道、管护好河道、美化好河道,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管护好河道是充分发挥我市河网体系整体抗灾效益的保证。我市河网框架布局成形、河网成系,河道规划是按照一定的抗灾标准统一制订的实施的,但是,河道日常管护工作跟不上,即便年年疏浚河道,河道的效益仍会逐年削弱,无法达到防灾抗灾的要求,因此必须形成“三分工程七分管理”的意识,强化管理长效化、制度化,用长效管理来保证河道效益的长效发挥。此外,河道工程效益依靠的是整体发挥,各级河道都是重要的环节,管护责任应分级落实到位,市、镇、村三级联动,保障河道网络系统的完整性。

2、管护好河道是改善水质、增强河道自我净化能力的 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市河道水质逐步恶化,已经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很多,其中一条关键因素就是河道自身的“免疫功能”削弱了,一方面河底淤积物很大一部分是污染沉淀物,自身就是污染源,另一方面,河面水生植物覆盖水体,造成水体负氧化严重,净水也变成腐水。再一方面,河道淤积后,过水断面缩小,河坡坍塌,绿化湿地减少,造成河道水体自我净化能力不足。综合上述因素,管护好河道,提高河道运行质态是体现碧水工程效益的最基础、最长效、最根本的举措。

3、管护好河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农村生产耕作制度的改变,过去罱泥积肥,捞草沤肥的传统生产方式已经没有了,加之河道建设管理未能很好地随着社会情况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致河道变成“死水沟”、“垃圾池”,河水基本不能饮用,严重影响农村环境和老百姓的生活,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条重要标准,河道是改善农村环境的重要载体,因此,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做好以河道整治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惠及广大百姓的一项民心工程、惠农工程,意义重大。

四、进一步强化河道综合整治基础工作

一是进一步明确河道综合整治及长效管护投入政策。农村河塘疏浚整治是社会公益事业,既要依靠各级政府 的财政投入,又要依靠受益群众的投劳,要按照“政府引导、财政支持、群众参与、社会捐助”的办法,积极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多形式筹集所需资金。

1、首先明确财政投入为先导。河道疏浚各级都有具体的补助标准,对于河道整治与管护也应该制定一个明确的补助政策,各镇应尽可能在农发基金、抗旱排涝费等项目当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河道整治管护。

2、用足义务工投入。河道管护是农民直接受益的农村公益事业,应该充分动员农民积极投工投劳。对于镇村河道,义务工日应是投入的主体,因此,各镇应将2至3个义务工日要足额用于河道,适当的时候请农工办对此投入进行督查,并适时地根据农村新形势,请上级制定专门的农村河道义务工日投入政策。

3、多种渠道筹资,引进市场机制。把河道综合整治与河道综合开发相结合,通过堤林、水面发包,建立以堤以河养河的良性管理护投入机制。

二是优化河道管理机制。

一要真正建立起河道管护队伍。在镇保洁站管理框架的基础上,明确管理要求,制定考核办法,落实工资报酬,受聘的管理人员确保调得动,留得住,用得好。二要明确河道整治与管护的重点。把水面清杂、垃圾清理、制止违章乱占作为重点,明确各项的具体要求,实行专人负责,专业管护,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农村环境管理制度。三要建好相应的管理设施。重点要建好垃圾箱和垃圾填埋场,确保沿河村庄每村一处垃圾填埋扬,沿河村庄每10—20户建一座垃圾池,通过集中投放、定期清运,从源头上消除河道的污染源。四要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把农村环境管理的具体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增强村民的文明意识、发展意识与公众意识,全面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

三是强化河道管理的责任和义务。

层层落实责任,按受益情况明确管护义务是河道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的保证。就我市情况而言,一方面,对市级骨干河道的管护,市里由保洁处直接抓在手上负责,划段明确管护单位、管护人和管护资金,另一方面,对其他市镇级河道的管护,各镇应强化河道保洁站的职能,充分发挥河道保洁站的作用;对村组河道及村庄河塘,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明确村组管护责任,水务站加强站查考核。

五、结合自身特点,创造性地推进河道综合整治工作长效深入开展

一是坚持深入宣传发动不放松,形成社会共识。河道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不同于河道疏浚工程。它是一项直接面对群众、依靠群众广泛参与的日常工作、长期工作。这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共识,来营造统一的思想认识。因此要通过长期的宣传,统一干群思想,通过宣传明确河道管护的标准 要求,通过宣传激励先进、督促后进、保持平衡,形成“管好百姓河塘,真正迈进小康”的浓烈氛围。

二是坚持典型引路不忽视,以典型促全面。按照市里要求,河道综合整治工作确立从点到面、逐步推进的思路。结合打造观光带、产业带和新农村建设先导段。首先对国道、省道和通往各镇的公路干道沿线、集镇区、工业集中区、农业园区周边进行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各镇都要选定该区域内的河道作为先行试点,作为全镇的样板,逐年向面上推进。

三是坚持以河养河不动摇,走良性管养轨道。从河道整治和长效管护出发,实现以河养河是根本所在。需要充分利用和开发河道水土资源,实现河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河道工程管理权、所有权统一是实施河道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保证。因此,建议市委、市政府给予关心,由水务部门与国土部门及各镇协调,按照河道等级和管理权限,划定管理范围,确定开发利用范围,有条件的进行土地确权划界。在此基础上,进行河堤经济林木绿化,水面发包养殖,获得良性经济收入,保证河道管护长效运行。

四是坚持依法管理不松懈,推进河道规范化管理进程。各级政府要强力支持河道单位依法加强河道管理。一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违章建筑,破坏河道工程的违法行为。二是根据河道工程管理规定,严格控制河道功能范围内的兴建项目和排污口设臵,充分利用水系条件,制定出一套 行之有效的河道综合调度运行管理方案。三是按照相关法律文件规定,对于投资建设项目和开发性项目,应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征收水土保持设施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及水利工程占用补偿费,征得的资金用于河道整治管护。

五是坚持整治标准不降低,提升碧水工程建设档次。碧水工程是社会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加快“小康村”建设步代,着力构建人水和谐的新农村,全面综合整治河道环境是提升碧水工程档次的关键,要确保整一条河成一条河,管一条河美一条河。通过河道环境综合整治,要达到清除阻水障碍、清理违章建筑、清运沿河垃圾、恢复河道标准、规范河道管理、改善沿河环境,保障河道工程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充分发挥的整体目标。

六是坚持综合领导不削弱,保证河道管护工作有机协调。河道环境综合管理工作并不仅仅是哪个部门的事,光靠一个部门也是无法实施到位的。因此,对这项工作既要长期抓,也要协调抓,必须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之下。市计划、财政、水务、建设、交通、国土、环保、农林等部门工作协调有机配合,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011年11月26日

第二篇:关于农村河道环境综合整治的调研分析

我市地处江淮交汇,境内河网密布,河系沟通,框架完善,是我市灌溉排涝的“神经网络”。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河道河塘水环境成为农村发展生产,农民安居乐业的重要载体,是群众生活质量保证的重要体现,特别是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后,农村河道环境整治工程得到了全市上下的高度重视,并将此作为新农村建设达标的主要抓手和重要考核指标。河道整治是一项

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作,重在不断治理,贵在长效管理。因此,为了将河道环境整治工作的效果充分体现、长期显现,积极探索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农村河道环境整治和长效管理机制。

近期,本人深入基层联系单位和镇村就我市河道的有关情况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河道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各级引排河道863条、总长1871公里,其中市级河道26条、总长363公里,镇级河道287条、总长1026公里,村庄河塘2800多条、总长1700多公里。我市河道、河塘绝大部分都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建设的,已运行了30多年,期间基本没有进行过系统全面的疏浚整治,也没有进行规范的日常管护,几乎所有的河道都存在河床淤积严重,河坡塌方严重,河面杂草杂物履盖严重,沿河违章行为严重的问题。

2003年以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碧水工程,已经连续5年强势推进河道疏浚整治,共计疏浚河道595条、完成土方1926万方,整治村庄河塘1898条、完成土方710万方,农村水环境得到了改观。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对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我市目前的碧水工程仍停留在土方工程清淤清杂,虽然水面清杂了,河底清淤了,但存在河坡上杂草芦苇丛生、杂物乱堆乱放,生活垃圾随处倾倒、无人清理,违章搭建、扒翻种植混乱无序,河线不顺直、青坎高低不平、不成形等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碧水工程的整体效果难以体现,对新农村建设难以起到整体推进的积极作用。河道长效管护、环境整治保持既是一项面广量大,常年实施的持久性工作,又是一项面向基层的群众性工作,此项工作必须体现出长效与全民的要求,从调研分析看,目前河道整治存在上述普遍性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广大干部群众对河道整体环境管护的主观意识还不强。河道在广大群众心中长期以来形成的认识就是引排水用的,近几年河道都经过了疏浚,河道的基本功能达到要求就行了,至于河道环境整治和保持,则没有一个与新农村建设相统一的认识基础,认为河道环境是城市河道美化的需要,农村家前屋后的河塘不需要管理得那么严格,做得那么整洁,从而产生一种农村河道靠家前屋后的就各家乱侵乱填,乱堆乱放、乱搭乱建,靠各家田边的就各自为阵,乱扒乱种,这些认识,在社会上较普遍存在,是河道管护工作难以上水平出环境的主观根源。

第二,镇村两级经济实力差距,带来河道管护上的差距。河道管护工作涉及到每个镇村,工作任务都基本相当。但是镇村经济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强度。从市镇两级选的试点村看,都是经济实力相对较强的,因此工作能够较顺利推进。相反,经济实力较弱的,对于一般性的河道保洁工作都很难维持,经费问题成为环境综合治理和长效管护的瓶颈,直接影响到此项工作整体推进。

第三,河道疏浚清障整治标准不高,给日常管护工作造成后续影响。有些河道在清淤过程中土方上岸离河不彻底,二次流失严重,清障杂草就地堆放,造成再次大面积滋生漫延,芦苇清除不彻底给后期管护造成先天不足的隐患。

第四,管护资金的固定渠道难以真正明确到位。管护资金需要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渠道长期保证,但从目前看,碧水工程资金主要用于河道疏浚工程,日常管护经费未能落实明确的渠道来源,投入机制不固定,易导致管护工作不稳定。

第五,长效管护机制未能建立健全。一是管护队伍未能真正组建运行到位。二是河道管理工作缺乏制度化、专业化程度。三是相应的管理设施未能配套到位,突出反映在沿河垃圾箱和垃圾填埋场的布设未能按要求到位,无法做到集中投放、定期清运,难以杜绝河塘上污染源。

三、河道综合整治及长效管护必要性、迫切性

全市各级河道承担着我市灌溉和防洪排涝的重要任务,是我市农业生产旱涝保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河道工程既是农业生产的命脉,也是一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和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载体,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整治好河道、管护好河道、美化好河道,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管护好河道是充分发挥我市河网体系整体抗灾效益的保证。我市河网框架布局成形、河网成系,河道规划是按照一定的抗灾标准统一制订的实施的,但是,河道日常管护工作跟不上,即便年年疏浚河道,河道的效益仍会逐年削弱,无法达到防灾抗灾的要求,因此必须形成“三分工程七分管理”的意识,强化管理长效化、制度化,用长效管理来保证河道效益的长效发挥。此外,河道工程效益依靠的是整体发挥,各级河道都是重要的环节,管护责任应分级落实到位,市、镇、村三级联动,保障河道网络系统的完整性。

2、管护好河道是改善水质、增强河道自我净化能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市河道水质逐步恶化,已经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很多,其中一条关键因素就是河道自身的“免

疫功能”削弱了,一方面河底淤积物很大一部分是污染沉淀物,自身就是污染源,另一方面,河面水生植物覆盖水体,造成水体负氧化严重,净水也变成腐水。再一方面,河道淤积后,过水断面缩小,河坡坍塌,绿化湿地减少,造成河道水体自我净化能力不足。综合上述因素,管护好河道,提高河道运行质态是体现碧水工程效益的最基础、最长效、最根本的举措。

3、管护好河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农村生产耕作制度的改变,过去罱泥积肥,捞草沤肥的传统生产方式已经没有了,加之河道建设管理未能很好地随着社会情况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致河道变成“死水沟”、“垃圾池”,河水基本不能饮用,严重影响农村环境和老百姓的生活,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条重要标准,河道是改善农村环境的重要载体,因此,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做好以河道整治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惠及广大百姓的一项民心工程、惠农工程,意义重大。

四、几点建议

2009年,是我市碧水工程建设的关键之年。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2009年我市要创成**市首家“省级农村河道疏浚达标市”,“十一五”期内河道河塘疏浚整治任务必须在今冬明春全部结束,2009-2010年两年任务一年完成,确保全市河道、河塘疏浚一遍。为确保我市碧水工程建设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建议:

(一)健全河道整治管护投入机制

农村河道、河塘疏浚整治是社会公益事业,既要依靠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又要依靠受益群众的投劳,要按照“政府引导、财政支持、群众参与、社会捐助”的办法,积极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多形式筹集所需资金。2009年,全市碧水工程建设需要市镇配套资金约800万元,要解决资金瓶颈,必须要在投入机制上求得创新。

1、首先明确财政投入为先导。河道疏浚有具体的补助标准,对于河道整治与管护也应该制定一个明确的补助政策,建议市级财政要在财政预算中专门确立,各镇要充分利用一事一议、农发基金、抗旱排涝费等资金渠道用于河道环境综合整治与管护。

2、用足义务工投入。河道管护是农民直接受益的农村公益事业,应该充分动员农民积极投工投劳。对于镇村河道,义务工日应是投入的主体,因此,各镇应将2至3个义务工日要足额用于河道,请农工办对此投入进行督查,并适时地根据农村新形势,请上级制定专门的农村河道义务工日投入政策。

3、多种渠道筹资,引进市场机制。把河道综合整治与河道综合开发相结合,通过堤林、水面发包,建立以堤以河养河的良性管理护投入机制。

(二)优化河道整治管护运行机制

一要真正建立起河道管护队伍。在保洁站管理框架的基础上,明确管理要求,制定考核办法,落实工资报酬,受聘的管理人员确保调得动,留得住,用得好。二要明确河道整治与管护的重点。把水面清杂、垃圾清理、制止违章乱占作为重点,明确各项的具体要求,实行专人负责,专业管护,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农村环境管理制度。三要建好相应的管理设施。重点要建好垃圾箱和垃圾填埋场,确保沿河村庄每村设一处垃圾收集点,沿河村庄每10-20户建一座垃圾池,通过集中投放、定期清运,从源头上消除河道的污染源。四要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把农村环境管理的具体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增强村民的文明意识、生态意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

(三)强化河道整治管护考核机制

层层落实责任,按受益情况明确管护义务是河道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的保证。就我市情况而言,一方面,对市管的管护,建议体现市管河道市管,由市财政拿出专项管护经费,水务局负责将管护任务落实给所在地的水务站实行专业管理,水务局负责督查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下达管护资金;另一方面,对镇管河道,应按河道管理办法规定,由各镇落实河道管护工作。各镇应强化河道保洁站的职能,充分发挥河道保洁站的作用;对村组河道及村庄河塘,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明确村组管护责任。对镇村河道管护工作考核,一是建议市政府将这项工作作为市里对各镇百分考核时水利方面工作打分的主要评分内容,二是建议将这项工作与下达各镇各项水利经费补助挂钩,三是建议将这项工作作为今后各镇申报水利工程项目,争取水利支持的一个重要参考方面。

(四)保证河道整治管护协调机制

河道环境综合管理工作并不仅仅是哪个部门的事,光靠一个部门也是无法实施到位的。因此,对这项工作既要长期抓,也要协调抓,必须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之下。市计划、财政、水务、建设、交通、国土、环保、农林等部门工作协调有机配合,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第三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

3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

一、主要情况

2018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以“百千工程”为抓手,坚持规划引领,突出问题、目标和效果导向,基本做到垃圾清了,厕所改了,水沟净了,乡村美了,打造了一批“六有”美丽乡村新亮点,农村人居环境取得明显改善。

(一)坚持聚焦民生,高位推进乡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强化了保障措施,深化美丽乡村建设,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是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新安江流域水体生态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突出全要素谋划、全覆盖保洁、全链条监管、全流域治理,实施全域农村生活垃圾治理PPP项目,重点推进新安江流域等水域保洁服务,开展了覆盖水陆空的立体环卫作业,并积极探索智慧化管理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市场化运营方式,引进中环洁公司负责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清扫、转运等日常处理,祁门等5个区县中心转运站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覆盖全市乡村常驻人口116万人,保洁范围涵盖101个乡镇691个行政村(自然村)以及660条河流。同时,建成运行全国首个市级垃圾焚烧发电厂,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基本达到100%。二是有序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成乡镇政府驻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厂83个,325个已建成和在建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基本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三是稳步推进农村改厕。全市累计完成改厕51516户,其中自然村改厕39423户,中心村改厕12093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3%。四是强化资金投入保障。积极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去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3.8亿元。发挥财政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6.4亿元,有力保障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坚持探索创新,建设具有xx特色的美丽新乡村。

以美丽乡村建设和“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抓手,突出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建设农民生态宜居美丽幸福家园。一是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立足生态、文化、旅游等资源优势,创新美丽乡村建设理念,围绕扩面提升、干群共建、乡村活化、投入绩效、美丽经济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xx特色的美丽乡村“升级版”新路径。目前全市91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完成整治,建成和在建省级中心村399个、市县级中心村123个,xx区、xx区、xx区、xx、xx县先后获得“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称号,黟县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发展成功典型。二是“百千工程”成效显著。去年以来,坚持“以清开局、以拆破局、以整提升”,突出问题导向、示范引领,通过召开户主会、引导村民投工投劳+适当务工补贴等形式,采取分三阶段、分重点评估验收的办法,完成2019210个自然村环境整治,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2个、重点示范村19个,《xx市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千工程”》做法由省委副书记信长星批示在全省宣传推广。

(三)坚持农民主体,鼓励引导农民共建共享美丽家园。

突出农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和实现乡村振兴的主体地位。强化政策引导,利用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户主会等形式,将各级政府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政策、措施及意义、目的、内容、成果宣传到位,让农民看到美丽乡村建设的美好远景,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增强其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自觉性,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变“等等看”为“主动干”,去年以来,累计组织干群23.6万人次参与整治,收回侵占村集体土地2.596万平方米,献计献策近4300余条,主动让出土地800多块、捐款近1230万元、捐物2520余件、投工投劳近14万余次,不仅拉近提升了农民群众参与度,而且融洽了干群关系,提升基层干部威望。强化民主决策,通过多种方式征求群众意见,确保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凡涉及规划建设、项目实施等群众利益的事,都应先征求群众意见后实施。强化富民增收,积极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力争每个农民在建设发展中受益,将农民群众的力量凝聚成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存在问题

(一)垃圾保洁水平仍需提高。

虽然中环洁公司接手我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后,在硬件方面投入较大,效果较好,但也存在差距,一是保洁质量有待提升。部分地区保洁队伍保洁标准不高,支巷和河道垃圾清扫不到位,有的乡镇不得不另外派人进行二次清扫。二是保洁队伍力量不足。有的乡镇反映,中环洁公司运营后,对原来的保洁员队伍进行了缩减,比如,王村xx有保洁员70人,后期留用的仅有46人,造成了保洁力量不足。三是清扫转运不够及时。垃圾运输车辆调度分配不够合理,部分偏远地区垃圾转运较慢,存在垃圾堆放现象,特别是节假日垃圾堆放量大。

(二)污水项目效益仍需加强。

部分乡村污水处理设施管网施工不标准,接户率不高,有的接户率不到50%;部分管网存在错接、漏接现象,改厕与污水治理项目衔接不畅,有的设施损害后未得到及时维护,终端运转不正常等,影响整体工作水平。同时,2019省级中心村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进度较慢,后期若不加快进度,将影响整体验收工作。

(三)改厕工程进度仍需加快。

一方面,今年前期由于受疫情、改厕排查整改等因素影响,全市整体新改厕进度较慢,其中,xx区由于依托亚行污水处理项目,推行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一体化治理、招投标和施工,但因该项目因程序繁琐、周期较长,导致改厕进度偏慢,目前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低于50%,距离一类地区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0%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由于部分乡镇对改厕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前期改厕过程中存在一些施工质量不达标、改厕后未及时竣工验收等问题,目前已按照省里要求正在整改。

(四)资金保障力度仍需加大。

全域农村环境整治任务较重,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乡镇财政支出压力较大,存在一定资金缺口。特别是今年,受疫情影响,全市财政增收压力突显,市、县、乡镇配套资金压力较大。

三、工作建议

今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统筹推进疫情常态化防控和高质量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目标任务,深入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让全市村庄在乡村振兴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一要统筹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继续总结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PPP项目运行经验,进一步完善社会化合作方式和内容,督促项目运营公司提升保洁质量,优化力量分配,扩大覆盖范围,最大化发挥社会购买服务的效益。要落实乡村在垃圾保洁工作中的属地管理责任和作用,既要厘清项目运营公司和乡镇工作职责范围,也要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和配合,不断优化保洁队伍考核办法,探索建立垃圾保洁队伍管理体制机制,切实调动乡村参与垃圾保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继续创新管理方式,完善无人机巡视巡查智慧环卫系统,设置二维码管理方式,进一步提升偏远山区和水域的管理和质量。要完善垃圾处理链条,实现“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确保实现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不断改善乡村环境卫生状况,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要大力实施“百千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对照全市三年行动目标任务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全面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要抓好问题排查整改,坚持问题、目标、效果导向,因村施策,健全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综合村庄区位、资源、交通等方面条件,充分发掘乡土风情、传统文化、传统村落、徽文化、地域特色,统筹好保护、利用和发展的关系,打造一批美丽乡村新亮点。要切实抓好以“五清一改”、农村“三大革命”为重点的自然村整治,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年底前完成1.5万户以上改厕任务目标,xx区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其他区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要持续递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要提升村庄规划设计水平,突出地方特色,以农村环境改善带动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三要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市政府要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集中加大投入,最大化发挥资金效益,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良好基础。要进一步主动谋划向上争取,力争更多的政策和优惠红利落到全市。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落实已建成项目专项经费和管理人员,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

四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立足村民主体,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到整治工作中来,激发村民主动参与的自觉性、积极性,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促进乡村美丽经济发展。要强化综合治理,不断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要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完善农村公共卫生环境设施管护,不断改善乡村环境卫生面貌,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和促进村民不断养成文明卫生健康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美丽宜居村庄。要制定村规民约,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风文明创建,让村民与市民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

一、主要情况

2018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以“百千工程”为抓手,坚持规划引领,突出问题、目标和效果导向,基本做到垃圾清了,厕所改了,水沟净了,乡村美了,打造了一批“六有”美丽乡村新亮点,农村人居环境取得明显改善。

(一)坚持聚焦民生,高位推进乡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强化了保障措施,深化美丽乡村建设,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是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新安江流域水体生态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突出全要素谋划、全覆盖保洁、全链条监管、全流域治理,实施全域农村生活垃圾治理PPP项目,重点推进新安江流域等水域保洁服务,开展了覆盖水陆空的立体环卫作业,并积极探索智慧化管理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市场化运营方式,引进中环洁公司负责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清扫、转运等日常处理,祁门等5个区县中心转运站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覆盖全市乡村常驻人口116万人,保洁范围涵盖101个乡镇691个行政村(自然村)以及660条河流。同时,建成运行全国首个市级垃圾焚烧发电厂,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基本达到100%。二是有序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成乡镇政府驻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厂83个,325个已建成和在建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基本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三是稳步推进农村改厕。全市累计完成改厕51516户,其中自然村改厕39423户,中心村改厕12093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3%。四是强化资金投入保障。积极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去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3.8亿元。发挥财政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6.4亿元,有力保障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坚持探索创新,建设具有xx特色的美丽新乡村。

以美丽乡村建设和“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抓手,突出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建设农民生态宜居美丽幸福家园。一是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立足生态、文化、旅游等资源优势,创新美丽乡村建设理念,围绕扩面提升、干群共建、乡村活化、投入绩效、美丽经济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xx特色的美丽乡村“升级版”新路径。目前全市91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完成整治,建成和在建省级中心村399个、市县级中心村123个,xx区、xx区、xx区、xx、xx县先后获得“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称号,黟县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发展成功典型。二是“百千工程”成效显著。去年以来,坚持“以清开局、以拆破局、以整提升”,突出问题导向、示范引领,通过召开户主会、引导村民投工投劳+适当务工补贴等形式,采取分三阶段、分重点评估验收的办法,完成2019210个自然村环境整治,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2个、重点示范村19个,《xx市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千工程”》做法由省委副书记信长星批示在全省宣传推广。

(三)坚持农民主体,鼓励引导农民共建共享美丽家园。

突出农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和实现乡村振兴的主体地位。强化政策引导,利用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户主会等形式,将各级政府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政策、措施及意义、目的、内容、成果宣传到位,让农民看到美丽乡村建设的美好远景,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增强其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自觉性,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变“等等看”为“主动干”,去年以来,累计组织干群23.6万人次参与整治,收回侵占村集体土地2.596万平方米,献计献策近4300余条,主动让出土地800多块、捐款近1230万元、捐物2520余件、投工投劳近14万余次,不仅拉近提升了农民群众参与度,而且融洽了干群关系,提升基层干部威望。强化民主决策,通过多种方式征求群众意见,确保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凡涉及规划建设、项目实施等群众利益的事,都应先征求群众意见后实施。强化富民增收,积极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力争每个农民在建设发展中受益,将农民群众的力量凝聚成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存在问题

(一)垃圾保洁水平仍需提高。

虽然中环洁公司接手我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后,在硬件方面投入较大,效果较好,但也存在差距,一是保洁质量有待提升。部分地区保洁队伍保洁标准不高,支巷和河道垃圾清扫不到位,有的乡镇不得不另外派人进行二次清扫。二是保洁队伍力量不足。有的乡镇反映,中环洁公司运营后,对原来的保洁员队伍进行了缩减,比如,王村xx有保洁员70人,后期留用的仅有46人,造成了保洁力量不足。三是清扫转运不够及时。垃圾运输车辆调度分配不够合理,部分偏远地区垃圾转运较慢,存在垃圾堆放现象,特别是节假日垃圾堆放量大。

(二)污水项目效益仍需加强。

部分乡村污水处理设施管网施工不标准,接户率不高,有的接户率不到50%;部分管网存在错接、漏接现象,改厕与污水治理项目衔接不畅,有的设施损害后未得到及时维护,终端运转不正常等,影响整体工作水平。同时,2019省级中心村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进度较慢,后期若不加快进度,将影响整体验收工作。

(三)改厕工程进度仍需加快。

一方面,今年前期由于受疫情、改厕排查整改等因素影响,全市整体新改厕进度较慢,其中,xx区由于依托亚行污水处理项目,推行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一体化治理、招投标和施工,但因该项目因程序繁琐、周期较长,导致改厕进度偏慢,目前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低于50%,距离一类地区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0%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由于部分乡镇对改厕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前期改厕过程中存在一些施工质量不达标、改厕后未及时竣工验收等问题,目前已按照省里要求正在整改。

(四)资金保障力度仍需加大。

全域农村环境整治任务较重,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乡镇财政支出压力较大,存在一定资金缺口。特别是今年,受疫情影响,全市财政增收压力突显,市、县、乡镇配套资金压力较大。

三、工作建议

今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统筹推进疫情常态化防控和高质量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目标任务,深入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让全市村庄在乡村振兴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一要统筹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继续总结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PPP项目运行经验,进一步完善社会化合作方式和内容,督促项目运营公司提升保洁质量,优化力量分配,扩大覆盖范围,最大化发挥社会购买服务的效益。要落实乡村在垃圾保洁工作中的属地管理责任和作用,既要厘清项目运营公司和乡镇工作职责范围,也要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和配合,不断优化保洁队伍考核办法,探索建立垃圾保洁队伍管理体制机制,切实调动乡村参与垃圾保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继续创新管理方式,完善无人机巡视巡查智慧环卫系统,设置二维码管理方式,进一步提升偏远山区和水域的管理和质量。要完善垃圾处理链条,实现“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确保实现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不断改善乡村环境卫生状况,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要大力实施“百千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对照全市三年行动目标任务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全面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要抓好问题排查整改,坚持问题、目标、效果导向,因村施策,健全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综合村庄区位、资源、交通等方面条件,充分发掘乡土风情、传统文化、传统村落、徽文化、地域特色,统筹好保护、利用和发展的关系,打造一批美丽乡村新亮点。要切实抓好以“五清一改”、农村“三大革命”为重点的自然村整治,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年底前完成1.5万户以上改厕任务目标,xx区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其他区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要持续递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要提升村庄规划设计水平,突出地方特色,以农村环境改善带动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三要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市政府要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集中加大投入,最大化发挥资金效益,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良好基础。要进一步主动谋划向上争取,力争更多的政策和优惠红利落到全市。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落实已建成项目专项经费和管理人员,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

四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立足村民主体,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到整治工作中来,激发村民主动参与的自觉性、积极性,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促进乡村美丽经济发展。要强化综合治理,不断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要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完善农村公共卫生环境设施管护,不断改善乡村环境卫生面貌,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和促进村民不断养成文明卫生健康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美丽宜居村庄。要制定村规民约,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风文明创建,让村民与市民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

2018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程来抓,以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为重点,全力推进“净美三秦”、“美丽家园”建设,全市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和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和提升。该工作受到省人居办考核肯定,我市留坝县还被评为“2019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农村“厕所革命”持续深入推进。

市上统一制定印发了《xx市农村“厕所革命”推进方案》,形成了市级统筹、县负总责、部门指导、镇办推动、村组实施的工作格局;结合实际,确定了三格化粪池式(“三格”是指由三个相互连通的密封粪池组成,粪污由进粪管进入第一池依次顺流到第三池,第一格收集粪污,第二格厌氧消化,第三格沉淀储存)、沼气池式、集中排污式三种改厕模式供县区借鉴参考。市县镇村成立了四级技术服务队,对农村改厕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技术指导和服务。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厕所革命”整体推进村102个,新改建农村卫生厕所58万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5%。

(二)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截止今年6月,全市在2048个行政村建立了1万余人的农村环卫保洁队伍,在176个镇办建成镇级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72个。建成镇级转运站和压缩站33个,配置户用生活垃圾收集箱30余万个、垃圾收集清运车4629辆、村用生活垃圾收集箱3374个,基本达到88%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全省85.07%),形成了以县区政府为责任主体、镇(办)为管理主体、村级组织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第三方运维机构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运行体系。全市累计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10373公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27座,日处理能力20660吨,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达44%(全省35.5%)。“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局面正在扭转。

(三)农业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

积极推行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去年以来,累计投入1.94万台套秸秆综合利用机具,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2%;出台了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方案,提升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水平,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5%。

(四)村容村貌明显改变。

实现了辖区内所有行政村沥青路、水泥路全覆盖,“四好农村路”建设水平不断提升。近三年来累计投资11.46亿元,建成饮水安全工程1508处,解决和改善了155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用户端电压合格率达98.41%,供电可靠率达99.71%以上,电网改造效果显著。完成农村造林绿化15.85万亩,义务植树725万株,全市村庄村内绿化面积达到55.11万亩,农村环境进一步绿化美化。

(五)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步伐加快。

按照“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分类标准,全面完成了全市村庄分类。围绕“弄干净、搞整齐、无污染”的基本要求,扎实开展村庄清洁“净美xx”春、夏、秋、冬四季战役。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4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个、中国美丽田园5个。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1610家,年接待1310万人次,经营收入达8.1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缺口大。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涉及农村经济社会事业方方面面,所需建设资金投入巨大。目前,仅改厕有中央和省级部分配套资金,市县财政投入有限,多渠道投入机制尚未建立,改厕、治污、垃圾清运等资金缺口大。据初步估算,要完成全市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的改厕任务,资金缺口高达5亿元以上。

(二)工作进展不平衡。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各级各部门精力主要在脱贫攻坚上,个别县和基层一些地方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力量投入不足,加之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工作进展参差不齐。2019年,在厕所革命整村推进中,目标任务为236个村,仅完成102个,占当年任务的43.2%;完成污水有效治理村908个,占应治理村的44%,完成污水有效管控村424个,占应管控村的21.9%。

(三)村庄规划编制滞后。

目前,全市实际完成村庄规划编制273个,仅占应编制规划村的13.2%。由于受技术力量、时间、经费等因素制约,大多数村尚未进行村庄规划编制。

(四)村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农村几千年来的生活习惯、农民的环境意识、留守人员的现状,决定了宣传、教育、引导工作任务繁重。部分地方存在以干部意愿代替村民意愿,干部代替群众做主,导致出现“干部干群众看,群众还给干部提意见”的被动局面;一些地方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垃圾收转站、公共厕所等设施“重建轻管”现象比较严重。

三、几点建议

(一)坚持联合推动与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确保全民参与。

对标中央和我省部署及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意见,进一步压实市级专项推进组和县镇村各级工作责任,全力推动面上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着力提高村民主动参与意识,组织和动员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投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形成全民动员、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和良好氛围,彻底扭转“要我建、要我改”向“我要建、我要改”转变。

(二)坚持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确保资金保障到位。

积极争取中省资金支持,加大市县财政投入,全面整合涉农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群众自筹、社会捐助、部门联保、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等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多管齐下解决改厕、治污、垃圾清运、运维管理等整治资金缺口大的问题。

(三)坚持村庄规划编制与村容村貌提升相结合,确保特色鲜明。

按照“多规合一”要求和“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四种类型,统筹农村生态保护修复、农村产业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布局等要素,扎实做好村庄调查、分类、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提高村庄规划编制水平,配套完善农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绘好蓝图、打好基础。

(四)坚持督查考核与问题整改相结合,确保目标实现。

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列入各级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实绩考查的重要内容,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结合,坚持明察暗访、媒体曝光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坚持检查通报、点评评比与考核奖惩相结合,形成整治环境树样板、直面问题抓整改、互比互学促提高、进度倒逼奋争先、全民动员齐参与的浓厚氛围,为“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而不懈努力。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19年工作要点安排,5月中旬,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队,各委办负责人、部分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深入xx等有关乡村和企业,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高度重视,组织有序,目标明确,统筹推进,环境面貌显著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了大量扎实细致和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深入研究,工作谋划精细务实。

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推动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订了《xx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xx县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实施方案》《xx县农村“厕所革命”行动方案》《xx县农村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工作实施方案》《xx县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站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等,紧扣目标、靶心不散,突出重点、集中用力,细化措施、多重保障,为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了工作规范,也为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提供了标准遵循。

(二)聚焦短板,重点任务有力推进。

不断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党原、xx、荔堡3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已顺利建成投运,组建专业队,配备垃圾清运车和专门人员,开展房前屋后、村庄周边、面源污染、交通沿线垃圾治理。全力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全面整治黑臭水体。建成了5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站,汭丰镇污水处理站主体完工,其余7个乡镇污水处理站及管网建设正在抓紧推进。稳步实施农村厕所改造,建成滚塑一体化化粪池无害化卫生厕所1077户,正在开工建设120座,2019年厕所革命整乡推进项目正在有序实施。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以泾汭河xx沿线为重点,精心培育“千村美丽”、“万村整洁”示范村,通过拆除废旧庄基,清除乱贴乱画,取缔乱搭乱建,栽植绿化苗木,清理河流漂浮物等措施,农村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提升。围绕资源综合利用,深入开展废旧农膜回收行动,建办xx县普惠再生塑料回收有限公司,推进资源化利用;扶持建立9个废旧农膜回收点,全面完成14个乡(镇)20个地膜残留监测点位二次采样工作,全县共回收废旧农膜390吨,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三)探索实践,工作机制不断优化。

坚持“政府组织、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群众动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形成了齐抓共管、全力推动的生动局面。立足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制定了《xx县农村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工作方案实施细则》(试行),组建了村级共管共享理事会,在全县范围内选聘公益性岗位人员1500人,负责做好乡村道路维护、环境卫生保洁、公共安全管理、村庄绿化等工作。初步建立垃圾清运“户分类、村(庄)收集、乡(镇)转运处理和县处理”的工作模式,基本做到了乡镇垃圾处理全覆盖。定期对全域无垃圾治理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确保了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健全村级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体系,完善村规民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推进。积极探索村庄保洁、革除陋习的管理办法,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乡村各具特色的工作措施有效激发了群众积极参与环境整治的内在动力,健康文明、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正在全面形成,全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呈现出全域推进、各方配合、群众参与、效果显现的良好态势。

(四)规划引领,村庄风貌明显改善。

全县先后完成汭丰郑家沟、罗汉洞土堑坳、xx黄家铺、党原高崖、玉都下坳等29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规划,确保村庄建设在规划的指导下有规有序有效推进。注重优化村庄建设布局,突出地域特色,重点在布局形式、建筑风格、绿化配置、户型选择、重点节点设计完善等方面下功夫,建成了一批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既展现田园风光,又融合现代文明、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美丽村庄。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做了扎实有效的工作,但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需要和群众期盼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一是农村环境整治成效覆盖面还不够高,彻底改观仍需久久为功。存在重点线整治,轻面上扩展,整体环境面貌有间隙。受不良习惯和落后观念影响,一些村庄卫生保洁工作不到位,“脏乱差”问题长期存在,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垃圾终端无害化、废旧地膜资源化、粪肥有机化、农药使用标准化的困难困惑依然突出。二是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教育引导的任务依然艰巨。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的主力军依然是保洁员,大多数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认为环境整治是政府的事,消极观望,不主动作为,存在“干部干、群众看”“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等靠要”思想仍然存在。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改变陋习、转变思想观念的任务依然艰巨。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资金投入压力较大。由于涉农资金整合难度大、多渠道投入机制尚未建立,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排水排污管网、农村改厕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缺口较大,多数项目只预算初建投资,运行、维护、管理所需经费没有得到有效保障。

三、意见建议

(一)深化思想认识,增强工作动力。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期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主攻方向,切实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强措施、补短板、建机制、促提升,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提升、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现实需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我县有良好的生态基础、较好的新农村建设基础、坚实的产业基础、丰富的文化资源、优越的自然条件,在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中走在前、做样板。

(二)紧扣重点任务,持续推进治理。

要紧紧围绕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庄清洁和规划管理等重点任务谋划布设项目,因村施策,精准发力,分类治理,全面推进,确保目标明确、成效明显。重点区域和重点乡村要进一步精细管理,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促进面上工作顺利开展。要以问题为导向,持续完善好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站等重点骨干项目,使其发挥应有作用。完善工作体系,推进环境全域治理工作。

(三)发挥主体作用,实现共建共享。

要进一步利用村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各类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环境意识和认识水平,逐步改变柴草乱放、污水乱排等生活习惯;要进一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落实主体责任,提倡广大群众树立“垃圾不落地、xx更美丽”等文明行为。要提倡村民意愿参与、开展监督的权利,动员村民积极投身美丽家园建设,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鼓励农民全程参与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建设、管理、运营,支持村民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要积极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农民参与整治行动、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经验,表扬本乡(镇)本村组典型户、典型人、典型事,努力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四)构建保障机制,确保常态长效。

健全资金保障机制。要继续加大多渠道筹资力度,形成“本级财政奖补、上级单位争取、部分投入整合、受益群体自筹、集体经济补充、社会捐赠赞助”的多元化格局,着重挖掘社会企业、在外乡贤等资源,争取互利共赢。健全长效管护机制,要坚持建管结合,逐步建立健全完备的农村人居环境管护运行长效机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要健全责任体系。落实主体责任,形成人人有任务、个个有压力的工作格局。

第四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胶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较好成效。当前,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状况不平衡,四大堆、道路硬化、污水乱排、线路杂乱等问题还需进一步改善,近期对全市的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区委、政府坚持把改善农村环境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积极向上对接争取项目资金1.27亿元,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坚决打好打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场硬仗。

(一)推动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理。积极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四级清运模式建成中心乡镇建垃圾中转站9个,11个一般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同步推进,村、镇垃圾基本实现集中处理。在东峰镇大田村试点推行“财政补助一点、村集体投入一点、群众自筹一点”多元投入机制,每户每月收取不低于一元的垃圾处理费,探索解决农村垃圾处理资金保障难题。

(二)推动农村户用厕所标准化改造。扎实开展农村户用厕所摸底调查,全面锁定2019年20382户目标任务,研究细化户用厕所改造补贴标准、建设标准、验收标准、验收办法,统筹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工作,第一批改厕18208户(含“三改两建”4858户)已完成7643户。近期到丹山镇大佛村、保和镇明星村开展了调研。丹山镇大佛村在一期的改造中就地取材、农村废物利用,且把民风民俗融合到村容整治中,既融入了文化元素又有教育引导效果;二期通过项目整治,准备引进蜀绣培训基地落户该村,以此来壮大集体经济。保和镇明星村因地制宜进行村容塑造,并开展厕所改造,既降低了改造成本,又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三)推动农村污水集中化治理。雁江区累计投入4590万元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保和镇明星村试点开展新标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54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成投用,1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全面摸底农村聚居点情况,包装编制乡村村庄连片治理项目,计划2019和2020年分两批实施410个聚居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四)推动村庄环境清洁化治理。以“十清四化”为抓手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分层分类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清理农村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等2000余吨,清理水塘、残垣断壁2600余处,完成贫困村“三改两建”1235户,着力营造清洁有序、健康宜居的村落环境。

(五)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统筹推进畜禽养殖户整治,关停养区内规模养殖场、养殖专业户220户,治理适度规模养殖户384户,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6.62%,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已达100%。启动全区首个年产2万吨生物有机肥厂建设,整合“点循环”(就地消纳)“面循环”(管网灌溉)“跨域循环”(有机肥利用)三大模式,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二、存在问题

农村建筑垃圾、厕所粪污、生活污水治理、群众生产生活观念等方面,是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短板。

(一)思想认识盲点多。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工作中,主要还是依靠以上率下、组织推动式展开,因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制约,部分村没有将其摆在优先位置,导致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配置的资源、力量相对偏弱,村基建投资、环境整治、后期管理维护等方面主要还是依靠政府。虽然村民热情在逐步增加,但由于理念、传统习惯、技能素养等各方面制约,部分农民认为环境治理是政府的事情,不愿投工投劳投钱,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二)农业垃圾日益增多,面源污染严重。随着农业化的进一步普及发展,很多群众不再使用传统的农家肥种植,而是完全依靠农药杀虫、化肥催肥养苗、地膜提速增效等短平快的方式。加之环保意识不强,施药后随手将包装物就地乱扔,河道、灌溉沟渠、田边地角农药包装袋和塑料瓶屡见不鲜,化肥农药污染、白色污染等问题逐渐显现,对土壤、水源甚至人、畜的生命安全带来较大隐患。

(三)保障机制有待健全。环保设施的长效管护运营机制、政府投入机制、资金保障机制、高效的治理评估机制与监督机制等还有待完善。

(四)资金保障压力较大。虽然我区积极向上争取各类资金项目支持,但乡村振兴特别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点多面广,在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较大资金缺口。比如,农村户用厕所改造,按照我区现行改厕标准测算,平均每户约需2000元,仅此一项就需要资金近1.2亿元。比如,农村垃圾处理目前尚无专项经费,资金保障困难。

三、几点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重大意义和迫切要求,聚焦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综合施策,认真抓好农村环境垃圾治理、改厕、污水处理三大革命”,加快补齐短板,积极推动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

(二)坚持科学谋划。农村环境整治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要立足长远,科学谋划。一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农村主要污染问题、主要污染源,根据污染特征,加大力度优先整治。要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村经济发展水平和规划建设等不同实际,合理确定整治任务目标,分步分类实施,做到逐步提升、逐年完善。

(三)健全保障机制。一要健全政府投入机制。政府应发挥独有的动员组织优势,进步做好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等运行费用的资金保障工作;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易地扶贫拆迁、危房改造等相关项目时,统筹考虑同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发挥好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创新政府支持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要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建立全面的考核评价监督制度,将环境保护治理和环保项目建设等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责任目标,纳入环保督查重要内容,同时加强环保日常监督考评,以考核为抓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久改善。三要健全资金保障机制。一方面要继续加大资金的多渠道筹措力度,形成“本级财政奖补、上级单位争 取部分投入整合、受益群体自筹、集体经济补充、社会捐赠赞助”的多元 化格局,着重挖掘社会企业、在外乡贤等资源,深入交流,凝聚共识,争取互利共赢。另一方面要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强化工程跟踪管理,进步提高资金使用实效性及资金拨付的规范性。

(四)营造良好氛围。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不仅要提升“硬件”,“软件”也非常重要。良好的社会氛围是提升“软环境”,持续提升农村环境水平的重要保障。要通过环境整治相关工作的逐步开展,进步提升 乡村特色、改善村庄环境,激发村民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引导群众珍惜环境整治成果,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参与村民自治。要积极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农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

全区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

一、全区整治治理工作的主要做法 全市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现场会议召开后,区政府结合 xx 实际,将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相结合,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一是加强研究,规划路径。召开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公共空间治理)推进会等各类会议部署整治治理工作,制定《关于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实施意见》和《xx 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2018-2020 年)实施意见》。二是突出重点,细化责任。以“三纵四横”道路(三纵即 206 国道、252 省道、徐贾快速通道;四横即 310 国道、农谷大道、转型大道、山水大道)沿线村庄为重点,突出农田、水体、道路、垃圾治理和“厕所革命”等内容,实施了整治治理“十大提升工程”。三是因地制宜,明确目标。将全区 114 个涉农村(居)分为四种创建类型,分批推进,提出“三年行动一年完成”,到 2019 年底全区建成特色田园型村庄 9 个,美丽宜居型村庄 12 个,整治达标重点村 33个,整治达标村 60 个。四是健全机构,强化督查。督查考核组定期对区各有关部门和各镇、街道、园区开展工作督查。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还亲临现场督查,当场解决问题,促进了整治治理工作开展。五是聚焦难点,突破瓶颈。制定了《xx 区乡村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整治资金奖补意见》,明确由区财政列支7320 万元,对各地整治治理工作实行以奖代补。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目前,整治治理工作正在全区加快推进。塔山镇清理出公共空间 40 处 7000 余平方米;江庄镇清理出集体资源 40 余亩;耿集街道清理出集体土地 414.8 亩,鱼塘 289 亩,其中郑庄村收回耕地 48.6 亩,鱼塘 18 亩,重新发包后,增加村集体收入 47280元;紫庄镇石庄村清理出集体土地 350 亩,重新发包后,增加村集体收入 20 余万元。清理垃圾、清理河塘边沟、清理乱推乱放、拆除乱搭乱建、建设改造无害化公厕、铺设雨污管网、硬化道路、美化墙面、绿化提档升级和迁移取缔马路市场等工作每天都有新的进展。潘安湖和大吴街道基础好,行动早、标准高、见效快。马庄、西大吴、小吴、建平等村,投入的资金、人力、设备较多,成效显著。大泉街道、老矿街道、青山泉镇、茱萸山街道典型带动明显。大李庄村设计标准高、投入大,绿化、硬化、亮化同步进行,游园、河道、公厕建设全面开花;四清村在原有基础上,大力度提升污水管网、广场、公厕、游园建设水平;青山泉村、房上村针对村体硬化过度,重新设计增绿补绿方案,挖掘文化内涵;花庄村抢抓快速通道北延契机,实施公共空间治理、污水收集处理、基础设施配套、环境改造提升、产业融合发展系统工程;才沃村为优化督公湖旅行环线,高标准开发建设磨石塘农家乐,力求彰显个性。耿集街道等地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将整治治理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相结合。耿集居委会大力完善村级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汴塘镇影山村结合村庄集中居住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功能设备完善,便民服务到位;紫庄镇将唐耕农庄融入农谷大道

建设,完善杜庄基础设施,促进庄体环境提升。大泉街道、江庄镇、茱萸山街道资金支持力度大。三地先期分别投入 90 万元、100 万元和 50 万元补贴各村。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还不到位。我区整治治理工作破题起步较晚,有些部门和镇、村责任主体对市、区相关文件规定和要求学习不深不细,没有吃透精神、掌握要义,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导致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

(二)群众发动还不充分。有的群众对公共空间治理工作不理解、不认同,认为自家房前屋后放什么、种什么是自己的权力,不希望被管理或受限制。同时,没有通过宣传教育改变少数农民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群众积极主动性调动不够,参与热情不高,干部干得“热火朝天”,群众只愿“袖手旁观”。

(三)清产核资还不深入。有的镇、村干部对公共空间治理中的深层次矛盾不愿触及,对权属不明的公共空间和集体资产中不合理的租赁关系不能掌握,对哪些姓“公”、哪些姓“私”认识不清,对被非法占用的集体资产不予收回,不合理的承包合同不敢废止。

(四)资金筹措还不到位。从前期开展环境整治的情况来看,整治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人力投入,加上基础建材价格上涨和较高的人工费,整治治理的成本较高。而一般性和日常性的整治治理的主体是镇、街道和村(居),因此,资金不足是制约

经济薄弱地区整治治理工作的难题。

(五)权属界线还不清晰。虽然明确了如何划分道路的红线、绿线以及河道的蓝线,但由于缺乏长期有效的管理,实际操作中有的道路、河渠已经出现较大变化,原定的界线已经模糊或者消失,给确定权属界线带来了不少困难。特别是沟渠、河塘等水体和道路存在被百姓自行侵占的现象,如果不能准确划定权属界线,容易引起群众不满,影响工作开展。

四、意见和建议 (一)持续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新闻媒体,开辟整治治理专题栏目,宣传整治治理工作的意义,展示整治治理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宣传先进村(居)典型,报道在整治治理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事迹。增强干部责任意识,提高群众参与整治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整治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二)加快推进难点问题解决。清产核资是公共空间治理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基本摸清集体资产底数,相关整治工作才能向纵深开展。要指导各地深入开展清理工作,进一步厘清权属底数,明确空间属性,进一步完善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建立公开、公正、合理的发包机制,将村(居)集体资产资源连同所有发包合同一并张榜公示,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三)积极盘活资金来源。各镇、街道、园区要强化资金扶持,盘活用好资源,为每个村拨付相应资金,确保整治治理工作

持续深入开展。落实好奖补资金制度,加快形成一批整治治理工作亮点。在符合上级相关政策的前提下,加强涉农资金的整合使用,提高资金使用质量效益。

(四)充分发挥部门服务保障作用。强化部门联动,按照职能分工,为基层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要提供法律援助,帮助基层审查不合理的合同、协议,研究制定合理合法的规范性的合同样本供基层学习使用,帮助基层审查合同签订情况。要提供测绘数据,对基层难以划定界线的区域进行技术指导,对分歧较大、矛盾较多的区域,由相关部门进行测绘或者邀请第三方进行测绘,提供权威数据,方便基层确权划界。

(五)努力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健全包括档案、权属、交易、发包、公开、监管等一整套规章制度,保证乡村公共空间管理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上运行。坚持落实好调度会制度、督查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使整治治理工作做到常抓长干,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下载2011农村河道环境整治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农村河道环境整治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大全5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2 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1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建议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建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事关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和谐发展。为进一步掌握*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按......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含五篇)

    【篇一】一、基本情况及成效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将人居环境改善同精准扶贫、全域无垃圾、乡村振兴等工作结合,互促互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投入资金......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范文大全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 3 篇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 3 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 3 篇【篇一】2020 年以来,xx 镇以创建省级卫生乡镇为契机,按照“锦绣......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调研报告1 一、工作开展情况8月31日,我区召开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推进大会。9月1日,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徐立新组织区林水局......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调研报告1 20xx年,xx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农办的精心指导下,加强领导,认真组织,真抓实干,农村人居......

    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提升工作成效,日前,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区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组长文......

    环境整治调研报告[大全]

    为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共同打造宜居、和谐、幸福的中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环境整治调研报告,欢迎阅读。环境整治调研报告【一】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调研报告城乡环境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