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央一号文件权威解读之(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2 19:05: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中央一号文件权威解读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中央一号文件权威解读之》。

第一篇:2014中央一号文件权威解读之

新华社特约评论员权威的2014中央一号文件解读之

扬起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风帆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之一

新华网北京1月19日电 新年伊始,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全国,再次吹响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集结号,打响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令枪。新一轮农村改革,针对的病根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瞄准的目标是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把握的要义是城乡统筹联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不是为改而改,是由问题倒逼的。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落在了后边,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形成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呼唤更深入的体制突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尖锐,“中央要粮食、地方要财政、农民要收入”的不同利益协调难度增大,保护农业资源、保障农民利益需要更刚性的制度保障。小规模的分散经营与发展现代农业不相适应,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更加紧迫,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亟待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动,“三留守”问题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心头牵挂”,完善和创新乡村治理机制,让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跟上经济社会结构变化步伐成为当务之急。总之,“三农”发展的很多难题,不靠改革破解不了;农村生产力发展,不靠改革适应不了;农民群众的期待期盼,不靠改革实现不了。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明确政府对农业农村发展所负有的责任,但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能办的要交给市场,社会能办的要交给社会,让农村资源要素活力竞相迸发,让农村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鼓励探索创新,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尊重农民群众实践创造。当前农村改革要碰的都是“硬骨头”,要干的都是“棘手”的事,需要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但实践创新不是蛮干乱闯,务必坚守底线,试点先行。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产量改下去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要允许地方试点试验,积累经验、探索路子、逐步推广,但要注意与现行法律法规保持衔接,对涉法的改革要设置必要的程序和范围。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各地不能自行其是、抢跑越线。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许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既积极又慎重,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只要不折腾,积跬步致千里,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一定会取得成功。(新华社特约评论员)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之二

新华网北京1月20日电(新华社特约评论员)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问题关乎国运民生。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我们治国理政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

在粮食生产“十连增”的好形势下,中央再度鸣响粮食安全的警钟,是基于对世情国情农情的深刻把握和对未来发展的战略远见。应该看到,虽然粮食连年丰收,但是在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面前,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问题已经过关。不能因为日子好过了,就淡忘曾经有过的饿肚子岁月。在粮食问题上,不能侥幸、不能折腾,一旦出了大问题,多少年都会被动,到时谁也救不了我们。

还要看到,我国农产品供求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实现中长期供求平衡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挑战更严峻。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以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拉动下,农产品消费结构加快升级,部分农产品需求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供给的增长速度,导致供求缺口逐步扩大。同时,我们还面临着耕地质量下降、水资源不足、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科技有效支撑不足、国际粮食市场波动等约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重了。因此,今年一号文件要求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抓紧构建新形势下“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这一战略的核心是立足国内基本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也就是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过去我们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强调保全部、保所有品种,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正确选择,事实上我们也做到了。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必须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就是保谷物、保口粮。必须明确,绝不能因此以为可以放松粮食生产了,粮食生产的弦一刻也不能松。为此,今年一号文件从多方面作出了部署。强调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基本农田,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力度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粮食安全责任与分工,主销区确立粮食面积底线等政策举措。

一号文件要求在重视粮食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在保障当期供给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这就是说,我们不仅要让老百姓吃得饱、吃得好,更要吃得健康、吃得放心。我们不仅今天要吃饱吃好,更要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保障将来也能够吃饱吃好。文件还要求更加积极地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农业资源,有效调剂和补充国内粮食供给。

面对餐桌上的浪费,一号文件号召增强全社会的节粮意识。这就告诫全社会,我们不能一边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增产粮食,一边又浪费粮食。要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在全社会宣传普及科学膳食的食物消费观,让节约粮食的自觉行为蔚然成风。同时,要通过政策引导、技术进步、设备更新等措施,减少农产品生产、收获、储存、运输、加工全过程的损耗和浪费,让每一粒粮食都得到珍惜。

在广袤的田野上更好地耕耘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之三

新华社北京1月21日电(新华社特约评论员)城镇化的车轮在带着亿万农民进城就业的同时,也在广袤的田野上写下新的课题:今后的地谁来种?怎么种?近年来,决策层、理论界和社会舆论一直在研讨如何积极应对,基层和群众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给出了破题之策,就是以解决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化解这一历史性课题,涉及到中国人未来的吃饭问题,涉及到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涉及到“四化同步推进”中农业现代化这只轮子谁来推的问题。那么,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在哪里?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这样描绘,就是以家庭农户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为此,今年一号文件从四个方面作出部署。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是构建这一体系的重要途径,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文件要求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需要明确,鼓励流转的是经营权,而不是别的什么权。这次文件把经营权从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是理论和实践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意在维护农户土地承包权长久不变的基础上,为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开拓发展空间。文件要求探索建立工商企业流转农业用地风险保障金制度,严禁农用地非农化。这就是说,工商企业租赁农地必须从事农业,还得用保障金的形式来防范经营风险可能对农民利益造成的损害。文件特别指出,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强制推动。农民想种自己承包的地,就让他自己种,任何人无权干涉。规模经营应当适度,要与农业人口转移、农业技术进步、农业社会化水平相适应,而不是土地经营规模越大越好。

根据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近年蓬勃兴起的新情况,一号文件顺势而为,在财政补贴、用地指标、金融支持、税收优惠、人员培训等方面,出台了扶持这些主体的系列政策,其中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等政策,都是有力度的举措,必将为新型主体成长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它们尽快与作为基础的农户家庭共同构筑立体式的经营结构,使田野上的耕耘主体更加丰富多样。

解决谁来种地,必须解决好谁来服务。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一环,与各类经营主体形成复合型结构。从我国人多地少、农户经营主体数量众多的基本国情农情看,更要注重以扩大服务规模来弥补土地经营规模的不足。近年来每到麦收时节,转战黄河上下、长城内外的机收大军,就显示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巨大威力。一号文件从创新公益性服务手段和创新多元化服务主体两个方面作出了部署。

必须强调的是,从农业生产特性和国际普遍经验看,家庭经营始终是农业生产最基本、最基础的组织形式。新型主体和适度规模经营,应当在农户家庭的土壤上繁衍和发展。同时,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农户家庭无论在主体数量上还是在经营土地的数量上,都仍将占据

绝大多数。因此,一号文件指出,必须坚持家庭经营与多种经营形式共同发展。这就告诉我们,无论怎么创新农业经营体系,都必须坚持集体土地的承包权属于农户家庭;在鼓励、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农户家庭经营这个基本面,这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根本。(新华社)

休养生息才能可持续发展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之四新华网北京1月22日电(新华社特约评论员)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一大引人注目之处,就是提出逐步让过度开发的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这是中央着眼中华民族未来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发展空间的重大战略决策。

我们用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确实是个了不起的成绩。但也必须看到,为了保吃饭、保供给,我们以往不得不过度开发农业资源,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投入品,付出了很大的资源环境代价。一些地方的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严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埋下了不少隐患,已到了非下决心治理不可的程度。如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我国农业将难以为继,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常言道,御车不能“穷其马力”,治国不能“穷其民力”,农耕不能“穷其地力”。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逐步让过度开发的农业资源修养生息,在重视农产品数量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安全,在保障当期农产品供给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

一号文件对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从两个方面作出了部署。一方面,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推进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机械化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等综合利用,支持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支持高效肥和低残留农药使用、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

另一方面,就是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土壤污染的治理与修复。对那些污染严重、生态脆弱、资源环境压力大的耕地,该改种的就改种,该治理的就治理,该退耕的就退耕。这方面,主要安排了3项工作:一是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试点,通过财政奖补、结构调整等综合措施,支持受污染的耕地逐步改种转作;二是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从2014年起在陡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重要水源地逐步实施;三是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湿、华北地下水超采漏斗区综合治理试点。

让过度开发的农业资源休养生息,一定要摸清底数,抓紧编制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控制好规模和节奏,分类探索耕地修复保护模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受冲击,确保修复区农民的就业和收入不受影响,按照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

第二篇:权威解读中央一号文件

普金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权威解读中央一号文件

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四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何新意,农业农村形势怎么看、今后怎么干?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办主任、中央财办副主任唐仁健进行了解读。

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解决结构性矛盾问题,必须从供给侧入手、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发力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今年的一号文件如是开篇,并提出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

如何看待“新的历史阶段”?

“这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完整判断。”

提出“新的历史阶段”,主要基于三个背景——

首先,基于党中央对农产品供求关系的重大判断。唐仁健说:“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每当农业发展和农产品供求发生重大变化,中央都会及时对农业农村形势作出科学判断、出台重大举措。”

去年3月,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

唐仁健表示:“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形势的科学判断,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定下了基调,提供了重要遵循。”

其次,基于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农业农村发展所处的内外部环境。”

从外部看,经济增长换挡降速,农民外出务工和工资性收入增长明显受限,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导致对农业农村投入的增幅明显回落。

从内部看,农产品需求升级了,有效供给跟不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到极限了,绿色生产跟不上;国外低价农产品进来了,国内竞争力跟不上;农民增收传统动力减弱了,新的动能跟不上。

普金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这些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不同程度存在,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突出的是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供给侧入手、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发力,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结构性矛盾问题。”唐仁健说。

第三,基于近些年“三农”工作的探索和实践。近几年,各地各部门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很多积极探索。唐仁健表示:“去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了头、有进展,但这项改革不是一年两年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到底应该怎么认识、怎么理解、怎么把握,需要在发展目标上再聚焦,在工作路数上再理清,在政策举措上再加力。”

新阶段也是一个逆水行舟、爬坡过坎的考验期,一旦松劲,就可能陷入停滞徘徊,甚至滑坡倒退。唐仁健提醒,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守三条底线——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要义何在?

可理解为“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改革”,不同于以往的结构调整,是一场全方位的深刻变革

如何全面理解和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要义?这与以往的农业结构调整有什么不同?

唐仁健表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我国农业农村自身发展思路的一个重大转变。其内涵要义,可以用“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改革”这个公式来理解。

“要注意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以往的结构调整,不是简单的少种点什么、多种点什么,或寻求总量平衡、数量满足,而是涵盖范围广、触及层次深的一场全方位变革。”

唐仁健强调,过去农业结构调整,主要是为解决供给不足,现在更注重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过去主要着力于生产结构,现在更注重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经营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过去主要着眼生产力范畴,现在更注重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激活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唐仁健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应把握以下三方面:

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他解释,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这意味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不成功,不仅要看供给体系是否优化、效率是否提高,更要看农民“钱袋子”是否鼓起来。供给体系优化,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让城市消费者和农民实现双赢。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着眼农民、关注农民,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

普金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主攻方向是提高农业供给质量。要以市场为导向,紧跟消费需求变化,不仅要让人们吃饱、吃好,还要吃得健康、吃出个性;不仅满足人们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还要满足对农业观光休闲等体验性服务性需求,满足对绿水青山的生态化绿色化需求,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根本途径是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一场广泛的生产力调整,也是一次深刻的生产关系变革。要用改革的办法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唐仁健表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还可能会经历阵痛,甚至付出一些代价,但在方向性问题上不能出大的偏差,不能犯颠覆性错误,改革底线不能失守。

何处发力?

调优结构,调好方式,调顺体系;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进入结构升级、方式转变、动力转换的平台期,矛盾交织、千头万绪,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哪儿发力?

唐仁健说,总体上可以分为“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和“改革”两大板块。第一个板块包括三大调整、两个支撑。

——调优产品结构,突出“优”字。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拓展高端供给,大宗农产品要突出“优质专用”,其他农产品要突出“特色优势”。一号文件提出,要统筹粮经饲种植结构,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调好生产方式,突出“绿”字。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修复治理生态环境,既还历史旧账,也为子孙后代留生存和发展空间。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等政策措施。

——调顺产业体系,突出“新”字。着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实现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农村电商、现代食品产业等政策措施。

——强化科技支撑。就是要适应农业由量到质转变的大趋势,创新农业技术体系和技术路线。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政策措施。

——强化基础支撑。就是要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为此,一号文件强调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等内容。普金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改革板块核心是理顺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关系,实现三大激活。”唐仁健表示。

激活市场。简言之就是“市场定价、价补分离”,让农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去年实施玉米临时收储制度改革效果明显,全国调减玉米3000万亩,国内玉米价格逐步具备国际竞争力。一号文件提出,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完善农业补贴制度等。

激活要素。创新资源要素配置机制,唤醒农村沉睡资源。一号文件提出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重大政策举措。

激活主体。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系改革,激活各类人才到农业农村创新创业。我国经营面积5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已有350万户,无论是合作社、家庭农场,还是种养大户,都非常有活力。一号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

钱从哪来?

任何时候,重农强农的调子不能变,力度不能减;做好整合和撬动两篇大文章

有人提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国家财力紧,还要不要持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面对农业农村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也有人提出,部分农产品库存这么多,国际低价农产品进口冲击这么大,还要不要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

对此,唐仁健明确表示:“正因为农业农村大势稳,基本面好,才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做好全局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任何时候,重农强农的调子都不能变,力度都不能减。”

如何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农业农村持续稳定发展?“首先要堤外损失堤内补,在培育新动能上做文章,在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上下功夫。”他说。

今年一号文件将壮大新产业新业态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在用地、融资、人才、基础设施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安排。

唐仁健提出,“要像当年抓乡镇企业一样抓新产业新业态,使之成为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农民持续较快增收新的动力源,在农村来一次新的‘异军突起’。”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投入。“虽然当前财力紧张,但‘三农’支出不能减。”唐仁健说,确保农业农村投入,一方面确保增量,一号文件明确,“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确保农业农村投入适度增加。”另一方面,就是用好用活存量,做好“整合”和“撬动”两篇大文章。

整合,就是通过对存量资金进行统筹整合,集中力量把最该办的事办好。一号文件提出,发挥规划统筹引领作用,多层次多形式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推进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编制环节源普金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头整合改革,探索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这些举措,就是从源头上、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整合的有效方法。”

撬动,是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作“药引子”,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一号文件提出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实行以奖代补和贴息、支持建立担保机制、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基金等多种形式的撬动措施。

唐仁健表示,“撬动的难点是那些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不高的中长期、低回报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借鉴易地扶贫搬迁的经验,千方百计创新融资方式,撬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资金。”

有啥亮点?

建“三区”“三园”加“一体”,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扶持乡村工匠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哪些突出的政策亮点?

唐仁健说,一是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抓手、平台、载体方面,提出建设“三区”“三园”加“一体”。

“三区”即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是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建设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是为确保重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是为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通过“三区”建设,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聚集,切实将区域资源优势变成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

“三园”即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目的是形成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建设科技园,目的是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高地;建设创业园,是为各类人才在农村创新创业提供扶持和服务。

“一体”是指田园综合体。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收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二是在资源配置方面,提出大规模实施节水工程、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

“解决农业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还是节水。”唐仁健表示,一号文件强调,要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提出加快完善支持农业节水政策体系等一系列政策举措。

当前,农村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利用粗放,盘活潜力巨大。与此同时,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乡村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用地需求旺盛。为此,一号文件提出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普金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唐仁健提醒,宅基地等集体建设用地利用中要注意两点:一要严禁违法违规开发房地产或建私人庄园会所;二要注意保护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权利,防止集体资产被外来资本控制,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三是在农业主体和人才保障方面,提出积极发展“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培养乡村专业人才。

唐仁健说,农村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来,“分”的层面分得彻底、激励充分,但“统”的层面统得不够、明显滞后。因此,一号文件提出,一方面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

在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中,乡村规划、住宅设计缺乏专门人才是瓶颈制约。一号文件提出鼓励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培育一批专业人才,扶持一批乡村工匠。

第三篇:权威解读: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

权威解读: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全面定调201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1年聚焦“三农”。今年的关键词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意在用“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相比往年,今年的一号文件有何新意?变化何在?粮食安全 为何不能“遍撒胡椒面”

“尽管国内丰收,但是进口还在增加,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我们农业农村有这样的发展,除了各个方面的因素之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采取了一系列强化土地使用的措施,比如说使用化肥、使用农药、使用薄膜等等,这方面使农产品在短期内能够得到比较快的增长,但是另一方面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造成了压力。”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主任、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1月22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今年一号文件的最大亮点体现在把粮食安全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在大的农业现代化的提法中,这次花了较多篇幅来强调粮食安全,说明这次中央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指出,粮食安全中,“量”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而农产品和加工食品“质”的问题比较迫切,这关系到每一个老百姓的健康。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今年的一号文件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

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这也是整个文件的基调,诸多内容都在围绕粮食安全方面展开。”郑风田说,其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线基本上都是在围绕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展开的,主要背景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未来粮食需求会更大。

一号文件要求“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陈锡文表示,严守耕地红线,这个法律规定早就有规定了。“占补平衡,占一补一,占多少补多少,谁占谁补。讲得很清楚,但是在补的过程中,确实出现占好补劣,占近补远,占水田补旱田,占熟地补生地。即使做到了数量上的平衡,但质量却大打折扣。所以,将来都会在如何保护耕地上,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此次文件强调,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据了解,我国过去的粮食安全范围比较泛,把大豆也包括进去。如果算大豆,我国国家粮食自给率不足90%,而原来国家规定粮食自给率要达到95%。其实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中,粮食是不包括大豆的。

郑风田说,这次提口粮绝对安全,比过去的泛粮食安全更精准。“泛粮食安全战略把玉米、大豆等都包括进来,战线拉得太长,农业补贴有点“遍撒胡椒面”的感觉,什么都想保,结果是什么都没有保护好。实行口粮绝对安全,让那些从事主粮生产的农民真正有动力生产口粮,才能更有效地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

支农惠农 如何保证市场竞争力

一号文件中,“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这第二部分占据了3

3条中的8条,是一号文件中八个部分中篇幅最大的,可见对其重视程度。一号文件强调,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加快建立利益补偿机制,整合和统筹使用涉农资金,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机制,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和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一号文件一年一年发布,支农惠农政策一年一年加强。同时,也要保证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否则农业也难以实现可持续。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指出,文件中最让他感到欣喜的是在“新型农业现代化”中概括出了“市场竞争力强”这一点。这是学者们一直在争取和强调的一点。我国现在的粮食生产能力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国内的需求,但需要付出的代价是成本过高,这使得我们的粮食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我国粮食生产缺乏比较优势,劳动力在生产成本中占据了较大的一块。如何降低我们的成本,在国家补助方面,粮价低时对农户进行补助;粮价高时对消费者进行补助,这比维持一个高粮价要好。

在农产品价格方面,一号文件要求,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具体来说,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保证农民收益。就当前的补贴政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表示,传统补贴办法不但扭曲市场、弱化竞争力,还会造成社会资源和效率的巨大损失。政府预先确定粮食的目标价格,农民按市场价格随行就

市销售。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启动该政策,按两者之间的差价给予农民补贴。这种目标收益补贴既有价格支持的特征,又有直接补贴的性质,是由价格支持向直接补贴转型过程中普遍使用的措施。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过去很多地方发放补贴基本上跟粮食生产关系不大,主要按承包地或者按面积来发放,这次明确提出按粮食生产情况来发放补贴。对于农产品的价格,这一次也特别提出流通领域将来不给它补贴,把政府这部分财力更多地补贴给粮食生产者,政策上,我们可以让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对于粮食的价格形成和其他农产品价格的形成更多地强调市场的作用,这个对于农民来说也是一个利好消息。

土地制度 改革释放活力

2013年10月,由中信信托操刀运作的第一单土地流转信托项目正式成立。试点地为安徽宿州埇桥区,可流转面积达5400亩,远期土地流转项目计划将覆盖25000亩。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给中信信托管理,存续期内由信托公司向受益人分配信托收益。同时,信托资金还对土地进行重新归集整理与价值开发。

一号文件强调“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出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

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

“制度性问题,是影响和决定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党国英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的新时代,随后不久中国农民获得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往后农民又获得了产品自由销售权。农民权益得到保障,促使中国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30余年来中国的大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党国英指出,一号文件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的重大问题归根到底都涉及农村土地。如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必须从农村承包地确地确权确股着手。农业补贴要提高精准性,使补贴真正流向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要容易认定、方便操作,就必须加快农村承包地产权明晰。

此外,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陈锡文解释说,经营权用法律上的术语或者用银行界的术语来讲,它就是这块土地的预期收益。用这块土地的预期收益来抵押,获得一些贷款,但是承包者没有改变,更不会改变集体所有制。(本报记者 陈恒)

他山之石

德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德国综合农业重视土壤保护,农业经营因地制宜,合理轮作,综合植保。此外,综合农业重视水资源保护,合理规划农田,避免在水淹区进行耕作,在水域周围建立保护绿地,合理栽培,实施最佳施肥法等。

日本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

日本对于粮食安全具有核心作用的农产品实行严格的进口限制。同时,积极实施海外农业战略,建立全球粮食供应网络。日本政府通过与粮食出口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稳定粮食进口,采取官民一体的海外投资模式实施海外农业战略。

韩国推进“新村运动”

在“新村运动”初期,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之后逐步退出,村民建设自治力量开始兴起。在“新村运动”中,政府坚持以村民为主,发挥了村民的主体地位,鼓励民间组织积极参与。荷兰发展农村金融制度

荷兰于1896年成立“农民合作银行”,为社员提供信贷支持和其他金融服务,其信贷资金完全来源于所吸收的存款和经营活动。政府不干预农民合作银行的经营活动,目前荷兰农民的全部信贷中,90%以上来源于农民合作银行。(陈恒整理)

第四篇: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郑风田:2010年一号文件20大看点

2010年一号文件 2010-01-31 16:53 阅读23337 评论76

字号: 大 中 小

郑风田:2010年一号文件20大看点

今年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这是国家连续第七次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十二次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

文件共五大类27条,五大类中有两条涉及城乡问题。五大类为:

一、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臵;

二、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三、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

四、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四、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27条的主要内容是:1.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2.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3.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4.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业农村;5.大力开拓农村市场;6.稳定发展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7.推进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8.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9.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10.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11.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12.构筑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13.努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14.提高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水平;15.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16.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17.继续抓好扶贫开发工作;18.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19.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20.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21.积极推进林业改革;22.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23.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24.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25.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的建设;26.进一步完善符合国情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27.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今年的一号文件看点新点很多,特总结出以下二十条: 1.惠农资金要继续增加,要达到8000多亿?

文件规定: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一号文件的第一条就是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也是整个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只有实实在在地投入,才能给农民真正的实惠,工作才不致于在在喊口号中进行。2010年中央还应该会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的投入,中央财政支农预算有可能达到7000亿元,高于去年的6000亿的预算水平。从量上看,近年来对农投入一直在不断增加。2006年中央政府对“三农”已投入3397亿元,在这个基础上,2007年增加了800亿元,2008年,增加额度又超过1000亿元,2009年投入7161亿元,比2008年增加1206亿元,增长20.2%,而其中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臵补贴等4项达1230.8亿元,增长19.4%。按照过去年增千亿的规律,今年的惠农资金应该达到8000亿以上。

惠农投入增加了是好处,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如何提高惠农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需要对目前的惠农项目选建、实施、验收等环节进行根本地改造。目前惠农项目存在许多乱象,包括只管“跑部钱进”,但项目绩效考核存在走过场现象,自建、自查、自检等很不规范。什么时候达到许多地方不敢轻易伸手要钱,怕用不好被查处了,什么时候惠农项目制度才算真正完美了。

2.更多的农产品品种也能享受补贴大餐了。

文件规定:坚持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良种补贴,扩大马铃薯补贴范围,启动青棵良种补贴,实施花生良种补贴试点。进一步增加农机具购臵补贴,扩大补贴种类,把牧业、林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纳入补贴范围。落实和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按照存量不动、增量倾斜的原则,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逐步完善适合牧区、林区、垦区特点的农业补贴政策。规定不准将补贴资金用于抵扣农民交费。适时采取玉米、大豆、油菜籽等临时收储政策,支持企业参与收储,好棉花、食糖、猪肉调控预案等。

过去只有小麦、大米、玉米等少数口粮作物能够得到补贴,这块大餐要吃的人太多了,谁都想来分一怀羹。这不,今年还真增加了不少,包括增加花生良种补贴、马铃薯补贴、青棵良种补贴。农机补贴虽然诟病很大,但今年还是增加了数量,而且还扩大了种类,把牧业、林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也纳入补贴范围。看来县农机局长们的日子更好过了,农机具生产商的嘴要合不上了。只是农民们,一家一户买一台农机具,是不是合算?还真得好好算一笔帐。日本农民的机械化水平很高,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一套完整的农机设备,最后的结束只能是“高价农业”。我国的不少农民们也一直处在困惑之中,不买吧,使用别人的农机老是得交费。买吧,一年中除了农忙季节这些设备大部分时间在闲臵中。目前农机补贴规定只有买了才能拿到补贴,还有不少人在忽攸,让那些买到超大型农机具的人也要拿到巨额补贴。果如此,有限的补贴可真是“补富不补穷”了。能够买得起大型机具的都不应该是穷农民,为什么还补他们呢?究竟是为什么呢?财政的钱,按基本的道理,应该是补穷不补富的。

3.城镇化改革要启航了,“双轮车”要起动了,农民工在城市永远呆下去的梦想马上要实现了? 文件规定: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当前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吸纳农村人口加快向小城镇集中。完善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财税、投融资等配套政策。继续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推动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下放管理权限。

如何放宽户籍制度限制,推进城镇化改革,是今年一号文件的最大亮点之一。其实早在去年底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农村工作会议中,都已经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只不过今年的一号文件进行了更具体的说明。在我国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一号文件主要指出三个方面的思路,其一是发展大方向问题,一个是重点,一个是积极稳妥,即:当前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其二是从软的角度,重点强调解决农民工的户籍、社保及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其三是从制度角度,要求通过财税、用工、体制等各项改革,重点解决小城镇的承载力与产业支撑问题。大力发展中小城市与城镇,使农村经济变成“双轮驱动”,即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是我国三农政策的重要战略转移。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的局面,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小城镇要发展,要加快,但又要避免急躁冒进现象,所以文件讲发展城镇化要采取积极稳妥地来推进。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3.3左右,农民2009年达到年均5000元,而城市居民是16500元,二者差距11500元。我国13亿人口,如果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也就是1300万人口进入城市,将能拉动1500亿左右的内需;如果提高两个百分点,将拉动内需3000亿,这还不包括新移民对住房等产业的拉动。按农民工一家四口人,城市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有325万家庭需要房子,假定按90平方米的最低面积,每平方米按2000元的价格(东部发达地区的房价较贵),仅住房将有5850亿的消费;如果按每年提高两个百分点,将有11700亿的住房拉动。消费与住房两项加起来数量惊人,将对我国经济的拉动巨大,潜力巨大。其实,城镇化战略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发达地区是否愿意接纳新移民成为核心问题,跨省区的农民工户籍制度解决应该是最难啃的骨头。小城镇的土地产权问题该如何解决?是否可以允许小城镇土地不变成国有制?如何避免中小城市及小城镇房价如何不被炒成泡沫?长远来看,目前这个政策如果继续执行下去的话,会不会进一步拉大地区间的差距?等等。

4.农民建房也可以贷款了?

文件规定: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建房、购买汽车和家电等提供消费信贷,加大对兴办农家店的信贷投放。

让农民享受到金融服务,尤其是大件的建房、建汽车与家电,是一项极大的利民工程。对农民建房贷款是一项大的政策突破,怎么形容它重要都不过分。这个政策尤如阿基米德支点,以此可以撬起过去屡撬不起来的农村消费市场。因为农民一生中90%的投资都用在住房建设上了,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农民建房基本上都得靠积攒。如果农民可以通过贷款来解决建房问题,就可以有闲钱来消费其他了。城市居民早就享受到抵押贷款的好处了,每年还贷一部分,这样就不用倾全力几乎类似不吃不喝来建房了。农民由于受制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房屋不能进行抵押,所以建房靠贷款一直没有支撑。不过各地已进行了不少的试点,突破了政策规定。毕竟对许多地方来讲,这是一个双赢的问题,农民解决了建房难的问题,金融机构也可以有业务了。但一旦出现法律问题,由于物业法、土地管理法都没有相关的规定,处理起来就麻烦了。

5.新农保步伐要加快了。

文件规定:继续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试点步伐。新农保政策自去年启动以来,结束了我国几千年来农民一直靠家庭养老的古老传统,国家也拿出真金白银,让农民享受到普惠式的养老服务。据MIT的教授研究,农村老人享受普惠式养老金,对孙辈的健康与学习有很大的益处。也就是说,这个养老金不但惠及农村老人,还会惠及祖国的下一代,尤其是目前我国目前有5600万的留守儿童。这样的意义就更重大了。所以我也一直在呼吁相关部门,要加快农村老养保险的覆盖步伐,首先要让农村年满60岁的老人,在近年首先能够享受到这个普惠式养老金。至于其他的农村青壮年,实在没有必要进行捆绑政策,什么时候他们想通了,想加入,再让他们加入。所以新农保试点政策中的捆绑政策真的不必强制。

6.建材要下乡了,客运也要下乡。

文件规定:抓住当前农村建房快速增长和建筑材料供给充裕的时机,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一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推进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

建材下乡可是一个大好消息,建材商们心里要乐开了花。主要是农村住房的淘汰速度太快了,几乎是每十年都要淘汰一轮,而一般城市住房虽然驻不到70年,怎么也得住上40-50年。日本人更牛,现在在京都居然还有许多宋代时期的建筑房屋,更何况他们还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呢?欧美国家的房子居住时间也奇长。我国农村之所以房屋更新那么快,到了不正常的地步,带来巨大的浪费,劳民伤财。原因多样,诸如规划短视,建筑材料跟不上等等。建材下乡,让农民用上好的有较长生命的建筑材料,应该是好事。但千万不要又搞成家电下乡工程一样的规则,让农民只有买了建筑材料才能补,补材料商,这样很不好。当然可以学习一下韩国,政府只采取材料,交给农民自己建房用,也是好事。如果真要补,最好直接补农民。惠农资金再也不应该撤胡椒面了。农民买建材,本身给建材商就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为什么还要给他们补贴?

客运下乡也是城乡一体化的表现。过去不少地方,客运只到乡镇,农民出行难是一大问题。如果客运真要是下乡了,解决了农民的出行难问题,农民就不用非得搬到镇上去住了。

7.合作社有了大喜讯了,可以办农村资金互助社了? 文件规定: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兴办农村资金互助社。今年的一号文件对合作社有诸多的利好消息,有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许多项目都提出要向合作社倾斜,比如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继续支持供销合作社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对服务能力强、民主管理好的合作社给予补助;各级政府扶持的贷款担保公司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服务范围,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兴办农村资金互助社;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支持发展林农专业合作社;加快落实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相关政策;扩大基层党组织对农村新型组织的覆盖面,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等等。

我认为有关合作社的所有规定中,最大的进步,应该是上述政策中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这是目前为止,合作社发展史上最大的突破之一。合作社通过资金互助,通过融资,为未来更快速地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8.靠集中居民乱动农民宅基地来避免政策红线的做法要收敛了。文件规定: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要严格限定在试点范围内,周转指标纳入土地利用计划统一管理,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后节约的土地仍属农民集体所有,确保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确保复垦耕地质量,确保维护农民利益。

过去不少地方,通过集中居住,宅基地换房,把农民的宅基地臵换出来,然后用这些土地发展工业,农民没有得到多少好处,地方政府与开发商收获满满的,带来了很大的民怨。这次的一号文件专门说明,以后这些土地还是属农民集体所有,不能轻意用来发展工业。只是应该更进一步的规定,如果真要是发展工业了,应该让农民参股分红才可以。

9.涉农贷款要给补贴了,农业银行也要在县域有大发展了? 一号文件规定: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进一步完善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政策;建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农村保险也给补贴。

近年来农村金融一直没有破题,原因很简单,农民居民分散,又穷。跟分散的小农户打交道,那些大银行那受得了?人手大大地不够。最主要是没给优惠。这次是出真金白银了,对惠农贷款给予优惠贴息。上述几项补贴大餐下来,不知能不能吸引着金融大锷们向农民们多贷些款?当然,要彻底地解决农民金融服务难的问题,还有慢长的路要走。

10.如果向农村公益基金捐赠,企业要有大优惠了?

文件规定: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或者设立专项的农村公益基金会,用于建设农村公益事业项目的捐赠支出,不超过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过去让企业给农村捐钱,一个字:难!不是不想捐,而是政策不到位。美国的企业家为什么乐善施好?我国香港的华人大亨们为什么愿捐?都是制度激励做得好。所以今年的一号文件也开始给制度激励了,这可是真金白银似的优惠哟,是不是要掀起一股我国向农村捐赠的浪潮?还真得走着看。

11.乱合并农村小学该收敛了,校舍倒塌砸死学生的悲剧不会再重演了?

文件规定:农村学校布局要符合实际,方便学生上学,保证学生安全。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逐步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状况。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已进行了八年,暴露了太多的问题,是到了该打住的时候了。撤点并校名义上是讲让农村中小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实则是在实行了义务教育免收学费之后,通过学校大合并可以减轻财政压力。这样做实则是毁了农村的教育。因为学生小小年纪却要走很远的路上学,给学生、家庭带来太多的不便,有些学生甚至每次带来一周的慢头,吃到最后都坏掉了,还得吃。因为不少农民现象短缺,据斯坦福一位教授的长期观察,这些合并小学的学生们普遍存在着营养不良问题。所以还是应该本着方便学生,保证学生安全为主,不能乱合并。

12.以后农村干部不好好干要撤换了,另外农民当公务员不再是做梦了。

文件规定:加强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管理,及时调整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推进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工作。多年的农村调研,我发现一个村庄的发展跟村庄的书记关系甚大,书记强了,村庄就发展起来了;书记很弱,这个村庄一般都难以发展。我国农村一方面有一大批类似华西村吴仁宝、永联村吴栋材似的好书记,另外的确也有一批不作为、乱作为的村书记。今年的文件规定,对于那些软弱涣散的村干部进行撤换真的很及时。

另外表现优秀的村干部,可以进乡镇当公务员了,这也是具体落实人事部提出的要让农民进公务员队伍的政策,是个大好消息。

13.农村宗教乱慢延要当心了。

文件规定:防范和制止利用宗教、宗族等势力干预农村公共事务。近年来我国农村出现了一股“信教热”。在我国不少农村地区,各种信仰活动正在快速扩张和“复兴”。仅以基督教为例,在国家正规宗教部门所统计的2000万宗教信仰人数之外,还存在着大量的数以亿计的信仰人数,ECONOMIST(2008)引用PEW的SURVEY的估计为1.3亿各种基督教。宗教发展与公共品服务是密切相连的。甚至极端点的事,一些地方开村民大会需要教会人士出面才能动员百姓来开会。这种趋势已引起执政党的高度警觉。任何一个国家,突然兴起了一类庞大的信仰群体,是应该引起高度的关注。今年的一号文件希望教会不要干预农村公共事务,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14.农村也要打黑了。

文件规定: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创建活动,坚持群防群治、依靠群众,加强和改进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推进农村警务建设,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和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重庆打黑,引来全国一片叫好声,虽然近来因李庄案有点新变化。农村的黑恶势力操控选举,为非作歹早已屡见不鲜。只是究竟该如何打一直是个难题,尤其是不少地区的警黑勾结该如何查,一直难办。重庆打黑,某种程度上是对过去较忌讳的公、检、法内部腐败分子进行了彻底的清除,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打黑。部分农村地区黑恶势力猖狂,跟当地公安警察不作为或者乱作为也有很大的关系。

15.“两工”有可能恢复了?

文件规定:通过一事一议、财政补助等办法,鼓励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最后一公里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过去对农民田间地头比较有效的“两工”制度被取消,使农田水利成了无水之源。“两工”就是农民在农闲时出“义务工”与“积累工”,农村与防旱防涝密切相关的村边沟、塘、渠、堰等,过去都是由“两工”在发挥作用。农闲时由本村农民投工投劳进行维护,雨季来临时就可以让沟塘贮水,渠道排水,干旱时则可人中抽水浇灌。这样一个维系村庄农田水利建设的制度一直稳定运行了很多年,功勋卓著,对缺乏国家与政府投入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维护与完善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却在2002年取消农业税时一并给取消了。农村在取消“两工”之后,虽然减了农民的负担,也是一把双刃剑,使原本就很薄弱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明显的不足,从这看又“增负”了。所以到现在许多农民村庄周边的浇灌设施就成了没娘的孩子无人管,国家只管大江大河。农民没有办法,要么有的地方偷偷地还坚持两工,要么有点钱的或者是有点路子能够从上边要到钱的,可以打点井浇灌。

此次文件提通过一事一议,提倡鼓励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设想很好。只是一事一议,在许多农村地区变成了什么都不议,什么也都议不成的现象,值得深

思。

16.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农民就业创业也被关注了?

文件规定:努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务工技能培训,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工作,增强农民科学种田和就业创业能力。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落实以公办学校为主、以输入地为主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的政策,关心

农村一留守儿童。

一号文件27号专门列出一条农民就业创业的问题,可见该问题的重要性。过去的农民就业创业是自己的事,这次列出作为政府工作议事日程,说明中央已明示,不能轻意把那些解决农民工就业的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给妖魔化了,不能轻意以高新产业发展为借口把农民的饭碗给砸了。农民就业也可得到相应的培训了?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另外一个就是农民工子女入学大问题,这直接关系到祖国花朵的成长。虽然这些孩子是农民工的孩子,但孩子成长不好,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现在少建一所农民工学校,未来可能就得多建数所监狱。一些地方出于本位主义考虑,一直把农民工子女入学当成一个大负担,采取种种隐型的手段来阻碍农民工子女的顺利入学,实则是恶行。这次一号文件又重申要以输入地为主来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对拒不执行或者假执行的校长或者教育局长是不是该就是免职?我希望应该有这样的规定,也到了该这样规定的时候了。连总理已就此问题说了多少遍了,还是存在那么大的问题没解决,这些人太没王法了。

17.国有林场不用干睁眼了!

文件规定:启动国有林场改革,支持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国有林区管理体制和国有森林资源统一管理改革试点。过去眼见集体林改革干得欢,国家林场着急死了,这次就不用了,文件规定要启动国有林场改革。只是国有林场积重难返,如果真要改,现在有一个黑龙江珲春经验。能不能在全国推,还有太多的问题需要弄清楚。

18.村级债务要开始启动化解了?

文件规定:按相关规划和要求,中央和省级财政继续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历史债务的清理化解,推进其他公益性乡村债务清理化解试点,防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

村级债务过去是个定时炸蛋,一直都不敢碰。这次看来要动一动了,文件规定: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历史债务的清理化解,推进其他公益性乡村债务清理化解试点。看来公益性的债务化解有点戏,但问题是聪明的乡镇干部要把此当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不就完了?

19.建立健全农产品和农用物资进出口监测预警机制。文件规定: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实行灵活高效的农产品进出口政策,建立健全农产品和农用物资进出口监测预警机制,严厉打击农产品走私违法犯罪行为,切实加强进出口农产品质量监督。

日韩进口一点美国的牛肉,在本国一般都会掀起巨大的政治斗争,包括游行示威,某种程度上也是做给美国政府看的,看,我不是不允许,而是国内的民意不让做。我国的台湾近年来由于小马哥乱开放进口美国的牛肉,也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包括各种各样的游行示范静坐。回头再看一看我国的国门,好象是没有什么人把守,我国的农产品进口乱象还真是不少,比如乱进口巨量的大豆,把我国的豆农可给害惨了,豆类加工企业也基本上改姓外了,整个产业基本上被乱进口给放倒了。再比如乱进口水果,把我国的果农也给害惨了,再不进行把守,这些产业也有可能给放倒了。还有其他的诸多产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真到了必须从国家产业安全角度,要对此类现象进行重点监测预警了。放倒太多的农业产业,国内农产品的定价权就被交出去了,那时不但被动,更多的是价格大起大落会带来巨大的社会不稳定。

20.家电下乡工程要迈出小脚女人步了。

文件规定:加大家电、汽车、摩托车等下乡实施力度,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对现行限价内的产品继续实行13%的补贴标准,超出限价的实行定额补贴,允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实际增选一个品种纳入补贴范围,补贴对象扩大到国有农林场(区)职工。

家电下乡,我还是只有两条建议,给农民发家电购买券,改招标为普惠制。一定要改变目前补富不补穷的怪现象,让农村贫苦的农民,而不仅仅是农村的富人,也能享用上家电产品。看来还有太多的工作要做。(评论者郑风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第五篇:解读中央一号文件

解读中央一号文件——统筹城乡发展 开拓农村市场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最大亮点是统筹城乡发展。文件明确指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同时,文件还提出,要大力开拓农村市场,针对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适时出台刺激农村消费需求的新办法、新措施。可见,扩大农村消费是今年一号文件的重要内容之一。扩大农村消费必须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给予重视。

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快于市级城市0.2个百分点

我国农村人口有72135万人,占全国人口的54.3%,农村消费对全国举足轻重。2009年,我国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城市。1—12月,全国市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县及县以下增长15.7%。造成此种差异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近几年中央以及各省加大了对县及县以下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二是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实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对农民购买家电、汽车、摩托车实行财政补贴,由此带动了农村消费。三是与地级以上城市居民相比,县及县以下居民特别是农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要比城市居民高。2008年,城镇居民每增加100元用于生活消费的支出为62.4元,特别是城镇高收入者只有57.7元,而农民则平均为70.4元,其中20%的中低收入农民用83.6元消费,20%的低收入农民用192.2元消费(借债消费)。因此,在当前情况下,相对城乡两个群体而言,要刺激消费,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民消费成本更有意义。

农民尚无法从制度和政策上享受城市化发展成果

首先,户籍制度难以实现一体化,农民工工资与城镇职工工资是二元政策安排,城镇职工劳动报酬明显高于进城农民工,农民工在医疗卫生、养老保障、住房租购、子女就学就业等方面也很难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外需持续下滑,使农民进城从而进入制造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其次,与城市相比,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标准衡量,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落后。在现行体制下,财政资金“重城轻乡”,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问题还很突出,农民上学难、行路难、就医难、养老难等问题依然存在。目前全国还有2.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3.7万座水库处于病险状态,约1000万农村人口用不上电,还有部分乡镇和4万个行政村不通沥青路和水泥路。在教育、文化、公共卫生以及社会保障等领域,农村居民基本享受不到优质公共服务,甚至连基本的公共服务也难以保障。

再次,当前我国集体所有的土地不能进入一、二级市场,土地交易主体不是农民,收益大部分不归农民,宅基地及房产不能跨社区交易、不能抵押,增值的土地卖出后,不但农民不能携带土地收益进城改变身份,也无法将绝大部分土地收益转化为农民自己的消费,这部分土地收益实际上变成了各级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和开发商的利润。

最后,目前我国正在推行农村金融制度改革试点,但改革试点推进速度太慢,试点范围太小,根本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的需要。由此,农村金融结构不合理,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并没有从制度上得到完全解决。同时,目前由于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不合理,农民建房、购置家电、子女上学和婚丧嫁娶也缺乏正常渠道取得贷款,这也抑制了农村消费。

从政策和制度两个层面实现城乡统筹

当前和今后,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民消费成本,扩大农村消费,核心是要从政策和制度两个层面实现统筹。

在政策层面:一是继续完善和落实现有各项农业农村政策,进一步增加对农民的直补、良种补贴、综合生产资料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同时可考虑扩大良种补贴范围,并将牧业、林业、抗旱节水机械设备纳入农机具补贴范围;二是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试点工作,迅速扩大覆盖面,争取在三年到五年完成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消除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三是继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增加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补助标准,提高农民大病医疗报销上限,降低农民看病成本;四是扩大家电和汽车下乡补贴品种范围,增加每户购买补贴资金,提高补贴上限;五是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支持农民建房,对农民建房实施补贴,推行建材下乡政策,以此扩大农村消费。

在制度层面:一是全面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二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按照城市公共社会事业发展思路和政策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继续大幅度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实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加快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尽快扩大农村金融制度改革试点覆盖面,争取将农村金融制度改革试点扩大到全国每个县,让每位农民都能享受到金融制度改革的成果;四是进一步改革土地利用制度,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土地权利,培育农民在土地交易和流转市场中的主体地位,让土地增值的收益更多地转换到农民手中;五是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放宽农民工进城落户条件,从制度层面解决农民工同城不同权、同城不同待遇的问题。

大力推进农村金融创新

在2010年一号文件中,对单项问题说得最多,并反复强调的,就是农村金融问题。如在文件的第一部分“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第三个问题“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就用了500多字的篇幅,就2010年农村金融工作的重点方面进行了部署。在其他部分,必要时也专门部署了农村金融工作,比如“继续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试点步伐。”“扩大贫困村互助资金。”“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兴办农村资金互助社。”“完善林权抵押贷款办法,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和评估师制度。逐步扩大政策性森林保险试点范围。”等等。可见,在2010年的农村工作中,农村金融至少是重点之一。

根据银监会的最新统计数据,到2009年6月底,全国共有金融机构空白乡镇2945个,分布在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708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服务,分布在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这些乡镇大多分布在边远山区,许多农民为了拿到国家的低保和惠农补助金等国家补贴,要花费一整天的时间,走几十里山路到附近的银行网点领取。金融服务的匮乏使国家惠农政策大打折扣。此外,我国还有仅有一个银行网点的乡镇8000多个,这样,金融服务严重不足的乡镇达到一万多个,占全部乡镇的三分之一。这还不算即便是金融服务机构比较健全但涉农服务依然不到位、无法满足农民需求的情况。金融要素的短缺已经严重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业生产力三要素--土地、劳动力和资金中,资金要素的短板现象一直是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难以迅速提高的最大影响因素。

那么,如何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逐步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短板问题?

第一,按照一号文件的要求,“确保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空白乡镇”,要稳定和发展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网络,发展贫困农村地区简易金融服务,对于到贫困地区乡镇建立分支机构的金融机构,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要进一步加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培育和发展,用优惠政策鼓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到贫困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按照银监会的要求,凡是在金融空白乡镇发起设立三家及以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发起行,可以在中西部大中城市设立法人管理总部。在不具备商业可持续条件但交通相对便利的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可选择乡镇政府所在地或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开展定时定点或流动金融服务。此外,按照银监会的要求,凡是在全国百强县、大中城市及东部地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必须按照规定,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或中西部地区挂钩设立相应数量的村镇银行或贷款公司。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部门的趋利性决定了三年内消除金融空白乡镇目标的实现任务艰巨,2010年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第一步工作。

第二,农村金融机构要以小额信贷为主推进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创新的目的就是要让金融机构更接近农户、农村中小企业与农民合作组织,减少交易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风险问题,从而增加对农户、农村中小企业与农民合作组织的信贷供给。首先,农村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信用社应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我国农村信贷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主要是以农户的信誉和偿还能力为依据发放的信用贷款,采取一次核定、分次发放、周转使用的办法,不需要抵押担保,比较适合农民借贷的特点;其用途既可以是农业生产、商品经营,也可以是农民消费,范围很广泛。总体而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适合农村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以及分散经营、规模较小的实际状况,同时,又使农村金融机构的借贷活动与广大农民群众密切结合,能充分体现合作金融组织的特点。实践证明,这种信贷管理制度的创新,深受广大农民群众和农村信用社的普遍支持和欢迎,只要认真按照程序来做,就会使之利国、利民、利社。

其次,农村金融机构应适应农民、农村经济发展多样化的需求,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应在小额信用贷款的基础上,积极推广诸如农户联保、同一区域、行业、农民联保互保贷款,中小企业联保、公司+农户,公司+农民合作组织+农户等贷款品种,促进为农服务。农村信用社在资金投向上,应努力做到了农户贷款优先;社员贷款优先;农业贷款优先。既满足广大农民的生产资金需要,又因地制宜引导他们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既坚持规范的贷款条件和贷款程序,又适当地简化农户贷款手续;既坚持贷款自主决策,又实行贷款公开化制度;既发挥金融服务功能,又开拓服务领域。

再次,农村金融机构可以探索农村电力设施、公共设施长期贷款等业务,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支持;同时探索固定资产抵押贷款、动产质押贷款、个人委托贷款等贷款品种。对有市场、有效益、有技术、有发展前途的采用信用贷款与抵押贷款组合、采取整贷整还等方式,放宽贷款额度和还贷时间。同时,农村金融应尽快推广银行卡等产品与服务,充分利用商业化网络销售政策性金融产品,改变农村金融业务品种缺乏、服务方式单

一、结算手段落后的局面,增强农村金融创新能力,满足农村地区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第三,大力推进抵押品替代机制创新。抵押品替代,就是指寻求农户和小企业所有的,本身不具有抵押品的特性,但是可以起到抵押品作用的资源。抵押品的作用是控制信贷风险,当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获取成本大(交易成本大)时,要求借款人提供容易处置的抵押品,可以提高清偿回收率,降低信贷风险。此时,抵押品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信息搜索活动的一种替代。那么,如果农户和小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也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节约信息搜索成本、节约交易费用。从而,大力发展抵押品替代机制,比如商业信用、信贷保险等,推进抵押品替代机制创新,就可以缓解农户和小企业“抵押品不足”困境,解决交易成本高、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缓解农户和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在推进抵押品替代机制创新的同时,农村金融机构要探索放宽农村地区抵押物的范围。在欠发达地区,农村抵押贷款范围狭窄,农村抵押物变现能力很差,一般情况下,只有县城以上的商品房能够抵押;个体户则只有部分商品抵押与动产能够抵押;企业主要是设备抵押与固定资产抵押并且额度比较小。因此,应该充分总结近年来各地尝试的集体林权证抵押贷款、农村承包地使用权证抵押贷款、农村宅基地抵押贷款等经验,逐步允许小城镇的企业地产包括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以及农村宅基地、自留山的使用权、集体林权证、房屋产权证等做抵押,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并且改变抵押物贷款折扣过高的情况。

第四,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增加对农户的信贷供给。新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和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有效组织。首先,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开发利用现有的、具有群众基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营销渠道,通过机构之间的联结,让基层组织直接面向农户提供零售性金融服务,而正规机构成为一个批发型机构,这种方式实际上利用了基层组织所具有人缘、地缘社会资本,来控制风险、减少交易费用,从而增加对农户的信贷供给。

其次,通过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层组织社会资本”,农村金融机构不仅可以节约交易费用。而且,合作社成员构成时有一个筛选作用,减少了农村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所面临的逆向选择问题。再者,若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授信单位,或建立某种制度使得社员的贷款额度和整个金融机构的信用水平有关时,合作社成员之间还可以相互监督,降低了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所面临的道德风险问题。

再次,根据一号文件的要求,要“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农村资金互助社”,要从发达地区入手,逐步扩大到欠发达乃至贫困地区。对于兴办资金互助社的专业合作社应放宽条件,从合作社内部资金拆借开始,逐步扩大互助范围。对于这类专业合作社,要加强管理,把金融风险降到最低,以保护入社成员的利益。

第五,大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决定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以及建立在信息基础上的信用。信用体系建设可以降低金融机构服务农户、小企业的交易成本、减少信用风险。首先,农村金融机构应充分认识到个人信用制度是金融机构发放小额信用贷款,控制信贷风险的一项基础制度,把建立信用体系、营造信用环境作为信用社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来抓。其次,农村金融机构要采取措施,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信用采集系统,完善个人资信调查评估体系。农村信用社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贷款对象的个人信用档案,对客户的道德品质、社会信用、家庭经济状况、主营业务收入、生产经营能力、资金需求、偿债能力等进行记载评价,为评价贷款人和担保人的资信状况,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参考依据。通过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减少信用风险,提高基层金融机构为农户服务的积极性,增加对农户信贷供给。

第六,强化和完善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政策。早在2004年的一号文件,中央就指出“建立金融机构对农村社区服务的机制,明确县域内各金融机构为“三农”服务的义务。”2005年一号文件更是要“抓紧制定县域内各金融机构承担支持“三农”义务的政策措施,明确金融机构在县及县以下机构、网点新增存款用于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比例。”但由于金融机构的趋利性和相关政策不配套,这一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推行的惠农政策在我国一直没有实行。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结合我们对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调研的结果,我们认为,要真正使这一政策落到实处,首先要通过立法硬性规定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吸收存款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比例,对低于这个比例的金融机构要处以重罚;其次,对于任何银行业金融机构,凡是对农户的小额贷款(比如5万元以下的贷款)均可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比如给予免征或部分免征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等优惠条件,吸引金融机构向小农户贷款;再次,对于向农民贷款超过一定比例的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存款准备金规模等方面给予相应优惠待遇。

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解决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长期课题。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的发展,向金融业提出了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要求,正因为此,金融业近年来不断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准入政策,正在加快建立商业性、合作性和政策性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

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农行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十分引人关注。可喜的是,农业银行实施股改并成立股份有限公司以来,公司治理架构初步建立并开始运转,风险控制体系趋于完善,内部改革和机制转换工作稳步推进,各项业务平稳快速发展。同时,积极探索“面向三农”和“商业运作”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以服务创新和事业部制改革试点为主线,不断增加涉农信贷投放,加强和改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按照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一行一策”的原则,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稳步推进。在确保粮棉油收购资金供应的基础上,农业发展银行积极拓展支农领域,支农能力不断增强。同时,着力转变思想观念,全面推进内部综合改革,为全面改革做准备。

农村信用社无疑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的主力军。自2003年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农村信用社长期积累的沉重历史包袱逐步得到有效化解,存在的系统性、区域性支付风险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财务经营状况和资产质量明显改善,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增强,支农信贷投放显著增加。截至2009年9月,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占全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为12%,比2002年末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农业贷款余额2.1万亿元,占其各项贷款和全国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比例分别为44%和95%,分别提高4个和14个百分点;农户贷款余额1.66万亿元,比2002年末增长近3倍。

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邮政储蓄银行这一生力军正日渐壮大。邮储银行坚持“服务城乡大众,支持„三农‟”的零售银行定位,将农村金融网点建设、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作为战略重点,逐步完善了城乡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并与其他商业银行形成互补关系,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他们不仅在农村地区始终保持着储蓄网点和汇兑网点,而且还新增、改造了郊区储蓄网点,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此外,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迅速,有效提升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供给能力。相信在金融业的 不断努力下,一个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必将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下载2014中央一号文件权威解读之(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中央一号文件权威解读之(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范文大全]

    中央“一号文件”释放中国农业改革信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正式发布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强调把解决好农业......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水利建设成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投向 新华社北京2月4日电(记者姚润丰)近日公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固定资产投资......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意义重大 我党历来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尤以2012年一号文件讲得最为透彻。因为我国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 课程名称 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开课时间2014第一学期学院 农村研究中心学科专业农业科技服务与组织 学姓号名学位类别 全日制硕士任课教师交稿日期2014年0......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范文)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2004——2010】 连续7年【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但是现在“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成为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中共......

    中央一号文件历年解读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1、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 “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 “都......

    解读中央2017年一号文件

    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该怎么解读? 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全文共分6个部分33条,包括: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