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北区关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19:02: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路北区关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路北区关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路北区关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

路 北 区

关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了解我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就,摸清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路子,更好的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我区开展了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收集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认真分析、归纳和提炼。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区情概况

路北区是唐山市中心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11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0平方公里,辖1个乡、11个街道,共有36个村、126个社区,常驻人口60万人、流动人口20万人。

二、建设成就

1、促进农业生产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区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多方增加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奠定了一定基础。全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总额亿元,其中财政投资亿元,其他投资亿元。

2、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田间配套基础设施,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 1

力,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建设了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不仅减少了农民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还降低了农业的市场风险,让农民掌握了结构调整的主动权和多种调整方式的选择权。在城市西外环两侧,我区加强土地治理,注重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建设了无公害蔬菜基地,基地的建设较好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积极发展了经济林木,致力于将区域内外环沿线建成“优质水果长廊”和“生态旅游观光带”,目前已建有“许各寨现代农业生态园区”、“农家乐采摘带”、“唐山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多个项目区”。在该片区,农家乐、节假日度假、观光旅游等正蓬勃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综合开发效益正渐渐显现出来。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通过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区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并蓬勃发展。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8430元,与2006年相比几乎翻了一倍。全区农村经济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区政府加强农也基础设施建设是密不可分的。

4、促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家和省、市的支持下,我区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力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教育方面,累计完成投资亿元,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万平方米,使农村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基础卫生方面完成投资万元,新建业务用房平方米,购置部分医疗设备,提高基层卫生院的就医条件。同时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使全区广播电视覆盖达到100%。

三、存在问题

在我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实践和调查中,反映出一些问题,存在着一些困难,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农民自筹资金、投工投劳困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设主体是农民,受益主体也是农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建设中需受益农民按国家投入的一定比例筹划资投劳。然而,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受益农民主动筹资投劳的现象很少,在工程建设中农民对筹资投劳不接受、不参与,增加施工难度。这样就造成了工程投入不足,计划工程量无法完成等现象,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质量。

2、建设成本偏高,任务完成困难。我区在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人文因素,增加了工程建设的成本,加大了工程建设的难度。在项目资金投入不变,或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工程计划任务难以完成。如为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项目有序推进,我区在土地流转工作过程中,区政府出台了每亩区财政多给予老百姓1000元补助的政策,无疑加大了工程的运行成本。

3、工程项目利用率低,项目效益发挥不充分。项目工程的良好管理是工程持久、充分发挥效益的保证。一是在我区的一些农业产业化项目区常常可见乱搭乱建民宅,人为破坏基础设施等情况;二是在水利工程方面,沟渠内杂草丛生、乱石成堆,还存在许多病危排水渠道需要整治和改造,这就严重地影响了其效益的充分发挥;三是老百姓保留了传统农业种植模式情结,良好的基础设施与传统的低效益的种种模式并存,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迟缓,未能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形成定点和有力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认清新形势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这重,从2004年起,连续多年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同时中央对新时期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特别是科学发展观众和社会主义的提出,对我们科学认识和切实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四、工作重点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业和农村的各个方面,涉及到财政、农业、林业、水利、农机、国土等相关部门,区委区政府要加强对基本建设工作的领导,组织好各部门打好总体战。一是建立健全我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统一协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各个方面的工作,解决其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形成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的格局;二是乡人民政府要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行政领导责任制,要把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内容;三是加强各部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机构和队伍建设,解决好无人做事的状况;四是加大宣传和开展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评比、表彰活动,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营造大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氛围。

2、规范群众筹资投劳,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民自身利益息息相关,没有农民的广泛参与就不会取得成功,如何解决筹资投劳问题。一是要通过宣传引导,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农民自我发展自我积累,实现增收的过程,也是减轻负担的有效措施;二是让农民参与到项目规划、编制、实施的全过程中来,尊重农民意愿,发扬民主,大力推行项目公示制,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透明度,激发农民自觉自愿筹资投劳;三是年度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按照总体规划,项目区群众积极性高的先实施,积极性差的后实施,以此引导激励筹资投劳;四是充分发挥村民代表的作用,严格遵循“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的村民自治办法,规范农民筹资投劳。

3、整合资金,合力开发,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我区要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加大农口部门支农资金的整合力度,确保投入的资金产生最大的效益。一是坚持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捆绑使用支农资金,相互补充相互配合;二是坚持资金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原则,各负其责,处理好分与合的关系,确保资金的渠道不乱、性质不变;三是选好支农资金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为资金整合找准载体,当前,支农

资金的整合要选择一些全区重点、难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

4、加强管护利用,确保其效益的充分发挥。一是要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小型农业基础设施权责不明、管理不善、效益发挥不充分的问题;二是乡、村要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管理,落实管理主体和管理责任,杜绝人为破坏的行为;三是加大对病险设施的修复力度,确保农村安全生产,维护农民切身利益。

5、深入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基础设施的健全和完善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极推行结构调整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必然选择。一是投入推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工程,发展特色农业;二是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土地流转,发展产业化农业;三是积极推广和应用农业科技,提高农民和农业的整体素质。

第二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中央在一号文件中指出:“要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上述要求可以看出,今年中央把着力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为我们基层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大投入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作为乡镇政府,贯彻落实上述要求,必须广泛凝聚各方力量,不断加大农业项目的争取力度,以项目建设的大突破,带动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大改善,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不仅是履行政府执政为民基本职责的需要,也是解决当前农村“三最”问题的现实途径。

一、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镇以改造增效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向上争取,全力组织实施,在项目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工作氛围基本形成。镇村两级组织抓项目的机遇意识、主动意识明显增强;积极申报争取项目的热情普遍高涨;广大群众参与、支持、服务项目建设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全镇上下抓项目建设的工作合力基本形成。二是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落户我镇并得到实施建设的项目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投资额度越来越高。仅年,全镇用于镇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投资就达到1753.5万元。全年硬化乡村公路40公里,新建末级渠系9公里,改造土地5300亩,完成安全饮水工程2处,解决3000余名群众吃水问题。卫生院综合楼、司法所、福利院、村委会改扩建和村级无线广播网络等一系列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年,我们围绕年初八届二次人代会确定的2000万元农村项目建设目标任务,目前已落实到位了覆盖8个村的6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达2100万元以上,大部分项目已正式启动或正在施工。三是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建立健全了项目建设的运行机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加强全过程监管,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得到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四是项目效益发挥较好。通过村级道路硬化、末级渠系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安全饮水、土地整理和次生林改造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建设,镇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大大提高,为实现农民增收目标,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做法

针对镇级财力捉襟见肘,村级组织集体经济实力不强,农民群众尚不富裕的实际,我们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紧盯目标,抢抓机遇,凝聚力量,完善机制,科学实施,力求以富有成效的项目建设改善农村面貌,造福一方群众。

(一)统一思想认识,建立工作机制。一是统一思想认识。通过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每年召开两次关于项目建设的固定专题会议,引导班子成员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践行执政为民宗旨的高度,增强抓好项目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准确把握项目建设的方向、目标和工作重点,在全镇干部中形成了“抓发展必须抓项目,不抓项目就是不作为”的发展共识;同时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入户宣讲等方式,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抓项目建设人人有责”的责任意识和为镇委中心工作服务的大局意识。二是夯实工作基础。在全镇范围内广泛调查摸底,认真疏理汇总,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项目建设的重点,分村设立与完善项目储备库,并按照“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实行动态管理,确定主攻方向,突出建设重点,分步推进实施。三是建立工作机制。镇委成立了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六大工作专班,落实责任,明确任务,严格实行“领导牵头,目标管理,专班运作,经费包干,考核奖惩”,在项目工作推进过程中形成了“每周碰情况,每月报进度,季度结硬帐,全年严奖惩”的工作运行机制。

(二)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建设质量。坚持把提高工程质量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强化全过程监控,确保把每一个实施项目建设成为群众满意工程。一是坚持科学规划。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经济适用”的原则,聘请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在深入实地认真勘察的基础上,科学制订规划和施工方案,并层层征求项目区干部群众意见,反复进行论证,认真修改完善,力求规划设计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有效的蓝本。二是精选施工队伍。在工程的发包与施工单位的选择上,坚持看资质、看绩效、比价格,严格按要求公开对外发包,力求用最好的施工队伍、最低的建设费用,建设质量最过硬的基础设施。三是严格工程监理。在聘请中介监理机构进行监理的基础上,组织经验丰富的本地人,组成项目建设督查专班,与监理机构一道,严格按照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方案,督促施工单位按时按质按量施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到位。积极配合上级职能部门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一律先整改后签字。四是优化施工环境。由班子成员牵头,镇矛盾纠纷调处中心、项目所在区驻村干部、村组干部组成专班,专事项目区矛盾纠纷及遗留问题的摸排处理工作,做到项目未动,纠纷先调,积极争取项目区群众的支持与理解。

(三)强化后期管护,发挥项目效益。坚持把基础设施后期管护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积极探索基础设施建设管护办法,确保基础设施效益的充分发挥。一是推行水利设施协会管护机制。通过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等组织,充分发挥协会作用,使各项工程后期管理及运行维护趋于规范有序。二是推行农村公路发包管护机制。结合实际,采取专业队伍,镇级统筹,分段划责等多种灵活方式,充分发挥项目区企业、退职干部和无职党员作用,镇级发包乡道,村级负责村道。三是推行公共设施专人管护机制。对村级广播、办公场所等,由村组干部负责管护。

三、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虽然我镇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情况来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仍然赶不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增加收入的迫切需要。结合近年项目建设的实际,主要有以下四个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解决:

(一)解放思想不够,视野不开阔。在项目争取上,受经济条件和地域环境的影响,部分干部群众视野不够开阔,争抢意识不强,走出去的力度还不够大;对项目建设发展形势了解把握不够,依赖性强;期望值高,缺乏锲而不舍的精神,心理承压能力弱。我们必须要在进一步解放思想上下功夫,着力转变观念,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努力增强干部群众的开放、创新意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充分发挥村级主体作用,不断提高项目规划和实施的操作性,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二)镇村财力较弱,配套不充分。从目前情况看,我镇产业结构单

一、规模偏小,支撑作用较弱,实力不强,有限的地方可用财力维护基本运转已实属不易,配套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更显力不从心。加之受国家政策因素的影响,国家投入有限,地方配套不足,形成了项目争取越多,投入越大,债务越重的格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我必须要在进一步加快发展,增强镇域经济实力上下功夫,努力拓宽新的筹资渠道,建立新的投入机制,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三)群众尚不富裕,自筹能力弱。截止年年底,我镇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4089元,总量虽然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受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对比,仍显不足;特别是外出务工经济快速发展,农村人才和劳力大量外流,致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筹资筹劳能力不强,效果不够明显。我们必须要在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逐步增加农民收入,集聚农村人才。

(四)体制机制不顺,管护不到位。近几年,我们结合实际,探索建立了一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就基础设施管护而言,体制尚不健全,特别是管护资金来源有限,投入不足,村级管护方式也就能简则简,投入能少则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基础设施效益的充分发挥。我们必须要在进一步加大管护机制的探索实践上下功夫,健全管护机制,明确管护责任,加大经费投入,尽快探索推行切合实际的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实施办法。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研究项目争取和建设的新形势和新特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方式,加大投入,配套完善,健全机制,特别是在健全管护机制上积极探索,为发挥项目作用,造福群众不懈努力。

第三篇:广东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广东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供稿:农村经济处供稿时间:2008-12-12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八年十一月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部署和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调研活动的通知》(粤农组发电〔2008〕3号)要求,从11月3日开始,由我委牵头,省交通厅、水利厅和信息产业厅参加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题调研从三个层面上展开:一是书面调研。由我委向省直有关部门和地市发展改革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协助开展调研并报送专题调研报告,各部门和地市高度重视,业已按要求完成调研报告。二是座谈调研。11月7日,由我委余云州副主任主持召开了省直12个有关部门调研座谈会,研究我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与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三是实地调研。11月10-12日,我委牵头组织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信息产业厅等部门组成调研组,赴河源市和东莞市进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题调研,走访了金史、司前两个村,分别与镇村两级干部及市直有关部门座谈。通过对两个不同类型地区的调研,力图找到两个地区的共性和特性,进而了解全省面上的现状。通过调研,我们对广东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存在问题作了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初步的对策建议。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保障。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是近年来,通过实施省人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及农村机电排灌议案、开展农田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通村公路硬底化、中小学布局调整及危房改造、健全三级医疗卫生网络、粤东西北地区文化建设以及农村信息化等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基建投资计划、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等多种途径和办法,加大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全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

(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我省现有已建成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20多万处,其中小型水库6970宗,总库容59亿立方米;10万方以下的塘坝3.82万座;万亩以下灌区渠道10.26万公里;2007年,全省耕地面积435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800万亩,约占全省灌溉面积的64%,比2003年的61%比重增加约3个百分点,其中万亩以上灌区461宗,有效灌溉面积1266万亩,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45%。此外还有一大批小陂头、小电排、小型水闸等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改造完成,为农业农村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二)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初见成效

通过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议案、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以及山水田林路“大禹杯”竞赛等工程及相关措施,到2007年底,全省已整治农田41.1万亩,受益面积50万亩以上。通过现代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已整治农田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从原来的0.3-0.4提高到了0.6以上,同时,每亩水稻田比整治前增产稻谷30公斤以上, 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一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自2006年工程实施以来,3年共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数352万人。2008年5月20日,省政府审议通过广东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决定从今年起至2012年,用5年时间投入73.4亿元解决全省农村1645.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二是农村公路建设。在2000年底我省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我省计划自2003年起至2009年用7年左右时间实现通建制村公路路面硬化目标。按照该计划,我省通建制村公路路面硬化里程约48000公里。目前,农村的村村通工程进展顺利,全省安排镇通行政村公路建设项目里程46500多公里,占48000公里总任务的96.87%。按照目前建设进度,预计2009年将基本完成全省农村公路路面硬化目标。

三是农村能源建设。2005年以来我省积极推进农村能源沼气建设,到2007年,全省正常使用的户用沼气池已达29.13万个,占适宜推广农户的20.2%,年产沼气1.31亿立方米,创经济效益4.4亿元,处理生产生活污水1164万吨,保护森林资源145万亩,减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硫1796吨,减排甲烷5.66万吨,形成了以沼气利用为纽带的生态农场模式、生态农业模式和生态户模式。

四是农村电网改造。我省自1998年起实施农村电网“两改一同价”改造工作。截止2007年底,全省共安排农网改造资金214.67亿元,其中:国家农网改造国债项目资金135亿元,省农网改造项目资金79.67亿元。涉及全省102个县级农电单位,通过实施“两改一同价”,目前我省农村供电体制和电力设施发生很大改善,农村供电质量大幅提高,用电安全性、可靠性大大增强;同时已有99个农电单位实现了县级同网同价,大大减轻农民电费负担,提高了农村用电的积极性。对于无电地区电网建设,从2007年至今年10月,全省累计投入专项资金3.8亿元,共解决867个自然村,37774户,188413人的生产生活用电,计划到今年底将基本实现村村通电的目标。

(四)农村公共事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是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改善。2001年至2007年,省政府分别安排省级财政资金约48亿元专项资金,完成了对3548所老区小学校舍改造;新建、扩建、改建布局调整项目学校1827所;拆除中小学11804栋危房,面积415万㎡;维修5628栋危房,面积299万㎡;新建校舍7568栋,面积427万㎡,完成投资共29.2亿元,全省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危房校舍改造任务。

二是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006年省政府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了村卫生站医生补贴政策(每个行政村的卫生站每年补助1万元);2007年把乡镇卫生院定位为财政全额拨款的公益性医疗卫生单位;从2007年起每年省级财政安排约5.7亿元,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按每万户籍人口配置10名医务人员,每人每年按1.2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推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自2007年起至2010年省财政每年在农村卫生专项资金1.5亿元中安排1亿元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设备给予补助。

三是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有新进展。1998年到2002年,省政府实施山区文化建设议案,投入2.25亿元,全省各级财政合计投入10亿多元,扶持山区建成960多个公共文化设施项目。2005年至2008年,我省又实施了扶持东西两翼文化建设工程,省财政投入1亿元、各级配套建成300多个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到目前为止,全省有乡镇(街道)文化站1599个,平均每站公用房屋建筑面积达1423平方米。其中,特级文化站229个,一级文化站108个,二级文化站244个,达标文化站433个。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向村一级延伸,全省已建有行政村(社区)文化室10782个,文化户达12534户。

(五)人居环境得到初步改善

根据省委、省政府2003年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决定,从2004年开始分期分批对全省农村15万户危房进行改造。4年来全省累计共投入农村危房改造资金37.5亿元(其中省级财政5.165亿元、农民自筹28.3亿元)。至2007年底止,如期完成了省委提出的提前三年改造15万户农村危房的计划任务,建设安居房面积1177万平方米,户均78.5平方米,受惠贫困农民72万人。

(六)林业生态建设得到取得长足进展

2007年全省林业用地1.65亿亩,占土地面积的61.8%,其中有林地面积1.40亿亩。林木蓄积量4.0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6.3%。全省现有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255个,总面积109.9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1%,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0个,市、县级自然保护区200个。到目前为止,我省已建立各类森林公园410处,总面积96.8万公顷,占我省国土面积的5.4%,其中:国家级22处,省级63处,市县级325处。

(七)海洋与渔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是渔港设施逐步完善,渔港防灾减灾能力提高。我省现有渔港133个,其中规划建设国家中心渔港10个,国家一级渔港11个,省区域性重点渔港29个。渔港防波堤长度30231米,防沙堤长度12241米,护岸堤长度131208.4米。二是原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形成。全省纳入中央和省基建扶持建设的项目有13个,其中良种场10个、原种场1个和省级水产引育种中心1个、遗传育种中心1个。三是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体系逐步健全。截至2008年8月底,我省建设的海洋与渔业自然保护区77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6个,初步建立了以国家保护区为龙头、省级保护区为骨干,市县级保护区为通道的自然保护区网络,重点保护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滨海湿地等,保护总面积达61万公顷,海洋与渔业自然保护区数量、面积和保护种类继续居全国首位。

(八)农村信息化取得新突破

自2002年9月,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加快山区发展的决定》中做出了加快山区信息化步伐的部署以来,连续5年每年安排3500万元,重点支持我省51个山区县(市)的农村信息化建设,在全国率先启动山区信息化建设。山区信息化建设是我省整个信息兴农工程战略部署的第一期工程,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信息兴农工程进入二期建设阶段,二期建设从2008年开始,连续2年由省财政每年安排3500万元重点支持我省东西两翼欠发达地区非山区县(市)(包括江门的恩平、台山两市)的农村信息化建设。目前全省已实现12.8万个20户以上自然村固定电话全覆盖,移动电话覆盖率达95%,行政村宽带覆盖率达100%,广播电视网络的村通率达到了97%,基本达成“网络进村”的目标。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在新阶段新形势下,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我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农业公共基础设施仍然严重不足。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相当大部分公共农田灌溉设施(主要是由水源地到至田间的干支斗毛渠)年久失修、工程设备老化,灌渠淤积垮塌,涝不能排,旱不能灌,村、镇两级防洪排涝体系病险多、标准低。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只占64%,虽然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其中旱涝保收面积仅44%,“望天田”约占全省耕地的15%,其中河源市平均为25%,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渠系利用系数)平均仅为0.4-0.5,较高的有东莞市平均为0.7,较低的河源市仅为0.35。此外,我省仍有中低产田面积1500多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2%;涉农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相对滞后,主要在农业基础科研、良种良法、防灾减灾、检验检测、海陆生态修复、自然保护、信息基础、行业执法等领域公共设施有待健全。

(二)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供水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分布在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包括镇、村)以分散式(水井及山泉水自流)为主供应农村居民的生活用水,水质及水量均无法保障,集中式自来水厂及配套管网设施不足,城镇供水管网相当大部分未能延伸至农村,全省仍有1300万农村居民饮用水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质、水量不安全状况。

(三)欠发达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卫生及人居环境等公共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如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标准教学设施不足,个别地区被迫采取100个学生的大班制、医疗机构设备及医务人员短缺、镇村普遍缺少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尤其是乡村普遍无相关设施及处理机制,农村公共服务资金保障的长效机制有待建立。

(四)农民工及其子女未能与城镇居民享有均等的公共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尤其是较发达地尚未建立统筹城乡、服务均等的建设管理新机制。

存在上述突出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认识不足。未能在以下方面形成共识:不仅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支持,农业农村的发展也需要有公共基础设施,也需要提供公共服务;不仅提供工业和城镇公共设施及服务的职责任务应由各级政府来承担,而且提供农业农村公共设施及服务的职责任务更应由各级政府来承担;农业农村农民对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是作出重大贡献的,但过去对“三农”应扶未扶到位,以致于历史欠帐太多,理应得到各级政府投资、财政、政策及管理的反哺和支持,而且还要形成长效的制度性安排;调研中我们发现我省农业农村农民突出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

(二)投入不够。首先是政府投入不足,表现在:一是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及投资计划中对农业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的支出比重偏低,如我省水利基建投资计划中的灌区专项资金若干年未增加(近几年年均5000万左右),而且在某个年份的资金绝对量还减少,而水利基建投资计划的年资金总量由过去的10多亿增加到今年的60多亿,相对量在逐年减少;二是支农资金用于竞争性经营领域的比重偏大,相对的是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偏小;三是政府对农业农村投入的资金也仍较分散,存在同类投资项目有重复投入、不同类但有密切关联的项目却未能整合投资以及投资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四是尚未建立政府对农业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的长效机制,如目前仍以议案形式投入,议案结束投入也结束,以及采取“一事一议”的支农方式等。其次,是社会对农业投入不足。表现在农民集体土地资源未能流转,不能形成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及资金积累,用以扩大再生产的能力较弱;农业农村的投资软硬环境仍不足以吸引更多的非农工商企业家投资农业,形成农业资本积累,从而通过农业利润形成农村财政收入等。

(三)机制不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未形成资金筹措及投入的长效机制,如缺少城乡统筹的农业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中长期专项规划;财政预算和投资计划中支农投入缺少相对稳定的按比例按增长机制;部分工程项目省级补助政策标准过低,要求欠发达地区配套比例过高,如在我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平均工程成本约为450元/人,我省省级财政补助标准较低仅为160元/人,而江苏省的省级财政补助为270元/人;农村公路养护、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教师、医务人员的待遇等机制尚未健全;政府有关部门支农资金未整合且因部门职能分割造成投资效率不高等,如现代标准农田工程规划中,水源到田间部分的公共干支渠改造部分未能纳入规划统筹考虑。

(四)法规不硬。针对农业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地方法规仍不不健全,如与城镇已有相关法规相衔接的、保障政府对农业农村投入以及规范农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及机制的地方性法规尚未建立,已建立的相关法规还有待根据新形势做出修订等。

三、若干建议

(一)统一认识

要使各级政府及涉农相关部门和企业充分认识到:正如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公共道路、给排水、照明、基础教育和公共卫生等公共产品的支持一样,农业农村也有公共产品,也需要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支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应该也必须是各级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农预算支出的重点领域,不仅因为对它的投入历史欠帐太多,更是因为它是公共产品;既然是公共产品,各级政府的规划、管理和财政支出就必须向农业农村的公共产品延伸,应必须走出这一步,逐步从低水平窄覆盖到高水平广覆盖的;要把农业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来抓,作为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存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工程”来抓,务求抓出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转变思路

一是根据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的要求,全省政府投资及财政预算支出的重点也要放在农村,并应以“三农”密切相关的农业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二是各级政府的投资计划及财政预算对农业农村的支出要由原来对农业农村的竞争性领域与非竞争性领域并举向以农业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为重点的转变,除对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流通继续投入外,政府的资金逐步退出农业农村的竞争性领域,与此同时,规范涉农企业已承担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一部分退出,另一部分转到慈善事业;研究制定政府大幅度增加涉农投入使其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的实施意见。

(三)突出重点

1、农田水利公共基础设施。重点是大中小型灌区、小型水源到田间的干支渠、现代标准农田工程等项目建设。重新划定200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

2、农村道路建设。组织编制与全省公路网相衔接的全省农村公路建设总体规划,在“十一五”期末全面实现行政村公路硬底化,并使各级政府对村村通工程的补助政策逐步扩大到通自然村工程,扩大高等级公路在农村地区的覆盖范围,在珠三角率先实现城乡公交线路对接。

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适当再次提高省级补助标准达200元/人以上,以城镇供水网延伸、建设集中式供水设施为主,分散式供水为辅的技术路径,加快建设与城镇供水网相衔接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11年前力争在全国率先解决我省1645.5万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

4、农村公共事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农村义务教育的基础教育设施、镇村卫生医疗设施及设备、农村公共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农村信息化的公共平台及网络建设。

(四)资金筹措

1、各级政府原支农资金来源渠道保持不变、整合新增资金投向,用于调整优化资金的投向结构,加大重点领域的投入。

2、新设立农业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的专项资金,主要为现行农业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专项支出增加资金量以及配套中央预算内对地方的补助投资项目,其来源可参照交通规费的省级统筹办法,提高征收水资源费标准并由省级统筹,电费加价并由省级统筹。

(五)保障机制

1、健全各级政府对农业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的长效机制。一是合理划分省市县政府的事权和财权。以涉农事项是否跨行政区划及其在本级政府中的重要程度为主要标准,合理划分各级政府涉农的事权财权。属跨地市行政区划涉农事项的、或经规定程序确定为省级政府重大涉农事项的,应视为省级政府的事权,实行省级统筹、以省级财政投入为主的投入机制,逐步取消市县及其以下政府的配套资金,以此类推,确因财政困难难以履行本级政府事权范围内涉农事项的,可申请上级政府的专项转移支付解决。二是从制度上把政府对农业农村的公共支出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的经常性开支范围,政府有关部门的投资计划应逐步提高对农业农村非竞争领域(即公共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的投资比重,并建立与政府总量投资和预算支出增长相联系的支农资金增长机制;三是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吸引全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农村的竞争性领域。继续深化农业农村的各项体制改革,研究制定实施农村土地承包长久不变、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具体实施办法并形成法规,促进形成农业农村的资金积累;完善政府对农业支持保障制度,研究制定非农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农村的实施办法;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将城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引进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

2、健全农业农村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保障机制。一是城乡统一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免费,逐步推行农村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双免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逐步由县级统筹转变为由省级统筹,纳入省级财政预算,进而为经费保障的全国统筹创造条件;力争到 2015年,全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师城乡同地同工同酬;通过制定并实施代偿学费及助学贷款的办法,积极引导和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建立健全扶贫助学制度,建立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活补助制度;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所在城(区)镇义务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探索农民工子女免费义务教育新模式,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农民工子女免费义务教育。二是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逐步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相衔接,最终实现城乡居民(包括农民工)一体化的公民医疗保险制度;对农村卫生机构进修人员给予费用减免和补助,逐步提高镇村医生护士的工资和津贴待遇,从而实现城乡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生护士实现同地同工同酬;参照代偿学费及助学贷款的办法,吸引高学历的医学院优秀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三是大力加强农村公共环境卫生建设。把城市公共场所卫生的管理模式延伸到农村村镇,参照城镇的市政模式,筹措必要的村级公共经费,设立村级环卫、治安人员队伍,逐步建立农村垃圾和废污水的集中处理和生态建设以及治安联防的长效机制。

(六)健全法规

1认真做好农业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制定相应的指导意见、配套政策、管理办法,并对成熟的政策立法。

2、抓紧编制农业农村的专项规划和管理办法。其中组织编制《广东省现代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07-2010年)》、中小型灌区改造建设规划、县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全省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省级补助的管理办法、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实施办法等。

3、完善工程项目建设、运行和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和技术责任。严格执行规范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程序,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理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管理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工程管理机构改革。严格工程资金管理。

4、尽快修订《广东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实施办法》等地方性法规。

第四篇: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水月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长期以来,水月产业园区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推动园区建设发展,由于客观因素制约,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配套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园区发展。

一、现状

(一)规划情况

水月产业园区前身为**年成立的**区水月循环经济实验区,**年9月经省经信委、市编办批复成立园区管委会,**年**月23日正式挂牌成立。园区原定位为循环经济实验区,《产业发展规划》于**年9月经省经信委批复实施,主要围绕水钢冶金主导产业发展装备制造、金属加工、化工、建材、矿产开发等循环配套产业,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发展商贸、物流、市场、食品加工等服务产业。为优化产业结构,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园区根据市委市政府意见,经充分调查研究,依托交通、区位、市场潜力等优势,将园区功能重新定位为产城一体化的城市拓展区,规划范围为东至瑞安路,南邻贵昆铁路,西至汪水路,北抵月照机场,辖钟山区红岩街道办事处、荷城街道办事处的部分社区和杨柳街道办事处大部分区域和月照乡全部,总面积约7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约15平方公里,核心区域面积5.1平方公里,着力打造物流商贸、空港经济及高新技术产业、循环经济轻型工业、休闲旅游度假四个组团。目前,规划工作已进入细节论证阶段,拟于今年11月上旬报批。

(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设计标准为城市主干道Ⅱ级的金水路一期**公里已建成通行,近期完成细沥层铺设。全长1.547公里、宽20米的民族风情小镇东明路于今年4月中旬动工,全长2.26公里、宽20米的南北路于今年**月动工,两条路路现正进行基础填挖工程。全长2.3公里的金水路二期在首批建设BT投资方因资金链断裂无法续建停工后,今年10月重新动工建设,(三)排污排洪方面

排洪排污沟渠修建3千米,但仍不能满足当前园区排洪排污需要。

(四)水电气配套方面

共完成供水管道安装13千米,铺设排水管道沟渠1.2千米。计划今年年底前,完成新安装饮水管道3000米,新铺设排水管道**米,新建220千伏安变电站一座。现有水、电基本能满足现入驻企业、在建项目及居民用水用电需求,二期管道尚未进入实施阶段。

二、存在问题

(一)规划未定

已完成5.1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与现发展思路不一致,在**年**月12日召开的市长办公会议上未获通过。现市规划局将水月纳入新一轮城市规划范围,市规划、发改部门正委托相关单位对建安组团、空港经济两片区进行控制性规划,与园区的控制性规划重叠。

(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大道作为市政府规划建设的横穿园区核心区的主干道,已由水城县完成初步设计,但迟迟未动工建设,严重阻碍园区项目建设。园区内民族风情小镇东明路、南北路和金水路二期虽在轰轰烈烈建设中,但建成投入使用需要一定工期,近期难以通行。原有道路为实现细沥层铺设,且内环快线、机场快线及园区内项目工程运输车辆碾压造成破坏,运输条件差。

(三)排污排洪设施亟待改善

园区内地形地貌复杂,项目建设用地需大量挖填方后方能使土地平整,导致排污排洪压力增大,园区内原有排污排洪设施已不能满足需要。

(四)配套设施不健全

现有水电只能基本满足企业、项目建设和居民生产、建设和生活需要,后续生产、建设和生活用水用电量大,且供气、通讯等设施不健全。

(五)小散乱污染企业清理难

园区起步标准低,开发程序不科学,导致企业分布混乱,尤其是园区内存在多个洗煤厂,呈现小、散、乱的状态,导致脏乱差根源难以消除,大大影响了园区形象和建设发展。虽园区已调查摸底,但清理工作已超出园区管理权限。

(六)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

园区内基础设施全部由管委会自筹经费建设,但园区起步晚、后劲弱,无固定资产,加之建设用地少等现实问题,导致园区没有融资抵押物,融资难度大,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

三、建议

(一)强化规划衔接

为统筹园区同步、协调发展,市发改委、规划局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涉及园区规划的建安片区、月照机场周边一带范围,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后,由园区负责实施,其余范围由园区规划并实施。同时,尽快确定园区法定界线。

(二)完善路网规划和建设

将园区已规划并动工建设的民族风情小镇东明路、南北路和拟规划的其他道路统筹纳入先期城市道路规划,由园区先行建设。把**社区二三组道路、内环快线三块田互通至双坝社区小西湖道路纳入城市道路网络规划,提高周边土地使用价值。另外,乌蒙大道园区段从月照乡政府前至水钢由园区自行规

第五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什么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般包括:(1)农田水利建设,如防洪、防涝、引水、灌溉等设施建设;(2)农产品流通重点设施建设,商品粮棉生产基地,用材林生产基础和防护林建设;(3)农业教育、科研、技术推广和气象基础设施等。2 论述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建设的关键技术

下载路北区关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路北区关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基础设施,是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已成为农村发展最为突出......

    2016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精选5篇)

    2016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电力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电气化程度是衡量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十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经济发展目标,我......

    乡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最终版)

    一、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乡位于××*县城西北方向8公里处,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78个村民小组,10033人,与金峰乡、大佛乡、分全乡、三教乡、市中区白马镇、童家镇......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基础设施,是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已成为农村发展最为突出......

    关于横琴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横琴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横琴新区的开发建设。今年4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视察横琴重大项目建设时指出:横琴开发的速度......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农村调研报告为全面了解我县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摸清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路子,更好地推动全市农村经......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2007-12-12 16:25:07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

    大学生基础设施建设调研社会实践报告

    今年暑假已经结束了,我已经回到学校继续学习了。回顾自己在暑假的日子,我感到十分的充实,因为自己度过了一个不寻常的暑假。在暑假里,我参加了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这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