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届三中全会学习体会-在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

时间:2019-05-12 19:27: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学习体会-在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七届三中全会学习体会-在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

第一篇:十七届三中全会学习体会-在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

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

——在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

(2008年10月)

一、全会召开前的宏观经济背景

(一)国际经济形势

2008年前三季度世界经济总体上保持繁忙的态势。2007年夏季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演变为金融危机,发达国家经济濒临衰退,发展中国家较快的经济增长有所

放缓;不断加大的全球通胀压力近期有所缓解,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通胀眼里仍较大;全球失业率总体上升,9月已近2亿;全球贸易增长放缓。

1.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变为金融危机。主要表现在:从次级贷到优级贷,从抵押贷款到普通商业信贷和消费信贷的风险迅速上升,主要投资银行亏损甚至破产,金融企业惜贷和短期资金异常紧张,实体经济受到重大冲击,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前景更加不确定。预计美国8000家对冲基金公司中有30%将倒闭。

首先是五大投行的没落。3月贝尔斯登被美联储拯救,9月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被并购,五大投行中仅存两家,即高盛和摩根斯坦利获批转为商业银行。

其次是政府接管了经营困难的“两房”(房地美和房利美两家住房抵押贷款公司)。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资本市场及美元信心,扩大了抵押贷款能力,但同时也扩大了政府负债,使潜在的财政负担损失高达2000亿美元。

再次是美国政府被迫接管美国国际集团(aig)和通过金融援助计划。10月3日美国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获得批准。同时,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金融救援计划,动用政府资金达2万亿美元。一方面为缓解金融市场紧张所必须,同时将扩大近期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透支政府信用,并将由于流动性过剩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输入型通胀的潜在压力。

2.世界经济明显放缓。一季度和二季度,世界经济同比分别增长4.4%和3.9%,比上年同期分别回落0.04和0.46个百分点。其中,发达国家经济明显放缓,美国、英国经济已经出现衰退,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虽有所放缓,但增速仍较快。美国商品零售额已连续三个月下降,9月工业产值增速为34年来最大跌幅,房市依然未见拐点,消费信心持续下挫。

3.持续加大的通胀压力略有缓解。总体通胀水平从2007年的3%上升到今年7月的6.1%,其中发展中国家从6.1%上升到12.1%;发达国家从2.1%上升到4.4%。8月起,全球通胀压力略有缓解,而发展中国家通胀压力依然较大。

4.失业率总体上升。受没有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发达国家失业率上升。美国失业率从1月的4.9%持续上升至8月的6.1%,预计9月到达7%,全年极有可能升至8%;发展中国家的失业率由于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滞后性未来将有一个滞后性上升。

5.全球贸易增长放缓。据oecd(世界经合组织,30个成员国,占全世界gdp三分之二)统计,上半年全球贸易量环比增速放慢,一季度增长1%,二季度下降0.2%。其中,oecd国家出口从1.4%回落到0.4%。

(二)我国宏观经济形势

1.宏观经济政策变化。中国宏观经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同样也受到严峻挑战和考验,先后经历了冰雪灾害、汶川地震、以粮食为主的农副产品价格大幅上扬、以石油为主的资源型产品价格飙升的影响,与其他新兴经济体一样,经济面临着过热和通货膨胀的压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沉着应对,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抑制了经济的过热和通胀的压力,即“两防”---防止经济过热和防止通货膨胀,取得了明显成效。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宏观经济政策也先后经历了“两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一防一控”(防止经济过热和控制物价上涨)、“一保一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全面“保增长”(10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并出台财税、信贷和外贸十项措施),呈现出一季一个基调的变化规律。

2.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一季度gdp增长10.6%,前二季度10.4%,前三季度9.9%,五年来首次减至个位数,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2.3个百分点,gdp连续第五个季度下降。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9%,比上半年的平均增速10.4%下降了1.4个百分点,为2003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低增幅。四季度预计在9%以下。在各类的研究报告中,对这三季度中国经济下滑的描述普遍多了一个定语,就是“显著”二字。数据显示,第三季度经济增速比二季度放缓1.1个百分点。回过头看,五个季度前,中国经济就开始在走下坡路,只是这个季度走下坡的速度更显急促。cpi从四月的最高8.5%逐月回落至8月的4.9%。由于国际原油价格回落,中国通胀外部压力有所减缓;国内价格管制丝毫没有松动的迹象,9月cpi将会保持在一个

相对低位的水平,有专家估计4.5%,全年将保持在一个较低的合理水平。

3.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增速同比减缓3.3个百分点。其中,7、8、9月增速分别为14.7%、12.8%和11.4%,减速趋势十分明显,9月份增速为2002年4月以来月度最低水平。前8个月,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685亿

元,增加3035亿元,增长19.4%,增幅同比回落17.6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出口增幅回落。前三季度,工业出口交货值60492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同比减缓6.1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增长12.6%,增幅为2002年以来月度最低水平。

钢材产量低速增长,价格由升转降。前三季度,全国粗钢产量39095万吨,同比增长6.2%,增速同比减缓11.4个百分点;钢材产量44515万吨,增长8.1%,减缓15.9个百分点。

主要建材产品生产减速,价格波动较大。前三季度,全国水泥产量101216万吨,同比增长6.9%,增速同比减缓8.1个百分点;平板玻璃产量41348万重箱,增长9.2%,减缓5.3个百分点。

有色金属生产增速减缓,价格有所回落。前三季度,全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1919万吨,同比增长12.8%,增速同比减缓11.6个百分点。

机械行业保持较快增长,增速有所放缓。前三季度,机械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7%,增幅同比回落4.2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10664亿元,增长24.5%,回落8.9个百分点。

纺织行业生产、出口继续减速。前三季度,纺织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增幅同比回落5.4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5808亿元,增长7.3%,回落7.3个百分点。

近几个月,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国际金融动荡严重冲击全球经济,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显现,对工业领域的影响尤为突出。

----工业增速下行压力加大。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从6月份的16%回落到11.4%,为2002年4月份以来最低。发电量、原油加工量仅增长3.4%和3.7%,粗钢产量下降9.1%。前三季度,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增长15.7%同比回落6.1个百分点,9月份仅增长12.6%。

---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煤炭、钢铁等价格高起高落,国内能源和多数原材料产品价格上半年大幅上涨后,进入下半年出现不同幅度回落,10月末主要钢材品种价格比7月中旬回落2000元/吨左右,有色金属、化工及能源类产品价格均有较大幅度下跌,部分企业难以适应市场剧烈波动。

----部分行业、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境。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18.3%,同比扩大2个百分点,电力、纺织、有色行业亏损情况严重。珠三角、长三角及西部地区部分中小企业出现停产、半停产。

全社会用电需求增幅下降。根据电监会日前发布的《2008年全国电力工业1-9月份统计月报》表明,1-9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9.67%,增长率较去年同期下降5.45%,9月份用电需求增幅首次出现低于gdp增幅现象,并且电力需求进一步大幅度下降的趋势仍在持续。

4.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消费、投资和出口三架马车拉动。gdp增长放缓主要是由于之前推动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两驾马车’——出口和投资增长都已出现下滑。由于全球经济下滑带来的外需疲软的影响,9月出口增幅比7月回落5.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外需缩减的时候,投资表现乏力。1-9月房地产投资增速大幅下滑,1-9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6.5%,增速比1-8月份回落2.6个百分点。其中,8月份单月增速已降至18.9%,为近3年以来最低。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从6月的16%,逐月下降为7月的14.7%,8月的12.8%,至9月的11.4%,三个月下降4.6%。相对于上述两架“马车”的不尽人意,消费则要显得平稳一些。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2.0%,表面看来,名义消费增长,且cpi下降,似乎实际消费在增长、内需在转。

5.股市运行情况。中国股市从2007年10月16日的6124点,一路狂跌至2008年10月28日的1664点,一年时间下跌4460点,市值蒸发2/3。

尽管如此,我们也应该看到,经济增速虽然减缓,但这其中有政府宏观调控的因素,处于起飞阶段的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强劲,中国仍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体。尽管中国也受到目前金融危机的冲击,但三大因素将帮助中国较好地应对这场金融危机。一是中国具有庞大的外汇储备;二是中国存在资本管制,这就为中国筑起了一道“防火墙”;三是中国货币政策稳健,中国政府过去4年都实现了财政盈余。由于有以上的良好基础,中国可以通过刺激内需来促进经济发展。

十七届三中全会正是在以上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下,为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改变经济发展主要由出口和投资拉动转变为主要靠内需消费拉动而召开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

二、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根据全会《公报》,会议的主题是研究和部署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全文约1.5万字,共分六个部分,包括:

一、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

三、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

四、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五、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这六个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战略构成,它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全面、系统、深刻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1.全会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特别是经济形势。强调我国总体形势是好的,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业稳健运行,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强调要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动科学发展,坚定信心、冷静观察,多管齐下、有效应对,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从战略高度强调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必要性。在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从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四个方面的高度,论述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必要性。指出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提供不竭源泉。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3.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困难。会认为,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局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全会认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4.明确了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六个方面: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5.确定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应遵循的重大原则:即五个“必须”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三、农村改革发展的五大价值取向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国农村改革发展走过了30年不断深入、不断推进的历程。回顾农村改革发展历程,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实践走向有以下五个方面:概括为“五化”,即市场化、现代化、民主化、一体化、科学化。

1.市场化 以经济体制改革激发农村经济体的活力

一是确立和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先是实行“包产到户”,确立了家庭经营形式,形成了自主经营的农户,变以往单一的生产模式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迅速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此后,农村多种实现形式的集体经济在市场经济的搏击中活力日益增强。为此,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同时,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发展方向,即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

二是确立和保障农民对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承包经营权。农民土地承包权的期限,起初为15年,后再延长30年,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全会同时提出,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为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奠定了基础。此外,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集体林地经营权承包给农民,承包期为70年;农村水面、草场、果园、滩涂等也都实行农民长期承包经营,这些都为完善农村经济的微观主体创造了前提条件。

三是改革和完善农产品流通体制。先是取消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对主要农产品实行合同订购,其他大部分农产品由市场自由流通。此后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提高销价,并加强对购销渠道的管理。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理顺比价关系,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对增产增收的促进作用。

2.现代化 把国家粮食安全建立在农业现代化的坚实基础之上

农村生产关系上的改革,解放了生产力中人的要素,促进了农业生产供给能力的极大提高。但要继续增强和稳定农业生产供给能力,还必须加强农业生产力的物质基础等方面的建设。因此,十七届三中全会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继续强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调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强调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聚集。强调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提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将有力推动农业及农村经济现代化的进程。

3.民主化 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保障农民各项权益

经济民主是政治民主的基础。农村改革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定了农民对土地的长期承包权、对粮食等农产品的自主营销权,实际上就是确立了农民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真正启动了农民的自主意识和主动精神。这也是农村经济民主的根本体现。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扩大村民自治范围,扩大农民在县乡人大代表中的比例,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昭示了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美好前景。

4.一体化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关联的,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及治理方式。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破解“三农问题”必须跳出就“三农”抓“三农”的思维定式。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各项统筹之首,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理念,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可以说,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构成了新时期农村政策体系建设的新基点、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取向。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总的改革取向是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这涉及一系列制度措施,主要就是五个“统筹”: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合理安排市县域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服务业和乡镇企业,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创新。

5.科学化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0年,农村改革充满了实践创新、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归根到底是推动广大农村走上科学发展之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建设新农村,必须突出发展这个主题,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强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新农村为了农民,又依靠农民,需要培育新农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农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建设新农村,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多方面内容,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并通过积极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全方位、系统化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使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民消费水平大幅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

四、十七届三中全会重大的历史意义

1.将“三农”工作放在了全局和战略的地位,确立了“三农”工作的历史方位,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强烈的时代感。

《决定》重申了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战略思想。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强调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

《决定》简要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决定》从五个层次概括了30年农村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从四个方面阐明了农村改革发展对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要贡献。高度概括了3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实践的五条宝贵经验。这就是“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决定》全面、深刻地分析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要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因此,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要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这些分析,使我们对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有了全局的认识,有了战略的把握,有了紧迫的使命感。

2.全面贯彻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髓。

《决定》阐明了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指出,在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个指导思想,举纲张目,重点突出,全面深刻,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纲。

《决定》勾勒出到二○二○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六个基本目标任务。涵盖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符合实际,积极稳妥,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决定》提出了实现农村改革发展新的目标任务的五项重大原则。这是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

3.明确了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重要途径和战略突破口,作出了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部署。充满改革创新精神,具有前瞻务实、富有可操作性的特征。

《决定》提出要加强六个方面的农村制度建设,提出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要抓好的七件大事,提出了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和发展的八大战略任务。

在制度建设、七件大事和八大任务里,充满了一个又一个的新论断、新思路和新举措、新突破。例如,一个“长久不变”、两个“转变”,为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指明了方向;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节约土地制度;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内涵、原则,明确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原则要求;从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农业补贴制度等方面,对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提出新要求;从政策支持、放宽准入等方面,提出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新举措;对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作出新部署等等。这一系列的突破性改革发展举措,呼应了农村改革发展实践的新要求,顺应了亿万农民的新期待,对于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将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4.强调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的思想原则。提出了农村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五大任务,作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

《决定》提出了加强农村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即“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这个总体要求,是十七大精神在农村党的建设上的具体落实,是加强农村党的建设的总指导。

《决定》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的建设的五大任务。即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这些任务的落实,将使农村党的建设切实得到加强和改善,为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第二篇:关于十七届三中全会学习体会

关于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学习心得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突出强调,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全会再一次将目光锁定在供养着13亿中国人口并为世界作出积极贡献的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而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在于农村基层文化的建设。

基层文化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加强文化工作,城乡基层文化设施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在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同时,也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但也要清醒在看到,目前县区及以下基层文化建设仍比较薄弱。突出表现在: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样的文化形式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群众文化生活单调,有些文艺作品和演出脱离实际生活;有些地方愚昧迷信活动盛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滓泛起,少数地方非法宗教活动抬头,腐朽和错误思想滋生。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基层两个文明建设的顺利发展,甚至危害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切实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正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所指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繁荣农村文化,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落实好、完成好这一艰巨任务,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我认为:我党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农村改革发展会就了新的蓝图,新的目标已经确立接下来就得学习贯彻和落实好全会精神。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关于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和决策部署,深刻领会胡锦涛同志关于做好当前党和国家工作的科学分析和要求,进一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共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增强推动改革开放、服务科学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从个人而言,要深化思想,紧跟时代,紧跟我党的方针政策,脚踏实地,密切联系群众,做好基层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第三篇:县委中心组十七届三中全会学习会讲课稿

各位领导:

在讲课之前,先做两点说明:这次学习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时间不长组织的,本来应该由党校的老师或者是宣传部理论党教科的同志上课,因为党校的老师没有准备出相应的教案,他们做农村调查还需要一段时间;第二是理论党教科的同志们虽然准备了一些授课内容,但是考虑到理解的还是比较粗浅,不敢和各位领导进行交流,所以把

我推到前台,来和领导们一起学习三中全会的内容以及一起感受一下当前正在发生的世界金融危机。关于上述两个问题有多方面的说法,所以说今天下午的这种学习,就是和领导们一起简单的看一下,理解一下,不能说很深透。接下来咱们还有相应的学习安排,还要请专家给领导们进行详细的解读和讲解。因为刘书记高度重视,三中全会以来各级领导的学习情况,作为一个农业大县,更应该第一时间快速掌握中央的精神,领会它的实质。

现在开始导读《决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第二部分是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第三部分是改革创新加强制度建设;第四部分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第五部分是加快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第六部分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政治保证。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放在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制度建设这一部分,因为在这一部分有很多可操作性的东西,需要我们详细的把握。

现在我们看《决定》的第一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我们可以发现,《决定》是我国自建国以来有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一个最为详细的纲领性的文件,它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从老百姓的方方面面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被专家普遍认为,在认识上有新的提高、举措上有新的动作、改革上有新的创新,农民会获得新的实惠。第一个重大的意义,我想这样来做一下就解读,俗话说,“提袄提领子,牵牛牵鼻子。”关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党经过深入分析全国经济现代化发展的整个形势,认为三农问题依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牛鼻子”,上个世纪90年代,经济学界有一个重要的黄牛理论,那就是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初给东南沿海大量的政策支持,使得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出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到90年代中后期我们发现,我国中西部的经济发展要相对落后一些,严重的拖累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如果把中国的经济比作一头牛的话,东部地区是牛头,中西部地区是牛肚子,怎样才能使整个中国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那就是要抬牛肚子。这就是著名的黄牛理论。在十五大以后,我国开始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东部引领中部和西部的力度也进一步加大。发展到现在这个年代我们在干什么呢?那就是把我国的农业这个“牛鼻子”牵起来,牵动中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这是一种必然。那么农业为什么显示出这么重要的意义呢?从建国以来,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一向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我们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有8亿人在农村,农业毋庸置疑是我国最为基础的、最为重要的一项产业、所以说8亿农民的吃饭穿衣、衣食住行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遑论中国的现代化。

义,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取消了农民的农业税,是中国农村的一大进步,是对惠及农民的一次开天辟地的创举。第四是对我国的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农民不仅不交农业税,还给了种粮的直接补贴,这也是有史以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第一次的。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吃饭问题可是关系国计民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曾经最友好的兄弟国家朝鲜,目前就面临着粮食的饥荒,现在朝鲜60-70%的农民一天吃不上三顿饭,只能两顿饭,面临着粮食饥荒,忍受着饥饿状态,但是我们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对世界的一大贡献,因为我们的人口占了世界的五分之一。第五个取得的成绩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乡镇企业也是伴随着我们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农民有了余钱之后才发展起来的,成为地方经济的一大支柱,这也是农民的一次首创。第六个是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农民不在困守在自己的土地上,而是大规模流向城市,这是一直规模庞大的队伍,给城市建设和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第七是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还有农村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总之,30年来,中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决定》提出我国的国家总体发展水平已经进入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这是我国的一大进步。以往历次的全会和国家重要会议上,都没有明确的提出这样一个说法,这次全会特别强调我国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回顾中国历史会看到,我们一向都是以农带城,牺牲农业来反哺城市,牺牲农业来反哺工业,比我年龄大的人都经历过,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阶段。那就是牺牲农业的利益来保证工业的利益、保证城市的利益,我们的亿万农民为中国的发展、为城市的发展曾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的城市经济,我们的工业经济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益,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必须由我国工业和城市拿出精力来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时候了,这对于推进农村改革的具有重大意义。

实现上述目标要遵循以下下5大原则,第一是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温总理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衣食住行,吃饭是最大的问题。这是生命的源泉,缺少粮食遑论其他。这是第一个基本原则。第二个基本原则是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个原则是针对《决定》以后的几个问题提出的基本原则。就不再详细进行解释。第三个原则是,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第四是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强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第五个原则是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农村工作领导,作为推进农村经济改革发展的政治保障。党的建设如果在农村不加强的话,我们党有可能失去农民这块阵地,而农民从来都是我们的基石,也是党的事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和源泉,失去农村这块阵地,对我们党来说是万万不可能的。所以说在我们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中等等方面都提到了党对农村的一种领导加强。这是第二个部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

在《决定》中提到:

二、建立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把农民的土地以多种方式进行流转、出租和互换,这些土地会不会失去原有的性质和作用,各界人士普遍关注。这次全会召开后,很多专家指出,这样的流转方式之下,会不会形成土地向个别持有资本的人手中聚集,形成新的农业资本家,使农民失去土地。把承包权转租转包出去后,失去土地后的农民,会不会把补偿钱花光之后,仍然没有找到出路进而失去饭碗,这是专家们担忧的问题,这种担忧很有必要。所以说,在这次严格的土地制度规定当中,土地流转承包之后,有三个不能改变,不能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不能改变土地的用途,就是用于农业生产这个用途不能变,不能损害农民的权益。所以说,中央作出了审慎的规定。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就是按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产权明晰是土地的所有权是集体所有,永远不能改变,一旦成为私有就不得了,就会失控;用途管制,农民的基本农田必须用于发展农业生产;节约集约型使用;严格管理,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制,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专家测算,我国13亿人口,甚至将来发展到15亿人口,到底多少耕地能养活我们的人民?18亿亩土地能养活得起。这个红线坚决不能突破,无论遇到如何国际风云变幻,我国的18亿亩耕地就能保证人民吃饱。这是最低的底线,而现在我国的耕地到多少亩了呢?现在我国有18.26亿亩耕地,已经非常接近红线,非常危险,18.26亿亩的耕地每年还在递减,而且递减的速度相当快,所以国家在这次决定里明确提出18亿亩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继续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耕地实行先补后占,不得跨省区市进行占补平衡。

因为我们是农业大县,在具体操作中,这样的硬性规定各位领导应该有所把握。过去可能有的是先占后补,比如基本农田划定昌黎县50万亩,我占用了5亩耕地,在山根处开出5亩来作为补偿,这是“先占后补”,现在坚决不允许这样。要“先补后占”,先把补的土地划定好,经过相关机构的评定测算认为这地可以作为基本农田后再占用,一定要补足后再占。不得跨省市区进行占补平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是不平衡的,东部地区的发展远远快于中部和西部。东部地价非常高昂,在发展工业和商业的过程中,耕地大量被占用。占用的耕地到哪里去补呢?以往到中部和西部去买耕地指标,跨省进行占补平衡。这次中央决定严禁占补平衡现象的发生。另外,在土地补占问题上,坚决杜绝以次地补好地的做法。比如我看城边的地挺好,挺平坦,盖个大楼挺卖钱,然后在山根下开垦一块土地,这块地跟占的土地基本上一致,但是这块土地的水利、土壤的贫瘠度都远远次于城边这块地。以后,国家对这种现象是杜绝的。怎样杜绝呢?国土资源部在年底将出台一项政策,对地块进行严格的评级,里面有很多相应的规定,水利设施,土地生态,环境因素等都列为具体评级标准。等国土资源部门严格评定后才能互换,这是关于耕地使用上的规定。还提到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办证工作,依法保证农民对承包土地占用使用权利和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市场的建立。按照市场法则,允许农民进行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制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这是大家特别关注的问题,究竟以什么方法让农民土地流转,可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和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在这里不得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利益,做出了硬性的规定。那么,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证农民合法权利。比如占用农民土地作为商品房的开发,可以用土地进行入股参与分红,究竟以什么方式,要让农民自愿选择,不得损害农民的权益,中央作了明确规定。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复垦耕地,调剂为建设用地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纳入建设用地规划,并优先满足集体建设用地。就是农村调整出的土地主要用于干什么,政府在征用、补偿、征收各种费用的同时,所收的契税等资金很大部分要用于农村发展。在村庄整理方面有了这样的新规定。现在,北京出台了新政策,比如把村庄里的农民全部搬到楼上,北京房山已经出台了规定,给农民盖好楼,把农民迁到楼房里去,村庄里节省出来的土地一方面用于商业开发,一方面把相当一部分土地用于发展现代化农业,即所谓设施农业,如发展观光农业等。

以上是第二部分,关于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有关的细则还要出台,因为决定出台后还要有个适应阶段,将由国土资源部门作出细化,政府出台决定后还要有一个应用的时间和推行实施阶段。

第三,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业投入保障机制,调整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信贷投放结构。保证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长程度要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这里提到了三个“大幅度”。第一,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马上国家有了新动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要增加。第二,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看来这方面还要有硬性的规定了。第三,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这次再次对中西部地区进行倾斜。《决定》里还特别提到,在西部地区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公益性项目建设中,取消县及县以下的配套资金,就是国家财政全部支持。保护制度里特别强调,对农业农产品及其农副产品的补贴,这里提到要健全农业补贴制度,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完善办法,特别要支持增粮增收,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种粮补贴。这对农民来说,又是一个好消息。农民的种粮补贴在2009年会有一个较大幅度提高。前几天,我在看文件时发现,国家发改委有一个对种粮补贴的文件马上要出台。今年昌黎农民大量种植玉米,今年玉米保护收购价是0.75元,0.75元可能比农民的预期可能要低一些,我在农村调研时了解到,农村希望每斤玉米卖到0.8

元。保护价收购加上粮食补贴基本能达到0.8元左右。小麦今年是0.8

5元,明年(2009年)粮食直补价格已经出来了,红小麦0.87元、白小麦0.83元、混合小麦0.83元,增幅为比上年分别增长了0.11元,这样的增长幅度是不小的。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种粮补贴,关于玉米明年政府的最低保证价还没有出来,小麦已经大幅度提高了。完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业综合补贴的动态机制,还有农业大机械补贴等方面,在农产品(粮食)及农副产品方面的补贴国家要大幅度提高。

以上是第三部分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关于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国家发改委专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相应的倾斜,关于农村的文化、教育、卫生给予倾斜,关于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都给予倾斜等等。这方面国家已经出台了这样的一个粗略的刚性的方针,目前具体措施尚未出台。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已经在南方农村破解金融难题成型的模式。之一就是农村金融合作组织,加上农民合作社,供销合作社,这是一种模式,大家记一下,它是农村金融合作组织加上农民合作社加上供销合作社,三位一体的一种金融体制。这是清华大学的博士后到江西的瑞安任职任副市长后创立的一种农村的新型金融机构,对破解农村金融体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怎么来解读呢?在发达的农村,有钱的农民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助的金融体制,这是在发达地区,但是他自己独立成农村的大市场的话是难以为继的,怎样使这种体系更加健全更加茁壮呢?那么他们发明了这种三位一体,举个简单例子。作为农民来说,我要发展养貉狐,需要100万元,去银行贷款,不会贷给我,但是如果我有担保,他会贷给我的。谁来为我做担保呢?那就是农村合作组织,农村合作组织可以作为我的担保人向银行提供担保,我就能把这个钱贷回来。那么农村合作组织也不缺心眼,一旦不赚钱怎么办,我拿什么呢?我就可以再拿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我的房产、我的农村的一切东西,来作为反担保,担保给农村合作组织。对于农民来说,银行对农民的那些家产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但是合作组织对他们有办法。因为,农村人都知道,什么样的方法能够根治这个问题。这样的贷款呢,百分之九十甚至以上是优良的,出现坏贷款的情况很少。当然,我贷款,我个人的信用等级也是非常高的。在农村,银行不能一个农民一个农民去调查农民的信誉是怎么样的,但是农民自己的合作组织是知道的,你的人品,收入,你的家庭状况,大家是了解你的,贷给你是没有问题的,那他就把钱贷给我了。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农民在自己种地的时候,就不必自己到处去跑银行,去贷款买种子了。同时,这样的合作组织又向供销合作提供担保,农民可以从供销合作社赊来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等我的地里产出后,我的貉子卖出后,土豆卖出之后,我再把钱抵化肥的钱。这种担保和反担保的形式使农民可以拿到贷款。这就是农村的一种模式。是农民凭借熟悉他的人,知道他的信用,然后贷给他的款。当然,绝不是乱贷的。如果我的信用等级、品行、德行都非常差的,贷了一百万我才不还呢,我自己吃喝玩乐去,这样的人,在农村合作组织人家都会掌握的,贷给谁,不贷给谁,给谁提供担保,农民自己最知道。所以这样运作起来,资金完好率、优质贷款率占到90%以上。

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还有一种捆绑式的金融合作体制。因为大家知道,在农村一家一户我作为一个农民只能贷到一万元钱,这是以我的信用等级来说,但是张三能贷到一万,李四能贷到一万,王五又能贷到一万,如果把我们三个人的捆绑起来,这三个人的钱一个人来用,这种效益会产生的更大一些。农民自己发明了一种捆绑式的信用合作。这些人捆绑到一起,然后把资金集合、整合到一起,王五有一个项目进行投资,大家一起给他做担保,一起把款给他贷出来,以前我只能贷到十万,现在我能贷到一百万了。所以,这些农民可以交纳基本的基金,一户农民交两万,到农村金融组织,到信合或银行,那么银行给他开据是一人交两万的底数,农民可以贷到五倍。我交两万,我可以贷到十万,这样一种捆绑式的信用制度,也非常好。当然这种贷款要有一个专门评级,一套严格规范的制度,有自己的管理方式,这是一种形式。另外在吉林省还有一种农业银行,是对吉林开放的一种农村信贷,是农业银行的龙头。农村信用分三个等级,第一种是优质的,第二种是中级的,第三种是次级的。优质的主要指农村的大企业,如我县的安丰钢铁、宏兴实业。实行农行+企业模式。中级的一般是种养殖大户。采用农行+农民合作组织+农户模式,合作组织作为中间的担保机构。次级贷款采用农业银行+村集体+农户的模式,把村集体捆绑进去,把它作为担保机构,为农民提供贷款。我们印了一本小册子,介绍了几种银行操作模式,其中福建三明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可抵押贷款的例子是不能用了。前天我通过媒体看到,国家农村土地司的一个司长,明确规定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房产是不能作为抵押物的,福建三明市的农村信合显然是把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物了,这是被权威部门明令禁止的。这是因为农民把赖以生存的东西抵押出去了,一旦买卖不成,农民的房子和土地都会失去,生活无以为继,最后还得政府买单。所以说在中央政策的解读问题上,有很多地区进行了误读,这是非常严肃的一件事情,在解读过程中千万不要误读。《决定》里有一句话,“扩大农民的抵押物范围,但这种扩大不是没有限制的扩大,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房屋是不能作为抵押物的。《决定》里规定,县区银行吸纳的存款要大部分用于本县特别是农村的建设,但相应的规则还没有出台。建立农村银行,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缺少银行监管,县级银行的监管也就三四个人,农村银行的监管根本就没有。在金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也曾经失败过,90年代农村合作基金会吃了一个亏,它就是缺乏银行监管的结果,当时山海关政府买单了6000万,昌黎政府买单了1个多亿。农村银行要以商业盈利性质为目的,走向商业化就比较危险,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资本收益率会引导人们放开胆子去做,有危险因素,这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要有一个不断市场成熟发展的过程。当然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是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简单地给大家提示一下,更加详细的知识还希望各位领导通过多种媒体进行了解。

第五是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没有很好地流动起来,包括金融。这种资金的流动都没有实现,实现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是不可能的。因为金融是一切经济发展的血液,这条血管通往农村的脉络显然是太脆弱了。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流向农村。农村太需要这些东西了,无论是资金、技术、人才还是管理,农村都严重缺乏。人们都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老农民”建设“新农村”。因为很多轻壮年都外出打工,剩下的都是老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农村面临的急为迫切的问题。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在这里大家要特别注意几点,有几个首次提出,第一个首次提出了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改善农民工劳动条件,保障生产安全。第二是尽快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这是势在必行的,也是首次提出的。第三是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这是农村人口城镇化提出的具体要求。中央对户籍制度的改革是比较审慎的,规定在中小城市可以落户,在大城市显然还没有放开。农民工在中小城市可以落户成为市民,已进入可操作阶段。十六大曾经提出,允许农民落户城市,成为城市户口,但过后很长时间没有相应的细致的规定,在这个《决定》里,有一个比较详细的有指向的规定“农民在中小城市可以落户”。第四是首次提出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决定》提出,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优先将农业大县纳入改革范围。省管县特别是省管财政体制将来要被广泛推广,这样就省却了一级环节,可以增加财政支持的力度、速度。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这是中央首次提出的。所有这几个首次提出的目的是让农村与城市快速接轨,实现农村与城市的一体化。当然这个进程是相当漫长的,尤其对中国农村来说,很多地方落后得太多,我们的体制机制还有很多问题,这就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第六是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到2012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这里就不详细解读了。

四、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全国的结构战略性调整,对我们昌黎来说,我们的农业结构也要进行调整,我县是传统的玉米、花生种植产区,效益实在太低了,如果没有结构性战略调整,提高农民的增收水平、让他们富裕起来的目标很难实现。前段时间我在白枣林做了一个调研,白枣林农民张玉国种了8亩玉米,产量1万斤,按0.75元/斤的价格计算,毛收入是7500元,但他用于化肥的投入是2670元,用于机械的是240元,用于柴油的是270元,用于农药的是120元,用于种子的是240元,减来减去最后就剩了3200元,再减去自己的工钱,也就剩1000多元。8亩地这么低的收入,农民一年简直就是白干。所以说仅靠农民土里刨食,而不进行结构调整,农民不会取得很好的收益。我们国家在结构战略性调整上提出,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发展油料生产,因为我国的植物油不能自给自足,大部分是依赖进口,所以说我们在战略发展方面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发展油料生产,实行植物油料自给水平。鼓励和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棉花、糖料、马铃薯等大宗产品,推进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产品集约化、设施化生产,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联想到我们昌黎县,乡村旅游业有非常好的根基,西山场、五里营的葡萄产业,两山正明山的蜜梨,团林、大蒲河的水产养殖,康埝坨的地热养罗非鱼,这些都是很好的乡村旅游资源,昌黎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这是昌黎将来的发展方向。

三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此前,我搞了两年的科技工作,对这一点我感触特别深。农业没有科技的介入,是没有前进的可能性。北方农业的发展,科技介入的力度太小了,全是传统的、老辈子留下来的、几十年的耕种习惯和模式,你告诉他先进的科技他都不用。而在南方很多先进的科技手段被应用。在这里我不想给大家多念,我想强调的是我们国家不缺少先进的科技手段,但是缺少勤奋的科技传播者。我们的研究人员大部分地发明专利,很好的研究成果,拿到专利证书之后全部锁进了保险柜,而没有推广到农民手中,这一点我的感受特别深。因为没有科技工作者的传播、引导,有很多科技新成果、新应用,先进的生物技术,没有被农民利用起来。同时,农民接收信息相对闭塞,传统的种养植模式在农民思想里根深蒂固,需要花大力气说服他。我们现在缺少的是一支能吃苦、跑到农民田间地头、养殖场的科技传播者。如果我们有一支这样的队伍,农民是很受益的。我接触过一项很好的技术—生物诱导技术,用在大篷蔬菜上,产量能提高30%—40%,但这项技术没有传播到北方来,农民不知道这项技术是什么。大家知道,北方农民的大棚里现在还在使用化肥,而南方的设施农业大棚已停止使用,开始用上了生物有机肥和生物制剂。因为化肥在上个世纪70年代被西方国家淘汰。化肥里仅仅含有氮磷钾,没有其它任何微量元素,使我们的土壤板结,造成作物不好吃并减产,不使用(化肥)根本就不长,其实生物有机肥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化肥。作为昌黎县来说,科技创新能力太有限,虽然有农校、果研所,但创新力太小。我们现在急需的是科技的传播者,把好的科技成果传播给农民。

四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加快中低产田改造,鼓励农民开展土壤改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提高耕地质量,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现在好多农民意识到测土配方的好处,邀请农业技术人员给他们测土,事实上已完全没有必要进行测土。因为在大量使用化肥的前提下,多年来大量的残留,使所有土地的氮磷钾全部超标,而我们现在使用的都是2000-3000元一台的低质量的测土仪,测到的全是氮磷钾,测土已失去了应有的意义。而高级的测土配方仪器50万元一台,非常昂贵,根本买不起。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央重点投向水库、提高农业灌溉水平、良种繁育等等,中央发改委已发出信息,要对这些增加补贴力度。

五是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一服务体系既有盈利性的,也有非盈利性的,非盈利性的主要指政府的各部门,包括农业局、畜牧局、科技局、水利局等等,这些部门要成立为农民直接服务的平台。畜牧局做地就非常好,一些好的药品给农民进来,一些好的良种配方给农民服务进来,这是非常好地为民服务平台。政府部门的非盈利机构,再加上个人创办的盈利性的服务机构,形成全面的综合的服务体系,其目的是为农民增产增收服务。《决定》特别强调力争在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在这个发展的进程中,我切身地体会到,一些乡镇的科技服务站正在逐步萎缩甚至没有了。比如山海关各乡镇已经没有了科技服务站和农业服务站,以后这些都要逐步建立起来。

六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指的是生态农业的问题,我们要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等。前段时间我到过鄂尔多斯大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完全没有了,大草原上是裸露出来的黄沙,生态破坏相当严重。国家现在对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给予的补贴力度还要加大,建立生态农业,促进可持续发展。

七是扩大农业对外开放。这是中国农产品向国际市场进军的一个过程。我县的一些农产品也实现了出口,如土豆、水红萝卜相继出口俄罗斯。

五、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第六个大部分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这就是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问题。第一个是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前面已经说过,农民是八个亿,党对农村的领导的一刻不能放松的,不能忽视的,“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这样的工作体制不能改变。第二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直是我们在着力进行的一项工作,就不细说了。第三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我们一直在跑农村的人都知道,农村的发展就在一个人。当然大气候得好,我们的县一级关注农村,乡镇农村工作有力,最主要是落实到村干部、一把手的工作能力上。我觉得起草这个文件的人太熟悉农村工作了。他说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对于做好农村工作至关重要。“守信念”,农村党支部书记,共产党员要坚守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信念,理想信念坚决的不动摇;“讲奉献”这特别重要,能干好农村工作的干部都是一个讲奉献的干部,我们在长期的调研工作中,深深感觉到这一点。农村干部把自家的事都扔了,成天操心村里的事,是真得很讲奉献的优秀的农村干部。有本领,重品行。还得有本领重品行,这四个缺一不可的,你品行好,没本领不行;你有本领品行不好不行,有本领有品行不讲奉献还是不行,哪一点缺了都不行。优秀的农村干部这四点是一定是具备的。我们也深深地感到了这一点。第四个是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有些村庄党员青黄不接的现像依然存在,需要大力加强,还有在我们即将具有的农村合作组织也要建立党支部。第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这也是村民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这里就不多说了。

这个就是我对农村改革《决定》带着大家简单粗略的学一遍,总的起来,就是在整个《决定》过程中中央对发展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原则,以及原则下的指导措施,都有一些新的东西。需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解读。当然呢,中央有这样一个决定,政府要有一个反映,一个应对的时间。所以相应的具体的措施,如民政部、水利部、发改委等等,出台具体措施都得有一个时间,这样的东西我们也不能强求他很快提出,但是我想也不会太晚。这就是对决定的一个简单的解读。我想咱们昌黎农村的经济组织,产业化社会化程度很高,在四县三区里是不错的,马芳营旱黄瓜,康埝坨的罗非鱼,大蒲河的扇贝养殖,桃园的貉子,龙家店的粉条,都是农村产业化很好的范例。还有我们南部的水稻合作组织,还有一个黑花生协会,生产昌黎黑花生,已见雏形。昌黎的动作不是太晚。当然这样一个解读是很有必要的。有人说学什么呀?我觉得一些政策性的东西还要把握。那么有人说“过年看接薜”,人家咋做咱们咋做。傻子过年看接薜,如果接薜都是傻子,我们看谁啊?所以我们还得先行一步;再有我们的接薜太远了,都在江浙一带呢!人家已经开展得很好了,农民上哪了解去呀!还得需要我们去传播。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迫切需要一支把这样好的政策传播下去的理论宣传队伍。我们也要作相应的准备,从党校、宣传部和乡镇抽调一些优秀人才组成一个宣讲队,把这样好的政策传播下去。因为在下面调研的时候,我发现农民对三中全会完全不懂,不知道三中全会咋回事。因为它既不看电视,也不听广播,看电视也不看新闻,所以这些需要告诉他。

另外我想就金融危机,简单的说几句吧,因为现在风起云涌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引起全球震荡,大家也有所了解。对这样一个问题,是很深奥的,专业性很强,一些专家教授尚在激烈的争论阶段,解读阶段,所以对于我来说是个门外汉,只能把相应的一些知识搬来传给大家。

大家知道,现在引起全球震荡的八级以上地震,就是华尔街金融风暴,已经波及全世界了,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金融问题。大家知道,金融是经济的血脉。这条血脉出现为题,甚至出现缓慢的流动,他会导致经济本体的迟滞,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衰亡。所以金融一旦出现问题,势必要影响实体经济,要影响到整个实体经济的发展。那么这次金融危机到底是怎么回事?对我国有什么影响呢?咱们国家有哪些应对措施呢?我简单得给大家说一下。这次金融危机起源于什么?大家都从各种媒体中听说起源于次贷危机。什么叫次贷?次贷主要是房地产商的次级贷款。贷款有三中等级,一种是优级的,一种是中级的,一种是次级的。次级贷款是指信用等级太低,甚至指没有财产收入的人,经济水平状况很次的人贷的款就叫次级贷款。美国现在拥有这样的次级贷款1.3万个亿。这样的次级贷款一旦出现问题,势必影响整个的金融市场。美国为什么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内,他们的五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摩根大通,高盛,雷曼兄弟,甚至包括房利美这些著名的投资公司,有的倒闭,有的被收购,整个垮掉了呢?这都源于次贷危机。大家可能要问了,这场危机是次贷引起的吗?是次贷——这根最后的稻草把美国这个骆驼压垮了。实质上是长期的美国长期的金融政策导致了这次次贷危机。她是什么样的金融政策呢?

经济学家把金融波动产生的影响分为三种效应,一个是涟漪效应。涟漪效应就是在一潭水里我投进一颗石子,然后逐渐地向外波及,离它近的国家会起大圈,离它远的慢慢就不受波及或影响很小。那么在这场危机当中谁没有受到影响呢?比如北朝鲜,还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都没有受到太大的涉及,因为这些国家的金融体系都是封闭的,没有太好地与国际接轨甚至根本没有接轨。对与这些国家来说,不管世界金融怎么发生危机,对它本国的经济影响都不大。这是涟漪效应。第二种效应是多米诺骨牌效应,多米诺骨牌就是我倒了你也倒了,像美国、冰岛、英国、法国,这些国家,一个一个相继倒下。法国相对好一些,因为法国人的生活还比较保守传统,它不像美国那样靠借贷过日子,通常情况下法国人有一些积蓄。第三种效应是蝴蝶效应,蝴蝶效应当美国这个世界金融的心脏发生问题后,一些新兴的经济体和市场受到波动,这些新兴市场如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刚刚培育起来,比如中国从改革开放到市场经济的建立不过30年时间,这些新兴市场是脆弱的、不健全的,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对新兴市场的冲击是很大的。因为这些新兴市场一只脚进入了国际金融体系,另一脚还没有进去。所以危机到来之后,它所受到的波动是很大的,我们知道,中国的股市从去年的6000点到今年即将触到1800点。因此,拥有脆弱的股市、不健全的经济运行模式的新兴经济体,在如此大的金融危机面前会受到很大冲击。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如此极力挽救房地产行业呢?因为房地产行业现在已经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这是世界各国在发展过程中都经历过的一个阶段,但是房地产业作为一个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是非常危险和脆弱的,因为房地产业本身并不带动多少国民经济的增长,房地产业只带动钢铁、水泥等建材市场和装修市场的发展,但它并不带动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所以房地产业是一个比较低级的支柱,而中国房地产行业却恰恰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各地政府创造大量gdp的地方支柱产业,很多县区多年来都用房地产业来支撑地方财政。房地产业一旦崩溃之后,对地方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政府为什么出来买单?因为房地产相当一部分的产出是通过卖地、收契税等方式流向政府财政的,而开放商通过房地产挣钱之后继续买地盖房子,继续给政府上税。所以在房地产业的循环发展过程中,大量财税流进了政府的财政。所以政府才对房地产业极力挽救。前段时间有关媒体报道北京的房地产出现一例官司:一个购房者用200万购买的房子12天之后变成130万,12天时间缩水70万,由于认为损失过大,这位购房者就把房地产商告上了法庭,但最终判为败诉。与北京相比,在南方有些大牌的地产商把这个前后的差价补偿给了购房者,试图稳定购房者的情绪和信心。

那么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呢?政府采取的是财政措施:降低交易税、延长公积金的贷款期限、提高贷款额度、降低利率等,用一系列财政措施来挽救房地产市场,但是这些措施最终能够起到多大作用,现在还看不清楚。这是出口和房地产行业。

其它行业情况如何?根据实地调研了解到,龙家店的粉丝企业每生产一斤粉丝就亏损0.18元,亏损的原因是原料价格虽然降了,成品价格降得更厉害,但企业又怕失去客户又不得不生产,所以粉丝老板现在愁得不得了。还有缝纫机零配件也是价格大幅下滑。所以说,昌黎的这些产业已经受到了很大影响。这些影响是与全球金融危机有直接关系的:房地产业下滑导致了钢铁建材冶金业的下滑,国外市场购买力下降导致了出口行业的下滑。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冲击确实是比较大,并且这场危机的影响已经延伸到各个相关的行业。

再从经济指标的层面上看。中国的经济指标,前三个季度gdp增速是9.9%,这是中国近两年以来gdp增速首度跌下两位数。去年这个时候是11%,基本上也在10%以上运行。而今年前三季度是9.9%,这是三十个月以来的最低增速,现在我们所担心的是第四季度如果比9%更低的话,中国就将进入经济衰退期,按经济学理论来说,连续两个月出现负增长的时候,就意味着进入经济衰退。对于宏兴这样负债率较低、自有资金相对充足的企业来说,危机的影响还不足以致命,但对于刚刚携款入市的新企业来说危机往往是巨大而致命的。由于投资巨大,又遇到金融风暴,很多携款入市的新企业都被套牢,而这些新企业大多数都背负大量贷款,最终有被贷款拖垮破产的可能。所以现在的危机对中小企业来说是风声鹤唳,处于一个很不好的状况。

以上这些是对中国对昌黎经济的一个影响的简单叙述。那么面对危机,中国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呢?大家也都看到,国家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出台一系列财政措施,比如降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然后中央银行首先引领,四大银行相继降息,把贷款利率降低以后,刺激人们去贷款,去进行消费,这些都是扩大内需的举措。太单纯依赖出口是不行的,好在中国有一个需求巨大的国内市场,包括我们在《决定》中反复学到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等,这些基础建设都是为拉动农村市场需求打基础。我们国家的内需市场是非常巨大的,内需的增长会带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在降息等政策措施刺激之下,有可能带动内需的发展。国家针对房地产下滑出台一系列政策,允许地方政府出台相应政策,这使得房地产商可能利用较低的银行贷款建造房屋,等待房地产行业的复苏。另外扩大内需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广阔的农村市场。这次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意味着扩大内需将向农村转移。中国农村拥有广阔的土地和庞大的人群,现在全国8亿农民每天人均消费10元,这样的消费水平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农民的现实消费水平是很低的,消费潜力也是巨大的,如果农民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目前的4100元涨到6100元的话,那么总体涨幅就是一个不得了的数字,对于扩大内需也是一个相当大的带动力量。当然农村的内需培育需要假以时日,不能立竿见影。即将在11月召开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要对我国如何应对这场危机,以及经济政策做怎样的调整,做深入的研究和部署,到时我们再看国家将有怎样的应对措施。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第四篇:县委中心组十七届三中全会学习会讲课稿

各位领导:

在讲课之前,先做两点说明:这次学习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时间不长组织的,本来应该由党校的老师或者是宣传部理论党教科的同志上课,因为党校的老师没有准备出相应的教案,他们做农村调查还需要一段时间;第二是理论党教科的同志们虽然准备了一些授课内容,但是考虑到理解的还是比较粗浅,不敢和各位领导进行交流,所以把

我推到前台,来和领导们一起学习三中全会的内容以及一起感受一下当前正在发生的世界金融危机。关于上述两个问题有多方面的说法,所以说今天下午的这种学习,就是和领导们一起简单的看一下,理解一下,不能说很深透。接下来咱们还有相应的学习安排,还要请专家给领导们进行详细的解读和讲解。因为刘书记高度重视,三中全会以来各级领导的学习情况,作为一个农业大县,更应该第一时间快速掌握中央的精神,领会它的实质。

今天我首先给领导们简单的导读一下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有关内容。在此之前,我先来介绍一下《决定》产生的过程。十七届三中全会是2008年10月9日到10月12日在北京召开的,在这次会议上主要是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主要是说:我们在这次会议上主要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取得的一系列的重大成就,分析了当前国际大潮下我国面临的经济形势;最重要的是,对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讨论,形成了这样一个《决定》,《决定》是在10月12日正式通过的,却在10月19日才推出,这一段时间以来党中央以更加审慎的态度多方征求意见,尤其是党外人士的意见,结合很多学者提出的一些看法,中央对《决定》进行了相应的修改,这样才将最后成型的文件向全国发布。《决定》产生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现在开始导读《决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第二部分是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第三部分是改革创新加强制度建设;第四部分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第五部分是加快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第六部分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政治保证。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放在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制度建设这一部分,因为在这一部分有很多可操作性的东西,需要我们详细的把握。

现在我们看《决定》的第一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我们可以发现,《决定》是我国自建国以来有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一个最为详细的纲领性的文件,它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从老百姓的方方面面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被专家普遍认为,在认识上有新的提高、举措上有新的动作、改革上有新的创新,农民会获得新的实惠。第一个重大的意义,我想这样来做一下就解读,俗话说,“提袄提领子,牵牛牵鼻子。”关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党经过深入分析全国经济现代化发展的整个形势,认为三农问题依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牛鼻子”,上个世纪90年代,经济学界有一个重要的黄牛理论,那就是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初给东南沿海大量的政策支持,使得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出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到90年代中后期我们发现,我国中西部的经济发展要相对落后一些,严重的拖累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如果把中国的经济比作一头牛的话,东部地区是牛头,中西部地区是牛肚子,怎样才能使整个中国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那就是要抬牛肚子。这就是著名的黄牛理论。在十五大以后,我国开始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东部引领中部和西部的力度也进一步加大。发展到现在这个年代我们在干什么呢?那就是把我国的农业这个“牛鼻子”牵起来,牵动中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这是一种必然。那么农业为什么显示出这么重要的意义呢?从建国以来,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一向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我们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有8亿人在农村,农业毋庸置疑是我国最为基础的、最为重要的一项产业、所以说8亿农民的吃饭穿衣、衣食住行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遑论中国的现代化。

在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之中,中国的农村改革一向是起到了一个引领作用,况且在这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了成绩。我们可以简单的回顾一下这些成绩。第一个是经营制度的改革,即农村经营体制的改革。过去我国实行的是人民公社制,从1978年以后,我国的农民首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在1979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得到了肯定,在之后几年的中央通过出台一系列文件将这项制度进一步加以肯定。一直到1999年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就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是农村经营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从人民公社制过渡到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以统分结合相结合的经营体制。第二个是我国农村的农产品市场得以放

第五篇:十七届三中全会学习体会3篇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XX年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通过这次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受益匪浅,特别是作为一个农村来的学生,通过这次全会,更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国家对于农民问题的重视。

在会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上对于农村发展的建设,让我印象最深。全会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认为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农问题一直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全上有一点我觉得很重要就是,农村要进行改革,首先要对农民的思想进行改革,而要对农民的思想进行改革,首先最重要的是抓农村的教育。为什么农村农民的思想会比较封建迷信呢?除了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之外,还有一个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农村农民普遍接受教育的程度不高。目前我国实行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免学杂费,我觉得这是对农村教育的一个重大支持,不过出了这个之外,我觉得我们还可以通过另外一些方式对农村的成年人进行教育。我们的城市经常会有一些文化讲座、展览等等一些文化宣传活动,但农村却很少有,甚至可以说没有,所以,我觉得我们农村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通过不同的途径让农民们受到文化熏陶,让村民们慢慢地喜欢文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同时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有些农村农民的种植还是利用很原始的种植方法,效果不是很好,更有一些农民对于农药的正确使用不是很清楚,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在农村进行这一方面的教育宣传,甚至是在一些农村设定一些研究基地,对当地的一些农作物进行研究,看看能否实现高产,突破当前的生产瓶颈。

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局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倍努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好形势。

同时农村的发展现在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全会号召,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意改革,加快发展,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努力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

我相信,在党跟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们的农村一定可以建设得越来越好,农民的生活也会过得越来越美好!让我们与党一起努力奋斗吧!

相对于十六届三中全会,于今年十月九日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主要侧重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全会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并提出了若干促进农村发展的方法。

一如既往,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今年是中国的一个特殊年,尽显了中国风雨过后的耀眼和灿烂,四川汶川大地震,震惊世界,中国以其强烈的爱心包裹着这个深受重伤的地方,终于感化了上天,让汶川的人民重新拾起了对生活的信心;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行,更让中国世界属目;神州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成功又给中国添上美妙的一画。

从十六届三中全会到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通过全面的分析,我国的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业稳健运行,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然而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也波及中国金融市场,我们将如何来应对此次动荡?怎样来稳住民心,安抚下岗民工?这是一个很具挑战性的问题。

正如此次大会强调,我们要“更加自觉,更加坚定的推动科学发展,坚定信心,冷静观察,多管齐下,有效应对,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应对国际环境中的变数,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民能载舟亦能覆舟”,改善农村状况、调和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是目前迫在眉睫的一大任务。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发展。全会提出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与少取放活方针,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保持多点灵活性,在应对各种挑战时更加游刃有余。

在实现推进农村发展的目标任务时,全会提出了四个重大原则,其中“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这个原则提得很现实,当前农村由于经济状况不理想,无论是农村当地的经济或者人们的思想水平还是保持着较为原始的状况,推进农村现代化势在必行,要使得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并且要加强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力度和质量,以便让农村文化更加快速增长,同时也锻炼了大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其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所以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集中群众智慧,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

学习完这整个报告后,我在想,一个党员除了具备最基本的几个要求外,还需要具备什么?——一颗永恒的爱心。

XX年年10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XX年年,的确是一个中国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的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次次的抗震救灾斗争,我们党处处起着带头作用,团结全国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保守着我们的家园,带领着我们赢来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胜利。在世界的舞台上,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圆满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在党的带领下,我们——中国的名字更为耀眼、响亮,中国的强大,正被更多人所熟知与认同。适逢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身边的人与事让我们不自觉地回顾历史的足迹。中国人,以一种勇敢的魄力,首创式地自主打开国门——“走出去,引进来”。中国,这一古老的国土,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遍地开花,迈向富足安稳的生活模式。中国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是有目共睹的,是老百姓真真实实所感受到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正走得越高,越好。

而这次的党十七届三中全会,正是一次让中国走得更稳,走得更好的关键会议,因为,它把议程都主要集中在我们国家的弱势但庞大的群体上——农民。如何建设好农村,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如何更深一步,更真实的解决“三农问题”,这都是全会所要讨论的重要内容。

全会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全面把握这一总体思路,就要着重领会好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的战略思想。

全会认为,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局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倍努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好形势。因此,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我国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根本保障,是打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基础的必由之路,必须作为基本方向长期坚持。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破解农业、农村、农民工作难题的根本出路,是推动城乡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举措,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必须作为根本要求认真落实。

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XX年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下载十七届三中全会学习体会-在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七届三中全会学习体会-在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七届三中全会学习体会3篇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通过这次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受益匪浅,特别是作为一个农村来的学生,通过这......

    十七届三中全会学习体会3篇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通过这次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受益匪浅,特别是作为一个农村来的学生,通过这......

    在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

    在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同志们: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进......

    在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

    在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按照公司党委中心组的学习安排,今天我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对胡锦涛、习近平等领导关于群众工作的论述的理解,以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企业群众......

    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

    在XX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主持发言10月26日至30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在南昌胜利召开。会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

    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心得体会

    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心得体会作为县市一级党委,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关键就是要切实按照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要求,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

    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会上的发言

    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会上的发言 (2011年11月9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市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安排,两天时间,我全面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

    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不详 点击数: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w.5Y k J.cO m水,是生命之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山沟沟泉水一点点流,提起个挑水心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