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2 19:19: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对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在2004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生效实施和连续五个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推动下,我国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已经5年了。那么,实施5年来,这项政策的执行效果如何?政策执行中有没有认识上的误区?操作中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使这项政策更好地促进农业综合生产力迅速提高,以达到政策实施之目的?最近我们就此展开了调查,与同行交流。

一、农机购置补贴的主要成效

2004年中央财政设立了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并逐年加大投入力度,由2004年的7000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20亿元,4年增加了近30倍。2008年达到创记录的40亿元,比去年同期又增加1倍。实施范围扩大到所有农业县和农牧场。其政策对农机化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显著的,主要表现在:

1、国家的投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2004年到2007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补贴资金29.7亿元,带动地方各级财政投入36亿多元,拉动农民投入购机资金达185亿元,补贴各类农机具120万台(套),直接受益农户达114万户。

2、提高了农业装备水平和农机化水平。在购机补贴政策的引导下,农机装备结构得到初步优化,大量农业生产急需的农机投入生产一线。2007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7.6亿KW,比上年增长4.7%,比2003年增长26%。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到187.3万台,比上年增长11.7%;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298万台,同比年增长12.8%;联合收割机达62.1万台,同比年增长9.3%。农业机械的快速增加,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2007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1%,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全国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到57%、33%、27%。

3、推动了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大发展,带动了农机工业和相关产业进步,繁荣了农村经济。在政策拉动下,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专业协会、公司等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纷纷涌现,农机服务进一步向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发展。2007年全国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农机户达到3650万个,比2003年增长19%;全年农机经营服务收入达到3060亿元,同比增长8.2%。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直接拉动了农村对农业机械的生产性消费,刺激了农机工业的发展。2007年,规模以上农机工业总产值达1300亿元,同比增长25%,产销率达98%以上。农机生产、销售、维修、相关服务等市场健康发展,增加了农民的就业岗位,拓宽了农民的就业渠道,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繁荣了农村经济。

二、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认识上的误区和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上的误区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基于《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中央一号文件而出台的支农惠农政策,因此政策的初衷重点在“促进”上,它是一项长期政策,而非短期行为。促进,首先是推动发展。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紧密交织的特殊产业,与工业相比,它受自然资源、生产力水平等诸多条件限制,生产的季节性周期长,很多因素是人力难以控制的,因此千百年来始终处于弱势产业的地位。但另一方面,农业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没有农业的稳定与发展,其它的一切发展都是空中楼阁。正因为如此,全球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给予农业以极大的支持。农机化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科技支撑,它可以改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因此,支持农机化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提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的有效供给水平。其二是引导发展。农民对于购买和使用农机,往往是从直观的和眼前的利益来进行价值判断,缺乏宏观的价值取向和判断。如果我们片面强调满足农民的需求,导致的后果可能是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和结构性失衡,与目标背道而驰。第三,普惠制不是户户购机制。一方面购置补贴政策的执行要讲公平、公正、公开,也就是说,凡是农民提出申请,只要资金允许,都应该得到满足。但另一方面我国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其经营规模是超小型化的,户户购机实际上即不经济也无必要。以稻麦轮作区为例,配置一套粮作机械(以中型机计算),约需8—10万元,可以完成100亩农田作业任务,而该区农户经营规模平均只有7亩左右,这样就产生了97%的闲置和浪费。显然这样的结果是与政策的初衷相背离的。第四,结构优化与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农民的从众心理是一个障碍。看到别人买了一台机械经营不错,赚了大钱,自己不加思考也就跟着买这样的机械。这在地区性短缺的情况下是可行的。但放在全国范围内来看,又是非常盲目的。以联合收割机为例,在短缺的地区作业,亩作业费收入为50—60元,按这一价格算(考虑跨地区作业因素),其纯利率在35%—40%之间,投资回收期约为3年左右;在饱和地区作业,亩作业费收入仅有不足20元/亩,其纯利率不到15%,照此计算,投资回收期要8—10年。因此结构优化中应包含着总量控制之意,决不能盲目发展,造成国家有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打击农民发展农机的积极性,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其五,农机管理部门内部缺乏协调,难以形成整体合力,来共同推进农机化健康发展。其六,缺乏选择,难以突出优势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在农民的选择与农机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之间发生矛盾时,往往难以调和这种矛盾,从满足农民的选择中失去了协调发展的目标。

2、存在问题

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执行中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执行与当地农业发展相脱节。在农民需要什么机械我们就补贴提供什么机械,从而放弃引导的思想误区指导下,导致补贴的机械越多,与实际发展目标相去越远的状况越来越突出。以某县为例,2007年上级下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0万元。当年享受购置补贴农户110户,其中仅拖拉机就达90户,这些拖拉机实际配套的农具不足10台。我们知道,拖拉机如果仅配拖车,实际上就是一个“机动车”,只有运输功能,而不能参加农业生产。这样的补贴“补”的再多,农业机械化水平仍然难有提高,从而与政策设计目标相去甚远。

(2)缺乏引导,不利于均衡发展。农民有极强的从众心理,他们在购置农机设备时,缺乏有关产品的信息和选配知识,也难以掌握本地区某种机械的社会拥有量。往往是看到别人买什么机械,自己跟着买什么机械。随大流的结果是,某种熟悉的机型在本地区饱和,而不熟悉的、性能更先进的机械反而成了空白,造成机械配置严重失衡,不利于当地农机化发展。

(3)农机结构难以优化,造成短缺与饱和并存的局面。在目前国家投入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非常紧缺的情况下,我们不可能不加选择地全面推进。但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将这一观念坚持下来。仍以联合收割机为例,目前就全国的拥有量而言,已基本能满足生产需要。但如果细分需求,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我国联合收割机从脱粒结构看,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全喂入和半喂入式。前几年由于供给不足,人们在选择机械时“饥不择食”,只要效率高就行。现在经几年实践人们把两种机型做了比较,发现其应用效果大相径庭。半喂入机与全喂入机相比,前者要经过割台搅龙、割下物输送搅龙、脱下物提升搅龙、出粮搅龙四次挤压,稻谷由于其皮质和米粒都脆性大,多次挤压后表面看似完整,但实际上有大约30%—40%已被挤碎。这样的原料加工出的大米碎米率高,商品品质下降,因而其实际价格下降较多。而后者只有一个升粮搅龙,只受一次挤压,其成品率显著提高。因此其需求成倍提高,造成了该种机型在稻作区的极度短缺,农民的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制约了水稻产业的发展。

(4)补贴标准偏低,使“促进”作用受到制约。目前,农机购置补贴标准全国统一,即补贴额度为机械购价的30%,单台(套)机械的补贴最高不得超过5万元。这一政策的设计初衷是要让有限的购置补贴资金惠及更多农户,提高覆盖面。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情况有很大差异。这对购置小型机械是可以的,但对于购置大型成套的农机设备而言,实际

上是杯水车薪,难以有效拉动农民购机。同时在客观上也限制了农机大户的发展,与国家支持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的愿望相左。

(5)农机部门内部缺乏协调,农机安全管理有失控之危险。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农业部《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安全监理规定》,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实行号牌、行驶证管理,其驾驶人实行驾驶证管理,并实行定期的机械安全年检和驾驶证审验制。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是对农机实现有效的安全监管的法制性安排。但近几年来,由于法律安排和部门分工上的缺陷,加之部门内部也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无牌无证的农机有大量增加的趋势,农机安全监管在一些地方有失控的危险。以某县为例,2006—2007两个年度,享受农机购置补贴的拖拉机约150台,而实际入户挂牌仅有30台,为拖拉机增量的20%;补贴联合收割机20台,实际入户挂牌仅3台,占增量的15%。大量的增量农机成为“黑车非驾”,形成新的农机安全隐患。

(6)优势农业产业发展急需的机械得不到发展。各个地区,由于农业资源各具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农业产业。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执行中理应向这些优势产业倾斜,从而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人的急功近利思想,见到哪种机械赚钱,就一窝蜂地购买,导致当地优势产业机械得不到相应发展,从而延缓了优势产业的发展,影响到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三、对实施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建议

1、消除认识上的误区,采取积极心态,用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农机化向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高效使用方向发展。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一个连续性的、随着国家财力增加规模逐步扩大、覆盖面逐步提高、补贴额度逐步提高的动态过程,决不是权宜之计和短期行为。这一点从发达国家的实践可以得到证实。以英、法、美、日等国家可以看出,对购机农户给予补贴是一项长期的政策取向。这些国家先后于上世纪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就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但时至今日,仍然在向农民提供购机补贴。因此,我们应根据这一趋势,制定国家和各个地区不同时期农机购置补贴的长效战略和政策,引导农机化健康、有序、协调发展。

2、注重引导,优化结构,效益优先,兼顾公平。我们已经步入市场经济快车道。从宏观上讲,应该提高农机购置补贴的计划性,做到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各个阶段要有不同的扶持重点,各个地区要有自己的购置补贴特色,以促进农业产业的稳定发展。在享受购置补贴政策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优先发展的机械多补,限制发展的机械少补或者不补;生产急需而又短缺的机械提高补贴标准,拉动其快速发展;已经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机械只给予

其更新换代补贴;结构性短缺的机械优先给予补贴(如稻作区的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在选择补贴对象上,要效益优先,要支持规模生产,先进的生产方式要优先享受补贴,促进其尽快发展,产生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3、随着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的扩大,要提高补贴标准。为适应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的要求,要鼓励、支持农业企业化经营者。对于这些经营者要取消只准享受一次购置补贴的限制,取消单台(套)机械购置补贴的最高限额,鼓励其拥有机械的大型化、成套化,通过提高配套比和集成化水平来提高其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由于我国目前农业以家庭经营为主,规模较小。在这种情况下,要支持农机服务社会化发展;农机购置补贴要向农机专业户、大户、服务公司等倾斜,扶持其做大做强,成长为农机服务产业的“龙头”,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以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

4、农机部门要发挥好协调和合作功能,即要促进农机化发展,又要保持其发展的质量和安全,建设一个高效、安全的农机化体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执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农机管理机构要主动配合,着力提高农机安全监管水平;负责农机安全监管的机构应战线前移,主动参与,沟通信息,掌握情况,及时为购机者办理登记注册事宜。在农户办理购置补贴申请时就开始介入。一些地方在农户购置补贴手续办理时收取农机注册登记保证金的做法,对于提高农机入户挂牌率起到了积极作用,应该予以肯定。积极的探索,只要有利于提高农机安全监管水平,又使农民乐于接受,就应该推而广之。

5、关于优势农业产业机械化发展问题。陕西省南郑县农机管理部门的做法值得借鉴。该县依据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农业优势产业发展政策,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内选择农机购置补贴的批次、决定资金使用规模、优先发展的机型等作法,做到了政府、农民、社会“三满意”,把有限的购置补贴资金用在刀刃上。根据该县的实际,以提高农田作业水平和优势产业机械化水平为重点,确定了机具对象。即第一批次为手扶拖拉机及配套机具、设施农业急需的微耕机及配套机具,优先办理,足量供给;第二批次为高性能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及渔业机械,只要资金允许,优先办理;第三批次为轮式拖拉机及配套机械,凡申请购机者一次购买配套机具在两台及其以上者,在该批次内优先安排;只购轮式拖拉机及配套机具在一台的,视资金情况安排;不购配套机具的申请户原则上不予批准。2008年,提出申请、预约登记的农户近300户,约需购置补贴资金近350万元。通过批次安排,突出该县五大农业产业发展重点,有效化解了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也使农机管理部门掌握了优化农机结构的主动权。

6、关于加强宣传与引导。陕西省农机管理部门为了引导农民的购机行为,整合农机推广、生产企业、供应企业创办了农机展示超市,集中展示该省生产急需的农机,起到了强有力的宣传、示范与引导作用。这一作法可以有效解决农民在购机时信息不对称、盲目跟进的倾向,值得推广。为了加强引导,各地可以如法炮制,整合资源,建立地区性农机展示与推广超市,为农民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引导农机购健康发展。

(第一作者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秦海生(陕西省南郑县农机管理站)

王凤珍(陕西省府谷县农机监理站)

刘曙光(陕西省西乡县农机管理站)

第二篇:对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思考

对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思考

——北票市农机质量监督管理站董丽丽

摘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对农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生产力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但补贴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把农机推广工作和补贴政策有机结合起来,解决好补贴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是当前农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农机购置补贴;三农问题;农机推广。

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综合效应。

1、增加了农机装备总量。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极大刺激了农民群众的购机热情,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2、有效拉动了内需。北票市从实施购机补贴政策以来,仅2009年,全市共享受购机财政补贴资金达580万元,其中国家补贴资金550万,省级补贴30万。带动农民投入1238万元,拉动农机销售1816万元。农机销售的增长,对整个机械制造、钢材生产的增长有较大的拉动作用。

3、改善了农机装备结构。北票市在补贴项目实施前,由于农民购买力有限,基本使用的是手工劳动工具,农机具的使用是一片空白。农机购机补贴政策实施后,我市购买机具数量大幅度提升,填补了我市多年来农机具的推广空白。

4、提高了农机作业水平。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有效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生活质量。

5、激活了农机作业市场,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新型农机具的大量投入农业生产,有效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民数量增加,直接和间接创造了经济效益。

6、促进农机服务组织发展。随着农机数量和品种的迅速增多,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应运而生,从实施购置补贴以来,我市出现了不少农机大户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

二、农机购置补贴的问题。

1、补贴资金到位较迟,错过了春耕备耕生产最佳农时,给农民购买选择带来不便。

2、补贴项目中不包含工作经费,致使承担项目的农机管理部门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给项目实施带来一定困难。

三、应对措施

1、加大政策服务力度,搞好宣传引导。要采取新闻媒体、资料等多种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广泛地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让农民普遍了解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好处、补贴程序以及补贴机具类型,不断提高农户购机的积极性。

2、针对补贴资金到位较迟的情况,要创新工作方式。

23、必须创新农机补贴政策的管理模式。1)、在政策范围内,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让农民自主选择。2)、农机补贴政策要科学简便、容易操作、公正公平而且透明度高。3)、补贴资金集中支付,加强监管,减少环节,减少漏洞,不让套用国家资金的事情发生。

四、农机推广工作与农机补贴政策的关系

1、针对我市的地貌特征,制定和出台农机具体补贴方案须围绕农机推广这一中心工作。要补贴的机具和技术必须是要推广的机具和技术,这是首要的,如果把不做推广的农机产品和技术,也做为补贴对象,那就无意义可言。推广什么样的农机产品和技术,与当地实际情况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要因地制宜。

2、农机补贴政策仅是农机推广工作的一种措施和手段。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农机化水平,但我们不能什么事情都依赖于农机补贴政策,农机推广工作有很多事情要做,如引进和试验新机具、新技术等等。另外,也不能制定和出台了农机补贴方案就完事了,还要加强政策的宣传力度,抓紧政策的落实,使农机补贴政策落到实处。农机补贴政策的好与坏并不等于农机补贴资金发放多少,农机具增加多少,关键取决于农机推广工作的成效,取决于农机化水平的提高,取决于能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补贴工作也并不能补完就完,还要看农机推广工作的效果明不明显,分析成败原因,以便下个制定和出台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农业和农机发展需要的补贴政策。

3、农机补贴政策的落实也是农机推广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农

3机补贴政策靠谁去落实和实施?我们农机部门责无旁贷。怎么去落实和实施?要通过农机推广工作,宣传、资料汇总、验收核实、行文、发放资金等等一系列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做。

4、农机补贴政策如何适应新时期的农机推广工作。1)、根据当地实际和农机推广工作需要制定农机补贴方案。农机补贴方案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符合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等发展的实际。2)、列入农机补贴政策的项目必须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引进推广每项新技术、新机具要注重其技术内容是否先进适用,技术性能是否可靠。不具备先进性的技术没有推广价值,不具备适用性的技术没有推广前景。推广过程中,要据本地实际情况,推广投资少、见效快、综合效益显著的技术或机具,决不能为推广而推广,为机械化而机械化。同时,要站得高,看得全,所推广的技术或机具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社会和生态效益。有些技术或机具由推广所表现出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并不显著,但其社会和生态效益都十分显著,也值得推广。有些技术或机具的确先进,但适用范围极其有限,或要求过高,推广价值也就不大。3)、农机补贴政策应该与时俱进。不同时期农业产业规划不同,农业发展的重点也不同,要推广和补贴什么样的农机产品和技术也要跟着农业产业规划走,这样,农机补贴政策才适合时代要求。应该把过时的农机产品和技术及时地从农机补贴中撤下来,把更加先进适用的农机产品和技术放到新农机补贴中来。4)、农机补贴的标准应随所推广的农机产品和技术而定。一方面要考虑政府到底能给多少农机补贴资金,补贴资金多的

4当然可以定得稍许高点,掌握好补贴比例,让有限的补助资金发挥最大效用。另一方面要考虑农民对所要推广的农机产品和技术的接受的程度。对农民易于接受、购置和应用热情高的,可适当降低补贴标准。

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不同时期的情况也会不同,农机要推广什么,补贴什么,要适合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符合当前的农业产业规划。农机的补多补少也要看农机产品和技术而定,看该农机产品和技术所应用的农业在整个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尽量做到各类农机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农机补贴政策在农机化发展中的导向作用,不仅使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也使农业产业更加优化、合理。

总之,作为落实农机补贴政策的农机管理部门,要深入研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不断总结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践经验,不断完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方式,管好用好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解决好农机购置补贴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逐步建立起扶持农机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三篇:淄博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情况调查与思考

淄博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情况调查与思考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具体体现,是中央“两减免、三补贴”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这项政策实施五年来,我市用于农机购置补贴的各级财政资金投入由2004年的50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3345万元,累计投入5025万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投资农机化的积极性,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取得了显著效果。为全面掌握了解几年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情况及发挥的作用,分析研究购机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效能,我们对全市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进行了调查,为今后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制定政策措施打下基础。

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情况

2004年至2008年,我市共争取中央、省、市区县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02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270万元、省级资金640万元、市区县级资金2115万元。购置各类补贴农机具7753台,其中大型拖拉机115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525台,小麦免耕播种机454台,秸秆还田机305台,深耕犁552台,田园管理机888台,其它机械2879台,补贴农户6411户,带动农民投资10105万元,政府补贴资金与农民投资比达到1:2.01,补贴比例平均达到33.2%,充分发挥了政府财政资金的扶持导向作用。

几年来,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全市各级农机部门严格按照省农机办、省财政厅制订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实施方案和《山东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坚持“公开、公正,农民直接受益”的原则,对补贴政策、补贴方案、补贴机具、补贴标准全面按规定程序办理。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区县农机部门和财政部门都联合成立了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顺利进行。二是广泛宣传,让广大农民有充分的知情权。为让广大农民明白政策和了解购机补贴程序,做到家喻户晓,各区县农机部门通过广播、电视、乡镇政府政务公开栏、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明白纸、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让农民有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三是规范程序,严格管理。在农机购置补贴过程中,区县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补贴政策的实施严格执行二次公示制度,不按规定公示不能组织报名,受益人不按规定公示,不得签订购机合同;公示期间,对农民提出的任何问题或异议,明确给予答复。对享受补贴的机具按照有关规定统一编号,统一配挂标识牌,统一登记挂牌,建立购机补贴档案。四是加强监督,确保补贴工作公正、公开。市、区县农机部门的纪检机构全程参与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监督检查,保证公开、公正原则的贯彻实施。通过以上措施预防和防止了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徇私舞弊、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使党和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落到了实处,做到了政府、部门、农民“三满意”。

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增强了农业装备实力,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了农机化水平的提高

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扶持引导作用,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重点开始转向了先进实用、经济安全、节能环保和关键急需的农机具,以及大型、高效、复式作业的田间作业和配套农具。有力地增强了农业装备实力,优化了农机化发展结构,提高了农机装备水平。2008年,预计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316万千瓦,比2003年增加22.8万千瓦,增长8%;耕地亩均动力达到1.33千瓦;农机总值24.1亿元,比2003年增加5.4亿元,增长29%;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达到11465台,比2003年增加4618台,增长68%,大中型农机配套比达到1:1.69;大中型拖拉机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大中型拖拉机与小型拖拉机的比例由2003年的1:2.62提高到2008年的1:1.53;联合收获机总数达到8399台,万亩耕地拥有35台,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2199台,装备结构明显改善,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显著提高。

2007年,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7.5%,比2003年提高 个百分点,高出全省水平15.3个百分点;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5%,比2003年提高 个百分点,高出全省水平13.2个百分点,均列全省第二位。在小麦生产全过程实现机械化的基础上,通过农机购置补贴的促进导向作用,加快了玉米机收、秸秆综合利用、保护性耕作和优势农产品机械化的发展。玉米机收率由2007年的66.1%提高到2008年的71%,提高5个百分

点,全市有5个区县玉米机收率超过70%,其中桓台县达到96.9%、临淄区92.2%、张店区75%、周村区92.3%、高新区80.2%。小麦保护性耕作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扶持和创新示范工程的带动作用实现了新的突破,2008年完成保护性耕作面积13.45万亩。林果业、设施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通过农机购置补贴建立了林果、蔬菜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

三、存在的问题

1、补贴资金总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我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起步早、发展快,但随着农机科技的发展进步,许多农机具已不适用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已处于更新淘汰期,造成结构性矛盾突出,大型、高效、复式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另一方面,增加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投入,单靠政府财政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农民和农业生产需要,市场投入机制还不健全。

2、区域性补贴矛盾突出。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购机补贴的比例和补贴机具要求不同。经济发达区县农业机械购买力较强,欠发达区县农业机械购买力较弱。平原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对大型、高效、复式作业机械需求量较大,政府投入补贴资金相对较多,发展较快。山区、丘陵地区由于地块小,作物种植多样化,对小型、多功能作业机械和经济作物机械需求旺盛,农民收入低,补贴比例要求相对高些,但由于丘陵山区经济条件落后,财政困难,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导致农民购买力减弱。造成了农机化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区域差异越来越大。

3、补贴机具监管难度大。农机购置补贴的目的是通过政府财政资金的扶持引导作用,支持农民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从事农业生产,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购机补贴政策明确规定享受补贴的机具按照有关规定统一编号,统一配挂标识牌,统一登记挂牌,建立购机补贴档案。未经农机部门批准,两年内不准变卖或转让。但对于散置在千家万户的农业机械监管难度很大,个别购机农民为了自己的利益,将享受补贴的机具违规转卖。

4、缺乏必要的工作经费。工作经费是保障购机补贴政策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也是基层农机部门反映最强烈的问题。随着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补贴资金逐年增多,补贴范围不断扩大,机具补贴种类不断增加,工作量大幅度上升,已成为农机部门常年性的一项工作,但并没有下达相应的工作经费,造成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困难,势必影响购机补贴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四、措施建议

1、继续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过程中,各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在优先补贴重点机械的前提下优先向丘陵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区县倾斜,并在地方财政上加大投入,以缩小区域发展差异。

2、购机补贴应优先向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服务组织倾斜。具有一定规模的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经营优势和原始积累,能够通过集中资金购买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进一步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提高社会化服务

能力。克服了一家一户农机经营规模小、资金有限、机具配套比地的问题,可有效提高财政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益。

3、完善补贴机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面对旺盛的购机补贴需求,单靠财政资金投入远远不够。应在增加财政补贴资金量的同时,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扩大补贴渠道,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带动多方面多渠道资金的投入,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满足不同对象的需求。

4、进一步加大农机化政策扶持力度。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研究制定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农机投入。一是加大农机科技创新投入,增强农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机科技含量,满足现代农业对农机化发展需求。二是加大农机基础设施建设,设立专项资金,加强农村机耕道建设和农机具场、库、棚建设。

第四篇:桓台县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探讨

桓台县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探讨

桓台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粮食高产县,也是农机化水平较高的县。在国家《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推动下,购机补贴政策让农民得到了实惠,促进了县域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快速提升。为全面掌握情况、了解民意、用好政策,我们于4月6日-28日在全县范围内集中组织开展了农机补贴项目绩效调研活动。通过与享受补贴的农户及群众座谈、听取镇村负责人介绍、实地察看、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获得了大量基础性资料。经分析研究,进一步认识到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所起的积极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

一、我县实施农机补贴项目的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

国家自2004年开始实行购机补贴政策。我县从1997年开始,就对农民购机进行补贴,农民每购置一台玉米联合收获机财政补贴2000元。至今,已累计落实上级购机补贴资金1343.3万元;至08年,县财政配套投入补贴资金800多万元。今年,我县又出台了新政策,对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农机合作组织在落实国家补贴30%的基础上,剩余部分县财政再补贴60%,投入将达到740万元。

(二)取得的成效

1、农机装备水平迅速提高,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县域农机总量持续快速增长。截至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达59.5万千瓦,比2003年增长14.5万千瓦,增幅达32%。目前,全县拥有大中型拖拉机达到4215台,各类配套农机具17498台,小麦收割机1700台;玉米收获机由2003年的310台猛增到现今的889台,增幅达187%;小麦免耕播种机也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达到120台。这些大型新型、先进适用农机具的迅速普及,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装备支持。

2、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有力推进了全县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尤其是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全县综合农机化水平达95.2%,也为秸秆全面禁烧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了装备保障。2006年,玉米机收率由03年的42%提升到06年的90%,被中国农业机械化学会授予“中国玉米机械化收获第一县”称号;2007年被农业部确定为首批“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2008年三秋,全县36.03万亩玉米机械化收获34.92万亩,秸秆机械还田32万亩,青贮、收储3万余亩;玉米机收率达97%,再创历史新高;秸秆转化利用率达100%;新推广的小麦免耕播种作业面积达到3640亩,实现了零的突破,每亩可节本增效75元,群众认可并有较高的积极性,为今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普及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年计划实施推广2万亩。

3、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大大推动了我县农业现代化进程;解放了劳动生产力,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协调、良性发展。平均每亩地用工由1997年的20个减少到8个,每年为农民实现增收800万元。每年大约有10余万农村劳动力从事建筑和民营企业,促进了我县工业的迅速发展,从而拉动了县域经济、文化等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连续多年跻身“中国最发达百强县”。同时,随着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提高了土壤的蓄

水抗旱能力,实现农业生态资源的合理循环利用,避免了秸秆焚烧,减少了化肥等农资的投入,环保、生态效益明显。农业机械装备的进一步优化对农业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4、农机合作组织蓬勃发展,农民增收路子进一步拓宽

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农民的购机积极性,催生了一大批农机大户。如:陈庄镇的崔佃信,对农业机械的认识较超前,入社后买了一台玉米收获机,当年收获玉米500余亩,纯收入1.5万元。至今,其拥有各类机具10多台,总资产达50余万元,年收入近20万元。我局抢抓机遇、因势利导,尝试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方便农民的同时,解决了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统一大市场的矛盾。合作社在运行过程中,除提供购机优惠、配件供应及机械维修便利外,还积极协调金融部门推出小额贷款业务,解决农户购机资金短缺的难题。至今,全县基层农机服务组织已发展到7家,入社会员1450户、机械4600多台。

依托合作社组织机械开展跨区作业,促进农民增收。一机入社,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大大提高了机具的利用率和经营收益。实践证明:机手合作经营比分散经营可增加30%的收入,农户由于能保证农时,也能增加10%的收入。合作社务实有效的跟踪服务,大大提高了机手入社和参与外出作业的积极性。2008年,全县外出作业机械达1800多台次,全年三季跨区作业农民实现增收达到7600万元。如:陈庄镇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马成东拥有大型先进农业机械2台,2008年农机跨区作业收入突破10万元。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1、科学设计规划。积极争取省、市农机部门的业务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定期对全县农业机械资源进行摸底调查,掌握可靠详实的数据,为科学制定

补贴方案提供基础资料。在财政补贴资金使用上,我们坚持“公开透明、照顾全面、统一标准、重点倾斜”的原则,按各自分工对资金进行管理、使用和监督。在资金分配上,一是向玉米收获机倾斜;二是向大型机械倾斜;三是向新型先进机具倾斜;以适应我县农业机械优化调整的需求。并对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农机基层合作组织进行重点扶持。

2、强化信息宣传。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都知道补贴项目、了解补贴政策,为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3、加强监督约束。一是局纪委参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确保整个工作过程不出现徇私舞弊、人情交易和违纪违法现象。二是通过及时宣传补贴项目实施进度,公示补贴金额、数量及购机户资料,更加有效地接受全县人民的监督,杜绝违规操作行为的发生。三是向全县人民公开监督电话(8160468),保证整个实施过程公开、公正、公平、透明。严格掌握补贴范围,坚决堵住人情关,做到补贴面前人人平等。坚持惠农政策落实到哪里,监督检查就必须跟踪到哪里,确保将财政补贴资金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农户。

4、规范常规管理。认真做好机械厂家与农户之间的购机衔接和机具款的结算工作,督促厂家搞好售后服务。并对享受补贴的机具喷涂补贴标识并编号,及时提供登记挂牌服务,建立农机补贴工作档案,进行跟踪管理服务。机具交付农民后,定期对农机手进行培训,并协调生产厂家进行跟踪服务,指导农户正确调试、操作机具,保证广大农民买着放心、用着舒心。

5、搞好跟踪监管。为进一步规范运作、维护我县和群众的利益,我局今年专门研究出台了相应的处罚措施:一是购买财政补贴机具的农户三年内不得随

意转让。二是在限制期内,凡将机械转卖到县外的,县农机局在搞好登记的同时,取消购机户两年的购机资格。其中若是第一批购买机械的,并取消应追加的补贴资金。三是机械在本县内转卖的,在搞好登记的同时,取消购机户次年的购机资格。四是对于出现问题的镇,由镇政府及农机站向县农机局作出书面说明。认真总结08年的经验教训,以利于严格执行政策,扎实做好今后的购机补贴工作。2008年底,我局会同县财政局集中一个月时间,对2008年全县财政补贴的农机进行了全面清理排查,以掌握资金落实情况,便于对农机进行跟踪管理和服务,切实保障农民利益的同时,进一步完善09年购机补贴办法,更好地落实好财政补贴政策。今年初,我局对全县农业机械缺口情况进行了摸底登记,根据农户的意愿和需求,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立足县域农机化发展实际,拟定出今年机具补贴的范围和数量分配计划,并向社会公布。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根据调查对象的意见反馈,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补贴规模与群众需求差距较大。尽管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了补贴力度,今年争取到国家购机补贴资金528.5万元,但也只能补贴机具360多台,离群众的需求和县域农机更新改造和调整优化的需要相差甚远。今年仅在各镇报名并缴纳定金准备购机的农户就达1300多个,大多数农户还是享受不到补贴。

2、机械生产厂家售后服务不到位。大多生产厂家在县内没有设立代理机构和维修服务点,若机具有损坏需维修或更换配件,厂家需要派技术人员来修理或更换配件,费时费力,还会延误农时,错过最佳作业时机,影响机手效益。

3、交款方式不够灵活。相对于很多农民的购买力来说,由于大型先进机械价格较高(大多10万元左右,有的更高,扣除30%还有7万多元),一次性

付款有难度。且在当前市场条件下,要收回成本需要3—4年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顾虑。

4、新型机具因作业市场较小,影响农民的购买积极性。玉米直播、免耕播种等新型机具因农民认识不到位,且县内作业市场偏小,担心机具闲置而缺乏购买积极性,对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四、建议与对策

1、继续加大对农机化事业的扶持力度。各级政府增加补贴资金数额,提高补贴标准,使更多农民能够享受到补贴。

2、协调机械生产厂家搞好售后服务。提早做好设计规划,协调机械生产厂家在我县设立维修服务网点,配齐服务车辆,方便机具维修,保障农业生产作业顺畅高效。

3、针对购置大型农机一次性投入资金数额较大的问题,建议政府部门和金融部门联手推出针对农机购置补贴的分期付款、贴息或低息贷款等政策,为广大农民购置大型机械降低准入门槛。

4、鉴于因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缓慢,机手对购置新机具有顾虑的问题,建议县政府对玉米直播、保护性耕作等新技术的推广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提高农民参与推广实施的积极性,增强机手的购买热情。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今后发展精准农业打下基础、创造条件。

第五篇:关于对农机购置补贴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于对农机购置补贴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并带动了多方投入,提高了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自2004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以来,临邑县已累计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十几个,总补贴资金684万元,补贴大型拖拉机173台、玉米收获机223台。受益农户670户,带动农民投资1500万元,直接经济效益530万元,极大的推动了农机化快速健康发展,对于增加农机保有量,优化农机结构,促进农业机械化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作用

一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新型农机具高效、节本、优质的特点,与老式的小型机械的高油耗、低质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新兴农机具还在技术上解决了农业生产中传统农机无法解决的难题,农民对新型农机具的购买热情很高,但价格问题却使部分农民无法如愿,而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正好满足了农民的这一愿望,激发了农民购机热情,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有力地拉动了农机消费,提高了农机装备水平,为临邑县农机化发展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是加快了农机化的进程。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刺激下,临邑县大型拖拉机保有量迅速增加,各类配套农机具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加快了小麦精少量播种的速度,免耕播种实现了新的突破,玉米

机收率已超过30%,部分作物关键生产环节也实现了突破,进一步加速了机械化作业进程。

三是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新型机械的推广运用,提高了农机作业质量,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抗灾减灾能力。有效地促进了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节本增效。同时,机械化收割避免了因天气变化而对粮食生产和粮食质量造成的影响,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稳定了粮食种植面积,增强了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是促进了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发展。补贴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农机化服务产业的形成,催生了一批农机专业户。临邑县的农机合作组织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的72个,农机作业范围进一步拓宽,服务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五是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随着农机补贴项目的实施,农机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使在外务工的农民能安心工作,不必在农忙时赶回家帮助收获,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减少了往返路费和误工费,间接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中的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补贴资金力度。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虽然激发了广大农民投资农机的热情,但是由于补贴资金总量有限,补贴率较低,与农民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政府应进一步提高补贴资金额,特别是增加大型机械单机补贴比例,并逐步建立健全包括燃油补贴、农机信贷、税收优惠、农机保险等内容在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补贴办法,逐步扩大补贴范围,增加补贴资金总量,重点支持示范推广、技术培训,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水平。

二是增加小型农机具的补贴。当前我国农机补贴偏重于拖拉机等一些大型配套机械,对小型农具补贴相对较少,而家庭情况一般的农民就是给了补贴也买不起大型机械,而想买小型机具但是又没有补贴。所以说大多数农民尤其是家庭困难的农民想享受国家这一惠农政策的机会就更小了。

三是提高售后服务质量。由于农机购置政策的实施,大型农机具增长较快,这么多机械分布乡镇的各个角落,农机购置补贴机具售后服务跟不上,难以满足农机户需求,加上农机操作人员大多为新手,有的连小故障都不会处理,影响机具效能的发挥,给购机户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建议设立三包服务站,配备专业服务人员,以便让购机户就近维修机具,节省维修时间,减少维修成本,增加机手收入。

四是增加机械宣传力度。目前产品宣传力度不够,农民看不到样机,选购机具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农业机械产品的广告却很难在大众媒体上确见到,这就使得许多想购机的农户不知道都有哪些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更不知这些农业机械的性能是否适应当地农业生产要求,享受补贴购机前,对所购机具农民缺乏全面的了解。如果企业能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能及时看到新型机具,了解机具性能,相信对新型农机的普及会有很大帮助。

下载对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东明县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情况的调查(推荐阅读)

    关于东明县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情况的调查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是国家鼓励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一项惠农政策。东明县自2005年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共完成补贴资金230万元;农......

    关于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11月5-20日,潍坊市农机局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进行了调研,先后到福建省、福州市、南平市、闽侯县以及我市的昌邑、安丘、寿光等......

    关于对2007年农机购置补贴和秸秆综合利用情况的调查

    关于对2007年农机购置补贴和秸秆综合利用情况的调查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2007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的通知》(农办机〔2007〕24号)和省农机办《关于做好2007年......

    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总结

    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总结 大理州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在州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农业厅、省财政厅的关心支持下,共下达我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57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9422......

    农机购置补贴 整改措施

    关于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整改措施 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是落实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

    农机购置补贴承诺书

    农机购置补贴承诺书 1、购买农机购置补贴产品承诺书 本人2014年在管理区农业局办理了购机申请并获得了审批通过,在购买和使用国家补贴农机具过程中,我做出如下承诺: 1、严格执......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为进一步满足农民的购机需求,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机购置补贴预计200亿元,补贴范围继续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补贴机具种类涵盖12大类46个小类180个品目,......

    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

    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 1、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保XXXX园区建设规划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