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市中心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全市中心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发言是一篇关于会议讲话的范文,由中国范文网编辑收集整理!免费提供,希望能够帮助您。一、发展现状 罗阳镇位于东江中下游,地处广州、惠州、深圳、东莞四大城市的交叉辐射区,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广东省273个中心镇之一。全镇辖区面积285.6平方公里,城市规划面积90平方公里,下辖29个村,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0多万人。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勇于创新,紧紧抓住“城镇建设、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企业”三大战略工作重心,使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
(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到2004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81607万元,财政总收入373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3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40元。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全镇全社会共投入近8亿元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以华润购物商场、天天购物商场、富华大酒店、县城文化广场等一批商贸文娱实体,贯通了东、西商业街,改造了罗阳一、二路。完成村道硬底化的村有11个,里程40公里(宽5米),今年动工的还有7个村。这些都使镇容镇貌得到改观,镇区主干道路硬化率更是达到100%,绿化率达到95%,城镇供电、有线电视、电话普及率达到100%。
(四)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较大发展。全镇中、小学教育得到普及,卫生保健较为完善。此外,电影院、文化站、图书馆、有线电视站及广播站已建立,金融保险业务发展较快。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从我镇的城市化进程历史演进来看,虽然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存在城镇规模小,城市化水平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交通条件制约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中心镇建设,由于尚处起步阶段,更是面临许多有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业化水平低导致建设要素发育先天不足。工业是现代经济的主干,兴镇必先强工,也就是说,建设中心镇,有赖于通过工业化完成资本积累,壮大财源,藏富于民,以便在市场化经营运作中,有足够的财力用以支持。如东莞等先进地区经过经商办厂,培育出一批“先富群体”,为中心镇建设提供了较充实的资金支持。而我们由于工业化水平较低,群众还没能或很少能从工业化当中获得利益,新兴工业园区吸纳的劳动力十分有限,其资金、人口、信息、管理等要素的发育不全,使中心镇失去了强有力支持。特别是由于这两年来外来工紧缺的问题已经凸现,我们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日益下降,使我镇的第三产业发展阻力加大。三是规划编制滞后致使低水平重复建设初露端倪。在我镇的城镇规划体系中,中心镇是明确的。但从规划情况来看,由于技术力量不足和经费紧张,以前的规划档次相对较低,过了几年就落后于形势,增加了修订和实施难度,甚至需重新修编,造成了很大浪费。四是体制、政策、观念的障碍仍是绕不过的“三道坎”。“二元”体制还没打破,土地、计划生育、户籍等农村政策与中心镇的发展不配套。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民“离乡不离土,进城不入户”。产生这种现象首先是农村的土地、计划生育、户籍管理等政策与中心镇发展的不配套:例如,农民如果入户城镇,就意味着失去土地。又例如,农民如果入户城镇,也意味着一对夫妇失去可以生育两个小孩的权利。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些因素都构成了农民“进城”的预期成本。五是建设资金和中心镇建设经验的不足制约了中心镇的发展速度。中心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但资金的来源却无确切的保障:作为一级镇政府,没有独立的、稳定的财政来源。银行信贷资金由于政策方面的限制,也无法大量投入。作为上级财政的支持,对于中心镇建设所需求的大量资金来说,并不能起主流作用。此外,管理权限的不足也压抑了内在的发展活力。如缺乏一定的建设项目审批权、旧城区的改造权、城镇户籍管理权、城市综合管理执法权、交通管理权等。
三、解决以上问题的几点思路 中心镇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只能因势利导,顺应民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反之,欲速则不达。根据罗阳的镇情,要加快中心镇建设,必须抓好“六大工程”建设。
1、先导工程——做好观念创新。中心镇建设是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是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我们将通过深入广泛的宣传教育,突破单一思维束缚,调动各建设主体的积极性。要始终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分类指导”的工作方法,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不搞“一刀切”、“一个模式”,切实加强对中心镇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同时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小城镇建设的工作水平,尽量减少工作经验的成本。学习是提升自身工作水平的有效手段。我们计划到比较发达的地方去学习中心镇建设知识,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同时聘请一些城镇化建设的专业人才与我们一起建设中心镇,尽量做到少失误。
2、龙头工程——完善提升规划。城市规划就其本质而言,是城市建设的战略制高点,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和龙头。中心镇的规划亦然。我们将用宽广的眼光,坚持战略性、超前性、延续性和可操作性,力求高起点、高水平,体现新时代要求,凸显城市的特色来规划罗阳的中心镇建设,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理念,把目标定位在打造“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上。采用分片组织、组群集聚、点状结构的空间组织形式,通过规划修编,形成符合县城中心镇的城市体系。
3、主干工程——强化产业支撑。我们将着力调整、整合、提升三次产业,使整个三次产业产生集聚效应。一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农民知识化水平。依托城郊的优势,培育壮大特色城郊产业。二是提升工业园区。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取决于是经济和人口聚集的快慢。我们将重点抓好工业园区的建设。从全镇来讲,主要是建设好洲际产业基地、小金产业基地、罗浮山信息产业基地和义和工业基地这四大工业基地。同时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各种收费,为工业园区和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三是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在城镇功能区调整中规划出足够的空间,吸引第三产业的集中发展。着重抓住县城中心镇的优势,注重服务业的拓展,强化三次产业的联动效应,提高我镇经济的竞争力和城市发展的支撑力。
4、核心工程——注重体制创新。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坚持珍惜资源,保护耕地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中心镇建设与合理用地、保护耕地的关系。建立城市建设用地储备机制,增强政府依法调控土地市场能力。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协调,合理调整“农保率”,争取使用地指标。在工业园区建设中,要严格执法、杜绝非法行为,防止进区企业圈而不开,开而不发,等待升值后再炒地皮。二是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宣传力度,把好的项目推介出去,吸引投资商来投资。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向外宣传介绍我们的项目、优惠政策等等。同时积极向上、向外争取各种资金。不但要争取县里的、市里的、省里的,而且要争取省外甚至国外的。不但要政府直接争取,而且也要通过本镇其它民众的社会关系争取资金。三是通过国有土地有偿转让、引进外资、带项目开发等途径筹集资金,为城镇基础设施开辟稳定的资金来源,以缓解当前小城镇建设资金捉襟见肘的状况。同时积极引导金融部门增加对城镇重点项目的信贷投入。
5、基础工程——不断优化政策。认真贯彻上级关于促进中心镇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罗阳实际抓好政策落实。总结完善宅基地整理办法,盘活土地存量。探索旧城、旧村改造新途径,在主体缺位、政策缺位的情况下,引导与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通过村民自治组织制定相关章程,加快宅基地整理,提高拆迁效率和重建速度。进一步优化环境,加快审批制度的改革,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各种收费,为中心镇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严格规划管理,加大土地规划、土地执法力度。在中心镇建设中充分考虑罗阳的经济发展水平,科学决策,稳步推进,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6、配套工程——发挥文化力特有作用。张德江书记曾指出“城市特色的根基在文化”。镇村文化积淀越深厚,就越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在下一步的中心镇建设中,我们将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大对环境的综合整治,使罗阳的环境卫生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努力使罗阳建成适宜创业和居住的生态型城镇。同时高度重视文化的特有作用,不断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以创建文明村为载体,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城镇文明水平。
四、省市加快中心镇发展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 我镇按照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心镇发展的意见》(粤府[2003]57号)的精神和要求及省、市、县的有关政策积极推进罗阳的中心镇建设。首先是高起点、高标准地抓好中心镇的规划编制和管理。除认真配合县抓好县城规划区内的规划管理外,还邀请专家对县城规划区外的地区进行规划修编,编制《罗阳镇总体规划》、《罗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罗阳镇乡镇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将罗阳定位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使之与县城总体规划融为一体。在详细规划四大工业基地的同时,将县城规划区外的东部小金、东坑规划建设成以生产五金、电子、家具、商住为主的规模产业区;西部的义和片将逐步建成大型工业基地,并抓好商业、娱乐、单身公寓住宅等配套设施;中部则利用县城中心区的产业基础优势,重点发展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北部则借助惠州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利用山水自然环境的优势,重点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南部则充分利用一江两岸的自然景观优势,构筑景观型的商贸住宅区和高科技开发区。其次是积极招商引资,加快推进农村“三化”进程。2003年来已引进项目80多宗,实际利用外资13000多万美元,有力地推进中心镇建设,同时加强村镇建设,重点抓好石示头移民安置区和新村危房改造工程,使之成为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示范点,引导农村住宅建设向城市标准迈进。加快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建设,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城市文化品味,加快村道硬底化建设,目前已完成村道硬底化工程40多公里,大力抓好农村的基础设施,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农村与城市的距离。第三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我镇大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品牌,“新结西瓜”、“浪头花生”、“阳光花木”、“田牌杨桃”等品牌的初具规模;大力进行产品调整,初步形成城郊型、商贸型、观光型和山区型四类农业基地,农业效益有所提高,农民增收已显成效。第五努力构建文明法治环境,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大力推进以法治镇,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安定祥和的治安环境,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文化教育、医疗服务、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都随中心镇的建设而有新的发展。第六,加强党的建设,为中心镇建设提供组织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增强镇、村两级班子的核心作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结合“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和“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和固本强基工程,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中心镇建设。总体而言,我镇在贯彻落实省、市、县发展中心镇政策方面的情况是良好的,也初步收到成效。但在拓展中心镇建设资金渠道方面困难相当大,一是县级财政紧张,没有办法通过贴息、转移支付等形式支持建设。二是因市政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益低,回收期长,很难吸引民间社会资金。三是给予中心镇的建设资金政策还没有兑现,由于我镇地处县城,县城规划区内的基础设施配套费、垦复金、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均由县直部门收取,我镇没有支配使用权,中心镇建设资金面临巨大压力。另外,户籍制度在我镇限制农民进城方面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是县城中小学对户籍在城外的学生可以拒收,除此以外,城镇居民与农民没有多大的差别,更多人愿意非转农,以争取更多的实惠,如征地补偿款等。城乡管理二元结构(如城乡教育等)虽有改善,但依然明显,这需要较长时间来逐步改善和消除。对于加快中心镇的建设,本人在这里提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建立中心镇独立财税机制和镇级金库,增强镇级财政实力,加大中心镇建设的资金投入,明确中心镇的财权与事权,合理划分收支范围,将省政府规定的有关费用交由中心镇支配使用,并在县级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下使用,确保建设资金的专款专用。
2、理顺职责,完善管理体制。我镇地处县城,目前与县直有关部门在城市管理方面存在职责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县直部门条块分割,我镇在协调上有一定困难,出现“管理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的现象。县镇应加强沟通,从有利于中心镇建设角度出发,理顺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最好能统一执法,重点抓好治安维护、市容市貌、卫生管理、人口与计生管理、社区服务、公共设施管理等各项城市管理工作。以完善的管理体制建设、管理、经营好城市。
3、全面落实省、市发展中心镇的各项政策措施,采取优惠政策扶持中心镇的发展。一方面要坚决落实好省、市发展中心镇的各项政策措施,使中心镇建设在政策、权限、财政各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保证,另一方面要根据各级各地实际给予政策倾斜,引导中心镇的发展,在市批、管理、财政等权限上给予更多的自主权,提高中心镇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中心镇的辐射带动和产业聚集作用。我相信,有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中心镇的建设一定会更上一个新台阶。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二篇:在全市中心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发言
一、发展现状
罗阳镇位于东江中下游,地处广州、惠州、深圳、东莞四大城市的交叉辐射区,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广东省273个中心镇之一。全镇辖区面积285.6平方公里,城市规划面积90平方公里,下辖29个村,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0多万人。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勇于创新,紧紧抓住“城镇建设、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企业”三大战略工作重心,使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
(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到2004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81607万元,财政总收入373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3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40元。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全镇全社会共投入近8亿元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以华润购物商场、天天购物商场、富华大酒店、县城文化广场等一批商贸文娱实体,贯通了东、西商业街,改造了罗阳一、二路。完成村道硬底化的村有11个,里程40公里(宽5米),今年动工的还有7个村。这些都使镇容镇貌得到改观,镇区主干道路硬化率更是达到100%,绿化率达到95%,城镇供电、有线电视、电话普及率达到100%。
(三)城镇人口不断聚集。城区常住人口11.5万人,占全镇总人口数62.2%,外来人口逐年增加,现已达5万人。镇区人口就业结构呈多元化,主要以商业、服务业为主。
(四)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较大发展。全镇中、小学教育得到普及,卫生保健较为完善。此外,电影院、文化站、图书馆、有线电视站及广播站已建立,金融保险业务发展较快。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从我镇的城市化进程历史演进来看,虽然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存在城镇规模小,城市化水平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交通条件制约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中心镇建设,由于尚处起步阶段,更是面临许多有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业化水平低导致建设要素发育先天不足。工业是现代经济的主干,兴镇必先强工,也就是说,建设中心镇,有赖于通过工业化完成资本积累,壮大财源,藏富于民,以便在市场化经营运作中,有足够的财力用以支持。如东莞等先进地区经过经商办厂,培育出一批“先富群体”,为中心镇建设提供了较充实的资金支持。而我们由于工业化水平较低,群众还没能或很少能从工业化当中获得利益,新兴工业园区吸纳的劳动力十分有限,其资金、人口、信息、管理等要素的发育不全,使中心镇失去了强有力支持。特别是由于这两年来外来工紧缺的问题已经凸现,我们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日益下降,使我镇的第三产业发展阻力加大。
二是农民增收缓慢,降低了中心镇建设的“驱动力”。经济实力是中心镇建设的基础。我镇2004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135元,与全省平均水平4366元相差230元,由于群众经济条件差,影响了农民进城消费的欲望和进城居住、经商的能力。
三是规划编制滞后致使低水平重复建设初露端倪。在我镇的城镇规划体系中,中心镇是明确的。但从规划情况来看,由于技术力量不足和经费紧张,以前的规划档次相对较低,过了几年就落后于形势,增加了修订和实施难度,甚至需重新修编,造成了很大浪费。
四是体制、政策、观念的障碍仍是绕不过的“三道坎”。“二元”体制还没打破,土地、计划生育、户籍等农村政策与中心镇的发展不配套。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民“离乡不离土,进城不入户”。产生这种现象首先是农村的土地、计划生育、户籍管理等政策与中心镇发展的不配套:例如,农民如果入户城镇,就意味着失去土地。又例如,农民如果入户城镇,也意味着一对夫妇失去可以生育两个小孩的权利。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些因素都构成了农民“进城”的预期成本。
五是建设资金和中心镇建设经验的不足制约了中心镇的发展速度。中心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但资金的来源却无确切的保障:作为一级镇政府,没有独立的、稳定的财政来源。银行信贷资金由于政策方面的限制,也无法大量投入。作为上级财政的支持,对于中心镇建设所需求的大量资金来说,并不能起主流作用。此外,管理权限的不足也压抑了内在的发展活力。如缺乏一定的建设项目审批权、旧城区的改造权、城镇户籍管理权、城市综合管理执法权、交通管理权等。
六是土地资源不足影响了中心镇发展的后劲。目前,我镇共有农业人口46070人,共有耕地面积32502亩,人均耕地0.705亩,远远低于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29亩的水平,更不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四分之一。而且我镇耕地面积占土地资源的比例小,在自然条件和生产力所允许的条件下,绝大部分能开垦的土地已被开垦,耕地后备资源不足,随着人口的较快速度增长,经济建设特别是工业化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吃饭”和“建设”给耕地带头的压力,没有等到较好缓解。况且,我镇作为县城镇,绝大部分土地被纳入县城的总体规划内,没有一定的土地利用开发权限,在目前我镇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工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较多时候还出现了有意向投资项目却没有土地可供上马的尴尬局面。所有这些,致使我镇要既实现确保耕地不减少的目标同时又不影响经济的发展相当困难,使我们的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三、解决以上问题的几点思路
中心镇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只能因势利导,顺应民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反之,欲速则不达。根据罗阳的镇情,要加快中心镇建设,必须抓好“六大工程”建设。
1、先导工程——做好观念创新。中心镇建设是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是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我们将通过深入广泛的宣传教育,突破单一思维束缚,调动各建设主体的积极性。要始终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分类指导”的工作方法,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不搞“一刀切”、“一个模式”,切实加强对中心镇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同时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小城镇建设的工作水平,尽量减少工作经验的成本。学习是提升自身工作水平的有效手段。我们计划到比较发达的地方去学习中心镇建设知识,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同时聘请一些城镇化建设的专业人才与我们一起建设中心镇,尽量做到少失误。
2、龙头工程——完善提升规划。城市规划就其本质而言,是城市建设的战略制高点,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和龙头。中心镇的规划亦然。我们将用宽广的眼光,坚持战略性、超前性、延续性和可操作性,力求高起点、高水平,体现新时代要求,凸显城市的特色来规划罗阳的中心镇建设,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理念,把目标定位在打造“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上。采用分片组织、组群集聚、点状结构的空间组织形式,通过规划修编,形成符合县城中心镇的城市体系。
3、主干工程——强化产业支撑。我们将着力调整、整合、提升三次产业,使整个三次产业产生集聚效应。一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农民知识化水平。依托城郊的优势,培育壮大特色城郊产业。二是提升工业园区。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取决于是经济和人口聚集的快慢。我们将重点抓好工业园区的建设。从全镇来讲,主要是建设好洲际产业基地、小金产业基地、罗浮山信息产业基地和义和工业基地这四大工业基地。同时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各种收费,为工业园区和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三是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在城镇功能区调整中规划出足够的空间,吸引第三产业的集中发展。着重抓住县城中心镇的优势,注重服务业的拓展,强化三次产业的联动效应,提高我镇经济的竞争力和城市发展的支撑力。
4、核心工程——注重体制创新。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坚持珍惜资源,保护耕地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中心镇建设与合理用地、保护耕地的关系。建立城市建设用地储备机制,增强政府依法调控土地市场能力。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协调,合理调整“农保率”,争取使用地指标。在工业园区建设中,要严格执法、杜绝非法行为,防止进区企业圈而不开,开而不发,等待升值后再炒地皮。二是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宣传力度,把好的项目推介出去,吸引投资商来投资。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向外宣传介绍我们的项目、优惠政策等等。同时积极向上、向外争取各种资金。不但要争取县里的、市里的、省里的,而且要争取省外甚至国外的。不但要政府直接争取,而且也要通过本镇其它民众的社会关系争取资金。三是通过国有土地有偿转让、引进外资、带项目开发等途径筹集资金,为城镇基础设施开辟稳定的资金来源,以缓解当前小城镇建设资金捉襟见肘的状况。同时积极引导金融部门增加对城镇重点项目的信贷投入。
5、基础工程——不断优化政策。认真贯彻上级关于促进中心镇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罗阳实际抓好政策落实。总结完善宅基地整理办法,盘活土地存量。探索旧城、旧村改造新途径,在主体缺位、政策缺位的情况下,引导与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通过村民自治组织制定相关章程,加快宅基地整理,提高拆迁效率和重建速度。进一步优化环境,加快审批制度的改革,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各种收费,为中心镇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严格规划管理,加大土地规划、土地执法力度。在中心镇建设中充分考虑罗阳的经济发展水平,科学决策,稳步推进,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6、配套工程——发挥文化力特有作用。张德江书记曾指出“城市特色的根基在文化”。镇村文化积淀越深厚,就越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在下一步的中心镇建设中,我们将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大对环境的综合整治,使罗阳的环境卫生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努力使罗阳建成适宜创业和居住的生态型城镇。同时高度重视文化的特有作用,不断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以创建文明村为载体,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城镇文明水平。
四、省市加快中心镇发展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
我镇按照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心镇发展的意见》(粤府[2003]57号)的精神和要求及省、市、县的有关政策积极推进罗阳的中心镇建设。
首先是高起点、高标准地抓好中心镇的规划编制和管理。除认真配合县抓好县城规划区内的规划管理外,还邀请专家对县城规划区外的地区进行规划修编,编制《罗阳镇总体规划》、《罗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罗阳镇乡镇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将罗阳定位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使之与县城总体规划融为一体。在详细规划四大工业基地的同时,将县城规划区外的东部小金、东坑规划建设成以生产五金、电子、家具、商住为主的规模产业区;西部的义和片将逐步建成大型工业基地,并抓好商业、娱乐、单身公寓住宅等配套设施;中部则利用县城中心区的产业基础优势,重点发展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北部则借助惠州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利用山水自然环境的优势,重点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南部则充分利用一江两岸的自然景观优势,构筑景观型的商贸住宅区和高科技开发区。
其次是积极招商引资,加快推进农村“三化”进程。2003年来已引进项目80多宗,实际利用外资13000多万美元,有力地推进中心镇建设,同时加强村镇建设,重点抓好石示头移民安置区和新村危房改造工程,使之成为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示范点,引导农村住宅建设向城市标准迈进。加快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建设,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城市文化品味,加快村道硬底化建设,目前已完成村道硬底化工程40多公里,大力抓好农村的基础设施,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农村与城市的距离。
第三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我镇大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品牌,“新结西瓜”、“浪头花生”、“阳光花木”、“田牌杨桃”等品牌的初具规模;大力进行产品调整,初步形成城郊型、商贸型、观光型和山区型四类农业基地,农业效益有所提高,农民增收已显成效。
第四积极引导第二、三产业向中心镇转移。仅2004年全镇就新增个体私营企业432家,比增11%,注册资金达62295万元。第二、三产业发展较快,中心镇的产业聚集效果和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第五努力构建文明法治环境,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大力推进以法治镇,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安定祥和的治安环境,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文化教育、医疗服务、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都随中心镇的建设而有新的发展。
第六,加强党的建设,为中心镇建设提供组织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增强镇、村两级班子的核心作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结合“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和“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和固本强基工程,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中心镇建设。
总体而言,我镇在贯彻落实省、市、县发展中心镇政策方面的情况是良好的,也初步收到成效。但在拓展中心镇建设资金渠道方面困难相当大,一是县级财政紧张,没有办法通过贴息、转移支付等形式支持建设。二是因市政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益低,回收期长,很难吸引民间社会资金。三是给予中心镇的建设资金政策还没有兑现,由于我镇地处县城,县城规划区内的基础设施配套费、垦复金、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均由县直部门收取,我镇没有支配使用权,中心镇建设资金面临巨大压力。另外,户籍制度在我镇限制农民进城方面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是县城中小学对户籍在城外的学生可以拒收,除此以外,城镇居民与农民没有多大的差别,更多人愿意非转农,以争取更多的实惠,如征地补偿款等。城乡管理二元结构(如城乡教育等)虽有改善,但依然明显,这需要较长时间来逐步改善和消除。
对于加快中心镇的建设,本人在这里提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建立中心镇独立财税机制和镇级金库,增强镇级财政实力,加大中心镇建设的资金投入,明确中心镇的财权与事权,合理划分收支范围,将省政府规定的有关费用交由中心镇支配使用,并在县级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下使用,确保建设资金的专款专用。
2、理顺职责,完善管理体制。我镇地处县城,目前与县直有关部门在城市管理方面存在职责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县直部门条块分割,我镇在协调上有一定困难,出现“管理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的现象。县镇应加强沟通,从有利于中心镇建设角度出发,理顺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最好能统一执法,重点抓好治安维护、市容市貌、卫生管理、人口与计生管理、社区服务、公共设施管理等各项城市管理工作。以完善的管理体制建设、管理、经营好城市。
3、全面落实省、市发展中心镇的各项政策措施,采取优惠政策扶持中心镇的发展。一方面要坚决落实好省、市发展中心镇的各项政策措施,使中心镇建设在政策、权限、财政各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保证,另一方面要根据各级各地实际给予政策倾斜,引导中心镇的发展,在市批、管理、财政等权限上给予更多的自主权,提高中心镇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中心镇的辐射带动和产业聚集作用。
我相信,有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中心镇的建设一定会更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在全市中心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发言
一、发展现状
罗阳镇位于东江中下游,地处广州、惠州、深圳、东莞四大城市的交叉辐射区,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广东省273个中心镇之一。全镇辖区面积285.6平方公里,城市规划面积90平方公里,下辖29个村,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0多万人。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勇于创新,紧紧抓装城镇建设、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企业”三大战略工作重心,使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
(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到~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81607万元,财政总收入373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3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40元。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全镇全社会共投入近8亿元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以华润购物商尝天天购物商尝富华大酒店、县城文化广场等一批商贸文娱实体,贯通了东、西商业街,改造了罗阳一、二路。完成村道硬底化的村有11个,里程40公里(宽5米),今年动工的还有7个村。这些都使镇容镇貌得到改观,镇区主干道路硬化率更是达到100%,绿化率达到95%,城镇供电、有线电视、电话普及率达到100%。
(三)城镇人口不断聚集。城区常住人口11.5万人,占全镇总人口数62.2%,外来人口逐年增加,现已达5万人。镇区人口就业结构呈多元化,主要以商业、服务业为主。
(四)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较大发展。全镇中、小学教育得到普及,卫生保健较为完善。此外,电影院、文化站、图书馆、有线电视站及广播站已建立,金融保险业务发展较快。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从我镇的城市化进程历史演进来看,虽然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存在城镇规模小,城市化水平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交通条件制约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中心镇建设,由于尚处起步阶段,更是面临许多有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业化水平低导致建设要素发育先天不足。工业是现代经济的主干,兴镇必先强工,也就是说,建设中心镇,有赖于通过工业化完成资本积累,壮大财源,藏富于民,以便在市场化经营运作中,有足够的财力用以支持。如东莞等先进地区经过经商办厂,培育出一批“先富群体”,为中心镇建设提供了较充实的资金支持。而我们由于工业化水平较低,群众还没能或很少能从工业化当中获得利益,新兴工业园区吸纳的劳动力十分有限,其资金、人口、信息、管理等要素的发育不全,使中心镇失去了强有力支持。特别是由于这两年来外来工紧缺的问题已经凸现,我们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日益下降,使我镇的第三产业发展阻力加大。
二是农民增收缓慢,降低了中心镇建设的“驱动力”。经济实力是中心镇建设的基矗我镇~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135元,与全省平均水平4366元相差230元,由于群众经济条件差,影响了农民进城消费的欲望和进城居注经商的能力。
三是规划编制滞后致使低水平重复建设初露端倪。在我镇的城镇规划体系中,中心镇是明确的。但从规划情况来看,由于技术力量不足和经费紧张,以前的规划档次相对较低,过了几年就落后于形势,增加了修订和实施难度,甚至需重新修编,造成了很大浪费。
四是体制、政策、观念的障碍仍是绕不过的“三道坎”。“二元”体制还没打破,土地、计划生育、户籍等农村政策与中心镇的发展不配套。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民“离乡不离土,进城不入户”。产生这种现象首先是农村的土地、计划生育、户籍管理等政策与中心镇发展的不配套:例如,农民如果入户城镇,就意味着失去土地。又例如,农民如果入户城镇,也意味着一对夫妇失去可以生育两个小孩的权利。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些因素都构成了农民“进城”的预期成本。
五是建设资金和中心镇建设经验的不足制约了中心镇的发展速度。中心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但资金的来源却无确切的保障:作为一级镇政府,没有独立的、稳定的财政来源。银行信贷资金由于政策方面的限制,也无法大量投入。作为上级财政的支持,对于中心镇建设所需求的大量资金来说,并不能起主流作用。此外,管理权限的不足也压抑了内在的发展活力。如缺乏一定的建设项目审批权、旧城区的改造权、城镇户籍管理权、城市综合管理执法权、交通管理权等。
六是土地资源不足影响了中心镇发展的后劲。目前,我镇共有农业人口46070人,共有耕地面积32502亩,人均耕地0.705亩,远远低于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29亩的水平,更不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四分之一。而且我镇耕地面积占土地资源的比例小,在自然条件和生产力所允许的条件下,绝大部分能开垦的土地已被开垦,耕地后备资源不足,随着人口的较快速度增长,经济建设特别是工业化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吃饭”和“建设”给耕地带头的压力,没有等到较好缓解。况且,我镇作为县城镇,绝大部分土地被纳入县城的总体规划内,没有一定的土地利用开发权限,在目前我镇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工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较多时候还出现了有意向投资项目却没有土地可供上马的尴尬局面。所有这些,致使我镇要既实现确保耕地不减少的目标同时又不影响经济的发展相当困难,使我们的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三、解决以上问题的几点思路
中心镇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只能因势利导,顺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反之,欲速则不达。根据罗阳的镇情,要加快中心镇建设,必须抓好“六大工程”建设。
1、先导工程——做好观念创新。中心镇建设是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是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我们将通过深入广泛的宣传教育,突破单一思维束缚,调动各建设主体的积极性。要始终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分类指导”的工作方法,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不搞“一刀切”、“一个模式”,切实加强对中心镇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同时加强学习,不断提高
小城镇建设的工作水平,尽量减少工作经验的成本。学习是提升自身工作水平的有效手段。我们计划到比较发达的地方去学习中心镇建设知识,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同时聘请一些城镇化建设的专业人才与我们一起建设中心镇,尽量做到少失误。
2、龙头工程——完善提升规划。城市规划就其本质而言,是城市建设的战略制高点,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和龙头。中心镇的规划亦然。我们将用宽广的眼光,坚持战略性、超前性、延续性和可操作性,力求高起点、高水平,体现新时代要求,凸显城市的特色来规划罗阳的中心镇建设,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理念,把目标定位在打造“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上。采用分片组织、组群集聚、点状结构的空间组织形式,通过规划修编,形成符合县城中心镇的城市体系。
3、主干工程——强化产业支撑。我们将着力调整、整合、提升三次产业,使整个三次产业产生集聚效应。一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农民知识化水平。依托城郊的优势,培育壮大特色城郊产业。二是提升工业园区。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取决于是经济和人口聚集的快慢。我们将重点抓好工业园区的建设。从全镇来讲,主要是建设好洲际产业基地、小金产业基地、罗浮山信息产业基地和义和工业基地这四大工业基地。同时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各种收费,为工业园区和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三是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在城镇功能区调整中规划出足够的空间,吸引第三产业的集中发展。着重抓住县城中心镇的优势,注重服务业的拓展,强化三次产业的联动效应,提高我镇经济的竞争力和城市发展的支撑力。
4、核心工程——注重体制创新。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坚持珍惜资源,保护耕地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中心镇建设与合理用地、保护耕地的关系。建立城市建设用地储备机制,增强政府依法调控土地市场能力。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协调,合理调整“农保率”,争取使用地指标。在工业园区建设中,要严格执法、杜绝非法行为,防止进区企业圈而不开,开而不发,等待升值后再炒地皮。二是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宣传力度,把好的项目推介出去,吸引投资商来投资。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向外宣传介绍我们的项目、优惠政策等等。同时积极向上、向外争取各种资金。不但要争取县里的、市里的、省里的,而且要争取省外甚至国外的。不但要政府直接争取,而且也要通过本镇其它民众的社会关系争取资金。三是通过国有土地有偿转让、引进外资、带项目开发等途径筹集资金,为城镇基础设施开辟稳定的资金来源,以缓解当前小城镇建设资金捉襟见肘的状况。同时积极引导金融部门增加对城镇重点项目的信贷投入。
5、基础工程——不断优化政策。认真贯彻上级关于促进中心镇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罗阳实际抓好政策落实。总结完善宅基地整理办法,盘活土地存量。探索旧城、旧村改造新途径,在主体缺位、政策缺位的情况下,引导与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通过村民自治组织制定相关章程,加快宅基地整理,提高拆迁效率和重建速度。进一步优化环境,加快审批制度的改革,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各种收费,为中心镇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严格规划管理,加大土地规划、土地执法力度。在中心镇建设中充分考虑罗阳的经济发展水平,科学决策,稳步推进,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6、配套工程——发挥文化力特有作用。张德江书记曾指出“城市特色的根基在文化”。镇村文化积淀越深厚,就越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在下一步的中心镇建设中,我们将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大对环境的综合整治,使罗阳的环境卫生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努力使罗阳建成适宜创业和居住的生态型城镇。同时高度重视文化的特有作用,不断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以创建文明村为载体,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城镇文明水平。
四、省市加快中心镇发展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
我镇按照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心镇发展的意见》(粤府[~]57号)的精神和要求及盛市、县的有关政策积极推进罗阳的中心镇建设。
首先是高起点、高标准地抓好中心镇的规划编制和管理。除认真配合县抓好县城规划区内的规划管理外,还邀请专家对县城规划区外的地区进行规划修编,编制《罗阳镇总体规划》、《罗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罗阳镇乡镇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将罗阳定位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使之与县城总体规划融为一体。在详细规划四大工业基地的同时,将县城规划区外的东部小金、东坑规划建设成以生产五金、电子、家具、商住为主的规模产业区;西部的义和片将逐步建成大型工业基地,并抓好商业、娱乐、单身公寓住宅等配套设施;中部则利用县城中心区的产业基础优势,重点发展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北部则借助惠州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利用山水自然环境的优势,重点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南部则充分利用一江两岸的自然景观优势,构筑景观型的商贸住宅区和高科技开发区。
其次是积极招商引资,加快推进农村“三化”进程。~年来已引进项目80多宗,实际利用外资13000多万美元,有力地推进中心镇建设,同时加强村镇建设,重点抓好石示头移民安置区和新村危房改造工程,使之成为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示范点,引导农村住宅建设向城市标准迈进。加快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建设,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城市文化品味,加快村道硬底化建设,目前已完成村道硬底化工程40多公里,大力抓好农村的基础设施,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农村与城市的距离。
第三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我镇大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品牌,“新结西瓜”、“浪头花生”、“阳光花木”、“田牌杨桃”等品牌的初具规模;大力进行产品调整,初步形成城郊型、商贸型、观光型和山区型四类农业基地,农业效益有所提高,农民增收已显成效。
第四积极引导第二、三产业向中心镇转移。仅~年全
镇就新增个体私营企业432家,比增11%,注册资金达62295万元。第二、三产业发展较快,中心镇的产业聚集效果和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第五努力构建文明法治环境,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大力推进以法治镇,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安定祥和的治安环境,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文化教育、医疗服务、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都随中心镇的建设而有新的发展。
第六,加强党的建设,为中心镇建设提供组织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增强镇、村两级班子的核心作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结合“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和“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和固本强基工程,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中心镇建设。
总体而言,我镇在贯彻落实盛市、县发展中心镇政策方面的情况是良好的,也初步收到成效。但在拓展中心镇建设资金渠道方面困难相当大,一是县级财政紧张,没有办法通过贴息、转移支付等形式支持建设。二是因市政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益低,回收期长,很难吸引民间社会资金。三是给予中心镇的建设资金政策还没有兑现,由于我镇地处县城,县城规划区内的基础设施配套费、垦复金、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均由县直部门收取,我镇没有支配使用权,中心镇建设资金面临巨大压力。另外,户籍制度在我镇限制农民进城方面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是县城中小学对户籍在城外的学生可以拒收,除此以外,城镇居民与农民没有多大的差别,更多人愿意非转农,以争取更多的实惠,如征地补偿款等。城乡管理二元结构(如城乡教育等)虽有改善,但依然明显,这需要较长时间来逐步改善和消除。
第四篇:在全市换届新任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换届新任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我市部分县镇党委换届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镇党委换届的成功经验、谋划下一步工作。刚才,同志的发言讲的很好,听了以后很受启发。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第一,把握三个重点,履行好岗位赋予的神圣使命。一要履行好科学发展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十二五”的美好蓝图,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而“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必须是科学的。镇党委书记,直接面对的是基层、是一线,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群众安危冷暖,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不断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二要履行好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发展是政绩,稳定更是政绩,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是我们的第一责任。要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有效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
突出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要倍加重视健全落实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统筹解决相关的民生问题,尽力使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要倍加重视健全落实民主、科学、依法决策的机制,深入四议两公开和一线工作法,出台重大改革措施、实施重大建设项目,都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权益,都要统筹考虑发展和稳定问题。要把社会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不断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要履行好抓班子带队伍的第一职责。镇党委书记在镇领导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负有全面责任。书记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抓班子带队伍。实践证明,党委书记自身过硬,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敢抓敢管,领导班子就会有凝聚力,干部队伍就会有战斗力,对群众就会有号召力,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正气就会上升。相反,如果党委书记自我放纵,滥用权力,违法乱纪,就可能带坏一个班子,毁掉一批干部,败坏一方风气。党委书记要履行好抓班子、带队伍的职责,首要的是切实增强抓班子、带队伍的意识。要牢固树立不抓班子、带队伍就是失职,抓不好、带不好就是不称职的思想,带出一个政治上坚强有力的好班子,带出一支政治上合格的好队伍,带出一方政治清明、风正气顺的好风气。党委书记要履行好抓班子、带队伍的职责,关键
是努力提高抓班子、带队伍的本领。要开阔胸襟,有容人容事的器量,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在工作中既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又要善于协调成员间的关系,解决班子内部存在的问题,把一班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抓工作的整体合力。党委书记要履行好抓班子、带队伍的职责,根本是自身要过得硬。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带头把自己摆进去,真正做到率先垂范,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良好局面。
第二,树立三个理念,不断提高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本领。
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陶行知先生说:“只有好学,才是终身进步之保险,也就是常青不老之保证。”镇党委书记处在党的最基层,上直接对党、对组织负责,下直接面对的是老百姓。一言一行,关乎党的形象;一业一绩,决定事业兴衰。特殊的位置对书记们的素质、能力、水平有更高、更特殊的要求。镇党委书记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更加认真的态度,努力学习,深入思考,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实践中言之成理、论之有据、思之有成;才能博采众长、科学决策,干出一番造福人民的光辉业绩。要远学杨善洲、近学杨建波,砥砺品行,磨练意志,努力成为基层干部的楷模。要坚持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断用强大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实
践。
二要树立勤于思考的理念。谋,而后决。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没有成熟的思考,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要思“干”。有了想干事的积极性,才会有敢干事的方向性、善干事的灵活性和干成事的坚定性。要一门心思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三农”政策,不断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要思“进”。要有强烈的进取心,不断超越自我。要思“和”。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干部。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团结,主要领导要率先垂范,善于团结班子成员,襟怀坦白,光明磊落,高风亮节,争做团结的表率。
三要树立作风民主的理念。领导作风民主,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增强党的团结和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基础,是实现科学决策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应掌权不忘责任重,位高不失公仆心,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具有海纳百川的情怀,容人容事的雅量;发扬民主,心胸开阔,从善如流,自觉维护领导班子的团结合作。应不断增强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自觉接受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善于和同志们团结共事,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大力倡导“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的良好风气,就能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也才能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
第三,严格三个要求,做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好书记。
一要勇于创新。作为一名镇党委书记,既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的组织实施者,又是本镇重大工作的决策者。所以,一个镇的工作搞得怎样,关键取决于党委书记有没有改革创新意识和超前的工作,这就要求必须具备三点:一是责任感。一个优秀的党委书记应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对本镇的工作不断提出新目标,以此促进自己不断的追求。要有怕干不好工作的危机感、应该做的工作没有做的欠债感、自身应当具备的某些知识和能力而没有具备的不足感。有了这些,才有与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思想准备;才有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励精图治、坚定开创工作新局面、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信心和决心,才能不断激励自己奋勇进取,攀登新的高峰。凡有“怕苦怕累怕困难,庸庸碌碌守摊摊,熬过几年进县城,舒舒服服度晚年”的思想,不可能有所作为,也难以胜任镇党委书记职务。二是紧迫感。基层工作的客观条件,需要党委书记具有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身体素质。这一特点决定镇党委书记的最佳任期不会太长。这就要求党委书记应具有时效观念,有雷厉风行的紧迫感。能今天办的事不拖到明天,能马上办的事不等不靠,问题看准了就要抓住不放,一抓到底,一步一个脚印地带领干部群众把任期目标变为现实。在工作上要分清轻重缓急,讲究方
法,提高效率,善于找准对本镇经济发展带有突破性的战略重点,全力靠上去抓出成效。真正把多数人受益,群众急需,长期起作用又力所能及的每一件事办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创新精神。镇党委书记必须要有改革创新意识,要体现出“快”、“新”。“快”就是中央方针、政策一经传达下来,就要立即组织实施,“敢为天下先”,敢于进行别人没有进行的试验,不能片面地强调所谓“绝对保险”,搞“一看二慢三通过”那一套。“新”就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作出符合实际的决策,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如果只会照搬照转,事事都向上级要办法,没有自己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就不能做开拓性工作,不可能适应改革的新形势,在事业上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二要亲民爱民。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指出了“四个危险”,就是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镇党委书记与基层干部群众打交道最多,也是我们党员干部形象的最直接展现。我们必须树立忧患意识,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牢记“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镇党委书记一定要亲民、爱民、为民、富民,要把老百姓的冷暖常挂心上。无论是作决策、干工作,都要以老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要廉洁从政。
书记在全市深化干部作风建设动
员大会上强调:“干部要有敬畏心,敬畏历史、敬畏人生、敬畏法纪、敬畏组织、敬畏权力、敬畏家庭,自觉用法律和党纪、政纪约束自己,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自重自省自警自律,慎独慎微慎权慎友,知恩知足知耻知止,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干事。”镇党委书记要严格按照会民书记的讲话要求,想想身前做些什么,身后留些什么,做到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要坚持阳光操作,做到政策公开、办事流程公开、办事公正,规范运行,有效防止暗箱操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树立起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良好风气,成为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的领导干部。
第五篇:镇党委书记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
按照市纪委和市委组织部的通知要求,今天我们召开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围绕开好这次民主生活会,组织办公室专门下发了通知,集中组织了两个条例的集中学习测试,又拿出几个晚上的时间,组织学习了中央领导关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关论述。借这次民主生活会的机会,我简单讲以下三点:
一、充分肯定今年以来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坚定目标、坚定信念
今年以来,在宏观环境趋紧的形势下,全镇上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振奋精神,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各方面工作开局良好。
1、经济运行量质并举。今年以来,全镇经济经受宏观政策变化、土地供应紧张等大环境的影响,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1—6月份,全镇完成工业销售收入6.08亿元、工业利税6019万元,同比增长21%、2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2亿元,占年计增长20.4%;全镇完成工商税收1088.6万元,同比增长41.5%,其中国税完成709万元、地税完成379万元,同比增长37%和50%;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83.7万元,占年计划的49.4%,同比增长32.8%。
规模企业支撑作用日益明显,东方石化、振达玻璃等骨干企业不断加大技改投入,产品效益不断提升,惠津化工、义达精铸等民营企业瞄准市场,科学经营,呈现出蓬勃生机。引办企业对全镇财税实力的“壮体”功能日趋显现,1-6月份,沃泰铝土、惠学特耐等引进的投产达效实现税收260万元,占到全镇税收总额的25.5%。
2、招商引资强势突破。我们始终坚持用引进引办统揽经济工作全局,严格按照税收、就业、创汇、安全、规划建设五个指标指导引办工作,1—6月份,完成引办任务770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7%,特别是6月份总投资8000万元的重汽集团钢结构项目成功签约,标志着我镇在大项目引办上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从目前形势看,双利达集团、济南机床二厂铸造等7个“大、高、外”项目引办工作进展顺利,完成全年引办任务的形势非常好。
3、城乡统筹整体推进。今年以来,按照建设山水园林城镇的规划要求,强化了城乡资源整合,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提高规划标准,重新调整完善了城镇总体规划,制定了大桥路、绣江路等重点路段的控制性详规,女郎山休闲广场四月份全面完成,高速路环岛建设拆迁顺利完成,造纸厂地段通过“招拍挂”实现成功开发,回村大桥建设进展顺利。大桥路综合开发项目完成商品房建设8000平方米,混凝土道路25500平方米。同时,硬化了乔家、北套等村级道路面积30000余平方米。
4、富民举措有效落实。认真落实“三农”政策,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严格落实了农业税减免和粮食直补政策,有效保护了种粮农户的积极性。认真搞好绿色大葱、优质小麦良种和优质小麦基地的产业化运作,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加大对光明肉牛、崖南奶牛及康陈生猪等养殖龙头扶持力度,依托小区优势带动群众散养,有力推动了全镇畜牧业发展。同时,围绕提高群众的生活健康水平,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健全了村级巡逻队和调委会组织,健全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制度,畅通了信访通道,健全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夯实了创建“平安××”的根基。
5、党的建设得到加强。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调整充实了党建特派员队伍,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了新的提高。深入学习贯彻“两个条例”,严格实行领导干部工作分线责任制,规范了领导干部廉政从政行为,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定的组织保证。
总体看,上半年的工作开局好,起步好,“实绩比预料的要好”,全镇上下仍然是一个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心思进、干事创业,“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大好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更是全镇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的结果。这些成绩的取得也充分说明,我们的工作思路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我们的工作目标是顺应人民群众意愿的,我们的工作举措是切合宏观调控形势的,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创新创业,××就一定能够实现新的跨越。
在充分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发展的“困难比预想的要大”,一是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资金、用地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部分工业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发展的步伐。二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经济总量小,缺乏大企业、大项目的支撑,发展后劲不足,导致税源结构不合理,税收增幅缓慢。二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目前,全镇大交通建设还刚刚开始,大桥路建设、省道244线改造、绣宁路的重修都需要我们有大的投入,镇中心小学的扩建也需要我们大的支出,城镇功能还需进一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仍比较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三是维护稳定压力增大。涉及征地补偿、拆迁安置、高速路绿化的信访还时有发生,安全稳定、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再加上一些历史累积性矛盾又开始集中显现,都增加了维护稳定工作的难度。四是职能转变尚需深化。随着《行政许可法》的逐步实施,一些政策需进一步调整,一些审批事项还需进一步清理,干部队伍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等等。我们要认清当前的形势,认清自身的不足,把面临的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解决的措施准备得更周密一些,进一步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
综合分析当前形势,应当说,今年是关键的一年、重要的一年,也是困难的一年。我们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一个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越是宏观形势严峻,越是发展前进中碰到的困难大、问题多,越是要保持清醒头脑,越是要保持全镇上下特别是领导干部思想的高度统一,步调的高度一致。
(一)越是
发展前进中碰到的困难大、问题多,越要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近年来,我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一些困难和问题能够得到较好解决,归根到底就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了发展是硬道理。当前,从我们上半年的各项税收、地方财政收入增副看,是近几年来增幅最快的,但与兄弟乡镇来比,我们处在22个乡镇的后6—8位,这是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不相称的,与××大镇的地位更是不相称的。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发展不够。没有一个持续健康较快的发展速度,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就会越积越多,解决起来就会更加困难。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必须加快发展,只有发展才有出路,只有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区域竞争力,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我们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始终如一地做到视发展为生命,视大局为眼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什么困难,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的思想不能动遥
(二)越是发展前进中碰到的困难大、问题多,越要增强机遇意识。当前,我们在宏观形势和自身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只要能够客观对待,正确把握,妥善处理,对于我们同样是一种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随着绣江路的拓宽、省道242线的改造、高速路口环岛绿地建设,将给××带来一次大的发展机遇。我们领导干部就要善于在逆境中发现机遇、把握机遇、用好机遇。从近年全市的发展来看,差距往往在抢抓机遇中缩小,又往往在丧失机遇中拉大,特别是越在困难的情况下,越能拉开发展差距。因此,在外部环境宽松、发展顺利的时候,我们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在外部环境趋紧、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更要及时地认识和把握机遇,创造条件,负重奋进,加快发展。
(三)越是发展前进中碰到的困难大、问题多,越要全镇上下顾全大局,维护团结。顾全大局、维护团结是党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是每个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干事创业的根本保证。特别是当前宏观形势严峻、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全镇上下更要保持思想的高度统一,始终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个声音喊到底,一股干劲干到底,始终如一地坚持在不断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转变观念中更新观念。要倍加珍视来之不易的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局面,全力维护大局、支持大局、发展大局,做到不利大局的话不说,不利大局的事不做,自觉与各种影响和扰乱大局的言行作斗争,努力形成博大、包容、开明、进取的良好发展氛围,以高昂的斗志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挑战,共同把全镇的经济和社会事业推向前进。
(四)越是发展前进中碰到的困难大、问题多,越要求真务实,做到想干、会干、干好、干出成效。实践证明,舒舒服服成就不了大事业,按部就班实现不了新跨越。上半年,经济发展的势头比较好,关键在于我们有一支肯吃苦、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这是今后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优势和根本保证。面对当前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领导干部必须一如既往地发扬干大事、成大业的气魄,脚踏实地,铺下身子,大干苦干实干,干出水平,干出成效。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用心用脑,做到想干、会干、干好。要把积极进取的精神与实事求是的态度结合起来,因时因地制宜,努力做好宏观与微观、上级政策与××实际相结合的文章,善于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用发展的办法、市场经济的手段和创新的精神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做好当前及今后的工作
面对新的形势,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目标,确保全镇经济发展得既快又好,既健康又顺利,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求真务实,用心把握,一心干事,狠抓落实,确保全年各项任务目标的顺利~完成。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内涵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结合当前我们的实际,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要始终绷紧“三根弦”:一是要一心想着争先进位,始终绷紧“两个翻番”这根弦。市委“两个翻番”的目标、四个方阵的划分,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有效的抓手。根据市委“两个翻番”的目标,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要完成“两个翻番”的目标任务,我们一定要自觉提升参照系,在目标内涵上进一步细化,在战略部署上进一步深化,在具体举措上进一步落实,确保第一个“翻番”在05年如期实现,真正建成不含水分、人民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高水平全面小康。二是要一心想着群众百姓,始终绷紧“以人为本”这根弦。把人的需求当作发展的动力,把人的素质提高、人际关系的升华、人与自然的和谐当作发展的目的,使我们的工作更能体现群众的愿望,更能满足群众的需要,更能反映群众的利益,以此来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三是要一心想着明天未来,始终绷紧“可持续发展”这根弦。不管经济发展难度多么大,不管区域竞争压力多么重,我们都不能搞脱离基础条件的虚增长,不能搞饥不择食的低档项目引进,不能以破坏环境资源换取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我们要既考虑眼前现实的发展,又着眼长远未来的发展,努力使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多留下赞叹,少留下遗憾,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得起群众的检验。
(一)咬定目标,凝心聚力,全心全意抓发展。一是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结构调整,发展以绿色大葱和优质小麦为主导的高效农业,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和苗木花卉业,实现传统产业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加大政策、技术、信息、资金扶持力度,继续推进“一村一品”和“多村一品”工程,抓好花园无公害蔬菜、北套粉皮、山北林果、王金大葱等20个特色种养加专业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强抓引进引办。下半年,计划投资300万元,加快桃花山私营工业园基础设施建
早出成效,快出成效。要发扬传统,科学巧干。要积极倡导和弘扬“四千四万”精神,走千山万水,说千言万语,吃千辛万苦,想千方百计,不畏艰难,不屈不挠,敢于争取,敢于创新。当然,要求大家“敢”字当头,决不是盲目蛮干,更不是违法乱干,而是要科学巧干,努力做到“想办事,会办事,办好事,不出事”,既不擅闯红灯,更不自设红灯,还要及时认清绿灯,善于快抢绿灯,积极做好当前能做的事,创造条件做好该做的事,挖掘潜力做好提高效益的事,努力破解发展难题,抢占第一先机。要以身作则,带头先干。我们领导干部要敢于号召“从我做起”、“向我看齐”,既当“战略家”,又当“实干家”,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要带头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自觉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的全过程,以长远眼光谋划发展,以全局意识统筹发展,以科学态度抓好发展。要带头转变作风,自觉排除干扰,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深入基层群众,加强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要带头艰苦创业,工作中少讲基础,少讲条件,少讲报酬,多讲党性,多讲责任,多讲奉献,以实干的精神推动发展目标的实现。
同志们,当前,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和关键的时期,我们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又要迎接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全力完成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努力做到又快又好、更快更好,统筹发展、全面协调,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