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二大会址参观后感
永远是现在的曾经
——参观中共二大会址有感
雨轻轻打着,天气显得肃穆,静静立在中共二大会址的门前的我不愿撑伞,而心中不自觉地多了一份庄重。我不经想起了90年前的他们,当他们站在这里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心情。一条狭长的青砖小巷,独自坐落在老成都路,这便是中共二大会址。与周边的高楼相比,这个建筑显得有些矮旧,然而我却依旧感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历史的沧桑特有的力量。来之前便查了许多资料,便也知道了这个小巷在党史上重要的意义。正是在这里,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今天我来到这里,为重新感受那份光荣与沧桑。
走进展厅,迎面便是一尊群像塑像。这尊雕塑有着“在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大旗指引下,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蓬勃发展”的寓意。而正是中共民主革命革命纲领在二大的制定,是我国的革命迎来一个新的阶段。
随后是人物展厅,墙壁上悬有参与此次会议的12名代表的头像及介绍。据讲解员介绍,由于12人中一名代表至今身份无法确认,因此第12块人物牌被空在那里。然而,我知道,无论第十二位代表是谁他都曾为我党做过艰苦重大贡献,那空白的一块其实象征着的是千千万万为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中国共产党员。
一块黑板,几张板凳,在展厅的对面是一处学堂。在这个女子学堂里,曾有那么些热血青年们接受了党的教育,决心为共产主义,为中华民族奋斗终生。今天,走进这里,我依稀感到琅琅书声从历史的远处传来。
转到二楼,是一个党章陈列室。里面陈列着中国共产党的每一次修订的章程。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章程》是每位党员行为的准则。而我更记得,在章程中有这么一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相信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奋斗。当把人民放在心头的时候,一切都不必多说,自当尽瘁鞠躬。就像邓爷爷说的那样: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是的,作为中国人民的儿女,我们自当为中国人民服务,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从党史陈列室出,站在二楼露天的过道向远处望去:一排排现代化的建筑象征着改革开放的成果,象征着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飞速提升。我知道,正是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才能富强,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下楼,自会址后门出。回首这短而狭长的小巷,我仿佛看到了九十年的沧桑,一些身影在浮现,一些精神在脑海,一些责任在心间。我突然就明白九十年前他们的心情——为中华民族奋斗,全心全意,甘愿牺牲。九十年后,这曾经的信念仍是我们现在的,这目标仍需要我们永远为之奋斗。
为了人民,这话听过很多次,也说过很多次。可我还要提,我要努力做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这将是我全部的生命价值。
雨滴静静地落,她们将生命融入这片热土。我也一样。
第二篇:参观中共二大会址有感
位于上海老成都北路7弄30号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在所在地块拆迁建绿地时被完整保留下来,并得到精心保护和维修。
1922年7月16日,上海南成都路625号(现为老成都北路7弄30号)“李公馆”———中国共产党党员、时任中央局宣传主任的李达在沪寓所的客堂内,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在召开,12名党代表热烈地讨论着中国的时局及对策。隔壁是中国共产党第一家地下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的印刷间,满屋的柴禾堆里藏着一本本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而此刻,李达的妻子王会悟则抱着孩子在门口放哨,警惕地注意着来往行人。
2002年6月30日,依“李公馆”辟建的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为纪念中共“二大”召开80周年,上海市静安区投入100多万元修缮“二大”会址,恢复其历史原貌,并建立了“二大”会址纪念馆。纪念馆的资料陈列室里,陈列着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资料、当年的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印刷品和会议提出的宣言。在作为会场的“李公馆”客堂里,摆放着一张桌子和14把椅子,向人们展示了当年开会时的场景。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等重大问题,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1922年7月16日到23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针对当时中国的形势,发表了大会宣言,提出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和达到共产主义。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的开放,吸引了众多参观者,从昨天开馆到今天中午就有四五百人前来参观。老共产党员、离休干部叶锋是从上海杨浦区赶来的。在资料陈列馆内看完“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后,他深有感触地说:“党的„二大‟提出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对现阶段的改革开放也具有深刻意义。作为共产党员,既要坚持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又要明确现阶段的任务,脚踏实地做好当前的工作。这两者是统一的。”
这是一座已有上百年历史的石库门房子——老成都北路7弄30号(又称“辅德里”),它掩映在延中绿地的碧草和青竹间,把一段光荣历史深藏门内。
昨天,记者随第一批参观的人流进入中共“二大”会议原址。原址的门额上,清晰地雕刻着“腾蛟起凤”的字样,在这个典型的石库门建筑的底楼客堂间中央,摆放着一张八仙桌,周围八个方凳,两边是太师椅和茶几,中共“二大”第一次全体会议就在这里举行。据工作人员称,虽说年代久远,但那门额题字,仍保存了当年模样,每一扇门上的字都不一样,而厅堂内的电灯还是民国初期式样。
“二大”会址原是李达私人寓所。如今,除客堂外,底层已被布置成展厅,二楼则是李达书房和卧室,内有简单的帆布床和办公桌椅。展厅中的史料,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二大”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重要见证,党员从“一大”时的全国55名,发展为195名。12名共产党员代表全国的党员,在“二大”上通过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可令人关注的是,毛泽东缺席了这次会议。对此,“二大”会址在展览中用美国记者斯诺的作品作了注解。据斯诺记载,毛泽东本人曾说,他本来也是要来开这次会的,但因为具体地址不清,当时又找不到任何同志,结果就错过了这次大会,他对此一直感到很遗憾。
走出“二大”会址,对门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平民女校旧址,如今也已修缮一新。据史料介绍,党的“一大”召开后不久,当时党的领导人陈独秀和李达感到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培养一批妇女干部去女工较集中的烟厂、纺织厂开展工作,便商量在上海创办一所平民女校。李达于是用自己的稿费和工资的一部分租下了42号的房子。如今,里面的教室、工场、学生宿舍等都已恢复了当时的原貌,平民女校旧址和“二大”会址,都是风格相同的石库门建筑。两座旧址,经历了80年的风雨后,相映成辉。
谁是第12位党代表?“二大”会址纪念馆通过本报向海内外征集史料本报讯中共“二大”留下了诸多历史谜团,其中,“谁是第12位党代表”最为牵动人心。在“二大”会址昨天举行的开馆仪式上,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本报公开征集有关“二大”的历史资料,请海内外知情者向“二大”会址纪念馆提供信息和线索。
在修葺一新的“二大”会址展厅内,悬挂着12幅会议代表的照片,而其中的一幅却留出了空白,这引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思。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撰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记载,“二大”
会议共有12位代表,他们分别是陈独秀、张国焘、李达、杨明斋、罗章龙、王尽美、许白昊、蔡和森、谭平山、李震瀛、施存统,尚有一位代表,因历史原因,无从查考。
据介绍,因年代久远,“二大”会议没有留下多少后人能够追抚的印记。当时,为安全和保密,和“一大”一样,会议采用了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开法,第一次全体会议是在当年的南成都路625号(现纪念馆原址)召开,其它两次全体会议的召开地点,已难以考证。纪念馆中展示的历史史料和家具摆设,大都是根据有关回忆和文献记载,重新复原的。曾有一些史料研究对“谁是第12位出席代表”,有种种推断和说法,都因缺乏实证,所以,历史之谜一直悬而未解。
相信“二大”会址纪念馆的开馆,有助于推动这一段党史的研究,填补许多空白。静安区党史研究室主任尤启龄告诉记者,“二大”会址纪念馆从7月开始将试展半年,听取观众意见,为的是进一步丰富史料和扩大展品,包括征集实物、回忆录,寻访历史人物在内,有关“二大”会议的一切史料都将是纪念馆感兴趣的。
鲜为人知的细节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作为静安区现存的52处革命遗址遗迹之一,它从规划、保护到重新开发,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
延安高架为之让道
细心的人们,路经延中绿地老成都路、延安路口时,会发现延安中路高架路在这里有个细微的转弯。静安区建委副主任王力告诉记者,当年,造高架时,有关部门考虑到“二大”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连延安高架道路建设时,也特地为会址让道。
从展馆的旧址模式上,可以清楚看到,老成都路同期建造的石库门建筑共有4排,“二大”旧址位于深巷中的第2排,现在却成了沿街楼房。原来,为了保护“二大”原址,高架拆迁方案实施到“二大”原址所处的一排石库门建筑时便戛然而止,以至于留给人行道的地位十分狭窄,只得通过向马路延伸才得以扩展。
中共“二大”对中国革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次会议所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是中共第一次公开发表宣言,第一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会议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章等重要文件,与中共“一大”一起圆满完成了党的创建任务,并第一次喊出了“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响亮口号。
中共“二大”会址所在地,原名是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曾是中共第一家地下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的所在地,也是党的中央局宣传主任李达的寓所,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召开的中共“二大”第一次全体会议,就在“李公馆”的客堂间举行。1959年,“二大”会址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为配合延中绿地一期工程建设,静安区动迁了这一地块上的670户居民,并把这片保护性建筑保留下来。为纪念中共“二大”召开80周年,该区投入100万元,修缮了中共“二大”会址,恢复了会址的历史原貌,并建立了“二大”纪念馆。
上海南成都北路(辅德里)625号(今老成都北路7弄30号)是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会址,1959年被上海市人民委员会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建党八十周年之际,中共静安区委、静安区政府对“二大”会址进行了修复;2002年7月,“二大”召开八十周年之际正式对外开放。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坐落在上海市中心美丽的延中绿地,周围碧草如茵,一年四季姹紫嫣红。更有飞瀑遥挂,清风弄竹。两边便是繁华的南京路和淮海路商业街。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盛世景象。
但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这里是列强飞扬跋扈的“国中之国”——法国租界,会址边上的延安中路当时就叫福煦路,是以当时法国的将领的名字命名的。1922年7月16日——23日,我党就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在会上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为什么要召开党的“二大”呢?大家知道,1921年7月,党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党成立以后,面临一个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国际上帝国主义召开了重新瓜分势力范围的华盛顿会议,会议上签定的《九国公约》使中国又重新恢复到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共产国际为了揭露帝国主义的阴谋,召开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会上根据革命导师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理论为殖民地和被压迫民族指明了斗争方向。国内的局面也非常混乱,1922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系取得胜利,控制了北京政权。扬言要“武力统一”中国。借机扩大自己的地盘。奉系战败,退居关外,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和势力,提出了“自治”主张。该主张受到处于同样地位的地方军阀的吹捧,一时间“自治”、“联省自治”的主张甚嚣尘上。资产阶级学者胡适等人,在五月十四日出版的《努力周报》上联名发表了《我们的政治主张》,鼓吹由“国内的优秀分子”组织一个“好人政府”,作为现在改革中国政治的最低限度的要求”,以便“南北两方早日开始正式议和”,解决“裁兵、国会、宪法、财政等等问题”。该年6月中旬陈炯明叛变,炮轰总统府,孙中山领导的南方革命政府遭到了失败。民主和共和革命主张再次遭受挫折。迅速变换的证据让老百姓茫然无措。面对这种混乱的政治局面,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任务是,迫切需要向全国人民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明确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给中国人民指出一条光明的出路。
另外,我党成立以后,一方面加强了宣传和组织工作,党员人数从1921年7月的55人,到1922年6月底已经发展到195人。另一方面着力领导工人斗争,1921年9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统一领导全国工人罢工。在我党的领导下,香港海员坚持罢工56天,并且取得了罢工斗争的胜利。同时,安源路矿的罢工斗争也在酝酿之中。革命形势的发展,也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制订一个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具体的革命纲领,以便进一步推进全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只是提出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还没有能够制订出一个包括目前时期革命任务在内的革命纲领。因此,这个任务就由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来完成。
一九二二年七月十六日至二十三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这次大会的有中央局成员,党的地方组织的代表,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回国的部分代表,共12人,有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上海杨明斋、北京罗章龙、山东王尽美、湖北许白昊、湖南蔡和森、广东谭平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李震瀛、青年团中央施存统等12人,代表着全国党员一百九十五人。第一次会议在上海公共租界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举行。由于“一大”时曾发生过法国巡捕搜查会场的事件,这次大会以分组活动为主,只开了三次全体会议,推举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组成起草委员会,负责起草大会宣言和其他文件。第一次会议就在楼下的客堂里举行,陈独秀代表中央局作了一年来的工作报告,张国焘报告了出席远东民族会议的经过以及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的情况;施存统报告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情况。大会依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的精神,分析了国际形势和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讨论了党的任务。7月23日,在第三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世界大势与中国共产党》、《国际帝国主义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民主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及关于《议会行动》、《工会运动与共产党》、《少年运动问题》、《妇女运动》、《共产党的组织章程》等决议案和《中国共产党章程》,正式选举了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陈独秀、邓中夏、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五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并选举陈独秀为委员长,蔡和森为宣传委员,张国焘为组织委员。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
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指定了我党的第一个党章,第一次公开发表了党的宣言,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第三篇:参观中共二大会址有感
参观中共二大会址有感
201X年X月X日,我们XX学院第XX期党校学员参观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通过此次参观,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深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整个发展历程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同时我也更加坚定我的信心,更坚定地向党组织靠拢。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英租界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举行,也就是我们此次参观的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现成都北路7弄30号)。中共二大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同时也表明,中国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这是党在创建过程中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与党的“一大”一起圆满完成了党的创建任务,同时中共二大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重要见证。虽然我们的参观还不到一个小时,但整个参观亮点颇多,各种文物书籍让我似乎置身于当时的环境当中,对于此次参观自然感触颇多、受益匪浅。
在此次参观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讲解员的耐心讲解,得知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书籍那背后的种种,无论是艰辛还是苦楚,都凝结了产党员们的心血,同时那历史的一幕幕活灵活现。这次参观让我得知中共二大的中心议题是进一步讨论和确定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问题。在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制定出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规定了党要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这个纲领作为党的最高纲领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但是,如何认识现阶段中国社会和革命的性质,确定现阶段的革命任务,党的第一个纲领对此没有给予解决,所以对于党的纲领的不足,党在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探求,召开二大。我认为这同时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前进的组织,具有其他任何组织不具有的优越性。
在整个参观中,我们还看到一系列版本的党章与各种中共主要领导的手书文件,光看那些手书文件的书写,在认真仔细工整的字词间我们还能体会到一个革命者对待任何事物的坚定信念和态度,对待一切事物一丝不苟,毫不马虎懈怠,这同时也体现了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与优越性贯穿了整个历史发展进程。
参观完会址,我是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对党的敬佩之情,更是无法言语,希望我能够早日加入到党的事业中去。通过今天的学习参观,我信心也更加坚定,我将继续积极参加党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与实践考察参观,不断地团结同学,互帮互助,努力学习课堂知识,做好社会实践工作。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XXX
二〇一X年X月X日
第四篇:汲取精神力量——走进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
汲取精神力量
——走进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
穿过上海市中心繁华区域,一片绿树红花的映衬中,辅德里625号灰白色的石库门长廊映入眼帘。这里,就是《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诞生地,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
2012年7月,中共二大即将迎来90周年纪念。走进这座精致而古老的纪念馆,每束阳光、每个转角仿佛都在诉说着红色往事……
党史上永不磨灭的“七个第一”
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严爱云告诉记者,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史》记载,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党的中央局成员、地方组织代表等共12人出席,陈独秀主持了大会,并代表中央局作了工作报告。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2009年修缮后,依然保留了当年的建筑风貌。在这座石库门里弄砖木结构的住宅里,记者看到了当年与会代表们的画像,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站在‚历史重现‛的大幅油画前,仿佛身临其境地,感悟那一伟大而神圣的时刻。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杨嫣表示,中共二大是党在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召开的,会议中心议题就是制定党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最高纲领和民主革命的最低纲领。七个‚第一‛决定了其在党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在中国革命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 1
领,对中国革命起了巨大的影响。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它的一面旗帜,党的二大提出的革命纲领,既坚持和包含了无产阶级政党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最高理想,又第一次明确提出党在现阶段的行动方针和革命任务,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杨嫣介绍,在中共二大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中,第一次提出了党的统一战线思想;第一次公开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制定了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对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青少年运动提出了要求;第一次决定加入共产国际;第一次喊响了‚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嘹亮口号。
老、中、青三代人的“朝圣”
尽管夏日炎炎,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七一‛还是迎来了大批参观者。有公安干警、企业职工、中小学生,还有许多白发苍苍的离退休干部。今年已经78岁高龄的朱永宝带着爱人一起来参观。‚我是一名有近50年党龄的老党员了,每年‘七一’我们都会去党的纪念地,缅怀我们党走过的风雨历程。去年我们去了嘉兴南湖,今年来这里看看。‛
杨嫣说,党龄超过三四十年的老同志来得特别多,好像这里有他们最深的追忆。他们一边聆听讲解,一边还会讲述当年自身的革命经历。
中共二大会址年轻的讲解员们深刻地感受到,那些定格在展板上的革命先辈并未远去,他们的家人、战友、秘书,用各种追忆延续着曾经的光荣岁月与英雄事迹。他们的故事很真切,常常让讲解员们动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从积贫积弱到伟大复兴,真的来之不易。‛
当青少年来到纪念馆时,气氛总会变得特别活泼热烈。2012年‚六一‛儿童节前夕,上海市静安区一所小学孩子们的入队仪式就在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举行。绿色的‚苗苗团‛齐刷刷地换上了‚红领巾‛,在象征工农复兴的主题雕塑前完成身份的转换。‚作为旁观者,也油然而生一种内心深层次的感动。‛杨嫣说。
党史教育焕发时代活力
25岁的张慧敏今年刚刚大学毕业,作为党员的她7月1日特意来到二大会址参观,从党的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我们这代年轻人也许面对了很大的社会竞争压力,难免会抱怨。来这里,我感受到一种庄严、厚重和感动。这里不但保存着我们党的历史,更指引和激励着我们年轻党员不断为党和国家的发展而艰苦奋斗!‛
‚我曾经碰到过尴尬的局面,和大学同学聚会时,一次次被质疑:当今时代共产党人的先锋作用体现在哪里?‛杨嫣说,‚现代人的价值观趋于多元,我们无法做到让每一个人都信仰共产主义。但作为共产党员,要理直气壮地去宣传。‛
杨嫣认为,党史纪念馆不是‚遗址‛,不是时空停滞的那一段,而应该是鲜活的、流动的。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正努力搜集、考证当年与会代表们的个人故事,让他们的人物形象立体起来。
不断完善每一个党史中的人物形象,不是说每一个人都必须‚高大全‛,他们也有平常人的七情六欲。‚他们的信仰历程、人生抉择和情感故事,通过适当宣传,会给当下年轻人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杨嫣说。
(新华社记者俞菀朱翃)
第五篇:《五大会址》观后感
观“五大会址”有感
5月22日,单位组织去参观了中共“五大”会议旧址纪念馆,这次集体活动却使我有深刻的体会。
当今社会,可谓和谐安定,居安思危者寥寥无几,虽然偶尔也形势地说一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但是有多少人能体会其中的内涵。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曲折的革命距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更多的是安于享乐。不知道、也很少想过、更不能体会现在安定的背后有多少血泪史。纵使大量的理论输入也是极其单调,效果也极其的糟糕。
因此我觉得很有必要开展一些能让我们亲临革命历史的机会(事实证明我们有这样的机会)。比如参加革命遗址,听老一辈讲革命的故事等。这样不仅让我们能更切身了解革命历史,而且使我们能更深刻的体会到革命的曲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之志,而且还使我们明白我们国家目前的体制是否科学和完善,让我们活在当下。
就拿这次参观五大会址来说,它让我了解到革命的危机时刻:在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共政变,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
命群众。在大革命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在武汉举行了第五此全国代表大会,但最终未能挽救大革命失败的局面。同年7月,汪精卫集团也实行“分共”,并在其辖区内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搜捕和屠杀,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失败的痛苦中获取了极为深刻的教训,继续在奋斗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
而如今,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社会安定团结,使中国繁荣富强。难以想象这其中的艰难和坚定。可以说这其中的每一步都饱含着艰辛,隐藏着血泪„„
因此,我们不仅应当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更应该树立远大的目标,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王艳侠
2009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