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江县50万亩中药材GAP基地及加工项目2
德江县50万亩中药材GAP基地及加工项目
项目名称:德江县50万亩中药材基地及加工项目 项目概况:德江县位于黔东北部的大娄山山脉与武陵山山脉交汇处,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品种繁多,全县境内分布286科1986种药材品种,具有种植中药材的天然优势,是传统中药材的道地产区之一。当地群众种植中药材的历史悠久,已基本掌握了多种中药材的育苗、栽培、病虫防治、采收、加工等技术,目前人工药材种植生产主要有天麻、前胡、太子参、板蓝根、百合、白术、金银花等,生产环境无污染,非常适宜建设中药材GAP生产基地。中药材产业是一个市场前景广阔的低投入高产出型可持续发展产业,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50万亩中药材GAP种植基地,以及中药材加工中心,年加工中药材10万吨。
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项目总投资5亿元,预计项目投资利润率31.19%,投资利税率40.81%。
投资方式:合资、独资、合作。
招商优惠政策:适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和省、市优惠政策以及德江县促进投资优惠政策的若干规定。
项目选址:县内20个乡镇和城北工业园区 联系单位:德江县农牧科技局
第二篇:梵净山中药材金银花GAP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印江自治县梵净山中药材金银花GAP种植基
地建设项目
项 目 建 议 书
印江县发展和改革局 二0一二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 总 论............................................1
一、项目概况..........................................1 第二 章 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
一、项目建设概述......................................1
二、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3 第三章 市场预测与效益简析.............................5
一、市场预测分析......................................5
二、经济效益简析......................................6
(一)、公司效益分析...............................6
(二)、社会效益简析...............................6 第四章 项目技术基础....................................7
一、产业发展的依据.................................7
二、项目的关键技术对行业技术的意义.................7
三、产业发展的技术优势.............................9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10
一、项目的布局规模及内容..........................10
二、规模..........................................10
(一)内容........................................11
(二)项目基础设施建设............................11
二、项目的工艺技术及设备..........................12
(一)、繁殖技术..................................12
(二)设备的选型..................................13
三、项目进度安排..................................13 第六章 项目投资........................................14
一、项目总投资规模................................14
(一)投资概算....................................14
(二)、资金筹措方案..............................15
二、环境影响因子分析及治理对策....................16
三、节能减排措施..................................16 3
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印江自治县梵净山中药材金银花GAP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2、承办单位:
3、项目拟建地点:印江县。
4、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全县种植金银花面积10万亩,年产成品1145万公斤,产值15320万元。
5、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6、概算投资:项目总投资1250万元,其中产业发展投资780万元。
7、项目建设年限:4年。
第二 章
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概述
梵净山素有“天然药物宝库”之称,尤以灵芝、天麻、黄莲、金银花为梵净山的“四宝”声名省内外。由于合理开发利用滞后,目前仍处于种植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的现实状况。为加大我公司中药材开发利用和发展潜力,充分利用县中西药公司带动农户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发展模式,围绕产业化目标做大做
强。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组织实施现代中药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09)2615)号文件精神的有关要求,立足县情和天然资源优越条件,坚持合理利用资源与保护环境相结合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方向,发展建设高新技术的中药材产业,开发“专、精、特、新”系列产品,实现利民富县目标。
印江曾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1934年10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会师于县内的木黄。1985年6月,贵州省委、贵州省政府确定为贫困县,自此先后列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县、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2007年至2009年贵州省委、贵州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选“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县。为此,发展高新技术中药材产业的重大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在于:
(一)有利于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 通过在境内梵净山旅游环山公路沿线、旅游景点周边大力培育金银花资源,包装鸟语花香生态景观景点,提升美化环境效果,再加上灵芝、天麻、黄连、三七的开发利用,开发和打造出高品质的旅游产品,以促进旅游事业步入更好更快旅游产业发展“快车道”。
(二)发展中药材是县委、县政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可持续发展产业化道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大举措之一。
印江县是一个地处边远山区的贫困县,加大开发式扶贫力度,发展建设中药材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是“十一五”计划以来县委、县政府密切关注的问题。“十一五”期实施了天麻、金银花、黄柏、杜仲等中药材支柱产业,总规模30000亩。实践证明:中药材资源开发是一种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企业和农民一次开发长期从中获利,不失为投入少、收入高、见效快的短、平、快富民产业。因此,发展中药材产业是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形成的长远共识,极有利于贫困地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民增收脱贫致富为改变印江农业产业结构,利用资源优势形成经济优势,推动印江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印江农民脱贫致富,利用印江地方特色资源建设印江中药材GAP项目,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二、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
贵州省是我国四大中药材主产地之一,近年来,随着制药工业迅猛发展,特别是以开发加工金银花为主的制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为金银花种植,企业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在贵州省内就有许多中成药制药企业,这些医药企业的生产每年都消耗大量地产金银花,野生金银花远不能满足制药厂的生产需求。
由于人类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化学药品制剂和滥用抗生素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热血毒痢、风寒感冒、温病发热的疗效金银花中含的绿源酸和亚绿源酸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及抗菌作用,已誉为“中药抗菌素”在非典期间以及甲型H1N1来临以后金银
花在临床应用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得它的市场价格一涨再涨,所以发展金银花GAP种植,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天然药品和保健品成了目前药品和保健市场的热门话题。优越的自然和地理环境条件,造就了贵州独特的药材资源,特别是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以来,省政府关于将贵州建成西部“药谷”的战略方针,结合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已在全省范围形成大力开展种植各种中药材的趋势,加上贵州省内优越的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逐渐形成目前贵州地道中药材以其优良品质,一定规模的种植产量,赢得了“中药材王国”的益称,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
印江县结合梵净山的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在“十一五”计划纲要中,把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金银花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导产业经营进行培育,使其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在印江县各乡镇围绕印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充分利用交通区位、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等优势,逐步形成以公司为龙头,农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后劲的发展格局。
印江县各乡镇农村经济仍是以传统农业为主,虽然农民群众的吃粮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农民增收渠道较窄,收入增加缓慢,农民人均收入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刚刚解决温饱的贫困农户,经济基础薄弱,难以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开放性的农业生产、致使农业产业结构整体进程缓慢,项目区自然气候土壤等条件适
宜人工种植金银花,农民种植,但由于种植零星分散、规模小、管理粗放,加上在生产经营中信息闭塞,经营分散,致使农民群众在从事中药材生产经营中获得的经济效率较低,难以承担种植经营中药材市场风险。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中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起到较好的龙头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中药材种植经营模式,带领当地农民群众的改变传统的农业种植结构,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户收入,促进地方财政增收起到要作用。
第三章
市场预测与效益简析
一、市场预测分析
金银花是十分畅销的常用名贵中药材之一,具有清热解毒、通经活络、广谱抗菌及抗病毒等功效,70%以上的感冒、消炎中成药中都含有金银花。近年来,我国对中草药金银花的开发利用有了突破性进展,不仅药用量连年增加,而且在鲜食、香料、化工和保健食品等领域的需求急剧增大。随着中国加入WTO之后,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金银花的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将更加旺盛。据中国经济林协会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全国金银花年产量仅800万公斤,而国内外市场需求量为2500万公斤,缺口相当大,所以名贵中药材金银花目前在我国的综合开发潜力巨大,梵净山的金银花浑身都是宝,种植金银花的经济回报十分的丰厚金银花中可以提取氯氨酸、氨基酸、可溶性糖等有效成分,对延缓衰老、消毒消炎、保肝抗癌等具有特殊疗效和保健作用。金银花的茎叶还可以做饲料,用以饲养牛羊。同时,金银花根系发达,是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的重要植物品种。银花的用途越来越广,开始由单一的中草药逐步向茶叶、饮料、食品和日用化工产品等方面发展。金银花的原花冲之代茶,嗅之气味芬芳,饮后神清气爽。夏秋服用金银花茶,既能防暑降温、降脂减肥、养颜美容,又能清热解毒,是现代人保健养生和防病的绝好佳品。金金银花的社会需求总量大,产的优质绿色金银花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外市场上紧俏的抢手货。一亩金银花年产130—150公斤金银花优质干品,按近几年市场平均价30—40元/公斤计算,年可创产值3900—6000元/亩。
二、经济效益简析
(一)、公司效益分析
通过对本公司产品成本和销售量的测算本公司每年产值为3755万,其生产成本为3408万,每年税前利润1210.66万,年税后利润347.01万。利润率9.24%,利税率32.24%
(二)、社会效益简析
本项目的建成,能创税10.4万元人民币,为农民增加1500
万金银花种植收入,提供3200个就业岗位,其次还能推动农村中药材种植结构、加深农产品加工链条、拓宽农民致富路子,有较好的作用,其社会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第四章
项目技术基础
一、产业发展的依据
印江自治县是贵州省中药材生产地之一,据1987年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名录》记载,印江县有中药材1000余种:其中:苔藓类12种、蕨类24种、植物类818种、菌类32种、动物类药87件、矿物类药27种,蕴藏量达894.45万kg(除矿物外),目前种植面积和产量较多的药材,主要有灵芝、天麻、黄莲、三
七、金银花、杜仲、黄柏、吴茱萸、五倍子、何首乌、续断、白花前胡、丹参、银杏、天门冬、黄栀子、血藤、白术、草乌、白芨、毛慈菇、徐长卿等品种。灵芝、天麻、黄莲、金银花、三
七、杜仲、吴茱萸、五倍子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二、项目的关键技术对行业技术的意义
天麻属贵州名贵地道药材之一,是属根茎类。我县梵净山周边地区野生或人工栽培的天麻皆因个大、肥厚、质坚而驰名。2001年起步进行天麻有性繁植技术研究,在贵州省植物园袁崇文研究员(天麻专家)和铜仁地区职业技术学院梁玉勇副教授的帮扶指导下,取得很好的成果,产品品质受到专家和业界人士的好评。
为扩大天麻种植面积和提高天麻产量和质量打下良好基础。该技术是在室内筐叠式立体无土栽培,占地面积小,人为控制温湿度,不受自然灾害影响,贵州省内唯一一个创新,经过几年的努力探索已取得丰富经验,我公司2008年天麻GAP基地生产面积5000亩,成为省定天麻生产基地之一。
金银花:我县的品种有5种,80年代野生收购量达30多吨,销售全国各大中城市。其中目前种植的主要是:梵净山区生产有一种黄褐毛忍冬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在植物分类上属科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双子叶植物纲,合瓣科亚纲,忍冬季忍冬属,为多的生常绿缠绕藤木,小灌木,我公司于2004年采用国内的先进技术对金银花的种植和培育苗木进行研究,取得了金银花的压条繁殖技术和纤插繁殖等技术,以藤本矮化为木本植株,为扩大金银花的种植面积提供优质种源和生产技术奠定了良好基础
花期5—7月,花呈细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或直,长2—4m,直径约3mm,偶见伴状聚伞花序,叶状苔片卵圆形,表面密被黄褐花毡毛,根据贵州省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何顺志所长,在全省中药材栽培培训中资料记载“此黄褐毛忍冬其有效成份(绿原酸、咖啡酸)含量比其他忍冬高一倍左右,种植后产量高达2—3倍”,现我公司永义乡张家坝村、团龙村、新业乡居龙村现有栽培面积约2000亩;2008年从河南引进的金丰一号树型银花品种,在适宜乡镇集中连片种植5000多亩,开始产生效益,该品种是目前全国金银花所有品种中最好的高产优质品种,立地成型小树状,当年种植,当年开花,三年进入盛产期,一年三茬花,花多蕾大,色鲜绒厚,产量高,品质优(绿橼酸含量高达5.8至6.8%),亩产干花150至200公斤以上,亩产值6000元至8000元,在生产上十分值得栽植的优良品种。
三、产业发展的技术优势
1、适宜的土壤和独特的气候条件。印江县土壤多为砂壤、山地黄壤,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PH值在5—6.5之间,海拔在500—1200米,气候温凉湿润,年平均气温在15.6℃左右,年降雨量在1250毫米左右,年日照数在1200小时以上,无霜期290天,适合中药材生产的特点,是中药材种植的适宜区域。
2、土地、劳动力资源丰富。全县25°以上坡耕地20余万亩,85%以上坡耕可供栽植中药材,为全县中药材产业化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不与粮食生产争地。全县现有劳动力20余万人,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除承担农田耕作外,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可以合理地组织到从事中药材开发上来,使富余劳动力得到有序转移和有效利用。
规划发展中药材产业梵净山周边的4个乡镇25个村的土地总面积24万余亩,其中可开发利用的非耕地12万余亩,共有林地23674亩、草地面积8946亩,25°以上坡耕地7107亩。且适
培育繁植灵芝、天麻、三
七、黄莲、金银花,劳动力充裕,规划区域内的25个行政村共农户5134户20784人,其中具备劳动能力人口11440人,共计耕地田土面积16167亩,若每个劳力管理5亩计,尚有富余劳力8200余人。
3、交通、通讯、电力、煤等基础设施和资源保障。境内有铜思、印松、印沿、印德、印石公路,距渝怀铁路青溪、孟溪火车站仅60余公里,项目区村村通公路、通电和移动电话,为中药材资源培育、产品加工、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水为梵净山矿泉水,县境内燃料煤有沙子坡青坨年产7万吨矿井。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
一、项目的布局规模及内容
项目区以梵净山为中心,以正在建设的梵净山旅游环山公路沿线乡镇、村为重点,即:永义乡慕龙村、尖峰村、田家湾村、永义村、河坎村、张家坝村、豆凑林村、团龙村、大元址村,新业乡后河村、坪锁村、芙蓉村、坪坝村、边山村、锅厂村、木黄镇的昔坪村、金厂村、金星村,罗场乡快场村、寨口村、李家寨村、两河村、坪窝村、清河村、罗场村等4个乡镇25个村
二、规模
印江自治县中药材发展规划的方针和政策,在“十二五”期间,全县实现种植金银花面积10万亩,年产成品1145万公斤,产值15320万元,税金2604万元,并带动项目区和周边相邻4000户贫困户脱贫,每年40000人次闲散劳动力从事季节性就业。
(一)内容
1、种植安排任务是:
木黄镇种植:2.5万亩
永义乡种植:3万亩
新业乡种植:3万亩
罗场乡种植:1.5万亩
2、配套建设初制加工厂11个 新业乡3个 永义乡4个 木黄镇1个 罗场乡3个
(二)项目基础设施建设
在2011年金银花开始投产之前,在各种植项目区建立配套初制加工厂和生产便道以及生产用水(小水窖)等基础设施。在印江中西药业公司仓库建立精加工厂1座,在以下乡镇建立11个粗加工厂:
新业乡3个 木黄镇1个
永义乡4个 罗场乡3个
2013年至2015年,10万亩金银花种植园全部投产并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基地,完善加工,包装体系,开发出“名、优、新、特”系列产品,实现“11124”总规划目标。
二、项目的工艺技术及设备
(一)、繁殖技术
1、种子繁殖
10月果实成熟后,采集装入纱布袋中揉碎,洗去果肉,捞出种子阴干层积贮藏。采种时宜选择叶大花大、品质优良、无病虫害的优良品种。春季4月上旬播种,先用25℃温水浸泡24小时,捞出后与湿沙混匀,室温下催芽,每天搅拌1次,待30%~40%的种子露白时进行播种。播种多开沟条播,每亩用种量1.5kg左右。播后覆细土2cm左右,覆盖稻草,喷水保温。10天后出苗,除去覆盖物,每天喷水。苗高10cm左右时喷施杀菌剂防治立枯病。注意经常松土中耕,适当追肥、摘心。翌年春定植。
2、扦插繁殖
选取健壮、无病虫害、优良品种母株上的1~2年生枝条,长20cm左右,留顶部2~3片叶,下端剪成马耳形,插入基质中2/3左右,踏实,浇透水,7天后即可生根长芽,当年深秋或翌年春季可出圃定植。若用低浓度吲哚乙酸等生长剂处理插条,可提高成活率。
3、压条繁殖
选取健壮的一年生枝条,将有节处割伤弯曲埋入土中固定,枝梢露出地面。长出新根后,即可截离母体,单独定植。
4、分株繁殖
于冬末春初、萌动前挖取母株进行分株。分株时根系修剪至50cm,地上基段修剪至30cm,挖穴栽植或盆栽,每穴或盆3株,第2年即可开花。
(二)设备的选型
本设备为金银花加工成套设备,包括鲜花分级机10台、杀青10台、烘干5台、分级打包机5台等一系列设备构成自动化流水线。加工的干花产品品质匀称,气味芬芳、口感纯正、色泽美观、清新爽口,最大限度保持清热解毒之功效。
三、项目进度安排
项目建设进度:2012年11月-2013年5月,做好种子、肥料、苗圃的建设,做好一年育苗、二年移栽、三年管护、四年采收的生长周期安排。到2014年开始每年都育苗,每年都采收、加工和销售的方式
——2012~2013年:在管好现有天麻5000亩药园基础上,在贵州省中药材科研所的指导下,新建高标准规范化金银花苗圃园5000亩,分乡安排任务是:木黄1000亩、新业、永义各2000亩。在永义、罗场、新业、木黄分别建苗圃700亩、600亩、300 13
亩、400亩。
——2013年,在管好已有银花1000亩种植园的基础上,新建种植园3万亩(其中高标准规范化10000亩),分乡安排任务是:新业20000亩,木黄5000亩,并分别在配套建设初制加工厂8个,其中:新业乡3个、永义乡4个、木黄1个。中西药公司建精制加工厂1座。
——2014,规划的4个乡镇25个行政村中药材面积10万亩全面完成定植成园,同时在罗场建设初加工厂3个。
2014年至2016年,10万亩种植园全部投产,并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中药材基地,完善加工包装体系,开发出“名、优、新、特”系列产品,实现“14124”总规划目标,使40000户贫困户脱贫,40000个季节性工资平均收入5000元以上。
第六章
项目投资
一、项目总投资规模
(一)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1250万元,其中产业发展投资780万元。种苗费:按照465元每亩,需455万元。肥料费:按照99元每亩,需99万元。整地栽植费,幼苗抚育费220万元。技术培训费6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70万元
小水窖1000个,按照1.5万元每个,需150万元。初加工厂房 需180万元。加工设备 需110万元 生产便道500米 需30万元。
(二)、资金筹措方案
项目总投资
1250万元,其中,申请扶贫项目资金480万元(于购买种苗、肥料、幼苗抚育费)群众整地,栽植,单位自筹资金770万元(职工集资)。
境影响评价及节能措施 项目源利用及节能分析
本项目建设严格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文件的要求。以梵净山旅游区为中心,以正在建设的梵净山旅游环山、公路沿线的乡镇、村为重点,根据金银花的生长繁植习性和土壤的要求,有效的利用退耕还林政策以及修建公路以后对森林植被的破坏。进行合理有效的恢复,利用金银花的种植来美化荒山,减少水土流失,治理沙漠化,保持梵净山的生态平衡。
围绕印江县政府的经济发展思路,大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依据茶叶产业的栽培规模化,加工标准化、销售品牌化的产业化发展思路,来带动金银花的深加工发展。加工成金银花
保健茶,它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使得许多消费者都对它十分清睐,由于茶叶的加工季节与金银花的加工季节时间不相同(茶叶加工在3—5月份、金银花加工在6—7月份)所以利用茶叶的生产加工设备和加工厂来加工金银花茶,使得以现有茶叶的加工设备和厂房二次利用来加工金银花茶,有效的综合利用,减少成本,节约资源,提高了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为财政减轻经济压力,落实了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又为财政增效增收。
二、环境影响因子分析及治理对策
一、本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主要因子有:
(一)建设期建筑垃圾及废水;
(二)生产期蔬菜废弃物及生产废水;
(三)建设及生产期机械噪音。
二、治理对策
建筑垃圾及废水、生产废弃物及生产废水因不含有毒成分,可直接进入市镇垃圾及废水处理排放系统处理排放;对机械噪音,可采用严格控制机械运作时间段及严格选购机械设备的方法,以达到严格控制噪音分贝、不影响周边群众正常生产及生活的目的。
三、节能减排措施
严格控制生产用水、用电量,不断采用新技术、新标准,降 16
低生产耗电、耗水,达到节能减排目的。
第三篇:中药材标准化基地项目工作总结
中药材标准化基地项目工作总结
广西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
我区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种类繁多,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大,开发前景广阔。2004年,按照部门预算的安排,我中心承担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在自治区农业厅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中心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增长的一项优势产业来抓,及时落实项目建设任务,出台项目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的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经过一年的精心组织和实施,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本项目部门预算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其中:
(一)自治区本级52万元
1、聘请医药专家对人工种植的中草药作药理研究以及中草药原料规范化生产技术培训6万元;
2、举办广西中药材原料产销衔接会、全区中药材原料标准化生产学术交流会议6万元;
3、自治区级中药材原料种子种苗繁育及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40万元,其中:
(1)种子种苗繁育基地60亩,投资30万元。主要繁育百合、玄参、丹参、桔梗、金银花、何首乌、吴茱萸、天冬、石斛等中药材种子种苗。资金主要用于:①基地内道路、水利设施、水粪池等基本设施建设15万元;②搭建遮阴棚25亩,补助5万元;③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补助5万元;④病虫害防治、施肥技术试验示范补助5万元。
(2)利用基地果园间套种石斛等中药材生产示范40亩,投资10万元。
(二)市、县级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48万元,其中:
1、来宾市金秀县绞股蓝规范化生产基地8万元;
2、桂林市临桂县罗汉果规范化生产基地8万元;
3、百色市靖西县首乌规范化生产基地8万元;
4、河池市岩黄连、金银花、扶芳藤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16万元,其中:
(1)河池市本级岩黄连标准化基地8万元;(2)金城江区金银花规范化生产基地4万元;(3)大化县扶芳藤规范化生产基地4万元;
5、玉林市石斛、鸡骨草、橘红规范化生产基地8万元。
二、建设项目进展情况
1、以点带面,提高中药材农业开发向产业化、规模化开展。2004年,是我厅首次安排专项经费扶持中药材生产的第一年,为了把此项工作抓好抓实,我们选择的第一批中药材示范基地分别安排是:金秀县的绞股蓝,临桂县的罗汉果,靖西县的何首乌,金城江市的岩黄连、金银花,大化县的扶芳藤,玉林市的石斛、鸡骨草。我们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开展工作,制定可操作性实施方案,建立了相应的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以风险与管理效益相挂钩的原则,并按目标责任制与各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责任人签订了项目任务书,要求项目承担单位按时汇报项目实施情况并且不定时地到项目区进行抽检、督促项目实施。
另外,在选定项目和落实项目实施地点时,我们特别注意与加工企业、收购商、种植大户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如鸡骨草、扶芳藤、绞股蓝、罗汉果、岩黄连生产示范基地,分别为玉林制药厂、广西中医院制药厂、广西金秀圣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桂林莱茵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广西河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原材料基地;石斛、何首乌生产示范基地分别是与靖辉药业公司、玉林洋平中草药繁育种植场的合作开发。由于有加工企业、收购大户作后盾,解决了项目资金不足及市场销路的难题,为了把中药材产业做强做大,在抓好生产示范的同时也深入地开展了中药材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已成功地解决了鸡骨草、扶芳藤、岩黄莲等中药材由“野生”变“家种”的技术难题,同时还编写出了“鸡骨草生产技术规程”、“扶芳藤生产技术规程”、“金银花生产技术规程”等广西地方标准,对规范中药材生产的发展,提高产品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平均亩获纯利1500元以上,不仅药农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加工企业由于有了稳定的原材料生产基地,生产规模扩大了,成本降低了,产品价格也相应下调,同时,药材产品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经努力,2004年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共完成中药材种植示范7266亩,比原计划6890亩超额完成376亩,示范带动周边农户种植中药材46400多亩。
2、抓产销对接暨技能培训,提高科技含量、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2004年6月份,由我中心积极筹办的“广西(靖西)中药材产销对接暨科技下乡”活动在靖西县端午节举办。活动取得了园满成功。北京大学药学院、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中华民族医药学会、中国医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广西中医学院药学院、广西科学技术协会等区内外有名的中医药科研专家莅临现场指导,并对如何发挥自然优势,做大做强广西中药产业提出了极其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本次活动共发科技书籍及资料4万份,培训技术人员和药农115人,科技咨询0.75万人(次)。参加药市的人数达5万人以上,成交量达32吨,成交额90多万元,药市的摊位达5000多个,其中靖西县外摊位就有150个。在药市上共有489个品种的中药材参与了流通。
同时,为了提高全区农业部门及领导对中草药农业开发的生产和管理水平,我中心在南宁举办了“全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高级研修班”,全区有关部门和14个市、54个县(市、区)农业局的主要领导、技术骨干以及区内部分中药企业代表共99人参加了培训。
3、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带动中草药农业产业的发展。由我中心引荐的湖南恒盛投资发展集团公司、湖南春光中药超微饮片有限公司等与玉林市政府就投资建设广西玉林中药现代化高技术园进行商谈,并基本达成协议,协议项目将在原玉林市中药材专业市场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由中药种植示范区、中药生产工业园区、药品交易区、综合配套功能区组成的,集“市场+基地+加工”三位一体的高科技园,现在项目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中。
三、项目取得的成效(一)采取的措施
1、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为了实施好本项目的的工作,中心和各项目协作单位、项目责任人签订了项目目标责任制任务书,明确了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并把各项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人。通过项目责任人交纳风险抵押金、年底评优奖励的管理模式,激励各承担单位认真实施项目,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2、领导重视。今年的项目任务下达后,各项目承担单位极为重视,纷纷成立以单位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指定职能科站集中精力抓,由于组织到位、措施得力、责任到人,项目实施非常顺利,超额完成了各项任务指标。
3、多渠道筹集资金。各承担单位摒弃了“等、靠”等观念,从多方面进行融资,除了专项经费补助外,积极争取地方配套资金,承担单位、协作单位也积极自筹一部分资金,发动农民自筹一部分。如玉林玉州区石斛项目,除了专项经费补助4万元外,地方配套了12万元,承担单位和协作单位自筹了40万元,农民自筹了52.6万元,解决了项目资金不足的难题,保证项目工作顺利开展。
3、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为规范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各承担单位大力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进行生产,如罗汉果生产按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罗汉果生产技术规程》组织生产;大化县的扶芳藤基地,由于扶芳藤栽培技术研究目前在国内还是空白,主要刊物尚未见报道。该项目承担单位组织科技人员广泛收集资料,结合历年栽培经验,编写了《扶芳藤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并在基地进行试验证,在农民中大力推广,指导农民按规程进行种植,不仅提高了该县扶芳藤产量,同时也确保了产品的质量。
4、加强技术培训。为了提高农民对中药材开发的认识,提高农业技术人员和种植户的技术水平,规范我区中药材种植,我中心及各项目承担单位层层抓技术培训工作,一年来共举办了各种形式培训班30期,培训技术人员、农户共3540多人次,发放资料30000多份,技术咨询9900多人次,进行现场指导25次。项目区农户基本掌握了相应中药材栽培技术。
5、加强与加工企业、收购商、种植大户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为了避免农民增产不增收,各基地加强了与加工企业、收购商的联系和合作,发展订单农业。如鸡骨草、扶芳藤、绞股蓝、罗汉果、岩黄连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都和加工企业进行合作,分别作为玉林制药厂、广西中医院制药厂、广西金秀圣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桂林莱茵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广西河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原材料基地,为企业提供原料;石斛、何首乌生产示范基地也分别与靖辉药业公司、玉林洋平中草药繁育种植场进行合作开发。在2004年11月份,广东一品红药业有限公司还和金城江区签订岩黄连的购销合同,并把该基地作为其GAP生产基地。
(二)项目效益显著
1、社会效益。项目实施以来,以点带面,促进中药材农业开发向产业化、规模化开展,引导和带动广大农民进行种植中药材,示范带动中药材46400多亩。对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2、经济效益。由于项目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双方订立生产合同,种植管理严格按照标准化的栽培技术进行生产,既保障了产品质量,又解决了产品销路问题,避免农户增产不增收的问题,经济效益显著。如金城江区的岩黄连种植,按照2004年80元/公斤的市场价,其亩产值达6400元,每亩纯利润2800元;靖西的何首乌一年生平均亩产量达1320公斤,折干率42%,干货亩产量为554.4公斤。按2004年何首乌的收购价8元/公斤计算,亩产值可达4435.2元。
四、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一)存在问题
1、资金不足。投资经费有限,设备简陋,基地的发展受到制约。
2、技术力量薄弱。生产技术力量相当薄弱,尤其在中药材方面,由于今年是第一年组织实施中药材项目,大多数技术人员都是首次接触中药材生产,在具体指导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如靖西对罗汉果在生产过程中授粉间隔时间为什么差异22天,这一问题还不能作出很好的解释。
3、种植农户认识还不到位。种植过程中,对种植的药材缺乏管理,致使部分基地出现因管理不到位而与其他基地出现较大的差距。
4、种植户与加工企业、收购商之间的合作有待加强。中药材生产必须是产、供、销一条龙,否则,产品无法找到销路,找到销路价格也低,影响药农生产积极性。如金城江区的金银花已大量种植,但无正规厂家收购,只有个体老板低价收购,造成有药无人检,严重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二)建议
1、多方筹措资金,解决经费不足难题。积极筹措资金,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对基地建设更多的资金投入,保证基地井然有序、连贯的顺利发展。
2、进一步做好宣传、示范、推广工作。扩大宣传面,做好示范、推广工作,使种植农户深刻认识到中药材的种植管理必须按照有关的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确保中药材高质高效生产。
3、加强技术培训。狠抓技术员的技术培训为进一步作好技术服务打下扎实基础,同时认真做好各个生育期的观察与分析,不断总结在生产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为项目的结题验收提供第一手真实的材料。
4、发展订单农业。有关部门做好和企业的牵线工作,加强药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联系,发展订单农业,解决药材销售难的后顾之忧。
第四篇:贵州中药材生产与GAP基地经营模式探索.
贵州中药材生产与GAP基地经营模式探索(1)
2007-2-1 23:55:14 来源: 作者:
治疗牛皮癣不再是神话!治疗牛皮癣不再是神话!治疗牛皮癣不再是神话!
治疗牛皮癣不再是神话!治疗牛皮癣不再是神话!治疗牛皮癣不再是神话!
贵州中药材栽培养殖的历史,可上溯到明、清时代以至更早,但大量发展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近几年实施中药现代化与加强中药产业化以来,贵州中药材生产与GAP生产基地建设更有长足发展,并在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运营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贵州中药材生产发展的历史回顾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药材曾由贸易公司、供销社、土产公司兼营。后由药材公司专营,国家统购统销,统一制价,统一销往国内外。1957年以前,我省药材收购主要靠野生资源,其中有杜仲、黄柏、龙胆、天冬、吴茱萸、石斛、白及、何首乌、桃仁、常山、马槟榔、黑节草等10多种,在1954—1955年产量均居全国首位。而栽培品种仅有白芍、吴茱萸、当归、川芎、生地、泽泻、山药、红花、白芷、紫苏、玄参、丹皮、枳壳、银耳等14种,面积总共才几十亩。1957年以后,在党和政府重视下,加大力度扶持中药材生产,才使药材生产迅速得到发展,栽培品种通过野生驯化和省外引种等方法发展到了 40多种,所增加品种主要有黄连、潞党参、黄芪、人参、三
七、玄参、栀子、云木香、菊花、元胡、连翘、大力子、茯苓、怀牛膝、桔梗、厚朴、杜仲、黄柏、木瓜、乌梅、石斛、艾纳香等。特别是早在1958年就建立的贵州遵义杜仲林场、湄潭白芍药材场等,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全省药材种植面积已增加到上万亩,形成名特优势和一定规模的则有杜仲、五倍子、黄柏、厚朴、天麻、吴茱萸、石斛、茯苓等,并有20多种家种商品药材除供自销外,尚有调供省外的能力。有些引种药材(如潞党参、云木香等的生产能满足本省需要,改变了过去依赖外省调入的状况。至上世纪70年代,全省建立了杜仲、黄柏、厚朴、金银花、茯苓、白芍等28种商品药材生产基地。如5~30万株的杜仲生产基地有180多个;5万株以上的黄柏生产基地
有36个;其它常用品种如厚朴、茯苓、桔梗、山药、白术、菊花等的种植面积及产量均有大幅度增长,如1976年,家种药材产值达540万元,占当年中药材总产值 30.44%。1978年以后,药材种植收购放开,出现了许多药材种植的专业村、专业户,以及个体承包的药材种植农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尤以天麻、茯苓、杜仲、黄柏、厚朴的种植发展较快,如贵阳市乌当区百宜乡1985年的天麻产量超50000kg;锦屏县11家专业户种天麻16000窝;大方县、德江县、普安县等地的天麻种植也发展到历史最高水平。黎平县、锦屏县生产的茯苓1984年达25万kg。全省杜仲、黄柏、厚朴借发展“三木”药材之机有了更大发展。其它各种中药收购额和销售额也继续增长,如1983年全省中药行业的85个省、地、县药材公司均为盈利单位。我省在中药材栽培(养殖科研与成果转化方面,也曾进行做过大量工作。贵州省植物园、贵州省药材公司、贵州省中药研究所等则是我省对中药栽培、驯化研究较为广泛和深入的单位。曾对天麻、石斛、金银花(黄褐毛忍冬、灰毡毛忍冬、淫羊藿、鱼腥草、薯蓣、西洋参、金铁锁、红豆杉、珊瑚姜、艾纳香等上百种药用植物进行了野生驯化、引种栽培、物种保留等方面加以研究。例如,天麻的野生变家种研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即获得成功,曾荣获多项科技成果奖,并对贵阳市乌当区百宜乡等地的天麻种植农户进行培训,使天麻栽培技术得以推广。黄褐毛忍冬、灰毡毛忍冬的野生变家种于上世纪80年代在安龙、湄潭等地亦获成功,并获国家及省级科技成果奖。上述中药材栽培(养殖科研与成果转化,为今天我省中药材生产与GAP基地建设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贵州中药材生产的蓬勃发展现状 1.中药材生产的主要品种与规模 据贵州省农业厅对全省中药材生产的统计调查,至2003年3月止,全省种植中药材79种,面积 107.1万亩。其中,贵阳市6.24万亩,占5.83%;遵义市46.00万亩,占42.95%;六盘水市3.26万亩,占3.04%;安顺市7.66万亩,占7.15%;铜仁地区 8.22万亩,占7.68%;毕节地区4.75万亩,占 4.44%;黔南州7.37万亩,占6.88%;黔东南州 9.06万亩,占8.45%;黔西南州14.55万亩,占 13.58%。从中药材生产的地区分布看,遵义市、黔西南州基地种植面积所占比例较大,遵义市品种最多。9个地、州、市均有种植的品种是天麻、杜仲、半夏、金银花、板蓝根、黄柏;种植品种50种以上的为遵义市;30种以上的有黔东南州、铜仁地区、黔南州、毕节地区及安顺市;30种以下的为黔西南州、六盘水市及贵阳市。黔东南州还有乌梢蛇、蕲蛇等养殖。从
中药材生产的规模看,种植面积超过10000亩的有杜仲、黄柏、厚朴、金银花、天麻、淫羊藿、五倍子、艾纳香、太子参、银杏、吴茱萸、桔梗、鱼腥草、百合、缬草、白术、花椒、土砂仁、岩桂等;5000亩以上的主要有龙胆、桔梗、丹参、山苍子、薏苡、前胡、生姜、乌梅、山药等;1000亩以上的主要有何首乌、石斛、天冬、黄精、茯苓、洛龙党参、北板蓝根、头花蓼、玄参、白芷、白芍、玉竹、茯苓、洛龙党参、桅子、枳壳、木瓜、天花粉、草乌、旱莲草、赤小豆等。具有地道、名优、特色等竞争优势并具一定种植规模的品种主要有杜仲、天麻、石斛、半夏、何首乌、太子参、淫羊藿、黄柏、茯苓、洛龙党参、山慈菇、南沙参等;具有产业链优势与生态、经济效益均佳的品种主要有杜仲、天麻、银杏、淫羊藿、黄柏、艾纳香、鱼腥草、头花蓼、金银花、五倍子、桔梗、喜树、山苍子等。
三、贵州中药材生产基地的规范化建设 1.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的发展规模近3年来,在中药现代化与医药工业及相关工业发展推动下,我省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发展迅速。目前,已建立具一定规模,并按照GAP规范进行生产基地建设的中药材生产基地,有大方和乌当的天麻、遵义和湄潭的杜仲、赤水和兴义的石斛、施秉的何首乌和太子参、雷山的淫羊藿和山慈菇、安龙的金银花、凤冈的黄精和天冬、松桃和余庆的吴茱萸等10多个基地。规模在10000亩以上的主要有杜仲、黄柏、厚朴、金银花、天麻、淫羊藿、太子参、银杏、吴茱萸、鱼腥草等生产基地;5000亩以上的主要有喜树、桔梗、丹参、生姜、山药等生产基地;1000亩以上的主要有何首乌、石斛、半夏、天冬、黄精、茯苓、洛龙党参、头花蓼、茯苓等生产基地。2.国家和省级支持的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 在承担国家和省级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研究与GAP基地建设方面,1999年贵州仙灵药业(现名贵州同济堂药业公司牵头承担了国家科技部“九五“重点攻关项目“杜仲、淫羊藿、石斛等3种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于2001年已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2000年以来,贵州宏宇药业公司、贵州信邦制药股份公司等都先后牵头承担了天麻、何首乌等地道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和GAP基地建设。2000~2002年,国家经贸委和省经贸委、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国家发改委和省发改委、省农发办和省扶贫办等对我省中药材生产及其基地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如国家经贸委和省经贸委立项22个,经费计330万元;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立项 4个,经费计275万元。又如贵州宏宇药业公司主持承担的科技部国家“十五“攻关项目“贵州天麻、杜仲等七种地道药材规范化种植的研究与示范“及贵州省“十五“攻关项目
“贵州地道药材GAP试验示范基地研究“等。3.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GAP生产基地建设 目前,贵州省中药材种植与GAP基地建设已经形成较好投资环境。相关部门将管理使用的建设发展资金,按照渠道不变、性质不变的原则,根据项目情况,对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项目给予扶持,形成了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资金、国家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资金、省经贸委的技改资金、省扶贫办的扶贫贷款资金、省农业厅的产业化项目资金,与企业自筹、银行贷款、省外重点企业联建中药材生产基地等构成的多元化投资格局。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国家、省、地(州、市共投入近3000万元,以无偿资助或政府贴息的方式引导企业发展中药材种植与GAP基地建设。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不断扩展对中药材GAP种植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我省中药材GAP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现由已往的天麻、杜仲、淫羊藿、何首乌、黄柏等10余种增加到半夏、茯苓、头花蓼、艾纳香等30多种。其研究层次也在不断深入,已由形态学、栽培学的研究深入到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的研究,并重点转入中药材质量标准的提升研究,以达保证中药材真实、优质、稳定与质量可控目的。在进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的基础上,现已开展了天麻、杜仲、何首乌、太子参等18种共12867亩的GAP示范基地建设,并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药工程实施,有力地辐射、带动了周边地区的中药材生产,示范推广效应十分明显。2004年9月,贵州信邦公司在施秉建设的何首乌、太子参GAP基地已通过国家检查认证。4.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GAP生产基地建设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我省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与GAP示范等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得到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党政与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例如2003年,省中医药现代化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省长石秀诗同志亲自到贵州遵义、赤水石斛种植基地视察石斛的种植情况,并对贵州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GAP示范基地建设提出了5项具体要求:“一要体现我省特色,二要加快引进技术,三要搞好科技创新,四要做好市场开拓,五要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副省长陈大卫同志也多次到中药办视察工作,并亲临中药材种植基地,对中药现代化与中药农业等工作都作了重要指示。这极其有力地促进了全省中药材生产与 GAP基地的蓬勃发展。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湿润温暖的气候,非常适宜草药生长与中药材种植,使贵州成为我国四大中药材产地之一,有中药材4290种,蕴藏总量达6500万吨。在全国统一普查的363个重点品种中,贵州就有326种,占88.10%,各地州市的中药材品种均在千种以上。
“川广云贵,地道药材”。贵州省的中药材不仅品种多,蕴藏量大,而且素有“地道药材”之美誉,珍稀名贵药材主要有珠子参、艾纳香、牛黄等;地道药材主要有天麻、杜仲、石斛、厚朴、半夏、吴茱萸、黄柏、野党参、何首乌、龙胆草、天冬、黄精、金银花、桔梗、五倍子、朱砂、雄黄等35种。我省中药材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品种达100多种,出口品种90余种,天麻、杜仲、朱砂等在古今中外均享有很高的声誉。近年来,地道野生中药材引种、家种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野生变家种、家养,引种成功的地道药材有天麻、杜仲、厚朴、石斛、艾纳香等70余种。贵州省的中药材不仅药用价值高,而且产业开发的前景广阔。五倍子、山药、刺梨、猕猴桃、鱼腥草、银杏、银耳、魔芋、苦丁茶等的生产,目前即被列为绿色产业重点发展和培育的项目。
毕节中药材:做大产业便可“靠山吃
山”
http://china.toocle.com 2010年08月02日09:21 毕节日报
生意社08月02日讯
发展中药材,是我区“3321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区因地制宜谋求发展、问计民生造福百姓的又一重要举措。从系统的观点来看,我区的劣势是山,优势也是山,只有对其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深刻发掘“靠山吃山”的科学内涵,“潜力在山、希望在山、致富在山”的梦想才会变为现实。因此,在结合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这一主题的同时,赋予其新的内容和要求,寓中药材产业于生态建设中,使之不断发展壮大,鼎立于助农增收的产业之间,这是一个战略长远而
又意义重大的愿景。
资源丰富优势难以复制
如果用“上帝是公平的”这句话来形容毕节地区和平原地区在发展条件上的差异,那应该是很恰当的。诚然,“地无三里平”的毕节地区因为交通不便一度陷入边缘化的困境,但撇开毕节地区丰富的地下矿藏不说,单是全区复杂的地形地貌、良好的气候资源和众多的土壤类型形成的生物多样性,正是平原地区无法比拟和企及的。而这种“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优势,恰是生产独具特色、质量优良的地道中药材的先决条件,是发展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得天独厚的优越前提。
我区素有“中草药育盆”之称,全区中药材资源已查明有1672种,其中植物药1577种,动物药有79种,矿物药有16种。在全国368种重点植物药中,我区就有172种。许多地道中药材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全国闻名的有近80种,其
中半夏就是国内外一致公认的中国质量最好的地道药材,在上世纪70至80年代就是出口免检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的许多国家。此外,金铁锁、斑蝥虫、重楼、白芨、金钱牡丹、双肾草等均是国内外急需而又稀有的重要药材。这些药材,只有生长于毕节的广大山区,才具有最理想的药效,如果移栽在区内外的其它地方后,要么药效下降,要么近乎消失,其不可复制的特点特别明显。因此,国内外凡是有名的老中医开具的中药处方中,如涉及到半夏、天 麻、金铁锁等药材的,无不特别注明“贵州毕节产”字样。
据地区科技局副局长周训明介绍,除了中药物种的丰富之外,我区还有独具特色的民族药和民间单验方。而且,全区尚属传统的农耕山区,基本无环境污染,是发展绿色产业的有利条件。生活在区内的30多个少数民族人口达200多万人,他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都不同程度地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有的还形成了自己的医疗体系。目前,我区的民族药有129种,其中苗族药76种,彝族药24种,布依族药19种,其他民族药3种。苗族药占主导地位,尤其以风湿类药和儿科见长。根据权威部门统计,全区共有民间单验方1560多方。这些单验方中,有的是祖传秘方,有的是多年来在民间用于临床有独特之处、疗效明显的药方。
规模初具产业惠及一方
我区较大规模的药材栽培已有40多年的历史。周训明介绍,我区是全国四大产药区之一。目前,我区中药材种植已初具规模。仅半夏而言,全区种植已达2.5万亩,在全国各省市区中位居第一。全国每年需要半夏6000吨,而我区每年就能生产2700吨,占三分之一强。此外,全区种植天 麻1.4万亩。中药材产业发展较为全面的有赫章、大方、威宁等县。在赫章,截止去年全县就已完成中药材种植3.3万亩,其中半夏就达1.6万亩。已建成半夏规模种植基地,虎耳草林下种植基地,天 麻种植基地,重楼、猪苓等野生驯化、标准化种植研发基地。今年,规划实施的4万亩中药材种植已全面结束。赫章中药材产业的产值在目前1.2亿元的基础上将大为增加。大方县充分利用中药材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累计种植中药材8.9万亩,发展中药材种植户1.5万户,培养中药专业技术人员132人,发展专业合作社或协会4个。威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度是贵州省主要药材产区,其中天 麻个大、饱满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名,黄芩为国内正宗。党参、半夏、龙胆、桃仁、李仁等每年均有上百吨经外贸出口,威宁综合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前景不可限
量。
据统计,贵州的中药、民族药的工业总产值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各项指标均高于全国水平。近年来,我区收购、销售植物药数量在1万吨(野生药材占80%以上,产值超过5个亿。依托中药材需求量逐年增加的大好机遇,近年来,我区许多农户靠种植中药材走上了致富路。7月27日,赫章县河镇乡舍虎村驻村干部周进告诉记者,为了帮助当地村民发展中药材,他从农信社为他们协调贷款30万元,目前群众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都很高,该村村民魏仁义、李廷富等今年种植半夏都在5亩以上,亩产值均超过1万元。他还介绍,邻村以则村营盘组的85户苗族同胞,户均种植半夏1亩以上,年均纯收入近万元。由于经济收入的增加,这
个昔日的贫困村在2001年就越过了温饱线,并辐射带动了周边村组种植半夏的积极性,涌现出了许多种植大户。该组的殷昌华家2003年就种植半夏12亩,当年纯收入就超过3万元。自此以后,殷昌华家的种植面积和收入皆逐年增加。在威宁自治县,哲觉镇公平村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户种植的百合、鱼腥草、三
七、潞党、白术、天 麻等中药材,种植规模4000亩以上,全村年收入近千万元。有的村民还成了运销中药材的专业户,将当地中药材销往昆明、六盘水等地。
中药材的种植,不仅鼓足了群众的腰包,而且还带来了明显的生态效益,为石漠化严重地区的群众脱贫致富开辟了崭新的途径。大方县羊场镇桶井村大湾组,因为石漠化极为严重,以前居住在这里的群众生活贫困,自从种植中药材以后,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全组已种植山樟子树和粒枣各400多亩,种植金银花400多亩,种植芍药和半夏各100多亩,昔日的石旮旯如今全部成了“聚宝盆”,绝大多数人家已步入小康生活。家家户户的庭院里,造型别致的盆景和名贵的中药材浑然一体,把一栋栋漂亮的民居装扮得富有情趣。据统计,目前大方县累计在石漠化区域共种植经果林5300多亩,林下种植前胡、独活等中草药1000余亩,同时对石漠化地区周边区域进行封山育林,使一度光秃秃的荒山野岭重新焕发出勃勃生
机。
潜力巨大发展亟待加速
随着我国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我国医药市场将迅速发展和扩大,全区每年接受中医诊疗的人超过60万,消费中药片和中成药的额度在2000万元以上。据了解,全国每年中药成交额在700亿元以上,并且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此外,近年来,全世界已有124个国家建立了各类中医药机构,中医药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在欧美等国,中医药的药用和保健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这些,形成了极具潜力的中医药国内外市场。
在市场供求方面,周训明介绍说,毕节地区极具优势的中药材如斑蝥、猪苓、金铁锁、重楼等,目前严重供不应求。他说,这些药材,怕的是产不出来,只要有,贵州益佰制药厂全部予以收购后都还嫌不够。
据了解,制约我区中药材发展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青黄不接式的人才短缺矛盾突出,资源破坏严重,草本药材种植零星分散,药材生产科技含量较低,无产业化经营协调机制,制药工业基础薄弱。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中药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自我发展的能力还很有限,在国内外各种竞争势力的挤压下,尤其需要有一个适宜成长的产业环境,政府只有对经济价值,市场潜力和对相关产业的拉动力有足够认识,制订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良好的产业环境,才能促进中药产业有效发展。他们认为,做强做大毕节的中药材产业,可以借鉴贵阳的模式,即在财政政策方面,以支持规模化、产业化建设为目标,通过财政补助、贷款贴息、政策性金融手段等支持激励中药企业的现代化建设。在投资政策方面,以重点中药企业为目标,多渠道、多元化、多形式筹集吸收投资资金,创建的投资政
策,完善政、银、企的合作机制,鼓励和扶持效益良好有能力的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在土地政策方面,以生态经济药业基地建设为目标,鼓励承包、开发中药材基地建设,减少农户投入,制定土地优惠政策,增加农户科技致富的积极性。在人才引进策略方面,以技术人才、药品研究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为重点,完善激励政策等措施,为中药企业及其研究机构提供智力支持。
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区中药材蕴藏量约80万吨,但生产和开发的力度还很不够。为了充分发掘我区中药材的潜力,地委、行署提出在5年内将我区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的100万亩。为使这一产业发展壮大,地区将在毕节市梨树镇松林片区建造占地面积达3000多亩的食品药品工业园区,目前,各项相关工作正抓紧实施。与此同时,在农工党中央的关心和帮助下,我区正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中医药企业进入园区,建立龙头企业,以此带动一方的发展。
为了调动老百姓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近两年来,“地区中药产业指挥部”将培训班开办到各县市区的村组,各县市区每年培训的人才超过1000人次。在面上,各地积极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事例则不胜枚举,赫章县集中财力物力,高起点、高规格地抓好平山黔西北药用植物园区的建设,在平山乡农场坝实施中药材种植规模1650亩,以黔草堂为载体的中药企业已建成有品牌辐射带动效应的平山半夏GAP试验示范基地一个。地区科技局、威宁小海镇政府与贵州民族制药厂合作,利用我区金铁锁资源,在小海镇建立GAP规范化试验示范区,计划将种植面积增加到5万亩,把威宁打造成“中国金铁锁之乡”……
中药材产业的惠农作用,已成了我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依据,成了我区各族干部群众的共识。周训明认为,中药材产业一旦被广大农民认可后,我区将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可转移到这个产业上来,所生产的药材成本还会降低,中药材的市场竞争力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届时,广大农民即可自觉地将这一产业发展壮大,“靠山吃山”的梦想将逐步成为现实。
参考链接:
第五篇:中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河南圣光集团
平顶山圣光中药材发展有限公司
二○○八年五月
中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名称:平顶山圣光中药材发展有限公司万亩中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
二、项目区药业发展现状
河南省药材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著名的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现已查明的中药材资源共计2196种,常年收购野生、家生品种达340多种。已被列入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和河南省道地药材GAP试验示范品种的有6个,目前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河南圣光集团是平顶山地区大型医药支柱型企业,拥有3000多名员工,其旗下企业主要有平定山圣光医用制品有限公司、舞钢市三恩药业有限公司、平顶山圣光医药物流有限公司等医药生产、经营企业,主要生产、经营医疗用品、中成药、化学药品制剂,年生产、经营规模达30亿元。圣光集团致力于医药产业的发展,为了更好、更快、良性地发展,形成生产规模化、经营系列化、规范化,逐步形成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群。促进中药材生产向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药业产业建设步伐,促进药业科技进步,提高药业科技含量,有利于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土地利用率,圣光集团决定发展、实施万亩中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的中药材不但种类多、分布广,而且栽培历史十分悠久。我国可供药用的植物已鉴定的有5000多种,其中较常用的有500多种,需求量较大,主要依靠栽培的有250多种。目前我国发展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04.2万公顷,中药材收购量约300万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民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随着药品生产规范化的发展,对中药材 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致使多种药材市场供应出现不同程度的紧缺现象。近几年,国家大力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极大地促进了高效农业和立体农业的发展,加大了山区的开发力度,药用植物种植与加工的中药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无论是在生产规模上,还是在商品产量上,较以往都有了成倍的增长。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已兴起了崇尚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热潮,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西方世界历史只崇信西药(化学药物),一直怀疑或否认中药(植物药)的功效,随着中药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西药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致使西药的疗效锐减,加之西药伴随着比较明显和普遍的毒副作用,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人们开始理解和认识了中医中药的独特疗效。中药逐渐为西方人所接受,于是中药开始逐步进入了历来受禁锢的西方市场,并且越来越受到西方人的欢迎,这给中药创造了更为可喜的历史机遇,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中医药开始走向世界。
目前,中药材市场基本保持供求稳定发展的状况,优质无公害中药材品种、市场大宗品种和临床常用品种多数处于供应不足状态。随着国家药品质量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市场需要一些产地相对稳定、内在质量指标可控的药材品种,以保证临床疗效和产品质量稳定,中药材需求明显,大力发展药材种植前景较好。而舞钢市目前在中药材种植养殖领域基本处于零散、野生和无序状态。结合舞钢市目前的土地使用状况,即土地处于投入产出收益偏低的状况。因此,有必要建立规范化、规模化的药材种植基地,建立中药材加工企业,加上现有的集团所属中药生产企业——舞钢市三恩药业有限公司、医药经营企业——平顶山圣光医药物流有限公司,实现中药材种植——加工——生产——经营系列化、规范化,逐步形成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群。集药材种植、环境保护、环境优化美化、观光旅游度假与一体的综合发展新模式,带动产业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带动农民致富。房前屋后、道路两旁、村头地边栽培芍药、牡丹、金银花,既能起到美化环境、绿化作用,供人们休闲观赏,陶冶情操,又可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根据中药材市场发展及医疗、保健、临床、科研的现状和需求,优选板蓝根、荆芥(荆芥穗)、决明子、金银花、半夏、白术、丹参、知母、防风、芍药、牡丹、桔梗、黄芩杜仲、辛夷等中药材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1万亩,采取立体化种植新技术,最大限度地利 用土地。根据药材种植发展及其市场经营的需要,逐步建立中药材炮制加工基地,为中成药生产、临床应用、保健康复、出口等提供优质、高效、环保、无公害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
五、项目总投资
计划一期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二期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
六、项目预期效益
中草药的开发和利用在世界范围内将日渐受到重视,世界各国不断放宽对中医药的限制,使中药的销量逐年攀升,中药产业正迎来一个全球发展的新机遇。美国的国立卫生研究院对中医药进行评估,并向总统、参众两院递交报告,将中医列为医学保健系统之一,美国有关机构称中草药是安全、有效、可控的混合物。因此,中草药种植前景广阔。
本项目所优选的中药材品种,都是在中医药界使用量大、在中药材市场为大宗品种且成交活跃的常用药材品种,市场分析情况如下:
(一)多年畅销不衰的板蓝根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药用根和叶,其叶叫大青叶,与板蓝根具有相似作用,有清热解毒、凉血的功效,对治疗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肝、甲肝、肺炎、丹毒、热毒发斑、神昏吐血、咽喉肿痛、暴发火眼等有一定的治愈作用。
在全国中药材市场上,板蓝根可谓独具一帜,名列前茅。多年来这个品种几经风雨,多次辉煌,曾经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感冒流行、甲乙肝流行、乙脑流行、非典蔓延及禽流感,都是板蓝根首当其冲,战胜了种种病魔。板蓝根在全国范围内都可种植,并易种易出易管理,可实现机械化种植与收获。在河南中南部地区种植可收获板蓝根250-300公斤/亩,大青叶150-200公斤/亩,市场价格板兰根5-7元/公斤,大青叶2-3元/公斤,亩收益1600-2700元。
(二)市场缺货的荆芥
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芥穗与荆芥性味功效相同,习惯无汗用芥穗,有汗用荆芥。带花穗的全草供药用,具有解表散风,透疹、止血的功能。主治感冒、3 头痛、咽痛、麻疹不透、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症;炒炭治便血,崩漏。安国所产大荆芥穗,码密紧奏,短粗香味浓,除供应国内药用外,尚有大量出口。
荆芥现在主产河北安国和河南禹州,春播秋收、秋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河南所产的荆芥因穗长株矮有效成分高,尤其是薄荷酮含量高,而称为上品。河南产地正常年景亩产可达400公斤,近年却越种越少,种植面积逐年萎缩,2007年是最少的一年,约有50亩,总产量不足80吨。缺口明显,供求矛盾显现。随着冬、春用季的消耗,其供求矛盾将越来越严重,其价格必然继续上升。
荆芥喜阳光充足,湿润气候。幼苗期喜土壤湿润,成苗期喜干燥,怕涝,低洼积水处不宜种植,短期积水也有死亡。对土壤要求不严,重粘土生长不良。忌连作。种植较为简单,亦无须复杂的田间管理。种植荆芥,可实现每亩收益1200-1500元。
(三)抗严寒酷暑的金银花
金银花,为忍冬科多年生藤本,药用花蕾,有很好的消炎解毒作用,对治疗咽喉肿痛、肺结核并发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细菌痢疾、婴幼儿腹泻、眼科急性炎症等有良好的效果。目前人们又制成金银花茶、金银花保健品系列,用途不断拓宽。在全国中药材市场上,金银花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曾几何时,其价格飞涨到360元/公斤,虽然不堪回首,但它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就是说这个品种不能缺。随着劳动力价格上涨,金银花价格也急剧上涨,几年的价低使库存薄弱,后市看好,发展正是时候!
其茎叶入药,名称为忍冬藤,有清热、解毒、通络功效,亦为常用药材。
金银花在全国各地都能生长,抗旱抗寒抗酷暑能力很强。目前所发展的是木本金银花,这个品种多年生长,直立性强,花蕾集中,采花容易,与市场上需求的品种一致。金银花生命力强,成活率高。金银花亩栽500株,山区可适当多些600株,产干花120-150种植一等品绿色花为100-110元/公斤,二级品80-100元/公斤,混等为50-70元/公斤,价格在新年后又上涨。金银花在栽培的第一年或第二年可间作黄芩、桔梗、红花、板蓝根、射干等药材,两者互不干涉,到第三年上不能间作。金银花收益显著,一般每亩收益可达6000元-10000元。同时。载植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村头地边的金银花既能起到美化环境、绿化作用,供人们休闲观赏,陶冶情操,又可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地之骄子——旱半夏
旱半夏,属天南星科草本,药用地下球茎,有燥湿化痰、消痞散结的功能,对治疗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嗽、痰多、头痛不眠等有很好的效果。
从近年来全国几大药市及产区行情分析,旱半夏供求缺口较大,走势强劲,已从原来的20-28元/公斤上涨为41-50元/公斤,价格向好,后市亦看好。原因如下:
1、野生资源渐少。旱半夏喜荫蔽环境,近年的开荒伐林,大量使用灭草剂,使其生长环境遭破坏,加之产区分布较为零散,干旱水涝等自然灾害频繁,野生面积逐年减小,产量随之锐减。
2、家种产量增长慢。几年来旱半夏价高不下,货源较紧,种苗也较少,使其种苗价格上涨价高,旱半夏亩用种量较大,约35-50公斤,种植成本高让药农可望不可及,一般都不敢大面积发展,只是小规模种植,自己培养种苗后再扩大,这种状况也抑制了大面积发展的可能。这样家种面积数量增长慢,总产量不高,不能及时充足供应市场。
3、市场需求量增大。旱半夏功效显著,为药典所收录。随着入世及药厂GMP改造,各厂商为争夺市场,均注重自己的品牌和质量,而打响品牌,保证质量的根本除技术因素外,就是采用药效含量高的原料。不少生产止咳化痰中药的厂家便纷纷屏弃质次货多的水半夏而改用旱半夏投料,从而使旱半夏市场需求量猛增。业内人士指出:旱半夏市场在未来几年内不可能饱和,价格会稳中有升。旱半夏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对药农来说,旱半夏可谓“地之骄子”,种植前景看好,是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理想项目。
其效益分析:旱半夏在10-12月,2-5月份种植,一年即可收获,一般亩产量为150-200公斤,亩效益为6000元以上,若是土质肥沃,管理得当,亩产量可达250公斤以上,效益更加可观。旱半夏田间能套做玉米、高粱等高秸作物,它也可套种于果树林下,立体种植,效益更佳。
(五)多年都值钱的黄芩
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根茎,有清热燥湿安胎凉血的作用,别名黄金茶,用来泡茶喝,有清凉败火、消炎去暑的功能。此外,黄芩也是提取黄芩素(即黄芩苷)的原料,黄芩苷在制药过程中用量很大,着也是创收的主要途径。
黄芩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多年来这个品种一直货源不足,特别是野生药材更是缺货,价格一涨再涨,所以应该长期不懈地发展下去,进行人工种植多年生长。黄芩适应性很强,不怕严寒和干旱,荒山荒坡、树林、野地都能生长。在平原地区选地以沙质或半沙质土壤为好,要有相应的水利条件,施足底肥,深耕后做畦,不论冬播、春播,还是夏播,亩用种都是2公斤左右。采取平畦宽幅条播种植,像种白菜一样,甚至比种白菜要简单的多,播后浇水,遇阴雨天可推迟浇水,小苗只要出了就不会再旱死,耐力很强。黄芩亩产300-350公斤,亩产值是3000-3500元。其价格后市依然看涨。目前价格10元/公斤,市场大量收购,数量不限。
(六)见效快的大宗药材——白术
白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茎入药。具有燥湿健脾,益气作用,用于脾虚食少,消化不良,慢性腹泻、水肿、自汗,安胎,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在全国中药材市场上为常用大宗药材品种,多年来畅销于市,在我国南方地区产的白术主要用来出口。
据调查:北方产的白术秧,移栽到南方后表现出良好的状态,茎叶茂盛,根茎膨大,得到了很好的收益。这给北方广大药农发展白术秧一个很大的空间。
白术的种植方法与种大豆、绿豆或条播花生类似,简单宜行,成功率百分之百。春种秋收,当年见效,亩产鲜货1000公斤左右,亩产药材250-350公斤。在市场上,南方产的货45-57元/公斤,北方产的33-45元/公斤。2007年白术开始成为市场的亮点,亩效益最高的可以到一万五千元左右,一般也在万元左右。2008年,仍可发展,按目前的价格计算,亩收益也在万元左右,扣除一些成本,即使低些,也可到8000元左右,收益可观。
(七)、是地就长的毛知母
知母,也叫毛知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根茎,有清热泻火、止咳去痰、润燥滑肠及安胎作用。知母适应多种环境,并郁郁葱葱,是封山绿化和改造水土流失的一个好品种。知母根系发达,固沙固土能力很强,而且抗旱抗涝抗严寒。知母茎叶发达,是牲畜的好饲料,今年吃完了,明年又长出,属于不断再生植物并长期生长下去越长越多,使地表形成一块千丝万缕既松软又牢固的地板,风吹难动,水冲难跨。
市场分析
在全国中药材市场上,野生知母越来越少,种植知母简便易行,容易普及。种植知母除了丰厚的回报,同时也绿化了家园,保持了水土,这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家种知母2-3年采收一次,亩产400-700公斤,价格10-15元/公斤,亩收益4000元-7000元,并呈上升之势。
(八)常用药材丹参
丹参,也叫血参、红参或紫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根茎,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这个品种为常规大宗药材,在全国中药材上多年来都很畅销。丹参在全国各地都能种植,一般土壤都能生长,其喜欢干燥的环境,低洼多水地不宜栽培。在秋末上部茎叶发黄时采收,刨出晒干即为药材成品,丹参一般亩产300-350公斤,市场近年平均价格为10元/公斤,平均每亩收益3000-3500元,市场需求量大,此外,丹参有是提取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的重要原料,非常畅销。
(九)长远高效的摇钱树——辛夷花
辛夷花,别名望春花、白玉兰,为木兰科落叶乔木,药用花蕾——辛夷花,其寿命长达数百年,是理想的摇钱树。辛夷花在医学上使用广泛,有祛风散寒、温肺通窍的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塞、鼻窦炎等,效果显著。
辛夷花适应性强,山坡、山沟、平地、丘陵及房前屋后都能生长,在全国各地都能栽培。进入盛花期后亩产250-260公斤。按混等货13元/公斤计算,亩效益是3250-3380元。辛夷花多年来价格一直很稳定并畅销不衰,其年年采摘,岁岁走红,可谓高效长远的摇钱树。辛夷花集观赏、绿化、药用为一体,这个品种不论在山区、平原,还是在城市搞街道绿化都很适宜,其花香气迷人,让人留恋忘返,其色洁白无暇、纯清似水(注:河南辛夷花大多为粉白色)其叶深绿长圆形潇潇洒洒,人称“富贵树”。发展辛夷花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生机勃勃,前景充满辉煌!
(十)正处上涨周期中的牛膝
牛膝,为觅科多年生深根系草本植物牛膝的根茎,有消肿散淤、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在临床治疗中,生用散淤血、消痈肿、治淋病、尿血、经闭、难产、胞衣不下、产后淤血腹痛、跌打损伤等;熟用补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四肢拘挛等症,在中医药界使用量 大,在全国中药材市场上为大品种常用药材,并出口创汇。
作为常规大宗药材,牛膝今年在全国中药材市场上紧俏而缺货。就天下第一药市河北安国市场而言,今年春天的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一倍至二倍,一般统货8-10元/公斤,经过加工的中上等货12-16元/公斤,走势畅快,而供货量却很少,市场出现了缺口,也给我们发展种植提供了商机。
牛膝在2004、2005年出现过价格辉煌,货源短缺,2004年亩效益3000-3500元,2005年6000-9000元,鲜货卖出价4-4.5元/公斤。高价的刺激,使得在2006年出现了几十万亩的大规模种植,造成药贱伤农,广大种植者先卖的亩效益千元,晚卖等价的还不及成本。致使2007年几乎无人种植,也无鲜货可供了。2008-2009年涨价应在情理之中。目前牛膝已经走过了几年价格低谷期,正处在价格上升周期中。在选择种植药材品种的时候,选种牛膝,定会创造较好的收益。怀牛膝目前市场价格以4-6元/kg,现市场上存货量已不丰,后市看好,仍有上涨空间。亩投资不足百元,当年可亩产300-350公斤,高产者450公斤,价格10元/公斤左右,亩收益3000-4500元。如果卖鲜货亩产是1000-1600公斤,鲜货价是2-2.5元/公斤,有医药公司药材货栈大量收购,市场出路比较宽广。
(十一)保健、药食两用的决明子
决明子,别名草决明、马蹄决明,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草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多为栽培,全国各地均适宜种植。具有清肝明目、通便等功能。主治高血压、头痛、眩晕、急性结膜炎、青光眼、大便秘结、痈疖疮疡等症。对血管硬化、降低胆固醇有一定疗效,是决明茶等饮品的主要原料,市场需求量较大,主要出口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各国。
决明子喜温暖、耐旱不耐寒,怕冻坏,幼苗及成株易受霜冻脱叶致死,种子不能成熟。决明子对土地要求不严,闲散地亦可种植,但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为宜。
决明子春夏皆可播种,当年秋季即可收获。适应性强,荒山野岭、田边路旁、房前屋后均可种植。目前药市价格为4元/公斤,每亩投资50元左右,每亩播种量为2公斤,亩产量可达300公斤左右,每亩收益1200元左右。
(十二)集药用、观赏于一体的花卉药材——芍药、牡丹、菊花 芍药、牡丹、菊花既是观赏花卉,又是临床常用药材,芍药以根入药,称为白芍;牡丹以根皮入药,称为牡丹皮;菊花以花入药,根据品种和产地的不同,分别有怀菊(产于河南)、杭菊(产于浙江)、亳菊(产于安徽)等商品规格。种植这些既能药用、又能观赏的花卉药材,每亩收益都在千元以上,既增加了经济效益,又可美化环境,供人们休闲观赏,陶冶情操,创造较好的社会效益。实在是一举多得。
七、项目建设地址:舞钢市枣林乡,第一期计划以流转方式租赁土地3000亩,逐渐增加种植面积,发展到种植面积达万亩的现代化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
八、建设条件:舞钢市的气候、生态及土壤等诸多条件都适宜中药材种植。舞钢市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鼓励投资开发农业的优惠政策,可在税费、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享受优惠,努力为投资商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创业环境。
九、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该项目由平顶山圣光医械集团投资实施,前期已与该土地所在乡——枣林乡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村达成土地流转意向,已就土壤土质进行分析化验,请河南中医学院有关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筛选了适合本地土壤、气候条件种植的中药材品种。与安徽省亳州新科中药材种植技术服务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由该公司提供种子(苗)和种植技术指导,1、合作模式:主要采取“公司+村委会+农户”的合作模式,具体讲:“公司”负责提供资金、技术、合格种苗、指导技术、管理,负责药材的深加工和市场销售工作;“村委会”主要是根据公司的整体部署,与“农户”达成土地流转手续,负责组织培训,协调组织肥料、农药以及劳动力的综合调配;“农户” 农户获得土地租金、务工收入,遵照公司以及村委会的组织,参与种植的相关环节。
2、种苗保障:由合作伙伴安徽亳州新科药材开发有限公司提供合格的种苗和种子、田间管理的技术指导。
3、基础设施保障
①水源灌溉:上述拟建场地均有较好的灌溉水源。为确保药材优质高产,同时配套建设投资100万元左右的灌溉水源管网,采取先进的喷灌方式。
②修路:按每100亩区域修建硬化道路,设计道路宽为3米,规格为水泥硬化路面。此项投资约需75万元。
③晾晒场:根据不同药材的采收季节不同,计划修建6000平方米的水泥硬面晾晒场,按每平方米30元计,约需20万元。
④耕种机械:根据药材种植的特性,需要购置耕种机械及运输机械,此项投资约需200万元。
⑤基础设施:需要建筑办公、养护、管理、仓储等房舍1500-2000平方米,约需资金75万元-100万元。
⑥土地租金:按达成的土地租赁流转合同,以每亩地每年租金800斤小麦实物折合成现金结算,每斤小麦平均价格为0.75元,以后随着物价的变化适当调整,保底数为600元/亩。即每亩地每年租金最低600元,1万亩地每年租金为600万元。
⑦其他:其他费用约需10万元。总投资:1000万元。
十、项目实施进度
预计今年年底前种植3000亩,明年底前种植6000亩,力争在2010年前种植面积达1万亩以上。
十一、环境影响评价
由于中药材种植全部种植植物药材,严格按照无公害技术标准实施生产、种植采收,所以对土壤、大气、周围生态环境没有任何污染,相反,多数药材在成片规模发展后,有利于保护当地耕作土壤的活性,改善小气候,有些还可以观赏,美化环境,有利于当地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
十二、投资效益分析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效益分析
1、前期投入(按一期3000亩地计)
基础设施投入:园区道路预计:20公里×3万元/公里=60万元; 灌溉水源及管网:100万元;
晾晒场:6000平方米×30元/平方米=18万元,辅助设施2万元,总计20万元; 耕种机械:耕地、播种、土地整理机械、必备工用具100万元; 种籽种苗:按每亩地平均100元计,为100元×3000=30万元; 办公、养护、管理、仓储等房舍1500-2000平方米其它设施:10万元; 上述小计:490万元。
2、租赁土地:600元/亩•年×3000亩=180万元/年;
3、劳动力费用:300元/亩•年×3000亩=90万元/年;
4、肥料:100元/亩•年×3000亩=30万元/年;
5、农药:33元/亩•年×3000亩=10万元;
6、管理费用:5万元;
7、管理人员工资:35万元; 上述小计:350万元。总计840万元。
正常情况下:种植药材根据生长特性,部分可当年采收,形成一定效益,部分品种需第二年才能收获见效。当年收获见效的按1/3计,每亩毛收入平均1500元,第1年实现收入1500万元,利润率按8计算,当年可实验利润120万元。第2年再增加3000亩,第3年再增加4000亩,总共1万亩,第3年可实现利润500万元,以后每年递增15%,5年后能够收回所有投入。另一方面,可为当地农民增加就业岗位1000个,农民在土地流转收入保证的前提下,又有相对稳定的工作,收入可明显增加。
(二)经济效益分析
该项目完成后,年生产中药材能力可达2000-30吨,年经营总额达2亿元以上,年企业利润可达1500万元以上,年可上交国家税金300万元。
(三)社会效益评价
(1)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就业效果
项目的实施将有效增加土地所在地区就业容量,为农民就业创造条件。同时也将减少项目区和周边地区农村季节性就业不足,可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该项目可以增加就业机会1000人以上。
(2)扶贫与增收效果
项目的实施将会有效推动实现市和周边其它地区数十亩中药材基地建设,不仅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而且大大增加了高山和二高山贫穷地区农民的收入,加快农村整体脱贫。
(3)生产力效果
项目的实施将促进中药材生产向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药业产业建设步伐,促进药业科技进步,提高药业科技含量,有利于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土地利用率。
(四)社会经济综合效果
项目的实施不仅加速了药业产业化的发展,同时还可拉动交通、运输、包装、饮食等 产业的发展,对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保持全市和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都具有重要作用。
(五)生态效益评价
项目的实施将会促进和加大中药材基地建设。药材基地建设不论是种植草本药材或木本药材,均可增加土地植被覆盖率,都有不同的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的效果。
(六)资金筹措 :建设及租赁土地的投资由河南圣光集团负责,计划投资规模为1000万元。
十三、风险分析
1、生长要素风险
主要为幼苗生长期6-8月的抗高温、抗涝、保灌溉以及病虫害;抗高温采用玉米套种遮荫模式,可抗高温,确保苗子成活率;必须根据不同品种、不同药用部位的特点,适时合理采收、加工,确保药性和药效,另一方面,要及时培训好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可持续健康发展。
2、价格风险
近几年以来,中药材的价格波动变化较大,总体趋势稳中有升,预计将维持当前价格3-5年;且所选药材品种种植投资回收期短,具有较强的抗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
3、市场风险
由于市场需求较大,价格较好,只好选好品种,确保品质,应该说市场风险极小;为确保稳妥,我们在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化的过程中,及时引进中药材加工炮制设施、工艺,贮藏,加工,运输项目等,延长产业链,发展下游品种,如药厂生产所用中药材原料、中药饮片销售等,都可增加中药材的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技术风险
由于中药材在我公司刚处于种植的起步期,我们对种植技术掌握水平还不够,必须坚持经常性的请相关公司,省、市农科院所,药品检验所、中医药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进行技术培训指导,确保技术正确推广应用。
十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我们所选中药材种植品种项目适合舞钢地区地理、水土和气候条件,且有较好发展基础,种植技术易于推广普及,市场需求旺盛,发展前景较好,实施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项目建设立足于服务与民,立足于极为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建立条件 具备。项目选择与定位准确,规划设计科学合理,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广阔,投资估算客观真实,运行机制先进,项目经济、社会、生效效益好,辐射和劳动作用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项目建设十分必要,也是可行的。项目的实施解决中药材种植、加工炮制和伸加工、应用销售问题,有利于促进全市和周边其它地区中药材基地的发展,也是加快实现中药材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国际化的需要,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税收,实现农村整体脱贫,拉动交通、运输、包装、饮食等产业发展,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起着巨大作用,宜大力发展普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