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的分析
关于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的分析
引 言
中药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几千年来,无数的中华儿女为中药事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保存完好的中药财富。从神农氏尝百草起,到秦汉《五十二病方》,到明代载方六万多的《普济方》,到清末累积药方达十万个以上。近现代,在前人的基础上,中药学又迅速发展,开发出了许多有效的现代方济。国际上,随着人们对西药副作用认识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也出现了从天然药物,特别是从传统的中药中开发新药的热点。
药品开发,从选方、试验、试用到投产,一般要经历长达十几年的时间,要花费大量的开发成本。中药的开发也是如此。和其它药品一样,中药也是人类智力劳动的成果,具有商业价值,因而也是一种知识产权,应当受到法律保护。随着知识产权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和逐渐完善,人们也逐步认识到保护中药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国家和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中药的知识产权,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但是由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较晚,还不够完善,加上中药许多自身的特点,现有的保护中药知识产权的规章制度很难为中药的知识产权提供充分的保护。因此,在国内经常出现中药知识产权被侵犯而法律法规无法解决的情况。一些新药被某些企业开发生产以后,很快就被其它企业仿制,导致从事研究开发的企业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影响和限制了我国中药事业的发展。
另外,中药和西药差别很大。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可为西药提供健全的保护,而中药的自身特征则与这种制度不符,很难获得发达国家的保护。这使在国际上传播中药文化和开拓中药国际市场非常困难。中药的知识产权在发达国家不能获得保护,发达国家的许多公司又肆无忌旦地仿制我国中药,造成我国大量中药的无形资产流失。本文从专利保护、行政保护、商标保护和商业秘密保护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提出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除运用现有的办法外,应当着重改善和加强中药的专利保护,结合中药特点,对我国中药的专利保护提出了建议。专 利 保 护
专利保护是药品发明保护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世界各国对药品发明的保护也主要采用专利保护。我国1985年的专利法,出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健康的需要,对药品和用化学方法获得的物质不给予专利保护,只保护药品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的专利保护相对于产品专利保护要弱得多,它并不禁止他人用不同的方法获得相同的产品,因此方法专利保护只是一种相对保护,只有产品专利保护才是绝对的、有效的保护方式。1993年我国修改了专利法,开始给予药品发明专利保护,使我国专利法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专利法相一致。其积极的作用是有利于我国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医药技术,促进我国医药事业发展。
中药的专利保护基本上是与专利法的实施和修改同步的。在1993年以前,中药的专利申请都仅涉及方法发明和医药机械;1993年以后则主要涉及产品发明。在中药的产品发明专利申请中,又以中药复方制剂的申请为多,占中药产品发明申请量的80%以上。这类发明的技术特征主要在于开发出了新的中药配方,要求保护的就是中药配
方。
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把中药作为一种化合物申请的专利不多。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的难度很。一味中药可能含有几百种,甚至上千种化合物,找到有效部位十分困难,而提取一个有效的纯化合物就更难了。只有使用先进的技术才能从中药中得到有效成分,从而按西药产品发明专利申请的形式申请中药的产品发明专利。这类专利申请现在主要由日本、台湾、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申请者提出。它完全把中药西药化,专利保护上完全等同于西药。这种类型的专利,对药品的保护最强,可能代表了未来中药的发展趋势。
按照目前对中药实施专利保护的做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例如侵权认定就非常困难。在制备中药过程中,几十种物质混合在一起,加工处理时这些物质又可能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在制备成片剂或汤剂的中成药后,即使采用最先进的仪器也无法分析出它的原始配方和生产工艺。实践中,权利人认为他人可能侵犯了自己的专利权,但拿到他人的药品后,根本无法拿他人产品的技术特征与自己专利的技术特征相比较,无法证明他人是否侵权。即使分析出他人药品与自己药品含有几十种相同的化合物,但一味中药中往往含有几百甚至上千种化合物,并且同一种化合物他人可以从其他的途径、其他配方中获得,也无法证明他人一定侵权。可能明明构成侵权,而权利人无法认定侵权的事实,没有办法保护自己的权利。这种状况大大影响了人们申请专利的积极性。人们不愿意公开自己的中药发明,他人也无法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从而限制了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行 政 保 护
在修订后的中国专利法1993年开始对药品进行专利保护以前,我国主要依靠行政立法保护药品的知识产权。1993年以后,则是两套系统并行。这里的行政保护是指除专利、商标之外,依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法规对药品知识产权的保护。
我国卫生部于1987年颁发了《新药保护及技术转让规定》,规定新药经卫生部审核批准后,发给研制单位“新药证书”;凡卫生部批准的新药,其他单位如未得到原研制单位的技术许可,在以下时限内不得移植生产:自颁发“新药证书”之日起,第一类新药八年;第二类新药六年;第三类新药四年;第四类新药三年。这种保护适用于所有药品,并非是给予中药的特殊保护。一项药品从开发、适用到投产,往往要经历十几年的时间,要花费巨额的开发成本,《新药保护及技术转让规定》所给予的保护时限过短,最长才八年,开发商在此短时间内可能无法收回开发成本。
1993年施行的《中药品种保护条例》对中药的知识产权提供特殊保护。《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适用中国境内生产制造的中药品种,包括中成药、天然药物的提取及其制剂和中药人工制成品。申请专利的中药品种,依照专利法的规定办理,不适用本条例。”可见《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的适用范围很广,只要没有申请专利的中药品种,都可以申请中药品种保护。该条例还规定:依照《新药保护及技术转让规定》申请新药保护的,在保护期过后,和申请专利的在专利有效期过后,仍可申请中药品种保护。
申请中药品种保护的条件非常宽泛,不要求有新颖性、创造性。已公开发表、公
开使用的药物,仍可申请。受保护的中药品种分为两级。对特定疾病有特殊疗效的、相当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的人工制成品的以及用于预防和治疗特殊疾病的可以申请一级保护;属一级保护的品种和已经解除一级保护的品种、对特定疾病有显著疗效的和从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物种及特殊制剂可以申请二级保护。申请经卫生部批准后,颁发《中药保护品种证书》,并发布在《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公告》上。中药一级保护品种保护期限分别为三十年、二十年、十年。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批准可以延长,但每次延长期限不得超过第一次批准的保护期限。中药二级保护品种的保护期限为七年。在保护期满后可以延长七年。
被批准保护的中药品种,在保护期内只能由获得《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的企业生产。如果被批准保护的中药品种在批准前是由多家企业生产的,未申请《中药保护品种证书》的企业可以在《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公告》发布六个月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补发《中药保护品种证书》。逾期没有申请的,应在限期内停止生产。限期内未停产的和其他没有获得该中药品种保护的,擅自仿制该中药保护品种,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生产假药处理。
中药品种保护是保护中药知识产权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其申请条件要远低于专利,而对其所实施的保护时间又基本与专利相当。一级保护品种的保护时间比专利有效期还要长。自1993年施行《中药品种保护条例》以来,我国共受理了1754个中药品种保护的申请,867个获得国家中药品种保护,有效的保护了我国中药企业的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1992年中美两国政府签订了《关于保护知识产权谅解备忘录》,该备忘录第二条规定:符合条件的美国专利药品和农业化学物质产品可以到中国申请行政保护。为实施该备忘录,我国先后制定了《药品行政保护条例》和《药品行政保护实施细则》。这种行政保护实际上是美国的“管线保护(Pipeling Protection)”政策在中国的应用。管线保护政策是美国在国际知识产权领域推行的一种主张,含义是:一个国家对药品、农业化学和化学产品第一次提供专利保护时,要求该国对不论在那一个国家获得药品和农用化学药品专利的产品,只要还未进入该国的市场,都应在这些产品专利剩余保护期内提供相应的保护。我国的行政保护虽然与管线保护有许多区别,但它们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是一样的。《药品行政保护条例》规定外国药品独占权人,1993年1月1日前依照中国专利法的规定其独占权不受保护的;或1986年1月1日至1993年1月1日期间获得禁止他人在申请人所在国制造、使用或销售的独占权的;或提出行政保护生效日前尚未在中国销售的可以申请行政保护。
行政保护的保护期限为七年零六个月。对获得行政保护的药品,未经药品独占权人的许可,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卫生行政部门不得批准他人制造或者销售该药品。未经药品独占权人的许可,制造或者销售该药品的,药品独占权人可以请求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制止侵权行为,药品独占权人可以要求侵权人经济赔偿。
自从与美国签署《关于保护知识产权谅解备忘录》后,我国先后与欧盟、日本、瑞士等19个国家签署协议。《药品行政保护条例》对这些国家都适用。《药品行政保
护条例》只适用于1993年以前在这些国家享有药品独占权的人,一般是在这些国家的药品专利权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满足条件的申请人会越来越少,最后《药品行政保护条例》也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申请药品行政保护的条件较宽泛。《新药审批办法》和《新药审批办法(有关中药部分的修订和补充规定)》中,只对新药的质量、药理、毒理等方面提出一些标准。未对药品的新颖性、创造性作过多规定。《中药品种保护条例》则不要求药品有新颖性和创造性,只在第六条、第七条对药品疗效提出特定要求。申请中药品种保护,也不要求公开该药品的技术特征。该条例第十八条规定中药一级保护品种的处方组成,工艺制法,在保护期限内由获得《中药保护品种证书》的企业和有关药品生产经营主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单位和个人负责保密,不得公开。《中药品种保护条例》主要出于政策性考虑,为中药提供特殊保护,是保护中药的一种有效的手段。但是这种保护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它可能使企业对一种中药品种形成垄断,有利于促进个别企业的发展,但对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不利;也可能抬高中药的价格,侵害消费者利益。另外,这种保护仅在国内适用,无法与国际上的通用做法接轨。
商 标 保 护
商标作为商品和企业的象征,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中,商标已不仅仅是一种标记,往往具有深刻的内涵。一个知名商标,往往蕴含着企业的形象、商品质量、顾客对商品的信赖,甚至有企业的文化内涵。顾客可能仅因为信赖该知名商标而购买其商品。例如同仁堂、达仁堂等知名商标,由于在顾客心中有极好的形象,带动了其相应药品的销售。知名商标作为企业的无形财产,其价值有时远远超过有形资产,在企业的商品销售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我国中医药企业对商标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普遍表现商标意识淡漠。我国商标法和药品管理法都规定人用药品必须使用注册商标,未经注册不得在市场上销售。但药品商标的注册量却很少。我国共有2,000万家企业,到1995年约注册了500万件商标,平均40家企业才有一个企业注册商标。许多驰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然后再斥巨资把商标购回,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中医药企业的商标保护最大的问题是,企业往往把药品通用名称与商标混淆。一些企业在开发出一种新药品后,给药品命名并用该名称注册商标。后来该药品名称被收入《药典》,被主管部门认定为药品的通用名称,该名称则失去了商标的意义。任何厂家都可以把它用在自己的产品上。拥有该注册商标的企业,不得不重新注册一商标。原商标中所蕴含的无形资产,也随之逝去。
另外,中医药企业多喜欢把药品的原料或药品的功能注册为商标,如前列康、镇脑宁等。我国商标法第八条(6)明确规定,不得使用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的文字、图形作为商标。这类商标,即使获得注册,理论上也可由其他人申请撤销。这种文字或图形理论上应为公众共有,不属于任何人专有。企业无权禁止他人用相同的文字或图形作为商品名称或注册商标。
商 业 秘 密 保 护
《反不当竞争法》把商业秘密定义为: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济信息。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对象就是配方和生产工艺。中药生产工艺复杂、技术性强,配方也复杂多样,从产品很难应用反向工程倒推出中药的配方和生产工艺,因此从中药领域的技术特征看,商业秘密保护将是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很有效的一种方式。
《反不当竞争法》第十条明确规定了侵害商业秘密的行为。该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利用权利人商业秘密: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利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使用秘密;
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掌握的商业秘密;
4、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我国许多知名的商标都是用商业秘密保护其知识产权。如云南白药等。实践证明只要生产企业保护措施得当,用商业秘密保护中药的知识产权非常有效。
建 议
我国是中药的发源地,有丰富的中药智慧财产。我国还是中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大国。中药在国内和在国际上的知识产权保护,直接关系到我国中药事业发展,关系到人民医疗健康。除了运用商标、商业秘密和行政保护等办法保护中药的知识产权外,我国还应结合中药特点,提出可以为国际上接受的切实有效的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法,如上文所分析,中药的行政保护只是一种政策性保护,并且只能适用于国内,我国中药的知识产权在其他国家还是无法获得保护。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除厂家自行的依靠商业秘密保护外,最终的、可在国际上获得普遍认可的还是专利保护。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厂家用中药产品的确实成分去申请专利,但如上文分析,依现在的技术条件,根本无法做到。即使有些中药可以分析出成分,也要花费大量的分析成本。用中药的成分申请专利可能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在现在的中国是不可行的。中药学中有中药复方有效部分理论。有效部分,是指各种中药复方的药物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大类化合物。即将某个中药复方药物看作一个整体,根据其所含不同种类的中药成分,采用现代分离手段,将其分离为各个有效部分,如黄酮类,每个有效部分为性质相近的化合物群。它不同于有效成分,有效成分指具体的对治疗有作用的化合物。一味中药,根据所含的已知的大类,采用系统溶剂分离,即用不同的溶剂提取,用简单的工艺即可以鉴定出它的有效部分。
有效部分是中药药理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可否将其应用到专利申请中,用一味中药的有效部分作为技术特征申请专利。不同的中药有不同功能,其有效部分也应是不同的。用简单的方法应可以鉴别出两种的有效部分是否相同。以此来比较它们的技术特征,判断是否侵权。由于有效部分是指几大类物质,每一类中包含许多性质相近的化合物,把它作为技术特征申请,仍很宽泛,实践中可能仍有问题。
如果要求中药品种专利申请的技术特征不仅应包括有效部分,而且还要包括配方、药效,就可能既保留了现有中药品种专利保护的优点,也能克服无法认定侵权事实的不足。这种方法符合中药的特点和现有的技术水平,可能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
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细则》
3.《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4.《中医药专利管理办法(试行)》
5.《国家医药管理局专利管理办法》
6.《药品行政保护条例》和《药品行政保护条例实施细则》
7.《中药品种保护条例》
8.《新药保护及技术转让的规定》
9.《新药审批办法》、《新药审批办法(有关中药部分的修订和补充规定)》
摘自:东方新药网
第二篇:中国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分析报告
摘要:由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较晚,还不够完善,加上中药许多自身的特点,现有的保护中药知识产权的规章制度很难为中药的知识产权提供充分的保护。因此,在国内经常出现中药知识产权被侵犯而法律法规无法解决的情况。一些新药被某些企业开发生产以后,很快就被其它企业仿制,导致从事研究开发的企业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影响和限制了我国中药事业的发展又由于中药和西药差别很大。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可为西药提供健全的保护,而中药的自身特征别与这种制度不符很难获得发达国家的保护。这使在国际上传播中药文化和开拓中药国际市场非常困难。本文分析了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及其保护路径,提出中药的知识产保护,除运用现有的办法外,应当着重改善和加强中药的专利保护,结合中药特点,对我国中药的利保护提出了建议。
引言:中药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几千年来,无数的中华儿女为中药事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保存完好的中药财富。从神农氏尝百草起,到秦汉《五十二病方》,到明代载方六万多的《普济方》,到清末累积药方达10万个以上。近现代,在前人的基础上,中药学又迅速发展,开发出了许多有效的现代方剂。
国际上,随着人们对西药副作用认识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也出现了从天然药物,特别是从传统的中药中开发新药的热点。药品开发,从选方、试验、试用到投产,一般要经历长达lO年的时间,要花费大量的开发成本。中药的开发也是如此。和其它药品一样,中药也是人类智力劳动的成果,具有商业价值,因而也是一种知识产权,应当受到法律保护。随着知识产权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和逐渐完善,人们也逐步认识到保护中药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国家和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中药的知识产权,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但是由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较晚,还不够完善,加上中药许多自身的特点,现有的保护中药知识产权的规章制度很难为中药的知识产权提供充分的保护。因此,在国内经常出现中药知识产权被侵犯而法律法规无法解决的情况。一些新药被某些企业开发生产以后,很快就被其它企业仿制,导致从事研究开发的企业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影响和限制了我国中药事业的发展。另外,中药和西药差别很大。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可为西药提供健全的保护,而中药的自身特征与这种制度不符,很难获得发达国家的保护。这使在国际上传播中药文化和开拓中药国际市场非常困难。中药的知识产权在发达国家不能获得保护,发达国家的许多公司又肆无忌惮地仿制我国中药,造成我国大量中药的无形资产流失。本文从专利保护、行政保护、商标保护和商业秘密保护四个方面分析我国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提出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除运用现有的办法外,应当着重 2 改善和加强中药的专利保护,结合中药特点,对我国中药的专利保护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药知识产权
第一: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一:专利保护的现状
专利保护是药品发明最为有效的一种保护方式。世界各国对药品发明的保护也主要采用专利保护。我国1985年的专利法,出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健康的需要,对药品和用化学方法获得的物质不给予专利保护,只保护药品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的专利保护相对于产品专利保护要弱得多,它并不禁止他人用不同的方法获得相同的产品,因此方法专利保护只是一种相对保护,只有产品专利保护才是绝对的、有效的保护方式。1993年我国修改了专利法,开始给予药品发明专利保护,使我国专利法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专利法相一致。其积极的作用是有利于我国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医药技术,促进我国医药事业发展。
中药的专利保护基本上是与专利法的实施和修改同步的。在1993年以前,中药的专利申请都仅涉及方法发明和医药机械;1993年以后则主要涉及产品发明。在中药的产品发明专利申请中,又以中药复方制剂的申请为多,占中药产品发明申请量的80%以上。这类发明的技术特征主要在于开发出了新的中药配方,要求保护的就是中药配方。从天然药用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将其作为一种化合物申请的专不多。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的难度 很大。一味中药可能含有几百种,甚至上千种化合物,找到有效成分十分困难,而提取一个有效的纯化合物就更难了。只有使用先进的技术才能从中药中得到有效成分,从而按西药产品发明专利申请的形式申请中药的产品发明专利。这类专利申请现在主要由日本、台湾、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申请者提出。它完全把中药西药化,专利保护上完全等同于西药。这种类型的专利,对药品的保护最强,可能代表了未来中药的发展趋势。按照目前对中药实施专利保护的做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在明显的缺陷,例如侵权认定就非常困难。在制备中药过程中,几十种物质混合在一起,any-处理时这些物质又可能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在制备成片剂或汤剂的中成药后,即使采用最先进的仪器也无法分析出它的原始配方和生产工艺。实践中,权利人认为他人可能侵犯了自己的专利权,但拿割他人的药品后,根本无法拿他人产品的技术特征与自己专利的技术特征相比较,无法证明他人是否侵权。即使分析出他人药品与自己药品含有几十种相同的化合物,但一味中药中往往古有几百甚至上千种化合物,并且同一种化合物他人可以从其他的途径、其他配方中获得,也无法证明他人一定侵权。可能明明构成侵权,而权利人无法认定侵权的事实,投有办法保护自己的权利。这种状况大大影响了人们申请专利的积极性。人们不愿意公开自己的中药发明,他人也无法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从而限制了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二:行政保护现状
在修订后的中国专利法1993年开始对药品进行专利保护以前,我国主要依靠行政立法保护药品的识产权。1993年以后,则是两套系统并行。这里的行政保护是指除专利、商标之外,依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法规对药品知识产权的保护。我国卫生部于1987年颁发了《新药保护及技术转让规定》规定新药经卫生部审核批准后,发给研制单位“新药证书”r凡卫生部批准的新药,其他单位如未得到原研制单位的技术许可,在以下时限内不得移植生产:自颁发“新药证书”之日起,I类新药8年;Ⅱ类新药6年;m类新药4年;1V类新药3年。这种保护适用于所有药品,并非是给予中药的特殊保护。一项药品从开发、适用到投产,往往要经历十几年的时间,要花费巨额的开发成本,《新药保护及技术转让规定》所给予的保护时限过短,最长才8年,开发商在这么短时间内可能无法收回开发成本。1993年施行的《中药品种保护条例》对中药的知识产权提供特殊保护。《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适用中国境内生产制造的中药品种,包括中成药、天然药物的提取及其制剂和中药人工制成品。申请专利的中药品种,依照专利法的规定办理,不适用本条例。”可见《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的适用范围很广,只要没有申请专利的中药品种,都可以申请中药品种保护该条例还规定:依照《新药保护及技术转让规定》申请新药保护的,在保护期过后,和申请专利的在专利有效期过后,仍可申请中药品种保护。
申请中药品种保护的条件非常宽泛,不要求有新颖性、创造性。已公开发表、公开使用的药物,仍可申请。受保护的中药品种分为两 级。对特定疾病有特殊疗效的、相当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的人工制成品的以及用于预防和治疗特殊疾病的可以申请一级保护;属一级保护的品种和已经解除一级保护的品种、对特定疾病有显著疗效的和从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及特殊制剂可以申请二级保护。申请经卫生部批准后,颁发《中药保护品种证书》,并发布在《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公告》上。中药一级保护品种保护期限分别为30年、20年、10年。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批准可以延长,但每次延长期限不得超过第一次批准的保护期限。中药二级保护品种的保护期限为7年。在保护期满后可以延长7年。被批准保护的中药品种,在保护期内只能由获得《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的企业生产。如果被批准保护的中药品种在批准前是由多家企业生产的,未申请《中药保护品种证书》的企业可以在《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公告》发布6个月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补发《中药保护品种证书》 逾期没有申请的,应在限期内停止生产。限期内未停产的和其他没有获得该中药品种保护的,擅自仿制该中药保护品种,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生产假药处理
中药品种保护是保护中药知识产权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其申请条件要远低于专利,而对其所实施的保护时间又基本与专利相当。一级保护品种的保护时间比专利有效期还要长。自1993年施行《中药品种保护条例》以来,我国共受理了1754个中药品种保护的申请,867个获得国家中药品种保护,有效地保护了我国中药企业的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1992年中美两国政府签订了《关于保护知识产权谅解备忘录》,该备忘录第二条规定:符合条件的美国专利药品和农业化学物质产品可以到中国申请行政保护。为实施该备忘录,我国先后制定了《药品行政保护条例》和《药品行政保护实施细则》。这种行政保护实际上是美国的“管线保护(Pipeling Protee—tion)”政策在中国的应用。管线保护政策是美国在国际知识产权领域推行的一种主张,含义是:一个国家对药品、农业化学和化学产品第一次提供专利保护时,要求该国对不论在哪一个国家获得药品和农用化学药品专利的产品,只要还未进人该国的市场,都应在这些产专利剩余保护期内提供相应的保护。我国的行政保护虽然与管线保护有许多区别,但它们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是一样的。《药品行政保护条例》规定,外国药品独占权人1993年1月1日前依照中国专利法的规定其独占权不受保护的,或1986年1月1日至1993年1月1日期间获得禁止他人在申请人所在国制造、使用或销售的独占权的,或提出行政保护生效日前尚未在中国销售的,可以申请行政保护。行政保护的保护期限为7年零6个月。对获得行政保护的药品,未经药品独占权人的许可者销售该药品。未经药品独占权人的许可,制造或者销售该药品的,药品独占权人可以请求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制止侵权行为,药品独占权人可以要求侵权人经济赔偿。自从与美国签署《关于保护知识产权谅解备忘录》后,我国先后与欧盟、日本、瑞士等19个国家签署协议。《药品行政保护条例》对这些国家都适用。《药品行政保护条倒》只适用于1993年以前在这些国家享有药品独占权的人,一般是在这些国家的药品专 利权人。随着时阃的推移,满足条的申请人会越来越少,最后《药品行政保护条例》也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申请药品行政保护的条件较宽泛。《新药审批办法》和《新药审批办法(有关中药部分的修订和补充规定)》中,只对新药的质量、药理、毒理等方面提出一些标准。未对药品的新颖性、创造性作过多规定。《中药品种保护条例》则不要求药品有新颖性和创造性,只在第六条、第七条对药品疗效提出特定要求。申请中药品种保护,也不要求公开该药品的技术特征。该条例第十八条规定,中药一级保护品种的处方组成、工艺制法,在保护期限内由获得《中药保护品种证书》的企业和有关药品生产经营主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单位和个人负责保密,不得公开。《中药品种保护条例》主要出于政策性考虑,为中药提供特殊保护,是保护中药的一种有效的手段。但是这种保护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它可能使企业对一种中药品种形成垄断,有利于促进个别企业的发展,但对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不利;也可能抬高中药的价格,侵害消费者利益。另外,这种保护仅在国内适用,无法与国际上的通用做法接轨。三:商标保护
商标作为商品和企业和象征,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中,商标已不仅仅是一种标记,往往具有深刻的内涵。一个知名商标,往往蕴含着企业的形象、商品质量、顾客对商品的信赖,甚至有企业的文化内涵。顾客可能仅因为信赖该知名商标而购买其商品。例如同仁堂、达仁堂等知名标,由于在顾客心中有极好的形象,带动了其相应药品的销售。知名商标作为企业的无形财产,其价值有 时远远超过有形资产,在企业的商品销售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国中医药企业对商标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普遍表现商标意识淡漠。我国商标法和药品管理法都规定人用药品必须使用注册商标,未经注册不得在市场上销售。但药品商标的注册量却很少。我国共有2,000万家企业,到1995年约注册了500万件商标,平均4o家企业才有一个企业注册商标。许多驰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然后再斥巨资把商标购回,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中医药企业的商标保护最大的问题是,企业往往把药品通用名称与商标混淆。一些企业在开发出一种新药品后,给药品命名并用该名称注册商标。后来该药品名称被收入《药典》,被主管部门认定为药品的通用名称,该名称则失去了商标的意义。任何厂家都可以把它用在自己的产品上。拥有该注册商标的企业,不得不重新注册一商标。原商标中所蕴含的无形资产,也随之逝去
另外,中医药企业多喜欢把药品的原料或药品的功能注册为商标,如前列康、镇脑宁等。我国商标法第八条f6)明确规定,不得使用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的文字、图形柞为商标。这类商标,即使获得注册,理论上也可由其他人申请撤销。这种文字或图形理论上应为公众共有,不属于任何人专有。企业无权禁止他人用相同的文字或图形作为商品名称或注册商标。四:商生秘密保护
《反不正当竞争法》把商业秘密定义为: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井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济信息。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对象就是配方和生产工艺。中药生产工艺复杂、技术性强,配方也复杂多样,从产品很难应用反向工程倒推出中药的配方和生产工艺,因此从中药领域的技术特征看,商业秘密保护将是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很有效的一种方式。《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明确规定了侵害商业秘密的行为。该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甩下列手段利用权利人商业秘密: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利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使用秘密;
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掌握的商业秘密;
4、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我国许多知名的商标都是用商业秘密保护其知识产权,如云南白药等。实践证明只要生产企业保护措施得当,用商业秘密保护中药的知识产权非常有效。
第二: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路径
一:专利法
专利法属国家法律,专利法的立法宗旨在于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有利于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该法为发明创造专利权人提供了最大力度的司法保护。
1.专利保护的主体。专利法明确规定,只有发明创造的权利人(含职务发明权利人或非职务发明权利人),或者其授权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专利的主体,保证了专利权人的唯一性。
2.保护方式。中药类专利不仅涉及到产品保护,还涉及新的药物提取方法、制备工艺和新的药物用途。中药类发明中,以药物组分为特征的发明创造可以申请产品发明专利;以对已有物质或中成药的提取工艺或制剂工艺的改进为特征的发明创造,可以申请方法发明专利;以发现药物新的制药用途或新的应用领域为特征的发明创造,可以申请新用途发明专利。由此可见,中药领域内发明创造的专利保护,有利于促进新药的开发、基础药学的研究和制剂学的发展。3.专利保护的范围。给予保护的专利技术,只要申请保护的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显著性进步并且能在产业上实现(而不是实验室阶段的研究),均可获得不同程度的法律保护。这种保护机制将鼓励科研人员不断创新,努力在超越现有技术的前提下构建新的发明,有利于促进药科研的高层次发展,改变低水平重复的局面。4.专利权的获得方式。科学的审查制度和完整的后续监督程序,严格地使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区分开来,既确认发明人的专有权力,同时,也保护了公众的合法权益。专利三性(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授权标准,突出了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完全不同的经济价值。发明人在追求知识产权和市场垄断的同时,必须在其技术中凝结大量的创造性劳动以超越现有技术,满足专利三性要求。
5.公开性特点。大量新的中药科技信息的公开,加快了科技信息交流的速度。有利于科研人员开拓思路,扬长避短,发掘新的技术;生产厂家可以通过专利公报及时发现新产品,有利于新技术的使用、推广和应用。
6.保护内容和效力。专利权人不仅拥有排他生产权,而且还拥用排他销售权、进口权,法律赋予了权利人最大的财产权保护。一旦侵权发生,专利权人有权直接请求司法救济,阻止侵权人的违法行为。二:商标法
1.立法宗旨。商标法是为了加强商标管理,保护商标专用权,促进生产者保证商品质量和维护商品信誉,以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商标法规定药品必须使用注册商标。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应遵循商品经济中的普遍规律,用商标的形式使生产厂家的产品质量直接接受消费者的检验,消费者通过识别商品标牌,选择信誉度高的厂家药品,这种机制促进了争创名牌的意识,有利于药品质量的提高。
2.商标使用人的义务。商标使用人应当对其使用商标的商品质量负责。也就是说,药品不仅要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而且要保证其质量,否则,商标局将撤销其注册商标。可见商标法从法律的高度调整商品质量,力度最大。
3.商标保护的效力。商标法为商品生产者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法律机制。任何人不得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相同或相近似的商标。商标的时间效力相对有限,商标权可以重复延续,促进企业 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使质量和信誉著称的品牌脱颖而出,产生良好的品牌效应。
4.对于获得专利的品种,其独占的市场份额给企业带来最大的利益。在专利有效期内,品牌价值在慢慢蕴育,有效期过后,企业品牌也已成熟,一旦构成知名品牌,更促进了企业无形资产增值对于不能获得专利保护的现有技术,虽然不能垄断市场,但是仍可通过品牌战略及创立著名商标而使自己的产品具有竞争优势。
5.审查和后续监督程序。科学的审查制度使不同生产厂家的商品严格区别开来,不会导致消费者误认;后续保障程序,使公众和利害关系人对商标权的授予和行使进行监督,保障了商标专用权的合法、公开、公正。三:反不正当竞争法
药品生产经营者在其经营活动中,作为知识产权一部分的技术秘密,应当受到国家的保护。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界定标准和商业秘密的界定标准,技术秘密属于商业秘密范围。因此,对中药类发明创造中涉及技术秘密的知识产权应当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得到保护。四:著作权法
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依法律规定对这些作品所享有的一种民事权利。著作权依作品原创作而产生。我国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是指可以复制的形式表现文学、艺术和科学内容的全部 13 智力创作。著作权保护的作品是由不同的表达方式与方法来表现的,著作权保护的主要是作品的表达方式而不保护作品中的技术方案。
中药领域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包括:著作、论文、口述作品、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产品说明书、计算机软件等。
三:中药技术的类型及其保护形式
(一)、中药材生产
中药材的资源分布、蕴藏、开发技术,中药材的生产加工和流通仓储技术,涉及到医药、农牧、矿产等多行业和学科领域中的知识与技术,通过对中药材的有关技术领域进行归类分析研究,可以针对以下主要技术环节,选择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方式。1.中药资源的分布、蕴藏
中药资源与开发利用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面较广。就目前情况看,有两方面问题:第一,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差;第二,对如何进行保护较为盲然。处理好这两个问题,将对中药行业的源头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1)由国家、行业组织的资源普查调研结果、报告在,定时限内作为国家秘密/著作权。
(2)由企业就自身产品生产或研制所作的调研技术秘密/商业秘密/著作权。
2.中药栽培生产技术 包括可人工栽培中药的育种、种植、植保、采收、产地加工等技术,此类技术主要是可推广应用性的技术,对于如何保护这类技术的知识产权,加大优良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是药材生产中应尽快解决的问题。
(1)中药产地产区的育种技术发明专利/技术秘密/著作权(2)中药野生变家种技术发明专利/著作权/技术秘密
(3)中药的组织培养、基因工程技术发明专利/著作权/技术秘密(4)优质高产中药的栽培技术技术秘密/著作权/发明专利(5)中药的采收与产地加工技术技术秘密/著作权
(6)栽培生产中的专用设备与工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3.中药的养殖生产技术
包括可人工饲养繁殖动物类中药的繁殖、养殖及产地加工等技术。源于动物的中药,因野生动物保护原因,从技术角度看应加强能取代或替代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涉及该领域的技术需有较大突破才能对目前某些动物药紧缺的状况有所改变,这些技术突破所涉及的知识产权保护应引起足够重视。
(1)药用野生动物的驯化、繁殖、饲养技术发明专利/技术秘密/著作权
(2)药用动物的繁殖、饲养技术发明专利/技术秘密/著作权
15(3)动物类中药的产地加工技术发明专利/技术秘密/著作权(4)繁殖饲养用装置与设备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价观设计 4.矿物类中药的开采与加工技术
矿物类中药是传统医学中使用的一类药物,鉴于这类药物若开采加工、炮制与使用不当,将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开采与产地加工技术对这类药物质量与使用的影响较大,对其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有积极意义。
(1)矿物类中药的开采技术专利/技术秘密/著作权(2)矿物类中药的产地加工技术专利/技术秘密/著作权(3)矿物类中药的开采加工机械专利/实用新型均观设计 5中药材的包装与仓储养护技术
中药材的包装与仓储养护技术是目前中药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之一,这类技术的逐步完善将对中药的质量与使用产生较大影响。
(1)中药材的各类包装材料专利/商标/实用新型/外观设计(2)中药材的各种包装专利/商标/实用新型研规设计(3)各类中药材的仓储养护设备专利/实用新型型/外观设计(4)各类中药材的仓储养护技术专利/技术秘密/著作权 6.中药材的品质 中药材的品质是与药材的产地、加工技术,以及生产经营单位的信誉密切相关的,由多种综合指标才能标示其内涵。一旦某一中药材建立了自身的品质信誉,如何才能保护这一综合技术和信誉形成的知识产权呢?目前尚未得到很好解决,建议对这类知识产权采用“商标”来保护。
·中药材的品质商标/技术秘密 7.中药新的药用部位
每味中药都有传统的药用部位,同时其药用部位的改变或扩大也与对其临床实践认识密切相关。随着中药新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深入,势必对传统药用部位加以改变和扩大(我国列为一类新药)。·中药新的药用部位发明专利 8.中药新的用途
随着中药研究的深入,某些中药原有的用途将会改变,特别是增加新的用途,包括临床新用途,新的保健功能、营养添加剂等(我国列为五类新药)。·中药新的用途发明专利
(二)、中药炮制技术与饮片
中医!临床应用的中药,多以饮片形式出现,其生产工艺、炮制技术是我国传统医药宝库中的灿烂瑰宝。对传统炮制工艺技术方面进行继承创新性研究的知识产权保护应予以重视。1.中药炮制技术
中药的炮制是涉猎较广的技术领域,既有传统的工艺技术,也有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新型炮制机械。这一领域是世界医药业中我国独具特色和优势的技术领域。
·中药炮制技术技术秘密/发明专利/著作权 2.中药炮制品
经一定炮制工艺和技术加工的炮制产品,其临床的安全有效是保证其质量的核心,应在中药炮制品领域中保护其优良品质与信誉。·中药炮制品(传统饮片)商标/技术秘密 3.中药新型饮片
中药饮片已有数干年历史,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科技发展,中药饮片的形式与质量都围绕着“增效减毒”的宗旨在不断提高与进步。但一直未摆脱传统饮片煎煮不便、药材利用率不高的弱点。利用现代医药工程技术不断改进加工制作技术,创制新型的高效便利饮片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和扩大中医医疗市场的重要工作。·中药新型饮片发明专利/商标/技术秘密 4.中药保鲜方法与技术
中医治病疗伤所使用的中药,有些时候离不开选用中药鲜品,以增加疗效。若要获取中药栽培与养殖鲜品又受采收季节的严重限制,所以中药保鲜技术是发挥中医药疗效的又一技术领域。(1)中药保鲜技术发明专利/技术秘密/著作权(2)中药保鲜容器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三)、处方与配方
在国内外市场,中药处方与配方的知识产权保护显然就是一个极重要的问题。
1.中成药的处方(复方)
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特色是使用复方,传统与现代的中成药大部分都是3味药以上的复方,有的甚至达数十味之多。这类复方的保护涉及到处方中的药物、剂量、用法等诸多因素。在药物中不仅牵涉品种,还涉及炮制等因素。
在中药成方中,还存在中成药同名而处方组成不同或组成、剂量、炮制方法有差异的问题。由于中成药的处方,特别是古方名方,已在其形成与使用过程中,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许多著名中成药不仅是我国众厂家的主流产品,也是国外和我国台港澳地区生产厂家的主要品种,故如何保护这类知识产权已是较复杂的问题。但新组方如何保护应引起足够重视。
(1)传统著名方剂(保密品种)中药品种保护/新药保护(2)传统名方的组成药物炮制方法的改变发明专利/中药品种保护(3)新组方新药保护/中药品种保护 2.单味药处方 中医药的!临床应用中也有仅由一味药组成的单方,对于这类单味药的知识产权保护涉及面较宽。(1)新用途药发明专利
(2)单味药炮制方法改变发明专利 3.单体药物(组分)处方
从单味中药中经筛选获得的安全有效单体药物是国内外都较重视的新药开发领域,这类药(组分)的保护力度相应较大。(1)已知结构化合物的药用作用新发现发明专利
(2)已知单体药物经结构修饰改造形成的衍生物(处方)发明专利 4.复方组分处方
相当我国二类新药的这一类处方,预计将会不断增多,并应认真研究如何加大开发力度的办法。
(1)复方组分处方发明专利/新药保护/中药品种保护
(2)复方组分处方组分改变(组成药物来源不变、组分组成改变而引起效果或用途变化)发明专利/新药保护/中药品种保护 5.单味药组分处方
从单味药中提取分离的与适应症相关有机组合的单昧药组分的组合处方是类同于复方组分处方的一类处方,其区别主要是这些组分源于单味药。在中药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此类药预计发展较快。(1)单味药组分处方发明专利/新药保护/中药品种保护(2)单味药组分处方剂量改变(组分组成不变)发明专利/新药保护/中药品种保护
(3)单味药组分处方组分改变发明专利/新药保护/中药品种保护
(四)、中药制药工程技术
中药的现代化、产业化的进程中,中药制药工程技术是举足轻重的技术领域,是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部分与领域。这一领域保护力度较大,保护面较宽。
1.中药提取分离纯化精制浓缩干燥工艺技术
中药生产中这一阶段是关系中药质量与效益的关键环节之一。(1)中药提取分离工艺与技术发明专利(生产方法)/技术秘密(2)中药纯化精制工艺与技术发明专利(生产方法)/技术秘密(3)中药浓缩干燥工艺与技术发明专利(生产方法)/技术秘密 2.剂型
中药特别是使用越来越广的中成药,其剂型已经越来越多地引入现代制药工程理论与技术,除不断完善改进传统膏丹丸散等剂型,对现代医药发展的近代或现代剂型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成药市场上。中成药剂型的改进与新剂型的研制是继承发扬中医药的重要方面,也是中成药走向国际医药保健品市场需重点加强的工作。
21(l)新型传统剂型(改进)发明专利(2)全新剂型发明专利
(3)利用现代医药技术引入的新剂型(成药)新药保护/中药品种保护
(4)剂型工艺与技术发明专利/技术秘密 3.制药机械与设备
中药产业化过程中的制药机械与设备涉及到中药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这些机械与设备既有从现代医药产业中引进的医药通用设备与机械,也有为适应中药制药特点加以改进或创新的机械与设备;另外,从中药原料的生产到产品仓储的全过程中都涉及众多各种类型的制药机械与设备;关于这些系列设备与机构的知识产权保护都在此一并研究。
(1)通用制药机械与设备的改进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
(2)专用制药机械与设备的改进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
(3)新专用机械与设备的创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4)通用或专用制药机械与设备的配套装置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 4.制剂辅料 药用辅料是中药进一步提高疗效,确保使用安全、稳定、可控,特别是新剂型与传统剂型改造的重要技术环节,其中既有创新也有引入和改进。
(1)中药制剂新辅料发明专利
(2)辅料在中药制剂中的新用途发明专利(3)辅料应用的新技术发明专利/技术秘密 5.中药制药L程中的自动化控制技术
中药的现代化、产业化必须不断引入或创新自动化控制技术,这也是实施GMP,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
(1)制药自动化控制技术发明专利/著作权/技术秘密(2)制药工程生产技术软件发明专利/著作权 6.中药药渣的综合利用技术
中成药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药渣,这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产物,根据不同处方、药物来源及提取工艺还可综合利用。这种利用不仅可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还可产生相应的附加值,同时对潜在的环境污染也可起到保护作用。
·药渣的综合利用技术发明专利/技术秘密/著作权 7.制药过程的污染处理技术
中药制药过程虽较化学制药产生的污染要小,但整个制药工程的不少环节仍会产生污染,对某些特殊药物的处理尚会产生较大污染,故污染的处理技术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1)处理技术发明专利/技术秘密/著作权(2)处理设备发明专利/商标/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四、建议与对策
1.强对中药知识产权侵权的执法力度
加强对侵权的执法力度,补充、完善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使其能快速有效地确定产权纠纷,并有相应的手段保证其切实可行,对知识产权侵权采取严厉打击.发展识产权法律服务体系,鼓励、引导和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代理、评估、咨询、许可转让等中介服务机构,并出台相关的管理制约文件。
2.成立知识产权保护研究机构,注重发挥中介服务的作用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领导下,加快建立互联网络,充分利用专利信息资源,增强知识产权开发、利用及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重点扶持一批有自主权,并具有良好国内国际市场前景的专利主导产品和驰名商标,将科技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以推动中药产业国际化持续、健康发展。
科研活动的专业化中介还不发达,专门代理中医药专利事务的还很少。国内大多数中药企业还没有在企业内部设立知识产权事务部,24 缺乏对本企业产品和相关产品的知识产权分析。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下,发挥中介服务的作用。探讨一个全新的模式,建立中介评估制度,完善评估体系,政府在评估中医药重大科研项目或成果的鉴定、论证工作中,要重视中医药专家的参与,以真正有利于促进中药知识产权的健康发展。3.立中药有效成分的鉴定机构
中药学中有中药复方有效部位理论。有效部分是指各种中药复方的药物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大类化合物。即将某个中药复方药物看作一个整体,根据其所含不同种类的中药成分,采用现代分离手段,将其分离为各个有效部位,如黄酮类,每个有效部分为性质相近的化合物群。它不同于有效成分,有效成分指具体的对治疗有作用的化合物。
一味中药,根据所含的已知的大类,采用系统溶剂分离,即用不同的溶剂提取,用简单的工艺即可以鉴定出它的有效部位。有效部分是中药药理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可否将其应用到专利申请中,用一味中药的有效部位作为技术特征申请专利。不同的中药有不同功能.其有效部分也应是不同的。用简单的方法应可以鉴别出两种的有效部位是否相同。以此来比较它们的技术特征,判断是否侵权。
由于有效部分是指几大类物质,每一类中包含许多性质相近的化合物,把它作为技术特征申请,仍很宽泛,实践中可能仍有问题。如果要求中药品种专利申请的技术特征不仅应包括有效部位,而且还要包括配方、药效、就可能既保留了现有中药品种专利保护的优点,也 能克服无法认定侵权事实的不足。这种方法符合中药的特点和现有的技术水平,可能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
五: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细则》 3.《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4.《中医药专利管理办法(试行办法》; 5.《国家医药管理局专利管理办法》
6.《药品行政保护备例》和《药品行政保护条例实施细则》 7.《中药品种保护条例》 8.《新药保护及技术转让的规则》
9、《新药审批办法(有关中药部分的修订和补充规定)》。总结:
知识产权制度是由不同部门的法律构成的。每部专门法多有自己的立法宗旨和目标,而知识产权的客体在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作为中药,在选题阶段其新思想,新方案等可受《技术秘密法》的保护;在开发阶段其处方,工艺等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在市场推广阶段则受《商标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对新药监测期的保护。因此,首先应注意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体性,做好不同法律部门的协调。要把 不同形式的知识产权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来看待。在出现交叉保护时,在两部或几部法律之间协调,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应注意知识产权法与其他法律和政策法规的协调问题,如科技进步法、科技成果转化法、保密法等。从国家的角度分工协调和配合,加大知识保护的力度,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高全民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特别是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是中药走向国际化和现代化,也是我国走向中药强国的的关键。因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宣传工作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I 甘师俊等.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北京,155 《人民日报》.1999,01.27:第五版. 李顺德.医药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生命科学领域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开发与融资,军事医学科学出版杜1998:.124 3 高霞云.荮品行政龈护介绍,生命科学赣域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开发与引责.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8:l03 4么厉、刘铜华等,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中国医药出版社2002年11月.附录
一:1985---2001我国的中药专利申请量: 27
第三篇: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初探
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初探
当前的经济模式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导致产生知识经济这种革命性变革的,不是别的,正是以科技创新为基本特征的新技术革命。市场机制创造了经济对创新的强大而有效的需求。然而创新是有风险的,知识是可以为社会共享的。市场交易,是经济社会运行的重要环节,而交易的前提是产权关系明晰,正是靠知识产权保护界定了本来无法独占收益的创新行为的所有权,使其独占的可能性大大提高,才使得创新成为一项有利可图的事情,知识经济社会的运行才得以为继。作为科技创新内涵相当高的中药行业,也难以脱出这条知识经济社会运行的规律。因此研究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l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我国目前对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大体可分为四个主要方面,即专利保护、商标保护、行政保护和商业秘密保护。比较这四种知识产权保护方式,其中专利保护应该是保护力度最大的,这种保护方式的排他性最强,但是对于中药产业而言,专利保护具有一些明显的缺陷,一是专利保护的审批周期长,通常为3年左右,一般产品的生命周期也不过如此;二是专利保护的保护时问短,通常为20年,保护力度还赶不上《中药品种保护条例》;三是中药专利侵权难以认定,根据现有的检测手段,难以分析出中药复方制剂的原有配方和制造工艺,从而无法准确判断出是否侵权。中
药的商标保护虽然对提升企业知名度等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对于中药创新的排他性保护几乎是无能为力,所以在整个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处于一个不十分重要的位臵。而中药知识产权的商业秘密保护目前仅有反不正当竞争法轻描淡写地提到过一些,可操作性还有待完善。所以目前来说,我国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还是以行政保护为主。
2我国中药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特点
由于过去我国专利法对药品不授予专利,所以在 1993年前,我国对药品知识产权的保护一直是以行政保护为主。这个传统延续至今,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一个由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所组成的,比较完善的药品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体系。
目前涉及到中药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法规主要有 1999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关于新药保护和技术转让的规定》,和1992年国务院颁布的《中药品种保护条例》,分别从科研成果和产品两个阶段对中药的自主知识产权进行了保护。通过新药证书和中药品种保护证书的形式,确定了中药在研发和生产阶段的知识产权,并且这种知识产权是独占的,如《关于新药保护和技术转让的规定》中规定:“在保护期内的新药,未得到新药证书(正本)拥有者的技术转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仿制生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也不得受理审批“。《中药品种保护条例》中规定:“被批准保护的中药品种,在保护期内限于由获得《中药保护品种证
书》的企业生产“。目前大多数中药科研、生产单位都是利用这两部行政法规的规定来保护知识产权的。
中药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之所以为中药科研生产单位广泛利用,是因为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相对于专利保护来说,它的申请提出对技巧要求不高。一般来说无论是申请新药还是中药保护品种,只要按申报要求向国务院药品监督部门提交相应的技术资料,如符合条件,即可获得批准。而中药专利的申报,由于中药的特殊性,往往一个产品中含有多项专利。申报时一方面要注意不要遗漏,另一方面还要考虑专利文献撰写的技巧,如何使申报的专利具有最大的排他性,申报专利既需要熟练掌握专利法律法规,又需要熟悉中药知识,尤其是对所申报的产品的熟悉。
2.相对中药专利的申报来说,新药的申报和中药保护品种的申报门槛较低。对于一项专利来说,它需要同时具备新颖性、独创性和实用性,其中新颖性的要求为未公开发表,未被人申请;而新药仅要求技术有所创新,中药保护品种则仅要求疗效独特。
3.对于技术秘密的保护,中药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要优于专利保护,我国专利法规定在专利局受理专利申请后需要在专利公报上公布专利说明书,这就意味着技术秘密的公开。而申请新药和中药保护品种则不要求向社会公开技术资料,可以有效地保护其技术秘密。
由于以上诸般优点,目前无论中药科研单位还是制药厂家大多
选用行政保护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然而中药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也存在着诸多弊端。
第一,根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精神,国际上公认的知识产权形式包括:版权和邻接权;商标及地理标志权;工业品外观设计;发明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未披露过的信息专有权。可见,我们作为行政保护的新药和中药保护品种,在国际上是得不到有效保护的。这在短期内还不一定看出危害性,但假以时日,随着国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同类药品在中国的生产销售,我们的中药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的合法性必将受到质疑。
第二,无论是新药还是中药保护品种,对新颖性的要求都不高,相应的其排他性也就不高,同品种新药只要在该新药公告前被省级药监部门受理的都有可能获得新药证书。中药保护品种则在公告发布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申请的也有可能获得中药品种保护证书。这两种保护形式确定的部分排它权当初的设定可能是出于政策的考虑,但是这对于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不彻底的,也不利于最大限度的调动中药创新的积极性。
第三,从《新药审批办法》、《新药保护和技术转让的规定》、《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可以看出,中药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一方面是确定了中药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另一方面,它实际上相当于中药进行生产或试产的行政许可,因为它完全符合行政许可的“允许特定的人从事特定的事”的表述。然而根据行政许可法,行政许可只能是由法律和行政法规加以设定。法律是由全
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只有他们规范性文件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其下的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部门规章和各省及较大的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均无权设定行政许可。这样作为部门规章,由国家药品监督部门制定的《新药审批办法》、《新药保护和技术转让的规定》除非尽快获得国务院的通过,升格为行政法规,否则将会失去其法律效力,而《中药品种保护条例》虽然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但是由于制定时间较早,期间经历了药品管理体制的变迁,也面临着一个修订的问题。纵上所述,中药的行政保护是一种过渡性的保护措施。但是鉴于中国的具体国情,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有其存在的必要。为了保护广大中药研制和生产单位的积极性,立足中国国情和中药的技术特点,借鉴国外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从完善上述中药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作起,加强保护中药知识产权有关方面的法学研究,完善相关立法,无疑是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的。毕竟虽然知识产权保护的是纯技术性的东西,但是知识产权的保护本身则是一个纯法律问题,我们只有运用法律思维,并结合中药的技术特点才能够发展出一个比较完善的,各部门法之间协调一致的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
第四篇:中药知识产权保护调查
中药知识产权保护调查(上)
中华民族中医药史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绵延上千年。目前,中药业在“回归自然”浪潮中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日益受到国外企业的严峻挑战。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知识产权意识淡漠已经成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我国中药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中药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问题很多,主要包括专利、商标、行政保护等方面。记者经过多方调查对我国中药产权保护的现状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
江苏地道的中药材薄荷,目前已有8项专利落在美国人手里。据统计,薄荷的中国专利共申报有16件,国内申报有8件,外国申报为8件。尽管在专利数量上中外平分秋色,但外国公司的技术专利主要用于口香糖等高利润市场,其中美国箭牌糖类公司独揽4项专利。而我国的专利只是薄荷藕、薄荷茶水等,市场空间极为有限。素有“薄荷之乡”之称的江苏里下河地区,至今却没有1件有关薄荷专利的申报。
据记者调查,遭受薄荷同样命运的还有银杏等我国传统中药材。银杏目前中国专利共申报68件,外国人申报有4件,但其仅有的4项专利却几乎涵盖了银杏的全部提取工艺流程。专家预计,江苏邳州银杏资源丰富,但未来很容易落入国外公司的专利
“陷阱”,后果将令人震惊。
记者还在同仁堂、达仁堂等企业了解到,这些企业的商标由于在社会上有着良好的信誉,所以能够在同行业中一直保持着竞争的优势。但记者了解到,一些中药企业存在着不注重中药商标的注册、名牌流失严重、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冲突、药品通用名称与商标混淆等问题。有调查显示,平均40家企业才有1家企业注册商标。而一些企业商标过期后不续展,致使商标在国外被抢注后花高价再将商标购回,令人痛心。
从中成药市场来看,国际市场上中药销售额每年约有160亿美元,其中日本的“洋中药”所占份额达80%,韩国的占10%,中国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只有5%左右。国外所用中药原材料有70%-80%是从中国进口,目前我国出口中药多以原料药材廉价出卖,成药比例不足30%。中药专利在国外申请只有近千项,而外国在我国申请的专利却高达1万多项,且这些专利占我国医药领域高新技术的80%以上。
--中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难事出有因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授许振中介绍,随着人们对西药副作用的认识不断加深,中药开始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但由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起步较晚,中药知识产权流失很严重。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董治良表示,中药知识产权侵权事实的认定比较困难。中药通常由复方组成,在制备成中成药后,根据现有的分析和检测手段,不易分析出它的原始配方和生产工
艺。实践中,专利权人认为他人可能侵犯了自己的专利权,但拿到他人的产品后,无法与自己的专利产品进行比较,从而无法准确判断是否侵权。另外,发明人对中药专利认识上有误区。他们认为,专利保护的中药组合物,一旦经他人增减一味和几味中药,即可不构成侵权,因而认为专利无法保护其核心技术。
尽管国家于1993年颁布了中药品种保护条例,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莫纪宏研究员认为,中药品种保护条例主要出于政策性考虑,这种保护主要着眼于中药品种,而不是中药的有效成分;主要保护生产者,通过控制中药生产来控制中药的流通,对销售者的保护比较弱;给予中药权利人的主要是制造的专有权,而销售权、使用权等权利则比较弱。
这种行政保护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它可能使企业对一种中药品种形成垄断,有利于促进个别企业的发展,但对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不利;也可能抬高中药的价格,侵害消费者利益。这种保护方式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相对有效,但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控制力减弱的条件下,相对有效性可能会受到影响。另外,这种行政保护仅在国内适用,很难与国际上的通用做法接轨。
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委员周超凡研究员认为,目前,国家采取的中药品种保护对促进我国的中药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这些保护只在国内起作用,中药如何能走向世界,取得世界上通用的专利保护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第五篇: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论国际贸易中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存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知识产权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作用更加显著,随着加入世贸组织,重视和加强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培育国民的知识产权意识,对于我国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国际贸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知识产权理论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我国知识产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国家和企业的战略高度提出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保护战略
知识产权主要指个人及其组织在脑力劳动方面创造并完成的智力成果而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它具有无形性、双重性、定,公民和法人所享有的知识产权有著作权
以及其他科技成果权等。
创新知识,而且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业化。本文从知识产权理论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为切入点,存在的问题,并从国家和企业的战略高度提出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一、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知识产权保护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对国际及国际经济关系的反映,是新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根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种非物质经济本身不产生剩余价值,际贸易的过程中,非物质经济部门的价格,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TRIPS》协议;
织,《TRIPS
产生重要的影响。
1.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和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并实行了知识产权制度,度。只有在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中,国际贸易和投资才能得到有效发展。
2.知识产权保护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
在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确认性和独占性的特点。根据我国知识产权法的相关法律规(版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发明权,知识产权保护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显得非常重要,它不但激励发明,加快配置技术创新资源,促使新技术商品化和产重点分析了我国知识产权的现状及只有物质资料生产才能产生剩余价值,而知识产权作为一只有参与物质生产部门的价值分割才能产生价值。在国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压低物质部门的产品价格,而提高与知识相关的从而在国际贸易中取得较为有利的地位。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上把知识产权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相提并论,1994年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第十回合谈判过程中,形成了《与贸易有(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简称年世贸组织成立,《TRIPS》协议同时生效,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商品和服务的知识含量其中涉及知识产权的商品占有较大的比重,且这个比重还在不断攀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为正常的国际贸易活动和投资活动奠定了基础性的保障制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工业都将经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1995》协议也当然成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准则。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贸易将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我国之所以能够大量成功地引进外资和国外的先进技术,阶段,创造新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第二阶段,国内市场饱和,向国外市场出口;第三阶段,对外投资,向外国市场提供产品;第四阶段,外国生产,向母国市场出口。从发达国家角度说,当处于产品周期的二、三阶段时,它会极力支持自由贸易;而当到了第四阶段时,国内市场的产品为进口产品所替代时,该国产品的市场地位开始衰落,其市场占有率受到挑战。此时,它会转向知识产权保护,在贸易政策中会极力与知识产权保护挂钩,通过强制性措施来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以设法减慢产品周期的步伐。这对在技术上处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无疑是有失公平的。这样知识产权的保护无疑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贫富差距愈加严重。
二、当前我国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后,中国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建立和制定了相关法律制度,但从我国社会还正处在初级阶段,权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目,而申请的专利数却不到产的保护,从而导致我国每年有很多知识产权被“抢注”成为企业家的共识,目前,我国缺乏一套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涉及很多方面,包括法律、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如山西老陈醋商业秘密泄露事件的发生;景泰蓝、宣纸等民族绝技的泄密,国内大量的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对国内驰名商标的扶植与保护。
2.知识产权人才缺乏国内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解和懂得知识产权知识的人才不多。位,要么要支付高额费用聘请外部人员应诉。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包括专利申请、商标注册、产权谈判及分析工作,因为专业人才的缺乏而无人胜任。
3.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亟待完善我国有些法律和一种合法垄断。一些跨国公司企图利用知识产权中的非法限制和排斥竞争实现其垄断地位。针对滥用知识产权的非法垄断行为,前还没有出台反垄断法,在遇到知识产权争端时就可能遭遇不利的被动状态,为束手无策、在国外市场上遇到严格的反垄断法控制而使自身陷入尴尬境地。
三、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各国都非常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法律保护制度,来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随着世界步入经济全球化时代,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取得了世界各国公认的成绩。市场经济制度还有待完善,在国际贸易中,我国在知识产我国企业每年取得省部级以上的重大科技成果有几万个项10%,企业较为重视有形资产的保护,却忽视了其作为无形资。所以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已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也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和“分水岭”。因此,在大力保护国外的驰名商标时,应加强
没有专门负责知识产权工作的人员,真正了企业万一牵连到知识产权争端,要么处于极其被动的地
TRIPS相关法律还有很多不同甚至有许多空白。知识产权是法律赋予的许多发达国家都通过制定反垄断法进行制约,但我国目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中也没有可操作的反垄断条款。这样,我国企业从而在国内市场上对其他企业的垄断行对我国而言,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的系统工程,虽然我国政府在这方面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制度,但真正从国民意识上重视知识产权问题还需一个过程。就目前看,应该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1.实施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1)政策倾斜,资金扶持。政策上要从笼统扶持转到重点支持专利项目上来,特别是那些高科技专利项目,建设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民族工业群体。同时,采取有力措施,保证专利制度各项奖酬的兑现,重奖一些重大发明专利技术。在资金上,面对“入世”后的新形势,各级政府都应建立专利基金,以财政、企业为主体,广开资金来源,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重点支持那些有广泛的市场前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专利技术,如火炬计划、星火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2)加强立法,完善法律。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制定要以鼓励创新、优化环境为宗旨,进一步形成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抓紧修订和完善《专利法》、《商标法》统知识等的立法。纷。积极发挥跨部门执法协作机制和区域协作执法机制的作用,侵权行为。巩固知识产权重大案件联合督办制度以及与外国政府、制。加强“奥运会”和“世博会”等各类展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升我国农业技术、农用工具、农药化肥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护,认真落实知识产权司法解释,依法追究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3)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科技以人为本,人才是国家的第一资源。国家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谁占有的人才越多,谁就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取得胜利。近年来,跨国公司已经加大了对中国本土人才的争夺,来发展的动力源泉才队伍。要多渠道、培养的力度,模宏大的知识产权队伍。训工作。
(4)突出特色,借鉴经验。发展经济有特色,保护知识产权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要有符合本国和地区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重点和方向。权保护的重点,——特别是刑事惩处手段,版者及伪冒者在美国受到法律的制裁。我国也应注重在寻求传统知识资源的联合保护。地运动”基本完成后,我们的“传统知识”便成为新世纪圈地运动的新目标。中国应当积极运用现行知识产权法律机制,保护。
2.实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1)树立品牌企业应保持产品在知识含量上的优势来谋求产品的竞争优势权,才能在市场上推出叫得响的民族品牌的民族品牌,化带动知识产权战略。不仅要利用国内的资源条件和市场,以及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办法、保护遗传资源、传 同时,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依法公正、高效地解决好知识产权纠;同时,企业还应该加快深化自身的人才制度和结构变革,培养自己的人多层次地开展人才队伍培养工作,继续加强对各级政府领导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知识产权宣传与培包括通过修订及更新美国签署的双向司法援助及引渡条约,对传统知识资源进行保护的同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加大知识产权工作高层次人才造就一支包括各类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在内的规近年来,同时,它们根据现代标准改进美国知识产权法规
当发达国家对全球现代工业知识产权,品牌之“名”越来越在于产品的知识含量之高,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洞悉跨国集团在我国运用的品牌战略,打击和防范群体侵权、国际组织间的沟通对话机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将会失掉企业未美国将打击盗版等作为知识产积极寻求国际联合集团式的,只有企业掌握了过硬的知识产;有了自己叫得响,,技术改造项目、新产品开发项目等各种科技和经济计划、《著作权法》反复
中国企业如果还不加强对人才的重视,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水平,其中媒体盗版是重中之重。让盗“圈,增强意识。知识经济时代更应该树立品牌保护意识以品牌的国际更要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与市场
进行跨国经营,使我们的品牌发展成为全球化品牌。由于我国的一些企业在早些年没有商标保护意识,大量的国内驰名商标被在国外抢注,例如“同仁堂”“青岛啤酒”等,使这些企业在国外的发展受到了重重阻力,因此我们要吸取这些教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驰名商标的保护问题。否则无异于在扼杀企业在国外的发展之路。
(2)加强申请,促进保护。据报道,仅加入世贸以来我国企业因知识产权纠纷引发的经济赔偿累计超过10亿美元。因此我们应从多个角度、立体地实施专利保护战略。实施专利保护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护身符已是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第一,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机构,建立专利信息中心收集信息,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网,通过专利信息中心,对与本企业产品相关的专利作分类管理。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统计表明,每年新技术发明创造的专利资料库,对相似技术进行排查并通过专业人员对相关内容进行侵权分析情况下,使企业的研发人员了解本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中的合法性。第二,提高专利申请率,设置专利网战略。对每一项创新方案都申请一项专利专利的周围设置大量原理基本相同的不同权利因此当一个企业拥有自己的自主专利权时范围。
(3)加大创新,提高效率。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加知识产权的产出量,过程中确立知识产权的概念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吸引、凝聚科技人才共享、风险共担”
参考文献:
[1]田晓菁: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摩擦及应对策略院学报,2007([2]黎 奔 刘路遥2007(1)
[3]丁永刚 张海鹏化,2007(5)
其他相关文献:
1.《知识产权与国际竞争》2.《中国:直面国际经济摩擦》刘力3.《知识产权学术前沿问题研究》南振兴4.《以制度和秩序驾驭市场经济》5.《WTO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研究》唐民皓主编6.《我国知识产权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李浩90%以上都会在专利文献中检索到形成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文献,使技术中心成为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载体,调动和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平台的原则,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
卢鹏论:WTO框架下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滥用问题:论国际贸易中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存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并且技术开发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应通过不断改进原有技术而获得网状的专利保护,建立研究所和实验室中国书籍出版社人民出版社,所以我们可以不断地更新我们的,为创新项目提供方向,必须加快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申报和形成知识产权;三要加强产学研合作[J].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在不构成侵权的,保持研究开发,并在基本,;二要加,成为,按照“利益,共同培养技术人才。[J].商场现代化,[J].商场现代 2005/11期,增一要在企业技术创新注意发现、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洪银兴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国际贸易问题》
7.《知识产权保护:中国式跨越》刘勇《国际技术贸易》2005/3期
8.《跨国集团在华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吕文举《国际技术贸易》2005/4期9.《知识产权保护的“西学中用”》《国际技术贸易》2006/1期10.《中国知识产权战略若干问题》 郑成思《新华文摘》2006/15期
11.《知识产权-民营企业出口绕不过的壁垒》 夏瑞林《对外经贸实务》2004/6
12.《建立大类出口商品技术标准预警机制的建议》 江榕 《对外经贸实务》2003/9
13.《广州市大类出口商品技术壁垒预警机制的建立及改进》 江榕等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4/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