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画名家论坛》看艺术类电视论坛节目

时间:2019-05-12 02:2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中国画名家论坛》看艺术类电视论坛节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中国画名家论坛》看艺术类电视论坛节目》。

第一篇:从《中国画名家论坛》看艺术类电视论坛节目

从《中国画名家论坛》看艺术类电视论坛节目

(王庆森 山东电视新传媒中心)

【摘要】

山东电视台收藏天下频道自2010年10月开播的《中国画名家论坛》栏目,立足高端、定位高端,在节目形态、节目内容和节目风格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同时在坚持艺术性、学术性的基础上稳扎稳打,为其形成专业频道品牌栏目奠定了基础。文章旨在这些探索和实践方面总结几点经验。

【关键词】

中国画名家论坛,艺术类电视论坛节目,学术性,艺术性,品牌

自2010年10月开始,山东电视台收藏天下频道开播了一档高端艺术类访谈栏目《中国画名家论坛》(以下简称《论坛》)。针对目前很多谈话类节目“话题雷同、抓不住观众的眼球,思想性差、拴不住观众的心”的一些弊病,《论坛》一开始就提出了“高端”的概念。这个高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定位高端。栏目以中国画改革创新为基本线索,以中国画21世纪的发展方向为基本研究课题,邀请全国学术界、理论界一流的书画名家作为主讲嘉宾,就中国画及与中国画学相关的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这些学术性的问题可以来自中国文联为首的学术领导机构,也可以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为代表的学术研究机构,当然也可以来自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为代表的艺术学院。而只有在这个高度来选题,才有可能使得节目在未来发展成“一个集学术性、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为一体的综合性高端艺术论坛节目。”

第二,内容高端。新时代的电视栏目,在收视率指标的指引下,多数都在追求“娱乐至死”的收视效果,因此很多栏目包括新闻节目、专题节目都在朝着“娱乐化”的方向发展;而在这种风气的引导下,荧屏上观众所看到的很多节目都是换汤不换药的“抄袭”,节目同质化的现象十分严重。针对这种状况,《论坛》在一开始就定位高端,避开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不谈,而是从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从中国画学的角度去谈,将论题和论点深入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一——“中国书画”的骨髓中;这样一来,从内容上就区别于之前很多访谈类节目同质化的电视节目内容,从而让行家能看出门道,让外行通过看热闹学到知识。

按照节目的定位和内容需要,经过若干次栏目组会议讨论,《论坛》确定了其栏目定位语:“全球语境,弘扬民族文化;中国传统,彰显时代精神;正本清源,引领学术新风;贴近文脉,融合世界潮流。”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栏目中所说的“弘扬民族文化”,不是单纯的站在国内,也不是排斥外来文化的民粹主义,而是在当前全球化大语境下来谈论如何弘扬民族文化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中华民族文化,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纯传统的,而是新时期具有世界意义的新民族文化。反过来,我们讲的中国传统,也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老的传统,而是一种被赋予了新时代精神的传统,也即民族传统的精神意义。中国画的精神在于心灵与自然的统一,在于中国哲学、诗学与美学的统一,离开了笔墨和画家的心性,中国画无从谈起,也就无从谈起中国画的精神之所在。

中国画走过了几千年,很多人都是在重复着传统,没有创新,有的人自称有所创新,只不过是在形式上有个新的样子;《中国画名家论坛》节目的目的,不仅在于展示画家,更重要的是通过收藏频道这个平台,形成在画界的一个舆论氛围,形成画界的讨论,从而引导中国绘画的学术向着新的、更高的层次上发展。而站在新民族文化和新时代传统精神的高度,我们来谈学术新风,自然可以正本清源,也当然可以与全球化的世界潮流融合;当然,这种中国画的学术是一种新风,而这种与世界文化和学术的融合也是在贴近中国自己文脉的基础之上的辩证的融合。由此来看,节目站得高,自然看得远,学术性、思想性有了,而艺术性和观赏性也有了。

紧扣以上宗旨,《论坛》确定了其节目形态:演播室访谈、讨论为主,配合图文资料和纪录短片。也就是在内容上立足高端、面向高端,从而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也正是有了这个思路,在首篇的四集系列节目中,紧紧围绕的话题是“当代中国画及中国画家到底缺乏什么?”

经过精心策划,系列节目安排在北京凤凰岭美术馆作为拍摄地;在与有关方

面的专家、学者多次接触和沟通后,首篇四集邀请清华美院教授、著名策划人、文化学者王鲁湘担任学术主持,同时请人民美术出版社原总编辑、著名美术评论家程大利,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研究室主任、著名画家范扬担任主讲人,以三人论坛的形式、就当代中国画学及中国画家的状态展开学术讨论。从鼎视传媒得到的收视数据和一些专家学者给出的反馈,《论坛》确实树立了一个艺术类高端电视访谈节目的成功典范。

(一)全新的节目形态

首先,在节目选题上,打破以往大众化和肤浅化的常规,坚持深入性和小众化的思路。《论坛》本身由收藏频道专业人士策划、摄制,又在收藏频道这样一个专业平台播出,面向的受众肯定是艺术界的专业人士和爱好者,所以,不可能照顾到普通受众。像“新时期中国画家的缺失”这样的深刻命题,是立足高端、面向高端的节目选题,一般老百姓几乎是不懂的;请中国画画学术界的高端人士进行探讨,这本身就是在高处俯视,只有书画专业人士才能听懂、喜欢听,而这种选题在一般的电视频道是看不到的。

再者,节目虽然在策划时就定位高端,但是高端并不是把一般受众全部挡在门外,而是通过穿插运用其它电视表现手段,增强节目的灵活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如在多人论坛的基础上,加入演播室现场个案互动问答、外采短片、资料短片、图片等;这样不仅可以增强电视艺术论坛类节目的服务性,更增强了其电视表现力和观赏性。

(二)学术性的解读视角

在电视艺术论坛类节目中,我们避开娱乐化的角度,而是将书画艺术学术化,从中国画学的角度,从中国画学在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高度去解读,让“艺术理论界有争论,艺术教育界有讨论,艺术实践者有评论,艺术收藏者有理论”。

从19世纪末至今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对于中国画的讨论,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者,都是停留在“向西方学习”、“中西融合”的所谓“国画创新”上;而对于真正的“中国画传统”、“中国画学”、“西方艺术”,则很多人都蜻蜓点水似的浅尝辄止。实际上,中国画在近一百年的发展和改革,是建立在西方评判标准基础上的;《论坛》的目的,在于用东方评判标准看东方艺术,将中国画回归中国,从而丰富中国画学术。所以,从这个学术性的角度、从东方艺术的高度提

高认识,以这种思维理解节目摄制和编排,也正是《论坛》开设和开播的初衷。

(三)艺术性的小众诉求方式

在当前富媒体时代,电视从大众化向小众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是一种必然。而作为收藏专业媒体的收藏频道,当然也应该适应受众个性化的价值诉求,《论坛》开播以来,始终坚持高端化和小众化的个性化诉求,不追收视率,不求市场份额,这种踏实的节目风格,反而使得节目在书画艺术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从媒介心理学的角度讲,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往往带有满足个人需要的得益色彩。从电视艺术类论坛节目里,无论理论界还是实践者,都能从中看到不足、学到知识、找到方向,也就是能产生共鸣。于是,他们喜欢看,并结合书画创作实践得以应用。这样的小众诉求形式,是《论坛》在艺术类电视论坛节目的一个有益探索。

此外,像普通的工业产品一样,电视栏目的存在与发展也都有一个生命周期,有的栏目长,有的则短。如何延长栏目的生命周期,扩大节目影响,形成品牌效应,这是摆在每个电视人面前的一个课题。鉴于此,新生的《论坛》也将在坚持栏目宗旨和形态的基础上,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播出;同时,保持每一期节目制作的高标准、统一性,对于主持人、解说等的风格,也将坚持相对稳定的原则。这样做的目的,也正是为了把节目打造成一档集学术性、艺术性、专业性的高端艺术类论坛节目。

第二篇:名家论坛心得体会

<<教育名家论坛>>心得体会

本月21——23号,我有幸参加了全国教育名家第三期“新课标”暨当代名家教学艺术培训会。几天的学习让我感受颇深,终身受益。我们很多人是应该深刻反思的时候了。现将我这几天来的学习感受向领导汇报一下:

首先,从精神上来说。

20日上午县教研室的领导带领我们一行50多人经过5个多小时的劳累颠簸来到了郑州大学。一下车,老师们腰酸背痛、疲惫不堪,甚至有人怨声载道:“出门真是活受罪,听什么课呢,好不容易熬到星期天,盼着能睡个懒觉,没想到又被折腾到这儿来了。”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可是,几天课听下来,与专家们一对比,我既感到自卑、自责,又为一开始的想法感到脸红。21日上午当主持人刚介绍完魏校长,他就一路小跑到了台上,根本看不出旅途给他带来的疲惫。我想“可能是因为他们提前到了郑州,已经休息过了。”可一整天下来,魏校长几乎没有休息(讲完课,一分钟没停就给我们做报告),几乎没有喝水(喝过两口水),但精神依然如故。还有窦校长,一节课上了两个小时,孩子们却乐在其中,老师们忍着不去方便(害怕错过一分钟),而她也在眉飞色舞地“表演”着。她似乎忘记了时间,一直到11::50才结束。同样赵志祥校长也是一整天乐此不疲。暂不说他们精彩的课堂、高深的理论,就精神而言,几位教育名家年龄都比我们大、路程都比我们远,可是当他们一个个出现在我们眼前时,个个精神抖擞、神采飞扬、充满童趣。而我们呢,多数老师不到生病的年

龄却整天拖着个病怏怏的身体无精打采地应付着每一节课。不是因为不想教,而是因为身体不舒服,身体那么难受,谁还会有童心整天面对一群叽叽咋咋的孩子呀。工作忙,压力大。没有时间锻炼身体,所以过早的害上了职业病。但这几看到这几个专家们的表现不得不让我们重新思考,他们是专家,肯定比我们忙,压力肯定比我们大,但身体却比我们好得多。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有积极乐观的工作作风、坚持不懈锻炼身体的劲头。魏校长说,每天大课间全校师生一起跑5公里,我想不说别的,就这一条如果我们坚持不懈,我们老师的身体就不会是今天这个状况。

其次,就教学而言

全国名家教育论坛,在会场上目睹各位和教育大师的风采,在他们精彩的课堂中,整个会场座无虚席,老师们专心致志聆听专家的课与报告。回想一下当时的所闻所见,不得不再次敬佩这几位教育名家的深厚功底,他们的语言如此亲切,他们的笑容如此自然。他们的演讲如此灵动,他们对文本的把握如此娴熟,他们不仅牢牢抓住了老师们的眼球。让我们常常陶醉其中,乃至忘了记笔记。于是我就用录像机记录了他们的课堂。回来后继续回味他们的课堂:让我最深刻的是吴正宪老师和徐长青老师的课,他们两人的课是同一节课,但却是不同的特点: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教学,其教学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与熏陶。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求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取了如何学习的方法与能力,吴老师在教学中精心地发掘,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

行教学,学生深切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学生不愿意下课,不愿意离开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情景就是证明。窦桂梅老师进行《皇帝的新装》现场教学。她带领学生,通过预学、共学、延学三个板块展示教学,展示了清华附小“儿童站在课堂正中央”的教育理念。两个小时的课堂,学生们却意犹未尽,听课的老师更是收获良多。她的教育魅力确确实实给我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课堂上,场内不时响起阵阵掌声。有的掌声是献给执教者的,有的掌声是为了学生响起的,共同的,是为了这个课堂发自内心的赞叹。在窦老师的课堂上看到的多数是学生的精彩,老师只在关键处做引导,真正感到这是学生的课堂,真切体会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学生争先恐后的汇报过程就是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的心灵沟通,与同伴的真挚交流,就是最好的学习过程。

我发现我们的窦老师自然的轻握着孩子的小手,不经意间化解了孩子们的紧张,鼓励了我们的孩子,离开课堂之后,学生并不是与课文联,反而应该是产生新的疑问,带着新的疑问去展开更多的语文学习。这要求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并思考。既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深度,也扩大了课外的阅读范围,真正做到从横向和纵向拓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最后结束时窦老师问我们:小孩子长大后还会像小时候一样童言无忌的看说出事情的真像吗?学生们在离开课堂时还在思考,我们也陷入了沉思,课堂结束了,大家的思考还在继续,让人回味无穷。这也是经典课堂的魅力,思考永不停止。

第三篇:名家论坛心得体会

识得语文真面目

为期两天的教育名家论坛——高效课堂与新课标导向培训会,对我这个初出茅庐,理论积累不足、教育经验贫乏的新老师,恰如一场及时雨,又似一颗启明星。

语文课到底应该教什么,应该怎么教。入职以来,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心怀。从教案以及对一些老教师的请教中,我边实践边积累,一路摸索。对于几位教育名家的观点,我都深深惊叹,感叹于他们对工作的付出和认真,更赞叹于他们对语文教学的解读和剖析。或许由于脑子里还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对于他们的观点,我都很快的吸纳,并着手想实践与自己的课堂中。尤其是熊生贵老师的“练能”观,使我收益颇丰。

由于一些现实原因和自身能力的不足,专家们的见解并不能完全引用到教学中来。但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还是可以从点的变化开始,使自己的课堂生动高效起来。

一、回归语文课之本真

语文,说到底就是语言和文字。几位老师的课,都着重文章的阅读部分。韩 军老师,在上课之处,让学生先背,还提到“背不过不开讲”的论调。在读书时,以生动形象的动作表演帮助学生理解。赵志祥老师的古文课,更是着重学生自读自悟,强调“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观点,倡导淡化技巧自然读。熊生贵老师的教学七件事,也是把“层层推进读到位”放到首要的位置上。张学伟老师课堂操作的五项,“读写、读议、读演、读想、读画”项项离不开读。

在过去几个月的教学中,很多时候,我都淡化甚至忽略了学生读书的过程。更多的是我的讲述,引导学生去发散,思考。而专家的观点,让我深深领悟到,学生自身还有巨大的潜能,是我没有挖掘出来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引导学生读书,讲读到的内容说出来,演出来,表现出来。

二、扩大课堂的效果

语文课堂上,除了带领学生读书,更多的是要让学生真正做到掌握,能像数 学课那样,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在课堂上学会后,课下会分析其它文章。几位专家的也都体现了这一点。在课上,着重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最为突出的是,熊生贵老师讲到“变问题为任务,实施任务导练型,组块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布置的任务出发,进行自练和展示。既帮助学生提高了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表达的能力。这才是新课标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的真正体现。

针对我们目前的情况,如何让学生也学会“练能”呢?我觉得,首先要从课程设置做起。在课堂上,发散学生当堂练笔,及时指导;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让学生积极在课下准备;准备合适的习题,做到即学即练等等。相信,从点开始,慢慢积累,会使课堂效率得到一个面的提升。

三、扎实备课多准备

想要呈现高效的课堂,对教师的要求是极高的。这就要求我,在课下积极准 备,深度挖掘教材,多读课文。就像韩军老师谈到的“深细透全备课,蜻蜓深水讲课;备课一座冰山,讲课冰山一角;备课是做乘法,讲课是做除法”。只有在课下备好课,备透课,备全课,才能在课上引导学生理解、运用。

可以说,新课标精神的落实,新语文教育的践行,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些个专家老师的讲解和传授,更多的是我们自己的理解和传承。把语文教到学生手上,让学生真正学会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理论的指导只是一个开始,又不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第四篇:全国教育名家论坛

“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学习心得

康晓君

2014年3月日

17赴郑州学习心得

3月14日至3月16日,我有幸与我校10名领导及教师随教育局的统一安排和领导赴郑州大学参加了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第3期“新课标”暨当代名家教学艺培训会,这次教育名家论坛,分别由徐长青领导的天津团队、黄爱华领导的江苏团队、柏继明领导的北京团队、这三种团队分别带来了他们的“简约教学”,“大问题教学”、“游戏教学”模式及教学思想。

3天的学习短暂而紧张,我却从中收获了很多。名师教学可谓“清新而深遂,灵动而扎实。”他们从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组织教学,风格各异,引人入胜。和谐的师生关系贯穿整节课,很好地落实了所上课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新的学习观、教学观和教师观,他们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厚实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学技能、彰显了名师风范,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位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不停的赞叹声,让人受益匪浅。下面我就以徐长青老师的课堂为例,谈谈自己的所学、所思和所感。

一、创设良好的情境—“水到渠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导入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学生有了求知的欲望,接下去的教学就“水到渠成”。在徐长青老师所执教《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课堂上,我欣赏到了徐老师高超的导入艺术,他在课前以“魔术”吸引学生兴趣,所谓的魔术,就是就地取材的“撕纸”,这个让学生好奇的情境,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知识。

二、唤起已有的经验—“顺水推舟”《解决问题的策略》这节课中,通过创设情境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张纸能否撕出2010片、2011片、2012片?学生初次接触会对这样的问题觉得无从下手老师讲解这样的问题也会觉得头疼,觉得自己说的很清楚了,可是学生总是不能理解。徐老师讲的这节课让我也获益良多,徐老师善于让学生运用借鉴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学生的反应很快就知道学生的就近发展还在哪,然后利用就近发展还拓展新知识,也就是他讲的“回头看”,“知难而退”的道理。通过这样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学习方法进行提炼,使学生零散的感性认识得到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而这种学习体验过程在我看来比学习课本知识更重要、更珍贵,它会影响学生对其他事物的思考,为学生的今后学习生活积累财富。

三、尊重每个学生成长的权利—“海纳百川”,在我们平时上课中,我们总是有意成无意的在向学生透露我们心中正确的答案,使学生总是按着老师设想的去做,没有自己的看法,而在徐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听不到答案的对错,他总是在鼓励同学们,即使答案不同,只是告诉同学们那是因为大家思考的角度不同,他是从教学中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探索的快乐、学习的自信。而我们大多数老师习惯用自以为是的方法来解释学生的行为,用自以为正确的方式来对待学生,这就造了教育的偏差和对学生的误导,所以,我们必须真正让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接受多元共存,真正做到“海纳百川”。

除了徐长青老师,我还听了其它12节高质量的观摩课,每个老师给人的感觉都是浑身充满着朝气与活力,洋溢着灿烂与热情,他们注重的是学生的个体及课堂的生成,从他们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关爱,循循善诱,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着学生。

短短的3天,我收获了很多,我会以此次学习为契机、继续好好研究教材,思考教学,组织教学,增进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学生呈现一堂堂精彩的教学课,让学生在教学的世界里快乐的学习成长。

康晓君 2014年3月17日

第五篇:名家论坛心得体会

实效课堂与新课标导向培训会

培训心得

栀子花

感谢领导给予的学习机会,使我这样在讲台上青涩的教师有了第一次与全国教育精英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可以与他们面对面的交流。在与会的两天中,我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韩军、吴琳、赵志祥、熊生贵的优质课和讲座。专家们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朴实扎实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令我佩服。

首先是韩军老师对语文课本的新解读,他给我们上了一堂颠覆传统的一课《背影》,表面上是叙述父子亲情,他深层次挖掘到了文本以外的所要表达的内涵,是对生命的思考,对生与死的思考,对人生命的短暂的惋惜。告诫世人我们应该珍惜生命,关心身边所在的亲人。

其次吴琳老师的《去年的树》同样很精彩,在讲课之前她强调了写字的顺序,老师应该每天抽出10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写字,而且要天天练习,一段时间后要求学生抄写有特点的语句,从而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在巩固复习阶段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动笔练习,日积月累他们就形成了自己的语言特色。《去年的树》这篇文章是新美南吉的作品,写了承诺——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在这篇课文中同学们要读出伤心、快乐、幸福......并且延伸思考题:我想对_____说。(自己、鸟儿、树、人们、新美南吉)在这课上我看到了课背后的设计,吴琳老师更加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她说“我们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

她很重视学生的阅读,她还说“我们应该用自己的阅读热情来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是啊,特别是小学的老师范读是必不可少的的,只有引起他们的共鸣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师必须丰富自己的阅读量,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接着是深圳市教科院小学语文教育专家赵志祥老师,他讲的报告的名字是《我和孩子们玩经典》。是啊,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被许多人所肯定。要学好语文必须培养语感,这就要求我们年轻教师跳出教材教语文。得法与教材内,得益于教材外,肤浅的教,简单的学,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我们要从学风抓起,在学校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有意无意的引导学生,在课外要求学生每天要读的书。从低年级开始培养他们,到中高年级他们就有了自己的阅读习惯。

最后是熊生贵专家的报告《有效教学下的有效课堂》主要提到了以下有效课堂的核心五度是:

一、情景诱人度 建构性教学强调情境 创设,强调构筑一种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情境,并要求把所有的学习任务放置于这样的情境中。反对将情境简化的教学设计,因为这使学生脱离了产生问题的具体背景和环境,即无法使学习者深刻理解在特定背景下形成的概念与原理,也无法在学习后有效地迁移到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上,因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总是与特定的背景与条件紧密联系的,总是真实而复杂的。情境创设怎样才会有效?一般来说,所创设的情境着力体现出真实性、问题性、挑战性、开放性、浸润性等,就会是有效的。但我们也可以简单地说,创设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激情,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到情境中,参与到相

应的学习活动之中,那么“诱人度”就高,那就是有效的。

二、活动刺激度 建构性教学注重以活动承载学习内容,以活动推进学习过程。这是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既然是“学习”,就必须有学习主体的凸现,有学习者的交往和实践,有学习内容的理论操作和学习意义的物化凝固;既然是“活动”就必然涉及到活动情境、活动运作、活动效果和活动体验。学习活动的构建,就应该是这些教学基本事项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整合。对于教者来说,建构学生的学习活动最重要的是活动的合理筹划与开发性组织。活动设计,应坚持以问题为纽带,以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和学生思维发现过程为主线,以师生合作互动、多向信息传递、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为基本方式。

三、自主参与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那就是充分彰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是实现自主性的最主要的指标。

四、训练扎实度 知识的习得、技能的增长,是需要训练的。有效课堂决不能无视训练的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五、.建构生成度 这一维度是从课堂教学目标达成上考察。目标达成从表层上看是: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全面实现。有效课堂只要掌握好五度就会一步步走向成功。

总之,两天的学习尽管很辛苦,学到这么多关于教学方面的知识,真是不虚此行。今后,我会在自己的教学中引领学生亲近语文,爱上阅读,让他们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快乐,做一位幸福的读书人。

下载从《中国画名家论坛》看艺术类电视论坛节目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中国画名家论坛》看艺术类电视论坛节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名家论坛心得体会

    教育名家论坛心得体会 ——听王崧舟老师的课有感 开封市赵坟小学 王巧玲 有幸再次倾听王崧舟老师的课堂,自己的灵魂得到了洗礼。王老师是从诗境中走出的人,他有着诗人的高雅,......

    全国教育名家论坛信阳站

    “全 国 教 育 名 家 论 坛" ——班主任素质与技能提升培训会”学习心得 受学校领导对青年教师的关怀,我有幸参加了由德育报社主办的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班主任素质与技能提升......

    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学习心得

    “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学习心得 李塘实验学校 周姗 很感谢学校及校领导给予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本次学习为期三天,虽然时间不长,但从中学到的知识却是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名家论坛--中国经济解读》观后感

    观《名家论坛--中国经济解读》有感这次选修课《中国经济解读》,上过第一节课之后,就觉得觉得获益匪浅。它让我对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式,发展状况有了一定得了解。也让我认识到自身......

    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学习心得

    “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学习心得 逸夫小学(数学)关清芳 2041年3月14日-3月16日,在郑州大学礼堂里举行了由德育报社主办的“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第三期“新课标”暨当代名家教......

    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学习心得

    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学习心得 华龙区石化路第一小学:彭军波 2016年4月14-17日,我有幸参加了在郑州市体育馆举行的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第五届魅力课堂暨名师工作室导向培训会......

    “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感悟

    “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感悟 淮阳县实验小学王勤2015年4月17日-4月19日,在郑州体育礼堂里举行了由主办的“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第四期新课标暨海峡两岸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会......

    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学习心得

    新课改,托起中国教育梦 ---教育名家论坛心得体会 汝州市焦村乡段村小学 2014年4月25日,我有幸参加了在信阳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各位教育名家的风采让我倾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