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银行“百年行庆”宣传口号及标识正式发布
中国银行“百年行庆”宣传口号及标识正式发布
7月25日,即将迎来百年华诞的中国银行正式发布了“百年行庆”宣传口号及标识设计。
此次对外发布的中国银行“百年行庆”宣传口号包括“百年中行 全球服务”、“百年中行 百年辉煌”、“热烈庆祝中国银行成立100周年”、“追求卓越 持续增长 建设国际一流银行”、“爱中行 迎行庆”。一个由中国银行总行大厦局部造型及地球版图组成的金色“100”图案成为行庆专用标识。
组合标识
中行方面表示,“百年行庆”宣传口号及标识征集活动历时近半年,得到了来自全球中行员工及国内外众多专业设计机构的热烈响应。从一万余条候选口号中 选
出的五条行庆宣传口号既体现了中国银行作为中国连续经营时间最长、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银行的特点,反映出100年来辉煌成就,也表达了全体中行员工期盼行 庆的喜悦心情。行庆标识从近500个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以中行员工的创意设计为基础,数字“1”造型灵感来自位于北京西单商业区的中行总行大厦,三角形 结构是中行建筑中的代表性元素,而地球版图呈现望远镜形状,寓意中国银行的全球化发展战略和高瞻远瞩、放眼未来的经营智慧。
中国银行诞生于辛亥革命,于1912年2月5日成立于上海,是国内唯一连续经营百年的银行,见证了近百年来中国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历史风云,经历 了近现代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曲折历程,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建立之初的中央银行、国际汇兑银行、国际贸易专业银行,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外汇专业银行、国有 独资商业银行,今天中行已经发展成为大型跨国经营银行集团。中国银行现已连续23年入选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是最早入选该榜单的中国企 业。7月8日,中国银行荣获国际知名专业杂志《欧洲货币》颁发的“2011年度中国最佳银行”称号,自1993年以来第9次获此殊荣。截至目前,中国银行 的机构网络遍及境内、港、澳、台及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
官方链接:
第二篇:百年行庆
百年中行,百年辉煌
1912年2月5日,经由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和新任财政总长陈锦涛批准,中国银行宣告成立,此时距离辛亥革命爆发后不到4个月。就这样,民国时期的第一个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在上海汉口路3号诞生了,上海金融界、商界和各方人士100余人欢聚一堂,为新生的国家银行庆生。
当历史的车轮缓缓的从1912年走至今日,已经经历了一百个春秋,历史目睹了中国银行的百年沧桑,中行人在这一百年的沧桑岁月里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和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中国银行是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商业银行,1929年,中国银行在伦敦设立了中国金融业第一家海外分行,此后中国银行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相继开设分支机构。目前,中国银行拥有遍布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的机构网络,其中境内机构超过10000家,境外机构600多家。1994年和1995年中国银行先后成为香港、澳门的发钞行。2006年6月1日和7月5日,中国银行先后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首家A+H发行上市的国有银行。在最新的2011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中,中国银行排名第9,跻身世界千家大银行中前十位。国际金融监督和咨询机构金融稳定理事会2011年11月4日在法国戛纳发布全球29家具有系统性影响力的银行名单,中国银行成为中国唯一一家入选银行。这里不得不提中国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这块金字招牌,据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行发挥海内外机构联动优势,实现国际结算量1.97万亿美元,刷新银行业国际结算量历史纪录,继续保持全球第一。中国银行的国际结算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和改革开放做出的贡献居功至伟,百年沧桑,如今的中国银行已经发展到遍布全球的国际大银行。
能够加入这家银行业的百年老店我感到非常幸运、光荣和自豪,作为2010年刚入行的大学生,虽然时间不长,但我深切感觉到了百年中行一直追求卓越、稳健经营的理念。我从入行前实习到目前的国际结算工作岗位感触很多,主要包括两个大方面:对中行企业文化的感触、国际结算业务上的感触感触。
一、百年中行,追求卓越
文化是生产力。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提高整体合力,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中国银行的全体员工,通过文化的认同,实现思想的共鸣;通过观念的整合,实现力量的凝聚;通过行为的规范,实现整体的和谐。全体员工秉承共同理念,团结合作,求实创新,汇聚个人价值以提升银行价值,促进银行发展并实现自我成长,共同为银行兴盛、国家繁荣、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根本信仰和原则,是企业成员的共同理想和规范。中国银行,追求卓越,构建“诚信、绩效、责任、创新、和谐”的企业文化。
中国银行,百年品牌,立足全球化、多元化业务平台,创建国际一流银行,实现又好又快持续发展。追求卓越主要体现在如下四方面的维度。
对社会,中国银行是实现和谐进步的最佳成员。对股东,中国银行是实现投资价值的最佳选择。对客户,中国银行是实现互利共赢的最佳伙伴。对员工,中国银行是实现职业理想的最佳平台。
此外,诚信、绩效、责任、创新、和谐,是对“追求卓越”形成有效支撑的五个方面,与“追求卓越”并称为中国银行核心价值观。中国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在“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统领下,大力倡导和弘扬诚信至上,绩效优先,尽职尽责,勇于创新、和谐共赢的理念,推进中国银行各项事业历久弥新、永续发展。
进入中行以来,我对中行严谨的工作作风感触很深,总感觉到中行追求卓越、以人为本、严谨的企业文化。我行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弘扬中华民族和中国银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文化成果,以诚信经营为基础,以提升绩效为宗旨,以增强责任为核心,以学习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和谐为目标,追求卓越。入行以来,感觉中行对新人的要求也是比较严格的,但是又不缺乏人性化的一面,这样既能够使新入行的大学生尽快适应工作要求,又能感受到归属感,对于新入行员工的发展非常有利。
二、百年中行,国际结算展新颜 由外汇业务起家的中国银行,其国际结算业务近百年来一直有着无可替代的特殊地位,而目前更成为中国银行最为市场熟知和认可的王牌。90多年的精心经营和投入,使得中国银行不仅在国际结算领域形成了强大的传统优势,至今仍然保持着30%以上的市场份额,更使中国银行得到了国际银行界的广泛认可,取得了高度的声誉和较强的话语权。即使在鼎鼎有名的伦敦金融城里,能历经数十年而保持其产权、机构、名字完整的银行,也都是凤毛麟角。百年历史赋予中国银行弥足珍贵的是一家百年老店的品牌价值和源源不断优势的惯性,更让一代代敬业的中行人不断变成技术专家和行业的顶尖人物。
2010年全年,中国银行全辖的国际结算业务总量已经达到1.97万亿美元,执全球银行同业之牛耳。这意味着,无论以业务规模还是专业素质相比,中国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都不逊于世界上任何一家以贸易融资见长的银行。
数年前,某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在给中国银行作的咨询报告中有一句话非常引人深思,到目前才被越来越多的人更深刻地认识和接受的一个结论:“中国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对中国银行的贡献,远远比其在财务上的贡献大得多。”许多从来不与中国银行往来的客户,在走向国际市场的时候也会选择中国银行。因为这些企业发现中国银行在国际业务方面的传统优势、先进技术、丰富经验以及多样的产品,是其他银行无法比拟的,只有中国银行才真正能够迅速地帮助他们在海外获取突破的机会。中国银行的分支机构发现,国际结算产品又成为中行打开那些过去从未有过往来、始终为他行客户的 “敲门砖”。
然而,无论过去多么辉煌、无论历史赋予的优势依然无可比拟,中行仍然不敢掉以轻心。毕竟今非昔比,现在的市场早已不是以往那个能够轻易独霸一方的舞台。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大门向世界敞开,花旗、汇丰这些金融界的巨头转眼间已出现在中国各个繁华的街头,更成为国人日常生活中曝光率极高的名词;而放眼国内,各大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银行的重组、改革和上市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国际结算业务,以其在风险与收益平衡前提下获得回报最高的特性亦成为国内同业的必争之地。高度竞争市场的形成,对中国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冲击不可谓不大。
从2006年起,中国银行对其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产品库进行了大规模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中国银行贸易融资“达”字系列新品牌。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在国内贸易方面的金融需求,国内贸易融资业务作为一项相当重要的业务,也被纳入中国银行国际结算部的职责范围,成为中行结算和贸易融资业务的重要补充。
达字系列产品是把支付和融资较好结合的产品,能适应客户在不同贸易环节的特定需求,以获取最大的机会和利益。迄今为止,“达”系列产品已包括:进口汇利达、出口全益达、融付达、融信达、融易达、通易达、融货达等等。中国银行国际结算和贸易金融的百年品牌正随着 “达”字系列新产品的不断推广而日益提升其在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除了对传统业务的梳理和再创新,中国银行还始终保持着对国内外商贸领域最新发展潮流的密切关注。在贸易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整个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以O/A为代表的信用销售方式盛行,行业分工越发细致,供应链(物流、信息流、现金流)概念日益得到市场的关注。
为应对客户在 “供应链融资”、“结构性融资”等方面的新需求,中国银行采取了种种措施,比如与中外运、中远、中储等物流仓储企业合作的“融货达”业务、与中银保险、中信保、平安保险、大地财险等信用保险机构配合开展的“融信达”服务、与SWIFT成员银行率先试点的“TSU”业务、与苏格兰皇家银行联手研发的国际贸易“供应商融资项目”、与国际知名保理商共同推出的 “回流型保理”、“隐蔽型保理”,通过这一系列集银行业、保险业、物流业、保理业各自特点和优势于一身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客户最复杂的业务需求,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银行国际结算和贸易金融的产品库。正是因为中国银行在贸易融资领域、在产品设计与服务的标准化和个性化、客户关系维护及宣传营销等方面一贯表现出色,中国银行先后被《环球金融》、《财资》、《贸易融资》等杂志评为“中国最佳贸易融资银行”,也获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百年中行、百年辉煌,我们中行人一定要为实现“百年中行,百亿利润”的目标,祝福中国银行这家百年老店再续辉煌!
第三篇:百年行庆
百年中行,世纪之约!
2012年2月5日,中国银行将迎来百年华诞。百年中行,世纪之约!
中国银行的前身是中国第一家国家银行——户部银行。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国家银行——户部银行于1905年8月在北京成立。1906年,户部更名为度支部。1908年2月,户部银行改为大清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到1911年,大清银行在全国各省省会和通商口岸设立分支机构35处,成为清末规模最大的银行。
大清银行为官商合办的股份制银行,股本总额1000万两白银,官商各占半数。大清银行本来就是清政府的国家银行,实力雄厚,将大清银行改为中央银行是再合适不过了,正如陈锦涛在致临时参议院咨文中所说“借已有之基础,应目前之急需,既可以增长民国之实力,又可因其资金为通融,实为民国国家与银行股东两得兼利之道。
经过大清银行南北方商股的充分酝酿筹划,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于1912年1月初正式上书孙中山,建议“就原有之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重新组织,作为政府的中央银行。”“一面停止大清银行贸易,实行清理。
1912年2月2日,大清银行上海分行停业清理。1912年2月5日,中国银行在上海汉口路3号大清银行旧址庆祝成立并开始营业;1912年2月14日,中国银行南京分行在南京城内珠宝廊宣布开业;1912年8月1日,中国银行总行在北京西交民巷原大清银行旧址成立,上海中国银行随即改称上海分行。随后,天津、汉口、济南、杭州、广州、南昌等地的大清银行也都在清理后,相继改为各地的中国银行分支机构。
伴随着中华民国的诞生,中国银行成立了。伴随着中国近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中国银行开始了她不寻常的前进历程。
中国银行自成立起,有近17年的时间履行着国家中央银行的职能,在社会上获得了较好的银行声誉,建立了厚实的发展基础。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与武汉政府相对立。为加强对财政经济的统治,南京政府急于成立中央银行
1928年10月26日,国民政府公布了《中国银行条例》24条,明确中行经国民政府特许为国际汇兑银行。此次改组成为中行发展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参照《中国银行条例》,中行《则例》和《中国银行章程》也进行了相应修改。
改组之后,中行的经营思想和业务方向发生了转变。作为国际汇兑银行,以经营外汇业务作为发展方向,力争在国外多设机构,并与多家国外银行建立代理行关系。业务方针以服务公众,改进国民生活为核心,将业务由面向政府机关转向工商业,努力争取存款,以低利资金扶助大小工商业,促进生产发展。此次方针的转变对今后几年中行业务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银行改组为特许国际汇兑银行后刊登的一则业务广告
中行当时还对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进行了改革,调整总处内部机构设置,撤销总司库和总司券,专设调查部,加强调研工作。中行作为政府特许的国际汇兑银行期间,业务得到了较快发展,一度成为国内民族金融业的基石,成为全国实力最强的银行。1936年,中行资产总额达到17.19亿元,比1927年增长了两倍多,钞票发行量为4.65亿元,也比1927年增长了两倍多。1939年,中行存款占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行存款总额的57%,贷款余额占四行总额的38%。
早在1915年中国银行就开始经办外汇业务,当时财政部批准中国银行北京、天津、上海、汉口、广东五家分行试办外汇业务。20世纪20年代初期,香港中国银行经理贝祖诒就曾尝试在日本和新加坡筹设分行,后因客观原因而夭折。
中国银行改组为国际汇兑银行后,业务发展方针便修订为立足于国际金融市场,推广出口贸易汇兑业务,推进侨汇业务,为国内生产发展筹集外汇资金。这就需要在海外广泛设立分支机构,使国家逐步摆脱外国银行的剥削和操纵。中国银行开设海外机构的序幕自此拉开。
随着中行海外机构的不断增设,代理行数量和范围的不断扩大,中行外汇业务的全球网络基础得到进一步加强,外汇业务得到了较快发展。
中国银行自1978年开始代理国外金融机构发行的信用卡,办理国外信用卡和外国旅行支票的代付业务,信用卡从此进入中国内地。1985年中国银行在国内率先发行信用卡。
中国银行顺应国内改革开放的需要,率先引入信用卡业务,陆续与一些国际知名银行和金融机构签订了信用卡取现和直接购物协议。1981年到1983年期间,中国银行先后和香港南洋商业银行签订了代办发达卡业务协议书,与香港美国运通公司签订了代办“美国运通信用卡”兑付私人支票的协议书,与日本东海银行和百万信用卡服务公司签订代办百万信用卡协议书,与香港东亚银行和汇丰银行就代办维萨卡和万事达卡达成协议,与日本JCB国际公司和日本三和银行达成协议受理JCB信用卡,与花旗银行达成代办大莱卡协议。
中国银行于1987年分别加入万事达和维萨国际组织。作为国内最早加入两大信用卡国际组织的银行,理应承担国内收单清算的责任,同时也可以为国家赚取更多的外汇,因此,中国银行从1991年开始试办万事达及维萨卡的清算工作,并分别通过了两大信用卡国际组织的技术鉴证和验收;1992年5月开始办理小批量的信用卡单据清算,7月,中行信用卡操作中心成立,负责办理万事达和维萨国际卡的收单清算业务,改变了过去代理国外信用卡的票据只能邮寄香港清算的局面。
中国银行珠海分行于1985年3月率先创办了国内第一张人民币信用卡——“中银卡”,但因发行量很小,未能推广使用。
国内第一张人民币信用卡
1986年5月,中行北京分行向总行请示发行“长城卡”,总行随即批准,并决定将“长城卡”作为中行系统唯一的信用卡名称,先在北京地区试行。同年10月,中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长城卡”。1987年,长城卡全年发卡量达到1.2万张,吸存人民币2亿元。
中国银行发行的第一张长城卡
鉴于电脑通讯设备对开展信用卡的重要性,中行从开办信用卡业务起,就非常重视电脑通讯设备的建设,逐步增加投入。1992年,广东省分行和广州、深圳、汕头、东莞分行完成了ATM区域性联网,为中国银行ATM全国联网迈出了第一步。
1987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及其所属3家支行投入使用我国第一批自动取款机
1992年9月,随着中行西藏分行在拉萨市发行了长城信用卡,“长城卡”成为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信用卡。到1992年末,长城卡由单产品发展到包括长城普通卡、金卡、外汇卡、长城维萨普通卡以及ATM长城提款卡的系列产品,全国长城卡发卡分支行已达310家,受理长城信用卡的特约商户达11233家,是1988年1638家的6.8倍,发卡量60.63万张,为1988年4.45万张的13.6倍,交易额达414亿元,为1988年4亿元的103.5倍。
中行信用卡业务的开拓和发展,在多个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增加了中行的存款来源;增加了银行的业务品种,减少了现金的流通量,较好的服务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内旅游事业的发展,增加了外汇收入;推动了国内传统结算方式的改革,探索建立以支票、汇票、本票和信用卡为核心的“三票一卡”结算制度。
1983年初,中国银行提出《关于收回香港主权后继续使用港币的意见》,认为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应继续使用港币并保持自由兑换,以利于香港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繁荣。在香港回归的过渡时期,争取中国银行和汇丰银行在同等条件下逐步参加港币的发行和管理。
长期以来,港币发行由汇丰和渣打两家英资银行发行,其中汇丰约占80%,渣打约占10%,港英当局则发行约占发行量10%的辅币。80年代初,港英当局布政司司长就向中国银行总行副行长兼驻港总稽核提出建议,商讨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是否有意参加港币发行。
为保证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过渡,中国政府决定,中国银行在1997年前的适当时候参与港币发行。由于过渡期间香港仍由港英当局管制,所以需要通过外交途径与英方进行磋商,并通过立法程序,确认中国银行的发钞地位。
中国银行开始了发钞的各项准备工作。中国银行参与港币发行的实施方案,经过与港英当局的多次商谈,达成了一致意见。1992年7月,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正式向港英当局财政司提出发钞申请。1993年1月,香港行政局批准了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将正式作为香港的发钞银行参与发钞。1994年5月,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成功地参与发行港币。
中国银行发行的第一批港币(1994年5月1日)
长期以来,澳葡当局没有设立中央银行,从1905年开始委托大西洋银行澳门分行发行澳门币,一直到1980年澳葡当局才成立中央银行性质的“发行机构”,收回大西洋银行发行权。1989年,澳葡当局又撤销“发行机构”,设立“货币暨汇兑监理署”,仍委托大西洋银行澳门分行代理发钞。
1987年10月,澳葡当局经济政务司司长约晤中国银行澳门分行总经理,要求中国银行参与发钞。1990年8月国务院港澳办提出中国银行参与澳门货币发行的框架,由澳葡当局、大西洋银行澳门分行和中国银行澳门分行三方联合组建发行银行,以三方各三分之一来分配股份。这样的架构,有利于中国银行及早熟悉了解澳门货币发行的内部运作和管理。此框架在后来的中葡谈判中有所变动,澳门币改由中国银行和大西洋银行共同发行。经过近三年地外交谈判磋商,1994年7月12日,中葡联合联络小组达成共识,签署了《中葡联合联络小组关于澳门发钞问题的会议纪要》。1995年10月13日,澳门政府与中国银行签署了发钞合同。同年10月16日,中国银行正式开始发行澳门币钞票。
中国银行发行的第一批澳门币(1995年10月16日)
为了加快金融改革,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根据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2003年底,国务院决定选择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股份制改造的核心是要把股改试点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
中国银行为推进股份制改革,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中行以国家注入225亿美元补充资本金为契机,加快了核销资产损失步伐,加大了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使资产质量、财务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善。截至2004年6月末,中银集团授信总额为21,030.48亿元,不良授信总额1148.89亿元,不良率从年初的16.29%下降到6月末的5.46%,基本形成了比较健康的财务基础。
同时,中行着力转变内部经营机制,加大内部改革力度,制定清晰明确的发展战略,建立健全科学决策体系、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整合业务和管理流程,建立市场化、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审慎的会计、财务制度和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加快信息科技建设与清算收付系统建设。
从进行股份制改革以来,中行全体员工日以继夜地工作,经过9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经中国政府批准,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04年8月26日在北京隆重成立。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由具有近百年历史的中国银行整体改制而创立,这是中国银行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里程碑,也为其争取上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银行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整体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名称变更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银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完全承继原中国银行的资产、负债、债权、债务和员工,业务范围不变。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新的公司章程,形成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构建的现代股份公司治理架构,肖钢同志担任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礼辉同志担任副董事长兼行长。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863.90亿元,折1863.90亿股。经国务院批准,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代表国家持有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依法行使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发挥积极作用,致力于把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办成一家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
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中国银行将引入战略投资者,实行社会公众认股,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规范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将继续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治理结构,改善经营绩效,进一步深化股份公司的各项改革,确保股改试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开好头、探好路。
2004年7月14日上午,北京奥组委正式宣布中国银行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银行合作伙伴。作为国内银行业唯一的合作伙伴,中国银行将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长期以来,中国银行一直热心支持体育事业的发展,与体育界有着深厚的合作渊源,中国银行曾是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唯一主办银行。此次借奥运契机再次与体育携手,中国银行将成为世界了解整个中国银行业的一个窗口。作为“北京奥运的金融管家”,中国银行不仅要为境内外运动员、随行官员、记者和普通公众提供金融服务,还要协助北京奥组委,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提供金融服务保障;同时,中行还要参与销售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比赛门票,以及为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提供境内外的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银行合作伙伴
为了确保能够为北京奥运会提供国际化、高水平的金融服务,在“以奥运促发展,以发展助奥运”的战略指引下,中国银行做了大量的奥运服务准备工作。
在硬件准备方面,中国银行首先优化网点布局,对全国营业网点进行全面改造,开设“绿色通道”,设置残疾人坡道、低位柜台、提供引导服务,实现网点“无障碍化”。四年来,全行共完成4276个网点的改造,新增8000多台ATM设备。在6个奥运赛区城市的835个营业网点,向海内外客户提供最多17种外币的兑换业务、旅行支票兑付业务、全球汇款等全方位金融服务,1800多台的自助设备全部开通了外卡受理功能和中英文双语界面服务。
中行还为服务奥运准备了充足的人力资源。直接为奥运服务的中国银行员工就有22000多人,其中选派到各个赛场和住地提供服务的有2500多人。中国银行广泛深入地开展服务培训和技能测试,对全行近10万名员工进行全方位、有针对性的培训,大大地提升了员工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95566客户服务中心设置了汉语、英语、法语、日语、西班牙语等多语种座席员服务,成为国内第一家推出多语电话银行服务的金融机构,极大地方便了外国来宾对金融服务信息的查询需求。
产品服务方面,中行指定37家支行向37个奥运比赛场馆提供“一对一”专属服务,发展了近20000家信用卡特约商户。中国银行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及服务,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先后发行十余种奥运金融产品,包括中银VISA奥运信用卡、“中银VISA奥运版港币预付卡”、全球首套“奥运福娃礼仪存单”和“携手奥运成长账户”等奥运主题系列产品。
作为北京奥运会唯一银行合作伙伴,中国银行实现了奥运金融服务“零差错、零投诉”的优异成绩。奥运期间,共完成业务交易11万笔,办理17种外币兑换,调运小面额外币折合8.9亿美元,现场网点和客户服务中心提供多种语言、多种方言服务,圆满完成奥运服务的各项任务,获得中外客户一致好评。
在服务奥运的过程中,中行获取的与奥运直接相关的经济效益有三个方面:一是金融产品的销售。中行开发了数十款奥运产品,其中推出奥运礼仪存单业务以来,吸收存款924亿元;以奥运主题为元素的各类银行卡发行量达到305万张。二是作为奥运合作伙伴所获得的独享权益。中行奥运特许商品销售收入超过70亿元。中行还发行了港币、澳门币奥运纪念钞,也受到了市场追捧。三是资金沉淀的利差收入。这些也是中国银行成为第一家宣布收回奥运赞助投资的赞助商的重要原因。
中国银行有着百年历史,在中国举办奥运会也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所以我们常说“百年奥运、百年中行”。中国银行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理念就是追求卓越,与“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不谋而合,服务奥运对中行实施国际化品牌战略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中国银行的海内外员工用自己的行动,出色地完成了奥运工作任务,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银行和中国金融企业的雄厚实力和良好服务形象,为中国银行赢得了品牌、业务和整体竞争优势的全面提升。
通过对股份制改革的正确部署和稳步推进,中国银行银行股改工作取得成效。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强内部管理,深化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为中国银行上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6年6月1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H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募集资金超过754亿港元,成为当时中国公司中最大的股票发行项目,是除日本以外亚洲最大的股票发行项目,是全球金融业最大的股票发行项目,是全球有史以来第四大首次公开发行项目。中国银行(3988)挂牌首日成交200多亿港元,打破历来新股首日挂牌最大成交额纪录。
2006年7月5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中国银行是首家在A股市场挂牌上市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
中国银行成为了国内首家H股和A股全流通发行上市的公司。作为国内A股市场IPO最大、市值最大、流通股份最多的上市公司,中行上市没有分拆任何资产,而是采取了整体上市方式,为国有银行改制试点创造了一个成功范例。整体上市不留存续公司,有利于建立和巩固良好的治理机制,实现中国银行品牌的统一经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这既符合中行适应金融改革、开放、发展的需要,也符合自身公司治理结构优化、股权投资多元化的需要,更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的需要。
经过长期的发展,中国银行已初步奠定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与保险三业并举的格局,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具有竞争力的平台。中行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是中国银行百年历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对于中国银行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标志着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同时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中国银行在中国内地、港澳台及3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广泛的机构网络。在香港和澳门,中国银行还是当地的发钞行之一。
截至2010年末,本行境内外机构共有11,058家,其中中国内地机构10,074家,香港澳门台湾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机构984家。集团员工279,301人。
中国银行是中国国际化和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29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主要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包括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并通过全资附属机构中银国际控股集团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和联营公司经营保险业务,通过控股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从事基金管理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从事直接投资和投资管理业务,通过中银航空租赁私人有限公司经营飞机租赁业务。按核心资本计算,2009年中国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列第十一位。
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银行始终秉承追求卓越的精神,稳健经营的理念,客户至上的宗旨和严谨细致的作风,得到了业界和客户的广泛认可和赞誉,树立了卓越的品牌形象。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中国银行将坚持可持续发展,向着国际一流银行的战略目标不断迈进。
第四篇:中行百年行庆
中国银行呼伦贝尔市支行
邓楠
风雨同舟,百年不朽
中国银行的前身是中国第一家国家银行——大清户部银行。鸦片战争后,外国银行涌入中国,通过垄断国际汇兑业务、资本输出、政治贷款、发钞、经营中国对外赔款等手段,扼住了中国金融、财政的咽喉。19世纪末,国内有识之士倡导兴办银行,“以中国之银,供中国之用”。于是中国银行于1912年1月24日由孙中山总统下令批准成立,于1912年2月5日正式开业。
——引言
当历史的车轮缓缓的从1912年走至今日,已经历经一百个春秋。一种坐不住的使命感,等不起的紧迫感和慢不得的危机感一直随着历史的洪流流过这每一个春夏秋冬,他们是中行的一股源源不断的血液,也是中行一百年来随着我国从清王朝至今的兴与衰。历史目睹了中行的百年的沧桑,同样也承载着中行人的希望。中国银行,为我国第一家银行,同样也以他的不朽与灿烂辉煌走到今天。
中国银行生于清政府即将灰飞烟灭的时代,成长于硝烟漫天,战火呼啸的时代,当战火平息之时, 百年了,中国银行并没有跟随民国与满清王朝一样被历史洪波卷走。中国银行不但留下了历史,同样也以崭新的形式迎接新的一天。中国银行以诚信为本,以振兴民族金融业为己任,在艰难和战乱的环境中拓展市场,稳健经营,锐意改革,表现出了顽强的创业精神,银行业务和经营业绩长期处于同业领先地位,并将分支机构一直拓展到海外,在中国近现代银
行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百年的今天,我们以华夏儿女的身份生活在这片历史韵味十足的土地,百年的今天,我们也以中行人的身份,热爱着随着历史走过一百个春秋的中行。
百年中行,风雨同舟。在战火纷飞中走过的中行,虽然也和我们国家一样饱经战争洗礼,但同样也和我国一样在迎来和平后的数年蓬勃发展。当我国正式解放的那一时刻,就意味着阻扰中行发展的战争解除了,那一刻,全国人民在庆祝解放的同时,在我国的某一处,中行人也在庆祝着中行苦尽甘来的一天到了。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银行是人民银行大一统银行体系中的外汇业务的工作部门,是在人民银行领导下的经过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特许的外汇专业银行。为适应这一银行体系的要求,中国银行需要将自己的业务经营和机构设臵尽快地实现专业化。新中国成立伊始,国民经济处于恢复时期,中行取缔了外币与金银黑市,在中央人民政府的指示下中行积极参与了禁止外国货币流通、治理通货膨胀、稳定金融物价等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此后中国银行以矫健的步伐跟紧金融的脚步,并逐渐站立在金融市场当中,2006年6月1日和7月5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中国银行作为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银行,以一股积极向上的方向和趋势发展着。中国银行是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商业银行。1929年,中国银行在伦敦设立了中国金融业第一家海外分行。此后,中国银行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相继开设分支机构。目前,中国银行拥有遍布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的机构网络,其中境内机构超过10,000家,境外机构600多家。1994年和1995年,中国银行先后成为香港、澳门的发钞银行。2006年6月1日和7月5日,中国银行先后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首家A+H发行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按截至200 7年12月31日的市值计算,中国银行为全球第四大银行。中国银行业务范围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领域,旗下有中银香港、中银国际、中银保险等控股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为个人和公司客户提供全面和优质的金融服务。按核心资本计算,2005年中国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列第十八位。这一历史地位深刻的证明了中行人凭着不懈的努力,执着追求,使得中行在经历百年的历史变迁中日益强大。现在中国银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对外合作伙伴关系,认真落实责任采购,积极参与公益实践,自觉履行全球公民责任,抗击自然灾害,致力扶贫帮困,普及科技文化,倡导全民健身,努力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中国银行始终坚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回报社会,积极从事社会公益,与公众和社区分享企业发展成果。2009 年中国银行对外捐赠5,782 万元。中国银行的强大,它所获得的荣誉令我们感到自豪。它不仅仅代表的是中国银行,它更代表着中国在世界的形象。
在中国银行,我从事着一份最平凡的工作——柜员,也许有人会说,普通的柜员何谈事业,不,柜台上一样可以干出一番辉煌的事业。卓越始于平凡,完美源于认真。点点滴滴的小事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一线的员工,注定要平凡,因为他不能像冲锋陷阵的战士一样
用满腔的热血堵枪口,炸碉堡,留下英雄美名供世人传扬,甚至不能像农民那样冬播夏收,夏种秋收,总有固定的收获。有的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那些诸如存款、取款,账务录入,收收放放,营销维护,迎来送往之类的枯燥运作和繁杂事务。在这平凡的岗位上,让我深刻体会到,伟大正寓于平凡之中,平凡的我们一样能够奉献,奉献我们的热情,奉献我们的真诚,奉献我们的青春。我热爱这份工作,把它作为我事业的一个起点。作为一名中国银行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我深切感受到自己肩负的重任。柜台服务是展示中国银行系统良好服务的“文明窗口”,所以我每天都以饱满的热情,用心服务,真诚服务,以自己积极的工作态度羸得顾客的信任。以“客户满意、业务发展”为目标,搞好服务,树立热忱服务的良好窗口形象,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要让每个顾客都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在中国银行员工中,柜员是直接面对客户的群体,柜台是展示中行形象的窗口,柜员的日常工作也许是繁忙而单调的,然而面对各类客户,柜员要熟练操作、热忱服务,日复一日,用点点滴滴的周到服务让客户真正体会到中行人的真诚,感受到在中国银行办业务的温馨,这样的工作就是不平凡的,我为自己的岗位而自豪!完美源于认真。在做好柜面优质服务的基础上,我们想方设法为客户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因为,没有挑剔的客户,只有不完美的服务。为此,我要求自己做到:一是掌握过硬的业务本领、时刻不放松业务学习;二是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三是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同事之间和睦相处;四是清醒的认识自我、胜不骄、败不馁。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银行为我们广大有志青年提供了创造精彩人生的广阔舞台。青年时期是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因为踌躇满志,精力充沛,因为敢闯敢干,活力四射,因为有太多的梦想和希望!但在我看来,青年的宝贵还在包括不懈的追求与团队的融合,崇高的道德修养,以及坚强的意志,更要耐得住平凡,立足于平凡,淡泊名利,勇于奉献!今天,我们正把如火的青春献给平凡的中国银行岗位,中国银行正是在这青春的交替中,一步一步向前发展。在她清晰的年轮上,也将深深的烙下我们青春的印记。富兰克林有句名言:“推动你的事业,不要让你的事业来推动你”。作为一个新入行的员工,身为一名中行人,我感到无比的自豪,我热爱着我的工作,同样我也热爱着中行,虽然我无缘为前一个中行一百年身先士卒,也不能见证下一个一百年的辉煌,但我会努力学习,开拓进取,背负起中行人应有的责任,用我的行动来为中行下个一百年尽微薄之力.
第五篇:中国银行正式发布回收硬币价格表
中国银行正式发布回收硬币价格表 1957年 1分 1元
1960年 1分 80元
1962年 1分 30元
1965年 1分 350元
1966年 1分 180元
1967年 1分 350元
1968年 1分 88元
1969年 1分 150元
1977年 1分 320元
1981年 1分 5元
1988年 1分 300元
1989年 1分 150元
1990年 1分 180元
1995年 1分 0.5元
1955年 2分 15元
1957年 2分 2元
1958年 2分 90元
1959年 2分 0.5元
1966年 2分 50元
1967年 2分 90元
1968年 2分 300元
1970年 2分 180元
1971年 2分 300元
1972年 2分 260元
1973年 2分 15元
1980年 2分 50元
附:中国硬分币收藏交易价格参考表
年份 1分币2分币5分币 1955 30.00980.0030.001956 10.006.008.001957 60.00590.0010.001958 10.00567.00800.001959 4.001.001893.001960 358.002.00984.001961 1.002.00154.001962 20002.00600.001963 4.002.001200.001964 2.003.001080.0019651368.00800.001320.001966 2100.001350.00800.001967 690.00860.001360.001968 690.00659.00168.001969 800.001800.001680.001970 540.001000.00600.001971 1.00124.001390.001972 2.00420.00590.001973 1.00800.00890.001974 1.001.001.001975 1.001.001365.001976 2.000.200.501977 0.200.2020101978 0.500.208001979 1.000.50350.001980 1.00400.00400.001981 1500.001.001200.00
1982 0.300.301.001983 0.301.000.501984 3.000.300.501985 0.500.300.501986 0.500.300.201987 0.300.200.301988 1360.000.200.301989 1340.0060.500.301990 3500.000.500.301991 2.00
1992 60.001.500.5060.0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