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阳市发布迎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宣传口号
南阳市发布迎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宣传口号
2013-09-22 17:05 来源:南阳日报-南阳网
评论 举报
核心阅读:9月21日,记者从市迎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指挥部获悉,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创作和严格评审,我市确定了20条迎接中线工程通水的宣传口号,并对外发布。
9月21日,记者从市迎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指挥部获悉,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创作和严格评审,我市确定了20条迎接中线工程通水的宣传口号,并对外发布。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于明年汛期后通水,为进一步加大通水宣传力度,丰富宣传工作内涵,营造浓厚社会氛围,市迎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指挥部组织市南水北调办、市移民局、市环保局及南阳日报社等市直新闻单位,创作迎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宣传口号。一个多月来,指挥部共收到作品200余条,并立即组织专家对收集到的作品进行了严格评审和二次创作,最终确定20条宣传口号为我市迎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的宣传口号。
此次对外发布的这20条宣传口号,主题鲜明、简洁凝练、响亮有力、易记上口,充分体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大意义和我市在支持服务工程建设、移民迁安和后续发展、库区生态环境和水质保护等方面作出的巨大努力和贡献。这20条宣传口号,将在今后的迎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宣传中广泛运用。
1.南水北调,源起南阳。
2.调水源头,大美南阳。
3.中原最美丽的地方,百年最浩大的工程。
4.中华调水梦,南阳奉献情。
5.凝聚通水惠民正能量,塑造南阳大爱新形象。
6.清清丹江水,浓浓南阳情。
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南阳来。
8.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宜居新南阳。
9.诸葛孔明躬耕地,南水北调中线源。
10.一泓清流北润去,千里长渠始南阳。
11.南阳人民献真情,一泓清水润北方。
12.一渠碧波见证南阳担当,南水北调惠泽华北大地。
13.一渠丹江北送水,两亿百姓民生情。
14.梦圆南水北调,共颂盛世新伟业。
心系青山绿水,不忘大爱南阳人。
15.移民别故乡,南阳勇担当。
16.舍小家,迁新家,为大家,报国家。
17.南水北调世纪工程,生态保护南阳担当。
18.水质大如天,环保重于山。
19.好山好水好生态,新岁新景新南阳。
迎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是继第七届全国农运会后又一项国字号工程,对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新会十分重视,多次召集发改委、中线办、环保局、淅川县等,开展座谈调研,制订出了详细的工作方案,细化分解任务,明确时间进度和责任单位,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推进。把有关职能委局、干渠沿线8个县市区列为组长单位和成员单位,设立综合协调组、宣传报道组、对口协作组、工程和水质保护组四个专项工作组,形成各负其责、高效运转、相互协作的工作机制。6月下旬,王新会还带领市直宣传文化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到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北京市委宣传部等,对口联络迎接通水宣传工作。同时,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政策、项目对接。与国家南水北调办、水利部等加强通水活动对接,聘请专家统筹策划出部分项目和亮点。
市委宣传部成立了迎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指挥部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连日来,全市宣传系统积极策划开展一系列宣传报道:全力做好南阳精神大讨论活动,组织开展“北京媒体看南阳”等。南阳日报推出了《南水北调看南阳》专栏,采取专访、综述、系列报道、评论、图片专版等形式,为通水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第二篇: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在望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在望
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从08年确定建设目标后,经过6年的建设到去年底主体工程完工,等14年 汛期过后就可以通水了,届时将会有效的缓解北方水资源紧张问题。保护水资源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怎样做才能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
随着城市的扩展和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我们有限的水资源被污染,得不到自然净化的水被重新利用到日常生产生活中,怎样有效的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水呢,保护水 资源就要从源头做起,从哪里污染就从那开始。工业用水中80%左右的水用来冷却设备及介质。循环水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蒸发、风吹、温度升高等情况,造成结构 严重而影响生产,常用的解决办法就是添加阻垢剂、杀菌剂等循环水处理剂。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并且费用极高,日常循环水运行维护麻烦。目前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产品就是电子除垢仪,它采用电磁阻垢技术研制而成,除垢效率高、安装时无需切割管道影响正常生产、运行维护简单。电子除垢仪目前广泛应用于冶金、电力、煤化、制药等行业的循环水系统,取的了很好的使用效果。
第三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相关数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相关数据汇编
一、中线工程建设相关数据
1、丹江口大坝加高后,坝长由2.5公里增至3.45公里;
2、坝顶高层由162米增至176.6米;
3、正常蓄水位由157米增至170米;
4、正常库容由174.5亿立方米增至290.5亿立方米(增加了116亿立方米);
5、库岸线由3524.8公里增至4610.6公里(十堰3524.8公里,占76.4%);
6、水域面积由745平方公里增至1050平方公里(十堰620平方公里,占60%);
7、十堰水源区面积2086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2.368万平方公里的88.1%;
8、汇入丹江口水库的12条主要支流中,有10条在十堰境内,其中汉江年均汇入水库水量328亿立方米,占全库年均汇入总量的90%;
9、中线一期工程多年平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其中河南37亿立方米、河北35亿立方米、北京11亿立方米、天津12亿立方米;
10、总干渠全长约1277公里,天津干渠154公里;
18.2万人,占总数31.2万人的58.4%。
3、丹江口大坝加高后,将淹没涉及我市5个县(市、区)、29个乡镇街办、257个村居委会、1096个村民小组,淹没房屋362.8万平方米。共淹没公路827公里、桥梁25座、码头72座;淹没影响城(集)镇13个、单位443个、工业企业125家。需动迁18.2万人(农村移民15.56万人),其中外迁7.7万人、后靠10.5万人。4、2010年,全市1.8万户7.7万外迁移民搬迁到位。全市共组织动员7100名干部、119批次,共转运货物12万吨,累计行程超过850万km,平均每天出动车辆32车次、外迁237人。
5、继2011年完成9.2万农村移民内安之后,2012年又完成了1.3万人的集镇移民内安,共内安移民10.5万人。规划生产安置农业用地83806亩,已完成80697亩,占96.3%。共迁复建城集镇13个,新建移民安置点249个,迁复建单位443家,补偿迁建企业125家。公路、桥梁、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同步复建到位。6、2012年9月底,整个南水北调18.2万人移民搬迁任务全面完成,圆满实现了“四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三年彻底扫尾”的庄严承诺,创造了移民工作史上的奇迹。库区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人均居住面积由搬迁前的18.8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38.7平方米,增加19.9平方米。
第四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论文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陶岔闸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省郑州市附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天津。输水干渠全长1273公里,向天津输水干渠长154公里。年调水规模130亿立方米。
工程简介
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中线工程分二期实施,第一期工程建设主要目标: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从丹江口水库自流引水,到北京天津。中线一期工程平均每年可调水95亿立方米。同时为减少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修建引江济汉等四项生态建设工程。中线工程的前期研究工作始于50年代初,40多年来,长江水利委员会与有关省市、部门进行了大量的勘测、规划、设计和科研工作。1994年元月水利部审查通过了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国家计委建议兴建此工程。水量供水
中线工程可调水量按丹江口水库后期规模完建,正常蓄水位170米条件下,考虑2020年发展水平在汉江中下游适当做些补偿工程,保证调出区工农业发展、航运及环境用水后,多年平均可调出水量141.4亿立方米,一般枯水年(保证率75%),可调出水量约110亿立方米。
供水范围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的西中部,供水区总面积约15.5万平方千米。因引汉水量有限,不能满足规划供水区内的需水要求,只能以供京、津、冀、豫、鄂五省市的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部分地区农业及其他用水。
工程布置
南水北调中线主体工程由水源区工程和输水工程两大部分组成。水源区工程为丹江口水利枢纽后期续建和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输水工程即引汉总干渠和天津干渠。水源区工程
丹江口水利枢纽续建工程
丹江口水库控制汉江60%的流域面积,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408.5亿立方米,考虑上游发展,预测2020年入库水量为385.4亿立方米。丹江口水利枢纽在已建成初期规模的基础上,按原规划续建完成,坝顶高程从现在的162米,加高至176.6米,设计蓄水位由157米提高到170米,总库容达290.5亿立方米,比初期增加库容116亿立方米,增加有效调节库容88亿立方米,增加防洪库容33亿立方米。
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
为免除近期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的工农业及航运等用水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需兴建:干流渠化工程兴隆或碾盘山枢纽,东荆河引江补水工程,改建或扩建部分闸站和增建部分航道整治工程。
输水工程
总干渠
黄河以南总干渠线路受已建渠首位置、江淮分水岭的方城垭口和穿过黄河的范围限制,走向明确。黄河以北曾比较利用现有河道输水和新开渠道两类方案,从保证水质和全线自流两方面考虑选择新开渠道的高线方案。
总干渠自陶岔渠首引水,沿已建成的8千米渠道延伸,在伏牛山南麓山前岗垅与平原相间的地带,向东北行进,经南阳过白河后跨江淮分水岭方城垭口入淮河流域。经宝丰、禹州、新郑西,在郑州西北孤柏咀处穿越黄河。然后沿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至唐县进入低山丘陵区,过北拒马河进入北京市境,过永定河后进入北京市区,终点是玉渊潭。总干渠全长1241.2千米。
总干渠沟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需穿过黄河干流及其他集流面积lO平方千米以上河流219条,跨越铁路44处,需建跨总干渠的公路桥571座,此外还有节制闸、分水闸、退水建筑物和隧洞、暗渠等,总干渠上各类建筑物共936座,其中最大的是穿黄河工程。天津干渠穿越大小河流48条,有建筑物119座。
穿黄河工程
总干渠在黄河流域规划的桃花峪水库库区穿过黄河,穿黄工程规模大,问题复杂,投资多,是总干渠上最关键的建筑物。经多方案综合研究比较认为,渡槽和隧道倒虹两种型式技术上均可行。由于隧道方案可避免与黄河河势、黄河规划的矛盾,盾构法施工技术国内外都有成功经验可借鉴,因此结合两岸渠线布置,推荐采用孤柏咀隧道方案。
穿黄河隧道工程全长约7.2千米,设计输水能力500立方米/秒,采用两条内径8.5米园形断面隧道。
进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03年2月30日开工,目前已经开工的中线北京石家庄段应急供水工程开工建设7个单项工程,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其中北京永定河倒虹吸工程已经基本完工。
自1952年以来,长江水利委员会几代技术人员始终不渝地坚持开展中线工程的勘探、测量、规划与设计工作。1987年提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报告》,1991年对此报告进行了修订;1992年提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95年国家环保局审查并批准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995~1998年,水利部和国家计委分别组织专家对南水北调工程进行了论证和审查,同时对中线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和不加高的多个方案进行了补充研究。新世纪伊始,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以及水资源的变化,长江委按照“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以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再一次对中线工程规划进行了修订。
截至2009年6月底,已累计下达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投资589.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14.3亿元,其中东、中线一期工程分别累计完成投资57.8亿元和256.4亿元,分别占东、中线在建设计单元工程总投资的71%和52%。
规划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整个南水北调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大坝按正常蓄水位170 m加高可以减少弃水,增加供水,改善供水过程,提高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但需要移民25万人。规划近期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工程大体上在2010年以前建成;后期进一步扩大引汉规模,年均调水量达到
130亿立方米,工程预计在2030 年完成;远景从长江三峡调水。
工程首先将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利用新开的人工渠道(局部管道)输水。输水总干渠自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引水,在方城垭口穿江淮分水岭,从郑州西边的孤柏嘴处过黄河,之后大体平行于京广铁路(位于京广铁路以西),北上至北京团城湖,天津干渠从河北省徐水县西黑山处分水至天津外环河。输水工程全长1421公里,其中引水渠首至北京长1267公里,天津干渠长154公里。输水工程与河流全部立交,北京段、天津段局部采用管涵。
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将有效提高汉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丹江口大坝加高后主汛期防洪库容将由77亿立方米增加到110亿立方米,再遇1935年洪水,汉江中下游地区基本不分洪,可以解除江汉平原的一大心腹之患。
优势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一是适时供水调度安全可靠。丹江口水库具有巨大的调节能力,主汛期除保证防洪外,调节库容达98亿立方米,汛后达190亿立方米。总干渠两侧已建成大量的水库,可以承担“充蓄”调节和“补偿”调节的任务,另有瀑河水库作为“在线”调节水库。通过总干渠并采用已有成熟经验的现代化控制技术和先进的调度管理手段,可确保供水调度安全可靠。
二是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总干渠位于平原的西部,居高临下,控制范围广。与受水区已建成的水利工程连接简单,供水调度灵活机动。
三是具有丰富的水源后备。中线工程近期、后期从丹江口水库引水,远景视需要可以从长江三峡引水。
技术
为了减少移民数量,有的专家提出了丹江口水库大坝按正常蓄水位161m加高,解决汉江中下游防洪问题,所减少的北调水量,从三峡库区大宁河抽水补源的方案;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一些专家,提出从长江三峡库区的支流小江抽水“入渭、济黄、北调”的设想。移民安置一直是影响中线工程决策的重大问题,总体规划认为中线的水源,历来都是先引汉后引江,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是中线工程的后续水源,可在今后进一步分析研究,不影响丹江口水库当前按照170 m正常蓄水位加高大坝。目前 所提的几种代表性方案,其工作深度无法与现在的东、中线比较,不能作为近期决策的依据。今后继续研究后,可以作为四横三纵总体布局的补充。经过反复研究,总体规划仍按丹江口水库大坝一次加高建设,移民分期分批安置。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穿越黄河的关键性工程,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总工期中的控制性项目。穿黄工程位于郑州市以西约30km处,总长19.30km。穿黄工程由南、北岸渠道、南岸退水建筑物、进口建筑物、穿黄隧洞、出口建筑物、北岸新老蟒河交叉工程,以及孤柏嘴控导工程等组成。穿黄隧洞长4.25km,双洞平行布置,隧洞内径7.0m,采用盾构法施工。该工程总投资31.37亿元,总工期为56个月,于2005年9月开工,计划2010年3月竣工。
意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南北双赢”的伟大工程,它的重要作用必将随着历史的推进而不断呈现出来。“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保护汉江中下游的水环境。
中线工程对保护汉江中下游的水环境同样也起到积极的作用。规划在汉江流域兴建的四大工程——汉江干流上的兴隆枢纽、从沙市到沙洋的引江济汉工程、对航运受影响的河段实
施整治工程、对引水受影响的涵闸和泵站实施改造工程,不但将调水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而且“引江济汉”工程使得兴隆以下河段枯水期流量显著加大,预计可以基本消除汉江发生曾严重威胁武汉等城市供水安全的春季“水华”现象。中线工程的总干渠不仅是一条“清水长廊”,也是一条“绿色长廊”。总干渠不经过崇山峻岭,施工条件优越,对环境的影响小。沿线河流均与总干渠立体交叉,可保证水质。同时,在丹江口水库水量充沛的时候,可以方便地将水放入当地河流中,以改善河道的水环境。此外,中线工程还将带动绿化、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生态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宏伟的生态工程。中线工程受水区现状年均缺水量在60亿立方米以上,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得不靠大量超采地下水维持,从而造成地下水大范围、大幅度下降,甚至部分地区的含水层已呈疏干状态。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后,近期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后期根据需要进一步扩大调水规模,可使受水地区的缺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态环境将有显著改善。
经济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良好的经济工程。按2000年末价格计算,中线工程总投资约920亿元。这些投资的40%将转化为消费资金,这对于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投资的乘数效应,中线工程的兴建,将拉动建材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中线工程还将带动南方调水区、调水沿线地区、北方受水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设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和节水型社会。
中线工程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结合水资源调配的公共特性,构建其建设与管理体系,从而保证建设的顺利进行,建成后的良性运营。按照“政府宏观调控、市场机制运作、用水户参与管理”的原则,中线工程将成立“中线工程水源公司”和“供水有限责任公司”。水源公司负责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及以后的运行管理,并卖水给供水公司;供水公司负责总干渠工程的建设及以后的运行管理,并将水卖给分水口以下的用水户协会。社会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积极的社会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需移民30万人,这是工程建设最大的难点,但同时也是解决库区环境容量严重不足、居民生活贫困的重大机遇。据有关方面估计,即使不建中线工程,也需要将库周约10万人外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库区脱贫的问题。兴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30万移民中的绝大多数外迁到居住和生存条件较好的地方安置,将大大改善库周的生态环境,并提高移民的生活水平。中线工程建成后,沿线城市居民优质饮用水能够得到保证,干旱年份一些城市将不再出现“水荒”现象。对于数百万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害物质的深层地下水的当地农民来说,中线工程将从根本上改善其饮水质量。
效益
中线工程可缓解京、津、华北地区水资源危机,为京、津及河南、河北沿线城市生活、工业增加供水64亿立方米,增供农业30亿立方米。大大改善供水区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推动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提高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保障汉北平原及武汉市安全。
第五篇: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施工进度管理办法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施工进度管理办法(试行)
2008-7-31
中线局工[2005]51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以下简称中线干线工程)的进度管理工作,建立规范的进度管理体系,保证工程总体工期目标的实现,根据《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中线干线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线干线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建立健全进度管理体系,明确各级机构的职责,通过风险分析,制定各级进度计划和防范性对策,按照进度控制程序,严格各级进度计划的制定、检查和更新,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参建各方在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的工程准备期、主体工程施工期和工程完建期的进度管理工作。
第二章 进度管理体系及各方职责
第四条 中线干线工程采用集中统一管理、分项目实施的进度管理方式。建立以项目法人负总责,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含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以下简称中线建管局>直属的项目建设管理部、委托地方管理的建设管理单位以及实行代建制的项目管理单位)管理,监理人监督,设计、承包人保证的进度管理体系。
第五条 中线干线工程进度计划按照总体进度计划、实施总进度计划、控制性总进度计划和施工总进度计划四级进度管理。
(一)总体进度计划是由项目法人依据批准的初步设计编制的各工程项目里程碑目标进度计划,是中线干线工程进度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二)实施总进度计划是由项目建设管理单位根据项目法人编制的总体进度计划,按照各标段的项目和工程量而编制的进度计划,应明确里程碑目标和总工期目标。
(三)控制性总进度计划是由监理人依据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编制的实施总进度计划和施工承包合同而编制的,是监理人进行进度控制的依据。
(四)施工总进度计划是由承包人根据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编制的实施总进度计划,按照合同工程量清单所列项目和工程量,编制的所承包标段的进度计划。
第六条 中线建管局作为项目法人,对工程项目进度负最终管理责任。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工程总体进度的宏观管理;负责编制工程总体进度计划,确定各项目的里程碑目标和总工期目标;研究解决影响工程进度的重大设计变更、工期索赔、重大技术问题和重大工期延误(期)问题。
第七条 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受项目法人委托或授权,承担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直接责任。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授权范围内工程项目进度管理;负责编制项目建设管理实施总进度计划和实施计划,确定各标段的里程碑目标和总工期目标;负责提供现场施工条件并协调项目外部环境;负责编报进度管理月报、年报及其他报告。
第八条 监理人受项目法人或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委托,对承监工程项目进度实施监督管理。其主要职责是:编制控制性总进度计划,并协助项目法人或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编制总体进度计划或实施总进度计划;审批施工总进度计划以及分解的年、季、月计划;跟踪监督、检查、记录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对实际进度进行对比、检查、分析,对出现的偏差采取应对措施;审查承包人的进度报告,并编报监理报告。
第九条 设计单位受项目法人委托,按照现行标准、规范、规程及相关技术条例对施工进度计划提出意见,按供图计划保质交付设计文件,在开工前进行设计技术交底,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影响施工进度的有关设计问题。
第十条 承包人对承包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承担直接责任。其主要职责是: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分解的年、季、月进度计划和单项工程施工措施计划;按照计划投入人员、机械设备等施工资源并合理组织、科学管理、文明施工;对业主负责事项的延误(期)承担提醒、报告和补救义务;逐日检查实际进度并如实记录、报告;对进度偏差提出改进措施并修订进度计划,经批准实施;按时提交各类进度报表、报告。
第三章 进度计划的制定
第十一条 进度计划的编制
(一)进度计划的编制原则
进度计划应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令和规程规范和有关工程建设合同、上级部门发布的有关进度计划的指令等进行编制;
进度计划应建立在合同的基础上,合理的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并做到组织、措施及资源落实;
进度计划应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环境和合理配置资源的前提下,按照前紧后松的原则进行编制;
进度计划中各施工程序应合理衔接、统筹兼顾、减少干扰,施工安排要保持连续、均衡;
进度计划中采用的有关指标既要先进又要留有余地;
进度计划的编制必须服从上一级进度计划的要求。
(二)进度计划的编制要求及内容
进度计划的编制要求及内容详见附件1。
第十二条 进度计划的报批程序
进度计划管理流程图详见附件2。
(一)总体进度计划
项目法人在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批准后编制工程总体进度计划,发送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和有关设计单位,并报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国调办)备案。
(二)实施总进度计划
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应按项目法人要求编制所辖范围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实施总进度计划。项目法人应在收到该计划后的21天内批复。
(三)控制性总进度计划
监理人应在施工合同签订后的21天内,编制监理工程项目控制性总进度计划报送项目法人或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审批。项目法人或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应在收到该计划后14天内批复。
(四)施工总进度计划
承包人应在施工合同签订后的28天内,编制承包工程的施工总进度计划报送监理人审批。监理人应在收到该计划后21天内批复承包人。上述进度计划均应同时以书面(一式4份)和电子文件两种形式报送。
第四章 进度计划的实施
第十三条 分解进度计划的报批
(一)承包人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分解与报批
承包人应根据批准的施工总进度计划及其格式、内容要求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并于每年12月10日前向监理人报送;监理人应在收到该计划7天内完成审查,并报送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审批,报项目法人备案。
承包人应在前一年12月25日、当年3月25日、6月25日、9月25日前提交季度施工进度计划;监理人应在收到该计划7天内完成审批,并报送项目建设管理单位或项目法人。
承包人应在前一月25日前提交月施工进度计划;监理人应在收到该计划3天内完成审批,并报送项目建设管理单位。
承包人应在单项工程开工前28天内,按照合同要求的内容向监理人提交施工措施计划,监理人应在收到该计划14天内完成审批。
(二)监理人控制性总进度计划的分解与报批
监理人应根据批准的控制性总进度计划及其格式、内容要求编制控制性计划,并于每年12月10日前向项目法人或项目建设管理单位报送。
(三)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实施总进度计划的分解与报批
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应根据批准的实施总进度计划及其格式、内容要求编制实施计划,并于每年12月15日前向项目法人报送。项目法人应在收到计划后的14天内审批。
第十四条 进度记录及报告
承包人应按要求的格式,如实记录和报告进度实施情况,并经监理人审核确认。日报应于次日提交并签字确认,周报应在周五12时、月报应于每月25日、季报是该季度最末一个月的25日、年报在12月25日提交。其他专题报告按要求提交。
监理人应按要求的格式填写值班记录、巡视记录、监理日志、监理大事记等,逐日记录工程进展情况,编制年、季、月、周进度报表、报告,并按要求提交进度专题报告。周报应在下周一、月报应于每月最末一天、季报是该季度的最末一天、年报在最末一天提交。
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应按要求的格式如实记录工程建设管理日记和工程建设大事记,并按要求的格式编制月报、年报。月报应在下月5日前、年报应在下一年元月10日前报项目法人,其他报告应按项目法人要求递交。
季报可与该季度最末一月的月报合报,年报可与12月的月报合报。各类报告的数据统计时间为承包人提交报告日中午12时。
第十五条 进度协调会议
项目法人应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展情况,定期召开工程总进度协调会议,检查总体进度计划执行情况,协调解决有关影响总体工程进展的重大事宜。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应定期(月、季)或不定期召开工程进度协调会议,检查所辖区域各项工程的进展,协调解决影响工程进展的有关事宜。监理人应按要求召开第一次工地会议和周、月进度协调例会,检查进度计划执行情况,协调解决施工中发生的工程变更以及与其他承包人的相互干扰和矛盾。
相关单位应为进度协调会议提交书面的进度报告。会议形成的纪要发送各相关单位执行。
第十六条 进度计划调整和修订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工期延误(期),承包人均应及时作出调整,并将修订的进度计划和拟采取的措施报送监理人审批。
若进度偏差有可能影响合同工期目标的实现时,修订的进度计划经监理人审查后报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审批,进度计划的重大调整应报项目法人审批。
第五章 工程进度管理考核与奖惩
第十七条 项目法人或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将另行制定综合考核与奖惩办法,对各合同单位的进度管理工作进行考核与奖惩。对合同里程碑目标的考核与奖惩按照合同的约定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中线建管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1: 进度计划编制要求及内容
一、各级进度计划的编制格式要求
各级进度计划的文字统一使用Microsoft Word 软件编辑,文字格式统一采用“doc”;数字和文字表格统一使用Microsoft Excel软件编制,文件格式统一采用“xml”;制图软件统一使用AutCAD2000版本,一律采用DWG格式。
所有工程项目的总体进度计划和实施总进度计划均采用Project 2003软件或Microsoft Excel或Primavera Project Planner for Windows(简称:P3)软件编制。
复杂工程项目(如穿黄工程、惠南庄泵站工程、漕河渡槽工程、穿漳工程等)的施工总进度计划、控制性总进度计划应采用P3软件编制。一般工程的施工总进度计划、控制性总进度计划采用Project 2003软件。
文字表格输出以A4或A3幅面为准。
二 各级进度计划的编制要求及内容
(一)、项目法人编制的总体进度计划
1、总体进度计划应根据初步设计确定的建设工期,以季度为单位,用横道图方法编制;
2、总体进度计划中的项目划分和工程量应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及项目划分原则并结合委托、代建以及直接管理三种模式确定;
3、总体进度计划是一个里程碑计划,应明确各工程项目的开工日期、目标、其他里程碑目标和总工期目标;
4、总体进度计划应进行风险分析并提出控制措施;
5、对于控制性工程,应对影响其进度的因素进行分析,明确关键线路;
6、总体进度计划应包括各投资分配计划;
7、总体进度计划除用表格、横道图表示外,还必须有文字说明;
8、项目法人应根据总体进度计划编制计划。
(二)、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编制的实施总进度计划
1、实施总进度计划应根据项目法人编制的总体进度计划,以月为单位,用横道图方法编制,并确定各标段的里程碑目标和总工期目标;
2、实施总进度计划应按照各标段的项目和工程量编制;
3、实施总进度计划应对进度计划进行风险分析并提出控制措施;
4、实施总进度计划应对影响各标段项目进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应明确各标段项目的关键线路;
5、实施总进度计划应包括各投资分配计划;
6、实施总进度计划除用表格、横道图表示外,还必须有文字说明;
7、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应根据实施进度计划编制实施计划。
(三)、监理人编制的控制性总进度计划
控制性进度计划应依据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编制的实施总进度计划和施工承包合同编制。控制性进度计划应确定进度控制的关键线路、控制性施工项目及其工期、阶段性控制工期目标以及监理工程项目的各合同控制性进度目标,是监理工程项目进度的控制依据。其主要内容包括:
1、准备工作进度;
2、计划施工部位和项目;
3、计划完成工程量及应达到的工程形象;
4、实现进度计划的措施以及相应的施工图供图计划;
5、材料设备的采购供应计划;
6、资金使用计划。
监理人应根据监理工程项目控制性的总进度计划,编制各、季度的进度计划。
(四)、承包人编制的施工总进度计划
施工总进度计划应根据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编制的实施总进度计划,按照合同工程量清单所列项目和工程量编制。
1、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内容应包括:
(1)编制总说明;
(2)施工方法和措施说明;
(3)工程量和进度安排:应明确各项目的开工日期、里程碑日期、完工日期,并对关键路线项目的施工强度进行论证;
(4)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5)各类人员进场计划;
(6)施工设备进场计划;
(7)永久设备定货、交货、安装、调试和试运行计划;
(8)资金流计划;
(9)图纸需求计划;
(10)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11)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2、对施工总进度计划网络图的要求
(1)项目分解及编码
① 项目应分解成进行进度、质量、投资控制可操作的单元;
② 编码分作业分类码、作业代码和资源代码三种形式。
(2)计划网络的内容应包括
① 作业和相应节点编号说明;
② 作业间逻辑关系
③ 作业持续时间;
④ 最早开工及完工日期;
⑤ 最迟开工及完工日期;
⑥ 总时差和自由时差;
⑦ 前锋过程线;
⑧ 各种资源直方图和累计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