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供水调度

时间:2019-05-14 06:11: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也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供水调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也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供水调度》。

第一篇:也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供水调度

也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供水调度

摘要: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调度的复杂性。指出调度中需研究的问题:即深入研究可操作的“准市场”管理体制;研究运行调度中对“三生水”如何配置;控制运行须与运行方式协调;应关注配套工程规划和建设。提出有关建议。

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运行调度管理;水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683(2006)05-0008-02

Water Supply Dispatching in the First Phase of the Middle Route of SNWD

HAN Yi-fang

(Planning & Design Management Bureau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under MWR,Beijing 100038,China)

Abstract:Thecomplexity of water supply dispatching in the Middle Rout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SNWDP)is analyzed,some problems in the dispatching arementioned such as the study of “quasi-market”management system,how to distribute “three water-domestic water,production water and environment water”,tocoordinatecontrol operation with operationmodes,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lanning andconstruction of the supporting projects,and the relate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Key words:SNWD;dispatchingmanagement;water resources distribution

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基础设施,目前东、中线一期工程正在顺利建设,中线一期工程将于2010年建成通水,建成后如何发挥工程效益是大家关注的问题。笔者虽已经离开南水北调工作,但还是心有所系,借《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与笔者约稿之机,谈点关于中线工程供水调度的粗浅想法。南水北调中线运行调度的复杂性

人们一般总认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新建工程,其运行调度比东线工程简单,也有人认为只要借鉴黄河水量调度模式就可解决中线的调度问题,笔者认为中线工程有其特点,调度复杂,须认真对待。

1.1 中线工程的特点给运行调度带来较多复杂因素

中线一期工程的供水目标定位在城市,在城市水资源规划中将目前供各受水区城市的水库还给农业,控制地下水不超采,城市主要由中线供水,按此条件确定调水规模和水价。今后实际运行时,遇一般年份当地水库有水可供,地方考虑中线水价高于当地水源,未必将水库的水还给农业,这时中线工程是否能按规划指标将水卖出去,将有不确定因素。

中线工程有汉江水资源丰枯变化较大和没有在线水库的特点,规划时将中线工程作为北方受水区的补充水源,当受水区遇来水为90%的枯水年,丹江口水库来水若也较枯,中线供水不能满足时,利用当地水库或地下水进行补偿调节,北方的供水保证率是中线与当地水联合运用所达到的。由于没有在线调节水库,中线供水不足时,也用地下水补充,因此,汉江枯水年或枯水季中线的供水过程很不均匀。在实际调度时,虽然也可让沿线水库或地下水共同供水,但如果每年签定了供水计划,用户将不允许中线供水时有时无,总干渠若没有按计划供水,是否要承担违约的责任,实时调度中的供需矛盾是较复杂的。

1.2 “准市场”的配置机制和管理体制供求关系复杂

总体规划将南水北调工程定位为“准市场”的配置机制,认为南水北调属于跨流域配置水资源的供水工程,其建设与管理体制,既不能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指令分配”,也不能采用完全市场化的“市场配置”,而是要积极探索和逐步建立“准市场”的配置机制和管理体制。

“准市场”的配置机制,使得工程的水供求关系复杂化,一方面,工程不能将水完全作为商品,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要进行宏观调控,工程必须达到调水的建设目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不能完全按照市场调节来运行,追求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工程要良性运行,建设管理体制要适应市场机制。在实际运行中怎样使政府调控和良性运行协调需要探索。

1.3 投资多元化和产权多样化也使调度复杂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既有主体工程,又有配套工程;既有水源工程,又有输水工程。工程投资大,并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投资。主体工程既有中央投资,又有金融贷款,还有用户水价基金等;配套工程既有地方投资,又有金融贷款,还有用户投入等,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带来产权主体的多样化。工程跨越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多个流域,涉及沿线多个省市,工程管理分属中线水源公司和中线干线建设管理局,管理体制多重化。工程主客水如何配置,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若只是买卖水的关系,又如何实现水资源合理、优化配置。产权关系多样化和管理体制多重化,使运行调度复杂。

1.4 中线工程渠道运行控制方式带来运行调度的复杂性

中线工程渠道运行控制采用下游节制闸闸前常水位的控制方式,通过节制闸控制系统,调整闸门开度,大流量时,渠段水面坡降陡,反之水面坡降缓,无论渠段内流量如何变化,都保持渠段下游端水位基本恒定,闸门开度需随时调整。规划考虑的运行调度,各分水口门按同一比例进行开启,并且工程的节制闸和分水口门都是联动。实际运行时,为了错峰,必然有的口门需要水多开些,有的开小些;同时,分水口门的规模差别很大,有的几十个流量、有的才1个流量,按相同比例开启闸门较难控制。中线工程输水干线的控制运行直接影响输水安全,其运行调度远比黄河水量调度复杂。中线调度中需要研究的问题

在中线工程投入运行之前,深入研究解决工程运行调度中的复杂问题,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现在有关部门已经投入较多费用进行系统调度控制研究,这些都是需要的,但笔者认为还有以下一些问题也急需研究。

2.1 深入研究可操作的“准市场”管理体制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提出:南水北调工程属于跨流域配置水资源的供水工程,其建设与管理体制,既不能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建设,用水户无偿用水”,也不能采用完全市场化的“市场配置”,而要积极探索和逐步建立水的“准市场”配置机制和管理体制。按照“政府宏观调控、准市场机制运作、现代企业管理、用水户参与”的思路进行规划,为保证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的良性运行,要求建立“还贷、保本、微利”的水价形成机制,实施两部制水价制度。

“准市场”的配置机制需要探索,但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目的是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保障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是不容置疑的。一般情况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对经济运行实行宏观调控;而对重大战略资源特别是短缺资源政府实行有效控制。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南水北调工程必须是政府行为,才能取得经济社会和自然资源协调发展。因此,政府的宏观调控应是南水北调工程运行调度的灵魂,否则将失去工程的作用。目前,管理体制设计中对政府宏观调控只有设想,尚无实际可操作的内容。工程建设管理单位中线水源公司和中线干线建设管理局,强调现代企业化运作和买卖水关系多;水利部负责运行管理,但却没有经费进行研究,实际上是政府尚未到位,虽然离通水还有4年,但运行管理体制直接影响调度控制规则确定。

2.2 研究运行调度中对“三生水”如何配置

总体规划将近期的供水目标定为解决城市缺水为主,让城市多用价格较高的外调水,把当地水归还农业,具体配置时考虑靠近水源区供水成本较低,向河南南阳刁河灌区供水6亿m3(其中现状供水量约3亿m3);将被城市挤占水量(一些水库和地下水)偿还于农业;将经过处理达标后的废污水用于城区外的农业和生态;当北方干旱、丹江口水库来水较丰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以利用输水渠道的加大输水能力,在保证输水工程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输水渠道与当地河流交叉处设置的分水口门、退水闸等设施,放水入河湖,增加部分生态用水。

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工程要良性运行,要求建立“还贷、保本、微利”的水价形成机制,实施两部制水价制度,没有免费的用水;另一方面,基本缓解受水区严重缺水状况和遏制因缺水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目标要实现。因此,在实际调度中,如何实现受水区当地水和外调水的合理配置,实现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合理配置,将调来的每1m3水发挥1.5~1.7倍的作用,是需要研究的。

2.3 控制运行须与运行方式协调

现在中线一期工程由于设计周期的限制,控制运行只能按中线规划阶段的运行方式进行设计,输水工程自动化监测监控系统的设计对工程完成后实际运行调度考虑不够,有可能在工程投入运行后存在控制功能不足。对这些情况应在初步设计阶段根据不同运行方式,补充对全系统联合运行的计算机仿真模拟,使系统的水力控制满足运行调度。

2.4 应关注配套工程规划和建设

2010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只是完成了中线主体工程水源区及总干渠工程的建设,要能及时发挥工程的效益,必须受水区供水配套工程也同时建成。目前,各省(市)已初步完成了配套工程的规划工作,各地配套工程的布局和用户的性质都将直接影响工程的运行调度。需要有关单位从运行角度关注配套工程规划,并协调主体和配套间的矛盾。

另外,配套工程的建设资金由各地筹集,目前各省(市)分摊主体工程投资任务较重,配套工程资金的筹集存在难度,建设尚需时日,这也是需要关注和解决的。建 议

3.1 建议深入分析受水区的用水户

中线工程要企业化运作,就需要尽可能将规划调水量卖出去,使中线工程进入良性循环,同时发挥中线工程的最大效益。笔者建议结合各省(市)配套工程规划,深入分析受水区的用水户,复核每个分水口门的用户需水量和当地水源条件,确定中线工程的直接供水用户,即基本将中线作为唯一水源的用户,这部分用户的需水量和过程必须得到满足,这些用户可基本保证中线工程良性运行;同时分析有当地水源和有可调蓄水库的用户,提出对这类用户的供水方式、时间,在调度时,对这些用户可以错峰供水。

这部分工作是中线工程确定市场(用户)的基础,是中线工程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比规划阶段的供需分析更落实和更明确。

3.2 建议运行控制的研究与用水户、供水方式一并研究

笔者认为在确定了用户的性质后,在供水的保证程度上会体现出差别,因此,各分水口门的开启方式就与目前的设计不同,不能简单象黄河分水那样大家同比例缩减。否则,我们的基本用户供水将得不到保证,有其他水源的用户可能并不需要这些供水。由于供水方式的改变,运行控制方式也应有变化。因此,笔者认为中线工程的运行控制虽很重要,但若脱离了供水方式和供水原则,运行控制方式很可能会制约中线效益的发挥。

第二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相关数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相关数据汇编

一、中线工程建设相关数据

1、丹江口大坝加高后,坝长由2.5公里增至3.45公里;

2、坝顶高层由162米增至176.6米;

3、正常蓄水位由157米增至170米;

4、正常库容由174.5亿立方米增至290.5亿立方米(增加了116亿立方米);

5、库岸线由3524.8公里增至4610.6公里(十堰3524.8公里,占76.4%);

6、水域面积由745平方公里增至1050平方公里(十堰620平方公里,占60%);

7、十堰水源区面积2086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2.368万平方公里的88.1%;

8、汇入丹江口水库的12条主要支流中,有10条在十堰境内,其中汉江年均汇入水库水量328亿立方米,占全库年均汇入总量的90%;

9、中线一期工程多年平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其中河南37亿立方米、河北35亿立方米、北京11亿立方米、天津12亿立方米;

10、总干渠全长约1277公里,天津干渠154公里;

18.2万人,占总数31.2万人的58.4%。

3、丹江口大坝加高后,将淹没涉及我市5个县(市、区)、29个乡镇街办、257个村居委会、1096个村民小组,淹没房屋362.8万平方米。共淹没公路827公里、桥梁25座、码头72座;淹没影响城(集)镇13个、单位443个、工业企业125家。需动迁18.2万人(农村移民15.56万人),其中外迁7.7万人、后靠10.5万人。4、2010年,全市1.8万户7.7万外迁移民搬迁到位。全市共组织动员7100名干部、119批次,共转运货物12万吨,累计行程超过850万km,平均每天出动车辆32车次、外迁237人。

5、继2011年完成9.2万农村移民内安之后,2012年又完成了1.3万人的集镇移民内安,共内安移民10.5万人。规划生产安置农业用地83806亩,已完成80697亩,占96.3%。共迁复建城集镇13个,新建移民安置点249个,迁复建单位443家,补偿迁建企业125家。公路、桥梁、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同步复建到位。6、2012年9月底,整个南水北调18.2万人移民搬迁任务全面完成,圆满实现了“四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三年彻底扫尾”的庄严承诺,创造了移民工作史上的奇迹。库区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人均居住面积由搬迁前的18.8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38.7平方米,增加19.9平方米。

第三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论文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陶岔闸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省郑州市附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天津。输水干渠全长1273公里,向天津输水干渠长154公里。年调水规模130亿立方米。

工程简介

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中线工程分二期实施,第一期工程建设主要目标: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从丹江口水库自流引水,到北京天津。中线一期工程平均每年可调水95亿立方米。同时为减少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修建引江济汉等四项生态建设工程。中线工程的前期研究工作始于50年代初,40多年来,长江水利委员会与有关省市、部门进行了大量的勘测、规划、设计和科研工作。1994年元月水利部审查通过了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国家计委建议兴建此工程。水量供水

中线工程可调水量按丹江口水库后期规模完建,正常蓄水位170米条件下,考虑2020年发展水平在汉江中下游适当做些补偿工程,保证调出区工农业发展、航运及环境用水后,多年平均可调出水量141.4亿立方米,一般枯水年(保证率75%),可调出水量约110亿立方米。

供水范围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的西中部,供水区总面积约15.5万平方千米。因引汉水量有限,不能满足规划供水区内的需水要求,只能以供京、津、冀、豫、鄂五省市的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部分地区农业及其他用水。

工程布置

南水北调中线主体工程由水源区工程和输水工程两大部分组成。水源区工程为丹江口水利枢纽后期续建和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输水工程即引汉总干渠和天津干渠。水源区工程

丹江口水利枢纽续建工程

丹江口水库控制汉江60%的流域面积,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408.5亿立方米,考虑上游发展,预测2020年入库水量为385.4亿立方米。丹江口水利枢纽在已建成初期规模的基础上,按原规划续建完成,坝顶高程从现在的162米,加高至176.6米,设计蓄水位由157米提高到170米,总库容达290.5亿立方米,比初期增加库容116亿立方米,增加有效调节库容88亿立方米,增加防洪库容33亿立方米。

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

为免除近期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的工农业及航运等用水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需兴建:干流渠化工程兴隆或碾盘山枢纽,东荆河引江补水工程,改建或扩建部分闸站和增建部分航道整治工程。

输水工程

总干渠

黄河以南总干渠线路受已建渠首位置、江淮分水岭的方城垭口和穿过黄河的范围限制,走向明确。黄河以北曾比较利用现有河道输水和新开渠道两类方案,从保证水质和全线自流两方面考虑选择新开渠道的高线方案。

总干渠自陶岔渠首引水,沿已建成的8千米渠道延伸,在伏牛山南麓山前岗垅与平原相间的地带,向东北行进,经南阳过白河后跨江淮分水岭方城垭口入淮河流域。经宝丰、禹州、新郑西,在郑州西北孤柏咀处穿越黄河。然后沿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至唐县进入低山丘陵区,过北拒马河进入北京市境,过永定河后进入北京市区,终点是玉渊潭。总干渠全长1241.2千米。

总干渠沟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需穿过黄河干流及其他集流面积lO平方千米以上河流219条,跨越铁路44处,需建跨总干渠的公路桥571座,此外还有节制闸、分水闸、退水建筑物和隧洞、暗渠等,总干渠上各类建筑物共936座,其中最大的是穿黄河工程。天津干渠穿越大小河流48条,有建筑物119座。

穿黄河工程

总干渠在黄河流域规划的桃花峪水库库区穿过黄河,穿黄工程规模大,问题复杂,投资多,是总干渠上最关键的建筑物。经多方案综合研究比较认为,渡槽和隧道倒虹两种型式技术上均可行。由于隧道方案可避免与黄河河势、黄河规划的矛盾,盾构法施工技术国内外都有成功经验可借鉴,因此结合两岸渠线布置,推荐采用孤柏咀隧道方案。

穿黄河隧道工程全长约7.2千米,设计输水能力500立方米/秒,采用两条内径8.5米园形断面隧道。

进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03年2月30日开工,目前已经开工的中线北京石家庄段应急供水工程开工建设7个单项工程,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其中北京永定河倒虹吸工程已经基本完工。

自1952年以来,长江水利委员会几代技术人员始终不渝地坚持开展中线工程的勘探、测量、规划与设计工作。1987年提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报告》,1991年对此报告进行了修订;1992年提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95年国家环保局审查并批准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995~1998年,水利部和国家计委分别组织专家对南水北调工程进行了论证和审查,同时对中线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和不加高的多个方案进行了补充研究。新世纪伊始,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以及水资源的变化,长江委按照“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以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再一次对中线工程规划进行了修订。

截至2009年6月底,已累计下达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投资589.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14.3亿元,其中东、中线一期工程分别累计完成投资57.8亿元和256.4亿元,分别占东、中线在建设计单元工程总投资的71%和52%。

规划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整个南水北调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大坝按正常蓄水位170 m加高可以减少弃水,增加供水,改善供水过程,提高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但需要移民25万人。规划近期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工程大体上在2010年以前建成;后期进一步扩大引汉规模,年均调水量达到

130亿立方米,工程预计在2030 年完成;远景从长江三峡调水。

工程首先将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利用新开的人工渠道(局部管道)输水。输水总干渠自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引水,在方城垭口穿江淮分水岭,从郑州西边的孤柏嘴处过黄河,之后大体平行于京广铁路(位于京广铁路以西),北上至北京团城湖,天津干渠从河北省徐水县西黑山处分水至天津外环河。输水工程全长1421公里,其中引水渠首至北京长1267公里,天津干渠长154公里。输水工程与河流全部立交,北京段、天津段局部采用管涵。

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将有效提高汉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丹江口大坝加高后主汛期防洪库容将由77亿立方米增加到110亿立方米,再遇1935年洪水,汉江中下游地区基本不分洪,可以解除江汉平原的一大心腹之患。

优势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一是适时供水调度安全可靠。丹江口水库具有巨大的调节能力,主汛期除保证防洪外,调节库容达98亿立方米,汛后达190亿立方米。总干渠两侧已建成大量的水库,可以承担“充蓄”调节和“补偿”调节的任务,另有瀑河水库作为“在线”调节水库。通过总干渠并采用已有成熟经验的现代化控制技术和先进的调度管理手段,可确保供水调度安全可靠。

二是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总干渠位于平原的西部,居高临下,控制范围广。与受水区已建成的水利工程连接简单,供水调度灵活机动。

三是具有丰富的水源后备。中线工程近期、后期从丹江口水库引水,远景视需要可以从长江三峡引水。

技术

为了减少移民数量,有的专家提出了丹江口水库大坝按正常蓄水位161m加高,解决汉江中下游防洪问题,所减少的北调水量,从三峡库区大宁河抽水补源的方案;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一些专家,提出从长江三峡库区的支流小江抽水“入渭、济黄、北调”的设想。移民安置一直是影响中线工程决策的重大问题,总体规划认为中线的水源,历来都是先引汉后引江,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是中线工程的后续水源,可在今后进一步分析研究,不影响丹江口水库当前按照170 m正常蓄水位加高大坝。目前 所提的几种代表性方案,其工作深度无法与现在的东、中线比较,不能作为近期决策的依据。今后继续研究后,可以作为四横三纵总体布局的补充。经过反复研究,总体规划仍按丹江口水库大坝一次加高建设,移民分期分批安置。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穿越黄河的关键性工程,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总工期中的控制性项目。穿黄工程位于郑州市以西约30km处,总长19.30km。穿黄工程由南、北岸渠道、南岸退水建筑物、进口建筑物、穿黄隧洞、出口建筑物、北岸新老蟒河交叉工程,以及孤柏嘴控导工程等组成。穿黄隧洞长4.25km,双洞平行布置,隧洞内径7.0m,采用盾构法施工。该工程总投资31.37亿元,总工期为56个月,于2005年9月开工,计划2010年3月竣工。

意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南北双赢”的伟大工程,它的重要作用必将随着历史的推进而不断呈现出来。“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保护汉江中下游的水环境。

中线工程对保护汉江中下游的水环境同样也起到积极的作用。规划在汉江流域兴建的四大工程——汉江干流上的兴隆枢纽、从沙市到沙洋的引江济汉工程、对航运受影响的河段实

施整治工程、对引水受影响的涵闸和泵站实施改造工程,不但将调水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而且“引江济汉”工程使得兴隆以下河段枯水期流量显著加大,预计可以基本消除汉江发生曾严重威胁武汉等城市供水安全的春季“水华”现象。中线工程的总干渠不仅是一条“清水长廊”,也是一条“绿色长廊”。总干渠不经过崇山峻岭,施工条件优越,对环境的影响小。沿线河流均与总干渠立体交叉,可保证水质。同时,在丹江口水库水量充沛的时候,可以方便地将水放入当地河流中,以改善河道的水环境。此外,中线工程还将带动绿化、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生态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宏伟的生态工程。中线工程受水区现状年均缺水量在60亿立方米以上,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得不靠大量超采地下水维持,从而造成地下水大范围、大幅度下降,甚至部分地区的含水层已呈疏干状态。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后,近期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后期根据需要进一步扩大调水规模,可使受水地区的缺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态环境将有显著改善。

经济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良好的经济工程。按2000年末价格计算,中线工程总投资约920亿元。这些投资的40%将转化为消费资金,这对于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投资的乘数效应,中线工程的兴建,将拉动建材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中线工程还将带动南方调水区、调水沿线地区、北方受水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设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和节水型社会。

中线工程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结合水资源调配的公共特性,构建其建设与管理体系,从而保证建设的顺利进行,建成后的良性运营。按照“政府宏观调控、市场机制运作、用水户参与管理”的原则,中线工程将成立“中线工程水源公司”和“供水有限责任公司”。水源公司负责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及以后的运行管理,并卖水给供水公司;供水公司负责总干渠工程的建设及以后的运行管理,并将水卖给分水口以下的用水户协会。社会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积极的社会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需移民30万人,这是工程建设最大的难点,但同时也是解决库区环境容量严重不足、居民生活贫困的重大机遇。据有关方面估计,即使不建中线工程,也需要将库周约10万人外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库区脱贫的问题。兴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30万移民中的绝大多数外迁到居住和生存条件较好的地方安置,将大大改善库周的生态环境,并提高移民的生活水平。中线工程建成后,沿线城市居民优质饮用水能够得到保证,干旱年份一些城市将不再出现“水荒”现象。对于数百万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害物质的深层地下水的当地农民来说,中线工程将从根本上改善其饮水质量。

效益

中线工程可缓解京、津、华北地区水资源危机,为京、津及河南、河北沿线城市生活、工业增加供水64亿立方米,增供农业30亿立方米。大大改善供水区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推动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提高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保障汉北平原及武汉市安全。

第四篇: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施工进度管理办法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施工进度管理办法(试行)

2008-7-31

中线局工[2005]51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以下简称中线干线工程)的进度管理工作,建立规范的进度管理体系,保证工程总体工期目标的实现,根据《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中线干线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线干线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建立健全进度管理体系,明确各级机构的职责,通过风险分析,制定各级进度计划和防范性对策,按照进度控制程序,严格各级进度计划的制定、检查和更新,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参建各方在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的工程准备期、主体工程施工期和工程完建期的进度管理工作。

第二章 进度管理体系及各方职责

第四条 中线干线工程采用集中统一管理、分项目实施的进度管理方式。建立以项目法人负总责,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含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以下简称中线建管局>直属的项目建设管理部、委托地方管理的建设管理单位以及实行代建制的项目管理单位)管理,监理人监督,设计、承包人保证的进度管理体系。

第五条 中线干线工程进度计划按照总体进度计划、实施总进度计划、控制性总进度计划和施工总进度计划四级进度管理。

(一)总体进度计划是由项目法人依据批准的初步设计编制的各工程项目里程碑目标进度计划,是中线干线工程进度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二)实施总进度计划是由项目建设管理单位根据项目法人编制的总体进度计划,按照各标段的项目和工程量而编制的进度计划,应明确里程碑目标和总工期目标。

(三)控制性总进度计划是由监理人依据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编制的实施总进度计划和施工承包合同而编制的,是监理人进行进度控制的依据。

(四)施工总进度计划是由承包人根据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编制的实施总进度计划,按照合同工程量清单所列项目和工程量,编制的所承包标段的进度计划。

第六条 中线建管局作为项目法人,对工程项目进度负最终管理责任。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工程总体进度的宏观管理;负责编制工程总体进度计划,确定各项目的里程碑目标和总工期目标;研究解决影响工程进度的重大设计变更、工期索赔、重大技术问题和重大工期延误(期)问题。

第七条 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受项目法人委托或授权,承担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直接责任。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授权范围内工程项目进度管理;负责编制项目建设管理实施总进度计划和实施计划,确定各标段的里程碑目标和总工期目标;负责提供现场施工条件并协调项目外部环境;负责编报进度管理月报、年报及其他报告。

第八条 监理人受项目法人或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委托,对承监工程项目进度实施监督管理。其主要职责是:编制控制性总进度计划,并协助项目法人或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编制总体进度计划或实施总进度计划;审批施工总进度计划以及分解的年、季、月计划;跟踪监督、检查、记录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对实际进度进行对比、检查、分析,对出现的偏差采取应对措施;审查承包人的进度报告,并编报监理报告。

第九条 设计单位受项目法人委托,按照现行标准、规范、规程及相关技术条例对施工进度计划提出意见,按供图计划保质交付设计文件,在开工前进行设计技术交底,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影响施工进度的有关设计问题。

第十条 承包人对承包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承担直接责任。其主要职责是: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分解的年、季、月进度计划和单项工程施工措施计划;按照计划投入人员、机械设备等施工资源并合理组织、科学管理、文明施工;对业主负责事项的延误(期)承担提醒、报告和补救义务;逐日检查实际进度并如实记录、报告;对进度偏差提出改进措施并修订进度计划,经批准实施;按时提交各类进度报表、报告。

第三章 进度计划的制定

第十一条 进度计划的编制

(一)进度计划的编制原则

进度计划应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令和规程规范和有关工程建设合同、上级部门发布的有关进度计划的指令等进行编制;

进度计划应建立在合同的基础上,合理的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并做到组织、措施及资源落实;

进度计划应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环境和合理配置资源的前提下,按照前紧后松的原则进行编制;

进度计划中各施工程序应合理衔接、统筹兼顾、减少干扰,施工安排要保持连续、均衡;

进度计划中采用的有关指标既要先进又要留有余地;

进度计划的编制必须服从上一级进度计划的要求。

(二)进度计划的编制要求及内容

进度计划的编制要求及内容详见附件1。

第十二条 进度计划的报批程序

进度计划管理流程图详见附件2。

(一)总体进度计划

项目法人在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批准后编制工程总体进度计划,发送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和有关设计单位,并报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国调办)备案。

(二)实施总进度计划

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应按项目法人要求编制所辖范围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实施总进度计划。项目法人应在收到该计划后的21天内批复。

(三)控制性总进度计划

监理人应在施工合同签订后的21天内,编制监理工程项目控制性总进度计划报送项目法人或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审批。项目法人或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应在收到该计划后14天内批复。

(四)施工总进度计划

承包人应在施工合同签订后的28天内,编制承包工程的施工总进度计划报送监理人审批。监理人应在收到该计划后21天内批复承包人。上述进度计划均应同时以书面(一式4份)和电子文件两种形式报送。

第四章 进度计划的实施

第十三条 分解进度计划的报批

(一)承包人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分解与报批

承包人应根据批准的施工总进度计划及其格式、内容要求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并于每年12月10日前向监理人报送;监理人应在收到该计划7天内完成审查,并报送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审批,报项目法人备案。

承包人应在前一年12月25日、当年3月25日、6月25日、9月25日前提交季度施工进度计划;监理人应在收到该计划7天内完成审批,并报送项目建设管理单位或项目法人。

承包人应在前一月25日前提交月施工进度计划;监理人应在收到该计划3天内完成审批,并报送项目建设管理单位。

承包人应在单项工程开工前28天内,按照合同要求的内容向监理人提交施工措施计划,监理人应在收到该计划14天内完成审批。

(二)监理人控制性总进度计划的分解与报批

监理人应根据批准的控制性总进度计划及其格式、内容要求编制控制性计划,并于每年12月10日前向项目法人或项目建设管理单位报送。

(三)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实施总进度计划的分解与报批

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应根据批准的实施总进度计划及其格式、内容要求编制实施计划,并于每年12月15日前向项目法人报送。项目法人应在收到计划后的14天内审批。

第十四条 进度记录及报告

承包人应按要求的格式,如实记录和报告进度实施情况,并经监理人审核确认。日报应于次日提交并签字确认,周报应在周五12时、月报应于每月25日、季报是该季度最末一个月的25日、年报在12月25日提交。其他专题报告按要求提交。

监理人应按要求的格式填写值班记录、巡视记录、监理日志、监理大事记等,逐日记录工程进展情况,编制年、季、月、周进度报表、报告,并按要求提交进度专题报告。周报应在下周一、月报应于每月最末一天、季报是该季度的最末一天、年报在最末一天提交。

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应按要求的格式如实记录工程建设管理日记和工程建设大事记,并按要求的格式编制月报、年报。月报应在下月5日前、年报应在下一年元月10日前报项目法人,其他报告应按项目法人要求递交。

季报可与该季度最末一月的月报合报,年报可与12月的月报合报。各类报告的数据统计时间为承包人提交报告日中午12时。

第十五条 进度协调会议

项目法人应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展情况,定期召开工程总进度协调会议,检查总体进度计划执行情况,协调解决有关影响总体工程进展的重大事宜。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应定期(月、季)或不定期召开工程进度协调会议,检查所辖区域各项工程的进展,协调解决影响工程进展的有关事宜。监理人应按要求召开第一次工地会议和周、月进度协调例会,检查进度计划执行情况,协调解决施工中发生的工程变更以及与其他承包人的相互干扰和矛盾。

相关单位应为进度协调会议提交书面的进度报告。会议形成的纪要发送各相关单位执行。

第十六条 进度计划调整和修订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工期延误(期),承包人均应及时作出调整,并将修订的进度计划和拟采取的措施报送监理人审批。

若进度偏差有可能影响合同工期目标的实现时,修订的进度计划经监理人审查后报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审批,进度计划的重大调整应报项目法人审批。

第五章 工程进度管理考核与奖惩

第十七条 项目法人或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将另行制定综合考核与奖惩办法,对各合同单位的进度管理工作进行考核与奖惩。对合同里程碑目标的考核与奖惩按照合同的约定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中线建管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1: 进度计划编制要求及内容

一、各级进度计划的编制格式要求

各级进度计划的文字统一使用Microsoft Word 软件编辑,文字格式统一采用“doc”;数字和文字表格统一使用Microsoft Excel软件编制,文件格式统一采用“xml”;制图软件统一使用AutCAD2000版本,一律采用DWG格式。

所有工程项目的总体进度计划和实施总进度计划均采用Project 2003软件或Microsoft Excel或Primavera Project Planner for Windows(简称:P3)软件编制。

复杂工程项目(如穿黄工程、惠南庄泵站工程、漕河渡槽工程、穿漳工程等)的施工总进度计划、控制性总进度计划应采用P3软件编制。一般工程的施工总进度计划、控制性总进度计划采用Project 2003软件。

文字表格输出以A4或A3幅面为准。

二 各级进度计划的编制要求及内容

(一)、项目法人编制的总体进度计划

1、总体进度计划应根据初步设计确定的建设工期,以季度为单位,用横道图方法编制;

2、总体进度计划中的项目划分和工程量应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及项目划分原则并结合委托、代建以及直接管理三种模式确定;

3、总体进度计划是一个里程碑计划,应明确各工程项目的开工日期、目标、其他里程碑目标和总工期目标;

4、总体进度计划应进行风险分析并提出控制措施;

5、对于控制性工程,应对影响其进度的因素进行分析,明确关键线路;

6、总体进度计划应包括各投资分配计划;

7、总体进度计划除用表格、横道图表示外,还必须有文字说明;

8、项目法人应根据总体进度计划编制计划。

(二)、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编制的实施总进度计划

1、实施总进度计划应根据项目法人编制的总体进度计划,以月为单位,用横道图方法编制,并确定各标段的里程碑目标和总工期目标;

2、实施总进度计划应按照各标段的项目和工程量编制;

3、实施总进度计划应对进度计划进行风险分析并提出控制措施;

4、实施总进度计划应对影响各标段项目进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应明确各标段项目的关键线路;

5、实施总进度计划应包括各投资分配计划;

6、实施总进度计划除用表格、横道图表示外,还必须有文字说明;

7、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应根据实施进度计划编制实施计划。

(三)、监理人编制的控制性总进度计划

控制性进度计划应依据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编制的实施总进度计划和施工承包合同编制。控制性进度计划应确定进度控制的关键线路、控制性施工项目及其工期、阶段性控制工期目标以及监理工程项目的各合同控制性进度目标,是监理工程项目进度的控制依据。其主要内容包括:

1、准备工作进度;

2、计划施工部位和项目;

3、计划完成工程量及应达到的工程形象;

4、实现进度计划的措施以及相应的施工图供图计划;

5、材料设备的采购供应计划;

6、资金使用计划。

监理人应根据监理工程项目控制性的总进度计划,编制各、季度的进度计划。

(四)、承包人编制的施工总进度计划

施工总进度计划应根据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编制的实施总进度计划,按照合同工程量清单所列项目和工程量编制。

1、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内容应包括:

(1)编制总说明;

(2)施工方法和措施说明;

(3)工程量和进度安排:应明确各项目的开工日期、里程碑日期、完工日期,并对关键路线项目的施工强度进行论证;

(4)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5)各类人员进场计划;

(6)施工设备进场计划;

(7)永久设备定货、交货、安装、调试和试运行计划;

(8)资金流计划;

(9)图纸需求计划;

(10)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11)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2、对施工总进度计划网络图的要求

(1)项目分解及编码

① 项目应分解成进行进度、质量、投资控制可操作的单元;

② 编码分作业分类码、作业代码和资源代码三种形式。

(2)计划网络的内容应包括

① 作业和相应节点编号说明;

② 作业间逻辑关系

③ 作业持续时间;

④ 最早开工及完工日期;

⑤ 最迟开工及完工日期;

⑥ 总时差和自由时差;

⑦ 前锋过程线;

⑧ 各种资源直方图和累计曲线。

第五篇:关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

水 利 部 文 件

水总[2005]156号

关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

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报送了《关于审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请示》(长规计[2004]733号),我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对随文上报的初步设计报告进行了审查,并提出了审查意见(见附件1)。经研究,我部基本同意该审查意见。现批复如下:

一、穿黄工程位于郑州市以西约30公里孤柏山湾处,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穿越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其任务是将中线调水从黄河南岸输送到黄河北岸,向黄河以北地区供水。该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立交规模最大的建筑物工程,是实现通水目标主要控制工期的工程之一,因此,尽快建设该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二、同意穿黄工程的建设规模按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规模确定,其设计流量为265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为320立方米每秒。

三、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为Ⅰ等工程,同意穿黄工程为Ⅰ等工程,其主要建筑物穿黄隧洞及其进出口、退水闸(洞)、南岸连接渠道、北岸明渠和新老蟒河倒虹吸及其它交叉建筑物等为1级建筑物,南岸护湾防护工程、退水闸消能建筑物和北岸导流 堤、新蟒河渠倒虹河道防护工程、老蟒河河穿渠进出口连接段等次要建筑物为3级建筑物,临时工程为4级建筑物。

同意穿黄工程穿越黄河主体建筑物(含隧洞及其进出口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3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1000年一遇;新老蟒河交叉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300年一遇,北岸河滩明渠防洪标准与新老蟒河交叉建筑物洪水标准相同。

同意主要建筑物地震设计烈度为7度,其动参数值按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对穿黄工程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的成果,作为抗震设计依据。穿黄隧洞(含斜井段、洞身段、竖井段和退水洞段)按基准期50年、超越概率5%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计,相应基岩面地震加速度为0.158g;其它主要建筑物地震设计烈度7度时相应的基岩面地震加速度为0.119g。

四、同意上线(李村线)作为穿黄工程的选定轴线。同意穿黄工程总体布置,主要由南岸连接渠道、双线穿黄隧洞及其进出口建筑物、北岸河滩明渠、穿越新老蟒河交叉建筑物、北岸连接明渠、隧洞进口退水闸和跨渠交叉建筑物、控导工程等建筑物组成。黄河南岸起点A坐标为X=3859513.335,Y=38433903.562;北岸终点S坐标为X=3870778.958,Y=38419017.710,线路总长为19304.5米。

五、基本同意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准备工程和主体工程施工工期为51个月。

六、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核定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初步设计概算的通知》(发改投资[2005]521号,见附件2),核定穿黄工程静态总投资为290067万元,总投资313706万元。

七、请你们按基本建设程序要求,抓紧开工前的准备工作;根据审查意见在下阶段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设计;按照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及批复的设计文件要求,认真组织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质量,按期完成工程建设任 务。

特此批复。

附件1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 初步设计报告审查意见

2004年7月10日~12日,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召开会议,对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和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穿黄工程联合项目组(以下简称联合项目组)编制完成、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以长规计[2004]733号文上报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以下简称《初设报告》)进行了审查。参加会议的有: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和代表。与会人员听取了联合项目组的汇报,进行了认真讨论。会后,联合项目组对《初设报告》进行了补充、完善和修改,并形成了初设补充报告。经审查,基本同意修改后的《初设报告》,主要审查意见如下。

一、水文

(一)设计洪水

同意穿黄断面300年一遇和1000年一遇的设计洪峰流量分别为14970立方米每秒和17530立方米每秒。

由于新蟒河与南水北调总干渠交叉断面处100年一遇的设计洪峰流量已超过河道最大过流能力,并已漫过河道南堤入黄河,基本同意该处交叉建筑物的设计流量按河道在该处的最大过流能力860立方米每秒作为依据。

基本同意老蟒河与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交叉断面处的设计洪峰流量成果。下阶段应对该成果进一步复核。

(二)本阶段应考虑沁河遇20年一遇以上洪水其右岸堤防可能溃决并向新、老蟒河分流的因素,分析估算工程建成前后新、老蟒河与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交叉断面处及渠段沿线的设计洪水位成果。

(三)原则同意新蟒河与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交叉断面处的河道一般冲刷深度成果,考虑到含沙量取值、河床质粒径确定等具有一定的误差,有关专业使用该数时宜留有适当余地。

二、工程地质

(一)1997年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对工程区300公里范围内的构造及地震环境、近场区30公里范围内的主要断裂及其活动性、地震参数进行了专门研究。据研究报告,工程区位于华北断块区南部的豫皖断块边缘,新乡~商丘断裂带以北断裂差异活动强烈,第四系断裂发育,常有中强震发生。穿黄工程地震危险性主要受新乡、郑州、焦作等潜在震源区的近场地震影响。场址区50年基准期超越概率10%对应的地震烈度为6.9度,基岩面地震加速度峰值为0.119g,超越概率为5%对应的基岩面地震加速度峰值为0.l58g。

(二)少粘性土层于桩号5+708~7+808段为严重液化势、桩号7+808~10+208段为中等液化势、桩号10+208~12+608段为中等~严重液化势,同意对这些地段的评价意见,需对其进行适当的抗震加固处理。

(三)穿黄隧洞地段地质条件基本清楚,基本同意对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评价意见。鉴于松散堆积物下伏新第三系砂岩的基岩面起伏不平、洞底距基岩面较近、钻孔间距较大等因素,下阶段应补充钻孔,详细确定基岩面高程。

(四)南岸明渠地段地质条件基本清楚,基本同意对该地段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评价意见。但是明渠段边坡高19~40米,且夹有⑨-

1、⑨-2两层黄土状粉质壤土,自然状态下均呈饱和状态,其强度低、震动时易产生液化、土体内的水不易排出,渠坡稳定性差,施工时应注意确保其边坡稳定性。

(五)基本同意对南岸邙山隧洞地段土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 质条件的评价意见。隧洞进口段遇⑨-2层软黄土,同意施工时采取超前支护措施的建议。

(六)北岸明渠及青风岭明渠地段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基本清楚,基本同意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评价意见。下阶段进一步复核黄土状粉质壤土湿陷深度。

(七)新蟒河渠倒虹吸工程和老蟒河倒虹吸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基本清楚,基本同意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评价意见。下阶段应给出新蟒河渠倒虹吸工程详细工程地质剖面图。

(八)南岸邙山隧洞进口地段、南岸邙山退水隧洞地段、北岸出口竖井地段和南岸施工竖井地段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基本清楚,基本同意对上述各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意见。

(九)路渠交叉建筑物包括不同等级的7座公路桥,其中河沟北、四化路、司马路、1号路、陈沟西路和新洛路桥已有地勘资料。下阶段应补充4号路桥地质勘察工作、南岸河北沟桥和四化路桥应加大勘探深度。

(十)渠渠交叉建筑物有李村南干渠渡槽和李村北干渠渡槽,同意其评价意见,但应适当加大勘探深度。

(十一)北岸穿黄隧洞出口护堤地段工程地质条件基本清楚,基本同意其评价意见。对堤基砂土抗地震液化加固处理和防冲刷处理是必要的。

(十二)天然建筑材料及施工供水

1、同意对陈家沟料场的土料质量、储量和开采运输条件的评价意见。

2、丹河砂砾石料场经储量复核,现有储量大于400万立方米,可以满足本工程用量要求。同意对丹河砂砾料场的砂料含泥量高、粒度偏细、孔隙比大但没有碱活性反应的评价意见。同意对砾料质量的评价意见,用高碱水泥(含碱量1.3%)14天的膨胀量为0.0933%,接近规程规定的小于0.1%的标准,下阶段应复核砾料的碱活性反应,并采用低碱水泥。

3、同意对东竹园、草店、馒头山、陈门块石料场的石料质量、储量和开采条件的评价意见。同意东竹园石料场作为人工骨料场。

三、工程任务与规模

(一)穿黄工程起点为黄河南岸王村乡王村化肥厂南的A点,终点为黄河北岸温县南张羌乡马庄东的S点。该渠段渠线全长19304.5米,该渠段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组成部分,担负向黄河以北地区供水任务。

(二)同意穿黄工程的规模按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规模确定,其设计流量为265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为320立方米每秒。

(三)基本同意设计流量条件下A、S点设计水位分别为118米和108米(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加大流量条件下A、S点加大水位暂采用118.738米和108.71米。下阶段应进一步复核加大流量水面线。

(四)本阶段应尽快对黄河、新老蟒河的洪水影响评价报告进行审查批复。下阶段应进一步研究该渠段总干渠调度控制运用方式。

(五)为保障中线穿黄工程的防洪安全,对该河段进行河道整治是必要的。基本同意河道整治工程安排的原则、总体布局。

四、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一)工程等别和标准

1、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为Ⅰ等工程,同意穿黄工程主要建筑物穿黄隧洞及其进出口、退水闸(洞)、南岸连接渠道、北岸明渠和新老蟒河倒虹吸及其它交叉建筑物等为1级建筑物,南岸护湾防护工程、退水闸消能建筑物和北岸导流堤、新蟒河渠倒虹河道防护工程、老蟒河河穿渠进出口连接段等次要建筑物为3级建筑物,临时工程为4级建筑物。

2、同意穿越黄河的穿黄工程主体建筑物(含隧洞及其进出 口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3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1000年一遇;新老蟒河交叉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300年一遇,北岸河滩明渠防洪标准与新老蟒河交叉建筑物洪水标准相同。

3、同意本工程主要建筑物地震设计烈度为7度,其动参数值按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对穿黄工程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的成果,作为抗震设计的依据。穿黄隧洞(含斜井段、洞身段、竖井段和退水洞段)按基准期50年、超越概率5%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计,相应基岩面地震加速度为0.158g;其它主要建筑物地震设计烈度7度时相应的基岩面地震加速度为0.119g。

(二)穿黄工程轴线选择

本工程在可研阶段推荐隧洞方案作为穿黄工程选定型式的基础上,对穿黄隧洞比选了上线(李村线)和下线(满沟线)两条洞线,两洞线布置基本不受黄河河势和洪水影响,均能满足总干渠安全输水要求。上线斜井直接接隧洞,避开了邙山高边坡和河岸复杂防护技术,北岸河道宽阔方便施工,但进口布置退水闸时,退水渠道只能采用隧洞方式退水;下线进口连接段过邙山采用隧洞可避开渠道高边坡,南岸漫滩开阔有利施工场地布置,北岸河滩明渠渠线较短,可减少砂土液化处理工程量,但南岸明渠存在高填方,南岸明渠和北岸斜洞或竖井段基础处理工程量大。综合比较,考虑黄河河势的不确定性和河道部门对河势控导工程的规划意见,同意上线(李村线)作为穿黄隧洞的选定轴线。

(三)工程布置

1、穿黄方案比较

可研阶段对隧洞方案和渡槽方案在技术经济上进行深入比选,推荐了隧洞方案;本阶段同意隧洞方案作为穿黄工程的选定方案。

2、工程总体布置

(1)根据选定线路地形条件,建筑物布置及运行管理要求,对南斜北竖、退水设施在南岸,南斜北竖、退水设施在北岸和南竖北斜、退水设施在南岸的三种跨河型式进行了比较,南斜北竖、退水设施在南岸的穿越型式其工程投资、运行管理和安全可靠等方面均优。同意穿黄隧洞布置采用南斜北竖、退水设施在南岸的布置方案。

(2)在穿黄隧洞平面布置上比较了单洞和双洞方案。两方案均能满足总干渠运行要求。双洞方案较单洞方案洞径规模相对较小,施工技术难度低,风险小,工期有保证,工程调度运用灵活,便于检修,自身输水保证率高,但该方案投资较高,经综合比较,同意采用双洞输水方案。

(3)同意北岸河滩明渠穿越新蟒河采用渠道倒虹吸型式,老蟒河以倒虹吸型式穿越总干渠。

(4)同意穿黄工程由南岸连接渠道、双线穿黄隧洞及其进出口建筑物、北岸河滩明渠、穿越新老蟒河交叉建筑物、北岸连接明渠、隧洞进口退水闸和跨渠交叉建筑物、控导工程等建筑物组成的工程总体布置。黄河南岸起点A坐标为X=3859513.335,Y=38433903.562;北岸终点S坐标为X=3870778.958,Y=38419017.710,线路总长为19304.5米。

(四)穿黄隧洞及进出口建筑物

1、基本同意穿黄隧洞纵断面设计。双洞平面布置穿黄隧洞中心线间距为32米,邙山隧洞(斜井段)中心线间距为28米,隧洞长度经方案比选,基本同意推荐洞长为80O米方案;过河平洞段隧洞埋深经河床冲刷深度计算和基岩面高程复核,确定的隧洞洞底高程和隧洞最小埋深基本合理。下阶段进一步研究将平洞中心线间距由32米调整为28米的可行性,并结合补充地质勘探工作进一步复核隧洞洞底高程设计,重点是桩号6+825附近基岩面较高部位。

2、基本同意隧洞结构设计原则、横断面结构型式和主要尺寸。隧洞内径为7.0米,采用外层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片结构、内层为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整体结构,中间设排水弹性垫层,内外层衬砌分别受力的结构型式。下阶段应按内外衬分别受力的计算原则,对各种可能不利运行工况,补充相关结构计算内容和论证采取的工程措施;为满足垫层排水和变形要求,应进一步落实垫层材料、规格和性能,提出内衬施工不影响垫层功能的措施。

3、基本同意隧洞进口段截石坑、渐变段、闸室段、邙山洞段和隧洞出口竖井段、过河平洞段、闸室段和消能段的布置,结构型式、主要尺寸和控制高程,下阶段应对出口竖井与过河平洞段连接处的结构布置进一步研究,应满足接头处的沉降变形要求;对地连墙设计应按补充地质资料和各种运行工况、复核其应力变形,提出墙体合理配比和弹模要求;结合水工模型试验,进一步优化进出口闸室等建筑物设计,复核出口侧堰顶高程,并完善相关结构计算内容。

4、基本同意退水闸、退水洞的布置及各建筑物型式。下阶段应对闸室等部位结构尺寸进行复核优化;对洞身一、二期衬砌型式、厚度按相关计算进行复核。

基本同意退水闸出口消能防冲建筑物设计和出口防冲保护及出口边坡整治设计。

5、基本同意隧洞出口建筑物采取的加固地基和处理液化土层措施。下阶段应结合推荐加固措施采用的施工方法,进一步复核加固范围和型式。

(五)南岸连接明渠

1、基本同意南岸连接明渠渠底纵坡设计和横断面采用的梯形断面型式及断面要素设计。邙山段渠道边坡高达30~40米,天然地下水位高出底板22.5~30.5米,可能存在边坡稳定和局部渠坡失稳问题。下阶段应进一步核算边坡稳定和论证排水效果及坡面防护措施。

2、基本同意连接渠道衬砌、防渗和排水设计。本段渠道属总干渠渠道的一部分,其设计标准宜与总干渠设计保持一致。下 阶段应对渠道衬砌与防渗结构型式、防渗材料规格选择进行复核、落实;对高地下水位渠段,应进一步完善、优化自排和抽排相结合的排水设施。

(六)北岸渠道

1、基本同意北岸河滩明渠和连接渠道纵断面渠底纵坡选择、横断面梯形渠道型式及主要结构尺寸。填方渠道填筑土料设计基本满足规范要求,其设计压实指标偏低,下阶段应进一步复核。

2、基本同意渠道内坡衬砌、防渗、排水型式选择和外坡坡面防护设计。下阶段对外坡防护设计应结合河工试验和顺堤流速计算进一步优化。

3、基本同意对本阶段桩号9+336.47~12+608段渠基地震液化砂层通过方案比较提出的处理措施。考虑到发生地震概率、液化后可能对渠道造成的危害和修复特点,下阶段应结合加固措施施工方法和加固材料的选用,对处理范围、深度进行复核优化。

基本同意对北岸连接渠道桩号15+413.97~19+304.5段填方渠道填土高度大于3米的弱湿陷性黄土采取夯实加固地基的处理措施。

4、基本同意北岸导流堤的堤线布置、防护范围和采用的型式、控制尺寸。

(七)新、老蟒河倒虹吸

1、基本同意北岸河滩明渠穿越新蟒河采用渠道倒虹吸的建筑物布置、结构型式和主要尺寸。倒虹吸由进出口渐变段、检修闸室段和管身段组成,水平管身采用两孔一联箱形结构。

2、基本同意倒虹吸管身顶高程选择和埋深设计。

3、基本同意倒虹吸管身基础粉细沙层通过方案比选,采取的抗地震液化措施。下阶段应结合碎石桩施工方法,对桩径、桩距进行优化。

4、基本同意老蟒河采用河道倒虹吸的型式穿越总干渠,基本同意倒虹吸建筑物布置和结构型式。河倒虹由进出口渐变段和 管身段组成,孔口尺寸采用6.90×6.90米,3孔一联箱形结构。

(八)渠道交叉建筑物

1、基本同意南岸跨渠石化路桥、北岸跨渠新洛路、1号路桥等七座桥梁的桥位选择、桥线布置和桥型设计。石化路、司马路、1号路和新洛路四桥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Ⅱ级,其它桥梁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Ⅱ级折减;各桥上部结构一般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工字形或T形梁结构,下部结构均为圆形柱墩接混凝土灌注桩基础。

2、基本同意李村南干渠、李村北干渠跨渠渡槽的轴线确定,进出口渐变段和槽身布置及槽形选择。渡槽上部结构为简支矩形槽、下部结构采用混凝土排架柱接灌注桩基础。

(九)排涝工程

基本同意北岸河滩总干渠明渠与新老蟒河之间、老蟒河与青风岭之间设置的陈家沟排水沟和南张羌与北张羌之间的排水通道。排涝标准采用5年一遇,新老蟒河之间排涝工程采用排水通道过渠方案,老蟒河与青风岭之间排涝工程采用穿堤埋管型式。

(十)安全监测

基本同意本工程安全监测设计原则,安全监测项目设置和监测设施布置设计。本工程重点监测部位和监测内容应是穿黄隧洞段(含进出口和邙山隧洞)和南岸深挖方渠道段的变形和渗流控制,出口竖井因其体形结构和受力较复杂,应属重点监测部位,其监测内容可进一步加强。下阶段应进一步复核各监测断面位置和仪器数量,内观设计宜简化。

(十一)控导工程

原则同意穿黄工程上下河段提出的整治工程范围和整治项目安排。原则同意孤柏咀控导工程初定的工程长度、平面布置和结构型式,报告推荐孤柏咀工程采用的透水坝方案下阶段应与有关部门进一步协商,共同研究确定。

五、电工及金属结构

(一)电工

1、基本同意穿黄段两岸均设35/0.4千伏变电站,工作电源引自总干渠35千伏供电系统,0.4千伏侧设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

2、基本同意35/0.4千伏变电站主接线方案,变配电设备采用靠近负荷中心、室内安装方式。下阶段应根据主要电气及监控设备布置需求复核配套建筑面积。

3、同意以PLC为基础构成现地监控单元,系统具备全线自控和现地独立手动控制功能。设计应进一步比选监控设备选型及配置(含闸门及变电站等监控),依此复核设备投资。应统筹考虑全线自动化监控系统运行软件的配置。

4、基本同意该段采用光纤通信方式。设计应根据所在区段各监视对象特点及运行管理要求,复核视频监视系统通信需求及主干和区段光端设备选型;并与中线总体设计协调确定管理监视站设置方案。

5、采用共用接地网方案时,其接地电阻值应根据监控及通信等系统要求核定。

(二)金属结构

1、基本同意穿黄隧洞选用的拦污栅和单轨移动式启闭机、平板定轮事故检修闸门和固定卷扬式启闭机、弧形工作闸门和液压启闭机、叠梁检修闸门和门式启闭机、退水闸选用平板定轮工作闸门、平板滑动检修闸门共用台车式启闭机的设计方案和布置型式。下阶段应进一步论证隧洞出口检修闸门的设置位置。

2、原则同意新蟒河倒虹吸选用的闸门和启闭机型式和布置方案。下阶段应进一步比较论证出口闸门的工作方式及型式。

3、基本同意各类闸门选用的结构材料、数量、支承型式、支承材料、启闭机容量和启闭机扬程等主要技术参数。

4、基本同意选用防冰冻和熔冰的设计原则。下阶段应进一步的完善设计方案和措施。

5、基本同意各类金属结构设备选用的防腐蚀设计方案。

六、施工组织设计

(一)同意黄河北岸结合穿黄隧洞竖井的布置设施工竖井,后期改建为输水隧洞竖井;基本同意黄河南岸布置临时施工竖井,两岸施工竖井工作平台度汛洪水标准均为20年一遇。考虑施工安全,施工竖井工作平台应具备抵御超标准洪水的应急防护工程措施,以确保井口不得进水。

(二)同意施工竖井平台尺寸及两座竖井相互独立的布置方式。基本同意竖井内径尺寸、结构设计和防水措施,下阶段可进一步研究减少竖井井深的合理性。

(三)基本同意新、老蟒河导流建筑物级别为4级,施工导流洪水标准取5年一遇。两处均采用断流围堰、明渠导流方式。老蟒河主体工程量不大,可在一个枯水期内完工,下阶段应按非汛期施工导流进行相应调整。

(四)基本同意北岸丹河天然砂砾料场、馒头山石料场和陈家沟土料场的规划选择和开采加工方式。南岸选择东竹园石料场,全部采用人工加工方式生产混凝土粗、细骨料。

(五)同意穿黄过河隧洞及南岸邙山隧洞采用盾构机施工。基本同意其他部位主体工程施工方法和主要设备选型。北岸施工竖井深度超过40米,垂直运输量较大,按规范要求应设置导向设备。

(六)基本同意南、北岸分别进场的对外交通布置及公路等级标准。

(七)基本同意场内主要交通干线布置及公路等级标准。

(八)基本同意主要施工工厂、预制管片加工厂、泥水系统生产规模及工艺流程设计。

(九)同意南、北岸施工用电均按一类负荷采用两路独立电源供电。下阶段应研究盾构机供电电源采用国内通用标准10千伏的可能性,以减少供电电压等级。

(十)基本同意南、北岸穿黄隧洞进出口分别布置独立施工工区的施工总布置方案。

(十一)基本同意南、北岸分别进行的土石方挖填平衡成果及弃碴场地规划。

(十二)基本同意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关键线路为盾构机定货、组装、掘进、二次衬砌及竖井混凝土浇筑,施工强度适中,准备工程和主体工程施工工期51个月为合理工期。盾构机定货应在准备工程开始前三个月完成。

七、工程占地及移民安置

(一)基本同意工程征地范围。永久征地范围包括建筑物占地、削坡占地、防护林带用地及管理区用地;施工临时用地包括施工营地及工厂、料场、弃碴场用地等。

(二)工程占地实物指标在2003年进行了全面调查,以后根据工程方案变化进行了适当调整,调整后工程永久征地为4690亩,临时占地3965亩,移民276人,拆迁房屋3.56万平方米,涉及中学一所,6KV以上输电线路28条,电信线路26条,以及输油管、输水管等专项设施。

(三)同意就近后靠的移民安置方案。移民生产用地大部分在本村调剂解决;对占地比重较大的村,从邻村或乡镇农场划拨耕地安置移民。

(四)根据工程占地特点,移民建房以分散安置为主是可行的。下阶段应结合耕地调整情况,在条件允许时适当集中布置。

(五)基本同意各专业项目的迁建补偿方案。

(六)同意征地移民补偿投资编制原则和方法,耕地补偿补助倍数暂按10倍计算。

(七)根据有关规定,耕地开垦费按70%计列。

八、环境保护设计

(一)基本同意采用沉沙池和隔油沉淀池处理施工期生产废水的措施设计。下阶段应按生产废水排放量进一步优化沉沙池的 设计。

(二)基本同意在两个生活区修建化粪池并配置一体化生活污水净化装置,对施工期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措施。下阶段应从技术、经济方面对生活污水净化设备进行比选,择优使用。

(三)原则同意生活区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为维护施工营地及其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应做好施工期生活垃圾的收集与处理措施。

(四)基本同意降噪防尘措施设计。

(五)基本同意施工期环保管理措施和施工期环境监测计划。

(六)基本同意环境保护工程投资概算编制依据和方法。

九、水土保持设计

(一)基本同意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的界定,其面积共计570.3公顷,其中项目建设区535.97公顷,直接影响区34.33公顷。

(二)同意水土流失防治分区采用二级分区,其中一级分区为主体工程区、料场区、弃渣场区、施工营地附属企业区、施工道路区、工程运行管理区、临时堆渣区、施工道路影响区、排泥场影响区和移民安置区。

(三)基本同意分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主体工程区采取渠道两侧防护林带、进出口建筑物周边绿化及拦挡措施;料场区采取土地整治、林网、种草和临时防护措施;弃渣场区采取拦挡、排水和植被恢复措施;施工道路区采取种植行道树和排水措施;工程运行管理区采取绿化措施;临时堆渣区、施工道路影响区和排泥场影响区采取临时拦挡措施;移民安置区采取护坡、排水和绿化措施。

(四)基本同意水土保持监测设计。

(五)基本同意水土保持施工组织设计,水土保持施工进度应与主体工程进度相协调。

下载也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供水调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也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供水调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郧县移民搬迁调查

    2010年暑期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郧县区 社会实践报告 学 校: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系 部: 机 械 系 课 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郧县移民搬迁调查 指导老师: 王 宸 团队名称: 南水北调中......

    南水北调东中线第一期工程档案管理规定

    南水北调东中线第一期工程档案管理规定 2008-1-18 南水北调东中线第一期工程档案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南水北调东、中线第一期工程档案管理,维护工程档案的......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试行) 2008-7-3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证南水北调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有效控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保......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新构思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新构思 摘要:现在的OA管理平台包括数据与服务平台、运行维护平台都是单一的服务于某一些特定的领域,文章中介绍了一种新的便捷的架构,对未来实......

    南水北调工程及其水权管理

    南水北调工程及其水权管理 摘 要: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人均拥有水 -量很少。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很好地解决了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过程中,建立水......

    2009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邓州段基本情况说明(最终版)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邓州段基本情况说明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做出的重大决策,此项工程的建设,对于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善生态环境,带动沿线地区......

    15届高考政治备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成功

    15届高考政治备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成功 一、【背景材料】 2014年12月27日9点,在距离颐和园不远的北京团城湖明渠广场,600多名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者高声欢呼,见证了清澈的汉江水跋......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移民办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总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6〕41号 【发布日期】2006-06-08 【生效日期】2006-06-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