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苦难辉煌心得

时间:2019-05-12 02:21: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苦难辉煌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苦难辉煌心得》。

第一篇:读苦难辉煌心得

读《苦难辉煌》心得体会

教师:杨亚春

时间:2011-12-1

2在我捧读了金一南教授的新著《苦难辉煌》一书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的旋律久久回荡在我的脑海。金一南教授的新著《苦难辉煌》一直在追问一个问题: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在金教授的书里,我更多的了解了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人民军队在历史重大关头慨然承担救国使命,突出重围,杀出血路,最终夺取胜利的历史轨迹,当然也有了我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答案。

(一)实事求是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思想根基

书中写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甚至送来了部分经费,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那么,“武装割据”从哪里来?“农村包围城市”从哪里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从哪里来?不言自明,都是从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理论勇气和创新实践中来!对于开辟和领导正确革命道路的毛泽东同志,书中这样评价:“毛泽东不是先知先觉,却以最大的历史自觉来到转折点。没有句句是真理,只有步步实事求是。”

历史充分证明,前进和发展的道路从来不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而是处处有荆棘密布、时时有暗流涌动,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去追求、去创造、去改变。如今,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化挑战为机遇、化机遇为更好更快的发展?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的结论是: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因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了“自己的路”;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是因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了“自己的路”;把中国建设成富裕、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然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自己的路”。而走自己的路,就是坚持实事求是!

(二)人民群众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力量源泉

历史给中国共产党人的磨难,超过了所有其他政治团体和党派。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不足百人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那支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长征的疲弱不堪却斗志昂扬的队伍,背负起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其中原委,最值得人们重视的,正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雄厚的群众基础。“最需要热血”的长征史诗告诉我们:是沿途中群众不断的兵源补充,使战斗的火种能够传续二万五千里;是一路上人民不断的供给保障,使革命的洪流能够纵贯神州。有了群众的帮助,国民党反动派便有飞机大炮也徒劳;有了人民的支持,国民党反动派纵有千军万马也枉然。

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派的失败,绝不是偶然的。与其说这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勿宁说这是人民选择的结果。因为人民是创造历史、推动历史、书写历史的真正主人。沿着历史的长河一路走来,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能够发展壮大,从各种政治力量中脱颖而出,体现了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能够纠正自身错误而不断进步,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领导核心,更是体现了人民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唤醒了沉睡的东方巨龙,让炎黄子孙重新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树立了要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定信仰;是中国共产党让苦难深重的华夏儿女重新焕发出昔日上邦大国的胸襟与气度,乐观积极,豪迈大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路上阔步前行。古往今来的无数事实充分证明:“得民者昌,失民者亡”,“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他始终明白:“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今天、明天乃至后天,他依然面临着人民的选择!我------一个普通的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会员坚定地相信,中国共产党一定会清醒和自觉地以攻坚克难的勇气、续写辉煌的业绩、甘当公仆的情怀来继续赢得人民的选择!

(三)理想信念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精神动力

金一南教授曾说,“我写《苦难辉煌》,写那个时代,最终的目的就是写那代人的真正信仰。”他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艰难最曲折最彷徨的一段作为研究对象,力图从最深重的苦难和最耀眼的辉煌中汲取精神的养分,站在前人创造的精神高度上,为国家和民族“往哪里去”这一重大命题求解。

坚定不移的信仰与艰苦奋斗的作风是表里相依、内在统一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的那样:“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正确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胸怀理想、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典范。正如书中所说,“你可以忘记工农红军纵横十一省区,征程两万五千里,一路硝烟,一路战火;可以忘记不尽的高山大河,狭道天险,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左跟右随,围追堵截;可以忘记革命内部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但有一点你将永难忘怀:那就是长征所展现的足以照射千秋万代的不死精神和非凡气概。”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国家,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华民族崛起的起点,今天则是中华民族崛起的新起点,前面将是新长征中最艰难的一段路,面临的挑战空前严峻。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已进入了加快发展的关键期和改革开放的攻坚期。中国绝不会在莺歌燕舞之中实现崛起。我们前面并没有一条洒满鲜花的道路,需要踏过一片片荆棘,迈过一道道门槛。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依然是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高擎“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信仰火炬,充盈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从辉煌走向更加辉煌。

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的道路上,因为有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舍生忘死,踏着烈士的鲜血奋然前行,把个人的一切乃至生命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党和人民;因为有无数为着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殚精竭虑、夜以继日工作的优秀共产党员,在苦难中不懈奋斗,自主创新,缔造一个不屈民族的伟岸形象,赋予一个古老国家以现代的品质,才有今天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所以我依然坚定地相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第二篇:读苦难辉煌

读苦难辉煌

——我党的苦难史与辉煌史

金一南将军的《苦难辉煌》一改往日各种史料平铺实叙的风格,将中国革命的发展史写的波澜壮阔,荡气回肠。书中还披露了大量我们平常没有了解到的历史,将中国革命的曲折尽现眼前,也告诉我们,历史不以人的意志而停止不前,顺应历史发展者,符合人民要求者才是人民的引领者。

共产党从幼小到成熟再到壮大,都经历了非常的苦难。从五四运动成长起来的共产党人,理论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南陈北李”的陈独秀和李大钊是共产党的思想代表人物,也开始了与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直至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共产党都处在初期阶段。蒋介石的翻脸是共产党走向成熟的开始,正如作者所说“部分共产党人的信仰如此廉价,也如此昂贵”,大革命的失败牺牲了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人,也剔除掉了一部分信仰不坚定的共产党人,更重要的是共产党人从血腥中认识到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暴动,“广州起义”、“秋收起义”、“南昌起义”相继打响,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从幼年的理论学习向武装割据的成熟阶段过渡。经过五次“反围剿”,长征后红军胜利到达陕北这段时间,共产党在毛泽东领导下在理论上,军事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就,正因为有这许多的失败与磨难,才练就了顽强、勇敢地共产党人,没有人不说长征后的红军与其领导者是精英,是代表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有人说,中国的革命离不开苏联的帮助,作者在书中也对这一问题作了解答:“十月革命一声炮,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领导,甚至送来部分经费。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不然就会栽跟头,谁都从根本上帮不了我们,只能靠自己,盲目地相信别人,只会误入歧途,走更多的弯路。长征结束后,共产党有了空前的发展与壮大。

说到共产党,不能不说毛泽东,他是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是伟大的人民领袖。然而有如此的历史地位,仅仅是其有卓越的领导能力和非凡的洞察能力吗?绝非那么简单。毛泽东的路线并非一开始就得到党中央的与共产国际的认可,而是经历了非常曲折的努力,秋收起义后“党中央开除了毛泽东的党籍,他曾经一度不能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然而,现实离不开他,工农武装割据离不开

他,因此,选择不是神的选择,是人的选择,是历史潮流的选择。而与之相对的国民党蒋介石,他开始也是革命的,或者说他是打着革命的旗帜的,并且苏联的斯大林还非常看重他,认为他是亚洲反对帝国主义的中坚力量。但为什么翻脸了而且最后失败了?蒋介石有这样的一句名言“党在,国在,我亦在;党亡,国亡,我亦亡。”“党”当然是国民党,“我”当然是蒋介石,蒋的国民党代表的是少数资产阶级,他忽略了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毛泽东也有一段很经典的讲话“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我们”就是千千万万处于下层的劳动人民,由此看来,共产党是一个为劳动人民呐喊的政党。由此,不言而喻,国民党的失败是必然的,他的立场决定了他的成败。中国历史之所以选择了毛泽东而抛弃了蒋介石,是因为形势,是因为真理。

革命的历史读来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留下了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孰对?孰错?历史早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作为生活在当下的新一代共产党员,我们坚信我们的信仰,紧随我们的领导,从实际出发,紧密联系人民群众,时刻学习党的先进思想和政策,作为党思想政策的传播发扬和贯彻的一线梯队,结合目前“党的群众路线作风建设”,从自身做起,剔除平时工作中的不良作风,改掉拖沓懒散的精神面貌,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起到带头作用,为党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读《苦难辉煌》有感

读《苦难辉煌》有感

祖国河山,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生于这片土地的人,感念于它的无私伟爱,长于这片土地的人,惊叹于它的恢弘宽广,数不清的仁人志士用尽全部能量去表达对其深沉的情感。中国的崛起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谱写出各式各样的拨动心弦的音符,每次进步都是不平凡的,却又用最平凡的姿态来面对它的人民,经历了千疮百孔的折磨,经历了进退维谷的境地,然而最终它坚持着渡过那段翻江倒海又暗流汹涌的海域,从此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朝代更迭 战火纷飞

曾经的中国远非如今的模样,顶着天朝的头衔也只是为了修饰高高在上的帝王周身的光环,底层的人们活的麻木而苦闷。在封建主义的社会中,没有什么抵得过帝王的权威,所有被支持或者默许的言论和行为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意义,某个人的历史。不过这样的人谁都想做,于是就出现了一种循环,某个胸有大志又力有所及的人振臂一呼,群起和之,为着各式各样的冠冕堂皇的目标,然后就可能形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节点。睿智的君王们毫无所觉的推动着历史的车轮,然后在王朝覆灭的时候带着不甘和无奈湮没在时间的洪流中。除却个人的得失,朝代的更迭必然伴随着战争的重复发生,无所依凭的人们或是站在挑起战争的一方,或是被迫承受战争的后果,只是无论哪一种最终都逃不脱炮灰的命运。在这片孕育了无数文明的土地上不时的上演你争我夺的戏码只不过更添了历史纷呈。那时的中国,举国皆为奴隶,为他人奴役者知而无能为力、为权利奴役者不知而乐在其中。

风雨摧残 摇摇欲坠

终于,古老的文明被推动着来到了近现代的边缘,就像做了一个亘古而深沉的梦,醒来的瞬间所有的一切都支离破碎,演变成越来越剧烈的疼痛,提醒着愚昧的人们睁开双眼,眺望寰宇。于是有的人醒了,有的人敌不过美梦深甜的诱惑选择闭目塞听,想要回到过去。于是便开始了另一种战争,不同于以前的势力构成,这次出现的第三方既不是想在这块古老又富饶的土地上建立自己的王朝,也不是想要拯救什么所谓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他们只是为了资源,并且可以为了这个目的不择手段。

这次王朝的覆灭看起来好像有些与众不同,它是真的被倾覆了,帝王的威严被狠狠的摔在了地上,而长久以来被奴役的人们已经忘记

了反抗的能力,只能任人宰割,并且把一切都认作是命运的安排。在各方强力的撕扯下,刚刚苏醒还不能完全站立的国度就要拖着它的子民坠入另一个深渊,这实在不是一个很好的状况,事实上,它已经坏的不能再坏了。

悬崖勒马 止步回缰

无论结局如何,迈出第一步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孙中山先生正是用其坚忍不拔的精神,为领导中国的革命斗争鞠躬尽瘁,令中国脱离了万劫不复的边缘,并提出三民主义以期能光复中华。然而历史总是不合时宜的展现它的幽默感,有些路越走越艰难,却会让人以为那是因为正确的一方历来都是备受排挤的,最后却发现也许那并不是最对的路,只是早就已经无力挽回局面,只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屡次试图纠正。

时局惨淡,军阀混战,洒向人间都是怨,这又是一个始料未及的结果。不同的是,人们变得聪明也强大了许多,于是战争反而更难有一个结果。战争的主导者们接受了新的社会秩序并不代表就能接受自己跟普通人享有一样的地位,权利之争还是无可避免的变成了主旋律。眼见又要陷入到另一个相似的泥沼,殊不知看似偏离的方向,却可能离真正的出口越来越近。

峰回路转 破茧而出

有这样一群人,无论什么朝代,都处于社会最底层,无论谁人冠冕,都是蝼蚁一般的存在,没有人正视,更没有人去关心他们的诉求和生存的权利,所以忽视了这样的人脆弱也顽强,经受不起什么伤害,给一个平和的环境又能生存下来。终于有人看见了这仿若来自深渊的微光,看到了这群在夹缝中生存的人们,愿意去关注他们、了解他们、融入他们,并以无匹的领导力和预见力唤醒他们的力量,走出深渊,以着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精神去做新中国的奠基者。

这样的一群人用着苦难的过去给自己结了一层厚厚的茧,起着保护的作用,然后时间久了,就变成了不透气的牢笼,只待能有太阳般的光和热去融化掉这层坚实,给他们破茧而出的能量。这能量足以改天换地,正如毛主席所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峥嵘岁月 不复苍茫

经过了这许多的坎坷和荆棘,我们终是走到了一条光辉万丈的大路上,这是数不清的革命先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所铸就的。好在事实证明它不再是历史的另一个玩笑,虽然过程更为艰难,也更加曲折,能正确领导方向的人终是牢牢的把握住了斩妖除魔的利剑,带领广大劳苦人民战胜外来侵袭和内部的压迫,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渐渐过往的一切变的模糊而遥远,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同样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能作出正确的选择的人总会有判断失准的时候,可是我们习惯了信任之后就好像越发变得难以忍受错误,是我们将自己带入了思想认识的误区,历史的正确与否从来都不能简单的归结为某个人的责任,同样不能因为出现一些小的插曲就急切的否定过去。

新中国走过的峥嵘岁月并非什么不光彩的事,反而正是过去与现在的这种对比凸显了中华人民的伟大和在复兴之路上的超卓成就。是这些先辈们改写了历史,使得而今望去,江山如画,不复苍茫。凤凰浴火 重生辉煌

所有的动荡和不安都变为新的历史,终于可以安心的品尝胜利果实的甘甜。百废俱兴,让世界上的人听到来自东方的声音,见证名为中国速度的奇迹。并且在不断前进的过程中,建设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不仅仅是用文字将自己区别开来,而是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的与众不同的创新。重生的中国自有一番气度,不因蜗角虚名而沾沾自喜,不因蝇头小利而气急败坏,而是以谦逊又坚定的态度稳步前进。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坚强的政党,曾领导过众多决定中国命运的革命运动,最终奠定了其无可置疑的领导者地位。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因为不好的一面就否定全部,我党也是在革新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改变比建立更需要耐心和时间,没有什么重大而稳定的改变可以发生于一夕之间,前路未知,尚需慢慢摸索。在愈加复杂的局势下,我们更要坚定信念,相信终会迎接一个辉煌的未来。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谨以此文献礼我党成立九十一周年。

第四篇:读《苦难辉煌》有感

读《苦难辉煌》有感

摘录:

“1935年1月,当长征队伍一步步深入西南腹地、逼近遵义的时候,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知道他们正在接近最终使他们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吗?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中央红军不得不放弃根据地突围西征,湘江一战又折损过半,已经积聚起了足够的量变,质变已势在必然。但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就在于,前者不能自然而然地实现必须经过人们不懈的努力、忘我的奋斗去争取。

在这方面,毛泽东的确不屈不挠。”(《苦难辉煌》第十章286页华艺出版社)

不知别人读了这些文字会怎样联想,我却是将它们与文革联系在一起了,且是觉得是那般的类同、贴切。

文革失败了。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被中止了。

文革的失败和资本主义主导地位的确立(尽管主流媒体称之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但难掩实质),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多像当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中央红军不得不放弃根据地突围西征,湘江一战又折损过半,已经积聚起了足够的量变,质变已势在必然。”可不要忘记“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就在于,前者不能自然而然地实现必须经过人们不懈的努力、忘我的奋斗去争取。”

恕我直言。尽管主流媒体还在宣称是在从事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可谁都知道,事物的性质是由它的主要方面的性质决定的。当这个社会的经济结构中75%以上都已是私有经济占有和支撑了的时候,它还可以被称为“社会主义”吗?在“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这点还没被公开抛弃吧?)里,工农已成为“弱势群体”时,它还可以被称为“社会主义”吗?如此的量变还没形成质变吗?邓的“不争论”是想连这样的事实也掩盖过去吧。指望社会的变革能够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而然地迈入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美国的经济最发达,但它不可能自然而然成为社会主义国家。金将军说的对:“社会规律„„的实现必须经过人们不懈的努力,忘我的奋斗去争取。”社会主义是不会自然生成的,它必须是人们自觉、自为的社会实践与文化结果。

“改革精英们”将文革和文革前说成一团“黑”,另一些人又把它讲成一片光明。其实如此讲都难自圆其说。

说“黑”,中国怎么在二十几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发达国家一、二百年的工业化过程,成为世界第六大工业国?就是在被称为“浩劫”、“经济濒临崩溃”的十年,国民经济平均增长也保持在9%以上(这是可查当年的统计年鉴以证明的);人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长到65岁,农村的卫生医疗体系被联合国相关组织称为典范呢,而且基本消灭了文盲。“改革精英们”抹黑那个时代是为了要掠夺国有资产——人民的财产!

说一片光明,那为什么还要搞“三反”、“五反”、“社教”、“四清”和“文革”?为什么会有农业合作化的争论?会有“鞍钢宪法”和“马钢宪法”的对立等等?毛主席又为什么提出反修防修、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五项条件,又为什么在晚年下这样大的决心要搞文革。

真正要搞改革的是毛泽东!他是为人民的利益、为人民的权利、为人民的主人翁地位而改革。一句话:他是要建设一个全新的(不是仿苏模式的)社会主义社会结构,彻底打碎过去一切社会的“金字塔”结构模式(包括代民当家作主的政府)。所以他支持农村合作化运动,坚持农村队为基础的核算制度,反对一平二调,让农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所以他支持“鞍钢宪法”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道路,让工人直接参与企业的管理,监督干部,反对“马钢宪法”一长制(从刘少奇、邓××到“改革精英们”都推崇)的苏联模式。毛泽东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群众从参与身边的管理开始,逐步学会参与国家的管理,学会并同时创造新型的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创造无产阶级的文化。

这里我还要引用一段资料:“毛主席点点头,继续说:在井冈山时,我们摸索了一套好的制度、好作风,现在比较提倡的是艰苦奋斗,得到重视的是支部建在连上。忽视的是士兵委员会。支部建在连上,随着我们掌握政权,现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建有党的组织,成为领导机构。党的力量加强了。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政治民主,保证我们党不脱离群众,比井冈山时士兵委员会就要差多了。全国性的政治民主更没有形成一种制度,一种有效的方式。井冈山时期的士兵委员会是有很大作用的。(2001年7月28日王卓超口述)

士兵委员会的名称并不是井冈山的首创,在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军中就存在,但那些部队仅仅从经济上保护士兵的利益。三湾改编推行的士兵委员会,与其他部队以往的士兵委员会有根本区别,就是在部队基层以士兵委员会的方式实行了政治民主和经济民主。”(《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第174-175页)

“1965年5月25日下午,在井冈山宾馆115房,毛泽东将士兵委员会的作用提到很重要的地位,老人家重新讲到《井冈山斗争》一文中他写过的话:‘中国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义,军队也需要民主主义,军队的民主主义制度,将是破坏封建雇佣军队的一个重要武器。’说全国都要推行政治民主。

刘俊秀当时用请教的语气说:现在工厂不是有工会,农村有贫下中农协会,这和士兵委员会是不是差不多的组织?

毛主席说:两者不一样,士兵委员会可以监督连长、营长、团长的,它有很大的权利。现在工厂的工会真的可以监督厂长、书记吗?谁又来监督我们的市委书记、省委书记?谁来监督中央的领导,中央出修正主义怎么办?

我们的制度,我们的政治思想教育都有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在上层建筑领域。”(2001年9月2日孙玉衡口述)(《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第176-177页)

由此可见,毛泽东从五四运动就坚持的民主主张,并没有因为他领导的党取得了政权就改变,而依然是要给人民管理国家的政治、民主权利。也因此,他对党组织当时存在的“提倡的是„„,重视的是„„,忽视的是„„”这种偏废现状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不满与忧虑。或许,正是为了唤起群众的民主意识,为了使群众真正大规模地参与政治,毛泽东才发动了文革运动,并将它命名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吧。而相形之下,那些妄自评论毛泽东的“改革精英们”的嘴脸,在显见于现实社会物质繁荣下的种种社会矛盾中,早已将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真面目展现于世人面前了。

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真的需要一次新时代的“遵义会议”来引发“质”的转变,而不是修修补补的改良;更需要真正的共产党员都学习毛泽东坚持真理的不屈不挠,而不是争当“先富”。

读《苦难辉煌》有感

(二)摘录:

“1931年4月,„„(日本)第二师团调来东北换防,板垣征四郎在该师团大队长以上干部集会上,讲了一段我们中国人今天也应该牢牢记住的话:‘从中国民众的心理上来说,安居乐业是其理想,至于政治和军事,只不过是统治阶级的一种职业。在政治和军事上与民众有联系的,只是租税和维持治安。„„因此,它是一个与近代国家的情况大不相同的国家,归根到底,它不过是在这样一个拥有自治部落的地区上加上了国家这一名称而已。所以,从一般民众的真正的民族发展历史上来说,国家意识无疑是很淡薄的。无论是谁掌握政权,谁掌握军权,负责维持治安,这都无碍大局。’”(《苦难辉煌》第155页)由此我想起一段事:

数年前,单位的党委决定给每位员工发一本书,书名是《谁动了我的奶酪》。按党委书记在干部会上的介绍,这是本好书,发给大家学习的目的是配合单位的股改,促进员工思想认识的转变,要树立“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危机意识。那一阵,这书在社会上十分畅销,不少单位都出公款订购发给员工。

最初我真当是本多好的励志书呢,发下来我就很快的通读了一遍。读后有些发蒙,不信这是党委推荐的书。怀疑自己没读懂这书的本意,又读了一遍。当我确信自己看懂了的时候,真是怒从心中起!党办布置下来,让党员都写学习心得,要求支部委员要带头写。我拒绝写,直接告诉支部书记,要写我就写批判稿,顺手就把那本书给扔了。有同事劝我,干嘛那么较真,不就对付一篇字吗,从哪找不来呀。这种应景的文字我不愿写。

有同事私下和我说起这事,问我干嘛这么大火。我说:那是个为资本家说话的家伙写的。当年,共产党启发工人、农民、国民党投诚士兵的阶级觉悟时,有一个提问就是“到底谁养活了谁”。共产党告诉老百姓:“是你们养活了地主、资本家,而不是地主、资本家养活了你们!”现在,这本书把这个结论翻过来了。最不能让人接受的是,共产党的基层组织也在翻这个案,在为资产阶级剥削有理做吹鼓手!这还是当年的共产党吗?同事对我讲的话表示认可,但又说:“你说的这些理对,但你个小小老百姓说话有什么用?不还得由着人家捏。识时务为俊杰。别说啦。”

看到板垣征四郎的这段话时,我一下就想起了上面的这一幕,真是觉得一种刺痛。几十年过去了,人们似乎还没改变旧文化的束缚,而且在西方文化的熏染下变得更“自我”了。只有文革时老百姓才敢讲话,因为有毛主席撑腰。

毛主席想要建立的是一个真正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而不是代人民当家作主的政府。因为被别人代表的权利是最容易被出卖的。这是毛主席与刘邓最大的分歧所在,也是与周总理处事不同之处。从上世纪50年代初支持农民办合作社、人民公社,到支持“鞍钢宪法”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反对苏式的工厂一长制管理,再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文革,毛主席都是鼓励普通人参加企业管理、社会事务,学做自己的主人。毛主席要建立的是一个平等的社会,套句现代的名词叫“扁平化”。他在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后,不愿又构建一座新的金字塔式的社会。这就是他为什么反对军衔制、反感工资制,被那群资改派小丑讥笑为“农民的平均主义”的原因。真是燕雀安知鲲鹏之志。

我还是爱读毛主席的书,他是真心为人民。

第五篇:《苦难辉煌》读感想

《苦难辉煌》读后感

旅顺教育局开展“读百家经典,启迪智慧人生”活动以来,我感觉自己受益匪浅,尤其是读完《苦难辉煌》之后,更使得我深受启发。慨叹我们的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是勇敢的中国共产党人用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斗争换来的。我们生活在和平进步的新时代,没有理由不努力,不进取。祖国不再需要我们去流血流汗甚至牺牲,只需要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书里很多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看得时候都好紧张,不由万分敬佩那些真正为正义奋战的战士们的勇往直前。

这本书给予了我对历史的多面性的新的认识。以前读的一些历史书籍往往对某些历史事件和人物赋予了片面或单一的主观色彩,虽然读起来省事,但是并不见得符合历史的真相。金一南认为,历史的真相也许没有人可以说得清楚,没有办法用三色、六色或十二色,甚至二十四色来描绘,我们只能尽量还原历史的真实,尽管这真实可能很残酷、很费解或者很令人尴尬,但历史就是个复杂的多面体。《苦难辉煌》这本书详细、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前后的历史画卷,描绘了众多我们敬仰或熟知的大人物,如毛泽东、陈毅、彭德怀、李立

三、张国焘、蒋介石等等,同时也描写了众多迄今仍默默无闻的英雄。掩卷而思,不禁感叹:伟人其实也是凡人,没有神的智慧与力量,不会天生正确,他们也会犯错误,他们也会打败仗,他们也会发脾气,他们也会出尔反尔,他们也会拉帮结派,只是被太多的影视文学作品美化、提纯或剪切了,反倒给人一种距离感、模糊感、平面感;我更加感叹:这些伟人的的确确又不是凡人,无数 次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留下的是真正具有钢铁般意志和体魄的人,有人曾沿当年红军长征路线体验了一把,但是只能体验险恶的地理环境,却无论如何体验不了当年险恶的人文环境,头上数十架飞机轰炸,数十万敌人围追堵截,随时需要做出抉择,而这抉择随时可能导致全军覆没,生理与心理始终处于极限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牺牲的、掉队的、逃跑的、叛变的占了绝大多数,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几千人,而就是这几千人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这本书让我更加敬重历史的伟人,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历史的奥妙在于它可以包含无穷无尽的假设,但历史的冷峻在于它总把假设永远置于假设。时间不会重来,机遇只有一次。抓不住便要面对失败。当蒋介石开始反叛苏联共产国际时,共产国际的领导说“他们叛变的不是自己的阶级,而是我们的幻想。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共产国际的盲目信任让自己尝了苦果。其实斯大林党派作风本身就存在问题。书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共产党人之所以胜利,是因为他们遵循并坚持了这一原则。坚持到底,永不放弃,胜利就是我们的。共产党也很多次陷入困境,所以当时共产党人的领导说建立一个党,巩固一个党,发展一个党,需要理想,需要主义,更需要资本。当时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本,但是毛泽东说,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这也是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的历史主动性。目标与风险总是成正比的,目标越大,风险越多。但是共产党人没有惧怕,没有退缩,反而总是绝处逢生。这就验证了强大意愿的巨大力量。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干部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不断创新。要适应朝代的潮流,社会的发展,必 须多一份主动,多一份努力。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健康向上地生活着,因为我们降生在和平年代,因为我们可以安心地去工作和生活。我们的大环境很好,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

下载读苦难辉煌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苦难辉煌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苦难辉煌有感[精选合集]

    读《苦难辉煌》有感金一南教授所著的《苦难辉煌》一书,就好比一盏指明我们现代年轻人前进方向的明灯,回看中国那一段艰难的历程,浴血奋战,是多少英雄烈士牺牲了自己,换回了我们今......

    读《苦难辉煌》有感

    读《苦难辉煌》有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迎接新中国领导人的,是一片废墟,百废待兴,刚刚高唱凯歌,埋葬了蒋家王朝的勇士们又面临着诸多新问题:中国如何复兴?中国如何崛......

    读《苦难辉煌》有感

    读《苦难辉煌》有感 ---纪念我们苦难却耀眼的革命历程 20 世纪在世界东方, 最激动人心的话题莫过于救国与革 命。这个世纪狂飙突进,没有哪个世纪像这个世纪战争与革 命风......

    读《苦难辉煌》有感

    读《苦难辉煌》有感 对于作者金一南教授,我并不陌生,由于对军事知识的爱好,我很早就通过《世界军事》、《武器杂志》、《参考消息》等报刊杂志拜读过金教授的文章。他长期深入......

    读《苦难辉煌》有感

    读《苦难辉煌》有感 曹勇 读了《苦难辉煌》,我才知道,中山先生不认为共产主义适合中国,他之所以坚持‚联俄、联共、扶住农工‛三大政策,是因为看中了共产党的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读《苦难辉煌》有感

    读《苦难辉煌》有感 前不久,我读了金一南教授的著作《苦难辉煌》。翻阅这本书,犹如走进跌宕起伏的历史画卷,亲历那段遍布风云人物、充满战火硝烟的激情岁月。你会目睹中国共......

    读苦难辉煌有感

    读苦难辉煌有感 101410118 刘浩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这是郁达夫悼念......

    读《苦难辉煌》有感范文合集

    读《苦难辉煌》有感 历史是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中华文明的历史向前可追溯至5000年。然而对现代中国影响最为深刻的莫过于二十世纪那波澜壮阔的一百年。一百年的时间,最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