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罗阳生命的最后26天
罗阳生命的最后26天:两个国家重点型号接连首飞 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成功进行舰载机起降训练,表明我国自行研制的歼-15舰载机起降性能良好,飞行员训练方法科学有效。
11月25日,“辽宁”舰结束海试停靠大连港后,为我国航母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阳同志,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脏病,不幸去世。
25日上午9点,圆满完成歼-15舰载机着陆、起飞训练的辽宁舰返航,停靠大连造船厂3号泊位。离舰前,参研参试人员纷纷拥抱、欢呼,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取得的新进步而自豪。然而,歼-15上舰飞行现场总指挥、中航工业沈飞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罗阳却面露疲倦,提出不去参加庆功宴。
中航工业沈飞集团党委书记谢根华告诉记者:“迎接我们凯旋的功臣们回来,罗总感到非常的疲倦,心绞痛一直是在过程中都有存在的。实在扛不住了,他就跟我们的组织者说,说今天晚上的庆功会我就不参加了,请我们党委书记代我去参加,然后我们发现他情况不对,就赶紧送到他到医院去。” 汽车飞速驶向医院,可是在距离医院不到10分钟路程时,罗阳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谢根华说:“快到医院的时候,他就不行了。然后经过了3个多小时的抢救,在25号的上午的12点40分,罗阳同志因心肌梗死不幸病逝。”
晚上8点,运送罗阳同志遗体的车队从大连开到沈阳,在沈飞集团,已经下班的几千名员工听到消息后,自发来到单位,为他们的好领导、好同事送行。车队缓缓通过厂区门口、办公楼和生产车间,沿着罗阳生前工作和战斗的地方行进,员工们自发组成的车队,在跑道一侧整齐排列,打开车灯为罗阳照亮回家的路,鸣响汽笛,寄托对战友的哀思。
当歼-15战机如同翱翔天空的雄鹰在航母上完成漂亮的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时,一度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然而,一位51岁国防科技战士打完胜仗后,却以冲锋者的姿态倒下了。生命倒计时,罗阳是如何度过的?
沈飞集团党委书记谢根华说,在罗阳最后的26天里,他主持并参与了四个重大科研项目。“最后的20几天,是沈飞最忙的时候,10月31号,我们一个国家新型的飞机,首飞成功了。紧接着我们11月3号,我们又首飞了一个国家重点型号。四天完成首飞的话,确实是新中国航空史上,这也是第一次。
那么从参加航展以后,是17号晚上回到沈阳的。连家都没有回,连夜又赶到海军试验基地去。18号早上就乘直升飞机回到辽宁舰上去了。为了筹备这个,我们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生命的最后7天时间里,罗阳在辽宁舰上度过。舰载机起降是世界性难题,也是检验我国航空工业从陆地向海洋跨越的关键环节。作为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的罗阳,对舰机适配性等的每一个细节都谨慎入微。
中航工业沈阳所党委书记褚晓文告诉记者:“罗总在月初,完成了几项重大的任务以后,十八号早晨7点多钟上了辽宁舰。上了船以后,把行装放下以后,立即投入到本次海事任务中。每次海试的间隔期间,都主动找一些设计人员、飞机测试人员,来了解飞机的状况。到下午在飞机返航后,他又全面的对舰上多个工位对海事试验点,进行全面的了解。”
其实,在航母海试过程中,罗阳已经有心绞痛等症状,但为了获得第一手的试验数据,他很少向人提及身体。中航工业副总工程师孙聪是歼-15飞机总设计师,在罗阳走之前,他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仍是我国航空事业发展思路。
“在走之前,我们俩起飞之后高高兴兴的在舰上,晚上我们散步的时候还在说沈飞公司未来怎麽发展,该改哪些技术基础条件,为我们将来生产飞机怎麽办,一直都在想着工作。”
记者找到了罗阳牺牲前一个多月接受采访时的珍贵录音,专门谈到面对压力的态度。
罗阳说:“要克服很多这样那样的困难,感觉到是一定的压力,你把一件一件的工作想方设法地做好,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你也没有时间去过多地感觉到这个压力,只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问题出现以后,眼看上级要求的时间越来越近了,那种压力是无形的。但是你在全力以赴去工作,去克服,去解决的时候,有的时候就会把它忘掉。”
25日夜,罗阳的妻子王希利在亲属的搀扶下,送别自己的丈夫。
中航工业沈飞集团党委书记谢根华:“他本身是他个人的光荣,也是沈飞的光荣。也是我们中国航空工业,航空报国的一个典型代表。他用生命去实现了他的诺言,也是我们中国航空业,干轰轰烈烈的事,做默默无闻之人的一个典型代表。所以我们也为罗阳,也感到骄傲,感到自豪。也为我们干的事业感到骄傲和自豪。”
第二篇:罗阳用生命托举歼-15
第14周国旗下讲话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是 2013感动中国人物罗阳:用生命托举歼-15。
罗阳,男,51岁,辽宁沈阳人。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阳所在的沈飞集团是中国重要的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他本人也是飞机设计专家,2012年11月25日上午,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参与舰载机起降训练的罗阳,在大连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于12时48分在工作岗位上殉职。
罗阳1982年毕业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高空设计专业。他担任中航工业沈飞董事长、总经理的5年,是沈飞新型号飞机任务最多、最重的5年。难关难度,难题难点,好像排着队一样。罗阳善于解决问题,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研制进度,创造了新机研制提前18天总装下线,从设计发图到成功首飞仅用10个半月的奇迹。
2012年1月,罗阳担任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舰载机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没有经验,也没有现成的关键技术可以借鉴,航空制造大国对技术的封锁,逼着航空人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可以走。在航母上,罗阳坚持亲力亲为,与科研人员一起整理试验数据,观看每次起降过程,记录和分析飞机状态,出现身体不适,也没有中途下舰,甚至都没有去找医护人员检查。
难度高,任务重,时间短。重重考验摆在罗阳面前,可是他就有这么一股不服输、不懈怠的劲头。他曾说,外国人能干成的事情,中国人同样能干成,而且还能干得更好。
罗阳同志作为中航工业沈飞负责人,以国家之振兴为已任,以企业之发展为已任,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生命都奉献在了工作岗位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他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为了让新型战机翱翔于蓝天,为了让舰载机驰骋于大海,他不知疲倦,劳心劳力,在实现了两大重点型号相继成功首飞后,就立即赶赴珠海航展为新型战机呐喊,紧接着又转战“辽宁舰”为舰
载机助力,没有一刻休息。他用全部的精力带领着中航工业沈飞冲上了事业的巅峰,用无悔的信念诠释着“航空报国”的真谛,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是在用生命托举起了歼-15!
通过罗阳的事迹,我们要学习他那种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自从进入航空奋斗30年以来,他心无旁骛,一心一意为了献身祖国的航天事业,不顾白天黑夜,废寝忘食地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三次„„直到做到最好。同学们,作为中村的小学生,我们应该在“向善,向勤”的校训的熏陶下,更要向罗阳伯伯学习他那种不服输的精神,做一个诚实守信、勤奋学习而又善于思考的小学生。
王凤琴
2013年12月2日
第三篇:感受罗阳
感受罗阳
——12131219谢文凯
罗阳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
第一次听到罗阳的名字是在他逝世之后,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让我记住了罗阳这个名字——歼15总负责人。但那时我对他的了解也仅限于此,以致于当我知道这位为祖国的国防建设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杰出人才竟是我们的校友时,内心的震撼竟是如此强烈!而让我对罗阳更加钦佩,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却是在今晚听了郑彦良老师关于这位杰出校友的的讲座——“一个普通北航学生的璀璨人生”之后。
是的,罗阳的确是一个普通的北航学生,他的大学生活和我们并没有什么区别,当时的老师或是罗阳的同学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个积极阳光的17岁男孩将来竟会为共和国的国防建设事业做出如此重要的贡献,更不会想到他却如流星一样在发出耀眼的光芒之后刹那间陨落。所有听到这个噩耗的罗阳的老师和亲人都泪落如雨······
是啊,这世间又有谁人能承受此般的大喜大悲——上午还在为自己的学生、自己的同学、自己的儿子、自己的丈夫······所取得的成功而感到欢欣鼓舞,同一天的晚上却听闻他离世的噩耗。这种毫无预料、让人毫无心理准备的大起大落一时间震碎了多少人的心。习近平主席在给罗阳的评价中说道:“他的英年早逝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损失”。这样的评价现在在我看来丝毫不为。郑彦良老师在唁电中也深情地写道:“罗阳,你是最让我们骄傲的人;罗阳,你是最让我们心疼的人”。句句感人肺腑。
罗阳的事迹让人感动,但当郑老师讲到罗阳的坚守之时,却让我在对罗阳的感动与钦佩之余又多了一份对当今社会现状的思考。
罗阳在这里读书的时候,在大年三十时依然没有回家,非但如此,那天晚上罗阳还和同寝室的另一位没有回家的同学一如往常地去教室自习。年少之时就有这种坚守的精神品质,已然让人敬佩。然而还有一件事却更加让人感动、也更加引人深思:罗阳被分配到沈阳飞机制造厂之时,恰是邓小平同志做出重大决策——百万大裁军、也恰是中国改革开放起步之时,因此,军队对战斗机的需求大幅下降,罗阳所在的601设计所基本接不到飞机的设计任务,每个月的工资恰够温饱,很多人便不再坚守,纷纷离开了。只有三分之一的人留了下来,而罗阳便是这三分之一中的一员,并从此一坚守便是三十多个春秋,直至今天离开我们而去。罗阳实现了他离开大学时说过的话——把自己的所学用于祖国的国防建设事业。
这份坚守,这份执着,这份对名利的淡泊态度在今天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在今天这个充斥着各种欲望和诱惑的社会中还有多少人真正怀有,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大多是一些一心追求名利与权势的人,但也正因如此,罗阳所留下的这份宝贵的精神遗产才显得如此重要,这也是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罗阳精神——学习他那种一心求学,一心为着祖国的纯粹精神的重要原因。
罗阳走了,但他留给我们的感动仍在,留给我们的思考仍在。
——12131219谢文凯
第四篇:悼念罗阳
英雄谢幕,精神长存
—— 谨以此文献给英雄罗阳才见霓虹君已去,英雄谢幕海天间。
炎黄一创举,中华舰载机。罗阳好男儿,为国添豪气。英雄身先卒,海天闻哭泣。千秋百姓颂,万代芳名遗。
2012年12月25日12时48分,在目送歼-15航母舰载机完美着舰起降的十几个小时后,为歼-15殚精竭虑的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阳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塞,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再也没有起来。
年仅51岁的罗阳为我国航天事业贡献了全部。自从他1982年北航毕业,投身祖国航空事业30年来,秉持航空报国的志向,坚持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理念,兢兢业业,攻坚克难,长年超负荷工作,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了多个重点型号研制,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以有这样的民族英雄而自豪骄傲。罗阳的牺牲感动了整个中华民族,正是有罗阳这样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用尽一生、无私奉献,才为中华民族今日之腾飞打下坚定的基石。我们不得不说,时代需要罗阳、中国需要罗阳。英雄罗阳谢幕海天间,他的精神却有如明星照亮着中华民族前进的道路。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们以有这样优秀的党员先辈而骄傲自豪。他以一名党员的高度,坚守着共产党员的信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他用事实向我们证明
作为一名北航人,我们以有这样杰出的校友而骄傲自豪,罗阳精神,是北航精神的真实写照。我们更要秉承并继续发扬光大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精神。祖国航天大业,舍我其谁。
英雄谢幕,精神长存。
中华民族之繁荣昌盛,我们义不容辞。
让我们在罗阳精神的照耀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第五篇:罗阳事迹
科研院党支部学习资料(2012年第2期)
“航空报国英模”罗阳事迹
来源:中航工业、新华社
一、罗阳简介
罗阳,男,1961年出生,中共党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生前任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02年7月由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调入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作。曾历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设计员,组织部副部长、部长,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所党委书记兼第一副所长,中航工业沈飞党委书记、副董事长等职,任歼-15飞机等多个型号研制现场总指挥。
二、罗阳同事、身边工作人员的深情追忆
11月24日,我国首款舰载机歼15在辽宁号航母上成功完成起降试验,举国欢庆。然而,短短十几个小时后,担任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的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阳却因突发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殉职,年仅51岁,令人扼腕痛惜。很多网友自发在网络上悼念罗阳,称其“用生命擎起了舰载机起飞”。
新华社记者连日来走近罗阳生前的同事和身边工作人员,听他们追忆罗阳留下的那首生命的壮歌……
那些天,他太累了!
25日上午,完成舰载机起降试验的辽宁舰返航,在大连港靠岸,人们欢呼着,挥手迎接英雄们凯旋归来。舰上人员依次走下舰艇,在沈飞公司职工热切的企盼中,总经理罗阳才拖着缓慢的步伐出现在队伍的最末尾。罗阳走下扶梯,脸上的疲倦显而易见,没有热烈拥抱,没有高声欢呼,他微笑着与每个员工握手,随后转身坐上汽车。几个小时之后,庆功宴就要开场,然而罗阳留给很多人的记忆却停留在了这一刻。
沈飞党委书记谢根华回忆,歼15着舰起降成功后,中航工业集团准备25日下午举行庆功会,罗阳理应出席。但是回宾馆的路上,罗阳因为身体难受,请谢根华代替。一回到房间,罗阳便手按胸口横躺在床上,谢根华赶紧让人联系,将罗阳送往仅几公里外的大连市友谊医院。在距离医院大门还有100米左右,罗阳就喘不过气来,医护人员当即在医院门口大厅就做起了急救,但最终还是没有救回来。
“罗阳是累倒的!”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孟军说,只有亲身经历,你才能体验在航母上实验舰载机的巨大压力。作为歼15的生产者,在一旁观看、记录着舰可以说是提心吊胆;而歼-15起飞时巨大的轰鸣声,震得人心脏难以承受,罗阳坚持记录了每批架次起降,也没有放过任何一批次飞机的触舰、复飞等动作,而他观看点离飞机最近距离不超过20米。
而在上舰之前的不到20天内,罗阳连续完成两个重点项目,紧接着参加珠海航展,17日飞回沈阳后,连家都没回就连夜从机场前往基地。算上在舰时间,他已连续在外出差17天。面对罗阳遗体,妻子王希利悲痛地呼喊“罗阳,我知道,这些天来你太累了!”的话语,让身边人不禁落泪。
铁肩担起报国志
资料显示,罗阳从2007年起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职务,上任以来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6%,利润年均增长34%,带领公司迈入了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26日在沈飞宾馆,记者见到了罗阳的秘书任仲凯,他正在打电话安排亲友参加29日罗阳的追悼会。这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眼眶发红,嘴唇有些干裂、面色蜡黄,显然已相当疲劳。对罗阳的离世,他至今难以接受。任仲凯说,罗阳生前既不喜欢喝酒也不抽烟,只是人到中年以后血压、血脂有些偏高。担任领导工作后,罗阳很少有时间陪家人,工作忙的时候,他早晨6点多钟就上班,常常到后半夜才回家,平日极少请假。女儿参加高考时,罗阳才罕见地请了半天假陪她。
沈飞总工程师袁立是罗阳的同事,两家住上下楼,一提到罗阳他眼中就泛起泪光,“工作中他兢兢业业,但压力是实实在在的。他多少年来一直性情温和,但这些日子肝火旺盛,有时候说一说话声音就高了。”因为罗阳是研制现场总指挥,很多事情都需要他调度、决断。
在同事的眼中,罗阳性格稍显内向,平日温文尔雅、很少发脾气,但工作起来毫不含糊。罗阳原来的同事,我国首席歼击机设计专家孙聪说,罗阳决策很慎重,但只要一决策就坚持到底,绝不轻易放弃,“我最怕罗阳请我吃饭,他一说吃饭我就知道,这是要我的部门在科研上闯关了,但没有他的强力支持,沈飞的科技水平绝不会进步得这么快。”
沈飞14厂职工赵传印参加工作已近40年了,他说:“罗阳绝对是个好干部,是我们沈飞任务太重,让他受苦了。罗阳对基层干部要求特别严格,车间生产出现问题,他一个集团老总居然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立即解决问题。沈飞在他的率领下,工人特别关心生产质量,团队意识也特别强。”
将罗阳未竟的事业进行到底
27日的沈阳寒风阵阵,街上少有行人。而设置在沈飞宾馆内的公祭堂,却源源不断涌来要悼念罗阳的人们,各行各业送来的花圈把偌大的公祭堂围了整整三层,“鞠躬尽瘁为中华复兴,殚精竭虑铸航空大业”两道黑底白字的挽联垂下。
沈飞退休职工,今年已经74岁的夔长青说:“我担心进不了悼念现场,就带齐整了退休证、进门证、以前的介绍信,不图别的,就想给英雄送一程、道个别!”
沈飞的国际合作伙伴、加拿大庞巴迪公司得知罗阳去世的消息后,也派出代表赶来祭奠。
庞巴迪公司工作人员罗斯告诉记者,他个人与罗阳并没有交情,但了解到罗阳对整个中国航空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罗阳去世无论是对沈飞还是中国都是巨大的损失。“我很敬重罗先生,他在中国航空业很有影响力,很难想象沈飞失去罗阳会有怎样的影响。这几天来,网上也是悼念如潮。新浪网友白杨说:“作为现场总指挥,罗阳承受的精神压力可想而知。持续体力与精神的高强度消耗,压垮了这位为中国歼击机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功臣。”也有网友说,中国空军已经能撑起辽阔的蓝天,中国海军的步伐也将从祖国的黄色海洋到蓝色的星辰大海,总会有人倒在黎明,深鞠一躬,然后,继续前进,沿着他们未竟之路……
“今年8月辽宁号入列时,海外媒体预计中国舰载机成功应用至少需要1年半,没想到我们仅用2个多月,就成功实现了最为关键的起降试验!”中航工业集团董事长林左鸣说,这一奇迹的背后,是像罗阳这样千千万万航空人的不懈努力。
“‘才见霓虹君已去,英雄谢幕海天间’,航空人要化悲痛为力量,完成罗阳未竟事业,为中国航空工业的伟大战略做出更大贡献。”林左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