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依据这个表述,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一是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我们推进事业发展、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艰难险阻的关键,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奋力开拓的。党的领导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政治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二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及制度问题。“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看,抓住了这个中心,就抓住了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内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性的保证;另一个基本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旺盛的生命力。苏东剧变的沉痛教训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表明,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发展壮大的动力。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能够发展社会主义。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国家所走的道路,首先是社会制度问题,也就是坚持哪一种社会制度。社会制度包括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方面,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治方面,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在文化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首先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以它为依托,促进中国的发展,同时又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三是发展方向。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线。问题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我们党通过长期探索,对发展内涵的认识不断拓宽和深化,从两个文明建设到三个文明建设,特别是在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它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的认识更加深化了。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是一个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历经艰辛探索而逐步开辟出来的,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理想信念。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没有别的什么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在前进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复杂局面,无论遇到什么风险考验,我们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篇: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才能维护社会公平,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热情;才能凝聚党心民心,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和发展,但它与民主社会主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体系,它在本质上与民主社会主义有着根本性区别。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又在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征、客观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之,民主社会主义却由信奉马克思主义,逐步变为把世界观中立、指导思想多元化奉为自己的思想纲领。它时而把马克思主义同宗教原则等并列为自己的信仰基础,时而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伦理原则,时而强调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评精神。但无论怎样变来变去,其指导思想都不是马克思主义,有的甚至把马克思主义完全从自己的纲领中排除了出去。民主社会主义是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唯一的指导思想,主张世界观、指导思想对话,提倡指导思想的多样性,这是从理论层面的一种区别。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基本经济制度上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就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以质与量都占优势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对于强国富民和建设社会主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共产党执政的经济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尽管由于目前中国生产力不发达,还不能实现完全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但在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同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只有坚持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财富和收入分配制度,实现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才能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良性发展。民主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在不改变生产资料、资产阶级私有制的条件下加以实现,他们认为生产资料主体结构并不是衡量社会性质的一种根本性标准,他们主张在维持私有制这种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实行国有企业、私有企业和其他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经济制度,并维护以按资分配为主体的财务分配制度。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搞多党制,不搞三权分立。而民主社会主义已经否定了党的相对性,他们宣称他们的党是具有不同信仰、具有不同思想的人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们反对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主张构建一种资产阶级多党轮流执政的国体,他们反对民主集中制,主张在党内实行无条件的民主原则。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努力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达到最终共同富裕的目标。民主社会主义已经抛弃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抛弃了共产主义的远大奋斗目标,他们提出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是为社会公正、自由民主、世界和平而为之奋斗,他们认为资产阶级之所以存在弊端并不在于这个制度本身,而在于人的思想观念出了问题,因此,他们要求按照理论自由、民主、公正的原则对社会进行改革。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改良主义,从总体上说是非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立足于国情,又顺应时代潮流,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正确之路,从总体来说,民主社会主义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是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从总体来讲,它既不符合中国历史,也不符合现实的中国国情。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唯一道路,中国要坚定这个信念,要坚持这个理论,要坚持走这条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既深刻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又充分吸收和借鉴了人类文明包括民主社会主义的优秀成果。但是这种吸收和借鉴,决不是照抄照搬。民主社会主义在某些方面如在提倡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公平、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这决不是说我们所走的道路就是民主社会主义道路。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民主社会主义都不适合中国国情。
第三篇:思想汇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今年的两会对于我而言格外的不同,因为这是在我成为入党积极分子时举行的。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帮助,我在思想上不断进步,政治理论学习也有所积淀,这次我积极的关注两会的最新动向,我为我国在政治民主的道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感到欣喜。
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高瞻远瞩,立意深远,主题突出,内涵丰富,论述精辟,集中了全党的智慧,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大会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引起了我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极大兴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它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它把“改变世界”、使“世界革命化”视为根本任务,它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不断发展的哲学。马克思把生产力视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在整个世界史观上实现了变革”。这样一来,科学社会主义本身就有着要摒弃一切脱离实际的主观和唯心的任何成分的要求。任何脱离实际的成分都不会在这样的社会主义中找到生存的空间。第二,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绝非贫穷、平均主义和两极分化。第三,科学社会主义以人民为物质实现的力量源泉,以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者。第四,科学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形成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条件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第五,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不断完善的社会,而绝非一成不变的。第六,科学社会主义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追求民主与法制。
任何先进的理论,如不结合实际情况考虑问题的话都只是些空洞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九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基本经验和总结,它结合了我国的具体发展情况和基本国情,是全党和各族人民的旗帜和方向,带领和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都是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展开、来深化的。并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中国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也逐步提升。无数的事实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形式。这一组织和制度形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既继承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又适应了我国的基本国情;既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又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自建立以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进一步认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议会的本质区别,充分认识人大和“一府两院”的关系与西方国家国家机关间关系的本质区别,充分认识人大代表与西方议员的本质区别。在新的形势下,加强人大各项工作,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要充分认识到这一制度的基本原则、本质属性和历史沿革,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选择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唯一正确道路,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我们要不断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翻开中国近代史,这是一部血迹斑斑的民族奋斗史。无数志士仁人为了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上下求索,也曾虔诚地请教过资本主义,实践证明,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来到中国,不是为了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为了掠夺中国来发展它们自己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历来中国革命的失败,都是被帝国主义绞杀的,无数革命的先烈,为此而抱终天之恨。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在当代,我们搞现代化建设,仍然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舟曲泥石到汶川地震,从金融危机到最近的云南地震,每一次中国共产党都与我们同在,每一次社会主义社会都在实践中证明着它的正确性。从1978年以来的近30年中,中国经济的年增长率保持在9%以上,是近代以来最长的繁荣期;贫困线的提高,越来越多群众的脱贫;城乡居民幸福感的提高,一次又一次,社会主义用事实来告诉我们——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作为一名曾经遭受地震威胁,感受到党社会温暖的大学生,我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进性,坚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性。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我认识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选择的正确的道路,我们需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在不断的实践中加强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贡献。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需要学会思考,不断学习,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时刻牢记党的性质,认清当今形势,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样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复兴中华的伟大责任。请党组织考验我,给予我批评与帮助。
第四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读后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体会
在听过江老师所主讲的《中特》两堂讲座后,使自己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原本存之于脑海之中零零散散的应试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行状况有了第一次的结合。原本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民生问题,其实背后都有着特定的体制根源。老师通过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着重讲解了社会主义发展历史和民主社会主义(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因此,本文也从这两方面入手,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第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时期,科学社会主义时期,苏联单独搞社会主义时期和二战后、苏联解体时社会主义改改停停时期等时期。每个时期的出现和消亡都有其一定的社会背景。首先是空想社会主义时期,随着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的出版,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太阳城》和《基督城》也是同时期的作品。然而这三部作品都是通过描绘一个不存在于现实生活的理想生活城邦,由于只看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没有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基本矛盾所以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其次是科学社会主义时期,随着空想社会主义的逐渐没落,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通过积极地批判黑格尔、费尔巴哈、斯密、李嘉图、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理论家的思想,并在吸收他们的合理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对资本主义现实进行无情的批判,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采取了谨慎严肃的态度。他们一贯反对“教条式地预测未来”,反复强调要“从最顽强的事实出发”。然后是苏联单独搞社会主义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应该最先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出现,而列宁则认为,社会主义可以在资本主义最薄弱的环节上实现。通过从1921年到1946年的列宁新经济政策,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国家后,迅速的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工业强国。成功的度过了一次波及范围广,影响深远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第一次显示出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而后的斯大林却由于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缺乏科学的认识,推行纯之又纯的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最后便是社会主义改改停停时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经济体制,民族矛盾等各种问题逐渐积累最后爆发,俗称“东欧剧变”。苏联由于推行完全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当时的国家平均生产力水平不协调。经济体制逐渐僵化,最终解体。随后的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其中也犯过“极左”的错误如人民公社和大跃进活动。幸之,后来又逐渐改正过来。
总的来说,差别、贫富和社会分化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财富增加的结果,因而总体说来是社会的进步;但同时又包含着退步,出现了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社会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统一体,这是人类告别野蛮时代进入文明门槛社会存在河发展的形式。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着眼点是前者,这是唯物史观的基石;过分强调后者的是空想社会主义流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基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世界社会主义活动低谷时期,逐渐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以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的改革道路。党的十三大,鉴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确定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准确定位。随后为了大力发展生产力,开始允许一些市场经济介入进来,形成了一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经济格局。在生产力逐渐发展起来之后,我国开始了加强对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开始走向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由于是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所以我国现行的经济运行中还可以看到许多行政过度干预经济、官僚等级制度的影子,这些封建弊端严重的阻碍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是我国在探寻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所遗留的历史问题。必须加以重视,逐渐解决。
第二方面便是民主社会主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思潮曾经在国际上形成了一个极富影响力的民主社会主义组织。然而随着二战的爆发,各国的综合国力发生剧烈改变,民主社会主义势力逐渐没落。因而在现今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由民主党派执政的国家少之又少。从民主社会主义的纲领中不乏找到与共产主义纲领的相同之处,但本质上还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改良方式。在一些小国家或许可以结合本国国情获得很好的发展,但是对于我国完全照搬其方式是极为不妥的。民主社会主义实行的不错的有北欧一些小国家和以色列。其中以色列建立的基布兹,更是号称现代的 “乌托邦”。
基布兹在希伯莱文中是聚居、群体之意,现在是以色列独具一格的一种以生产资料公有制、按需分配、人人平等、民主管理等原则为基础, 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各种功能于一身的社会自治组织的代名词。其中的成员主要是犹太人,这是这个组织能够得到成功的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犹太人的波折起伏的历史经历成就了犹太人追求平等的思想。在这一群体中,他们主张自己劳动, 自力更生的精神。反对雇主,反对剥削和压迫,追求政治上、经济上以及两性关系上人人平等;加之犹太人出色的经济头脑使基布兹这个组织的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使小范围生产力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能够实行完全公有制生产。
以色列的“基布兹”组织在生产、经营以及管理等方面的高效率方式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许多借鉴意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然而其实行的生产所有制却不适合我国的国情,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地域辽阔社会情况复杂的大国,完全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并不适合我国的发展,且已有前车之鉴。我国国情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和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关系大多数人民的福祉,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我们的任何政策不能脱离这个国情。如果在中国搞那种模式,势必大大放慢经济发展速度,甚至会坐失发展良机,扰乱发展战略,导致社会发展停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甚至导致政治的动荡和国家的瓦解。即使我们提出的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改善民生、增加社会福利等政策,扩大民主在社会体制中点影响。目的也是为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其着眼点是最广大人民,其实现途径是共同富裕。
第五篇:思想汇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思想汇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敬爱的党组织:
打开中国共产党90年这部历尽沧桑而愈加凝重的历史画卷,透过从1921年党的成立到2012年建党91周年党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书画”就的“水墨丹青”,一条历经三次飞跃、目前正在酝酿第四次历史性飞跃的、既充满坎坷又前途广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建党90年来,我们党创造和积累的重大成就,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站在时代的高度,对90年来党的奋斗成就新的概括。其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丰富的现实内涵,深厚的历史背景和宏阔的未来愿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刻的现实内涵,其前提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内容是开展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项建设,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进程中历史与人民的选择。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各个阶级的代表人物都试图领导中国的发展,但都先后流于失败。而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三件大事”,肩负起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任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的基本途径,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中国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的不发达是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国家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径和动力。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基本布局。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后发的现代化国家而言,现代化是一个多次现代化叠加、多层次现代化叠加的综合进程,需要不断拓展现代化的展开层次。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展开,不断拓展空间,不断拓宽道路。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国现代化的定性目标。这样的现代化,将实现对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阶级分化、贫富悬殊、社会隔离等弊端的历史超越,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如何发展社会主义? 1956年中国建立社会主义、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党就开始探索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探索进程一度陷入“左”的错误,陷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窠臼,在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社会主义问题上出现严重挫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判断,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向,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显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与经典作家主张的道路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历史起点、现实基点、现实途径上具有特色,是建立在中国国情基础上的一条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与苏联模式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具有中国特色,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基于中国国情自主探索的结果。与中国传统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一种顺应人类社会发展潮流、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产物。与国外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制度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推进中国发展进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这一现实目标的制度实践。历史中选择和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深远的历史穿透力和宏阔的未来愿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于实践,必将在实践中进一步延伸,进一步拓展。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不断拓展。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就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前景越来越广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键要及时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深入研究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拓宽、延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引领中国的现代化,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历史选择的必由之路必将引领中国实现未来愿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历史使命,就是再用10年的时间,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再经过30年的努力奋斗,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基本实现中国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请党组织给予批评帮助!
汇报人:陶光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