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企业异地施工如何纳税大全
建筑企业异地施工如何纳税
2010-6-2 9:03:26来源:作者:郭思彤【大中小】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在综合了《关于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221号)以及《关于建筑企业所得税征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39号)文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地对建筑行业的实际征管状况,发布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156号),对建筑企业总机构直接管理的跨地区设立的项目部的企业所得税纳税问题进行了规范。企业所得税处理的三种情形
1.总机构直属的项目部跨区施工情形。一般由总机构与建设方签订施工合同,且直接以总机构的名义组织施工。施工企业凭有效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回机构所在地缴纳企业所得税。但是建筑企业总机构直接管理的跨地区(指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设立的项目经理部(包括与项目经理部性质相同的工程指挥部、合同段等),根据国税函〔2010〕156号文件规定,自2010年1月1日起,要按项目实际经营收入的0.2%按月或按季度由总机构向项目所在地预分企业所得税,并由项目部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总机构扣除已由项目部预缴的企业所得税后,按照其余额就地缴纳。
对于一些手续不齐全的挂靠单位,若没有按税法规定的时间、程序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以及开具的证明超过税法规定的有效期限的,或者没有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提供总机构出具的证明该项目部属于总机构或二级分支机构管理的证明文件的,应作为独立纳税人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其工程项目所得税由工程所在地税务机关结合当地实际就地征收。
2.二级分支机构的异地施工情形。具体可分两种情况处理:
属于跨省经营的,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8〕28号)规定,按照“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汇总清算、财政调库”的办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分支机构应在项目所在地按月或按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例外的情形为新设立的分支机构,设立当年不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若总机构既有直接管理的跨地区项目部,又有跨地区二级分支机构的,先扣除已由项目部预缴的企业所得税后,再按照国税发〔2008〕28号文件规定计算总、分支机构应缴纳的税款。属于在同一省内经营的,国税发〔2008〕28号文件的第三十九条规定,居民企业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内跨地、市(区、县)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营业机构、场所的,其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税局、地税局参照本办法联合制定。根据这一规定,各省均作出相关管理规定。如浙江省地税局、国税局、财政厅联合下发的《关于省内跨地区经营建筑安装企业有关所得税管理问题的通知》(浙地税发〔2009〕52号)规定,对不符合二级分支机构判定标准的非法人分支机构(如总机构直接设立的项目公司、工程部等),若同时符合以下3个条件,该分支机构在向施工地税务机关报验登记后,其经营所得由总机构统一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分支机构在施工地不预缴企业所得税:
(一)分支机构未在施工地领取非法人营业执照;
(二)分支机构持有总机构主管税务机关开具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
(三)由总机构出具并由总机构主管税务机关确认的该分支机构在财务、业务、人员等方面纳入总机构统一核算和管理的证明。
对三级及以下分支机构(如二级分支机构设立的项目公司、工程部等),持《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向施工地税务机关报验登记,并提供由总机构出具并经总机构和二级分支机构主管税务机关确认的该分支机构在财务、业务、人员等方面纳入二级分支机构统一核算和管理的证明后,该分支机构不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其经营收入、职工工资总额和资产
总额统一计入二级分支机构。
3.分支机构直属的项目部跨区施工情形。建筑企业跨地区在二级分支机构之下设立的项目经理部(包括与项目经理部性质相同的工程指挥部、合同段等),若以分支机构名义与建设方签订合同并组织施工,则其收入汇总计入该分支机构,适用国税发〔2008〕28号文件的分级管理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异地施工管理
《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持税务登记证副本和所在地税务机关填开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向营业地税务机关报验登记,接受税务管理。纳税人外出经营,在同一地累计超过180天的,应当在营业地办理税务登记。
另外,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换发税务登记证件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发〔2006〕104号)第三条规定,对外来经营的纳税人(包括超过180天的),只办理报验登记,不再办理临时税务登记。据此对于未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的,施工企业采用由机构所在地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经工程所在地税务机关进行报验登记后,按照《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的时间确认收入,由工程所在地税务机关代开工程款发票并申报缴纳营业税等相关税费。
若施工企业在工程所在地设立二级分支机构,则要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接受当地税务机关的税务管理。
营业税纳税地点
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异地施工,无论总、分支机构还是跨地区设立的不符合二级分支机构条件的项目经理部(包括与项目经理部性质相同的工程指挥部、合同段等),其营业税纳税地点的规定是一致的,均应在应税劳务发生地申报缴纳营业税以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防洪费等税费。
建筑企业在外地施工,办理《临时税务登记证》的,在项目所在地企业所得税预缴比例是多少?
2013-07-18 16:15hongyanhf | 分类:财务税务 | 浏览457次
跨地区经营的建筑企业,持有《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的,在项目所在地企业所得税预缴比例是多少?持有《临时税务登记证》的,在项目所在地企业所得税预缴比例是多少?
分享到:
2013-07-18 19:24 网友采纳
热心网友
持有《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的在项目所在地缴纳千分之二的企业所得税,持有临时税务登记证的再项目所在地缴纳全额企业所得税百分之二,回公司当地应该可以抵扣。
追问
这个答案和我从其他途径得到的答案基本一样,非常感谢。想追问一下“持有临时税务登记证的在项目所在地缴纳全额企业所得税百分之二”的相关法律依据?
第二篇:浅谈“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的纳税筹划
浅谈“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的纳税筹划
摘要:“营改增”是国家为了防止企业重复纳税而出台的一项政策,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为避免重复纳税,必须采取适当的纳税筹划手段,才能良好的解决“营改增”后的遗留问题,促进建筑施工企业良性发展。本文对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针对纳税筹划的实施方案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营改增 建筑施工企业 纳税筹划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营改增”绝不仅仅是税种、税率、征管机关的变化,不是简单的税制转换,更多的是对企业管理的洗牌,在资质管理、购销策略、合同签订、成本管理、核算申报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改变,是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与改革的契机。如果能够抓住机会,解决“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的问题,便可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如果无法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则会引发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使用纳税筹划的手段,减少企业的税负压力,促进企业不断发展。
一、“营改增”背景下,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纳税筹划存在的问题
“营改增”背景下,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纳税方面因多种原因,导致企业税务风险增加。
(一)‘资质共享’导致增值税抵扣受阻
‘资质共享’是目前建筑市场普遍存在的现状,即集团内资质较低的成员借用较高单位的资质进行投标揽活,形成同一工程项目合同主体和实际施工主体不一致的情况。“营改增”后,建筑业采取“项目部预缴,机构所在地纳税申报”的方式缴纳增值税,需要在机构所在地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并缴纳增值税。以合同主体名义对业主开具发票,由合同主体缴纳增值税,但没有对应的进项税额可抵扣。同时施工主体发生采购行为的进项税额,又没有对应的销项税额,导致企业进销项税额不匹配,增值税管理链条断裂,增值税抵扣受阻,企业整体税负增加。
(二)劳务分包单位挂靠经营,给建筑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营业税制下,建筑行业普遍存在劳务分包单位不规范,无资质、挂靠经营的现象。“营改增后”,这种劳务分包方式可能使企业无法取得或无法及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导致增值税抵扣、财务核算等各方面的问题,同时影响项目成本、税负、资金流,给企业带来经营和税务风险。
(三)“营改增”可能直接增加建筑施工企业的税负
首先,“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的税率增加。由原来营业税制的3%增加到增值税制下的11%,税率大幅上涨。建筑施工企业属于微利行业,年均利润率不足百分之四,如此高的税率,难免会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税负造成影响。
其次,工程施工初期业主工程预付款,增加企业税负。目前建筑行业普遍存在业主在施工初期一次性、或分两三次支付工程总造价10%-20%不等的工程预付款,业主在支付预付款时,通常要求企业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由于工程尚未施工,无可抵扣进项,会直接导致企业税负增加、资金流占用。
再者,建筑工地地域限制,导致不能及时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建筑企业施工工程大部分处理偏远山区,部分材料如地材、黄沙、碎石等需要在当地采购的材料可能无法取得专用发票,无法抵扣进项税。同时建筑企业成本支出中的人工成本、施工临时用地征地费、青苗补偿费等,就目前情况来看,均无法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也不能进行抵扣。
(四)“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合同收入将降低,影响企业经营规模
“营改增”后,由于增值税价外税的特性,必会引起企业合同收入的降低。其一,营改增后,增值税价税分离,会使企业合同收入相比营业税制下有3%或11%的降幅。其二,业主也需要进行进项税额抵扣,在“应抵尽抵”原则驱动下,可能会导致业主加大主材“甲供材”的比例和频率,使得建筑施工企业合同收入大大降低,影响企业经营规模。
二、“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探究
“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税率的提高和其微利的行业特点,决定了企业必须进行有效的增值税纳税筹划,降低企业税负,才能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经营效益。下面略就建筑施工企业的纳税筹划进行探讨:
(一)企业投标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是否存在“甲供材”相关约定
企业在投标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业主招标文件是否存在甲供材的条款要求,若存在则应尽量与业主沟通,明确甲供材包含在工程造价中,不仅能增加企业规模,同时也能达到“三流合一”要求:其一,应尽量与业主沟通协商,由“甲供”改为“甲控”,由施工方根据甲方对材料品牌、规格、价格的限制进行采购,合同的签订、款项的支付均由施工方办理,供应商将发票开具给施工方,达到施工方与供应商之间的“三流合一”。其二,若继续采用“甲供”模式,由甲方采购材料,甲方支付货款,但甲方、施工方和供应商签订三方协议,采用施工方委托甲方采购的形式,供应商向施工方提供材料,将发票直接开给施工方,达到“三流合一”的要求。其三,在投标的过程中应与业主充分沟通尽量降低甲供材的比例,提高项目的工程总造价。
(二)对“资质共享”问题,企业避险的纳税筹划
目前普遍存在的“资质共享”问题,企业避险的具体措施:一是采取与业主、合同主体、施工主体签订三方施工协议。这种方式对建筑施工企业目前结构体制、核算方式影响最小,同时也是最经济的方式,但需要取得业主、当地税务局的理解与支持;二是采用内部总分包模式,即合同主体与施工主体再签订一份内部工程分包协议,这种方式涉嫌违返《建筑法》关于违法分包的规定,同时由于内部分包合同的签订,可能导致印花税纳税义务的产生,增加企业的税负;三是母公司集中核算模式,把所有以母公司资质中标的项目业务均纳入母公司进行核算,这对目前企业结构影响较大,同时会加重母公司管理难度。
(三)建筑施工企业在租赁业务中的纳税筹划
建筑施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租赁业务主要分为:内部调拨或内部租赁和外租两种模式。其一,当采用内部调拨和内部租赁时,应由调出方或出租方向调入方或承租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作为其进项税额的抵扣依据,最大程度地减少重复征税。其二,当采用外租模式时,企业可以研究“设备+人”一起出租的模式,积极与主管税务机关沟通,争取将“设备+人”租赁模式界定为建筑业服务,使租赁公司增值税适用税率从17%降至11%,可从一定程度减轻出租方的增值税税负,降低取得专票的难度。
(四)建筑企业在采购过程中的纳税筹划
建筑企业在采购过程中注重两个选择:其一,劳务分包队伍的选择。企业应严格按照增值税管理要求建立劳务分包队伍信息库,完善劳务分包队伍准入制度,及时发布《劳务分包队伍风险警示信息》,严禁内部成员单位使用无资质分包队伍,逐步淘汰挂靠经营的劳务分包队伍。同时在其他条件同等的情况下,尽量使用是一般纳税人的劳务分包队伍,以保证增值税“应抵尽抵”。
其二,供应商的选择。首先,遵循“综合采购成本最低、利润最大”的原则选择供应商。在能取得合法有效票据的前提下:在采购成本相同时,应优先选择一般纳税人供应商,并要求其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在采购成本不同时,应遵循“综合采购成本最低、利润最大”的原则选择供应商。但若企业长期存在进项税留抵,在采购成本相同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小规模纳税人,减少现金流出。其次,考虑运输费用的供应商选择。在采购物资和设备的时候,材料供应商可以开具的发票分为“一票制”和“两票制”两种,由于运输费的增值税税率为11%,而采购材料的增值税税率为17%,因此企业应与材料供应商、运输单位签定三方协议,将材料采购费用与运输费用分别计算,尽量采用“两票制”,减低税负。再次,关注材料价格临界点选择供应商。企业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在供应商含税报价不同的情况下,通过对各供应商报价临界点的测算,择优选择。
另外在采购过程中应以集中采购、电商平台采购来增大取得专票的机率,达到到“应抵尽抵”。
“营改增”的实施,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既存在着发展的机遇,也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在建筑施工企业未来的发展中,要重视税务筹划工作的作用,积极开展培训,加强对“营改增”后税收政策的理解,编制企业增值税管理手册,建立企业税收管理制度,加强对供应商、劳务队伍的管理,并制定一套完整的纳税筹划方案,良好的解决“营改增”后的遗留问题,促进建筑施工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瀚文.“营改增”下我国房地产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研究[J].河北企业,2016(09)
[2]张雨路.浅谈“营改增”政策下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J].经营管理者,2015(18)
[3]李新云.浅谈“营改增”下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J].财政监督,2015(32)
第三篇:建筑纳税
符合下列条件的建筑业纳税人可向注册地地税局申请认定为网上实时自开票纳
税人。
(1)在注册地依法办理了税务登记证;
(2)必须是网上申报纳税人;
(3)按照规定进行建筑业工程项目登记和报验;
(4)财务核算制度健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依法纳税;
(5)取得建筑主管部门颁发的三级(含)以上建筑企业资质;
(6)不属于建筑主管部门颁发资质的,从事设备安装、电信工程、水利工程、道路修建等其它工程业务的纳税人,在我市有固定经营场所,可持国家有
关部委或市政府授权的管理部门发放的资质证或许可证进行认定
第四篇:建筑企业异地经营的手续
建筑企业异地经营的手续
来源:财务学习网
发布时间:2008-08-19
企业外出经营,也叫异地经营。在外出经营的涉税管理上,税收征管法细则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持税务登记证副本和所在地税务机关填开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向营业地税务机关报验登记,接受税务管理。在同一地累计超过180天的(连续12各月内),应当在营业地办理税务登记手续。具体步骤和程序:
字串3
首先,向原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以下简称《外管证》)。外出经营的纳税人,应当在外出生产经营以前,持税务登记证副本,向其所在地税务机关提出申请,领取并填写《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申请审批表》,同时附送需要查验的包括税务登记证副本等税务机关需要报送的其他证件或证明资料。税务机关对符合要求的按照一地一证的原则,核发《外管证》,《外管证》的有效期限一般为30日,最长不得超过180天。但若是异地从事建筑安装、房地产开发行业的还应当同时持有,1、中标通知书;
2、甲乙双方签订的施工合同;
3、施工许可证或开工报告和
4、本系统的施工队伍的事实及其证明资料。
其次,到经营所在地税务机关申请办理报验登记,接受税务管理。外出经营的纳税人到达经营地后,应当在《外管证》注明地进行生产经营前,向当地税务机关报验登记,并提交税务登记证件副本和《外管证》。对于销售货物的纳税人,除提交以上证件、资料外,应如实填写《外出经营货物报验单》,申报查验货物,经营地税务机关受理并经实地查验后予以登记;对于从事建筑安装、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并陆续提供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按完工进度或完成的工作量据以计算应缴纳所得税的完税证明。施工地税务机关接到上述资料后,经核实无误予以登记。另外,自2006年10月1日执行的《不动产、建筑业营业税项目管理及发票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还有下列具体的新要求:销售不动产或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的纳税人,应在不动产销售合同签订或建筑业工程合同签定并领取建筑施工许可证之日起30日内,持下列有关资料向不动产所在地或建筑业应税劳务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不动产、建筑工程项目登记:
1、《不动产项目情况登记表》或《建筑业工程项目情况登记表》的纸制和电子文档;
2、营业执照副本和税务登记证件副本;
3、不动产销售许可证、建筑业工程项目施工许可证;
4、不动产销售合同、建筑业工程施工合同;
5、纳税人的开户银行、帐号;
6、中标通知书等建筑业工程项目证书,对无项目证书的工程项目,纳税人应提供书面材料,材料内容包括工程施工地点、工程总造价、参建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等;
7、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当不动产、建筑业工程项目登记内容发生变化,应自登记内容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持《不动产项目情况登记表》、《建筑业工程项目情况登记表》的纸制和电子文档,向不动产所在地或建筑业应税劳务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项目登记。纳税人异地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的,应同时按照上述规定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相应的项目登记。
第五篇:2008建筑施工企业总结
2008年企业总结
今年,总公司经营班子继续团结和带领全体员工,以“增创优势,增产增收,稳健管理,稳步发展”为主题工作目标,全体员工发扬开拓、务实、创新、奉献的企业精神和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使总公司业务、经营、效益稳步上升,圆满地实现了全年工作目标,保持了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
一、主要完成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全年计划指标;超额完成全年计划指标
二、工作业绩:主要体现在业务拓展、施工管理、内部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四方面
(一)以业务为龙头,稳拓业务,稳增效益,稳步推进在总公司领导的带领下,业务发展部人员顶着竞争激烈的压力,迎着招投标工作难度加大的困难,继续加大业务工作力度,主动出击,积极沟通客户,及时把握市场变化的脉搏,注意分析、积累和总结经验,积极参加省、市、区招标交易中心公开招标及业主自行组织招标的邀请投标项目,业务参与拓宽至全国各地,使公司争取到更多的中标工程业务
(二)以项目施工管理为重点,加大力度,提高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在保证创优工作的同时,时刻紧紧把住“质量安全生命线”,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周和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抓好部门和项目例会制度、监理每周档案制度、监理员日志制度、业务培训制度、监理员资金监控制度的有效落实,毫不松懈地抓好项目施工管理工作。为保证工程质量,质安技术部先后组织了春节大检查、节后大检查、防非典卫生大检查、安全生产活动月等各类专项安全大检查,接受各级主管部门的质安检查十多次,毫不松懈地抓好项目施工管理工作,在“创优、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工期、资金”六大任务的管理工作中成绩喜人.为切实贯彻执行国家颁发的验收规范,总公司安排组织专业技术骨干编写了《企业施工执行标准》,保证了司属各项目部施工操作过程有章可循,使质安技术部的施工管理工作有据可依。
2、完成队伍资质就位,开展风险评级和资审备案今年上半年,公司进一步加大了总公司施工队伍的资质重新就位的工作力度,经过对申报资质就位资料进行认真细致地初审、复审和最后的批准申请、确认签字。为有效加强施工队伍资质就位后的管理工作,拟制定出台《施工队伍资信评级办法(试行)》等相关规定,根据经营情况、承建项目业绩及不良行为评价等方面对各施工队伍进行评级,以便总公司在施工队伍管理方面分类管理,地一步规避企业风险,以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3、加强工程项目资金使用的管理为加强对各工程项目的监控管理,保证施工进度和资金划拨的均衡适度,经业务部门商讨研究,分别制发了施工队伍专用的《资金登记专用簿》和监理员专用的《项目资金使用记录薄》。通过监理员对照工地的安全、质量、进度、文明施工等相关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对项目部的领款进行审批,做好资金使用登记,严格掌控工程款项支出流向,在加强资金管理、规避经营风险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以内部管理为中心,理顺关系,稳健管理
1、进一步完善、健全公司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今年上半年,针对公司的管理工作,拟订了《外出参观学习》、《印章管理规定》、《项目经理使用规定》、《请销假、外勤规定》、《工作证管理规定》、《资料留底规定》《计算机文件共享规定》、《摄像摄影规定》、《仪容语态规范》、《流动人员管理规定》、《总公司员工集体宿舍管理规定》等,进一步完善、健全公司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使企业管理进一步走向规范化
2、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为有效提高员工技能,塑造多才干、复合型的员工,公司加强企业培训工作的策划性和针对性,组织员工进行业务、管理、法律、科技等多方面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3、以人为本,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行政人事部进一步健全人力资源库管理办法,搜集人才资源信息,为项目部用人提供人才资源信息储备。办理了总公司员工人事代理和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验证和复验工作。进一步健全劳动合同工作流程,完善签约、解约等工作,完成新一轮劳动合同签约的准备,做好考核考评。发放《沟通问卷》,实现员工和公司的有效沟通协调,共同营造愉悦的工作氛围。
7、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效率,扩大企业形象宣传为方便业务部办事,设计制作了《业务工作指引》;行政人事部重新编制、更新了总公司电话通讯录;为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程序管理,完善深化各项业务管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