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饶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贯彻落实《进一步建立健全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决策机制的实施意见》
上饶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贯彻落实《进一步建立健全维护和保障群众
利益决策机制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着力提升服务群众的效能和水平,江西省上饶市政府法制办根据《进一步建立健全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决策机制的实施意见》精神,制定了贯彻实施意见。意见提出:
一是要提高认识,增强做好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群众利益无小事,维护好和保障好群众利益市政府法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我市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十分重要和紧迫。建立健全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工作机制,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障;是实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始终保持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具体体现;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政府法制工作者要切实增强建立健全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工作机制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力推进各项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使各
项工作符合客观实际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是要突出重点,把建立健全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决策机制作为首要工作目标,“做到三个建立健全”。
1、建立健全集思广益的决策形成机制。坚持拓宽民意征集渠道,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主动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沟通,每年安排一至二个重点课题,用两至三个月时间深入基层,掌握民情,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实际问题;推进重大决策咨询、论证、听证制度,对涉及全市政府法制事业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事项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或涉及面广、事关重大公共利益、人民群众或行政相对人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在决策作出前进行公示和听证,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形成决策咨询意见;建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试点试行、合法性审查制度,健全重大决策民主、公开、公示制度。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作出重大决策,并将其内容、依据和结果向社会公示。
2、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决策落实机制。严格决策落实责任,对决策事项要进行任务分解,量化到岗,细化到人,明确责任主体(牵头领导、执行科室)、工作目标和进度要求;强化决策推进督导,建立重大决策事项落实情况检查督办制度,明确检查、督办职能科室;建立决策绩效评估制度,执行科室根据执行效果,对决策的合理性、有效性做出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建立健全规范严谨的决策保障机制。健全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谁决策、谁负责”“谁执行、谁负责”的原则,对违犯程序规定作出错误决策,不执行、延误执行或者擅自改变决策,给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造成重大损失或者严重不良影响的,按照党纪政纪相关规定,严格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加大损害群众利益案件查处力度。要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综合运用党纪政纪法纪手段,健全专项治理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的长效机制,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相统一。
三是要立足本职,充分发挥政府法制部门在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中的独特作用,“做到三个立足”。
1、立足做好规范性文件审核工作,切实维护和保障好群众利益。在规范性文件出台前,注重拓宽收集民意渠道,采取多种途径畅通民情民意反映渠道,准确掌握群众所思、所忧、所盼。对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应事前开展法律政策咨询、专家论证和社会听证。除依法需要保密,以及发生自然灾害或者危及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需要立即出台的规范性文件以外,规范性文件正式出台前都要通过政府政报、通报、简报和报刊、网络、电视等形式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0个工作日。在规范性文件出台后,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进行认真整理和分析研究,合理的要吸纳到决策中,不合理的要做好解释疏导工作,确保规范性文件始终
维护和保障好群众的利益。
2、立足做好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切实维护和保障好群众利益。首先,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制度,配合做好细化裁量标准工作,建立裁量权使用情况说明和合法性审查等制度,通过加强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使用的监督,防止处罚过轻过重,侵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其次,要加大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通过评查及时了解各执法部门的执法情况,及时纠正违法违规的行为,维护啊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此外,还要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职业道德,树立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理念。
3、立足做好行政复议工作,切实维护和保障好群众利益。行政复议是人民群众获得权利救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渠道,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是法律赋予政府法制部门的法定职责,要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拓宽申请行政复议渠道,加强规范化建设,做到受理有登记,调解有程序,过程有记录,结果归档可查,不断提高行政复议工作的质量和公信力,使之成为人民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坚强保障。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决策机制的意见(试行)
中共江西省委 江西省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维护和保障群众
利益决策机制的意见(试行)
(2011年7月28日)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决策机制,切实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使各项决策更加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推动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建立健全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决策机制的重大意义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十分紧要。建立健全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决策机制,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障;是实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始终保持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具体体现;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 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省各地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积极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决策机制,切实维护和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但同时也应看到,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损害群众利益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比如,有的地方和单位作决策脱离实际,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有的决策不尊重民意,听取群众意见流于形式、走过场;有的决策执行不力,给群众利益造成了损失,等等。这些问题违背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影响了党和政府形象,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必须认真加以解决。各地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建立健全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决策机制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力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使各项决策符合客观实际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建立健全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决策机制,必须坚持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必须坚持群众利益至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决策,不能损害群众既有的合法利益,要让群众得到现实利益、看到长远利益。在处臵突发自然灾 害和重大安全事故时,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必须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充分发扬民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办事,保证各种不同意见和利益诉求得到客观充分表达。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正确把握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和不同利益主体特殊利益的关系,引导群众正确处理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利益关系,增强决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均衡性。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结合起来,注重优先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保障和改善民生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建立健全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的决策形成机制(一)畅通民意反映渠道。采取多种途径畅通民情民意反映渠道,准确掌握群众所思、所忧、所盼。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宽群众诉求渠道。进一步完善“民声通道”、“政风行风热线”工作,设立舆情信息直报点,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处理、反馈、回访完整的社情民意工作链。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接访制度,设区市党委和政府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日每季度至少安排1次,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每月至少安排1次,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个工作日轮流接待群众来访,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随时接待群众来访。市县领导接访日期、主题应采取一定形式提前公示。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长效机制,省级领导干 部每年下基层调研时间不得少于1个月,市、县(市、区)和省、市直部门党政主要领导每年下基层调研时间不得少于2个月。建立和完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映重要情况和建议的“直通车”制度。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可适当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众代表参与决策。
(二)实行重大决策咨询、论证和听证制度。设立重大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委员会,对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决策前应开展政策咨询、专家论证和社会听证。在咨询论证中,承办单位应向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咨询相关政策和规定;根据决策事项的内容和复杂程度,从相关领域选择3名以上专家,对决策备选方案开展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论证;重大决策事项应提交2个以上可供比较的决策备选方案。完善决策听证制度,通过听证会等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并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听证意见采纳情况及其理由要以适当形式反馈或者公布。科学合理地遴选听证代表,保证各利益相关方有代表参加。重大决策听证时,纪检监察机关应派员参与监督。重大决策方案应视情征求下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意见,听取人大、政协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并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党外人士进行民主协商。
(三)推行重大事项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合法性审 查制度。严格贯彻执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意见》。对涉及民生问题的重大决策,涉及多数群众的改革改制事项,涉及多数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规划、基础设施和市政建设项目,涉及较大利益诉求群体的重大政策制定或调整,在政策出台或审批前,应当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重点评估政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安全性。凡未经风险评估或经评估认为风险不可控的,不得作出决策。对经评估预测风险可控的决策事项,承办部门要及时制定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工作预案,防止因工作不细、操作不当引发影响社会稳定问题的发生。重大决策应由同级政府法制机构对决策草案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能提交会议讨论、作出决策。
(四)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民主权利。对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必须以适当方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涉及土地征收、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等重大决策事项,应当充分征求被征地农民、棚户区居民和被征收房屋居民意见,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执行。对群众抵触情绪大的事项不能或暂缓进入决策程序。涉及企业改制、职工裁减和安臵等重大决策事项,应当提交企业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并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职工或职工代表出席,且获得全体职工代表过半数赞成票通过方能有效。涉及群众共 同利益的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处臵,应当按照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程序,提交村民(居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居民)会议审议,并经过半数以上群众同意方能作出决策。
(五)规范决策议事规则和程序。决策议题的提出和确定必须遵循相关规则和程序。党委、政府所属工作部门或者下一级党委、政府提出的重大决策建议,经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审核后报党政主要领导确定是否进入决策程序;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提出的重大决策建议,报党政主要领导确定是否进入决策程序;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提出的重大决策建议,直接进入决策程序。除遇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外,不得临时动议。对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未经广泛听取民意、充分调研、专家咨询论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不得列入议题。重大决策事项必须提交党委常委会(党组会)或政府常务会(部门行政会)讨论,涉及全局和长远的问题必须提交党委全委会或政府全体会议讨论决定。严格落实省委《关于党委(党组)实施“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的若干意见(试行)》和《江西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认真执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领导班子会议作出决策,必须有半数以上的组成人员到会方能表决。建立重大决策事项讨论情况记录备案制,将讨论意见、表决结果和表决方式记录在案,作为决策检查和问责依据。重大事项决策,应及时向 上一级党委、政府请示或报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文件,出台前应报上一级党委、政府法制机构备案审查通过后,方可实施。
(六)建立重大决策公示制度。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除依法需要保密,以及发生自然灾害或者危及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需要立即作出决策的以外,决策正式出台前都要将决策方案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0个工作日。公示内容包括:决策方案的主要内容,制定决策的理由、主要依据等。对公示过程中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进行认真整理和分析研究,合理的要吸纳到决策中,不合理的要做好解释疏导工作。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规定和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要求,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向有关新闻媒体和社会公布决策情况,使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
三、建立健全权责明确、高效畅通的决策落实机制(一)实行决策落实责任制。对重大决策事项要明确责任主体、任务分解、工作目标和进度要求,形成权责明晰的决策落实工作机制。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对重大决策事项的落实,要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督办。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形成多层次抓落实的目标体系和岗位责任制。建立任务分解制度,对重大决策事项的落实进行分解立项,提出完成工作的目标、任务、时限、基本要求以及考核 评价方法,使重大决策和部署变成具体工作目标,量化到岗,细化到人。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落实情况报告制度,决策执行单位要及时上报落实结果。
(二)切实提高决策落实效率。决策主体应当及时了解掌握重大决策执行情况,协调解决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完善落实决策的措施。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决策事项,决策主体应明确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以及各自职责,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沟通,形成决策落实的工作合力。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电子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决策信息透明度,让群众及时知晓和参与监督,确保各项决策落到实处。要科学设计工作流程,减少中间环节,防止决策实施过程中出现扯皮拖延、打折扣、执行走样等现象。加强对惠民政策落实和资金运行的实时监控,重点解决惠民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项目管理、信息平台、对象审核、发放形式、服务质量等问题,防止惠民资金被截留、克扣、挪用等与民争利行为的发生。积极推广采用“一卡通”形式发放惠民项目的资金,不断完善“一卡通”管理制度。
(三)建立健全群众疏导和矛盾化解机制。加强决策宣传教育,使群众全面了解决策带来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积极支持决策执行。对一些从长远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和群众根本利益而群众一时想不通、不理解的决策,要做好释疑解惑。对少数不按决策执行或对决策有严重抵触情绪的对 象,要做深入细致的疏导工作,依照法律和政策办事。建立市、县、乡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常态化、全覆盖机制,探索有效管用的宣传、教育、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和方式。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法治观念,引导群众依法合理表达诉求。坚持依法解决群众利益诉求和保障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和谐的长效机制。省、市、县机关每年应抽调一定数量干部深入到问题较多和困难较大的村(社区、企业),及时了解民情,帮助解决困难,并作为了解社会动态的联系点长期保持联系。乡镇(街道)干部要完善重点和难点村(社区)定点联系和帮扶制度。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基层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使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完善决策成效评估和纠错机制。建立健全重大决策执行情况跟踪与决策效果反馈制度。重大决策实施后,承办单位应采取抽样检查、跟踪调查、专家评估及群众满意度调查等方式,收集分析决策实施相关信息,及时了解决策执行情况,全面客观评估决策实施效果,注重评估成果运用。完善决策失误纠偏纠错机制。承办单位发现决策有偏差或者执行中存在问题,应当及时向决策主体提出调整、补充、修正和完善相关决策方案的建议,使决策更为科学合理,更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对群众反映强烈、实践证明造成群众利 益受损的错误决策,应立即停止执行,并采取补救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错误决策造成的损失。
四、建立健全考核严格、纪律严明的决策保障机制(一)完善决策执行情况监督检查考核制度。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本级和下一级重大决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对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定期检查、专项督查、情况报告等制度。各级人大应当依法对重大决策及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决策职责履行和行政效能的监督检查,审计机关要加强对政府重大投资专项资金使用等决策执行情况的审计,司法机关要加大查处重大决策和执行中涉及的违法案件力度。把决策落实情况作为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接受群众监督。通过发挥各类监督主体的作用,形成督促决策落实的监督合力。进一步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考核评价体系,把重大决策执行情况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总体评价和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二)完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谁决策、谁负责”和“谁执行、谁负责”的原则,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执行权和执行责任相统一。对违反程序规定作出错误决策,不执行、延误执行或者擅自改变决策,以集体决策为名谋取个人或部门利益等行为,给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造成重大损 失或者严重不良影响的,按照党纪政纪相关规定和《江西省贯彻落实〈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的实施办法》,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案件。加强对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深入开展教育、医疗、涉农、资金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等涉及民生重要领域的专项治理,健全专项治理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长效机制。严格依纪依法办案,严厉查处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重点查处损害群众经济权益、政治权益、人身权利的案件,侵占各种惠民补贴、土地补偿、扶贫救灾、移民安臵等专项资金以及擅自处臵集体资产资源、侵吞集体收益的案件,违法违规征地拆迁、严重侵害群众人身权利的案件,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严重侵害群众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的案件,教育、医疗、农资、住宅建设等乱收费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建立健全对损害群众利益案件查处的部门协作机制,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的作用。综合运用党纪政纪法纪手段,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相统一。
各地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切实抓好本意见的贯彻落实。
第三篇:十里岗乡建立健全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决策机制的自查报告
十里岗乡建立健全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决
策机制的自查报告
根据《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决策机制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为全面掌握和完善保障群众利益决策,把执政为民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使各项决策更加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十里岗乡就建立健全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决策机制情况如下:
一是建立健全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的决策机制。采取多种途径畅通民情民意反映渠道,准确掌握群众所思、所忧、所盼。注重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宽人民群众诉求渠道。设立舆情信息直报点,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处理、反馈、回访完整的社情民意工作链。坚持班子成员每个工作日轮流接待群众来访;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以适当方式广泛听取基层干部、党员、群众意见和建议,并与他们进行民主协商;重大决策事项实行听证制度和咨询论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范决策议事规则和程序,严格落实集体决策制度和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规定,同时实行决策事项讨论情况记录备案制,作为决策检查和问责的依据;坚持重大决策公示制度,使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
二是建立了重大决策公示机制。
(一)重大决策范围:
1、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党组织的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
2、涉及全乡有关方面的规定、政策、计划和工作目标等重大事项的方案和实施意见。
3、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等重大问题。
4、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问题。
5、其他应由各单位集体研究决定的事项。
(二)公示要求:对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除依法需要保密,以及突发安全事件立即作出决策处理外,决策正式出台前都要将决策方案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制定规范性文件或特别重大决策公示时间不少于20天,其他重大决策公示时间不少于10天。对公示过程中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认真整理和分析研究,合理的吸纳到决策中,不合理的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公示后社会各界异议较大的,停止或暂缓出台。
三是明确了权责,跟踪提效,构建决策落实机制。对重大决策事项明确责任主体、任务分解、工作目标、进度要求考核评价方法,量化到岗,细化到人,形成权责明晰的决策落实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落实情况报告制度,决策执行及时上报落实结果;利用媒体和电子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决策信息透明度,让群众及时知晓和参与监督;科学设计工作流程,减少中间环节,防止决策实施过程中出现扯皮拖延、打折扣、执行走样等现象;建立健全重大决策执行情况跟踪与决策效果反馈制度,采取抽样检查、跟踪调查、专家评估及群众满意度调查等方式,收集分析决策实施相关信息,及时了解决策执行情况,全面客观评估决策实施效果;完善决策纠错机制,发现决策有偏差或执行中存在问题,及时由决策主体调整、补充、修正和完善相关决策方案,造成群众利益受损的立即停止执行并采取补救措施。
四是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提高决策落实效率。较大决策都是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的。由于领导班子工作繁忙,建立和完善科学、民主的集体运行机制,规范议事决策的方法及程序,进一步提高会议质量、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对于促进建立健全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决策机制,意义十分重大。这就要求我们要明确领导班子办公会的议事范围、组织程序和要求,着力提高领导班子办公会的决策效率。各办公室针对领导班子办公会下达的各项决策和要求,要做好落实工作,真正的把人们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领导班子要及时了解掌握重大决策执行情况,协调解决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形成决策落实的工作合力,进一步完善落实决策的措施。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电子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决策信息透明度,让群众及时知晓和参与监督,确保各项决策落到实处。要科学设计工作流程,减少中间环节,制定硬性标准,减少自由裁量权,防止决策实施过程中出现扯皮拖延、打折扣、执行走样等现象。创新决策落实的方法和机制,提高决策落实情况的透明度,加强对各项决策落实过程的实时监控,切实提高决策落实的效率。
五是建立健全了群众教育疏导机制。认真做好群众的教育疏导工作,深入开展了政策、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法治观念,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帮助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对群众要求合理,但法律法规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或规定不够完善的,要抓紧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予以解决;对群众提出的应当解决但因客观条件不具备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主动向群众宣讲说明情况,解释清楚,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适时予时解决;对群众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要进行说服教育做好深入细致的疏导工作。要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不能突破法规和政策规定,不能为求得一时一事的解决而引起攀比和新的矛盾。要全面推行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制度,及早排查化解不稳定因素,做好事前防范;对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开展专项宣传活动,做好事中化解;认真落实回访、救助等制度,最大限度消除不稳定因素,做好事后修复。
六是完善决策成效评估和纠错机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在于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的能力,建立和完善纠错机制是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决策程序中贯穿“试错-反证-质询-复核-惩处”的纠错机制,可以很好地防止不当决策的出现,预防重大决策失误,提高决策的可行性、操作性和正确率。提高科学决策能力要建立和完善试错机制。试错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机会,是提高决策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没有百分之百成功的创新,因此在出现差错的时候,不急于追究领导干部的责任,而要仔细分析出错的原因所在。试错机制的重要性在于,对组织而言保持开放心态,对领导干部个人而言则鼓励创新。试错机制的意义在于,在现有的管理框架内,不断审视目前管理行为背后的假设,同时提出并验证新的假设。试错机制要得到有效执行,关键在于破除想当然的障碍。首先,允许领导干部在决策中试错。在小范围内的试验,既追求成功,也允许试错。其次,用制度保障试错。使领导干部勇于试错(也即勇于创新),使试验完成之后不至于面临追究试错责任的危险。然后要考虑试错的成本。试错不是面越宽越好、数量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成本越少越好。要在群众可承受的范围内试错,以保证决策成本的最小化。
七是建立健全了考核严格、纪律严明的决策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对决策部署和报告等制度。要对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定期检查,专项督查,及时收集基层的反馈信息。定期对重大决策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邀请社会各界的群众等代表人士,对本部关于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各项决策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对考评中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督促有关人员认真整改,确保执行决策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要求相关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在常规检查、专项督查、重点抽查中,实现监督检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通过严格考核问责和严肃查办案件,进一步规范了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行为,使关注民生、为民谋利、维护群众利益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乡积极回应社会关注,始终坚持引导群众社会舆论,及时推动群众生活、文化、精神等发展推进,掌握群众所思、所忧、所盼,不断完善保障群众利益的决策机制,创新维护群众利益的管理机制,强化损害群众利益的查处机制。
十里岗乡人民政府 2012年9月3日
第四篇:某县建立健全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决策机制的做法与成效(最终版)
以人为本 科学决策
----**县建立健全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决策机制的做法与
成效
群众利益无小事。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顺应人民期待、回应社会关注,始终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及时掌握群众所思、所忧、所盼,不断完善保障群众利益的决策机制,创新维护群众利益的管理机制,强化损害群众利益的查处机制。坚持五个步骤 确保决策科学合理
收集民意。在进一步完善“民声通道”、“政风行风热线”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队伍、一场所、一平台、一信箱、一中心”的“五个一”畅通民意载体(下乡包村队伍、信访接待场所、政民互动平台、民意信箱、农民诉求中心),进一步畅通民意,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
决策咨询。成立了**县决策咨询委员会,配备了1名主任和7名副主任,均由不再担任四套班子实职的县领导担任;聘请了若干名各类专家为咨询委员,组成工业经济、农业和农村经济、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旅游发展等若干个专门委员会。制定了《**县决策咨询论证办法》,规定凡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重大政策措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要的开发建设规划等重大事项在提交县委、县政府决策前,均须经过县决策咨询委员会咨询论证。
风险评估。坚持执行《**县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按照权责统一原则,由重大事项的承办部门对涉及民生问题的重大决策、涉及多数群众的改革改制事项、涉及多数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规划、基础设施和市政建设项目、涉及较大利益诉求群体的重大政策制定或调整等重大事项实施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组织实施好风险评估工作。
议事决策。认真执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原则,坚持实行《关于党委(党组)实施“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的实施办法(试行)》,对县级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事项,严格按照规定,均通过县委常委会或县委全委会表决通过后执行。在上一届县委议事决策规则的基础上,研究了新一届县委议事决策规则,对县委全委会、县委常委会、党政联席会、四套班子会等重要会议的议事决策原则、范围、程序作出了初步规定,将在市委全委会和常委会工作规则下发后,参照完善并印发。同时,坚持实行《**县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依照程序作出科学合理决策。
决策公示。建立和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党务政务公开平台。县里建设了三个百米长的党务政务公开长廊,开通了党务公开网和南丰县人民政府门户网;县直各单位均建设了党务政务公开栏,安装了电子显示屏和电子触摸屏;各乡镇、村均建设了党务政务公开栏或公开墙。通过上述平台公布决策情况,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真正落到了实处。
抓好三个环节 确保决策落实到位
决策落实。建立了“项目化、时间表、责任人”的决策落实机制,对重大决策事项,按项目化方式分解任务,制定工作目标和进度要求,实行“六个一”(“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责任人、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方案、一张进度表”)工作方法,形成了多层次抓落实的目标体系和岗位责任制。
矛盾化解。从今年7月起,到2014年7月,该县组织千名机关干部下到172个行政村,开展“五民一促”(“交民友、畅民意、办民事、帮民富、聚民心、促和谐”)活动。通过每个月20天以上吃住在村、工作在村,开展好调查研究、宣传政策、扶贫解困、化解纠纷、发展经济、夯实组织等活动,从而达到县委、县政府决策执行顺畅,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党员干部作风改进,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的目的。同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意见》,引起了国内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稳固。
决策纠偏。为使决策不损害大部分群众的利益,该县坚持跟踪决策落实情况,积极纠偏纠错,最大限度地维护了群众的根本利益。如:在建设**住宅小区的过程中,针对周边居民反映被遮挡了阳光、损害其切身利益的问题,该县通过集体决策,决定变更原设计规划,并由政府对开发商进行损失补偿。
抓住三个关键 确保决策取得成效
监督检查。在以纪检监察机关进行监督检查为主的基础上,整合人大、政协、司法、审计、媒体等各种监督主体的监督力量,变单一监督为联合监督,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各种监督主体的优势。及时引导和纠正一些部门和单位在决策执行中的错误倾向,确保监督检查落到实处,保障决策执行不走样不变调。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维护、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建立健全监督检查考核问责机制,把对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列入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责任追究。严格执行《**县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试行)》,对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损害国家、集体利益和群众合法权益的决策行为,严肃追究决策者的党纪责任、政纪责任和法律责任。畅通信息收集渠道,通过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农村集体“三资”网络平台监管、开展县直单位重要岗位“一述职二亮相多测评”活动等方式,及时收集群众反映的单位部门决策偏差、执行不当等情况,并督促相关单位和部门及时受理、快速处理。对久拖不决,造成矛盾激化、导致事态严重扩大等社会影响恶劣的,坚决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案件查处。构建县、乡、村三级纠风网络,全县12个乡镇都建立了纠风工作组,配备了45名工作人员,每个村(社区)都聘请了2-3名共418名纠风监督员,实现了“县有纠风办、乡有纠风组、村有监督员”的工作格局。深入开展教育、医疗、征地拆迁、住房保障、强农惠农资金、食品药品安全、失地农民基本保障、农民建房收费、城乡低保、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公路“三乱”等涉及民生重要领域的专项治理。在开展民生领域三个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中,共清退不符合低保条件的363户、962人,同时新增符合低保条件的216户、492人。加强效能督查,坚决查处在贯彻落实重大决策部署过程中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欺上瞒下行为。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决查处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今年以来,该县共立案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63件,其中涉及民生领域的案件6件,涉及党员干部9人,切实保障了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第五篇: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渣土管理的实施意见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锡政办发〔2010〕250号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
建筑渣土管理的实施意见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创建生态城市营造和谐家园无锡城市建设行动纲要,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强化服务意识,创新管理模式,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按照市政府第27次常务会议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建筑渣土管理,构建“全程规范管理、综合资源利用、统一平衡消纳”的建筑渣土收运处置体系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按照“规划导向、资源整合,统一定点、分级设置,统一管理、统一收费”的原则,合理布局建筑渣土中转、消纳处置场所,完善建筑渣土许可管理制度,齐抓共管,堵疏结合,强化过程监控,规
1
范处置,有效提高建筑渣土管理水平,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二、工作目标
创新渣土处置工作思路,做到与重点工程建设相结合,与低洼地防汛提标改造相结合,与土地整理利用相结合。用两年时间,按照“合理布局、全纳处置”的目标,规划建设包括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在内的建筑渣土中转、消纳处置场所,全面满足施工需要;建立联控共管机制,完善执法保障制度,实施全程许可控制,健全收费管理机制,形成统一调度体系,构建“全程许可管理、综合资源利用、统一平衡消纳”的建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面提升市区范围内建筑渣土的管理水平。
三、主要措施
(一)加快设置消纳处置场所。为基本解决今明两年市区范围内工程渣土的出路问题,按照规划要求,由市城管部门负责组织建设确定的2处建筑渣土综合利用处置场,相关管理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协同加快综合利用处置场的建设进度。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和新区分别负责建设本辖区范围内规划布局确定的建筑渣土回填消纳处置场,至2010年9月底共需落实4处以上消纳处置点及规划确定的处置容量,相关费用由区级财政承担;国土部门负责有计划地开放宕口组织复垦。
(二)实行建筑渣土处置全程许可制度。按照建筑垃圾处置许可的要求实行许可管理制度,建筑渣土运输单位和运输车辆必
须办理建筑渣土处置许可车辆准运证,建筑渣土的产生单位必须办理建筑渣土运输处置类许可手续,建筑渣土的消纳处置场所必须办理建筑渣土消纳处置类许可证。
对建筑渣土管理实行源头申报制度。本市市区所有建设、拆迁工程在项目实施前,建设、拆迁单位必须按照市容管理规定及《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等要求办理建筑渣土处置许可手续;按照相关建设管理法规、市政府《关于加强散体流体废弃物渣土物料运输管理的通告》(锡政通〔2009〕9号)“六不开工”要求以及建设工程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等相关标准规定,施工现场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少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振动和施工照明对人和环境的危害和污染,对未办理建筑渣土处置许可手续、未签订《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书》的,市(区)建设部门不予办理施工许可证,建设工程未取得施工许可证的一律不得开工。
(三)建立统一调度体系。建筑渣土的运输、处置,实行统一调度。建筑渣土的产生单位、运输单位,必须如实申报建筑渣土的产生量和外运量,并将建筑渣土运送至市城管部门指定的建筑渣土处置场所进行消纳;锡山、惠山、滨湖、新区设置的回填消纳处置场所,按照统一消纳平衡原则,服从市城管部门的统一调度,并受纳崇安、南长、北塘区辖区范围内产生的建筑渣土,同时做到本区范围内的综合平衡。市城管部门要建立完善建筑渣土统一调度平台,统筹组织、科学安排建筑渣土消纳处置方案。
(四)完善收费管理机制。根据“谁产生、谁负责”的要求有偿处置建筑渣土。建设工程在办理建筑渣土许可手续时应交纳建筑渣土有偿处置费,与市城管部门签订建筑渣土处置责任书。建筑渣土有偿处置费的标准和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由市城管局会同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另行制定。有偿处置费专项用于建筑渣土处置场所的建设、运行、维护和建筑渣土管理等相关事项。
(五)强化建设工地源头管理。市建设局负责督促管理,建设、施工单位应在施工现场设置建筑渣土泥浆等相关处置设施;对建设工程产生的建筑泥浆,鼓励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固化处理,对不能固化处理的,督管建设施工单位必须与有准运资质的运输单位签订建筑泥浆、渣土运输处置协议。充分发挥实时监控技术手段的作用,督促建设、施工单位加强工地现场管理,落实场地硬化、车辆冲洗等措施,避免带泥上路污染路面等现象。按照建筑造价规定,将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用纳入项目总投资计划,在招投标阶段严格文明工地管理评审。
(六)有效利用多种措施及政策激励引导,限制使用高产出建筑渣土的施工工艺,鼓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建筑渣土排放。
(七)形成联控联管机制。市政府成立建筑渣土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城管局,由市城管局负责建筑渣土的运输处置的管理查处工作,并结合实际,组织相关部门细化管理运作流程,不断完善优化管理实施办法。各区政府负责本辖区范
围建筑渣土运输处置具体管理和宣传稳定工作;建设部门负责建设工地的源头管理工作;规划部门负责建筑渣土处置场所的规划选址工作;国土部门负责宕口等开放、复垦指导及管理工作;交通部门负责公路建筑渣土运输超载、航道运输监管,强化对水上换装点的监督管理工作;公安部门负责建筑渣土运输车辆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财政、物价、市政园林、水利、监察等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建筑渣土的相关管理与督促工作。各管理部门及时加强信息沟通工作联系,切实提高管理效能。
二○一○年九月六日
主题词:城市管理建筑渣土△意见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
纪委办公室,市法院,市检察院,无锡军分区,市各人民团体。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0年9月6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