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强化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定稿)

时间:2019-05-12 20:53: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如何强化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如何强化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定稿)》。

第一篇:试论如何强化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定稿)

试论如何强化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管理

目前,农信社贷款五级分类和四级分类已进入双轨运行阶段,从五级分类工作运行管理情况来看,五级分类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信贷管理人员素质偏低、分类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对风险分类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长期以来,由于受“重经营、轻管理”的思想的影响,部分农村信用社对五级分类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没有把五级分类同风险防范、改善信贷质量和提高自身效益联系起来,只是把它看成是一项简单的统计工作。花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进行农信社贷款五级分类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并不在意分类的结果,使分类工作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基层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人员的素质偏低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虽然进行了机构改革,但人员年龄偏大,新进高素质人员少,整体学识水平低,而贷款风险分类是以风险控制为中心的动态管理机制,客观上要求认定人员必须全面、认真、准确地了解、掌握、分析与贷款有关的全部定性和定量因素,包括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行业定位、发展趋势以及担保、抵押情况等等,而素质低的分类人员难以满足这一要求,影响了分类的准确性、权威性和严肃性。

信息资料的缺乏,影响了分类的准确性

五级分类管理要求与贷款档案管理紧密结合,为借款人建立完整的档案。事实上由于以前对信贷档案管理不够重视,造成信贷档案资料残缺,有的借款人根本没有任何档案资料;加之,农村信用社小额农户贷款笔数多、金额小、分布广,非财务资料难以保证其真实性、有效性;另外,银行间的激烈竞争给少数企业以可乘之机,他们利用银行间的竞争提供虚假的档案资料,骗取贷款,有些经营困难的企业甚至不报报表,造成信贷档案资料失真,影响了分类结果的真实性。

贷款质量信息时效性滞后,动态监测不到位

目前农村信用社贷款大多实行“一月一定,按月调整”的分类方式,而且进入不良类别的分类结果要层层认定,最终决定后已经具有滞后性;再者,当前经济形势瞬息万变,各行业的经营状况也会因大局势的影响而变化,一个季度内企业的经营状况有时就会有很大的变化,因此这种按季分类的方法没有体现五级分类作为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对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起到实时监控的作用,不利于作为监管检查和宏观决策的依据。

五级分类工具软件不成熟,手工操作工作量大

目前,大多数农村信用社五级分类依靠手工操作,因分类的资料多,动态调整次数频繁,手工操作工作量大且准确性差;虽然有的地方信用社运用了分类操作软件,但也受到技术方面的限制,造成统计口径的差异,影响了五级分类管理。

分类管理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对五级分类人员的管理、分类偏离了考核,激励机制的未建立,造成分类管理敷衍了事,时常出现错误,有的干脆不进行动态调整。

为了进一步提高贷款五级分类的管理水平,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提高对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认识。国家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就是为了彻底认清贷款质量和风险程度,发现贷款发放、管理、催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改善信贷管理,防范和化解资产风险,提高银行经营水平。

二是加强基层信贷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分类人员的业务素质。一方面是对现有信贷管理人员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特别是要加大信贷管理人员对《贷款通则》、《合同法》、《担保法》等金融法律法规的培训力度;另一方面是向信贷管理队伍充实高素质的人员,进而达到提高贷款管理水平、防范信贷风险、控制信贷风险的目的。

三是尽快加强和完善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功能。人民银行应把所有贷款企业和个人的一切资料记录在案,增加透明度,使所有银行达到资源共享,进而获得贷款企业的真实情况和真实资料,为分类工作提供真实的原始资料,提高分类结果的质量。

四是调整分类期限,把分类工作日常化。建议各行改“一季一定”为适时调整,提高五级分类的时效性。同时给基层信用社分类人员以充分的自主权,取消上级联社及银监部门对五级分类工作的干预和对不良贷款基数的锁定,使分类结果能及时、真实地反映现有资产质量,为上级行和有关部门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依据。

五是充分利用分类结果,加强信贷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农村信用社要处理好分类过程和分类结果的关系,引导信贷人员积极收集和分析借款人的信息,按照规范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分类。分类过程严格了,存在的风险就会及时发现;如果不看过程只看分类结果,仅仅对分类结果简单考核,将会导致信贷人员不愿主动发现风险,不利于贷款管理。

六是加快分类操作软件的开发运用。为了减轻分类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分类的准确性,各单位应尽快实现五级分类的操作软件的统一。

试论如何强化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管理

第二篇:贷款五级分类管理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实施意见》和有关工作的通知

发文单位:中国人民银行 文

号:银发[2002]355号 发布日期:2002-11-21 执行日期:2002-11-21 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银发〔2001〕416号)要求,为做好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工作,现将《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见附件1)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2002年底前,安排16家城市商业银行(名单见附件2)进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试点。从文件下发之日起,各试点银行按照《意见》的要求进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其他城市商业银行应按照《意见》的要求积极进行各项准备工作。从2003年起,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均按照《意见》实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

二、考虑目前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实际状况,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工作按照稳步推进的原则进行。

(一)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可以按执行,即以每年的年底为基准点进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并于次年3月底前向人民银行分行(营业管理部)报送分类结果和分析报告。从2006年起,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每半年进行一次。

(二)城市商业银行目前可以只对一般贷款进行五级分类。从2006年起,城市商业银行应对类似性质的其他债权和或有负债全面进行五级分类。

(三)各城市商业银行应在2005年底前按照五级分类结果提足准备金。各城市商业银行应制定2005年底前的准备金提取计划和呆账核销方案,报人民银行分行(营业管理部)批准。

三、各城市商业银行应依据本《意见》制定本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操作细则,报人民银行分行(营业管理部)备案。

在本《意见》印发前,自行制定的贷款质量分类级数多于五级的城市商业银行,可继续执行自定的办法,但应制定与《意见》相对应的折算办法,并报人民银行分行(营业管理部)批准。

四、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应加强对辖区内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督促城市商业银行按照《意见》的要求,建立有效的五级分类组织和监督体系,切实落实《意见》中规定的分类原则,保证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工作的质量。在2005年底前,原则上每年第2季度对辖区内全部城市商业银行上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结果进行专项现场检查,并于6月底前将现场检查结果报告总行。

五、2005年底前,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结果和准备金提取及呆账核销情况应纳入城市商业银行非现场检查报告。从2006年起,城市商业银行非现场检查报告的季报、半年报和年报中,均应反映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结果和准备金提取及呆账核销情况。

六、人民银行各分支行城市商业银行监管工作人员应认真学习本《意见》及有关规定,熟练掌握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方法和现场检查技能。

七、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在推行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向总行报告。

附一: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实施意见

一、为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制定本实施意见。

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所称“贷款”包括:一般贷款(含抵押、质押、保证、信用等贷款)、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进出口押汇、银行卡透支、拆出资金、存放同业、应收账款、类似性质的其他债权及类似性质的或有负债。

三、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是评价贷款风险状况的一种方法。严格按照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对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进行评估和揭示,并及时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城市商业银行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

四、城市商业银行应把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纳入日常贷款管理工作。

五、本实施意见中的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标准为最低标准,城市商业银行可以自行制定更为审慎细化的标准,但应有与本实施意见的标准相对应的折算方法。

六、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是指按贷款本金利息(简称“贷款本息”)收回的可能性,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类别,其中,次级、可疑和损失类合并称为不良贷款。七、五级贷款的分类标准分别为:

(一)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正常类贷款的主要特征是:

1.借款人贷款本息未逾期或逾期未超过3个月。

2.借款人生产、经营稳定。

3.借款人用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还款,且现金流量稳定。

4.借款人贷款资料齐全。

(二)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还款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关注类贷款的主要特征是:

1.贷款本息未逾期或逾期未超过3个月。

2.借款人出现流动资金不足的早期征兆,如还款时间出现延误、净现金流量明显降低等。

3.借款人经营状况开始出现不利趋势,但暂时尚未影响还款,但此趋势延续下去将对借款人财务状况产生影响。经营状况不佳的原因可能是自身经营不善、行业或宏观经济不景气、产品市场发生变化等,其主要标志是产品销售减少、营业收入降低等。

4.贷款担保出现问题,如抵(质)押物价值明显降低、抵(质)押物控制权出现问题等。

5.借款人信用状况出现可疑征兆,如未能及时取得适当的资料和文件、借款人不合作或难以联络等。

6.其他可能影响借款人财务状况的重大事件,如借款人或借款企业主要负责人健康状况出现问题、借款人或借款企业涉及法律诉讼等。

(三)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次级类贷款的主要特征是:

1.贷款本息逾期超过3个月,或有十足担保,但贷款本息逾期超过12个月。

2.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出现明显问题,营业收入、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重要指标出现恶化趋势,借款人已不能正常归还贷款本息,还款需要执行担保。

3.担保的价值可能不足以保证贷款本息的足额偿付。

4.借款人贷款记录或还款记录不佳,或在向其他债权人还款方面出现困难。

5.贷款档案资料不全、重要文件缺失,影响对借款人经营状况及担保价值的正确判断或可能影响借款人还款及担保的法律责任。

6.借款人还款意愿较差,有明显的逃废债务企图。

7.借款人借债过多,负债比例较高。

8.借款人将贷款挪作他用,可能影响正常还款。

9.借款人出现其他影响还款的非财务性重大事件。

(四)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造成较大损失。

可疑类贷款的主要特征是:

1.贷款本息逾期超过6个月。

2.贷款担保价值严重不足。

3.已知借款人失踪、死亡或实际破产。

4.借款人已停业或即将停业或准备清盘。

5.已知借款人恶意逃废债务且追索困难。

6.借款人的还款责任出现法律纠纷且已进入诉讼程序。

(五)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贷款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损失类贷款的主要特征是:

1.经法院强制执行未能收回的贷款。法院终审判决银行全额败诉的贷款。虽胜诉但未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申请执行,或借款人无财产收入可执行,或因其他不可抗力无法执行而损失的贷款。

2.按贷款企业的净资产对贷款的保证程度确认,贷款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的贷款。

3.贷款主合同已超过诉讼时效,借款人对任何主张债权的文件不予确认,通过所有可能的措施和必要的法律程序均无法收回的贷款。

4.未与借款人签订贷款合同(协议),或贷款合同(协议)原件灭失,以任何方式主张债权,借款人均不予以确认的贷款。

5.债务人和保证人依法宣告破产、解散、被撤销(关闭),并终止法人资格,银行对债务人和保证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6.借款人和保证人虽未依法宣告破产、解散、被撤销(关闭),但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终止法人资格,银行对债务人和保证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7.借款人没有任何还款能力和资产,而且贷款保证已过保证期间,保证人拒不履行保证责任;或保证人企业已破产、被公告注销、被撤销(关闭);或保证人经营状况恶化,财务亏损,严重资不抵债,已完全不能履行保证责任的贷款。

8.借款人死亡,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者死亡,银行依法对其财产或遗产进行清偿,并对保证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9.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赔偿,或者接受保险赔偿后,确实无力偿还部分或全部债务,银行对其财产进行清偿和对保证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10.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受到制裁,其财产不足归还所借债务,又无其他债务承担者,银行经追偿后确实无法收回的债权。

11.借款人已不能偿还到期债务,银行对依法取得的抵债资产,按评估确认的市场公允价值入账后,扣除抵债资产接收费用,小于债权的差额,经追偿后无法收回的债权。

12.其他可能或已经造成贷款本息全部或大部分损失的情况。

八、贷款本息逾期时间是贷款质量五级分类中十分重要的客观标准。如无充足的理由,则该项贷款的分类不应高于基于逾期时间的分类级别。

九、即使贷款本息逾期时间未达到某类别的标准,如贷款符合该类别的其他主要特征,该项贷款的分类也不应高于该类别。

十、如贷款符合多项类别的分类标准,则该贷款的分类应归入这些类别的最低一档。

十一、重组贷款是指因借款人无法正常还款而对还款条件作出调整的贷款,包括直接转期的借新还旧贷款和为盘活资产而追加的贷款。需要重组贷款的分类不得高于次级类。重组后的贷款如果仍然逾期,或借款人仍然无力或缺乏诚意归还贷款,其分类不得高于可疑类。重组贷款如按修订后的还款条件正常还款(其中按月正常还款6个月以上的,按季或半年正常还款一年以上的,按年正常还款2年以上的),可考虑升级至关注或正常类。

十二、违规贷款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制度发放的贷款。违规贷款的风险分类应比照同等情况一般贷款下调一级分类。

十三、对借款人利用破产、解散、分立、兼并、租赁、转让、承包等形式恶意逃废债务的,如贷款本息未逾期,则其分类不得高于关注类;如贷款本息已逾期,则其分类不得高于次级类。

十四、账外经营发放的贷款,对还款责任明确的,如贷款本息未逾期,则其分类不得高于关注类;如贷款本息已逾期,则其分类不得高于次级类。对还款责任未明确的,则其分类不得高于可疑类。对账外经营挂账的应收账款,其分类不得高于可疑类。

十五、行政干预发放的贷款,其风险分类应比照同等情况一般贷款下调一级分类。

十六、除非有足够的理由,信用贷款和保证贷款应比照同等情况一般贷款下调一级分类。

十七、对同一借款人有多笔贷款的,如果担保条件完全相同,在不影响总的分类结果的前提下,可以将多笔贷款合并后进行风险分类。对能够明确界定可能偿还比例的单笔贷款,可以按偿还可能性拆分成多笔进行风险分类。

十八、对特殊类别的贷款,如个体工商户信用贷款、银行卡透支、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助学贷款等,可根据各种贷款自身的特点,按照上述分类标准的基本原则调整各自的分类标准。

十九、城市商业银行应该按照审慎会计原则建立贷款损失准备金提取制度,合理估计贷款可能发生的损失,及时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

二十、贷款损失准备金包括一般准备金、专项准备金和特种准备金。二十一、一般准备金按季计提。一般准备金的年末余额不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

专项和特种准备金应按季提取。

二十二、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应提取专项准备金,其中,关注类专项准备金不低于该笔贷款无抵(质)押部分的2%,次级类专项准备金不低于该笔贷款无抵(质)押部分的20%,可疑类专项准备金不低于该笔贷款无抵(质)押部分的40%,损失类专项准备金的提取标准为该笔贷款无抵(质)押部分的100%。

本条所称贷款无抵(质)押部分,是指贷款本息与贷款抵(质)押物价值之间的差额部分。

二十三、贷款抵(质)押物价值的评估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对贷款抵(质)押物价值的评估应客观、审慎。

(二)抵(质)押物价值评估应由贷款人认可的中介评估机构作出。

(三)各类抵(质)押物价值的折扣率应有明确的内部政策。

(四)抵(质)押物价值评估应充分考虑抵(质)押物的市场流动性和变现能力。

(五)抵(质)押物价值评估至少每半年更新一次,如抵(质)押物的价值或控制权出现重大问题应实时重新评估。

二十四、特殊类别贷款如银行卡透支、个人消费贷款、助学贷款、个体工商户信用贷款等应提取特种准备金。特种准备金的提取标准可根据本行或同业以往的损失记录确定特殊类别贷款的损失概率,按可能损失的100%提取。

二十五、上述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提取标准是对贷款损失率的粗略概算,只有在不能准确计算贷款损失金额的情况下予以采用。有条件的应逐一评估每笔贷款的实际损失,按实际损失金额的100%提取准备金。

二十六、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必须严格按照分类的标准、方法、程序进行初分和认定,并按审批权限进行审批。

二十七、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基本流程为:

(一)分类准备

1.整理、收集贷款档案资料。由贷款经营部门收集借款人基础信息,包括借款人的基本情况、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财务信息、担保资料、往来函件、债务人偿还记录、银行催收通知、贷后跟踪管理报告等重要文件,为贷款风险分类做好准备。

2.录入贷款管理信息系统。有贷款管理电子信息系统的,贷款经营部门负责借款人信息资料的录入。

3.及时更新借款人资料。借款人资料至少每季度全面更新一次。借款人出现重大问题时,借款人资料应实时更新。

(二)初步分类

贷款经营部门分析借款人资料,撰写债务人的背景材料,填写分类工作底稿,并按照五级分类的标准、方法和要求提出初步分类意见,提交信贷风险管理部门复审和认定。

(三)分类复审

贷款风险管理部门对贷款经营部门提交的借款人贷款资料、分类认定工作底稿、分类初步意见等资料进行复审。贷款风险管理部门应与贷款经营部门充分沟通,对分类初步意见充分讨论。贷款经营部门应根据贷款风险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补充和完善客户信息和分类资料。

(四)分类认定

贷款风险管理部门根据分类资料进行综合判断,提出分类认定意见。

(五)分类结果审批

应建立贷款风险分类审批制度,明确各级、各类单位对五级分类结果的批准权限。根据审批权限的规定,各级、各类单位对分类结果审查并签署意见后,报风险管理委员会批准。

(六)提出改进意见

风险管理委员会、贷款风险管理及其他相关部门在分类、认定和审批过程中,应对贷款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并及时反馈给贷款经营部门。

二十八、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工作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如借款人出现重大问题,该项贷款的分类应按规定的审批程序实时进行调整。

二十九、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审批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应建立以分级授权为核心的五级分类审批制度,保证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贷款经营部门负责本部门经营的贷款档案资料收集、贷款风险初步分类和参加分类认定工作。其中,贷款经营人员收集其负责的借款人的贷款资料,提出初步分类意见并提交其上级。贷款经营部门逐级审核并经各级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提交贷款风险管理部门认定。

(三)为简化工作程序,贷款风险管理部门可于贷款经营部门设置贷款风险管理岗位,贷款风险管理岗位工作人员可经贷款风险管理部门授权,认定并批准本级贷款经营部门贷款授权限额内正常和关注类的贷款风险分类。

贷款风险管理岗位工作人员隶属贷款风险管理部门,独立于贷款经营部门。贷款风险管理岗位工作人员应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即在同一贷款经营部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2年。

(四)贷款风险管理部门在一定限额内,对正常、关注、次级和可疑类贷款进行认定和批准应经风险管理委员会授权。

(五)经董事会授权,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本行贷款风险分类政策和制度,对大额贷款的风险分类和损失类贷款进行认定和批准,对有争议的贷款分类具有最后裁决权。

十、贷款抵(质)押物价值评估结果的认定和批准比照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程序和审批制度执行。

十一、准备金提取程序为:

(一)贷款风险管理部门应按季及时向会计部门提交贷款基本资料,贷款抵(质)押物价值评估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结果的明细账目。

(二)会计部门根据贷款损失准备金提取标准制定准备金提取方案。

(三)准备金提取方案报董事会或董事会授权的机构复审和批准。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提取政策应符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

(四)会计部门根据批准的准备金提取方案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五)及时核销损失类贷款。

十二、应建立直接对董事会负责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或类似的专门机构,全面负责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工作。

十三、风险管理委员会应由行长,贷款经营和风险管理的主管副行长,贷款经营、贷款风险管理、财务会计、内部审计、法律事务等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及董事会有关成员组成。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由董事会制定或批准。

十四、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具体工作由贷款风险管理部门负责。贷款风险管理部门应独立于贷款经营部门,贷款风险管理人员不能由贷款客户经理兼任,贷款经营部门和贷款风险管理部门不能直接对同一上级负责。

十五、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工作应防止由贷款经营人员控制。

十六、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涉及贷款风险管理、贷款经营、会计财务、内部审计、信息技术、法律事务等业务部门。主要职责分别如下:

(一)贷款风险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1.全面负责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组织实施。

2.审查和分析贷款经营部门提供的借款人贷款资料、分类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3.对贷款经营部门的初步分类结果进行复审。

4.根据审批权限对分类结果进行认定和审批。

5.向上级和相关部门提供贷款质量五级分类信息。

6.负责分类材料的存档和管理。

7.填制各类贷款分类汇总表。

(二)贷款经营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收集借款人信息并及时更新贷款档案资料,并对分类基础资料的真实、完整和及时负责。

2.负责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初分,参与分类的认定。

3.建立和保管客户资料、分类台账并定期与贷款风险管理、会计和信息统计部门核对账目。

4.落实贷款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等部门提出的分类整改意见。

(三)会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贷款损失准备金提取方案;参与贷款损失准备金提取的审批;对批准的分类结果和贷款损失准备金提取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提供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统计信息。

(四)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定期和不定期地对贷款风险分类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对损失类贷款进行重点审计;参加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审批工作。

(五)信息技术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贷款风险分类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维护。

(六)法律事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对贷款风险分类过程和结果提出法律意见;参加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审批工作。

十七、应建立对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内部监察制度。

十八、内部审计部门应将对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检查列入日常工作。

十九、内部审计部门对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主要检查内容是:

(一)贷款风险分类政策、制度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是否足够审慎。

(二)贷款风险分类的操作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方法、程序和审批权限;贷款风险分类结果是否真实、准确。

(三)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提取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方法、程序和审批权限;准备金提取是否准确。

(四)分类基础资料是否真实、准确和完整。

十、贷款风险分类的内部审计工作应以定期和不定期、现场和非现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十一、内部审计部门、外部审计部门和人民银行对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检查结果应作为考核贷款管理和风险分类情况的重要依据。

第三篇: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基本原理及工作思路

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基本原理及工作思路

一、什么是贷款五级分类

贷款风险分类是根据风险程度对贷款质量作出评价的贷款分类方法。由于分类结果按风险程度依次分为五个档次,因此简称五级分类。这种方法是以审核借款人偿还能力、偿还意愿和偿还记录为主的一套更加审慎、全面、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

贷款五级分类的特点:一是以风险管理为基础,注重贷款的最终偿还的可能性。二是能客观评价借款人清偿能力和贷款风险度。三是覆盖贷款从发放到从账面消失的整个过程,实现了对贷款的及时、动态管理,具有很强的动态监测和预警作用。这种分类方法要求信贷人员要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监测、考核和分类,及时预测并迅速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四是能有助于确定准备金的计提方法,使准备金能比较充分抵御风险。

农村信用社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的目标是:一是促进农村信用社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理念;二是充分运用分类结果对贷款进行分类管理,加强信贷管理,有效控制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三是及时发现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完善信贷管理制度,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四是进一步提高农村信用社员工队伍素质。

二、贷款五级分类的基本原理

(一)贷款五级分类的基本概念及核心定义。

贷款五级分类方法是以贷款风险分类为基础,对银行贷款质量及银行抵御贷款损失能力进行评估的系统方法。

贷款五级分类不仅是为了对贷款质量得出结论,更重要的是分类的过程。因为在对一笔贷款进行分类的过程中,需要按照既定的程序、使用专门的工具、收集全部有意义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贷款质量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这个过程包含着大量的有用信息,也最能反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用文化和信贷管理。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1年12月发布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2001]416号)规定,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分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各类贷款的核心定义是:

1、正常贷款:借款人能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2、关注贷款: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不利因素目前虽未对贷款偿还构成实质影响,但已使贷款存在潜在缺陷,如这些因素继续下去,有可能使贷款发生损失。

3、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关注贷款与次级贷款是正常贷款与不良贷款的分界线,要严格区分。划分两类贷款的关键在于借款人是否有能力通过第一还款来源和处分担保物按约还清贷款本息。次级贷款的借款人不但依靠其正常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已经无法偿还贷款,即使执行担保也无法足额清偿贷款本息,是存在明显缺陷的贷款。

4、可疑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可疑贷款具备的次级贷款的所有特征,但程度更严重,存在重大缺陷。该类贷款预计会产生重大损失,但由于存在一些影响贷款偿还的重大不确定性,例如贷款正在重组或者诉讼,对损失的程度难以确定,所以称为可疑。

5、损失贷款: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须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二)分类的主要依据

贷款五级分类通过判断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确定贷款类别。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借款人的还款记录、借款人的还款意愿、贷款的担保、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贷款人自身贷款管理。

重点是还款能力的判断:

1、财务状况分析(1)两张表格、三年数据,即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以及连续三年的数据。

(2)分析方法----比率法。(3)分析指标,包括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

其中,重点是偿债能力,一般可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衡量短期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包括: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现金比率(现金资产/流动负债)。衡量长期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包括:资产负债比率(总负债/总资产)、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

2、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是偿还贷款的主要来源。衡量贷款能否足额偿还关键看现金流量是否充足,而不是利润。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借款人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流出及其金额的报表。(1)现金流入-----来自何处,金额多少;

(2)现金流出-----用往何处,金额多少;(3)现金净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要对借款人的现金流量进行结构分析,看现金流量是从哪里来的,是从经营活动中来,还是投资或筹资得来。来自经营的现金是偿债的最有保障的来源。

3、非财务因素分析

影响贷款偿还的非财务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一般包括:行业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自然及社会因素、还款意愿和信贷管理等方面内容。它与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等共用,为全面、动态地判断贷款的风险额度,确定贷款分类结果,提供充分依据。财务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是对贷款风险额度的定量分析,而非财务因素则是定性分析。

4、担保分析

(1)担保是次要还款来源。担保只是金融机构在贷款发放中保护自己债权的一种手段,它不能代替借款人的经营状况,也不能代替贷款的协议安排。

(2)担保不能取贷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再好的抵押也不会将一桩交易由坏变好,它只是保证贷款偿还的一种手段。

(3)担保不能保证贷款足额偿还。担保只能降低风险,不能消除风险。(4)担保的效力。担保必须具有法律效力。

以上只是贷款五级分类最基本、概念性的东西,真实把握精髓,还要通过学习、不断实践和不断总结。

三、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思路

(一)分类范围

五级分类在广义上适用于所有金融资产,现阶段主要是信贷资产,包括表外项目。根据银监会的要求,目前,农村信用社进行五级分类的范围是指表内所有信贷资产,包括各项贷款科目、各项贴现科目、或有资产负债科目中核算的资产,暂不包括信用证、承兑、担保和贷款承诺等表外业务。

(二)农村信用社贷款分类方法 根据借款人性质和资金用途的不同,将贷款分为企业事业单位贷款、自然人贷款。

企事业单位贷款的借款人包括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事业法人或其分支机构,以及按规定应向财税部门送交财务报表的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其他经济组织(如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经济合作社等)。企事业单位贷款原则上严格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的要求分类。

自然人贷款再分为两类,即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自然人农户贷款是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助学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以及在农户贷款科目核算的小额度的个人贷款。这类贷款笔数多、金额小、借款人无财务报表,借款人对偿还贷款负有无限清偿责任,偿还的可能性高于企事业单位贷款。此外,农户贷款多为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由于资产转换周期与贷款期限不匹配,容易逾期。因此,农户贷款分类不能主要依据财务分析技术,应以逾期情况、信用等级、担保为核心设计分类工具,按照矩阵进行分类,以简化贷款手续。

自然人其他贷款是除自然人农户贷款以外的自然人贷款。这类贷款主要以借款人所经营实体的运营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和收入情况、担保情况、还款记录、付息情况和逾期时间等直观指标作为划分依据。贴现、农户贷款科目中核算的大额贷款一并参照分类。

承兑汇票垫款按照出票人的性质套用相应类别分类。

第四篇:某农村信用社关于贷款五级分类情况总结报告

某农村信用社关于贷款五级分类情

况总结报告

某农村信用社关于贷款五级分类情况总结报告

县联社: 根据《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分类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通知》、市联社《市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操作实务》、《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等有关文件精神,我们信用社从去年11月份至今年8月5日,利用九个月的时间,明确工作重点,攻克工作难点,使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施五级分类基本情况及与同期“一逾两呆”数据比较变化分析

实施五级分类后的基本情况 经过初分,至6月底,我社按照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划分:正常类贷款1689笔,余额2231万元,占比%;关注类贷款524笔,余额1947万元,占比%;次级类贷款30笔,余额117万元,占比%;可疑类贷款1651笔,余额1342万元,占比%;损失类贷款23笔,余额38万元,占比%。后三类属不良贷款1704笔,合计金额为1497万元,占比%。

与同期“一逾两呆”数据比较情况 按四级分类标准,我社止6月末各项贷款3917笔,5675万元。其中正常贷款2406笔,金额4771万元,占比%,不良贷款总额904万元,占比%,其中呆滞贷款904万元,占比%。按五级分类标准划分比其不良贷款余额增加593万元,占比增加个百分点。数据变化分析

五级分类结果基本真实地反映了我社目前的贷款质量和风险程度。对比分类前后正常贷款和不良贷款的占比变化,我们经过分析,认为导致不良贷款较分类前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五个方面: 一是在四级分类中形态未划分真实,形成的不良贷款。

二是借款人死亡或失去劳动能力导致贷款沉淀,形成不良。如贷户王某,于在我社贷款5000元,用于养猪,现本人已死亡。而担保人也是外出躲债多年未归,贷款损失难以确定,故形成不良认定为可疑贷款。

三是借款人经营不善生意亏损导致贷款沉淀,形成不良。如贷户杨某,于做服装生意在我社贷款0元,用于资金周转,后因借款人经营不善导致生意亏损形成贷款沉淀。而担保人年岁已高无经济来源和代偿能力,贷款损失难以确定,认定为可疑贷款。

四是受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调整的影响,部分企业贷款难以收回,形成不良。我社焦炭行业因受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调整的影响,部分贷款企业经营十分困难。借款人生产经营已经出

现异常情况,第一还款来源不足,贷款潜在风险较大,有可能形成损失,因此,被认定为不良。五是因市场、气候、技术等外界因素导致农业欠收而使贷款沉淀,形成不良。如贷户王某,于在我社贷款1万元用于葡萄种植,由于缺乏技术指导和管理不到位,致使大部分葡萄都染上了病菌而没能正常挂果,致使所投入资金未能收回,于外出打工至今未归,认定为可疑贷款。

二、具体工作做法:

为了确保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扎实、稳步、有效推进我社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具体做到以下“五个到位”:

收集整理资料,准备工作到位。根据《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我社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准备工作:一是编制了五级分类流程图,印制操作工具表,准备好前期工作,为开展实施奠定基础。二是完善借款合同。要求各信贷员对辖内所

有借款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认真做好纠正、调整、补充和理顺工作。三是完善档案。在6月底初分的基础上,全面搜集、了解借款人的经营、财务收支和现金流量、资产负债等方面资料,分类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为五级分类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明确相关责任,组织领导到位 为有效地指导、督促我社五级分类工作的开展,我社成立了以王峰为组长,吉新良、文红伟、白旭生为副组长,主管会计、信贷会计为成员的“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小组”,负责具体组织我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同时联社派出专门包片领导进行具体指导,确保了我社贷款五级分类结果的真实、准确。加强学习培训,思想认识到位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主要是以贷款的风险性,即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和还款意愿来进行认定划分的。为了搞好五级分类,使信贷员深刻理解五级分类的核心定义,掌握分析方法和判断标准,2月24

日,县联社会议后,我社举办了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动员和操作培训会,全体信贷人员参加了培训。6月7日,在初分的基础上,结合省、市联社及各级银监局的新精神,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县联社领导班子及业务股长就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管理的实施方案、基本制度、操作流程等内容对信贷人员进行了再培训指导。会后我社及时召开全体人员会议传达县联社会议精神,要求信贷员认真学习有关文件规定并结合五级分类工作的开展,切实掌握贷款五级分类的知识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操作水平。7月14日,我社做为市联社组织五级分类培训的试点社,与联社业务部门共同参加了省联社在榆次举办的贷款五级分类系统培训会,在此基础上,我社将省、市、县联社有关实施意见及细则打印成册,分发到每位信贷员,使其从主观上认识、了解了贷款分类标准的具体规定、特征及要求,达到了准确把握贷款五级分类核心含义和标准特征的目的,减少

了贷款风险分类的偏离度。

细化日程安排,实施操作到位。

我社依据既定的分类基本标准和程序,对所有存量贷款进行五级分类。在3月、6月底初分的基础上,根据7月14日榆次五级分类培训精神,根据我社实际,具体分成以下四步:

第一步抄录贷款明细。7月21日,根据微机录入界面所需内容,我社组织全体信贷员,分科目、分形态、逐户逐笔抄录贷款明细表;

第二步及时录入微机。7月24日起,根据抄录的明细表,全体信贷人员克服天气炎热、电不正常等重重困难,对所有贷款逐笔录入微机,同时由信贷员按照合同文本目录整理合同档案资料,并在借据上填制21位借据号码。

第三步进行核对分类。8月初,信贷员根据打印的明细表,同借据逐户进行核对。在各个信贷员对各科目余额核对无误后,一方面对10万元以下贷款进行批量分类,再由人工对借新还旧及符合分

类条件的上调或下调进行人工调整;另一方面对10万元、企业事业单位及调整损失的贷款进行分类,根据信贷员所收集的资料及填制的手工认定表进行电脑分析初步认定,再由信贷五级分类工作小组,根据稷联业字[]第17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及电脑分析的资料研究,并确定最终认定结果。

第四步,总结、汇总、归档。根据初分情况,认真统计汇总贷款五级分类结果,并对信贷员整理的五级分类档案进行归档,由信贷会计按信贷员,分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自然人其他贷款、企事业单位贷款三类,按借款年、月、日先后顺序、编制的目录认定表,每页20笔,每盒40笔,依次排序入盒,统一归档管理。

认真监督检查,分级审核到位 县联社五级分类工作组主任、股长多次到我社检查指导工作,对存在问题及时纠改、处理,并对分类结果认真研究、审核,确保我社五级分类工作顺利进行,高标准、高质量圆满完成任务。

我社五级分类工作组织小组对电脑分类结果进行逐笔审查,并认真对自然人其他贷款、企事业单位贷款,初步认定为损失类贷款开会研究,确保五级分类真实、准确、达到市县联社要求标准。

三、存在问题 一是信息不对称,企业财务报表严重失真。与信用社发生信贷业务关系的以私营小企业居多,而这些私营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及财务管理水平低的问题,部分小企业甚至没有帐簿,数字虚假,这使信贷人员在做财务分析时无从下手,贷款风险分类主要依靠主观判断。如白池玻璃厂早已关闭,无财务报表。二是本身程序存在缺陷,如同一姓名的贷款,累计超过10万元,应该用分析法分析认定,但程序中依然采取矩阵法,逐笔分析认定。

三是农户贷款额度小、笔数多,而我们信贷人员少,大量基础信息资料与日常管理都是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操作

效率低,缺乏持续性;贷款农户的基础信息分散、信息更新慢,有的还缺乏真实性。

四是部分信贷人员素质较低,思想认识不足。五级分类是对贷款进行动态的管理,必须运用财务分析、非财务分析等方法,这就要求信贷人员具有一定的财务及法律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但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员工对五级分类认识不清,认为五级分类同四级分类没什么区别,“换汤不换药”,不能认识五级分类的重要性。

五是技术支持及电子化技术手段落后,实行贷款五级分类涉及大量的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和管理,需要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但由于目前我们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电子化程度较低,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管理系统,给五级分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四、几点建议

加大培训力度,培养专业人才。针对目前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素质参

差不齐的现状,要加大对现有信贷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培养专业人才,确保五级分类能够顺利实施。加快信息建设,提高技术支持。加快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进程,提高贷款五级分类技术支持,解决五级分类中劳动量过大和重复劳动等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制度建设。

要充分认识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步掌握审慎经营理念和先进管理经验,健全五级分类入档、注销、保管等系统的管理制度,加强对信用社的指导、督促和检查,确保工作质量。

第五篇:基层农村信用社如何开展初次贷款五级分类

基层农村信用社如何开展初次贷款五级分类

近期,银监会就全国农村信用社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明确指出从2006年下半年起全国农村信用社实行“一逾两呆”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双轨运行,从2007年开始全国农村信用社均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省银监局要求,我省拟组建合作银行的3家联社及和每个联社选择一家试点信用社,今年年底前实行双轨运行。因此,实施贷款五级分类管理,不仅是我省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加强信贷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快与国际接轨的需要。面对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求,如何客观、真实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扎实推行贷款分类工作的顺利开展,笔者认为应重点做好如下几点:

一、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岗位责任,确保工作顺利开展。一是要按照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具体要求,成立贷款五级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由主任担任组长,主办会计、网点负责人、责任信贷员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信息采集小组,信贷分级评议小组,工作质量检查小组。二是拟订岗位的职责,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分工,落实各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使岗位间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组织上保证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正常有序地开展。

二、强化学习培训,提高分类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应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办法,实行下训一级,即联社抓好骨干力量的培训,基层信用社抓好全员的培训。其次是要强化对分类工具的训练。识别贷款风险,判断贷款偿还的可能性,必须对客户的财务,非财务,担保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分类人员只有在掌握并能熟练使用分类工具基础上,方能准确地将贷款进行分类。在培训中要通过开展案例分析,模拟操作,使分类人员能熟练使用三大分析工具,从根本上提升分类人员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确保分类工作的质量。第三,联社职能部门要落实责任,分片包干。重点抓好1-2个信贷档案管理较好的基层社,先熟悉工作内容与工作流程,解决一些带有普通性的实际问题,然后指导全辖各信用社开展工作,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第四是组织分类人员到工作开展较好的单位参观学习,增加其感性认识,此外,要适时地组织经验交流,开辟经验交流园地专栏,使分类工作在经验交流中得到不断完善,信贷人员的分类操作水平在交流中得到提高。

三、严格操作程序,规范操作行为,确保分类工作质量。首先是强化连续收集、分析、调整企业财务报表。把重点工作放在企业连续三年的财务报表上,并对其准确性进行核对调整。对有疑问的数据要求提供明细清单,如应收帐款、固定资产和货币资金等科目明细清单,尽最大的可能收集企业真实的相关的财务信息。在此基础编列出企业近三年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的分析表,计算并分析企业近三年财务比率分析评价表,从而更科学、更全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科学预测未来财务的发展趋势,为开展偿债能力分析提供充足依据。其次是通过现场检查及非现场检查等手段,掌握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变动情况,及时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验证。还应注意企业缴纳税、用电、用水、工资发放情况等与产值或主营业务收入相关的数据来分析并调整报表。第三,通过工商行政机关、税务机关等经济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商会,广泛采集本地区重点行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行业排名等相关信息,为开展非财务因素分析,衡量企业的管理水平,行业所处地位,同业竞争力提供依据。第四,建立分类工作自查、自纠机制,即信贷人员对贷款初步分类后,应换人审核,最后交信贷评议小组评审,做到小额贷款换人审查,大额贷款集体评审复核。从工作流程上减少工作差错,在互查工作中开展交流学习,在纠错中积累工作经验。

四、加强信贷档案管理。一是抓住这次清分的有利时机,对目前的信贷档案进行认真查阅,有缺漏的应及时进行补缺补漏,同时将分类的有关认定文书、行业信息,信贷走访记录等相关资料作为档案资料收集入档。二是落实档案管理责任。按照审贷分离的岗位设置模式,分别落实调查岗和审查岗的管理责任。三是初分工作结束后要将信贷档案的管理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适时组织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和缺漏要限时进行整改,以提高信贷档案的管理水平。

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工作是项全新的工作,由于存在观念上的差异,客观条件的差异,人才素质与综合信息的不对称等问题,加上初次清分时间紧,任务重,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贷款额小、户数多的信贷资产进行准确全面分类,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工作将面临一定的困难与阻力,但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开展贷款风险分类工作对提高信贷人员素质,培育优秀信贷文化,防化金融风险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各地试点单位提供了许多适合农村信用社的好经验、好作法,相信有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科学指挥,在实践工作中牢牢把握一个核心,即以判别借款人还款能力为核心,抓住三个重点,其

一、做好基础档案管理,弄清楚基本情况;其

二、准确调整、计算有关财务指标;其

三、集思广益,开展信贷讨论,准确地对贷款进行评级。编制好四张表格,即企业近三年财务状况分析表、企事业单位贷款分类认定表、自然人农户贷款认定表、贷款风险分类汇总表,就能高标准地完成初次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工作。

下载试论如何强化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如何强化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贷款五级分类管理与“应计贷款与非应计贷款”的核算口径不协调[5篇材料]

    贷款五级分类管理与“应计贷款与非应计贷款”的核算口径不协调。 “应计贷款与非应计贷款”的会计核算分类方式,由财政部制定并发布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自2002年1月1......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一、指导原则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贷款分类指导原则》,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进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即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现行贷款五级分类 正常贷款 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银行对借款人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有充分把握。贷款损失的......

    贷款五级分类案例

    贷款五级分类案例 此案例是崔光华根据某洗衣机公司的贷款事件编写的。本案例只 作为课堂讨论的材料,目的在于研究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与控制问 题。 一、背景资料 贷款五级分......

    贷款五级分类参考标准

    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贷款具体标准如下: 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标准 金融机构在充分分析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参照下......

    贷款五级分类基础知识

    1、 什么是贷款风险五级分类? 答:贷款风险分类是指信用社信贷管理人员,依据综合获得的全部信息,以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作为分类标志,对贷款风险程度进行分析、判断,并以此对贷款做出......

    贷款五级分类案例集锦

    贷款五级分类案例集锦 案 例 分 析 一、企业贷款 正常类 案例一:典型动态案例分析一一金蝶卷烟厂 贷款的基本情况:借款人金蝶卷烟厂,成立于1980年,是中原市唯一一家卷烟生产企业......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 中国1998年之前的贷款分类 1998年以前,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分类办法基本上是沿袭财政部1998年颁布的《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中的规定把贷款划分为正常、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