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
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
5月23日中午,我无意间路过分公司一楼的车库,看着维修工人忙着给军用车辆换胎补气的时候,无意间看到车库里面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忙着收拾车库的维修器材和工具,为了搬动一个替换下来的汽车零件,这个身影弓着腰,俯下身子,双手抓住零件,拼命的想向上抬,可能是因为零件实在是太重的原因,他几次的尝试都没有成功,最后没办法只好拖着这个零件一点点的挪动,一路上还休息了好几次,每次都站起来撑着腰捶几下,好半天才把这个零件拖到了墙角边。等到这个身影走出来的时候我才认出来,原来这个人是老夏,老夏就是夏斌,老夏他本已退休,但他从事有关汽车修理方面的工作十几年,分公司为了汽车维修业务能够正常维持,便挽留老夏,老夏便继续了上班生活,老夏在分公司负责厂内汽车维修和汽车修理厂管理的工作,去年分公司承接了地面公司道尔车维修业务,分公司把这项难度极大的工作交给老夏,老夏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从接到任务起便全身心的投入到项目中,项目实施困难重重,几经变化,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在车辆维修的关键阶段,老夏不顾自己年事已高,硬是陪着维修人员连续奋战好几天,还有几天更是直到凌晨维修作业结束才离开维修现场,这使我们在心里对他都非常敬佩。在工作上他始终如一,严谨求实,不畏艰难,兢兢业业,夏斌同志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体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为分公司2011年的经营目标的实现起到了重要作用。夏斌同志对企业倾注了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全部心血,体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价值所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二篇: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
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
2016年6月3日,物探事业部基础工程作业公司开展了主题为“共产党员仍需要有奉献精神”的党员学习活动。基础工程作业公司共11名党员参加了学习活动。通过这次学习大家感触颇深,受益良多。
当历史的车轮碾过往昔的记忆,当久违的春潮再一次涌起,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青年党员,胸中充满了无限憧憬!作为党员,我深知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不仅代表荣誉,更代表责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党章»规定为党员的两条义。因此,我时时刻刻都在激励和鞭策着自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应该说,党的形象的先进与否,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决定着党的兴衰存亡。解放战争时期,我党为了天下穷苦百姓的解放,领导人民进行斗争,站到了战斗的第一线,杨子荣、董存瑞、杨育才等一个个英雄前仆后继,冲锋陷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我党领导人民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前列,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艰苦奋斗,勇挑重担,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王进喜、雷锋、时传祥等一批优秀党员树立了党员的标杆形象。在当前新形势下,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国际局势和国内形势的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对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
有一则寓言故事,说的是太阳神和风神奉命让一行人脱下身上的厚棉衣,风神自恃力大,用尽力气狂鼓猛吹,行人却把衣服越裹越紧。太阳神换了一个办法,洒下阳光,温暖着行人身体,使他不知不觉中将衣服脱了下来。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党员形象先进性,必须采取润物无声的方法,才能于细微处见精神。
正如《党章》所强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比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奉献精神的灵魂,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事业战胜各种困难最终取得伟大胜利的力量源泉。
全面提高党员素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需要在全体共产党员中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奉献精神。
一、弘扬新时代的奉献精神,首先必须强调忠诚,永远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这是每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品质和美德修养。它要求我们在思想、立场、行动上同党、同祖国、同人民保持一致。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指出,“党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我们党员的思想和行动的最高原则,是考验一个党员是否忠于党、忠于革命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标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忠于党和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忠于党,首先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就是要对党吐真情,说实话。就是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就是要结合本职工作,认真地贯彻落实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只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又把远大的理想目标与现实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树立和落实新的科学发展观,保证和促进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二、弘扬新时代的奉献精神就要强调“无私”,就是要默默给予,不索取。
这种奉献精神在党员领导干部中,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道德约束,而是必备的基本品质,是衡量领导干部称职不称职的重要标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质要求,所以必须强调“无私奉献”。共产党人讲奉献,就是要不计得失,顾全大局。就是任何时候,都要守得住心神,管得住手脚,挡得住诱惑。就是要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危难关头豁出去。任何时候都要提倡小局服从大局、局部服从全局。党员干部无论从事何种工作,负责的范围大小,都属于全党全国这个大局的组成部分。每个党员、干部都应以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精神,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把各自负责的局部工作落实好,保证经得起党和人民的检验。这是具有大局意识的重要表现,也是对大局最实际的维护和支持。
三、共产党人讲奉献,就是要为社会提供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关爱。
要为构造一个环境清洁优美、社会治安良好、生活方便舒适、人际关系友善、健康和谐的社会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营造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理解人的浓厚氛围,是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爱别人,也是爱自己;对别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当这种爱、这种责任延伸开来,就会成长为惠及社会的无比强大的力量。有了奉献精神这一伟大力量的支撑,不仅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而且必将会把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理想目标早日变成现实。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不少党员由于缺乏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和起码的道德修养,被社会上的不良价值观取向所诱惑,对迎面袭来的新问题两眼模糊、剑走偏锋,错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看成是“冒傻气”,把党员的奉献精神认为是患了“分裂症”,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开始动摇,甚至一股脑儿滑向贪腐的深渊,也是不争的事实。
在现阶段,要减少拜金主义的不良影响,特别需要共产党员勇敢地站出来,继续发扬忘我的无私奉献精神,给全社会带来雨后泥土的芬芳,让雾霾在太阳的驱散下,蓝天常驻。在我们企业正经历“寒冬”与生存的考验中,作为基层的共产党员,我们应该义无反顾地克服各种“急、难、险、重”,发扬先锋模范作用,继续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优质高效的完成各项工作。要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信念,用自己的“萤火”照亮周围,感染周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周围群众,急公司所急,想公司所想,献计献策,为公司尽快走出困境贡献自己最大的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担当的起自己的责任,才对得起人民对我们的期望,才算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文:卢贺
物探基础工程作业公司)
第三篇:一位老共产党员的遗产
一位老共产党员的遗产
燕赵都市报记者 赵书华/文 史晟全/图
邢台市新华南路与西大街交叉口南50米,一条窄窄的不起眼的胡同,灰暗的水泥砖墙房屋和周围鳞次栉比的高楼相比,显得逼仄而陈旧。红砖相隔的平房小院,庭院里的树木、盆栽,喧染着浓厚的生活情趣,这里曾是市委家属院。
胡同最深处的一家,有些熏黑的墙壁上,并排挂着两张黑白照片。左侧的一张,是1966年,时任邢台地委书记的师自明陪同周恩来总理视察隆尧地震灾区时的情景;与之并排的另一张,是1960年,时任邯郸地区妇联某工作部长的刘桂平受邓颖超接见的照片。照片里的时代已渐行渐远,照片里的人物却正向我们走来……
2014年9月9日,是师自明100周年的诞辰。他的子女们告诉记者,父亲已经去世整整30年了,但父亲的音容笑貌却常常浮现在他们的脑海里。年初,他们商量,要纪念纪念父亲。从3月起,他们循着父亲工作的足迹,走访父亲那些曾经的同事与部下,缅怀父亲创业艰难,朴素廉洁。
35岁的涉县县委书记
父亲师自明,1914年出生在涉县新桥村的一个贫困家庭。奶奶在他不到3岁时因病离世,爷爷在左邻右舍及亲戚的接济下把他拉扯大。他年岁不大就给地主扛长工放羊,拉大锯学木匠。1937年,八路军129师进入晋东南。父亲师自明于1938年1月入党,成为涉县较早的共产党员。
据其大儿子讲,他从小就听父亲讲过一则抗敌故事。1937年深秋,日本鬼子的部队隔三差五地从村前经过,所经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有一次,父亲师自明领着乡亲们上山避难,鬼子见村中只有两个老人,就用刺刀刺死了他们,还放火烧了村中许多房屋。父亲师自明组织了七八个青年,自造地雷,埋在鬼子经过的路上。第三天傍晚时分,一支百余人的鬼子队伍开了过来,地雷大发威力,炸死了最后的两个鬼子。
父亲进步很快,不久即担任由共产党领导的“三三制”涉县参议会的参议长。1939年,他任涉县农会主席。1947年11月,父亲担任了涉县县委副书记;1948年6月,任涉县县委书记。解放战争的最后时期,涉县当地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当地青年参军参战,支援刘邓大军。中共涉县党史记载,解放战争期间,涉县参战民兵达76232人,提供担架11579副,为新中国诞生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年82岁的涉县党史研究室原主任李士华,清晰地记着涉县当年国庆庆典的盛况,1949年10月2日,县委县政府在县城直属库大院搭起了台子,召开县直机关干部职工和城关、井店、偏凉、河南店、温神头、胡峪等乡村群众参加的万人大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年仅35岁的县委书记师自明穿着黄黄的棉衣,腰扎皮带,打着裹腿,威风凛凛地站在台上主持大会。
平凡得和老百姓一样 1952年,父亲师自明离开涉县到邯郸地委工作,任组织部长。
1953年,父亲任邯郸地委副书记。
1955年,父亲任邯郸地委第二书记。主要负责农业生产战线的工作。
1961年4月,根据河北省关于调整区划的指示精神,邯郸专区与邢台专区分开。父亲离开邯郸到邢台地委任第二书记。
1965年11月,经省委批准,地委书记刘琦任地委四清工作团政委,期间,由父亲代理地委书记。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急需休养生息,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主要工作是恢复生产,解决群众吃饭穿衣问题。
父亲是农民出身。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就率领八路军129师在涉县修筑漳南大渠,将漳河水引到了赤岸村等多个村庄,父亲当时兼任挖漳南渠指挥部主任。1958年8月,在父亲的申请下,因故停修的岳城水库开始复工建设。与此同时,另一项大型水利工程东风渠也于1959年10月如期开工。受命担任总指挥的父亲师自明住进了设在曲周农村的指挥部。
当时在地区妇联工作、如今已年届80岁的侯书格回忆道,说是指挥部,其实就在农民家,师书记和大家一样,成天吃小米干饭,也没啥菜。“曲周当地有种特产杂面,一次县里干部说让我们品尝杂面,我们天天盼,等着吃杂面,师书记说不能去吃,吃了就是违反纪律,就是脱离群众,几十万挖渠民工要都能吃上杂面,咱就去吃。最后也没吃成。” 1971年2月,邢台朱庄水库开始兴建,师自明任水库指挥部政委。
师自明的二儿子师中华记得,父亲蓝布裤褂,黑色布鞋,风吹日晒落就的黝黑脸庞,混在人群中,平凡得和普通民众一样看不出区别。有一次他到水库工地看父亲,放眼望去,工地上人山人海,都在挥锨劳动抬筐运土,分不清干部与群众。办公室值班的同志看到他,说:“你等一会儿吧,找谁也不太好找。”直到吃饭的时候,他才看到父亲风尘仆仆地回到指挥部来,父亲给了他一个大海碗,自己也拿了一个,一人买了一碗菜汤,两人买了两个馒头两个窝头,又简单地问了几句家里的事,就又与其他同志说起工地上的工作了。
四儿子师中海回忆说,印象里,父亲的眼镜盒里时常带着针线,衣服破了,就自己缝缝补补。
现年72岁,曾是师自明通讯员的姚春发每次谈起老书记,都用一种不容质疑的口气说:“师书记,那个人严格得很哪!不管是对工作,还是对自己、对家庭。举例说吧,三年困难时期,尽管粮食紧张,只要师书记说句话,我从粮油公司什么都能要得出来,但书记从来没说过,自己吃的就是那一点指标。”
他既慈爱宽厚,又严肃严格
这是一张珍贵的全家福,在这张拍摄于1962年的全家福中,站在子女们身后的师自明,轮廊方正的脸上露出发自内心的开朗笑容。“大概5岁的时候,父亲回涉县,把我从寄养的奶娘家叫出来,骑着一辆当时我看着非常大的自行车,让我坐在挂着两边有兜儿的大袋子里。那个情景,就像在眼前一样。”在二儿子师中华的记忆里,由于子女多和家庭困难,他和哥哥从小被寄养在奶娘家里,之后,他们分别上学、当兵,与父亲相聚的时间少而又少,但每逢八月十五,父亲把切成小块的月饼一一分发到他们手里时,他们感受的是父亲的亲切与慈爱。
三儿子师中和说,父亲刚到邢台地委工作时,他们也才十八九岁,虽然父亲很少花钱给他们买吃的,但他们可以到父亲的办公室看书看报。偶尔靠在父亲怀里撒个娇,父亲也不会拒绝。但只有人来谈工作,他们会被立刻领到一边去。
由于分管人事和全面工作,到家里来找书记谈事的人很多。无论是二儿子师中华,三儿子师中和,还是小儿子师中保,对于前来找父亲的人,他们共同的印象是,一般来了人,他们也就是开开门,领到屋里,顶多倒杯水,然后就很快地躲到一边去了。
在子女们的心目中,父亲从没利用职位替他们谋过好处。父亲活着时和去世后,他们也从没利用父亲影响去谋过私利或讨个一官半职。他们简简单单,平平静静地生活着,老二师中华多年在一家纺织厂工作,三儿子师中和的工作单位是运输公司,四儿子师中海1972年参加工作,在邢台仓库一直干到退休。小儿子师中保曾在磁山铁路段上工作12年,直到父亲离世后许久才从邯郸调回邢台。
四儿子师中海说,1980年代初,时任省委书记的邢崇智到邢台家中看望父亲,曾提出可以让个子女去县里工作,给安排个职务。师自明说,让他们自己努力吧,不能靠关系找工作。
二儿子师中华至今还记得这样一件事。1985年,他从原来的织袜厂调到了针织厂。原先,他在织袜厂有一套住房,父亲非要他把织袜厂的房子退掉,说不在那个单位了,就不能住人家的房子。可新单位没有房。父亲说,那你来家里,咱们挤一挤吧。
严正家风已扎根子女心中
1984年,刚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父亲因突发中风离世。同样出身涉县山区,与其一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三年自然灾害的母亲刘桂平痛失爱侣。如今,尽管已经是88岁高龄,但母亲刘桂平依旧拒绝保姆,坚持自己照料饮食起居。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地震,经历过邢台地震的她,从工资中拿出2000元作为特殊党费,毫不迟疑地捐给了地震灾区。
由于严格的家教,我们这个如今30多口人的大家庭,兄弟和睦,妯娌相亲,晚辈勤奋上进。
转眼间,父亲师自明去世已经30年了,30年里,他们常常沉浸在“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悲痛和遗憾中,但每当想到,作为师自明的子女,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都尽职尽责,勤勤恳恳,父亲若是上天有知,也一定是十分高兴的吧。
(本文中引用史料均参考孙创宇《纪念师自明同志诞辰100周年》)
第四篇:浅谈奉献精神
浅谈奉献精神
——一件小事引起的思考
今天碰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3个人一起做值日生,当检查的老师来抽查的时候,老师说黑板没擦,叫一个值日生去擦。然而,三个值日生互相推辞,检查的老师就站在门口等着,而这三个值日生就在下面争执着,没有一个愿意上去擦的,磨叽了老半天,才最终有一个人冲上去擦黑板,满脸怒气着的。这难道不好笑吗?三个人争得小脸通红,煞是可爱!3个值日生一起工作,做的事情是这种公共服务性质的班级卫生打扫,这就需要考验一个人的奉献精神了。如果3个人都很愿意为班级做这些事情,那么是再好不过的了。但是,不是人人都那么“傻”的,总是会有一些人会想偷一下懒、耍一下赖、占一点小便宜,那么,这些无赖的人留下的这些工作谁去做?如果人人都说,这黑板应该是他擦的,与我无关,教室的一半是我扫的,还有一半是他扫的,他不扫是他的事情,也与我无关,我不帮他扫,不帮他擦。那么这个班级的卫生一定搞不好。就好比1个和尚挑水喝,2个和尚抬水喝,3个和尚没水喝一样。
然而这3个值日生身上所体现出的这种责任心、奉献精神的缺乏,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尤其在这种公共的领域中,许多人都自我至上,自我利益至上,没有一个人愿意多做一点,仿佛那是要了他的命。他会说,这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我为什么要多做一点?我为什么要多付出一点?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就应该为人类世界做出一点贡献,否则,不就白过此生了,不是吗?我们常说,有的人活着,但他却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仍然活着。那些活着却死了的人正是那些自我至上、没有奉献精神的人,而那些死了却还活着的人则是那些被前者称之为“傻子”的人。只有当个体将自己视为整体的一部分,为整体而付出的时候,这个个体的生命才可以随着整体而延续下去。为人类世界做出的贡献,并不一定要有多感天动地,轰轰烈烈,就像海尔集团的总裁所说的“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然而现在许多人连一点公共意识、公共奉献精神都没有,他又怎么能为人类世界做出贡献呢?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没有奉献精神,我们所提倡的和谐社会有实现的可能吗?
像现在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全球变暖问题,为什么大家都关注,因为这涉及到了每一个国家的利益。然而,一次次的国际会议、国际讨论,制定这个那个的一个又一个计划,某某国减少多少多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讨论出来的结果只是一个讨论结果,有一些国家只是说的好听,但真正是为了人类环境而去做的有多少?众所周知,国家利益是各国实行对外政策和对外活动的根本因素。在牵涉到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等领域的时候,各国为自己的利益实行不同的政策,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当牵涉到人类的公共问题的时候,这种本国利益至上的心态是否还应该继续保留呢?我想在面对人类公共问题的时候,这就没有什么国与国的差别了,没有各国利益,而只有人类利益。当在共同解决环境这种人类公共问题的时候,出发点就应该是人类利益,而不是国家利益。我看到最近的新闻媒体上说图瓦卢将成为第一个被淹没的国家,报道中有提到图瓦卢的一位老人的话,他说,即便是图瓦卢沉了也会跟着它一起沉到海底,不会搬到其他国家去生活。这位老人的话让人感动至深。可是,想象一下,图瓦卢的陆地上站着一些图瓦卢人,海水没了过来,吞噬了那些图瓦卢的守望者和图瓦卢的土地,想象一下那样的情景,你忍心看到那样的情景吗?我想图瓦卢那位环境局局长说得很对,如果其他国家都被海水淹没了,那么你们那些发达国家去赚谁的钱?人类应该明白,现在,每一个国家为了环境的付出,都不是为了本国,而是为了整个人类,为了这地球上的每一个生物,人类的历史史册会记录下你们的贡献。只有每一个国家都愿意奉献,愿意为人类这个种族多做一点,所有的力都往一个地方使,才能使环境问题真正走上被解决的道路。
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也只有人人都有奉献精神,社会、世界才能变得更加和谐。每个国家、每个个人都应该从我开始,勿以善小而不为。
第五篇:奉献精神
奉献精神之感动你我他
近日,在全国广泛开展组织向张丽莉、吴斌、高铁成同志的学习活动,我一遍又一遍的看了他们的事迹之后,我的心灵为之感动,为之震撼,他们的所有举动都凝聚着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是平凡的人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我只有说,他们是我心目中的平民英雄,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折射出了人间的真善美,更是用行动阐述了“人之初,性本善”。他们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值得学习的榜样,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标杆,他们的事迹感动了所有的中华儿女。
从他们的丰功伟绩中我们看到的是呕心沥血的奉献,对比他们的作为,我们不光只有感动他们的奉献精神,我们更要心生一种力,让这种感动变为动力,行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我们虽然没能做到像英雄那样的伟大事迹,但是至少要学习他们的奉献精神,工作生活中我们要做到永不言弃,默默无闻的奉献,彻底的让奉献精神回归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目中,让奉献精神在我们心中烙上一个深深地印,使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奉献精神。
奉献是一种动力,工作中,无论我们以前的心态是怎么样,哪怕只是干好本职工作,或者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是整天抱怨这个抱怨那个,但从今天开始,从我们知道了张丽莉、吴斌、高铁成同志的感人事迹的那一刻起,我们要学会奉献,学会在工作中奉献,工作中奉献其实也是一种无形的动力,我们不要把工作只当做简简单单的工作,只要把它当做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前途和改变我们命运之路,奉献精神也就会付诸于我们的行动,对自己事业的全身心热爱,全身心的投入,乃至全身心的付出。让我们把每一件小事认真,负责的做好,做漂亮。
奉献是一种美德,从古至今,无不存在奉献精神,古有龚自珍笔下的“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李商隐笔下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鲁迅笔下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等等,都体现出了古人对奉献精神的崇尚与感悟。当今社会有我们的三位英雄,他们在生死的紧急关头,把生的希望刘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生命谱写了人间大爱,闪耀人性光辉,他们的美照耀着整个祖国大地,他们的美感动了我们每一位人,张丽莉的教师之美;吴斌的司机之美;高铁成的军人之美。无不让我们为之尊敬,祖国也为之骄傲。奉献是一种美德,奉献之美不需过多的犹豫,不需过多的语言,只是义不容辞的付出。
奉献是一种责任,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张丽莉义无反顾的推开学生,自己却卷入车轮之下;吴斌在被突如其来的不明金属块击中,胸脯受到重创的情况下,还能忍着剧痛将车停稳;高铁成在被烈火严重烧伤的情况下,还能连续两次冲入火海,切断电源。他们没有过多的语言,无时无刻以奉献为己任,关键时刻直接用行动诠释了自己的职责,行大于言。想想我们工作中,又有几个人能真正的把奉献当作一种责任,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少说话,多办事,默默无闻的奉献着。但从这一刻开始,我们要从英雄的身上学到奉献的责任,我们更要为我们的工作承担起更多的责任,要在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还要学会去帮助别人,为我们的工作奉献出更多的力量,齐心协力,使我们的企业走向更辉煌
奉献是一种关爱,当今社会,金钱、地位、名誉等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冷漠。每个人都过着各自的生活,很少去关心别人,乃至社会上会出现小悦悦事件等等,试想如果我们能多一份奉献,多一份关爱,这样的事还怎能发生。俗话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在我们助人为乐时,在我们奉献爱心时,我们心里也会很高兴,也会很踏实,也是我们的骄傲。这种关爱,很多时候只是举手之劳,比如公交让座,斑马线扶老人过街等等。还记得在汶川5〃12大地震后,许多人纷纷慷慨解囊,向灾区伸出了援手,他们有的捐钱,有的捐物,象涓涓细流汇成了爱的滔滔江海,这就是在灾难面前所体现出来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的爱心。在灾难面前,这种爱心更加凝聚了我们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心,奉献多一点,关爱多一点,我们的祖国会更加繁荣,我们的人民会更加齐心协力,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张丽莉、吴斌、高铁成同志的先进事迹,让我们彻底学会了奉献,学到了奉献精神。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更高昂的斗志,更饱满的精力,投入于我们的每一分工作之中,多一份奉献,多一份关爱,我们的企业,乃至我们的祖国将会会更加繁荣昌盛。为了我们的明天,让我们携起手来,为自己,为他人奉献出我们更多的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