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小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为了把小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拯救出来,让孩子们有更多的玩耍时间,促进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因此要“减负”。学生的负担有二:一是课业负担;二是精神负担。为什么会有如此沉重的负担,也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来自家长;二来自学校。众所周知,面对升学的竞争,就业的压力,家长、学校对学生施加了更多的压力。不打好基础就会影响今后的学习。因此,在小学阶段,家长们就非常重视子女的学习情况,他们“望子成龙”心切,节假日,双休日送子女上辅导班,做习题,把时间安排得紧紧的,孩子们哪还有玩的时间啊!在家长们的教育下,现在的孩子思想过早地成熟,想着进重点中学,上名牌大学,哪还有以前我们儿时的那份纯真,快乐。但是这份压力的真正来源还是社会,现今社会用人制度过分追求高学历,使家长对子女的今后就业问题产生了担忧,如果进不了名牌大学,面临的就业问题就会更大,因此,他们不得不在现在让子女们承受这“不能承受之重”。而学校里师生的负担来自统考以及升学考试的压力。
“减负”已是个老话题,可为什么学生的负担没有减下,反而更重,原因究竟在何处?首先,减轻学生负担的规定,家长们并不领情,反而有不少家长增加了担忧。他们担心现在进行的快乐教育,到时候就是考不出好成绩的结果。面临的情况是小学不好好学就考不上好初中,考不上好初中就别想考上好高中,考不上好高中上大学就没戏,这是一环扣一环,哪环松了也不行。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就是学校放松了不少家长也会给孩子暗地里加码,那反而是一种更可怕的竞争、更可怕的压力。这几个学期,我校为了给学生减负,没有征订“每课一练”等作业本,但是家长们自发去书店购买。有些家长甚至认为老师在“偷懒”,在家长会上提出要增加作业量。“减负”后大多数的学生的课余时间多了,但有了这么充裕的时间,有的学生不加任何利用,只一味沉迷于玩电脑,看电视,于是家长们又对“减负”产生了担心。
要做到真正的“减负”,正如江校长说的,师生过重的精神负担要减,机械性的、惩罚性的、累死人的作业不要布置,而必要的课业负担不能减。目前有些学校的“减负”出现令人忧虑的倾向:借口“减负”随意删减教学内容;借口“减负”随意修改教学计划;借口“减负”随意减少教学时间。甚至,“减负”成为个别教师工作不负责任,降低教学要求的理由。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一考定终身”的体制还没有完全改变的情况下,真正能为学生“减负”的方法只有一条,就是学校要走“轻负担,高质量”之路,教师们应该积极探索和研究教学改革,总结出在课内、课外有效可行的教学经验,严格控制作业量,精心安排,注意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生欢迎的作业。作业就内容来说,既要突出新知识的重点,又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既要考虑巩固“双基”,又要注意发展智能,既要面向大多数,又要照顾两头。形式上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如有口头的、观察性的、思考性的、实践操作性的作业,有时,根据教学需要,还可让孩子自己设计作业,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并且布置作业因人而异,既有统一的必做作业,也有选择性和自主性的作业。另外,学校和家庭应该给学生们营造一个轻松、良好的环境,可以有效地避免孩子的身心过于疲惫。
第二篇:小学生减负教育的点滴思考
小学生减负教育的点滴思考
国家教育委员会曾在1988年、1990年分别出台了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2009年江苏省教育厅就中小学“减负”问题提出了十项规定。时至今日,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个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是也有个别有反弹之势,同时也有“矫枉过正”的严重问题存在。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大家共同讨论。
一.“减负”与过于“减负”
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源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来自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几方面。来自社会上的激烈竞争、形式更加严峻的就业压力,促使家长们不得不从小抓紧孩子的教育,谁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对学校教育就期望很高。而教育回报社会就看这个地区的高考升学率。追求升学率就成为教育行政部门的业绩评价标准,最终成为各学校的终极追求目标。由此衍生出学校之间竞争也日渐加剧,小学生在校课业负担就重。学校“减负”了,但回到家,家长又要孩子学习其他兴趣班。眼下如雨后春笋般发展,日益火爆的各类补习班人满为患,不就是最好的说明吗?前几年曾做过一个调查:现在的小学生有60%(这个比例目前大大超过60%)都不喜欢上学,认为上学很苦、没意思。但又不能不上,这个比例不正显示了课业负担过重带来厌学的恶果吗?
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看到“减负”的正能量的负面问题,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学生们非常突出。来自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影响,新的“读书无用论”及家长过于溺爱孩子,造成近几年学生的“双基”极大下降。这个问题在小学中高年级就十分显现出来了,在这几年的六年级毕业考试数学及格率严重下降,而低分率大有上升之势。如:我们学区2011年六年级毕业考试数学成绩及格率不到30%,而低分率高于36%(30分以下为低分)。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应对学生有一个理想教育,要有一个正向引导,帮助他们确立积极向上的学习目标。现在经济发展了,吃喝玩乐的空间大了,学习的兴趣反而下降了。因此,我们在“减负”时,一定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比如,家长们虽然把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投资到各种各样的特长班、辅导班上,凡此种种,使“为学生减负”成了一句空话。但同时也要看到这些所谓的“辅导班”也真为学生“减负”了,多数是骗学生高兴,有的甚至帮学生“完成作业”,其实是变相给孩子做作业,大家不要忘了他们办班的目的是什么?!
二.“减负”与 “增压”的策略
要想真正使我们的孩子成才,既要作到减负,又要适度增加一点压力。不能因为减负,让我们的孩子放任自流,空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沉迷于游戏、电视等中,而荒废了学业,我们教师要加强学习,提升教学理念,不断探索教育的新思路,让我们的孩子愉快的成才。我们的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几方面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正确引导,激发学习兴趣。前些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师大教育系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大型调查,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有百分之八点
四、初中生仅有百分之十点七,而高中生仅有百分之四点三;学生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依次为实验、用电脑、读课外书,而认为最有效的即适合应考的学习方式则依次是听讲、作业练习,这恰恰是造成他们厌学的重要因素。“减负”、“增压”、学生“应考升学”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在目前升学方式没有变革之前,我们只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地策略,减少矛盾,理顺关系,使我们的孩子均能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基本素质。
(一)学校教师要切实改变观念:学校教育要从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角度,着眼于为孩子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具有健全人格、有良好素质的社会公民为教育目标。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社会不仅需要科学家、研究家、航天员,也同样需要高素质的普通的工人、清洁员、种植员、合法经营、诚实守信的商人,甚至是小商小贩们。培养、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才是教育的根本。
(二)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做到联手共管,使学生有个引导和支持。“减负”已是个老话题,可为什么学生的负担没有减下,反而更重,原因究竟在何处?首先,减轻学生负担的规定,家长们并不领情,反而有不少家长增加了担忧。他们担心现在进行的快乐教育,到时候就是考不出好成绩的结果。面临的情况是小学不好好学就考不上好初中,考不上好初中就别想考上好高中,考不上好高中上大学就没戏,这是一环扣一环,哪环松了也不行。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就是学校放松了不少家长也会给孩子暗地里加码,那反而是一种更可怕的竞争、更可怕的压力。“减负”后大多数的学生的课余时间多了,但有了这么充裕的时间,有的学生不加任何利用,只一味沉迷于玩电脑,看电视,于是家长们又对“减负”产生了担心。同时端正家长对子女读书的看法,使其与校方达成共识,做到学校能及时把学生在校内的表现反馈给家长,而家长能把学生在家的情况提供给学校。适时举办家长学校讲座等正确引导家长对自己孩子的管理和教育。我们的学校和家长们要有一颗平常心,真正尊重孩子,关心孩子,不苛求孩子,努力改变学生厌学的情况。培根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老师和家长应努力在培养学生乐学方面下功夫,培养学习兴趣,学生喜欢学习,自然学习效果就好,课堂上已经学会了,掌握了,还需要布置大量的作业吗?只要孩子对学习有兴趣了,他们会自加压力的,做到减负增压两不误。
(三)学校要加强各项管理,特别是教学管理,师资力量管理。一所学校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模式和师资力量,就不会有良好的教学质量。同时学校应跟上时代的步伐,进行必要的改革,改变教师的人才观、教学观和角色观,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学定教”的教学观念,也只有这样学校才有吸引力,才有出路。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巧用各种媒体,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境,快速进入最佳思维状态,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1)、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六七岁至十一二岁的小学生来说,要让他们高兴地、发自内心地、自觉自愿地主动学习书本上的那些知识,并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摆在第一位的是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渴望学会写字、阅读、作文、计算、绘画等。对于老师来说,除了必备的教学基本功以外,还要善于创设一些教学情景,利用必要的媒体,巧妙导入新课,让学生怀着轻松好奇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
(2)、创造自主学习,夯实学生学习基础
从儿童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知识并不是家长和老师交给的,而是他们自身探寻得到的。如果我们教师能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留给他们以空间和自由,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寻找规律,那就一定会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和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形象思维方式为主的小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会有一定难度,如何缩小形象思维和抽象知识之间的距离。一般来说,教师除了要利用具体实在的教具外,还应创造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与感知,从而促进学生理解力的发展和知识的内化,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尊重学生个体,给予学生学习鼓励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要在很长时间内用心灵来认识你的学生的心思集中在什么上面,他想些什么,高兴什么和担忧什么。这是我们教育事业中的一种最细腻的东西。如果你牢固地掌握了它,你就会成为真正的能手。” 让每一个学生成功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机会,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4)、设计学生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在教学过程中,不以增加学生作业和练习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方法,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作业,不能“以量取胜”,要在质上下功夫。许多学校的教师为了学生在考试中有好的成绩,仍就加大作业和练习量,现在还有不少老师依然采用机械重复的方法让孩子改正作业和考试中的错误。一道错题,甚至让学生通篇抄改,既加大学生课后作业时间,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会造成不良影响,这种影响的阴影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极为不利。
总之,让孩子在一个积极向上、宽松愉悦的环境里学习获取知识吧,还给孩子们本应该属于他们的快乐童年。同时不要忘了“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古训!为了每个孩子身心更愉快健康地成长,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第三篇:关于小学生减负(定稿)
关于小学生减负
我认为小学生减负的本质不在于作业上,而是在于孩子的睡眠时间不够,比如很多学校要求中小学生早读,这样把本来8点十分上课的时间无意中提前了近一小时,也就是说,无形中实际孩子们的上课时间提前到7点甚至更早,我个人认为早读没必要,孩子的睡眠都不足,还有什么精力早读啊?即使是在老师和学校的强迫下坐在那里早读孩子们也是不耐的,这样的学习效果能好吗?有早读的时间还不如让孩子睡一会。孩子有了充足的睡眠才能有精力学习,根据人生的健康角度来看我国青少年的睡眠时间是不够的。所以我认为真正的减负不是作业的问题,而是应该实实在在的让孩子睡好觉,吃好早餐,那么就应该强制规定中小学生的上课时间定在早上9点,我这样说是有道理的,比如9点上学家长也有时间给孩子做一些丰盛一点的早餐,这样一来才能使下一代的健康和智慧上得到优质的保障。还有就是学校老师不允许变相的给学生推荐课外书在,有的老师就在跟学生和家长卖课外书,因为孩子和家长由于担心老师对自己的孩子不好,所以出于无奈买很多的课外书。还有就是学校应把文体课程安排在正常的教学范围内,而不是用来额外办班收费的,50后和60后这一代的人应该都知道,我们上学的时候的音、体、美课都是和语文数学这些主课是一样的,那时候老师教的认真学生也学的有兴趣,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那个年代的人大部分都有一些文艺体育方面的爱好,而现在的音、体、美课变成了老师拿来赚钱的机会了。我记得过去毛主席说的简单又实际的一句话:“德、智、体全面发展”,就这样简单易懂的一句话概括了我们整个民族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现在所谓的:“素质教育’说白了意思完全也就是德智体全面发展。还不如就直接提倡毛主席说过的:德、智、体全面发怎呢。所以我提三点减负的建议:
一. 保证孩子们的充足睡眠时间,每天的上课在早上9点。中午还有一个小时的睡眠,任何学校不得以各种理由提前上课时间
二. 小学老师不允许变相给学生和家长销售推荐课外书,音、体、美课程不得用来承办
营业性的项目
三. 必须保证小学生就近上学,不得暗地操办重点学校
还有就是建议制定政策的人能够真正的到学生和家长中去提取他们的意见而不是在会议桌前制定一些抽象的不切合中国人实际的政策。
2013年8月24日星期六
第四篇:对减负提质的思考
对减负提质的思考
摘自《在富民县2008学中小学教务主任会议上的发言》
叶邦强
减负和提质,看起来好像是矛盾的。既要把学生的过重的学习负担减下来,同时又要保证质量不下滑。好像不大可能。但我提醒大家注意,减负是确定的,提质也是确定的。我们就是要上下一心,千方百计把这件矛盾的事情办好。凭心而论,最怕减负的教师是哪些?应该不是哪些善于反思,勤于改进,与学生愉悦相处的教师。换句话说,这些教师从心底里是欢迎减负的,因为他们知道,在过重的学习负担之下,学生肯定是不会快乐的。但冷静的想一想,这样的教师的比例有多大?因此,充分发挥本校教学骨干的作用,在全体教师中全员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是减负提质的应有之义,也是当务之急。
教师的工作弹性很大。在教学上是不是真正用心了,是不是真正使劲了,只有自己最清楚。但是,无论哪一个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客观标准,就是你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就是你自己的学科教学质量。现在有一些教师,对待教育教学工作敷衍了事,无所用心,本来是混日子,骗票子,还有本事标榜自己最苦最累。三月五日,教育局召开了富民县教育系统开展两个“活动年”动员大会,会上杜局长作了一个讲话,对全系统干部职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讲得很实在,很恳切,很中肯。其实是对我们在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方面提一个醒,郑重地打招呼。形势逼人,我们不能不紧张起来,警觉起来,紧迫起来。不能还是那样得过且过,无所作为了。无功就是过,我们应该这样来要求自己。今天昆明市对干部职工提出的工作要求是“白加黑”、“5加2”和“716”。“白加黑”就是白天处理公务,晚上召开会议;“5加2”就是五个工作日做不完的事情,两个双休日接着做;“716”就是每周7天都可以工作,每天工作16个小时。你觉得累,受不了,可以申请调出昆明市。上行下效,富民县也是这样规定,教育局同样这样规定。杜局长还讲,实行绩效工资与教职工全员聘任同时进行,你在县城附近落聘了,就到乡下去应聘,到乡下都还没人聘用,就把你的关系转到人才管理分中心,享受落聘人员待遇。招呼已经打到这个份上了,我们还能不警觉,不紧张,大大咧咧?真要等到落到自己头上了,才去后悔,那就真的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己害自己了。拜托大家一定要把面对的形势给班子成员转达,通过发挥班子的集体智慧告知教职工,赶快紧张起来,紧迫起来,敬业起来。再说到减负,云南省这次的“减负提质令”规定是挺硬的,但我们有些同志不以为然。减负文件明确规定:违反规定的校长,免除职务;违反规定的教师,予以解聘。如果真的出现了这样的结果,值得吗?而且,教师违规,是予以解聘,一点退路都没有。开学检查之前,教育局按照上级要求对减负提质作了检查,总体情况比较好,但有些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比如体育课的安排,比如学生课外书面作业规定,比如教辅的征订和使用。体育课的增加是明令要求的,一、二年级布置课外书面作业是明令禁止的,教辅的征订也有很明确的规定。下一步就是省市来督查,上述三个方面肯定是督查的重点,特别是前两个方面,是绝对不能有丝毫大意的。一定要认真学习,准确解读,正确理解,严格执行“减负提质令”,特别是其中明令“禁止”的事项(一共有十八九项“严禁”)。(还有必要提醒大家注意,昆明有两个“有争议”的名人,一个是仇和,另一个就是罗崇敏。“减负提质令”中那十八九项“严禁”,可以看成是罗厅长的意志。)
“时间加汗水”是人们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一种传统的形象说法。从教学工作要讲求效率的角度看,这里的时间应该是指有效教学时间,不是低效的或者无效的加班加点。低效的加班加点是消耗时间,无效的加班加点是耗费生命——在耗费学生生命的同时也耗费自己的生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需要付出。“学生的汗水应该更多的流在课内,教师的汗水应该更多的流在课外。”这是谭副局长的观点。俊峰书记也讲,学生减负,教师要增负。我非常赞同两位领导的见解。教师的课外功夫下够了,作实了,课内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快乐的,不应该有痛苦的感觉。教师的课外功夫到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就会是一种享受——一种幼苗接受甘露的享受,心灵接受洗礼的享受——而不是痛苦。
教师要自觉意识到自己的职责,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正确定位自己所从事的本职工作。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是最基础的学术工作,就是对中小学教师本职工作的准确定位。什么是学术?“学”是指某种专门的领域,“术”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解决某个领域的问题的方法就是学术。中小学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去探求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方法,自然应该是学术工作。中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所以,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就是最基础的学术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小学教师也是学者,切忌不可妄自菲薄。
认识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是最基础的学术工作,就应该认识到学术工作的起码要求。学术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就是最起码也是最本质的要求。因此,求真,务实,好学,善思,不骄,不躁,应该是中小学教师努力追求的境界。
我们应该经常用下面这六个词语来问一问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第一要问: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求真”了吗?去年年底的寄宿制校点考核中,考核组就遇到了很不真实的情况:改听课记录本的时间;临时篡改学前班教学计划。其他“失真”的情况有没有?估计是有的。
第二要问: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务实”了吗?依据课标,依据教材,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去实施课堂教学,教学中力图做到精讲巧练,就算是务实了。
第三要问:为了作好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好学”了吗?教书的人不读书,怕读书,在今天已经不是个别现象。是的,我们忙,我们每天十八九节二十来节课。但这不能成为不读书、怕读书的借口。我们有时间去打双抠,有时间去斗地主,有时间去打麻将,就是没有时间去读点书!当然,我不反对打双抠,打麻将,斗地主,但应该适可而止,不能过分。必须留出一些时间读书、充电、充实自己。
第四要问:为了作好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善思”了吗?善于思考,善于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也是教师趋于成熟的标志。在这方面我们的差距还比较大。仅仅说课时教案后的“教后反思”,我们就做得比较差。
第五要问: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虚骄”了吗?自以为是是虚骄的表现,自欺欺人是虚骄的表现,独往独来是虚骄的表现,缺乏协作也是虚骄的表现。
第六要问: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浮躁”了吗?浅尝辄止是浮躁的表现,华而不实是浮躁是表现,得过且过是浮躁的表现,盲目自大也是浮躁的表现。如果我们能够经常像这样去审问自己,就会问出问题,问出差距来,那么,改善工作,完善自己就有了可能。
第五篇:关于减负的思考
文章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关于减负的思考
减负思考之一--负担是如何形成的?
先应当说说什么是负担?负担就是承担的责任。我们培养的人就是要能承担他们的责任,所以我们所说的减负全称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首先研究清楚这样几个问题:需要减的负担是那些?这些负担如何形成的?各种相关人群在加重这些负担重的作用是什么?形成这些负担的文化背景和思想背景是什么?如何彻底的解决这些负担?
一个人为了提高自己的某项能力,而有意识的加大负重,通过不断地肌体适应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这是合理的负担,也可叫合理的训练。但是,一旦这种训练的量超出本人的承担能力就会给这个人造成身体的伤害;一旦这种训练超出心理的承受能力,造成心理逆反,就会造成对此的赠恨,即心理伤害;一旦训练方式单调、训练效率低下或者出现各种问题,就会错误归因为投入还是不够,时间不停扩张,占用了人的全部精力,是这个人失去了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机会,造成了终身遗憾.这就产生量不必要的负担,就需要减负。
一个人因为对某一件事感兴趣,从而花费了大量时间去观察、思考、查找文献、试验尝试、求教别人,以至于废寝忘食、夜不能寐、殚尽竭虑,这些也不能看成是过重负担,这叫做有追求 和个性发展。又如国家和社会需要有特殊才能的人做出超常规的努力或超负荷工作,如八年抗战的坚守、两弹元勋的公而忘私,这叫做民族大义,而不叫增加负担。
学校本是孩子学习本领、增长才干和学习如何为人的地方,努力和付出永远是学生的主旋律。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十年寒窗苦。头悬梁、锥刺股。在我们这个崇尚奋斗的国家为什么学校成了需要减负的地方,这只能说明问题有多么严重。
学校是如何变成这样的?
当我们享受祖先的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创造时,我们实际上也在承受着他带来的内伤,就如空洞派的七伤拳,伤敌多重就自伤多重。高考的恢复是社会的进步,在承担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功能之时,他又承担着社会公平的重担,自然就成为改变人生命运的个人和家庭的头等大事。所以,八十年代重视高考的主要是家庭,学校和老师还是非常冷静的看待它的利与弊,特别是市内名校更是以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己任,即关注高考,更关注高考成绩的取得方式,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这个时期的北京教育被全国称为“大气”。大学更体现在:城里学生有灵气、农村学生更刻苦的自然状态。
九十年中小学代开始尝试结构工资,就是说学校可以收取赞助费、借读费,并且可以用这种费用补贴一下教师工资偏低的问题,以解决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逐渐的,学校开始补一点课、收一点钱,这一时期主要是学生获益。开始,老师上一节课也就是
一、两块钱。逐渐的,学校的成绩差异造成的教师的待遇差异在加大,好学校(特别是重点学校)成绩好、收入高,大家开始意识到自救,全力提高中高考成绩,学生获益、家长满意、政府乐意、学校有收益,从此,“大气”的北京教育在新千年到来之际不再有市场,取而代之的是随着高考成绩的乱舞。此时大量的外地搞成绩的专家教师大量进入北京的学校管理层,他们带来的抓高考的“先进经验”起到了催波助澜的作用,从此,在中学教育界再无宁日。他们的口号是:“考什么,学什么!考多难,学多难!”“书上(教材)没影的可以不管,书上有影的一定要挖透!”这就是好学校教学内容“偏难怪繁”的由来。差的学校,只剩下差的教师、差的学生、差的校舍,他们也需在中高考的战斗中自强、奋斗。中高考的科目承担着全校人翻身的重任,为了取得好成绩,他们需要更多地时间来讲课、测验、训练学生,好多外地学校的高中生一个月只能休息半天,当所有的周末、晚上都被占了之后,很多学校就把眼光看上了非中高考科目,学生既不爱学、老师也不爱教的科目,逐渐的被取消了,这方面学校、老师、家长是一致的,家长有句话:“不上体育我孩子死不了,考不上大学我孩子活不了。”这些科目老师,要么主动改行,要么无奈地适应。
当把外围的一切障碍都扫清了之后,老师吃不消了,那么多的课有什么可讲的?节节课都讲新内容,没有啊!老师也是肉长的,他也得受得了啊!技术的进步、产业的发展解决了这一问题。买参考书,最讨厌的口号是:“学生就应该有几套参考书,这样才能覆盖全面。”还有的人书也不挑,先用再说,不成再买一套,这实际就有小问题了。还有就是速印,卷子满天飞,在这样忙乱之中,大家都在奋斗着。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学生再累再苦,他有毕业的时候,老师却要这样永远的运转下去,老师大量的出现了身体不适,学生精神极度压抑、学校领导也是天天思考如何提高成绩对社会交代。
为了能让这个事业进行下去,各种理论层出不穷。如,不尊重孩子的差异,提出极端的口号:“只要功夫深,人人都可考上大学”、乱打三年成拳师”。当然,忙于出卷子的、判卷子、讲卷子的老师和学生顾不上思考这些话是否正确,真是人在忙乱中,有一头瞎驴骑也不错。事实上,很快大家就发现了问题,高校招生多少人,是在考前就确定的,学习都好也招这么多,成绩多么差也招这么多!为了更有说服力,又提出:“关键不是你的分多少,而是你在全市的考生中的排名。”为了比别人强,所以,我们必须对自己很,这个思路符合我国国情,成为了各个学校、教委、教师、家长的共识,从此,成绩排名代表了你是否进步,逐步造成了没有成绩,老师就不知道如何教育学生,没有排队年级就不知如何开家长会,没有成绩学生就茫然无措。
当自我挖潜黔驴技穷的时候,生源大战成了在一个战场!你高一招生有优势,我就搞六年直升,他更有办法从小学四五年级开始招生,美其名曰: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看来,在公立学校依然有左右政策的特权阶层。平民校长就走“占坑班“之路,或者干脆借社会培训机构代培未来的学生,名利两分、合作共赢。至此,减负所提的各种表现形式已经全部到位,或者说发展日臻完善。
减负思考之二--相关人等的责任分析
在这一过程中利益相关者都应负什么责任呢?
在这一过程中,国家没有负起教育投入的应有之责,好学生宁死也不当老师就是证明,在90年代,如果老师要跟高三学生说:“我看你有当老师的素质,报师范吧!”嘴上不说,但心里认为老师在羞辱他(她),就连北师大这样的“京师大学堂”,也不得不靠扩大非师范类专业的招生来解决生源问题。高考逐渐成了一种社会对“公平”的信仰,成了社会的稳定器。地方政府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升学率作政绩,上级和群众都满意,教育管理部门成绩管理也更加游刃有余。
教研部门和专家学者,永远都是受益者。他们是我最想成为的人。
学校是成绩好了,一好遮百丑,好学校名利双收,差学校艰难度日。
中高考教师获得荣誉和社会地位,但长期的严重的损坏了身心健康,过早的结束了专业生命,非中高考老师无心教学、耽误发展!
家长是望子成龙,一方面批判应试教育,另一方面严督孩子的成绩,有一个笑话,一个素质教育专家刚做完关于给孩子减负的报告,回到家里就督促自己孩子做各种训练。
学生最苦吗?我看是听话的孩子最受苦,其他人或者能力强,或者放弃努力,或者成为问题学生。但是,孩子永远是强者,因为学校不学习不代表他到社会上还不学习、一生不学习。
最终,损失最大的还是我们这个社会,GDp都世界第二了,学校依然缺好老师,更可怕的是现在的很多老师都是做题做出来的,他们的教育理念和经历都完全是应试的遗传!
当然,其中的最大的受害者是“奥数”,它比窦娥还冤。本来数学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现代社会的基础,对没有科学传统的中国就更显得重要了。改革开放时,我们的数学水平非常低,如立体几何在文革前是大学的课程,近世代数、泛函、拓扑等,更是没有几个懂的。能发展到现在,所有的数学分支的世界前沿都有中国人的身影,可见我国数学这三十年的巨大成就,其中就有数学竞赛的功劳,当年华罗庚先生极力倡导的数学竞赛,没想到今天被搞得如同过街老鼠一般,真不知道对中国的社会发展是好事还是坏事!
减负思考之三--负担形成的文化背景分析
为什么这些问题会主要在我们东亚国家出现?
我想必有它的现实基础和文化基因。
首先,儒家文化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是一种内修的文化,这也是为什么佛教在印度没了,但在中国却再生了。这些就决定了它让外而争内,高考的分数单一决定一切的特点,符合这种文化,所以,有人把科举作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其次,一百年的屈辱,使中国人最知道快速发展的意义,他们为了国家而不怕牺牲自己的一切,但是其副作用是--当为了小集体的利益时,也是奋不顾身、不识大体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本位主义,一个个的内部小气候促成和保护了这种现象。再次,国人的说的和做的不一样的习惯也是一种文化遗传,每次开会都大谈素质教育,但是下面抓的都是应试教育。另外,中国古代既有专管大道的儒家、还有管秩序的法家,其实大家更崇拜善于实现目标的兵家和政治家,即为了实现目的,不太关注手段和方法。现实基础是就业的学历准入政策、学校资金缺口、教师的专业水平、家长的强烈需求 都左右着学校的发展。
如果,我们来回顾教育发展的三十余年,可以这样划分:77年恢复高考87年,是教育的春天,是中国人渴望知识、渴望发展的十年,是教育界探求学科知识、教育规律、创新教育形式的十年。87年至99年是应试教育正式成型的时期,当然,也是有识之士开始呐喊素质教育的时期。人们开始形成固定的教学(有教案的样本)、成型的教辅材料(直到现在的结构基本没变)、完善的试卷结构(现在的考试题型基本上那时都出现了)、固定的新课、复习木模式(三年功课两年完,高三系统、专题、综合三轮复习框架)、晚自习和周末补课的基本形态。99年至2010年是相持和抗争的时期,一方面人们都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危害,但是,人们不能找到一条在不增加学生负担而能提高成绩的道路,一方面是应试走向极端,另一方面是很多学校都在探索提高成绩的办法,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东庐中学的“学案导学”,栟茶中学的“精致教学”,他们的特点是把教师主导的教学极端精致化。后来的杜郎口中学的“学生三三六”,天卉学校的“导学案合作学习”,新绛中学“半天上课、半天学习”都是开始以学生的学习的为中心的探索,是解决减负问题的方向。教育管理则由扩招、市场化向教育的公益性回归,国家的教育投入逐渐增长,教育均衡化、招生阳光化、办学规范化,有力的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可以说觉悟的力量逐步增多,教育现状正在好转,但问题依然严峻。2010年至今,是必须改的的时候,谁早改谁主动。以这次市教委发的文件为标志,“减负”已成为必须执行的了,下面的事是谁能解决再减负之中确保教学成绩的提升,谁的方向就是对的,谁的素质教育就是真的。
减负思考之四--如何具体解决负担问题
现在有一个怪现象——奖牌学校(没有几面墙的奖牌就不是好学校)、横幅会议(没有横幅的会议就不算开会)、证书教师(没有证书的教师就不是好教师)。这样不但为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浪费(多少耗材),也造成了巨大的人力浪费(一次评比的多少人辛劳),特别是给基层单位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周易》上讲:“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肾人之业;易 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我想这实际上是管理和为政之大道,也符合党中央提出的:“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
首先,教育管理和教研管理部门要减政,多做政策制定和解读、多做教学服务,具体的业务活动学校有一定的选择权,不能再产生新的负担。
其次,学校要以现代学校的办学理念,着力进行学校文化建设,整体推进学校发展,发扬民主,尊重老师的教育权利,形成追求素质教育的校风。
然后,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权利还给学生,在国家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思考、讨论、交流、成长,留有足够的时间解决个人的学习和兴趣问题。
最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持久的学习动力,只能来自学科自身的魅力、学生群体的影响和符合学生需要的活动,所以,一切的自治活动都是应该坚持的的。
文章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