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医药制造行业分析报告目录[5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20:47: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成都市医药制造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成都市医药制造行业分析报告目录》。

第一篇:成都市医药制造行业分析报告目录

成都市医药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1行业总体发展情况

1.1行业概述

1.1.1行业定义

1.1.2细分行业

1.2行业主要特征概述

1.2.1行业所处生命周期

1.2.2行业垄断程度

1.2.3市场供求关系

1.2.4产业依赖度

1.2.5行业替代性

1.2.6行业技术水平

2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2.1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1.1全球经济形势分析

2.1.2我国经济形势分析

2.1.3宏观经济环境对行业影响分析

2.2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2.2.1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2.2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2.2.3外商投资政策

2.2.4医药价格政策

2.2.5医药监管政策

2.2.6市场准入政策

2.2.7环境保护政策

2.3关联行业分析

西部医药制造业行业管理咨询专家·三顾咨询

2.3.1农业发展情况分析

2.3.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造业发展情况分析

2.3.3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分析

3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3.1景气情况分析

3.2投资情况分析

3.2.1投资高速增长

3.2.2外资利用情况稳定

3.3生产情况分析

3.3.1总产值稳步增长

3.3.2增加值增长率较快

3.3.3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增长

3.4销售情况分析

3.4.1销售产值平稳快速增长

3.4.2零售总额增速回落

3.4.3产销率回升

3.5进出口情况分析

3.5.1对外贸易快速增长

3.5.2出口交货值增速放缓

3.6价格情况分析

3.6.1生产者价格指数回落

3.6.2零售价格指数稳中略降

4行业经济效益分析

4.1盈利能力分析

4.1.1利润增速放缓

4.1.2销售利润率下滑

4.2偿债能力分析

西部医药制造业行业管理咨询专家·三顾咨询

4.2.1资产负债率下降

4.2.2企业亏损程度加深

4.3营运能力分析

4.3.1流动资产周转率加快

4.3.2应收账款周转率加快

4.4成长能力分析

4.4.1所有者权益增速高位回落

4.4.2从业人员增速加快5子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5.1主要子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5.2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发展情况分析

5.2.1发展情况概述

5.2.2经济效益情况分析

5.3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发展情况分析

5.3.1发展情况概述

5.3.2经济效益情况分析

5.4中药饮片加工业发展情况分析

5.4.1发展情况概述

5.4.2经营效益情况分析

5.5中成药生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5.5.1发展情况概述

5.5.2经营效益情况分析

5.6生物药品制造业发展情况分析

5.6.1发展情况概述

5.6.2经营效益情况分析

西部医药制造业行业管理咨询专家·三顾咨询

第二篇:《医药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指南》

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医药制造行业纳税评估

指南》的通知

各市、州国家税务局,省局直属税务分局、稽查局:

为进一步推动和指导2010年全省医药制造行业调查、纳税评估及税收检查工作的开展,省局组织制订了《医药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你们,请参考执行。

各地要根据《指南》确定的基本原则,运用《指南》确定的具体纳税评估方法及纳税评估模型,结合本地实际,切实开展医药制造行业的纳税评估工作。由于编写时间较为仓促,《指南》难免存在不全不妥之处,各地在实际运用中有何意见或建议,请及时反馈省局(所得税处)。我们将做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二○一○年四月六日

(对下只发电子文件)

医药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指南

第一章 行业概述 第一节 基本情况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医药制造业可分为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兽用药品制造、生物生化制品制造和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七个子行业。

一、行业特点

(一)GMP认证

按照《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医药制造行业必须经过省级以上药监局的GMP认证(英文表述为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中文表述是“良好作业规范”,或“优良制造标准”)方能进行生产销售。

(二)科技含量高

医药制造行业科技含量高且知识产权密集,药品配方具有独特性和保密性,部分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发明专利。根据药监局统计,2008年全年批准新药临床申请581件,新药证书申请236件,新药生产申请270件,按新药管理1190件,新药补充申请355件。

(三)生产工艺较复杂

医药制造行业产品品种繁多,生产工艺较复杂;各类制药生产工艺流程差异较大,且需要购买专业的生产流水线和设备进行生产。

(四)销售模式特殊

医药制造行业绝大部分产品通过具有资质的经销商或医药公司销售给医院和患者。只有很少部分的特殊药品是厂家直接推广至医院和患者。

二、行业监管

药品属于特殊商品,行业监管严格。

(一)医药制造行业监管部门主要是各地的药监、农业、卫生部门。

(二)研发的各类新药需通过药理、临床试验后,经药监部门批准取得生产许可和批准文号后,方可进行生产销售。

(三)药监局按照GMP认证规程标准,定期不定期地对厂家进行检查,厂家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也必须按照GMP认证规程执行。

(四)非处方药可在报纸、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进行广告宣传,但必须报送药监局审批后方能实施,处方药一律不得在报纸、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进行广告宣传。

(五)企业每年生产的所有产品,都要按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填报《药品、医疗器械、药包材企业基本情况表》和《药品品种情况表》。此表能够反应企业工业总产值(现价)、利润总额、年末单位从业人员、产量(数量和计量单位)和生产的批次号等信息。

(六)GMP认证中“生产计划规程”要求企业对每一药品生产都要制定计划并存储待查,“中药收购规程”中要求企业对收购中药材的品名、规格、数量、产地、来源和采收(加工)日期严格地进行记录备查。

三、销售流程

(一)一般流程

此类销售流程环节多,费用高,竞争激烈。

(二)招标类流程

此销售流程主要适用生产人用、兽用疫苗企业,而销售量受企业在政府招标中是否中标影响非常大,药品调配各地疾控中心或防疫站时费用高。

(三)特殊流程

此类流程属于特殊药品销售流程,不受药监局对处方药必须经过中间环节的限制,但因药品需通过专家宣传推广到医院,故专家推广费高。

第二节 生产工艺

医药制造行业生产工艺多,药品生产流程大致分为四大类,详见图示:

此工艺流程包含片剂、颗粒制剂、胶囊剂产品。

此工艺流程包括注射剂、口服溶液剂、喷雾剂、酊剂等产品。此工艺流程为兽用疫苗产品。此工艺流程为人用疫苗产品。第三节 财务特征

(一)价格定价多样 医药制造行业产品销售价格一是在省物价局核定最高零售价幅度内定价,二是政府招标价格定价,三是按照出厂价随行就市定价。

(二)利润差别大

据测算2009年利润水平普遍比以前有较大增长,但根据产品技术含量和品种不同,利润差别较大。

(三)费用比例高

管理、营业(销售)费用占总费用比例较高,其中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会议费、研发费用、工资所占比例大。

(四)内控严格

企业为内部控制需要,原材料和产成品分别存放且分开核算,成本按照产品种类结转;在费用支出相关科目中设置三级、四级明细科目,便于控制核算各类费用的支出。

第二章 税收征管

一、税源状况

截止到2009年底,我省共有医药制造业纳税人783户,其中:增值税一般纳税人583户,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00户,具有所得税管辖权的纳税人448户。

2009,该行业的一般纳税人申报应税销售额2038731万元、应纳增值税137886万元、免税销售额31388万元,增值税税负6.76%;企业所得税纳税人预申报营业收入1080896万元、利润总额55041万元、应纳税额24475万元,所得税贡献率2.26%。医药制造业增值税、所得税入库税额分别占全省增值税和所得税的2.70%和1.58%,其中收入主要集中在成都、德阳、雅安、资阳、绵阳等地区,占全省收入的74%。

二、税收管理风险

(一)产量监控难

由于药品品种多、规格多,且配方涉及商业机密,税务机关难以掌握其原料投入、产品产量情况;产品品种单一的企业,由于涉及的商业机密,不愿主动向税务机关提供药品配方,因此造成税务机关监控纳税人的药品产量困难。

(二)销售价格监控难

纳税人生产销售品种多,价格结算比较复杂,虽国家规定对药品价格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或者市场调节价的价格管理办法,但各纳税人通常根据经营的需要,在不违反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制定了各自的价格结算办法,纳税人也通常以商业机密为由,不愿主动向税务机关提供,给税务机关监控销售价格带来了困难。

(三)纳税人销售数量核实难

纳税人的营销模式特殊,赊销和代销情况较多,对监控货物是否已发出,判定是否实现销售,及对销售数量的监控带来困难。

(四)税前扣除核实难

纳税人所处行业是知识密集和资金密集型行业,前期生产准备投入较大,且药品可替代性强,市场竞争激烈,纳税人为生存、发展需要,研发投入和市场投入费用较多,使税务机关对成本费用的归集、划分,以及发生的真实性、相关性、合理性的核实带来较大困难。

(五)涉农产品进项税额核实难

医药制造业中的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和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都涉及到农产品的采购,由于增值税政策中对农产品抵扣的特殊规定,使税务机关对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实较难。

(六)关联交易监控难

由于税收优惠等因素,部分纳税人利用关联企业间的业务往来,到达减少企业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目的,给税务机关管理带来困难。

第三章 通用评估

为进一步强化医药制造企业税源管理,降低该行业税收征管风险,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税务机关应当运用纳税评估手段对纳税人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纳税评估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设立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筛选评估对象;对异常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判断;对评估分析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维护更新税源管理数据;为税收宏观分析和行业税负监控提供基础信息等。

第一节

基本方法

纳税评估工作根据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其他相关经济法规的规定开展,主要依据有《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5)43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纳税评估部分方法及行业纳税评估指标的通知》(国税函(2005)1205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6)119号)等。纳税评估的数据来源包括CTAIS征管系统存储的纳税人各类纳税信息资料,税收管理员通过日常管理所掌握的纳税人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和财务数据,上级税务机关发布的宏观税收分析数据、行业税负的监控数据及各类评估指标的预警值,产业和行业的相关指标数据,外部交换信息,以及与纳税人申报纳税相关的其他信息。纳税评估基本方法有:

一、对纳税人申报纳税资料进行案头的初步审核比对,以确定进一步评估分析的方向和重点。

二、通过各项指标与相关数据的测算,设置相应的预警值,将纳税人的申报数据与预警值相比较。

三、将纳税人申报数据与财务会计报表数据进行比较,与同行业相关数据或类似行业同期相关数据进行横向比较。

四、将纳税人申报数据与历史同期相关数据进行纵向比较。

五、根据不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和钩稽关系,参照相关预警值进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分析纳税人应纳相关税种的异常变化。

六、应用税收管理员日常管理中所掌握的情况和积累的经验,将纳税人申报情况与其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相对照,分析其合理性,以确定纳税人申报纳税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七、通过对纳税人生产经营结构,主要产品能耗、物耗等生产经营要素的当期数据、历史平均数据、同行业平均数据以及其他相关经济指标进行比较,推测纳税人实际纳税能力。

第二节 基本模型

纳税评估指标是税务机关筛选评估对象、进行重点分析时所选用的主要指标,大致分为趋势分析、结构占比、配比比率分析等类别。其中,趋势分析是将两期或连续数期相同指标进行对比,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及幅度;结构占比分析是测算各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分析各构成内容的变化和发展趋势;配比比率分析是将若干关联项目间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相关项目间的变动是否匹配。现将部分指标的功能、模型及应用方法描述如下:

一、增值税税负率分析法

1、评估原理

将应纳增值税税额与应税主营业务收入作比较,判断企业增值税纳税义务的履行情况。

2、评估模型

增值税税负率=本期应纳增值税税额÷本期应税销售额×100%

3、参考指标

2007年7.09%;2008年6.73%;2009年6.76%。(系我省2007年、2008年、2009年全省医药制造行业增值税平均税负)

4、疑点判断 将企业实际税负率与基期税负或同期同行业税负率进行比较,税负差异率超过一定幅度(含正负),可以初步判断企业申报异常。

5、评估要点

增值税税负率属综合类分析指标,影响该指标的因素较多,如季节、价格、产品结构等等。因此,该指标异常时,应结合其他指标进行多角度分析,重点核实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判定企业是否存在少计收入、少提销项税额、扩大进项抵扣范围的问题。

二、企业所得税贡献率分析法

1、评估原理

将应纳所得税额与营业收入作比较,判断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的履行情况。

2、评估模型

所得税贡献率=本期应纳所得税额÷本期营业收入×100%

3、参考指标

2007年1.25%;2008年1.5%;2009年2.26%。(系我省2007年、2008年、2009年全省医药制造行业所得税平均贡献率)

4、疑点判断

将企业实际贡献率率与基期或同期同行业贡献率率进行比较,贡献率差异率超过一定幅度(含正负),可以初步判断企业申报异常。

5、评估要点

企业所得税贡献率属综合类分析指标,影响因素较多,如内控管理、利润水平等。因此,企业所得税贡献率异常时,需结合多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重点核实应纳所得税额,判定企业是否存在不计或少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未按规定纳税调整等问题。

三、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配比分析法

1、评估原理

通过主营业务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作比较,分析成本与销售比例及趋势是否合理,从而找出疑点。

2、评估模型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配比值=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其中: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100%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3、疑点判断

正常情况下二者基本同步增长,比值接近1,以下情形视为异常:(1)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时,说明企业的收入和成本均呈下降趋势,但成本下降明显低于收入下降,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配比不合理,企业可能存在多列成本的问题。

(2)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说明企业的收入和成本均呈上升趋势,但成本上升明显高于收入上升,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配比不合理,企业可能存在多列成本的问题。(3)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说明企业成本上升而收入下降,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配比明显不合理,企业可能存在多列成本的问题。

4、评估要点

该指标异常时,应重点核实以下方面,以判定有无多结转成本的情况:

(1)企业的产品销售成本计算方法是否正确且前后期是否一致;(2)按产品销售成本与生产成本、产成品的勾稽关系验算销售成本的总体准确性;

验算公式:销售成本=生产成本借方发生额+在产品年初余额-在产品年末余额+产成品年初余额-产成品年末余额

(3)销货退回是否冲减相应的销售成本;

(4)享受优惠政策的纳税人是否将销售成本转入处于纳税期关联企业的销售成本。

四、营业收入变动率与营业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法

1、评估原理

通过将营业收入与营业利润变动作比较,分析利润与收入比例及趋势是否合理。

2、评估模型

营业收入变动率与营业利润变动率配比值=营业收入变动率÷营业利润变动率 其中:营业收入变动率=(本年主营业务收入+本年其他业务收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年其他业务收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年其他业务收入)×100%

营业利润变动率=(本年主营业务利润+本年其他业务利润-上年主营业务利润-上年其他业务利润)÷(上年主营业务利润+上年其他业务利润)×100%

3、疑点判断

正常情况下,二者应基本同步增长,以下情形视为异常:(1)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时,说明企业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均下降,但利润下降趋势明显高于收入下降,企业可能存在多列费用、扩大税前扣除的问题;

(2)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说明企业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均上升,但利润上升趋势明显低于收入,企业可能存在多列费用、扩大税前扣除的问题;

(3)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说明企业收入上升,利润反而下降,企业可能存在多列费用、扩大税前扣除的问题。

4、评估要点

该指标异常时,应结合多项指标综合分析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结合费用率指标重点核实期间费用,判定企业有无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的问题。

五、主营业务成本率分析法

1、评估原理 通过主营业务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比较,分析企业成本、收入是否匹配,从而找出收入或成本可能存在的疑点。

2、评估模型

主营业务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3、疑点判断

与当地同行业同类型同规模企业相比,主营业务成本率过高或过低的视为异常。

4、评估要点

主营业务成本率异常,可能存在少计收入或多计成本的情况,应分别核实成本和收入。

六、费用率分析法

1、评估原理

通过对期间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进行比较,判定期间费用列支是否合理,找出多列费用的疑点。

2、评估模型

费用率=(本期销售费用+本期管理费用+本期财务费用)÷本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3、疑点判断

与当地同行业同类型同规模企业比较,费用率相差较大,视为异常。

4、评估要点

该指标异常时,应重点核实以下内容:(1)销售费用:各项销售费用是否真实发生,是否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是否符合税法规定;销售费用和销售收入比例及趋势是否合理;

(2)管理费用:各项销售费用是否真实发生,是否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是否符合税法规定;是否把资本性支出项目作为收益性支出项目计入管理费;

(3)财务费用:财务费用列支是否合法,筹资业务是否真实,利息列支是否符合税法规定比例。

七、存货周转率分析法

1、评估原理

通过分析存货周转情况,判定销售实现是否异常。

2、评估模型

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2)×100%

3、疑点判断

与企业历史数据纵向比较,存货周转率超出常规、出现突高突低的现象视为异常,需进一步分析原因。

4、评估要点

存货周转率加快,而应纳税税额减少,可能存在隐瞒收入、虚增成本的问题,应结合其他有关指标进一步核实收入、成本。

八、应收(付)账款变动率分析法

1、评估原理 通过分析纳税人应收(付)账款增减变动情况,判断其销售实现是否异常。

2、评估模型

应收(付)账款变动率=(期末应收(付)账款-期初应收(付)账款)÷期初应收(付)账款×100%.

3、疑点判断

与企业历史数据纵向比较,超出常规出现突高突低的现象视为异常,需进一步分析原因,判定企业是否存在隐瞒收入、虚增成本的问题。

4、评估要点

如果应收(付)账款增长率增高,而销售收入减少,需结合收入、成本的相关指标重点核实往来款项,其要点是:

(1)将往来账款与对应账户、资金对比,确认业务是否真实;(2)将往来账款与对应账户、资金对比,确认是否隐瞒收入;(3)将往来账款与对应账户、资金对比,确认是否虚列费用。评估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纳税人所处地区、生产经营规模、内控管理水平、产品类型、生产季节、市场竞争力等多种因素,综合运用各类指标,包括涉税指标与财务指标,采取多种方法,实施全面深入的审核评析。如通过对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利润进行连续多期配比分析,确定收入波动、利润变动与税款波动的协调性;通过对营业收入、期间费用的连续,多期配比分析,可以确定成本、费用发生的规律性,同时也可确定成本、费用与收入的配比情况;通过对存货、固定资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所有者权益等期初、期末数的对比分析,可以确定收入确认的合理性以及其他有用的信息,以辅助评估工作的开展,最终实现科学评估、有效评估。

第四章 重点评估

一、增值税

由于医药制造行业实行准入制度,从医药制造企业的设立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都有较严格的规范。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企业的设立必须取得生产许可,药品生产采取GMP认证管理,因此药品从原料购进到成品出厂都有严格监控。结合医药制造业的这一特点,核实纳税人产量、销量、销售收入,评估是否存在隐瞒产量、销量和收入不入账或设账外账,虚增进项等情况。

(一)利用生产管理规范评估产量法

1、评估原理

根据GMP认证管理要求,纳税人生产药品执行《生产计划管理规程》,可将纳税人按生产计划完成的各种药品生产记录的数量与纳税人会计数据核对;对疫苗、注射剂等制造企业,由于产品数量在药监等部门备案,也可将备案数据与纳税人会计数据核对,以核定评估期产量。

2、评估模型

从药监局或畜牧局取得的某批号药品数量÷纳税人账列该批号药品入库数量=1 或某批号药品生产计划完成的生产记录数量÷纳税人账列该批号药品入库数量=1

3、疑点判断

比值大于1,可能存在隐瞒产量、隐瞒销售收入情况;比值小于1,进一步分析原因,纳税人生产内控可能存在问题,要进一步核实有无隐瞒产量,隐瞒收入情况。

4、评估要点

要与药监局或畜牧局沟通协调,确定所评估期间的药品种类、规格、批次及批号,从第三方取得数据或生产记录数量与账列资料要相对应。

(二)利用物料管理规范评估产量法

1、评估原理

根据GMP认证管理要求,纳税人的包装领用标签管理有严格规定,每张标签对应相应的产品,可将标签使用数与纳税人账列产品数核对,评估产量。

2、评估模型

某批次、规格的药品使用标签数量÷纳税人账列该批次、规格药品入库数=1 某批次、规格的药品使用标签数量=领用数-残损数-剩余数

3、疑点判断 比值大于1,可能存在隐瞒产量、隐瞒销售收入情况;比值小于1,进一步分析原因,企业生产内控可能存在问题,要进一步核实有无隐瞒产量,隐瞒收入情况。

4、评估要点

要了解纳税人的标签管理规范,依据标签取得的数据要与账列资料相对应。纳税人印有与标签内容相同的药品包装物,也是按标签管理的,也可采用同样方法评估产量。

(三)利用产品销售管理规范评估销量法

1、评估原理

根据GMP认证管理要求,药品销售有严格管理,每批药品销售都有跟踪记录(包括品名、剂型、批号、规格、数量、收货单位和地址、发货日期),将记录的销售数量与纳税人账列销售数量核对,可评估销售数量是否属实。

2、评估模型

根据产品销售规范记录的某批药品销售数量÷纳税人对应批次药品账列销售数量=1

3、疑点判断

比值大于1,可能存在隐瞒销售数量、隐瞒销售收入情况;比值小于1,进一步分析原因,纳税人生产内控可能存在问题,要进一步核实有无隐瞒销量,隐瞒收入情况。

4、评估要点 根据企业销售管理规范,厘清销售药品品名、剂型、批号、规格、数量、收货单位和地址、发货日期,核对的品种要与账列销售品种相对应。

(四)利用研发费用评估收入法

1、评估原理

由于大部分药品制造企业都有研发费用支出,研发费用与销售收入存在一定比例关系,可根据纳税人的研发费用测算销售收入。

2、评估模型

研发费用支出÷研发控制比例=评估销售收入 评估销售收入÷纳税人同期账列销售收入=1

3、疑点判断

比值大于1,可能存在隐瞒收入问题;比值小于1,再分析具体原因,是否属于正常。

4、评估要点

此方法的应用范围是纳税人有研发计划且研发费用按销售收入下达,纳税人研发费用归集必须准确,执行了规定的研发比例。

(五)销售费用评估收入法

1、评估原理

由于医药制造业的市场竞争激烈,销售费用占期间费用比例较大,为抢占市场,纳税人通常采取销售费用与营销业绩挂钩方式,两者间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可通过销售费用测算销售收入或数量。

2、评估模型 各营销人员的销售费用计算的销售额或数量=各营销人员的实际报销费用÷纳税人规定的报销比例

或各营销人员的销售费用计算的销售额或数量=片区经理奖金÷纳税人规定的奖金计算比例

各营销人员的销售费用计算的销售额或数量÷纳税人同期账列销售额或数量=1

3、疑点判断

比值大于1,可能存在隐瞒销售数量。隐瞒收入问题;比值小于1,再进一步分析具体原因,是否属于正常。

4、评估要点

由于纳税人营销费用列支政策不一,需要了解纳税人的营销模式,纳税人要准确提供营销人员报销的销售费用或片区经理的奖金发放明细。

(六)农产品收购进项比率法

1、评估原理

在生产经营正常、生产销售产品稳定、药材市场也比较稳定的情况下,纳税人药材购进也相对稳定。可通过对不同时期农产品购进情况的对比分析,判断纳税人是否存在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虚增进项的问题。

2、评估模型

农产品收购进项比率=农产品收购发票所列进项税额÷所有进项税额×100%

3、疑点判断

农产品收购进项比率与前期(或基期)比,指标值应比较接近,如发生较大波动,则为异常,可能存在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虚增进项问题。

4、评估要点

此方法的应用范围是纳税人生产稳定且药材采购未发生大的变化,使用农产品收购发票的药材价格相对稳定。

二、企业所得税

医药制造行业的财务现状一般情况下呈现出“两高一低”的特征,即前期开发费用高,后期营销费用高,产品直接成本低,尤其是那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独特配方药品的企业更为突出。药品的直接成本项目配比直接关系到用药安全、产品质量和效能,所以同一品种的药品直接成本变化是相对较小的,在纵向比较连续几年成本变化率是否异常的基础上,应将评估重点放在收入和“两高”评估中。

(一)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评估法

1、评估原理

企业单位产成品原材料的耗用通常是在一个固定期间。通过分析产成品中原材料的耗用率,可以判断出企业的成本是否正常,收入是否全额入账。

2、评估模型

某产品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该产品本期投入原材料÷本期该产成品成本×100%

3、疑点判断

低于预警值属于正常;高于预警值,则为异常,应分析纳税人是否存在账外销售问题、是否错误使用存货计价方法、是否人为调整产成品成本或应税所得额等问题。

4、评估要点

通过计算出的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作为预警参考值与评估期分析比较。在评估中可以采取对该企业的主要产成品中的某种主要原材料占所有原材料的比例来评估成本结转的准确性。

评估人员可进一步通过同一产品生产线所有生产批号下依次计数流水号的始末值来确定产成品的生产数量,结合库存数,核实产成品的销售数量和金额。

(二)包装物消耗评估法

1、评估原理

每种药品都要通过接触性包装和外包装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同一品种同一规格型号的产品所消耗的包装物是大致相同的。通过对其评估分析可以判断产成品产量和产成品库存及其销售量是否正常。

2、评估模型

包装物消耗变动率=(本年包装物消耗数量-上年包装物消耗数量)÷上年包装物消耗数量×100%

3、疑点判断 如果在某个评估期包装物耗用率明显增长,则为异常,企业可能存在少计产量和销售收入或多列包装物费用的情况。

4、评估要点

评估人员通过对药品的接触性包装物、外包装物的标识、规格以及消耗量来确认其产量和销量。评估中要细分出企业的主要产品和主要包装物,通过对该产品耗用包装物量的平均值计算,得出一个大致的预警参考值与评估期分析比较。

(三)研发费用评估法

1、评估原理

研发费用在一定期间是基本稳定和平衡的,人员工资和主要设备以及科学实验的费用等主要项目均可通过纵向比得到比值,通过比值的比较可以判断企业研发费用的合理性。

2、评估模型

研发费用变动率=(本年研发费用-上年研发费用)÷上年研发费用×100%

3、疑点判断

研发费用变动率在某突然走高,且企业又无新产品或新科研项目的情况下,为异常,企业可能出现虚增费用的情况。

4、评估要点

评估人员应将近几年企业投入的研发费用进行纵向比较,有同类企业数据的还可横向比较。对某项研发费用项目增速明显较大的,应重点核实,如研发人员的工资薪金支出要结合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情况核查。一般情况下企业研发要经过立项、备案(审批)、实施、科研成果、产业转换等过程,评估人员要通过该过程控制进行评估。同时要关注科研费用列支项目是否合理,有无将其他费用挤进科研费用,或将有比例扣除的费用挤进科研费用中全额扣除。

(四)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的评估法

1、评估原理

企业在销售额相对稳定或者在没有新产品投放市场的情况下,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的发生额是相对稳定的。税法规定了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的税前扣除限额标准,企业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的支出是不允许超出扣除限额的。

2、评估模型

(1)广告和业务宣传费变动率=(本年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用-上年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用)÷上年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用 ×100%(2)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用税前扣除额≤销售(营业)收入合计×15%或30%(30%执行时间: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

3、疑点判断

广告和业务宣传费在某增长较快的,且无新产品投放市场的情况下,为异常,企业可能存在虚增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的情况。

4、评估要点

根据药品法律法规的规定,处方药是不允许发布广告的,非处方药的广告发布要向药监部门报批并有投放期限(可在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要注意区分业务宣传费和药品推广费如劳务费、会议费等,防止将广告和业务宣传费挤入到药品推广费中。

要查阅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的有关合同,审核媒体的发布资质(是否通过工商机关注册登记),审查发票开具和使用情况,防止利用虚假广告和业务宣传行为或虚假发票和虚开广告业发票的行为侵蚀所得税税基。

(五)非正常损失的评估法

1、评估原理

企业在一定生产和管理的条件下(无重大灾害),产成品的非正常损失会在一定的区间范围内。企业管理愈规范,产品质量愈稳定,非正常损失会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2、评估模型

(1)产成品非正常损失变动率=(本年产成品非正常损失-上年产成品非正常损失)÷上年产成品非正常损失×100%

3、疑点判断

某年的产成品非正常损失变动率,如果突然高于近年来产成品非正常损失变动率平均值的,可能存在虚报损失的情况。

4、评估要点

药品制造行业由于质量管理严格,产品使用有效期短等原因会有产成品损失的情况,尤其是在生物制药行业更为突出。企业如出现非正常损失税前扣除的情况,必须要经有权税务机关审批后方可列支。评估人员要审核企业是否取得批文,核对账列的损失金额与批准的列支损失金额是否一致,还需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核查损失的真实性(企业损失的内控机制,损失的内控报批文书,保险赔款和责任人的处理等)。

(六)代理、推广费的评估法

1、评估原理

由于制药行业营销渠道的特殊性,代理商和推广渠道都是相对固定的,对同一代理商和同一品种的推广费用,在一定期间(一个合同期)基本一致。

2、评估模型

代理、推广费变动率=(本年代理、推广费-上年代理、推广费)÷上年代理、推广费×100%

3、疑点判断

某年的代理、推广费变动率,如果突然高于近年来代理、推广费变动率平均值的,可能存在虚增代理、推广费的情况。

4、评估要点

医药产品通常是由具有药品经营资质的单位来营销配送的,产品的营销渠道也相对固定。不论是通过代理商代理还是政府招标或派驻业务代表,企业都会与其约定权利义务。评估人员要审查《合同》、《中标书》和《销售目标责任书》等文件,注重所支付的相关费用是否与经营直接相关(业务是否真实),金额大小是否合理,发票开具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等。

(七)特殊时期企业所得税贡献率配比评估法

1、评估原理

部分企业处于税收优惠的期间,如享受西部大开发15%的优惠税率、外商投资企业享受“两免三减半”政策、取得高新企业证书的享受15%的优惠税率等。原则上处在非税收优惠期间的所得税贡献率高于处在税收优惠期间的所得税贡献率。

2、评估公式

非税收优惠期间的所得税贡献率>税收优惠期间的所得税贡献率

3、疑点判断

处在非税收优惠期间的所得税贡献率低于、等于或略高于处在税收优惠期间企业的所得税贡献率的,为异常。

4、评估要点

通过所得税贡献率的比较,审查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分析在优惠与非优惠期间影响所得税额主要变化的财务项目和金额,核实指标变化是否真实、相关、合理。存在通过设立关联公司人为转移利润嫌疑的,要对关联企业一并评估,整体计算所得税贡献率。

第三篇:医药零售业行业分析

行业概述

近十年来,零售药店由于其经济性、便利性及专业性等特点,逐渐成为药品销售的主要渠道之一,市场规模从2005年的790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57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89%,全国零售药店数量达到432,659家,至2015年行业连锁化率已上升至45.73%,同比上升6.31PCTS,预计2016年有望达到55%,行业集中度提升进入大踏步时期。行业数据反映出集中度及盈利能力稳健提升。但目前国内的平均连锁规模仅50家门店规模左右,在“连锁质量”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处方药的主要销售渠道还在医院,药房发展整体遇到瓶颈,加上房租与人力成本攀升,小型药房的生存空间有限。从盈利能力来看,随着集中度的提升,近几年行业平均毛利率、净利率、坪效和人效均呈稳健提升态势,伴随行业基本面的逐渐向好,医药零售行业有望在未来几年迎来高速成长期。

连锁扩张成本逐年上升,看好规模大、管理强的连锁龙头。从行业专家披露的数据来看,连锁药房规模扩张的成本和难度逐年加大,体现在行业平均单店投资额逐年增加,而同店增长率逐年下降明显,新店盈利周期逐年放缓。我们认为,随着连锁化率逐年提升竞争日趋平衡化,以及人力和房租等成本的上升,连锁扩张的难度逐年加大,未来的竞争更依赖于优秀的门店布局及精细化的门店管理,我们看好规模大、管理强的连锁龙头,将有望在药品零售的红海市场中脱颖而出。为了提升议价能力和盈利能力,零售药店开始并购整合之路,已开始呈现出规模化、连锁化,大型零售连锁药店逐步成为行业主导。

行业政策及管理体系

1、近期行业政策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未来要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四大体系相辅相成,配套建设,协调发展。

(2)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根据2009年11月23日国家发改委、卫生部、人保部共同颁布的《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我国未来将在合理审核药品成本的基础上,根据药品创新程度,对药品销售利润实行差别控制。允许创新程度较高的药品在合理期限内保持较高销售利润率,促进企业研制开发创新型药品。

(3)《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指出未来将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

(4)《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年10月28日,科技部发布的《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医学科技发展应把握科技前沿领域的发展趋势,以生物、信息、材料、工程、纳米等前沿技术发展为先导,加强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大力推进前沿技术向医学应用的转化,努力在国际医学科技前沿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并明确提出“药物靶向传递的纳米载体”为纳米医学技术发展重点之一。

(5)《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2年01月19日,工信部发布《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医药工业发展应抓住国内外医药需求快速增长和全球市场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落实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生物技术药物、化学药新品种、现代中药、先进医疗器械、新型药用辅料包装材料和制药设备,加快推进各领域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促进医药工业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并重点发展缓释、控释、速释、靶向、透皮及粘膜给药等DDS技术。

(6)《“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

2012年3月14日,国务院发布《“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的要求;明确“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投入力度和强度要高于2009年至2011年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投入,这为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7)《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2年10月8日,国务院发布《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卫生事业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使全体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出加强自主创新,全面提升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管理能力,推动生物技术药物、化学药物、中药、生物医学工程等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开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

2、行业法规

3、行业监管机构

我国药品监管主管部门是国家食品药品管理总局下设的药品化妆品监管司,药品化妆品注册管理司,总局药品评价中心,国家对药品行业采取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此外,国家卫生部药物政策及药物制度管理司承担研究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组织实施;组织拟订国家药物政策和国家基本药物的法律、法规与规章;组织拟订、颁布药品法典;组织国家基本药物的遴选工作,拟订和管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拟订国家基本药物的采购、配送、使用的政策措施;会同有关方面提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生产的鼓励扶持政策,提出国家基本药物价格政策的建议;负责国家药物政策的研究和评估;负责组织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监测;组织拟订监督和促进基本药物合理使用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组织拟订国家基本药物使用规范和临床应用指南;组织开展国家基本药物的循证医学、药物经济学评价与信息化建设;负责基本药物制度推广宣传教育工作。市场容量

2000年以后,医药制造业的收入增速长期保持在GDP增速的2倍以上。虽然近两年,在医保控费、医药招标的背景下,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速持续放缓,但仍为较快水平,国家统 计局公布的2016年1-3月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速依然排在所有行业的前三名。伴随着人口老 龄化带来患病人口的增加、慢性病等比例上升带来患病结构的改变、医疗改革持续释放的政 策红利、医药行业内部的消费模式升级,我国医药行业依然是最具成长性的朝阳产业之一,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并未改变。

行业集中度及竞争情况

我国医药行业连锁药店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较大规模,截止2015年底,全国零售药店总数已达到448057家,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药店集中程度不断升高,2015年药店连锁化率己超过45%(但是现在国内药店的平均连锁规模仍然较小)。全国药品零售总额呈稳健增长趋势。

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全国注册执业药师总数已达257633人,较上年增加91129 人,执业药师注册率较2014年增加2.4PCTS,每万人口注册执业药师达1.95人,但相比世 界药学联合会标准6.2人还有较大的差距。2015年全国药店注册执业药师配置率仅48.77%,有超过的一半的药店没有配备执业药师,药师的缺口仍然很大,随着新版GSP的执行,预计在执业药师配备上具备优势的连锁药房企业将逐渐扩大优势。

从全国省级(直辖市)口径店均服务人口变化情况来看,目前低于全国平均店均服 务人口 3068人/店,可能存在零售药店过饱和的省市包括山东省(2819人/店),辽宁、吉林 和黑龙江(平均2000人/店),广东(2005人/店),海南(2293人/店),重庆(2014人/店),四川(1877人/店),云南(2774人/店),内蒙古(2113人/店)。从店均服务人口的变化来看,过饱和趋势仍然存在,未来国内零售行业市场的发展 方向将逐渐从数量提升向集中度提升转变。

关键性运营指标

坪效

近几年随着医药分家等政策推动的药品从医院市场逐渐分流,全国药品零售市场规模稳 健增长,并且伴随着集中度逐步提升,行业坪效呈现稳健增长态势。

2015年大店日均坪效第一的是国药集团山西有限公司零售一部,日均坪效为1596元/平方米,较上年提升36%。2015年百强连锁的日均坪效为69.8元/平方米,最高的是广西 健民医药连锁有限公司356.15元/平方米,坪效在200元/平方米以上的企业只有5.56%。

人效与人均守备率

近几年随着药店功能化的逐渐提升,以及连锁化率提升带来经营效率提升,行业平均人 效及人均守备率(平均每个店员所对应的营业面积)均稳健上升。

2015年日均人效第一名为国药控股国大药房深圳一致深圳展销厅,日均人效为12840 元/人。百强连锁平均日均人效1462.77元/人,最高的是北京医保全新大药房有限责任公司 的9333.19元/人,日均人效在3000元/人以上的企业占比9.48%。

客单价

近三年零售药店平均客单价提升明显,2013年为66.67元,2014年为67.17元,2015 年升至72.30元,升幅约7%。

消费占比

随着连锁化集中度的提升,全国门店平均会员消费占比提升明显,2011年占比49.10%,2012 年 52.97。/。,2013 年 53.21。/。,2014 年 56.87。/。,至 2015 年上升至 59.44%。会员销售占比最高的是黑龙江华辰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铁东分店,占96.5%。在会员销 售占比前10位药店中,黑龙江华辰有6家门店入选,占比均在92%以上。百强连锁的会员 销售占比为59.44%,占比在60/。〜70%区间的企业最多,占31.25%。

毛利率和净利率

随着行业集中度提升,近几年行业平均毛利率和净利率均呈稳健提升态势,但是随着人 力资源等费用成本的上升,行业费用总额占比亦呈上升趋势(从2011年的20.93%升至2015 年的 22.46%)。

目前行业中毛利率最高的门店是徐州广济连锁广济堂药店,为53.1%;净利率最高的门 店是吉林大药房二道连锁店,为28.2%。百强连锁平均毛利率为29.63%,最高的是广州二 天堂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为42%;接近六成企业集中在25%~35%区间。

2015年全国连锁平均净利率5.46%,最高的是陕西广济堂医药集团和苏州健生源医药 连锁有限公司,均为18%;42.22%的企业净利率在5%〜10%区间。

人力成本

近几年连锁药房行业薪酬总额增幅随着门店总数的增长放缓而有所下降,员工流失率总 体维持稳定。

2015年人均月薪最高的门店是国药集团山西有限公司零售一部,平均月薪为8696元;2015年百强连锁平均月薪为3305元,最高值为7300元。

单店投资额、同店増长率和新店盈利周期

2015年行业平均单店投资额43.04万元,相比2014年40.81万元提升5.5%,主要来 源于物业租赁和店面装修等费用上升。

2015年行业平均同店销售增长率为12.32%,相比2014年的15.34%下降明显,主要 由于随着连锁化率提升,新开单体药店尤其是小规模门店数量大幅减少,再结合电商在计生 用品和器械领域的分流,同店增长速度出现放缓。

2015年行业平均新店盈利周期13.68个月,相比前几年也出现放缓态势,主要是由于 单店投资额逐渐增长,行业竞争加剧和连锁化提升后行业规范性逐渐提高(盗刷医保现象大 幅减少)造成的

商品结构

从2009-2015年行业各主要类别销售总额贡献率变化可以看出,总体销售结构调整不明 显,仅非处方药类可能受电商网上销售冲击下降近3%的占比份额,医疗器械类、处方药类、和中药饮片类的占比均小幅提升,其中中药饮片提升最为明显,接近2.8%。

百强连锁中处方药销售占比始终低于行业平均,仅27%左右;但食品保健品类和中药饮 片类占比显著高于行业平均占比,约14%,体现出优质的高毛利产品推销体系。

超级大店的品规优势

因为陈列面积充裕,大型门店往往是连锁药店中商品最全的门店。除商品相对齐全外,更重要的是商品结构适合周边商圈,同时要密切结合政策、市场变化做出及时调整。

案例:北京医保全新大药房安定门店。2015年销售额13458万元,同比增长40%;目前新特药品种在安定门店销售势头良好,2016年1月同比销售增幅高达50%。安定门店不 仅配备适合周边商圈的品类,还增加了不少高端的新特药品种,很多医院、药房没有的品类安定门店都有。特殊品类的极大丰富吸引的不仅是北京顾客,还有许多全国各地的新特药品 使用人群。

选址

2015年百强单店有76%位于商业区,9.9%处于住宅区,9.3%处于交通枢纽区,5.2% 处于其他区域包括医院附近等。核心商圈仍是高盈利门店的首选位置。

第四篇:医药经销行业分析

一、行业概念、分类及特点

医药流通主要有三个环节:药品批发环节、药品零售企业和医院门诊药房。其中,医院门诊药房作为特殊的、具有垄断地位的零售环节,占据了80%以上的药品零售市场份额。

按照企业规模分类,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大致分为以下两类:

(1)大型医药经销商和一级经销商:该类经销商基本为医药流通领域的大型经营企业,其经销范围可为区域代理(如华北区)。企业性质分为以下几种:

①集团企业的子公司:混业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具备医药行业经营范围,下设具备独立法人资质的医药经销企业,而经营区域范围则受其母公司具体情况决定;如国药华宏、国药中北、科园信海等。

②完全独立经营的经销商;企业规模较大,是纯粹的药品代理经销企业,经销药品种类繁多、涉及面广泛,具备多个直接向上游的医药生产企业采购渠道和代理资质,下游也与多家医院、药房等终端机构建立购销渠道,如京卫国康。

③同时具备生产与销售经营资质:具备医药行业综合经营资质的大型企业集团,涉及研发、加工、生产、批发销售以及零售等众多功能并设立专项品牌,其经销业务一般为下设销售公司,所销售的产品为自主生产制造的医药品。经销范围面向全国各区域,并在销售公司下在各区域设立分公司、销售网点以及零售点。如双鹤药业。

(2)二级医药经销商:该类经销商为中小企业、不具备直接向医药生产企业采购资质,则通过大型医药经销商获得成品药,进而向终端市场销售。

该类经销商销售的药品均为普药,并受大型经销商和一级经销商的约束,所经营的医药品种具有严格的局限性,二级医药经销商在整个医药产业链条上是最具备弱势的群体;自身综合实力有限,经营范围仅能辐射部分区域,且下游以药店和医疗服务机构居多医院较少。

从流通环节来看,我国医药流通业可分为三类企业,一是药品批发企业,二是药品零售企业(药房),三是医疗器械经销企业。

2011年,我国药品市场总规模为9078亿元,同比增长20.1%。目前,我国医药市场主要分为三大终端,并呈现不同的增长特点:

1.医院:我国药品销售第一大终端,2011年医院药品市场年销售药品规模约为5379亿元,增幅19%,全国13000多家公立医院的药品销售量占到了全国医院药品销售总量的92%。但是受到医院控制药费过快增长,以及抗菌药物限用等因素影响,城市高端医院的药品采购金额增幅明显放缓。

2.药店:我国药品销售第二大终端,截至2011年我国药店总数(包括连锁门店和单体药店)为40.92万家,连锁经营已成为我国城市城区药店的主流经营模式,数量上占54%的连锁药店零售额占到总体的72%。

3.社区及农村医疗机构:我国药品的第三大终端,目前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0.9万个,但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进展缓慢,且城市大医院门诊定点统筹的实施,社区医疗机构的药品销售增幅相对较低

二、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目前,我国共有医药流通企业13000多家。其中,具备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医药分销商超过7000家,但其中80%以上的分销商为小型区域性分销商。药品零售连锁企业2000余家,下辖门店13万多家,零售单体药店25万多家,零售药店门店总数达38万多家。

行业集中度开始提高。药品百强批发企业销售额占全国药品批发销售总额的70%。连锁经营发展较快,连锁企业门店数已占零售门店总数的1/3,百强连锁企业销售额占零售企业销售总额的39%;现代医药物流、网上药店以及第三方医药物流等新型药品流通方式逐步发展,扁平化、少环节、可追踪、高效率的现代流通模式比重开始提高。

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体现出企业数量较多,但行业集中度较低的特点。具体来看,美国流通企业数量只有70家左右,日本为130家,都远少于中国医药流通企业数量;但在集中度方面,美国和日本前三大医药流通企业市场规模占比分别为97%和72%,而中国前三大流通企业国药控股、上海医药、九州通的规模占比仅为20%。

今后,我国医药流通业发展的趋势为:

行业规模稳步提升。随着人口结构变化,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长期病、慢性病的增加,未来国民医药支出规模将稳步增加,医药消费稳步扩大,将有效的提升医药流通行业整体规模。

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原因在于大型医药商业依赖自身规模优势及兼并收购等手段的不断扩张,以及国家医药产业政策的支持。

医药流通企业批零一体化趋势增强。末来医药流通企业将逐步定位于追求精细化管理的物流配送商和批零一体化企业。企业盈利模式从“搬运工”赚取药品“价差”逐步演变物流增值服务、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等新型模式。行业准入门槛标准提高,一批不规范的企业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提升。医药流通渠道的扁平化趋势是未来发展方向。两级医药物流分销模式减少医药批发企业的批发层次,通过分销配送中心网络直接导入市场最后终端。

三、行业面临的风险分析

(1)行业政策风险。医药流通行业经营的是特殊商品——药品,容易受到国家及地方有关政策的影响,特别是医疗卫生、医疗保障、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影响。医疗、医保、药品供应三大体制的改革将在深层次上改变医药流通领域的格局,引发医药市场的分化和重组。

(2)市场竞争风险。近年来国家不断规范行业发展,提高进入行业的门槛,促进行业的重组兼并。但是,行业内仍然存在不规范竞争的风险,如挂靠经营、倒卖税票、倒卖承兑汇票等非正当竞争行为。随着以省级政府为主导的药品招标投标和统一配送的实施,国内一些地区采取地方保护主义政策,致使医药市场出现分割局面,这会影响到部分企业在部分区域市场的销售。

(3)存货跌价风险。医药流通企业的存货具有周转快、流量大、品种多等特点。为了保证销售的正常进行,企业必须保持一定合理数量的存货。在目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销售收入,存货可能不断增长。企业面临存货跌价的风险。

(4)应收账款发生坏账风险。目前在我国医药销售企业与生产企业之间、销售企业与医院之间以及销售企业相互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资金拖欠现象,企业的正常资金周转也会受到这种现象的影响,有可能会对企业的经营业务带来不利影响。企业在扩大市场过程中,随着销售收入增加,应收账款可能有所增长,因此企业存在应收款项发生坏账的风险。

(5)药品质量风险。药品质量风险是药品在使用过程中给患者和社会带来的可能发生的危险,药品安全涉及药品生产、销售、流通以及使用的各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导致药品安全问题。由于药品流通企业不是产品的生产商,无法控制药品的生产质量,流通环节也会出现产品质量事故,故企业在产品采购中或者在销售中仍可能出现药品质量问题,这将会给企业的业务经营带来风险。

第五篇:湖州市童装加工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湖州市童装加工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提 纲

一、湖州织里童装总体市场分析

二、童装加工行业特征及行业企业的主要经营模式

三、童装加工成本投入预算及盈利能力分析

四、邮储银行贷款品种对市场的营销手段及贷款管理注意事项

五、调查案例及本人对市场的看法

一、湖州织里童装总体市场分析

湖州织里童装市场自78年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发展成国内最大童装加工地。加工厂,布店,铺料店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已成规模,上下游厂家渠道通畅,劳动力专业,企业间形成产业,产业链发达、复杂。

作为全国最大的童装加工市场,湖州织里镇上大大小小加工厂,铺料厂数量众多,交易量、交易额大,市场活跃。伴随市场壮大,企业成长,投资者对融资需求旺盛,特别是去年生意好,今年开年又势态良好,投资者普通看好市场,对资本投入加大,自信十足。这对我行个人信贷是一次机遇,一次跨跃式发展的绝好机遇。

二、湖州织里童装市场的经营特点

以家庭企业为主,加工厂多为商住一体用房,一层为裁剪,生意洽谈;二层为加工车间;三层,四层为住宅。加工厂少为两间,多为四间。生产的童装包罗万类,各类、各季、各款均有生产,高、中、低档产品齐全。湖州织里童装全面占据国内市场,特别为东北和内地市场。现经营者中,外地人逐渐增多,投资者多样化,跨地区化。本地资本家部分已转为出租场地和设备,不直接经营童装加工。

产品一般生产过程为商谈、选料、做样、进原料、加工、销售。企业毛利率为30%左右,多以产品数量盈利。生产周期短,季节性强,流通快,劳动力流

动性大。资本方面,由于产业链相系密切,客户间相互了解,故相互欠款多,应收款额庞大,一般回收周期为三到四个月。大量应收款就意味着资本积压,从面就造成了流动资本的短缺。因此当地企业资本流需金融行业支持,否则产生周期无法保证,产业稳定性下降。四大国有银行和当地商行、信用社等均在织里设多个网点,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因部分银行贷款严格,额度有限,故当地私人借贷多,多为10%到30%高利贷。我行须看准市场,调整产品,以适应当地金融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好,更多的资本产品,加速产业生产,保障行业安全。

随着童装加工产业日趋成熟,湖州织里童装加工已开始走出国门,出口海外市场。伴随而来,又有部分贸易公司相继成立,经营各类童装贸易,渠道遍及世界各地。

三、品童装加工成本投入预算及盈利能力分析

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童装加工基地,湖州织里童装加工业在经历国内、国外多次经济波动后,以更成熟的姿态,更高效的生产,更强大的金融投入和政府支持,进入新的经济高速发展阶段。

(1)成本投入预算

前期投入20万元以上(含店面装修费、设备购置费、进货费、工商管理、税务登记费、流动资金等),每月固定费用5万以上(含租金、工资、水电费、税收),预留5万元作为急需。

其主要构成如以下所注:

店面装修费3万元,购置30台二手缝纫机2000元/台,共6万元;一到两台拷边机,共1.5万元;订扣机、套结机各一台共2万元。裁剪设备和裁床共5000元。进货费根据生产规模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租房定金一般5万元。

(2)盈利能力分析

1、从销售情况看企业盈利能力

对企业销售活动的获利能力分析是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重点。在企业利润的形成中,主营业务利润是主要的来源,而主营业务利润高低关键直接取决于产品销售量情况。产品销售额增减变化,直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的好坏。但影响企业销售利润的因素还有产品成本、产品结构、产品质量等因素。

如夏季女童装为例,三万件为备货,每件销售价格最低为15元,销售收入为45万元。

2、从利润结构看企业盈利能力

企业的利润主要由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非经常项目收入共同构成,一般来说,主营业务利润占企业利润比重大,因为主营业务利润是形成企业利润的基础和主要目标。投资收益和非经常项目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有一定的贡献,但在加工企业总体利润中不会占大比例。如假定上述夏季女童装为例,每投入1元获利润1.42元,即扣除加工成本,人工,损耗,运费,样品投入等,将备货销售完毕,可13.5万元。

四、邮储银行贷款品种对市场的营销手段及贷款管理注意事项

(一)营销

信贷人员应首先要了解客户企业经营特点和行业常识,基本规律。其次是对市场进行有条理,有层次的营销宣传,从宣传中认识客户,了解市场,审视自身并及时调整贷款受理方式,解释措词等。比如织里童装部分市场为东北地区,冬季时间长,寒假时间长,为主要销营旺季,因此在此前两个月是织里童装加工旺季,资本需求同样巨大,为银行放贷的黄金时间。

在营销策略上,需尽量在市场金融需求大时集中宣传,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进行特定宣传,比如某时的农村折迁地区,政府会有大量资本补贴,银行可以从中吸取闲置资本,同时折迁后如开发工业园区,则又有大量投资,其中必会伴有巨大的融资空间,是银行贷款的绝好机会,这样一个折迁就可以带动银行融资放贷,赚取利差收益。

(二)贷款管理

贷款管理应先从源头做起,在受理、办理款贷时尽可能多收集客户资料,直接地、间接地;口述地,影像地。然后须整理、分析客户资料,进行资料归类,让资料有序有理。建立庞大的客户档案资料库,以数据库和实物两种形式分别归档保管。对贷款进行定期、抽样调查,核实贷款用途,监督债务资本。并同时建立贷后数据、评分。让债务资本情况实况反映在数据中,进行安全掌握。

五、调查案例及本人对市场的看法

调查实际案例:

客户:周小兵,商务抵押贷款36万元。调查日期:2010-1-27

客户周小兵于2002年创办了湖州圆圆梦制衣厂,位于湖州市织里镇景江路65号,专业生产各式四季童装,有稳定的客户源,经营状况良好。客户当时有生产经营场地面积246.8平方米,有工人共22名,机工20名,零工2名.缝纫机28台,拷边机4台, 订扣机1台,套结机1台,生产的各种童装产品主要销售给杭州和长春等地的童装市场,且大部分新老客户都有欠款,一般为三个月结清一次,有些老客户一般到年底才能结清。客户平时从柯桥、广州等地进布料,从义乌等地进辅料。现主要生产春季外套,需要进各种春季布料,所需投入成本较大,导致资金周转紧张,故向我行申请房产抵押贷款,主要用于进布料。

客户当时有存贷22180元,其中布匹约9匹,平均每匹2000元左右,共18000元;另外客户有冬季棉衣约200件,每件成本价20.9元,则共4180元。故合计22180元。设备上有缝纫机28台(1500元/台),拷边机4台(3000元/台),订扣机1台(8000元/台),套结机1台(11000元/台),共计73000元。

根据查看当时客户账本,去年10月份的销售额为20.4万元,11月份的销售额为20.80万元,12月份的销售额为21.8万元。平均每月销售额为21万元。进货上,10月份的销售成本(包括布料和辅料)为126480元,11月份的销售成本为128960元,12月份的销售成本为135160元,平均每月的销售成本130200元,由此得出毛利率约为38%,在行业内属于较好业绩。

本人对市场的看法:

衣、食、住、行中“衣”为首,可见衣服对于生活的重要性。只要有人就要穿衣服。我国又是一个关爱儿童的地区,每家每户都视自已子女为掌上明珠,在儿童服装消费上也不惜重金,不遗余力。所以童装市场是巨大且广阔的,童装产业是蓬勃且活跃的。另一方面,我行贷款宗旨为扶植中小企业,正好符合多数童装企业需求,所以我行应抓住时代契机,顺映党和国家号召,坚持原则,支持三农。

再者,湖州本来就是纺织丝绸重镇,织里又有庞大的童装产业链,这点说明我湖州分行坐拥一个巨大的市场,一片广阔的天地。但同时,又有包括四大银

行在内多家银行竞争,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介于四大银行因贷款额度有限,一般中小企业贷款难度大,我行应借此宏观背景下开发中小企业贷款,为湖州织里童装企业解决其资本问题,让其迅速、健康成长,使整个童装市场稳定,有序发展,服务社会,创造价值。

下载成都市医药制造行业分析报告目录[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成都市医药制造行业分析报告目录[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高压开关制造行业分析报告(本站推荐)

    【关 键 词】高压开关制造行业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高压开关制造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

    中国塑胶件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关 键 词】塑胶件制造行业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塑胶件制造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

    医药零售行业报告

    关于全市医药行业税收征管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实施,医疗保险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医药行业理应成为新的税收增长点。但从我市税收调查分析来看,医药生产和零售环节......

    医药营销行业分析五篇范文

    就业—人生的必经之路 时间转瞬即逝,我们即将要面临就业问题。在就业之前必须要要对自己和所学专业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解,才能在择业时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好工作。对自己能力的......

    2009年通信行业发展分析报告目录

    2009-2010年通信行业发展分析报告目录篇目 第一篇:通信业发展概况 第1章 通信业基本情况 一、通信业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二、通信业发展现状及基本特点 三、通信业务结构情......

    2011年酿酒行业投资分析报告-目录

    目录 第一章酿酒行业基本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酿酒行业的定义及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2010年酿酒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010年冶金设备制造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2010年冶金设备制造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复制链接]nancy发短消息加为好友nancy当前离线最后登录2010-11-30 注册时间2010-10-5 阅读权限200 积分1282 精华42 帖子1071 .管理员......

    中国轴承制造行业百强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中国轴承制造行业百强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序言 在竞争激烈市场,供应商、同行企业、渠道经销商以及终端用户的经营状况是企业经营决策者最为关心的首要问题,企业信息相对滞后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