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应突出的审计重点和方法浅析

时间:2019-05-12 20:00: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济责任审计应突出的审计重点和方法浅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济责任审计应突出的审计重点和方法浅析》。

第一篇:经济责任审计应突出的审计重点和方法浅析

各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会议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了更好、更新、更高的要求,根据《湖北省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实施暂行办法》,谈谈2008年我局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突出的5个方面的审计重点以及审计基本方法:

一、履行单位职责中主要经济工作目标或职能业务目标完成情况。

到一个单位之后,应弄清楚上级主管

部门和本级政府部门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经济责任有哪些?应落实量化到具体的目标上,例如节能减排要求gdp达到多少?环境污染要求空气指数达到多少,这些都是我们今年关注和收集的重点。重点掌握被审计领导干部为本部门(单位)系统的事业发展所做的主要工作、取得的主要业绩及存在的问题,看是否完成财政征收任务、如规费征收,上缴利税、预外调控资金、社会保险费、偿债和招商引资、专款拨付、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主要经济考核指标任务。查有无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骗取政绩、荣誉和奖励问题,有无拖欠上缴、影响地方财政平衡,揭示有无应征不征、应缴不缴、应还不还、造成财政收入流失问题,防止一些地区、行业、部门和单位通过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和扩大缴存基数,为职工乱发津贴补贴,逃避税收,进而扩大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之间职工收入分配差距。有无拖欠工资、造成本单位职工聚众闹事、上访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

二、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

重点审计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所在部门(单位)预算执行、财政财务收支、行政事业性收费、专项资金(基金)使用、预算外收支、关联单位经济往来的真实性、合法性。查所在单位和报账制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揭示会计信息失真,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坐收坐支预算外资金,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乱收费和其他违反财经法规问题。

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评价。真实性评价,对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评价分为真实、基本真实、不真实三个等次。真实等次的标准为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审计调整幅度不超过1%,审计调整数额较小不影响使用“真实”评价用语的;基本真实的标准为会计资料基本真实、完整,调整幅度不超过5%,并且不影响使用“基本真实”评价用语的;不真实等次的标准为会计资料不真实、不完整,或审计调整幅度在5%以上,或违规行为性质严重,数额较大,无法使用“基本真实”评价用语的。合法性评价,对财政财务收支合法性的评价分为合规、基本合规、不合规三个等次。合规的标准为未发现违纪违规行为或者虽有一定的违规行为,但相对资金总量数额较小,一般在5%以内,情节较轻微的,可评价为财政财务收支符合财纪法规的规定;基本合规的标准为违规金额占审计金额5%—10%之间,但情节较轻的,可以评价为任期内财政财务收支有一定的违规行为;不合规的标准为违规金额在10%以上,违规性质严重、数额较大,或虽违纪金额量不大,但存在“私存私放”、隐瞒截留财政收入、或违反审计法规定,拒绝、拖延提供或无视承诺,提供不真实会计资料和相关资料,导致审计人员无法进行职业判断。阻碍审计行为,拒不执行审计处理处罚决定的。效益性评价,对财政财务收支的效益性评价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四个等次。好的标准为效益审计结果达到评价标准指标的90%以上;较好的标准为效益审计结果达到评价标准指标的80%以上;一般的标准为效益审计结果达到评价标准指标的60%以上;较差的标准为效益审计结果达到评价标准指标的60%以下。

三、重大经济决策及实施效益(效果)情况。

应重点审计四个方面:

1、决策内容的合法性。主要审查建设项目、招商引资、对外投资、土地出让、大宗物资采购、大额资金分配、产权制度改革、国有资产处置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的规定,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建立;对外签订的各类经济合同是否存在不符合法规或显失公平的条款;是否存在为了享受相关优惠政策而弄虚作假等问题。

2、决策程序的规范性。主要审查三个方面①决策机制是否有效。主要审查工程项目、对外投资、大额资金分配、大宗物资采购等重大决策事项是否建立了相应的议事规则和有效的决策机制。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是否建立了社会公示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等。②决策程序是否规范。主要审查重大经济决策事项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执行。如工程项目是否切实按照相关制度规定的程序向社会公开或按规定进行招投标;对闲置资产的处置是否按规定程序进行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公开拍卖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经济决策事项是否按照“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集体决策”的程序执行。③决策方式是否民主。对重大决策事项是否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否存在违反决策程序个人擅自决定大额资金运作,特别是对外投资、工程招投标、大宗物资采购、国有资产处置等重大经济决策事项是否经过集体

讨论,有无采取“通报”方式代替民主决策。此外,对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是否在一定范围内或向社会公开,倾听群众呼声或通过举行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

3、决策效果的真实性。主要审查决策确定的各项目标是否真正实现,有无谎报决策效果,同时应采取多种方式核实决策的效果,看是否获得了理想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

益,是否取得了设计要求和预期效果。

4、决策资料的完整性。主要审查重大决策事项的相关资料管理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完整。如建设项目的立项文件、可行性报告、对外签订的协议(合同)、集体讨论形成的会议纪要等资料是否齐全完整,是否按项目及时立档归卷。

重大经济决策情况评价。对重大经济决策一般从决策程序的规范性及决策执行的有效性两个方面作出评价。对重大经济决策规范性评价分为规范、基本规范、不规范三个等次。规范的标准为重大经济决策制度健全,有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专家论证意见,提供的决策方案至少两个,决策时主要负责人能够尊重多数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决策的内容没有违反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基本规范的标准为建立了重大经济决策议事规则,决策的内容没有违反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但个别环节没有得到很好执行;不规范的标准为缺少重大经济决策议事规则,或决策前可行性研究和专家论证不充分或缺失,或决策的内容违反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

对重大经济决策执行有效性评价分为有效、基本有效、效果较差三个等次。有效的标准为决策被全面执行,能够有效监管人、财、物的使用,实现决策目标;基本有效的标准为决策被全面执行,能够基本有效监管人、财、物的使用,并基本实现决策目标,但有轻微损失浪费;效果较差的标准为决策没有被执行,不能有效监管人、财、物,造成明显损失浪费,不能实现决策目标。

四、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情况。

通过对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监督和资产管理等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的审计,检查是否在国家有关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建全了部门规章制度,重点审查本部门(单位)业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廉政建设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建全、有效,制度是否落到实处,是否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是否能维护单位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查所在单位资产变动情况,揭示单位制定的经济管理政策的效果及管理不善造成损失浪费等问题,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保证财务收支的合法性,是否能有效地防止违规违纪行为,是否有利于改善机关内部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机关工作效益和资金使用效益,有无因内控制度不严,有章不循,管理松散等造成损失浪费及其他经济事故问题。采取方式方法,可以通过设置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调查了解、掌握单位是否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如何?例如会计出纳是否分设,现金是否做到日清月结,是否成立了理财小组,是否对条据开支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把关,单位财务是否公开。内控制度评价指标,这是一个定性评价指标,通过这个指标的评价,可以反映出用数字不能反映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信息。因为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能体现出领导干部执行国家财纪法规,维护财经纪律,切实通过制度约束他人和自己的主观动因,对内控管理制度情况一般从健全性、有效性两个方面作出评价。衡量标准,对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健全性评价分为健全、基本健全、不健全三个等次。健全的标准为所有的控制点齐全,达到控制目标,各项制度均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基本健全的标准为控制点基本齐全,基本达到控制目标,各项制度基本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不健全的标准为关键控制点有疏漏,出现重大违纪违规问题,不能满足控制目标的要求。对内控制度的有效性评价分为有效、基本有效、无效三个等次。有效的标准为内控制度健全,有关人员的资格和能力能够胜任控制的职能,实现控制目标,没有出现内部管理控制问题;基本有效的标准为内控制度健全,但有关人员的控制能力有一定差距或不能全面执行内控制度,没有出现重大控制漏洞,基本实现控制目标;无效的标准为内控制度健全,但没有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控制人员,出现重大违纪违规问题,没有实现控制目标。

五、领导干部遵守财经纪律和廉政规定情况。

主要审计八个方面内容:

1、是否遵守“一把手”不直分管财务基建制度规定;

2、配备车辆和住房分配是否符合规定;

3、是否报销应由个人支付费用;

4、是否占用公款公物;

5、是否利用职权为他人经济担保;

6、是否直系亲属在其管理范围内经商;

7、是否多拿工资资金等个人所得;

7、通讯工具和通讯费是否符合规定。领导干部遵守财经纪律和廉洁自律要突出“六看”:第一是看,单位财务是否公开。财务的真正公开,说明了领导干部,有接受监督的主观态度,自律的决心,清廉的信心,可以说它是领导干部清正廉洁的“试金石”。检查单位财务是否公开,是否对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定期公开,是否增加了财务的透明度;单位职工对民主理财政策及公开情况是否清楚;有无其他违反财务收支的行为。主要负责人是否遵守不直接分管财务制度规定,对本单位财务管理是否进行了有效的领导和监督;是否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人员是否到位,理财小组是否严格履行了相关职责,有无虚设机构或形同虚设,有无领导一个人说了算,理财小组无法充分履行职责;支出的各种票据是否经理财小组进行了集体把关。第二是看,购买活动的审批、付款、经办三个环节是否分置。支出的真实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控制度所要求的审批、付款、经办三个不相容职务的严格分置、行为的严格分离。应通过分析性测试,审查三者之间是否有严格的制约与监督关系,就是要查证领导干部有无三种职务行为一身兼现象,如果是这样,支出的真实性就值得怀疑。第三是看,财务支出和单位职能是否关联。单位的工作职能、工作目标和单位购买性支出、赞助性支出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如,列支和单位的职责职能无关的招待费用,购买单位不需要的服务,支付非救助性质的赞助等等,查证有无通过移花接木、投桃报李的方式,达到个人某种目的。第四是看,办公和家庭通用物品的更新和替换是否正常。通讯、交通、电脑等物品都具有家庭和办公通用的特点,这类物品更新替换是否正常?是否必须?替换的物品如何处置等等,审计的目的是检查被审计人是否有利用公有物品人为更新替换手段,将公物转为私有。第五是看,固定资产购置(购建)决策程序是否规范。重点审查单位固定资产的投资程序是否合规,应纳入政府采购的是否通过政府采购,必须招投标的是否经过招投标,购置决策是否经过集体研究,公开操作、阳光作业。第六是看,“该收不收、该罚不罚”背后是否有“猫腻”。有行政执收、执罚权的单位,存在该收不收、该罚不罚的现象,姑且不论是否存在行政违法,很可能存在执收、执罚的当事人或负责人和相对方有幕后交易。当然,这似乎超出了审计范围,也不是审计手段所能查证的,但就经济责任而言,发现此类现象,可用描述的方法披露,用“不评价”来评价被审计对象的廉洁情况。如果上述审计程序全部都做到了,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廉洁情况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根据已提供的资料,作出对被审计领导干部是否廉洁的肯定或否定评价。

对被审计单位领导个人在经济管理活动及财政财务收支活动中存在的违反国家财经法规法纪事实和发现的不廉洁行为,根据违纪违规事实和严重程度及金额大小,给出遵守、基本遵守和不遵守财经纪律的行为。在个人廉洁自律方面,根据审计结果给出廉洁自律、基本廉洁自律和不能廉洁自律的定性。

第二篇:经济责任审计重点

经济责任审计

一、对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认识

通过任职期间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及其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以分清经济责任,评价工作业绩,为领导考核、任免、奖惩提供依据。同时,通过审计促使干部增强遵纪守法和廉洁自律的意识,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服务方案

(一)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重点

1、财务状况的真实性。重点审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财务状况、财务收支以及财政资金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是否真实、完整,账实是否相符,会计核算是否准确,财务报表范围是否完整等。主要内容包括:财务会计核算是否准确、真实,是否存在财务状况和财务收支不实的问题;①财务报表的范围、方法、内容和编报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故意编造虚假财务报表等问题;②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和有关资料是否相符; ③采用的会计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是否正确,有无随意变更或者滥用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故意编造虚假收支等问题。

2、财务状况及财务收支的合法性。重点审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财务收支管理和核算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财务的效益性。重点审查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1)资产质量状况审计:重点对不良资产进行审计,按照领导干部任期职责、任期时间及不良资产产生原因等情况,分清不良资产产生的责任。

(2)债务风险状况审计:审查领导任期期间的债务水平、偿债能力及其面临的债务风险。

4、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审计重点就是履职情况、守法情况、廉政情况、业绩情况及个人自律情况。重点是审查“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的集体决策。

5、内部控制建立及执行情况。审查领导干部所在内部控制的健全性、适当性和有效性,并结合领导干部的职责要求确定其在内部控制建立及执行中应承担的责任。重点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方面。

6、领导干部遵守廉洁从业规定情况。主要审查领导干部有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廉政纪委,以权谋私、贪污、挪用、私分公款,转移国家资财,行贿受贿和挥霍浪费等行为。

其中1、2、3是对财务责任的审计,4、5是对管理责任的审计,6是对法纪责任的审计。

二、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实施策略

1、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是否建立系统性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相关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在财务支出方面是否有依文件规定审批权限进行审批,资产出租出售和重大的投资项目是否有依文件履行招投标程序及经有权机关审批。

2、实质性测试方法

(1)货币资金及借款:由企业提供截止日所有的银行账户及余额明细表(含存款、贷款、应收应付票据、理财产品等),需向金融机构实质函证。

(2)往来款:重点关注不良资产,账龄超过三年的及期末余额大的但客户可能已无履行能力的(已诉讼或将诉讼的),赊销的审批制度。

(3)资产管理情况:包括固定资产、存货、在建工程等。资产的日常管理是否到位,年末盘点手续是否齐全;资产的产权关系是否明晰,资产的处置是否履行了相应的报批程序,是否存在因管理不严而造成人为丢失、毁损的情况;是否存在个人或小集体长期无偿占用国有资产的情况;资产的处置中是否因处置不当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资产的收益是否得以体现,有无固定资产清理损失挂账等。结合营业外收支、资产出租收入科目进行检查。工程项目是否进行招投标,是否存在违规发包、肢解工程规避招投标的情况。在建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情况,支付手续是否完备,支付条件是否按合同进行,是否存在提前支付工程款的情况。

(4)对收入的审计:是否存在提前或推迟确定收入,有无截留、转移收入或将收入账外存放。重点检查资产出租情况。有无截留、转移收入或将收入账外存放形成资金体外循环的情况。(资产审计)

(5)各项成本费用审计:成本是否存在多结或少结情况及成本核算方法前后期是否一致,费用重点关注领导本人的三公经费,员工的人工费用(工资、社保、公积金、福利费),社保及公积金是否存在超过规定缴交,营业外支出是否存在较大罚款及滞纳金、违约金、赔偿款、资产处置等。成本费用是否严格遵守权责发生制原则。

(6)对负债的审计:

长短期借款是否严格执行有关债务管理的制度办法;借款费用的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规定;应付款项中是否存在无明确支付对象或虚假支付对象的情况。

3、投资项目及重大经济决策事项(资产审计)

(1)首先查清在领导干部任期内,都有哪些经济决策事项,投资的性质和种类,重点抽查几个金额较大的项目,审计其立项情况,投资方案,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项目预决算情况,投资效益及效果情况。结合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进行,以此来确定和评价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

(2)对外投资是否真实,投资决策程序及批复是否规范,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投资回报;对外投资核算的方法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投资收益(损失)的确认是否及时、正确,有无投资收益(损失)不入账的情况。

4、领导者本人执行廉政纪律情况

通过对账务的审计,审查领导干部本人是否违规报销应由个人负担的各项费用(用车、通讯、出国出境支出、招待费),是否存在私设“小金库”为个人或小集体发放各种钱物的问题,甚至挪用、贪污公款的行为,是否存在个人长期无偿占用、甚至侵占公共财产的行为。(与成本费用一起)

第三篇:经济责任审计方法小议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主要对领导干部任期的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执行国家财经政策法规情况、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和其他需审的情况进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多年来,已实现了程序化、法制化,利用提建议、下决定和移送等手段对经济责任评议和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惩罚,预防了腐败并促进了廉政建设,使审计监督和服务职能

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但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领会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成为新的课题。

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审计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审计方法、手段的创新。目前,虽然大多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大多数审计项目审计依然手段简单,还停留在就账查账的基础上,已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形势及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一些问题不能从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角度查深查透。实践中发现,创新和改进审计方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实行审前公示,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互相监督。首先,审计小组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张帖通告两种方法实行审计人员通讯方式两公开。公开审计组成员手机或小灵通号码和审计组成员个人网络邮箱地址。其次,接受被审计单位监督,认真填送廉政监督卡,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廉政透明度。

二是审前准备要祥略得当。做好审前调查,向组织、纪检、上级管理机关了解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对象的有关情况,认真查阅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制定好相关审计评价指标表,对初次审计的对象,要做详细的审前调查;对任期中审计过的,基本情况已经掌握的,调查可以从简。

三是采取审计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审计实施中,一方面通过查帐收集审计证据,另一方面通过座谈和咨询等形式分别听取离任人、接任人和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代表和群众代表的意见和情况反映,并作好记录。最后,对属于审计范围的事项通过查帐进行核实,或外调取证;对不属于审计范围的事项向有关人员作出解释说明。把查帐与调查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了解单位的真实家底和被审计对象执行财经纪律和廉政情况,有助于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规避。

四是帐务审计应让顺查与逆查相结合。帐务审计先从原始凭证的审查着手,顺序对记帐凭证、日记帐和明细分类帐、总分类帐进行检查,最后审查会计报表等,然后,有针对性地按照记帐程序的反方向进行审查。或是,审计人员依据所掌握的资料总体情况,先从审阅、分析会计报表着手,揭示财务经济活动中的薄弱环节和反常现象,发现线索,掌握重点,再据以查核各总分类帐户及其所属明细分类帐,然后核对记帐凭证,审查原始凭证,最后,从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日记帐和明细分类帐、总分类帐进行顺序检查。就是说,可先顺查后逆查,也可先逆查后顺查。使顺查与逆查相灵活结合,能从大处着手,由表及里,由面到点,把握审计重点。

五是更好地运用和实施计算机辅助审计。目前从审计数据的采集、ao系统(或sql server、access等数据库)的导入、审计分析、审计结果等都有了一套完整的审计操作程序,为了更好地发挥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作用,在实践中要善于总结经验,勤于思考,求真务实,敢于探索,特别是要把具体的重点审计事项同构思审计结构流程图联系起来,实现审计思维过程的转变,对重点审计事项的思维、结构框架和具体实施要达到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务实的程度。因此,构建重点审计事项查询流程图是很有必要的,其构建的思路和方法主要体现在如何确定重点审计事项、构建几何流程图、运用sql查询语句和对审计结果的核实等几个方面。有效利用excel表格。excel软件详尽的数表处理功能为审计人员执行分析程序,特别是处理繁杂的数据计算与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审计实务人员借助excel软件能够更加高效的获取强有力的审计证据,为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提供了合理基础。

六是财政财务审计中应让帐簿审阅与信息资料函证相结合。审计人员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计划、决策方案、合同及会议记录等书面资料审阅的同时还应发函给被审单位有业务往来的单位或个人,了解情况,取得证据,以证实被审单位会计记录是否正确,验证款项、实物等的期末余额正确性。通过函证,审计人员了解被审单位的相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存在性及被审单位会计记录的可靠性、真实性,验证被审单位及有关人员有无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行为。实际审计工作,一般使用手工发询证函,但大多是手工输入,在输入数据和单位名称等内容时,存在重复劳动,且容易出错,在选取了样本,填写询证函时漏掉,在发函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影响尚小,在发函数量很大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效率?建议利用网络126邮箱、163邮箱和word电子邮件等发询证函。应注意的是在函证操作中要采用积极函证法以取得有效的证据。

七是

抓意见决定执行情况,做好整改落实程序的操作。审计工作的作用和效果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审计成果的落实情况。对经济责任审计进行审计跟踪,在向被审计单位送发审计报告的同时,向被审计单位送审计建议和审计决定执行情况表;要求被审计单位如实填报审计决定和建议的落实情况,将审计意见和建议的整改或执行情况以书面形式,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审计机关和纪检

监察部门;根据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发现问题的性质以及被审计单位所反馈的审计意见和建议的落实情况等因素,确定是否进行后续审计。

随着形势的变化,审计人员要根椐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选择和创新审计方法是对保证审计项目的审计质量是非常有效的,这也是审计工作中常学常新的问题。

第四篇: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内部审计部门或社会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湖北省有关规定和公司管理制度,对基层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及其所在基层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和权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及重大经营决策等有关经济活动,以及执行国家、省经济政策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情况进行监督、鉴证、评价的活动。经济责任审计包括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一、审计目标

通过对被审计人员及其所在单位资产、负债、损益等情况的审计,实事求是地鉴定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人员任职期间资产管理、企业运营、经营成果以及资产保值增值等情况,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员任职期间履行各项经济责任的情况,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为人事部门考核管理干部提供参考依据。

二、审计要点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情况;

(二)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情况;

(三)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及其效果;

(四)有关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

(五)重大经济决策情况;

(六)企业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以及资产负债损益情况;

(七)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收益上缴情况;

(八)重要项目的投资、建设、管理及效益情况;

(九)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和运转情况,以及财务管理、业务管理、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等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和职务消费等情况,对所属单位的监管情况;

(十)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情况,以及本人廉洁从业情况;

(十一)对以往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十二)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三、审计方法与技巧

(一)审计组在编制审计方案前,要调查了解被审计企业及被审计负责人的基本情况,了解、掌握与被审计企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企业内部的规定制度等。

(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确认企业每一项经济业务是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执行程度与效果如何,能否有效地降低风险。

具体内容为:

1、现金和银行存款的业务控制制度:销售及收款的业务控制制度:包括订单处理、授权及责任管理、发货运送、开立销货发票、应收账款及记录、收款等制度。

2、采购预付款业务控制制度:包括请购、采购、验收、退货处理、应付负债及记录、付款、备用金等制度。

3、生产业务控制制度:包括领料、生产、质量管理、出入库手续、存货管理及记录。

4、融资业务控制制度:包括借款额度审核、借款合约签订、公司债发行、债券偿还及记录、抵押及记录、以及股票相关事务处理(例如,股票发行、过户、挂失及注销的授权、执行、记录及空白股票的保管)制度等。

5、固定资产业务控制制度:包括固定资产的取得、添置、清理、处置、报废、折旧、保管及记录等制度。

6、投资业务控制制度:包括有价证券、不动产及衍生性商品的投资决策、买卖、保管、记录、监督被控股公司等制度。

7、研发循环;包括基础研究、产品设计、技术研发、产品试制、研发信息及文件的记录与保管等制度。

8、电脑信息化处理业务控制制度:包括信息管理部门与使用者的部门权责划分、信息处理部门的功能及职责划分、系统开发及程式修改控制、编制系统文书的控制、程式及资料的存取控制、资料输入控制、资料输出控制、资料处理控制、档案及设备安全控制、硬件及软件的购告、使用及维护控制、系统复原计划及测试程序的控制等制度。

9、印鉴使用管理制度、票据领用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财产管理制度、背书保证、负债承诺及或有事项等制度。

10、有无专人负责内部稽核或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资格、知识、能力、经验是否符合要求,独立性如何,方法是否得当,效果是否良好,企业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接纳程度如何等。

(三)实施资产负债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审计,各资产负债项目的审计要点和技巧详见第一章财务审计章节。

(四)实施任职期间完成经济指标的真实性、效益性审计

1、企业资产营运能力指标有:资产增值保值率、总资产增长率、资产损失比率。

2、企业偿债能力指标有:资产负债率、所有者权益对负债比率、产权比率、举债经营比率。

3、企业发展潜力指标有:对新产品研制开发投入总额、新产品开发率、技术进步产品率、固定资产成新率、利润保留率。

4、反映企业完成利润情况指标有:利润总额、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任职期间平均利润增长率、经营亏损挂帐比率。

5、企业产品销售指标有:销售收入、产品销售率、销售增长率、销售利润率。

6、企业资本资金运用效率指标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周转率、资本积累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7、企业经营效绩指标有:全员劳动生产率、上缴利税指标、人均利税额指标、总资产贡献率、资产收益率、所有者权益利润率、股本报酬率、长期投资收益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

8、企业职工收入指标有:职工收入增长率、职工收入与新增效益增长幅度比率。

9、其他专业性经济指标有: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五)实施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确认被审计人员任职初期和期末企业资产状况和盈亏情况,查明资产的保值增值状况,进一步确认其任职期间的经营业绩。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完成值的确定,需剔除任期内客观及非正常经营因素(包括增值因素和减值因素)对企业年末国家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1、需剔除的增值因素为:

(1)国家直接或追加投资增加的国有资本金;(2)政府无偿划入增加的国有资本;(3)进行资产重估(评估)增加的国有资本;

(4)增加的国有资本;(5)住房周转金划入增加的国有资本;(6)接受捐赠增加的国有资本;(7)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债权转股权”增加的国有资本;(8)中央和地方政府确定的其他客观因素增加的国有资本。

2、需剔除的减值因素为:

(1)经专项批准核减的国有资本;(2)政府无偿划出或分立核减的国有资本;(3)按国家规定进行资产重估(评估)核减的国有资本;(4)按国家规定进行清产核资核减的国有资本;(5)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而核减的国有资本;(6)中央和地方政府确定的其他客观因素减少的国有资本。

(六)实施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事项科学性、有效性的审计

确认重大决策程序的科学性,投出资金的效益性;确认被审计领导人员的决策水平和驾御经济管理工作的能力。

1、审查重大经营决策事项是否经过可行性研究、论证,是否经过企业董事会同意、或经过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2、产品结构或经营方向调整、重大投资项目设备、工艺、技术、环保等是否先进,发展前景如何,产品性能、服务项目有无占领市场的可能;

3、投资协议有无损害本企业的条款,投资资金来源是否合规,有无足够的资金保证工程按时完成,并形成生产能力;

4、对亏损项目要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以确定该项目是否盲目决策的结果;

5、审查投资回收期和报酬率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投资效益是否真实、完整,有无“只投不管”的现象,有无截留投资收益不入账的问题;

6、企业举债投入是否超过其承受能力,是否将有限资金投放在关键项目上,有无在新建、扩建项目中搞重复建设等;

7、查明有无因决策不慎或决策失误而造成巨大的损失浪费或导致企业资金拮据、债台高筑、效益滑坡、濒临倒闭的问题。

(七)实施企业和企业领导人员遵守财经法纪情况审计和廉洁自律情况审计。确认企业遵守财经法纪的情况,查清企业领导人员有无侵占国有及集体资产和违反与财务收支有关的廉政规定及其他违法违纪问题。在审查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企业有无隐匿、截留、转移收人和滥支乱用、挥霍浪费资财等违反财经法纪的问题。

(八)方式方法

1、注重资料的查阅及利用

主要是查阅董事会会议记录、纪要、决议、前后任交接资料,办公会或经营工作会,各种委员会的会议记录以及反映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的相关资料,尽量取得原始记录。

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近期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成果或被审计人员所在企业及有关部门的纪检监察工作成果。

2、与重要岗位人员的座谈

重要岗位人员包括:接任人及被审计单位的其他班子成员,与管钱管物有直接关系的部门人员,纪检、审计部门人员等。座谈是为了听取和了解有关人员对被审计者履行经济责任的意见和看法,座谈前应向参加座谈人员讲明经济责任审计的依据,目的和要点,要注意策略,讲究方式,做好引导工作,座谈的结果要经过审计查实,切不可偏听偏信,在取得其他可以证实的审计证据后,方可形成审计结论。

四、审计评价及责任界定

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审计查证或认定的事实,依照有关规定、责任考核目标、行业标准等,对被审计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审计评价不应超出审计的职权范围和实际实施的审计范围。

(一)审计评价

1、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业绩比较法、量化指标法、环境分析法、主客观因素分析法、责任区分法等。

(1)业绩比较法。包括纵向比较法(即任期初与任期末业绩比较法,或先确定比较基期再将比较期与之进行对比的方法)和横向比较法(即将相关业绩与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的方法)。

(2)量化指标法。即运用能够反映企业内管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相关经济指标,分析其完成情况,总结相关经济责任的方法。

(3)环境分析法。即将企业内管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置于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中加以分析,作出客观评价。

(4)主客观因素分析法。即对具体行为或事项进行主客观分析,推究其具体的主客观原因,分析该具体行为或事项是因为企业内管干部的主观过错,还是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进而作出客观评价。

(5)责任区分法。包括区分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等。

2、对被审计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评价,可以采取分类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1)分类评价即对审计关注的某一方面的情况分别评价,一般包括对企业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的评价、对经济效益真实性的评价、对企业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的评价、对内部控制建立健全情况的评价、对企业内管干部遵守廉洁从业情况的评价等。(2)综合评价即给出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员的总体评价。对被审计人员进行综合评价时,应在前述分类评价的基础上,对其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作出“履行、基本履行、未履行”的总体结论。

(二)责任界定

审计机构对被审计人员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所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应当区别不同情况作出界定。

1、被审计人员应承担直接责任的行为包括:

(1)直接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

(2)未经民主决策、相关会议讨论而直接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

(3)主持相关会议讨论或者以其他方式研究,但是在多数人不同意的情况下直接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由于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等。

2、被审计人员应承担主管责任的行为包括:

(1)对其直接分管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

(2)主持相关会议讨论或者以其他方式研究,并且在多数人同意的情况下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由于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等。

3、除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外,对企业内管干部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其他行为,应当界定为承担领导责任。

五、审计结果报告•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对经济责任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就审计工作情况和审计结果向主要领导、董事会或委托机构提交的书面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

(一)审计任务的说明。审计报告应对本次审计的任务进行说明,主要包括:执行审计的依据、被审计企业领导人员姓名、被审计企业名称、审计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延伸、追溯审查重要事项的情况,以及被审计领导人员和企业配合与协助的情况等。

(二)审计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及所有者权益审计的情况,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资产保值增值情况、企业重大决策情况,企业和被审计领导人员遵守财经法纪情况;采用的主要审计方法等。

(三)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结果报告应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给予具体揭示,包括发现问题的事实,产生问题的原因,所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存在问题所造成的影响或后果等。

(四)审计处理意见和审计建议。审计结果报告应当反映审计发现的违反财经法规的问题的处理、处罚意见,并提出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

(五)审计评价意见。综合评价被审计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的主要业绩,指出应由其承担的主要经济问题及应当负有的责任,包括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

(六)需要反映的其他情况

第五章 基建工程项目审计

第五篇:经济责任审计

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浅析国家审计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国家审计能力的提升和发挥的根本途径在于信息化,国家审计信息化是国家审计的方法载体和实现路径。本文从信息化条件下国家审计的发展历程入手,分析国家审计信息化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并按照国家审计政务的基本职能和发展职能需求分析国家审计信息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对国家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国家审计;信息化;审计信息化;发展方向

一、引言

2014年5月,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时隔半年之后的2014年11月,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描述了经济进人新常态的九大趋势性变化,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中国经济进人新常态,经济发展的体制、动力、模式和目标都将加速转变,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根据新的约束条件选择适当的发展战略,才能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国家审计一项方兴未艾的重要审计类别,十余年来在监督制约权力运行、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维护财经秩序、预防抵御经济运行风险、促进依法行政和党风廉政建设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化,如何在经济新常态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推动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就成为摆在审计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新常态下实施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新常态下实施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一种客观公正的审计鉴证,其审计结果不仅成为人事、组织部门对国有企业领导人进行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依据,而且也为选拔、任用企业领导人提供导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为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是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正逐步走向规

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范基础。同时,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保障,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审计顶层设计的大框架下不断深化发展,在全面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经济责任审计是促进领导人员依法履职的“警示器”。

新常态下的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各个方面的监督评价,将有利于规范领导人员的经济行为,最大限度减少其在经济工作中的失误,避免“决策时拍脑袋,出了问题拍屁股”现象,以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帮助领导人员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同时,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还可以使广大领导人员受到教育,有所警诫、有所镜鉴,从而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

(二)经济责任审计是正确考核和任用领导干部的“校正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施展才干提供了广阔舞台,同时也给干部考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常态下,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决策、内控管理、政策执行、自我约束等行为的审计,运用客观数据和经济指标评价其经济业绩和任期经济责任,能较好地德、能、勤、绩、廉等多方面为各级党委和上级人事部门正确考核、任用领导干部提供客观依据,有利于增强干部监督部门对领导干部考核的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三)经济责任审计是落实群众路线、深化反腐倡廉的“对照镜”。

在新常态下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勤政廉政、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经济责任审计不仅立足于对资产、财务收支、业务经营情况进行审计,同时以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为重点,对干部个人经济责任进行界定。通过审计,“一言堂作风,一枝笔审批”现象得到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得以遏制,违规违纪人员和腐败分子受到惩治,领导人员依法履职、遵守和执行国家财经纪律、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自觉性得到提升。

(四)经济责任审计是推动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助跑器”。在新常态下,经济责任审计在对被审计企业资产、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做出评价并保护企业资金、财产的安全、保值、增值的同时,还为企业发展战略、内部治理、风险管理、生产经营等把脉,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

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的问题和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并运用独立、专业的眼光进行分析提炼,为促进国有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经营风险提供咨询和建议,有利于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管理控制、防范经营风险。

三、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完善措施

目前,国家面临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新常态引领经济发展,稳增长与调结构成为首要任务。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我国国家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切实发挥其职能作用,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因此从以下七个方面探究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完善措施。

(一)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提升经济责任审计效能

新常态下,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深化改革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20署,涉及 15 个领域、330 多项重大改革举措。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需密切关注改革措施的协调配合情况,跟踪实际落实情况,推动改进和完善。

关注国有企业领导人简政放权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行政审批权清理下放、机构改革推进、部门监管职责履行等情况,密切关注法律法规、发展规划、政策标准的约束和引导作用,促进理清企业和市场的关系,促进行政管理方式创新。持续关注国有企业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把财政资金投入与项目进展、事业发展以及政策目标实现统筹考虑,把问效、问绩、问责贯穿始终,密切跟踪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等环节;跟踪国有企业“营改增”完成情况,对“营改增”推动经济发展的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国有企业消费税、资源税缴纳的具体情况。

同时加强有企业领导人对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认识和相应的制度建设,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是不断全面深化改革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途径,审计部门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抓手。现阶段,应深入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对审计工作的指示、《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央两办《规定》等精神,制定和完善好与之配套的一系列制度和规定,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夯实制度基础。

(二)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

新常态下,只有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才能有效实现稳增长的目标,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对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需密切关注国有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与出现的新情况,并及时予以反映。

关注国有企业产业升级,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各项措施进行评估;跟踪国有企业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使用情况,相关资金分配是否符合政策目标、使用是否合法、合规及政策执行效果等内容;关注国有企业科技创新,通过审计发现科技体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审计建议,促进政策落实,推动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开展企业技术创新审计,通过对企业的创新活动进行评估定位分析,发现目前技术创新状况与期望状况间的差距,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机制。但就目前运行的工作机制而言还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不利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深入发展。因此,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机制势在必行。健全整改责任制,明确国有企业领导人作为整改第一责任人,强调审计整改结果在书面告知审计机关的同时,要向同级政府或主管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告。

(三)围绕宏观经济政策部署,推动政策贯彻落实

新常态下,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更加注重预调微调,更加注重定向调控,重点支持薄弱环节。宏观经济政策着重以微观活力支撑宏观稳定,以供给创新带动需求扩大,以结构调整促进总量平衡。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应加强对经济政策的科学性及执行的有效性的审计监督,以促进国有资产在合理区间运行。

关注国有企业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对政策贯彻实施的过程进行动态监督,以保证其按照政策设计的要求执行,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以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时资金投入的预算为起点,根据资金支出的流向,对国有企业领导人使用资金的情况按预算要求分期进行真实性、有效性的跟踪审计;关注政策“工具箱”的使用情况,对政策本身存在的不完善、不合理的问题,应及时予以揭示和反映,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在政策、机构方面,应出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更具体的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对独立的经济责任审计机构,同时透明流程,借鉴美国保护法案,实行广泛监督。具体来说,由于不同领域的国企单位各自特点差异较大,所以评价相应指标确定不可过于机械,应结合实际行业特点选用不同指标、确定不同权重。同时,应将经济责任审计机构从双重领导体制下解脱出来,形成

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独立的上报负责体制,并赋予其相应的行政监督权,实现经济监督与行政监督的有机结合。在监督方面,应推行阳光审计,在审计结果公告上有所突破。

(四)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科学发展

新常态下,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经济发展已难以为继。2015 年新的《环境保护法》实施,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应进一步拓展环境审计领域,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和科学发展。

关注国有企业领导人对新环保法的严格执行情况,是否存在对执法的干扰和法外施权情况,监督环保等执法部门是否存在工作不到位、工作不力的情况,推动“环保法的执行不是棉花棒,是杀手锏”的落实;结合环保需要不断扩大污染治理的企业专项环境审计,如水资源污染审计、土壤污染审计、生态环境建设审计等;以财务审计为环境审计的突破口,大力发展环境绩效审计,即对国有企业环保资金分配使用的经济性、环保投资项目的效益性和环保部门的业绩进行的审查;不断探索新的环境审计模式和创新审计的方式方法,整合审计资源。

面对新形势和新常态,要注重改进审计技术方法,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积极探索、研究经济责任审计领域的新问题、新情况,重点研究如何在大数据时代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数据挖掘和分析,提高审计查找案件线索的效率和能力,实现审计从单点审计向多点审计、从离散审计向连续审计的过渡。

(五)围绕经济风险隐患,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新常态,各项改革措施相继推出,稳增长成为重要经济目标,各种经济矛盾与风险隐患逐渐暴露。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应加强对国有企业经济运行中风险隐患的揭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关注经济“去杠杆化”,防控国有企业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跟踪存量债务的潜在风险及化解情况,监督国有企业新增债务的举借和使用,跟踪影子银行情况,防范银行业坏账增加导致的风险;关注“去产能化”,防止相关行业形成密集性风险。

加强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是强化审计的监督职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保证财政资金安全、加大经济风险监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依法行政的内在要求。应督促被审计国有企业领导人认真执行审计整改,把涉及国家重大决策部署、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方面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审计事项,并公示整改情况,推动被审计国有企业及时整改、规范管理。

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六)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健全整改责任制

审计结果的运用是审计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应当归入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档案。因此,必须加强审计结果的综合运用,一方面审计结果运用要服务“党管干部”的宗旨,要突出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职”重点。

对发现的国有企业被审计领导和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按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制度及时通报情况、落实整改、责任追究;另一方面是对经济责任审计事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和分析权力运行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和倾向性的问题,提出标本兼治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言作用,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合格的领导干部人才支撑。

(七)强化经济责任审计队伍建设

李克强总理最近在听取审计工作汇报时指出,要加强审计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作风优、能打硬仗的“审计铁军”。总理的指示为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努力方向。根据目前经济责任审计队伍现状,当前宜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是从严管理队伍,始终坚持以品德为核心、作风为基础、能力为重点、业绩为导向,确保审计人员认真履职、无私奉献。

2.是要锤炼精湛的业务本领。经责审计工作专业性强、责任重大,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基本功。不仅要会查账,更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仅要会审数据,更要通过数据找规律;不仅要精通财务,更要熟悉政策法规和被审计单位的业务;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善于推动解决问题;不仅要“一专”,更要“多能”。审计人员只有具备过硬的本领,才能充分发挥审计的功能和作用。

3.是要铸造铁的纪律作风。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守各项纪律,深入践行“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切实做到“实、高、新、严、细”。队伍强,则事业兴。一支对党绝对忠诚,对法律绝对忠诚,敢于审计、善于审计,纪律严明,勇于担当、无私无畏的“经济责任审计铁军”,必将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三、国家审计信息化发展展望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组织模式架构审计业务和审计管理体系。因此,以实施电子审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金审”三期工程是国家审计信息化的一个发展方向。电子审计体系是国家电子政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行政执法综合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建设、完善和提升“一个中心”(数字化审计指挥中心)、“五大体系”(国家电子审计体系、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国家审计信息资源体系、信息安全保密体系)和“五大系统”(审计实施系统、审计管理系统、联网审计系统、移动办公系统、模拟审计系统),逐步形成涵盖决策指挥、现场实施、业务管理、质量过程控制、机关事务管理等各环节的审计信息化、数字化格局,推动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升。

按照国家审计政务的基本职能和发展职能需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方式,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电子审计体系转型发展的技术支撑和发展模式,发挥电子审计体系在国家审计促进和完善国家治理中“免疫系统”功能的支撑作用。

(一)积极推进创新模式的持续发展

基于“云”的移动审计共享模式,总体分析、分散核查、整体研究模式,在线实时多级联动动态监测跟踪联网审计模式,以计划为主线的审计管理质量控制数字化模式。

(二)数字化综合分析和绩效评价模式建设

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指出,建立综合数据分析平台为总体分析、多级联动等发展模式提供支持,开展多专业融合、多视角分析、多方法结合、多层级联动的分析。同时,全面推进绩效审计,建立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其他审计绩效审计方法体系。为此,需要构建数字化综合分析和绩效的数字化审计分析评价模式。

(三)模拟审计和风险仿真预测模式建设

《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指出,建设模拟审计实验室为审计业务、审计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仿真预测等有效支持。为此,需要构建模拟审计和科学实验系统,一方面为数据分析和审计学习提供真实场景模拟的审计环境,另一方面对财政、社保等重要行业的突出矛盾、潜在风险的风险预测提供计

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算机多维分析、仿真分析的科学实验环境。

(四)电子审计组织指挥模式建设

审计署关于构建国家电子审计体系进一步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加快数字化审计指挥中心建设,包括组织指挥系统、信息展示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三大部分。其中组织指挥系统重点包括对全国性审计项目的统一组织指挥,以审计计划为主线的数字化审计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统一组织指挥;信息展示系统重点包括全国性统一组织审计项目等各类信息的多方式交互和展示;决策支持系统是通过对全国性审计项目和审计计划管理的实施进度、重大问题的普遍性与倾向性、审计资源配置与调度、审计质量控制等内容的信息展示和分析,提供科学决策,及时下达指导意见的功能。

(五)信息系统审计将成为国家审计的重要内容

审计信息化建设,要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开始的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对电子账表进行审计到计算机作为一个系统实施联网审计再到计算机作为一个对象实施信息系统审计,逐步实现审计手段的现代化。因此,随着会计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逐步加大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力度,关注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信息系统的审计成为必然。综上所述,利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将有效地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全面提升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是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对审计事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技术、新产业、新应用不断涌现,国家电子政务得到快速发展,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也必须努力适应、快速跟进,以“金审工程”建设为依托,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同时要转变思想观念,加强管理体制、队伍结构、组织领导等方面的建设,才能使我国国家审计信息化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促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

五、总结

在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经济责任审计应主动作为,深入思考与积极谋划。当务之急是要认真学习,理清思路。深刻理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上级确定的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原则,紧紧围绕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带着“大局”观念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用“全局”意识指导审计实践。

大力推进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监督全覆盖,把对重点

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地区、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的要求落到实处。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中“把查处重大突出问题作为重要工作目标”,充分利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特点和优势,精准把握审计切入点,以点带面实现审计目标全覆盖。切实做到“五个高度关注”:高度关注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高度关注公共资金安全高效使用、高度关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高度关注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高度关注各项改革措施的协调配合情况,确保当好重大政策落实的“督查员”和人民利益的“守护神”。切实发挥审计反腐“尖兵”和“利剑”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发展发挥独特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审计的保障和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 戴本骄.当前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商场现代 化,2013(7):95-96.[2] 倪剑平.略论经济新常态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审计与理财,2015(2):17-18.[3] 陈卫东.论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责任担当[J].理论与当代,2015(5):21-23.[4] 张子洪.浅议新常态下审计监督[J].审计与理财,2015(5):29-30.[5] 游异.新常态下如何开展审计监督[J].中国集体经济,2015(16):32-33.[6] 殷洁雯.浅谈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J].财务与会计,2011(9):49.[7] 黄红梅.浅谈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J].现代经济信息,2013(3):126.[8] 李建华.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会计之友,2011(8):106-109.[9] 魏昕.新常态下国有企业改革给国家审计带来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经济视角(上旬刊),2015(1):31-32.[10] 辜雅莉.新常态下国家审计职能实现路径探究[J].审计与理财,2015(4):19-21.[11] 郭宁.经济新常态下国家审计促进依法治国的实现路径[J].理财,2015(5):81-83.[12] 王铁肩.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审计创新的三大方向[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4):172-173.[13] 王宇捷.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研究[J].河北金融,2012(6):47-48+58.[14] 李锋.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_[J].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4-2015),2015.[15] 张慧莲.中国经济-新常态[J].银行家,2014.[16] 熊杉.国企领导人员经责审计与国企改革发展[J].理财,2013(5):89-90.[17] 赵夫.国有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思考[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3):56-57+68.[18] 蒲诗濛,孙博.国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143-144.[19] 田渊.国有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J].河南科技,2012(8):48.[20] 齐建国.中国经济_新常态_的语境解析[J].西部论坛,2015(1):51-59.[21] 赵爱玲,李洪杰.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J].财会通

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讯,2013(13):77-78.[22] 吴岚.国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财会通讯,2014(4):83-84.[23] 孙敏.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研究[J].上海企业,2014(8):73-75.[24] 张占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及政策取向[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1):15-20.[25] 蔡鹏.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J].财经纵横,2015(03):211.[26] 李方静.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的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4(20):167.[27] 余海军.以平衡记分卡为基础构建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初探[J].商场现代化,2013(14):170-172.[28] 郭楚忠.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及其对策[J].中国内部审计,2011(9):54.[29] 孙千惠.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思考[J].审计月刊,2014(2).[30] 郑志刚.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3(7):85-88.

下载经济责任审计应突出的审计重点和方法浅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济责任审计应突出的审计重点和方法浅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议经济责任审计.doc修改版

    浅议经济责任审计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对我国领导干部的一种有效的管理与监督方法。但是经济责任审计发展至今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依旧存在界定错误,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结......

    经济责任审计

    西北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办法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企业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经营者任期内的经济责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和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保证国......

    经济责任审计

    关于××监狱×××同志 任中(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报告 厅领导: 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广东省地厅级以下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和......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六大重点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六大重点 审计署总审计师孙宝厚在解读《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时指出,审计机关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包......

    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5篇

    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包括审计形式、审计程序和审计具体方法三个方面。 1.审计形式。经济责任审计的形式,可分为受托审计、联合审计、日常审计、离任前审计、离任后审计、任期......

    经济责任审计的常用方法(合集五篇)

    经济责任审计的常用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按单位性质基本可分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县市区长的经济责任审计和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由于不同类型的被审......

    经济责任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1.组长对材料要把好“三关”:一是“责任界定关”。对调查、审查报告中明确反映不符合准入条件的贷款,应负主管责任;对虽然调查审查报告没有反映,但明显......

    经济责任审计应坚持七个结合

    经济责任审计应坚持“七个结合”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求高,风险大,如何提高审计质量至关重要。为此,必须进一步改进经济责任审计方法,坚持七个结合,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