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关于执行刑法若干问题的具体意见(二)》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
《关于执行刑法若干问题的具体意见
(二)》
浙高法刑[2000]2号
实施日期 二000年九月三十日
本省各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
我庭起草的《关于执行刑法若干问题的具体意见
(二)》在 1999年全省刑事审判工作会议上进行了认真讨论,并征求了有关部门的意见。现将该《意见》印发给你们,供你们在审理案件时内部参考。如与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的精神相抵触。应以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为准。目前正在审理的涉及《意见》中参考数额标准的案件,原则上不要因为未到起点数额而宣告无罪。实践中有什么问题和意见,请及时反馈我庭。
二000年九月三十日
一、关于刑法总则
1、适用刑法第12条时,首先应当根据行为时的法律对该行为作出评价,如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罪以及应处的法定刑幅度等,再根据审判时的法律对该行为作出评价,然后通过轻重比较选择出较轻的法律作为适用该行为的法律。
2、对于刑法修订以前的行为,新旧刑法规定的罪状相同而罪名发生变化的,按照从旧兼从轻原则决定适用旧法时,可按以下原则确定罪名:如果以前使用的罪名是当时的司法解释所确定的,依旧罪名定罪;如果以前使用的罪名不是当时的司法解释所确定的而仅仅是实践中约定俗成的罪名的。依新罪名定罪。
3、分案处理的共同犯罪案件,可以在查明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后,根据刑法第25条至第29条的规定认定其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
4、牵连犯罪可按以下原则处理:对于法律或者司法解释明文规定数罪并罚的牵连犯罪,应当依照规定定罪处罚;对于法律或者司法解释没有明文规定如何处罚的牵连犯罪,依照处罚较重的罪定罪处罚。
5、根据刑法第52条的规定,罚金刑的数额大小,只能根据犯罪情节确定,而不能根据暂时所知的被告人的经济状况确定。
是否判处罚金刑只能以法律的明文规定为依据,能否执行不能作为是否判/
5处罚金刑的依据。
6、对于刑法规定“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的犯罪,如果判处死刑,应选择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如果判处无期徒刑,可选择并处没收财产,也可以选择并处罚金;如果判处有期徒刑,应选择并处罚金。
7、对于刑法规定自由刑与罚金刑可选择适用的犯罪,应根据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决定适用的刑种。如果犯罪情节较轻,具有以下情形之一,且适用单处罚金不致于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判决单处罚金:
(1)偶犯或者初犯;
(2)自首的;
(3)被胁迫参加犯罪的;
(4)未成年人犯罪的;
(5)具有部分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
(6)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
(7)因防卫过当或者紧急避险过当构成犯罪的;
(8)犯罪中止的;
(9)全部退赃并有悔改表现的。
8、被告人所犯数罪中,既有判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又有判处罚金的,并罚时应决定执行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罚金刑不再执行。
9、对于被判处缓刑的罪犯,在缓刑考验期内又犯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与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并罚,并不再适用缓刑。
10.对于行为人具有刑法规定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情节的,如果行为人没有从重情节,一般予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二、关于刑法分则
11、认定刑法第127条第2款盗窃、抢夺“军警人员、民兵的枪支弹药、爆炸物”时,应注意:行为人须明知是军警人员。民兵的枪支弹药、爆炸物而盗窃、抢夺;该枪支、弹药、爆炸物需为军警人员、民兵依法配备,不包括军警人员、民兵私藏或者以其他非法手段持有的枪支、弹药、爆炸物。
12、行为人在生产、销售的伪劣商品上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接牵连犯的处罚原则,依处罚较重的罪定罪处罚。
13、对杀人取财行为按以下原则定罪处罚:
(1)以故意杀人的暴力手段当场劫取财物的,以抢劫罪定罪,依抢劫致人死亡的法定刑处罚;
(2)为谋取被害人的钱财而先将被害人杀死,但不是当场劫取财物的,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3)行为人在故意杀人后,临时起意占有死者财物的,应分别定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实行数罪并罚;
(4)行为人在实施抢劫以后,又杀人灭口的,应分别定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实行数罪并罚。
14、抢劫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抢劫罪侵犯的是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双重客体,如果造成被害人轻伤以上后果的,不论是否取得财物均为既遂;其余抢劫以是否取得财物作为区分既遂与未遂的标准。
15、认定刑法第267条第2款“携带凶器抢夺”时,应当注意审查两方面内容:一是客观上此处的凶器应是易于伤害他人身体的器具;二是主观上行为人对携带该器具的正常用途能否作出合理解释。
16、刑法第269条转化型抢劫罪,如果盗窃、诈骗、抢夺未得到财物,一般不转化为抢劫罪,构成故意伤害罪、非法侵入住宅罪等罪的,以故意伤害罪、非法侵入住宅罪等罪定罪处罚二如果盗窃、诈骗、抢夺的财物不到“做额较大”,但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情节严重的(“情节严重”依照浙高法[1994]70号《全省刑事审判工作研讨会纪要》认定),可以认定为转化的抢劫罪;如果盗窃、诈骗、抢夺的是数额巨大的特定目标,即使实际未得到财物,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可认定为转化的抢劫罪。
17、刑法第263条“入户抢劫”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入户盗窃”中的“户”,一是指家庭成员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场所,如封闭的院落、住宅、作为家庭生活场所的船只、为家庭生活租用的房屋等。集生活、经营于一体的场所在经营时间内不属于户”。
18、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6条第(三)项的规定,对于盗窃数额达到“做额较大”或者“数额巨大”的起点并且是累犯的,不宜一律认定为有“其他严重情节”或者“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审理时,可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依照罪刑相适应的基本原则,确定是否为“其他严重情节”或者。“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如果已将累犯认定为“其他产重情节”或者“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则不能依累犯从重处罚的规定在上一档法定刑里再从重处罚。
19、刑法第 272条挪用资金罪,挪用资金存入银行或者借给他人而挪用人从中获取收益的,属于挪用资金进行营利活动。
20、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对聚众斗殴的首要分子以及其他积极参加者,均依照刑法第292条第2款的规定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21、《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第2条第2款规定部分共同贪污按个人所得数额处罚,而刑法没有规定这一原则。因此对于 1997年 10月 1日以后实施的共同贪污犯罪,不再适用该原则处罚,应当依照刑法总则有关共同犯罪的处罚原则处罚;对于1997年9月 30日以前的共同贪污犯罪,仍应依照《补充规定》有关共同贪污的处罚原则处罚。
22、刑法第 384条挪用公款罪的几个问题:
(l)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2款的规定,挪用公款给国有、集体单位使用的,一般不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如果挪用人从中获取收益的,可视为挪用人个人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如果挪用人因此收受贿赂的,以受贿论处。
(2)挪用公款给承包经营的国有、集体公司、企业使用的,依照本条第(l)款的原则处理。
(3)明知是名为集体实为私有公司、企业而挪用公款给其用于经营活动的,不管行为人是否从中获取收益,都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
(4)挪用公款数额巨大,因客观原因在一审宣判以前没有全部退还的,如果没有退还部分的数额达到“数额巨大”标准的,依照“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量刑幅度处罚;如果没有退还部分的数额未到“数额巨大”标准的,不能依照“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量刑幅度处罚。
三、关于数额标准
23、刑法第 188条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造成损失20万元以上,可视为“较大损失”;造成损失50万元以上,可视为“重大损失”。
24、刑法第 189条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造成损失50万元以上,可视为“重大损失”;造成损失 150万元以上,可视为“特别重大损失”。
25、刑法第219条侵犯商业秘密罪,造成损失50万元以上的,可视为“重大损失”;造成损失 100万元以上,可视为“特别严重后果”的情形之一。
26、刑法第225条非法经营罪,除有特别规定外,个人经营数额在 10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 3万元以上、单位经营数额在30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可视为“情节严重”的情形之一;个人经营数额在30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单位经营数额在.100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 30万元以上的,可视为“情节特别严重” 的情形之一。
第二篇: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关于聚众斗殴、寻衅滋事造成他人重伤、死亡结果的定罪问题》
聚众斗殴、寻衅滋事造成他人重伤、死亡结果时,对严重结果是由共同加害人负责还是由直接造成伤亡后果者单独负责,可分五种情况分别处理:
1.在共同对相同对象实施的加害行为中,某人或某几个人的行为强度明显超出了共同故意的范围并造成他人重伤、死亡后果的,这种情况属于共同犯罪的实行过限,对此,应由实行过限者单独承担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其他加害人只对预谋实施的聚众斗殴罪或者寻衅滋事罪承担刑事责任。在聚众斗殴和寻衅滋事犯罪中,实行过限的情况通常表现为两种:(1)共同实行犯明显超出了教唆、纠集者的故意范围(如某人纠集多人去“教训”他人,讲明不要造成他人严重伤残或死亡,结果实行犯直接致人死亡的,此时实行犯的行为就是实行过限,应单独对死亡结果承担刑事责任)。(2)在共同实行斗殴行为中,某人明显加重打击强度、造成他人重伤、死亡后果的(如在一般性的徒手斗殴或挑衅行为中,某人突然掏出匕首捅死他人,这种出乎其他共同实行犯意料之外的重度加害行为,应当由实行过限者单独对死亡结果承担刑事责任)。
2.各加害人之间没有犯意联络,但相继或同时对同一对象实施侵害行为的,各自的加害行为属于同时犯,因其不成立共同犯罪,应各自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负责。造成他人重伤、死亡者,应依法单独承担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没有造成他人伤害后果者,不负刑事责任(如甲乙两人见朋友丁与丙推搡,甲即冲上前击丙面部一拳,乙也跟着冲上前刺丙胸部一刀,致丙死亡。因甲乙之间并无犯意联络,乙的行为属于片面共犯,故乙应单独承担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
3.在多人参与的一对一或分散进行的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案件中,如果各加害人的行为始终针对各自固定的对象实施,相互之间没有协调配合的,各加害人只对自己的加害行为及其结果负责。如果有人造成他人重伤或者死亡后果的,除加害人外,首要分子(即本次犯罪活动的组织、策划、指挥者)也要对此严重后果一并承担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其他参与寻衅滋事或聚众斗殴的人,应依法承担寻衅滋事罪或聚众斗殴罪的刑事责任。
4.各共同加害人对发生他人重伤、死亡后果均有概括性认识,客观上其行为之间存在相互协调配合、并对重伤、死亡后果的发生具有因果关系的,尽管能够查清死伤后果由谁的加害行为直接造成,仍应全案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但对于各共同加害人的行为,可依据各自对造成他人重伤、死亡后果的原因力大小,分别裁量刑罚。如果共同加害人既造成他人重伤、又造成他人死亡后果的,因其出于聚众斗殴的一个概括性犯意,对重伤、死亡后果均在预料之中,是行为人在一个故意支配下实施的不同程度的加害行为,应采用重度行为吸收轻度行为的方法,只认定故意杀人罪一罪,勿须实行数罪并罚。
5.对于共同加害他人造成重伤、死亡后果,但难以查清由谁的行为直接造成严重后果的,所有有证据证明参与了直接加害行为的人应共同对此严重后果负责,但在裁量刑罚时,应根据各加害人实施的不同行为分别酌情从轻判处刑罚。如果发生死亡后果,综合全案难以认定加害人具有杀人故意的,可以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论处;如果参与了直接加害行为的人也难以查清或确定,则应由本次聚众斗殴或寻衅滋事犯罪活动的纠集者、策划者或指挥者对此严重后果承担刑事责任。
第三篇: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实行执行公开和告知的规定》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实行执行公开和告知的规定(试行)
(2006年7月28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907次会议讨论通过)
为加强对人民法院执行权行使的监督,保障执行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我省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案件执行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开或者向执行当事人告知,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条下列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开:
(一)执行费收取依据;
(二)执行款专用帐户;
(三)法院内部监督执行工作的部门和联系方式;
(四)其他需要向社会公开的情况。
第三条下列情况应当在执行开始时告知执行当事人:
(一)执行案件案号;
(二)承办人姓名及联系方式;
(三)执行当事人权利和义务;
(四)被执行人不履行义务的法律后果和申请执行权利无法实现的风险;
(五)其他需要向执行当事人告知的情况。
第四条执行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及时告知执行当事人:
(一)对被执行人申报、申请执行人举证、社会举报被执行人财产线索的核查情况;
(二)查找、控制、处分被执行人财产的情况;
(三)委托执行、提级执行、指定执行的事由,现执行法院及联系方式;
(四)对执行当事人利益有重大影响的其他情况。
第五条告知一般采用书面形式。
采用口头形式告知的,执行人员应当制作笔录或者记录备案。
第六条执行当事人下落不明或者因其他原因无法告知的,执行人员应向执行机构主要负责人报告,并记录备案。
第七条对执行当事人的询问请求,执行人员应当耐心接待,及时答复,并视情记录备案。
第八条对应当公开或者告知的情况不予公开或者告知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九条本规定由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条本规定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刑法诉讼浅议探视权案件的执行问题
浅议探视权案件的执行问题
张 爽
摘 要:探视权是修改后的婚姻法赋予离婚当事人的一项新权利,许多离婚案件虽然判定了夫或妻一方对未成年子女的探视权,但在实践中,对于探视权的强制执行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探视权强制执行案件的意义、特点,并提出了解决探视权案件执行难的对策,希冀对解决法院执行探视权案件中遇到的问题有所裨益。
所谓探视权,又称探望权,是指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义务协助非抚养一方行使探望子女的权利。2001年4月我国修改后的《婚姻法》第三十八条
第一款首次明确从法律上规定了探视权。探视权的设立,为处理离婚后父母探视子女提供了法律依据。它可以保证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能够和子女定期保持来往,及时充分地对子女进行抚养和教育,增加与子女的感情沟通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子女因家庭破裂而遭受的不幸,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
一、探视权强制执行的重要意义
为保障探视权的实现,修改后的《婚姻法》赋予了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权利,对拒不履行判决裁定、阻挠探视权行使的一方可以依法强制执行。具体来说,探视权强制执行的重要意义在于:
(一)有利于保障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探视权的强制执行,能够从法律上保证夫妻离婚后非直接抚养子女一方能够定期与子女团聚,有利于弥合家庭解体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同时,满足父亲或母亲对子女的关心、抚养和教育的感情需要,还可以增加孩子与父母的交流,减轻子女的家庭破裂感,为子女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二)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子女未来发展、教育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成长的家庭环境。单亲家庭的子女,多数会因为父母离异产生自卑心理和孤僻性格,如果长期得不到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缺少来自父亲或母亲的关爱,更容易误入歧途,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修改后的《婚姻法》探索从法律上确立对探视权的强制执行制度,弥补了我国探视制度的缺陷,有利于从源头上为单亲家庭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有效的保障机制,也从长远角度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三)对实现监护权起到保证作用。父母对子女的监护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如果离婚后,未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能定期看望、关心子女,那么,其对子女的监护义务就无法履行,监护制度的设立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
二、探视权纠纷案件强制执行的特点及难点
虽然新《婚姻法》对探视权以及赋予法院以强制执行权利的规定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由于其规定的内容较为原则,加之探视权本身的复杂性,在司法实践中,探视权的执行举步维艰。由于探视权纠纷案件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民事案件,因而在执行上也有不同于一般民事案件的特点。
首先,执行标的的特殊性。一般民事案件的执行标的为钱或物,或者是具有某一物质性结果的一定行为,如加工、修缮、恢复原状等等。而探视权的执行内容却是探视权利及其行使方式,既是行为也是人身权利,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
其次,证据难以收集。在执行探视权案件时,经常发生的情况是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双方达成了探视子女的协议,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也不反对另一方探视子女,但到了需要探视的时候,被执行人总有借口不让探视,导致探视权案件无法执行。还有一些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用哄骗孩子等手段消极地阻碍对方探视。在探视案件的执行中,双方当事人一般都各执一词,申请人称对方不让探望孩子,另一方则称绝无此事,但谁都没有直接证据,加之证人一般都是与双方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亲属,其证言可信度不高。最终导致法院难于认定被执行人是否拒不执行生效判决或裁定。
再次,执行内容具有长期性。一般民事案件的执行,除定期支付抚养费、赡养费等案件外,往往是一次执行完毕,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就归于消灭。而探视权纠纷案件的执行内容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被探视子女在未成年之前,只要被执行人或协助义务人不履行义务,人民法院只能不断采取执行措施,不仅增大了法院的工作量,而且如果每次探视中执行法官都要参加,对被探视子女无形中也会造成其心理阴影。
基于上述特点,此类案件执行难可归结为三点:一是当事人举证难。探视时,当事人一般都是一对一,无法提供直接证据,孰是孰非极难判断,容易导致错案发生;二是执行措施实施难。探视权纠纷案件当事人的子女并非案件的执行对象或执行标的,因此不能对子女本身采取查封、冻结、扣押或代为履行等民诉法中规定的强制措施;三是执行协助义务界定难。实践中,对于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的其他亲属或相关
机构,如孩子的祖父母,在案件执行中阻挠行使探视权的,是否应作为被执行人不履行协助义务处理,尚有争论,难以采取一定措施保障探视权的执行。
三、探寻解决探视权执行难问题的对策
在司法实践中,探视权纠纷不断增多,而我们也深知,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是现代法律的一个基本原则,作为强制执行的标的,只能是具体的财物和行为,而不是人本身。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讲,将未成年人安排与权利人相见是一种交付行为,但由于这种交付现象“有血有肉”,在法律上是享有主体资格的自然人,如果我们强制将未成年人带到指定的地点与权利人会见,则必然侵犯了其人身权利。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对执行探视权案件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对策研究:
(一)要重视思想教育工作在探视权执行案件中的作用。探视案件中执行难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依赖强制执行权的运用,要使探视权适当地实现,应当注重人性化执行。即消除双方对立情绪,在执行过程中,把思想教育贯穿始终,切实做好疏导教育工作。要促使当事人认识到子女和父母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另一方有探视子女的权利,阻碍、拒绝对方行使探视权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同时,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得当事人认识到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存在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而探视权的行使是保证子女身心健康的需要,从而促使当事人主动协助履行义务。
(二)注意探视权案件裁判文书的可操作性。审判人员在办理离婚案件涉及到探视权的问题时,要认真做好当事人的工作,尽量以调解的方式结案,减轻当事人之间的积怨与矛盾,要结合双方具体情况,对探视时间、地点、方式等问题提出合理的处理意见,在表达上要详尽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并便于执行。
(三)邀请基层组织协助执行。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做好探视权案件的执行,是解决此类案件执行难问题的一项有力举措。即将妇联、居委会、派出所、父或母所在单位等部门作为法院执行这类案件的协助单位,让他们经常性地做好孩子父母的思想教育工作。
(四)慎用强制措施。探视权应当受国家强制力的保障,对于一些无理阻挠、刁难甚至隐匿子女,拒绝对方当事人行使探视权的被执行人,应当坚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但是,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对于探视权的强制执行方式要适当、适量,做到慎之又慎。
第五篇: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二000年全省法院刑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二000年全省法院刑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
一、因不满18周岁依法不能判处死刑而判处无期徒刑的,在判决书中应同时引用刑法第四十九条和第十七条第三款。
二、对精神发育迟滞者属于限制责任能力的被告人,依照刑法第十八条规定,一般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三、被告人在缓刑或假释期间又犯新罪的,对新罪一般不判处拘役,以避免拘役与有期徒刑在并罚与执行中的难题。
四、“判决执行之日”是指裁判生效之日。一审判决书送达被告人十日内未上诉的,以上诉期满的次日为“判决执行之日”判的,以当庭宣判日为“判决执行之日”,定期或委托宣判的,以裁定、判决署名日为“判决执行之日”。
五、对不具有情节特别严重或未致人重伤、死亡的轮奸犯罪,若系新刑法生效前实施的犯罪行为而于新刑法生效后审判的,年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第一、四款的规定处罚。具有情节特别严重或者致人重伤、死亡的轮奸犯罪,适用新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处罚。
六、窃取资金帐号及密码,并利用他人帐号和资金炒股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定盗窃罪。
七、刑法第二百七十条第二款中的“遗忘物”是指财物的所有人或持有人有意识地放在某处本应带走而因一时疏忽忘记带走的财物。人”应包括单位和个人。“埋藏物”不仅限定为所有权不明的,也包
。二审当庭宣则应适用1997“他括所有权明确,但行为人不明知权属的财物。
八、刑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罪“情节严重”包括下列情形:
(1)使用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进行其他犯罪活动的;(2)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累计三次以上的;
(3)盗窃、抢夺非军用枪支累计(4)盗窃、抢夺非军用枪支成套散件累计(5)盗窃、抢夺枪支主要部件累计(6)盗窃、抢夺军用枪支(7)盗窃、抢夺防洪、救灾爆炸物的;(8)以破坏性手段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造成济损失;(9)因盗窃、抢夺的枪支、弹药、爆炸物被他人使用或因其它原因造成1(10)盗窃、抢夺的枪支、弹药、爆炸物,造成了其他严重后果,或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九、盗窃物品的价值不包括被盗物的附加费用(如摩托车牌照费)但附加费用可作为酌定从重情节。
十一、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第四款中的“情节严重”包括下列情形:(1)多次贩卖毒品的;(2)利用、教唆或要挟、胁迫未成年人贩卖毒品的,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
250000元以上经济损失;
10支或非军用弹药250
500发以上的; 10套以上的;
300发以上的; 50000元以上经
。件以上的;支以上或子弹
人以上重伤或(3)为达到贩毒目的而引诱他人吸毒的;(4)在监管场所向被监管人员出售毒品的;(5)其他严重情节。
十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又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属牵连犯罪,应当从一重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
十三、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二款中“携带凶器抢夺”应为被害人被侵害时所感知,例如看见、听见、身体部位接触等。
十四、抢劫犯罪具有加重情节的,相关项;抢劫犯罪不具有加重情节的,六十三条;如同案中有的被告人具有加重情节,重情节,判决时也笼统适用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分应当分别论述对各被告人量刑所适用的法定刑幅度。刑法分则中其他类似二百六十三条结构的有关罪名,条时,参照上述意见办理。
十五、附带民事诉讼有关问题
1、法人或单位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可以自己的名义独立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被害单位属国有、集体企业,为提起的,法院应通知被害单位参加诉讼,列写“被害单位判决主文写明“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经济损失***元”。
如被害单位拒绝参加诉讼,则不列写被害单位,并在判决主文写明
判决时应适用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判决时则笼统适用刑法第二百如果其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赔偿3
有的被告人不具有加*** ***”,在,“携带凶器”但在判决的论理部
裁判文书引用法
但未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而检察机关代(即被害单位)“附带民事诉讼客位***赔偿给被害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元,上缴国库”。
2、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仅就附带民事部分提出抗诉的案件,经审查认为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立案审理;但附带民事部分如果是调解结案的,因民事调解书不属于人民检察院抗诉的范围,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3、经审判长许可,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在开庭焊可以对刑事部分中与民事赔偿有关的问题发问。
4、杀害配偶的案件,其子女及被害人的其他近亲属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5、被告人在执行职务过程中犯罪,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所在单位应以民事被告人身份参加诉讼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6、数量众多的同一犯罪行为的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时,可参照民事诉讼中集团诉讼的规定办理。
7、交通肇事案件中,如肇事车辆是驾驶员自己所有的或与他人共有的,应由驾驶员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或与共有人共同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如肇事车辆是法人或其他组织所有,组织公务或受雇为他人提供劳务的,事责任,并在诉讼中列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运输合同关系,货主对驾驶员运货途中出现的事故不承担民事责任,除非货主有过错,如未按规定包装好货物,肇事。
驾驶员是在执行法人或其他车主或其他组织、雇主要承担民如驾驶员与货主间是致使货物倒塌而引发交通4
8、人民法院不应要求他人承担被告人的赔偿责任,如成年被告人的亲属主动代为赔偿的,可作为酌定从轻情节。
十六、对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如自诉人举出的证据难以证明被告人的犯罪数额达到法定标准,人民法院可根据消协、工商部门掌握的被害人情况,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九十三条的规定,通知其他共同被害人参加诉讼;如果被通知人接到通知后表示不参加诉讼或届时不出庭,即视为放弃诉权,因此而未达到法定犯罪数额标准的,应依照刑诉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二)项规定,视为无证据证明,不予受理。但法院应告知自诉人可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将有关材料、线索移送公安机关。如果已经立案,亦应依照刑诉法第一百七十一条第(二)项规定视为缺乏罪证,劝其撤诉或裁定驳回;如果有证据证明,但无法查找被害人,则应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十七、审理自诉案件,法院不得以防止被告人逃避审判为由,对被告人采取司法拘留措施。
十八、在共同犯罪案件中,检察机关仅对部分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而被害人对其他犯罪嫌疑人提起自诉的,应商请检察机关对自诉被告人补充起诉。检察机关不愿补充而自诉人坚持提起自诉的,可以合并审理。
十九、人民法院对于人民检察院未能如期补送材料的案件,原则上不宜退回,应开庭审理,但严重影响案件审理及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可以退回人民检察院。这些情形一般包括:(1)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不明确的;(2)没有明确的被害人的姓名、住址的;
(3)被告人被采取强制措施情况、财物冻结情况不明的;(4)证据材料目录、主要证据严重欠缺的;(5)证人住址、通讯处不明的。
二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七十六条
(二)项规定,法院可以改变起诉罪名,既可由重罪改为轻罪,也可由轻罪改为重罪。但是,如果在庭审过程中已经意识到有可能改变起诉罪名,就此进行举证、辩论,以保护被告人的辩护权。二
十一、其近亲属或参与诉讼或委托诉讼代理人参与诉讼。死亡,且未委托诉讼代理人的,其近亲属出庭,裁判文书上署名“被害人近亲属”二
十二、如被害人众多,且均要求出庭的案件,可由他们选出代表出庭。二
十三、其近亲属及被害人提供的证人收集的证据材料,据。二
十四、当庭认证不应“一刀切”应即时认证;或者在裁判文书中直接认证。
审判人员应引导控辩双方
如其本人已死亡,被害人在起诉前已向被害人或者一般不能作为定案根6 被害人作为案件的当事人依法可出席法庭。
辩护律师未经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许可。经庭审调查、质证能确认的证据,不能即时认证的,经合议庭评议后可在开庭宣判时认证,二
十五、人民法院自行调查取得的证据,法官在庭审中一般不直接出示。有利于控方的,交由控方出示。有利于辩方的,交由辩方出示。二十六、二审发回重审的案件再次进入二审程序的,如属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第(三)项发回重审的案件,以另行组成合议庭审理为宜。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发回重审的案件,可以不另行组成合议庭。
二十七、检察机关超越管辖范围侦查的案件起诉后,法院应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有权侦查的机关依法履行侦查程序后,法院应予受理。
只能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检察机关起诉后,法院不予受理,但可告知受害人自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