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减负需要各方努力
小学生减负需要各方努力
据《长江日报》报道,武汉市井冈山小学出台系列举措,尝试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但是最近老师们向学生家长发放了调查问卷后,才发现没有一个家长认同减负。对此,热心读者有话说。
市民乌兰:我的女儿读小学三年级,每天孩子的功课特别多,几乎每天晚上写作业都要写到10点以后。孩子太累了,我认为应该把孩子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拯救出来,让孩子们有更多的玩耍时间,这样孩子才会全面、健康发展。所以,我比较认同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举措。武汉市的家长为什么不认同减负,我想他们考虑的是孩子升学的竞争和就业的压力。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不打好基础会影响到今后的成绩。因此,在小学阶段,家长们非常重视子女的学习情况。除了完成作业,他们还会让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把时间安排得紧紧的。同样作为家长,我理解他们的心情。
读者婷婷: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而言,高考仍然是选拔人才的唯一机会。现在,许多有钱的家长会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国外去感受西方的教育模式,像美国的录取模式,既看高考考分,又看高中成绩,还看文体、公益活动等德行表现。这样的考核我认为很好,但在中国很难做到。我国学生功课负担之所以繁重,是因为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学生如果不好好学习,就进不了重点学校,影响前途。教育部门应该均衡分配教育资源,淡化重点学校,强化薄弱学校,在区域范围内让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管理水平尽可能均衡,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我觉得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学生减负,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抽出时间,加强自身的素质教育。
读者马女士:如今,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孩子本应丰富多彩的童年都埋没在书海里。天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周六日还要补课,多数学生几乎没有室外活动的时间,他们没有机会向多方面发展。长此以往,学习在孩子们眼里便成了一件恐惧的事情,根本勾不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希望家长和教育部门能从多方面考虑,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合成长和学习的健康环境,还他们一个美好的童年。
读者王女士:面对减负困境,只有从上到下,从社会到学校、从学校到家庭进行全方位的努力,才能综合治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难题。但是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不应该是一个学校或者是一个班级提倡减负,而应该是在整个社会范围进行,更重要的是减负不应该作为口号摆在大家面前,教育部门应该做的是出台相关具体可行的政策,切实达到减轻中小学生学习压力的目的。(实习记者杨晓丽整理)
第二篇:关于小学生减负(定稿)
关于小学生减负
我认为小学生减负的本质不在于作业上,而是在于孩子的睡眠时间不够,比如很多学校要求中小学生早读,这样把本来8点十分上课的时间无意中提前了近一小时,也就是说,无形中实际孩子们的上课时间提前到7点甚至更早,我个人认为早读没必要,孩子的睡眠都不足,还有什么精力早读啊?即使是在老师和学校的强迫下坐在那里早读孩子们也是不耐的,这样的学习效果能好吗?有早读的时间还不如让孩子睡一会。孩子有了充足的睡眠才能有精力学习,根据人生的健康角度来看我国青少年的睡眠时间是不够的。所以我认为真正的减负不是作业的问题,而是应该实实在在的让孩子睡好觉,吃好早餐,那么就应该强制规定中小学生的上课时间定在早上9点,我这样说是有道理的,比如9点上学家长也有时间给孩子做一些丰盛一点的早餐,这样一来才能使下一代的健康和智慧上得到优质的保障。还有就是学校老师不允许变相的给学生推荐课外书在,有的老师就在跟学生和家长卖课外书,因为孩子和家长由于担心老师对自己的孩子不好,所以出于无奈买很多的课外书。还有就是学校应把文体课程安排在正常的教学范围内,而不是用来额外办班收费的,50后和60后这一代的人应该都知道,我们上学的时候的音、体、美课都是和语文数学这些主课是一样的,那时候老师教的认真学生也学的有兴趣,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那个年代的人大部分都有一些文艺体育方面的爱好,而现在的音、体、美课变成了老师拿来赚钱的机会了。我记得过去毛主席说的简单又实际的一句话:“德、智、体全面发展”,就这样简单易懂的一句话概括了我们整个民族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现在所谓的:“素质教育’说白了意思完全也就是德智体全面发展。还不如就直接提倡毛主席说过的:德、智、体全面发怎呢。所以我提三点减负的建议:
一. 保证孩子们的充足睡眠时间,每天的上课在早上9点。中午还有一个小时的睡眠,任何学校不得以各种理由提前上课时间
二. 小学老师不允许变相给学生和家长销售推荐课外书,音、体、美课程不得用来承办
营业性的项目
三. 必须保证小学生就近上学,不得暗地操办重点学校
还有就是建议制定政策的人能够真正的到学生和家长中去提取他们的意见而不是在会议桌前制定一些抽象的不切合中国人实际的政策。
2013年8月24日星期六
第三篇:草根创业精神需要各方呵护
新经济魅力初展,创业激情还需呵护。怎么才能挖掘和发挥年轻人的创业精神?正如李克强总理指出的,要为他们创造条件。
“挺感人的”“真不容易”,日前,在一场有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出席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在与淘宝网创始人马云的一番对话中,透露自己曾有过上淘宝的经历,并且被店主的留言感动。淘宝店主何以感动了总理?其中的深意耐人寻味。
从总理的“触网”经历看,淘宝店主的敬业确实令人动容。半夜接到单子就马上送出去,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商业信誉,对客户的要求能迅速回应,非常在乎客户评价,种种细节,反映了店主的勤劳、细心与坚持。而且,这种行为体现在多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身上,更显出创业者们奋斗精神之可贵。
“叫醒你的不是闹钟,是梦想”,不久前北京大学起床协会的口号引发了热议。在那些熬夜在线、等候订单的淘宝店主们心中,无疑存在着一个个创业梦。梦想不管大小,都要靠扎扎实实的打拼、点点滴滴的积累来实现。在淘宝网每天数以千万计的交易中,有无数的店主辛勤操作、热心服务,一个又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订单滚雪球般汇成了规模惊人的产业,一个又一个看似不起眼的青年人也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中成就了自己。马云在座谈时,就颇为自豪地提及,现在走在大街上,擦肩而过的姑娘、小伙子,也许看上去极为普通,但没准他就是在淘宝上销售额过5000万甚至过亿元的店主。
从更大社会层面看,“草根创业”的力量已经初步彰显。员工只有2.5万人的淘宝网,但搭建出来的网购平台,却撑起了几百万家网店的经营,带动了上千万人的就业,去年“双十一”创造了单日销售额近200亿元的商业神话。有人不免感叹“沃尔玛忙活半年,不及淘宝折腾一天”。所有这一切,从不同侧面显示了以信息消费为代表的新经济促就业、带消费、调结构之力,激发出越来越强劲的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这正是经济转型升级所希望看到的良性变化,难怪李克强总理对此点赞:创造了一个消费时点。
新经济魅力初展,创业激情还需呵护。怎么才能挖掘和发挥年轻人的创业精神?正如李克强总理指出的,要为他们创造条件。就在不久前,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取消了“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等限制。这些简政放权的举措,意味着办公司的门槛降低了,创业的成本低了,创业之门向更多人敞开,有利于激发社会创造活力。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深化,让更多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需要在制度上筑造更宽广、更公平的舞台,使普通人的努力获得更为有力的支持。如此,在鼠标点击、手指触动之间,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会带给我们更多精彩。
第四篇:成功需要努力(精选)
成功需要努力
——读《袁隆平传》读后感
第一党支部 朱海涛
今年三月份,公司政工部转发了科环集团党委《关于在无党派人士中开展政治交接主题教育和向袁隆平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国电科环党[2007]72号),并为方便大家开展学习活动为全体党员购买了《袁隆平传》。利用业余时间,我通过研读《袁隆平传》深刻认识和体会到他的平凡和伟大。
袁隆平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是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在他取得重大成功的时候有谁知道他背后的心酸故事,有谁知道那一段段艰难的历史。我在《袁隆平传》中找到了答案,找到了那不为人知的故事。
《袁隆平传》是一部人物传记,讲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培育杂交水稻过程中经历的事与物,这些故事让我看到不一样的袁隆平,也让我知道成功是需要努力的。这本书的内容十分多,情感丰富,在众多文章表现出的情感有失望,有喜悦,有自豪,但更多的是心酸。其中一篇名《预备黑帮》更让我感觉到愤恨,文章讲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在安江农校内的宣传栏里贴满污七八糟的大字报,有许多大字标题都是批判袁隆平,连那几株珍贵的水稻不育株的盆盆钵钵 都惨遭厄运,我感到气氛,因为这是袁隆平千辛万苦培育出的,是通过不懈努力种植出来的,袁隆平更是把这些不育株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到不育株被破坏,连一向乐观不轻易掉下眼泪的袁隆平,竟也为几百不育株流下了泪水,这时我十分感动。
在这本书中,有许多的故事,前面几章的内容表现了一个道理,只要肯去努力,去拼搏,就能够取得成功。而又在最后第9章中,讲到了袁隆平所获得的国内外大奖,赢得莫大荣耀,也说明了袁隆平淡泊名利,不去计较,也写到了当年朴实的农民常说的一句话: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的好政策,二靠袁隆平的好种子。他说他的成功秘诀就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那么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我们应学习袁隆平的什么精神或品质呢?从《袁隆平传》中我深刻领悟到:一是创新,他是中国杂交水稻第一人; 二是时刻关心人民,他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三是不重名利,如果他申请专利的话,或许他现在是中国最富有的人,可是他却把专利无私的贡献给国家;四是对艺术的追求,他擅长小提琴,平时喜欢广博群书;五是简朴,即使已经成为百万富翁,他的生活依旧简单。
读完全书,我了解了这位当代“神农”的风采,他是一个像稻米一样普通平凡的人,更是一个至诚高节的可敬可爱的人。
第五篇:老师也需要减负
老师也需要减负
现在农村学校的老师真的很辛苦,从早上六点起床到晚上八点,好像只有用熬时间来赢得成绩,可是结果怎样呢?这种疲劳战效果并不好。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六点十分学生就要进教室早读,班主任就得跟班,接着值周老师,检查人员,领导进教室巡视。三顿饭本来安排了50分钟,可学生吃饭只有半个小时,班主任要跟班,检查人员登记。吃饭的时候,学生经常是匆匆吃过,然后跑步进教室,在食堂打饭学生多,可能有的学生刚买好饭,班主任跟班的时间到了,就来不及吃进教室了。学校的老师一周上课,辅导加起来一般15—17节,最多有超过20节。就这还有超周备课,辅导教案,作业批改记录,每周听课3—4节。班主任更是辛苦,大多班主任都是带主课,除了代课,每天跟班时间达3个多时,另外,上课时间校门上锁,如果哪位老师有事出去,门卫还不乐意给开门。在外人看来,这学校很严格,学习气氛浓厚,可这样的效果到底怎么样呢? 老师学生长期处于一种疲劳状态,老师劳累,学生也疲劳,据我观察,学生吃饭时紧张,上课时反倒轻松了,有的学生上课时有瞌睡的现象。既然这样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很好,希望领导们能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学生在有效地学习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不是学习时间越长就能收获越多。老师也需要减负
这怎么和点头中学一个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