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护理毕业论文
大专护理毕业论文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与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体会。结果:明显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避免再次出血及减少并发症。结论:通过加强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康复快,治疗效果好,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 出血抢救 护理 大专护理毕业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大多为中等动脉出血,不易自止,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为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肝硬化合并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痛、应激性溃疡。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腹痛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等,如不积极抢救和及时处理可。
1临床资料
本106例,男72例,女34例,年龄18~82岁,平均50岁,胃、十二指肠溃疡56例,肝硬化20例,应激性溃疡或急性糜烂性胃炎20例,胃癌4例,胆道出血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便血和休克症状。1.1呕吐与黑粪观察一般来说,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有呕血和黑粪。在幽门以下者可仅表现为黑粪,但出血量少而速度慢的幽门以上病变亦可仅见黑粪,出血量大、速度快的幽门以下出血可因血液反流入胃引起呕血。总之,上消化道出血者均有黑粪,但不一定有呕血。呕血及黑粪的颜色、性质与出血的量和速度有关。呕血呈鲜红色或血块提示出血量大且速度快,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短,未经胃酸充分混合即呕出;如呕血呈咖啡色,则表明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长,经胃酸作用形成正铁血红素所致。黑粪呈柏油样,是由于血红蛋白中铁与肠内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所致。当出血量大且速度快时,血液在肠内推进较快,粪便可呈暗红甚至鲜红。
2抢救处理
在抢救患者时,护士必须保持冷静,头脑清醒,动作敏捷、熟练,为挽救患者的生命争分夺秒。观察护理出血时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并将下肢抬高30°以保证脑部供血。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吸入气管。保持安静,保持呼吸道通畅。以粗针头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并测定中心静脉压[1]。大量呕血者应禁食。
进行心电监护,保暖,准备吸氧。留置胃管,可及时抽取胃内容物监测出血情况,还可以从胃管注入治疗药物。准确记录出入量,备好氧气、吸引器、止血药等急
救器材以备急用。
2.1迅速补充血容量:快速建立1~2条静脉通道,选择大号针头,血
管宜避开关节,不易滑动,以利快速补液输血。在配血的过程中可先输入代血浆,对扩容及维持渗透压均有良好作用。注意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01
遵医嘱立即为患者作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做好输血准备。同时监测中心
静脉压和尿量,血细胞比容;吸氧以改善组织缺血缺氧,适当用镇静剂,以免因
患者紧张,引起更大量的出血。
2.2积极止血:根据医嘱应用止血药或执行止血措施。①如是胃十二
指肠溃疡大出血,采取的止血措施是胃内灌注冷生理盐水,收缩胃血管,减少胃
粘膜血液量。采用灌注和吸出同时进行的方法,不但能协助止血,还能观察出血
是否停止。②胃内灌注经稀释的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胃壁小血管的a受体,使
其收缩达到止血的目的。③应用H2受体拮抗剂和生长抑素。
2.3内镜治疗:内镜治疗的有效方法包括溃疡内注入肾上腺素、肾上腺
素加1%polidocanoL(硬化剂)、乙醇等,或热探针烧烙术,单电极电烙术或YAG
激光。第一次治疗失败后,常可重复一次,增加成功率。
2.4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如是肝硬化门脉高压致食管静脉破裂引
起的出血,患者除应用止血药治疗外,必要时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插管时
应向患者解释置放气囊导管是抢救生命的紧急措施,以取得患者密切配合,争取
时间,配合医生尽快插管成功,以起到止血的作用。
3加强观察
3.1正确估计失血量:一般大便潜血阳性提示每日出血量在5~10ml;
柏油样大便提示出血量在50~80ml;胃内积血量250~300ml可引起呕血;一般
失血量在400ml以上时,才有循环系统失代偿的现象。因此可根据症状、脉搏、血压、血红蛋白浓度等估计出血的程度。轻度出血:患者有头晕、乏力。估计出
血量约占总血容量10%以下(小于400 ml);中度出血:病人有面包苍白、烦躁、心悸、口渴、尿少等症状,脉搏100次/min左右,收缩压降至90~100mmHg,血
红蛋白70~100g/L,估计出血量约占总血容量20%(1000ml左右);重度出血:
患者除有面色、口唇苍白外,还有休克症状,脉搏细速、出冷汗、甚至无尿等。
脉搏大于120次/min,收缩低于80mmHg,血红蛋白低于70g/L,估计出血量占总
血容量30%(大于1500ml)[2]。
3.2排除非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①口咽、鼻腔部位的出血,如鼻出血、拔牙而咽下血液引起的呕血与黑便。②呼吸、循环系统疾病,如肺结核、支气管
扩张、二尖瓣狭窄等导致的出血。③进食动物血引起黑便。④口服含铋剂或炭粉、中药等均可出现黑便,但一般为灰黑色,无光泽,且隐血试验阴性。
3.3病情观察: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大出血应用升压药时,要注意观
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出血量、血压等,一般15~30min测量生命体征1次,根
据血压情况,调节补液及升压药的速度,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吸氧。②注意观
察患者休克状态有无改善,如患者面色逐渐转为红润,皮肤温暖,出汗停止,血
压上升,则提示好转。③注意观察尿量,出现少尿或无尿者,则高度提示周围循
环不足或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故要准确记录24h出入量,有休克时留置尿管,测量每小时尿量,应保持尿量>30ml/h。④定期复查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计数、大便潜血试验,以了解贫血情况,判断出血是否停
止。⑤应结合患者的原发病进行全面的病情观察,如因胃粘膜病变引起上消化道
出血者,应观察是否伴有腹痛,有无胃穿孔等。⑥注意观察呕吐物,大便的性质、颜色、量、次数等,做好记录及床边、书面交班。
3.4出血是否停止或再出血的评估:患者出血后黑便持续时间受排便次
数的影响,因此根据患者一般情况,排便状况,测量血压,心率等综合判断出血
是否停止。下列情况提示继续出血或再出血的可能,应及时治疗。①反复呕血,甚至呕血转为鲜红色,或胃管抽吸液持续为血性。②黑便持续存在,或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变成暗红色,伴肠鸣音活跃。③经补充血容量后,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无明显改善,或暂时好转又恶化。下列患者易出现再出血现象,应密切观
察①本次出血量大。②有多次大量出血史。③24h内反复大量出血。④呕血患者的再出血比单有黑便机会多。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⑥有明显动脉硬化的老年人。⑦病变处有隆起的小血管或红色小斑点等。一般认为一次出血后48h
以上未再出血者,再出血的机会明显降低。
4护理
4.1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按常规护理。重者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床上大小便,防止晕倒、摔伤及因活动而加大出血。出血量大时,取休克卧位或
下肢抬高30度,呕血时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同时准备好一切急救物品及药
物,要做到“三及时”,即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及时,抢救处理及时,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及处理措施同时加强基础护理,减少并发症。
4.2心理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由于突然呕血及便血,易产生紧张恐
惧的情绪,而加重出血,所以特别要加强心理护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做深入细
致的思想工作,关心体贴患者,科学地解释病情,并向患者详细说明各种治疗措
施,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配合治疗。因此,应关心、安慰患者,使其安静休息,及
时清除血迹污物以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消除恐惧心理,有利于止血。可以允
许家属陪伴,使患者有安全感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稳定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4.3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护理:对需使用三腔二囊管的患者,使用前
应针对患者的心理情况,做耐心的解释工作,安定患者情绪,以取得配合。①插
管前认真检查是否通畅,胃囊及食管囊有无漏气及气囊注气后膨胀是否均匀,并
做好标记。②测试两个气囊的注气量,一般胃气囊充气150~200ml,压力在40~
50mmHg,食管气囊充气100~150ml,压力在30~40mmHg。③注意插管后,注气
时先胃囊,后食道囊,放气时先食道囊,后胃囊。④管子末端系上0.5kg的重物,利用滑轮作重力牵引,固定要牢固,防止滑入胃内达不到止血的效果,对燥动不
安的患者,应严防自行拔管,如遇管子滑出,立即将气放出,以防气囊进入食道,喉部引起窒息。⑤置管后让患者取侧卧位,口腔内的分泌物应随时吐出,不宜咽
下,以免误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定时测量气囊压力,压力不足时应及时补充。
⑥从胃管内抽吸胃内物,亦可注入药物,再用生理盐水少许冲洗胃管,以保持通
畅。⑦出血停止24h后可经胃管注入少许流质饮食,充气6~12h放气30min,以改善局部受压粘膜的血液循环,避免发生压迫性溃疡。⑧一般置管72h,如出
血不止可适当延长,如出血停止可放气,继续观察24h,确无出血可拔管,拔管
前嘱患者少量饮水或口服石腊油20ml以润滑食道壁,并将气囊内气体全部抽出,轻轻将管拔出。
4.4饮食护理:对出血量少,又无呕吐,临床表现无明显活动出血者,可选用温凉、清淡、无刺激性流食,如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患者。而对急性大
出血,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者应暂禁食。急性大出血停止后改为流食,半流
质饮食逐渐改为软食。开始少量多餐,以后改为普食。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
患者,止血后1~2d即可进高热量,高维生素流食,限制钠和蛋白质摄入。以避
免诱发和加重肝腹水与肝性脑病。避免进食硬食和带刺食物、粗纤维的蔬菜、刺
激性食物和饮料等,应细嚼慢咽,避免损伤食道及胃粘膜而再次出血。体温变化观察上消化道出血休克时体温可不升;出血后24小时内或休克被控制
后可能有低热或中度热,但体温一般不超过38.5℃,可持续3~5天,这可能是
出血分解产物吸收、血容量减少、贫血或循环衰竭等因素致使体温调节中枢不稳
定所致。体温超过38.5℃应考虑出血后诱发感染,如持续不退或退后又上升应
考虑再出血的可能。
4.5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随时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洁,消除口腔异味,避免口腔细菌繁殖,防止口腔内残留物或气味再次引起恶心、呕吐。应协助患者
用生理盐水漱口,护理时应避免刺激舌、咽喉、上腭等而诱发恶心、呕吐,协助
患者用温水轻擦肛门部位,做好皮肤护理,迅速处理带血的呕吐物,便血或被污
染的衣物,防止被患者看见,产生不安。
4.6健康指导:①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医学知识,学会识别早期出血征象及应急措施,出现呕血或黑便时应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
定,减少身体活动,应暂禁食,并告知禁食的重要性。②讲解需要执行的治疗措
施和辅助检查的配合,留置胃管,急诊胃镜检查或止血等相应措施执行的时机,操作过程及术后的注意事项等。如急诊胃镜止血后,至少24h禁食,且不宜进食
刺激性食物,否则易导致再次出血。③保持情绪稳定、乐观,避免紧张、恐惧心
理,合理安排生活,增强体质,应戒酒戒烟。④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避免乱用
药物,以免诱发出血。定期复查。
5结果
本组106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无1例死亡,全部康复出院。
6讨论
6.1抢救和处理及时:上消化道出血因出血量大、不易自止,易造成失血
性休克,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止血措施和抗休克治疗,是十分关键的。
6.2观察和正确的判断:首先要明确出血原因和部位,还要正确地估计出血量,根据出血量的多少及患者生命体征情况来确定输液和输血的速度,同时注意观察呕吐物和大便的次数、性质和量,以判断出血是否停止或是有再次出血,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可以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以作出相应的处理。
6.3精心的护理: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特别要加强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应避免患者因恐惧、紧张或饮食不当引起再次出血而加重病情。所以对上消化道出血有效的止血治疗和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护理,可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避免再次出血和减少并发症,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第二篇:护理毕业论文
学校名称
2010级届护理学学位论文
急诊科护理工作者的风险
学 生:---------年 级: 2010级
专 业: 护 理 学(专升本)
指导老师: 带教老师 主管护师
实习单位:单位名称
2013年 12 月1日
目录
摘 要 ·········································································································关 键 词 ·······································································································前
言 ·········································································································分
析 ·········································································································对
策 ·········································································································参考文献: ···································································································
1.3.1 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抢救工作制度、三查十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的管理制度、急救设备的管理维护制度等等落实不到位。医务人员医疗行为有章不循,对危重患者抢救不及时,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1.3.2 抢救仪器没有处于备用状态抢救仪器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提高了急救护理水平,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如抢救仪器无专人管理、摆放凌乱、违反操作规程、设备故障等都是导致护理纠纷的隐患。
1.3.3 抢救记录不规范,缺少自我保护意识主要表现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只注重抢救措施、速度、效果,忽视了抢救记录,有的抢救记录不全面、过于简单、时间有错误、病情变化时未及时记录甚至涂改,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抢救记录不能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
1.4 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
1.4.1 急救经验不足引发的风险近年来急诊科护士趋于年轻化,素质参差不齐,低年资的护士急救经验不足、病情观察不细致、操作技术不熟练、对患者病情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容易出现工作上的失误;有的护士对患者的提问不能耐心解答,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导致护患纠纷。
1.4.2 违反操作规程引发的风险在临床上有很大一部分操作是由护士独立操作来完成的,如:急诊护士的分诊、护送危重患者外出检查、输液、输血、给药、使用抢救仪器等等,这些都是医疗护理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措施,但是由于违反操作规程,会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后果。
1.4.3 护理职业损害引发的风险急诊患者病情危重,需要马上救护。不能确定患者是否有传染病,如:肝炎、艾滋病等,在急救过程中接触患者具有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不注意个人防护,不仅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传播的主要媒介。
1.4.4 护士心理损伤引发的风险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喧哗紧张的工作环境,面对各种急救患者,精神高度紧张,工作中易产生厌倦情绪;面对不同病种、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素质的人群,护士是暴力发生的最危险人群。这些会对护士的心理、身体、工作质量造成影响。
1.5 患者因素所致的风险急诊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且普通存在急躁、于护理操作中高风险的项目,如吸痰、洗胃等要履行告知义务;要将进行的每项护理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及家属以达到配合的目的,同时也满足了患者及家属知情的需要,最终目的是降低纠纷和投诉的发生.护送危重患者到手术室、重症监测室、病房后,急诊护士要与接诊护士详细交接并签字。
2.4 强化科室管理意识
2.4.1 抢救仪器的管理急诊科抢救仪器多,全部由护士使用操作,每台仪器要有专人管理,每周检查一次,包括各部件的完整、运转情况以及清洁消毒和保养,发现故障立即通知护士长和设备科。要求全科护士都能熟练使用各种抢救仪器,掌握除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吸痰器、洗胃机、头部降温仪的性能及操作规程,并将这些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供给护士学习。
2.4.2 护理文书的管理急诊护理文书是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实施护理及病情动态变化的记录,是护士执行医嘱实施抢救治疗的主要依据。护士在记录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及时、客观、清楚、准确、完整,不得涂改。内容包括:患者就诊的时间、病情,采取的急救措施及效果、病情的转归等等,这些文书要妥善保管,漏记、错记等都会造成日后争议的法律问题。2.5 加强业务培训,确保护理工作质量
2.5.1 加强基本业务的培训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是急诊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加强护士培训包括:法律意识、服务礼仪、沟通技巧、急救新技术等,提高护士的服务质量和救护水平,通过每月进行的护士业务学习、护理查房、定期培训和考试,使护士掌握危重疑难病例的观察要点、护理要点及处理方法,培养护士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急诊抢救护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予以总结。认真做好急诊护理的每个环节,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2.5.2 加强急救技能的培训对急诊护士要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急救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危重患者急救技术等。如动静脉穿刺、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术等,提高抢救成功率。护士长督促低年资护士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高年资护士要做好传、帮、带工作。对常用急救药品的使用、其药物的作用机制、常用剂量、使用方法、毒副作
2013年12月1日
第三篇:护理毕业论文
######学院
护理专业
论文题目:姓
名: 学
号: 班
级: 专
业:
毕业论文
年5月
2011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足的基本知识,包括糖尿病的预防知识,怎样避免足部损伤及足部伤VI的处理,说明糖尿病足的严重性,强调绝对戒烟,积极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采取控制饮食,应用胰岛素及降糖药物,每月检测血糖变化以便调整药物用量。同时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患者的情绪乐观、开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预防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成为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致残的原因。糖尿病足主要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5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来自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50例糖尿病足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1997年WHO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一届糖尿病足学术会议制定的糖尿病足诊断标准。其中男52例,女98例。年龄48—86岁;糖尿病病程3—30年。
1.3 临床表现下肢趾端疼痛、怕冷、皮肤苍白或发绀、肢端凉、水肿或干枯、颜色变暗、皮肤瘙痒,病足麻木及感觉迟钝或丧失,合并感染后,足部溃烂、坏死、创面经久不愈,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也可出现静息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其疼痛可导致夜不能寐。严重者皮肤出现水疱、血疱、糜烂、溃疡、坏疽或坏死等。
1.2 诱因鞋内异物损伤2O例,足癣感染10例,烫伤1O例,剪趾甲伤10例,搓伤15例,局部外伤20例,搔抓伤lO例。不明原因55例。护理
2.1 健康教育定期开展糖尿病足知识讲座,让患者充分了解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和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诊断、并发症、预后;目前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和效果;向患者讲解严格控制血糖、改善血脂代谢紊乱,解除血液的高凝状态对治疗糖尿病足的重要性,并督促和指导患者按医嘱规范治疗和用药。建立合理饮食结构,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比例,饮食宜清淡,少食多餐,指导低脂、低糖、低盐、高纤维素饮食。教会患者自测血糖,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2.2 严格控制血糖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活动强度等因素,制定详细的饮食、锻炼计划。再加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联合作用,使患者血糖稳定在理想水平,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2.3 预防和控制感染保持足部清洁卫生,避免引起的再次损伤和感染。趾甲不宜过长,定期修剪,防止损伤。患者穿鞋、袜应清洁、柔软、轻便、舒适透气,不能擦伤皮肤,避免烫伤或摔伤,注意保持皮肤完整。糖尿病患者每天用温水洗脚,水温在40℃ ~80℃,每次洗脚不超过10 min,洗完后用软毛巾擦干并检查足部。足部出现破溃或水疱时及时到医院诊治,清洁换药,选择有效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
2.4 局部护理根据溃疡深度、面积大小、渗出多少以及是否合并感染来决定换药次数进行局部用药。采用蚕食清创法逐步清除坏死组织,用庆大霉素16万u、山莨菪碱10mg、胰岛素8 u加生理盐水湿敷,每天换药一次。加强患肢的运动,以防肌肉的萎缩,并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指导患者每天仰卧床上,作上、下肢连续屈伸运动,20~30 min,非负重运动和足部按摩。
2.5 心理护理烦躁抑郁的不良情绪可引起体内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性激素的分泌增高,进一步引起血糖升高,从而加重病情,不利于患者足部的肉芽生长,护士应关心体贴患者,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6 注意事项①识别糖尿病足的先兆症状,如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局部感觉减退,有麻木或针刺感觉;② 了解糖尿病足的诱发因素:如遇到意外伤、鞋磨伤、烫伤、足癣等处理不当,均可导致足部溃疡、坏疽的发生;鞋、袜要宽松、柔软、透气,鞋带勿系的过紧;③温水洗脚后用软布吸干,认真检查足部,按摩足部以及下肢,注意涂润滑剂保护;④ 保持皮肤完整,防止冻伤、烫伤、擦伤的发生。
2.7 运动指导运动可以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加速葡萄糖的利用,有利于血糖的控制。运动后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前列腺素分泌增加,血糖黏稠度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加强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管理及教育,可有效地减轻或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讨论
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是因长期高浓度葡萄糖致下肢小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增强血管收缩,同时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机能不良,毛细血管底膜增生,导致糖尿病性动脉粥样硬化,从而使血管腔变窄。血管功能异常,血液黏滞度增高,易致血栓形成,使下肢组织营养障碍,从而使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坏疽。治疗不及时,护理不适当或者保守治疗无效而且坏疽边界不清楚,将进行截肢术。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足的基本知识,包括糖尿病的预防知识,怎样避免足部损伤及足部伤口的处理,说明糖尿病足的严重性,强调绝对戒烟,积极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采取控制饮食,应用胰岛素及降糖药物,每月检测血糖变化以便调整药物用量。同时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患者的情绪乐观、开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分析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经验。结果护理指导贯穿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始终,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通过临床护理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坚持科学地、系统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护理;临床护理对策
老年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内分泌代谢疾病,治疗目的是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我们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指导,效果满意,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为2007年8月至2010年4月我科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50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42例,女108例;年龄60—86岁;病程1—3O年。空腹血糖(10.8 4-3.61)mmol/L,餐后血糖(16.6 4-2.8)mmol/L,全部病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可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饮、体重下降;善饮、多食;消瘦、疲乏;皮肤瘙痒;四肢酸痛、麻木、腰痛;性欲减退、阳痿不育、月经失调、视力模糊等。
并发症: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器官,主要有:心血管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眼部病变、皮肤病变、感染等。护理
2.1 心理护理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多,往往因病程长,用药多而出现忧虑、抑郁心理,易产生消极情绪,有时拒绝服药不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控制血糖对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诱发因素等。耐心向患者说明糖尿病只要坚持治疗,合理控制饮食,就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2.2 饮食护理多数老年患者摄人肉、鱼、蛋、食油较多,从而导致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故应控制脂肪胆固醇的摄入量。注意补充维生素、钙和铁,增加磷的摄人,其可提高红细胞释放氧的能力,防止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总热量每天三餐各占三分之一,或少食多餐,使糖分平均分配。禁食糖果、糕点;限制含胆固醇高的食物。饮食以少盐清淡为宜,少食动物内脏、少食松花蛋黄、少食含饱和脂肪酸多的食物,少食肥肉、动物油等。最好是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食品,如:糙米,面,蔬菜等,因含粗纤维较多的饮食能增加胃肠道蠕动,促进排空,减少消化吸收,有利于控制高血糖。记录每天出入量,定期复查血糖、尿糖、24 h尿糖定量,观察病情转归,定期测量体重,发现病情变化,应遵医嘱适当改变进食量。
2.3 运动指导运动疗法能促进糖的氧化利用,增强末梢组织特别是肌肉对胰岛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将更多的皮下注射储存的胰岛素调动到血液中,使肥胖患者的体重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无心脏禁忌证或严重合并症,每天进行适量的散步、慢跑、太极拳、体操、蹬车等运动是有益的,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进行运动锻炼。不宜空腹运动,长时间运动者应适当增加食量。为了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最好选择在饭后血糖较高时进行。但活动要以不感觉疲累为主,运动时手边要备有糖块或饼干等易食用的小食品,一旦自觉有出汗、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食用,以预防或减轻低血糖症状。
2.4 药物指导及护理 降糖药:老年糖尿病患者多数为Ⅱ型糖尿病,常常给予口服降糖药治疗,护理人员应准确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及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剂量数据、毒副作用及过敏反应,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经饮食控制无效的肥胖患者及饮食控制加磺脲类降糖药未能控制血糖的非肥胖患者,可选用双胍类药物治疗。
胰岛素:糖尿病患者因体内代谢障碍,机体抵抗力降低,易遭受细菌感染,须严格无菌操作;老年人体内环境稳定性降低,一些患者对胰岛素较敏感,胰岛素一二个u之差即可出现低血糖或酮症,因此胰岛素注射剂量须准确。注射时选择皮肤松弛处,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防局部组织硬化影响吸收。在饭前30 min注射胰岛素,注射后要密切观察有无胰岛素过量所至的低血糖反应。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时,需注意充分补液,纠正脱水,同时选用普通胰岛素小剂量连续静脉滴注,降低血糖,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补液时,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变化,及时调整补液的成分和速度。
2.5 皮肤护理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及血液内含糖量较正常人高,细菌繁殖力强;机体形成抗体能力较正常时低,且白细胞杀菌力与吞噬力均降低,易出现皮肤瘙痒与感染,且感染后不易康复。注意指导患者勤洗澡、勤更换衣物,用温和的洗浴用品,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每天以温水洗脚,以柔软浅色毛巾擦干,同时检查足部是否有破损,如有破损应及时治疗。注意检查和保护皮肤的完整性,减少或去除因小伤口未及时治愈而造成截肢的后果;每天按时翻身,按摩皮肤受压部位,预防褥疮发生。小结
老年糖尿病治疗目的是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指导患者,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掌握、控制疾病的主动权。总之,护理指导贯穿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始终,通过临床护理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坚持科学地、系统地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四篇:护理伦理学毕业论文
护理伦理学论文
摘要
护理工作是整个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整个医疗工作普遍规律的支配,因此,护理工作也应遵循整个医学道德的原则,但是,由于护理工作具有自己的特点,所以也有一些特殊的道德要求:
1、树立高尚医德情操;
2、严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卫生法规;
3、一专多能,团队协作;
4、增强对病人负责的道德责任感。因此,本文就以社区护理的特殊性及其护理伦理道德要求进行探讨,从目前我国社区护理伦理工作的概念,规范,特点,以及出现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促使社区护理工作者提高护士职业水平和护理伦理道德素质相结合的能力,并贯彻到护理实践中,以期达到促使社区护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社区护理
护理伦理
结合 发展
前言
社区护理是促进和推进社区医疗健康服务的基本要素之一,它的基本内容是集预防、保健、临床护理、康复及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护理服务。在目前社会变化十分迅速和复杂的情况下, 社区护士肩负着保证人民健康的重要职责。然而要做好社区护理工作社区护士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从而决定了社区护理工作中应遵循特殊的伦理道德要求。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社区卫生服务由点到面逐步展开。面对卫生事业发展的新格局,讨论社区护理服务和研究社区护理离那里到的的特殊性已经成为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护理伦理学
社区护理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的知识与技能结合,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人群为服务对象,社区护理的护士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服务。社区护理是有组织的社会力量,提供个人、家庭、社区的一种服务,社区护士以同情、和蔼、亲切的态度以及刻苦耐劳的精神,应用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矫正每一个人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预防疾病的发生,以保持健康,必要时并从事健康人和居家病人的访视与护理。然而要做好社区护理工作社区护士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从而决定了社区护理工作中应遵循特殊的伦理道德要求。在国外,尤其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社区护理已发展的很好。而在我国,社区护理起步晚,因为许多因素干扰,发展也比较缓慢,虽然我国的社区护理在一些大城市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相对于整个国家来讲,还显得步伐慢,范围小,发展不平衡。
一、护理伦理学的概念及护理道德的基本规范
(一)护理伦理学的概念
1、是研究护理道德的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紧密结合护理科学发展的实际,研究与探讨当代护理道德的科学。它是护理学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社会学科相互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伦理观必然产生。护理伦理道德 3
作为一种特殊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及医学、护理学科的发展,对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水平等,都具有其它社会意识起不到的能动作用。
3、护理伦理道德有其特殊的要求,其内容:护理人员要具有(1)爱业、敬业、自尊、自爱、自强、自制的情操;(2)良好的语言修养,学会使用礼貌性语言、安慰性语言、治疗性语言、保护性语言;(3)得体的行为举止;(4)端庄的仪表;(5)态度认真、技术求精;(6)尊重病人、同情关心病人;(7)廉洁奉公、遵纪守法;(8)互尊互学、团结协作。
(二)社区护理的概念及工作特点
1、概念
社区护理又称社区保健护理或社区卫生护理。加拿大公共卫生学会认为“社区卫生护理是专业性的护理工作,经由有组织的社会力量问的合作来开展工作,社区护理工作的重点是家庭、学校或生活环境中的人群。社区护士除照顾患者及残疾人之外,应致力于预防疾病或延缓疾病的发生,以减少疾病对人群的影响。同时对居家患者及有健康问题的患者提供熟练的护理,帮助那些面临健康危机者获得健康。
2、社区护理的特点
由于社区护理是以家庭为单位,所以,使护理工作与医院内护理具有不同的特点。
社区护理将公共卫生学与护理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既强调疾病的预防,又强调疾病的护理,最终达到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的目的。因此,社区护理既具有公共卫生学的某些特点,又具有护理学的某些特点,但与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相比较,社区护理在以下四个方面更为突出。
(1)以促进和维护健康为中心
社区护理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和维护人群的健康,所以预防性服务是社区护理的工作重点。
(2)面向整个社区人群社区
护理的对象是社区全体人群,即包括健康人群和患病人群。
(3)社区护士具有高度的自主性
在社区护理过程中,社区护士往往独自深入家庭进行各种护理,故要求社区护士具备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高度的自主性。
(4)社区护士必须和其他相关人员密切合作
(5)社区护理的内容及对象决定社区护士在工作中不仅仅要与卫生保健人员密切合作,还要与社区居民、社区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密切协调。
3、社区护理的服务对象
社区护理是适应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伴随着社区卫生服务需要而逐步发展的,因此,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护理的服务对象即为社区范围内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和每一个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公共卫生场所。主要是: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
4、从事社区护理的护士的工作内容有以下几个特点:
(1)社区护理的重点是家庭、社区以及有关团体。
(2)社区护士在不同的机构内根据不同健康层次提供相应服务。
(3)社区护士必须与不同机构打交道,有时为了个体和工作必须与相关单位协调。
(4)社区护士除做居家护理时有必要执行医嘱外,一般情况下是独立工作的。
(5)社区护理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除传染病外,应鼓励家属的自主与自我管理。
(6)社区护士通过与各家庭的各种接触,可以观察到家庭环境中对健康的影响因素。
(7)因个案的需求可能必须与其他医学专业人员联系,所以,社区护士与其他人员的联系较多。
(8)社区护士必须对个体及其家属在其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方面进行评估,帮助个体寻找社区资源,使其能达到自我照顾的最终目标,这是社区护士的基本职责。
此外,居民的健康筛检是社区护士的重要职责之一,通过筛检,要能够确认自己所服务的地段和社区中的高危人群,并能给予持续性照顾,以预防疾病发生。
社区护士必须对个体及其家属在其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方面进行评估,帮助个体寻找社区资源,使其能达到自我照顾的最终目标,这是社区护士的基本职责。
二、社区护理当中的伦理道德要求
1、真诚服务
社区护理服务对象多是健康人群,求医愿望淡薄,因此医护人员必须深入到社会基层,直接面向社区人民群众。社区的每一户、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服务对象。这就要求护士要真诚相待。主动地为社区群众服务,热心地为他们查病、防御疾病,用自己的真诚之心感化他们。得到社区群众的认同,令自己的工怍得以顺利开展。
2、强调慎独,自觉选择
社区护理工作的管理层次少,监督作用弱,而且社区护理人员经常处于独挡一面、单独执行任务的状况。许多工作从准备到操作,从实施到评价,都靠自己去把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坚持较高的职业道德标准,选择高尚的道德追求;如何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一丝不苟,做到“慎独”;如何面对千差万别的服务对象,做到一视同仁;如何在繁琐、具体、紧张的工作中保持冷静和耐心,这都有鞍于自觉的道德选择、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很强的道德实践能力。
3、尊重病人,同情关心病人
由于社区成员年龄段不同、健康状况不同,其健康需求多种多样,上述情况决定了社区护理人际关系的多样性。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尊重病人,同情关心病人,视其如亲人,热心服务,任劳任怨,持之以恒。在这点中尊重病人隐私尤为重要。例如,长期的社区护理中,护士可能对服务的家庭知根知底,稍不留意,就可能表露出对病人的
看法,泄露病人个人的隐私,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地位,以至影响社区护理的开展。
4、良好的语言修养
语言交往是对病人实施护理不可缺少的基本手段。社区护理工作中,护士提供给病人的语言刺激是优是劣,其反应和效果截然不同。良好的语言能起到治疗作用,而粗劣的语言产生的却是致病作用。因此在社区护理中护士应该同情尊重,循循善诱;积极关注,耐心倾听;捕捉信息,及时反馈;适时发问,打破沉默。一专多能,团队协作知识面要广,要有过硬的基础护理知识。还要掌握内、外、妇、儿,一般疾病的护理常规,以及心理护理论理学、社会学、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康复训练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社会知识给他们进行健康教育。
5、互尊互学,团结协作
在社区护理人员之间建立互敬互学、取长补短、同心同德、团结协作关系是牡区护理伦理道德中的一条重耍的行为规范。做好社区护理,取决于社区群众密切配合,取决于各部门、各单位、各地区的密切配合和各级领导的支持,更需要社区护士、医技人员的同力合作。为提高社区护理的质量,必须技术上互相搭配,工作上密切合作,在工作中侬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努力为社区医疗工作的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严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卫生法规严守规章制度既是维护病人利益的要求,也是由护士工作具体、琐碎的特点所决定的。社区护理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很多。目前虽然没有明确 的法律条文规定,但与整个医学的法律同题是连在一起的。所以,社区护理人员用法中应做到:努力学习法律知识,特别是新刑法中有关护理部分;提高自己守法的意识,把遵纪守法作为标准来要求自己,对于有违法行为的人要勇于监督检查,运用国家的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尊严,以提高社区护理质量。
6、增强对社区负责的道德责任感
社区护理道德是指护理人员在社区护理活动中,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在通常情况下,社区护理的对象是健康人群,他们往往对社区护理工作缺乏迫切感和渴求心理。在这种情况下,社区护士的道德责任感的高低对社区护理质量起决定作用。作为一名社区护士,要牢固树立对全社区负责是社区护理道德的核心思想,并此为荣。
三、我国社区护理存在问题
由于我国社区服务尚处在试点阶段,社区护理工作存在如下问题:
(1)政府及政策支持不足,经费困难:限于经济条件,目前我国社区护理工作存在诸多困难。如:上门服务交通工具欠缺,通讯设备欠佳,造成与社区人群联系不便,对社区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影响较大。要广泛开展社区护理工作,需要国家及地方政府政策上和经济上的支持。香港社区护理在最近二十年得以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得到了政府的大力资助。也得益于政府关于全面推广社区护理工作的决定。目前,我国社区护理机构尚难以得到大型慈善组织或有关人士的大力捐助,限于国力,也难以由政府拨巨款资助,但通过某些政策倾斜可以使社区护理机构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发展壮大,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健康保健服务。
(2)缺乏社区护理法规及质量控制标准:当前,我国社区护理工作尚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因条件不同,各地发展尚不平衡,各种服务和技术操作质量标准不一致,参与社区护理工作的人员素质与不尽相同。如何保证社区护理质量,确保病人达到最佳功能状态,全国及各省市均无统一的质量控制标准,更无有关法规来规范社区护理工作。
(3)缺乏社区护理组织的宏观调控:社区护理组织对社区护理工作具有组织、协调、指导及管理的职能。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成立全国性和地方性的社区护理组织,以争取社会和政府的支持、组织并协调社区护理工作,制定社区护理质量控制标准,提高社区护理质量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香港社区护理在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和社区护理委员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开展工作,各社区护理机构能够团结一致,经常保持密切联系,互相交流、不断改进和推行社区护理工作。通过近30年的努力,全港社区护理已形成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的网络系统。
(4)缺乏社区护理专门课程培训及专门人才:虽然我国部分中专及高级护理教育课程设置中增加了社会护理学、预防医学、健康教育及社区护理等有关课程,但尚无社区护理专门课程培训专门的社区护
士,也无统一的社区护士执业资格要求。目前,我国的社区护理工作大多由离、退休护士或一些高年资护士承担,她们对社区护理工作充满热情,工作认真负责,为社区居民解决了不少健康问题。但她们均未接受过正规的社区护理训练,在开展社区护理工作中难度较大,也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社区护理需求。卫生部长陈敏章在全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现场研讨会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区护士培训,特别是家庭护理培训,培养社区护理队伍……”。
四、提高我国社区护理道德伦理水平
1、提高社区护士专业水平
目前我国八成以上的社区护士没有受过系统专业培训。一项针对我国11省(区、市)的调查显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中专学历的护士占到66%-0%以上的社区护士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和教育,她们的知识结构、业能力和专业层次比较单一和滞后,社区护士的培训成为保证护理质量的当之急。
2、树立高尚医德情操
社区护理工作困难多,名利少,效益大,但见效慢,社区护士应当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救死扶伤,赤诚济世,不图钱财,清廉正直。在社区护理中,护士角色不仅是病人的照顾者,更多的是病人和家属的健康宣教者,咨询者和管理者。往往要走街窜户的护理服务,有的病人不理解志度不好。这样就要求护理人员有宽容豁达的胸怀和无私奉献崇高的献身精神。在护理工作中,必然要与病人接触,因而被传 11
染的机会也就多。除加强隔离消毒和自我保护外。只有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才能深入患病人群中扑灭疾病。作为社区护士,要以社区人群的利益为重.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重。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一心为公、无私奉献。
3、良好的语言休养
语言交往是对病人实施护理不可缺少的基本手段。社区护理工作中,护士提供给病人的语言刺激是优是劣,其反应和效果截然不同。良好的语言能起到治疗作用,而粗劣的语言产生的却是致病作用。因此在社区护理中护士应该同情尊重,循循善诱;积极关注,耐心倾听;捕捉信息,及时反馈;适时发问,打破沉默。
4、一专多能,团队协作
知识面要广,要有过硬的基础护理知识。还要掌握内、外、妇、儿,一般疾病的护理常 规,以及心理护理论理学、社会学、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康复训练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社会知识给他们进行健康教育。
5、严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卫生法规
严守规章制度既是维护病人利益的要求,也是由护士工作具体、琐碎的特点所决定的。社区护理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很多。目前虽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但与整个医学的法律同题是连在一起的。所以,社区护理人员用法中应做到:努力学习法律知识,特别是新刑法中有关护理部分;提高自己守法的意识,把遵纪守法作为标准来要求自己,对于有违法行为的人要勇于监督检查,运用国家的法律来保护
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尊严,以提高社区护理质量。
6、增强对社区负责的道德责任感
社区护理道德是指护理人员在社区护理活动中,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5]。在通常情况下,社区护理的对象是健康人群,他们往往对社区护理工作缺乏迫切感和渴求心理。在这种情况下,社区护士的道德责任感的高低对社区护理质量起决定作用。作为一名社区护士,要牢固树立对全社区负责是社区护理道德的核心思想,并此为荣。
有人类就必然有护理,有护理就有伦理问题。护理学是在护理实践中大声和发展起来的,护理实践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活动,由于护理的侧面不同,护理理论家创立了许多护理理论和模式,没有一个固定的、统一的、十分完善的理论概念。随着护理实践的发展,护理有了一个多视角、多层次、全方位的新认识,使护理尽可能地为病人和健康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社区护士的伦理道德素质对护理质量的高低具有重要影响,我们在工作中应认真遵循医德规范,把自己锤炼成为一名真正的白衣天使,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区护理工作者。因此,我们除了要加强社区护理和护理伦理的基础知识学习外,更要在在社区护理的实践中,以护理伦理为一项道德的指引,切实将树立高尚医德情操;严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卫生法规;一专多能,团队协作;增强对社区负责的道德责任感等护理伦理基本要求落到实处,确保社区护理质量的提高,促进护理学向专业化、科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晓霞 护理伦理学[M]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0.02
2、王卫红 护理伦理学[M]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11.06.01
3、陈倩冬 护理伦理学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应用[J] 基层医学论坛 2009.06
4、陈晓阳 王丽华 伦理教育对改善护患关系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03.06.5、王亚棠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现状分析[J] 护理管理杂志 2007.01.
第五篇:护理毕业论文
学号110340105010
52中 南 大 学 现 代 远 程 教 育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临床护理新、旧晨间交接班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姓 名 郭叶萍 专 业 护 理 学
层 次 本 科 入学时间 2011年3月 管理中心 江西教学管理中心 学习中心 江西电大学习中心 指导教师 王建宁
2013年 5月 10 日
[摘要] 目的:对比新旧晨间交接班方法的应用效果,找出减少护理差错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临床交接班法,并推广应用。方法:旧式晨间交接班按常规模式进行, 新式晨间交接班要求接班者提前主动熟悉接班的内容,交班形式以互动的讨论模式进行,促进在场人员参与交接班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评价指标为护士掌握患者病情程度、护理措施落实到位的程度、以及患者了解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程度, 采用x2 检验方法,比较两种交接班模式的效果。结果:采用新式的晨间交接班方法后,护士掌握患者病情和护理措施落实到位的程度以及健康教育效果明显优于旧式的交班模式,均为P<0.01。结论:新式晨间交接班模式能更好地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护士的综合素质及病人的满意度,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 护士、新旧交接班方法 Object: To minimize the errors and mistak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nursing job through contrasting the application results of the new and old morning shift meeting, then popularize it.Method: The old morning shift is proceeding as the conventional old modelThe taker can be familiar with the content of the shift meeting actively in advance by the specific and vivid interaction to appeal other people's participation and discussion and then providing the guidance.Comparing the effect of the two different shifting models by taking the level of the nurse mastering the patient's disease situation and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s and the level of the patients know the related health education contents into account with the method of x2.Result: The degree of the nurse knowing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effect a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traditional method after adopting the new shifting model all P<0.01.Conclusion: The new morning shifting model plays the nurse's subjective initiative better.I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nursing work,the nurse'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utilizing.【Keywords】nursing;morning shift meeting;application results
目
录
1.对象与方法----------------------4 1.1一般资料--------------------------4
1.2方法4
2.结果5 3.讨论6 4.结论------------------------------7 5.致谢-----------------------------7 临床护理新、旧晨间交接班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郭叶萍∕ 11034010501052
晨间病情交接班,由过去护士读病情交班报告本,改为根据护理过程记录[7]背诵报告病区24小时病人病情动态及治疗护理,报告内容口齿清晰、条理清楚、内容连贯、重点突出,背诵交班对护士的专业成长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8]。通过新旧晨间交接班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得出新式晨间交接班模式增加了在场医护人员参与的主动性,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互动,同时通过其他人员的提醒与建议,避免因护士口头交接不清而造成护理失误和差错,或发生问题时的责任不清楚问题。总结和归纳晨间交接班内容标准,使护士能够按标准进行交接,加强了各班护士的工作衔接,明确各自的责任。通过规范交接班的内容及形式等,提高了护士的语言修养和整体素质,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内涵,使病人感受到被关爱,满足了病人被尊重的需求,从而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使患者认识到了护理工作的内涵, 对护理人员的工作信任有了进一步提高[9]。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心内科共有护士11名,均为女性。年龄20-54岁;学历:中专4名,大专6名,本科4名;工作年限:一年以下 2名,1-5年 3名,6-10年2名,11-15年3名,16-20年名1,职称: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6名。
1.2 方法
1.2.1 旧式晨间交接班方法:
2012年6月至10月本院心内科护士采取旧式交接班方法。内容如下:(1)病情报告大交班每日晨会交班时,夜班护士按交班程序,背诵交班本上病区病人24 h 病情动态。包括:病区病人总数、出院和新入病人数、危重和死亡人数,重点报告新入、危重及特殊病情变化病人的病情、治疗处理过程,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及结果。详细报告手术前后病情变化、准备及措施落实情况。(2)备忘小交班记录,除病情交班报告以外的所有护理相关嘱托以书面形式移交下一班。在晨会上报告备忘小交班内容: ①病人当日各种标本采集情况;②病人辅助检查准备、落实的情况; ③病人出入量及超过3 d 未解大便情况; ④病人发热情况; ⑤病人请假情况; ⑥病人欠费、欠药情况;⑦输液输血反应 或其他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实物封存情况; ⑧科室借物的情况; ⑨其他应急事件的报告处理(如停电、停水、失窃)等情况。1.2.2 新式晨间交接班方法:
2012年的11月到2013年的3月本科护士采用新式交接班方法。规范护理交接班的形式及内容,确保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针对性。交班流程内容如下:接班者按要求提前20分钟到达科室接班,主动了解患者的病情,新入院病人的动态,查阅科室里危重及特殊治疗患者的相关病历资料,巡视所负责的病房, 了解病人的病情、治疗及护理重点, 查看新入院病人的血、尿、便标本留取及各种器械检查如B 超、心电图等检查情况;全科医护人员在医生办公室进行晨会交接班,夜班护士应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地报告病人的病情、流动情况、危重、抢救、入院病人数以及特殊的病情变化、检查、处置。接班护士认真仔细听清、看清、记清、查明接班的相关情况,不清楚的可以提出疑问。本班工作未完成需下一班继续完成的, 应重点交接, 如外出病人的血标本抽取。护士长评估并合理安排当天的护理工作, 并提出工作重点和注意事项,了解住院患者的病情动态、医疗的有关信息及科主任或主管医生对护理工作的要求;由接班护士对交班者汇报的情况进行补充, 护士长进行总结,提出病区疑难、危重患者护理的重点和难点,并开展讨论与提出建议,让患者了解,消除其恐惧,使患者感受到被关心和尊重,指导护理措施的落实。1.2.3 评价指标
1.2 3.1 评价标准:以2007年9月第二版的《新编护理学基础》标准中要求护士掌握患者病情内容达标例数。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现在的健康状况:入院原因,日常生活规律及自理程度,体格检查,特殊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心理状态和社会状态。以临床护理质量检查时抽查当班护士,护士能正确、全面的回答为达标;对照标准抽查危重、一级护理患者的基础护理、管道护理、安全护理等项目, 如护理措施符合要求者为达标;通过提问患者(有识障碍、失语或不合作者向家属了解)抽查健康教育落实情况, 能回答相关健康教育内容者为达标。
1.2 3.2 评价方法 护理部质量控制组按标准每周现场检查1-2次,检查分级护理质量时,每次抽查1-2名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大概一共抽查16-32次,一共抽查16-32名护士。然后现场抽查4名危重、一级护理患者情况:检查基础护理(健康教育)质量时, 每次随机询问4名患者或其家属的相关健康教育内容, 大概64-128名患者,以了解健康教育实施效果。
1.2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x2 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2 结果
2.1 两种交接班模式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的情况(见表1)
表
1两种交接班模式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比较
项目 新式交接班模式 旧式交接班模式 总例数(n)掌握例数(n)百分率(%)26
x2 29.821
p <0.01
92.31
32.14
2.2 两种交接班模式护理措施落实到位情况(见表2)
表
2两种交接班模式护理措施落实到位情况比较
项目
总例数(n)护理措施落实到位
百分率(%)
x2
p
例数(n)
新式交接班模式 旧式交接班模式 75
90.67
67.701
<0.01 80
40.13
2.3 两种交接班模式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见表3)
表
3两种交接班模式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项目 新式交接班模式 旧式交接班模式 总例数(n)掌握例数(n)百分率(%)75
x2 87.278
p <0.01
94.67
21 26.25 讨论
3.1 新式的晨间交班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交接班的质量
有研究表明, 影响接班者获取信息的因素集中在: 各种干扰, 交班条理不清晰、重点不突出, 交班者声音小、语言含糊, 从而引发护理环节质量的缺陷[1]。在旧式的护理交接班模式中,主要强调交班的人必须向接班者交代清楚。由于部分护士工作阅历浅,经验不足,缺乏敏锐的观察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导致交班内容不全面, 重点不够突出, 在交接班过程中, 接班者一般处于被动状态, 思想不集中, 致使接班者获取信息 不完整。新式交接班模式可以(增加医护人员的互动,集思广益,改变原有的被动接班状态;(在晨间交接班过程中,突破原有交班者对接班者的书面对接,而增加了其他在场医护人员的参与,提出讨论分析并给与指导和建议。从表1可见, 新式接班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较旧式的交接班模式更全面深入, 说明新式接班模式能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 主动获取交接班的信息, 有助于护士更全面的掌握患者的病情, 提高护理交接班的质量。
3.2 新式晨间交班模式有利用于提高护理措施落实的程度
临床护理交接班工作包括晨会交接班, 是对前一天和前一班患者病情的总结, 也是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概括和评价, 同时为下一步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2]。有研究表明, 床边交班能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合格率, 降低护理差错发生[3]。从表2可见, 采用新式接班模式进行交接班, 床头交接班后由接班护士反馈接班信息及交班护士的补充, 提高护士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护理目标明确, 提出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更能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便于护理环节质量的自我控制, 确保护理措施落到实处, 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患者更好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
3.3 新式接班模式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患者疾病的恢复起着促进作用。由于部分护士思想上不够重视, 知识缺乏及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原因, 影响健康教育效果。作为临床健康教育的执行者, 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将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结合起来, 努力发挥健康教育的功能[4]。从表3可见, 接班护士通过主动翻阅病历及有关记录, 了解患者辅助检查阳性结果、治疗、用药及病情变化, 能更好地掌握患者当前病情及健康教育的侧重点, 在对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能有目的地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 讲解相关疾病知识, 实施的健康教育更及时并且具有针对性, 让患者在接受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到护理工作的专业性, 促进护患之间的沟通, 增进感情交流,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加强护患沟通,增强了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护士的工作得到了病人、家属的认可,护理专业价值得到了良好的体现[5,6],使病人及其家属感受到关怀和尊重,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章芳芳.晨会交班质量的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6):33-34.[2]林菊英,金乔.中华护理全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04-205.[3]李莓,任丽茹.两种护理交接班方法的效果比较[J].护理管理杂志,2002,2(5):13.[4]陈玉林.医院病区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3, 3(1):37-38.[5]杜佩玉,孙兰珍.护士晨会交接班程序的规范与体会[J].全科护理,2008,6(10):2806.[6]曾瑶池.床头交接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J].护理学报,2006,13(5):1.[7]黎贵湘,向代群,涂霖.护理程序在晨交班中的应用.实用护理杂志,2001,16(3):48.[8]杜益平,阎成美,程巍,等.对护理过程记录的理解与思考.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0):66-67.[9]陈蕾,杨帆, 胡晓艳.精神科定期实施集中病情汇报的效果评价[J].护理管理杂志,2009,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