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2011年度部门决算报表及编制说明的通知(范文模版)
关于印发2011年度部门决算报表及编
制说明的通知
财库[2011]147号
颁布时间:2011-11-8发文单位:财政部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各民主党派中央,有关人民团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
兵团财务局,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2011年度全国部门决算编审工作即将展开。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培训,严格审核,确保决算数据真实准确。现将部门决算报表及编制说明印发你们,并对有关事项明确如下:
一、各地区、各部门应认真学习掌握2011年度部门决算编制要求,对细化财政拨款支出明细、原预
算外资金纳入预算内管理等变动内容进行重点培训和审核,保证决算数据质量。
二、中央部门应于2012年3月20日前,将部门决算汇总表(分科目打印至项级科目)、填报说明和分析报告,以及电子介质数据(含汇总及全部分户分科目数据,并将一级预算单位填报说明和分析报告附在决算软件的“上报文档”中)一并报送财政部部门预算管理司进行审核,并按照部门预算管理司审核意见进行决算调整。此后,中央部门应按照决算会审通知,携带调整后的部门决算数据和相关材料、部门预
算管理司审核情况记录表参加财政部国库司组织的部门决算会审。
省级财政部门应于2012年4月20日前完成部门决算的审核和汇总工作,并按照决算会审通知,携带部门决算汇总表(分科目打印至类级科目)、填报说明和分析报告,以及电子介质数据(含汇总及全部分户分科目数据,并将省级财政部门填报说明和分析报告附在决算软件的“上报文档”中)等材料,参加财政部国库司组织的部门决算会审。各计划单列市除向财政部报送部门决算材料外,还应提前将部门决算及相关材料报送所在省审核汇总,具体报送时间和方式由各省自行确定。省级财政部门报送财政部的部门决
算汇总数中应包含计划单列市数据。
财政部国库司组织中央和地方部门决算会审的时间将另行通知。
三、试编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地区,可参照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办法增加相
关补充资料表,上报时间另行通知。
附件:1.2011年度部门决算报表
2.2011年度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说明
财政部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八日
第二篇:2014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说明
2014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说明
一、编报范围
(一)单位范围:本套决算编报范围包括列入2014部门预算编报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和企业集团;未实行部门预算的地区,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范围编报本套决算。具体包括:各级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纳入部门预算编报范围的企业和企业集团。未纳入部门预算编报范围的单位,不需向财政部门报送部门决算报表。
解放军、武警部队决算不纳入本套决算编报范围,其决算布置文件另行下发。
(二)资金范围:本套决算编报内容包括预算单位的全部收支情况,编报口径与单位预算衔接一致。财政部门拨付未纳入部门预算编报范围单位的资金,不需编报本套决算。返回
二、填报口径
(一)本套决算收支报表均不包括偿还性资金。
(二)本套决算中“基本建设类资金”指单位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管理的资金,根据单位基建账并入会计“大账”后相关数据填报(未实行基建并账的单位,参照有关会计制度并账要求填报)。其中:财决05至05-2表、财决08至08-2表中“基本建设支出”和财决1 06-2表中“基本建设支出拨款”指由本级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所发生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支,不包括政府性基金、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及各类拼盘自筹资金等。
(三)本套决算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填报口径应符合《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0〕7号)的规定。地方单位按照各省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并予以说明。
(四)本套决算中“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是指按照《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财预〔2009〕79号)和《财政部关于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财预〔2010〕88号)及其他有关文件规定,在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核拨给单位的教育收费等资金。
(五)纳入本套决算编制范围的单位,参照“会计科目与部门决算报表对应关系表”设定的口径填报本套决算。
(六)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小学校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彩票机构会计制度》的单位,2014年新旧会计制度转换后,财决02、07、09、12表等相关报表年初数按新制度口径填报。返回
三、录入级次
(一)纳入本套决算编报范围、独立编报预算的单位,都应作为独立核算机构逐户编制和录入本套决算。
(二)县级以下(含县级)不具备分户录入条件的预算单位,可以汇总录入本套报表。县级预算单位原则上应分户录入到二级预算单位。乡镇级预算单位原则上应分户录入到一级预算单位,也可按乡镇汇总录入,两种录入方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统一规定。
(三)预算单位应按照财务管理关系或单位预算级次,逐级汇总建立决算数据的树形结构。树形结构应规范、清晰。地方财政部门应按行政区划建立汇总节点。返回
四、填报要求
(一)一级预算单位应对部门本级、所属单位和本级代编决算报表进行审核、汇总,并对有关收入支出重复汇总数进行剔除。其中,“上级补助收入”科目应与“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科目进行对冲,“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科目应与“上缴上级支出”科目进行对冲。
(二)一级预算单位拨给企业和其他不属于本套报表编报范围单位的财政拨款,可由拨款单位根据用款单位经费使用情况代编决算,填报有关经费表。代编报表的具体填报方法如下:
1.报表封面信息中“单位基本性质”按用款单位实际情况填列;“单位执行会计制度”选择“其他”填列;“报表类型”选择“经费差额表”填列;其他项目标识全部按单位实际情况填列。2.表中内容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划分,需要按项目填列的要逐项填列。
3.代编经费报表的单位原则上仅限于一级预算单位,各级财政部门不得使用“经费差额表”。
(三)中央和地方预算单位收到非本级财政部门的经费拨款,如单位已纳入所在地区部门预算编报范围,则应使用“经费差额表”向拨出款项的财政部门编报有关经费报表,包括财决01表至财决11表等。按单位整体情况反映的报表,如“资产负债简表”(财决12表)、“基本数字表”(财决附03表)和“机构人员情况表”(财决附04表)等,原则上仅按预算管理关系报送,但实际由非本级财政部门负担人员经费的,财决附03表中人员情况应按经费比例或实际负担人数拆分报送。如单位未纳入所在地区部门预算编报范围,则不需编报本套决算。
(四)一级预算单位和各级财政部门汇总本套决算时应进行单位户数核对,检查新报因素和上年代码填报是否正确。
(五)一级预算单位和各级财政部门汇总本套决算时应进行枚举字典检查,检查部门标识代码等封面信息以及填列的各类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是否符合规范。
(六)本套决算审核公式分为基本平衡公式、逻辑性公式和核实性公式三种类型。
1.基本平衡公式:用于审核表内平衡关系。软件中报错公式表现为红色,报错单元格表现为红色。应保持公式审核全部正确,不出现报错信息。2.逻辑性公式:用于审核表内、表间相关数据逻辑关系。软件中提示公式表现为紫色,提示单元格表现为红色。原则上不应出现提示信息。如有公式提示,单位经核实并出具相关文件依据等,可保留提示信息,并在填报说明中列示有关依据。
3.核实性公式:用于审核表内、表间有关数据的合理性。软件中提示公式表现为绿色,提示单元格表现为黄色。如有公式提示,单位应根据会计账簿和有关台账进行核实,有错调整,无错保留,并在填报说明中进行说明。
审核中如出现多条公式提示或同一条公式提示涉及多个单位,应从明细报表或基层单位开始核查。多条公式或多个单位提示同一类内容提示,经逐条核实提示公式后,可在填报说明中分类归总说明。
(七)部门决算审核模板用于查询和审核决算数据填报的规范性和合理性,相关数据全部为自动提取生成。使用审核模板进行分析时,如发现数据可能填报有误的情况,应先核实情况,并按照“有错更正,无错保留并说明原因”的原则处理。
地方财政部门、中央和地方各级主管部门如发现预算单位决算数据问题,应通知预算单位进行决算调整,不得随意更改单位数据。
(八)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填列的报表,应填列到最底级的科目。
(九)本套报表的填报和分户录入金额单位为“元”(保留两位小数),汇总打印报表以“万元”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
(十)部门决算填报说明应按照规定格式逐项编写。
(十一)正式上报的部门决算报表及相关资料统一用A3纸打印,并5 按照上报文件、填报说明、分析报告、决算报表的顺序装订。返回
五、封面填报方法
(一)单位名称:填列单位的全称,并加盖单位行政公章。一级预算单位填报本级报表时,应在单位名称后加“(本级)”。
(二)组织机构代码:根据各级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代码证书规定的9位码填列。
(三)财政预算代码:中央一级预算单位按财政部编制的三位代码填列,二级单位为六位代码,前三位填列其一级预算单位编码,后三位由主管部门从001-799依次自行编制。已经实行部门预算的地方单位,该代码应与部门预算代码一致;未实行部门预算的,可参照上述方法编制预算单位代码。
财政部门和一级预算单位汇总上报部门决算电子数据时,应通过“单位排序整理”功能对单位按财政预算代码进行排序(“高级”菜单中,排序方式设置选择“树形结构次序优先”)。
(四)单位预算级次:填列部门和单位按照预算管理权限和经费领拨关系所确定的预算级次。
向同级财政部门编报预算并审核批复下一级预算单位预算,或向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对下一级预算单位核拨经费的单位(含没有下级预算单位),为一级预算单位,代码填“1”。向上一级预算单位编报预算并审核批复下一级预算单位预算,或向上一级预算单位领报经费并对下一级预算单位核拨经费的单位(含没有下级预算单位),按预6 算级次在“2”至“7”间选择填列。一级预算单位有下一级预算单位的,其本级代码填“2”;没有下一级预算单位的,代码填“1”,以此类推。财政部门汇总本级预算单位或者下级财政报送决算数据时,代码填“0”(财政汇总);部门和单位不得填列“0”。
(五)单位基本性质:依据政府编制管理部门确定的单位及经费性质,在“行政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财政补助事业单位”、“经费自理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五种类型中选择填列。财政部门或主管单位叠加汇总所属单位决算时不填列本项。
其他单位:由列入本部门预算编制范围的企业集团、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非事业编制单位、一级预算单位代编“经费差额表”或“调整表”,以及财政部门编制“调整表”或“乡镇汇总录入表”时选择填列。
(六)单位执行会计制度:按单位实际执行的会计制度选择填列。财政部门或主管单位叠加汇总所属单位决算时不填列本项。
其他:由一级预算单位在编报“经费差额表”或“调整表”,以及财政部门编制“调整表”或“乡镇汇总录入表”时选择填列。
(七)预算管理级次:按单位预算分级管理的级次选择填列。单位向非本级财政部门报送决算时,应按拨款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级次填列。
(八)国民经济行业分类:3位代码,根据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门类、大类代码编制。
(九)隶属关系:由“隶属关系”和“部门标识代码”组成,以9位代码表示。具体填报方法如下: 中央单位:前六个空格均填零,后三个空格根据国家标准《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代码》(GB/T 4657-2009)编制。地方单位:前六个空格根据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编制。具体编制方法:省级单位以行政区划代码的前两位数字后加4个零表示,如湖北省省属单位一律填“420000”;地市级单位以行政区划代码的前四位数字后加2个零表示,如湖北省黄冈市市属单位一律填列“421100”;县级(含乡镇)所属单位以行政区划代码的本身6位数表示,如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县级及乡镇级单位一律填列“421122”。后三个空格按照单位财务或归口管理的部门、机构,比照国家标准《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代码》(GB/T 4657-2009)填报。财政部门汇总本级预算单位或者下级财政报送决算数据时建立的汇总报表,一律选择“999”(财政汇总)填列。
(十)报表类型:按单位实际填报的报表类型选择填列。其中: “0”表示单户表,由独立核算单位录入本单位数据时使用。
“1”表示经费差额表,由一级预算单位代资金使用单位编制报表或单位向非本级财政部门编制报表时使用。要求以正数填报财决01至11表,有经费结余的可填报财决12表;一般不填报财决附03表和财决附04表等按单位整体情况反映的报表。
“2”表示调整表,由汇总单位剔除重复汇总数据时使用。汇总单位只能用调整表剔除因叠加汇总而导致的上下级单位收入、支出虚增部分,不得用于调整基层单位上报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数据。要求以负数填8 报相关报表,一般不填报财决附03表和财决附04表等按单位整体情况反映的报表。
调整表和经费差额表的内容应分别填报,不能将两类表的内容混编在同一套报表中。
“3”表示行政单位汇总录入表,由县级以下(含县级)主管部门汇总录入行政单位数据时使用。
“4”表示事业单位汇总录入表,由县级以下(含县级)主管部门汇总录入事业单位数据时使用。
“5”表示经费自理事业单位汇总录入表,由县级以下(含县级)主管部门汇总录入经费自理事业单位数据时使用。
“6”表示乡镇汇总录入表,由乡镇汇总录入决算数据时使用。“7”表示叠加汇总表,单位报表汇总时由系统自动生成。
“8”表示其他单位汇总录入表,由县级以下(含县级)主管部门汇总录入其他单位数据时使用。
(十一)新报因素:根据单位实际报送部门决算情况选择填列。“0”表示连续上报,由连续编报决算报表且报表类型未改变的单位使用。如单位只是组织机构代码发生改变,仍选择连续上报。“1”表示新增单位,由新设立的预算单位使用,包括因机构改革进行合并、分立的单位。
“2”表示上年应报未报,由上一应编未编决算报表的单位使用。“3”表示报表类型改变,由编报决算报表类型发生改变的单位使用,包括单位由汇总录入表改单户表编报等情况。“5”表示纳入部门预算范围,由当年新纳入部门预算范围的单位使用。“6”表示隶属关系改变,由当年因机构改革等原因改变隶属关系的单位使用。
“9”表示其他,决算编报单位出现上述以外的情况时使用。
(十二)上年代码:连续上报单位应填报上年代码,填报规则为“上年组织机构代码+上年报表类型代码”。
(十三)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单位名称应多于三个汉字;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填表人应多于两个汉字;电话号码区号首位应为“0”,电话号码不应为空且应为数字;邮政编码应为六位数字;单位地址应大于10个字符的长度;单位所在地区、预算管理级次、隶属关系、部门标识代码、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新报因素不应为空。
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时,必须填报财政预算代码。当报表类型=“2”(调整表)时,单位基本性质应选“90”(其他单位),单位执行会计制度应选“50”(其他)。
中央单位的隶属关系码应为“000000”,省级单位隶属关系代码后四位应为零,地(市)级单位隶属关系代码后两位应为零,县级或乡(镇)级隶属关系代码后两位不应为零。地方单位的部门标识不为企业集团。当报表类型=“3”(行政单位汇总录入表)时,单位基本性质应选“10”(行政单位);当报表类型=“4”(事业单位汇总录入表)时,单位基本性质应选“21”(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22”(财政补助10 事业单位);当报表类型=“5”(经费自理事业单位汇总录入表)时,单位基本性质应选“23”(经费自理事业单位);当报表类型=“8”(其他单位汇总录入表)时,单位基本性质应选“90”(其他单位)。当预算管理级次为乡(镇)级时,报表类型应为“0”(单户表)、“1”(经费差额表)、“6”(乡镇汇总录入表)或“7”(叠加汇总表)。当新报因素=“0”(连续上报)时,上年代码不应为空,且应为10位(上年组织机构代码+上年报表类型代码),其中:上年组织机构代码应符合决算编制要求,上年报表类型应与本年报表类型相同;当新报因素=“1”(新增单位)、“2”(上年应报未报)、“5”(纳入部门预算范围)时,上年代码应为空。如果上年代码为空,则新报因素不应为连续上报。
组织机构代码应符合决算编制要求。2.逻辑性公式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50”(其他)时,报表类型应为“1”(经费差额表)、“2”(调整表)或“6”(乡镇汇总录入表)或“8”(其他单位汇总录入表)。3.核实性公式
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1”(一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3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2”(二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6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3”(三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9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11 且单位预算级次=“4(”四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12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5”(五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15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6(”六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18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7”(七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21位;当单位预算级次=“0”(财政汇总)时,部门标识代码=“999”(财政汇总)且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当单位预算级次≠“0”(财政汇总)时,部门标识代码不为“999”(财政汇总)。
当部门标识代码=“999”(财政汇总)时,单位预算级次=“0”(财政汇总)且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新报因素≠“9”(其他)。
如果预算管理级次=“20”(省级),则单位预算级次≤5;如果预算管理级次=“30”(地市级),则单位预算级次≤3;如果预算管理级次=“40”(县级)、“50”(乡镇级),则单位预算级次≤2。
当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且单位预算级次=“0”(财政汇总)时,部门标识代码=“999”(财政汇总)。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24”(医院会计制度)、“27”(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30”(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或“40”(企业会计制度)时,单位基本性质≠“10”(行政单位)或“21”(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
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S90”(中12 国共产党机关)、“S91”(国家机构)、“S92”(人民政协、民主党派)、“S94”(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其他成员组织);当单位预算级次=“0”(财政汇总)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S91”(国家机构);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且单位名称中包含“公证”或“机关服务中心”表述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L72”(商业服务业);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且单位名称中包含“信息中心”或“网络”表述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L6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当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时,封面单位基本性质和单位执行会计制度为空。返回
六、收入支出决算总表(财决01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的预、决算收支和年末结转结余情况。本表年初预算数由单位依据同级财政部门批复的年初预算数填列;决算数据可自动生成,相关数据从本套决算的其他报表中提取。本年支出合计年初预算数包括使用本年收入、年初结转和结余以及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等资金安排的支出。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24行=(1+3+4+5+6+7)行;26行=(27+28+29)行;36行=(24+25+26)行;60行=(61+62)行;63行=(64+65)行;71行=(72+73+…+81)行;83行=(37+38+…+58)行=(60+63+66+67+68)行;84行=(85+86+87+88)行;13 89行=(90+91+92)行;95行=(83+84+89)行;36行=95行。
2.逻辑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行≥2行。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7行、24至25行、37至58行、60至88行≥0。
如果报表类型=“1”(经费差额表),则各行各列≥0。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各行各列≤0。返回
七、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财决01-1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的财政拨款预、决算收支和年末结转结余情况。本表年初预算数由单位依据同级财政部门批复的财政拨款年初预算数填列;决算数据可自动生成,相关数据从本套决算的其他报表中提取。
本年支出合计年初预算数包括使用本年收入及年初结转和结余安排的支出。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24行=(1+2)行;26行=(27+28)行;30行=(24+26)行;54行=(55+56)行;57行=(58+59)行;77行=(31+32+…+52)行=(54+57)行=(65+66+…+74)行;79行=(8014 +81)行;83行=(77+79)行;3栏各行=(4+5)栏各行;6栏各行=(7+8)栏各行;30行1栏=83行9栏;30行2栏=83行12栏;(1+27)行1栏=83行10栏;(1+27)行2栏=83行13栏;(2+28)行1栏=83行11栏;(2+28)行2栏=83行14栏。2.逻辑性公式
2行=财决01表2行;24行=财决01表1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31行至52行3栏对应≤财决01表37行至58行3栏;31行至52行6栏对应≤财决01表37行至58行4栏;54行至59行9栏对应≤财决01表60行至65行5栏;54行至59行12栏对应≤财决01表60行至65行6栏;65行至74行12栏对应≤财决01表72行至81行6栏;77行9栏对应≤财决01表83行5栏;77行12栏对应≤财决01表83行6栏;79行9栏对应≤财决01表89行5栏;79行12栏对应≤财决01表89行6栏;80行12栏对应≤财决01表90行6栏;81行12栏对应≤财决01表91行6栏;83行9栏对应≤财决01表95行5栏;83行12栏对应≤财决01表95行6栏。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各行各列≥0。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各行各列≤0。返回
八、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2表)本表反映单位本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及结余分配等情况。根据单位收入支出总账、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分析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编码、名称:按照《2014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类”、“款”、“项”的编码和名称填列(包括有关科目修订文件,下同)。单位取得的除财政拨款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外的各项收支,应按照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的性质,比照《2014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相关支出功能分类科目选择科目编码和名称。
单位用财政拨款资金和其他资金安排的住房改革支出,应统一在“22102”(住房改革支出)科目下的“2210201”(住房公积金)、“2210202”(提租补贴)和“2210203”(购房补贴)科目反映。
(二)年初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上年结转本年使用的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和经营结余。本栏数据不包括事业单位净资产项下的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
1.基本支出结转:填列单位基本支出收支相抵后结转本年使用的累计余额,包括事业单位未转入事业基金的基本支出结转。
2.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从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等取得,需要结转本年继续使用的项目支出收支累计余额。
3.基本建设资金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基本建设类资金中非偿还性资金结转本年使用的累计余额。
4.经营结余:填列事业单位上未进行分配并结转本年使用的经营收支结余,以及按制度规定结转的经营亏损(以负数填报)。企业16 化管理事业单位的未分配利润在此填列。
(三)本年收入:填列单位本取得的全部收入。
(四)本年支出:填列单位本全部支出。
(五)结余分配:填列单位当年结余的分配情况。根据《关于事业单位提取专用基金比例问题的通知》(财教〔2012〕32号)规定,事业单位职工福利基金的提取比例,在单位非财政拨款结余的40%以内确定,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超过规定比例的单位,应在填报说明中详细说明并附文件依据。
其他:反映单位除交纳所得税、提取职工福利基金、转入事业基金以外的结余分配情况。如本栏有数,则应在填报说明中说明具体内容及相关政策依据。
(六)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填列单位用事业基金弥补当年收支差额的数额。
(七)年末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结转下年的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和经营结余。除事业单位经营亏损和事业单位行业会计制度明确可列负结余的情况外,一般不应有负数。本栏数据不包括事业单位净资产项下的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
(八)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3+5)栏各行;8栏各行=(9+10+11)栏各行=(1+6-7)栏各行;13栏各行=(14+15+16+17)栏各行;18栏各行=(19+20+22)栏各行=(1+6-7+12-13)栏各行。2.逻辑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6、7栏各行、12至17栏各行≥0。1栏合计行=财决01表26行2栏;2栏合计行=财决01表27行2栏;3栏合计行=财决01表28行2栏;5栏合计行=财决01表29行2栏;6栏合计行=财决01表24行2栏;7栏合计行=财决01表83行6栏;12栏合计行=财决01表25行2栏;13栏合计行=财决01表84行6栏;14栏合计行=财决01表85行6栏;15栏合计行=财决01表86行6栏;16栏合计行=财决01表87行6栏;17栏合计行=财决01表88行6栏;18栏合计行=财决01表89行6栏;19栏合计行=财决01表90行6栏;20栏合计行=财决01表91行6栏;22栏合计行=财决01表92行6栏。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科目”范围时,12、13栏各行=0。
当(12+13)栏各行=0时:9栏各行=19栏各行,10栏各行=20栏各行,11栏各行=22栏各行。3.核实性公式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不应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功能分类科目”范围内。
当11栏各行=0时,22行各栏=0。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且单位执行会计制度≠“24”(医院会计制度)、“2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27”(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时,则2至4栏各行、19至21栏各行≥0。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10”(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时,5栏、11至17栏、22栏各行均为零。
如果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且11栏各行≥0,则22栏各行=0。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30”(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时,5栏、11至17栏、22栏各行均为零。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805”(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3“离退休人员管理机构”除外)时,13栏各行均为0。
如果报表类型≠“1”(经费差额表)和“2”(调整表),则本表不应为空。20栏=10栏+财决06表11栏-财决06表12栏。
财决02表11栏各行=财决02表5栏各行+财决03表5栏各行-财决04表5栏各行。
当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或“2”(调整表)时:如果19栏各行<0,则19栏各行≥2栏各行;如果20栏各行<0,则20栏各行≥3栏各行;如果21栏各行<0,则21栏各行≥4栏各行。返回
九、收入决算表(财决03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取得的全部收入情况。根据单位收入总账、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财政拨款收入:填列单位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包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
一级预算单位收到的应拨给下级单位使用的款项,年终决算时尚未拨19 出的,在编报时列为本单位财政拨款。
(二)上级补助收入:填列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三)事业收入:填列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专户实际核拨的教育收费等资金在此反映。
(四)经营收入:填列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五)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填列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六)其他收入:填列单位取得的除上述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未纳入财政预算或财政专户管理的投资收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捐赠收入,现金盘盈收入、存货盘盈收入、收回已核销应收及预付款项、无法偿付的应付及预收款项等。各单位“本级横向财政拨款”和“非本级财政拨款”,以及行政单位收到的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填列在本项内。
本级横向财政拨款:填列从本级财政部门以外的“同级单位”取得的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并以合同形式从本级财政部门以外的“同级单位”取得的财政拨款,不在本项反映,应填列在“事业收入”栏。
(七)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3+4+5+6+7)栏各行。2.逻辑性公式
1栏各行=财决02表6栏各行;1栏合计行=财决01表24行2栏;2栏合计行=财决01表1行2栏;3栏合计行=财决01表3行2栏;4栏合计行=财决01表4行2栏;5栏合计行=财决01表5行2栏;6栏合计行=财决01表6行2栏;7栏合计行=财决01表7行2栏。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9栏各行≥0,7栏各行≥(8+9)栏各行。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10”(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时,3至6栏各行=0。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30”(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时,3栏、5栏、6栏各行=0。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24”(医院会计制度)、“2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时,5栏各行=0。返回
十、支出决算表(财决04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全部支出情况。根据单位支出总账、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分析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基本支出:填列单位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该类支出明细还应在“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21 决05-1表)中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进行反映。
(二)项目支出:填列单位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各项支出。该类支出明细还应在“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2表)中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进行反映。
(三)上缴上级支出:填列事业单位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规定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
(四)经营支出:填列事业单位在专业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五)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填列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六)主管部门在汇总决算时,应使用调整表对“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与收入表中“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上级补助收入”进行冲抵。
(七)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3+4+5+6)栏各行。2.逻辑性公式
1栏各行=财决02表7栏各行;1栏合计行=财决01表83行6栏;1栏对应类合计行=财决01表37至58行4栏;2栏合计行=财决01表60行6栏;3栏合计行=财决01表63行6栏;4栏合计行=财决01表66行6栏;5栏合计行=财决01表67行6栏;6栏合计行=财决01表68行6栏。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6栏≥0。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10”(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时,4至6栏各行=0。
如果5栏各行大于零,则财决02表5栏各行+财决03表5栏各行≠0。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24”(医院会计制度)、“2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时,5栏各行=0。返回
十一、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的明细情况,不包括应在“经营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中核算的各项支出。本表为自动生成表,各项数据从“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1表)、“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2表)自动提取。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9+54+65+80+85+92+95+99)栏各行;2栏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8)栏各行;39栏各行=(40+41+…+53)栏各行;54栏各行=(55+56+…+64)栏各行;65栏各行=(66+67+…+79)栏各行;80栏各行=(81+82+83+84)栏各行;85栏各行=(86+87+…+91)栏各行;92栏各行=(93+94)栏各行;9523 栏各行=(96+97+98)栏各行。2.逻辑性公式
2栏合计行=财决01表72行6栏;11栏合计行=财决01表73行6栏;39栏合计行=财决01表74行6栏;54栏合计行=财决01表78行6栏;65栏合计行=财决01表79行6栏;80栏合计行=财决01表75行6栏;85栏合计行=财决01表77行6栏;92栏合计行=财决01表76行6栏;95栏合计行=财决01表80行6栏;99栏合计行=财决01表81行6栏。
1至53栏各行=财决05-1表1至53栏各行+财决05-2表1至53栏各行;65至94栏各行=财决05-1表65至94栏各行+财决05-2表65至94栏各行;54至64栏各行=财决05-2表54至64栏各行;95至99栏各行=财决05-2表95至99栏各行。返回
十二、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1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基本支出的明细情况。根据单位基本支出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本表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其他资本性支出、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债务利息支出、赠与等支出,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
因公出国(境)费用:填列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填列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费用。
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填列单位公务用车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等支出。
其他交通费用:填列单位除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外的其他交通费用。如飞机、船舶等的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出租车费用等。
公务用车购置:填列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其他交通工具购置:填列单位除公务用车外的其他各类交通工具(如船舶、飞机)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
(二)本表支出不包括应在“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中核算的各项支出。
(三)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9+65+80+85+92)栏各行;2栏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8)栏各行;39栏各行=(40+41+…+53)栏各行;65栏各行=(66+67+…+79)栏各行;80栏各行=(81+82+83+84)栏各行;85栏各行=(86+87+…+91)栏各行;92栏各行=(93+94)栏各行。2.逻辑性公式
1栏各行=财决04表2栏各行。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99栏各行≥0;66、69、70、72至76栏各行=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1”(住房公积金)时,除1、39、50栏外,各栏均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2”(提租补贴)时,除1、39、51栏外,各栏均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3”(购房补贴)时,除1、39、52栏外,各栏均为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3”(国防)且科目代码≠“2030603”(人民防空)时,2、40、41栏各行应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80501”(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2080502”(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4”(未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时,2栏各行应为0。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并且报表类型不为“6”(乡镇汇总录入表)、“7”(叠加汇总表)时,9栏=0。返回
十三、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2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项目支出的明细情况,根据单位项目支出明细账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本表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债务利息支出、赠与、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和其他支出,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基本建设支出:填列由本级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所发生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不包括政府性基金、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及各类拼盘自筹资金等。
其他资本性支出:填列由各级非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战备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和财政支出企业更新改造所发生的支出。
(二)本表支出不包括应在“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中核算的各项支出。
(三)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9+54+65+80+85+92+95+99)栏各行;2栏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8)栏各行;39栏各行=(40+41+…+53)栏各行;54栏各行=(55+56+…+64)栏各行;65栏各行=(66+67+…+79)栏各行;80栏各行=(81+82+83+84)栏各行;85栏各行=(86+87+…+91)栏各行;92栏各行=(93+94)栏各行;95栏各行=(96+97+98)栏各行。2.逻辑性公式
1栏各行=财决04表3栏各行。99栏各行=0。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99栏各行≥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3”(国防)且科目代码≠“2030603”(人民防空)时,2、40、41栏各行应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80501”(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2080502”(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4”(未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时,2栏各行应为0。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并且报表类型不为“6”(乡镇汇总录入表)、“7”(叠加汇总表)时,9栏=0。返回
十四、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项目资金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情况。本表可自动生成,各项数据从“行政事业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1表)、“基本建设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2表)中提取。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4+5+6)栏各行;7栏各行=(8+9+10)栏各行;13栏各行=(1-7+11-12)栏各行;14栏各行=(15+16)栏各行。2.逻辑性公式
2栏各行=财决02表3栏各行;7栏各行=财决04表3栏各行=财决05-2表1栏各行;13栏各行=财决02表20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4栏各行≤财决03表2栏各行;28(4+5+6)栏各行≤财决03表1栏各行;11栏各行≤财决02表12栏各行;12栏各行≤财决02表13栏各行。返回
十五、行政事业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1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行政事业类项目收支余情况。根据单位项目资金收支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并分项目逐一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项目代码:填列单位部门预算项目代码。中央单位项目代码由13位数字组成(3位部门代码+2位年份码+8位项目序号),其中:上年结转项目代码延用上年代码,年中追加项目代码由单位根据编码规则自行编制。非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不需填列本项。地方单位按照同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
(二)项目类别:中央单位依照部门预算中项目类别填报,具体分为国务院已研究确定项目、经常性专项业务费项目、跨支出项目和其他项目四种类别。非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不需填列本项。地方单位按照同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
(三)打捆标识:中央单位依照部门预算项目打捆标识填报,选择数字000至999填列(默认为000,即非打捆项目)。非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不需填列本项。
地方单位按照同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
(四)资金来源:填列单位行政事业类项目支出的资金来源情况。其中: 1.年初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以前安排行政事业类项目的资金结转到本使用部分。
2.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以前安排行政事业类项目的财政拨款资金结转到本使用部分。
3.财政拨款:填列单位本安排行政事业类项目的财政拨款。4.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填列单位本使用财政专户核拨的教育收费等资金安排的行政事业类项目支出。
5.其他资金:填列单位本安排行政事业类项目支出的其他资金。
(五)支出数:填列单位本行政事业类项目的支出数。对于存在多种资金来源的项目,单位如无法区分财政拨款、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和其他资金支出数,应按项目资金的构成比例计算填列。
(六)结余分配:填列事业单位按照有关财务管理规定进行结余分配的项目支出结余资金。对财政拨款项目支出结余,中央单位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0〕7号)的规定不能进行分配;地方单位按照各省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并予以说明。对单位自筹项目结余资金,按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填报。
(七)年末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截至年底尚未列支出的行政事业类项目资金。
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行政事业类项目截至年底尚未列支出的财政拨款资金。
(八)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4+5+6)栏各行;7栏各行=(8+9+10)栏各行;13栏各行=(1-7+11-12)栏各行;14栏各行=(15+16)栏各行。2.逻辑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则项目名称不能为空。1栏各行=财决02表(3-4)栏各行;13栏各行=财决02表(20-21)栏各行。
当报表类型≠“2”(调整表)、“7”(叠加汇总表)且同一个项目3栏>0或4栏>0时,12栏=0。当11栏各行=0且12栏各行=0时,14栏各行=(3+4-8)栏各行。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16栏各行≥0;2栏各行≥3栏各行;13栏各行≥14栏各行。项目名称不应为科目名称。返回
十六、基本建设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2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用非偿还性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类项目收支余情况,根据单位项目资金收支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并分项目逐一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项目代码:填列单位部门预算项目代码。中央单位项目代码由13位数字组成(3位部门代码+2位年份码+8位项目序号),其中:31 上年结转项目代码延用上年代码,年中追加项目代码由单位根据编码规则自行编制。非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不需填列本项。地方单位按照同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
(二)项目类别:中央单位依照部门预算中项目类别填报,具体分为国务院已研究确定项目、经常性专项业务费项目、跨支出项目和其他项目四种类别。非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不需填列本项。地方单位按照同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
(三)打捆标识:中央单位依照部门预算项目打捆标识填报,选择数字000至999填列(默认为000,即非打捆项目)。非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不需填列本项。
地方单位按照同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
(四)资金来源:填列单位基本建设类项目的非偿还性资金来源情况。其中:
1.年初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以前安排基本建设类项目的资金结转到本使用部分。
2.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以前安排基本建设类项目的财政拨款资金结转到本使用部分。
3.财政拨款:填列单位本安排基本建设类项目的财政拨款。4.基本建设支出拨款:填列本由本级发展与改革部门安排的基本建设类项目财政拨款。
5.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填列单位本使用财政专户核拨的教育收费等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类项目支出。
6.其他资金:填列单位本安排基本建设类项目的其他资金。根据基本建设类项目除财政拨款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外的非偿还性资金来源情况填列。
(五)支出数:填列单位本基本建设类项目的支出数。对于存在多种资金来源的项目,单位如无法区分财政拨款、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和其他资金支出数,应按项目资金的构成比例计算填列。
(六)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填列单位动用事业基金安排基本建设类项目的资金。
(七)结余分配:填列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进行结余分配的基本建设项目结余资金,包括单位年末留成收入。对财政拨款项目支出结余,中央单位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0〕7号)的规定不能进行分配;地方单位按照各省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并予以说明。对单位自筹项目结余资金,按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填报。
(八)年末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截至年底尚未列支出的基本建设类项目资金。
1.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基本建设类项目截至年底尚未列支出的财政拨款资金。
2.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中央单位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0〕7号)规定填报;地方单位按照各省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并予以说明。
(九)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4+6+7)栏各行;8栏各行=(9+10+11)栏各行;14栏各行=(1-8+12-13)栏各行;15栏各行=(16+17)栏各行。2.逻辑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则项目名称不能为空。
2栏各行=财决02表4栏各行;14栏各行=财决02表21栏各行。财决06表1至4栏各行=财决06-1表1至4栏各行+财决06-2表1至4栏各行;财决06表5至16栏各行=财决06-1表5至16栏各行+财决06-2表6至17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3+5)栏各行≥财决05-2表54栏各行;9栏各行≥财决05-2表54栏各行。
当12栏各行=0且13栏各行=0时,15栏各行=(3+4-9)栏各行。
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17栏各行≥0;2栏各行≥3栏各行;4栏各行≥5栏各行;14栏各行≥15栏各行;9栏合计行≤财决05-1表65栏合计行+财决05-2表(54栏+65栏)合计行。项目名称不应为科目名称。返回
十七、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7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的收入、34 支出、结转和结余等情况,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分析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年初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上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结余结转本年使用的情况,其中:基本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单独列示。
(二)本年收入:填列单位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
(三)本年支出:填列单位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情况。表中9至13栏数据可自动提取生成。
1.基本支出:填列单位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各项支出。
2.人员经费:填列单位基本支出中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3.日常公用经费:填列单位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除人员经费以外的基本支出。
4.项目支出:填列单位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各项支出。
(四)年末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年末结转下年使用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数。
(五)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3)栏各行;5栏各行=(6+7)栏各行;10栏各35 行=(11+12)栏各行;9栏各行=(10+13)栏各行;15栏各行=(16+17)栏各行=(1+5-9)栏各行;16栏各行=(2+6-10)栏各行;17栏各行=(3+7-13)栏各行;18栏各行=(4+8-14)栏各行。2.逻辑性公式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应在“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科目”范围内。
1栏合计行=财决01-1表27行2栏;5栏合计行=财决01-1表1行2栏;(5栏+财决09表5栏)合计行=财决01表1行2栏;9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7行13栏;10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4行13栏;11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5行13栏;12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6行13栏;13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7行13栏;14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8行13栏;(13-14)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9行13栏;15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9行13栏;16栏合计行=财决01-1表80行13栏;17栏合计行=财决01-1表81行13栏;(4栏+财决09表4栏)各行=财决06-2表3栏各行;(5栏+财决09表5栏)各行=财决03表2栏各行;(财决07表7栏+财决09表7栏)各行=财决06表4栏各行;(8栏+财决09表8栏)各行=财决06-2表4栏各行;(13栏+财决09表13栏)各行=财决06表8栏各行;(14栏+财决09表14栏)各行=财决06-2表9栏各行;(17栏+财决09表17栏)各行=财决06表14栏各行;(18栏+财决09表18栏)各行=财决06-2表15栏各行;(3-4)栏各行+财决09表(336 -4)栏各行=财决06-1表3栏各行;(7-8)栏各行+财决09表(7-8)栏各行=财决06-1表4栏各行;(13-14)栏各行+财决09表(13-14)栏各行=财决06-1表8栏各行;(17-18)栏各行+财决09表(17-18)栏各行=财决06-1表14栏各行。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0栏+财决09表10栏+财决11表10栏)各行≤财决05-1表1栏各行;(11栏+财决09表11栏+财决11表11栏)各行≤财决05-1表(2+39)栏各行;(12栏+财决09表12栏+财决11表12栏)各行≤财决05-1表(1-2-39)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财决07表5栏+财决09表5栏+财决11表5栏)各行≤财决03表1栏各行;(财决07表9栏+财决09表9栏+财决11表9栏)各行≤财决04表1栏各行。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各栏各行≥0;3栏各行≥4栏各行;7栏各行≥8栏各行;13栏各行≥14栏各行;17栏各行≥18栏各行。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且财决02表(19栏+20栏)各行≥0,则(财决07表15栏+财决09表15栏+财决11表17栏)各行≤财决02表(19+20)栏各行。返回
十八、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8表)
本表反映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本列支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明细情况。
本表为自动生成表,各项数据从“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8-1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8-2表)自动提取。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9+54+65+80+85+92+95+99)栏各行;2栏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8)栏各行;39栏各行=(40+41+…+53)栏各行;54栏各行=(55+56+…+64)栏各行;65栏各行=(66+67+…+79)栏各行;80栏各行=(81+82+…+84)栏各行;85栏各行=(86+87+…+91)栏各行;92栏各行=(93+94)栏各行;95栏各行=(96+97+98)栏各行。2.逻辑性公式
1栏各行=财决07表9栏各行。
1至53栏各行=财决08-1表1至53栏各行+财决08-2表1至53栏各行;65至94栏各行=财决08-1表65至94栏各行+财决08-2表65至94栏各行;54至64栏各行=财决08-2表54至64栏各行;95至99栏各行=财决08-2表95至99栏各行。2栏合计行=财决01-1表65行13栏;11栏合计行=财决01-1表66行13栏;39栏合计行=财决01-1表67行13栏;80栏合计行=财决01-1表68行13栏;92栏合计行=财决01-1表69行13栏;85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0行13栏;54栏合计行=38 财决01-1表71行13栏;65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2行13栏;95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3行13栏;99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4行13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本表各栏+财决10表各栏≤财决05表对应栏。返回
十九、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8-1表)本表反映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本列支的基本支出明细情况。根据单位基本支出明细账中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本表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其他资本性支出、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债务利息支出、赠与等支出,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
(二)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9+65+80+85+92)栏各行;2栏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8)栏各行;39栏各行=(40+41+…+53)栏各行;65栏各行=(66+67+…+79)栏各行;80栏各行=(81+82+83+84)栏各行;85栏各行=(86+87+…+91)栏各行;92栏各行=(93+94)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应在“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科目”范围内。
1栏各行=财决07表10栏各行;(2+39)栏各行=财决07表11栏各行;(1-2-39)栏各行=财决07表12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本表各栏+财决10-1表各栏≤财决05-1表对应栏。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99栏各行≥0;66、69、70、72至76栏各行=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1”(住房公积金)时,除1、39、50栏外,各栏均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2”(提租补贴)时,除1、39、51栏外,各栏均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3”(购房补贴)时,除1、39、52栏外,各栏均为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3”(国防)且科目代码≠“2030603”(人民防空)时,2、40、41栏各行应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80501”(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2080502”(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4”(未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时,2栏各行应为0。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并且报表类型不为“6”(乡镇汇总录入表)、“7”(叠加汇总表)时,9栏=0。返回
二十、公共预算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8-2表)本表反映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本列支40 的项目支出明细情况,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本表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债务利息支出、赠与、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和其他支出,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
基本建设支出:填列由本级发展与改革部门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集中安排的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所发生的支出。
其他资本性支出:填列由本级非发展与改革部门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集中安排的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战备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和财政支出企业更新改造所发生的支出。
(二)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9+54+65+80+85+92+95+99)栏各行;2栏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8)栏各行;39栏各行=(40+41+…+53)栏各行;54栏各行=(55+56+…+64)栏各行;65栏各行=(66+67+…+79)栏各行;80栏各行=(81+82+83+84)栏各行;85栏各行=(86+87+…+91)栏各行;92栏各行=(93+94)栏各行;95栏各行=(96+97+98)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应在“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科目”范围内。
1栏各行=财决07表13栏各行;54至64栏各行=财决05-2表54至64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本表各栏+财决10-2表各栏≤财决05-2表对应栏。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99栏各行≥0。99栏各行=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3”(国防)且科目代码≠“2030603”(人民防空)时,2、40、41栏各行应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80501”(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2080502”(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4”(未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时,2栏各行应为0。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并且报表类型不为“6”(乡镇汇总录入表)、“7”(叠加汇总表)时,9栏=0。返回
二十一、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9表)本表反映单位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的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等情况,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分析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年初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上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结余结转本年使用的情况,其中:基本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42 单独列示。
基本建设资金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基本建设项目中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结转数。
(二)本年收入:填列单位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
基本建设资金收入:填列单位本实际收到用于基本建设类项目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
(三)本年支出:填列单位本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情况。1.基本支出:填列单位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各项支出。
2.人员经费:填列单位基本支出中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3.日常公用经费:填列单位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除人员经费以外的基本支出。
4.项目支出:填列单位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各项支出。5.基本建设资金支出:填列单位基本建设类项目中使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的支出数。
(四)年末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年末结转下年使用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数。
(五)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3)栏各行;5栏各行=(6+7)栏各行;10栏各行=(11+12)栏各行;9栏各行=(10+13)栏各行;15栏各行=(16+17)栏各行=(1+5-9)栏各行;16栏各行=(2+6-10)栏各行;17栏各行=(3+7-13)栏各行;18栏各行=(4+8-14)栏各行。2.逻辑性公式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应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科目”范围内。1栏合计行=财决01-1表28行2栏;5栏合计行=财决01表2行=财决01-1表2行2栏;9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7行14栏;10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4行14栏;11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5行14栏;12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6行14栏;13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7行14栏;14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8行14栏;(13-14)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9行14栏;15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9行14栏;16栏合计行=财决01-1表80行14栏;17栏合计行=财决01-1表81行14栏。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各栏各行≥0;3栏各行≥4栏各行;7栏各行≥8栏各行;13栏各行≥14栏各行;17栏各行≥18栏各行。返回
二十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10表)本表反映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本列支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明细情况。
本表为自动生成表,各项数据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10-1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10-2表)自动提取。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9+65+80+85+92+95+99)栏各行;2栏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8)栏各行;39栏各行=(40+41+…+53)栏各行;65栏各行=(66+67+…+79)栏各行;80栏各行=(81+82+…+84)栏各行;85栏各行=(86+87+…+91)栏各行;92栏各行=(93+94)栏各行;95栏各行=(96+97+98)栏各行。2.逻辑性公式
1栏各行=财决09表9栏各行。
1至53栏各行=财决10-1表1至53栏各行+财决10-2表1至53栏各行;65至94栏各行=财决10-1表65至94栏各行+财决10-2表65至94栏各行;95至99栏各行=财决10-2表95至99栏各行。
2栏合计行=财决01-1表65行14栏;11栏合计行=财决01-1表66行14栏;39栏合计行=财决01-1表67行14栏;80栏合计行=财决01-1表68行14栏;92栏合计行=财决01-1表69行14栏;85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0行14栏;65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2行14栏;95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3行1445 栏;99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4行14栏。返回
二十三、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10-1表)
本表反映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本列支的基本支出明细情况。根据单位基本支出明细账中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本表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其他资本性支出、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债务利息支出、赠与等支出,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
(二)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9+65+80+85+92)栏各行;2栏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8)栏各行;39栏各行=(40+41+…+53)栏各行;65栏各行=(66+67+…+79)栏各行;80栏各行=(81+82+83+84)栏各行;85栏各行=(86+87+…+91)栏各行;92栏各行=(93+94)栏各行。2.逻辑性公式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应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科目”范围内。1栏各行=财决09表10栏各行;1栏合计行=财决01表62行646 栏;1栏合计行+财决08-1表1栏合计行=财决01表61行6栏;(2+39)栏各行=财决09表11栏各行;(1-2-39)栏各行=财决09表12栏各行。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各栏各行≥0;66、69、70、72至76栏各行=0。
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并且报表类型不为“6”(乡镇汇总录入表)、“7”(叠加汇总表)时,9栏=0。返回
二十四、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10-2表)
本表反映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本列支的项目支出明细情况,根据单位项目支出明细账中政府性预算财政拨款支出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本表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其他资本性支出、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债务利息支出、赠与、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和其他支出,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
(二)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9+65+80+85+92+95+99)栏各行;2栏47 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8)栏各行;39栏各行=(40+41+…+53)栏各行;65栏各行=(66+67+…+79)栏各行;80栏各行=(81+82+83+84)栏各行;85栏各行=(86+87+…+91)栏各行;92栏各行=(93+94)栏各行;95栏各行=(96+97+98)栏各行。2.逻辑性公式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应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科目”范围内。1栏各行=财决09表13栏各行;1栏合计行=财决01表65行6栏;1栏合计行+财决08-2表1栏合计行=财决01表64行6栏。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各栏各行≥0。99栏各行=0。
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并且报表类型不为“6”(乡镇汇总录入表)、“7”(叠加汇总表)时,9栏=0。返回
二十五、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11表)本表反映单位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专户管理的教育收费等资金的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等情况,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分析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年初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上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结余结转本年使用的情况,其中:基本建设资金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基本建设项目中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结转数。
(二)本年收入:填列单位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专户管理的教育收费等资金。
基本建设资金收入:填列单位本实际收到用于基本建设类项目的财政专户管理资金。
(三)本年支出:填列单位本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安排的支出情况。1.基本支出:填列单位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用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安排的各项支出。
2.人员经费:填列单位基本支出中用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安排的“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3.日常公用经费:填列单位用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安排的除人员经费以外的基本支出。
4.项目支出:填列单位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用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安排的各项支出。5.基本建设资金支出:填列单位基本建设类项目中使用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的支出数。
6.地方单位如有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用于补助附属单位支出或上缴上级支出的,合并填报在本年支出“合计”栏中。
(四)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填列动用以前转入事业基金的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结余弥补收支差额的情况。
(五)结余分配:填列单位当年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结余的分配情况。
(六)年末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年末结转下年使用的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结转和结余数。
(七)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3)栏各行;5栏各行=(6+7)栏各行;10栏各行=(11+12)栏各行;17栏各行=(1+5-9+15-16)栏各行=(18+19)栏各行。2.逻辑性公式
当科目代码≠“2290802(福利彩票发行机构的业务费支出)、2290803(体育彩票发行机构的业务费支出)、2290804(福利彩票销售机构的业务费支出)、2290805(体育彩票销售机构的业务费支出)”时,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应在“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科目”或“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科目”范围内。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为事业单位及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时:5栏各行≤财决03表4栏各行;8栏各行=财决06-2表6栏各行;13栏=财决06表9栏;14栏=财决06-2表10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5栏各行≥财决06表5栏;9栏各行≥(10+13)栏各行。
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时,9栏各行=(10+13)栏各行。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财决07表2栏+财决09表2栏+财决11表2栏)各行≤财决02表2栏各行;(财决07表3栏+财决09表3栏+财决11表3栏)各行≤财决02表3栏各行;(财决07表4栏+财决09表4栏+财决11表4栏)各行≤财决02表4栏各行;(财决07表10栏+财决09表10栏+财决11表10栏)50
第三篇:2012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说明
2012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说明
一、编报范围
(一)单位范围:本套决算编报范围包括列入2012部门预算编报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和企业集团;未实行部门预算的地区,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范围编报本套决算。具体包括: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纳入预算编报范围的企业和企业集团,以及与财政部门发生经常性缴、拨款关系并按规定应向财政部门报送决算的其他单位。未纳入部门预算编报范围的单位,不需向财政部门报送部门决算报表。
解放军、武警部队决算不纳入本套决算编报范围,其决算布臵文件另行下发。
(二)资金范围:本套决算编报内容包括预算单位的全部收支情况,编报口径与单位预算衔接一致。财政部门拨付未纳入部门预算编报范围单位的资金,不需编报本套决算。
二、填报口径
(一)本套决算收支报表均不包括偿还性资金。
(二)本套决算财决01至06-2表中,中央单位和地方单位均包括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支,全口径反映单位资金收支情况。以上各表中财政拨款指标均包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政府性基金编报口径应符合《财政部关于制发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预字[1996]435号)、《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将部分政府性基金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财预[2002]359号)、《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性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综[2010]80号)等有关文件规定。
(三)本套决算中“基本建设类资金”指单位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资金;单位如有基本建设预算财政拨款收支但未按《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按基本建设类资金填报相关报表。单位结转自筹基建资金以及行政事业账转拨基本建设账的财政拨款,按基本建设项目实际收支数反映,不反映单位内部转账过程。其中:财决05至05-2表、财决08至08-2表中“基本建设支出”和财决06-2表中“基本建设支出拨款”指由本级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购臵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所发生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支,不包括政府性基金、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及各类拼盘自筹资金等。
(四)本套决算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填报口径应符合《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0]7号)的规定。地方单位按照各省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并予以说明。
(五)本套决算中“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是指按照《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财预[2009]79号)和《财政部关于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纳— 2 — 入预算管理的通知》(财预[2010]88号)及其他有关文件规定,在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核拨给单位的教育收费等资金。
(六)执行《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小学校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测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或《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位,参照“会计科目与部门决算报表对应关系表”设定的口径填报本套决算。
三、录入级次
(一)纳入本套决算编报范围、独立编报预算的单位,都应作为独立核算机构逐户编制和录入本套决算。
(二)县级以下(含县级)不具备分户录入条件的预算单位,可以汇总录入本套报表。县级预算单位原则上应分户录入到二级预算单位。乡镇级预算单位原则上应分户录入到一级预算单位,也可按乡镇汇总录入,两种录入方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统一规定。
(三)预算单位应按照财务管理关系或单位预算级次,逐级汇总建立决算数据的树形结构。树形结构应规范、清晰。地方财政部门应按行政区划建立汇总节点。
四、填报要求
(一)一级预算单位应对部门本级、所属单位和本级代编决算报表进行审核、汇总,并对有关收入支出重复汇总数
进行剔除。其中,“上级补助收入”科目应与“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科目进行对冲,“附属单位缴款”科目应与“上缴上级支出”科目进行对冲。
(二)一级预算单位拨给企业和其他不属于本套报表编报范围单位的财政拨款,可由拨款单位根据用款单位经费使用情况代编决算,填报有关经费表。代编报表的具体填报方法如下:
1.报表封面信息中“单位基本性质”选择“其他”填列;“单位执行会计制度”选择“其他”填列;“报表类型”选择“经费差额表”填列;其他项目标识全部按代编单位实际情况填列。
2.表中内容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划分,需要按项目填列的要逐项填列。
3.代编经费报表的单位原则上仅限于一级预算单位,各级财政部门不得使用“经费差额表”。
(三)中央和地方预算单位收到非本级财政部门的经费拨款,如单位已纳入所在地区部门预算编报范围,则应使用“经费差额表”向拨出款项的财政部门编报有关经费报表,包括财决01表至财决11表、财决附08表和财决附08-1表等。按单位整体情况反映的报表,如“资产负债简表”(财决12表)、“基本数字表”(财决附05表)和“机构人员情况表”(财决附06表)等,原则上仅按预算管理关系报送,但实际由非本级财政部门负担人员经费的,财决附0表中人员情况应按经费比例或实际负担人数拆分报送。如单位未纳— 4 — 入所在地区部门预算编报范围,则不需编报本套决算。
(四)一级预算单位和各级财政部门汇总本套决算时应进行单位户数核对,检查新报因素和上年代码填报是否正确。
(五)一级预算单位和各级财政部门汇总本套决算时应进行枚举字典检查,检查部门标识代码等封面信息以及填列的各类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是否符合规范。
(六)本套决算审核公式分为基本平衡公式、逻辑性公式和核实性公式三种类型。
1.基本平衡公式:用于审核表内平衡关系。软件中报错公式表现为红色,报错单元格表现为红色。应保持公式审核全部正确,不出现报错信息。
2.逻辑性公式:用于审核表内、表间相关数据逻辑关系。软件中提示公式表现为紫色,提示单元格表现为红色。原则上不应出现提示信息。如有公式提示,单位经核实并出具相关文件依据等,可保留提示信息,并在填报说明中列示有关依据。
3.核实性公式:用于审核表内、表间有关数据的合理性。软件中提示公式表现为绿色,提示单元格表现为黄色。如有公式提示,单位应根据会计账簿和有关台账进行核实,有错调整,无错保留,并在填报说明中进行说明。
审核中如出现多条公式提示或同一条公式提示涉及多个单位,应从明细报表或基层单位开始核查。多条公式或多个单位提示同一类内容提示,经逐条核实提示公式后,可在— 5 —
填报说明中分类归总说明。
(七)部门决算审核模板用于查询和审核决算数据填报的规范性和合理性,相关数据全部为自动提取生成。使用审核模板进行分析时,如发现数据可能填报有误的情况,应先核实情况,并按照“有错更正,无错保留并说明原因”的原则处理。
地方财政部门、中央和地方各级主管部门如发现预算单位决算数据问题,应通知预算单位进行决算调整,不得随意更改单位数据。
(八)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填列的报表,应填列到最底级的科目。
(九)本套报表的填报和分户录入金额单位为“元”(保留两位小数),汇总打印报表以“万元”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
(十)部门决算填报说明应按照规定格式逐项编写。
(十一)正式上报的部门决算报表及相关资料统一用A3纸打印,并按照上报文件、填报说明、分析报告、决算报表的顺序装订。
五、封面填报方法
(一)单位名称:填列单位的全称,并加盖单位行政公章。一级预算单位填报本级报表时,应在单位名称后加“(本级)”。
(二)组织机构代码:根据各级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代码证书规定的9位码填列。
(三)财政预算代码:中央一级预算单位按财政部编制的三位代码填列,二级单位为六位代码,前三位填列其一级预算单位编码,后三位由主管部门从001-799依次自行编制。已经实行部门预算的地方单位,该代码应与部门预算代码一致;未实行部门预算的,可参照上述方法编制预算单位代码。
财政部门和一级预算单位汇总上报部门决算电子数据时,应通过“单位排序整理”功能对单位按财政预算代码进行排序(“高级”菜单中,排序方式设臵选择“树形结构次序优先”)。
(四)单位预算级次:填列部门和单位按照预算管理权限和经费领拨关系所确定的预算级次。
向同级财政部门编报预算并审核批复下一级预算单位预算,或向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对下一级预算单位核拨经费的单位(含没有下级预算单位),为一级预算单位,代码填“1”。向上一级预算单位编报预算并审核批复下一级预算单位预算,或向上一级预算单位领报经费并对下一级预算单位核拨经费的单位(含没有下级预算单位),按预算级次在“2”至“7”间选择填列。一级预算单位有下一级预算单位的,其本级代码填“2”;没有下一级预算单位的,代码填“1”,以此类推。
财政部门汇总本级预算单位或者下级财政报送决算数据时,代码填“0”(财政汇总);部门和单位不得填列“0”。
(五)单位基本性质:依据政府编制管理部门确定的单
位及经费性质,在“行政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财政补助事业单位”、“经费自理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五种类型中选择填列。财政部门或主管单位叠加汇总所属单位决算时不填列本项。
其他单位:由列入2012部门预算编制范围的企业集团、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非事业编制单位、一级预算单位代编“经费差额表”或“调整表”,以及财政部门编制“调整表”或“乡镇汇总录入表”时选择填列。
(六)单位执行会计制度:按单位实际执行的会计制度选择填列。财政部门或主管单位叠加汇总所属单位决算时不填列本项。
其他:由一级预算单位在编报“经费差额表”或“调整表”,以及财政部门编制“调整表”或“乡镇汇总录入表”时选择填列。
(七)预算管理级次:按单位预算分级管理的级次选择填列。单位向非本级财政部门报送决算时,应按拨款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级次填列。
(八)国民经济行业分类:3位代码,根据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门类、大类代码编制。
(九)隶属关系:由“隶属关系”和“部门标识代码”组成,以9位代码表示。具体填报方法如下:
中央单位:前六个空格均填零,后三个空格根据国家标准《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代码》(GB/T 4657-2009)编制。
— 8 — 地方单位:前六个空格根据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编制。具体编制方法:省级单位以行政区划代码的前两位数字后加4个零表示,如湖北省省属单位一律填“420000”;地市级单位以行政区划代码的前四位数字后加2个零表示,如湖北省黄冈市市属单位一律填列“421100”;县级(含乡镇)所属单位以行政区划代码的本身6位数表示,如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县级及乡镇级单位一律填列“421122”。后三个空格按照单位财务或归口管理的部门、机构,比照国家标准《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代码》(GB/T 4657-2009)填报。财政部门汇总本级预算单位或者下级财政报送决算数据时建立的汇总报表,一律选择“999”(财政汇总)填列。
(十)补充资料表标识:按单位实际填报的补充资料表的代码选择填列。
(十一)报表类型:按单位实际填报的报表类型选择填列。其中:
“0”表示单户表,由独立核算单位录入本单位数据时使用。
“1”表示经费差额表,由一级预算单位代资金使用单位编制报表或单位向非本级财政部门编制报表时使用。要求以正数填报财决01至11表,有经费结余的可填报财决12表;一般不填报财决附05表和财决附06表等按单位整体情况反映的报表。
“2”表示调整表,由汇总单位剔除重复汇总数据时使
用。汇总单位只能用调整表剔除因叠加汇总而导致的上下级单位收入、支出虚增部分,不得用于调整基层单位上报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数据。要求以负数填报相关报表,一般不填报财决附05表和财决附06表等按单位整体情况反映的报表。
调整表和经费差额表的内容应分别填报,不能将两类表的内容混编在同一套报表中。
“3”表示行政单位汇总录入表,由县级以下(含县级)主管部门汇总录入行政单位数据时使用。
“4”表示事业单位汇总录入表,由县级以下(含县级)主管部门汇总录入事业单位数据时使用。
“5”表示经费自理事业单位汇总录入表,由县级以下(含县级)主管部门汇总录入经费自理事业单位数据时使用。
“6”表示乡镇汇总录入表,由乡镇汇总录入决算数据时使用。
“7”表示叠加汇总表,单位报表汇总时由系统自动生成。
“8”表示其他单位汇总录入表,由县级以下(含县级)主管部门汇总录入其他单位数据时使用。
(十二)新报因素:根据单位实际报送部门决算情况选择填列。
“0”表示连续上报,由连续编报决算报表且报表类型未改变的单位使用。如单位只是组织机构代码发生改变,仍选— 10 — 择连续上报。
“1”表示新增单位,由新设立的预算单位使用。“2”表示上年应报未报,由上一应编未编决算报表的单位使用。
“3”表示报表类型改变,由编报决算报表类型发生改变的单位使用,包括单位由汇总录入表改单户表编报等情况。
“5”表示纳入部门预算范围,由当年新纳入部门预算范围的单位使用。
“6”表示隶属关系改变,由当年因机构改革等原因改变隶属关系的单位使用。
“9”表示其他,决算编报单位出现上述以外的情况时使用。
(十三)上年代码:连续上报单位应填报上年代码,填报规则为“上年组织机构代码+上年报表类型代码”。
(十四)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单位名称应多于三个汉字;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填表人应多于两个汉字;电话号码区号首位应为“0”,电话号码不应为空且应为数字;邮政编码应为六位数字;单位地址应大于10个字符的长度;单位所在地区、预算管理级次、隶属关系、部门标识代码、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新报因素、补充资料表标识不应为空。
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时,必须填报财政预算代码。
当报表类型=“2”(调整表)时,单位基本性质应选“90”(其他单位),单位执行会计制度应选“5”(其他)。
中央单位的隶属关系码应为“000000”,省级单位隶属关系代码后四位应为零,地(市)级单位隶属关系代码后两位应为零,县级或乡(镇)级隶属关系代码后两位不应为零。地方单位的部门标识不为企业集团。
当报表类型=“3”(行政单位汇总录入表)时,单位基本性质应选“10”(行政单位);当报表类型=“4”(事业单位汇总录入表)时,单位基本性质应选“21”(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22”(财政补助事业单位);当报表类型=“5”(经费自理事业单位汇总录入表)时,单位基本性质应选“23”(经费自理事业单位);当报表类型=“8”(其他单位汇总录入表)时,单位基本性质应选“90”(其他单位)。
当预算管理级次为乡(镇)级时,报表类型应为“0”(单户表)、“1”(经费差额表)、“6”(乡镇汇总录入表)或“7”(叠加汇总表)。
当新报因素=“0”(连续上报)时,上年代码不应为空,且应为10位(上年组织机构代码+上年报表类型代码),其中:上年组织机构代码应符合决算编制要求,上年报表类型应与本年报表类型相同;当新报因素=“1”(新增单位)、“2”(上年应报未报)、“5”(纳入部门预算范围)时,上年代码应为空。如果上年代码为空,则新报因素不应为连续上报。
组织机构代码应符合决算编制要求。2.逻辑性公式
— 12 —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5”(其他)时,报表类型应为“1”(经费差额表)、“2”(调整表)或“6”(乡镇汇总录入表)或“8”(其他单位汇总录入表)。
3.核实性公式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1”(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时,财决附01、02表应为空。
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1”(一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3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2”(二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6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3”(三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9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4”(四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12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5”(五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15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6”(六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18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7”(七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21位;当单位预算级次=“0”(财政汇总)时,部门标识代码=“999”(财政汇总)且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当单位预算级次≠“0”(财政汇总)时,部门标识代码不为“999”(财政汇总)。
当部门标识代码=“999”(财政汇总)时,单位预算级次=“0”(财政汇总)且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
如果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则行补03至05表不应有数。
新报因素≠“9”(其他)。
如果预算管理级次=“20”(省级),则单位预算级次≤5;如果预算管理级次=“30”(地市级),则单位预算级次≤3;如果预算管理级次=“40”(县级)、“50”(乡镇级),则单位预算级次≤2。
当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且单位预算级次=“0”(财政汇总)时,部门标识代码=“999”(财政汇总)。
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S90”(中国共产党机关)、“S91”(国家机构)、“S92”(人民政协、民主党派)、“S94”(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其他成员组织)。
当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时,封面单位基本性质和单位执行会计制度为空。
六、收入支出决算总表(财决01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的总收支和年末结转结余情况,包括行政事业类资金和基本建设类资金。
本表可自动生成,各项数据从本套决算的其他报表中提取。
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24行=(1+3+4+6+7+8)行;26行=(27+29+31)行;36行=(24+25+26)行;60行=(61+62+…— 14 — +70)行;83行=(37+38+…+59)行=(60+71+72+73)行;84行=(85+86+87+88)行;89行=(90+92+94)行;95行=(83+84+89)行;36行=95行。
2.逻辑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行≥2行;4行≥5行;8行≥(9+10)行;27行≥28行;29行≥30行;90行≥91行;92行≥93行。
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25行、28行、30行、37至88行、91行、93行≥0。
如果报表类型=“1”(经费差额表),则各行各列≥0。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各行各列≤0。
七、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2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及结余分配等情况。根据单位行政事业账和基本建设账的收入支出总账、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分析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编码、名称:按照《2012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类”、“款”、“项”的编码和名称填列(包括有关科目修订文件,下同)。单位取得的除财政拨款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外的各项收支,应按照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的性质,比照《2012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相关支出功能分类科目选择科目编码和名称。
单位用财政拨款资金和其他资金安排的住房改革支出,— 15 —
应统一在“22102”(住房改革支出)科目下的“2210201”(住房公积金)、“2210202”(提租补贴)和“2210203”(购房补贴)科目反映。
(二)上年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上年结转本年使用的基本支出结转和结余、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和经营结余。本栏数据不包括事业单位净资产项下的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
1.基本支出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基本支出收支相抵后结转本年使用的累计余额,包括事业单位未转入事业基金的基本支出结余。
2.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从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等取得,需要结转本年继续使用的项目支出收支累计余额。
3.基本建设资金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基本建设类资金中非偿还性资金结转本年使用的累计余额。中央单位参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0]7号)相关规定填报;地方单位按照各省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并予以说明。
4.经营结余:填列事业单位上未进行分配并结转本年使用的经营收支结余,以及按制度规定结转的经营亏损(以负数填报)。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未分配利润在此填列。
(三)本年收入:填列单位本取得的全部收入,包括行政事业类资金收入和基本建设类资金收入。
(四)本年支出:填列单位本全部支出,包括行政事业类资金支出和基本建设类资金支出。
(五)结余分配:填列单位当年结余的分配情况。根据《关于事业单位提取专用基金比例问题的通知》(财教„2012‟32号)规定,事业单位职工福利基金的提取比例,在单位非财政拨款结余的40%以内确定,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超过规定比例的单位,应在填报说明中详细说明并附文件依据。
根据《财政部关于制发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字[1996]435号)、《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将部分政府性基金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财预[2002]359号)等文件规定,政府性基金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不应进行结余分配。
其他:反映单位除交纳所得税、提取职工福利基金、转入事业基金以外的结余分配情况。单位按规定交回的基本建设结余资金在此项目填列。如本栏有数,则应在填报说明中说明具体内容及相关政策依据。
(六)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填列单位用事业基金弥补当年收支差额的数额。
(七)年末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结转下年的基本支出结转和结余、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和经营结余。除事业单位经营亏损和事业单位行业会计制度明确可列负结余的情况外,一般不应有负数。本栏数据不包括事业单位净资产项下的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
(八)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3+5)栏各行;8栏各行=(9+10+11)栏各行=(1+6-7)栏各行;13栏各行=(14+15+16+17)栏各行;18栏各行=(19+20+22)栏各行=(1+6-7+12-13)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6、7栏各行、12至17栏各行≥0。
1栏合计行=财决01表26行;2栏合计行=财决01表27行;3栏合计行=财决01表29行;5栏合计行=财决01表31行;6栏合计行=财决01表24行;7栏合计行=财决01表83行;12栏合计行=财决01表25行;13栏合计行=财决01表84行;14栏合计行=财决01表85行;15栏合计行=财决01表86行;16栏合计行=财决01表87行;17栏合计行=财决01表88行;18栏合计行=财决01表89行;19栏合计行=财决01表90行;20栏合计行=财决01表92行;22栏合计行=财决01表94行。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科目”范围时,13栏各行=0。
当(12+13)栏各行=0时:9栏各行=19栏各行,10栏各行=20栏各行,11栏各行=22栏各行。
3.核实性公式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不应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功能— 18 — 分类科目”范围内。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2至4栏各行、19至21栏各行≥0。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1”(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时,5栏、11至17栏、22栏各行均为零。
如果单位执行会计制度=“2”(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且11栏各行>0,则22栏各行=0。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3”(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时,5栏、11至17栏、22栏各行均为零。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805”(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3“离退休人员管理机构”除外)时,13栏各行均为0。
如果报表类型≠“1”(经费差额表)和“2”(调整表),则本表不应为空。
20栏=10栏+财决06表11栏-财决06表12栏。财决02表11栏各行=财决02表5栏各行+财决03表6栏各行-财决04表5栏各行。
当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或“2”(调整表)时:如果19栏各行<0,则19栏各行≥2栏各行;如果20栏各行<0,则20栏各行≥3栏各行;如果21栏各行<0,则21栏各行≥4栏各行。
八、收入决算表(财决03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取得的全部收入情况。根据单位行
政事业账和基本建设账的收入总账、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分析填列。单位由行政事业账转入基本建设账的基本建设类资金(包括结转自筹基建和转拨的财政拨款),根据行政事业账实际资金来源分别填入财政拨款、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事业收入、其他收入等栏目。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财政拨款:填列单位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包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并执行财政部财库[2004]190号关于年终结余资金账务处理规定的单位,本财政拨款等于单位实际收到的本年预算财政拨款和结存在国库的本年预算指标之和。
一级预算单位收到的应拨给下级单位使用的款项,年终决算时尚未拨出的,在编报时列为本单位财政拨款。
(二)上级补助收入:填列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三)事业收入:填列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其中: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填列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专户实际核拨的教育收费等资金。
(四)经营收入:填列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五)附属单位缴款:填列事业单位附属的独立核算单位按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六)其他收入:填列单位取得的除上述收入以外的各— 20 — 项收入,包括未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各单位“本级横向财政拨款”和“非本级财政拨款”,以及行政单位收到的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填列在本项内。
本级横向财政拨款:填列从本级财政部门以外的“同级单位”取得的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并以合同形式从本级财政部门以外的“同级单位”取得的财政拨款,不在本项反映,应填列在“事业收入”栏。
(七)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3+4+6+7+8)栏各行。2.逻辑性公式
1栏各行=财决02表6栏各行;1栏合计行=财决01表24行;2栏合计行=财决01表1行;3栏合计行=财决01表3行;4栏合计行=财决01表4行;5栏合计行=财决01表5行;6栏合计行=财决01表6行;7栏合计行=财决01表7行;8栏合计行=财决01表8行;9栏合计行=财决01表9行;10栏合计行=财决01表10行。
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10栏各行≥0,4栏各行≥5栏各行,8栏各行≥(9+10)栏各行。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1”(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时,3至7栏各行=0。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3”(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时,3栏、6栏、7栏各行=0。
医疗卫生机构不应有经营收入。
九、支出决算表(财决04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全部支出情况。根据单位行政事业账和基本建设账的支出总账、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分析填列。单位由行政事业账转入基本建设账的基本建设类资金(包括结转自筹基建和转拨的财政拨款),按照基本建设账支出数在“项目支出”栏下反映。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基本支出:填列单位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该类支出明细还应在“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1表)中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进行反映。
(二)项目支出:填列单位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各项支出。该类支出明细还应在“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2表)中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进行反映。
(三)上缴上级支出:填列实行收入上缴办法的事业单位按规定的定额或比例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
(四)经营支出:填列事业单位在专业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五)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填列事业单位发生的用非财政预算资金对附属单位的补助支出。
(六)主管部门在汇总决算时,应使用调整表对“上缴— 22 — 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与收入表中“附属单位缴款”、“上级补助收入”进行冲抵。
(七)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3+4+5+6)栏各行。2.逻辑性公式
1栏各行=财决02表7栏各行;1栏合计行=财决01表83行;1栏对应类合计行=财决01表37至59行;(2+3)栏合计行=财决01表60行;4栏合计行=财决01表71行;5栏合计行=财决01表72行;6栏合计行=财决01表73行。
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6栏≥0。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1”(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时,4至6栏各行=0。
如果5栏各行大于零,则财决02表5栏各行和财决03表6栏各行不能同时为零。
医疗卫生机构不应有经营支出。
十、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的明细情况,不包括应在“经营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中核算的各项支出。
本表为自动生成表,各项数据从“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1表)、“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2表)
自动提取。
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8+53+64+79+84+91+94+98)栏各行;2栏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7)栏各行;38栏各行=(39+40+…+52)栏各行;53栏各行=(54+55+…+63)栏各行;64栏各行=(65+66+…+78)栏各行;79栏各行=(80+81+82+83)栏各行;84栏各行=(85+86+…+90)栏各行;91栏各行=(92+93)栏各行;94栏各行=(95+96+97)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2栏合计行=财决01表61行;11栏合计行=财决01表62行;38栏合计行=财决01表63行;53栏合计行=财决01表67行;64栏合计行=财决01表68行;79栏合计行=财决01表64行;84栏合计行=财决01表66行;91栏合计行=财决01表65行;94栏合计行=财决01表69行;98栏合计行=财决01表70行。
财决05表1至52栏各行=财决05-1表1至52栏各行+财决05-2表1至52栏各行;财决05表64至93栏各行=财决05-1表64至93栏各行+财决05-2表64至93栏各行;财决05表53至63栏各行=财决05-2表53至63栏各行;财决05表94至98栏各行=财决05-2表94至98栏各行。
十一、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1表)本表反映单位本基本支出的明细情况。根据单位行政事业账基本支出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本表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其他资本性支出、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债务利息支出、赠与等支出,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
因公出国(境)费用:填列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
公务接待费:填列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费用。
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填列单位公务用车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等支出。
其他交通费用:填列单位除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外的其他交通费用。如飞机、船舶等的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出租车费用等。
公务用车购臵:填列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臵支出(含车辆购臵税)。
其他交通工具购臵:填列单位除公务用车外的其他各类交通工具(如船舶、飞机)购臵支出(含车辆购臵税)。
(二)本表支出不包括应在“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中核算的各项支出。
(三)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8+64+79+84+91)栏各行;2栏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7)栏各行;38栏各行=(39+40+…+52)栏各行;64栏各行=(65+66+…+78)栏各行;79栏各行=(80+81+82+83)栏各行;84栏各行=(85+86+…+90)栏各行;91栏各行=(92+93)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1栏各行=财决04表2栏各行。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98栏各行≥0;65栏各行、68、69、71至75栏各行=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1”(住房公积金)时,除1、38、49栏外,各栏均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2”(提租补贴)时,除1、38、50栏外,各栏均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3”(购房补贴)时,除1、38、51栏外,各栏均为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3”(国防)且科目代码≠“2030603”(人民防空)时,2、39、40栏各行应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80501”(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2080502”(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4”(未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时,2栏各行应为0。
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并且报表类型不为“6”(乡镇汇总录入表)、“7”(叠加汇总表)时,9栏=0。
十二、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2表)本表反映单位本项目支出的明细情况,根据单位行政事业账项目支出明细账和基本建设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本表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债务利息支出、赠与、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和其他支出,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
基本建设支出:填列由本级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购臵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所发生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不包括政府性基金、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及各类拼盘自筹资金等。
其他资本性支出:填列由各级非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购臵固定资产、战备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和财政支出企业更新改造所发生的支出。
因公出国(境)费用:填列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
公务接待费:填列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费用。
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填列单位公务用车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等支出。
其他交通费用:填列单位除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外的— 27 —
其他交通费用。如飞机、船舶等的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出租车费用等。
公务用车购臵:填列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臵支出(含车辆购臵税)。
其他交通工具购臵:填列单位除公务用车外的其他各类交通工具(如船舶、飞机)购臵支出(含车辆购臵税)。
(二)本表支出不包括应在“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中核算的各项支出。
(三)按《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基本建设类项目,应根据实际支出内容,比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中“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款级科目分析填列。
(四)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8+53+64+79+84+91+94+98)栏各行;2栏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7)栏各行;38栏各行=(39+40+…+52)栏各行;53栏各行=(54+55+…+63)栏各行;64栏各行=(65+66+…+78)栏各行;79栏各行=(80+81+82+83)栏各行;84栏各行=(85+86+…+90)栏各行;91栏各行=(92+93)栏各行;94栏各行=(95+96+97)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1栏各行=财决04表3栏各行。98栏各行=0。
— 28 — 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98栏各行≥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3”(国防)且科目代码≠“2030603”(人民防空)时,2、39、40栏各行应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80501”(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2080502”(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4”(未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时,2栏各行应为0。
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并且报表类型不为“6”(乡镇汇总录入表)、“7”(叠加汇总表)时,9栏=0。
十三、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项目资金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情况。
本表可自动生成,各项数据从“行政事业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1表)、“基本建设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2表)中提取。
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4+5+6)栏各行;7栏各行=(8+9+10)栏各行;13栏各行=(1-7+11-12)栏各行;14栏各行=(15+16)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2栏各行=财决02表3栏各行;7栏各行=财决04表3栏各行=财决05-2表1栏各行;13栏各行=财决02表20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4栏各行≤财决03表2栏各行;(4+5+6)栏各行≤财决03表1栏各行;11栏各行≤财决02表12栏各行;12栏各行≤财决02表13栏各行。
十四、行政事业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1表)本表反映单位本行政事业类项目收支余情况。根据单位行政事业账项目资金收支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并分项目逐一填列。单位由行政事业账转入基本建设账的财政拨款,不在本表反映。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资金来源:填列单位行政事业类项目支出的资金来源情况。其中:
1.上年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以前安排行政事业类项目的资金结转到本使用部分。
2.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以前安排行政事业类项目的财政拨款资金结转到本使用部分。
3.财政拨款:填列单位本安排行政事业类项目的财政拨款。
4.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填列单位本使用财政专户核拨的教育收费等资金安排的行政事业类项目支出。
5.其他资金:填列单位本安排行政事业类项目支出的其他资金。
(二)支出数:填列单位本行政事业类项目的支出数。
— 30 — 对于存在多种资金来源的项目,单位如无法区分财政拨款、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和其他资金支出数,应按项目资金的构成比例计算填列。
(三)结余分配:填列事业单位按照有关财务管理规定进行结余分配的项目支出结余资金。对财政拨款项目支出结余,中央单位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0]7号)的规定不能进行分配;地方单位按照各省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并予以说明。对单位自筹项目结余资金,按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填报。
(四)年末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截至年底尚未列支出的行政事业类项目资金。
1.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行政事业类项目截至年底尚未列支出的财政拨款资金。
2.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中央单位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0]7号)规定填报;地方单位按照各省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并予以说明。
(五)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4+5+6)栏各行;7栏各行=(8+9+10)栏各行;13栏各行=(1-7+11-12)栏各行;14栏各行=(15+16)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则项目名称不能为空。
2栏各行=财决02表(3-4)栏各行;13栏各行=财决02表(20-21)栏各行。
当报表类型≠“2”(调整表)、“7”(叠加汇总表)且同一个项目3栏>0或4栏>0时,12栏=0。当11栏各行=0且12栏各行=0时,14栏各行=(3+4-8)栏各行。
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16栏各行≥0;2栏各行≥3栏各行;13栏各行≥14栏各行。
项目名称不应为科目名称。
十五、基本建设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2表)本表反映单位本用非偿还性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类项目收支余情况,根据单位基本建设账收支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并分项目逐一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表内指标根据《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对应分析填列,具体指标填列方法参见“会计科目与部门决算报表对应关系表(国有建设单位)”。执行《医院会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的单位,在“在建工程”科目核算的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基本建设类项目,需在本表填列。
(二)资金来源:填列单位基本建设类项目的非偿还性— 32 — 资金来源情况。其中:
1.上年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以前安排基本建设类项目的资金结转到本使用部分,根据以前基本建设类项目资金来源与资金占用情况分析填列。
2.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以前安排基本建设类项目的财政拨款资金结转到本使用部分,根据以前基本建设类项目财政拨款来源与占用情况分析填列。
3.财政拨款:填列单位本安排基本建设类项目的财政拨款。由行政事业账转入基本建设账的财政拨款在此填列。
4.基本建设支出拨款:填列本由本级发展与改革部门安排的基本建设类项目财政拨款。
5.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填列单位本使用财政专户核拨的教育收费等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类项目支出。行政事业账转入基本建设账的此类资金在此填列。
6.其他资金:填列单位本安排基本建设类项目的其他资金。根据基本建设类项目除财政拨款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外的非偿还性资金来源情况填列。
(三)支出数:填列单位本基本建设类项目的支出数,根据基本建设类项目本年的资金占用情况分析填列。
对于存在多种资金来源的项目,单位如无法区分财政拨款、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和其他资金支出数,应按项目资金的构成比例计算填列。
(四)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填列单位动用事业基
金安排基本建设类项目的资金。
(五)结余分配:填列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进行结余分配的基本建设项目结余资金,包括单位年末交回的基本建设结余资金和留成收入。对财政拨款项目支出结余,中央单位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0]7号)的规定不能进行分配;地方单位按照各省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并予以说明。对单位自筹项目结余资金,按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填报。
(六)年末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截至年底尚未列支出的基本建设类项目资金。
1.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基本建设类项目截至年底尚未列支出的财政拨款资金。
2.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中央单位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0]7号)规定填报;地方单位按照各省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并予以说明。
(七)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4+6+7)栏各行;8栏各行=(9+10+11)栏各行;14栏各行=(1-8+12-13)栏各行;15栏各行=(16+17)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则项目名称不能— 34 — 为空。
2栏各行=财决02表4栏各行;14栏各行=财决02表21栏各行。
15栏合计行+财决06-1表14栏合计行=财决01表93行。
财决06表1至4栏各行=财决06-1表1至4栏各行+财决06-2表1至4栏各行;财决06表5至16栏各行=财决06-1表5至16栏各行+财决06-2表6至17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3+5)栏各行≥财决05-2表53栏各行;9栏各行≥财决05-2表53栏各行。
当12栏各行=0且13栏各行=0时,15栏各行=(3+4-9)栏各行。
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17栏各行≥0;2栏各行≥3栏各行;4栏各行≥5栏各行;14栏各行≥15栏各行;9栏合计行≤财决05-1表64栏合计行+财决05-2表(53栏+64栏)合计行。
项目名称不应为科目名称。
十六、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7表)本表反映单位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的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等情况。单位根据行政事业账和基本建设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分析填列。单位由行政事业账转入基本建设账
的财政拨款,不重复反映。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上年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上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结余结转本年使用的情况,其中:基本支出结转和结余和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单独列示。
基本建设资金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结转数。中央单位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0]7号)规定填报;地方单位按照各省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并予以说明。
(二)本年收入:填列单位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并执行财政部财库[2004]190号关于年终结余资金账务处理规定的单位,本财政拨款等于单位实际收到的本年预算财政拨款和结存在国库的本年预算指标之和。
基本建设资金收入:填列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位本基本建设账实际收到用于基本建设类项目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
(三)本年支出:填列单位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情况。
1.基本支出:填列单位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各项支出。其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应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
2.项目支出:填列单位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 36 — 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各项支出。
3.基本建设资金支出:填列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位基本建设类项目中使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的支出数。本栏仅反映基本建设账支出数。
(四)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填列动用以前转入事业基金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结余弥补收支差额的情况。
中央单位仅指动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前转入事业基金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结余弥补收支差额情况。
(五)结余分配:填列单位按照规定将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结余资金转入事业基金的金额,项目结转和结余资金原则上不能进行分配。基本建设类项目交回结余在此栏目反映。
(六)年末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年末结转下年使用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数。
(七)事业单位住房改革支出结转和结余资金应按照《财政部关于事业单位住房补贴会计处理补充规定的通知》(财会[2003]28号)规定进行核算并填列本表。单位本年如动用以前转入事业基金的住房改革支出结余(中央级事业单位仅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前转入事业基金的住房改革支出结余),应在“本年支出”和“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栏目反映。
(八)中央单位填报本表应符合《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0]7号)有关规定。
(九)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3)栏各行;7栏各行=(8+12)栏各行;16栏各行=(1+5-7+14-15)栏各行;16栏各行=(17+18)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应在“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科目”范围内。
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时,15栏各行=0。(3栏+财决09表3栏)各行=财决06表3栏各行;(4栏+财决09表4栏)各行=财决06-2表3栏各行;(5栏+财决09表5栏)各行=财决03表2栏各行;(6栏+财决09表6栏)各行=财决06-2表4栏各行;(12栏+财决09表12栏)各行=财决06表8栏各行;(13栏+财决09表13栏)各行=财决06-2表9栏各行;(18栏+财决09表16栏)各行=财决06表14栏各行;(19栏+财决09表17栏)各行=财决06-2表15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8栏+财决09表8栏+财决11表8栏)各行≤财决05-1表1栏;(9栏+财决09表9栏+财决11表9栏)各行≤财决05-1表2栏;(10栏+财决09表10栏+财决11表10栏)各行≤财决05-1表11栏;(11栏+财决09表11栏+财决11表11栏)各行≤财决05-1表38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财决07表5栏+— 38 — 财决09表5栏+财决11表5栏)各行≤财决03表1栏各行;(财决07表7栏+财决09表7栏+财决11表7栏)各行≤财决04表1栏各行。
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各栏各行≥0;3栏各行≥4栏各行;5栏各行≥6栏各行;8栏各行≥(9+10+11)栏各行;12栏各行≥13栏各行;18栏各行≥19栏各行。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为20805款“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3项“离退休人员管理机构”除外)时,15栏各行均为0。
如果(8+13)栏同一类款项=0且12栏同一类款项>0且财决09表(8+13)栏同一类款项=0且12栏同一类款项>0,则(18-19)栏同一类款项+财决09表(16-17)栏同一类款项=((3-4)栏+财决09表(3-4)栏+财决06-1表4栏-财决06-1表8栏+14栏)同一类款项;如果8栏同一类款项=0且12栏同一类款项=13栏同一类款项,同时财决09表8栏同一类款项=0且13栏同一类款项>0,则(19栏+财决09表17栏)同一类款项=(4栏+财决09表4栏+财决06-2表4栏-财决06-2表9栏+14栏-15栏)同一类款项。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且财决02表(19栏+20栏)各行≥0,则(财决07表16栏+财决09表14栏+财决11表16栏)各行≤财决02表(19+20)栏各行。
十七、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8表)本表反映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本列支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明细情况。
本表为自动生成表,各项数据从“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8-1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8-2表)自动提取。
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8+53+64+79+84+91+94+98)栏各行;2栏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7)栏各行;38栏各行=(39+40+…+52)栏各行;53栏各行=(54+55+…+63)栏各行;64栏各行=(65+66+…+78)栏各行;79栏各行=(80+81+…+83)栏各行;84栏各行=(85+86+…+90)栏各行;91栏各行=(92+93)栏各行;94栏各行=(95+96+97)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1栏各行=财决07表7栏各行。
财决08表1至52栏各行=财决08-1表1至52栏各行+财决08-2表1至52栏各行;财决08表64至93栏各行=财决08-1表64至93栏各行+财决08-2表64至93栏各行;财决08表53至63栏各行=财决08-2表53至63栏各行;财决08表94至98栏各行=财决08-2表94至98栏各行。
— 40 —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本表各栏≤财决05表对应栏。
十八、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8-1表)
本表反映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本列支的基本支出明细情况。根据单位行政事业账基本支出明细账中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本表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其他资本性支出、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债务利息支出、赠与等支出,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
因公出国(境)费用:填列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
公务接待费:填列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费用。
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填列单位公务用车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等支出。
其他交通费用:填列单位除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外的其他交通费用。如飞机、船舶等的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出租车费用等。
公务用车购臵:填列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臵支出(含车辆购臵税)。
其他交通工具购臵:填列单位除公务用车外的其他各类
— 41 —
交通工具(如船舶、飞机)购臵支出(含车辆购臵税)。
(二)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8+64+79+84+91)栏各行;2栏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7)栏各行;38栏各行=(39+40+…+52)栏各行;64栏各行=(65+66+…+78)栏各行;79栏各行=(80+81+…+83)栏各行;84栏各行=(85+86+…+90)栏各行;91栏各行=(92+93)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应在“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科目”范围内。
1栏各行=财决07表8栏各行;2栏各行=财决07表9栏各行;11栏各行=财决07表10栏各行;38栏各行=财决07表11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本表各栏≤财决05-1表对应栏。
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98栏各行≥0;65栏各行、68、69、71至75栏各行=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1”(住房公积金)时,除1、38、49栏外,各栏均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2”(提租补贴)时,除1、38、50栏外,各栏均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3”(购房补贴)时,除
1、— 42 — 38、51栏外,各栏均为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3”(国防)且科目代码≠“2030603”(人民防空)时,2、39、40栏各行应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80501”(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2080502”(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4”(未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时,2栏各行应为0。
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并且报表类型不为“6”(乡镇汇总录入表)、“7”(叠加汇总表)时,9栏=0。
十九、公共预算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8-2表)
本表反映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本列支的项目支出明细情况,根据单位行政事业账项目支出明细账和基本建设账中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本表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债务利息支出、赠与、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和其他支出,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
基本建设支出:填列由本级发展与改革部门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集中安排的用于购臵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所发生的支出。
其他资本性支出:填列由本级非发展与改革部门用公共
— 43 —
预算财政拨款集中安排的用于购臵固定资产、战备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和财政支出企业更新改造所发生的支出。
因公出国(境)费用:填列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
公务接待费:填列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费用。
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填列单位公务用车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等支出。
其他交通费用:填列单位除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外的其他交通费用。如飞机、船舶等的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出租车费用等。
公务用车购臵:填列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臵支出(含车辆购臵税)。
其他交通工具购臵:填列单位除公务用车外的其他各类交通工具(如船舶、飞机)购臵支出(含车辆购臵税)。
(二)按《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基本建设类项目,应根据实际支出内容,比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中“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款级科目分析填列。
(三)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8+53+64+79+84+91+94+98)栏各行;2栏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7)栏各行;38栏各行=(39— 44 — +40+…+52)栏各行;53栏各行=(54+55+…+63)栏各行;64栏各行=(65+66+…+78)栏各行;79栏各行=(80+81+82+83)栏各行;84栏各行=(85+86+…+90)栏各行;91栏各行=(92+93)栏各行;94栏各行=(95+96+97)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应在“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科目”范围内。
1栏各行=财决07表12栏各行;53栏各行=财决05-2表53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本表各栏≤财决05-2表对应栏。
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98栏各行≥0。98栏各行=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3”(国防)且科目代码≠“2030603”(人民防空)时,2、39、40栏各行应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80501”(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2080502”(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4”(未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时,2栏各行应为0。
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并且报表类型不为“6”(乡镇汇总录入表)、“7”(叠加汇总表)时,9栏=0。
二十、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9表)
— 45 —
本表反映单位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的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等情况。单位根据行政事业账和基本建设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分析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上年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上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结余结转本年使用的情况,其中:基本支出结转和结余和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单独列示。
基本建设资金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结转数。
(二)本年收入:填列单位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并执行财政部财库[2004]190号关于年终结余资金账务处理规定的单位,本财政拨款等于单位实际收到的本年预算财政拨款和结存在国库的本年预算指标之和。
基本建设资金收入:填列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位本基本建设账实际收到用于基本建设类项目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
(三)本年支出:填列单位本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情况。
1.基本支出:填列单位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各项支出。其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应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的核算内— 46 — 容填列。
2.项目支出:填列单位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各项支出。
3.基本建设资金支出:填列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位基本建设类项目中使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的支出数。本栏仅反映基本建设账支出数。
(四)年末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年末结转下年使用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数。
根据《财政部关于制发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字[1996]435号)、《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将部分政府性基金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财预[2002]359号)等文件规定,政府性基金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不应进行结余分配。
(五)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3)栏各行;7栏各行=(8+12)栏各行;14栏各行=(1+5-7)栏各行;14栏各行=(15+16)栏各行;17栏各行=(4+6-13)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应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科目”范围内。
如果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则项目名称不能为空。
— 47 —
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17栏各行≥0;3栏各行≥4栏各行;5栏各行≥6栏各行;8栏各行≥(9+10+11)栏各行;12栏各行≥13栏各行;16栏各行≥17栏各行。
项目名称应不为科目名称。
二十一、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10表)
本表反映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本列支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明细情况。
本表为自动生成表,各项数据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10-1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10-2表)自动提取。
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8+64+79+84+91+94+98)栏各行;2栏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7)栏各行;38栏各行=(39+40+…+52)栏各行;64栏各行=(65+66+…+78)栏各行;79栏各行=(80+81+82+83)栏各行;84栏各行=(85+86+…+90)栏各行;91栏各行=(92+93)栏各行;94栏各行=(95+96+97)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 48 — 1栏各行=财决09表7栏各行。
1至52栏各行=财决10-1表1至52栏各行+财决10-2表1至52栏各行;64至93栏各行=财决10-1表64至93栏各行+财决10-2表64至93栏各行;财决10表94至98栏各行=财决10-2表94至98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本表各栏≤财决05表对应栏。
二十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10-1表)
本表反映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本列支的基本支出明细情况。根据单位行政事业账基本支出明细账中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本表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其他资本性支出、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债务利息支出、赠与等支出,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
因公出国(境)费用:填列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
公务接待费:填列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费用。
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填列单位公务用车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等支出。
— 49 —
其他交通费用:填列单位除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外的其他交通费用。如飞机、船舶等的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出租车费用等。
公务用车购臵:填列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臵支出(含车辆购臵税)。
其他交通工具购臵:填列单位除公务用车外的其他各类交通工具(如船舶、飞机)购臵支出(含车辆购臵税)。
(二)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8+64+79+84+91)栏各行;2栏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7)栏各行;38栏各行=(39+40+…+52)栏各行;64栏各行=(65+66+…+78)栏各行;79栏各行=(80+81+82+83)栏各行;84栏各行=(85+86+…+90)栏各行;91栏各行=(92+93)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应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科目”范围内。
1栏各行=财决09表8栏各行;2栏各行=财决09表9栏各行;11栏各行=财决09表10栏各行;38栏各行=财决09表11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本表各栏≤财决05-1表对应栏。
3.核实性公式
— 50 —
第四篇:2.2016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说明
2016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说明
一、编报范围
(一)单位范围:本套决算编报范围包括列入2016部门预算编报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和企业集团;未实行部门预算的地区,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范围编报本套决算。具体包括:各级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纳入部门预算编报范围的企业和企业集团。未纳入部门预算编报范围的单位,不需向财政部门报送部门决算报表。
解放军、武警部队决算不纳入本套决算编报范围,其决算布臵文件另行下发。
(二)资金范围:本套决算编报内容包括预算单位的全部收支情况,编报口径与单位综合预算衔接一致。财政部门拨付未纳入部门预算编报范围单位的资金,不需编报本套决算。
按照现行部门预决算管理,部门决算中仅反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暂不纳入部门决算反映。
二、填报口径
(一)本套决算收支报表均不包括偿还性资金。
—1—
(二)本套决算中“基本建设类资金”指单位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管理的资金,根据单位基建账并入会计“大账”后相关数据填报(暂未实行基建并账的单位,参照有关会计制度并账要求填报)。其中:财决05至05-2表、财决08至08-2表中“基本建设支出”和财决06-2表中“基本建设支出拨款”指由本级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购臵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所发生的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支,不包括政府性基金、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及各类拼盘自筹资金等。
(三)纳入本套决算编制范围的单位,参照“会计科目与部门决算报表对应关系表”设定的口径填报本套决算。
三、录入级次
(一)纳入本套决算编报范围、独立编报预算的单位,都应作为独立核算机构逐户编制和录入本套决算。
(二)县级以下(含县级)不具备分户录入条件的预算单位,可以汇总录入本套报表。县级预算单位原则上应分户录入到二级预算单位。乡镇级预算单位原则上应分户录入到一级预算单位,也可按乡镇汇总录入,两种录入方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统一规定。
(三)预算单位应按照财务管理关系或单位预算级次,逐级汇总建立决算数据的树形结构。树形结构应规范、清晰。—2— 地方财政部门应按行政区划建立汇总节点。
四、填报要求
(一)一级预算单位应对部门本级、所属单位和本级代编决算报表进行审核、汇总,并对有关收入支出重复汇总数进行剔除。其中,“上级补助收入”科目应与“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科目进行对冲,“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科目应与“上缴上级支出”科目进行对冲。
(二)一级预算单位拨给企业和其他不属于本套报表编报范围单位的财政拨款,可由拨款单位根据用款单位经费使用情况代编决算,填报有关经费表。代编报表的具体填报方法如下:
1.报表封面信息中“单位基本性质”和“单位执行会计制度”按用款单位实际情况填列;“报表类型”选择“经费差额表”填列;其他项目标识全部按单位实际情况填列。
2.表中内容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划分,需要按项目填列的要逐项填列。
3.代编经费报表的单位原则上仅限于一级预算单位,各级财政部门不得使用“经费差额表”。
(三)中央和地方预算单位收到非本级财政部门的经费拨款,如单位已纳入所在地区部门预算编报范围,则应使用“经费差额表”向拨出款项的财政部门编报有关经费报表,包括财决01表至财决11表等。按单位整体情况反映的报表,—3—
如“资产负债简表”(财决12表)、“基本数字表”(财决附03表)和“机构人员情况表”(财决附04表)等,原则上仅按预算管理关系报送,但实际由非本级财政部门负担人员经费的,财决附03表中人员情况应按经费比例或实际负担人数拆分报送。如单位未纳入所在地区部门预算编报范围,则不需编报本套决算。
(四)一级预算单位和各级财政部门汇总本套决算时应进行单位户数核对,检查新报因素和上年代码填报是否正确。
(五)一级预算单位和各级财政部门汇总本套决算时应进行枚举字典检查,检查部门标识代码等封面信息以及填列的各类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是否符合规范。
(六)本套决算审核公式分为基本平衡公式和核实性公式两种类型。
1.基本平衡公式:用于审核表内平衡关系。软件中报错公式表现为红色,报错单元格表现为红色。应保持公式审核全部正确,不出现报错信息。
2.核实性公式:用于审核表内、表间有关数据的逻辑关系和合理性。软件中提示公式表现为绿色,提示单元格表现为黄色。如有公式提示,单位应根据会计账簿和有关台账进行核实,有错更正,无错保留,并在填报说明中进行说明。
审核中如出现多条公式提示或同一条公式提示涉及多—4— 个单位,应从明细报表或基层单位开始核查。多条公式或多个单位提示同一类内容提示,经逐条核实提示公式后,可在填报说明中分类归总说明。
(七)部门决算审核模板用于查询和审核决算数据填报的规范性和合理性,相关数据全部为自动提取生成。使用审核模板进行分析时,如发现数据可能填报有误的情况,应先核实情况,并按照“有错更正,无错保留并说明原因”的原则处理。
地方财政部门、中央和地方各级主管部门如发现预算单位决算数据问题,应通知预算单位进行决算调整,不得随意更改单位数据。
(八)审核原则。审核中发现的情况和问题,凡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说明和编审问答等已有明确规定的,一律按规定口径处理;无明确规定的请商同级财政部门研究处理。具体处理意见如下:
1.更正错误。属于误填、漏填决算,或因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不规范导致决算编报问题,应按制度要求规范核算并相应调整会计账簿和决算报表。
2.据实反映并作说明。如发现的问题属于个别单位特殊情况但核实为合理,应按规定格式具体说明原因,并附有关政策文件依据。
(九)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填列的报表,应填列到最底
—5—
级的科目。
(十)本套报表的填报和分户录入金额单位为“元”(保留两位小数),汇总打印报表以“万元”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
(十一)部门决算填报说明和分析报告应按照规定体例编写。
(十二)正式上报的部门决算报表及相关资料统一用A3纸打印,并按照上报文件、填报说明、分析报告、决算报表的顺序装订。
五、封面填报方法
(一)单位名称:填列单位的全称,并加盖单位行政公章。一级预算单位填报本级报表时,应在单位名称后加“(本级)”。
(二)组织机构代码:根据各级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代码证书规定的9位码填列。
(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根据有关登记管理部门核发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填列,未取得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单位暂不填列。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应当符合•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编码规则‣(GB32100-2015),以18位阿拉伯数字或大写英文字母表示,由登记管理部门代码1位、机构类别代码1位、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6位、主体标识码(即原组织机构代码)9位和校验码1位五个部分组成。
—6—
(四)财政预算代码:中央一级预算单位按财政部编制的三位代码填列,二级单位为六位代码,前三位填列其一级预算单位编码,后三位由主管部门从001-799依次自行编制。已经实行部门预算的地方单位,该代码应与部门预算代码一致;未实行部门预算的,可参照上述方法编制预算单位代码。
财政部门和一级预算单位汇总上报部门决算电子数据时,应通过“单位排序整理”功能对单位按财政预算代码进行排序(“高级”菜单中,排序方式设臵选择“树形结构次序优先”)。
(五)单位预算级次:填列部门和单位按照预算管理权限和经费领拨关系所确定的预算级次。
向同级财政部门编报预算并审核批复下一级预算单位预算,或向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对下一级预算单位核拨经费的单位(含没有下级预算单位),为一级预算单位,代码填“1”。向上一级预算单位编报预算并审核批复下一级预算单位预算,或向上一级预算单位领报经费并对下一级预算单位核拨经费的单位(含没有下级预算单位),按预算级次在“2”至“7”间选择填列。一级预算单位有下一级预算单位的,其本级代码填“2”;没有下一级预算单位的,代码填“1”,以此类推。
财政部门汇总本级预算单位或者下级财政报送决算数
—7—
据时,代码填“0”(财政汇总);部门和单位不得填列“0”。
(六)单位基本性质:依据政府编制管理部门确定的单位及经费性质,在“行政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财政补助事业单位”、“经费自理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五种类型中选择填列。财政部门或主管单位叠加汇总所属单位决算时不填列本项。
其他单位:由列入本部门预算编制范围的企业集团、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非事业编制单位、一级预算单位编制“调整表”,以及财政部门编制“调整表”或“乡镇汇总录入表”时选择填列。
(七)单位执行会计制度:按单位实际执行的会计制度选择填列。财政部门或主管单位叠加汇总所属单位决算时不填列本项。
其他:由一级预算单位在编报“经费差额表”或“调整表”,以及财政部门编制“调整表”或“乡镇汇总录入表”时选择填列。
(八)预算管理级次:按单位预算分级管理的级次选择填列。单位向非本级财政部门报送决算时,应按拨款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级次填列。
(九)国民经济行业分类:3位代码,根据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门类、大类代码填列。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采用经济活动的同质性原则划分,即—8— 每一个行业类别按照同一种经济活动的性质划分,而不是依据编制、会计制度或部门管理等划分。当一个单位对外从事两种以上的经济活动时,占其单位增加值份额最大的一种活动称为主要活动。如果无法用增加值确定单位的主要活动,可依据销售收入、营业收入或从业人员确定主要活动。
(十)隶属关系:由“隶属关系”和“部门标识代码”组成,以9位代码表示。具体填报方法如下:
中央单位:前六个空格均填零,后三个空格根据国家标准•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代码‣(GB/T 4657-2009)编制。
地方单位:前六个空格根据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编制。具体编制方法:省级单位以行政区划代码的前两位数字后加4个零表示,如湖北省省属单位一律填“420000”;地市级单位以行政区划代码的前四位数字后加2个零表示,如湖北省黄冈市市属单位一律填列“421100”;县级(含乡镇)所属单位以行政区划代码的本身6位数表示,如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县级及乡镇级单位一律填列“421122”。后三个空格按照单位财务或归口管理的部门、机构,比照国家标准•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代码‣(GB/T 4657-2009)填报。财政部门汇总本级预算单位或者下级财政报送决算数据时建立的汇总报表,一律选择“999”(财政汇总)填列。
—9—
(十一)报表类型:按单位实际填报的报表类型选择填列。其中:
“0”表示单户表,由独立核算单位录入本单位数据时使用。
“1”表示经费差额表,由一级预算单位代资金使用单位编制报表或单位向非本级财政部门编制报表时使用。要求以正数填报财决01至11表,有经费结余的可填报财决12表;一般不填报财决附03表和财决附04表等按单位整体情况反映的报表。
“2”表示调整表,由汇总单位剔除重复汇总数据时使用。汇总单位只能用调整表剔除因叠加汇总而导致的上下级单位收入、支出虚增部分,不得用于调整基层单位上报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数据。要求以负数填报相关报表,一般不填报财决附03表和财决附04表等按单位整体情况反映的报表。
调整表和经费差额表的内容应分别填报,不能将两类表的内容混编在同一套报表中。
“3”表示行政单位汇总录入表,由县级以下(含县级)主管部门汇总录入行政单位数据时使用。
“4”表示事业单位汇总录入表,由县级以下(含县级)主管部门汇总录入事业单位数据时使用。
“5”表示经费自理事业单位汇总录入表,由县级以下—10—(含县级)主管部门汇总录入经费自理事业单位数据时使用。
“6”表示乡镇汇总录入表,由乡镇汇总录入决算数据时使用。
“7”表示叠加汇总表,单位报表汇总时由系统自动生成。
“8”表示其他单位汇总录入表,由县级以下(含县级)主管部门汇总录入其他单位数据时使用。
(十二)新报因素:根据单位实际报送部门决算情况选择填列。
“0”表示连续上报,由连续编报决算报表且报表类型未改变的单位使用。如单位只是组织机构代码发生改变,仍选择连续上报。
“1”表示新增单位,由新设立的预算单位使用,包括因机构改革进行合并、分立的单位。
“2”表示上年应报未报,由上一应编未编决算报表的单位使用。
“3”表示报表类型改变,由编报决算报表类型发生改变的单位使用,包括单位由汇总录入表改单户表编报等情况。
“5”表示纳入部门预算范围,由当年新纳入部门预算范围的单位使用。
“6”表示隶属关系改变,由当年因机构改革等原因改变
—11—
隶属关系的单位使用。
“9”表示其他,决算编报单位出现上述以外的情况时使用。
(十三)上年代码:连续上报单位应填报上年代码,填报规则为“上年组织机构代码+上年报表类型代码”。
(十四)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单位名称应多于三个汉字;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填表人应多于两个汉字;电话号码区号首位应为“0”,电话号码不应为空且应为数字;邮政编码应为六位数字;单位地址应大于10个字符的长度,且不应与单位名称相同;单位所在地区、预算管理级次、隶属关系、部门标识代码、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新报因素不应为空;如填列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则其第9-17位应与组织机构代码相同。
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时,必须填报财政预算代码。
当报表类型=“2”(调整表)时,单位基本性质应选“90”(其他单位),单位执行会计制度应选“50”(其他)。
中央单位的隶属关系码应为“000000”,省级单位隶属关系代码后四位应为零,地(市)级单位隶属关系代码后两位应为零,县级或乡(镇)级隶属关系代码后两位不应为零。地方单位的部门标识不为企业集团。
—12— 当报表类型=“3”(行政单位汇总录入表)时,单位基本性质应选“10”(行政单位);当报表类型=“4”(事业单位汇总录入表)时,单位基本性质应选“21”(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22”(财政补助事业单位);当报表类型=“5”(经费自理事业单位汇总录入表)时,单位基本性质应选“23”(经费自理事业单位);当报表类型=“8”(其他单位汇总录入表)时,单位基本性质应选“90”(其他单位)。
当预算管理级次为乡(镇)级时,报表类型应为“0”(单户表)、“1”(经费差额表)、“6”(乡镇汇总录入表)或“7”(叠加汇总表)。
当新报因素=“0”(连续上报)时,上年代码不应为空,且应为10位(上年组织机构代码+上年报表类型代码),其中:上年组织机构代码应符合决算编制要求,上年报表类型应与本年报表类型相同;当新报因素=“1”(新增单位)、“2”(上年应报未报)、“5”(纳入部门预算范围)时,上年代码应为空。如果上年代码为空,则新报因素不应为连续上报。
组织机构代码应符合决算编制要求。
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1”(一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3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2”(二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6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3”(三级预算单位)
—13—
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9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4”(四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12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5”(五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15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6”(六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18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7”(七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21位;当单位预算级次=“0”(财政汇总)时,部门标识代码=“999”(财政汇总)且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当单位预算级次≠“0”(财政汇总)时,部门标识代码不为“999”(财政汇总)。
当部门标识代码=“999”(财政汇总)时,单位预算级次=“0”(财政汇总)且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当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且单位预算级次=“0”(财政汇总)时,部门标识代码=“999”(财政汇总)。
2.核实性公式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50”(其他)时,报表类型应为“1”(经费差额表)、“2”(调整表)或“6”(乡镇汇总录入表)或“8”(其他单位汇总录入表)。
新报因素≠“9”(其他)。
如果预算管理级次=“20”(省级),则单位预算级次≤5;如果预算管理级次=“30”(地市级),则单位预算级次—14— ≤3;如果预算管理级次=“40”(县级)、“50”(乡镇级),则单位预算级次≤2。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24”(医院会计制度)、“27”(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30”(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或“40”(企业会计制度)时,单位基本性质≠“10”(行政单位)或“21”(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
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S90”(中国共产党机关)、“S91”(国家机构)、“S92”(人民政协、民主党派)、“S94”(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其他成员组织);当单位预算级次=“0”(财政汇总)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S91”(国家机构);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且单位名称中包含“公证”或“机关服务中心”表述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L72”(商业服务业);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且单位名称中包含“信息中心”或“网络”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I6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当单位名称末位为“校”或“大学”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P82”(教育);当单位名称中包含“红十字”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Q84”(社会工作)。
当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时,封面单位基本性质和单位执行会计制度为空。
六、收入支出决算总表(财决01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的预、决算收支和年末结转结余情
—15—
况。
(一)年初预算数:填列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复的年初预算数。
(二)调整预算数:填列经调整后的全年预算数,包括年初预算数和预算调增调减数,即:调整预算数=年初预算数+预算调增数-预算调减数。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有关规定,各部门、各单位的调整预算数应当以预算调整情况是否已经完成预算调整程序进行确认;未完成预算调整程序的,调整预算数=年初预算数。
(三)决算数据可自动生成,相关数据从本套决算的其他报表中提取。
(四)本年支出合计的年初预算数、调整预算数包括使用本年收入、年初结转和结余以及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等资金安排的支出。
(五)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24行=(1+3+4+5+6+7)行;26行=(27+28+29)行;36行=(24+25+26)行;60行=(61+62)行;63行=(64+65)行;71行=(72+73+…+79)行=(60+63)行;83行=(37+38+…+59)行=(60+63+66+67+68)行;84行=(85+86+87+88)行;89行=(90+91+92)行=(36-83)行;95行=(83+84+89)行;—16— 36行=95行。
2.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行≥2行。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7行、24至25行、37至88行≥0。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且1栏≠0,则1栏+2栏≠3栏。
如果报表类型=“1”(经费差额表),则各行各栏≥0。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各行各栏≤0。
七、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财决01-1表)本表反映单位本的财政拨款预、决算收支和年末结转结余情况。财政拨款包括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
(一)年初预算数:填列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复的财政拨款年初预算数。
(二)调整预算数:填列根据同级财政部门预算文件调整后的全年预算数,包括年初预算数和预算调增调减数,即:调整预算数=年初预算数+预算调增数-预算调减数。
(三)决算数据可自动生成,相关数据从本套决算的其他报表中提取。
(四)本年支出合计的年初预算数、调整预算数包括使用本年收入及年初结转和结余安排的支出。
—17—
(五)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24行=(1+2)行;26行=(27+28)行;30行=(24+26)行;54行=(55+56)行;57行=(58+59)行;77行=(31+32+…+53)行=(54+57)行=(65+66+…+72)行;79行=(80+81)行;83行=(77+79)行;4栏各行=(5+6)栏各行;7栏各行=(8+9)栏各行;10栏各行=(11+12)栏各行;13栏各行=(14+15)栏各行;16栏各行=(17+18)栏各行;19栏各行=(20+21)栏各行;30行1栏=83行13栏;30行2栏=83行16栏;30行3栏=83行19栏;(1+27)行1栏=83行14栏;(1+27)行2栏=83行17栏;(1+27)行3栏=83行20栏;(2+28)行1栏=83行15栏;(2+28)行2栏=83行18栏;(2+28)行3栏=83行21栏;79行13栏=30行1栏-77行13栏;79行14栏=1行1栏+27行1栏-77行14栏;79行15栏=2行1栏+28行1栏-77行15栏;79行16栏=30行2栏-77行16栏;79行17栏=1行2栏+27行2栏-77行17栏;79行18栏=2行2栏+28行2栏-77行18栏。
2行=财决01表2行;24行=财决01表1行。2.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31行至53行4栏对应—18— ≤财决01表37行至59行4栏;31行至53行7栏对应≤财决01表37行至59行5栏;31行至53行10栏对应≤财决01表37行至59行6栏;54行至59行13栏对应≤财决01表60行至65行7栏;54行至59行16栏对应≤财决01表60行至65行8栏;54行至59行19栏对应≤财决01表60行至65行9栏;65行至72行19栏对应≤财决01表72行至79行9栏;77行13栏对应≤财决01表83行7栏;77行16栏对应≤财决01表83行8栏;77行19栏对应≤财决01表83行9栏;79行13栏对应≤财决01表89行7栏;80行19栏对应≤财决01表90行9栏;81行19栏对应≤财决01表91行9栏;83行13栏对应≤财决01表95行7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且财决01表92行9栏≥0,79行16栏对应≤财决01表89行8栏;79行19栏对应≤财决01表89行9栏;83行16栏对应≤财决01表95行8栏;83行19栏对应≤财决01表95行9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且年初预算数≠0,则年初预算数+调整预算数≠决算数。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调整预算数≥决算数。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各行各栏≥0。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各行各栏≤0。
—19—
八、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2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及结余分配等情况。根据单位收入支出总账、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分析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编码、名称:按照•2016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类”、“款”、“项”的编码和名称填列(包括有关科目修订文件,下同)。单位取得的除财政拨款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外的各项收支,应按照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的性质,比照•2016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相关支出功能分类科目选择科目编码和名称。
单位用财政拨款资金和其他资金安排的住房改革支出,应统一在“22102”(住房改革支出)科目下的“2210201”(住房公积金)、“2210202”(提租补贴)和“2210203”(购房补贴)科目反映。
(二)年初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上年结转本年使用的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经营结余。本栏数据不包括事业单位净资产项下的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
1.基本支出结转:填列单位基本支出收支相抵后结转本年使用的累计余额,包括事业单位未转入事业基金的基本支出结转。
2.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从财政部门或上级—20— 单位等取得,需要结转本年继续使用的项目支出收支累计余额。
3.经营结余:填列事业单位上未进行分配并结转本年使用的经营收支结余,以及按制度规定结转的经营亏损(以负数填报)。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未分配利润在此填列。
(三)本年收入:填列单位本取得的全部收入。
(四)本年支出:填列单位本全部支出。
(五)结余分配:填列单位当年结余的分配情况。根据•关于事业单位提取专用基金比例问题的通知‣(财教„2012‟32号)规定,事业单位职工福利基金的提取比例,在单位非财政拨款结余的40%以内确定,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超过规定比例的单位,应在填报说明中详细说明并附文件依据。
其他:反映单位除交纳所得税、提取职工福利基金、转入事业基金以外的结余分配情况。如本栏有数,则应在填报说明中说明具体内容及相关政策依据。
(六)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填列单位用事业基金弥补当年收支差额的数额。
(七)年末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结转下年的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和经营结余。除事业单位经营亏损和事业单位行业会计制度明确可列负结余的情况外,一般
—21—
不应有负数。本栏数据不包括事业单位净资产项下的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
(八)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3+4)栏各行;7栏各行=(8+9+10)栏各行=(1+5-6)栏各行;12栏各行=(13+14+15+16)栏各行;17栏各行=(18+19+20)栏各行=(1+5-6+11-12)栏各行。
1栏合计行=财决01表26行3栏;2栏合计行=财决01表27行3栏;3栏合计行=财决01表28行3栏;4栏合计行=财决01表29行3栏;5栏合计行=财决01表24行3栏;6栏合计行=财决01表83行9栏;11栏合计行=财决01表25行3栏;12栏合计行=财决01表84行9栏;13栏合计行=财决01表85行9栏;14栏合计行=财决01表86行9栏;15栏合计行=财决01表87行9栏;16栏合计行=财决01表88行9栏;17栏合计行=财决01表89行9栏;18栏合计行=财决01表90行9栏;19栏合计行=财决01表91行9栏;20栏合计行=财决01表92行9栏。
19栏各行=9栏各行+财决06表11栏各行-财决06表12栏各行。
2.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5、6、11至16栏—22— 各行≥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科目”范围时,11、12栏各行=0。
当(11+12)栏各行=0时:8栏各行=18栏各行,9栏各行=19栏各行,10栏各行=20栏各行。
当10栏各行=0时,20行各栏=0。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且单位执行会计制度≠“24”(医院会计制度)、“2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27”(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时,则2、3、18、19栏各行≥0。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10”(行政单位会计制度)、“30”(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时,4、10至16、20栏各行均为零。
如果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且10栏各行≥0,则20栏各行=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805”(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3“离退休人员管理机构”除外)时,12栏各行均为0。
如果报表类型≠“1”(经费差额表)和“2”(调整表),则本表不应为空。
10栏各行=4栏各行+财决03表5栏各行-财决04表5栏各行。
—23—
当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或“2”(调整表)时:如果18栏各行<0,则18栏各行≥2栏各行;如果19栏各行<0,则19栏各行≥3栏各行。
九、收入决算表(财决03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取得的全部收入情况。根据单位收入总账、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财政拨款收入:填列单位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包括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
一级预算单位收到的应拨给下级单位使用的款项,年终决算时尚未拨出的,在编报时列为本单位财政拨款。
(二)上级补助收入:填列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三)事业收入:填列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专户实际核拨的教育收费等资金在此反映。
(四)经营收入:填列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五)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填列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六)其他收入:填列单位取得的除上述收入以外的各—24— 项收入,包括未纳入财政预算或财政专户管理的投资收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捐赠收入,现金盘盈收入、存货盘盈收入、收回已核销应收及预付款项、无法偿付的应付及预收款项等。各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以外的同级单位取得的经费、从非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经费,以及行政单位收到的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填列在本项内。
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并以合同形式从本级财政部门以外的同级单位取得的经费,不在本项反映,应填列在“事业收入”栏。
(七)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3+4+5+6+7)栏各行。
1栏各行=财决02表5栏各行;1栏合计行=财决01表24行3栏;2栏合计行=财决01表1行3栏;3栏合计行=财决01表3行3栏;4栏合计行=财决01表4行3栏;5栏合计行=财决01表5行3栏;6栏合计行=财决01表6行3栏;7栏合计行=财决01表7行3栏。
2.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7栏各行≥0。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10”(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时,3至6栏各行=0。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30”(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
—25—
度)时,3栏、5栏、6栏各行=0。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24”(医院会计制度)、“2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时,5栏各行=0。
十、支出决算表(财决04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全部支出情况。根据单位支出总账、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分析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基本支出:填列单位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该类支出明细还应在“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1表)中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进行反映。
(二)项目支出:填列单位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各项支出。该类支出明细还应在“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2表)中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进行反映。
(三)上缴上级支出:填列事业单位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规定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
(四)经营支出:填列事业单位在专业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五)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填列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六)主管部门在汇总决算时,应使用调整表对“上缴—26— 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与收入表中“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上级补助收入”进行冲抵。
(七)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3+4+5+6)栏各行。
1栏各行=财决02表6栏各行;1栏合计行=财决01表83行9栏;1栏对应类合计行=财决01表37至59行6栏;2栏合计行=财决01表60行9栏;3栏合计行=财决01表63行9栏;4栏合计行=财决01表66行9栏;5栏合计行=财决01表67行9栏;6栏合计行=财决01表68行9栏。
2.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6栏≥0。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10”(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时,4至6栏各行=0。
如果5栏各行大于零,则财决02表4栏各行+财决03表5栏各行≠0。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24”(医院会计制度)、“2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时,5栏各行=0。
十一、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的明细情况,不包括应在“经营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
—27—
助支出”中核算的各项支出。
本表为自动生成表,各项数据从“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1表)、“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2表)自动提取。
审核公式 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2+40+57+68+84+89+92)栏各行;2栏各行=(3+4+…+11)栏各行;12栏各行=(13+14+…+39)栏各行;40栏各行=(41+42+…+56)栏各行;57栏各行=(58+59+…+67)栏各行;68栏各行=(69+70+…+83)栏各行;84栏各行=(85+86+87+88)栏各行;89栏各行=(90+91)栏各行;92栏各行=(93+94+95)栏各行。
2栏合计行=财决01表72行9栏;12栏合计行=财决01表73行9栏;40栏合计行=财决01表74行9栏;57栏合计行=财决01表77行9栏;68栏合计行=财决01表78行9栏;84栏合计行=财决01表75行9栏;89栏合计行=财决01表76行9栏;92栏合计行=财决01表79行9栏。
1至56、68至81、83至93栏各行=财决05-1表1至56、68至81、83至93栏+财决05-2表1至56、68至81、83至93栏各行;57至67、82、94、95栏各行=财决05-2表57至67、82、94、95栏各行。
—28—
十二、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1表)本表反映单位本基本支出的明细情况。根据单位基本支出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本表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其他资本性支出、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债务利息支出等支出,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
因公出国(境)费用:填列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
公务接待费:填列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费用。
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填列单位按规定保留的公务用车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等支出。
其他交通费用:填列单位除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外的其他交通费用。如飞机、船舶等的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出租车费用、公务交通补贴等。
公务用车购臵:填列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臵支出(含车辆购臵税)。
其他交通工具购臵:填列单位除公务用车外的其他各类
—29—
交通工具(如船舶、飞机)购臵支出(含车辆购臵税)。
(二)本表支出不包括应在“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中核算的各项支出。
(三)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2+40+68+84+89+92)栏各行;2栏各行=(3+4+…+11)栏各行;12栏各行=(13+14+…+39)栏各行;40栏各行=(41+42+…+56)栏各行;68栏各行=(69+70+…+83)栏各行;84栏各行=(85+86+87+88)栏各行;89栏各行=(90+91)栏各行;92栏各行=93栏各行。
1栏各行=财决04表2栏各行。2.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95栏各行≥0;69、72、73、75至79栏各行=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1”(住房公积金)时,除1、40、51栏外,各栏均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2”(提租补贴)时,除1、40、52栏外,各栏均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3”(购房补贴)时,除1、40、53栏外,各栏均为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3”(国防)且科目代码≠“2030603”(人民防空)时,2、41、42栏各行应为0;当—30—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80501”(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2080502”(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4”(未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时,2栏各行应为0。
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并且报表类型不为“6”(乡镇汇总录入表)、“7”(叠加汇总表)且财决附04表(15+16)行2栏=0时,8栏=0。
十三、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2表)本表反映单位本项目支出的明细情况,根据单位项目支出明细账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本表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债务利息支出和其他支出,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
基本建设支出:填列由本级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购臵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所发生的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不包括政府性基金、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及各类拼盘自筹资金等。
其他资本性支出:填列由各级非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购臵固定资产、战备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和财政支持企业更新改
—31—
造所发生的支出。
(二)本表支出不包括应在“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中核算的各项支出。
(三)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2+40+57+68+84+89+92)栏各行;2栏各行=(3+4+…+11)栏各行;12栏各行=(13+14+…+39)栏各行;40栏各行=(41+42+…+56)栏各行;57栏各行=(58+59+…+67)栏各行;68栏各行=(69+70+…+83)栏各行;84栏各行=(85+86+87+88)栏各行;89栏各行=(90+91)栏各行;92栏各行=(93+94+95)栏各行。
1栏各行=财决04表3栏各行。2.核实性公式 95栏各行=0。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95栏各行≥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3”(国防)且科目代码≠“2030603”(人民防空)时,2、41、42栏各行应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80501”(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2080502”(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4”(未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时,2栏各行应为0。
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并且报表类型不为“6”—32—(乡镇汇总录入表)、“7”(叠加汇总表)且财决附04表(15+16)行2栏=0时,8栏=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11004”(政府特殊津贴),除1、2、4栏外,各栏均为0。
十四、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项目资金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情况。
本表可自动生成,各项数据从“行政事业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1表)、“基本建设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2表)中提取。
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4+5+6)栏各行;7栏各行=(8+9+10)栏各行;13栏各行=(1-7+11-12)栏各行;14栏各行=(15+16)栏各行。
2栏各行=财决02表3栏各行;7栏各行=财决04表3栏各行=财决05-2表1栏各行;13栏各行=财决02表19栏各行。
1至4栏各行=财决06-1表1至4栏各行+财决06-2表1至4栏各行;5至16栏各行=财决06-1表5至16栏各行+财决06-2表6至17栏各行。
2.核实性公式
—33—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4栏各行≤财决03表2栏各行;(4+5+6)栏各行≤财决03表1栏各行;11栏各行≤财决02表11栏各行;12栏各行≤财决02表12栏各行。
十五、行政事业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1表)本表反映单位本行政事业类项目收支余情况。根据单位项目资金收支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并分项目逐一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一级项目代码:填列单位预算一级项目代码。中央单位一级项目代码由8位数字组成(3位部门代码+5位顺序码)
地方单位按照同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
(二)二级项目代码:填列单位预算二级项目代码。中央单位二级项目代码由18位数字组成(3位部门预算代码+3位二级预算单位代码+3位三级预算单位代码+3位四级预算单位代码+2位项目编制年份码+4位顺序码)。
地方单位按照同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
(三)二级项目类别:中央单位依照部门预算中项目类别填报,具体分为重大改革发展项目、专项业务费项目和其他项目三种类别。
地方单位按照同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
(四)资金来源:填列单位行政事业类项目支出的资金—34— 来源情况。其中:
1.年初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以前安排行政事业类项目的资金结转到本使用部分。
2.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以前安排行政事业类项目的财政拨款资金结转到本使用部分。
3.财政拨款:填列单位本安排行政事业类项目的财政拨款。
4.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填列单位本使用财政专户核拨的教育收费等资金安排的行政事业类项目支出。
5.其他资金:填列单位本安排行政事业类项目支出的其他资金。
(五)支出数:填列单位本行政事业类项目的支出数。
对于存在多种资金来源的项目,单位如无法区分财政拨款、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和其他资金支出数,应按项目资金的构成比例计算填列。
(六)结余分配:填列事业单位按照有关财务管理规定进行结余分配的项目支出结余资金。对财政拨款项目支出结余,中央单位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6‟18号)的规定不能进行分配;地方单位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并予以说明。对单位自筹项目
—35—
结余资金,按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填报。
(七)年末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截至年底尚未列支出的行政事业类项目资金。
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行政事业类项目截至年底尚未列支出的财政拨款资金。
(八)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4+5+6)栏各行;7栏各行=(8+9+10)栏各行;13栏各行=(1-7+11-12)栏各行;14栏各行=(15+16)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则二级项目名称不能为空。
2.核实性公式
当报表类型≠“2”(调整表)、“7”(叠加汇总表)且同一个项目3栏>0或4栏>0时,12栏=0。当11栏各行=0且12栏各行=0时,14栏各行=(3+4-8)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16栏各行≥0;2栏各行≥3栏各行;13栏各行≥14栏各行。
二级项目名称不应为科目名称。
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3栏+4栏+8栏+14栏)各行≠0时:
一、二级项目代码、二级项目类别不应为空;一级项目代码长度应为8位;二级项目代码长度—36— 应为18位;二级项目类别应在枚举字典范围内。
十六、基本建设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2表)本表反映单位本用非偿还性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类项目收支余情况,根据单位项目资金收支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并分项目逐一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一级项目代码:填列单位预算一级项目代码。中央单位一级项目代码由8位数字组成(3位部门代码+5位顺序码)。
地方单位按照同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
(二)二级项目代码:填列单位预算二级项目代码。中央单位二级项目代码由18位数字组成(3位部门预算代码+3位二级预算单位代码+3位三级预算单位代码+3位四级预算单位代码+2位项目编制年份码+4位顺序码)。
地方单位按照同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
(三)二级项目类别:中央单位依照部门预算中项目类别填报,具体分为重大改革发展项目、专项业务费项目和其他项目三种类别,基本建设项目统一列为其他项目。
地方单位按照同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
(四)资金来源:填列单位基本建设类项目的非偿还性资金来源情况。其中:
1.年初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以前安排基本建设
—37—
类项目的资金结转到本使用部分。
2.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以前安排基本建设类项目的财政拨款资金结转到本使用部分。
3.财政拨款:填列单位本安排基本建设类项目的财政拨款。
4.基本建设支出拨款:填列本由本级发展与改革部门安排的基本建设类项目财政拨款。
5.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填列单位本使用财政专户核拨的教育收费等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类项目支出。
6.其他资金:填列单位本安排基本建设类项目的其他资金。根据基本建设类项目除财政拨款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外的非偿还性资金来源情况填列。
(五)支出数:填列单位本基本建设类项目的支出数。
对于存在多种资金来源的项目,单位如无法区分财政拨款、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和其他资金支出数,应按项目资金的构成比例计算填列。
(六)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填列单位动用事业基金安排基本建设类项目的资金。
(七)结余分配:填列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进行结余分配的基本建设项目结余资金,包括单位年末留成收入。对财政拨款项目支出结余,中央单位按照•财政部关—38— 于印发†中央部门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6‟18号)的规定不能进行分配;地方单位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并予以说明。对单位自筹项目结余资金,按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填报。
(八)年末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截至年底尚未列支出的基本建设类项目资金。
1.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基本建设类项目截至年底尚未列支出的财政拨款资金。
2.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中央单位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6‟18号)规定填报;地方单位按照各省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并予以说明。
(九)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4+6+7)栏各行;8栏各行=(9+10+11)栏各行;14栏各行=(1-8+12-13)栏各行;15栏各行=(16+17)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则二级项目名称不能为空。
2.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3+5)栏各行≥
—39—
财决05-2表57栏各行;9栏各行≥财决05-2表57栏各行。
当12栏各行=0且13栏各行=0时,15栏各行=(3+4-9)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17栏各行≥0;2栏各行≥3栏各行;4栏各行≥5栏各行;14栏各行≥15栏各行;9栏合计行≤财决05-1表68栏合计行+财决05-2表(57栏+68栏)合计行。
二级项目名称不应为科目名称。
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3栏+4栏+9栏+15栏)各行≠0时:
一、二级项目代码、二级项目类别不应为空;一级项目代码长度应为8位;二级项目代码长度应为13位;二级项目类别应在枚举字典范围内。十七、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7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的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等情况,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分析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年初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上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结余结转本年使用的情况,其中:基本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单独列示。
—40—
(二)本年收入:填列单位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
(三)本年支出:填列单位本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情况。
表中7至11栏数据可自动提取生成。
1.基本支出:填列单位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各项支出。
人员经费:填列单位基本支出中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日常公用经费:填列单位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除人员经费以外的基本支出。行政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机关运行经费同此口径。
2.项目支出:填列单位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各项支出。
(四)年末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年末结转下年使用的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数。
(五)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3)栏各行;4栏各行=(5+6)栏各行;8栏各行=(9+10)栏各行;7栏各行=(8+11)栏
—41—
各行;12栏各行=(13+14)栏各行=(1+4-7)栏各行;13栏各行=(2+5-8)栏各行;14栏各行=(15+16)栏各行=(3+6-11)栏各行。
1栏合计行=财决01-1表27行3栏;4栏合计行=财决01-1表1行3栏;(4栏+财决09表4栏)合计行=财决01表1行3栏;7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7行20栏;8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4行20栏;9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5行20栏;10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6行20栏;11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7行20栏;12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9行20栏;13栏合计行=财决01-1表80行20栏;14栏合计行=财决01-1表81行20栏;(4栏+财决09表4栏)各行=财决03表2栏各行;(6栏+财决09表6栏)各行=财决06表4栏各行;(11栏+财决09表11栏)各行=财决06表8栏各行;(14栏+财决09表14栏)各行=财决06表14栏各行。
2.核实性公式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应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功能分类科目范围内。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8栏+财决09表8栏+财决11表8栏)各行≤财决05-1表1栏各行;(9栏+财决09表9栏+财决11表9栏)各行≤财决05-1表(2+40)栏各行;(10栏+财决09表10栏+财决11表10—42— 栏)各行≤财决05-1表(1-2-40)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4栏+财决09表4栏+财决11表4栏)各行≤财决03表1栏各行;(7栏+财决09表7栏+财决11表7栏)各行≤财决04表1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各栏各行≥0。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且财决02表(18+19)栏各行≥0,则(12栏+财决09表12栏+财决11表14栏)各行≤财决02表(18+19)栏各行。十八、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8表)
本表反映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本列支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明细情况。
本表为自动生成表,各项数据从“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8-1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8-2表)自动提取。
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2+40+57+68+84+89+92)栏各行;2栏各行=(3+4+…+11)栏各行;12栏各行=(13+14+…+39)栏各行;40栏各行=(41+42+…+56)栏各行;57栏各行=(58+59+…+67)栏各行;68栏各行=(69
—43—
+70+…+83)栏各行;84栏各行=(85+86+87+88)栏各行;89栏各行=(90+91)栏各行;92栏各行=(93+94+95)栏各行。
1栏各行=财决07表7栏各行。
1至56、68至81、83至93栏各行=财决08-1表1至56、68至81、83至93栏+财决08-2表1至56、68至81、83至93栏各行;57至67、82、94、95栏各行=财决08-2表57至67、82、94、95栏各行。
2栏合计行=财决01-1表65行20栏;12栏合计行=财决01-1表66行20栏;40栏合计行=财决01-1表67行20栏;57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0行20栏;68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1行20栏;84栏合计行=财决01-1表68行20栏;89栏合计行=财决01-1表69行20栏;92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2行20栏。
2.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本表各栏+财决10表各栏≤财决05表对应栏。十九、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8-1表)
本表反映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本列支的基本支出明细情况。根据单位基本支出明细账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44— 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本表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其他资本性支出、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债务利息支出等支出,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
(二)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2+40+68+84+89+92)栏各行;2栏各行=(3+4+…+11)栏各行;12栏各行=(13+14+…+39)栏各行;40栏各行=(41+42+…+56)栏各行;68栏各行=(69+70+…+83)栏各行;84栏各行=(85+86+87+88)栏各行;89栏各行=(90+91)栏各行;92栏各行=93栏各行。
1栏各行=财决07表8栏各行;(2+40)栏各行=财决07表9栏各行;(1-2-40)栏各行=财决07表10栏各行。
2.核实性公式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应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功能分类科目范围内。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本表各栏+财决10-1表各栏≤财决05-1表对应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95栏各行≥0;69、72、73、75至79栏各行=0。
—45—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1”(住房公积金)时,除1、40、51栏外,各栏均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2”(提租补贴)时,除1、40、52栏外,各栏均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3”(购房补贴)时,除1、40、53栏外,各栏均为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3”(国防)且科目代码≠“2030603”(人民防空)时,2、41、42栏各行应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80501”(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2080502”(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4”(未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时,2栏各行应为0。
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并且报表类型不为“6”(乡镇汇总录入表)、“7”(叠加汇总表)且财决附04表(15+16)行2栏=0时,8栏=0。
二十、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8-2表)
本表反映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本列支的项目支出明细情况,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本表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债务利息支出和其他支出,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
—46— 基本建设支出:填列由本级发展与改革部门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集中安排的用于购臵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所发生的支出。
其他资本性支出:填列由本级非发展与改革部门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集中安排的用于购臵固定资产、战备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和财政支出企业更新改造所发生的支出。
(二)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2+40+57+68+84+89+92)栏各行;2栏各行=(3+4+…+11)栏各行;12栏各行=(13+14+…+39)栏各行;40栏各行=(41+42+…+56)栏各行;57栏各行=(58+59+…+67)栏各行;68栏各行=(69+70+…+83)栏各行;84栏各行=(85+86+87+88)栏各行;89栏各行=(90+91)栏各行;92栏各行=(93+94+95)栏各行。
1栏各行=财决07表11栏各行;57至67栏各行=财决05-2表57至67栏各行。
2.核实性公式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应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功能分类科目”范围内。
—47—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本表各栏+财决10-2表各栏≤财决05-2表对应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95栏各行≥0。95栏各行=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3”(国防)且科目代码≠“2030603”(人民防空)时,2、41、42栏各行应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80501”(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2080502”(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4”(未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时,2栏各行应为0。
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并且报表类型不为“6”(乡镇汇总录入表)、“7”(叠加汇总表)且财决附04表(15+16)行2栏=0时,8栏=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11004”(政府特殊津贴),除1、2、4栏外,各栏均为0。
二十一、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9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的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等情况,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分析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年初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上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结余结转本年使用的情况,其中:基本支出结转—48— 和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单独列示。
(二)本年收入:填列单位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
(三)本年支出:填列单位本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情况。
1.基本支出:填列单位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各项支出。
人员经费:填列单位基本支出中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日常公用经费:填列单位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除人员经费以外的基本支出。
2.项目支出:填列单位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各项支出。
(四)年末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年末结转下年使用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数。
(五)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3)栏各行;4栏各行=(5+6)栏各行;8栏各行=(9+10)栏各行;7栏各行=(8+11)栏各行;12栏各行=(13+14)栏各行=(1+4-7)栏各行;
—49—
13栏各行=(2+5-8)栏各行;14栏各行=(15+16)栏各行=(3+6-11)栏各行。
1栏合计行=财决01-1表28行3栏;4栏合计行=财决01表2行3栏=财决01-1表2行3栏;7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7行21栏;8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4行21栏;9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5行21栏;10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6行21栏;11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7行21栏;12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9行21栏;13栏合计行=财决01-1表80行21栏;14栏合计行=财决01-1表81行21栏。
2.核实性公式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应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功能分类科目”范围内。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各栏各行≥0。二
十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10表)
本表反映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本列支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明细情况。
本表为自动生成表,各项数据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10-1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10-2表)自动提取。
—50—
第五篇:2014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说明(财政部版12.05)
2014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说明
一、编报范围
(一)单位范围:本套决算编报范围包括列入2014部门预算编报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和企业集团;未实行部门预算的地区,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范围编报本套决算。具体包括:各级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纳入部门预算编报范围的企业和企业集团。未纳入部门预算编报范围的单位,不需向财政部门报送部门决算报表。
解放军、武警部队决算不纳入本套决算编报范围,其决算布臵文件另行下发。
(二)资金范围:本套决算编报内容包括预算单位的全部收支情况,编报口径与单位预算衔接一致。财政部门拨付未纳入部门预算编报范围单位的资金,不需编报本套决算。
二、填报口径
(一)本套决算收支报表均不包括偿还性资金。
(二)本套决算中“基本建设类资金”指单位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管理的资金,根据单位基建账并入会计“大账”后相关数据填报(未实行基建并账的单位,参照有关会计制度并账要求填报)。其中:财决05至05-2表、—1—
财决08至08-2表中“基本建设支出”和财决06-2表中“基本建设支出拨款”指由本级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购臵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所发生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支,不包括政府性基金、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及各类拼盘自筹资金等。
(三)本套决算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填报口径应符合•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0‟7号)的规定。地方单位按照各省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并予以说明。
(四)本套决算中“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是指按照•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财预„2009‟79号)和•财政部关于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财预„2010‟88号)及其他有关文件规定,在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核拨给单位的教育收费等资金。
(五)纳入本套决算编制范围的单位,参照“会计科目与部门决算报表对应关系表”设定的口径填报本套决算。
(六)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小学校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彩票机构会计制度‣的单位,2014年新旧会计制度转换后,财决—2— 02、07、09、12表等相关报表年初数按新制度口径填报。
三、录入级次
(一)纳入本套决算编报范围、独立编报预算的单位,都应作为独立核算机构逐户编制和录入本套决算。
(二)县级以下(含县级)不具备分户录入条件的预算单位,可以汇总录入本套报表。县级预算单位原则上应分户录入到二级预算单位。乡镇级预算单位原则上应分户录入到一级预算单位,也可按乡镇汇总录入,两种录入方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统一规定。
(三)预算单位应按照财务管理关系或单位预算级次,逐级汇总建立决算数据的树形结构。树形结构应规范、清晰。地方财政部门应按行政区划建立汇总节点。
四、填报要求
(一)一级预算单位应对部门本级、所属单位和本级代编决算报表进行审核、汇总,并对有关收入支出重复汇总数进行剔除。其中,“上级补助收入”科目应与“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科目进行对冲,“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科目应与“上缴上级支出”科目进行对冲。
(二)一级预算单位拨给企业和其他不属于本套报表编报范围单位的财政拨款,可由拨款单位根据用款单位经费使用情况代编决算,填报有关经费表。代编报表的具体填报方法如下:
—3—
1.报表封面信息中“单位基本性质”按用款单位实际情况填列;“单位执行会计制度”选择“其他”填列;“报表类型”选择“经费差额表”填列;其他项目标识全部按单位实际情况填列。
2.表中内容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划分,需要按项目填列的要逐项填列。
3.代编经费报表的单位原则上仅限于一级预算单位,各级财政部门不得使用“经费差额表”。
(三)中央和地方预算单位收到非本级财政部门的经费拨款,如单位已纳入所在地区部门预算编报范围,则应使用“经费差额表”向拨出款项的财政部门编报有关经费报表,包括财决01表至财决11表等。按单位整体情况反映的报表,如“资产负债简表”(财决12表)、“基本数字表”(财决附03表)和“机构人员情况表”(财决附04表)等,原则上仅按预算管理关系报送,但实际由非本级财政部门负担人员经费的,财决附03表中人员情况应按经费比例或实际负担人数拆分报送。如单位未纳入所在地区部门预算编报范围,则不需编报本套决算。
(四)一级预算单位和各级财政部门汇总本套决算时应进行单位户数核对,检查新报因素和上年代码填报是否正确。
(五)一级预算单位和各级财政部门汇总本套决算时应—4— 进行枚举字典检查,检查部门标识代码等封面信息以及填列的各类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是否符合规范。
(六)本套决算审核公式分为基本平衡公式、逻辑性公式和核实性公式三种类型。
1.基本平衡公式:用于审核表内平衡关系。软件中报错公式表现为红色,报错单元格表现为红色。应保持公式审核全部正确,不出现报错信息。
2.逻辑性公式:用于审核表内、表间相关数据逻辑关系。软件中提示公式表现为紫色,提示单元格表现为红色。原则上不应出现提示信息。如有公式提示,单位经核实并出具相关文件依据等,可保留提示信息,并在填报说明中列示有关依据。
3.核实性公式:用于审核表内、表间有关数据的合理性。软件中提示公式表现为绿色,提示单元格表现为黄色。如有公式提示,单位应根据会计账簿和有关台账进行核实,有错调整,无错保留,并在填报说明中进行说明。
审核中如出现多条公式提示或同一条公式提示涉及多个单位,应从明细报表或基层单位开始核查。多条公式或多个单位提示同一类内容提示,经逐条核实提示公式后,可在填报说明中分类归总说明。
(七)部门决算审核模板用于查询和审核决算数据填报的规范性和合理性,相关数据全部为自动提取生成。使用审
—5—
核模板进行分析时,如发现数据可能填报有误的情况,应先核实情况,并按照“有错更正,无错保留并说明原因”的原则处理。
地方财政部门、中央和地方各级主管部门如发现预算单位决算数据问题,应通知预算单位进行决算调整,不得随意更改单位数据。
(八)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填列的报表,应填列到最底级的科目。
(九)本套报表的填报和分户录入金额单位为“元”(保留两位小数),汇总打印报表以“万元”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
(十)部门决算填报说明应按照规定格式逐项编写。
(十一)正式上报的部门决算报表及相关资料统一用A3纸打印,并按照上报文件、填报说明、分析报告、决算报表的顺序装订。
五、封面填报方法
(一)单位名称:填列单位的全称,并加盖单位行政公章。一级预算单位填报本级报表时,应在单位名称后加“(本级)”。
(二)组织机构代码:根据各级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代码证书规定的9位码填列。
(三)财政预算代码:中央一级预算单位按财政部编制—6— 的三位代码填列,二级单位为六位代码,前三位填列其一级预算单位编码,后三位由主管部门从001-799依次自行编制。已经实行部门预算的地方单位,该代码应与部门预算代码一致;未实行部门预算的,可参照上述方法编制预算单位代码。
财政部门和一级预算单位汇总上报部门决算电子数据时,应通过“单位排序整理”功能对单位按财政预算代码进行排序(“高级”菜单中,排序方式设臵选择“树形结构次序优先”)。
(四)单位预算级次:填列部门和单位按照预算管理权限和经费领拨关系所确定的预算级次。
向同级财政部门编报预算并审核批复下一级预算单位预算,或向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对下一级预算单位核拨经费的单位(含没有下级预算单位),为一级预算单位,代码填“1”。向上一级预算单位编报预算并审核批复下一级预算单位预算,或向上一级预算单位领报经费并对下一级预算单位核拨经费的单位(含没有下级预算单位),按预算级次在“2”至“7”间选择填列。一级预算单位有下一级预算单位的,其本级代码填“2”;没有下一级预算单位的,代码填“1”,以此类推。
财政部门汇总本级预算单位或者下级财政报送决算数据时,代码填“0”(财政汇总);部门和单位不得填列“0”。
—7—
(五)单位基本性质:依据政府编制管理部门确定的单位及经费性质,在“行政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财政补助事业单位”、“经费自理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五种类型中选择填列。财政部门或主管单位叠加汇总所属单位决算时不填列本项。
其他单位:由列入本部门预算编制范围的企业集团、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非事业编制单位、一级预算单位代编“经费差额表”或“调整表”,以及财政部门编制“调整表”或“乡镇汇总录入表”时选择填列。
(六)单位执行会计制度:按单位实际执行的会计制度选择填列。财政部门或主管单位叠加汇总所属单位决算时不填列本项。
其他:由一级预算单位在编报“经费差额表”或“调整表”,以及财政部门编制“调整表”或“乡镇汇总录入表”时选择填列。
(七)预算管理级次:按单位预算分级管理的级次选择填列。单位向非本级财政部门报送决算时,应按拨款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级次填列。
(八)国民经济行业分类:3位代码,根据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门类、大类代码编制。
(九)隶属关系:由“隶属关系”和“部门标识代码”组成,以9位代码表示。具体填报方法如下:
—8— 中央单位:前六个空格均填零,后三个空格根据国家标准•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代码‣(GB/T 4657-2009)编制。
地方单位:前六个空格根据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编制。具体编制方法:省级单位以行政区划代码的前两位数字后加4个零表示,如湖北省省属单位一律填“420000”;地市级单位以行政区划代码的前四位数字后加2个零表示,如湖北省黄冈市市属单位一律填列“421100”;县级(含乡镇)所属单位以行政区划代码的本身6位数表示,如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县级及乡镇级单位一律填列“421122”。后三个空格按照单位财务或归口管理的部门、机构,比照国家标准•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代码‣(GB/T 4657-2009)填报。财政部门汇总本级预算单位或者下级财政报送决算数据时建立的汇总报表,一律选择“999”(财政汇总)填列。
(十)报表类型:按单位实际填报的报表类型选择填列。其中:
“0”表示单户表,由独立核算单位录入本单位数据时使用。
“1”表示经费差额表,由一级预算单位代资金使用单位编制报表或单位向非本级财政部门编制报表时使用。要求以正数填报财决01至11表,有经费结余的可填报财决1
2—9—
表;一般不填报财决附03表和财决附04表等按单位整体情况反映的报表。
“2”表示调整表,由汇总单位剔除重复汇总数据时使用。汇总单位只能用调整表剔除因叠加汇总而导致的上下级单位收入、支出虚增部分,不得用于调整基层单位上报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数据。要求以负数填报相关报表,一般不填报财决附03表和财决附04表等按单位整体情况反映的报表。
调整表和经费差额表的内容应分别填报,不能将两类表的内容混编在同一套报表中。
“3”表示行政单位汇总录入表,由县级以下(含县级)主管部门汇总录入行政单位数据时使用。
“4”表示事业单位汇总录入表,由县级以下(含县级)主管部门汇总录入事业单位数据时使用。
“5”表示经费自理事业单位汇总录入表,由县级以下(含县级)主管部门汇总录入经费自理事业单位数据时使用。
“6”表示乡镇汇总录入表,由乡镇汇总录入决算数据时使用。
“7”表示叠加汇总表,单位报表汇总时由系统自动生成。
“8”表示其他单位汇总录入表,由县级以下(含县级)—10— 主管部门汇总录入其他单位数据时使用。
(十一)新报因素:根据单位实际报送部门决算情况选择填列。
“0”表示连续上报,由连续编报决算报表且报表类型未改变的单位使用。如单位只是组织机构代码发生改变,仍选择连续上报。
“1”表示新增单位,由新设立的预算单位使用,包括因机构改革进行合并、分立的单位。
“2”表示上年应报未报,由上一应编未编决算报表的单位使用。
“3”表示报表类型改变,由编报决算报表类型发生改变的单位使用,包括单位由汇总录入表改单户表编报等情况。
“5”表示纳入部门预算范围,由当年新纳入部门预算范围的单位使用。
“6”表示隶属关系改变,由当年因机构改革等原因改变隶属关系的单位使用。
“9”表示其他,决算编报单位出现上述以外的情况时使用。
(十二)上年代码:连续上报单位应填报上年代码,填报规则为“上年组织机构代码+上年报表类型代码”。
(十三)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1—
单位名称应多于三个汉字;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填表人应多于两个汉字;电话号码区号首位应为“0”,电话号码不应为空且应为数字;邮政编码应为六位数字;单位地址应大于10个字符的长度;单位所在地区、预算管理级次、隶属关系、部门标识代码、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新报因素不应为空。
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时,必须填报财政预算代码。
当报表类型=“2”(调整表)时,单位基本性质应选“90”(其他单位),单位执行会计制度应选“50”(其他)。
中央单位的隶属关系码应为“000000”,省级单位隶属关系代码后四位应为零,地(市)级单位隶属关系代码后两位应为零,县级或乡(镇)级隶属关系代码后两位不应为零。地方单位的部门标识不为企业集团。
当报表类型=“3”(行政单位汇总录入表)时,单位基本性质应选“10”(行政单位);当报表类型=“4”(事业单位汇总录入表)时,单位基本性质应选“21”(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22”(财政补助事业单位);当报表类型=“5”(经费自理事业单位汇总录入表)时,单位基本性质应选“23”(经费自理事业单位);当报表类型=“8”(其他单位汇总录入表)时,单位基本性质应选“90”(其他单位)。
当预算管理级次为乡(镇)级时,报表类型应为“0”(单—12— 户表)、“1”(经费差额表)、“6”(乡镇汇总录入表)或“7”(叠加汇总表)。
当新报因素=“0”(连续上报)时,上年代码不应为空,且应为10位(上年组织机构代码+上年报表类型代码),其中:上年组织机构代码应符合决算编制要求,上年报表类型应与本年报表类型相同;当新报因素=“1”(新增单位)、“2”(上年应报未报)、“5”(纳入部门预算范围)时,上年代码应为空。如果上年代码为空,则新报因素不应为连续上报。
组织机构代码应符合决算编制要求。2.逻辑性公式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50”(其他)时,报表类型应为“1”(经费差额表)、“2”(调整表)或“6”(乡镇汇总录入表)或“8”(其他单位汇总录入表)。
3.核实性公式
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1”(一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3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2”(二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6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3”(三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9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4”(四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12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
—13—
位预算级次=“5”(五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15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6”(六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18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7”(七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21位;当单位预算级次=“0”(财政汇总)时,部门标识代码=“999”(财政汇总)且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当单位预算级次≠“0”(财政汇总)时,部门标识代码不为“999”(财政汇总)。
当部门标识代码=“999”(财政汇总)时,单位预算级次=“0”(财政汇总)且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
新报因素≠“9”(其他)。
如果预算管理级次=“20”(省级),则单位预算级次≤5;如果预算管理级次=“30”(地市级),则单位预算级次≤3;如果预算管理级次=“40”(县级)、“50”(乡镇级),则单位预算级次≤2。
当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且单位预算级次=“0”(财政汇总)时,部门标识代码=“999”(财政汇总)。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24”(医院会计制度)、“27”(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30”(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或“40”(企业会计制度)时,单位基本性质≠“10”(行政单位)或“21”(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
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时,国民经济行业分—14— 类=“S90”(中国共产党机关)、“S91”(国家机构)、“S92”(人民政协、民主党派)、“S94”(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其他成员组织);当单位预算级次=“0”(财政汇总)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S91”(国家机构);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且单位名称中包含“公证”或“机关服务中心”表述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L72”(商业服务业);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且单位名称中包含“信息中心”或“网络”表述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L6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当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时,封面单位基本性质和单位执行会计制度为空。
六、收入支出决算总表(财决01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的预、决算收支和年末结转结余情况。
本表年初预算数由单位依据同级财政部门批复的年初预算数填列;决算数据可自动生成,相关数据从本套决算的其他报表中提取。
本年支出合计年初预算数包括使用本年收入、年初结转和结余以及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等资金安排的支出。
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24行=(1+3+4+5+6+7)行;26行=(27+28+
—15—
29)行;36行=(24+25+26)行;71行=(72+73+…+81)行;83行=(37+38+…+58)行=(60+63+66+67+68)行;84行=(85+86+87+88)行;89行=(90+91+92)行;95行=(83+84+89)行;36行=95行。
2.逻辑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行≥2行。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7行、24至25行、37至58行、60至88行≥0。
如果报表类型=“1”(经费差额表),则各行各列≥0。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各行各列≤0。
七、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财决01-1表)本表反映单位本的财政拨款预、决算收支和年末结转结余情况。
本表年初预算数由单位依据同级财政部门批复的财政拨款年初预算数填列;决算数据可自动生成,相关数据从本套决算的其他报表中提取。
本年支出合计年初预算数包括使用本年收入及年初结转和结余安排的支出。
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24行=(1+2)行;26行=(27+28)行;30行=(24—16— +26)行;54行=(55+56)行;57行=(58+59)行;77行=(31+32+…+52)行=(54+57)行=(65+66+…+74)行;79行=(80+81)行;83行=(77+79)行;3栏各行=(4+5)栏各行;6栏各行=(7+8)栏各行;30行1栏=83行9栏;30行2栏=83行12栏;(1+27)行1栏=83行10栏;(1+27)行2栏=83行13栏;(2+28)行1栏=83行11栏;(2+28)行2栏=83行14栏。
2.逻辑性公式
2行=财决01表2行;24行=财决01表1行。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31行至52行3栏对应≤财决01表37行至58行3栏;31行至52行6栏对应≤财决01表37行至58行4栏;54行至59行9栏对应≤财决01表60行至65行5栏;54行至59行12栏对应≤财决01表60行至65行6栏;65行至74行12栏对应≤财决01表72行至81行6栏;77行9栏对应≤财决01表83行5栏;77行12栏对应≤财决01表83行6栏;79行9栏对应≤财决01表89行5栏;80行12栏对应≤财决01表90行6栏;81行12栏对应≤财决01表91行6栏;83行9栏对应≤财决01表95行5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且财决01表92行6栏≥0,79行12栏对应≤财决01表89行6栏;83行12栏对应≤财决01表95行6栏。
—17—
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各行各列≥0。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各行各列≤0。
八、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2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及结余分配等情况。根据单位收入支出总账、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分析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编码、名称:按照•2014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类”、“款”、“项”的编码和名称填列(包括有关科目修订文件,下同)。单位取得的除财政拨款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外的各项收支,应按照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的性质,比照•2014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相关支出功能分类科目选择科目编码和名称。
单位用财政拨款资金和其他资金安排的住房改革支出,应统一在“22102”(住房改革支出)科目下的“2210201”(住房公积金)、“2210202”(提租补贴)和“2210203”(购房补贴)科目反映。
(二)年初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上年结转本年使用的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和经营结余。本栏数据不包括事业单位净资产项下的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
1.基本支出结转:填列单位基本支出收支相抵后结转—18— 本年使用的累计余额,包括事业单位未转入事业基金的基本支出结转。
2.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从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等取得,需要结转本年继续使用的项目支出收支累计余额。
3.基本建设资金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基本建设类资金中非偿还性资金结转本年使用的累计余额。
4.经营结余:填列事业单位上未进行分配并结转本年使用的经营收支结余,以及按制度规定结转的经营亏损(以负数填报)。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未分配利润在此填列。
(三)本年收入:填列单位本取得的全部收入。
(四)本年支出:填列单位本全部支出。
(五)结余分配:填列单位当年结余的分配情况。根据•关于事业单位提取专用基金比例问题的通知‣(财教„2012‟32号)规定,事业单位职工福利基金的提取比例,在单位非财政拨款结余的40%以内确定,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超过规定比例的单位,应在填报说明中详细说明并附文件依据。
其他:反映单位除交纳所得税、提取职工福利基金、转入事业基金以外的结余分配情况。如本栏有数,则应在填报说明中说明具体内容及相关政策依据。
—19—
(六)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填列单位用事业基金弥补当年收支差额的数额。
(七)年末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结转下年的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和经营结余。除事业单位经营亏损和事业单位行业会计制度明确可列负结余的情况外,一般不应有负数。本栏数据不包括事业单位净资产项下的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
(八)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3+5)栏各行;8栏各行=(9+10+11)栏各行=(1+6-7)栏各行;13栏各行=(14+15+16+17)栏各行;18栏各行=(19+20+22)栏各行=(1+6-7+12-13)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6、7栏各行、12至17栏各行≥0。
1栏合计行=财决01表26行2栏;2栏合计行=财决01表27行2栏;3栏合计行=财决01表28行2栏;5栏合计行=财决01表29行2栏;6栏合计行=财决01表24行2栏;7栏合计行=财决01表83行6栏;12栏合计行=财决01表25行2栏;13栏合计行=财决01表84行6栏;14栏合计行=财决01表85行6栏;15栏合计行=财决01表—20— 86行6栏;16栏合计行=财决01表87行6栏;17栏合计行=财决01表88行6栏;18栏合计行=财决01表89行6栏;19栏合计行=财决01表90行6栏;20栏合计行=财决01表91行6栏;22栏合计行=财决01表92行6栏。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科目”范围时,12、13栏各行=0。
当(12+13)栏各行=0时:9栏各行=19栏各行,10栏各行=20栏各行,11栏各行=22栏各行。
3.核实性公式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不应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功能分类科目”范围内。
当11栏各行=0时,22行各栏=0。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且单位执行会计制度≠“24”(医院会计制度)、“2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27”(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时,则2至4栏各行、19至21栏各行≥0。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10”(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时,5栏、11至17栏、22栏各行均为零。
如果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且11栏各行≥0,则22栏各行=0。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30”(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时,5栏、11至17栏、22栏各行均为零。
—21—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805”(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3“离退休人员管理机构”除外)时,13栏各行均为0。
如果报表类型≠“1”(经费差额表)和“2”(调整表),则本表不应为空。
20栏=10栏+财决06表11栏-财决06表12栏。财决02表11栏各行=财决02表5栏各行+财决03表5栏各行-财决04表5栏各行。
当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或“2”(调整表)时:如果19栏各行<0,则19栏各行≥2栏各行;如果20栏各行<0,则20栏各行≥3栏各行;如果21栏各行<0,则21栏各行≥4栏各行。
九、收入决算表(财决03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取得的全部收入情况。根据单位收入总账、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财政拨款收入:填列单位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包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
一级预算单位收到的应拨给下级单位使用的款项,年终决算时尚未拨出的,在编报时列为本单位财政拨款。
(二)上级补助收入:填列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22— 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三)事业收入:填列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专户实际核拨的教育收费等资金在此反映。
(四)经营收入:填列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五)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填列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六)其他收入:填列单位取得的除上述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未纳入财政预算或财政专户管理的投资收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捐赠收入,现金盘盈收入、存货盘盈收入、收回已核销应收及预付款项、无法偿付的应付及预收款项等。各单位“本级横向财政拨款”和“非本级财政拨款”,以及行政单位收到的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填列在本项内。
本级横向财政拨款:填列从本级财政部门以外的“同级单位”取得的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并以合同形式从本级财政部门以外的“同级单位”取得的财政拨款,不在本项反映,应填列在“事业收入”栏。
(七)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3+4+5+6+7)栏各行。
—23—
2.逻辑性公式
1栏各行=财决02表6栏各行;1栏合计行=财决01表24行2栏;2栏合计行=财决01表1行2栏;3栏合计行=财决01表3行2栏;4栏合计行=财决01表4行2栏;5栏合计行=财决01表5行2栏;6栏合计行=财决01表6行2栏;7栏合计行=财决01表7行2栏。
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9栏各行≥0,7栏各行≥(8+9)栏各行。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10”(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时,3至6栏各行=0。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30”(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时,3栏、5栏、6栏各行=0。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24”(医院会计制度)、“2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时,5栏各行=0。
十、支出决算表(财决04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全部支出情况。根据单位支出总账、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分析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基本支出:填列单位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该类支出明细还应在“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1表)中按支出经济分类科—24— 目进行反映。
(二)项目支出:填列单位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各项支出。该类支出明细还应在“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2表)中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进行反映。
(三)上缴上级支出:填列事业单位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规定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
(四)经营支出:填列事业单位在专业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五)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填列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六)主管部门在汇总决算时,应使用调整表对“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与收入表中“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上级补助收入”进行冲抵。
(七)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3+4+5+6)栏各行。2.逻辑性公式
1栏各行=财决02表7栏各行;1栏合计行=财决01表83行6栏;1栏对应类合计行=财决01表37至58行4栏;2栏合计行=财决01表60行6栏;3栏合计行=财决01表63行6栏;4栏合计行=财决01表66行6栏;5栏合—25—
计行=财决01表67行6栏;6栏合计行=财决01表68行6栏。
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6栏≥0。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10”(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时,4至6栏各行=0。
如果5栏各行大于零,则财决02表5栏各行+财决03表5栏各行≠0。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24”(医院会计制度)、“2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时,5栏各行=0。
十一、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的明细情况,不包括应在“经营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中核算的各项支出。
本表为自动生成表,各项数据从“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1表)、“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2表)自动提取。
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9+54+65+80+85+92+95+99)栏各行;2栏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8)栏各行;39栏各行=(40—26— +41+…+53)栏各行;54栏各行=(55+56+…+64)栏各行;65栏各行=(66+67+…+79)栏各行;80栏各行=(81+82+83+84)栏各行;85栏各行=(86+87+…+91)栏各行;92栏各行=(93+94)栏各行;95栏各行=(96+97+98)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2栏合计行=财决01表72行6栏;11栏合计行=财决01表73行6栏;39栏合计行=财决01表74行6栏;54栏合计行=财决01表78行6栏;65栏合计行=财决01表79行6栏;80栏合计行=财决01表75行6栏;85栏合计行=财决01表77行6栏;92栏合计行=财决01表76行6栏;95栏合计行=财决01表80行6栏;99栏合计行=财决01表81行6栏。
1至53栏各行=财决05-1表1至53栏各行+财决05-2表1至53栏各行;65至94栏各行=财决05-1表65至94栏各行+财决05-2表65至94栏各行;54至64栏各行=财决05-2表54至64栏各行;95至99栏各行=财决05-2表95至99栏各行。
十二、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1表)本表反映单位本基本支出的明细情况。根据单位基本支出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27—
(一)本表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其他资本性支出、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债务利息支出、赠与等支出,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
因公出国(境)费用:填列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
公务接待费:填列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费用。
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填列单位公务用车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等支出。
其他交通费用:填列单位除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外的其他交通费用。如飞机、船舶等的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出租车费用等。
公务用车购臵:填列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臵支出(含车辆购臵税)。
其他交通工具购臵:填列单位除公务用车外的其他各类交通工具(如船舶、飞机)购臵支出(含车辆购臵税)。
(二)本表支出不包括应在“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中核算的各项支出。
(三)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9+65+80+85+92)栏各行;2—28— 栏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8)栏各行;39栏各行=(40+41+…+53)栏各行;65栏各行=(66+67+…+79)栏各行;80栏各行=(81+82+83+84)栏各行;85栏各行=(86+87+…+91)栏各行;92栏各行=(93+94)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1栏各行=财决04表2栏各行。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99栏各行≥0;66、69、70、72至76栏各行=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1”(住房公积金)时,除1、39、50栏外,各栏均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2”(提租补贴)时,除1、39、51栏外,各栏均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3”(购房补贴)时,除1、39、52栏外,各栏均为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3”(国防)且科目代码≠“2030603”(人民防空)时,2、40、41栏各行应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80501”(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2080502”(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4”(未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时,2栏各行应为0。
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并且报表类型不为“6”(乡镇汇总录入表)、“7”(叠加汇总表)时,9栏=0。
—29—
十三、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2表)本表反映单位本项目支出的明细情况,根据单位项目支出明细账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本表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债务利息支出、赠与、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和其他支出,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
基本建设支出:填列由本级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购臵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所发生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不包括政府性基金、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及各类拼盘自筹资金等。
其他资本性支出:填列由各级非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购臵固定资产、战备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和财政支出企业更新改造所发生的支出。
(二)本表支出不包括应在“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中核算的各项支出。
(三)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9+54+65+80+85+92+95+—30— 99)栏各行;2栏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8)栏各行;39栏各行=(40+41+…+53)栏各行;54栏各行=(55+56+…+64)栏各行;65栏各行=(66+67+…+79)栏各行;80栏各行=(81+82+83+84)栏各行;85栏各行=(86+87+…+91)栏各行;92栏各行=(93+94)栏各行;95栏各行=(96+97+98)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1栏各行=财决04表3栏各行。99栏各行=0。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99栏各行≥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3”(国防)且科目代码≠“2030603”(人民防空)时,2、40、41栏各行应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80501”(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2080502”(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4”(未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时,2栏各行应为0。
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并且报表类型不为“6”(乡镇汇总录入表)、“7”(叠加汇总表)时,9栏=0。
十四、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项目资金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情况。
—31—
本表可自动生成,各项数据从“行政事业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1表)、“基本建设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2表)中提取。
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4+5+6)栏各行;7栏各行=(8+9+10)栏各行;13栏各行=(1-7+11-12)栏各行;14栏各行=(15+16)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2栏各行=财决02表3栏各行;7栏各行=财决04表3栏各行=财决05-2表1栏各行;13栏各行=财决02表20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4栏各行≤财决03表2栏各行;(4+5+6)栏各行≤财决03表1栏各行;11栏各行≤财决02表12栏各行;12栏各行≤财决02表13栏各行。
十五、行政事业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1表)本表反映单位本行政事业类项目收支余情况。根据单位项目资金收支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并分项目逐一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项目代码:填列单位部门预算项目代码。中央单位项目代码由13位数字组成(3位部门代码+2位年份码+—32— 8位项目序号),其中:上年结转项目代码延用上年代码,年中追加项目代码由单位根据编码规则自行编制。非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不需填列本项。
地方单位按照同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
(二)项目类别:中央单位依照部门预算中项目类别填报,具体分为国务院已研究确定项目、经常性专项业务费项目、跨支出项目和其他项目四种类别。非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不需填列本项。
地方单位按照同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
(三)打捆标识:中央单位依照部门预算项目打捆标识填报,选择数字000至999填列(默认为000,即非打捆项目)。非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不需填列本项。
地方单位按照同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
(四)资金来源:填列单位行政事业类项目支出的资金来源情况。其中:
1.年初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以前安排行政事业类项目的资金结转到本使用部分。
2.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以前安排行政事业类项目的财政拨款资金结转到本使用部分。
3.财政拨款:填列单位本安排行政事业类项目的财政拨款。
4.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填列单位本使用财政专户
—33—
核拨的教育收费等资金安排的行政事业类项目支出。
5.其他资金:填列单位本安排行政事业类项目支出的其他资金。
(五)支出数:填列单位本行政事业类项目的支出数。
对于存在多种资金来源的项目,单位如无法区分财政拨款、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和其他资金支出数,应按项目资金的构成比例计算填列。
(六)结余分配:填列事业单位按照有关财务管理规定进行结余分配的项目支出结余资金。对财政拨款项目支出结余,中央单位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0‟7号)的规定不能进行分配;地方单位按照各省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并予以说明。对单位自筹项目结余资金,按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填报。
(七)年末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截至年底尚未列支出的行政事业类项目资金。
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行政事业类项目截至年底尚未列支出的财政拨款资金。
(八)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4+5+6)栏各行;7栏各行=(8+9—34— +10)栏各行;13栏各行=(1-7+11-12)栏各行;14栏各行=(15+16)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则项目名称不能为空。
1栏各行=财决02表(3-4)栏各行;13栏各行=财决02表(20-21)栏各行。
当报表类型≠“2”(调整表)、“7”(叠加汇总表)且同一个项目3栏>0或4栏>0时,12栏=0。当11栏各行=0且12栏各行=0时,14栏各行=(3+4-8)栏各行。
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16栏各行≥0;2栏各行≥3栏各行;13栏各行≥14栏各行。
项目名称不应为科目名称。
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3栏+4栏+8栏+14栏)各行≠0时:项目代码、项目类别不应为空;项目代码长度应为13位;项目类别应在枚举字典范围内。
如果打捆标识不为空,则应在枚举字典范围内。
十六、基本建设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2表)本表反映单位本用非偿还性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类项目收支余情况,根据单位项目资金收支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并分项目逐
—35—
一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项目代码:填列单位部门预算项目代码。中央单位项目代码由13位数字组成(3位部门代码+2位年份码+8位项目序号),其中:上年结转项目代码延用上年代码,年中追加项目代码由单位根据编码规则自行编制。非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不需填列本项。
地方单位按照同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
(二)项目类别:中央单位依照部门预算中项目类别填报,具体分为国务院已研究确定项目、经常性专项业务费项目、跨支出项目和其他项目四种类别。非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不需填列本项。
地方单位按照同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
(三)打捆标识:中央单位依照部门预算项目打捆标识填报,选择数字000至999填列(默认为000,即非打捆项目)。非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不需填列本项。
地方单位按照同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
(四)资金来源:填列单位基本建设类项目的非偿还性资金来源情况。其中:
1.年初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以前安排基本建设类项目的资金结转到本使用部分。
2.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以前安排基本建设类项目的财政拨款资金结转到本使用部分。
—36— 3.财政拨款:填列单位本安排基本建设类项目的财政拨款。
4.基本建设支出拨款:填列本由本级发展与改革部门安排的基本建设类项目财政拨款。
5.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填列单位本使用财政专户核拨的教育收费等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类项目支出。
6.其他资金:填列单位本安排基本建设类项目的其他资金。根据基本建设类项目除财政拨款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外的非偿还性资金来源情况填列。
(五)支出数:填列单位本基本建设类项目的支出数。
对于存在多种资金来源的项目,单位如无法区分财政拨款、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和其他资金支出数,应按项目资金的构成比例计算填列。
(六)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填列单位动用事业基金安排基本建设类项目的资金。
(七)结余分配:填列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进行结余分配的基本建设项目结余资金,包括单位年末留成收入。对财政拨款项目支出结余,中央单位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0‟7号)的规定不能进行分配;地方单位按照各省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并予以说明。对单位自筹项
—37—
目结余资金,按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填报。
(八)年末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截至年底尚未列支出的基本建设类项目资金。
1.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基本建设类项目截至年底尚未列支出的财政拨款资金。
2.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中央单位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0‟7号)规定填报;地方单位按照各省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并予以说明。
(九)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4+6+7)栏各行;8栏各行=(9+10+11)栏各行;14栏各行=(1-8+12-13)栏各行;15栏各行=(16+17)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则项目名称不能为空。
2栏各行=财决02表4栏各行;14栏各行=财决02表21栏各行。
财决06表1至4栏各行=财决06-1表1至4栏各行+财决06-2表1至4栏各行;财决06表5至16栏各行=财决06-1表5至16栏各行+财决06-2表6至17栏各行。
—38—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3+5)栏各行≥财决05-2表54栏各行;9栏各行≥财决05-2表54栏各行。
当12栏各行=0且13栏各行=0时,15栏各行=(3+4-9)栏各行。
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17栏各行≥0;2栏各行≥3栏各行;4栏各行≥5栏各行;14栏各行≥15栏各行;9栏合计行≤财决05-1表65栏合计行+财决05-2表(54栏+65栏)合计行。
项目名称不应为科目名称。
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3栏+4栏+9栏+15栏)各行≠0时:项目代码、项目类别不应为空;项目代码长度应为13位;项目类别应在枚举字典范围内。
如果打捆标识不为空,则应在枚举字典范围内。
十七、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7表)本表反映单位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的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等情况,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分析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年初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上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结余结转本年使用的情况,其中:基本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单独列示。
—39—
(二)本年收入:填列单位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
(三)本年支出:填列单位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情况。
表中9至13栏数据可自动提取生成。
1.基本支出:填列单位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各项支出。
2.人员经费:填列单位基本支出中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3.日常公用经费:填列单位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除人员经费以外的基本支出。
4.项目支出:填列单位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各项支出。
(四)年末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年末结转下年使用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数。
(五)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3)栏各行;5栏各行=(6+7)栏各行;10栏各行=(11+12)栏各行;9栏各行=(10+13)栏各行;15栏各行=(16+17)栏各行=(1+5-9)栏各—40— 行;16栏各行=(2+6-10)栏各行;17栏各行=(3+7-13)栏各行;18栏各行=(4+8-14)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应在“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科目”范围内。
1栏合计行=财决01-1表27行2栏;5栏合计行=财决01-1表1行2栏;(5栏+财决09表5栏)合计行=财决01表1行2栏;9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7行13栏;10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4行13栏;11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5行13栏;12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6行13栏; 13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7行13栏;14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8行13栏;(13-14)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9行13栏;15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9行13栏;16栏合计行=财决01-1表80行13栏;17栏合计行=财决01-1表81行13栏;(4栏+财决09表4栏)各行=财决06-2表3栏各行;(5栏+财决09表5栏)各行=财决03表2栏各行;(财决07表7栏+财决09表7栏)各行=财决06表4栏各行;(8栏+财决09表8栏)各行=财决06-2表4栏各行;(13栏+财决09表13栏)各行=财决06表8栏各行;(14栏+财决09表14栏)各行=财决06-2表9栏各行;(17栏+财决09表17栏)各行=财决06表14栏各行;(18栏+财决09表18栏)各行=财决06
—41—
-2表15栏各行;(3-4)栏各行+财决09表(3-4)栏各行=财决06-1表3栏各行;(7-8)栏各行+财决09表(7-8)栏各行=财决06-1表4栏各行;(13-14)栏各行+财决09表(13-14)栏各行=财决06-1表8栏各行;(17-18)栏各行+财决09表(17-18)栏各行=财决06-1表14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0栏+财决09表10栏+财决11表10栏)各行≤财决05-1表1栏各行;(11栏+财决09表11栏+财决11表11栏)各行≤财决05-1表(2+39)栏各行;(12栏+财决09表12栏+财决11表12栏)各行≤财决05-1表(1-2-39)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财决07表5栏+财决09表5栏+财决11表5栏)各行≤财决03表1栏各行;(财决07表9栏+财决09表9栏+财决11表9栏)各行≤财决04表1栏各行。
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各栏各行≥0;3栏各行≥4栏各行;7栏各行≥8栏各行;13栏各行≥14栏各行;17栏各行≥18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且财决02表(19栏+20栏)各行≥0,则(财决07表15栏+财决09表15栏+财决11表17栏)各行≤财决02表(19+20)栏各行。
—42—
十八、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8表)本表反映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本列支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明细情况。
本表为自动生成表,各项数据从“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8-1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8-2表)自动提取。
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9+54+65+80+85+92+95+99)栏各行;2栏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8)栏各行;39栏各行=(40+41+…+53)栏各行;54栏各行=(55+56+…+64)栏各行;65栏各行=(66+67+…+79)栏各行;80栏各行=(81+82+…+84)栏各行;85栏各行=(86+87+…+91)栏各行;92栏各行=(93+94)栏各行;95栏各行=(96+97+98)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1栏各行=财决07表9栏各行。
1至53栏各行=财决08-1表1至53栏各行+财决08-2表1至53栏各行;65至94栏各行=财决08-1表65至94栏各行+财决08-2表65至94栏各行;54至64栏各行=财决08-2表54至64栏各行;95至99栏各行=财决
—43—
08-2表95至99栏各行。
2栏合计行=财决01-1表65行13栏;11栏合计行=财决01-1表66行13栏;39栏合计行=财决01-1表67行13栏;54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1行13栏;65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2行13栏;80栏合计行=财决01-1表68行13栏;85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0行13栏;92栏合计行=财决01-1表69行13栏;95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3行13栏;99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4行13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本表各栏+财决10表各栏≤财决05表对应栏。
十九、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8-1表)
本表反映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本列支的基本支出明细情况。根据单位基本支出明细账中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本表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其他资本性支出、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债务利息支出、赠与等支出,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
(二)审核公式
—44—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9+65+80+85+92)栏各行;2栏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8)栏各行;39栏各行=(40+41+…+53)栏各行;65栏各行=(66+67+…+79)栏各行;80栏各行=(81+82+83+84)栏各行;85栏各行=(86+87+…+91)栏各行;92栏各行=(93+94)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应在“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科目”范围内。
1栏各行=财决07表10栏各行;(2+39)栏各行=财决07表11栏各行;(1-2-39)栏各行=财决07表12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本表各栏+财决10-1表各栏≤财决05-1表对应栏。
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99栏各行≥0;66、69、70、72至76栏各行=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1”(住房公积金)时,除1、39、50栏外,各栏均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2”(提租补贴)时,除1、39、51栏外,各栏均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3”(购房补贴)时,除
1、—45—
39、52栏外,各栏均为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3”(国防)且科目代码≠“2030603”(人民防空)时,2、40、41栏各行应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80501”(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2080502”(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4”(未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时,2栏各行应为0。
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并且报表类型不为“6”(乡镇汇总录入表)、“7”(叠加汇总表)时,9栏=0。
二十、公共预算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8-2表)
本表反映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本列支的项目支出明细情况,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本表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债务利息支出、赠与、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和其他支出,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
基本建设支出:填列由本级发展与改革部门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集中安排的用于购臵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所发生的支出。
其他资本性支出:填列由本级非发展与改革部门用公共—46— 预算财政拨款集中安排的用于购臵固定资产、战备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和财政支出企业更新改造所发生的支出。
(二)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9+54+65+80+85+92+95+99)栏各行;2栏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8)栏各行;39栏各行=(40+41+…+53)栏各行;54栏各行=(55+56+…+64)栏各行;65栏各行=(66+67+…+79)栏各行;80栏各行=(81+82+83+84)栏各行;85栏各行=(86+87+…+91)栏各行;92栏各行=(93+94)栏各行;95栏各行=(96+97+98)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应在“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科目”范围内。
1栏各行=财决07表13栏各行;54至64栏各行=财决05-2表54至64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本表各栏+财决10-2表各栏≤财决05-2表对应栏。
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99栏各行≥0。
—47—
99栏各行=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3”(国防)且科目代码≠“2030603”(人民防空)时,2、40、41栏各行应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80501”(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2080502”(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4”(未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时,2栏各行应为0。
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并且报表类型不为“6”(乡镇汇总录入表)、“7”(叠加汇总表)时,9栏=0。
二十一、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9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的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等情况,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分析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年初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上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结余结转本年使用的情况,其中:基本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单独列示。
基本建设资金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基本建设项目中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结转数。
(二)本年收入:填列单位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
基本建设资金收入:填列单位本实际收到用于基本—48— 建设类项目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
(三)本年支出:填列单位本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情况。
1.基本支出:填列单位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各项支出。
2.人员经费:填列单位基本支出中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3.日常公用经费:填列单位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除人员经费以外的基本支出。
4.项目支出:填列单位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各项支出。
5.基本建设资金支出:填列单位基本建设类项目中使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的支出数。
(四)年末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年末结转下年使用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数。
(五)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3)栏各行;5栏各行=(6+7)栏各行;10栏各行=(11+12)栏各行;9栏各行=(10+13)栏各行;15栏各行=(16+17)栏各行=(1+5-9)栏各
—49—
行;16栏各行=(2+6-10)栏各行;17栏各行=(3+7-13)栏各行;18栏各行=(4+8-14)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应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科目”范围内。
1栏合计行=财决01-1表28行2栏;5栏合计行=财决01表2行=财决01-1表2行2栏;9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7行14栏;10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4行14栏;11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5行14栏;12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6行14栏; 13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7行14栏;14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8行14栏;(13-14)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9行14栏;15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9行14栏;16栏合计行=财决01-1表80行14栏;17栏合计行=财决01-1表81行14栏。
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各栏各行≥0;3栏各行≥4栏各行;7栏各行≥8栏各行;13栏各行≥14栏各行;17栏各行≥18栏各行。
二十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10表)
本表反映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本列支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明细情况。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