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创新创业征文比赛的策划
关于举办湖南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征文比赛的策划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技能的精神,实施“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行动”,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探索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社会生产部门、大学生个体三方联动的创业发展机制,加快知识、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进程,推动湖南工业大学创新创业的发展,决定举办“湖南工业大学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征文大赛”!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共青团创新创业指导中心
协办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各个下属院系
二、主要内容及程序
(一)主题:励志点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
(二)参赛对象:正在就读的湖南工业大学本、专科大学生;
(三)内容要求:大赛遵循“原创性、先进性、实用性”的原则,要求参赛者自主选题,独立设计完成,但主旨不变;文体不限,参赛者的参赛作品必须具有合理性。进入决赛的选手要提交完善的个人资料和作品简介。
(四)参赛人员报名:参赛选手应如实填写报名表。参赛作品不得损害第三方利益,有知识产权纠纷的作品不得参加比赛。报名表应注明参赛者和指导老师的真实姓名及联系方式。
(五)评选方法:先由各个院系相关部门对参赛的参赛作品进行预评审,选取可行性及先进性俱佳的作品进入决赛;决赛时,按照各院系推荐上来的作品进行评比,审查。
评选原则及标准:比赛评审严格贯彻公平、公正的原则。初赛主要考察参赛选手的作品,根据作品进行初步筛选;决赛主要考察参赛选手作品的原创性、合理先进性、实用性进行评比。
(六)奖励:决赛设特等奖1名,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优秀奖若干名,组织奖3名。向所有获奖选手和院系颁发证书或奖牌。
(八)报名方式:由各院系的创新创业部长把报名表分发到各班班长手上进行报名。
(九)赛后的宣传:
对于此次比赛获奖的作品,指导中心的宣传部必须进行宣传栏式的展览,并在作品的下方附上作者的姓名、所属院系以及指导老师。还必须在校内所有宣传媒体进行宣传表扬.三、有关要求
(一)各院系有关单位和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准备,做好有关大学生参赛报名工作,为参赛者提供优质服务,确保大赛顺利、成功举行。
(二)新闻媒体及各级团学组织要积极做好此次大赛的宣传发动工作,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努力扩大本次活动在校园中的影响,使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广泛深入开展。
四、部门安排:
办公室:负责具体时间的安排和具体工作的分配;
活动部:负责此次活动的具体策划;
项目部:负责活动前期各个事项的调查;
宣传部:负责活动前后的宣传,总结工作:
外联实践部:负责此次活动所有费用的赞助。
活动部:
李 俊江璐琳
2009-3-29
第二篇:创新创业征文
创新创业征文
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 艺术设计4班 佘丽娟 2009580075 江泽民同志多次提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如果失去了创造的冲动和欲望,而仅仅安于现状和守成,那么中华民族最终将失去发展的不竭动力。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不仅是希望创业的同学所应考虑的事情,即使是在其他岗位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也不该失去创新之“心”。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创新是对人的发展总体的把握,创业着重的是对人的价值具体的体现。仅仅具备创新精神是不够的,它只是为创业成功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的准备,如果脱离创业实践,缺乏一定的创业能力,创新精神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精神所具有的意义,只有作用于创业实践活动才能有所体现,才有可能最终产生创业的成功。因此,创业与创新要有机融入,相辅相成。
创业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当今世界正在从传统工业文明向现代信息文明迈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而知识经济的核心恰恰在于创新。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创新型人才的水平和数量的竞争,创新在竞争力上的优势得以凸显。所以,创业与创新的教育与实践是培养民族创新精神的主要动力,是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关键,也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的根本出路。创业创新不仅是我国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主要动力也是目前我国面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解决的一个捷径。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会有相当比例的毕业生不能获取就业的岗位,并且这个比例还有逐年提高的趋势,因此,创业教育愈来愈显示出它的价值。在第一、二产业的就业人口比例逐步缩小,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例将逐步提高的形式下,经济形态日益向服务及资讯形态发展,只要少量的人力和办公设备就可以组建公司。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办公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所需设备的成本日益降低,都为小企业和家庭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适当的环境和条件。因此,通过创建小企业自我谋职,既符合经济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知识青年乐意选择的就业道路。我国高校在前一个时期进入到大发展的时期,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毕业人数增长也非常快,每年以五六十万的速度往前增长。2007年毕业生的总数是495万,2008年大概达到540万左右。在国家GDP增长8%~10%左右的时候,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大概900多万个,毕业生占到新增就业岗位的一多半。现有的企业和机构,能够提供的新的就业岗位十分有限,尤其是技术进步使一些企业的岗位在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就业难的问题。如果大学生不创业不创新,那么他的生存空间就在人为的缩小。
学习创新与创业是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创业创新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创业教育是在大学素质教育基础上融入创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具有独特功能和体系的教育。创业教育旨在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基础上,增强自我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其实质就是要培
养学生确立创业意识,形成创业初步能力,掌握创业基本技能。对于创业技能的学习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使学生了解我国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巨大的社会就业压力,从而懂得创业成功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能够有效解决中国当前就业难问题;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应当使学生了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强烈的创新精神和持续的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众多的市场机会相结合从而转变为社会财富的可靠保证,才有可能在社会经济获得发展的同时实现个人的抱负和理想。因此,必须在青年学生中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使大学生切实感受到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从而自觉锤炼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总体来说应该是: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环节,一个比较适当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形成创新创业的一系列一整套的意识。我们的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就是要使学生树立一种思想,具备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培养,意识的建立是要在教育的全过程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渗透。
学校应当以人为本,坚持从大学生长远发展出发,培养他们具备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素质,创造性地开辟未来。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性教育,在大学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中,应使业务素质、创业素质与全面素质和谐统一起来,高校培养的大学生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要具有较强的知识面,较强的技术转化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创业开拓能力、群体合作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等综合能力。
创新创业培养的途径很多,比如: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群,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开展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践,推出创新实验室等。课堂教学和课外培养双环节相结合的方法。总之,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大学教育的重中之重。说到创新创业问题,哈佛商学院教授斯蒂文先生总结得非常好,他说:创业是不拘泥于资源约束的前提下把握机会,整合资源。课堂教学和课外培养双环节都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想培养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期的大学生,必须从教育、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潜移默化的培养,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过硬,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
第三篇:创新创业征文
创新创业,不是空想
在上大学之前,我就崇拜比尔盖茨,马云等著名的企业家,他们的创业事迹感染并激励着我,一颗想创业的心悄悄地萌发了。但是即便有企业家们的种种光辉事迹的引导,我仍然觉得,创业离我还太遥远,觉得大学生没有资本,没有资历,再怎么谈创业,都是空想。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院辅导员鲍老师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我们食品系的屈老师有一个创新项目,问我有没有兴趣去做,做得好,还可以拿这个项目去参加创新创业比赛。我听了之后十分兴奋,并向导员承诺一定会把握住这次机会,尽全力将这个项目做好。我的创业之路,也从此展开了。经历了大约一年的时间,在做好创新实验的同时,积极学习了与创业有关的知识,并与化工学院,管理学院的同学组队一起参加了学校和省里的一系列比赛,并取得了生物学院创业计划大赛二等奖,斛兵杯二等奖,三创赛省二等奖。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团队成员相互合作,互相关心,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之外,还培养了自己创新创业能力,是我们更具体地认识了创新创业能力对大学生的意义:
创业是以创新为基础的,大学生首先应具备过硬专业技术能力, 我们大学生创新、创业主要应从事高新技术产业,这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势所在, 所以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核心技术和持续的创新能力, 这是创业发展壮大的原动力, 只有具备先进的核心技术, 创业才有竞争力, 才能不断地发展壮大。
在我们工大,许多老师都有创新项目,而且学校拥有众多的高端仪器设备,这对于我们来说绝对是一个很好锻炼自己创新能力的机会。我在和老师做实验的过程中,即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投入到了实际运用中,锻炼了自己实践动手能力,又在理论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领下实现了创新,更重要的是,我在长期的做实验、与老师交流之后,形成了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够令我更加敏锐的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创新点。再者,创新素质也能够在做实验中得到培养。任何成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创新项目也不会一帆风顺,我曾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有过因为得不到合理的结果而不断改进方案,导致一个多月基本都在重复做同一件事情,有过花了几天时间做的准备因为一时疏忽而白费了,也有过在做一些不能停顿的实验而在生华楼呆到十二点以后才走……所有的这些经历,都磨练了我在困难中永不放弃的坚韧意志,使我更有信心在创新的过程中克服困难,稳健进步。
除了过硬的专业技能,团队沟通、协调和管理能力, 也是我在这一年来的收获之一,在这一年中,我发现创新、创业是一项具有较大难度和挑战性的系统工程, 仅靠一个人是难以做大做强的, 也是不可行的。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有效地组成一个既分工又合作、协调一致的团队, 是取得创新、创业成功的关键。
都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更何况在我们的团队里不但拥有生物专业的,还拥有来自化工,会计,营销专业的精英。如何让团队变得和谐,将大家的潜在能量都发挥出来,决定了我们的竞争力。作为团队的领导者之一,我明白,只有首先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让别人信服。我除了努力做好实验,将我们的项目真正吃透之外,还在网上看一些有关挑战杯的资料,学习成功者们的经验。并且在每次团队成员聚在一起商讨问题之前做好充分的发言准备。在与团队成员之间的交往中,鼓励大家以诚相待,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者对后果考虑太多而隐藏自己的情感,而导致与团队成员之间无法正常沟通。时刻为大家鼓劲,创造共同愿景。在取得成绩的时候提醒大家要不骄不躁,在危机的时候,要让大家看到我们团队仍有着强大的实力。在分工方面,给予每个人充分的自主权,让每个成员去负责自己擅长的一块,而在其所负责的领域中,他就是领导。虽然在大家的相处过程中,也发生过争吵,但是我们都只要以大局为重,多为对方考虑,矛盾总能化解。团结,协作,进取,和睦的旋律一直贯穿着我们这支队伍之中。
因此,我在创新创业的实践过程中,真真切切的体会了一把创业过程的艰辛和当通过自己和伙伴们的努力后收获成绩是的喜悦,最重要的是,我的个人的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决
策能力、协作能力等素质在创新创业的实践中得到了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学校的功劳是最不可埋没的,学校不但为我们提供了实验设备,使我们拥有实践的机会,还为我们这一批创新创业团队搭建了一个施展自己才能,与其他团队互相竞争,互相学习的平台。我也相信,在将来,学校还会为我们大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真实的实践平台和更加系统的创新创业辅导。所以我觉得我们是如此的幸运,我相信在这么好的环境中,只要我们大学生有想法,并且为之付出努力。那么,创新创业对于我们绝不是一句空话。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朱威东
第四篇:征文比赛策划
秋风飒爽,在这个成熟的季节里,又一片莘莘学子来到我们的校园,在这个舞台上,你我都是追梦人,你我都是缔梦人,为了你我心中那伟大的中国梦,燃烧吧!为了心中的梦想而努力,中国梦必将实现于你我,实现于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在这个理工大60周年华诞的新起点上,我们青理工也将扬帆起航。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为即将到来的我校60周年校庆献礼,同时展现我校研究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精神。我们将举行“中国梦想,理工起航”征文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中国梦想,理工起航”
二、活动时间:2013年7月7日-----8月30日
三、活动对象:全校研究生
四、活动形式:征文比赛
五、征文要求:
1、来稿要求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2、以“中国梦想,理工起航”为主题;
3、主题鲜明、内容积极;
4、题材不限,字数不限。电子版
六、奖项设置
1.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颁发证书
2.挑选优秀的文章在研究生会网站上发布
七.主办单位:信息部、实践部
八.活动时间安排:
1.通知各班班长(在第一次书记班长会上发征文通知)
2文章征收时间2013.08.15
2.评审时间:2013年8月16日——8月20日
4.颁奖时间:2013.08.24
第五篇:征文比赛策划
畅想我的大学生活征文比赛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大学既是崇尚自由但是又与学习并重的园地,它是人生中最美妙的一段经历,而怎样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多采绚丽,那就需要我们对自己的大学生涯有一个美好、全面、科学的规划。有效的计划将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大学在校时间充分提高自己,为毕业开辟自己的世界做准备。那么就让我们开始去畅想我们的大学生活,或许是为了谋略未来,让自己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好;或许是为了回忆,为了思考,审视自己大学时的梦想是否实现;或许为了追求,追求过去没实现的梦想,或者是追求等待着我们去实现的梦想。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有追求,还有畅想,还有未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行动.......二、活动名称:畅想我的大学生活征文大赛
三、主办方: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团委学生会
四、承办方: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编辑部
五、活动宗旨:公平、公正、共同参与
六、活动目的:让大学生们学会思考自己的大学生活,学会规划自己人生,学会充实自己,让自己更加有信心,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七、活动口号:畅想未来,感动你我八、活动形式:以征文比赛的形式进行
九、征文说
(一)征文主题:畅想我的大学生活
(二)截止时间:10月28日
(三)征文要求:
1.对象: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2010全体新生
2.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3.内容健康积极向上;作品必须为作者原创
4.投稿方式:统一交由各班负责人那里。电子档要求:题目用小三黑体,正文小四宋体。写上名字,班级。
5.奖项设置 : 一等奖2名 ;二等奖3名 ;三等奖5名
发放荣誉证书。
资金预算:奖品50元
院团委编辑部201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