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大中文系今年招收创意写作专业硕士
北大中文系今年招收创意写作专业硕士 依托学科优势 培养创意“写家”
2013年10月8日来源:文汇报作者:黄纯一
后天,全国研究生考试报名将正式开始,为适应硕士结构调整的大环境,许多学校专业都相应更改了招生计划。在今年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招生目录上,“创意写作”作为专业硕士学位正式露面。“依托现有学科优势、培养写作高端人才,这是中文系正在尝试的一项人才培养战略。”负责该专业规划的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党委副书记金永兵对记者说。因时制宜,满足文化事业与产业需求
创意写作专业在英美国家有着悠久传统。在美国,从1936年爱荷华大学创立第一个创意写作工坊开始,到2004年已拥有超过350个创意写作系统。而在中国,随着近年来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创意写作专业也在各高校纷纷出现。2010年复旦大学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开设创意写作专业,此后,南京大学、上海大学等也开始进行探索。
金永兵向记者指出,随着整个国家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不仅文化事业需要大量人才,文化产业市场也同样人才
紧俏。“一方面,现有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不能满足这两块需求。同时,包括在职的相关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化训练的,也有再学习的需求。”因此,中文系依托现有的学科优势、师资优势,开设创意写作专业,目的在于培养高端写作人才,“也是正在尝试的一个战略。”
作家能不能靠专业训练培养?
“北大中文系不是培养作家的。”这是曾担任北大中文系系主任的杨晦先生的名言。金永兵认为,在脱离语境后,如今对这句话的理解产生了偏差。“杨先生说的,并非想成为作家就不能来中文系,而是说优秀的作家是很难通过训练培养出来的。”
“其实,中文系要培养的是具有专业水平的‘写家’。”金永兵认为,“写家”比“作家”的定义更为宽泛,包含各类文体的写作。如果说成为作家需要依靠相当的天赋,具有一定的不可培养性,那么对于“写家”而言,首先,是否经过专业训练确实具有差异性;其次,其写作方式与技巧可以通过培训而获得。
“中文系希望开设这个专业有10多年时间了,其间也经过许多次讨论。”金永兵告诉记者,今年的开设,是利用研究生培养结构的调整,实现了长久以来的愿望。
因材施教,学术传统结合创意实践
从国际和国内开设创意写作专业的情况看,每个院校、专业都各有侧重、特点。那北大中文系的创意写作特点何在?
金永兵告诉记者,在课程上,将学术传统与创意实践相结合,在打好文化学科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型能力,包括多种文体(诗歌、散文、电影脚本等)的写作、大型文化活动、新媒体产品的策划与创意等。“我们会强调学术底子的培养,更希望能够针对学生个体设计课程,因材施教。”金永兵表示,每个人的创造力千姿百态,中文系将结合学科特征和个人创造力,探索如何根据学生的长处,挖掘他的能力。同时,专业训练将不局限于课堂之内,增加社会实习的实践学分。
至于师资问题,金永兵表示,中文系将在利用中文系师资的同时,整合国内一流的高端人才,包括不少毕业后从事相关文化创意工作的系友,“不会纯粹是学术型教师来上课。”他告诉记者,“已经与不少系友完成沟通。”其实,就在中文系内部,有教授诗歌的臧棣、姜涛,创作儿童文学的曹文轩,讲授古代诗词、应用文写作的钱志熙等等,能够提供创意写作训练的老师也不在少数。
招生目录显示,本届北大中文系共招收硕士90名,拟招收学术型硕士生44名(含推免生25名),专业型硕士生(创意写作方向)40名(含推免生15名)。对于学术硕士与专业硕士的问题,金永兵表示,虽然学术硕士减少了,但直博生的数量增加了一倍,因此“对专业兴趣浓厚的同学而言,中文系依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他强调,在研究生的人才培养结构上,将保证现有的学术人才培养传统,“不会顾此失彼。”
第二篇:北大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硕士必读书目
北大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硕士必读书目
注 *供现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参考,博士生未读部分也建议阅读。
一、作家作品类:
A.通读的全集或文集,起码要读其中大部分,以求整体印象。
鲁迅全集、胡适文集、周作人集、郭沫若文集(文学部分)、曹禺全集、沈从文文集、张爱玲文集
B.如下作家的选集,尤其是代表作。有*号为重点。
*茅盾、*巴金、*老舍、*艾青、*赵树理、*丁玲、*冰心、朱自清、*郁达夫、田汉、丁西林、张恨水、戴望舒、卞之琳、林语堂、梁实秋、夏衍、李健吾、*冯至、*穆旦、孙犁、*钱钟书、叶圣陶、*徐志摩、许地山、王统照、蒋光慈、冯文炳、*朱光潜、*胡风、冯雪峰、张天翼、萧红、施蛰存、穆时英、沙汀、艾芜、吴组缃、芦焚、李劼人、林庚、闻一多、臧克家、何其芳、李金发、丰子恺、洪深、*周扬、徐讦、路翎、无名氏、周立波、秦瘦鸥、田间 C.综合性的作品集。
例如《九叶集》、《象征派诗选》、《现代派诗选》、《京派作品选》、《创造社资料》等等。
可依流派社团去找来读。其中比较重要的几种要求通读:
《中国新文学大系》(良友版,导言为重点)
《20世纪文学经典》(北大版)
D.、当代的代表性作家作品(选20家左右)。
二、评论类:
A.上列作家以及一些重要的社团流派的研究资料专集,特别是同时期的评论集。B.主要作家的传记、论集。C.各种文类的专史,如现代小说流派史、现代散文史以及各种文学现象、思潮的研究专著(不详列,课上介绍)。
D.近期在《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及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相关论文。
三、旧报刊(浏览)
《新青年》、《每周评论》、《小说月报》、《创造季刊》、《新月》、《现代》、《学衡》、《文学杂志》、《文艺复兴》
四、其他方面:
章学诚:《文史通义》
刘熙载:《艺概》
张岱:《陶庵梦忆》
王国维:《静安文集》
章太炎:《国故论衡》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要》
洛奇编:《20世纪文学评论》 韦勒克等:《文学理论》 佛克玛等:《20世纪文学理论》 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 巴赫金:《陀思妥也夫斯基的诗学问题》 宗白华:《艺境》 钱钟书:《谈艺录》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梯利:《西方哲学史》 贺麟:《五十年来的中国哲学》 侯外庐:《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史》 勒高夫编:《新史学》 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王瑶:《中古文学史论》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李泽厚:《美的历程》、《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第三篇:2015北大新闻与传播硕士(创意写作方向)招生简章(范文)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2015北大新闻与传播硕士(创意写作方
向)招生简章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15年新闻与传播硕士(创意写作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尤其是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为满足社会对于创意人才的现实需要,培养具有深厚专业基础、高水平写作能力和出色创意才华的高层次、应用型写作人才,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15年依托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MJC),招收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方向研究生,计划招生40名(其中拟接收推荐免试生15名)。
一、接收推荐免试生
按照教育部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北京大学通过推荐免试方式接收全国重点大学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者请按照《北京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的要求,申请攻读我校新闻与传播硕士(创意写作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
二、报名考试
(一)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一般应有学士学位。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一般应有学士学位。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只能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5、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我校的考生,须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不限学科专业。除复试外还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
(二)报名
1、考生报名前须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考生的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报考我校的考生均须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报名(网址:http://yz.chsi.com.cn/),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报名时间按教育部统一规定,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3、报名考试费按照北京教育考试院的规定收取。
(三)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初试时间按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定进行,初试科目如下: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二
③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创意写作方向主要考写作)④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创意写作方向主要考文学基础)
(四)复试安排
复试时间一般在3月下旬,参加复试的同学一般应达到北京大学复试分数线。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应在复试前到北大研究生院网页下载相关表格,按规定时间提供可以证明自身研究潜能的各种材料。复试形式为面试。
参加复试考生需缴纳复试费,复试费标准按北京教育考试院规定执行。
(五)录取
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复试成绩及格者能否录取,以考生的总成绩名次为准。总成绩包括两部分,即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复试成绩占总成绩权重的40%。
三、培养方式
新闻与传播硕士(创意写作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全日制授课。学习年限为2年。
四、学历与学位
学生在规定年限之内,学完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修满学分,完成毕业作品和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北京大学组织的学位论文答辩,经校长批准,颁发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五、学费
学费总额为8万元。学生须按学年交纳学费,即在新生入学报到及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平衡:找到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点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页 共 3 页
第四篇:创意写作课程学习指南(硕士)
创意写作课程学习指南(硕士)
一、课程介绍
理念:课前通过阅读学知识,课上通过讨论与实践掌握方法与提高能力;课后重反思与总结。
方法:文学导读式、课题讲授式、专题讨论式
要求:每次讨论课参加的同学要以ppt的方式展示你在文献阅读以及课堂学习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对这一问题你有何迷糊与初步的答案?
二、教学目的
引导研究生系统研读中外创意写作学科基础理论文献,了解中外创意写作学科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方向,结合中国创意写作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创意写作学基本原理、创意写作基本规律、创意写作教育教学方法等等基本问题,尝试建立新型的创意写作教育教学理论体系和写作训练系统。
三、基本任务
1、中外创意写作课程教育教学历史梳理及经验借鉴
(1)美国爱荷华创意写作工作坊(Iowa Writers' Workshop)制度及“创意写作系统”(Creative Writing Program)经验研究;
(2)纽约哥谭作家工作坊(Gotham Writers' Workshop)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研究;(3)英国传统文学创意写作教育教学经验及法尔茅斯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Falmouth)经验研究;
(4)澳洲创意写作与文化创业产业关联及墨尔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研究生课程、创意潜能开发系统研究;
(5)台湾赖声川“创意学”经验与突破作家障碍、开发写作潜能关系研究;(6)复旦大学传统文学写作教育教学经验及创意写作硕士学位班课程调查;(7)上海大学本科创意写作实验班及创意写作夏令营经验研究。
2、创意写作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建构
(1)自我挖掘理论(自我发现;个性形成;个人成长;“自我”单位的延伸——个人、家族、地方、种族、国家、性别、人类等等);
(2)文类成规理论(文体规范;文学类型规约;创造性成规);
(3)沟通交往理论(诉求、表达与沟通;读者接受/市场消费的视域;利益妥协机制)。
3、创意写作教育教学训练系统研创
(1)作家障碍突破(“Writer”与“Writing”新释;“戏水伙伴”结对;“作家气质”培养;“写作”与“说话”的转换等);(2)创作潜能激发(“心思”与“创意”;“心思”的形式;世界观的外在化;“写作”与“白日梦”;“冥思”与“打坐”;快乐写作;找到自己的腔调等);
(3)创意思维训练(脑力激荡法;心智图法;曼陀罗法;逆向思考法;综摄法;强制关联法;“七何检讨法”等);
(4)创作技能拓展(文类写作训练;感知写作训练;系统写作训练;专项技巧训练等)。
4、创意写作教育教学制度建设
(1)教学组织(工作坊;研讨会;夏/冬令营等;作家驻校制度);(2)组织教学(作家;专家);
(3)教学方法(过程教学法;集体创作);(4)课程设置(本科与硕士研究生层面);(5)课程申请制度;
(6)作品考核及学位申请制度等。
四、重点:
(1)创意写作训练动态系统研创。中国传统写作课程并未真正体现“写作活动”的“动”态性质,而更多偏向于写作知识的分解说明、静态传授,缺乏指向创意思维和文类系统的训练;写作训练也与学生个人成长脱离,仅仅是外在的章法结构讲解、技术学习,缺乏完整、系统和循序渐进的体系,且各文体教学分散、割裂和平行。研创思维训练与写作训练结合的动态训练系统,是本课题拟突破的重点。
(2)创意写作规律与创意写作教育教学规律的关联研究。创意写作教育教学相信“创意可以习得”、“作家可以培养”,这就需要真正打通创意写作的规律与创意写作教育教学的关联,使创意写作的教育教学理念成为可能。
(3)创意写作教育教学制度研究与建设。创意写作课程的创意思维训练与写作训练,需要完整的师资、学科、教法、考核等教育教学制度支撑,而创意写作教育教学制度在中国仍旧处于空白,研究及建设科学、稳定的创意写作教育教学制度,也是本课题拟突破的重点。
五、难点
(1)“作家个性”与 作家“批量生产”关系研究。学院化训练与艺术创作自由是一对矛盾,需要我们对创意写作做更科学地探求,将创作的“自我表现”(self-expressive)与“实现自律”(self-disciplined)权衡结合,实现“制度下的个性化”(institutionalizing individuality)培养;
(2)文类成规与创新思维关系研究。在传统写作教育教学中,类型成规被当作创意与创新的“敌人”和障碍,写作首先要破坏和打破成规。本课题认为,创意活动要遵循文类成规,在接受对象可以理解的基础上展开写作,而文类成规是读者在长期的阅读中所形成的预读期待视野,只有符合这个视野才能被读者理解和接受;离开文类成规,写作几乎难以真正开始;创新在本质上是对成规的有限违反与陌生化,离开成规,也真正的创新。本课题将在研究写作的普遍规律、各类型具体的类型成规基础上,探索一种遵循、转化和超越类型成规的写作模式;
(3)“创意”与“写作”关系处理。与传统写作学不同,创意写作学不仅仅围绕“写作”活动本身,还沿着“创意规律”这条更上游的主线来进行“创意心理”及“创意活动”研究,不仅把精力重点放在讲授文章技巧的文章学上,更着重突出创意活动规律,用创意规律来统领创作规律。处理好“创意”与“写作”的关系,是研创创意写作课程思维训练与潜能激发的关键。
六、课程提纲
(一)基础理论
1.主要内容
(1)中国的传统文章学与现代写作学
(2)源自爱荷华的“创意写作”的兴起:战后美国文学的“系统时代”
2.阅读文献
葛红兵、许道军:《创意写作——基础理论与训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思考题:创意写作有何独特之处?
(二)创意学与心灵学
1.主要内容
(1)创意的基本原理
(2)发现创意的路径与方法
2.阅读文献
(1)赖声川:《赖声川的创意学》;(2)李欣频《人生十四堂创意课》(3)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4)雷勇《心灵学典藏》
3.案例实践:(1)头脑风暴(2)思维导图训练
(三)类型写作
2.阅读文献
(1)葛红兵:《小说类型学基本问题》
(2)许道军:《历史小说类型研究》
(3)陈平原:《武侠小说类型研究》 3.思考题
(1)穿越文学(2)鸡仔文学
(四)故事原理与方法
1.主要内容
故事、情节、叙事弧线、时间锁、领悟点、人物弧光、动作节拍„„ 2.阅读文献
罗伯特·麦基著, 周铁东译:《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版;
3.实践练习:运用故事原理编写一个故事提纲
(五)创意写作技巧
1.主要内容:各种文类创意写作的技巧 2.阅读文献
(美)雪莉·艾利斯(Sherry Ellis)编 刁克利译:《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写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1月版;
(美)雪莉·艾利斯(Sherry Ellis)编 刁克利译:《开始写吧!——虚构文学写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1月版;
(美)杰里·克利弗(Jerry Cleaver)著 王著定译:《小说写作教程:虚构文学速成全攻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美)温迪·简·汉森:《编剧:步步为营》,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3.讨论:每人挑选一本自己感兴趣的文献阅读,交流讨论。
(六)创意写作教学的实施
1.主要内容:如何将创意写作在教学中进行实施 2.阅读文献:
(美)伊莱恩·沃尔克,吕永林、杨松涛译 :《创意写作教学:实用方法50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教学实践:每位同学设计一个创意写作教学设计,给本科生上课。
七、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第五篇:北大中文系研究生考试现当代文学专业历年试题分析
大中文系研究生考试现当代文学专业历年试题分析(独立完成)
本试题分析以“北大中文论坛”昨夜斑竹和nafangzheng斑竹整理、傩送编辑印刷的《北大中文系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资料汇编》为参考,现当代文学专业考试试题参考的历年试题为1996年—2003年,分析时仅参考论述或简答题。名词解释和填空之类知识性的内容没在参考之列。一,各文学体裁在历年考试中的比例
综观这8年的18份试题,小说史部分的考察所占比重最大: 大的论述题里,先后了涉及如下主题: 现代部分
1,沈从文与赵树理的写乡村生活小说比较,谈他们文学观念、表现方法的差异 2,沈从文与与叶紫农村题材小说比较 3,老舍小说特色
4,“通俗文学”的类型(如鸳鸯蝴蝶派)的意义,及其与市民文学的关系分析。5,五四后的现代小说与与古典白话小说比较(叙事方式,语言表达及价值观比较)
6,就矛盾与穆时英的小说比较左翼和新感觉派的都市小说(同02年考“新感觉派”小说艺术特色和对都市文化的体现)
7,《边城》与《南行记》比较 8,吴荪甫性格的悲剧性分析
9,以新感觉派小说和现代诗派为例,论述30年代新文学创作中的“都市”。
10,以鲁迅的〈故事新编〉或冯至的〈伍子胥〉说明“历史资源”的如何被用做“现代表达” 这些题都具有很大的综合性,从中可以看出,复习重点应该放在小说流派,代表作家上。
流派之间的对比(如6),同一题材(农村题材考的次数很多)中不同作家的具体写作的比较,著名作家的作品(如3,7,8)分析,现代小说与古典白话小说的历史比较。第10个试题的出题方式十分具有代表性,考生应该引起高度注意。“小说史”可以参考北大严家炎老师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关键词:历史资源,现代表达,乡村(农村),通俗(都市),流派,对比。当代部分分如下几个小的专题: 1,农村题材小说:
50-60年代赵树理,马烽,西戎等山西作家群与柳青、王汶石等陕西作家群的创作整体性差异。结合〈三里湾〉和〈创业史〉分析50-60年代的农村题材小说的走向。论赵树理小说。2,革命、历史小说
97年考了该题材在50-60年代的发展脉络、表意特征、叙述方式。〈白鹿原〉与〈红旗谱〉的历史观比较
新时期历史文学的创作(结合莫言,刘震云,刘恒,李锐的创作)结合〈创业史〉和〈艳阳天〉谈60-70年代长篇小说的创作变化 3,新时期长篇小说的形式变革 4,文革后新时期小说
比较80年代刘索拉、徐星为代表的“现代派”小说与“70年代生作家”的写作。新写实主义小说在表现人的悲剧上与〈祝福〉〈伤逝〉等现代作品所持的不同悲剧观。莫言,苏童作品中的“通感”修辞。
简论一部当代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99年留学生做)
魔幻现实主义对新时期小说创作创作的影响(96年名词解释考了“魔幻现实主义”)就余华的〈活着〉谈当代小说悲剧观变化。就张承志的创作谈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和存在意义。
当代部分对小说的考察主要是全景式小说史分析,象50-6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的走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的发展脉络,60-70年代长篇小说的创作变化,新时期(80年代至今)的长篇小说的形式变革和历史小说的创作(莫言,刘震云,刘恒,李锐的创作实际上主要还是长篇小说)。这些题综合起来就是考察“当代小说史”。可见,历年试题对考生的文学史观的考察是重点。
流派方面,17年文学和文革文学主要考察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新时期侧重“现代派”,“新写实主义”和“先锋派”。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几个具有转折性的小说潮流如“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以及以后的“知青小说”,在大的综合题里都没出现过(属于知青作家的张承志,涉及的也只是他的小说的浪漫化倾向)。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大题的出现都是以某个代表性的作家为切入点,探讨的都是规律性的变化(如走向,脉络,变革等),或者流派内部的差异(如陕西作家群陕西作家群的整体差异)。还有以某一文学概念为切入点,谈具体作家的创作(如在表现人的悲剧性上,“新写实主义”作品和鲁迅作品的不同悲剧观,莫言和苏童作品修辞的“通感”,“魔幻现实主义与小说创作)。
关键词:农村题材,悲剧观(考了2次),历史观,小说流派,差异,对比,变化
诗歌史部分在历年试题中的体现以现代诗歌居多,当代的仅在96年考察对海子〈亚洲铜〉的解读。现代诗歌涉及如下方面:
1,闻一多的诗歌创作和艺术追求。
2,五四以来新诗与外国诗歌的关系,并谈影响。(以20年代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或40年代“九叶诗派”诗人的创作为例。)(97年留学生做)
3,以郭沫若、卞之琳、穆旦的诗歌为例,分析当代诗歌抒情方式的历史演变。4,30年代现代派诗人的抒情特色。
5,以新感觉派小说和现代诗派为例,论述30年代新文学创作中的“都市”。
6,以20年代新月派,30年代林庚的诗歌或者40年代冯至的诗歌为例,任选2家谈中国新诗格律化的得失。
7,卞之琳诗歌艺术探索的得与失。
8,试分析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
对诗歌的考察主要涉及了代表诗人的艺术特色(如卞之琳的探索和闻一多的追求),考察“新诗与外国诗歌的关系”,“格律化”和“抒情方式的演变”则是涉及了诗歌艺术的继承、发展,还是属于“诗歌史”的范畴。“都市”意象的考察,可以明确这样的信息:郭沫若的诗歌意象,艾青的“土地”“太阳”意象等,可能就是出题的方向。
北大的“诗歌”题真正体现了对“诗歌”艺术本质的追求,不知道是什么缘故,对当代诗歌几乎没有考察,姑且不论艺术价值值得质疑的“17年文学”和“文革文学”的诗歌创作,但真正开风气之先的“朦胧诗”在大的论述题里没“露脸”,此后的新诗潮的异变实际上已经涉及现在的诗歌创作现状,以前没有考察,今后估计会有些侧重。经典的题还是要参考“当代诗歌抒情方式的历史演变”这种类型。
对诗歌史的要求十分明显,既有纵向的历史的考察,又有横向的流派内和流派间的对比。考生复习要自己有个全局的历史的把握。北大的老师里谢冕是研究诗歌出身的,大家应该要参考他的相关论述。诗歌史的相关著作可以参考武汉大学龙泉明的〈中国诗歌流变史〉。关键词:流派,意象,抒情方式,现代主义,影响,继承,发展
散文部分考察不多,涉及的有:
1,将余秋雨的散文与梁实秋、周作人的散文比较。2,语丝派散文 3,言志派散文 可以看出,没有对散文史的要求,多为对作家作品和流派特点的考察,综合性不大,相对来说易于得分。
戏剧部分的要求也不高,论述题也只涉及3个:
1,解放区文艺的小说,诗歌,戏剧中各选一部代表作,简述其成就。(99年留学生做)2,以丁西林、陈白尘的戏剧创作为例,分析中国现代喜剧的2种类型。3,就〈北京人〉和〈茶馆〉谈老舍和曹禺的剧作艺术。
试题都比较简单,但是都避开了大家认为可能考的重要的东西,如中国现代戏剧产生、发展及其与外国的关系,文学史对曹禺剧作思想转变的分析。戏剧部分考的比较细致,切入点也独特,如现代戏剧的2种类型,不容忽视。
关键词:代表剧作,代表剧作家,戏剧的产生和发展
对文学批评及文学史的考察,因为综合性最强,可以考验考生的功力,所以难度系数比较大,容易失分也容易得分,如果说考生的基础知识都过硬的话,能够产生分数差距的就在这这部分了。
先看看历年试题都考了那些内容(有的综合性强,跨度大,已经在前面的小专题里重复了的不予考虑): 1,〈青春之歌〉1960年再版时做了哪些方面的修改,并予以评价。
2,就钱钟书、沈从文、废名以及苏青等作家的文学成就与现代文学史给予他们的地位,谈对“重写文学史”的看法。
3.结合巴金、沈从文的具体作品分析新文学建设和传统文学的关系。
4,80年代文学中“现代”一直是一个理论与创作的关键词,结合具体作品谈这一概念在80年代文学中的作用。
5,对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文学批评理论方法的发展的理解,这一发展与20世纪西方批评理论有什么关系。6,谈对目前中国近代、现代、当代文学史分期的看法,这一分期的主要依据,以及对这种若干不同见解进行分析。
7,鲁迅说;“在中国,民众总是戏剧的阵容”,结合鲁迅的作品谈看法。8,就“文学主体性”谈80年代文学观念的变迁。
9,结合文学环境的变化谈70年代文学创作的趋势和特征。
10,鲁迅〈文学偏执论〉一段话(原文省略),结合鲁迅思想进行分析。
11,对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做简要评论。(注意:同类题02年出现了一次。评说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12,试对沈从文〈边城〉节选的一个片段作艺术分析。13,〈红旗谱〉与〈白鹿原〉的历史观比较。
14,试分析屠格涅夫笔下的“多余人”形象,并论述其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影响。15,当代文学史中“人学是人学”的命题是何时何人提出的,分析其基本观点和影响。
16,简述胡风的文学主张,说明其主张是如何影响了当时作家的创作的。(注意:此题出现了2次。01年还以论述题的形式考察了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
这些题基本上都可以作出长篇大论来,所以,复习应考阶段,好好训练自己的小论文写作是十分有必要的。对文学时史的考察,97年考了学术界争鸣已久的“文学史”分期问题,可见,考生对学术界的灵敏度也是考察的方向。对第6个问题的解答,到现在都是应该要引起重视的。北大的题如此贴近学术界的现实,重在考察考生面对“现当代文学”这门学科的独立思索能力,如果“一心只读圣贤书”,光抱着几本文学史,回答这样的问题是要吃亏的。作题要是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里面,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老师当然喜欢了。自己的见解怎么来,还是多看看最新的相关文学评论,当代方向的尤其如此,特别是对那些还没来得及写进文学史、但已经具有重大影响的作家、作品的评论。几个好的文学评论杂志(如〈文学评论〉,〈当代作家评论〉,〈上海文学〉),都是应该经常看看的,对重要评论家的重要观点要作到心中有数。“就钱钟书、沈从文、废名以及苏青等作家的文学成就与现代文学史给予他们的地位,谈对“重写文学史”的看法”是96年的试题,现在看来当然好象已经过时,因为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里,基本上对这个问题给予了比较满意的回答。但要考虑到是“文学史”还没“重写”时的试题,这题出的就非常具有挑战性,简直就是博士生考试的要求了。“重写文学史”和“文学史”的分期,都曾经是争议比较大,学界影响颇广的问题,要考生谈自己的看法,的确是为难了些。这种出题的思路,不得不让我们的思路回到现实中来。
文学思想的争论,可以放在三个时间段上(〈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即是如此分的)。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旧文学的争论,二是30年代革命文学论争,三是解放区文学思潮和它在50-60年代的左翼内部的矛盾继续(其间还有6次大的批判运动)。文学思想的争论比较烦琐,理清头绪十分重要。一个争论一个争论的梳理,应该是能够弄清楚的。
重要的现代作家作品,这些试题涉及到的有鲁迅,沈从文,巴金。其中尤以沈从文较为特殊,基本上考察的是其乡村小说独特理念的比较(与叶紫,与赵树理)和文学史上的地位(这是个很大的概念!),北大试题中不常见的2次文学作品原文评论,就选择了他的〈边城〉片段(一个是海子的〈亚洲铜〉)。不过,这都是各个大学曾经很钟爱的考察对象。跟同样也是“重新出土”的张爱玲不同,北大好象还是偏爱这个“乡下人”出身的沈从文。鲁迅,巴金自不必讲。
北大的题也考经典作家作品,但出题角度总是不落俗套、极具内涵,对知识点的考察也是很有深度,这也正是北大的之不同于其他学校的地方,体现了思想性,综合性和历史性。关键词:无
二, 现当代专业考试涉及的古代文学试题 桐城派
公安派(已考多次!)江西诗派 唐宋八大家
公安竟陵派散文艺术特色对后世影响 元白体
孟寒岛瘦(或“郊寒岛瘦”,已考多次!)〈虬髯客传〉 〈长生殿〉 〈文赋〉
《金瓶梅》到《红楼梦》的艺术演变 李白,杜甫诗歌艺术(留学生做)《艺概》(已考多次!)唐传奇与宋人笔记 《儒林外史》艺术特色 〈典论。论文〉 《入境庐诗草》 《诗辨》 论意境
建安文学的风格 同光体 兴观群怨 〈山海经〉 乐府诗发展特点
以李白,龚自珍,辛弃疾谈古典诗词的“豪放” 古代文论的“诗言志” 文以载道” 晚明小品
评点:这一古代文学批评形式(已考多次!)诗无达诂(已考多次!)晚清谴责小说(已考多次!)
北大中文2002研究生入学考试现当代文学专业试题 现代方向
简答题:(每题5分)
1、《青春之歌》
2、学衡派
3、《九叶集》
4、《摩罗诗力说》
5、《蚀》
6、《语丝》
7、“三突出”
8、《棋王》
论述题:(中国学生限做前三题,留学生任选三题)
1、论鲁迅小说与杂文的关系。
2、以新感觉源小说与现代派诗为例,论述三十年代新文学创作中的“都市”。
3、论赵树理小说。
4、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当代方向(任选四题,每题25分)
1、结合具体作品的分析谈谈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为代表的“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特色和对于都市文化的表现。
2、试分析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
3、结合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分析五六十年代的农村题材小说的走向。
4、试比较八十年代以刘索拉、徐星等为代表的“现代派”小说与最近出现的“七十年代出生”作家写作的异同。
5、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文学是人学”的命题是何时由何人提出?分析它的基本观点和影响。
北大中文2002研究生入学考试现当代文学专业基础试题 现代方向 简答题:
1、《艺概》
2、“东方主义”
3、《虬髯客传》
4、《追忆似水年华》
5、元白体
6、《荒原》
7、《长生殿》
8、神话批评
论述题:(中国学生限做前三题,留学生任选三题)
1、试论中国古代小说“评点”
2、论泰戈尔的诗或川端康成的小说
3、胡适《文学改良刍议》试为评说:
吾每谓今日之文学,其足与世界“第一流”文学比较而无愧者,独有白话小说(我佛山人,南亭亭长、洪都百炼生三人而已)一项,此无他故,以此种小说皆不事摹仿古人(三人皆得力于《儒林外史》、《水浒传》、《石头记》。然非募仿之作也。)而惟实写今日社会之情状,故能成真正文学。
4、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当代方向 简答题
1、同光体
2、《铁皮鼓》
3、兴、观、群、怨
4、表现主义
5、隐喻
6、《山海经》
7、诗无达诂
8、文化工业 论述题:
1、试分析近代“谴责小说”的特征。
2、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对于文学理论有何影响?
3、试分析“公安”、“竟陵”的艺术特色和对于后世的影响。民间方向
1、举例说明古希腊罗马神话对欧洲文学的影响
2、简述乐府诗的发展和特点
3、用接受美学的理论谈谈你对“六经中唯《诗》易读,亦唯《诗》难说,固因其无题无序,亦由于词旨隐约,每多处意”的理解。
4、简述延安时期的文学成就及其与民间文学的关系
北大中文2003研究生入学考试现当代文学专业基础试题 全卷150分。前面五十个填空,每题一分,属于中文各个方向必答的。后面100分,包括四个大题,每题25分:
一、以李白、辛弃疾、龚自珍为例,试论中国古典诗词的“豪放”。
二、论述中国古代文论的“诗言志”与“文以载道”
三、试以一部作品为例,谈谈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四、试论意识形态的概念在文学批评中的意义。
北大中文2003研究生入学考试现当代文学专业试题 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每题5分)“中国新诗”派、《海瑞罢官》、纯诗、文明新戏、革命文学论争、激流三部曲、第一届文代会、语丝体 寻根派 《李自成》 第二部分 论述题
一、试以鲁迅的《故事新编》或冯至的《伍子胥》为例,说明“历史资源” 如何被用作“现代表达”。
二、以二十年代新月派、三十年代林庚的诗歌或四十年代冯至的诗歌为例,任选两家谈谈中国新诗格律化的得失。
三、以曹禺的《北京人》和老舍的《茶馆》为例,谈谈老舍和曹禺的剧作艺术。
四、简述胡风的文学主张并说明其主张是如何影响了当时作家的创作。三四题任选一个,一二题必作。一二题各35分,后一题30分 北大中文2001研究生入学考试现当代文学专业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5’x8=40)1.蝇王 2.审美教育书简 3.汉堡剧评 4.孟寒岛瘦 5.复调小说 6.新批评
二、论述(4选3,每题20分)
1.朱光潜曾说过,先秦诸子的说理文风是与其思想同起同落的。对话体在那个时代大张异彩,而自西汉以后一蹶不振。结合先秦诸子的散文创作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试分析屠格涅夫笔下的”多余人形象”,并论述其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影响。3.论晚清谴责小说的讽刺艺术。
4.论西方女权主义文学理论的演进。北大中文1998研究生入学考试现当代文学专业试题 一,填空(25分)
1,40年代以家庭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有(),(),()
2,历史题材的话剧20年代的有()的(),30年代有()的(),60年代的有()的()3,〈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的〈总序〉作者是(),〈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的作者是(),〈诗之防御战〉作者是(),〈平民的文学〉作者是()
4,写出下列期刊,副刊的发行年代,编者和文学主张 〈北斗〉,〈晨报副刊〉,〈诗镌〉,〈论语〉 5,指出下列作者的代表作:俞平伯,李广田,陆蠡 二,论述
1,以矛盾和穆时英小说为例,比较左翼和新感觉派作家的都市小说。2,分析卞之琳诗歌艺术探索的得与失。
3,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二文作简要评论。三,试对沈从文《边城》中下面一个片段作艺术分析。(略)
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关于那个可怜母亲的故事。间或吁一口气,似乎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想挪移得远一点,才吁着这种气,可是却无从把那东西挪开。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祖父夜来兴致很好,为翠翠把故事说下去,就提到了本城人二十年前唱歌的风气,如何驰名于川黔边地。翠翠的父亲,便是唱歌的第一手,能用各种比喻解释爱与憎的结子,这些事也说到了。翠翠母亲如何爱唱歌,且如何同父亲在未认识以前在白日里对歌,一个在半山上竹篁里砍竹子,一个在溪面渡船上拉船,这些事也说到了。
翠翠问:“后来怎么样?”
祖父说:“后来的事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 十四
老船夫做事累了睡了,翠翠哭倦了也睡了。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白日里拉船时,她仰头望着崖上那些肥大虎耳草已极熟习。崖壁三五丈高,平时攀折不到手,这时节却可以选顶大的叶子作伞。
一切皆象是祖父说的故事,翠翠只迷迷胡胡的躺在粗麻布帐子里草荐上,以为这梦做得顶美顶甜。祖父却在床上醒着,张起个耳朵听对溪高崖上的人唱了半夜的歌。他知道那是谁唱的,他知道是河街上天保大老走马路的第一着,又忧愁又快乐的听下去。翠翠因为日里哭倦了,睡得正好,他就不去惊动她。第二天天一亮,翠翠就同祖父起身了,用溪水洗了脸,把早上说梦的忌讳去掉了,翠翠赶忙同祖父去说昨晚上所梦的事情。
“爷爷,你说唱歌,我昨天就在梦里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我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我睡得真好,梦的真有趣!”
祖父温和悲悯的笑着,并不告给翠翠昨晚上的事实。
祖父心里想:“做梦一辈子更好,还有人在梦里作宰相中状元咧。”
北大中文1999研究生入学考试现当代文学专业基础试题 一,解释题(5题,每题5分)
1,晚明小品、2,桐城派、3,《拉奥孔》、4,《麦田里的守望者》、5,《二,论述题(中国考生作前3题,留学生4题任选3题)1,论易卜生的戏剧。2,唐传奇与宋人笔记比较。3,“再现论”与“表现论”比较。4,论《儒林外史》的艺术特色
艺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