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前线恢复刊名周年座谈会讲话
文章标题:前线恢复刊名周年座谈会讲话
今天召开的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暨纪念《前线》恢复刊名十周年座谈会,很有现实意义。我代表市委表示热烈的祝贺。
《前线》作为中共北京市委的机关刊物,有着辉煌的历史和很高的知名度,特别是在“文革”以前,社会影响很大。1958年创刊时,邓拓同志兼任主编,彭真同志亲自撰写了题为《站在革命和建设的最前线》的发刊词,要求《前线》努力成为“北京市党的组织及时地反映现实,指导实践,改造现实的思想武器”。
“文革”开始后,《前线》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停刊的厄运。直至1981年才以《学习与研究》为刊名,恢复了市委的这一理论刊物。1995年7月,中共北京市委决定,恢复《前线》刊名,并对办刊提出明确的要求:《前线》要发挥好市委机关刊物在全市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做好理论武装工作,坚持从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从政治思想理论上回答问题,力求“解渴”管用。市委还特别强调,要努力使《前线》成为市委的重要理论喉舌,指导北京市各项工作的有力工具;成为学习、研究、宣传科学理论的重要阵地,广大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良师益友。积极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鼓舞和激励北京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为首都的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努力奋斗。
光阴荏苒,转眼就是10年。10年来,市委一贯高度重视《前线》工作,注意发挥《前线》杂志的作用。在市委的领导下,《前线》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承发扬老《前线》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和“任何工作都必须以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的良好作风,为宣传好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市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需要,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充分发挥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深受广大党员、干部的欢迎。
《前线》作为党刊,始终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导向,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的心声统一起来,把思想性、政治性和可读性、实效性统一起来,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服从服务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转化为干部群众的精神动力和自觉行动,做出了值得称赞的努力和成绩。同时,经过同志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刊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发行量从1万多份发展到现在的5万份,大大增强了党刊的影响力。
当前,北京市正处在一个新的战略发展期,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任务都非常艰巨。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面对光荣的使命和艰巨的任务,《前线》要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地配合全市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党刊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我提出三点希望:
第一,总结经验,发挥优势,推动理论武装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是党刊的首要任务。10年来,《前线》认真履行职责,始终把学习、研究、宣传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办刊的鲜明主题和重中之重,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一个发展着的历史过程,将伴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所以,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也必须贯穿这一整个过程,一刻也不能放松,并和科学的理论一样,坚持不断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要继续深入学习、研究、宣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广大干部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首都发展的规律,运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指导推进“新北京、新奥运”的实践。当前要特别加强对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研究和宣传。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这些新思想、新要求,是科学总结2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最新成果,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发展、新贡献,是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好地推向前进的战略决策。这些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迫切的现实问题,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前线》要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发挥首都党刊的优势,抓住这些重大问题,组织力量进行深入研究,安排版面开展集中宣传,有针对性地为全市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提供学习辅导,解答疑难问题,及时反映学习动态,介绍学习经验,推动理论武装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第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作出新贡献。党刊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全党的工作中心,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大局。对于《前线》来讲,就是要站在“新北京、新奥运”的第一线,充分发挥好理论武装、舆论引导、统一思想、鼓舞斗志、传递信息、推动工作的功能,为北京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作出贡献。
市委九届九次全会提出了“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的目标,我们面临十分繁重的任务和严峻的考验。比如,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在较高水平上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任务十分艰巨;要按照国务院批复和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落实“国家首都、国际城市、历史名城、宜居城市”的定位要求和发展目标,科学划分各区县的功能定位,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工作十分繁重;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体现“中国风格、人文风采、时代风貌、大众参与”的特色,实现八个方面高水平的要求,时间越发紧迫;面对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妥善化解,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维护首都的安全稳定,难度仍然很大;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需要做的工作也很多。《前线》要紧紧围绕这些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创新理论、提出对策,统一认识、凝聚力量,服务大局、促进发展,为首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和有力的思想保证。
第三,贴近实际,关注热点,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实现新突破。胡锦涛总书记曾热情勉励理论工作者说:“作为党的理论工作者,我们应该自觉地肩负起运用理论推动实际问题解决的历史任务。”总书记的这个要求不仅是对党的理论工作者提出的,也是对党报党刊提出的。党的理论刊物,必须要具有理论高度。但它又有自身的鲜明特点,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抽象的论证思辨,而是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以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一句话,就是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运用理论推动实际问题解决”。
希望《前线》时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高度的责任感密切追踪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举措、新经验,满腔热情地关注人民群众的思想情绪和呼声愿望,聚焦社会热点、抓住发展难点、突出工作亮点,进行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探索,并努力从人民群众广阔而丰富的实践中汲取思想养分,提出真知灼见,切实做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篇大文章,充分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希望《前线》进一步明确定位,把握党刊读者的特点和需要,办出风格,办出特色。我相信,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在首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途上,《前线》一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祝《前线》永远站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前线,永远站在改革发展的前线,永远站在人民群众火热生活的前线,办得越来越好,取得更大的成绩。
《前线恢复刊名周年座谈会讲话》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前线恢复刊名周年座谈会讲话。
第二篇:《前线》恢复刊名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今天召开的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暨纪念《前线》恢复刊名十周年座谈会,很有现实意义。我代表市委表示热烈的祝贺。《前线》作为中共北京市委的机关刊物,有着辉煌的历史和很高的知名度,特别是在“文革”以前,社会影响很大。1958年创刊时,邓拓同志兼任主编,彭真同志亲自撰写了题为《站在革命和建设的最前线》的发刊词,要求《前线》努力成为“北京市
党的组织及时地反映现实,指导实践,改造现实的思想武器”。“文革”开始后,《前线》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停刊的厄运。直至1981年才以《学习与研究》为刊名,恢复了市委的这一理论刊物。1995年7月,中共北京市委决定,恢复《前线》刊名,并对办刊提出明确的要求:《前线》要发挥好市委机关刊物在全市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做好理论武装工作,坚持从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从政治思想理论上回答问题,力求“解渴”管用。市委还特别强调,要努力使《前线》成为市委的重要理论喉舌,指导北京市各项工作的有力工具;成为学习、研究、宣传科学理论的重要阵地,广大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良师益友。积极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鼓舞和激励北京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为首都的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努力奋斗。光阴荏苒,转眼就是10年。10年来,市委一贯高度重视《前线》工作,注意发挥《前线》杂志的作用。在市委的领导下,《前线》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承发扬老《前线》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和“任何工作都必须以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的良好作风,为宣传好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市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需要,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充分发挥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深受广大党员、干部的欢迎。《前线》作为党刊,始终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导向,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的心声统一起来,把思想性、政治性和可读性、实效性统一起来,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服从服务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转化为干部群众的精神动力和自觉行动,做出了值得称赞的努力和成绩。同时,经过同志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刊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发行量从1万多份发展到现在的5万份,大大增强了党刊的影响力。当前,北京市正处在一个新的战略发展期,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任务都非常艰巨。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面对光荣的使命和艰巨的任务,《前线》要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地配合全市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党刊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我提出三点希望:第一,总结经验,发挥优势,推动理论武装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是党刊的首要任务。10年来,《前线》认真履行职责,始终把学习、研究、宣传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办刊的鲜明主题和重中之重,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一个发展着的历史过程,将伴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所以,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也必须贯穿这一整个过程,一刻也不能放松,并和科学的理论一样,坚持不断创新,坚持与时俱进。要继续深入学习、研究、宣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广大干部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首都发展的规律,运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指导推进“新北京、新奥运”的实践。当前要特别加强对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研究和宣传。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这些新思想、新要求,是科学总结2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最新成果,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发展、新贡献,是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好地推向前进的战略决策。这些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迫切的现实问题,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前线》要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发挥首都党刊的优势,抓住这些重大问题,组织力量进行深入研究,安排版面开展集中宣传,有针对性地为全市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提供学习辅导,解答疑难问题,及时反映学习动态,介绍学习经验,推动理论武装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第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作出新贡献。党刊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全党的工作中心,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大局。对于《前线》来讲,就
是要站在“新北京、新奥运”的第一线,充分发挥好理论武装、舆论引导、统一思想、鼓舞斗志、传递信息、推动工作的功能,为北京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作出贡献。市委九届九次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的目标,我们面临十分繁重的任务和严峻的考验。比如,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在较高水平上实
现更快更好的发展,任务十分艰巨;要按照国务院批复和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落实“国家首都、国际城市、历史名城、宜居城市”的定位要求和发展目标,科学划分各区县的功能定位,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工作十分繁重;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体现“中国风格、人文风采、时代风貌、大众参与”的特色,实现八个方面高水平的要求,时间越发紧迫;面对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妥善化解,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维护首都的安全稳定,难度仍然很大;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需要做的工作也很多。《前线》要紧紧围绕这些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创新理论、提出对策,统一认识、凝聚力量,服务大局、促进发展,为首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和有力的思想保证。第三,贴近实际,关注热点,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实现新突破。胡锦涛总书记曾热情勉励理论工作者说:“作为党的理论工作者,我们应该自觉地肩负起运用理论推动实际问题解决的历史任务。”总书记的这个要求不仅是对党的理论工作者提出的,也是对党报党刊提出的。党的理论刊物,必须要具有理论高度。但它又有自身的鲜明特点,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抽象的论证思辨,而是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以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一句话,就是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运用理论推动实际问题解决”。希望《前线》时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高度的责任感密切追踪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举措、新经验,满腔热情地关注人民群众的思想情绪和呼声愿望,聚焦社会热点、抓住发展难点、突出工作亮点,进行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探索,并努力从人民群众广阔而丰富的实践中汲取思想养分,提出真知灼见,切实做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篇大文章,充分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希望《前线》进一步明确定位,把握党刊读者的特点和需要,办出风格,办出特色。我相信,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在首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途上,《前线》一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祝《前线》永远站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前线,永远站在改革发展的前线,永远站在人民群众火热生活的前线,办得越来越好,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三篇:公司成立二十周年座谈会讲话
在集团成立二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0年1月18日)
集团董事长
王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首先,我谨代表集团班子和干部职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热情、最诚挚的欢迎!
此刻,在这高朋满座的地方,我们将迎接和庆祝集团二十岁的生日!回顾集团二十载的经历,我的心情万分激动,品味集团员工二十载的心路,我竟也是如此的自我陶醉。
二十年之始,为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集团在改革开放的滚滚浪潮中诞生了;而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又总孕育着新的希望、昭示着绚丽的未来。也从此刻 “改革创新、负重自强”的开始了她的波澜壮阔、蔚为壮观的成长历程。
二十年里,我们始终坚持企业文化理念,秉承老一辈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做事的良好传统,认真行使国家赋予我们的权利,诚心对待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关注,精细的管理、服务和耕耘。我们时刻树立
“和衷共济博一流、团结创新超自我”的团队意识,并以“人人代表企业形象,事事维护企业利益”作为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将集团的兴衰和广大职工的荣辱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时候,职工队伍的建设贯穿我们各项工作的始终;我们力图通过各种方式,建立起一支内中而外秀、强实而精悍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二十年里,我们孜孜不倦的探索着市场构建。这其中,我们经历着历练的痛楚,体味着迷失的无奈,有过希望和成绩,有过迷茫和失败。但是,在良好企业文化中熏陶出来的坚强的集团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克服万千艰难,终于成就为现在的完美。特别是近年来,我们认真的领会和坚定的执行市局的正确决策以及兴业、强业举措,坚持把集团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集团贴近市场终端,集团注重实效,市场管理严格规范;一张完备、高效的销售网络已经织就。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二十年里,集团不断成长和壮大,我们时刻铭记这与各级领导、您们和当地人民的支持密不可分。销售好产品、管理好企业,让它们最大限度的体现出经济价值,是我们的工作,更是我们的责任。只有履行好这一责任,才能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回报社会;也只有这样,才有了我们生存的根
基、发展的动力和存在的必要。
二十年来,我们以锲而不舍、永不懈怠的态度不停的向前奋进;而您们的殷殷期望是我们前进中强大而不竭的动力。现在,我们共同用心血熔铸了的集团,看起来是这样的美丽动人了。
是的,我们总怀着急切的心愿,希望集团呈现给大家的永远是希望、强大和美丽。为了这个真切、美好的夙愿,集团的新老职工二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青春默默地展现在她面前,溶入她的灵魂,彼此早已不能分离。在这里,请允许我向集团的广大新老职工表示最深情的谢意!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我们不会忘记在这风风雨雨中,集团经历的二十年;更不会忘记您们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和帮助,让我们在这程曲折和艰辛路上,走得那样的坚实、从容和自信!我们热切的期望着,在集团明天的漫漫路途上,大家能和我们一起携手走过。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我们的集团的事业更加辉煌!
共同祝愿集团的明天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第四篇:周年座谈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上(下)午好!
今天,能和这么多位领导、社会各界代表一起参加座谈会,分享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的成果,我倍感荣幸,同时非常感谢区委、区政府和学校领导为我提供这次学习、交流的机会。
我从小在深圳长大,与深圳特区一起成长,一起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十七个年头。作为特区一员,我见证着大特区面貌日新月异的改变,作为盐田居民,我见证着我身边一点一滴的发展:看着一座座高楼平地而起,一条条高速公路凌空搭建,我的心里是说不尽的激动。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见证着深圳教育事业的日新月异。
我是沙头角中学高二年级学生,即将面临人生第一个转折点——高考。平日,我们喜欢围着老师,听他们讲述沙头角中学的历史变迁。从老师们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了沙中日新月异的变化:沙中刚建立时,名气并不大,生源也不好,能考上第一批本科的学生凤毛麟角。几年过去了,能考上第一批本科的学生由原来的屈指可数到后来的十个,二十个,再到现在的一百来个!这样的教学成绩让我们惊叹!我很清楚,这样的成绩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沙中从籍籍无名的学校成长为特区教育“低进高出”的奇迹,它离不开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激励,离不开辛勤的老师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关心,更离不开我们学生自己的努力!
还记得,我上小学时,老师就是用黑板和各种彩色的粉笔来讲课,上体育课时,陪伴我们的只有呼拉圈和跳绳。后来,多媒体进入了我们的教室,起初,我们还十分新奇的围着它看了好久。从此,我们的课堂有趣多了,老师讲课的速度也快了,效率更是提高了不少。渐渐地,上电脑课每人都有一台电脑,我们按着鼠标,学着老师一步一步地操作;上音乐课,我们有了自己可以选择的乐器,在课堂上,我们再也不是乏味地看着老师演奏了,老师教我们用各种各样的乐器弹奏我们心中的旋律,悠扬的琴声吸引路人驻足。室内体育馆进入每一个校园,保证了我们下雨天也能尽情地做运动,羽毛球,排球,篮球等各式各样的比赛,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更有阶梯教室,图书馆,塑胶跑道都证明了我们的教学硬件在不断更新,不断进步,这充分说明了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教育的投入、建设和发展,重视民生,对我们学生来说显然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我们和我们的父母从内心感激政府、学校为我们提供一个这么好的环境。
假日的学习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或许以前有人会说,离开了学校,似乎就没有什么与学习搭边的了,但现在,我可以很肯定地说,假期生活比学校生活更丰富:我们有深圳书城,中心书城,少年宫,各式各样的主题公园,轻松愉快的兴趣班,不愿走远的,我们盐田有环境舒适的图书馆,阅览室,要是实在没时间,几分钟办一张借书证,便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书借回家慢慢看。这样的设施,怎么能不让我们深圳人的文化水平提高?
九年义务教育,新增的学位,书杂费全免……一项项措施,都在有力的证明特区的教育事业的日新月异,都在告诉我们,教育的重要性,都在告诉我们,我们是深圳的未来,我们即将要接下你们的担子,开创深圳新的一片天地!
炎热的夏天,学校给我们装上空调;深奥的题海,老师给我们指点技巧;困倦的深夜,父母不忘给我们送上一杯热腾腾的牛奶……一点一滴,我们都记在心里,我们感谢着生活丰厚的赐予,当然也忘不了幸福生活全靠这种拓荒牛的精神。我们要继承这种精神,这种冲劲,这种屡创奇迹的毅力,我们更要凭借自己的努力,去创造更好的环境!
谢谢大家!
第五篇:在庆祝建党周年老同志座谈会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老同志座谈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3周年。参加今天座谈会的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同志、副*级退离休老同志、“九.二五”起义的老同志和现已退居二线的老同志,大家欢聚一堂,一起回顾中国共产党83年的光辉历程。在83年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以其崭新的世界观,为着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英勇奋斗,历经战争与和平、革命与执政、建设与改革、挫折与胜利,取得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辉煌成就,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政治力量。历史证明,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才能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创造过灿烂辉煌的文明,对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但是到了近代,中国逐渐从强盛走向衰落。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一次次轰开中国的大门,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陷入遭受欺负、备受屈辱的悲惨境地。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成为中华民族志士仁人苦苦追求的目标。完成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关键是要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企图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实现现代化,然而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通过改良走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中国的复兴和强大,但他们的“戊戌变法”不到百日便被挫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辛亥革命仍以与旧势力的妥协而告终。历史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和生命在于她的先进性,在于她能够把握时代发展、形势变化和世界进步潮流的趋势,站在时代前列领导人民开拓创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并为此开始了艰苦的探索和斗争。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正确分析和判断世界大势,领导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就开始把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作为首要任务。尽管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出现过这样那样的失误,但仍然取得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和巨大成就。用不到30年的时间,就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农业体系、科学技术体系和国防体系,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实力比以往大大增强,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正确指导思想和优良传统的伟大的党,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经得起胜利和挫折、高潮与低潮、顺境和逆境的考验,任何人和困难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党。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雄才伟略,从反思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入手,第一次比较系统和科学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等一系列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xx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沿着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展了一场复兴中华民族的极其壮丽的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成功实践及其辉煌成就,不仅有力地证明了我们党完全能够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而且还以生动的事实向世界证明,我们党所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康庄大道。历史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83年的历史,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救国图强真理、开辟民族振兴道路的83年,是带领人民不屈不挠奋斗、不怕流血牺牲、创造辉煌业绩的83年,是不畏艰难困苦、历经千锤百炼、深受人民拥护的83年,是身体力行实践“xxxx”的83年。在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3周年的历史时刻,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到xx同志提出的“xxxx”的重要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对党的历史作用和神圣使命的根本总结,这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指针,是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希望在党。只要我们按照“xxxx”的要求,把我*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更加团结,更加富有战斗力,就一定能够将全*广大干部职工的全部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实现*党委提出的“发展壮大十*、致富职工群众、增强戍边实力”的宏伟目标,就能更好地完成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屯垦戍边”的伟大历史使命,开创更加美好灿烂的未来。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