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长成功》读后感
美籍华人刘墉曾经说过“用明天成功的快乐,去治疗昨天失败的伤痛”,我读了这本书之后,才明白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成长成功》是以刘墉对女儿的教育、教诲为题材,编写成的一部励志的小说。《成长成功》中刘墉以幽默的口气对女儿讲了许多人生的道理:要孝顺长辈,因为有可能长辈看你的是最后一眼;人的体力有限,但是脑力无限,只要肯用脑筋、工具,静下心,一步一步做下去,许多困难的事都能解决;“天助自助者”,上天帮助那些“先能自己帮助自己的人”,如果有一天,每个人都说你没希望的时候,不要气馁,再试一次,就可能成功〃〃〃〃〃〃
看了《成长〃成功》后我发现刘墉与女儿真是无所不谈,小到女儿长的青春痘、学校里的新老师,大到遇到危险时的“自割”、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其中鲜活的语言、奇异的故事以及巧妙溶于其中的哲理,读来颇具兴味。而蕴藏其
中的是父亲对女儿成长的良苦用心和一份爱。《成长成功》中记录的大多都是作者与女儿之间琐碎的小事,然而在这一件件事的背后,刘墉发觉出更深的道理。他的文章就是这样从平实之中显现出深刻的哲理,教女深省,教女奋进。作者的处理方式既起到了告诫女儿的作用,又避免了父女之间的争端。这种先退后进,以理服人的“战术”可以说百战不殆。
教育是一门艺术,刘墉用自己精辟的文字、独特的处世态度诠释了这门困扰着许多家长的艺术。他用这本书唤醒了那些为教育儿女而彷徨无助的家长和“年少不知愁滋味”的我们,让我们知道,我们都是长有两只翅膀的天使,可以自己成长、自己去成功!
第二篇:成长和成功
成长和成功
人人需要成长,人人渴望成功,天经地义,无可厚非。成功,是随着成长而来的,春华秋实,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才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有‚老树春深更著花‛,才有‚桑榆未晚霞满天‛……茁壮成长,努力成才,方有成功。成长是基础,成功是结果,根基壮,果实丰;不成长,难成功;长不足,不从心;一步步成长,方有一个个成功,从而,促进一步步成长。‚长‛而无功,徒劳往返,空活百岁;一心成功,忽视成长,功败垂成。有人偏偏把二者割裂开来,只要成功,不要成长,忽视心灵培养、人格修炼、道德养成,走上急功近利之途,人生缺乏崇高感、自重感和尊严感,任情欲奔流,随物欲漂流,畅快一时,畸形发展,留下败笔。
学者于丹说:‚我非常喜欢‘成长’这个词。一个人的生命要成长,两个人的爱情要成长,一个群体的建设、一个社会的发展,都要成长。从一个人到一个国家,‘成长’是最健康的力量,也是最恒久的力量,它不依附于外在,而是你自己内心的一种状态。‛缺乏这种心态,一时成功,也是,但不牢靠,甚而是悲哀。比如拔苗助长,成功了,却断了根基,只有枯死。再比如东施效颦,模仿了,成功了,却更难看了,多添了些毛病。杨澜说,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虽是极而言之,道理却是深刻的。
成功是成长中的一种际遇,病蚌成珠是际遇,顺风顺水是际遇,柳暗花明也是际遇。众里寻他千百度,找到了,喜出望外,切莫流连忘返;机遇千载难逢,稍纵即逝,遇到了,时来运转,切莫欣赏不已;不坠心志,不懈心力,继续成长下去,方有一路收获。贾平凹曾获多次文学大奖,不算不成功,但他从来不觉得了不起,始终砥砺自己。获施耐庵文学奖时他感言道:‚所以我说任何奖对于现在的中国作家并不是写出来了多么了不起的作品而被光荣,则是一种给轮胎的充气,给快马加鞭。施耐庵文学奖垂顾到我,我珍惜着,如得到了一份干粮袋入行囊,再往前行。‛获得茅盾文学奖后他又说:‚获得在创作之路上是过河遇到了桥,是口渴越到了泉,路是远的,还要往前走。‛有人渴望成功,且把成功寄托在机遇上,拼命找,使劲钻,往往堕入俗流。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成功不过是这个成长过程中的几个亮点。考上名牌大学算成功,完成一项任务也算成功,创造世界纪录算成功,搞成一项实验也算成功……人生跌宕起伏、千回百转、柳暗花明,总是多姿多彩,但谁都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人生犹如运动场,千锤百炼去夺冠,夺冠之后还要千锤百炼,方有不败纪录。‚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在这个过程中,闪烁几下,明亮几回,可能而且应该,但自豪不能自满,得益不能得意,百尺竿头在进步,亮点串成光环,成长和成功常相伴。
张瑞敏有一句话,从不回头欣赏自己的脚印。亮点不会永远耀眼,成长是连续动作,一曲唱过,接唱新翻杨柳枝,连贯起来,走一步,看两步,步步不懈怠,总是充满生机活力,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成功是成长的一个台阶,这个台阶,是成功的标志,也可能是败落的终点;是向上的阶梯,也可能是向下的滑梯。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达到一个台阶再上新台阶,便是‚垫脚石‛;停止不前,便是‚绊脚石‛。有识之士绝不憧憬海市蜃楼,绝不欣赏空中楼阁,总是在充实成长上下功夫。当年,杨澜在中央电视台风头正劲,却激流勇退,出国学习深造,‚从底层垒砖头‛,打牢基础再上层楼。邓亚萍退役后,不享受荣誉和光环,铁心读大学、读博士,货真价实地提高,得到重用。‚人往高处走‛,是规律也是人生常情,成长就要爬高、攀高,拾阶而上,步步踩实,一步步成长、成才、成事,才有成功。人生就是这样,有时一跃而上,未必功力十足;一时扬名,未必底蕴深厚,归零重启,补充打造,才算有心有志,才是清醒之为。
歌德曾说过:‚每个人都想到成功,但没想到成长。‛崇拜成功、向往成功,不应算错,但须得有心、有志、有才、有力,方可得道。把成功看成人生追求的重中之重,掐头去尾去中间,只要成功,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把成长方在第一位,在成长中追求成功,以成功促成长,两相伴随,才是惬意的人生。
第三篇: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
做一个快乐的人
----写给我的学生的一封信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七月流火,炎炎夏日,你们在教室里准备着期末考,间或奋笔疾书;我在办公室里,合上《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本书的最后一页,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突然想把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这个念头促使我拿起笔,写下这封信。
看过了微软小子的成长历程以及他们对美国教育的描述,我是多么希望你们能够生活学习在那样的环境里。不需要早起晚睡的上自习,没有繁重的课业和分数的压力,你们可以到工厂里呆上一天,到社会上去实践,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和实现自己的兴趣,天地广阔,自由飞翔。可事实上是,我们中的多数同学,是没有机会出国学习的。那么,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就应该放弃兴趣和追求,在被压抑的感觉里度过自己的高中时代?不是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本书明确告诉我们,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并不拥有比我们更聪明的大脑,所经历的教育制度和我们也没有什么不同,那他们凭什么变得和我们不一样了?凭他们对教育的看法与众不同—既然无法改变教育,那就改变对教育的看法。既然无法改变你的学校和老师,那就改变你的学习态度。只要有正确的态度,无论在怎样的环境里,你都可以心灵自由,精神快乐。
在这本书里,作者将学生分为了ABCDE 5个类型,分别是:
A层:厌学型。不快乐、厌烦、心理上强烈反感和抵触,恨不得把课本摔倒老师脸上去;
B层:被动型。消极、被动、麻木,在父母老师的督促和环境压力下取得进步;
C层:机械性:全身心投入、刻苦用功、头悬梁锥刺股、按部就班的朝着一流的方向努力;
D层:进取型:自信,主动,积极,把必须要做的事情做到最好,持续性的保持一流的成绩;
E层:自主性:拥有D学生的特征,另外还有自主、坚韧、快乐,有激情,享受学习而不是完成学习,有强烈的兴趣,有一个执着追求的目标。
分层的依据是态度,不是智力更不是分数。是非智力因素,决定了你站在什么位置,而你的位置决定了你能从现在的教育体系中吸收多少真正有用的东西。同学们可以对照一下自己的学习状态,看看究竟站在什么位置。如果你站在AB或C层,我建议你要有所改变。我们课堂上的学习目标的第三条,往往都是“全力以赴,激情投入,享受学习的快乐”,如果课堂是你达到了这个目标,恭喜你,你是一个站在D层或E层的人,请继续坚持下去,你的未来不可估量。
说到这里我要提一下我们的课堂,目前有很多地方都在尝试课堂改革,我们学校可以说是走在前列的。我到别的学校去听课,发现大多数的课堂还是传统的填鸭式的。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课桌上昏昏欲睡,整节课没有什么活动,更没有笑声。我这时就觉得跟你们同龄的这些孩子很可怜,他们被当成了一只装东西的木桶,课堂上连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张扬个性了。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你觉得传统的课堂快乐,还是现在的课堂快乐?我想应该是后者吧?但即使在我们的课堂上,还是有些同学展示的时候相互推诿,质疑的问题到了嘴边,又被压了回去。你为什么不站起来,大声的说出自己的见解?当你们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时,你们知道老师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吗?而同时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也会更深刻。在你站起来提出问题的那一瞬间,你已经成长了自信和勇气。我到一级部去听课,有个同学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编成了流感病毒人体历险记的一个小故事,把这个生理过程描述的非常清楚,大家都非常感兴趣,也非常兴奋。那些同学上这样的课已经三年了,你可以发现他们身上有很强的气场--言谈举止很吸引别人,自学能力非常强,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并善于表达。一种很厉害的软实力,哪怕没有老师的指导,他们也能够自学得很好,并揣摩领悟出更多的东西。只要你积极参与我们的课堂,你也会拥有这样的状态。还是那句话,你能学到多少真正有用的东西,不是取决于你周围的环境,而是你的态度。所以我希望同学们在这个相对先进、开放的学校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做到享受学习,获得真正的成长。
有的同学不会享受学习,是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用脑子去学习而不是死记硬背。打一个比方,人、马、汽车同时赛跑,如果赛程是10米,那第一名是人;如果赛程是100米,最先到达的也许是马,如果目标是一千米甚至更远,优胜者一定是汽车。目标越短小,所使用的方法就越原始越简单。有的同学在初中时候死记硬背也可以有很好的成绩,但到了高中以后这种方法就行不通。张亚勤说:“学习的关键不在于你记住了多少,而在于你理解了多少。理解的最根本定义,其实就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你不用花很多时间去思考那些复杂的问题,只要理解那些最基本的原理,脑子就非常清楚。你花的时间可能是别人的十分之一,但你弄清楚了最重要的东西。”他的话告诉我们,抓住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其他复杂的都可以由这一点延伸出来。我们做过的好多题目,他们的核心是共通的。只要把握住了这个核心,任他千变万化,都可以一招制敌。做预习学案时我曾多次要求:不要照抄课本,一定要有概括和自己的想法,就是希望同学们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可以训练的。如果你要求自己做到,你就会发现学习很轻松,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也就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还有一些同学学习方法很先进,也足够聪明,却没有做出很好的成绩。原因就是不专心或没有恒心,即没有养成好的习惯。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的教育方法,对一些品质的要求都是相同的,比如专心、毅力、自信、尊重别人等。几乎每一个微软小子都承认,中国的教育对他们的影响超过了50%,帮助他们形成了很多好的习惯。
我要说的第一个好习惯是专心。有成就的那些人,哪一个做事情的时候是左顾右盼、三心二意的?我们有个词是专心致志。就是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付出十足的精力,投入全部的热情,所有的思维都调动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时你周围的一切都寂静了,不存在了,只有你的思维碰撞出火花。这难道不是一种快乐吗?
第二个好习惯是自信。有的同学课堂上不敢提问题,就是不够自信。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智商差别不大,每人都有一份天赋,潜伏在你的内心,等着有一天你去发现它从而改变自己。人的最大差别不在于是否聪明,而在于怎样使用自己的聪明。你能学会你想学的任何东西,这不是你能不能学会的问题,而是你想不想学的问题。如果你更自信,更有勇气,就会使更多的事情成功,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成长之路。
第三个好习惯是表达自己、理解别人。表达自己和团队合作,是我们现在的课堂的需要,也是未来的社会角色对你的要求。你要有独立的想法并能说出来与别人交流,同时能够倾听别人的意见,要与周围的人和事很和谐。这样,你就是成功的,你就可以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最后,我想问的是,同学们,你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只有明确这一点,你的努力才有方向和动力。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比较迷茫,甚至我自己也不能讲的清清楚楚。我这里问的不是你想去哪个大学,而是你想要怎样实现自身的价值并收获快乐。往年毕业的一个学生,他的理想是以后种大棚,我觉得这种想法就很好。有一位校长曾经跟我说过这样一段话:“你相信命运吗?我相信。譬如说我是一粒槐树种子,那我不可能长成一棵柳树,有些东西是生来注定的。但是要长成一棵歪脖子树还是一根栋梁之才,关键还是看自己的选择。”以前我总想,当然是长成一根栋梁之才才好。可是现在我觉得,如果你喜欢,长成一棵歪脖树也很好,虽然不能铺桥架梁,却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啊。关键是你要找到这个目标,并能够为这个目标付出努力,找到自身的价值,享受这个过程,获得真正的成长和快乐。
亲爱的同学们,面对你们,我心里有太多的羡慕、嫉妒,更有敬畏。你们还有那么好的青春,还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你们是那么聪明灵活,有创造性,你们对世界的热爱和探求的光芒,经常让我不敢直视。你们要知道,高中三年,你们不仅是来学习的,更是来生活的。所以,从现在开始,做一个快乐的人,享受学习的快乐,生活的快乐,合作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当你跨出高中大门的时候,能够满怀信心,胸怀坦荡!
祝同学们健康进步!
你们的老师石俊峰2011.7.1
第四篇:《让企业成功让自己成长》读后感
<让企业成功让自己成长>读后感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工作人员要靠自己的头脑而不单是体力做事。因此,员工的敬业精神,职业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潜在竞争力,甚至进而影响国家的竞争力。读了《让企业成功让自己成长》这本书让我颇有感触。
一、作为一名刚到公司不久的员工,这本书给我很多启发,和深思,让我找到了人生的目标,转变观念,找准自己的位置。
我认为,一个追求成功的人一定要以自己所在的企业为依靠,推动企业走向成功。每一个成功人物,都依托着一个成功的团队。英雄寓其功于团队之中,时代需要英雄,更需要伟大的团队。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只要用心去做,尽力去做,我相信与同事们一起努力下我们会成长,企业也会成功。只有抱团才打天下,想不成功都难。
二、要选好属于自己那把“椅子”,并在此基础上确立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并为之儿不懈努力,你才能够一步步地获得成功和进步。在企业里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准自己的坐标,并时刻为去也发展做积累,为自己的进步做准备,你总有一天会有发挥潜能的机会的。
三、书中强调:“不管你在哪里工作,都别把自己当员工,应该把企业看做是自己开的一样,虽然我们不是老板,但我们都是企业的一员,都要依靠企业来生存。虽然岗位不同,但我们共同享受企业的荣誉,共同推进企业的发展”。少说多做,业绩定位。不论在企业里,还里在社会现实中,找到自己定位,体现岗位价值和意义,你就找到了自己的发光点。
四、我们工作并不是仅仅为了薪水,还有比薪水更无价的,就是让顾客满意,让领导满意,实现自己人身的价值。只有认识到工作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时,对工作才会有激情,才会把工作做得更好。“激情是工作的灵魂。”只有热爱工作,对工作充满激情,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到最好。
五、变压力为动力,把工作当享受。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普通面临着生活的和工作上的压力。如果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工作会越做越好,如果你能找到工作的乐趣,那么,再苦,再累也是心甘情愿的。这不仅仅是工作而是收获了一份自信,收获一份喜悦,这是用金钱所无法衡量的。
《让企业成功让自己成长》我应该怎么做呢?我要和企业凝聚在一起,事事为企业着想,把自己的目标和企业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尽心尽力为公司分忧。让公司成功,让自己成长努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
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有感
像天才一样成长,但你不是天才,只是最好的“你自己”。
找到一个你可以完全信任的人,得到他的指引,坚定的走下去!有幸读到了《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本书,对自己受益匪浅。
书中通过微软亚洲中的30个“微软小子”的真实事迹来表述了科学的学习的方法、正确的学习态度、坚定的信念,告诉我们做一个积极主动、自信自律、快乐的人。
Attitude is a little things that makes big difference.态度是一件小事,却能导致巨大的差别。
-----来自美国华盛顿州一所小学的墙上 学习是一种态度,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像武侠里,别人传功力给自己那是不可能的,想成为武林高手,还是从菜鸟做起,一步一步来,所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好好打基础.在思想上要占领高地,形式上要生动活泼,让学习成为一种态度,一种方式,一种生活。
当学习成为一种人生态度,这个人将会从内向外自然流露出一种谦逊、宽容、开放、坦荡的气质及人格魅力;与学习相对应的态度是抗拒,当一个人在抗拒的状态时,他会企图证明自己是对的,他看不到新的可能性,他将活在过去而停止创造。
没人比你去做,是你自己要去做,这就是主动性。
-----张亚勤 所谓主动性,是指人在完成某项活动的过程中,来源于自身并驱动自己去行动的动力的强度。对于一个员工来说,重点在于采取行动,主动的意义是在于没有人要求的情况下,超乎工作预期和原有需要层级的努力,这些付出可以改善及增加的效益,以及避免问题的发生,或创造一新的机会。坚持,当面对障碍与困难也不放弃,善于了解及把握机会。能够超出工作要求的绩效表现。事先准备面对一个尚未发生的特殊机会及问题。
一个好的习惯比那种特别强烈的“期望值”更重要,比“名次”也重要
-----张黔
一位没有继承人的富豪死后将自己的一大笔遗产赠送给远房的一位亲戚,这位亲戚是一个常年靠乞讨为生的乞丐。这名接受遗产的乞丐立即身价一变,成了百万富翁。新闻记者便来采访这名幸运的乞丐:“你继承了遗产之后,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乞丐回答说:“我要买一只好一点的碗和一根结实的木棍,这样我以后出去讨饭时方便一些。”
可见,习惯对我们有着绝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影响着我们的效率,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亚里士多德说:“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即便是打破常规的创新,最终可以演变成为习惯性的创新。根据行为心理学的研究结果:3周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3个月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
一个动作,重复3周就会变成习惯性动作,形成稳定的习惯。
人应该看得远一些,为了更远的目标,可能要舍弃一些眼前的东西
-----沈国斌
树立明确的目标。否则,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船,漂泊不定,只会搁浅在失望的海滩。漫漫长夜,我们需要北斗星的指引。漫长的人生之路,我们同样也需要一个方向的指引,这颗北斗星就是人生的目标。不要为眼前的意气、得失而迷失自己,不要被眼前的利益和虚荣蒙蔽自己。坚定地走下去,无论挡在你前行脚步前的是荆棘还是蛋糕。努力的去增强自己的见识、修养,多与人沟通理解,我相信明天与目标并不遥远。
最后我想用书中的一首小诗来结尾,诠释“输”、“赢”的真谛。
《谁最快乐,谁就赢了》
在比赛的时候,如果你不是为了名利,如果你只是为了快乐,那么你就已经赢了。
如果你每一天都从赛场上学到一点,那么你将是你自己最好的“追星族”。
在比赛开始之前,想一想吧,然后说:
“是的,我很快乐”。
谁最快乐,谁就赢了!
金鑫
2011.11.02
人是需要成长的,而且是不断的成长,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很多改变,遇见诸多挫折,同时也会产生迷茫、不知所措。说实话,现在的我就是很不知所措,改变自己的做人方式、约束自己的的言行举止,有时自己很低落,很彷徨,一次次的自问,一次次的自省,迷茫中去找寻,找寻着中去否定,否定后再次出现迷茫,可能,这就是改变的过程,蜕变的过程,我坚信,雨天过后出现的是彩虹,阳光总在风雨后!只有放低自己的心态,踏实的去学习,才能不断的去进步,不断的去成长。
做人,与人为乐,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使别人快乐,你才会感觉到快乐。其实获得“大快乐”很简单,只要你把自己的快乐送给别人,别人也会把他自己的快乐赠于你,这样每个人的快乐都共享,就获得了“大快乐”,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文化的产生就是从人与人之间的礼仪开始的。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有误会,正说明了你的“诚信”在别人心中产生了偏差,这时候是反省的时候了,自己是否言行不一,是否存在态度偏差?
其实做人很简单,只要时时为别人着想,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看问题,思考别人的得失。有的时候我自己以自己为中心,而忽略了别人的感受,这样下去,会发现自己就像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封闭了自己。小河如果不连通大海,它将变成一滩死水,早晚都会枯竭。一个人如果没有别人与之交流,他的生活会极其烦闷,事业也会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