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应用》总结报告
《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应用》总结报告
这学期接触了《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应用》这一门新的学科,这一门学科包含的知识很广泛。先进制造技术就是指集机械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所产生的技术、设备和系统的总称。主要包括:先进加工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集成制造系统等。是制造业不断吸收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加工、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作为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我们更注重了解先进加工技术。下面是我通过《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应用》学习和网上资料的一些查询,对制造与生产的一些浅谈:
一、制造与制造技术
一、生产与制造
1、生产:一个将生产要素转变为经济财 富,并创造效益的输入输出系统。生产系统的输入:生产要素,即5M要素。生产系统的输出:生产财富和效益。其中5M要素包括:
1、作为生产对象的原材料(Material)
2、作为直接生产资料的设备、工具、机器(Machine)和间接生产资料的厂房、道路等)
3、作为劳动力的主体人(Man)
4、资金(Money)
5、作为支持生产活动的知识、方法、信息(Message)、情报等。
2、生产企业: 第一产业:直接利用自然资源的种植业、养殖业和采矿业。第二产业:将第一产业生产的原料转化为产品的企业。第三产业:金融和服务行业。
二、制造系统
1、制造系统具有的子系统: 1)经营管理2)市场与销售 3)研究与开发4)工程设计 5)生产管理6)采购供应 7)质量控制8)财务 9)人事 10)车间制造
2、制造系统具有一般系统的共性:
1)结构特性
制造系统可视为在生产信息、制造技术等软件的支持下,若干硬件(生产设备、工具、运输装置、厂房、劳动力等)的集合体。
2)转变特性
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制造是通过加工和装配把原材料转变为产品的过程。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制造过程的转变为通过改变物料形态或性质而使其不断增值的过程。
3)程序特性
制造系统可视为一个生产产品的工作程序。
三、制造技术
1、制造技术:
为了有效地完成制造活动所施行的一切手段的总和。包括运用的知识、技能,操纵可利用的物质、工具,采取的策略、方法等。
2、科学与技术的差别:
科学:采用分析的方法来认识世界,得到各种发现和揭示。技术:采用综合的方法来改造世界,得出发明、创造和改进。
四、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在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中,国民经济总收入的60%以上来源于制造业。从就业人口比例看,约有1/4的人口从事于制造业,而在非制造业部门中,又有约半数人员的工作性质与制造业密切相关。而在企业生产力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约占62%。
二、先进制造技术产生的背景
一、制造技术的发展
18世纪70年代,蒸汽机的改进和纺纱机的诞生,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近代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手工劳动逐渐被机器生产所代替。19世纪中叶,电磁场理论的建立为发电机和电动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迎来了电气化时代,同时互换性原理和公差制度应运而生,制造业得以快速发展。20世纪初,内燃机的发明,使汽车进入欧美家庭,引发了制造业的又一次革命,进入了大批量生产时代。二战后,通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集成电路的出现,数控机床的应用,使制造业产生了一次新的飞跃。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成为制造业的主流生产方式。
二、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ManufacturingTechnology—AMT)的提出首先由美国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开始认识到制造技术和制造能力的重要性。20世纪80初期,美国的有识之士对美国制造业的衰退进行了反思,强调了制造业的重要性。克林顿政府提出了两个重要的口号:“为美国的利益发展技术”、“技术是经济的发动机”。美国的先进制造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了。1988年,美国政府投资进行大规模“21世纪制造企业战略”研究,不久提出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目标,制定并实施了“先进制造技术计划(ATP)”和“制造技术中心计划(MTC)”。
先进制造技术计划(ATP)由美国联邦政府科学、工程和技术协调委员会(FCCSET)提出。研究内容:现代设计方法与技术、先进制造工艺与技术、先进制造过程的支撑技术与辅助技术、制造基础设施。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提高能源效益,减少污染;使制造业在世界市场更具竞争力;使教育系统对每个学生进行更富有挑战性的教育。鼓励科学界把确保国家安全和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作为核心目标。
制造技术中心计划(MTC)又称“合作伙伴计划”,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制定并实施。目标:面向美国35万家中小企业。主要内容:在技术拥有者(通常为政府的研究机构、国家实验室和大学)与需要这些技术的中小企业之间建立合作的桥梁。方法:由国会拨款设立地区性的制造技术中心,为中小企业展示新的制造技术和设备 并进行培训,帮助他们选用。
三、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1、是一项综合性技术;
2、是一项动态发展技术;
3、是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
4、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
5、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
二、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制造自动化技术向纵深方向发展20世纪,制造自动化经历了刚性自动化、可编程自动化、综合自动化的发展过程。当前,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不断向制造技术的注入和融合,使制造自动化技术向着纵深方向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发展方向为:集成化、柔性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
1)集成化
集成是综合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特征。集成化符合系统工程的思想。CAD/CAPP/CAM系统的出现,使设计与制造得以集成;FMC、FMS的发展,使加工过程、检测过程、控制过程、物流过程实现集成。CIM的核心是通过信息集成,使一个个自动化孤岛有机地联系在一起;CE强调产品及其相关过程设计的集成。制造自动化为集成化提供了有利条件,而集成化是制造自动化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
2)柔性化
柔性化的进一步发展,是要求能够快速实现制造系统的重组,包括企业内部制造设备与工具系统的重组,以及企业之间的重组。
模块化技术,是提高制造自动化系统柔性的重要策略和方法。包括硬件和软件的模块化设计、模块化产品设计和模块化制造系统。
4)虚拟化
虚拟制造(VM):以系统建模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为基础,集现代制造工艺、计算机图形学、信息技术、并行工程、人工智能、多
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一体,是一项由多学科知识形成的综合系统技术。虚拟制造将现实制造环境及制造过程,通过建立系统模型,映射到计算机及相关技术所支持的虚拟环境中,在虚拟环境中模拟显示制造环境及制造过程的一切活动及产品制造全过程,从而对产品设计、制造过程及制造系统进行预测和评估。
5)智能化
智能制造系统,要求在整个制造过程中贯彻智力活动,使系统以柔性的方式集成起来,在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条件下,实现“完善生产”。智能制造系统的特点:A、对于制造过程,实现柔性化和模块化;B、对于人,强调安全性和友好性;C、对于环境,做到无污染、省能源、资源回收和再利用;D、对于社会,提倡合理的协作与竞争。
2、传统制造技术不断改进,新型制造技术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产品设计和零件制造两个方面。
1)产品设计
传统制造技术的改进:CAD和CAE技术的全面应用。新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并行设计、面向“X”的设计、健壮设计、优化设计、反求工程设计等。
2)零件机械加工技术的改进:
主要表现在强力切削/磨削与高速切削/磨削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高速切削与超高速切削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以切代磨”不仅可以极 大地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获得较高加工精度,还可以实现难加工材料的切削加工。超高速加工技术主要包括:超高速切削与磨削机理;超高速主轴单元与进给单元制造技术;超高速加工用刀具制造技术;超高速加工在线自动检测与控制技术等。
3)新型零件制造方法
又称特种加工方法,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有别于传统切削与磨削的加工方法总称。特种加工方法将电、磁、声、光等物理量及化学能量或其组合直接施加在工件被加工的部位上,从而使材料被去
除、累加、变形或改变性能等。特种加工方法使用场合:难加工材
料的加工;复杂形面、薄壁、小孔、窄缝等特殊工件的加工等。
3、精密制造技术在制造技术中占有突出的位置。
精密制造技术包括:
1)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指在一定的发展时期,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达到较高与最高程度的加工工艺。目前,超精密加工的尺寸精度已达
到0.025微米,表面粗糙度Ra达到0.005微米,所用机床定位精度达到0.01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已接近实现。
2)微细与超微细加工以及微型机械:微细加工:通常指1mm以下微小尺寸零件的加工。超微细加工:通常指1微米以下超微细尺寸零件的加工。目前,微细与超微细加工的精度已达到纳米级(0.1nm——100nm)。纳米技术:现象和规律。量子效应、波动特性、微观涨落等不可忽略,甚至成为主导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从机械、电子、材料、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研究,故又称为“纳米技术”。主要研究内容:纳米级精度和表面形貌测量及表面层物理、化学性能检测,纳米级加工,纳米材料,纳米级传感与控制技术,微型与超微型机械等。
4、绿色制造将成为21世纪制造业的重要特征绿色制造技术:指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一种现代制造模式。
对于制造而言,要求渗透到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出成品的全过程,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替代有毒原材料,将一切排放物的数量与毒性削减在离开生产过程之前。对于产品而言,绿色制造覆盖构成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不利影响。
以上加粗的也是我们这学期重点学习的,主要了解了高速加工技术及应用(高速加工最常用最普遍的刀柄:HSK刀柄),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及应用,干切削加工技术及其应用,硬切削加工技术及其应用。
四、心得体会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让我感受到:当今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展现出了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前景。信息科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纳米科技的突飞猛进与相互交织影响,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标志。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同样对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提升和改造的作用。高技术对制造业的改变是全面的和连续不断的,包括影响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重心领域、科技前沿、核心要素等。
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引起了企业组织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批量生产方式下, 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主要是功能专业化, 采用刚性生产线, 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当今, 机械制造业的生产方式正向着中、小批量生产方式转变, 更强调企业的生产柔性,因而企业的组织和管理模式也必须与之相适应。由于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发生了多方面的转变:1 的顺序工作方式向并行工作方式转变;2 能划分部门的固定组织形式向动态、自主管理的小组组织形式转变;3 金字塔式的多层次生产管理结构向扁平的网络结构转变;4 质量第一的竞争策略向快速响应市场的竞争策略转变;5 以技术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
进入21世纪,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制造业在新时期的地位和前景,而不是笼统看待制造业。80年代的美国制造业和20世纪末的美国制造业远不是一个概念;现在中国“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和德国的精准制造业差别何止千里;发展来料加工的制造业和创造性的装备制造业无论在技术难度、运行机制和产业政策上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而存在于这些差别中的根本性问题则是制造业和高技术的关系。这个问题不解决,制造大国永远不可能成为制造强国。我们为之奋斗的制造强国绝不是仅仅基于传统技术和产品的强国,而必须是适应新时代、掌握新技术、满足新需求的制造强国。中国不仅要拥有强大的以家电和电子元器件为代表的轻型的规模产品制造能力,还要拥有强大的以发电设备、冶金石化设备和汽车生产装备为代表的重型的重大装备制造能力,更要拥有强大的以微电子、光电子制造设备、微机电系统和生物工程为代表的新型的高技术装备制造能力。
第二篇:先进制造技术应用试卷
继续教育《先进制造技术应用》试卷
单位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30分)
1.目前国际上最先进、最流行的玻璃内雕刻加工技术是采用()加工技术。A.等离子束 B.电火花 C.电子束 D.激光 2.精度从高到低依次是()。
A.液体静压轴承、球形空气静压轴承、圆柱空气静压轴承 B.圆柱空气静压轴承、球形空气静压轴承、液体静压轴承 C.球形空气静压轴承、圆柱空气静压轴承、液体静压轴承 D.液体静压轴承、圆柱空气静压轴承、球形空气静压轴承
3.电铸成型时,要求电铸层与原模分离,其厚度约为()mm。A.0.5—80 B.0.0015—0.5 C.0.05—8 D.0.15—5 4.激光加工下列材料时,效率最低的是()。A.金刚石 B.铝合金 C.有机玻璃 D.陶瓷
5.电火花慢走丝线切割加工尺寸精度可达()mm。A.0.0003 B.0.003 C.0.03 D.0.01 6.电解加工是特种加工中材料去除速度最快之一,约为电火花加工方法的()倍。
A.5—10 B.10—20 C.20—30 D.30—40 7.精密加工一般指加工精度在()微米。A.5 B.10 C.10—0.1 D.0.1—0.01 8.电火花加工中工具电极损耗越少越好,下列材料磨损比最低的是()。A.紫铜 B.钢 C.黄铜 D.钨
9.现在的FMS机床设备的配置形式大多采用()。A.互替式 B.互补式 C.互替和互补混合使用
10.电火花快走丝线切割加工尺寸精度可达()mm。A.0.0003 B.0.003 C.0.03 D.0.01 11.激光加工下列材料时,效率最低的是()。A.宝石 B.橡胶 C.铜合金 D.陶瓷 12.发动机气缸宜采用()加工。
A.珩磨 B.电火花 C.电子束 D.金刚石刀具
13.要得到3—6级淬硬齿轮,工艺路线为()。A.精滚—淬火—磨齿 B.精滚—磨齿—淬火 C.磨齿—淬火—精滚 D.磨齿—精滚—淬火
14.复杂零件和相似性较差的零件不适宜采用()CAPP系统。A.派生型 B.创成型 C.综合式 D.各种类型
15.按我国目前加工水平,超精密加工的加工精度为()微米数量级。A.10 B.10—0.1 C.0.1—0.01 D.0.01—0.001
二、判断题(20分)
()1.电解加工能加工导电材料和非导电材料,但较难加工窄缝、小孔及尖角。
()2.电刷镀是电镀技术的新发展,又称涂镀、刷镀或无槽电镀,是在金属工件表面局部快速电化学沉积金属的新技术。
()3.电解加工比电解磨削有更好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比机械磨削有更高的生产率。
()4.金刚石刀具的精密、超精密切削加工主要用于切削铜、铝及其合金。()5.磨料喷射加工应用范围广,加工成本低,一般用于脆性或韧性材料加工。
()6.在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其内涵不是绝对一成不变的。()7.绿色制造将成为21世纪制造业的重要特征。()8.现代制造技术发展过程,其内涵是不变的。
()9.对电火花加工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的是单个脉冲能量。
()10.变频空调开机后,压缩机先以低速运转制冷(暖),一定时间后才达到高速运转,其达到设定温度的时间比普通空调慢一半左右。
()11.电解磨削比电解加工有更好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比机械磨削有更高的生产率。
()12.电解加工不能加工非导电材料,较难加工窄缝、小孔及尖角。()13.CAPP系统的成组技术的核心问题就是充分利用零件上的几何形状及加工工艺相似性进行设计和组织生产,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14.精良生产所追求的目标不是“零缺陷”,而是“尽可能好一些”。()15.电解加工不但能加工导电材料和非导电材料,而且还能加工较难加工窄缝、小孔及尖角。
()16.电火花加工用的工具电极,也可以采用电铸方法制造。()17.在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其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
()18.AutoCAD由美国CNC Software公司开发,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中低档CAD/CAM软件。该软件操作简便实用,容易学习,但三维造型功能稍差。()19.电解加工比电解磨削有更好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比机械磨削有更高的生产率。
()20.Cimatron是模具行业CAD/CAM软件,由以色列开发。
三、术语解释(20分)
1.CIMS
2.FMS
3.机器人自由度
4.并行工程技术(CE)
5.现代制造系统
四、问答题(30分)
1.超声波加工中变幅杆有何作用?其外形有几种?简要说明各自主要特点。
2.简要说明等离子加工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3.说明影响电火花加工电蚀量及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
4.说明FMS对加工设备的要求及机床配置形式。
5.试论述精密圆柱齿轮的加工工艺路线,其主要加工方法有哪些?
第三篇:先进制造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
定义: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不断吸收信息技术及现代化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产品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特点: 1.动态性2.广泛性3.实用性4.集成性5.系统性6.高效灵活性7.先进性
构成: 从内层到外层分别为基础技术、新型单元技术、集成技术。
分类:(1)现代设计技术(2)先进制造工艺技术(3)自动化技术(4)产品数据管理技术 发展趋势: 1.集成化2.智能化3.网络化4.信息化5.自动化6.柔性化7.数字化8.虚拟化
9.极端制造10.精密化11.绿色制造
自动化技术
制造技术的自动化包括产品设计自动化、企业管理自动化、加工过程自动化和质量控制过程自动化。制造系统的自动化 突出特点是采用信息技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信息集成,人、技术和管理三者的有效集成。
问: 制造自动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答: 1)制造系统中的集成技术和系统技术已成为制造自动化研究中热点问题;
2)更加注重研究制造自动化系统中人的作用的发挥;
3)单元系统的研究仍然占有重要的位置;
4)制造过程的计划和调度研究十分活跃,实用化的成果不多;
5)柔性制造技术的研究向着深度和广义发展;
6)适应现代生产模式的制造环境的研究正在兴起;
7)底层加工系统的智能化和集成化研究越来越活跃。
柔性制造系统定义: 我国国家军用标准 “柔性制造系统是由数控加工设备、物料运储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的自动化制造系统,它包括多个柔性制造单元,能根据制造任务或生产环境的变化迅速进行调整,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
柔性制造系统的特点:(柔性和自动化)
(1)适应市场需求,以利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
(2)提高机床利用率,缩减辅助时间,以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3)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库存量,以利于提高市场响应能力。
(4)提高自动化水平,以利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劳动强度、改善生产环境。柔性制造系统一般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加工系统、物流系统和控制与管理系统。加工系统的配置
互替形式(并联)、互补形式(串联)和混合形式(并串联)三种。常见的物料存储装置有立体仓库、水平回转型自动料架、垂直回转型自动料架和缓冲料架。柔性制造系统中的数据流,实质上就是信息的流动.数据类型:基本数据、控制数据和状态数据。
柔性制造技术是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及制造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集成制造
定义:基于企业资源的一种先进制造模式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简称CIMS。信息集成和总体优化是集成制造系统与一般制造系统的最主要区别之一。
组成: 人与机构、经营、技术三要素。
从功能角度看,一般可以将CIMS分为四个功能分系统和两个支撑分系统。
四个功能系统: 1)工程设计自动化分系统
2)管理信息分系统(MIS)
3)CIMS制造自动化分系统(MAS)
4)CIMS质量保证分系统 质量保证分系统的目标: a.保证用户对产品的需求;
b.使这些要求在实际生产的各环节得到实现。两个支撑分系统: 计算机网络分系统 , 数据库分系统
数据库:就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将相关的数据组织在一起存放在计算机存储器上形成的、能为多个用户共享的、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的一组相关数据的集合。
先进制造工艺技术
特点: 具有优质、高效、低耗、洁净和灵活五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特种加工技术
定义:是用非常规的切削加工手段,利用电、磁、声、光、热等物理及化学能量直接施加于被加工工件部位,达到材料去除、变形以及改变性能等目的的加工技术。
特种加工与传统切削加工的不同特点主要有:
①不是主要依靠机械能,而是用其他的能量(如电能、热能、光能、声能以及化学能等)去除工件材料;
②工具的硬度可以低于被加工工件材料的硬度,有些情况下,例如在激光加工、电子束加 工、离于束加工等加工过程中,根本不需要使用任何工具; 激光加工
定义:激光加工是利用材料在激光聚焦照射下瞬时急剧熔化和气化,并产生很强的冲击波,使被熔化的物质爆炸式地喷溅来实现材料去除地加工技术。
基本原理和特点:利用光能经过透镜聚焦后达到很高的能量密度,依靠光热效应加工各种材料。基本设备包括:激光器、电源、光学系统、冷却系统及机械系统等。
激光加工技术的应用:(1)激光打孔(2)激光切割(3)激光焊接(4)激光表面处理等加工制造领域。
电子束加工
离子束加工分为离子刻蚀、离子溅射沉积、离子镀及离子注入 4类。
激光加工、电子束加工、离子束加工都是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束流作为热源,对材料或构件进行加工的技术,又称为高能束加工。
超声波加工 主要是磨粒的撞击作用
超声波加工 适合于加工硬脆材料,尤其是不导电的非金属材料。(玻璃、陶瓷、石英、硅、玛瑙、宝石)微细加工技术 是指微小尺寸零件的生产加工技术。
包括三级:微米级
亚微米级
纳米级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原理:基于“材料逐层堆积”的制造理念,将复杂的三维加工分解为简单的材料二维添加的组合。
RPM技术的特点:(1)可以制造任意复杂的三维几何实体,不受传统机械加工中刀具无法达到某些型面的限制。
(2)成形过程中无人干预或较少干预,大大减少了对熟练技术工人的需求。
(3)任意复杂零件的加工只需在一台设备上完成,也不需要专用的工装、夹具和模具。
快速堆积成形
快速成形系统根据切片的轮廓和厚度要求,用片材、丝材、液体或粉末材料制成所要求的薄片,通过一片片的堆积,最终完成三维实体原型的制备。
选择性激光烧结则使用粉末材料。
超高速加工技术
常用的刀具材料有:涂层刀具 金属陶瓷刀具 立方氮化硼(CBN)刀具
聚晶金刚石(PCD)刀具 超高速切削机床 电主轴采用陶瓷滚动球轴承 磁悬浮轴承
PDM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配合CAD工具的PDM系统、专业PDM系统 产生和PDM的标准化阶段。
PDM系统标准化包括:管理对象的标准化和管理过程的标准化
第四篇:先进制造技术
简述先进制造技术及其现代
集成制造系统
概述:综述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内涵、特点、主要内容等,结合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理解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历程
1先进制造技术概述 2 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 3 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4现代集成制造系统
1先进制造技术概述
先进制造技术是系统的工程技术,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和四个大类。三个层次:一是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的基础制造技术。这一层次的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 的核心,主要由生产中大量采用的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表面保护、机械加工等基础 工艺优化而成。二是新型的制造单元技术。这是制造技术与高技术结合而成的崭新制造技术。这是运用信息技术 和系统管理技术,对上述两个层次进行技术集成的结果,系统驾驭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能 量流和信息流。如成组技术(CT)、系统集成技术(SIT)、独立制造岛(AMI)、计算机集 成制造系统(CIMS)等。四个大类:一是现代设计技术,是根据产品功能要求,应用现代技术和科学知识,制定方案 并使方案付诸实施的技术。它是门多学科、多专业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很强的基础技术。现代 设计技术主要包括:现代设计方法,设计自动化技术,工业设计技术等;二是先进制造工艺技术,主要包括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精密成刑技术、特种加工技术、表而改性、制模和 涂层技术;三是制造自动化技术,其中包括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柔性制造技术、计 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传感技术、自动检测及信号识别技术和过程设备工况监测与控制技术等; 四是系统管理技术,包括工程管理、质量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以及现代制造模式(如精 益生产、CIMS、敏捷制造、智能制造等)、集成化的管理技术、企业组织结构与虚拟公司等 生产组织方法。关于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2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
目前对先进制造技术尚没有一个明确的、一致公认的定义,经过近年来对发展先进制造 技术方面开展的工作,通过对其特征的分析研究,可以认为: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不断吸 收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加工、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 态多变的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3 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先进制造技术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是一项面向工业应用,具有很强实用性的新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相比,先进制造技术更具有系统性、集成性、广泛性、高精度性。先进制造 技术虽然仍大量应用于加工和装配过程,但在其制造过程中还综合应用了设计技术、自动化 技术、系统管理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比传统的制造技术更加重视技术与管理的结合,更加 重视制造过程组织和管理体制的简化以及合理化,从产生了一系列先进的制造模式,并能 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先进制造技术主要有如下特征:
1)系统性 由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和先进管理等等技术的应用,并与传统的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先进制造技术成为能够驾驶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系统工程
2)广泛性 传统制造技术通常只是将原材料变成成品的各种工艺加工,而先进制造技术贯穿了从生产设计,加工制造到产品销售及使用维修的整个过程,“成为市场——设计开发——加工制造——市场”的大系统
3)集成性 传统制造技术的学科专业单一,独立相互界限分明。而先进制造技术由于专业和学科的不断深入,交叉,融合其界限逐渐淡化和消失,技术系统化,集成化的现代交叉性制造系统工程。
4)动态性 先进制造技术是针对一定的应用目标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因而其内涵不是绝对的和一成不变的。
5)实用性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是针对某一具体的制造要而发展起来的先进实用技术,有着明确的需求方向 4现代集成制造系统
1)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含义与定位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新的发展阶段,在继承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它不断吸收先进制造技术中相关思想的精华,从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向企业集成方向迅速发展,在先进制造技术中处于核心地位。具体地说,它将传统的制造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通过计算机技术使企业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有关的组织、经营、管理和技术有机集成和优化运行,在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实现信息化、智能化、集成优化,达到产品上市快、服务好、质量优、成本低的目的,进而提高企业的柔性、健壮性和敏捷性,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集成的角度看,早期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侧重于信息集成,而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集成概念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极大的扩展,除了信息集成外,还实现了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各种业务过程的整体优化,即过程集成,并发展到企业优势互补的企业之间的集成阶段。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研究范围应该介于国家攀登计划和国家攻关计划之间。与攀登计划研究项目相比较,它更注重成果的应用性,尽可能将技术产业化,并推动我国制造业的现代化进程;与国家攻关计划相比较,它更注重解决我国制造业发展中的关键的共性问题、前瞻性问题和示范性问题。2)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技术构成
先进制造技术(AMT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一致公认的定义。通过对其内涵和特征的研究,目前共同的认识是: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制造技术的总称。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从以技术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使技术的发展更加符合人类社会的需要;
从强调专业化分工向模糊分工、一专多能转变,使劳动者的聪明才智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从金字塔的多层管理结构向扁平的网络化结构转变,减少层次和中间环节;
从传统的顺序工作方式向并行工作方式转变,缩短工作周期,提高工作质量;
从按照功能划分部门的固定组织形式向动态的自主管理的小组工作方式转变。
通过对先进制造技术的定义和特点的分析发现,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拥有先进制造技术的绝大部分特点,只不过先进制造技术所涉及的范围要比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大,因此通过对先进制造技术的综合考察,提出了一个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技术构成模式。在先进制造技术中,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在吸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并行工程、虚拟制造、敏捷制造和动态联盟的研究工作深入进行,并不断吸收先进制造技术中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思想,将它们进行推广应用,由此使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成为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3)我国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策略
在市场竞争的推动下,先进制造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新思想、新概念层出不穷,通过对现代集成制造系统与先进制造技术关系的分析,我们认为在制定我国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策略时,应该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运用并行工程的哲理,使各种先进制造技术相互衔接、协调发展,并不断吸收先进制造技术的成熟成果,为先进制造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起到促进的作用。
目前,在美国并行工程已到了推广应用阶段,在虚拟制造方面也有商品化软件投入市场,在这方面我们存在巨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研究工作方面,科研经费紧缺,科研力量分散,科研成果难以推广应用,人才流失严重;企业方面,企业的整体素质不高,管理工作落后,科研能力薄弱,当面临国际竞争时大多难以为继,很难在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方面花费过多,而且受企业人员素质的制约,一些先进的技术还不易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些都挫伤了企业应用先进制造技术的热情;国家政策方面,虽然国家对制造业十分重视,但是,由于我国当前正处在改革过程中,多种机制同时运行,多方利益难以协调,在资金使用上往往顾此失彼,而且国家财政困难,也难以使用重金支持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研究。
综上所述,发展我国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应该以企业的需求为动力,通过政府的政策和计划的协调,继续深入开展并行工程、虚拟制造、敏捷制造和绿色制造的研究与应用,并利用分布式网络化研究中心,组织各地区的科研力量,集中突破与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密切相关的如STEP标准的应用、CORBA规范的推广、企业过程重构理论的研究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理论研究工作,逐步使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成为我国制造业的灵魂。
第五篇:先进制造技术
一、简述机械制造业的变革及挑战。(10分)机械制造业的变革: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 场竞争,我国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在技术上已经落后,加上资金不足,资源短缺,以及管理体制和周围环境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耍改进和完善,这些 都给我们迅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带来极大的困难。但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人,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振兴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 良好条件机械制造业作为一个传统的领域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积累了不少理论和实践经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个方面的个性化需求越加强烈。作为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并已成为基础工业的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1)机械制造自动化。(2)精密工程。(3)传统加工方法的改进与非传统加工方法的发展。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始终是机械制造中最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也是制造企业提高生产率和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
一、集成化
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被认为是21世纪制造企业的主要生产方式。CIMS作为一个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部分(分系统)组成,通常可划分为5部分:
1.工程技术信息分系统
2.管理信息分系统(MIS)3.制造自动化分系统(MAS)
4. 质量信息分系
5. 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分系统(Network & DB)
二、智能化
智能制造系统可被理解为由智能机械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该系统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决策等。在智能系统中,“智能”主要体现在系统具有极好的“软”特性(适应性和友好性)。
三、敏捷化 敏捷制造是以竞争力和信誉度为基础,选择合作者组成虚拟公司,分工合作,为同一目标共同努力来增强整体竞争能力。为了达到快速应变能力,虚拟企业的建立是关键技术,其核心是虚拟制造技术,即敏捷制造是以虚拟制造技术为基础的。实现敏捷制造的技术基础包括:
1. 大范围的通讯基础结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工厂信息网络和准时信息系统(Just-In-Time-Information)。
2. 柔性化、模块化的产品设计方法。3. 高柔性、模块化、可伸缩的制造系统。4. 为定单而设计、制造的生产方式。5. 基于任务的组织与管理。6. 基于信任的雇佣关系。
四、虚拟化
虚拟制造”的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虚拟制造以系统建模和计算机仿真技术为基础,集现代制造工艺、计算机图形学、信息技术、并行工程、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一体,是一项由多学科知识形成的综合系统技术。虚拟制造利用信息技术、仿真计算机技术对现实制造活动中的人、物、信息及制造过程进行全面的仿真,以发现制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产品实际生产前就采取预防的措施,从而达到产品一次性制造成功,来达到降低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增强产品竞争力的目的。
五、清洁化
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清洁生产的两个基本目标是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要求渗透到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出成品的全过程,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替代有毒的原材料和短缺资源,二次能源和再生资源的利用,改进工艺及设备,并将一切排放物的数量与毒性削减在离开生产过程之前。对于产品而言,清洁生产覆盖构成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即从原材料的提取到产品的最终处理,包括产品的设计、生产、包装、运输、流通、销售及报废等,合理利用资源,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不利影响。
机械制造业的挑战: 面对21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机械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资带来的忧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引进技术和技术装备使机械制造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担忧.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型跨国公司纷纷进军杀入国内机械工业市场,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工电器、文化办公设备、仪器仪表、通用机械和工程机械等领域,这几个行业约占机械工业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的80%。存在着许多技术黑洞
中国的机械制造业除了面临“外敌”之外,自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整个工业制造设备的骨干都是外国产品,这暴露了我国工业化的虚弱性。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脊椎和脊柱,中国今后如果不把腰杆锻炼硬了,挺直了,那么整个经济和国防都是虚弱的。机械制造业落后近30年
机械制造产业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整个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由于其具有对资源的循环利用、性价比高等优点,在西方发达国家应用已经比较普遍,但在我国机械市场中,机械制造产业发展却遇到了一系列现实挑战。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的发展要相对缓慢一些.国家扶持的支点偏离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技术黑洞的形成与国家的重视程度、投入密切相关。国家在过失的二十多年来忽视了发展机械行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都出现了偏差,从政策方面来看,国家大的政策是在鼓励企业加强对资源的循环利用,但相关配套政策规定的不够健全,使得工程机械制造产业在国内发展遭遇了现实尴尬。如制造产品被归属旧件回收,没有增值税发票,不能享受增值税抵扣政策,也不能减免制造企业增值税,这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阻碍。
综上所述,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是将传统的制造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计算机技术是企业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有关的组织、经营、管理和技术有机集成和优化运行,在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实现信息化、智能化、集成优化达到产品上市快、服务好、质量优成本低的目的,进而提高企业的柔性、健壮性和敏捷性,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简述先进制造技术的定义、特点和发展趋势。(10分)定义: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简称为AMT)是指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给传统制造技术带来的种种变化与新型系统。具体地说,就是指集机械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所产生的技术、设备和系统的总称。
特点:1.先进制造技术涉及到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它的目的是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
2.先进制造技术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是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
3.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先进制造技术要求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它的竞争已经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以时间为核心的时间、成本和质量的三要素的竞争,因此它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
4.先进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保持了过去制造技术的有效要素,同时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渗透到产品生产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技术群,具有面向21世纪新的技术领域。
发展趋势: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理论、数控技术、机器人、CAD/CAM技术、CIM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等在内的信息自动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日益增多的高效能手段。
(一)工业应用的技术,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及能源技术成果,综合应用于制造过程。
1.数控技术(Numerical Control),简称数控(NC),是用数字量及字符作为加工的指令,实现自动控制的技术。服了传统机械加工的缺点。
2.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依托强大软件来完成产品设计中的建模、解算、分析、虚拟模拟、加工模拟、制图、数控编程、编制工艺文件等工作。
3.特种加工技术,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和某些特殊要求越来越高,工件材料越来越硬,加工表面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加工方法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人们探索利用电、磁、声、光、化学等能量或将多种能量组合施加在工件的被加工部位,实现材料去除、变形、改变性能或被镀覆等非传统加工方法,这些方法统称为特种加工。
(二)制造业综合自动化,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企业管理技术的有机结合。
1.机器人技术,计算机控制的可再编程的多功能操作器,又称工业机器人。它能在三维空间内完成多种操作。
2.成组技术,人们用大批量生产的组织形式以高效的生产设备、高效的工艺技术去制造单件小批的零件,降低生产成本,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简称GT)就应运而生。
3.柔性制造系统(FMS-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是以计算机为控制中心实现自动完成工件的加工、装卸、运输、管理的系统。它具有在线编程、在线监测、修复、自动转换加工产品品种的功能。
柔性制造系统具有:高柔性,在线编程使计算机响应进行控制高自动化设备工作;高效率,合理控制设备的切削用量实现高效加工。
(三)系统管理技术,制造业综合自动化、过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系统技术等综合应用于制造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获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
1.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简称(CE)是对产品及其设计过程和制造过程进行并行、集成设计的一种系统化工作模式,这种模式使产品开发人员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的全生产周期中的所有因素,包括加工的质量、成本、进度和产品的技术性能及使用性能需求等,减少加工制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速产品开发过程,缩短开发周期。
2.虚拟制造(Virtual Manufacturing),简称(VM)利用计算机技术、建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仿真技术对现实制造活动中的人、物、信息及制造过程进行全面的仿真模拟,以发现设计或制造中出现的问题,在产品实际生产前就改进完成,省略了产品的开发研制阶段,达到降低设计和生产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增强产品竞争力的目的。
3.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n),简称(CIMS)是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及制造技术的基础之上,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数据库,将分散的自动化系统有机的集成起来,完成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一系列生产过程的高效益、高柔性的先进制造系统。
三、现代设计技术的核心因素及发展特点有哪些? 列举一些主要设计技术方法。(15分)
现代设计技术的核心因素:质量、时间和成本。质量:满足用户功能要求,符合有关法律、标准和生态环境要求,安全性、可靠性、合理寿命,方便使用和维护保养,用户培训、质量保证和维修服务。
成本:产品成本、合理利润、一次性安装费用和经常性维修费用。时间:设计开发的周期,供货的时间、方式等方面的适应能力。现代设计技术的特点:(1)系统性
强调用系统的观点处理设计问题。整体上把握涉及对象,考虑对象与人、环境的联系。
(2)动态性
要考虑产品的静态特性,和实际工作状态下的动态特性,考虑与周围环境的物资、能量及信息的交互。
(3)创造性
是建立在先进的设计理论及工具,能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性思维,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开发出创造性的产品。
(4)计算机化
计算机已渗透到产品设计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计算机的数值计算、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巨大的信息存储及处理能力:优化设计、有限元分析和系统仿真等。
(5)并行化、最优化、虚拟化和自动化
强调的是设计过程。综合考虑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因素,强调并行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用优化的理论与技术,对产品进行方案优选、结构优选和参数优选,达到整体优化。自动化主要依靠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和自动建模技术。
(6)主动性
现代设计在设计初期,就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种可能做出准确预测,减少故障的发生,体现了主动性。
主要设计技术方法:
1.并行设计
并行设计是一种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设计制造过程和相关的支持过程)进行并行和集成设计的系统化工作模式。强调产品开发人员一开始就考虑产品从概念设计到消亡的整个生命周期里的所有相关因素的影响,把一切可能产生的错误、矛盾和冲突尽可能及早地发现和解决,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二、虚拟设计
在达到产品并行的目的以后,为了使产品一次设计成功,减少反复,往往会采用仿真技术,而对机电产品模型的建立和仿真又属于是虚拟设计的范畴。虚拟设计能实现在产品加工制造之前,建立产品的功能、结构模型,并能对其进行修改和评审,以满足不同客户的要求。
三、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是指以环境资源保护为核心概念的设计过程,其基本思想就是在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人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为最小。
四、可靠性设计
机电产品的可靠性设计可定义为: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设计是以概率论为数学基础,从统计学的角度去观察偶然事件,并从偶然事件中找出其某些必然发生的规律,而这些规律一般反映了在随机变量与随机变量发生的可能性(概率)之间的关系。
五、智能优化设计
随着与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不断的发展,以及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泛使用,我们面临的将是越来越复杂的机电系统。解决复杂系统的出路在于使用智能优化的设计手段。智能优化设计突破了传统的优化设计的局限,它更强调人工智能在优化设计中的作用。
六、计算机辅助设计
机械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在一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平台上,对所设计的机械零、部件,输入要达到的技术参数,由计算机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校核,然后输出标准的机械图纸,简化了大量人工计算及绘图,效率比人工提高几十倍甚至更多。
七、动态设计
动态设计法是在计算参数难以准确确定、设计理论和方法带有经验性和类比性时,根据施工中反馈的信息和监控资料完善设计,是一种客观求实、准确安全的设计方法。动态设计通过建立监测系统和信息反馈有利于控制施工安全,并不断地将现场情况及变化反馈到设计单位,以便调整完善设计。
八、模块化设计
结构模块化设计主要是以功能化的产品结构为基础,分解现有的产品,在分解中考虑到各个要素的可行性,从而在早期就预测到设计中可能会出现的矛盾,提高设计的可行性和可靠性,降低产品的成本。
九、计算仿真设计
根据工程机械不同的作业功能,在计算机上模拟各种作业过程,以分析和确定各种状态下的作业参数,研究工程机械各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合理性,借助数学实验等方法预估工程机械的作业效果,从而可大大减少设计上的失误,避免或减少走弯路。
十、人机学设计
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人体结构特征和机能特征进行研究,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尺寸、重量、体表面积、比重、重心以及人体各部分在活动时的相互关系和可及范围等人体结构特征参数;还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出力范围、以及动作时的习惯等人体机能特征参数,分析人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肤觉等感觉器官的机能特性;分析人在各种劳动时的生理变化、能量消耗、疲劳机理以及人对各种劳动负荷的适应能力;探讨人在工作中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等。
十一、摩擦学设计
摩擦学是研究相对运动的作用表面间的摩擦、润滑和磨损,以及三者间相互关系的理论与应用的一门边缘摩擦学系统过程研究学科。
十二、疲劳设计 疲劳就是材料、零件和构件在循环加载下,在某点或某些点产生局部的永久性损伤,并在一定循环次数后形成裂纹、或使裂纹进一步扩展直到完全断裂的现象。
十三、反求设计
反求设计(也称逆向设计),是指设计师对产品实物样件表面进行数字化处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并利用可实现逆向三维造型设计的软件来重新构造实物的CAD模型(曲面模型重构),并进一步用CAD/CAE/CAM系统实现分析、再设计、数控编程、数控加工的过程。
十四、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强调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一切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如残疾人、老年人)群众的使用需求,配备能够应答、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功能与装置,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
十五、共用性设计
共用性设计UD(Universal Design)是指,在商业利润的前提下河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产品(广义的,包括器具﹑环境﹑系统和过程等)的设计尽可能使不同能力的使用者(例如残疾人﹑老年人等),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能够安全﹑舒适地使用的一种设计过程。
十六、有限元法
以电子计算机为工具的一种现代数值计算方法。它不仅能用于工程中复杂的非线行问题、非稳态问题的求解, 还可用于工程设计中进行复杂结构的静态和动力分析, 并能准确地计算形状复杂零件的应力分布和变形, 成为复杂零件强度和刚度计算的有力分析工具。
十七、机械系统设计
系统的观点,研究内外系统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各子系统的协调工作,取长补短来实现整个系统最佳的总功能。
十八、机械动态设计
根据产品的动载工况,以及对产品提出的动态性能要求与设计准则,按动力学方法进行分析计算、优化与试验、并反复进行的一种设计方法。
十九、工业艺术造型设计
在保证产品实用功能的前提下,用艺术手段按照美学法则对工业产品进行造型活动,对工业产品的结构尺寸、体面形态、色彩、材质、线条、装饰及人际关系等因素进行有机的综合处理,从而设计出优质美观的产品造型。
四、简述超高速加工技术和超精密加工技术所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问题有哪些?(20分)
超高速加工技术:超高速加工技术是指采用超硬材料刀具和磨具,利用能可靠地实现高速运动的高精度、高自动化和高柔性的制造设备,以提高切削速度来达到提高材料切除率、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的先进加工技术。
超高速加工技术的特征:切削力低、热变形小、材料切除率高、高精度、减少工序。
超高速加工技术主要包括:超高速切削与磨削机理研究,超高速主轴单元制造技术,超高速进给单元制造技术,超高速加工用刀具与磨具制造技术,超高速加工在线自动检测与控制技术等。
超精密加工技术当前是指被加工零件的制造公差为0.30~0.03um,表面粗糙度值为Ra0.03~0.005um的加工。实现这些加工所采用的工艺方法和技术措施,则称为超精密加工技术。
超精密加工技术主要包括:超精密加工的机理研究,超精密加工的设备制造技术研究,超精密加工工具及刃磨技术研究,超精密测量技术和误差补偿技术研究,超精密加工工作环境条件研究。
五、非传统加工技术主要有哪些种类? 非传统加工技术的主要特点有哪些?(10分)非传统加工亦称为“特种加工”或“现代加工方法”,泛指用电能、热能、光能、电化学能、化学能、声能及特殊机械能等能量达到去除或增加材料的加工方法,从而实现材料被去除、变形、改变性能或被镀覆等。
非传统加工技术主要种类:化学加工(CHM)、电化学加工(ECM)、电化学机械加工(ECMM)、电火花加工(EDM)、电接触加工(RHM)、超声波加工(USM)、激光束加工(LBM)、离子束加工(IBM)、电子束加工(EBM)、等离子体加工(PAM)、电液加工(EHM)、磨料流加工(AFM)、磨料喷射加工(AJM)、液体喷射加工(HDM)及各类复合加工等。非传统加工技术的主要特点
1、与加工对象的机械性能无关,有些加工方法,如激光加工、电火花加工、等离子弧加工、电化学加工等,是利用热能、化学能、电化学能等,这些加工方法与工
2、非接触加工,不一定需要工具,有的虽使用工具,但与工件不接触,因此,工件不承受大的作用力,工具硬度可低于工件硬度,故使刚性极低元件及弹性元件得以加工。
3、微细加工,工件表面质量高,有些特种加工,如超声、电化学、水喷射、磨料流等,加工余量都是微细进行,故不仅可加工尺寸微小的孔或狭缝,还能获得高精度、极低粗糙度的加工表面。
4、不存在加工中的机械应变或大面积的热应变,可获得较低的表面粗糙度,其热应力、残余应力、冷作硬化等均比较小,尺寸稳定性好。
5、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类型的能量可相互组合形成新的复合加工,其综合加工效果明显,且便于推广使用。
6、特种加工对简化加工工艺、变革新产品的设计及零件结构工艺性等产生积极的影响。
六、简述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工作原理、其优点是什么?主要类型有哪些?(15分)
RP 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计算机内的三维数据模型进行分层切片得到各层截面的轮廓数据,计算机据此信息控制激光器(或喷嘴)有选择性地烧结一层接一层的粉末材料(或固化一层又一层的液态光敏树脂,或切割一层又一层的片状材料,或喷射一层又一层的热熔材料或粘合剂)形成一系列具有一个微小厚度的片状实体,再采用熔结、聚合、粘结等手段使其逐层堆积成一体,便可以制造出所设计的新产品样件、模型或模具,简单描述就是 “分层制造,逐层叠加” 类似于积分过程。如下图: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优点:
1.从制造角度出发,减少设计、加工、检查的工具,不需要任何刀具,模具及工装卡具的情况下,可将任意复杂形状的设计方案快速转换为三维的实体模型或样件。
2.从市场和用户角度出发,减少风险,可实时地根据市场需求低成本地改变产品。模型或样件可直接用于新产品设计验证、功能验证、外观验证、工程分析、市场订货以及企业的决策等,非常有利于早找错早修改早优化,提高了新产品开发的一次成功率,缩短了开发周期,降低了研发成本。
3.从设计和工程的角度出发,快速、准确、以及制造复杂模型。
4.结合CAD/CAM 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数控技术、精密伺服驱动技术以及新材料技术。
主要类型为
(1)立体印刷技术(SLA)
SLA(Stereo lithograghy Apparatus)法,其工艺原理是:从最底层开始,激光在光敏树脂表面扫描,在扫描过程中,激光的曝光量超过树脂固化所需的阈值能量的地方才会发生聚合反应形成固态。
(2)选择性激光烧结(SLS)
SLS(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是利用激光所提供的能量有选择性地融化热塑性塑料以形成三维零件。
(3)熔融沉积成型(FDM)
FDM(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是利用热塑性细丝在移动头中进行熔化,熔化后的材料在移动的过程中被挤压出来堆积零件。
(4)层压物体制造技术(LOM)
LOM(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是通过逐层激光剪切薄纸材料制造零件的一种技术。
七、先进制造生产模式有哪些主要特点?主要的先进制造生产模式有哪些?(10分)
先进制造模式的先进性表现在企业的组织结构合理、管理手段得当、制造技术领先、市场反应快、客户满意度高、单位产品成本低等诸多方面。
主要特点:通过对现代各种先进制造模式的研究分析,可以总结出它们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综合性:是技术、管理方法和人的有效综合和集成。(2)普适性:其概念、哲理和结构,适用于不同企业,其核心思想和观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3)协同性:强调人一机协同、人一人协同因素的重要性,技术和管理是两个平行推进的车轮。(4)动态性:与社会及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动态发展过程。
柔性生产模式
由英国莫林斯(Molins)公司首次提出的柔性生产模式,在20世纪70年代末得到推广应用。该模式主要依靠有高度柔性的以计算机数控机床为主的制造设备来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以增强制造业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可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员工劳动生产率且改进产品质量。智能制造模式该模式是在制造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和系统,以一种高度柔性和高度集成的方式,通过计算机模拟专家的智能活动,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以便取代或延伸制造过程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并对人类专家的制造智能进行了完善、继承和发展。因智能制造可实现决策自动化,实现“制造智能”和制造技术的“智能化”,进而实现制造生产的信息化和自动化。
敏捷制造模式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敏捷制造模式与虚拟制造生产模式一起被美国政府作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21世纪制造企业的发展战略”。该模式是将柔性制造的先进技术、熟练掌握的生产技能、有素质的劳动力,以及促进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灵活管理三者集成在一起,利用信息技术对千变万化的市场机遇做出快速响应,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要求。这种模式促进了传统的制造业发生根本性变化,以因特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导致制造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生产模式发生根本变化。敏捷制造生产模式的新概念和新理论不断出现,推动着制造科学发展,例如分形制造、生物制造、全球制造、全能制造和智能制造等新概念的问世。
高效快速重组生产系统模式该模式是在对柔性生产、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这三种制造生产模式的优点进行比较、综合和创新之后,于1995年提出的,目前已开始推广应用。高效快速重组生产系统模式是上述三种模式的理论和实践在更高层次上的有机集成生产系统,其特征是对市场的灵活快速反应的制造资源的有效集成。
虚拟制造生产模式
虚拟制造生产模式是利用制造过程计算机模拟和仿真来实现产品的设计和研制的模式,即在计算机中实现的制造技术。它将从根本上改变设计、试制、修改设计、规模生产的传统制造模式。在产品真正制造出来之前,首先应在虚拟制造环境中完成软产品原型(Soft Prototype),代替传统的硬样品(Hard Prototype)进行试验,对其性能进行了预测和评估,从而大大缩短产品设计与制造周期、降低产品开发成本,提高其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以便更可靠地决策产品研制,更经济地投入、更有效地组织生产,从而实现制造系统全面最优的制造生产模式。
极端制造模式
制造技术正在从常规制造、传统制造向非常规制造及极端制造发展,因而出现了极端制造模式。极端制造是指在极端条件或环境下,制造极端尺度或极高功能的器件和功能系统。当前,极端制造已成为制造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极端制造集中表现在微细制造、超精密制造、巨系统制造和强场(如强能量场)制造,例如:制造空天飞行器、超常规动力装备、超大型冶金和石油化工装备等极大尺寸和极强功能的重大装备,制造微纳电子器件、微纳光机电系统等极小尺度和极高精度的产品。
绿色制造模式
绿色制造是综合运用生物技术、“绿色化学”、信息技术和环境科学等方面的成果,使制造过程中没有或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制造系统的综合集成生态型制造技术。绿色制造模式是实现制造业可持续长远发展的制造模式。
绿色制造主要体现在:
(1)绿色产品设计:使产品在生命周期内都符合环保、健康、能耗低、资源利用率高的要求。
(2)绿色生产过程:在整个制造过程,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排放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绿色制造技术主要包含了绿色资源、绿色生产过程和绿色产品三方面的内容。
(3)产品的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如生态工厂的循环式制造技术。它主要包括生产系统工厂--致力于产品设计和材料处理、加工及装配等阶段,恢复系统工厂--对产品(材料使用)生命周期结束时的材料处理循环再利用。
八、现代化机械制造系统自动化的关键技术主要有哪些?(10分)现代化机械制造系统自动化的关键技术主要有:
一、制造自动化系统开放式智能体系结构
目标是使制造系统具备自组织和并行作用的能力,充分利用分布式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使制造自动化向柔性化、集成化、智能化和全球化方向发展。
二、智能4M系统中关键技术的研究
智能4M系统就是将建模(Modeling)、加工(Manufacturing)、测量(Measuring)、机器人操作(Manipulation)四者一体化的智能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促进建模、加工、测量、装夹、操作的一体化,其目的是实现快速制造、快速检测、快速响应和快速重组。
三、制造自动化系统的优化理论与调度方法
制造系统是一类离散事件动态系统(Discrete Event Dynamic System,DEDS),其物流、信息流以及各种资源的规则、调度和控制等有独特的要求。对这类系统的更精确的描述、分析和控制,需要在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理论方面进一步突破。同时,由于实现各种先进的制造哲理和管理策略,如虚拟企业、敏捷制造、精益生产、准时生产等,作为先进制造模式赖以实现的基础之一,生产组织与过程优化中决策调度的成功与否对上述目标的实现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
四、面向制造自动化的虚拟制造技术研究
虚拟制造关键技术的研究可分为四个层次,即:虚拟制造哲理研究、虚拟制造技术层、虚拟制造原型系统层,虚拟制造集成开发平台层。虚拟制造哲理的研究为制造企业敏捷制造提供指导思路,在信息集成基础上,通过组织管理、技术、资源和人机集成实现产品的开发过程的集成。
五、CAD/CAPP/CAM一体化技术的研究
CAD/CAPP/CAM 一体化是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当前正朝着集成化、智能化,可视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主要研究内容有:CAD系统面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充分考虑产品信息的继承性,满足并行设计的要求,CAD与产品信息标准化相结合,产品模型的可转换性,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产品信息编码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很好的可移植性和自组织性的软件系统、智能化CAD系统的研究,虚拟现实设计技术的研究.CAD/CAPP/CAM一体化技术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就是CAPP技术的研究,主要有;基于并行工程的CAPP技术;虚拟制造模式下CAPP技术:基于PDM的CAD/CAPP/CAM集成系统;面向CIMS/CAPP集成开发平台等。
六、面向制造自动化的数控技术的研究
数控技术是自动化技术的基础及关键单元技术,又是精密、高效、高可靠性加工技术的支撑,它正朝着集成化和实用化方向发展。对数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重点是:开放性结
构系统的发展,采用新元件、新工艺不断改善和扩展以高精、高速、高效为代表的功,改善和发展伺服技术,采用通信技术,研制开发超精数控系统等。
七、柔性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的研究
柔性制造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所涉及领域很广,主要包括:生产调度理论与算法的研究,主要涉及数学规划、图论、对策论、排队论、人工神经网络方法、Petri网理论等应用数学 理论及方法;计算机通信及数据库技术的研究;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研究;生产组织及控制模式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主要涉及动态逻辑单元重构理论、多黑板结构模型的智能单元控
制理论、系统扰动及再调度理论和技术、JIT技术、开放式体系结构等;制造资源控制管理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主要涉及刀具管理理论及技术、加工设备的实时调度技术、物料储运系统如AGV、立体仓库等的控制技术。
八、机器人化制造技术的研究
机器人是一种高度柔性化的自动化设备,未来的典型制造工厂将是计算机网络控制的包含多个机器人加工单元的分布式自主制造系统,工业机器人(IR)、智能加工中心(IMC)、坐标测量机(CMM)、自动导引小车(AGV)均被视为“智能机器”,这些智能机器依据不同的要求有机地组成机器人化制造单元,实现多元化产品生产。
九、先进制造智能传感与检测的研究
智能传感与检测研究主要包括智能传感器、智能传感和检测技术以及光纤传感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智能传感器主要功能为:感知环境条件的变化,并进行相应补充,通过双向通信,以一种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格式及执行机构或控制器等与其他系统连接,对白身进行检测式诊断,实现智能决策。
光纤传感技术主要研究内容为:光波调制原理、调制光波信号检测技术、多传感器复用技术、多传感器网络及通信技术、光纤传感技术与光纤通信技术的结合原理和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