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意法理论与后进生转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创意法理论与后进生转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创意法理论与后进生转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研究 李庆超(执笔 李庆超 执笔)执笔
一、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 我校是一所处于城郊的农村中学,生源基础比较薄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愿意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的学生不足六成。特别是进入初三以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出现了不少的后进生。如何调动后进 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后进生的有效转化,进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每 一名教师面前的难题。2008 年暑假,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接触到了创意法理论。通过一段时间 的了解,让我们的眼前一亮,这就是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所一直苦苦寻觅的。“最 差即最优,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无‘优差’之分”,郭成志老师的创意法教 育理论体现了平等教育的本质内涵,将成为实现平等教育的有力武器。为了找到适合我校的转化后进生的做法,我们决定借助创意法理论来破解后 进生转化的难题,充实后进生转化理论,并在实践中推广创意法理念,让师生受 益,特研究本课题。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理论依据:
(一)理论依据: 1.郭成志创意法教育理论。2.新课程标准中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新理念。3.国内外关于后进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关于后进生矫治的理论和对策 有很多,广东、四川、安徽等地区研究机构的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国 外,霍姆林斯基的“矫治难教儿童”的理论和实践,赞克夫关于转化“后进生” 的理论和实践,美国的快速教学方案等。研究方法: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厌学并成为后进生的根源,找到合适 的转化策略。调查表要合理设计,目的明确,有具体的方案并对调查资料进行 系统化整理。2.查阅资料法。借鉴与课题相关的研究经 及成果,分类收集,对比分析,找到适合实际情况的做法。3.行动研究法。把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求 新的途径进行创意法理论与后进生转化的融合,要不断总结,找出方案中未涉及 而又与本课题相关的有价值的问题,作出相应的调整与修改,使课题研究内容逐 步完善,使研究成果更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4.比较研究法。将教师转化后进生的策略记录下来,进行对比,找到创意 法理论的优越性;将后进生取得的转变记录下来,对比分析,找出转变的原因,为各地进行后进生转化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课题组成
员学习创意法理论,找到转化后进生的有效措施,落实新课程 理念,使后进生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2.从现实出发,查找学生成为后进生的根源,探索培优补差的经验和做法,优化后进生转化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把后进生转化教育工作的做法升华为一 套可行性、操作性强的理论体系。
3.挖掘学生的创意潜能,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 会主义劳动者。预期的目标:
四、预期的目标:
1、通过研究活动,明确此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在他人已经取得的成功 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研究,补充填补有关理论。2.通过课题研究,落实新课程理念,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找到一些转化后进生的有效策略。3.通过课题研究,找到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有效措施,完成相关论文,撰写研究报告,积累转化后进生的经验,为全校、全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 供理论与实践依据。4.通过研究活动,预计取得的研究成果:(1)完整有价值的研究报告;(2)成功的典型案例;(3)典型课例;(4)发表或获奖论文;(5)创意法理论推广研 究策略。课题研究任务分工:
五、课题研究任务分工: 李庆超:负责开题报告、结题报告、论文撰写工作,课题组织研究,分析撰 写论文、实验报告、研究报告,主管课题组工作。杨茂明、王玲:负责郭成志创意法教育体系相关理论研究。梁龙军、李煜、梁静、宋传刚:负责相关理论知识搜集,并寻找适合本校校 情的有效的教育形式。张兆宽:课题指导 全体课题组成员共同参与课题研究。进度安排:
六、进度安排: 1.2009 年 8 月—2009 年 11 月,学习创意法理念,调研学生落后的原因,申请课题立项,确定课题研究小组成员。2.2009 年 12 月—2010 年 6 月,针对搜集的资料和调查到的信息,研究策 略,设计研究方案,展开研究,利用创意法理念转化后进生,定期召开课题组成 员会议,对比分析,找到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做法,并完成相关研究论文及教育 案例,并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要求所有成员写出阶段性总结存档。3.2010 年 7 月—2010 年 9 月,对课题举措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成果进行及 时总结,形成论文,完成研究报告,申请结题,并在本地区推广创意法理念。课题组织:
七、课题组织: 1.课题主办单位:我校属枣庄市市级规范化学校,教研气氛浓厚,具有较 .课题主办单位: 强的科研基础,本课题得到区教科所张兆宽所长的加盟指导,学校的大力支持,校长也参与其中,再加上课题组其他成员业务能力过硬,取得阶段性成果并顺
第二篇:后进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报告
后进生转化策略的研究
学校:蒙阴镇中心小学姓名: 课
题
报
告
赵萍 王玲
一、课题的提出
1、素质教育的特点在于全体性,它要求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社会所要求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确实产生了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如何做好这些学生的转化工作,既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
2、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而且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的现象仍十分严重。要做到两个“全面”(即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是一项十分艰苦的长期的任务,新课程教育理念,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鉴于上述原因,“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应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3、“后进生”的提法过于笼统,是学习基础差,学习成绩差,还是学习态度差,学习方法差?是思想品德素质差,还是行为规范遵守纪律差?是个人性格,心理行为有偏差,还是智商偏弱?各种各样,不一而足,所以不能一言以蔽之:“后进生”,要具体分析。
4、另外,“后进生”类型的分法由于角度不同,依据不同,分析的结果也绝不一样。有的学生从学习成绩看是个“差生”,但从思想品德看说不定倒是个“优生”。再则,所谓“后进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是必然要发生变化的,或则越变越差,或则由“差”变好。关键则是我们的工作能否打开他的心灵之门,激发起他成才的欲望,从而由“差”向好的方面转变。
二、课题的界定
从智力与学力的关系看,智力高者其学力并不一定高;智力较低者也有学力高的。许多被视为差生者,其智力未必低下。
“后进生”现象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客观存在。它一直困绕着老师和家长。尽管大家采取了一些对策、方法、总是收效胜微。一般来说,“后进生”是由于两种心理系统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一是心理的动力系统,包括学习动机、兴趣、意志力、习惯等;二是认知系统,包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认知的能力和方法。而“后进生”都有以下一些心理矛盾:要求爱抚与得不到温暖的矛盾,渴望理解尊重与遭受误会歧视的矛盾,争强好胜与自卑的矛盾,要求上进与意志薄弱的矛盾,因此“后进生”不是绝对的,是可以通过努力转变的。我们只要认真分析研究“后进生”这种心理特征和形成原因,就可以对症下药,转化“后进生”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研究的目标
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达到以下目标
1、中学教育应是基础性十分显著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体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根本精 3 神,而抓“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正是落实贯彻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最根本的任务。
2、通过实验,有效的转变全体教师的教育观、人才观、知识观,提高教师转差的基本技能。
3、通过研究,切实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习习惯,确实提高自身的素质。
4、通过研究,学会分析后今生的成因,结合实际情况,并找到解决。
5、从社会、学校、家庭全面较差的角度,强化、优化转差过程,探索转差的有效途径和有效对策。
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做人,教会求知,教会办事,教会健体,教会审美,教会创造;学生则要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但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后进生相对较多。这些学生往往在思想品德,求知能力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理论。以认为本,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使 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因材施教理论。对于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后进生的成因及后进生的心理分析,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身因素四个方面来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各种因素,从而找到具体的方法,以提升学生的素质。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转变后进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转化措施。根据对以上四方面因素的研究,找到具体的方法,研究如何改进后进生。
3、通过研究,找出一套可行的分析方法,并应用与实际工作中。
六、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范围:学校里中、高年级中的后进生及部分教师。对象:本人所任教的班级里的后进生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试图以研究—尝试—反思—提升为研究模式,力图在尝试中研究,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1、资料(数据)分析法。
2、谈话法。
3、案例研究法。
八、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创造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九、课题研究的策略与措施
(一)后进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自卑感强。
2、逆反心理较强
(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事实上,后进生也有其长处和闪光点,所以,我们应该也能够做好每一个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1、动之以情,消除戒备心理
2、尊重信任,唤起自尊心
3、晓之以理,增强后进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4、创设情境,锻炼后进生的意志
5、持之以恒,反复教育,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
十、课题研究步骤
(一)资料搜集与学习阶段:(2008年11月—2009年1月)
(二)实施阶段:(2009年1月—2010年7月)
1、确定实验对象,以本人任教班级内的后进生为研究对象,开展课题研究,找到后今生的落后原因,展开深入了解,做好记录,制定并随时调整实施计划。
2、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配合老师的计划与转化工作。
3、课题组成员通过对资料的学习,研究适合自己实际的策略,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案,实施研究。
(三)总结阶段:(2010年7月—2010年11月)
整理资料,完成研究的课题报告,教学论文等。确定后阶段进一步研究的内容,申报新的研究课题。
十一、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针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作出总结。
2、整理资料,完成研究的课题报告。
第三篇:后进生转化的研究课题方案
关于《后进生转化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背景:
“后进生”的话题,是每一所学校、每个教师都必须面对的话题。如果每所学校、每位教师真正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话,如果每所学校有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的话,“后进生”转化工作无疑是必须俯下身子要做好的事情。
我们从高三每次月考的成绩来看,平均分都很低,从卷面情况来看:其
一、书写不认真;其
二、学生连基础知识都不懂。所以我们学校的“后进生”问题很大,不得不成为我们重视的问题。
“后进生”形成原因初步分析如下:
1、社会原因:我校是一所县办高中,虽然说是县城最好的高中,但实质生源并不是很好,每年都会出现优等生流失的现象.再加上近几年的指标生,就更加造就了我校学生知识基础参差不齐。
2、家庭原因:农村学生的家长素质普遍要比城区的低,教不得法;有的对子女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有的则粗暴无知,动不动就施加打骂,家庭缺乏温暖。致使这些学生在学习和行为上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3、学校教育原因:学校为了升学,因此就要对学生成绩进行不断的排序、分类,致使一些学生丧失了信心;以前的农村初中由于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无论是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平、老师的管理方法还是办学意识等方面,与城里的学校相比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孩子不适应新的环境;再加上高中课程较多也较难,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就会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4、教师原因:我校教师与学生缺乏很好的沟通与交流.5、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没有打起吃苦的精神,还有学生思想上理解的偏差和误区,对学校的教育和家 1 长的循循善诱的教导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立情绪,不愿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引导,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突破常规的教育教学策略,要探索、创新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所以,我决定开展关于“后进生”形成原因及转化对策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所谓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思想道德和学习成绩都有比较严重的缺点,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
三、研究的内容
一、学生自身因素
比如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学习兴趣低,注意力分散,心理素质不好,情绪不稳定等等情况,学习目标不明确或无学习目标,缺乏必要的是非观,缺少吃苦精神。
二、家庭因素
社会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把家庭因素看作是后进生形成的重要因素。那么,在学生的家庭里究竟有哪些因素导致后进生的产生呢?
1、有的家长过分溺爱放纵孩子,对孩子学习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漠不关心,养成了孩子自私、独断专横的性格,一旦想法得不到实现,便任性胡闹,导致学习下降。
2、同时也有的家长对孩子提出过高的不符合实际的要求,当孩子考试达不到他们的目标时,就严加训斥,导致孩子厌学。
3、有的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早期和现阶段的教育,凭自己有关系、有门路、有票子等为孩子将来工作夸下海口,导致学生学习失去目标,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学生会认为学不学都一样,将来都会有工作,学生成绩直线下降。
4、不良的家庭文化环境,家长生活情趣低下,只顾自己享乐等等,这些家长的做法,都会对孩子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
5、有的家庭不和睦,甚至父母离婚,都会让孩子在家中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使他们对学习和追求上进失去了勇气和信心。
6、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法,对孩子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以打代教等,都有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极大的抵触心理,以不学习来报复家长。
7、家庭经济的贫困,也有可能导致孩子成绩下降。贫困对未成年学生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营养不良和疾病。营养不足将导致大脑发育不健全或体弱,增加了其患病的可能性。
三、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也成为后进生产生的重要因素。
1、社会上一些消极思想及不良文化的影响。
2、学校周边环境状况的不好,如“网吧”、“游戏厅”的存在。
3、“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
4、部分社会青年的教唆、胁持等。
四、学校因素
1、优等生成了老师们的宠儿,倍受老师喜欢,而后进生则多受到冷落,关心不够,后进生较少得到老师的关爱、赏识。
2、老师缺少对后进生学习方法、心理等其他方面的合理指导。
3、有的老师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手段简单、守旧,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对学习缺乏兴趣。
4、个别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四、研究对象
根据月考成绩,确定高三年级的部分“后进生”为研究对象(由于“后进生群”的动态变化,研究对象也会随之变化)。
五、研究方法
1、用调查、观察、经验总结为研究起点探索“后进生”的类型及形成原因,“后进生”类型研究包括:单学科 “后进生”研究、“知识基础差型”后进生研究、“学习习惯差型”后进生研究、“学习能力差型”后进生研究等;“后进生”成因研究包括:社会原因研究、家庭原因研究、学校教育原因研究、学生自身原因研究。
六、研究步骤
1、研究准备阶段:建立方案,准备材料,明确人员分工,完成课题研究的各项准备工作。
2、研究实施阶段:进一步进行理论学习,组织实施方案,进行教学实验和研究,阶段性经验总结。
3、总结评估阶段:总结经验,形成成果,撰写总结报告,申请结题。
七、预期成果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帮助一部分学生提高学习成绩.4
第四篇:后进生转化的研究课题方案
关于《后进生转化的研究》课题设施方案
一、课题的背景:
“后进生”的话题,是每一所学校、每个教师都必须面对的话题。如果每所学校、每位教师真正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话,如果每所学校有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的话,“后进生”转化工作无疑是必须俯下身子要做好的事情。转化“后进生”这一课题在国内外研究都开展得比较充分、系统。尤其是对“后进生”的界定、类型、特点、形成的原因,“后进生”转化的理论和对策都有较为详细的论述。
我们三完小从每学期学生转入时考试的成绩来看,平均分都明显低于县直属学校,从卷面情况来看:其
一、书写不认真;其
二、学生就基础知识都不懂。所以我们学校的“后进生”问题很大,而且转入学生逐渐增多,不得不成为我们重视的问题。
“后进生”形成原因初步分析如下:
1、社会原因:我校是一所新办学校,虽然说是一所城镇小学,但实质上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现在农村撤点并校,在加之农民进城打工,将之女带进城就读,学生源于全县大部农村小学,知识基础参差不齐。
2、家庭原因:农村学生的家长素质普遍要比城区的低,教不得法;有的对子女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有的则粗暴无知,动不动就施加打骂,家庭缺乏温暖。致使这些学生在学习和行为上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3、学校教育原因:学校为了升学,因此就要对学生成绩进行不断的排序、分类,致使一些学生丧失了信心;以前的农村小学由于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无论是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平、老师的管理方法还是办学意识等方面,与城里的学校相比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孩子 1 不适应新的环境;再加上转来的部分学生跟原学校时对其采取的教育措施不当,导致其自暴自弃。
4、教师原因:我校教师源于全县每个乡镇,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适应小班管理制不适应大班管理制,在加之老师也在新的环境中缺乏很好的交流。
5、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没有培养起吃苦的精神,还有学生思想上理解的偏差和误区,对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循循善诱的教导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立情绪,不愿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引导,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将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更新教育观念,突破常规的教育教学策略,探索、实验、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所以,决定开展关于“后进生”生成原因及转化对策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所谓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思想道德和学习成绩都有比较严重的缺点,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
三、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一年半的研究与实践可以使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发生一定的变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弘扬学生主体性人格力量,激励学生的自主发展潜能的理念得以确立。
2、通过一年半的研究与实践,跟“后进生”的家长多联系,转变家长的观念,加强家校合作,取得家长的认可,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3、通过一年半的研究与实践,为“后进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氛围,正确引导“后进生”,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取得“后进生”的配合,融洽师生关系,带动学校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
4、通过一年半的研究与实践使学生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大幅度上升,学校社会效应不断提高。
5、使学校与教师积累大量的论文、教学案例、心得体会、反思,并有多篇论文在省、市、县发表或获奖,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二)、研究内容
一、学生自身因素
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生变化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内因,一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研究“后进生”形成的自身因素是十分必要的。在这部分内容里面包括的内容较多,又可以分为几点:
1、智力因素
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能力”。一般认为,智力高,其学习可能性或学习潜力就大,智力与学力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后进生”中有个别情况是与智力不高有关的。
2、非智力因素
比如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学习兴趣低,注意力分散,心理素质不好,情绪不稳定等等情况,都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围。
3、学习目标不明确或无学习目标,缺乏必要的是非观,缺少吃苦精神。
二、家庭因素
社会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把家庭因素看作是后进生形成的重要因素。那么,在学生的家庭里究竟有哪些因素导致后进生的产生呢?
1、有的家长过分溺爱放纵孩子,对孩子学习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漠不关心,养成了孩子自私、独断专横的性格,一旦想法得不到实现,便任性胡闹,导致学习下降。
2、同时也有的家长对孩子提出过高的不符合实际的要求,当孩子考试达不到他们的目标时,就严加训斥,导致孩子厌学。
3、有的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早期和现阶段的教育,凭自己有关系、有门路、有票子等为孩子将来工作夸下海口,导致学生学习失去目标,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学生会认为学不学都一样,将来都会有工作,学生成绩直线下降。
4、不良的家庭文化环境,家长生活情趣低下,只顾自己享乐等等,这些家长的做法,都会对孩子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
5、有的家庭不和睦,甚至父母离婚,都会让孩子在家中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使他们对学习和追求上进失去了勇气和信心。
6、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法,对孩子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以打代教等,都有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极大的抵触心理,以不学习来报复家长。
7、家庭经济的贫困,也有可能导致孩子成绩下降。贫困对未成年学生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营养不良和疾病。营养不足将导致大脑发育不健全或体弱,增加了其患病的可能性。
三、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也成为后进生产生的重要因素。
1、社会上一些消极思想及不良文化的影响。
2、学校周边环境状况的不好,如“网吧”、“麻将馆”、“游戏厅”的存在。
3、“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
4、部分社会青年的教唆、胁持等。
四、学校因素
1、优等生成了老师们的宠儿,倍受老师喜欢,而后进生则多受到冷落,关心不够,后进生较少得到老师的关爱、赏识。
2、老师缺少对后进生学习方法、心理等其他方面的合理指导。
3、有的老师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手段简单、守旧,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对学习缺乏兴趣。
4、个别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四、研究对象
以学生学习成绩,确定1——6年级的部分“后进生”为研究对象(由于“后进生群”的动态变化,研究对象也会随之变化)。
五、研究方法
1、用调查、观察、经验总结为研究起点探索“后进生”的类型及形成原因,“后进生”类型研究包括:单学科 “后进生”研究、“知识基础差型”后进生研究、“学习习惯差型”后进生研究、“学习能力差型”后进生研究等;“后进生”成因研究包括:社会原因研究、家庭原因研究、学校教育原因研究、学生自身原因研究。
七、研究步骤
1、研究准备阶段(2011.4—2011.5):建立方案,准备材料,学习相关理论,提高理论修养,明确人员分工,完成课题研究的各项准备工作。
2、研究实施阶段(2011.6—2012.6):进一步进行理论学习,组织实施方案,进行教学实验和研究,阶段性经验总结。
3、总结评估阶段(2012.7—2012.10):总结经验,形成成果,撰写总结报告,邀请上级业务部门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鉴定,申请结题。
八、预期成果
1、使学校与教师积累大量的论文、教学案例、心得体会、反思。
2、多篇论文在省、市、县发表或获奖,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3、把研究的经验在校内和县内交流推广。
九、保障措施 主要是时间、资金、场地、人员等
十、课题组分工情况及研究条件分析
十一、参考文献
第五篇:后进生转化的研究课题方案
后进生转化的研究
一、课题的背景:
“后进生”的话题,是每一所学校、每个教师都必须面对的话题。如果每所学校、每位教师真正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话,如果每所学校有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的话,“后进生”转化工作无疑是必须俯下身子要做好的事情。转化“后进生”这一课题在国内外研究都开展得比较充分、系统。尤其是对“后进生”的界定、类型、特点、形成的原因,“后进生”转化的理论和对策都有较为详细的论述。
我们三完小从每学期学生转入时考试的成绩来看,平均分都明显低于县直属学校,从卷面情况来看:其
一、书写不认真;其
二、学生就基础知识都不懂。所以我们学校的“后进生”问题很大,而且转入学生逐渐增多,不得不成为我们重视的问题。
“后进生”形成原因初步分析如下:
1、社会原因: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大部分学生源于农村,知识基础差。
2、家庭原因:农村学生的家长素质普遍要比城区的低,教不得法;有的对子女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有的则粗暴无知,动不动就施加打骂,家庭缺乏温暖。致使这些学生在学习和行为上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3、学校教育原因:学校为了升学,因此就要对学生成绩进行不断的排序、分类,致使一些学生丧失了信心,由于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无论是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平、老师的管理方法还是办学意识等方面,与城里的学校相比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导致学生没有很好的教育环境。
4、教师原因:我校教师偏向大龄化,由于受多年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不能完全接受现代教育方式。
5、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没有培养起吃苦的精神,还有学生思想上理解的偏差和误区,对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循循善诱的教导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立情绪,不愿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引导,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将借鉴优秀学校的研究成果,更新教育观念,突破常规的教育教学策略,探索、实验、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所以,决定开展关于“后进生”生成原因及转化对策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所谓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思想道德和学习成绩都有比较严重的缺点,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
三、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与实践可以使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发生一定的变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弘扬学生主体性人格力量,激励学生的自主发展潜能的理念得以确立。
2、通过研究与实践,跟“后进生”的家长多联系,转变家长的观念,加强家校合作,取得家长的认可,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3、通过研究与实践,为“后进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氛围,正确引导“后进生”,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取得“后进生”的配合,融洽师生关系,带动学校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
4、通过研究与实践使学生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大幅度上升,学校社会效应不断提高。
5、使学校与教师积累大量的论文、教学案例、心得体会、反思,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二)、研究内容
一、学生自身因素
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生变化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内因,一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研究“后进生”形成的自身因素是十分必要的。在这部分内容里面包括的内容较多,又可以分为几点:
1、智力因素
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能力”。一般认为,智力高,其学习可能性或学习潜力就大,智力与学力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后进生”中有个别情况是与智力不高有关的。
2、非智力因素
比如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学习兴趣低,注意力分散,心理素质不好,情绪不稳定等等情况,都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围。
3、学习目标不明确或无学习目标,缺乏必要的是非观,缺少吃苦精神。
二、家庭因素
社会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把家庭因素看作是后进生形成的重要因素。那么,在学生的家庭里究竟有哪些因素导致后进生的产生呢?
1、有的家长过分溺爱放纵孩子,对孩子学习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漠不关心,养成了孩子自私、独断专横的性格,一旦想法得不到实现,便任性胡闹,导致学习下降。
2、同时也有的家长对孩子提出过高的不符合实际的要求,当孩子考试达不到他们的目标时,就严加训斥,导致孩子厌学。
3、有的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早期和现阶段的教育,凭自己有关系、有门路、有票子等为孩子将来工作夸下海口,导致学生学习失去目标,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学生会认为学不学都一样,将来都会有工作,学生成绩直线下降。
4、不良的家庭文化环境,家长生活情趣低下,只顾自己享乐等等,这些家长的做法,都会对孩子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
5、有的家庭不和睦,甚至父母离婚,都会让孩子在家中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使他们对学习和追求上进失去了勇气和信心。
6、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法,对孩子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以打代教等,都有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极大的抵触心理,以不学习来报复家长。
7、家庭经济的贫困,也有可能导致孩子成绩下降。贫困对未成年学生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营养不良和疾病。营养不足将导致大脑发育不健全或体弱,增加了其患病的可能性。
三、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也成为后进生产生的重要因素。
1、社会上一些消极思想及不良文化的影响。
2、学校周边环境状况的不好,如“网吧”、“麻将馆”、“游戏厅”的存在。
3、“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
4、部分社会青年的教唆、胁持等。
四、学校因素
1、优等生成了老师们的宠儿,倍受老师喜欢,而后进生则多受到冷落,关心不够,后进生较少得到老师的关爱、赏识。
2、老师缺少对后进生学习方法、心理等其他方面的合理指导。
3、有的老师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手段简单、守旧,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对学习缺乏兴趣。
4、个别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