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诸葛亮的发言稿(5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21:03: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写诸葛亮的发言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写诸葛亮的发言稿》。

第一篇:写诸葛亮的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讲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在戏剧和图面中,诸葛亮都是身披八卦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姿态。据民间传说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勤奋好学,师母所赏赐。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德操赏识,连司马的妻子对他也

很器重,都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诸葛亮天资聪颖,司马先生讲的东西,他一听便会,不解求知饥渴。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他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呜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司马先生在上课时,就问学生,鸡为什么不按时叫鸣?其他学生都摸不着头脑。诸葛亮心里明白,可他是个诚实的人,就如实地把鸡快叫的时候喂食来延长老师授课时间的事如实报告了司马先生。司马先生很生气,当场就把他的书烧了,不让他继续读书了。诸葛亮求学心切,不能读书怎么得了,可又不能硬来,便去求司马夫人。司马夫听了请葛亮喂鸡求学遭罚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马先生说情。司马先生说:“小小年纪.不在功课上用功夫,倒使心术欺蒙老师。这是心术不正,此人不可大就。”司马夫人反复替诸葛亮说情,说他小小年纪,虽使了点心眼,但总是为了多学点东西,并没有他图。司马先生听后觉得有理,便同意诸葛亮继续读书。

司马先生盛怒之下烧了诸葛亮的书,后经夫人劝解,又同意诸葛亮来继续读书。可没有书怎么读呢?夫人对司马先生说:“你有一千年神龟背壳,传说披在身上,能使人上知千年往事,下晓五百年未来.不妨让诸葛亮一试.如果灵验,要书作甚?”司马先生想到把书已烧了,也只好按夫人说的办。

诸葛亮将师母送的神龟背壳往身上一披,即成了他的终身服饰——八卦衣,昔日所学,历历在目,先生未讲之道,也能明白几分。

<三个诸葛亮>

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从山东来到襄阳落户后,叔父见他聪明好学,才智过人,遂送他到襄阳城南三里的学业堂,与荆州牧刘表的三个公子——刘琦、刘琼、刘琼同窗攻读。不久,诸葛亮成了学业堂的“高才生”,深受先生的喜爱。老师专门为他讲哲理、兵书、谈天下形势,诸葛亮也非常敬重老师。

刘家三兄弟,个个公子气十足,谈吃讲喝倒是一个赛一个,读起书来却一个不如一个。他们没事就说闲话,东扯西

拉谈牧府的政事、官场往来情况给诸葛亮听,并由荆州谈到天下。因为诸葛亮对这些事听得特别认真,他们三个就谈得

越带劲。久而久之,请葛亮成了刘氏三兄弟的“朋友”。

刘表为九郡之首,官高位显。但也十分关心自己子女的学业,因为它关系到刘氏家族祖业的继承。自诸葛亮来到学

业堂后,刘氏三兄弟的文章与以前相比大有长进,刘表心中也暗暗高兴。为了向人炫耀,便让他们参政议事,在文武众

官面前读他们的文章。众人捧场称好,刘表心里也乐滋滋的,刘琦、刘琮、刘琼更洋洋得意。

他们三人的成绩怎么会突飞猛进?这还得从老二刘琮说起。老二又能又滑,为了对付他父亲在四书五经上的询查,就

请诸葛亮帮忙,在文章上就请请葛亮为自己修改,甚至干脆就照抄。这样老二就骗得刘表对他的特别宠爱,蔡夫人心里

更加高兴,逢人就夸老二好(因为刘琮为蔡夫人亲生)。后来,老大、老三也看出“窍”来,也走起“捷径”来,效果都不坏。

牧府里每逢举行盛大宴会和接待贵宾,三个儿子都要在盛大场面发表讲话或朗诵文章。以前都是结结巴巴的,现在都显得有章有节,词理通达,博得了群臣及客人的赞赏。刘表对三个儿子也更宠爱了。

一天,刘玄德从新野突然到来,刘表为玄德举行宴会,要三个儿子在宴会上单独会见刘备,并致“欢迎词”。时间只有半个时辰了,老二急忙去找诸葛亮写“发言稿”。写了老二的,老

三、老大也接踵而来,时间来不及了,诸葛亮只好把前稿稍加改动,照抄一遍,分给老

三、老大,才把他们打发走了。

开始,刘表喊刘琦来见玄德。施礼过后,老大致欢迎词,词句流利通达,刘备听后连连点头,刘表也捻捻胡须,显得十分得意。又呼老二刘琮进见玄德,老二进来,施礼致词,拿出稿来照念。念了一会儿后,刘表抬头看了看刘琮。刘表想:老二的言词怎么跟老大的差不多?再继续听下去,几乎和老大念的一模一样,这是怎么一回事?刘表转了转眼珠也没作声,命他坐在老大身边。最后,再呼老三进见,老三照例致词,刘备与刘表一昕,怎么老三的“词”也和老大、老二的“词”一模一样?刘备出于礼貌,只是在心中打了个问号,刘表却气得胡须直抖,把他们的讲稿拿过来一看,简直是一个棋子倒出来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刘表把手一摆,说道:“把学业堂的先生给我请来!听差的应声而去。

不一会,学业堂的先生被请来了。刘表把老大刘琦的文章叫他看了一下说:“这是谁的笔迹?”先生看了看说:“诸葛亮的。”刘表又把老二刘琮的发言稿交到先生手中,问道:“你看这一篇又是谁写的”?先生仔细端详了一会,答道:“这篇也是诸葛亮写的。”刘表看了看先生,又把老三刘琼的稿子递到先生手中说道:“请你再看看这篇是谁写的?”先生看了一遍又一遍,这是怎么一回事?但不实说又不行,只得照实回答说:“还是诸葛亮写的。”

刘表真生气,也顾不得礼貌,指责三兄弟道:“你们都成了诸葛亮?——唉!荆州又出了三个诸葛亮!”

<不吃豆腐不喝酒>

提起诸葛亮,一般人都知道他能掐会算,料事如神,是个大能人,却不知道他也曾被一笔小账难倒过,以至他指天发誓,终生不喝酒,也不吃豆腐。

诸葛亮在襄阳隆中隐居时,常常自比“管仲、乐毅”,抱负不凡。有一天,他在抱膝亭上读书有些累了,便夹着书,信步下山散散步。到了山下,见一位老汉坐在一棵大树下,面前歇着一副担子。诸葛亮上前一看,一头是桶白净水嫩的豆腐,一头是坛醇香诱人的高梁酒。这时,诸葛亮觉得肚子饿了,便上前躬身施礼道:“老人家,这豆腐和酒可是卖的?”

老汉一边站起来拱手还礼,一边笑着答道;“正是,正是。既然是诸葛先生想要,那就不用破费了。”

诸葛亮一听,连忙笑着摇头说:“那怎么行?你这小本生意,也够辛苦的了!我岂能白吃?”

老汉见诸葛亮只是摇头,便说,“那就这样吧,我有笔小账,请先生帮我算算。如算出来了,这豆腐和酒就权当谢礼。”

诸葛亮这才含笑点头,请老汉说出那笔小账来。老汉拱拱手,说道:“我想请教先生:一斤豆子能打多少豆腐?一斤高梁能酿多少酒?”诸葛亮一听,忍不住笑了,以为这问题很简单,可是略一思考,却感到有些棘手,再过细一想,便觉得为难了!为什么?因为,诸葛亮长这么大,虽说吃过不少豆腐,喝过多次酒,却从来没有磨过豆腐、酿过酒,不知道这笔小账应该如何去算。他挟着书本,迈着方步儿,踱来踱去,搜肠刮肚,用尽心思,还是算不出来,只好走上前,红着脸躬身对老汉说道:“惭愧!我实在算不出来。老人家一定知道,晚生倒要向您讨教了!”

老汉捋着胡须,呵呵笑道:“其实这笔小账并不难算。用豆子打豆腐,水多豆腐就嫩,一称就显重,水少豆腐就老,一称就显轻,这叫‘豆打豆腐无定数’。高梁蒸酒就不同啦!高梁放在桶里蒸,桶上有锅,锅上结水气,水气变成酒,一斤高梁能蒸一斤多酒,这叫做‘高梁蒸酒有加头’。先生没有干过这事,所以就算不出来,这就是‘事非经过不知情’。象诸葛先生都这样,旁人就更不用说了。”

诸葛亮听后,不禁连连点头,高兴地说:“承蒙老人家指教,使我受益不小,请您受我一拜!”说着,就躬身下拜。老汉赶紧拉住他,指着豆腐和高梁酒说道:“你虽然没有算出这笔小账,但这一拜,我可经当不起。我把这酒与豆腐送与你,就算我给你的见面礼吧!”诸葛亮听了,连连摇手,满脸愧色地说道:“我怎么还敢要您的豆腐和酒呢?为了记住今天的教训,警戒自己的弱点,老天在上,我打这以后,一辈子也不吃豆腐、不喝酒了!”

从此后,诸葛亮活到老,学到老,谨慎了一辈子。凡是看见他人吃豆腐、喝酒,就暗暗自勉,不可自以为是。

第二篇:诸葛亮

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成长于南阳郡邓县,立业于益州成都,埋骨于汉中定军山。

诸葛亮4密友:崔州平、徐元直、石广元、孟公威。

隆中对(草庐对):“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

出师表: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古谚云:“宰相必出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足见实践的重要性。

生为兴刘尊汉业,死犹护蜀定军山。

附:诸葛亮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先后辅佐刘备、刘禅父子,为创立蜀汉基业、为“兴复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北伐曹魏,耗尽了毕生精力。诸葛亮在辅佐刘备、刘禅父子中取得的业绩和忠于蜀汉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受到历代人们的称颂。而诸葛亮这一切成就的取得,都与其著名的《隆中对》(也称《草庐对》)的战略决策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隆中对》是诸葛亮对汉末时代风云观察的杰作、蜀汉政权立国的建国方略,同时也是诸葛亮善于审时度势,决策北伐的战略方针。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诸葛亮《隆中对》产生的社会背景

东汉末年,由于东汉王朝的残酷压榨和自然灾害的猛烈袭击,广大的农民家破人亡,颠沛流离,无以为生,被迫挺而走险。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在张角兄弟的领导下,爆发了著名的黄巾起义。起义军用黄巾裹头,呼喊出“苍天当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义军到处,“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川黄巾起义的浪潮迅速席卷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沉重地打击了东汉豪强地主的反动统治。面临灭顶之灾的东汉王朝为了维护风雨飘摇的统治,急忙调兵遣将,向农民起义军疯狂反扑;各地的豪强势力也趁此机会招兵买马,加人镇压农民起义军的行列。

经过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东汉王朝已经是奄奄一息,名存实亡了。而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豪杰并起,跨州联郡者不可胜数。”各地的军阀势力纷纷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经过十多年的火并厮杀,公孙瓒占据幽州;公孙度占据辽东;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并州;袁术占据扬州;曹操占据充、豫二州;刘表占据荆州;孙策、孙权占据江东;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刘焉、刘璋父子占据益州,唯独刘备没有固定的地盘,率领部队辗转四方,先后依附于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政治上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图的有利地位。并先后率军消灭了吕布、袁术、袁绍等割据势力,占领了冀、幽、青、并等州,平定了北方,大有一举平宁南方,一统华夏的趋势。

诸葛亮出身名门氏族,少时就才华横溢,超群出众。史称其“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z]《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珪,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郡丞。亮早孤,从父诸葛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诸葛亮就是在东汉末年的战乱年代出生成长起来的,他亲眼目睹了战乱给百姓造成的家破人亡的痛苦。特别是诸葛亮随同叔父诸葛玄南下过程中,沿途那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凉悲惨景象,更是在年青诸葛亮的心灵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同时也为后来诸葛亮立志消除分裂割据,统一天下奠定了思想基础。公元197年诸葛玄病逝,年方十七岁的诸葛亮就开始了独立生活,“躬耕陇亩”于湖北襄阳以西二十里的古隆中。在隆中,诸葛亮度过了十个寒暑春秋。

诸葛亮高卧隆中,“躬耕陇亩”的十年,过的也并非是与那种世隔绝的世外桃源生活。在隆中,诸葛亮认真研读史籍,总结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密切注意当时的政治形势,冷静

地观察与分析各个政治集团实力的消长和斗争的成败。并且经常与当地及因避战祸而流亡到荆州的名士司马徽、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纵论时局变幻,交换政见,畅谈未来。

他最佩服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管仲和战国时期燕国的名将乐毅,并“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立志要象管仲、乐毅那样,干一番有益于天下统一的事业。为此,诸葛亮高卧隆中,静观天下风云变幻,等待时机,期遇明主,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宏伟抱负。

怎样才能够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呢?综观其时军阀混战的结果,到赤壁战前,只剩下了曹操、孙权、刘备、刘表、刘璋、公孙度、韩遂、马腾等人。那么,为什么诸葛亮不投靠已经平定了北方,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或是已“据有江东,已历三世”的孙权,而要为四处奔走,无固定的地盘的刘备出谋划策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虽然曹操实力最强,政治上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并先后率军消灭了吕布、袁术、袁绍等割据势力,占领了冀、幽、青、并等州,平定了北方,大有一举平定南方,一统华夏的趋势。但诸葛亮深知,曹操的手下有荀彧、郭嘉等一批贤才谋士,如投其帐下,难以其施展才能。同时东汉王朝虽已名存实亡,但在汉末士人中仍有较大的影响。在许多汉末士人的眼中,曹操名为汉承相实为汉贼。道不同不相为谋,诸葛亮自然不肯为其出谋划策。2.孙权虽据有江东之地已历三世,但其缺乏统一天下的雄心,而诸葛亮志在结束分裂割据,完成统一大业。况且孙权承继父兄基业,属下早已有张昭、周瑜等一批元老重臣。诸葛亮深知如到孙权之处,同样难以施展其盖世之才。因此,在张昭荐亮于孙权时,诸葛亮不肯留下,人问其故,诸葛亮曰“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3.刘备在当时虽无立足之地而依附于荆州刘表,但自起兵以来,虽屡经挫败,壮心不已,为时人所敬重。就连曹操也认为: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刘备)与操耳。”诸葛亮审时度势,认为刘备可以夺取荆州、益州作为立国之基,效法高租刘邦,成就帝业。同时刘备身边一直缺乏真正的谋略之士,诸葛亮认为自己辅佐刘备,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实现其抱负。因此,当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欣然应允出山辅佐刘备。

二、《隆中对》踌躇满志,制定天下三分和北伐战略

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的好友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而此时刘备正依附于荆州牧刘表门下,尽管刘表以宗室之谊对刘备待以上宾之礼,让刘备所部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但刘备作为一代枭雄并不甘心寄人篱下,急切地盼望壮大实力,以求能实现其逐鹿中原的大志。刘备对诸葛亮其人是早有所闻,据《襄阳记》载:“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风雏。”,因此,当徐庶力荐诸葛亮时说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四十七岁的刘备便迫不及待地冒着隆冬的严寒和大雪,三往隆中,向年方二十七岁的诸葛亮请教统一天下的大计。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三顾茅庐”描述成了一段十分精彩的故事。诸葛亮认为刘备是与他志同道合,可以信赖的明主,便把自己对当时社会形势的观察与分析和盘托出,并且针对刘备集团的处境,向刘备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三分天下,建基立国和北伐中原的战略方针,这便是著名的《隆中对》。

《隆中对》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联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联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

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是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从《隆中对》中我们可以看出,《隆中对》是诸葛亮对当时政局的看法,并且针对刘备集团无根据地的处境提出的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方针。概括起来,诸葛亮《隆中对》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当时的形势是“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而荆州和益州乃用武之地,应利用荆州刘表、益州刘璋不能守成的机会,“若跨有荆、益,”取代割据荆、益的刘表、刘璋,建立起可靠的根据地,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

2.在夺取荆州和益州的同时,利用“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的声望,招揽人才,“内修政理”,逐步增强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

3.在益州要妥善处理好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关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解除以后北伐时的后顾之忧。

4.在荆州要“外结好孙权,”与孙权建立抗击曹操的联盟。待“天下有变,”再分兵两路,“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如果这样的话,刘备“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综观后来的历史进程,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基本上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为刘备集团制定的战略决策,大体上也是行之有效的。

三、《隆中对》的历史局限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当时形势后,又为刘备谋划了“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建基立业的宏伟蓝图。应该说,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的形势分析和提出的战略决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和可行的,但同时也存在着它的困难和局限,这在后来形势的发展中逐渐显现出来,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跨有荆、益”和“外结好孙权”存在着极大的矛盾。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制定了首先夺取刘表的荆州和刘璋控制的益州为根据地,然后“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刘备“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伟蓝图。但是,荆州“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联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占有荆州,向南可威慑江南,进而扫荡割据江东之地的孙吴;向北可出兵宛、洛,北定中原。因此争夺荆州,无论是对曹操、刘备、孙权都至关重要。在赤壁战前,面对来势汹汹的曹操大军,唇亡齿寒,共同的利害关系,使刘备、孙权结成抗曹联盟。赤壁之战曹操

战败,退出了对荆州的争夺,而赤壁战后,刘备与孙权荆州争夺的序幕就拉开了。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孙权“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瑾从求荆州诸郡。备不许„„(孙权)遂置南三郡长吏,关羽尽逐之。”为争夺荆州地区,吴、蜀不惜兵戎相见。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集团留驻荆州的大将关羽率军攻打曹魏占领下的樊城,水淹曹操派来援助曹仁的于禁所督七军,“羽威震华夏”,曹操甚至“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刘备集团势力的发展,不仅对曹魏集团是一种威胁,对孙吴集团也是严重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和孙权又暂时结成同盟。孙权趁关羽出兵樊城,后方空虚的时机,命大将吕蒙袭取荆州,斩杀了关羽。

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为了夺回荆州,刘备不惜倾巢出动,沿长江而下伐吴。夷陵之战,蜀军大败,刘备的蜀汉再也不能对孙吴构成威胁,这时倒是曹魏对孙吴的威胁更加显现。于是,孙吴向蜀汉“遣使请和”,蜀汉与孙吴又结成了抗曹联盟。由此可见,“跨有荆、益”和“外结好孙权”之间是存在着极大的矛盾,是有一定条件的。

二、荆州的失去,使得北伐的基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诸葛亮《隆中对》“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的提法,也逐渐了失去了原有的号召力。诸葛亮《隆中对》认为在军事战略上要分两步走:首先利用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璋的弱点,不失时机地夺取荆、益二州;然后再以荆州、益州为根据地,等待时机成熟,两路出兵,对曹魏实施两面夹击,以达到逐鹿中原,兴复汉室的目的。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形势也正是按照诸葛亮提出战略决策发展的,刘备集团先后夺取了荆、益二州。此时真可谓万事俱备,只欠“天下有变”的东风了。

然而,荆州的失去,使得后来诸葛亮北伐时的条件,已异于《隆中对》中提出的北伐战略条件。失去荆州,使得蜀汉政权处于偏安一隅的窘境,经济实力大大削弱,军事上丧失了“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与“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遥相呼应,两面夹击曹魏的可能。

尽管诸葛亮后来与孙吴重修盟好,解除了可能来自孙吴方面的威胁。同时诸葛亮对蜀汉政权在政治上加强治理,整顿吏治,举贤任能,调整了蜀汉集团内部,主要是随刘备入川的荆州集团和原属刘璋的益州集团的关系;经济上则大力奖励耕战,务农植谷;军事上治戎讲武,为北伐作准备。经过几年的励精图治,蜀汉出现了“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的局面,训练出了一支十余万人的精兵。为了安定蜀汉的后方,解除北伐的后顾之忧。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经过两年的准备,亲率大军南征,“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迅速平定了南中四郡南夷首领的叛乱。同时,又得以征收南中地区出产的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等物资以给军国之用;并挑选劲卒万人编入蜀军,号曰“飞军”,加强了蜀汉的军事实力。但仅管如此,蜀汉与曹魏、孙吴相比,在经济上和军事上都还是最弱的。

为了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统一天下的大业,诸葛亮从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开始,到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病死北伐军中,七年中先后五次兴兵北伐曹魏。以诸葛亮之才,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却功败垂成,收效甚微。客观地讲,北伐的失败,与其北伐时的条件已异于《隆中对》时提出的北伐战略有关,蜀汉和曹魏两国力量过于悬殊,蜀汉以一州之力难以蹈覆雄据九州之地的曹魏,失败是必然的。唐代大诗人杜甫对诸葛亮十分崇敬,他在《蜀相》诗中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对诸葛亮北伐未能成功深感惋惜。

第三篇:诸葛亮记叙文

诸葛亮记叙文

诸葛亮记叙文1

终于有一天,八戒按捺不住心中冒险的热情,给高老庄的人留下一封信,便化身一道流光离开了高老庄。就在他腾云驾雾思索着到哪儿冒险的时候,一个黑洞突然出现在八戒的身前。八戒正想得出神,没留意一下子便冲了进去,眼前一黑便昏了过去。

当他醒过来时却发现自己躺在一个古色古香的房间里,八戒顿时愣了一下,赶忙起来。走出房门,清新的空气混杂着花草的芳香扑面而来。八戒忍不住多吸了几口。“你可总算醒了?”稚嫩的童音从院子中传来。八戒向前一看,一个长相可爱的童子手领着水壶正惊喜的看着自己。八戒傻傻的摸了摸自己的脑袋说:“嗯,醒了。”“你可真能睡啊,你都已经睡了半个月了。”“半个月么?我怎么不觉得。哦,问你一下我是怎么到这里来的?”小童子笑着说:“是卧龙先生把你弄回来的。他在外面游玩的时候发现你昏倒在地上,你太重,先生回来喊了好几个人才把你抬回去的。”说到这里小童子不由笑了起来。八戒听了,饶是以他的脸皮厚度也不由有些发烫。“你醒了,身体好些了么?”一道温和的声音传入了八戒的耳朵。八戒转身看去,只见此人面如白玉,眉如卧龙,目光如深邃的大海,身上处处透着一股儒雅的气质。不用说也知道这就是那位卧龙先生了。

诸葛亮记叙文2

今天,这两个最终都没有能够成功的英雄遇到了一起。

两人坐在一起谈论着当年成功的经历,谈着谈着,话题便转移到了最终的失败。

项羽感叹道自己当年带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反秦,虽然在战场上无往不胜,但在政治上却那么幼稚,放逐义帝而自立为王,失尽人心;用人上也同样如此,没能重用韩信,反而让他成为了刘邦的得力助手,天意如此啊!

孔明也有同感,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虽然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跟随刘备夺荆州、烧赤壁、占益州,奠定了蜀国盛势,汉室之亡只是天命啊。

可是两人原先如此成功,最终落败,真是天命吗?

两人沉默了许久才发现这一切只是自己的错,却推到天命上。

诸葛亮发觉先帝在白帝城托孤曾告诫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而他在后来的决策中没有注意到培养刘禅,只凭一己之力,忽视了规范刘禅的言行举止,从而在自己身亡后汉王室轰然倒塌,看来这一切的原因不是天命,而是那些“恶”。

项羽也知道了自己的失败源于自身的缺点,好高骛远,刚愎自用,自封为霸王,认为武力能解决一切问题,在用人上输给了刘邦。

当诸葛亮遇上项羽,两人有着相似的命运,在交谈中发现自己的缺点,从对方的经历中得出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生活中小事能决定一切。

诸葛亮记叙文3

皎洁的月光醉了似的洒在练兵战士们的铠甲上,发出微微银光,空气中回荡着战士们雄浑有力的声音。

素衣男子凭栏凝望,若有所思。风突然变得紧了,衣袂随风飘动,他深邃的眼神便如江水一般泛起涟漪的清波,苍劲的眉宇间也有一丝突兀。

“都督,这么晚了还没休息?”思绪被这清脆的声音突然阻断,周瑜心里一惊:刚才太过投入,竟没发觉有人来了。“原来是孔明先生,你不也没休息?”“这么美的月色,不能只让你一人独享。”两人相视而笑,便不再多言。

风渐渐缓和,月色被氤氲的雾气笼上一层薄纱,秋天的夜晚透出几分凉意。“你来这不仅仅是欣赏月色吧。”周瑜抬头望了望愈渐朦胧的月亮,打破沉寂。“不愧是都督。都督对曹操南下之事有何看法?”诸葛亮嘴角上扬。周瑜冷冷地答道:“曹丞相拥兵百万,粮草丰厚,此次南下气势高涨,非我们所能阻挡。”说罢,周瑜偷偷瞥了诸葛亮一眼,只见他从容镇定,不免有几分敬意。“看来都督不愿以诚相待。”耳边响起诸葛亮爽朗的笑声。“哦?此话怎讲?”周瑜故作镇定。诸葛亮笑而不语。

诸葛亮记叙文4

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之战中打得难分难舍,这边刘备带着军队攻许昌。不过刘备区区五万大军,被曹操三两下子杀的剩一千多人,刘备治好逃到襄阳避难。

在徐庶的指引下,刘备去到隆中找诸葛亮。可是前两次都没有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等到诸葛亮睡完午觉,他们才得以见到,刘备将诸葛亮请出山辅助自己打天下。诸葛亮也没有辜负刘备的厚望,助刘备建立蜀汉。刘备死后,他也辅助刘后主,振兴汉室。

在大多数人看来,刘备“三顾茅庐”真是做对了。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三顾茅庐”的弊端呢?

首先我们看看诸葛亮这个人。他有三兄弟,大哥诸葛瑾辅助孙权,他自己却常常呆在家中。他既然那么有才华,有抱负,为什么自己不像哥哥一样除去闯荡世界,非要等到刘备“三顾茅庐”他才出来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当时徐庶没有推荐诸葛亮,又或者刘备前两次找不到诸葛亮就放弃了,历史上又怎么会有诸葛亮这位传奇人物?他可能郁郁不得志,年老死去,一生平淡,没有人会记住他。

诸葛亮记叙文5

黄帝、炎帝奠基了中华,汇成了一条东方巨龙——华夏。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并修筑长城,让我们的国家无愧地立于东方。成吉思汗壮大中国,横扫欧亚,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岳飞一生以江山社稷为重,精忠报国。但我更想对诸葛亮说:“您的.一生多付辛劳,您的智慧与忠心造就了万古留芳的贤相之名。两千年来,您早已成为智慧的化身深入人心,您的存在是中国历史与华夏民族共同的骄傲!”

诸葛亮,公元181年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在公元234年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字孔明,号卧龙,被后人称为智圣。

我想对诸葛亮说:“一说起您,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您是智慧的化身,在我们严重的您,通天文,晓地理,神机妙算,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您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您以成为智慧的化身,您的传奇性故事也为世人传诵。不仅如此,您读书与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还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通过潜心钻研,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您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而且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

我还想对诸葛亮说:“在草船借箭中,周瑜看到您才华横溢,处处胜过他自己,便心生歹念想害死您。他以军中缺箭为由,令您三天造好十万支箭。您满口答应,并立下了军令状。周瑜暗自高兴,满以为这下可以除掉您了。而博学多才的您,利用您那渊博的知识,夜观星象,乘着大雾,去曹营“借”了十万多支箭回来复命,使周瑜的阴谋未能得逞。”

我又想对诸葛亮说:“自刘备三顾茅庐,请您出山,并封您为丞相,您便全力辅佐刘备,先联合孙权,在赤壁打败了曹操,又夺取了荆州、益州,建立了政权。公元223年刘备去世,您全力辅佐无能的刘禅,积极实行法治,赏罚分明。任用了一批有才能的人为官,推广屯田,鼓励发展农业,安定人民生活。在军事上,您连吴抗魏,严格训练军队,五次率军攻魏。您自己生活俭朴,虽身居相位,但家无余财,唯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蜀汉政权。”

仅仅这些,就足以说明,您是一个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忠实的人。最后,我真得很想对你说:“我以后也要像您一样,做一个聪明、忠实的人。所以,从现在起,我要努力学习,争取达到这个目标!”

诸葛亮记叙文6

“请问?你是怎么未卜先知的那?比如像刮大风,有大雾,下下雪的?有什么妙招吗?”我一口气把事先准备的问题统统的倒了出来。

“呵呵!”诸葛亮老先生抚了抚掌和蔼的说“孩子,我哪有什么未卜先知的力量呀!我只是靠我自己在平时的观察,只是靠我对天气变化的总结得来的。”

“那请问向您这样十全十美的人,您认为世上会还有人吗?”我又问道

“怎么会没有了?而且我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因为世上是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比如只有我的智慧,加上五虎大将才可以一同来辅佐汉室,要是没有五虎大将我是不成气候的。对于世上有没有比我更厉害的人,我想是有的,像司马徽等一些隐士,他们之所以不出上露面是因为不想被尘世所托,但是他们的才华绝对在我之上。”诸葛亮一边说一边用手唤来端茶的童子。

“时间不早了,我想再请教一个问题。”我说

“但讲无妨。”诸葛亮老先生放下手中的茶杯说道

“请问,你是怎么看待‘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这句话的?”我一边笑一边问。

“哈哈。”诸葛亮抱膝说道“关于这一句话我想说的是,也许我所知道的很多,但是别人知道的我并不会知道,你们只要能在平时养成多观察,多思考的喜欢,并提高自己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以一定会变得一样的出色。呵呵”诸葛亮老先生一边说,一边起身。

随后我告别了诸葛亮老先生,但是此时我的心情却久久的不能平静。

诸葛亮记叙文7

羽扇纶巾,谈笑间破曹操百万大军,气定神闲的诸葛亮是多少个擦鞋的臭皮匠都无法望其项背的,这是为何呢?只因诸葛亮能在乱麻中指出要点,能与败局中寻出生机,以一点破万势,才被誉为“万古第一谋士”。因此,寻出博弈局中那最关键的一点,便是一局成败的决定因素。

《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拜江南七怪为师,从小习武,至弱冠之年下山,只是一个武功低微的小人物,人见人可欺,这样一个愚笨没前途的人物,却只因受王重阳一个月的指点便使武功突飞猛进,最终成为一代大侠,为何?因为王重阳那一个月的指点其实不知比多少庸师一生的教导都有用,他寻出郭靖的弱点,一一完善它们,怎能使郭靖武功不涨?

寻出要点,针对要点,比盲目出手事半功数倍!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千古明帝,称帝后没干过什么大事,没有过什么功绩,却受百姓爱戴,为何?因为他知道百姓的疾苦,了解百姓最痛恨的一点:贪污。于是他大力治理贪污,发现官员贪污就杀,就连宰相也没有幸免,他将贪污化为自己身上的逆鳞,一经触碰必定勃然大怒,根治官场的黑暗,怎能不受百姓爱戴?

寻出要点,解决要点,并沿要点深究,最终的成就不在任何人之下!

如果说朱元璋是历懂得画龙点睛的一颗明星,那乔布斯便是闪烁在现代社会的一支绝唱。一九九六年重新入主苹果的乔布斯面对着一盘死局的棋势,不气不馁,解局剖势,认准创新就一往直前,放弃成员,放弃股东,放弃市场,在所有人都认为苹果必死的局面下重获新生,成为世界第一的上市公司,被称为是经商第一的奇迹。

乔布斯没有大手齐抓,没有左右兼顾,只是抓住创新一个要点,义无反顾的走了下去,便获得成功。寻出要点,抓住要点,奇迹会在绝迹出绽放。

斯坦门茨只是画出一线就能收费一万,因为他能寻出要点;宋太宗能千古留名做一代明君,因为它能寻出要点,司马迁能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是因为它能寻出要点。

画龙点睛之笔比龙更宝贵,寻出要点之手能掌控全局,学会寻出要点,在璀璨星空下挥舞,在万丈晴空下绽放,在永恒历史中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吧

第四篇:诸葛亮家训

刘备敕刘禅遗诏

原文: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於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译文:我刚刚得病,只是一点小病,后来因为这又得了更重的病,我自己知道自己时候不长了.人们说五十岁死的人不能称为夭折,我已经有六十多了,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不想自己再为此伤怀,但是却很惦念兄弟.射君来的时候,说丞相惊叹你的智慧和气量,有很大的修行,远远比我们所想的要好的多,你能这样的要求自己,我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啊!勉励你,勉励你!不要因为坏事很小而去做,不要因为善事很小而不去做.要遵行贤能贤德,才能够使别人信服.你的父亲德行不深厚,你不要效仿(向他学习).可以读一下《汉书》、《礼记》,闲空有时间的时候看一下那些有学识的人和他们的著作《六韬》、《商君书》,对你的智慧会有很好的帮助.听说丞相已经抄写完了《申》、《韩》、《管子》、《六韬》这些文章,还没有给你,在路途之中丢失,你可以自己去乞求学习这些东西。

诸葛亮“诫子书”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 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诸葛亮家训

1.远观山色年年依旧常青,近看人情朝朝不如往日。花开时蜂蝶聚,人困时亲朋疏。茶朋酒友日会三千,有事相求百中无一。吾生志愿积善读书,不敢望名声动地,不敢望富贵惊天,不敢望一言定国,不敢望七步成篇,不敢望珊瑚树高百尺,不敢望琉璃瓦盖千层;但愿父母康健夫妻偕老,兄友弟恭子孝孙贤,无荣无辱骨肉团圆。采茶青山之上,钓鱼渭水江边,无忧无虑在眼前。一日平安一日福,一日快乐一日仙。家不缺粮灶不断烟,茅舍不漏布衣常缠。退一步依然儒雅,让三分快活神仙。青天不管人闲事,绿水何能退是非。交有道之朋,绝无义之友,饮清泉之茶,戒乱性之酒。学有二三事之能,终身用之有余,平生之愿至此足矣!

第五篇:诸葛亮记叙文

诸葛亮记叙文1

终于有一天,八戒按捺不住心中冒险的热情,给高老庄的人留下一封信,便化身一道流光离开了高老庄。就在他腾云驾雾思索着到哪儿冒险的时候,一个黑洞突然出现在八戒的身前。八戒正想得出神,没留意一下子便冲了进去,眼前一黑便昏了过去。

当他醒过来时却发现自己躺在一个古色古香的房间里,八戒顿时愣了一下,赶忙起来。走出房门,清新的空气混杂着花草的芳香扑面而来。八戒忍不住多吸了几口。“你可总算醒了?”稚嫩的童音从院子中传来。八戒向前一看,一个长相可爱的童子手领着水壶正惊喜的看着自己。八戒傻傻的摸了摸自己的脑袋说:“嗯,醒了。”“你可真能睡啊,你都已经睡了半个月了。”“半个月么?我怎么不觉得。哦,问你一下我是怎么到这里来的?”小童子笑着说:“是卧龙先生把你弄回来的。他在外面游玩的时候发现你昏倒在地上,你太重,先生回来喊了好几个人才把你抬回去的。”说到这里小童子不由笑了起来。八戒听了,饶是以他的脸皮厚度也不由有些发烫。“你醒了,身体好些了么?”一道温和的声音传入了八戒的耳朵。八戒转身看去,只见此人面如白玉,眉如卧龙,目光如深邃的大海,身上处处透着一股儒雅的气质。不用说也知道这就是那位卧龙先生了。

诸葛亮记叙文2

“请问?你是怎么未卜先知的那?比如像刮大风,有大雾,下下雪的?有什么妙招吗?”我一口气把事先准备的问题统统的倒了出来。

“呵呵!”诸葛亮老先生抚了抚掌和蔼的说“孩子,我哪有什么未卜先知的力量呀!我只是靠我自己在平时的观察,只是靠我对天气变化的总结得来的。”

“那请问向您这样十全十美的'人,您认为世上会还有人吗?”我又问道

“怎么会没有了?而且我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因为世上是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比如只有我的智慧,加上五虎大将才可以一同来辅佐汉室,要是没有五虎大将我是不成气候的。对于世上有没有比我更厉害的人,我想是有的,像司马徽等一些隐士,他们之所以不出上露面是因为不想被尘世所托,但是他们的才华绝对在我之上。”诸葛亮一边说一边用手唤来端茶的童子。

“时间不早了,我想再请教一个问题。”我说

“但讲无妨。”诸葛亮老先生放下手中的茶杯说道

“请问,你是怎么看待‘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这句话的?”我一边笑一边问。

“哈哈。”诸葛亮抱膝说道“关于这一句话我想说的是,也许我所知道的很多,但是别人知道的我并不会知道,你们只要能在平时养成多观察,多思考的喜欢,并提高自己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以一定会变得一样的出色。呵呵”诸葛亮老先生一边说,一边起身。

随后我告别了诸葛亮老先生,但是此时我的心情却久久的不能平静。

诸葛亮记叙文3

皎洁的月光醉了似的洒在练兵战士们的铠甲上,发出微微银光,空气中回荡着战士们雄浑有力的声音。

素衣男子凭栏凝望,若有所思。风突然变得紧了,衣袂随风飘动,他深邃的眼神便如江水一般泛起涟漪的清波,苍劲的眉宇间也有一丝突兀。

“都督,这么晚了还没休息?”思绪被这清脆的声音突然阻断,周瑜心里一惊:刚才太过投入,竟没发觉有人来了。“原来是孔明先生,你不也没休息?”“这么美的月色,不能只让你一人独享。”两人相视而笑,便不再多言。

风渐渐缓和,月色被氤氲的雾气笼上一层薄纱,秋天的夜晚透出几分凉意。“你来这不仅仅是欣赏月色吧。”周瑜抬头望了望愈渐朦胧的月亮,打破沉寂。“不愧是都督。都督对曹操南下之事有何看法?”诸葛亮嘴角上扬。周瑜冷冷地答道:“曹丞相拥兵百万,粮草丰厚,此次南下气势高涨,非我们所能阻挡。”说罢,周瑜偷偷瞥了诸葛亮一眼,只见他从容镇定,不免有几分敬意。“看来都督不愿以诚相待。”耳边响起诸葛亮爽朗的笑声。“哦?此话怎讲?”周瑜故作镇定。诸葛亮笑而不语。

诸葛亮记叙文4

黄帝、炎帝奠基了中华,汇成了一条东方巨龙——华夏。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并修筑长城,让我们的国家无愧地立于东方。成吉思汗壮大中国,横扫欧亚,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岳飞一生以江山社稷为重,精忠报国。但我更想对诸葛亮说:“您的一生多付辛劳,您的智慧与忠心造就了万古留芳的贤相之名。两千年来,您早已成为智慧的化身深入人心,您的存在是中国历史与华夏民族共同的骄傲!”

诸葛亮,公元181年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在公元234年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字孔明,号卧龙,被后人称为智圣。

我想对诸葛亮说:“一说起您,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您是智慧的化身,在我们严重的您,通天文,晓地理,神机妙算,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您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您以成为智慧的化身,您的传奇性故事也为世人传诵。不仅如此,您读书与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还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通过潜心钻研,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您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而且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

我还想对诸葛亮说:“在草船借箭中,周瑜看到您才华横溢,处处胜过他自己,便心生歹念想害死您。他以军中缺箭为由,令您三天造好十万支箭。您满口答应,并立下了军令状。周瑜暗自高兴,满以为这下可以除掉您了。而博学多才的您,利用您那渊博的知识,夜观星象,乘着大雾,去曹营“借”了十万多支箭回来复命,使周瑜的阴谋未能得逞。”

我又想对诸葛亮说:“自刘备三顾茅庐,请您出山,并封您为丞相,您便全力辅佐刘备,先联合孙权,在赤壁打败了曹操,又夺取了荆州、益州,建立了政权。公元223年刘备去世,您全力辅佐无能的刘禅,积极实行法治,赏罚分明。任用了一批有才能的人为官,推广屯田,鼓励发展农业,安定人民生活。在军事上,您连吴抗魏,严格训练军队,五次率军攻魏。您自己生活俭朴,虽身居相位,但家无余财,唯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蜀汉政权。”

仅仅这些,就足以说明,您是一个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忠实的人。最后,我真得很想对你说:“我以后也要像您一样,做一个聪明、忠实的人。所以,从现在起,我要努力学习,争取达到这个目标!”

诸葛亮记叙文5

羽扇纶巾,谈笑间破曹操百万大军,气定神闲的诸葛亮是多少个擦鞋的臭皮匠都无法望其项背的,这是为何呢?只因诸葛亮能在乱麻中指出要点,能与败局中寻出生机,以一点破万势,才被誉为“万古第一谋士”。因此,寻出博弈局中那最关键的一点,便是一局成败的决定因素。

《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拜江南七怪为师,从小习武,至弱冠之年下山,只是一个武功低微的小人物,人见人可欺,这样一个愚笨没前途的人物,却只因受王重阳一个月的指点便使武功突飞猛进,最终成为一代大侠,为何?因为王重阳那一个月的指点其实不知比多少庸师一生的教导都有用,他寻出郭靖的弱点,一一完善它们,怎能使郭靖武功不涨?

寻出要点,针对要点,比盲目出手事半功数倍!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千古明帝,称帝后没干过什么大事,没有过什么功绩,却受百姓爱戴,为何?因为他知道百姓的疾苦,了解百姓最痛恨的一点:贪污。于是他大力治理贪污,发现官员贪污就杀,就连宰相也没有幸免,他将贪污化为自己身上的逆鳞,一经触碰必定勃然大怒,根治官场的黑暗,怎能不受百姓爱戴?

寻出要点,解决要点,并沿要点深究,最终的成就不在任何人之下!

如果说朱元璋是历懂得画龙点睛的一颗明星,那乔布斯便是闪烁在现代社会的一支绝唱。一九九六年重新入主苹果的乔布斯面对着一盘死局的棋势,不气不馁,解局剖势,认准创新就一往直前,放弃成员,放弃股东,放弃市场,在所有人都认为苹果必死的局面下重获新生,成为世界第一的上市公司,被称为是经商第一的奇迹。

乔布斯没有大手齐抓,没有左右兼顾,只是抓住创新一个要点,义无反顾的走了下去,便获得成功。寻出要点,抓住要点,奇迹会在绝迹出绽放。

斯坦门茨只是画出一线就能收费一万,因为他能寻出要点;宋太宗能千古留名做一代明君,因为它能寻出要点,司马迁能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是因为它能寻出要点。

画龙点睛之笔比龙更宝贵,寻出要点之手能掌控全局,学会寻出要点,在璀璨星空下挥舞,在万丈晴空下绽放,在永恒历史中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吧

诸葛亮记叙文6

今天,这两个最终都没有能够成功的英雄遇到了一起。

两人坐在一起谈论着当年成功的经历,谈着谈着,话题便转移到了最终的失败。

项羽感叹道自己当年带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反秦,虽然在战场上无往不胜,但在政治上却那么幼稚,放逐义帝而自立为王,失尽人心;用人上也同样如此,没能重用韩信,反而让他成为了刘邦的得力助手,天意如此啊!

孔明也有同感,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虽然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跟随刘备夺荆州、烧赤壁、占益州,奠定了蜀国盛势,汉室之亡只是天命啊。

可是两人原先如此成功,最终落败,真是天命吗?

两人沉默了许久才发现这一切只是自己的错,却推到天命上。

诸葛亮发觉先帝在白帝城托孤曾告诫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而他在后来的决策中没有注意到培养刘禅,只凭一己之力,忽视了规范刘禅的言行举止,从而在自己身亡后汉王室轰然倒塌,看来这一切的原因不是天命,而是那些“恶”。

项羽也知道了自己的失败源于自身的缺点,好高骛远,刚愎自用,自封为霸王,认为武力能解决一切问题,在用人上输给了刘邦。

当诸葛亮遇上项羽,两人有着相似的命运,在交谈中发现自己的缺点,从对方的经历中得出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生活中小事能决定一切。

诸葛亮记叙文7

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之战中打得难分难舍,这边刘备带着军队攻许昌。不过刘备区区五万大军,被曹操三两下子杀的剩一千多人,刘备治好逃到襄阳避难。

在徐庶的指引下,刘备去到隆中找诸葛亮。可是前两次都没有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等到诸葛亮睡完午觉,他们才得以见到,刘备将诸葛亮请出山辅助自己打天下。诸葛亮也没有辜负刘备的厚望,助刘备建立蜀汉。刘备死后,他也辅助刘后主,振兴汉室。

在大多数人看来,刘备“三顾茅庐”真是做对了。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三顾茅庐”的弊端呢?

首先我们看看诸葛亮这个人。他有三兄弟,大哥诸葛瑾辅助孙权,他自己却常常呆在家中。他既然那么有才华,有抱负,为什么自己不像哥哥一样除去闯荡世界,非要等到刘备“三顾茅庐”他才出来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当时徐庶没有推荐诸葛亮,又或者刘备前两次找不到诸葛亮就放弃了,历史上又怎么会有诸葛亮这位传奇人物?他可能郁郁不得志,年老死去,一生平淡,没有人会记住他。

下载写诸葛亮的发言稿(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写诸葛亮的发言稿(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诸葛亮语录

    名人名言诸葛亮 语录 经典语句 作者:诸葛亮诸葛亮资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名言 诸葛亮经典语录勤攻吾之缺。有文事必有武备。 —— 诸葛亮经典语录三国·......

    诸葛亮事迹

    诸葛亮的事迹三顾茅庐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仪贤下士,寻求良辅。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

    诸葛亮故事(模版)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德操赏识,连司马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都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

    诸葛亮悼词

    诸葛亮的悼词 伴随着五丈原的萧萧秋风;伴随着无力统一汉室的绵绵长恨;伴随着对后主的悠悠牵挂,你不情愿地走完了人生的历程。 54个春秋,对于担负社稷之任的你,即使再延长一两倍,也......

    诸葛亮对联

    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代志能遵教受; 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佚名 名成都武侯祠联 【注释】(1)谨慎:诸葛亮前《出......

    诸葛亮论文

    关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真实性提要:诸葛亮是许多人非常崇拜的人物,经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渲染传播,诸葛亮成了智慧与道德的化身,但是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到底是个什么样的......

    评价诸葛亮

    评价诸葛亮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2008160014 刘佳敏 首先简要介绍一下诸葛亮: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

    诸葛亮事迹

    诸葛亮事迹 在中国人里面,恐怕没有不知道诸葛亮这个人的吧?真的没有,就连很多小孩子都知道诸葛亮,甚至连空城计,火烧赤壁这些历史著名事迹都能说出一二,可见诸葛亮对于我们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