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民创业经验材料
姜渭新做为一个普通再普通的前勤党员昔日的生产劳模,虽然今年只有41岁,但几年前,如果把纯朴、厚实、传统、守旧、贫穷和依赖这些词都用在他身上却也不为过。也正是这样一个人,在全民创业“两带”奔小康的大潮中,变中求生存,变中奔小康,不但思想观念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且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三年迈出了二大步。如今的他,敢想、敢闯、敢干,而且有技术、有理想,在小东沟林场全民创业舞台上也有了一席之地,成为创先争优的排头兵。
做为前勤一线工人的姜渭新,过去靠单一的木材生产为家庭经济收入来源,近几年却遇到了林业工人普遍面临的问题——木材产量越来越少、活越来越少、收入越来越少、生活困难却越来越多。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四处打工来贴补家用,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为生活所迫、为了求生存,姜渭新在XX年初不得已走上了创业之路。在无资金、无技术的条件下,筹借资金购买了一口生产能力400袋的小菌锅和生产原料,开始尝试种植地栽木耳。夫妻二人起早贪黑、边学边干,饱尝了初次创业的艰辛。由于不懂技术,缺少经验,生产的一万袋木耳菌质量不过关,有三分之一感染了绿毛菌,木耳产量明显降低。秋后盘点,扣去成本,所剩无几,与自己付出的劳动不成正比,明年干还是不干?各种顾虑在他们夫妻心中挥之不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在姜渭新夫妻犹豫不定的时候,局党委向全局职工发出了全民创业的号召,党组织为党员搭建了创先争优“两带”创业的平台。“变则通”。在支部的带领下,他认真学习了全民创业和谐致富的新理念,思想开始了转变,逐渐地认识到,只有走全民创业之路才能摆脱贫困,才能致富奔小康。况且,自己又是一名党员,“两带”创业致富义不容辞。他耐心说服妻子,打消了她的顾虑,全身心地投入到新一轮创业中。
XX年,在支部的关心帮助下,姜渭新筹资新建了40平方米的菌房,置换了一口生产能力1800袋的大菌锅,生产了2万袋木耳,比XX年产量翻了一番。在培植管理过程中,夫妻俩常常是“足蒸暑湿气,背灼烈日强;披月出工去,归来踏夕阳”,像哺育自己的婴儿一样培育着地栽木耳。几多汗水、几多收获。通过夫妻二人的辛勤努力和场领导的关心、同行的帮助,他终于迎来了地栽木耳第一个丰收年。木耳纯收入2万余元。夫妻俩喜出望外,因为这是他们参加工作以来最大的一笔非木材生产收入,而且是自己年木材生产工资的几倍。喜悦之中,单纯依靠木材生产收入的时代已远离他们成为历史,全民创业为他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希望。
高兴之余,环顾左右,与那些创业大户比较后,他又陷入了沉思。特别是年度双文明表彰会上,那些披红戴花创业标兵的事迹,深深触动着姜渭新的心。这位昔日的前勤工队长、木材生产劳模,随着木材产量的减少,在人们视线里已渐渐淡去,劳模的光环已黯然失色。在全民创业的新战场上,他落伍了,变成了“老末”。
“不进则退”。2011年初局里又相继出台了许多有利于全民创业的优惠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掀起全民创业大热潮的讨论在全局展开。“三创三争四比看,党员两带谱新篇”已成为创先争优工作重心。是小进即满、小富即安、小成则喜,还是干大事、创大业、立大功、奔小康?通过学习讨论,姜渭新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他不仅意识到了局“班子好,优惠政策佳”、此时“最是发家好时机”,而且感受到了小东沟林场“沿溪滩涂正利用,车如流水马如龙,创业正春风”和谐致富的良好氛围,也重温了自己创业“初具规模见成效”的喜悦和妻子“忙点钞、开心笑”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的家庭快乐。自己做为一名党员,昔日的生产劳模,没有理由不去创大业,没有理由不发挥“两带”模范作用。他不再有丝毫犹豫,而是抓住机遇、充满自信地踏上了创业征程。
2011年夫妻俩扩大再生产,生产了3万袋春耳、1万袋秋耳。总产量比XX年又翻了一番。在春耳生产管理过程中,姜渭新采取了家庭之间合作的办法,互帮互助,不仅解决了劳力不足的问题,而且技术和经验得到了充分交流和互补,加上林场在原材料和运输等方面的扶持,大大降低了木耳生产成本,仅春耳一项便收入3万余元。自主创业已成为姜渭新家庭收入的主业,木材生产则成了负业。昔日的木材生产劳模,如今在小东沟林场全民创业的舞台上摇身一变成了创业生力军和“两带”骨干。“兄弟共创业、成果同分享”。他不仅自己创业致富,还带领自家两个兄弟和一名职工共同致富,利用自家菌锅帮助他们生产了4万余袋木耳菌。既弘扬了党员“两带”的先锋作用,又促进了林场和谐致富的发展。
几年的创业实践,姜渭新夫妻不仅思想解放了、观念转变了,而且抗风险意识和承受力大大提高。2011年生产的1万袋秋耳莫明其妙地染上了螨虫,一下损失7千元。在自然灾害面前,他虽然感到茫然心焦,但却没有灰心、吓倒,而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与同行相互探讨交流,义无反返顾地又投入到明年创业计划准备作业中。不仅投资新建了共计60平方米的两个菌房、购买了电筛子,而且把明年的地栽木耳种植产量定到了5万袋。因为他懂得,只有扩大生产规模,才能挣大钱,才能实现自己的小康梦想。
姜渭新“变”了——过去是为求生存逼迫而变,如今是为奔小康主动而变;过去是木材生产劳模,如今是全民创业标兵。从姜渭新的“变”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小东沟林场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全民创业的缩影,也看到了全局一线党员在创业中“两带”的楷模作用,同时也充分验证了局党委谋划设计全民创业决策的正确与英明。
如今,“没有优惠政策要创业,有优惠政策要创大业”的思想已成为姜渭新夫妻的共识;“两带富民政策好,此时发家人不愁”的意识已深入人心。
“感恩虽在,谢语难托”。不善言谈而有良知的姜渭新,正用他的实际行动默默诉说着、回报着党组织的关爱。
第二篇:全民创业工作会议经验材料
全民创业工作会议经验材料
愚公移山志 硬汉桑梓情
“我是一个从不甘于现状的人,不屈于贫穷的人,我要用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命运,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这是居住在边远山区里一位普通农民的心声和愿望,也正是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他的理想和愿望正在一步步实现。他就是陕西省白河县宋家镇光荣村的村民王启武。今年45岁的他,XX年加入中国共产党,XX年当选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XX年被县政府授予“务工能人”。XX年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XX年被评为全县“全民创业标兵”,XX年当选为市人大代表。XX年以来,先后获得县外出务工能人荣誉称号、县级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市级道德模范荣誉称号等,这一个个荣誉无不承载着他艰辛的心路历程。
人穷志远,用智慧与汗水创造生活奇迹
由于家庭贫困,王启武初中毕业后不得不辍学回家务农,那年他才14岁。人穷志不穷,认识到仅凭几亩薄田一双手要想发家致富是不可能的,不屈于现状的他立志要走出去,去看看外边的世界,闯荡“江湖”发家致富。想做就做,在辍学的第二年,他求爹爹告奶奶,最终,硬是说动了他一 个远方表叔,帮忙说情,在信用联社借贷50元钱,尝试着贩卖土特产等小本生意。他翻山越岭,一家一户收购农产品,有时候运气不好,一天跑几十里山路,只能收购10几个土鸡蛋,但他并不气馁,硬是凭借着自己的毅力,用自己的双脚跑遍了宋家镇的沟沟岔岔,有付出就有收获,他用50元钱的本钱尽赚两万余元的利润,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的他也成了宋家镇光荣村仅有的万元户。
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王启武认识到在家发展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他带着做小本生意赚来的一万多元钱,毅然离开家乡,开始了10年的打工生涯。1997年,他凭借在砖厂打工积蓄的人气和经验,带领当地农民工200余人到河南省平顶山市承包了两个砖厂,经过他的苦心经营和努力,年收益达40余万元。
有了管理和经营经验的他,在XX年扩大了经营规模,带领300余名农民工到河南省平顶山市一次承包了3家砖厂,又在湖北省胡家营承包砖厂1个,年收入达200余万元,就这样,他凭着良好的信誉与务实的作风得到了窑厂老板的认可,从一个普通窑工成长为砖窑的“小包头”,一步步走向成熟,迈向成功。此时,他个人资本积累达400余万元,也带动200余名农民工走上了发家致富得道路,有100余名和他一块务工的农民工盖起了二层小洋楼。王启武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外出务工能人。
饮水思源,返乡创业引领家乡致富
10年磨一剑,富裕起来的王启武,经常说道:“我一个人富裕不叫富裕,赚钱了,只有带动家乡的老百姓走上致富道路,为他们办几件实事才是我发展的愿望„„”他时刻提醒自己,虽然家乡贫穷,但是却是光荣村的山山水水养育了自己,如何让改变家乡贫穷的现状是他反复思考的一个问题,他时刻寻找机会帮助家乡改变生活环境。“吃水不忘挖井人,我现在有了资金积累,我要回家创业,让自己的家乡更加美好繁荣!”他说道做到,XX—XX年间,宋家镇争取到通村水泥路建设项目,在向农民筹资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远在河南务工的王启武得知消息后,主动回乡承包了水泥路硬化建设项目。他说:“钱现在筹不够没问题,只要家乡的路能修起来就好,钱可以先欠着”。他先后垫资30余万,修通水泥硬化路5条,历程达31公里。在王启武的建设推动下,如今的宋家镇已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这每条平整的道路无不蕴含着王启武的心血和汗水。要使农民增收有路子,王启武意识到仅靠外出务工不是长久之计,只有依靠发展产业才能保证农民持续增收。为此王启武串门入户,动员在家群众发展烤烟、茶叶、核桃等产业,XX年、XX年他个人先后流转土地100余亩,带头发展烤烟50余亩、种植茶叶50余亩,并帮扶两户烤烟大户种植烤烟40亩,资助资金XX元,带动全村烤烟种植面积达250余亩,茶叶500 余亩,新建核桃示范园XX余亩,如今发展产业已成为光荣村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路通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方便了,生产成本得到节约,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产业发展起来了,农民的持续增收能够实现了,农民的钱袋子也足了。富裕的农民感激他,发财的群众拥护他,但王启武依然谦虚的说:“我做的远远不够,我还需要为家乡和父老乡亲做更多的事!”
慷慨解囊,乐于助人奉献爱心
王启武同志在自己富裕的同时,从没忘过他家乡贫苦的乡亲父老,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爱心。
1997年,他捐资4000元架设了通往长沟的便民桥,桥修通后,大大缓解了长沟200余名老百姓的通行难问题;XX年又为宋家初中捐资XX元,用于贫困学生的生活补助;XX年,宋家中心敬老院建设中期,资金十分紧张,王启武听说是为孤寡老人建敬老院,个人捐资10000元,通过个人努力为敬老院建设添砖加瓦。如今,敬老院的五保老人逢人便说:王启武是个好人,他为敬老院的五保老人做了很多好事,我们真的很感激他。
XX年,当大家都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春节气氛中时,双喜村杨登高的妻子张龙英,却经医院诊断为恶性脑瘤,本就一贫如洗的家庭,6余万元的手术费对于杨家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王启武知晓后,捐资5000元以解杨家之危。张龙 英于正月初六成功实施了手术。出院后的张龙英到王启家致谢说:“要不是你,我可能活不到现在,是你救了我„„”
XX年双喜村11组张晓考上了大学却凑不齐学费,打算放弃学业出外务工,王启武得知情况后立即为她送去了3000元现金,缓解了张晓的燃眉之急,之后张晓说:要不是王叔叔的慷慨解囊,我可能早就辍学外出务工了,也不可能有现在这样好的机会继续读书深造,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他的期望,用最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多年来,得到王启武同志救助的困难群众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他不图回报,时刻把帮助别人当成一件快乐的事。
愚公移山,开山平地建设美好家乡
穷则变,变则通。XX年,当看到县上搬掉三座大山,平整土地千余亩,用于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时,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准备在光荣村12组投资1000余万元,平整100亩土地建设一流的生态新村,让家乡的父老乡亲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设想已定,说干就干,他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经过一番努力,他的设想赢得了群众的支持。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投进自己全部积蓄,并贷款上百万,先后投入1000多万,按照工程计划改河开山,平整土地100多亩。
新村建设中,遇到了拆迁征地、筹措资金等难题,他没有打过退堂鼓,而是迎难而上,一家一户,苦口婆心地给征 迁对象做思想工作,通过以地换房和以房换房等优厚条件,最终取得征迁农户的同意。在资金严重紧缺的情况下,他发动全家动员,向亲戚、朋友、银行等四处筹借建设资金,累计筹措资金300万元,硬是凑够了投资资金1000余万元。如今,光荣生态新村建设已完成一、二期工程,三期工程正在实施中。建起房屋150余间,XX年底120户1000余人在这里安家落户,当地和附近村民无房户、危房户、贫困户的住房问题得到解决。王启武挖山平地的举动赢得了当地村民的交口称赞,更是白河“三苦”精神群众苦干建家园的真实写照。在新村建设中,他不仅吸收100多名乡亲就业,而且把房屋以低于市场价300多元的价格卖给乡亲,仅首批60套房就少收入300多万元,被同行笑称为“傻子”。XX年10月,安康市委书记刘建明来白河考察工作,在光荣村建设工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对随行的干部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更多王启武这样的‘傻子’”。
也正是这种“傻子”精神,赢得了群众的赞誉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和评价,各界媒体的认可和关注,他的先进事迹,先后被《陕西日报》、《华商报》、《安康日报》及安康广播电视台等省、市、县多家新闻媒体争相报道。“我活了半辈子,做梦都没想到还能在这比有些城里还方便的环境里居住。政府和王启武可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好事!”一位从高山搬迁下来的农民逢人便说。面 对赞誉和认可,王启武依然坦然,每每谈到生态小区开发时,王启武总是说:“都是党和国家现在的政策好,给了我大量的扶持,能为新农村建设出点力,是我这辈子的荣幸!”
第三篇:全民创业
“全民创业 富民强市――地方政府如何有效推动全民创业” 在我国,民营经济已成为提供有效供给,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全民创业有利于推进国有经济的改革和重组;有利于促进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转化。一个地方的经济要发展,招商引资与发展民营经济两条路必须同样重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大力推动全民创业对大多数地方政府提升经济总量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比招商引资更加具有可操性及实效性。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全民创业可实现政府强,百姓富,从而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全民创业可激发民智民力,提高百姓收入,带动更多就业岗位,是一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惠民工程,富民工程。下面就谈一谈关于地方政府如何有效推动全民创业我们的实践经验。
我在璜泾镇当党委书记,这是太仓市的一个小镇,人口有4.8万人。这个镇的最大特点就是发展民营经济,全民创业,进入这个世纪后,在农村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活动。我们把它具体化,提出党政领导干部三年内要办企业或入股份,没有企业、没有股份的,三年以后要退出领导干部岗位,自己不会富不能当干部;提出五十岁以下的共产党员三年之内要有自己的企业或股份,不会创业一般不能提拔为领导干部,一般不能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在要求更高,就是你如要当党支部书记你的财富必须达到一千万,达不到一千万,你是不能被提名的;提出镇党委管理的党政领导干部包括公务员三年之内自己必须要有小汽车,老百姓都有自己的小汽车,党员干部不能没有。鼓励我们的党政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始终比群众跑的快、始终走在老百姓前面,现在几年下来,基本上实现这个要求。现在90%的党政领导干部有自己的企业或者股份、80%的共产党员有企业或股份、70%的老百姓是股东。所以,你到我这里来看,见到一个领导干部就看到了一个董事长、见到了一个共产党员就看到了一个企业,见到了一个老百姓就看到了一个股东。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领导干部,每一天都在带领老百姓创业、每一天都在为自己拼命挣钱、每一天都在向国家交税,每一天都在向政府缴费。这就把过去全党办农业转到了全党办工业上来,把过去靠土地种粮活命转到了搞工业发财上来,从过去计划经济转到了市场经济上来。
今天,向大家汇报这个专题主要讲两个方面。第一,为什么要开展“双带”活动;第二,怎样开展“双带”活动。问题很简单,现在讲第一个大问题,为什么要开展共产党员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这个活动?主要以下三条:
第一条,为了发展速度。发展速度问题是我们党、我们政府十分关注的。我们国家为什么要有发展速度呢?因为,我们这个国家落后,我们老百姓没有财富,太穷了。所以,小平同志讲:速度问题不是经济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慢不是社会主义,贫穷更不是社会主义。所以,他提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这五年我们太仓一个县级市这几年经济每年增长速度都在50%,跟丰都县去年一样增长50%。速度就是生命,去年我们的财政收入80个亿,今年达到150个亿。
璜泾镇有三个特点,第一特点是在太仓市东北角;第二特点是交通闭塞,只有一条县级道路,没有国道、省道、高速路。改革开放的实践启示我们,没有道路就没有出路,要有出路就要筑路。小路小发、大路大发,没有道路哪来速度。为什么昆山发展这么快呢?高速公路匝口在这个市有10个,几乎每一个镇都有一个高速路匝口。有路就发。太仓全市是搞招商引资,请外国人投资。世界上发达的国家基本上我都走了,又到山东的青岛、福建的厦门、深圳、王文其联系方式:010-51095068联系人:张助理
1东莞、浙江的温州、上海去招商引资。请外地人来投资,外地人来了以后吃了饭、唱了歌、洗了澡、喝了酒,第二天就走,结果是考察来了项目没有来。第三特点就是财政收入弱。工资发不起,就打白条。欠了债怎么办?要还,靠什么来还?速度,你要发展。在一个落后的地方、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在一个困难的地方,发展速度在哪里呢?其他地方都有速度,你为什么没有速度呢?同样是党委书记、镇长,他们都可以向国家交税收,你为什么不能呢?同样是一个市委、市政府领导他可以让老百姓富,你自己口袋里为什么没有钱。落后了开会不敢坐在第一排、落后了开会不敢第一个发言、落后了开大会上你没有发言机会,总之,落后就没有地位。所以,镇党委带领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走出去,审视自己,组织150个人到温州学习。招商引资这条路走不通,只有靠创业,发展民营经济。温州是没有外资企业,全是民营经济,苏州几乎没有民营企业,都是外资企业。两条道路速度一样,共性一样,老百姓富裕不一样。所以,我们改变了自己发展思路。过去是招商引资,现在主要是开放民资,全党动员、全民创业,一个老百姓就是一个老板。于是,我们制定了一个发展方针和一个发展规划,一个发展方针就是“三个不靠、三个靠”:第一是发展不靠老外、靠老乡;第二是不靠外地人、靠本地人;第三是不靠国家投资,靠党员干部创业。这“三个不靠、三个靠”集中为一句话就是自己走自己的道路。走人家走过的路没有道理、没有意义,只有走自己的道路。世界上有特色的东西,都是有生命力的。没有特色,就没有道路。一个发展计划就是“四个三”:
第一党政领导干部三年之内要办自己的企业或者入股份,有钱办企业,没钱入股份,从一把手开始。三年之内没有企业或没有股份的,三年后请你退出领导干部岗位。自己不会富就是不能当干部,因为老百姓的致富就是我们最重要和唯一的宗旨。
第二50岁以下的共产党员三年之内要有自己的股份或企业,党员也要创业,起点一万元人民币,把你的生产要素拿出来,为这个社会做贡献。
第三是镇党委管理的党政领导干部三年之内自己必须要有小汽车,党员干部不能落后于老百姓,要走在老百姓前面,老百姓都有自己的小汽车,你不能没有。什么叫领导呢?领导、领导就是领先一步,什么叫干部呢?干部、干部就是先干一步。领先一步、先干一步叫领导干部。
第四农民的人均收入三年内要达到3千美金。党员干部自己富不是富,老百姓富才是真正的富。自己富有意义,老百姓富更有意义。所以,要跟老百姓一起富、要同老百姓共同富、要同老百姓合起富。
我们把这“四个三”做为党委政府的奋斗目标,也把它做为各个党支部,全体共产党员,老百姓的一个奋斗方向。大家一起来努力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经过几年的努力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去年工业销售200个亿,上缴国税
2.5亿、地税1.2亿,工业用电200多亿度,农民人均收入2万余元。要速度靠创业,要创业靠项目,要项目就要钱,资金从哪里来?起步的时候,把眼睛紧紧盯住党员干部、群众在银行中的存款。动员党员干部带头把自己存款拿出来,把资金变成资本,把现金变成股金,我们老百姓在银行中的存款三个字:
第一字是降。让农民存款降下来,农民存款降的越快,发展速度就越快。农民储蓄越少,工业资产总量就越大。第二个字零。把农民存款变成零,花三年时间,要建成零储蓄镇、零储蓄村、零储蓄户,思想保守的人都是定期存款,思想开放的人都是活期存款;笨的人都是定期存款,聪明的人都是活期储蓄;穷的人都是定期存款,富的人都
是活期储蓄。第三个字是负。把农民存款变成负。老百姓在银行中不但没有存款只有借款,不但没有储蓄只有贷款,他懂得一个道理,要发展就一定要花别人的钱来做自己的事,一定要借国家的钱来发自己财,一定要花明天的钱才能加快今天财富的增长,银行中的存款绝大部分是老百姓、农民、穷人的钱,穷人的钱绝大部分是富人在贷款使用。富人为什么富呢?花穷人的钱发自己的财。那我们穷人呢?要想办法用自己的钱发自己的财,用别人的钱发自己的财,贷款、借款,花别人的钱做自己的事,花国家的钱来发自己的财。
接下来讲第二点,为了做大做强。为什么要全民创业呢,为了做大做强。璜泾镇在我们太仓市五年以前是个大镇,三年以前是个中镇,现在是个小镇。小不怕,只要有速度,一样有地位。建设新农村,我们苏州市委提出,财政收入达不到一个亿的,并掉。再要求就是创业,我们要求党员干部要带头。我们有一个村民委员会主任是收购棉花的,2001年,国家宣布不再统一收购棉花,这个村民委员会主任知道后,前后8次到省委省政府,领取了江苏省第一张农民收购棉花的证书。我给他解决了200万元的贷款,组建了一个棉花加工公司,他给老百姓讲,不要怕,有我,国家不收,我来收,别人不收我来收。他的棉花从收购、到加工、到印染,到最后制成被子出口,一条龙。据我们统计,两年前,他的净资产达到了一个亿,成为我们镇上第一个共产党人的亿万富翁,如今我们镇上已经有4个亿万富翁。加快把党员干部培养成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乃至亿万富翁。富翁是越多越好,这叫财富关系网。
全党创业,全民创业,它的结构是什么呢?每个人都参与,向国家交税,国家强。向政府交税,政府强。带老百姓创业老百姓强,自己挣钱自己强。它的结构就是国家强、政府强、群众强、企业强,自己强。达到了这五强我想就会很好,强了你就有地位。所以最近几年,我们江苏省全省的乡镇企业系列开会在我们这里召开,我们苏州市委市政府3次在这里召开民营企业会。干部办企业,老板当干部在全市推广。过去是穷人的党,今天是富人的党,过去是穷人当领导,现在是老板能人当领导。我们现在的省委书记强调,乡镇干部人人给我干企业,不是企业就是股东,能变强就变强,我们太仓市就有地位。第三点,为什么要全党创业呢?为了老百姓致富,老百姓富是我们的综旨,老百姓富不起来我们共产党执政就没有意义,干部更没有意义。怎样让老百姓富呢?我们的体会就是全党全民创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我们国家90%以上都是农业,所以得出一个结论,无工不富。有下面三条启示:
第一条,农民靠种地是不能富不会富的,要富就得靠工业。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靠农业富起来,农业国家就是落后国家,工业国家就是发达国家。世界上能富裕的就两条道路,一条道路是工业化,一条道路是城镇化。农民靠打工是不能富裕的,要富就要创业。打工一年大多挣12000元,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解决温饱,是富不起来的。第二点启示是要富就要创业。有这么一句话,中国发展最快的地方是苏州,中国发展最富的地方是温州。苏州为什么发展全国最快呢?因为靠外商投资,所以发展就快。为什么温州最富呢?靠创业,老百姓创业。温州是四个人中间一个老板,你看到四个温州人,中间一定有一个老板,家家都创业,户户是老板。温州有1000万人口,800万本地人,200万外来人口,在国内外有将近3万老板。温州人的经济影响我们中央决策,他的资金到哪里,就要影响哪里的发展。温州有个文化就是:不争论,只挣钱。一件事情能不能做,他不管,只要能挣钱他就做。所以我们从农民到打工,从找工到创业,这样就会把农民变成市民,把打工者变成创业者。
第三点启示是农民靠自己是富不起来的。中国农民解放到现在几十年,你富了吗?你富不了,也富不起来,因
为中国的农民太多,我们中国10个人中有9个都是农民,所以我们要城市化,9个人做出来的农副产品一个人是消化不了的,是卖不掉的,也是上不了市场的。世界上农民多的国家就是落后国家,所以要想办法把农民变成市民,围绕这一点,这几年我们采取了三个取消:
第一取消宅基地。每个农民都有宅基地,我们规定,所有宅基地通通取消,加快城镇化率,把90%的农民转化为市民。第二就是取消农业税。现在全国都是这样的。第三就是取消农业户口。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农民加快创业,只要放弃土地,我们给你30年每亩500元的鼓励,让农民放弃土地、放弃农业、放弃农村走出去。让绝大部分农民放弃土地,让老百姓致富发财。接下来,讲第二个大问题,怎样来开展双带活动。
第一,双带活动的启动。双带活动的全称就是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这12个字引起了党中央的关注,大家都在关注它。在启动的时候就是党员干部要创业,办企业,或参加股份,我们把它作为能否当干部的一个条件。我们那里有一句话,自己不会富,不能当干部,只顾自己富,不是好干部,带领大家共同富才能称得上干部。第一句话是关键,第三句话是核心,要让老百姓富。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干部就是一个榜样,你要让这面旗帜高高飘扬,你要让这个榜样闪闪发光,出路在哪里呢,就要在市场上创业。因此我们规定,三年时间,党员干部全党全民要创业,从一把手开始。把它作为当领导干部的一个关键。这几年我们村民委员会党支部换届选举,我们有规定,要当村民委员会委员的,自己的工业资产必须在全村前20位,要当党支部委员干部的,自己的工业资产必须在全村前20位,达不到前20位,你不再担任村民委员会委员、支部委员会委员职务,主动退出干部队伍,我们鼓励你。让留在干部队伍中的人都是能人,说话有人听、走路有人跟,领导干部最怕背后没有人跟着,那就不行了。有相当多的领导干部辞去了干部职务,回家了。从官场走到商场,要让他一路走好,因为市场不是官场。公共企业管理站的全体干部走的时候,镇党委谁都不留,鼓励他们要好好创业,要官场市场一个样,都有成名,都有地位。什么叫全党办工业?共产党办工业,就叫全党办工业。共产党全体在土地上劳动就叫全党办农业。全党办农业,解决温饱,全党办工业,让我们富裕。我们的职责就要加快对全党办农业转到全党办工业上来,把广大党员、老百姓从土地上转到工业上来。
现在璜泾镇财政收入第一位、经济总量最大、用电量最大、农民收入最高。这第一位那里来的呢?都是共产党员带出来的,才开始做这个事的时候,反对声音很大,有篇文章是《看这个党委书记要把这里的党员干部迎向何方?》建议上级党委把他从领导岗位上撤换下来,另外也还有几篇文章都这样讲。但市委书记讲你不要怕继续干,他写他的,你干你的,他讲他的理论,你做你的实践。这就启示一条。有的时候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的,有的时候理论就是不要联系实际的,有的时候理论联系实际就成功,有的时候理论不联系实际就成功。一个政党善于学习、不断学习,这个国家就不断进步。一个政党跟一个人一样,读多少书走多少远,你不读书永远走不远。你看农民子女绝大多数在家种地,因为没有读多少书。一个科级干部每天要学习2千字不能少,学习2千个字以上你就有进步,处级干部每天最好学习5千个字、厅级干部每天最好学习8千个字、高级干部每天最好学习1万个字。当你学习了不是领导就是专家,你学习就在研究。
第三点双带活动成效。第一个成效是推动经济发展,现在璜泾镇是中国化纤第一镇,集中了20%的涤纶丝。因
此,下决心把党员干部推向创业第一线,用制度来管理我们党员干部,用教育来启发我们党员干部,用榜样来引导我们党员干部。第二个成效推动了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上级要求高,创建活动很多。比如创建文明镇、创建生态镇、创建双拥镇、创建科技镇、创建文化镇、创建环保镇,不管创建是什么镇说到底是要有财政,只要你有财政什么事都可以做。这说明经济建设是中心,一刻不能松。第三个成效推进了党员干部先进性的全面发挥。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在那里呢?就在市场上创业,所以老百姓讲党员像党员,干部像干部,党员干部跟老百姓就是不一样。党员干部在前面,老百姓在后面,要想富要跟着党员和干部。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我们党员干部防止腐败,要公正公平。规定公务员到企业入股份不能当法人代表,所以我们规定党员干部你的股份不能放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规定党员干部办企业用地、用电、用路、用水要公示,能上市场的要市场、能拍卖的要拍卖、能招标的要招标,所以我们规定党员干部你不能贪污、规定党员干部交的税收要公示、交的费要公示,我们在国税大厅把全部党员干部的名单统统公布出来,看你一年向国家交了多少税收,党委书记第一个,在财政大厅把党员干部的名单公布出来,看你一年向政府交了多少费。什么叫先进性呢?就在这两个表格上体现,那个是优秀共产党员、那个优秀干部、那个是优秀公务员,你就要看这个东西,你不交税、不交费,能说有贡献吗?很难讲。不创业,有贡献吗?很难讲。这样让我们党员干部在阳光下创业、在阳光下挣钱,挣得钱干干净净,清清白白。
报告人:王文其,原太仓市璜泾镇党委书记,最早在全镇实行以基层党员干部“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为主要内容的“双带”活动,提出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本,大力推动全民创业,使该镇经济几年内爆炸式发展,2006年取得产值140亿,税收4亿的惊人成绩。目前担任中国乡镇企业学院研究员,江苏省中小企业产业辅导大师。为全国几百家地方政府做过报告,被誉为“从水乡原野走上大学讲坛的教授”。王文其教授是从基层第一线干起,所讲授的经验皆是自己多年实践所得,对于地方政府极具借鉴意义。王文其教授联系方式:010-51095068 联系人:张助理。以上讲稿只是部分内容,如需要全部内容请来电索要。010-51095068
王文其博客:http://blog.sina.com.cn/taicangwangwenqi
第四篇:全民创业
全民创业PK赛
记者 杨玉梅实习生 刘久洋通讯员 程元涛
小小文印社,干的也精彩
位于唐宫西路上的洛阳资天文印服务社正是牛继温创业的成果。店主牛继温很高兴的介绍着自己的文印店。
牛继温原本是无线电厂的一名员工,其爱人刘志敏是橡胶制品厂的员工。2000年,牛继温所在的厂已趋于倒闭,发不下工资。爱人也已下岗,没有了收入。当时,家中的儿子已经上初中了,双方家中的老人还都在农村,牛继温夫妇压力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牛继温奔波新区打工挣钱,收入很少,只能艰难顾及到一家三口,根本无法照顾双方老人。
在这种困境下,牛继温经过自己的多方考察,认真的了解,在2002年决定开设一家自己的文印店。但是,由于当时的政策规定,文印社的注册资金不能低于10万元,这可愁坏了基本没有本钱的牛继温。
经过多方的借钱,终于筹够了注册资金。之后,牛继温奔波半年,一步步的进行注册申请,终于得到了河南省新闻出版局的批准,开设了自己的洛阳资天文印服务社。
文印社开创初期,牛继温与爱人基本都不懂电脑的操作,牛继温对自己说,别人会的,我也一定学的会。于是便自己买书,边看边学的钻研电脑设备的使用,通宵达旦的练习打字。很快,两人就能熟练的掌握了。
白天牛继温外出新区打工,妻子看店。夜里,自己睡在店中看店。
2003年,文印社开创初年,资金只能维持基本持衡。2004年陷入僵局,文印社的生意刚刚有点起色,但是由于资金周转不过来,生意基本面临干不下去的境地。这个时候,牛继温申请到了1.5万元的无息贷款,使得资金得以周转,生意慢慢好了起来,缓解了文印社的困境。
之后,牛继温的店,生意越来越好。有时会接有大量的印刷品的业务,如大批量的印稿纸、信封等等。这时的牛继温想,这样大批量的印刷,文印店根本挣不了多少钱,成本太高了。于是,他又燃起了开设一家印刷厂的想法。
2006年,牛继温告别了打工生活,开始计划操办起印刷厂。
印刷厂工作起来噪音很大,所以工厂选址不能扰民,经过牛继温的多处寻找,位于七里河村的地方,周围邻居离得较远,于是,就选定七里河村的民房建设印刷厂。
印刷厂创建起来更复杂,更繁琐。于是,他自己专研,认真学习有关的技术、管理、订单等业务。
2006年牛继温拿出来自己这几年攒下来的十几万元,又贷款2万元,然后从朋友那儿有东拼西凑的,一共筹到了50万的注册资金,建起了自己的印刷厂。据牛继温介绍,当时厂里加上自己一共有5名员工。
印刷厂初期,基本都在赔钱。为了改变现状,牛继温大量因自己的名片等进行散发,到了第二年收支基本平衡。同时,为了节省资金,他的许多办公设
施都是在旧货市场上买的。牛继温自己用自行车送货,有时候货多了,就租一辆三轮车送货。牛继温在送货时,尽量把服务做到“家”,尽力抓住这些客户,保持长期合作。
牛继温在交谈中感叹道,我开这家小型印刷厂,真是流汗又流血啊。建厂初期,为了节约设备的运输费用(1000多元),牛继温亲自跑到山东潍坊押运设备回来。他说,机器大约有1顿多重,当时自己找了一群工人把设备搬进车间,在摆放机器时,由于没有注意,机器下落是挤到了手,导致右手中指受伤。
牛继温秉着,坦诚、老实、不欺骗的原则,在这几年的发展中,印刷厂的收益已经渐渐好起来了,也有了一些固定的客户。
现在,牛继温主要经营印刷厂,爱人经营文印社。牛继温为了感谢担保公司的雪中送炭,还特意送去了锦旗。
牛继温告诉记者:“现在儿子也在跟着自己干,向朋友借的钱也已经还清了,目前的生活可以说是正在奔小康了!”
第五篇:全民创业
六官营子镇2010年全民创业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自县委召开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后,我六官营子镇立即组织全体镇机关干部和村干部认真学习传达县委书记所做的《深入解放思想,推进全民创业,全力打造充满生机活力的创业型喀左》的工作报告和会议精神,同时结合全镇实际情况,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目标,研究制定工作措施,积极宣传发动,在全镇营造“全党抓经济,全民共创业”的浓厚氛围,迅速掀起新一轮的全民创业热潮。现将今年以来的主要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转变思想观念,培育创业精神
我镇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综合素质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相当部分农民存在“小富则安、小成则满”的思想,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创业的精神不足,创业的能力不强。针对这种状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必须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树立全民的创业精神,掀起全民创业的热潮。因此,我们积极转变观念,采取多种方式在全镇培育全民创业的精神,营造“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创大业”的浓厚氛围。
二、落实得当措施,位全民创业提供有力保障。
全民创业是一项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工作任务重的综合性工作,其关键在于政府主导下的保障措施到位,实施措施到位。
在这里重点提出两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1、成立领导组织。镇里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镇直各站办所负责人、村街干部为成员的全民创业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切实加强对全民创业活动的领导。
2、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大胆创新。全民创业要在进一步调查、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按照“统一规划,突出特色,全面开发,加快发展”的思路进行,并纳入全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计划中,加以落实。
3、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多渠道推动全民创业工程。镇政府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搞好基础服务工作,不断优化全民创业的软、硬环境,全面落实全民创业的各项激励措施,进一步创新运作机制,按照市场运作、社会化发展的要求,开展工作,确保全民创业工程的顺利实施。
三、在全镇形成全民齐创业,共同谋发展的浓厚舆论氛围 自全民创业以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喀左县委、喀左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向干部、群众宣讲全民创业的意义,鼓动群众创业,诱发群众创业冲动和激情,取得了一定效果。首先表现在村干部对全民创业的热情有了明显的提高,年初我镇和承德三融肉鸡养殖公司合作成立了肉鸡养殖项目,为了让广大养殖用户深入了解这个项目,镇领导带领各村干部和养殖能手亲自到承德养殖基地去参观,回来后我镇村民深有感触,在镇政府的协调帮助下,十多户村民以
自筹加贷款的方式建立起了多个肉鸡养殖小区,经过近半年的发展,这些小区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且正在呈扩大的态势。镇政府以此加大宣传,通过以点带面,把我镇养殖业项目搞得有声有色。
此外,我镇是农业大镇,近年来,我们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在我镇大力发展大棚种植业,目前我镇9个行政村大棚建设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规模,也改变了我镇农户的种植格局,很多农户由原来种植粮食改为绿色蔬菜的种植,大大加快了农民致富的步伐。我镇还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利用我镇的有利地理条件,在我镇后坟村建立了蔬菜农贸批发市场,该市场建成后将辐射了周边多个乡镇,为我镇农民创业致富提供了有利的契机,促进城乡农贸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争取把蔬菜种植产业做大做强。
四、激发创业热情,构建起全民创业促发展的新格局。一是支持自主创业。镇政府对自主创业的干部和群众大力支持,针对党政机关干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岗领办、创办民营企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高校毕业生创办个体工商户等,都积极鼓励和扶持,在厂房、资金、技术上给予帮助和支持。镇政府已有三名工作人员签定合同,离岗创业,领办企业,效果明显。
二是支持现有企业二次创业,鼓励做大做强。形成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创业平台,引导民营企业采用现代企业制度。努力营造
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力争通过2-3年的创业,使我镇魏氏矿业等企业通过积极转变思路,开发新技术,新工艺,使企业发展成为大中型规模企业。三是加强创业培训。乡政府把全民创业技能培训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工程来自全民创业以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喀左县委 喀左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培训基地建设。通过政府牵头,我们邀请了养殖专家到我镇为广大养殖户传授养殖技术,激发了群众养殖创业的热情。我们下一步计划与几个企业联手开展创业技能培训,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充分发挥养殖业、种植业的规模优势,使本镇的土专家都能有用武之地。
四是干部帮扶,解决群众创业中的难题。对创业遇到困难的群众,明确镇政府工作人员帮扶创业,从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给予帮助协调,解决创业中的实际问题。对有创业意向的群众,帮助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致富项目。
四、优化创业环境
通过优化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市场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给创业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平台,在全镇大力弘扬“务实、奋进、发展、和谐”的创业精神,努力把群众的创业欲望释放出来,创业激情迸发出来,创业潜力挖掘出来。
通过了近一年来的发展,目前,我镇已初步形成了人人思创业、家家奔致富,真抓实干求发展的良好局面。今年全镇新增个体工商户家,新上企业家,新上个养殖项目,有个工业加工项目近期就可开工。据不完全统计,全镇项目投资已
达1500万元。
同时建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把全民创业工程实施情况纳入目标管理,形成组织有方、工作得力、运转协调、务实高效的工作体系,推动全民创业工程顺利实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镇全民创业工作定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