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民日报理论版 自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系列谈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这是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等著名论断之后,我们党提出的又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的重要论断,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其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对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兴国之魂的内在依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全党全社会提供统一指导思想,是国家发展振兴的“思想之魂”。指导思想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活动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有了统一的指导思想,才会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才能朝着国家发展振兴的目标不断前进。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且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动了国家的发展振兴。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多样多变,越是在这种形势下越是需要统一指导思想的引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居于指导地位,是核心与灵魂。只有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才能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使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全党全社会提供共同理想信念,是国家发展振兴的“理想之魂”。一个国家要发展振兴,需要共同理想来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突出主题。这一共同理想把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与个人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只有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才能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信念,使全国各族人民为了国家的发展振兴而共同团结奋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全党全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是国家发展振兴的“精神之魂”。国家的发展振兴离不开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最能激励中华儿女锐意进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正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相互交融、相互激荡,才使中华民族始终以昂扬的精神状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才能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强大精神力量,使全国各族人民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全党全社会提供基本道德规范,是国家发展振兴的“道德之魂”。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条件。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基础,它旗帜鲜明地告诉人们应该以什么为荣、以什么为耻,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为全党全社会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只有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才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进一步褒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
认识重要意义 把握基本要求
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在新形势下,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既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客观需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需要深刻认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意义,把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要求。
重要意义:体现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新要求
党的建设总是同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面临的时代环境紧密联系的。当前,我们党提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体现了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要求的高度自觉、对时代发展脉搏的准确把握。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一再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党的优良传统,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并注重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向全党提出学习的任务。正是因为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我们党才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完善提高,始终成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坚强领导核心。提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重视学习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弘扬。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保证。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由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基于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纲领和严格的纪律组织起来的政党。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我们党要始终保持和不断发展先进性,就必须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正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保证。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有效途径。当今世界,知识创造、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竞争日益激烈。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居于主动地位,就必须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不加强学习,不提高学习能力,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就会落后于时代。对于我们党来说,只有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使党员干部成为学习型党员干部,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不断提高素质、增强本领,才能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更
好地肩负起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基本要求: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
一般意义上的学习,方法多样,途径很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广大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应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
向书本学习。向书本学习的首要任务就是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做好工作、推进发展的根本遵循。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方面应认真研读有关著作和文献,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力求系统地掌握这一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另一方面应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研读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结合起来,深刻把握其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向书本学习的另一重要内容,是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加强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
向实践学习。实践是最生动的课堂,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应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深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熟悉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发展的历史、现状,不断深化对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政策措施的认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把学习的着眼点放到研究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上,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用学到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
向群众学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应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尊重群众首创精神,虚心向群众请教,不断总结群众创造的新做法、新经验;真心实意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顺应民意、集中民智,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在服务群众、造福群众的实践中不断提高素质和能力。
以学习促创新 以创新促发展
——关于海南省探索学习型党组织创新基地建设的调查
走进海南,一股创新之风扑面而来。分布于全省的18个学习型党组织创新基地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形成了良好的示范、辐射和带动效应,促进了重大决策的形成和落实,营造了干事创业、齐心协力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海南省立足实际,探索创新基地建设,引导各级党组织及行业系统党组织以学习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使党员干部在学习中掌握新知识、在实践中增长新本领,大大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创新能力,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近日,本报记者走进海南,亲眼目睹以创新基地建设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生动景象,切身感受这里崇尚学习、追求创新的良好氛围。
“建立不走的学习服务队”
——重心下移 全面覆盖
布局决定胜负。布局体现思维方式、领导方法,体现判断能力、把握能力。布局科学合理是搞好创新基地建设的前提。海南省在进行创新基地布局时,针对资源少且分散的省情,充分利用经济特区的体制机制优势,坚持纵横互动、全省一盘棋思路,解放思想,超前谋划,做到着眼长远、整体规划、科学布局,努力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以点带面,全面覆盖。高密度布点有利于创新基地以点带面、互促互动,引领全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目前,海南省初步确定第一批18个创新基地,形成了跨行业、广覆盖的创新基地分布格局。这18个基地从地理位置上看,分布于海南岛东西南北中13个市区县,占市区县总数的72.2%;从行业领域来看,覆盖机关、学校、企业等多个行业领域,既便于分类指导、系统管理,也便于积累经验、推而广之。据海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作荣介绍,海南省创新基地建设初步呈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分布格局,开始形成典型示范、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态势,为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迈上新台阶打下了坚实基础。
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贴近。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只有提高基层党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海南省在规划创新基地布局时,注重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贴近。在第一批创新基地中,既有市县政府和厅直机关,也有村庄、边防派出所、社区居委会等基层和一线单位。通过这样的布局,力求把工作延伸至基层,将服务送至村里,帮助群众解难题,方便群众得实惠。在儋州市那大镇东方社区居委会,记者了解到,在市里专项资金的支持下,这里的文化活动室不仅增加了设备、建立了电教室,还实现了统一制度、统一管理。对此,居委会副主任符秀玲的理解是,“市里就是要在基层建立不走的学习服务队”。
服务大局,促进发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应立足实际、务求实效,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中心工作上下功夫。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发挥海南区位和资源优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之举。海南省紧紧围绕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进行创新基地布局,努力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加快发展。民航三亚空管站党委提出,要通过创建创新基地,加强学习,提高能力,构建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空管站持续安全运行和又好又快发展,为国际旅游岛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在三亚西岛上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党员麦下健的感受更为直观:村里的公路正在拓宽重修,二层小楼房盖了一栋又一栋;村里年轻人外出打工的少了,在岛上旅游开发公司上班的多了。
“转换思路拓展道路”
——整合资源 共建共享
破除片面的资源观,以开阔的视野科学配置、有效整合资源,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海南省在创新基地建设中,坚持以运用为目的统率学习、整合资源,搭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平台,促进认识成果向实践成果转化,着
力在共建共享中彰显创新基地的积极效应。
彰显创新基地的创新效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能明确学习目的,还能保证创新成效。昌江县职业教育中心在学习型党组织创新基地建设中,转换办学思路,创新办学机制,联合省属中专学校多方培养学生;结合企业需求,“面向市场设专业,面向岗位设课程”,收到积极成效。学校由4年前不到100名学生,发展到现在每年招生上千人,毕业生供不应求。昌江县委书记何西庆认为,是创新基地的创建带动了全县党员干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转换思路拓展了发展道路。
彰显创新基地的扩散效应。海南省重点在优势资源共享上、在对口单位和基层一线结对互动上下功夫,推动创新基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各创新基地因地制宜,不断探索有自身特色的模式,带动相关行业系统和周边市县村镇发展,产生明显的扩散效应,成为创新示范的前沿阵地和桥头堡。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注重将学习与研究解决海洋与渔业发展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组织党员干部对“围填海造地、海岸带管理、渔业发展方式转变”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提出了新的海洋管理理念。近几年,全省海洋经济、渔业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
彰显创新基地的凝聚效应。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不仅要提高党员干部素质能力,还要带动群众、推动实践。海南省在创新基地建设中,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通过思维创新、工作创新推动发展、凝聚群众。五指山市南圣镇与当地通什农业学校合作,创办农业人才培训基地,开设种植、养殖等专业,招收农民学员,既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又为学校提供实践场所,走出了一条学校院所与村镇合作办学、互惠互利的新路子。琼海边防支队潭门边防派出所与潭门村委会警地共建学习型党组织,通过“学习活动联创、党建活动联做、群众致富联抓”等举措,探索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这样的创新探索使创新基地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
“用制度保障创新基地顺畅运行”
——科学制定 严格执行
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这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严密、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海南省科学制定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学习制度、有效监督制度落实,用制度保障创新基地顺畅运行。
科学制定制度。有没有科学完备、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是衡量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海南省对创新基地建设中出现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进行总结,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目前已建立集中研讨、经验交流、辅导报告等制度,制订《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省委中心组学习制度的若干规定》和《海南市县以上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细则》等。省海洋与渔业厅在工作中导入和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将工作业务一一编制成作业指导书,进行细化、程序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厅党组书记、厅长赵中
社告诉记者,规范、科学的制度保障了行政效率、服务质量的提高,保障了创新基地顺畅运行。
严格执行制度。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只有人人执行制度,制度的效用才能彰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才能取得实效。海口市海口港社区党委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制定的多项创新制度逐一梳理,分门别类,狠抓落实,以此来确保便民服务工作落实到位。特别是坚持按季度在社区居务栏公示《海口港社区党委会制度》、《海口港社区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等制度的执行情况,接受社区居民的监督检查,受到群众好评。
有效监督制度。制度执行靠自觉,更靠监督。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制度就有可能形同虚设。为避免创建活动形式化和“一阵风”,海南省专门成立检查小分队,对创新基地进行多种形式的考核,要求各基地切实落实“四个结合”和“五个一工程”。“四个结合”,即创建创新基地要与各地各部门中心工作相结合、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与作风建设相结合、与文明大行动相结合;“五个一工程”,即必须有一个负责的领导班子、一套系统的管理制度、一定的专职人员、一个固定的办公场所和一定的资金保障。严格有效的考核使创新基地不仅成为一种荣誉、而且成为一种责任,使创新基地成为推动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动力源。
第二篇:9.23日人民日报理论版(模版)
以创新型金融助推创新型经济发展(探索与思考)
——江苏无锡新区的实践及启示
创新型经济是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以创新产业为标志的经济。与传统经济更多依靠人与物的结合实现线性增长不同,创新型经济更多地通过创新创意的排列组合和人的潜能的开发实现裂变式增长。发展创新型经济,要求加快创新型金融体系建设。创新型金融与传统金融在运作模式、业务重点等方面大不相同,前者更多关注的是人及团队,后者更多关注的是物质资本;前者更多关注的是企业的成长潜力等动态因素,后者更多关注的是企业的已有成绩等静态因素;前者更多关注的是专利、专有技术、创业计划等无形资产,后者更多关注的是土地、厂房等有形资产。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近年来,江苏无锡新区在建设创新型经济先行区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创新型金融体系建设,以创新型金融助推创新型经济发展,不仅较好地实现了经济转型,而且正在逐步成为科技金融创新的示范区。
主要做法
以创新的金融理念促进金融工作转向。今天的资本转型就是明天的经济转型,今天的投资结构决定明天的产业结构。秉持这种理念,无锡新区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先后实现了四个转向:一是从引进银行传统金融为主转向引进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并重;二是从以间接融资为主转向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并重;三是从银、政、企合作为主转向政、产、学、研、金全面合作;四是从围绕大项目、大企业和传统产业、成熟产业提供金融服务为主转向为高科技型、创新型、中小型、成长型、服务型企业提供实际需要的金融服务。
以创新的金融政策引领科技创新发展。无锡新区管委会根据国家政策,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出台和修订适合于创新型金融发展的专项扶持政策,通过政策引导为创新型金融发展营造有利环境。比如,2010年8月出台《关于支持科技金融创新与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提出在无锡新区构建首投、首贷、首担、首保、首购的“五首型”科技金融政策体系,重点解决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的“生死一跃”问题;出台《无锡新区“十二五”期间促进企业上市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前兑付政府奖励资金,覆盖企业前期上市成本,重点解决上市企业的“临门一脚”问题。
以创新的“大金融”布局推进科技转型。在促进创新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无锡新区合理布局“大金融”下的政府开发性金融、产业金融与科技金融格局,努力实现三者协同发展。在开发性金融方面,新区管委会以营造高新产业发展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加快后工业化步伐为目标,进一步发展开发性金融,推动建成了全国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和国家环保示范区。在产业金融方面,通过构建与现有产业禀赋相配套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促进了集成电路、光伏、光机电、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物流商贸六大支柱产业的形成和跨越式发展。在科技金融方面,推动以各类股权基金为核心业态的创新型金融与科技企业结合,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经过努力,无锡新区已成为全国科技创新创业最密集的开发区之一。几点启示
坚持科技与金融双轮驱动。只有坚持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双轮驱动,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才会获得持续的活力与动力。目前,无锡新区以开展“千人计划促进年”和“新兴产业培育年”系列活动为抓手,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后,物联网以及光伏新能源、集成电路设计制造等新兴产业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创新型金融支撑体系的发展,将成为决定无锡以及高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效的关键因素。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主体两个作用。无锡新区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其融资需求特征,将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企业初创期的资金问题,主要通过政府扶持资金和内源融资解决,而企业成长期、扩张期直至成熟期的资金需求则主要依靠市场化运作的风险投资、各类债权融资以及资本市场等途径解决。
坚持金融服务链创新与金融产品创新相结合。无锡新区构建了多元化、全方位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即融股权投资体系、债权融资体系和科技金融中介为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在打造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中,坚持把金融服务链创新与金融产品创新紧密结合起来,收到显著成效。目前,市场呼唤多年的创新型金融产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已经在新区破冰,中小企业集合融资计划也获得实质性进展。不少企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从上游到下游、从国内到国外的供应链融资等一揽子、系统性的融资解决方案,而且金融服务链创新正逐步向更高阶段迈进。
(作者为中共江苏省无锡新区工委委员、无锡市人民政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能力建设是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关键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提出,要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相互交织的情况下,我国社会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对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能力建设是基础。各级领导干部作为社会管理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尤其需要加强群众工作、公共服务、强基固本、危机管理和舆论引导五个方面的能力建设,通过提高这五种能力更好地履行社会建设职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夯实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可以说,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
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是既倾听群众诉求,又注重情感交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在与群众朝夕相处中倾听民声、掌握民情、汇集民智,真正把群众
放在心上,真正把群众当亲人,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认可和信赖。二是既真心服务群众,又教育引导群众。在切实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的同时,决不忽视和放松对群众的教育引导,注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大力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三是既解决具体困难,又建立长效机制。一方面,从群众最盼、最难、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多办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解决群众的具体困难;另一方面,大力推进行政服务中心、联合接访服务中心和群众工作站、群众工作室建设,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平台、网络和长效机制。河北省近年来坚持公开承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每年承诺为群众办一批实事好事,每件事都由一名领导干部牵头落实,定期督导、到期兑现,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特别是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既是现代政府的职责所在,也是保障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更是加强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由于受体制机制、发展阶段和经济水平等多重因素制约,一些地方长期以来对公共服务重视程度不够,基础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较多,引发了社会建设和管理的诸多难题。这就要求我们顺应形势要求,适时进行角色转换,逐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政府的综合保障能力。一是转变管理理念。改变以往命令型、限制型、控制型的管理方式,避免“服务”挂在嘴上、“管理”操在手中等问题,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服务为先,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实现管理和服务的有机统一。二是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基础性、广泛性、可行性为标准,以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为重点,推进基本民生、公共事业、公益服务、公共安全等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三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逐步增加公共服务种类,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合理推进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市场化建设,大力支持公共服务社会化改革,促进公共服务的优质化,提高公共服务的整体效益。
提高强基固本能力,做到社会管理无缝隙全覆盖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键在基础,重心在基层。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处在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的第一线,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中坚力量和组织保证。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要到基层寻找根源,社会管理的创新要到基层寻求对策,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提高最终有赖于基层工作水平的提高。
提高强基固本能力,应在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进一步强化抓基层打基础的理念,向基层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提高基层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水平,不断延长管理链条、延伸服务触角,确保社会管理的全面覆盖、全面提升。二是提高农村管理组织化水平。健全和完善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努力做到党建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近年来,河北省全面实行以“定职责目标,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为主要内容的“一定三有”激励保障机制,积极推行基层党组织、基层民主组织、经济合作组织、综治维稳组织“四个覆盖”,有力推动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是推进社区管理规范化。随着基层社会结构的变化,城乡社区越来越成为社会生活的支撑点、社会成员的聚集点、各种矛盾的交汇点,构建以城乡社区为重点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成为当务之急。河北省实行了社区“四有一创”的做法,即“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有章理事,创建文明和谐社区”,显著提高了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四是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管理。积极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和群众组织,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影响力和监督力,引导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坚持一手积极引导发展、一手严格依法管理,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提高危机管理能力,妥善应对和处理突发公共事件
社会管理有常态和非常态之分。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不仅需要具备在正常状态下管理好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而且需要提高在重大自然灾害、疫情传播、安全事故、公共危机等非正常状态下妥善应对和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信息开放程度高、传播速度快,应对风险、解决问题、维护稳定的难度明显加大,如果思想麻痹、动作迟缓、措施不当,事件往往会迅速蔓延甚至激化升级;如果能做到早准备、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就有可能避免或者降低不良影响。提高危机管理能力,一应具有强烈的危机管理意识。任何危机都有一个形成、发展、爆发的过程,预防是成本最低、最简便的方法。应时刻保持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善于从稳定中预见危机、从有利中发现不利,加强对倾向性、苗头性因素的监测和信息收集,真正做到见微知著、未雨绸缪,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二应建立完备的危机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结构完善、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特别是在信息收集、力量保障、装备配置、现场处置、舆论引导等方面,完善符合实战要求的应急预案,增强危机处理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实现从被动应急到主动处置。三应注意积累危机管理的经验。遵循客观规律,根据危机的不同类型、不同特征、不同表现方式,总结成功经验,借鉴成功做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改进方式方法,努力将公共危机引入“预定轨道”,达到实施有效控制的目的。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
现代传媒特别是新兴媒体的发展和普及,深刻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和社会舆论形成机制。信息源头急剧增多、信息内容趋于复杂,舆论传播速度加快、舆论交锋日益激烈,信息技术在为社会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及时掌握舆情、合理引导舆论、营造良好氛围,既是加强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也是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保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需要坚持正面宣传与处置舆情两手抓,善待、善用、善管媒体,自觉学网、懂网、用网,尤其是增强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的本领。一应强化正面引导,掌握舆论主动权。信息传播往往是先入为主,当真实情况被虚假信息所代替、理性讨论被非理性宣泄所淹没时,工作就会处于被动。这就要求我们增强舆论引导的主动性,唱响主旋律,抢占制高点,掌握话语权。二应加强舆论监管,准确研判舆情。对舆情不能简单封、捂、堵、压,而应建立舆情监控、分析机制,及时跟踪舆情动态、评估舆情影响。一方面,善于从舆情中发现民声民意,找到改进工作的方向;另一方面,对确需引导和处置的突发舆情,把握时机、及早动手,避免小事拖成大事、普通问题炒成热点问题。三应积极主动作为,确保有效应对。河北省组织系统总结提出了应对重大突发舆情的“黄金四小时法则”,即要在4小时内完成分级上报、制定处置方案、作出公开回应等工作。事实证明,只有及时、主动、准确、坦诚地面对舆情,才能有效处置舆情、合理引导舆情,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作者为中共河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干部说干事)坚持科学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需要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之路。近年来,作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湖北省荆门市通过开展工业废渣、废气、废水、余热和生产生活废品再利用行动,将循环利用废弃物和低碳发展从理念变成实践、从号召变成行动,取得了可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推动节约发展。这是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重要目的。荆门市坚持把节约发展摆在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突出位置,千方百计地节约资源。一方面,成立高规格的工作机构,编制全市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规划,先后启动1个区域、3个园区、30家企业、13个镇(村)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另一方面,在全市广泛开展循环经济“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创建活动,引导社会各界有序回收、科学利用废物资源。“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利用粉煤灰、磷石膏、煤渣等工业固体废物2000多万吨,少占用土地1500亩,有效保护了土地资源;利用600万吨粉煤灰作水泥掺和料、500多万吨粉煤灰生产砌块砖,利用270万吨磷石膏渣生产石膏板和制作水泥,等于少开采10座百万吨的粘土矿和3座百万吨储量的石膏矿。
推动绿色发展。这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荆门市坚持以绿色环保为方向,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引导各类企业把发展责任与环保责任、社会责任统一起来,转变发展方式,生产绿色产品,增加绿色利润。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6条首尾相联、共生耦合的生态产业链,如围绕粉煤灰、磷石膏渣的再利用,形成了新型建材、造纸和水泥掺和料的综合利用产业链;围绕农产品开发利用,形成了以农业种植板块和养殖小区为基础、以食品加工和精细化工为方向的工农业间循环产业链;围绕农业内部资源再循环,形成了以农村沼气建设为重点,种植—养殖—沼气—肥料—种植一体化的立体生态型产业链。同时,全市获得绿色认证标志的企业已有62家,绿色产值占全市经济的比重接近四成。
推动转型发展。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着眼于推动转型发展,荆门市按照“四个一批”的思路扶持再利用产业发展,即:大力支持一批,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并从科技三项经费中拿出1/3以上的资金支持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和技术推广应用;积极引进一批,以项目和园区为载体,积极培育发展生态企业、建设生态园区,已先后实施380个循环经济项目、完成投资300亿元;强力整合一批,将磷矿资源开采和磷化加工企业由218
家整合为18家,使磷矿资源的开采年限延长80年;坚决关停并转一批,累计“关停并转”小火电、小水泥、小钢铁、小碎石等“九小”企业88家。这些措施的实施,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推动和谐发展。这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保证。着眼于推动和谐发展,荆门市强力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提出向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废弃物再利用要空间、要容量、要环保、要后劲,实现从“城市垃圾”到“城市矿山”、从“城市矿山”到“城市森林”的跨越。2009年,荆门市提前两年完成了湖北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2010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比“十五”期末分别下降20%、7.2%和17.6%;中心城区空气环境质量达标率保持在90%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6.9%,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
(作者为中共湖北省荆门市委书记)
第三篇:《人民日报》学习贯彻《准则》、《条例》理论文章
认真学习贯彻《准则》《条例》 切实把
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王 君
2015年11月10日05: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是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的重要遵循。抓好两部党内法规的学习贯彻,对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准则》和《条例》贯彻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内在要求。总书记强调,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准则》侧重进行正面倡导,分别向全体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修身克己、为政用权的明确要求,《条例》侧重开列负面清单,进一步明确党组织和党员的行为边界和行为禁区。两部党内法规刚柔相济、相互配合,很好地实现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有机结合。
《准则》和《条例》体现了纪律和规矩的刚性约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着重强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着力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两部党内法规,突出党纪特色,坚持问题导向,体现了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的理念,克服了过去相关党内法规纪法不分的缺陷,点亮了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航标灯”,拉起了党组织和党员修身用权的“警戒线”。
《准则》和《条例》坚持了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的有机统一。道德是内在的规范,纪律是外在的约束。两部党内法规,坚持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统一,坚持高标准与守底线相结合,坚持自律与他律相补充,既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一个看得见、够得着的道德高线,又为党组织和党员划定了若干具体化、细分化的纪律底线,体现出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谋划和严格依规治党的整体设计,在实践中必将发挥出组合功能和综合作用。
《准则》和《条例》凸显了继承传统和勇于创新的理论品格。不论是《准则》,还是《条例》,都立足时代新特点和党情新变化,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充分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认真总结我们党九十多年的历史经验,与时俱进地对相关党规党纪进行修订,把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制度化,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管党治党的思想体系,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又一重大理论和实践突破。
抓好《准则》和《条例》的学习贯彻,是各级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抓手。自治区党委一定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全力抓好《准则》和《条例》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遵守执行、监督检查工作,不断提高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水平。
学习宣传要广泛深入、入心入脑。坚持把学习宣传《准则》和《条例》,与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宣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结合起来,采取党委中心组学习、举办专题研讨班、党校培训、理论大讲堂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逐章逐条地学习研读《准则》和《条例》原文,正确把握《准则》和《条例》修订的背景和原则,准确理解《准则》和《条例》的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自觉把《准则》和《条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扎实做好宣传、解读等工作,进一步唤醒广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党章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和组织意识,为全面贯彻落实《准则》和《条例》营造良好氛围。
贯彻落实要责任明确、从严从实。各级党委(党组)要在思想认识、责任担当、方法措施上紧跟中央部署,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准则》和《条例》在本地区本部门贯彻落实到位;各级党组织“一把手”要切实担负第一责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践行《准则》和《条例》要求,有力推动《准则》和《条例》的贯彻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层层示范带动、逐级传导压力,推动形成以上率下、上下联动贯彻落实《准则》和《条例》的合力。坚持党纪面前人人平等、遵守党纪没有特权、执行党纪没有例外,切实强化执纪刚性,坚决查处违纪行为,尤其要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要位置,严查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人和事,确保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内蒙古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遵守执行要坚定自觉、落细落小。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绷紧纪律和规矩这根弦,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准则》和《条例》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切实增强尊崇、遵守、捍卫这两部党内法规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自觉用党纪党规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从小处着眼、从现在做起,时刻对标党性修养高标准,慎勿触碰纪律底线,切实把《准则》和《条例》的每一项要求、每一条规定执行到位,坚定维护党内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及时发现、坚决纠正一切不符合《准则》和《条例》的行为,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始终做到遵规守纪不遗细微之处,自我提高没有停滞之时,牢固树立起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和严明纪律观念。
监督检查要主动经常、抓早抓小。各级党委(党组)要坚持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切实加强对《准则》和《条例》学习贯彻情况的督促检查,使党纪党规成为不可逾越的“高压线”、遵守纪律成为党员干部的修养和习惯,对那些学习不深、贯彻不力、执行不严的问题和现象进行及时批评、坚决纠正、严肃问责,以强有力的监督传导压力、推动落实,真正把纪律立起来、紧起来、严起来。各级纪委要认真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自觉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纪法分开,以《准则》和《条例》为重要依据,广泛开展对党员干部的警示教育,综合运用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对违规违纪的现象和行为动辄则咎,严肃查处。通过有效监督、严格问责推动《准则》和《条例》的执行落实,体现对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关心爱护,加快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为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证。
第四篇:认清理论认清现实认清自己
认清理论,认清现实,认清自己 ——我对家庭教育的几点体会
衡水中学472班胡小鹄家长
胡子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我叫胡子宏,是衡水中学472班胡小鹄的家长。今天我给大家交流的题目是:认清理论,认清现实,认清自己。我将从5个方面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长期以来,我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业,就孩子的成长、成才,倾注了大量心血。
与在场的各位老师、各位专家、各位家长一样,从孩子出生起,我就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倾入了大量的思考。我听过报告,了解过一些教育理论,像很多家长一样,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希望孩子快乐成长,相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理论在现实面前开始变得苍白无力。理论与现实,往往是脱节的,而自己与现实又存在着很多脱节的地方。
在教子实践中,我意识到,一味地强调孩子的 “快乐成长”是对孩子成长的误解;惩戒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必要手段;家长表率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模板;培养应试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主干;刻苦学习是孩子成才的必然要求。
当我把孩子送到衡中后,逐渐地察觉到,衡中的教育理念和精细化管理,正合我意,我极为赞成。
衡中一手抓赏识,一手抓惩戒。让学生有动力,让学生守规矩。衡中的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保证学生集中精力去汲取知识的营养。衡中作业模式参考高考模式,做到学生的作业有针对性。衡中丰富的课外活动,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张弛有度,相得益彰。衡中认真到位的思想工作,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动态。衡中老师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老师的表率为学生成长输入正能量。衡中学生步调一致的跑操,凝聚人心,团结集体,又锻炼身体。衡中丰盛的食堂,给孩子成长提供营养,满足身体发育要求。衡中全封闭管理、军事化要求,保证人身安全,让家长放心。衡中适时适度的竞争意识,对孩子将来立足社会带来激励。
胡小鹄从来到衡中的第一个小时起,就迅速地适应了衡中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尽管他的成绩不太稳定,但基本上处于前50名。作为家长,我感到非常欣慰。下面,我就以上几个方面的体会,与各位做一交流。
一、正确认识孩子的“快乐成长”
现在很多学校和家庭,一直强调减轻孩子的课业压力,提倡学生“快乐成长”,甚至陷入了“快乐成长”的误区: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没有标准,只要求“快乐成长”;强调“快乐成长”,与“刻苦学习”对立起来,导致了孩子成绩的滑坡,家长变得迷茫而失措;一些学校为了“减负”,学生作业量小,但成绩下降;一些家长把国外的教育模式照搬过来,忽视了中国的国情。上述误区的根源,只是强调了少年儿童爱玩的天性,而忽视了少年儿童是人生成长的基础阶段;一些家长试图绕过应试体制的残酷竞争,到头来还是要直面考试。
从我自身成长的经历看,真正的快乐成长,首先是学业的优异。如果忽视学业的进步,而强调学习压力的减少,那只能是“伪快乐”。我出生在农村,从我上小学起,父亲对我的学习要求比较高。记得,夏日的很多晚上,伙伴们叫我出去捉迷藏或者到村办公室看电视,父亲都不让去,而是陪着我学习。我在学习的时候,大街上伙伴们的快乐喊叫,使得我心驰神往。但父亲的严格管教,使得我牢牢地坐在书桌前。父亲曾经给过我不少体罚,如罚站、跪砖等。当时我不理解,觉得很委屈,但正是父亲的严格要求,才使得我的成绩一直很优秀。10年后,我是村里里唯一走到城市的大学生。
现在想来,自己对父亲的体罚已经认同。我觉得,快乐不快乐,不是少年的玩耍和轻松,而是取得好成绩后赢得尊重和喜欢。真正的快乐,是对童年的精彩回味,是童年时期就练就的一种上进心。如今我们都已是中年,我感到,最大的快乐,就是苦尽甜来的回味,是人生中为了理想而拼搏的付出。
因此,这些年来,我与孩子一起,享受着成长的快乐。我们父子有过郊游的舒畅,有过海边的追逐,有过垂钓的乐趣,有过促膝谈心的默契。这是一种快乐。但我激励孩子:青春最大的快乐不是耕耘的懈怠,而是耕耘后的收获。一张张奖状,一次次被表扬,一次被老爸喝彩,这是人生最快乐的瞬间。
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要认清校园的学业是人生赖以成长的源泉。没有学业的扎实进步,因为所谓的快乐而减轻学业的追求,那么,暂时的轻松,只能为成年后的回味留下难以挽回的遗憾。我对孩子说,我们的快乐,就要建立在优异的学生成绩上,因为它最容易值得你将来回味。更重要的是,你养成了一种勇于进取、勤学不辍的好习惯。这种快乐,千金不换。
二、惩戒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必要手段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关于教育的理论思潮此起彼伏。较长的阶段里,周弘的赏识教育备受推崇,“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让孩子快乐成长”等观念,使得很多家长东施效颦。赏识教育的核心,是对孩子的优点给予充分肯定乃至放大,进而对孩子的优良品行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实际上,我也一直在赏识孩子。但是,很快我发现,当孩子犯了错误,甚至出现恶习的时候,就不能赏识。当孩子对某些道理并不理解,我们讲道理讲不通的时候,赏识教育就无能为力。这时,惩戒教育必须跟上。
从孩子咿呀学语开始,我对孩子的惩戒教育就不曾放松。我给孩子制定了“三必打”的规矩:触摸电源插座,必打;过马路乱爬,不拉大人的手,必打;玩弄打火机烧东西,必打。而且,打就要把孩子打哭。男孩子比较淘气,对很对未知事物会产生好奇心,这时候,给孩子讲道理根本听不懂。我一方面采取防范措施,譬如把家里电源插座糊起来,把打火机藏起来,一方面,给孩子制定规矩,不得触犯。因为触电、车祸、着火,都是产生难以挽回的灾难,必要的惩戒,就是要求孩子不得触犯。等他长大之后,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当然,赏识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非同小可。夸孩子,对孩子的优点适当放大,作业也很明显。譬如,我回家后,看到孩子在认真学习,立刻就进行口头表扬。当孩子做家务时,立刻给予肯定。孩子有了好成绩,我会写在博客上,让孩子感觉到我的快乐。甚至,我会说,孩子,好样的,爸爸妈妈为你感到自豪。孩子上初中后,取得好成绩,我会答应他的要求,给他买一辆新自行车。在这种赏识下,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进步,是家长所欣赏的,学习上就有了动力。
但是惩戒教育在我家从来没有放松过。我采取的成绩措施有:罚站、训斥、轻微暴力、写检查。惩戒,不是让孩子遭受皮肉之苦,而是亮明一种态度。当你出现过失后,就要承担相应的处罚。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严格的管理,才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想,衡中的精细化管理,之所以得到教育界和家长们的认同,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学校有规矩,有底线,有惩戒措施。
对孩子惩戒,态度要鲜明,心要狠,手要轻。如,孩子玩电脑上瘾,我就让孩子罚站,并打了耳光。罚站是让他进行反省,不得再犯。打耳光,动作再大,也不要有实质伤害。如果孩子犯错,训斥的时候,要言之有理。如果孩子在学业上出现懈怠,出了我要求的底线,则让他写总结,检讨自己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的缺失。
三、家长的权威,基于家长的表率
孩子是家长形象的缩影。从孩子出生起,他的行为模式,直接表现在家长的直接影响。就我而言,一些不好的方式,给孩子带来了不良影响。譬如,因为房子小,我躺着看书,趴着写作,孩子如今还喜欢趴着写作,影响孩子学习效率。
我家二小出生后,我就注意了家长的表率作用。在孩子面前,我一直在读书读报。我们家没有有线电视,只有一个15寸的小电视。孩子从小也喜欢看书看报。如今,刚上一年级,识字较多,阅读习惯比较好。
此外,我很恋家,从不酗酒,很少抽烟,家里从来不打麻将。我家的桌子上,沙发上,很多角落,都散乱着书本。我一直在写作读书,这些,都给孩子能带来学习的表率。
家长的表率不仅表现在学业上。出门的时候,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自己就要遵守。我不时参加公益活动,为弱势群体捐款捐物,孩子也经常参与。我相信对孩子的成长会带来正能量。
有些家长喜欢一味地指责孩子不够刻苦,学习不专心。扪心自问,自己干工作也好,学习也好,干工作也好,业余爱好也好,为孩子树立了表率了吗?作为家长,自己惯于怨天尤人,愤世嫉俗,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工作上拈轻怕重,无形中,就难以为孩子带来表率的示范作用。这样的家长,怎么有资格指责孩子对学业的懈怠呢?
可见,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要想让孩子喜欢读书学习,家长必须营造出学习氛围,给孩子做表率。家长不拉正套,酗酒、吵架、搓麻,都会给孩子的身心发展带来挫伤。家长懈怠,却要求孩子优秀,更是空谈。
四、带领孩子正确理解素质教育,提高应试能力
这些年,我们社会上有一股浪潮,强调素质教育,鞭挞应试教育。围绕素质教育,很多学校和家长出现了教育的偏差。一是弱化学习成绩,淡化竞争,不拍名次。二是减少学生的作业,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导致学生学业不专。三是,偏离了人才成长的出口,毕竟孩子的学业都避免不了考试,考试素质,何尝不是一种高素质呢?四是,盲目跟风,把学生的爱好视为素质教育的内容,吹拉弹唱和社交能力,压到了对课业的要求。甚至,有些学校和家长,出现了“作秀”迹象,把国学、社会实践视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教育孩子的实践中,我时刻不放松对课业的严格要求。从我的成长经历看,无论教育怎么改革,高考是孩子成才的最主要的出口。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就会在就业上增加沉重的砝码。考高分不代表今后谋生的能力有多强,但是,高分至少意味着孩子的知识层次,考高分,何尝不是一种能力。而课业学习中的刻苦和拼搏,何尝不是今后立足于世的一种品质和能力呢?
因此,我时刻告诉孩子保持清醒的头脑。时下,素质教育绝对不能排斥应试教育,人生的重要关口是高考。一切要对准高考,任何考试,都要力争考高分。考高分,就要刻苦学习。
我非常佩服张文茂校长的一句话:他说,衡中抓素质教育不放松,其中包括学生考高分的素质,如果一个学校教育的学生,考试成绩上不去,又何谈素质教育?我非常赞同衡中的教学方法,孩子做大量的试卷,瞅准高考这个大目标,作业考试化,让学生摸清考试的规律。上述两点,跟我的教育理念可谓“情投意合”,因此,我把孩子送到衡中,是无悔的正确选择。
我教育孩子,学习要刻苦,要能坐住。刻苦学习就是学习时间长,专心致志。学习时间长,就是多做题,做什么题呢,做考试的题。而衡中正是这么要求学生的。
有的家长抱怨说,中国教育体制不行,太折磨人。我说,你站在泰山之巅,俯瞰中国大地,有什么比高考再公平的“成才规则”呢?有高考在,我们就有方向。应试教育从来不是迷茫的。而一些地方的素质教育,因为缺失了方向,而变成了作秀,变成了“胡闹台”。
五、激励孩子勇于吃苦,勇于刻苦学习
三年来,围绕“孩子,你为什么必须刻苦学习”,我撰写了47篇博文。至今,我的博客赢得了220多万的点击量。很多家长把我的博文打印出来,激励孩子刻苦学习。很多学生读了我的博文后,转变了学习态度,变得刻苦起来,取得了好成绩。上海的一个初中生,读了我的博文后,转变态度,刻苦学习,考上了重点高中。家长专门发来短信,表示感谢。有个学生来衡中复读,发来短信,感谢我“刻苦学习”系列,对她的启迪和激励。
我告诉孩子们,青春是用来吃苦的。青春要做三件事,一是长学问,二是练技能,三是去吃苦。学问是一个人境界的基石,技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本领,吃苦是一个发展自己的途径。有人说,青春应该是快乐的,可转念一想,难道中年和老年不该是快乐吗。人之一生,只有青春有资本去吃苦,去失败,去经受磨练。而到了中老年再去吃苦,去经受挫折,岂不是人生的悲哀?
我告诉孩子们,应试教育确实很折磨人,乃至压抑人性,但是作为一种人才选拔规则,它是我们社会中最公平的。优异的成绩,才能保证你脱颖而出,没有谁能在考场上剥夺你的分数。你只有经历了考场的磨练,才能在人生大考场中历练自己的品行和修养,乃至愈挫愈奋的拼搏气质。
我告诉孩子们,学习是最容易的事儿。在校园环境中,你的学习不会遭受太多的干扰。复杂的社会因素,在校园里的干扰最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刻苦学习了,你就会取得相应的进步。
我告诉孩子们,无论你拥有何等伟大的梦想,你必须要解决生存问题。刻苦学习,考上好大学,有了一个就业的敲门砖,找一个好工作,有一个好收入,建立一个好家庭,从而按部就班地实现你的人生梦想,这是几代人验证了的成长规律。你丧失了刻苦学习的机会,将来你的成长之路就会越走越窄。
我告诉孩子们,下雨天,没伞的孩子必须奋力奔跑,爸爸不是郑渊洁,不是李开复,你们不是官二代和富二代,父辈很难给你们将来带来优裕的物质保障。要想今后赢得事业的成就和富足的生活,必须考知识和技能去获得。如果你不刻苦学习,没有才识,如果你跟富二代和官二代竞争,你会败得很惨。
我告诉孩子们,人之一生的拼搏,最可贵的就是不抛弃,不放弃,不泄气。我们明知道请北港近在咫尺,我们明知道什么之最好,但是,你竭尽全力了,依然无法达到,我们就退而求其次,摆正心态,面对现实。我们尽了这份心,就足够了。人生的富贵腾达尽管重要,但竭尽全力的气质,会使你今后过上幸福的生活。
各位领导、老师,家长朋友们。我所做的一切,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认清理论,认清现实,认清自己。各种的教育理论,尤其是国外的一些教育方法,如果脱离中国社会现实,空讲道理,那只能是纸上谈兵。认清现实,就是明白我们的孩子将来赖以生存的出路是什么。认清自己,就是竭尽全力地教育孩子刻苦学习,成才成人,将来有一种坚强的韧性面对人生的考验。
让我们相信,我们付出了心血去教育孩子,孩子竭尽全力地成长成才,当孩子成人后,当孩子从容地闯荡在社会上,我们可以欣慰地说:我们无愧,青春无愧。
谢谢大家。
第五篇:自己整理的理论考试
1、抓好新道德必须做到四个结合:学校与社会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思想教育与环境育人结合,教学与教育结合2、三个回到:会到生活是基本途径,回到基础是基本任务,回到实践是评价的基本内容
3、我国道德教育的三个错位:尚未到的没有建立在虾味道的的基础山。胜任道德没有建立在公民道德的基本素养上,道德认知遇到人之遇到的实践相脱离
4、研究的方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教育叙事研究等
5、青少年身上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对人不感激,对事不满意,对物不怜惜
6、现实道德的难题: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
7、传统道德评价的缺陷:重视道德认知忽视道德实践,造成的后果是:执行分离,双重人格的大量存在。
8、留个规划项目:文化浸润教育、阳光心理教育、自然感悟教育、家校共育行动、习惯养成教育、学科道德教育
9、德育目标的核心内容:诚实、良心、责任、爱心、自信、习惯
10、中小学道德教育要回归基础:
回归学生的生命本质
@回归道德生成的基本规律
@回归学生的生命本质
维护人的生命尊严、为人的个性自由服务、为弘扬人的创造性服务、为人的终生幸福服务、为维护人的生命尊严服务、为人的个性自由服务、为弘扬人的创造性服务、为人的终生幸福服务
维护人的生命尊严、人的个性自由、人的创造性、人的终生幸福
维护人的生命尊严、人的个性自由、人的创造性、人的终生幸福
@回归为学生做人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