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扶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
国家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扶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
作者: 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24日字体:缩小 增大 打印文章
近日,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2012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指导意见》。这是两部深入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大对农业支持保护力度的重要举措。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5亿元,按照不超过单个设施平均建设造价30%的定额补助标准,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扶持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产品储藏、保鲜、制干等设施。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但在产地初加工领域由于设施简陋、方法原始、工艺落后,导致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品质下降。据专家测算,我国粮食、马铃薯、水果、蔬菜的产后损失率分别为7~11%、15~20%、15~20%和20~25%,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损失率,折算经济损失达3000亿元以上,相当于1亿多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被浪费掉,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丰产增产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为此,农业部、财政部决定在继续加大现有财税扶持政策力度的基础上,新增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资金,奖补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产地初加工设施。2012年,中央财政资金重点奖补新建的马铃薯贮藏窖、果蔬贮藏库和果蔬烘干等三类共18种规格的设施。项目实施区域包括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河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11个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产马铃薯、苹果和其他特色果蔬的县市、团场。
农、财两部对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的总体思路、实施原则、奖补程序、职责分工、监督考核和资金管理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按照进度安排,承担2012年项目的11个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农业、财政(财务)部门须于5月30日前将项目实施方案联合上报农业部、财政部备案,同时下发承担项目的县级有关部门。两部要求各地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宣传,明确任务分工,抓紧做好项目审核、技术培训、竣工验收等工作,努力确保奖补设施当年建设,当年使用,当年见效。
第二篇: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情况调研报告(精选)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情况调研报告
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的重要力量。为此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具有十分重大意义。目前我县农产品初加工现状是:
一、农产品产后处理的主要方式和存在问题
目前我县种植业主要有水稻、玉米、花生和大豆。水稻种植面积30万亩,年产量在20万吨左右,在秋收时节,主要是人力收割,由于收割时间较长,后期有掉粒、倒伏现象发生,给百姓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另外,由于水稻成熟后就收割,水稻水份相对超高,这样又存在水份大,不易储藏。还有水稻加工设备不够先进,在进行加工时出现碎粒,这样就降低了水稻出米率。玉米种植面积在90万亩左右,年产量在80万吨左右,玉米产后主要是做饲料,同时存在收割期间工时费用过高现象。玉米水份过高,不业储藏也是存在的大问题。大豆种植面积是两万亩左右,年产量在4000吨左右,主要是榨油。
目前我县有设施农业31万亩,3078个设施蔬菜小区,年产各类反季节蔬菜100万吨,产值20亿元,占人均收入的35%。为了便于储藏,应建几处大型气调储藏库。为了便于运输,通往小区的路还有很多是土路。存在雨雪天气路滑,误车现象时有发生,所以以后还要在这方面加大些投入。
目前我县肉鸡年加工8000万只,肉鸭年加工3000万只,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禽产品加工业)3家,年带动农户两万户以上。随着鸡、鸭产量的逐步上升,今年我县被市政府列为农业产业化鸭鹅大县。
二、主要农产品产后损失率
具调查,水稻产后损失率在5%-8%之间,玉米产后损失率在3%--6%之间,大豆产后损失率在10%左右。设施农业蔬菜产后损失率大约在5%左右,但有个别发生病变或意外损毁损失可能还要略大一些。禽类产后损失率大约在4---8%之间,但是如果有疫情,损失要大。
三、近年来地方政府为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出台的扶持政策及成效
为了减少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产品产后损失,县农机局出售的收割机,政府给予20%的补贴。这样就大大减少了产品在收割时的损失。目前我县设施蔬菜小区建设,每一个小区政府补贴7万元。设施牧业小区每建设一个小区政府补贴20万元。
四、对争取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专项投入的具体立项建议
1、在粮食降低水分上应采取建设两处大型烘干塔。
2、在蔬菜储备上应建设一大型蔬菜保鲜库。
3、在禽产品加工产业中,应当对大型龙头企业进行扶持,企业的一些大项目应当给予优先扶持。
第三篇:浚县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情况的调研1
浚县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情况的调研
浚县是农业大县,是粮食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的重要基地,耕地面积91万亩,基本农田83万亩,盛产小麦、玉米、大豆、花生、苹果、蔬菜、畜禽等。全县粮食产量67万吨。
1、我县小麦、玉米、蔬菜等农产品,农户自己存放30%左右,产后处理一般是采取在自己院内或室内存放。设施简陋,鸟啄鼠盗,蚊蝇滋生,受自然环境影响,农产品腐烂变质,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农产品产后大部分销售给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是初级加工,生产小麦面粉、挂面,玉米淀粉等初级产品,转化率低,附加值低,影响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2、农产品产后由于农户储粮装备简陋,保管技术水平低,虫害和霉变等因素影响,农户产后及储粮损失率在8%—10%左右,按此计算全县损失粮食达4000万斤,相当于2万亩的产量。
3、建议政府扶持,推广科学储粮技术,改善储粮条件以及蔬菜收获后保鲜、储藏、包装处理等技术应用,冷藏设施建设及加工设备等,增加农产品加工企业投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减少农产品损失,增加农民收入。
第四篇:2013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全面启动
2013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全面启动
日期:2013-03-20 08:58作者:来源:农业部新闻办公室
下载文件:
本网讯为加快解决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问题,今年中央财政决定继续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近日,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印发《2013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指导意见》,投资5亿元,在14个省区开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重点扶持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马铃薯贮藏窖、果蔬通风库、冷藏库和烘干房等产地初加工设施。据了解,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自去年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2012年补助18629个农户和1095个合作社建设了28268座贮藏、烘干设施,新增马铃薯和果蔬贮藏能力80万吨,果蔬烘干能力30万吨;实施区域应季销售的马铃薯和果蔬的平均售价比上年提高了10-20%;入窖(库)贮藏增值超过30%以上,红枣产后损失率从以往的35%降低到5%以下,价格提高两倍以上。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农业部、财政部要求各地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抓紧做好项目申报审核、培训指导、竣工验收等工作,进一步严格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确保补助设施当年建设、当年使用、当年见效。
第五篇:在2015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培训班上的讲话
在2015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培训班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2015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培训班,主要任务是,总结近三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实施成效和经验,部署2015年补助政策实施工作。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今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实施工作,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发展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的成效
补助政策实施三年来,在财政部和农业部财务司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级农产品加工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6亿元资金,比上年增加了20%,在13个省、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19个县实施农产品初加工补助政策,带动地方财政投入1亿元,农民投入21亿元,1万多个农户和16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建设1.9万座农产品储藏、保鲜、烘干等初加工设施。三年来累计补贴16亿元资金,补助3.89万个农户和37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建产地初加工设施6.6万座,新增马铃薯贮藏能力116万吨、果蔬贮藏能力115万吨、果蔬烘干能力80万吨。政策实施地区各级政府和农民群众普遍反映,项目选得对、选得准、作用大、效果好。至少在四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促进了农产品提质增效。新型贮藏窖、冷藏库改善了马铃薯、果蔬的贮藏条件,马铃薯、苹果、胡萝卜等存放5~6月或半年以上,仍然保持入库(窖)时的品质和外观,提高了贮藏产品质量。初步测算,设施投入使用后,马铃薯、水果、蔬菜产后损失率从15%以上降低至6%以下,相当于三年累计增加66万吨的产量。如甘肃省新增设施预计每年可减少马铃薯、苹果产后损失9.6万吨,仅贮藏一个环节就减少损失1.5亿元以上。
二是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补助政策实施三年来,累计为农民减损增收8.92亿元,错季销售增收42.3亿元,中央财政投入和农民增收之比达到1:3,并且设施的实际使用年限都在15年以上,中央财政支持发挥的效益是长远的。同时,补助政策实施还给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培育了一批优秀农村职业经纪人,壮大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更多的农民就地就业,走出了一条以创业带就业的致富路。如新疆南疆地区建设的1500座杏烘干房项目,带动了当地1137户农民和128个专业合作社增收,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近7万人次,带动农户7万多户,为促进当地农民就业增收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是促进了优势产业发展。补助政策精准度高,导向性强,有效解决了实施地区农产品产后损失大、质量安全隐患突出以及卖难、价低等问题,增强了农民的市场预期,提高了发展特色种植业积极性。新型贮藏、烘干设施延长了农产品贮藏期、加工期,实现了加工原料均衡供应,延长了企业生产周期,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了种植、贮藏、加工、销售各环节有机结合。云南通过实施补助政策,不仅促进了当地水果、蔬菜、花卉等高原特色产业发展,还带动了包装、冷藏、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呈现出“一业兴带百业旺”的良好局面,营造了农民“建设施、促增收、兴产业”的良好发展氛围。
四是促进了市场稳定供应。西北、华北、东北等马铃薯主产区,从马铃薯收获到出现霜冻天气,仅有7~15天时间,地头销售时间不超过半个月,低价、卖难、冻害等问题年年发生。新型马铃薯设施建设后,马铃薯销售期延长到7个月,不仅实现了农产品错季销售和均衡供应,而且通过设施集中建设,带动了专业市场发展和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为增加供给、稳定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
实践证明,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已经成为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的有效举措,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推进优势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稳定市场供应的重要保障,确实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也是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得益于政策设计好、定位准,抓住了影响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问题,顺应了广大农民的迫切需求。更是得益于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级农财两部门同志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在座各位同志努力,在此,我代表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对大家辛勤努力表示衷心地感谢!
二、进一步发挥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的引领作用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关键环节和基础。近几年来,通过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有效改善了试点省区初加工设施条件。但我们也看到,全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水平仍然很低,即使在补助政策实施地区,现有初加工能力也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特别是在我国农业进入新阶段、农产品加工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薄弱的初加工环节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快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发展尤为迫切和重要。各级农产品加工业管理部门要切实把农产品初加工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以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为突破口,进一步理清思路,聚焦聚力,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加快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科技创新和水平提升,为促进农业增收增效、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民就业增收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在整合政策资源加强初加工设施建设上发挥更大作用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实施四年来,虽然资金规模和实施区域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扩大,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还有很大距离。据有关专家测算,照目前资金规模,要解决内蒙一个地区的马铃薯贮藏问题,至少还需要25年才能完成。因此,我们不能只把希望寄托在国家扩大补助资金规模上来,而是通过实施补助政策,更多调动地方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把财政支持的重点、政府工作的着力点和社会的关注点聚焦到农产品初加工上来,发挥补助政策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带动更多的支农惠农强农资金以及社会资本支持初加工设施建设。新疆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各地借鉴,近两年,他们以实施农产品初加工补助政策为切入点,整合农业、扶贫、林业等资金近5亿元,支持南疆地区建设近7000多座杏烘干房和冷藏库,较好地改善了南疆杏烘干、贮藏设施落后的现状,稳定了南疆杏产业的发展,为促进促进南疆地区农民就业增收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欢迎和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大家回去后要积极向政府汇报,加强和相关部门沟通,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加快推进初加工关键设施建设。
(二)在推进初加工全链条水平提升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上发挥更大作用
农产品初加工不仅仅是烘干、贮藏的问题,而是涉及农产品产后净化、分等分级、烘干、预冷、保鲜、包装、储藏等多个环节的产业链建设。我们也要转变一个观念,就是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不只是建一个窖、一个库、一个房的简单事情,而是要通过建窖、建库、建房,全产业链推动农产品初加工发展。四川省在实施补助政策中,着力推进建立融筛选分级、清理水洗、烘干打蜡、保鲜贮藏、包装储运、品牌培育、市场营销、质量检测等为一体的农产品初加工产业园,他们的实践表明,只有全链条推进,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初加工设施的效益,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初加工对农业生产和精深加工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各级管理部门要认真借鉴四川的经验,充分用好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加强初加工各环节设施的优化配套,做实做强产业链、价值链和产品链,全面提升农产品初加工设施水平。
(三)在推进初加工技术进步上发挥更大作用
加强技术研发、筛选和推广是提高初加工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的必然要求。一是对已建烘干、贮藏设施进行技术升级改造,进一步提高初加工设施操作方便化、运行智能化水平,为实现“一库多用、一窖多用、一房多用”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二是要围绕农产品产后减损增效、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以及冷链物流等环节的重大技术问题,组织开展联合攻关和协同攻关,加快解决制约初加工发展的瓶颈技术问题。三是加强成熟技术推广,要针对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筛选推广一批成熟适用技术,不断提高初加工技术水平。
(四)在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上发挥更大作用
发展特色产业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我们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的最大成效,就是培育和发展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一要进一步聚焦重点,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资金安排上,更加聚焦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加强设施建设和技术推广,加快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二要推进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完善初加工标准体系,引导农民按标准生产和诚信经营,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不断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三要加强品牌培育和宣传推介,通过互联网以及组织参加农产品交易会、推介会、博览会等活动,广泛宣传地方的特色产品,逐步培育一批品牌产品和品牌产业。
(五)在促进农民创业就业上发挥更大作用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具有立足农业、扎根农村、面对加工和市场等特点,资金门槛低、技术工艺要求简单,是农民创业的首要选择。近几年,通过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培育了一批农民创业典型,在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要加大农民创业扶持力度,将初加工补助资金更多地支持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初加工,推动小微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二要推进初加工设施集中建设、集中发展,力争建一片、成一片、带一片,逐步形成以初加工设施建设带市场、促加工的良好局面,为农民创业搭建平台。三要进一步落实国家扶持创业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强技术、信息、流通、市场等公共服务,为农民创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扎实做好今年补助政策实施工作
今年是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的第四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继续加大支持力度,补助资金总额扩大到10亿元,比上年增加了4亿元,实施区域、补贴种类和补贴方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但补助政策实施的总体原则没有根本变化。要继续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补助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作为补助对象,没有较大问题,但我更希望支持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这是今后政策支持的重点。一些地方反映,不少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都有申请补助政策的强烈愿望,而且与农户相比,操作更简单、设施管理更规范。在这里还是要强调,农财两部的通知明确规定补助对象为农户与合作社,其他建设主体不安排。但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业的,属“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如果企业有申请意愿,只能以合作社名义申报项目,不能以企业名义申报。
二是坚持农民自主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政府部门主要是通过资金补助、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等措施,鼓励、引导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出劳,自主建设初加工设施,不搞包办代替。
三是坚持先审批后建设程序。县级农业、财政部门采取公开、公平、公正方式确定当年享受补助政策的专业合作社或农户,农民以批准的申请表为凭证,开始施工建设,资金规模与建设数量要匹配,不能出现批准建设数量超过资金规模的现象。
四是坚持两次公示制度。补助对象初步确定后及补助设施通过验收后,要在项目所在村进行两次公示。通过两次公示的方式接受群众监督,把好事办好。
五是坚持阳光规范操作。项目管理全程公开,简化程序,方便群众。政策内容、资金分配、受益主体确认以及项目验收等环节公开透明,相关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第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不仅是一项具体的业务工作,更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种政治责任。各实施省区和县级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农财两部的要求,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管理措施,落实工作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将补助政策实施纳入农产品加工管理部门的中心工作,并逐步上升为地方政府的重点工作,不断营造补助政策实施的良好氛围,确保补助政策顺利实施,努力实现补助设施当年建设,当年使用,当年见效。各地应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切实保证实施工作正常开展,严禁将中央补助资金用于工作经费,防止出现补助资金被截留、挤占和挪用问题发生,确保补助资金真正用在设施建设上。
第二,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从补助政策实施情况看,各地工作开展还不平衡,有的地方工作推进力度不够,有的实施程序不够严谨和规范,有的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不配套,还有个别地方群众有来信反映某些干部在补助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骗取国家资金等问题,虽然经过调查举报不实,但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补助政策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为我们的工作敲响了警钟。对此,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决不能掉以轻心。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操作,不断强化项目申请、审核、结算等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通过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了解和掌握项目县申请审批、信息录入、设施建设、项目验收、资金兑付等工作进度。一要严把补助对象选择关,目前,初加工补助政策仅仅在部分省试点,不是所有申请的人都能享受到,要采取群众认同的方式合理选定补助对象。如摇号、抽签、抓阄等,坚决防止优亲厚友。二要严把补助设施建设关,补助政策涉及的初加工设施与企业制造的农业机械不同,初加工设施是由农民自主建设,符合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要求,达到农业部统一制定的验收标准,才能享受到补助政策。需要各级管理部门和技术支撑单位跟踪好、服务好,及时发现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设施建设保质保量完成。坚决防止指定企业、制定企业产品等做法发生。三要严把补助设施验收关,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面广量大、布局分散,既有马铃薯储藏窖,又有果蔬冷藏库,还有果蔬烘干设施等,每一大类都有多个小类。建设过程长,监管难度大。各级管理部门要紧紧围绕申请、建设、验收等各个环节,完善监管制度,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
第三,进一步加强技术服务。各级技术依托单位和相关技术人员,要切实承担起补助政策实施的技术需求征集、研发、推广和服务等工作。国家级技术支撑由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产品加工所承担,有关重大技术问题、培训、管理咨询等都由他们负责。各省技术依托单位要积极承担技术方案本地化设计、工程建设指导、技术咨询及人员培训等工作。县级技术依托单位要做好设施建设、使用等服务指导工作,并做好农产品初加工共性技术需求征集工作,为推进初加工技术创新推广提供依据。要加强成熟技术推广应用,近几年我局组织编制了一系列马铃薯、甘薯和果蔬的贮藏保鲜、烘干操作规程,并且通过开展先行先试解决了一批共性技术难题,各地要积极加以推广应用,并通过细化和完善技术方案,促进技术和设施本地化、科学化,提高初加工设施建设使用水平。
第四,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要按照今年农财两部的要求,尽快向部门主要领导汇报请示,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协商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等问题。同时,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认真研究,解决设施建设用地、用电问题。要继续用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筛选推荐一批适合当地经营主体需求、性价比高的初加工机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为提高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争取更大的支持。总之,要与有关部门加强合作,紧密配合,共同推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顺利实施。
同志们,农产品初加工设施补助政策来之不易,落实好补助政策,关系到农产品加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各级农产品加工业管理部门的职能建设,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我们一定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职尽责,精心组织实施。要坚持一手抓实施,一手抓监管,制定严格的监管督查方案,加强督导检查,严查套取补贴资金、乱收费等违规行为,绝不能在我们系统内出现违法违纪等毁干部、坏政策、损形象的事情发生,努力把这项强农惠农富农的好政策落实好,为推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