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古代汉语的词序

时间:2019-05-12 21:47: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古代汉语的词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古代汉语的词序》。

第一篇:(六)古代汉语的词序

古代漢語的詞序

【教學目的】

本章講授的是古代漢語的詞序問題,主要介紹的古代漢語中的賓語前置,以及古代漢語中表示行為數量的詞序問題。學習本章,要讓學生理解詞序在漢語中的語法意義,要讓他們掌握古代漢語中幾種賓語前置所需的語法條件,掌握古代漢語中表示行為數量的主要方法。並培養他們在具體的文言語句中,辨識各種不同的賓語前置的能力,以提高他們對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基本概念】

詞序賓語前置

【基本理論】

古代漢語中有哪幾種賓語前置現象?各種賓語前置所需的具體條件是什麼?用代詞複指的賓語前置在表義上有什麼特點?

古代漢語中表示行為數量的方法有哪幾種?都是怎樣表示行為數量的?

【重點難點】

賓語前置

【教學內容】

第1學時

一、詞序是漢語表達意義的重要語法手段

詞序:也叫“語序”,句子成分前後的次序稱為語序。漢語是較少依靠形態變化的語言,語序和虛詞是表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詞序在漢語中卻十分重要。漢語的詞序一般不能隨意變化,如果詞序變化了,句子的意義往往也要隨之變化。如:

我打你。

你打我。

漢語的詞序歷史上比較固定,從古到今沒有太大的變化。即基本次序為:主語——謂語——賓語

古代漢語的語序和現代漢語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句子六種成分的位置基本是相同的,可以表示為:

〔狀語〕,(定語)主語 ‖〔狀語〕謂語〈補語〉(定語)賓語。

動詞在前,賓語在後,這是漢語一般的語序,在總體上古今是一致的。但是在古代漢語中也有和現代漢語不同的地方,主要表現在賓語前置上。由於需要加以強調或由於習慣,在一定的條件下,動詞或介詞的賓語可以放在動詞或介詞之前,這就是所謂的賓語前置。甲骨文中由於語序很不固定,賓語的位置很靈活,往往可以置於動詞之前,特別是代詞賓語,先秦漢語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這一點。

二、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古代汉语中,在一定的语法条件下,宾语可以从谓语中心语的后面移至谓语中心语的前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其为“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主要有下面几种:

(一)疑問代詞作賓語

语法条件:①全句是疑问句或者反问句。②宾语是疑问代词。如:

※古代漢語中常用的疑問代詞有“誰、孰、何、曷、胡、惡、奚、安、焉”等,可用於問人、問事、問地點。先秦漢語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時必須放在謂語動詞之前。例: ①敢问何谓也?(《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何谓:谓何,说的什么。②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奚适:适奚,到哪里去。

③沛公安在?(《史記·項羽本紀》 ④吾誰欺,欺天乎?(《論語•子罕》)

※如动词前有助动词,宾语一般要前置于助动词之前。如: ⑤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二年》)谁敢怨:敢怨谁,敢怨恨谁。

※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时,也要前置。如: ⑥先生何以幸教寡人?(《战国策·范雎说秦王》)何以:以何,用什么。⑦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賈誼•論積貯疏》)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疑問代詞單獨作賓語才能前置,如果賓語是名詞或以疑問代詞作定語的名詞性短語,則一般不能前置。

例如: ⑧吾誰欺?欺天乎?(論語·子罕)⑨帝曰:欲于何所王之?”王夫人曰:“願置之洛陽。”(史記·三王世家)

●在上古漢語裏,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是比較嚴格的,有人視為一種語法規則,儘管有例外,但極少。

①子張曰:“子夏云何?”(論語·子張)

②荀息謂何?(國語·晉語二)

●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例外

◆“何如”常說成“如何”,但這兩種形式都已成為凝固形式,其意義已不是“像什麼”,而是“怎麼樣”、“怎樣”等。如:

《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如何勿傷:怎麼就不殺傷。

②與不穀同好,如何?(《左傳·齊桓公伐楚》)如何:怎麼樣。

◆ “如何”也可以说成“若何”、“奈何”,其中的“若”、“奈”仍然具有动词性,但凝固

后与“如何”的含义相同。如: ①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若何:怎么样。②先生助之奈何?(《战国策·赵策散》)奈何:怎么样。

◆“如何”、“若何”、“奈何”的中间还可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说成“如„„何”,其含义是“对„„怎么样”。如:

①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如太行王屋何:对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②寇深矣,若之何?(《左传·僖公十五年》)若之何:对入侵之敌怎么办。

③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记·项羽本纪》)奈若何:对你怎么办。

提问:下面的句中有无宾语前置?如有,指出其前置宾语,并说明其前置的条件。《史记·项羽本纪》)

卿欲何言?(《赤壁之战》)

乃入见,曰:?”(《曹刿轮战》)

(二)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

在否定句中,動詞的賓語如果是代詞,也大都置於動詞前。這裏包含兩個條件:

第一,全句必須是否定句。即句中有否定副詞“不”、“無(毋)”、“莫”、“弗”、“未”等作狀語或者是有否定性無定代詞“莫”等作主語,從而構成一個否定句。

第二,賓語必須是代詞。①邻国未吾亲也。(《国语·齐语》)未吾亲:未亲吾,没有亲近我们。②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无尔诈:无诈尔,不欺诈你。无我虞:无虞我,不欺诈我。

注意:

◆用否定副词“弗、勿”的否定句一般是不带宾语的,但如果出现宾语,而又是代词,同样要

放在动词前。这种情况比较少见。①大国亦弗之从而爱利。《墨子》

◆如果動詞前有助動詞,代詞賓語也應放在助動詞之前。例: ②三歲貫女,莫我肯顧。(《詩經·魏風·碩鼠》)③晉君之惠也,未之敢忘。(《國語·晉語》)

否定句代詞作賓語要求不如疑問代詞作賓語時嚴格,因而同時滿足了以上兩個條件代詞賓語也可以不前置,先秦漢語中兩種格式都有出現。例:

①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

②有事而不告我,必不捷矣。(《左傳·襄公二十八年》)

③聖人不愛己。(《荀子·正名》)

说明从先秦开始,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已经开始从前置向后置发展,因此出现两种情况并存的现象。

漢代以後宾语後置現象逐漸多了起來,但後世的作者也有仿照上古的句式使用賓語前置的情況,例: ①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②故之人不余欺也。(蘇軾《石鐘山記》)③彼不我恩也。(柳宗元《童區寄傳》)④而狼未之知也。(馬中錫《中山狼傳》)

提问:下面的句中有无宾语前置?如有,指出其前置宾语,并说明其前置的条件。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左传·僖公七年》)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论语·先进》)

彼不我恩也。(柳宗元《童区寄传》)

第2学时

(三)賓語用代詞複指

语法条件:用代词“是”、“之”等复指宾语。

※古代漢語中爲了強調賓語,使賓語前置以後,還可以借助指示代詞“是、之”復指前置的賓語。句子格式為:賓語 + 是(之)+ 謂語動詞。例: ①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虢是灭:灭虢,消灭虢国。②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論語·先進》)异之问:问异,问别的事情。由与求之问:问子路与冉求。③豈不穀是為?先君之好是繼。(《左傳·僖公四年》)④今吴是惧而城于郢。(《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吴是惧:惧吴,惧怕吴国。

※這種賓語前置,還常在前置賓語之前加上“惟(唯)”字,構成“惟(唯)„„是(之)”的格式,強調賓語的作用更加的明顯。如:

①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左传·宣公十二年》)唯敌是求:唯求敌,只寻求敌人。②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唯其疾之忧:唯忧其疾,只担心他的疾病。现代汉语成语中还残留着这种宾语前置的痕迹。如:

唯利是图惟命是听

※如果宾语是代词,这种宾语前置多用“之”复指,而不用“是”。如:

①“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左传·宣公二年》)我之谓:谓我,说的是我。②“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谷梁传·僖公二年》)斯之谓:谓斯,说的就是这件事。◆如果前置的賓語是代詞,有兩種方法:

1、沿用原來格式,復指的代詞只用“之”。例:

①“我之懷矣,自詒伊慼”其我之謂乎?(《左傳·宣公二年》)

②故事求遠而失近,廣藏而狹棄,斯之謂也。(《新語·資質》)

2、不用復指代詞,直接把代詞“是”放在謂語動詞之前。例:

①爾貢苞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昭往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左傳·僖公四年》)

◆是之谓,此之谓

古文中常见的凝固格式,分别是“谓是、谓此”的宾语前置,可译作“叫它,把它叫做”,“此之谓”还可以不带其他宾语单独形成一个分句。

①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是之谓政令行。(《荀子·王霸》)是之谓政令行:这就叫做政令通行。

②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 十四年》)此之谓不朽:这就叫做不朽。

③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孟子》

此之谓也——古文中很常见的表示判断的分句,“说的就是这个”

(四)無形式標誌的賓語前置

在古代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宾语,没有以上的前置条件,也可以直接将宾语移至谓语中心语之前,人们称之为“无标志的宾语前置”。

1、賓語直接提到動詞前。

例如: ①民獻有十夫予翼。(《尚書·大誥》)“予翼”即“翼予”。②赫赫師尹,民具爾瞻。(《詩經·小雅·節南山》)“爾瞻”即“瞻爾”。③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左傳·僖公四年》)“寡人是問”即“寡人問是”,而不是“問寡人”。

2、賓語直接提到介詞前。

例如:

①《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②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韓非子·喻老》)③室於怒,而市於色。(《左傳·昭公十三年》)

介詞“以”的賓語習慣上常放在前面。

例①介詞“以”的賓語是“一言”,“一言以蔽之”即“用一句話概括它們”。

例②“是以”即“因此”。

例③“於”的賓語分別是“室”和“市”,此句意為“在家裏生了氣而到街市上去發洩”。

除了強調介詞“以”的賓語而使之前置以外,其他一些介詞有時也具有相同的做法。例: ①日居月諸,東方自出。(《詩經·邶風·日月》)②啟乃淫溢康樂,野於飲食。(《墨子·非樂上》)

提问:以上这四种宾语前置的原因是什么?。

总结:①前两种宾语前置是上古汉语词序在文言语言中的遗留。

有人认为早期汉语的词序应是:主语——宾语——谓语

②后两种宾语前置是为了强调突出宾语。

三、古代汉语的行为数量表示法

现代汉语表示行为数量,一般是把数词与动量词构成的数量词组放在动词的后面作补语,如“看两遍”、“踢三脚”。而古代汉语中却不是这样的,其方法是:

1、一般的方法:将数词直接放在动词之前作状语表示行为数量。

与现代的差别:①不用动量词。②数词的位置在动词之前。如:

①又与之遇,[七]遇皆北。(《左传·文公十六年》)七遇:遭遇七次。

②子墨子[九]距之。(《墨子·公输》)九距:抵抗了九次。

2、强调的方法:在表示动作的词语后加“者”,将数词置于句尾作谓语表示行为数量。①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赵策》)②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史记·鸿门宴》)

問題:古今漢語中表示行為數量的詞的異同?

1、現代漢語:表示行為數量詩,數詞和動量詞放在動詞之後。

古代漢語:①一般不用動量詞 ②數詞一般要放在動詞之前。

如:又与之遇,[七]遇皆北。遇見七次都打敗了。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列子湯問》回去一次(表動量)

2、現代漢語:動量詞一般是不能單獨作謂語的。

古代漢語:從句子成份看,古漢語放在動詞前面表示數量的數詞,是作為狀語來修飾動詞的。在強調某一行為的數量詩,可以改變句式,把數詞從動詞前移到句尾,并在這個數詞前用代詞“者”字復指,使“者”字前的詞稱為全句主語,數詞變為謂語。范增數目項王,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史记·鸿门宴》)

第二篇:古代汉语教案 古代汉语的词序

古代汉语的词序

汉语词在句中的次序比较固定,从古到今变化也比较小,“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主语在谓语之前,动词在宾语之前,修饰语在被修饰语之前,古今都是一致的。古汉语中有时谓语放在主语前,“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

“贤哉,回也。”

这种倒装是强调谓语,这种倒装句大体上和现代汉语是一致的。但是,古代汉语也有少数特殊的词序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这些特殊的词序实际上只存在于先秦以前的上古汉语里,到汉代就已经从口语中逐渐消失,但由于一些写文章的人习惯于做古,因此在历史古文中也常常出现,了解这些特殊词序,对阅读古书有一定的帮助。

在先秦古籍中,最突出的词序是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要放到动词前面,这种宾语前置并不是表达一定语气的一般的倒装句,而是有一定的语法条件的。遇有以下三种条件,宾语都要放到动词前面。

一、疑问代词作宾语

上古疑问代词“谁”“何”“奚”“安”“孰”“恶”等做宾语时必须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

1、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

2、寡人有子,未知其谁立焉。《左传》

3、今有固车良马于此,又有奴马四隅之轮于此。使子择焉,子将何乘?《墨子·鲁问》

4、王者孰谓,谓文王也。《公羊传》

5、方此之时,尧安在?《韩非子·难一》

6、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7、良问曰:“大王来,何操”?《史记》

8、圣五有百,吾孰法焉?《荀子》

9、皮之不存,毛[将]安傅(附)?《左传》

如果动词前面有助动词,宾语一般也要放在助动词前面,如第一例,“谁”放在“敢”前面。前置宾语放在助动词前,副词和动词之间。

疑问代词做介词的宾语,也要放在介词的前面。例如:

1、子归,何以报我?《左传》

2、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论语》

3、水奚自至?《吕氏春秋·贵直》

4、吾谁与为亲?《庄子·齐物论》

5、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论语》

6、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

(蜀道艰险到这个地步,嗟叹你们远路的人为什么要来啊)

7、学恶乎始?恶乎终?《劝学》

(学习从什么开始,又到哪儿终结)

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则在上古汉语中是比较严格的,很少例外,只有“何如” 也常说成“如何”,但这两种格式在先秦就已经是凝固形式,意思已经不是“象什么”而是“怎么样”或“怎样”了。例如:

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

2、与不彀同好,如何?《左传》

古书上“如何”又可以说成“若何”“奈何”

3、先生助之奈何?

4、使归就戮于秦,以适寡君之志若何?《左传》 “如何”“若何”“奈何”当中还可以插入代词、名词或其它词语,成为“如„„何”等格式,意思是“对„„怎样”。

5、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列子》

6、晋侯谓庆郑曰:“寇深矣,若之何?”《左传》

7、巫妪,三老不求还,若之何?《史记》

二、否定句里代词作宾语 这一类宾语前置实际包含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未”等或表示否定的无定代词“莫(没有谁)”。代词宾语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2、子[不]我思,岂无他人?《诗经》

3、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后汉书·张衡传》(从有书籍记载以来,还没有过地动仪这种东西。)

4、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论积贮疏》

5、以国之多难,[未]汝恤也。《左传》

6、[毋]是剪弃。《左传》

7、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孟子· 许行》

8、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9、莫余毒也已!《左传》

(楚国统帅令尹子玉自杀身死,晋公高兴地说:“再没有人危害我们了”)

10、此道之塞久矣,而世主莫之能发也。《商君书》(这条道路被堵塞已经很久了,而当代君主没有谁能打通它。)用否定词“弗”“勿”表否定的否定句,一般不带宾语,偶尔有带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也要放在动词前。如:

11、今大臣执柄独断,而上[弗]之收,是人主不明也。《韩非子·孤愤》

12、然民虽有圣知,[弗]敢我谋,勇力[弗]敢我杀。《商君书》

如果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否定句,也不用宾语前置这种格式。如: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战国策》 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律,远没有疑问代词宾语前置严格。在先秦古籍中,也可以找到不少否定句代词宾语不前置的例子,例如:

有事而不告我。《左传》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

三、宾语用代词复指。

所谓“宾语用代词复指”是说动词的宾语前置,在宾语和动词之间插入一个“是”或“之”字,这个“是”或“之”仍然是代词,作用复指提前的宾语。有的语法书把这种“是”字或“之”字叫做助词。例如:

1、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八年》

2、今吴是惧而城于郢。《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3、谚所谓“辅(颊骨)车(齿床)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左传·僖公五年》

4、寡君其罪之恐,敢与知鲁国之难?《左传》

([晋大夫说]我们的君王正担心着他自己的罪过,还敢过问鲁国的危难吗?)

有时还用“实”复指,如:

5、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辅。《左传》

前两个例句用“是”复指,后两 个例句用“之”复指,这种宾语前置用代词复指的特殊句式,同上面所讲的两 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是不同的。它的宾语不限于疑问代词或代词,往往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试比较:

宋(何)罪之有?《墨子》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商君·更法》

(古代的政教各不相同,[我们]效哪一个古人;帝王不相因袭,[我们]遵循谁的礼制)

这种格式,宾语前置是为了强调宾语,试对比“今吴是惧”和“今惧吴”、“其虞虢之谓”和“其谓虞虢”,复指宾语前置的句式比一般的动宾式语气要强得多。

现代汉语中没有这种特殊的宾语前置的句式。我们需要注意,不要把这种前置宾语误认是全句的主语,把“是”或“之”看成另有所代。这样就会同另一句式混淆起来。试比较: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

不复,寡 人是问。《齐桓公伐楚》

岂不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同上)

都是名词+“是”+动词,一个是主+宾+动,一个是宾+“是”+动,这种情况我们要根据上下文意思认真辨别。会产生这种情况,是由于“是”字既可以作前置宾语,又可以复指前置的宾语,因此两种句式有时候在形式上就发生了重叠。

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还可以在宾语前面加上语气词“惟(唯)”,构成“惟(唯)„„是„„”或“惟(唯)„„之”。

6、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左传·宣公十二年》

7、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左传·成公二年》

8、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

9、[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荀子·不苟》

(只是确守仁,只是实行义

唯„„之为)

这种“唯„„是(之)„„”式,语气很强烈,不仅突出了宾语,而且还表示动作对象(即宾语)的单一性、排它性。“唯利是视”就是只考虑利,而不考虑别的。现代汉语中还保存了一些 这种格式的成语:“唯利是图”。

这种宾语前置用代词复指的格式,宾语本身也可以是代词,遇到这种情况,复指代词只用“之”而没有用“是”的。如:

10、语曰:“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谷梁传·僖公二年》

11、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论语·阳货》

由于这种前置的代词宾语再加复指的格式形成的是“是之谓”“此之谓”的的结构,已经是一种凝固结构。例如:

12、是之谓政令行。《荀子·王霸》(叫它)

13、此之谓不朽。《左传》

这种结构虽然可以译作“这就叫做”,但古今的结构却不同。现代汉语的“这”是主语,而“是”、“此”是宾语,“谓是”、“谓此”,直译“叫它作„„”。又如:

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氏之世”,此之谓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四、古汉语中表示行为数量时的词序问题

古汉语表示行为数量,同现代汉语有两点不同的地方: 1)现代汉语表示行为的数量,一般都要用动量词,古汉语不用。2)现代汉语表示行为数量,一般是把数量词放在动词的后面作补语,而古汉语是把数词放在动词的前面,作状语。例如:

1、又与之遇,七遇皆北。《左传·文公十六年》

2、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九距之。《墨子》 “七遇”是接战七次,“九设”是“设置了九回”,“九距”是“抵挡了九回”。又如:

3、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

古代汉语中还有一种表示动作行为数量的方式,即把数词用作谓语。例如:

4、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

《战国策·赵策》

5、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史记》 这是为了强调行动动作的数量。

第三篇:颠倒词序妙趣横生

颠倒词序妙趣横生

一次,著名漫画家方成去某酒厂参观,厂长见到方成疾步上前:“久闻大名!”方成热情地与对方握手:“大闻酒名。”没想到,这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后来竟然成了这家酒厂的广告词。可见,颠倒词序有时候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黄永玉做客郑州越秀书院,与中原贤哲进行了一场艺术对话。在这次对话中,黄永玉的开场白很特别:“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一见之下,雷从耳出。”别人口中的恭维话,在黄永玉口中却成了巧妙的谦辞。

一个饭店,有个跑堂的看外面进来了一个阔人,问这里有什么吃的。堂倌就很客气地讲:“您吃什么有什么。”一会工夫,一个穷酸的贫民走进来,也问有什么吃的,堂倌看看他说:“你嘛,你有什么吃什么。”这个堂倌的回答,一个是“吃什么有什么”,一个是“有什么吃什么”,用词一个未换,只是词序颠倒了一下,那种嫌贫爱富的势利小人的丑恶嘴脸却暴露无遗。

著名媒体评论员**说周迅的声音嘶哑:“你见她人十七八,听她声音七八十。”老梁这样颠倒词序,突出周迅的声音特点,让人们对周迅的声音特点能被形象地感知。报刊编辑为了使自己的出版物夺入耳目,更是使出浑身解数。《上海小说》:“是名家写的好看小说,非名家写的看好小说。”《海上文坛》:“大众文化精品化,精品文化大众化。”《买卖世界》:“看《买卖世界》,做世界买卖。”

张口说话,执笔行文,词序排列,不可不慎。但颠倒词序作为一种表达手法,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表达不同凡响的意境,刻画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表现特性独立的处世哲学,取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第四篇:常见词序小结

1、在“so + adj.+ n.”结构中,若名词是可数名词单数,不定冠词要放在形容词乊后。

She is so a good teacher as your father.(误)

She is so good a teacher as your father.(正)

2、当形容词修饰复合不定代词时,形容词应放在复合不定代词的后面。

3、here, there, upstairs, downstairs, home, below 等表示地点、方位的副词也可以用作定语,但须放在所修饰的名词乊后。

4、always, often, usually sometimes 等频度副词常放在实义动词乊前,be动词乊后。

5、enough修饰形容词或副词时,常放在所修饰词的后面。

6、else 用作定语时,常用来修饰疑问词或复合不定代词,并放在这些词乊后。

7、当so, too等修饰形容词,且形容词又修饰可数名词单数时,其词序为sotoo + adj + aan + n;such, quite, rather等词修饰形容词 且形容词又修饰可数名词单数时,词序为suchquiterather + a an + ad j+ n.8、“Would you please …?”用于委婉地提出建议、请求等,其否定形式为“Would you please not do …?”

9、had better 的否定形式是直接把not放在had better 乊后.10、当all, both等词用作定语修饰名词,且名词前又有定冠词the限定时,all, both等应放在乊前.All the students are here.11.由及物动词和副词构成的短语动词后面跟宾语时,若用代词作宾语,那么,代词要放的动词和副词乊间。Pick it up!

12.当more和数词或表示数量的词语一起修饰名词时,应置于名词乊前, another 则应该放在数词乊前。We need more a few books.(误)

We need a few more books.(正)

第五篇:英语词序 典型例题

多个形容词修饰名词时,其顺序为:

限定词--数词--描绘词--(大小,长短,形状,新旧,颜色)--出处--材料性质,类别--名词

a small round table a tall gray building a dirty old brown shirt a famous German medical school an expensive Japanese sports car 典型例题: 1)Tony is going camping with ___ boys.A.little two otherB.two little otherC.two other little D.little other two 答案:C。由“限定词--数词--描绘词--(大小,长短,形状,新旧,颜色)--性质--名词”的公式可知数词,描绘词,性质依次顺序,只有C符合答案。2)

1、冠词(article)定冠词(DEFINITE ARTICLE),3)限定词

4)不定冠词(INDEFINITE ARTICLE),零冠词(ZERO ARTICLE)5)

2、形容词性的代词物主限定词(POSSESSIVE PRONOUN DETERMINER),my, your, his, her, our, your, their,its.6)

名词属格(GENITIVE NOUN),John's, my friend's.7)

指示限定词(DEMONSTRATIVE DETERMINER),this, that, these, those, such.8)

关系限定词(RELATIVE DETERMINER),whose, which.9)

疑问限定词(INTERROGATIVE DETERMINER),what, which, whose.10)

不定限定词(INDEFINITE DETERMINER),no, some, any, each, every, enough, either, neither, all, both, half, several, many, much,(a)few,(a)little, other, another.11)

3、数词(numeral)基数词(CARDINAL NUMERAL)和序数词(ORDINAL NUMERAL)12)

倍数词(MULTIPLICATIVE NUMERAL)和分数词(FRACTIONAL NUMERAL)13)

4、量词(QUANTIFIER)a lot of, lots of, plenty of, a great of, a good deal of, a large of, a small amount of, a quantity of, a great of, a good number of等。限定词的相互搭配关系为:前位+中位+后位

中位限定词包括:

冠词:a(n), the

指示代词:this, that, these, those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my, your, his, her, our, etc

名词属格:Jim’s, my mother’s

不定代词:some, any, no, every, each, either, neither, enough, etc

连接代词what(ever), which(ever), whose, etc

前位限定词包括:all, both, half;double, twice, three times, etc;one-third, two-fifths, etc;what, such,(a / an)等。

后位限定词包括:one, two, three, etc;first, second, third, etc;next, last, other, another, etc;many, much,(a)few,(a)little, fewer,(the)fewest, less,(the)least, more, most;several, plenty of, a lot of, lots of, a great / large / good number of, a great / good deal of, a large / small amount of;such等。

2)One day they crossed the ____bridge behind the palace.A.old Chinese stone B.Chinese old stoneC.old stone ChineseD.Chinese stone old 答案A.几个形容词修饰一个名词,他们的排列顺序是:年龄,形状,大小+颜色+来源+质地+用途+国家+名词。

3)----How was your recent visit to Qingdao?----It was great.We visited some friends,and spent the ___days at the seaside.A.few last sunny B.last few sunny C.last sunny few D.few sunny last 答案:B。本题考查多个形容词的排序问题。一般与被修饰形容词关系密切的形容词靠近名词;如果几个形容词的重要性差不多,音节少的形容词在前,音节多的方在后,在不能确定时,可参照下表:

限定词+数量词(序数词在前,基数词在后)+性状形容词+大小、长短、高低等形体+ those + three + beautiful + large + square 新旧+颜色+国籍+材料+名词 old + brown + wood + table

下载(六)古代汉语的词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古代汉语的词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代汉语整理

    填空题 《十三经注疏》 《周易》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旧题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诗经》 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周礼......

    古代汉语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不属于双音合成词的是() A、若舍郑以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B、乃筑诸侯之馆、 .. C、寡君闻命矣 .. D、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日益骄固 ........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通论配套练习题(北师大) 汉字练习第一套 1.填空: (1)汉字形体演变六个阶段中的前四个阶段及其代表字体依次是: 商代的甲骨文、▁▁▁▁▁▁▁▁、▁▁▁▁▁▁▁▁、▁......

    古代汉语

    第五课 五柳先生传 一字: =吝 二虚词:1 、“因以为号焉”:“因”,连词,于是、就:“焉”,句尾语气词,表提示语气。1 、“或置酒而招之”:有时候(肯定性无定代词)2 、“曾不吝情去留”:语......

    古代汉语

    季氏将伐颛臾 原文: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

    古代汉语(汇编)

    名词解释 1.小学:汉代称文字学为小学,因儿童入学先学文字。隋唐以后,范围扩大,成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的总称。至清末,章炳麟认为小学之名不确切,主张改称语言文字之学。 2.韵......

    《古代汉语》

    一、古代汉语的定义、分期及它的两大系统等 1、古代汉语,就是指我们的祖先长期使用的汉民族的共同语,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 2、古代汉语的历史分期:古代汉语的书面形式从有......

    古代汉语[本站推荐]

    第三单元语法(上)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举例说明词类活用的条件。 二、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三、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是属于哪类活用(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