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就业指导工作总结
就业指导工作总结
自1998年的高校“并轨”、扩大招生开始,可以说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了空前的跨越式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产业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毕业,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即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每年特定时间都会成为各大媒体的焦点。大学毕业生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件大事。大学生就业难原因何在1.1 认识有误区
(1)扩招惹的祸。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生高峰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2年的145万猛增至212万人,2004年再增68万,达280万人,到2005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可能将突破340万,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一年紧过一年。于是,许多家长和学生抱怨:都是扩招惹的祸!
我国大学毛入学率虽已接近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15%的起点指标,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仍只占总人口的5%左右,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50%以及从业人口中高学历比例1/3相比,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远未到过剩的程度,我国大学毕业生的饱和性失业是不存在的。教育部对部分高校6 000多名毕业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显示,期望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的学生高达66.67%,仅有6.37%和2.59%的人选择内地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至于乡镇、农村及边远地区几乎没有人愿去。可见毕业生就业难、人才过剩只是相对过剩,相对人才集中的大城市、大企业和大公司而已,在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则是绝对不足。
(2)大学毕业必然是精英。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几十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越来越趋近大众化。而广大学生及其家长对毕业生就业的看法依然停留在十几年前精英教育阶段的观念上: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是“精英”,一定得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因此,毕业生及其家长十分强调单位的性质、行政级别(或企业规模)、中心地理位置及起点待遇等。所以观念不能及时革新,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是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刚毕业的大学生从各方面来看创造出的价值都是有限的,因此应理性地给自己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
(3)高学历等于高就业能力。这是目前我们社会的普遍误区。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误以为高学历等于高的工作能力。事实上,知识是头脑中的经验系统。能力是与活动要求相符合并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个体固定下来的概括的心理活动系统。二者的发展并不一致,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
高等教育是学术性、专业性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的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的专业教育。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形成了过分偏重学术性专业教育的特点,因此这种教育下的高校毕业生更容易出现知识与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就业需要的是相关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这些显然是相当一部分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毕业生所缺乏的。
1.2 整个社会就业现状差强人意
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主要与一个国家就业需求状况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经济政策失调有关。我国正处于转型期,政府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转轨迫使国有 1
单位减员增效,吸纳能力大幅下降。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目前面临来自约1 400万国企下岗失业人员、1.5亿农村富余劳力和近1 000万城镇年度新增劳力的巨大压力。政府一直在努力通过发展服务业等多种途径缓解压力,但据权威预测,中国未来3~5年,每年城镇需安排2 200~2 300万人就业,即使经济保持7%~8%的增长率,仍会出现每年上千万的“工作缺口”。在社会就业市场的吸纳能力没有相应增长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的本科生相继毕业,一年多于一年。因此,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引人注目。
1.3 高等教育本身存在问题
我国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计划经济痕迹依然浓重,没有与市场“零距离”接触。首先高校培养层次比例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各层次就业率与同期招生数层次结构呈反向,研究生供小于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大于求。其次,高校现有学科专业结构存在问题。学科专业供求错位,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这样势必造成课程结构的僵化,闭门造车,脱离实际。学校不能以市场需要、知识结构需要为导向,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急需调整。第三,重学术教育轻职业教育。不管什么类型、什么层次的高校都一味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靠拢。毕业生多数要走向生产第一线,而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课程设置都偏重学术性,忽视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培养,学校教育与市场要求的严重脱节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对策思考
2.1 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
2.2 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
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2.3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教育部每年公布的各大高校就业率必然给学校施以压力和动力,学校只顾教育不管就业行不通了。
(2)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3)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4)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5)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自主创业是个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形式。目前,上海市已出台了大学生创业培训试行方案,并首次设立了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上海创业教育培训中心,其创业培训规划包括入门培训、实务与创业培训、个性化辅导和开业跟踪扶持。大学生创业培训实施政府补贴,由劳动保障部门委托具有资质的创业培训机构负责实施。有志创业的大学生可以先培训充电、后创业实践,虽然在毕业时自主创业的学生终究只是少数,但是对所有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训练是必要的,努力培养他们创业的能力与素质,增强创业意识,为他们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自主创业、岗位立业作好准备。去年年初江苏大学成立学生创业学校。武汉大学也宣布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并组织专家教授编写创业课教材,在全体本科生中增设“创业课”,教有能力的学生“做老板”。对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和素质要求、实施途径及发展趋势等的研究,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引导等也是高校应加强研究的课题。
如果说高考是万人过独木桥,那么大学生就业就像是在浩瀚无边的沙漠中寻找绿洲,机会到处都有,看你怎么把握。我想,只要我们把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拥有实力的同时加倍努力,不断学习新事物,做到思路清晰,行动一致,没有什么不可以
第二篇:就业指导工作总结
就业指导工作总结
就业指导工作是搭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桥梁,是辅导员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而辅导员是和学生接触最多、关系最紧密、最了解学生专业特长和个体特点的老师。加强辅导员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对促进学生就业显得尤为重要。
1、不断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做学生就业的引导者
我校辅导员大多数都由年轻教师担任,辅导员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直接管理者和指导者,是就业工作的骨干力量,做好学生就业工作,就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习指导、心里疏导和生活辅导。辅导员除了应该掌握就业工作的专业知识,还应该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语言学、交际礼仪学等就业相关知识。只有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辅导员,才能当好学生健康成长中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帮助学生分析专业前景、当前的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鼓励和帮助学生把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等与社会需求、行业发展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就业观。对于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挫折,辅导员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帮助学生进行客观分析,缓解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增强就业指导的时效性。因此,只有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学生就业中的指导作用。
2、加强实践,完善就业专业知识,做学生就业的指导者
现在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不能简单理解为行政工作了,而是一门新兴的学问,是一项专业性很强而且十分紧迫的工作。从事此项工作需要掌握系统的咨询与指导、信息的采集与处理、职业素质测评、职业设计和帮助实施等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透彻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和法规,使自己在就业指导方面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与科学性。辅导员对自己学生的家庭情况、社会背景、求职能力、个人特长、心理素质、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身体状况最熟悉,是学校帮助学生就业开展个性化求职方法与技巧指导的主力军。辅导员要不断完善就业指导的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的方法技巧,增强对学生就业工作的指导能力和个性化的指导。加强就业指导专业知识的学习既要积极参加就业指导的专题培训,又要加强平时的不断学习积累;既要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学习,又要不断进行实践锻炼;既要重视就业指导知识的学习,又要加强相关学科的互相促进和综合提高。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就业水平的提高。
3、建设平台,确保就业信息的双向流动,做大学生就业的推荐者
掌握每个学生的专业特长、性格特点,了解他们的从业意向;掌握用人单位信息,了解用人单位的专业要求,岗位需要。只有对人才的输出及输入双方充分掌握,才能有的放矢地架设对应的桥梁。为了做到对自己的学生情况及就业渠道了若指掌,辅导员应建立学生信息档案库、学生家长信息库和用人单位信息库三大信息资源平台,为充分了解学生就业特点、挖掘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打下基础。建立学生信息档案库应按照不同学生情况进行归类,把握学生求职心态,做到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专业特长、家庭背景等情况了然于胸;建立学生家长信息库能充分利用学生家长的关系网络,争取学生家长的渠道资源,寻求各种就业机会;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可以系统了解用人单位基本情况、用人特点、人才需求及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辅导员应积极主动地为毕业生收集用人信息、联系单位、拓展就业渠道,并及时发布就业信息,保证就业信息传达及时、畅通。要指导学生按照自身特长、能力特点筛选有用信息,合理定位,促进毕业生资源的合理配置。
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作为在学校和学生接触最多、关系最亲近的辅导员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大学生就业中所担任的重要角色,认识到就业指导工作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及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辅导员要明确自身定位,不断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就业指导的专业能力,熟练掌握就业相关政策,加强学生就业的总体设计,建设学生及用人单位信息平台,实现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导师、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就业技巧的解读者,不断增强就业指导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和不断提高。
第三篇:就业指导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时间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中进入学生会就业指导部工作已经有一个学期了,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感觉自己学到了许多,成长了许多,认识了许多朋友。从一开始对我们部工作的一头雾水,到现在对工作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这其中不仅包括我的努力学习,更多的是部长的教导和帮助。
这一学年我的工作总结和体会主要如下:
1、在此次翻译学院举行的第八届外文歌曲大赛中,我部也参与其中,与学生会的各部互相合作,为比赛的圆满成功尽了一份力。
2、在我校举办以 “明职业方向,为人生掌舵”为主题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宣传咨询周活动中,我们就业指导部积极带领我院同学积极参加,使同学们了解自己的职业性格,对未来的职业规划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3、邀请山东五征集团的副总经理刘新新博士做关于市场研究报告,此次此次报告有利于增进同学们对市场学的了解、开阔视野、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对同学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具有深刻意义。
作为一名新干事,加入就业指导部以后,我受益匪浅。在工作时我接触到许多人,不仅提高了交际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工作能力,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益处。在整理资料时,由于是加入这个集体的第一学期,对具体的工作不是很了解,所以没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是在帮助学长们工作的同时学到了很多东西。工作时,一定
要积极主动的去思考每件事,积极寻求最好的方法去完成工作,同时一定要确保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工作,而且工作前一定先做好具体的工作计划,做好明确的分工合作,确保每件事都安排妥当,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对待工作一定要有严谨的态度,尤其是写材料时一定要注意措辞、文件格式、时间等小的细节问题。
总而言之,经过这一学期的工作,我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不断地完善自我,锻炼自己,使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我也期盼在下一学期的工作中,一学期学到的运用到实践中,好好的去完成每一件工作,为我们部的发展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就业指导部
王敏
2010年12日 能把这 月19
第四篇:2010就业指导工作总结
专升本专业分部2010就业工作总结
2010专升本专业分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已接近尾声,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齐抓共管责任到人
按照学院的要求,在就业指导中心的指导帮助下,我部严格贯彻
学院就业工作的要求,紧紧围绕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强化就业指导、管理和服务功能,积极探索,齐抓共管,责任到人。专升本部就业指导工作总负责人:郭立青。
就业会议召开就业活动策划及就业意向统计负责人:杨翠苹、苗江欢
二、工作内容
1.健全各项制度,明确责任:建立健全了就业有关的各项规章
制度,制定了合理的就业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2.工作会议:我部定期召开就业工作专门会议。每学期召开两
次就业工作会议,并有完整的会议记录;
3.思想教育:我部针对不同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重
点加强了毕业生的择业观教育、自主创业教育,引导毕业生到基层等;
4.加强教育,科学指导:我部就业指导由课堂内集中指导与课
堂外分散个别指导相结合。集中的就业指导紧密围绕职业生涯设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择业能力,讲授求
职择业技巧,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好评。同时,我部辅导员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给予广大学生热情的帮助和无私的关怀,对学生进行分散的个别指导,发挥了较好的效果;
5.开发就业市场、拓宽渠道: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是做好毕业生
就业工作的一个前提。认真组织学生参加我院组织的毕业生双向洽谈
活动。解放军371医院、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等知名医院面向我院毕业生先后进行了专场招聘。我部在毕业班学生、干部中选出了负责人,各班建立了信息小组。当有用人单位招聘时,及时发布消息;
6.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我部定期对在校生进行择业调查,对市场需求进行预测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和就业结构分析并及时总结撰写调查报告。
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的措施
通过总结,我们感到我部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院有关领导的指导和关心下,做出了一些成绩,但与学院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工作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其主要表现在:
一是就业指导的经验不足,部分毕业生就业观念还需要转变;二是开拓市场的视野不广,还缺乏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三是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工作思路创新不够。
四是对就业工作的投入在设备、经费上的投入明显不足。各部均没有单独的就业经费,开展就业活动能力有限。
五是就业教育尚不规范,缺乏长效性。
针对存在的不足,我们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一、是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努力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较高是我系就业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对此,我部将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进行国情区情教育和就业政策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确立切合实际的就业期望。
二、是通过积极拓展区内外就业市场,充分利用网上市场,促进我部毕业生就业。当前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除观念上的原因外,主要还是供求信息的不平衡造成的,因此,要进一步拓展区内外就业
市场,充分利用网上市场,努力为毕业生提供充足就业信息;
三、是进一步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学风建设,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四、是加强理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大胆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提高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预见性。
五、将就业工作作为人才培养成败的重要标准,不仅在观念上重视就业工作,更应该在日常管理各方面体现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六、建立就业指导长效机制,尤其在队伍、经费、工作内容等方面要具体化、长效化、常态化。
七、继续努力转变我部学生就业观念,加强各类职业教育培训,加大创业教育力度。
以上是专升本专业分部2010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有不足之处,恳请各级领导批评指正,我们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取长补短,为今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而努力!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专升本专业分部
2010年12月26日
第五篇:就业指导办年终工作总结精选
就业指导办年终工作总结精选
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就业指导办年终工作总结精选》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X年,在厅党组和主管厅长领导下,在相关处室支持下,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领会中央和省委精神,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中央保持一致。积极履行一把手职责,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着力抓好处室业务工作,创新举措,服务为先,带领全处同志取得了工作新进展,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报告如下:
一、加强处室建设方面
重视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认真开展处室“争先创优”活动。按照“工作争先,服务争先,业绩争先”和“学习优、作风优、素质优”的要求,组织大家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强化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带领大家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率,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认真落实处务会等规章制度,坚持民主议事机制,经常开展谈心交流,合理分解工作任务,狠抓工作督促落实,确保了目标任务完成。
在班子建设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尊重其他同志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求真务实,形成了分工合作、团结进取良好风气。在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方面,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各项工作纪律,以身作则,加强管理,防患于未然,营造了廉
政勤政工作环境。
二、开展业务工作方面
(一)谋划工作重点,开展学习交流,凝聚工作合力 一是及时召开全省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相关要求,部署全年重点工作,主要是强化毕业生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大力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活动、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积极做好毕业生需求信息服务。二是组织考察学习。带领设区市主管局长及部门负责人赴外省学习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做法,开阔工作思路。三是召开xx省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研讨会。组织人社部门、高校、用人单位就毕业生培养、推荐、接收、使用问题进行交流研讨,促进高校、企业和人社部门三方沟通与理解,形成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合力。
(二)加强队伍建设,创新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一是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培训班。落实省政府“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要求,通过提升一线就业指导人员业务水平来推进就业指导服务,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共培训就业指导人员和教师120多人。二是开展就业指导进市场、进校园活动。发挥就业指导专家团作用,组织就业指导专家在毕业生就业市场开展咨询服务,并发放《国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百问》5000份,受到毕业生欢迎,得到领导肯定。针对高校和学生的需求,组织毕业生就业指导专家进入校园举办就业创业指导讲座,并发放毕业生就业指导资料千余份。三是开设“xx省双困
毕业生就业指导网络学堂”。通过网络方式免费为就业困难和家庭困难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课程、就业指导咨询、职业规划和择业指导等服务,共为8个市1000 名“双困生”发放了免费学习卡。
(三)拓展就业指导服务,推进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指导培训 为提升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能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及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培训工作的通知》。适时召开了毕业生就业指导培训工作现场会,推广沧州市 “双新”培训做法,督促各市做好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指导培训。全年全省共举办各类培训班90期(场),培训未就业毕业生18040多人,推荐就业6980多人。
(四)加强需求信息服务,促进供需信息对接
一是年初征集发布XX年毕业生需求信息共890多家单位3200多条,岗位近3万个,引起了燕赵都市报、网易新闻中心、中新网等省和国家媒体的广泛关注。印制发放《xx省XX年毕业生需求信息》报刊10000份。二是发挥调动各市就业信息员作用,常年收集发布毕业生需求信息,为毕业生择业和用人单位招聘服务,累计发布253740个岗位信息。三是组织参加教育部、人社部联合举办的毕业生网上招聘周活动,每季招聘周组织5个市级就业服务网站参加,并向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网报送200多家单位的需求信息。四是设计建成了“xx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信息网”,搭建了便捷、适用的就业指导网络平台,提升了就业指
导信息服务水平。
(五)严格监督管理,规范校园招聘活动
一是认真落实《xx省校园招聘会管理暂行办法》。严格审批备案,加强监管指导,保证了校园招聘活动安全有序。共审批备案校园招聘活动25场。二是开展了工作督导检查。深入部分中直、省属、市属高校了解校园招聘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听取学校的意见建议,督促落实《校园招聘会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三是指导各市做好校园招聘活动管理。帮助市属高校和中专学校办好校园招聘活动,促进毕业生就业,确保招聘安全,取得了良好效果。各市共审批备案校园招聘活动78场。
(六)提升档案管理服务水平,做好档案转递管理工作 一是实施档案室升级改造。改善了档案保管条件,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