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建设创新型国家
题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北 京 工 商 大 学
学生姓名:
专业: 2011年秋季研修班会计学学号: 12020111119
一、基本概念和内容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提出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二、研究文献的综述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完善,在经济大环境发展的影响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在此前提下,党中央要求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建设强大的原始科学创新能力,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科技革命中把握先机并从容应对,从而形成强大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科学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当今发展的需求,结合世界经济环境发展大趋势,作出了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因此我国必须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指向,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在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实行自主创新。
三、进一步研究的具体问题及现实意义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而建设创新型国家又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国家外部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从制度、体系,从政府、企业多方面进行完善和努力。制度是一切政治经济行为有序发展的保障,有力的制度执行可以规范现有的创新体系,加大自主创新积极性,同时引导我国在通往创新型国家道路上的良性发展。因此,本次研究主要从政策或制度角度出发,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举措。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
1、阐明提高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
(1)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目前,全世界公认的创新型国家已经有20多个,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丹麦、芬兰、瑞典、新加坡等。2000年以来,我国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以年均23%的速度增长。2009年R&D经费投入强度,即R&D经费支出与GDP之比,达到1.7%,创历史新高。尽管从数据上来看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与自身相比有所提高,但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因此,必须深化科技改革,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为创新驱动型,以适应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趋势。
(2)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完善资源配置、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我国自然地理条件复杂,资源种类齐全,但资源质量不高,自然生产力低。且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人均资源占有率低下,众多人口对有限资源的需求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如此现状,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
新能力是根本出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水平不断发展将大大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完善资源利用配置。同时提升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分配方式的合理性,达到有限资源使用最大化。
当今时代,科技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可以避免在生产技术上依赖于他人,在产品销售上受制于他人。拥有创新优势,可以在发展上掌握主动,站稳市场,获得与外来产品对抗的能力。要想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复杂的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之位,就必须把科学技术置于优先地位,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在政策或制度方面的举措
(1)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提供资金筹集简便途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建立创新型国家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在企业的执行上。因此,充分调动企业自身创新积极性对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国家至关重要。从制度上要给企业宽松的环境进行自主创新,同时引导并鼓励企业在技术创新上有所突破。可从税收及融资制度上加以改变。税收方面可对高新技术等企业可在现有基础上降低其研发税负;重新整理规范自主创新领域与行业,对不同类别的创新技术有重点地实行不同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企业进行自主创新。企业如果愿意帮助学校或者其它研究机构进行科学研究,政府可以适当对其给予减税,增加企业投入到科技领域的积极性。融资方面需简化企业研发技术融资的审批手续及流程,提供多种融资方式,尤其对于小型技术企业可提供专项技术研发基金。同时制定出合理的还款方式,可按不同还款比例分期偿还,以便加速企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投入资金变为技术产出、技术更新带来的经济效益重新转化为资金、资金的再投入转化为更高层次技术研发的良性循环。
(2)坚持人才培养,为自主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企业要创新,国家要创新,必须要有一定的人力资源来支撑。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另一关键。发展优秀科技人才队伍不在一朝一夕,需要持续不断地执行相应制度措施,从基础做起,有计划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首先,从教育体制上就要有所保障。培养大批技术型人才要从娃娃抓起,坚决推行素质
教育,提高师资水平,在城市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加大制度执行力度保证乡镇等地的教育水平。将技术研发与技术实践相结合,培养人才全面发展。其次,完善制度以提倡创新精神,营造集体创新氛围。政府要和企业相互配合培养创新人才团结协作、钻研科学的精神;要具备相关政策保护科技人员的创新成果,同时支持鼓励科技人员勇于创新。再次,吸引创新型人才,扩大队伍,保证人才不对外流失。可有计划地提高科技人员的待遇水平,完善职称和人员选拔制度,使专业技术人才术业有专攻,有更好的空间施展其才华。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政府已经在财政政策、研发投充、物质奖励等多方面作出努力,鼓励企业及全社会加大研发力度、加强自主创新,書关政策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我国的自主创新程度在近几年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但对于我国来说,未来的创新型国家建设之路还很长,需要政府和企业互相配合,在体制、机制、文化、国民素质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共同打造出一个协调的创新环境,激发社会各界对于自主刓新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N].新华网,2007:1
第二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建设创新型国家
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着眼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要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现在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资本和土地资源等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会出现递减趋势,而体制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和科技创新将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努力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推动经济增长由资源驱动、资本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战略性转变。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增长向创新增长的转变,实现科学发展,只能依靠科技创新,提升整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所以,我们要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就要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人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资源开发观念,由注重开发自然资源转向注重开发人力资源。正由于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围绕着创新型科技人才展开的争夺,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挖掘人才已成为日益激烈的全球争夺战。越是素质好、层次高、专业成就突出的专门人才,国际流动的频率越高,各国的争夺也就越激烈。目前,发达国家普遍加大了在全世界搜寻、吸引、利用人才的力度。全球范围的人才争夺,要求我们必须以国际化的眼光来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营造良好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使创新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充分发挥作用。创新是多层次的,包括科研院所进行的原始性创新、企业进行的技术创新和广大工人农民开展的群众性创新。因而,创新型人才也是多方面的,蕴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我们必须着重加强三个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特别是以中青年为主体的创新型领军人才;二是加强党政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加强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有了这样一支规模可观、结构合理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有了保证。
第二,建立健全鼓励自主创新、优化创新环境的体制机制,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有效促进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形成。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来提高创新能力。一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特别是要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还要加强国家科研机构在整个国家创新体系当中的骨干和排头兵作用,加强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二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知识产权制度是实现国家技术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其实质是在保护创新者利益和积极性的同时,促进技术合理、有偿扩散。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我们遵守国际规则的需要,也是保护我们自主创新成果的需要,没有
一个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制环境,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削弱。因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鼓励自主创新至关重要。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通过完善法律和加强执法,扩大宣传教育,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落实到各个环节,形成激发创新热情、鼓励创新行为和提高创新回报的社会环境。三要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一般地说,生产者采用新技术的动力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利润。但创造和使用新技术需要付出追加成本,只有在新技术能让生产者获得收益时,他才愿意用新技术来取代原有技术。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技术创新体制和机制,使创新有利可图。要加大对自主创新的财政投入,实施激励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和支持自主创新的金融政策,实施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引进政策,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推进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加强对自主创新的统筹协调。第三,突出企业在科技自主创新中的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市场经济下,企业是生产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高技术条件下,首先开发新技术的企业,往往能在一定时间内享有对该项新技术的垄断所带来的高额利润,又能凭借它对某一领域应用技术的垄断继续断开发出新技术,并在较长时期内享有垄断收益。对技术高收益的追逐和激励机制,是当代科技型企业争相自主创新的动因。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把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其科技创新体系都是以企业为主导。我们要进一步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使企业主动和研究院、设计院和高校结合,真正成为科技开发和科技创新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和利益主体,增强创新意识。
第三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着眼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要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一.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
作为创新型国家,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1)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即R&D(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3)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4)创新产出高,目前世界上公认的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99%。
二.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在一系列政策的有力实行下,我国经济获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产生的一些问题也很尖锐。(1)与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大,我国经济发展主要是以资源为主导的,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不成熟,使我国的资源利用程度不高,遭到了很大程度的浪费,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趋严峻。(2)经济发展成果分配不均,致使我国贫富差距悬殊,一定程度上使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受挫,影响经济增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3)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们重引进而轻消化吸收和创新,造成了不断重复引进和对国外技术的持续依赖,打压了自主创新的发展。
因此我国需要通过大力推进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可持续增长。
三.中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
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四.中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若干措施
(1)前提
全面实行“创造力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前提。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不完全的″智力教育″<因为它不鼓励想象和发散思维>,实质上就是″记忆力教育″,其特征是死记硬背、以单一的学习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学用脱节、脑手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多为高分低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缺泛探究精神、难以适应社会生存的″读书人″。这种″记忆力教育″模式,是与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的教育模式是背道而驰的。″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教育模式的特征应该是:活学活用、以学分+技能+思维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因素评价学生的优劣、推行以用为主的学用结合、脑与手与身与五官的综合结合、鼓励发散思维及冒险精神、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主张学生的个性张扬、强调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等等。在这种教育模式培养下,学生大多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他们敢想敢干、思维敏锐、团结合作、社会生存能力强、能独立应付和解决许多新问题。这就是″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实用创新型人材,这种培养″创新型国家所需人材的教育模式就是″创造力教育″模式。
因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要有一大批符合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来承担起″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任,然而我国现行的″记忆力教育″模式,是无法完成这个艰巨任务的,所以,要想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必须要胡锦涛发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讲话改造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尽快地通过建立″ 创造力教育″模式培养出大批符合″创新型国家″需要的人材来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否则,届时的″创新型国家″只能是一只大海中随风漂荡的空船而已。
当然,要想在中国这个具有数千年传统影响力的泱泱大国,改造让国人既痛恨而又无法不″崇拜″的″记忆力教育″,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国家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果断决心;需要教育部门全体人员的直正自醒和积极行动;需要全国人民共同的正确理解和积极参与;需要全国上下关心和支持″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人们的共同努力和长期奋斗。
(2)基础
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是基础。
″创新型国家″有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国民的″创新素质″如何,因为创新的基根就是创造力,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国民的″创造力素质″如何。国民的″创新素质″包括:创造力意识、创造力人格特征、创造力知识、创造力思维、创造力技能、创造力体能、创造力运用实效等。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多数国民的创新素质尚处于低下状态,具体表现为创造力意识微弱-----缺泛主动意识、只能被动接受新生事物;创造力人格特征不足-----不敢冒险、不愿想象;创造力知识淡薄-----缺少学习创造力知识的机会;思维固化-----只习惯于逻辑思维和聚合思维;创造力技能单一-----无法满足创造的需要;创造力运用实效不佳-----企业及个人拥有的发明专利与发达国家相差太大、创造力产业的实力不显等。这样的国民″创新素质″是无法达到″创新型国家″的基本要求的。因此,要想完成″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就必须想办法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来满足″创新型国家″对国民″创新素质″的要求。所以说,全面提升国民的″创造力素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
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 ″,可以通过改造旧的教育模式、加大社会创造力培训的投入及力度、举办各类创造力活动、提高创造力者的各种待遇等途径来实现。
(3)重点
建设″创新型国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重点。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有良好的″创新环境″为之作铺垫的土壤。可眼下我国的″创造力环境″实在是不敢恭维:学校的″记忆力教育″模式;社会的剽窃、走后门、认人为亲、假冒伪劣、诚信缺失等陋习;传统文化中的不良影响——中庸之道和师道尊严;家长以我为主的独裁和溺爱;各电视媒体花样翻新而且自感良好的″智力节目″;同事间对冒尖创造者的冷嘲热讽;领导者对思维活跃者的压制;创新教育的神秘化、虚设化等等,这些现象都是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创新环境″应该是这样的:在学校推广创造力教育模式;在社会倡导诚实劳动、公平竞争、大力鼓励创新、积极保护创新成果免遭非法侵害;号召广大民众对传统文化中不利于创新的东西进行″扬弃″;动员各媒体改变观念,积极宣传创新信息及刊播创新报道和节目;把创新教育通俗化、实用化。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我国国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都会有很大程度的增强,人们将以创新为荣,以创新为傲。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但是,为了保证″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成功,我们就必须按照创新环境的要求去做、去努力地做
好。不然的话,创新型国家这颗充满希望的种子就会因为缺泛合适的土壤而无法正常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4)关键
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创新保护和鼓励机制″是关键,经过国家和国民的共同努力,在完成前述三个基本任务之后,我们又将面临着如何才能多出创新成果和如何才能保证创新成果不受非法侵害的二个实际性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涉及到创新人员个人或集体的创新积极性问题。在我国的现实国情中,存在着诸多影响甚至是扼杀人们创新积极性的不良现象:学术文艺界的剽窃成风、产业界的假冒伪劣猖獗、知识产权的法律执行力度低下;创新成果的奖励制度不完善、不规范;创新成果的申报程序复杂、手续麻烦;创新成果的转让和产业化的难度相当的大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从根本上阻碍了我国创新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我国创新人才缺泛、创新成果不足的严重后果。
要想保证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能够顺利完成,就必须要针对我国现实当中的不足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改进和制定出一整套完善的创新成果保护和鼓励政策、制度,并形成一种强有力的促进机制。这当中应该包括:完善知识产权法律的建设;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执行力度;大幅度提高假冒伪劣案件的违法成本;建全和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创新成果奖励政策和标准;加大对创新成果交流和产业化工作的宣传、中介的投入等等。
建立″创新成果保护和鼓励机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因为,没有良好的保护和鼓励机制,就没有国民的创新积极性,没有国民的创新积极性,就没有多数量、高质量的创新成果,没有多数量、高质量的创新成果,″创新型国家″也就 ″实力空虚″了,也就″名存实亡″了。
总之,建设创新型国家,既顺应了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也体现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必须贯穿于我们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因此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刻不容缓。
第四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_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09级英翻系李一萱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并将其放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八个着力点之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前提和基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目的和结果。事实证明,中华民族要发展、要富强,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积极进行自主创新,通过知识、文化、科技等等的创新活动,不断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最终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
自主创新包括三个不同层面的创新,即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在引进技术基础上消化吸收再创新。创新型国家主要是指一种国家发展道路。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努力寻求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一些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如中东产油国家,此谓资源型国家;一些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如一些拉美国家,此谓依附型国家;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学术界把这一类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
我国之所以要提出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这项战略任务,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此外,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的供应严重不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资源环境形势非常严峻,对经济发展构成日益严峻和紧迫的瓶颈约束。
二是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国际竞争从根本上说是科技的竞争,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重视基础研究,重点发展战略高技术及其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争取主动权。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根本出路。
三是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的现实需要。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在某些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四是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
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战略任务已提出,号角已吹响。当前,应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建立创新型国家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必须认真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只有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才能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第二,必须深化科技、教育体制的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三,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是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
第四,必须坚持“四个尊重”方针。要提高民族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努力培养和造就各类人才,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五,必须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知识经济时代,发明创造以及其他创造性智力成果更加显示其重要性。给予创新成果以智力成果权保护,是对创新精神的最有效鼓励。提高民族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依法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
第六,必须加强宣传和教育,努力营造鼓励科技人员创新的社会环境,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的社会风气。
第七,必须弘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高校拥有精英人才、齐全的学科、先进的科学研究基础设施和大量的科技信息,具备较强的知识创造能力、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和科技创新潜力。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担负着建设未来富强国家的重任,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应充分珍惜学校拥有的先天优势,珍惜在校的大好时机,急为国家而急,想为国家而想,倾尽全部力量投身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潮中。
1、要明确社会责任,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创新意识;
2、要刻苦学习,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创新型人才;
3、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努力探索、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
4、要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2011年5月
第五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背景材料:
1、面向未来的许多挑战,我国把“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重大战略,并且在十一五规划中,政府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2、05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
3、温家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4、党的《十一五规划》还指出:“……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关键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大力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支持开发重大产业技术,制定重要技术标准,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加强国家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鼓励应用技术研发机构进入企业,发挥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鼓励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优化创新环境。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5、06年1月9日,在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中部署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胡锦涛在会上宣布了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到2020年,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要从39%提高到60%以上,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要从1.35%提高到2.5%。
二、材料解析:
(一)是什么:
自主创新的内涵: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而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上把这类国家称为创新性国家。
(1)所谓原始创新,就是这个东西世界上没有,是自己发明的。集成创新,就是把别人的技术集合起来之后,组装成一个别人没有的,比如说把电脑的东西跟照相的东西搁在一块,组装成一个新的。第三种就是消化吸收了以后,提高创新,在别人的基础上创新。
(2)自主创新的三个关键要素:一是属于自己的;二是创造出来的;三是新的东西。
(3)自主创新不是放弃技术引进,而是要强化消化吸收再创新;也不是单纯的技术创新,还包括产业创新、产品创新和品牌创新。
(4)自主创新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重点跨越。不是一切领域都要原始创新,而是发挥优势,有些领域要尽可能实现原始创新,有些领域要实现集成创新,有些领域要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实现再创新,有些领域要通过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产品生命周期的再创新。
(二)结合材料,从经济、哲学、政治三个角度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原因、意义)。
经济学角度:
1、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匮乏,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2、资源、环境技术瓶颈对经济的约束要求我国加强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根本途径,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4、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有利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5、是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力的需要,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6、是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是当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哲学角度:
1、物质决定意识,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在全球性的科技革命给各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最重要的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坚持发展的观点。发展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体现发展的观点和创造性思维。
3、复杂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包含着多种矛盾,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4、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要求我们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以维护经济安全。
5、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重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科学研究重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目的。
政治学角度:
1、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政治领导。中共中央建议“十一五”规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对当今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体现了党的科学执政。
2、政府应履行经济建设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创造良好创新环境,来促进生产力提高和经济发展。同时政府重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政府更好地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必然要求。
3、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重视自主创新,才能使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增强国家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
(三)结合材料,从经济、哲学、政治三个角度说明党和国家该如何去实施这一战略。经济学角度:
1、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建立技术自主创新体系,在技术研发上也应该用市场来配置技术研发的资源。
2、加强宏观调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提高劳动者素质,优化创新环境,提供相关服务。
3、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大科技投入。
4、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所以应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把技术引进与消化、创新相结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向集约型转变。并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刺激企业采用新技术并创新技术。
5、坚持对外开放,利用好全球科技资源,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哲学角度:
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结合我国国情,在不同的领域应采取不同的创新方式。
2、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事俱进,并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要坚持把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相结合,在消化、吸收基础上实现创新。
3、要重视量变的第二种形式,通过事物结构的变化来推动事物质的飞跃。集成创新就是要把已有的技术进行组合集中,从而创造出以往产品所没有的功能。
4、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创新的关键和集中力量在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5、要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重视意识的作用,培养创造性思维。创新的关键是要有自主的精神、创新的魄力和民族的自信。
政治学角度:
1、党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领导、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坚持自主创新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2、政府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始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行使好国家的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发扬光大伟大民族精神,使之成为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的动力源泉。
3、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和依法治国原则,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制定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继续增加科技投入。
三、热点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06年1月9日,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强调,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努力营造……创新的有利条件。之所以这样强调是因为
A..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B.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事物
C. 主观因素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D.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2、上海工人倪志福发明了“倪钻”,后被全世界广泛应用。但由于没有申请国际专利,反被外国人占有,这对他来说是一次打击,影响他继续探索。这件事对我们的启示:
①必须牢固树立市场经济的法制性意识②知识产权对自主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知识产权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④掌握知识产权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③
3、对“知识产权”的理解,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是商品,必须用于有偿转让②是商品,因为它凝结着人类劳动
③是商品,因为它转化为生产力后可满足人们的需要④不是商品,因为它是看不见、摸不着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
4、据统计,我国自专利法实施以来,外国企业在华申请专利达14万件,是国内企业专利申请量的6.4倍。在光学、移动通讯等高科技领域,外国申请专利比例高达90%以上。这种“专利圈地”的现象
①极大地挤压了我国企业的自主开发空间②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形成了对我国技术市场的高度垄断④可鞭策我国企业积极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5、为了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一直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从长远看,“光引进,不创新”,都未能带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这种“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归根到底
A.有利于企业不断地扩大市场的占有率B.使企业在竞争中始终处于有利地位
C.有利于企业落实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D.使企业始终不能摆脱技术依赖的被动局面
6、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作为高科技的民营企业研制出世界最先进的ASIC芯片。华为公司紧紧抓住世界最先进的ASIC芯片关键技术,来带动其他产品开发。这种的做法,所蕴涵哲理的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B.主要矛盾规定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C.事物的内部联系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D.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事物的性质7、06年媒体报道:学者陈卫针对我国农村供电的特点,主持研发SCDMA无线接入系统,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此项新技术在国际市场屡获成功,可在本国市场上却“叫好不叫座”。中国第一个自主电信核心技术只“开花”难“结果”,应该引起我们反思的是
①必须深化经济、科技体制和机制的改革②坚持市场调节和国家调控的有机统一
③必须彻底排除国外技术标准和核心技术④必须克服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
A.①②③B.③④C.①③D.①②④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 据此回答8-9题。
8、技术创新体系要以企业为主体,这说明:
A.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活动的主要参加者 B.企业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
C.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主要力量D.企业是推动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9、技术创新体系要以市场为导向,这是因为
A.国家的宏观调控消除了市场经济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B.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带来资源优化配置和技术进步
C.符合市场需求的科技创新才有生命力
D.市场的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
10、走自主创新之路,政府该扮演什么角色?深圳市政府的定位是“既不管,又要管”。这说明政府要
①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在财政、税收方面用“有形之手”给企业以扶持
②加强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企业自主创新良好的环境
③在遵循价值规律的前提下,加强经济职能
④保护我国的产品不受国外产品的竞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1、一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越强,越能开展国际合作,越能和别人一起形成一个双赢的局面;反之,越没有自己的力量就越受制于人。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内因是根据,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②主要矛盾决定事物性质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④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面对矛盾
A.①③④B.②④C. ①③D.②③④
12、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我国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仅占销售收入0.56%。这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
①必须加大对企业研发资金的投入②坚持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③建立健全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和机制④必须全盘收购国外一切知识产权
A.①④B.②③C. ①③D.②④
13、在全国农业普查工作中启用中国农业普查标志:以绿色为基调,由麦穗和
变化了的“三”构成设计主体。麦穗代表农业,三片向上环绕伸展的绿叶是变
化了的汉字“三”,代表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有机整体。图案体现了
①我国的“三农”特色②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是建立生态农业
③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方针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4、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告诉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这一真理蕴涵的哲理:
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③整体和局部的辨证关系④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联想集团历来重视科技创新。近日,联想集团与国外5家全球IT领先企业联合宣布,新联想北京创新中心正式落成。2005年联想的研发经费将超过25亿元。联想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以奥运为契机,在全球实施以lenovo为主品牌的品牌战略,目标是五年内成为全世界最优秀的品牌厂商之一。
阅读材料,说明科技创新、品牌战略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参考答案】
(1)科技创新是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2)科技创新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实观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3)科技创新可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4)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的质量和服务上,保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走品牌战略,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科技创新、品牌战略可以加速企业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步伐。
17、材料一:中国奇瑞汽车公司充分利用国际国内技术和人才资源,与欧美12家世界一流的轿车研发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摸索出“以我为主营造平台,面向世界整合资源”的自主开发模式。2001年奇瑞自主研发推出第一款国产品牌车“风云”,打破了国内轿车市场的格局。03年初推出新款式“东方之子”,打破了中国汽车市场的核心技术由少数跨国公司独霸天下的局面并在欧美和世界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材料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国务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行政法规,激励汽车生产企业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实施品牌经营战略。科技部制定政策给予切实的支持和鼓励,并把国家级节能环保研究中心设在奇瑞,国家开发银行给予奇瑞24亿元的贷款项目。
阅读材料,联系有关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哪些特征?联系材料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2)联系材料一,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奇瑞公司”的发展经验说明了什么?
(3)奇瑞的“以我为主营造平台,面向世界整合资源”经济发展模式包涵的哲理是什么?
(4)联系材料一、二,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务院所属国家机关的做法。
【参考答案】
(1)①材料一体现了市场经济开放性、竞争性的特征。
②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开放性是指市场不是封闭的,全国是统一的大市场,并同世界市场联在一起。市场经济的竞争性是指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之间存在着国内和国际的竞争,这种竞争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促使生产者和经营者面对国内和世界市场,利用国内和国际的技术资源,不断改进技术,加强经营管理,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高市场的占有率。
(2)①企业作为市场最重要的主体,必须向市场提供社会需要的产品。奇瑞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企业利用国内和国际的技术资源,打造企业品牌,直接推动着国内和国际市场经济的发展。②企业又是先进技术和先进生产工具的制造者。奇瑞的发展经验充分证明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对于企业生存发展乃至民族产业振兴的重大意义。
(3)①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横向联系又有纵向联系;还有因果联系。
③联系和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正因为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才推动事物的发展
(4)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机关行使国家职能,国务院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
①国务院行使宏观调控职能的部门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前者制定经济法规,规定生产者的经营行为,对市场进行监管,后者给予“奇瑞”贷款,进行经济调节。
②国务院的社会保障职能的部门科学技术部,行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给予“奇瑞”切实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