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太平里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方案
五岭乡太平里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工作
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顺利通过创建工作的考核评估,根据《中共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的通知》、《2013年宜章县创建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全面推进我县现代教育技术创建工作,根据相关要求及我校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
成立实验学校工作领导小组。
顾问:廖小瑜
组长:邓洪伟
副组长:杨向利
成员:曾进军肖志超肖明平
班主任各任课教师
二、目标要求
我校2013年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是:11月份前完成学校的电脑更新,学校教学资源汇集与共享给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的平台;对各功能室仪器设备的总账、分类账以及学校各块的总账、分类账进行检查,汇总,必须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在这基础之上实现专人专责制度。
(一)教育思想现代化
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公平、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科研兴教和教育开放等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形成以素质教育为核
心的先进教育体系,素质教育得到全面实施,初步形成教育质量高、学生课业负担轻、德育工作实效明显,符合国家标准。
(二)学校办学水平现代化
各级各类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育技术装备达到省定标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能满足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现代远程教育的需要并达省定标准,各类优质教育资源达到省定标准。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教学点按教育规律和实施素质教育相关规定管理学校;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本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三)教育保障水平现代化
建立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经费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健全学校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全面、公正、权威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和监控机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信息建设全面达标,实现光纤连通,网上资源丰富、利用率高。义务教育段学校布局合理,城乡学校的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基本均衡。办学行为规范。教育法律法规普遍得到贯彻落实,办学许可、教育教学管理、招生收费等行为符合规定。学校安全保障体系完备。建立定期检查和维修校舍制度,确保校舍安全使用;校园周边环境无污染和不健康、不安定因素;有健全的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
四、任务与安排
我校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照教育局现代教育技术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切合我校实际的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创建工作,并按照创建教育现代化工作的总体规
划,加大推进力度,加快创建步伐,确保年底前高质量地完成创建工作。
第一阶段:健全组织,层层发动(6月25日—7月3日)。为切实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确保顺利通过评估验收,根据实际情况,我校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单位创建的组织领导工作,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专人负责,切实抓好创建的各项工作。同时召开全校创建推进工作动员大会,进一步领会实施现代教育技术工程的重要意义,明确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及主要目标,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要高效、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第二阶段:明确目标,层层推进(7月4日—8月31日)创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负责人要根据省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标准以及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本校实际,明确工作目标,强化措施保障,在办学思想、办学条件、规范管理、校风校貌等方面彰显特色,争创一流。
学校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做好创建的各项工作。对目前已达标和基本达标的项目继续巩固和完善,对不达标的项目作为当前创建的重点工作分类排出进度,强化责任意识,序时完成创建任务。
一要加大投入,做好当前的重点项目建设:
⑴学校电脑急需更新。
⑵学校教学资料进行汇总。
⑶学校常规教学管理。
二要巩固完善,做到精益求精:
(1)各功能室管理使用制度;
(2)检查各功能室登记使用情况;
(3)各办公室资料的汇总。
三要加快步伐,做好迎评的材料准备:
⑴精心准备好各种账簿资料,做到“全(面)、准(确)、雅(致)”。
⑵精心准备好创建宣传资料和特色资料,比如以文字、图片或短片的形式,收集好相关材料,制作相关报道材料宣传现代教育技术创建专题的过程,同时在学校网站上发布,突出相关规定的贯彻落实情况。
⑶精心准备好创建汇报和自评说明会资料。
第三阶段:整改完善,扫尾迎评(9月1日—12月30日)。对各部门做好查遗补漏工作。将创建材料、宣传材料相关台账资料的后期编排,根据上级要求做好现场考察的规定材料准备。
五、具体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的推进,切实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力争做到:精心设计、周密组织、逐步推进。具体措施如下:
1.制定创建实施方案
我校根据《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市区评审细则》,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查清自家底数,找出存在差距,准确测算应添设施及所需资金,制定切合实际的创建实施方案。明确创建目标,强化措施保障。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做到既有超前意识、长期规划,又充分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原则。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2.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方案落实
成立以邓洪伟校长为组长、杨向利为副组长、曾进军等为组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分工负责的责任体系,针对方案的各个环节,落实工作进展情况,届时将各项工作的开展纳入年终考核,并直接与绩效工资挂钩。
4.积极筹措资金,确保装配到位
我校将根据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标准,对装配工作进行科学设计,统筹规划,采取多种方式筹措资金,保证资金足额到位,加强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提高使用效益,为现代化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2013年6月24日
第二篇: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范文)
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
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
——AA市XX
我校自五十年代初创办,一九五八年正式被AA县命名XX中学以来,一直是一所农村普通中学,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学校占地一直没有多大的扩展,至今仅有二万八千多平方米,学校建筑面积也不大,仅有一万六千多平方米,且各幢建筑都较陈旧,缺少现代化的气息,在这种办学条件普通、硬件不过“硬”的情况下,我们觉得,要使学校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只能在软件上做,在学校内部管理方面做,在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改革上做。为此,我们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提升办学质量的突破口,提出了“校园数字化、教学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目标。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研究,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着力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先后通过了“无锡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无锡市实验教学标准化学校”的评估验收。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着眼于推进素质教育,着力于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现有教育技术设施设备,挖掘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巨大潜能,既重硬件更重软件,抓管理更抓应用,做到“硬、软件”两手抓,“配、管、用”一体化。下面从两个方面就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作一个汇报:
一、以“硬、软件”达标为抓手,大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一)注重投入,确保物质基础到位。
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是以现代教育设施设备为基础和条件的。硬件重“硬”,是开展教育技术工作的保证,而经费和投入则是关系到教育技术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这一认识,我校把多方面筹措技术经费、不断改善物质条件、全力打造数字化校园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在目前学校教育经费相当困难、政府财政投入薄弱不足的特殊情况下,我校通过多种渠道,想方设法筹措经费,积极谋求厂矿企业、社会力量以及个人捐资,确保教育技术经费能满足教育技术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在短短的几年中,我们通过社会捐助一点、镇政府补助一点、学校自筹一点等几个一点点,先后投入300多万元,目前已经建成了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学校现有两个多媒体阶梯教室;四个标准化的网络教室,每个网络教室配备54台电脑,保证学生上课人手一机;网络接点布及所有教室和教师办公室。目前所有教室都安装了液晶投影仪、屏幕、音响、数字处理视频展示台等全套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彻底取代传统意义上的“三机一幕”,可以说,在传统课堂中实施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物质基础我校已经基本实现。同时,学校十分重视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安装了“国之源”教学资源库,应用了“瑞博”数字化教学平台,每年更新添置各种教学支撑软件,如“阳光校园”视频资源、“英语口语练习与评测”系统、“数字物理”实验、“出卷王”电子试题库、数字图书馆等等,走添购资源库软件与自我积累相结合的道路,使学校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不断充实、丰富。近两年我校又通过学校补助三分之
一、个人出资三分之二的形式,已经帮助120多位教师购买了笔记本,到今年年底,将帮助所有任课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到位。这样,借助电子办公平台,教师进行网络备课、共享网络资源的物质环境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二)注重培训,确保师生素养到位。
硬件投入到位以后,还需要建立起一支能胜任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教师队伍。在这一方面,我们首先是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专兼职教师的培训与提高,建设了一支素质较高、技能较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我们分别选送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参加江苏教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无锡市电教馆、AA市电教中心等单位举办的各类培训进修,还安排他们到我市重点中学听课学习,邀请市电教中心专家来校当面指导,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理论水平、实际操作水平以及网络维护技术。与此同时,我校重视加强了对全体教师的培训提高,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无锡市统一组织的三个模块培训考试和校内的深化培训,抓好了全校专任教师信息素养的全面提高。
另一方面,我校认真组织上好初、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并办好节假日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班、暑假网上读书活动、绿色网吧活动等,全面提高初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注重规范,确保机制管理到位。
我校从上到下,认识统一,十分重视现代教育观念的确立,切实把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置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位置。在硬件建设逐步到位达标的基础上,加大管理力度,完善工作机制,主要从三个方面做好管理监督工作。
一是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使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有章可循。围绕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管理,我们先后制定了《机房(多媒体教室)管理职责》、《机房(多媒体教室)操作规程》、《机房(多媒体教室)安全工作条例》、《机房(多媒体教室)维护保养条例》、《机房(多媒体教室)上机操作登记手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管理条例》、《信息技术教师工作考核细则》。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逐步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是加强组织管理,实行“三级组织,层层落实”的教育技术组织运行机制。(1)学校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挂帅,学校领导、专职人员、普通教师联合组成,主要工作职能是规划设计学校近3—5年的教育技术工作蓝图,布置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目标任务,学习上级有关教育技术工作的文件、精神并研究讨论具体落实措施。(2)学校教育技术室由校长室、教务处领导,现代教育技术专职人员组成,主要工作职能是负责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具体实施、开展,制订教育技术学校工作计划,负责电教设备教材的管理保养及为教学提供教育技术服务,做好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及教师教育技术使用情况检查,对阶段性工作进行总结并向学校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提供工作意见等。(3)各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在教务处直接领导和教育技术室的服务指导下,具体组织实施教育技术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及研究等。三是加强检查考核,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各项规章制度,由现代教育技术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信息技术老师教学的备课、上课、辅导进行检查评估。对机房的使用、维护、保养、安全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工作考核挂钩,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优劳优酬。由此确保了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提高了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
二、以“课程整合”研究为抓手,着力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配”好、“管”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最终的目的是在于“用”好,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有力地促进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有效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原国家教委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全面提高中小学迎接21世纪挑战的能力。”教育部原部长、国务委员陈至立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也就是说,要通过研究与实施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优化应用,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正是基于以上认识,XX年10月,我校组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题组,同时,《网络环境下中学学科学与教的信息化实践研究》被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课题组批准为子课题。XX年11月,本课题又被无锡市电教馆批准为无锡市第一批现代教育技术“十五”规划课题。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新一轮教改背景下,学校尤其重视“网络环境下中学学科学与教的信息化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把本课题研究作为实践新课改、推进新课改的有效载体。近三年来,课题组紧紧围绕“加强师生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按计划、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实验课研讨,选编教学设计集”等一系列实验研究活动,全体老师团结协作、积极探索、创新设计、大胆尝试,不断对信息技术和中学学科整合的创新课型进行反思、总结和改进,课题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课堂教学依托网络环境、借助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得以重组,教育时空得以拓展,课堂教学活动焕发出勃勃生机,实验班级师生信息素养也得到较大提高。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扎实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工作,主要做法是:
(一)注重制度,凸现管理功能、课题分级网络管理为强化课题研究的领导和实施,学校形成了“校长室—教科室—学科组教师”科研组织网络。处于组织网络最高层面的校长,是课题组组长,也是课题实施的决策者和带头人。教科室履行组织、协调、指导的具体管理职能,一名教科室主任专门负责本课题实施。学科组教师专题实践探索。这样责任明确、渠道畅通,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科学、有序、有效地运行。为加强课题科研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研究,学校成立三大课题工作组织,即课题研究专家顾问小组、课题研究指导协调小组和课题研究学科专题攻关小组。通过课题招标的方式组织学科课题科研实践小组,在专家顾问组的指导和学校领导小组协调下科研攻关。确立一个从理论到实践、从个体到整体、有分工有协作、有思想有操作的科研工作机制
2、课题过程管理(1)合作研讨制度:同一学科建立学科实验小组,协作进行课题研究,全体课题组老师每月一次集中,交流研究心得与问题,相互帮助提高。(2)集中会课制度:课题组老师每两个月一次集中开课,展示各自创新课型,互相评点促进。(3)检查调研制度:教科室每学期对课题组老师进行一次检查调研,检查内容包括课题进展情况,阶段成果与研究调整,课题研究的问题与对策等等。(4)专家指导制度:多次请无锡电教馆、AA电教中心、AA教研室专家到校听课,请他们就课题研究中的信息技术问题以及学科整合的实践问题进行指导,进一步完善课题设计,整合设计,保证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5)培训提高制度:加强课题组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定期组织课题组老师学习有关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相关经验介绍,二是给骨干教师提供学习培训机会,提高科研基础能力。课题组成员多次外出学习考察,参加周边市县学校的一些课程整合研讨活动,开阔视野,积累经验。
(6)表彰激励制度:学校每学年举行一次科研成果的评比活动,并对其中的优秀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奖励。
3、课题经费管理
为了支持本课题研究,学校对这项重点课题给予专项的经费补助。学校新建了两只师生人手一机的网络教室,添置电脑100多台,投入经费60余万元。学校为教师个人补助购置“东芝”、华硕等笔记本电脑,投入经费近45万元。优先补贴课题组实验教师。另拨经费5万元,专款专用,用于课题研究所需要的图书资料、学习考察、分析测试、调研咨询、评审论证等研究活动开支,也用来支付少量超工作量补贴费用。
(二)注重实践,凸现应用价值
我校搞课程整合的研究方向一开始就是定位在“实践应用”上,所以我们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就十分强调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探索、尝试、研讨、验证,突出应用价值,务求实用实效。
1、在集体会课中改进提高XX年4月,课题组第一次集体会课活动,每位教师上一节整合课,通过实践来检验老师们的教学构想和实际效果。当时的总体感觉是两个极端:要么只注意了学科知识体系,教师做个,把多媒体教室的课搬到了网络教室;要么一味的考虑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上成了计算机课,丢弃了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习要求。但学生对网络课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新奇感及主动的求知欲,给课题组老师印象深刻。XX年6月,课题组第二次集体会课活动,把课型的设计重点放在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的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景的设计开发上面,核心是优化组合学习资源、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原来教师一直做的以教师为中心、为教师讲解服务的教学开始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包件”,即教师分别设计教师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资源。XX年10月,课题组第三次集体会课活动,重点研究信息技术在学科学习中的应用和渗透,开发网络教室论坛、学生主题学习、自主学习检测、网络研究性学习、学生作业展示、作品网站发表等学生学习辅助手段和学习方式。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表现出独特的优势。课题组老师切身感觉到了运用信息技术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广阔鲜活的空间,也经历着与学生一起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素养的成长喜悦。XX年3月----XX年6月,课题组第四次集体会课活动,课题组老师继续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创新实践研究。语文学科开发出借助网络写作平台进行师生交互式写作辅导、作文评点、批改讲评的新课型;生物学科借助动画软件,进行人机交互式学习,把微观世界具像化,使学生更感性形象地进行生物学习;各学科普遍采用学生学习信息即时反馈软件,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及时反馈,使现代信息技术帮助教师更有效地了解教学情况,掌握学习质量,调控学习进程;结合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依托信息技术增加学生学习自我评价功能。这一阶段研究,老师们最强烈的感受是整合课急需教学新软件的支撑,教师自身有限的开发水平制约了整合课研究的进度和深度。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会课活动的不断进行,我校课程整合的研究科目从原先确定的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学科拓展到了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这些学科的教师都不是原来课题组实验教师,大多属于自发参与本子课题研究的。这样我校的课题实验形成了以课题组教师为骨干,外围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探索、多学科、多层次相互补充、彼此促进、共同提高的浓郁的竞争氛围。
2、在交流研讨中深化认识XX年11月,薛少君组长带领课题组4位老师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在杭州十中举行的课题研究工作交流会议,聆听了教育部总课题负责专家邓立言教授和课程整合类指导专家师书恩教授的现场指导报告,既感到了差距,也坚定了信心,更明确了下阶段实验工作的目标和重点。XX年11月27---28日,学校安排课题组全体实验老师到九华山考察并进行课题培训,利用这个机会课题组集中学习讨论总课题组杭州十中会议精神和邓立言、师书恩两位专家的辅导报告,尤其是对整合课的教学设计规范有了更明确的认识。XX年7月,学校参加总课题组在上海普陀区教育学院召开的课题中期评估会议,我校因良好的科研成果被总课题组指定为八个大会交流单位之一,薛少君校长的交流发言赢得了与会100多个子课题单位、150多名代表的一致好评。总课题组在会后下发的《会议纪要》中2次提到XX中学,充分肯定了我校的科研成果。XX年8月,我校薛少君校长应邀参加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一届年会暨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论坛,并在会上作了《扎实开展学科整合研究,着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专题报告,介绍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和课题研究成果,赢得了与会专家、代表的一致好评。
3、在成果展示中体现价值XX年11月,课题组承担向全市举行公开课研讨活动,初步展示“网络环境下中学学科学与教的信息化实践研究”课题的创新课型,分别开了一节语文课和一节数学课,有23个单位共80多名专家、老师来校参加研讨。无锡教育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无锡电教馆全程摄录了其中一节数学课。教研室教研员称赞说,上课形式耳目一新,教学效果相当好,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高。可以说这是课题研究和实践应用的首次亮相,也是一次较为精彩出色的亮相。XX年11月25日,我校代表AA市承担“无锡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专题展示活动”,学校向来自无锡市、AA市教育局的领导和兄弟学校来宾近百人开了四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展示课(徐玲玲老师的《出师表》,周建华老师的《中点四边形》,孙坚岗老师的《我的父亲母亲(写作指导)》,吴宜军老师的《被子植物的有性繁殖》)。上课的老师精心准备,把信息技术恰到好处地与相应学科有机地融合,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四个方面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无锡电教馆皮何总副馆长对该次展示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无锡日报》“教育之声”、“无锡教育网”、“AA教育网”都进行了专题报道。在XX年3月揭晓的“无锡市新课程资源开发和建设一期工程”资源研发评比中,我校4位教师的15个资源包获嘉奖表彰,其中杜蕾老师的《敦煌》荣获无锡市一等奖,2个资源包获二等奖,12个资源包获三等奖,展现了我校青年教师的良好的信息素养和设计水平。XX年7月,我校新开发的15个资源包又送交无锡市新课程资源开发中心。XX年4月10日,我校陈丽娜等三名初二同学组成的代表队在无锡市“永中office”应用技术比赛决赛中获得初中组第一名,我校朱文烨老师获得最佳人气奖和指导老师奖,充分展示了我师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和电脑操作水平。XX年4月23日--25日,我校周建华老师的初二数学《中点四边形》一课代表AA市同时也是代表无锡大市,参加“江苏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课评比活动”,获得江苏省一等奖。5月,该课参加了无锡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精品课展示活动。6月,该课被省电教馆摄录成光盘向全国发行。XX年7月至XX年7月,学校将课题组成员的课程整合设计稿进行汇编整理,结集出版《信息技术与中学学科整合教学设计方案集》。该书由教育部信息技术专家邓立言教授题写书名,北京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院长师书恩教授撰写序言,全书31万字,南师大出版社出版。这是我校课题组继创新课型展示后的又一重要课题科研成果,是一部教学一线教师十分实用的课程整合教学设计参考范例,该书的公开出版发行使我校课题成果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课程整合的课题研究也使我校收获了丰硕的经验积累和理论成果,同时我们初步构建出了四种信息化学习教学模式:合作互动型网络学习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型网络学习教学模式,问题驱动型网络学习教学模式,软件辅助型网络学习教学模式。XX年4月学校被评为“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先进单位”,XX年5月学校无锡市“十五”课题“网络环境下的中学学科学与教的信息化实践研究”课题阶段研究报告《开展课程整合研究,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获得无锡市“十五”课题成果评比表彰一等奖。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是一项日新月异、不断推陈出新的青春事业,无论硬件投入、软件管理还是实践应用研究都需要我校持续加强,不断深入,与时俱进。过去几年,我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一点成果,得到了领导和同仁的称赞,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但是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水平和一些兄弟学校相比、尤其是和一些省级、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相比,还有很大一段差距,我校课程整合研究中也还有许多疑难问题没有解决,有待我们深入研究、继续实验。我们将进一步把工作做细、做实,真正使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成为促进我校实施新课改、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同时让“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成为我校学科建设的一大特色,开拓出一片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素质教育的明朗晴空。
第三篇: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
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
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江阴市云亭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
我校自五十年代初创办,一九五八年正式被江阴县命名云亭中学以来,一直是一所农村普通中学,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学校占地一直没有多大的扩展,至今仅有二万八千多平方米,学校建筑面积也不大,仅有一万六千多平方米,且各幢建筑都较陈旧,缺少现代化的气息,在这种办学条件普通、硬件不过“硬”的情况下,我们觉得,要使学校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只能在软件上做文章,在学校内部管理方面做文章,在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改革上做文章。为此,我们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提升办学质量的突破口,提出了“校园数字化、教学
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目标。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研究,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着力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先后通过了“无锡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无锡市实验教学标准化学校”的评估验收。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着眼于推进素质教育,着力于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现有教育技术设施设备,挖掘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巨大潜能,既重硬件更重软件,抓管理更抓应用,做到“硬、软件”两手抓,“配、管、用”一体化。下面从两个方面就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作一个汇报:
一、以“硬、软件”达标为抓手,大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一)注重投入,确保物质基础到位。
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是以现代教育设施设备为基础和条件的。硬件重“硬”,是开展教育技
术工作的保证,而经费和投入则是关系到教育技术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这一认识,我校把多方面筹措技术经费、不断改善物质条件、全力打造数字化校园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在目前学校教育经费相当困难、政府财政投入薄弱不足的特殊情况下,我校通过多种渠道,想方设法筹措经费,积极谋求厂矿企业、社会力量以及个人捐资,确保教育技术经费能满足教育技术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在短短的几年中,我们通过社会捐助一点、镇政府补助一点、学校自筹一点等几个一点点,先后投入300多万元,目前已经建成了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学校现有两个多媒体阶梯教室;四个标准化的网络教室,每个网络教室配备54台电脑,保证学生上课人手一机;网络接点布及所有教室和教师办公室。目前所有教室都安装了液晶投影仪、屏幕、音响、数字处理视频展示台等全套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彻底取代传统意义上的“三机一幕”,可以说,在传统课堂中实施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物质基础我校已经基本实现。同时,学校十分重视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安装了“国之源”教学资源库,应用了“瑞博”数字化教学平台,每年更新添置各种教学支撑软件,如“阳光校园”视频资源、“英语口语练习与评测”系统、“数字物理”实验、“出卷王”电子试题库、数字图书馆等等,走添购资源库软件与自我积累相结合的道路,使学校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不断充实、丰富。近两年我校又通过学校补助三分之
一、个人出资三分之二的形式,已经帮助120多位教师购买了笔记本,到今年年底,将帮助所有任课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到位。这样,借助电子办公平台,教师进行网络备课、共享网络资源的物质环境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二)注重培训,确保师生素养到位。
硬件投入到位以后,还需要建立起一支能胜任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教师队伍。在这一方面,我们首先是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专兼职教师的培训与提高,建
设了一支素质较高、技能较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我们分别选送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参加江苏教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无锡市电教馆、江阴市电教中心等单位举办的各类培训进修,还安排他们到我市重点中学听课学习,邀请市电教中心专家来校当面指导,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理论水平、实际操作水平以及网络维护技术。与此同时,我校重视加强了对全体教师的培训提高,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无锡市统一组织的三个模块培训考试和校内的深化培训,抓好了全校专任教师信息素养的全面提高。
另一方面,我校认真组织上好初、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并办好节假日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班、暑假网上读书活动、绿色网吧活动等,全面提高初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注重规范,确保机制管理到位。
我校从上到下,认识统一,十分重视现代教育观念的确立,切实把现代教
育技术工作置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位置。在硬件建设逐步到位达标的基础上,加大管理力度,完善工作机制,主要从三个方面做好管理监督工作。
一是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使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有章可循。围绕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管理,我们先后制定了《机房(多媒体教室)管理职责》、《机房(多媒体教室)操作规程》、《机房(多媒体教室)安全工作条例》、《机房(多媒体教室)维护保养条例》、《机房(多媒体教室)上机操作登记手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管理条例》、《信息技术教师工作考核细则》。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逐步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是加强组织管理,实行“三级组织,层层落实”的教育技术组织运行机制。(1)学校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挂帅,学校领导、专职人员、普通教师联合组成,主要工作职能是规
划设计学校近3—5年的教育技术工作蓝图,布置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目标任务,学习上级有关教育技术工作的文件、精神并研究讨论具体落实措施。(2)学校教育技术室由校长室、教务处领导,现代教育技术专职人员组成,主要工作职能是负责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具体实施、开展,制订教育技术学校工作计划,负责电教设备教材的管理保养及为教学提供教育技术服务,做好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及教师教育技术使用情况检查,对阶段性工作进行总结并向学校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提供工作意见等。(3)各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在教务处直接领导和教育技术室的服务指导下,具体组织实施教育技术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及研究等。三是加强检查考核,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各项规章制度,由现代教育技术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信息技术老师教学的备课、上课、辅导进行检查评估。对机房的使用、维护、保养、安全等各
个环节的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工作考核挂钩,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优劳优酬。由此确保了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提高了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
二、以“课程整合”研究为抓手,着力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配”好、“管”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最终的目的是在于“用”好,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有力地促进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有效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原国家教委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全面提高中小学迎接21世纪挑战的
能力。”教育部原部长、国务委员陈至立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也就是说,要通过研究与实施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优化应用,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正是基于以上认识,2002年10月,我校组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题组,同时,《网络环境下中学学科学与教的信息化实践研究》被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课题组批准为子课题。2003年11月,本课题又被无锡市电教馆批准为无锡市第一批现代教育技术“十五”规划课题。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新一轮教改背景下,学校尤其重视“网络环境下中学学科学与教的信息化实践研究”课题的研
究和实践,把本课题研究作为实践新课改、推进新课改的有效载体。近三年来,课题组紧紧围绕“加强师生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按计划、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实验课研讨,选编教学设计集”等一系列实验研究活动,全体老师团结协作、积极探索、创新设计、大胆尝试,不断对信息技术和中学学科整合的创新课型进行反思、总结和改进,课题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课堂教学依托网络环境、借助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得以重组,教育时空得以拓展,课堂教学活动焕发出勃勃生机,实验班级师生信息素养也得到较大提高。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扎实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工作,主要做法是:
(一)注重制度,凸现管理功能
1、课题分级网络管理为强化课题研究的领导和实施,学校形成了”校长室—教科室—学科组教师”科研组织网络。处于组织网络最高层面的校长,是课题组组长,也是课题实施的决策者和带头人。教科
室履行组织、协调、指导的具体管理职能,一名教科室主任专门负责本课题实施。学科组教师专题实践探索。这样责任明确、渠道畅通,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科学、有序、有效地运行。为加强课题科研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研究,学校成立三大课题工作组织,即课题研究专家顾问小组、课题研究指导协调小组和课题研究学科专题攻关小组。通过课题招标的方式组织学科课题科研实践小组,在专家顾问组的指导和学校领导小组协调下科研攻关。确立一个从理论到实践、从个体到整体、有分工有协作、有思想有操作的科研工作机制
2、课题过程管理(1)合作研讨制度:同一学科建立学科实验小组,协作进行课题研究,全体课题组老师每月一次集中,交流研究心得与问题,相互帮助提高。(2)集中会课制度:课题组老师每两个月一次集中开课,展示各自创新课型,互相评点促进。(3)检查调研制度:教科室每学期对课题组老师进行
一次检查调研,检查内容包括课题进展情况,阶段成果与研究调整,课题研究的问题与对策等等。(4)专家指导制度:多次请无锡电教馆、江阴电教中心、江阴教研室专家到校听课,请他们就课题研究中的信息技术问题以及学科整合的实践问题进行指导,进一步完善课题设计,整合设计,保证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5)培训提高制度:加强课题组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定期组织课题组老师学习有关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相关经验介绍,二是给骨干教师提供学习培训机会,提高科研基础能力。课题组成员多次外出学习考察,参加周边市县学校的一些课程整合研讨活动,开阔视野,积累经验。
(6)表彰激励制度:学校每学年举行一次科研成果的评比活动,并对其中的优秀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奖励。
3、课题经费管理 为了支持本课题研究,学校对这项重点课题给予专项的经费补助。学校新建了两只师生人手一
机的网络教室,添置电脑100多台,投入经费60余万元。学校为教师个人补助购置“东芝”、华硕等笔记本电脑,投入经费近45万元。优先补贴课题组实验教师。另拨经费5万元,专款专用,用于课题研究所需要的图书资料、学习考察、分析测试、调研咨询、评审论证等研究活动开支,也用来支付少量超工作量补贴费用。
(二)注重实践,凸现应用价值
我校搞课程整合的研究方向一开始就是定位在“实践应用”上,所以我们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就十分强调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探索、尝试、研讨、验证,突出应用价值,务求实用实效。
1、在集体会课中改进提高2003年4月,课题组第一次集体会课活动,每位教师上一节整合课,通过实践来检验老师们的教学构想和实际效果。当时的总体感觉是两个极端:要么只注意了学科知识体系,教师做个课件,把多媒体教室的课搬到了网络教室;要么一味的考虑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上成了计算机课,丢弃了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习要求。但学生对网络课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新奇感及主动的求知欲,给课题组老师印象深刻。2003年6月,课题组第二次集体会课活动,把课型的设计重点放在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的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景的设计开发上面,核心是优化组合学习资源、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原来教师一直做的以教师为中心、为教师讲解服务的教学课件开始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包件”,即教师分别设计教师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资源。2003年10月,课题组第三次集体会课活动,重点研究信息技术在学科学习中的应用和渗透,开发网络教室论坛、学生主题学习、自主学习检测、网络研究性学习、学生作业展示、作品网站发表等学生学习辅助手段和学习方式。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表现出独特的优势。课题组老师切身感觉到了运用信息技术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广
阔鲜活的空间,也经历着与学生一起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素养的成长喜悦。2004年3月----2004年6月,课题组第四次集体会课活动,课题组老师继续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创新实践研究。语文学科开发出借助网络写作平台进行师生交互式写作辅导、作文评点、批改讲评的新课型;生物学科借助动画软件,进行人机交互式学习,把微观世界具像化,使学生更感性形象地进行生物学习;各学科普遍采用学生学习信息即时反馈软件,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及时反馈,使现代信息技术帮助教师更有效地了解教学情况,掌握学习质量,调控学习进程;结合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依托信息技术增加学生学习自我评价功能。这一阶段研究,老师们最强烈的感受是整合课急需教学新软件的支撑,教师自身有限的开发水平制约了整合课研究的进度和深度。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会课活动的不断进行,我校课程整合的研究科目从原先确定的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学科拓展到了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这些学科的教师都不是原来课题组实验教师,大多属于自发参与本子课题研究的。这样我校的课题实验形成了以课题组教师为骨干,外围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探索、多学科、多层次相互补充、彼此促进、共同提高的浓郁的竞争氛围。
2、在交流研讨中深化认识2003年11月,薛少君组长带领课题组4位老师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在杭州十中举行的课题研究工作交流会议,聆听了教育部总课题负责专家邓立言教授和课程整合类指导专家师书恩教授的现场指导报告,既感到了差距,也坚定了信心,更明确了下阶段实验工作的目标和重点。2003年11月27---28日,学校安排课题组全体实验老师到九华山考察并进行课题培训,利用这个机会课题组集中学习讨论总课题组杭州十中会议精神和邓立言、师书恩两位专家的辅导报告,尤其是对整合课的教学设计规范有了更明确的认识。2004年7月,学
校参加总课题组在上海普陀区教育学院召开的课题中期评估会议,我校因良好的科研成果被总课题组指定为八个大会交流单位之一,薛少君校长的交流发言赢得了与会100多个子课题单位、150多名代表的一致好评。总课题组在会后下发的《会议纪要》中2次提到云亭中学,充分肯定了我校的科研成果。2005年8月,我校薛少君校长应邀参加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一届年会暨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论坛,并在会上作了《扎实开展学科整合研究,着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专题报告,介绍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和课题研究成果,赢得了与会专家、代表的一致好评。
3、在成果展示中体现价值2003年11月,课题组承担向全市举行公开课研讨活动,初步展示“网络环境下中学学科学与教的信息化实践研究”课题的创新课型,分别开了一节语文课和一节数学课,有23个单位共80多名专家、老师来校参加研讨。无锡教
育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无锡电教馆全程摄录了其中一节数学课。教研室教研员称赞说,上课形式耳目一新,教学效果相当好,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高。可以说这是课题研究和实践应用的首次亮相,也是一次较为精彩出色的亮相。2004年11月25日,我校代表江阴市承担“无锡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专题展示活动”,学校向来自无锡市、江阴市教育局的领导和兄弟学校来宾近百人开了四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展示课(徐玲玲老师的《出师表》,周建华老师的《中点四边形》,孙坚岗老师的《我的父亲母亲(写作指导)》,吴宜军老师的《被子植物的有性繁殖》)。上课的老师精心准备,把信息技术恰到好处地与相应学科有机地融合,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四个方面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无锡
电教馆皮何总副馆长对该次展示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无锡日报》“教育之声”、“无锡教育网”、“江阴教育网”都进行了专题报道。在2005年3月揭晓的“无锡市新课程资源开发和建设一期工程”资源研发评比中,我校4位教师的15个资源包获嘉奖表彰,其中杜蕾老师的《敦煌》荣获无锡市一等奖,2个资源包获二等奖,12个资源包获三等奖,展现了我校青年教师的良好的信息素养和设计水平。2005年7月,我校新开发的15个资源包又送交无锡市新课程资源开发中心。2005年4月10日,我校陈丽娜等三名初二同学组成的代表队在无锡市“永中office”应用技术比赛决赛中获得初中组第一名,我校朱文烨老师获得最佳人气奖和指导老师奖,充分展示了我师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和电脑操作水平。2005年4月23日--25日,我校周建华老师的初二数学《中点四边形》一课代表江阴市同时也是代表无锡大市,参加“江苏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课评比活
动”,获得江苏省一等奖。5月,该课参加了无锡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精品课展示活动。6月,该课被省电教馆摄录成光盘向全国发行。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学校将课题组成员的课程整合设计稿进行汇编整理,结集出版《信息技术与中学学科整合教学设计方案集》。该书由教育部信息技术专家邓立言教授题写书名,北京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院长师书恩教授撰写序言,全书31万字,南师大出版社出版。这是我校课题组继创新课型展示后的又一重要课题科研成果,是一部教学一线教师十分实用的课程整合教学设计参考范例,该书的公开出版发行使我校课题成果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课程整合的课题研究也使我校收获了丰硕的经验积累和理论成果,同时我们初步构建出了四种信息化学习教学模式:合作互动型网络学习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型网络学习教学模式,问题驱动型网络学习教学模式,软件辅助型网络学习教学模式。2005年4月学
校被评为“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先进单位”,2005年5月学校无锡市“十五”课题“网络环境下的中学学科学与教的信息化实践研究”课题阶段研究报告《开展课程整合研究,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获得无锡市“十五”课题成果评比表彰一等奖。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是一项日新月异、不断推陈出新的青春事业,无论硬件投入、软件管理还是实践应用研究都需要我校持续加强,不断深入,与时俱进。过去几年,我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一点成果,得到了领导和同仁的称赞,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但是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水平和一些兄弟学校相比、尤其是和一些省级、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相比,还有很大一段差距,我校课程整合研究中也还有许多疑难问题没有解决,有待我们深入研究、继续实验。我们将进一步把工作做细、做实,真正使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成为促进我校实施新课改、确保教育
教学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同时让“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成为我校学科建设的一大特色,开拓出一片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素质教育的明朗晴空。
第四篇:太平中学2018春家长会实施方案(推荐)
太平中学2018春家长会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了更好的加强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生的联系,相互交流一下学生在校与在家的情况,以便老师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家长能够更好的教育子女做人和成才。活动主题:用关爱唤起学生的求知热情,用进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活动时间:2018年4月25日星期四上午9时--12时.三、参加人员:全体教职工,全体学生家长(如果家长未到,班主任会后通知家长到校进行一对一交流)。到会时间:教职工8:00,家长到会时间8:30,各班主任负责家长考勤(班主任提前到德育处领取签到表)
四、活动领导机构: 组
长:易国辉
副组长:李守红
王稳 成员:全体班主任
五、活动分工:
1、张学洪负责制作告家长书、组织班主任安排家长到指定地点,并主持大会。
2、张利军负责教职工签到,做好家长的接待工作。
3、魏江负责宣传工作
4、唐家明、熊坤勇负责分派车辆引导员,做好家长车辆的引导和后勤保障工作。
5、具体人员分工:
(1)魏江负责本次家长会会场布置、摄相,编写新闻稿件上报。(2)张学洪负责制作告家长书、宣传标语
(3)付海燕负责音响设备的调试,学校领导、班主任、家长代表发言材料及家长签到表的收集。
(4)唐家明、熊坤勇、陈德培负责安排到会家长交通工具的场地停放及学校的安保工作等。(5)班主任负责安排本班家长在自己孩子的凳子上坐好并维持好会场秩序(如:把手机调到震动上,不准随意走动,不准吸烟,不得大声说话等),根据程序安排与家长交流。(6)各任课教师自带凳子由年级组长分派在所任教班级就坐,根据程序安排发言(学科学习方法指导),与家长交流。
(7)班主任提前安排好教师发言和家长发言。
六、活动实施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
4月13日(周五)下午在会议室召开宣传动员会,安排有关事宜。让学生通知家长,要求家长必须到会,并且必须是直系亲属,不能到会的,班主任会后通知家长到校进行一对一交流。
2、准备布置阶段:
(1)校园环境:4月24日下午放学后班主任亲自带领值日生打扫卫生,做到整洁无死角,班主任检查完毕后才算交差。
(2)班级准备:教室布置要整洁、桌凳摆放要整齐,各班主任提前准备好家长会材料,家长会结束后交到广播室,在本班黑板或电子白板上写上有关家长会的主题标语。如果黑板报需要更换的,在下周内七八年级以“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九年级以“挑战中考”为主题更换黑板报。
(3)七年级每班推选一名家长委员会委员,24日晚在QQ群发送德育处。七.会议流程
(一)第一阶段
1、张学洪致主持辞
2、黄秀兰主任谈教学管理及学生学习要求、毕业班学生志愿填报要求
3、社区、村委领导讲话。
4、学生代表感恩父母师长,畅谈理想的主题发言
5、家长代表发言
6、张学洪交流家庭教育的注意事项
7、王稳谈后勤服务改革思路、安全、学校整体发展等思路。
(二)第二阶段
1、班主任在教室组织家长代表和教师代表发言。(各班的任课教师就学科教学思路、学生存在的问题等作好发言准备,最好写成发言稿)。
2、班主任分析期中考试情况及学生在校存在的问题。九年级班主任同家长交流学生志愿填报的相关要求,做好正面引导,保住优生不外流;后进生后期管控的相关要求。就后勤服务改革工作再次宣传动员并签名统计。
3、任课教师和家长代表交流。
4、各班主任要做好到会家长的签到记录及联系方式。
(三)家长委员会会议。
古蔺县太平镇初级中学校
2018年04月13日 欢迎标语:欢迎您的到来,期盼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合作,希望您的指点 主题标语:用关爱唤起学生的求知热情,用进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会标:太平中学 2018年春季学期家校联系会
第五篇:番禺区实验中学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施方案.doc
广州市番禺区实验中学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不仅引起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变革,而且引发了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体制和教育目标的变革。2000年,美国教育技术首席执行总裁论坛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建立21世纪最佳教育环境的关键,是通过课程将技术、连通性、内容和人力资源有机整合起来。这种整合的方式就是数字化学习。„„为了创造生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培养21世纪的能力素质,学校必须将数字化内容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教育部在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番禺区实验中学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培训重点,以校本培训为基础,实施多层次,全方位培训,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计划通过5年的时间,使90%的在岗教师能够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信息化促进我校教育现代化,增强实验中学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总体目标
争取用3-5的时间,全面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深入开展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推进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探索并逐步建立适应番禺实验中学信息化建设标准和模式,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具体目标:
1、进一步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探索并逐步建立适应我校信息化建设标准和模式。
2、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形成一批具有突破性的教学和科研成果。
3、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实现学校信息技术的常态化应用。
4、编制与建设一批优秀的电子音像教材和网络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5、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的骨干教师。
三、培训内容、形式和管理
(一)培训内容:教育技术理论与信息技术两大板块
1、教育技术理论。包括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现代办公的相关理论培训;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相关理论;网站建设的相关理论培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课程教学改革、教育技术发展趋势及发展规划、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与过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相关培训。
2、信息技术。包括制作演示文稿(PowerPoint)及实践、网页制作工具(Dreamweaver)及实践、图象制作(Photoshop)入门及实践、网页动画(Flash)入门及实践、音视频常用软件的应用。培训主要采取理论讲授、观摩学习、合作交流、技术实践等形式。
(二)培训形式:按照分级、分层的方法实施培训计划
1、专业人员培训。以专题研讨、外出培训、考察学习等形式,坚持“边培训、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的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网管员教师进行强化培训。对担任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授课教师,采取派出学习和邀请专家集中培训的方式,尽快提高其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2、骨干教师培训。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参加现代教育技术交流活动。
四、实践层次
1、信息技术和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通过资源调查、资源分析、资源规划等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地实际行动,从而实质性地推动学校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逐步建立以校为本的课程资源与利用机制。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
以教师基本掌握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为前提,研究如何合理、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教学资源,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研究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在若干学科进行课程目标、教材结构、教学模式、教学环境的信息化改革研究,同时达到信息技术教育目的和学科课程教学目的,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的同步发展。
3、信息技术与教学改革研究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全面整合的基础上,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研训模式,建立校本研训信息网,形成全省性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共享、交流、互动的网络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发展模式,建设多学科的专题学习网站,加大研究性学习的力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研究信息化时代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模式,构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内容多元的、科学易行的、经济有效的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学校自主发展、特色发展的评价机制。
五、实践内容
结合我校当前教育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学校实际,积极承担专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题研究工作,推动我校现代教育技术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勇于开展基于新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实验,积极探索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方法、策略和效果。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一批具有较好应用价值和前瞻性的实验成果,以科研促教学,创学校特色。
1、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建设 ①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行动方案 ② 学科特色与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③ 师生在课程资源建设中的作用 ④ 课程资源对学与教方式变革的影响 ⑤ 校外场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⑥ 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① 信息技术与单一课程的整合 ② 信息技术与具体教学内容的整合 ③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课程建设 ④ 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策略 ⑤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⑥ 应用信息技术的综合实践活动 ⑦ 信息技术与课程结构的变革 ⑧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 ⑧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案例
3、信息技术与教学改革
① 信息技术环境对教学改革的影响 ② 信息技术与学生自主发展 ③ 信息技术与教师发展的关系 ④ 信息技术与校本研究 ⑤ 信息技术与教学评价 ⑥ 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
六、专款专用,切实保障教师培训经费
足够的经费是教师培训任务完成的根本保障,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加强管理,专款专用,提高使用效益,切实保障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广州市番禺区实验中学
201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