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万元贷款助刘小姐圆了创业梦
四万元贷款助刘小姐圆了创业梦
“妇女创业资金小额贷款”是东莞市十件民生实事之一。
记者日前获悉,截止2013年12月,茶山镇妇女创业资金小额贷款金额达120万,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的20%,茶山镇妇联被东莞市评为“小额贷款工作先进单位”。
在开展“妇女创业资金小额贷款”工作中,茶山镇妇联总结出一套经验:确立以个体工商户和小型企业为宣传发动重点,找准服务对象,有重点、有目标地开展工作。
通过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举办宣传巡回讲座,制作海报、横幅等,组织各村(区)妇女干部入户宣传,提高政策的知晓率。
做好创业贷款跟踪服务记录,挖掘和收集成功创业的妇女典型事迹,并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她们的创业事迹,推广她们致富的好经验、好做法,运用成功事例激发励广大农村妇女创业热情。
截止2013年12月,茶山有29人申请妇女创业资金小额贷款,贷款金额达120万元。其中,茶山圩、横江村、粟边村、南社村、增埗贷款人数均超3人,贷款金额都达12万或以上。
妇女们利用贷款从事饮食、日杂、制衣等多个领域创业,为自己的生活和事业揭开新篇。刘小姐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例子。
2010年刘小姐萌生了创业的念头,当艰难地筹集了8万元准备开店的时候,流动周转的资金却显得有些困难,正当刘小姐正在烦恼资金周转问题的时候,她从宣传活动中悉知“妇女小额贷款”这项惠民政策,正好她完全符合申请条件,于是刘小姐就去了人力资源分局申请了4万元免息“创业小额贷款”。
刘小姐在茶山镇爱国路经营着一家售卖糖果零食的小精品商店,店铺的面积虽然不大,但里面的货物却不少,每月营业额都有2、3万元,逢年过节会更多一些。她告诉记者,刚开业的店铺会常遇到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因为筹集到的资金起步时都用在在商铺装装修上,那么进货的流动资金就会不足。有4万元2年免息的贷款,她可以用这笔资金更好地经营店铺,使商品更多元化。现在茶山店的生意稳定了,刘小姐想在寮步镇开了一家分店,寻求更大的发展。
无论是创业、还是经营,资金不足都成了“拦路虎”。刘小姐在小额贷款政策的帮助下,不仅圆了创业梦,生意越做越红火,兼顾了家庭和事业,她非常感谢这项惠民政策,经常向身边的朋友宣传推广,发动更多姐妹像她这样圆创业梦想。
作者:树心花
第二篇:生态文明助中国梦圆
生态文明助中国梦圆
新华网(2013-07-21)
李新春 绘
十八大以来,“中国梦”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也是本次论坛中多次被提及的一个词语。生态文明与中国梦有什么关系?许多参会嘉宾共同的看法是:生态文明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
老百姓需要蓝天绿地净水
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主任胡兴培是第一次参加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在昨天上午的开幕式上,他最大的感受就是,许多党政要员都把生态文明放在经济发展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来提。
“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从那时候开始,生态文明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胡兴培看来,生态文明应该是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国梦就不完整。”
他说,实现中国梦,当然是一个经济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特别需要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
“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如果按照传统的工业文明的思路来发展,会把好多资源都毁灭。地球不光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我们子孙后代也要在地球上繁衍。所以必须以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来发展。”
另一方面,胡兴培认为,生态文明也是老百姓生活幸福的要求。“我们所说的中国梦,落实到普通老百姓身上,就是生活幸福。早期老百姓要求解决吃饭问题,现在老百姓更要蓝天绿地净水。”他说,敬天顺民是发展的要义,生态文明是每个地球人的责任。
生态文明是中国梦的资源保障
与胡兴培的观点相同,中国林业教育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田阳也认为,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
“中国梦内涵很丰富。跟普通人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大家关心的健康问题。健康又来自哪里,我想是要来自生态环境的优良。”田阳认为,生态文明是实现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梦的一个物质基础和资源保障。
生态文明的建设包括方方面面,西部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区域。对于西部山区来说,怎样做好生态文明的建设?田阳认为,这次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搞生态文明建设,自己关起门来做,是做不好的。需要整合各方面的人、财、物。”田阳说,他很高兴在这一次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看到了生态文明建设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探索。“比如前天举办的那个博览会,有实际成果的展示与交易。这样的论坛不是说开完会就结束,而是会产生实际效益的。”美丽中国梦不仅是风景漂亮
“美丽中国梦不仅是风景美丽,必须是生态良好经济也发达,老百姓生活幸福,这样一种平衡的状态。”中国林业大学教授李勇说,从这个角度来讲,生态文明就是美丽中国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李勇看来,生态文明不仅是停留在感官上的一个东西,还要是让人感受到
实惠的。“说白了,就是要发展生态经济。”他说。
“贵州风景优美,空气质量好。发展生态经济就是要转变发展方式。怎样走这条路呢?我觉得关键是靠科技。”他认为,以科技为驱动的生态经济发展,能够兼顾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
“而科技的背后是什么呢,就是人才、是教育。”李勇说,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应该是科技创新的一个入口和驱动。他建议贵州在发展生态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人才教育。(李盈)
稿件来源:贵州都市报
(责任编辑: 曹荣萍)
第三篇:助寒门学子圆大学梦
助寒门学子圆大学梦
——国家开发银行开展助学贷款的探索与实践
《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05日 15 版)
收到助学贷款,陕西省石泉县学生张娇及母亲高兴地笑了。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秉承“增强国力,改善民生”的办行宗旨,国家开发银行多年来以高度政治责任感积极探索和建立助学贷款新模式,为实现“人人享有平等融资权”和“教育公平”的社会目标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持,创造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开行模式”。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出台。以此为分水岭,我国大学生财政制度由“免费+助学金”转为“收费+多元资助”。多元资助包括“奖、贷、助、勤、减、免”等一系列资助措施,其中助学贷款政策是在我国高等学校大量扩招、原有资助措施无法满足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求的情况下,借鉴国外多数国家的做法,充分利用金融手段而采取的一项重大资助措施。1999年,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在全国8个城市的普通高等学校中试点。2000年,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由四大国有银行作为经办银行,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信用贷款,并由国家提供财政贴息等优惠政策。
然而,由于单笔贷款金额小,成本高,收益低,经办银行办理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全国助学贷款业务发展缓慢。特别是2000年以后,随着助学贷款进入还款期,发生了较高的违约率,前期经办银行逐渐收紧甚至停办了助学贷款业务。截止到2003年12月,全国累计审批贷款合同额65亿元,资助学生仅有79万人。2004年,河南省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向11家商业银行招标,结果以“流标”告终。
在助学贷款业务发展的危急关头,国家开发银行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出发,向银监会申请不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介入河南省的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并获批准。2004年,国家开发银行大胆开拓思路,创新理念,试点当年即发放助学贷款5.7亿元,超过各家金融机构历年在河南省发放助学贷款的总和,一举扭转了助学贷款业务的停滞局面,开创了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开行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随后在全国15个省份推广。
2007年,为进一步扩大助学贷款的受益面,方便学生,实现应贷尽贷,在教育部、财政部、银监会等部门的指导下,国家开发银行又开发了学生可在户籍所在地申请办理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品种,在甘肃、江苏、湖北、重庆、陕西等5省试点后,2008年在全国全面推开。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推动下,国家开发银行“高校+生源地”的助学贷款业务体系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我国助学贷款业务进入国家开发银行时代。
2012年高考前夕,本报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了解了国家开发银行在助学贷款方面的有关做法和取得的实际效果,我们希望国家开发银行的做法能给大家以启示,造福更多的寒门学子。
主要做法
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批发性银行,只有总分行两级机构,开展零售业务的条件较为薄弱。为顺利开展助学贷款业务,国家开发银行主要做法有:
⒈以开发性金融理念为指导,将银行融资优势和政府组织协调优势相结合,创新制度设计,形成“国家开发银行—省资助中心—县级(高校)资助中心—学生”的业务管理模式,实现了以批发方式开展零售业务。其他商业银行开办助学贷款业务,贷款的申请受理和贷后管理都由银行网点直接进行,学校仅起辅助作用。面对成百万计学生,银行不仅成本高,而且缺乏有效管理手段,往往造成后续管理的脱节。国家开发银行认为,我国目前助学贷款赖以生存的市场运作机制和信用体制比较薄弱,只有从市场建设和信用建设入手,才能打通助学贷款的融资瓶颈。
基于上述考虑,首先,国家开发银行与省级教育和财政主管部门组成省级助学贷款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组织本省的助学贷款管理工作;其次,经与教育部门协调,国家开发银行以各省教育资助管理中心为管理平台,负责牵头管理本省高校及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协调及指导各高校、县落实业务经办人员,组织开展相关工作;最后,省教育部门指导设立县级和高校资助管理中心,作为助学贷款业务的操作平台,在国家开发银行指导下分别负责生源地和高校助学贷款的受理、审核、合同签订、贷款本息催收、贷款信息管理及学生的诚信教育等具体事宜。这样,县资助管理中心(生源地助学贷款)和高校资助管理中心(高校助学贷款)能够发挥贴近学生、信息充分、管理手段丰富的优势,全面参与助学贷款的流程管理,大大提高了助学贷款的业务办理效率,加强了助学贷款风险防控能力。至今,国家开发银行已与25个省级资助中心,1695个县级资助中心,2546个高校资助中心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通过借助政府和教育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国家开发银行实现了以批发方式开展助学贷款业务,实现了银行、学生、高校、政府的共赢,确立了具有国家开发银行特色的助学贷款模式。
⒉充分发挥风险补偿金返还分担的激励约束作用,统筹协调了相关管理主体的利益,形成助学贷款的正向推动力。
2004年,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其中明确了设立高校助学贷款的风险补偿金机制,具体是按隶属关系,由财政和普通高校按贷款当年发生额的一定比例建立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给予经办银行适当补偿。该政策虽然有助于推动助学贷款业务发展,但实际操作中由于商业银行与高校利益不一致,两者在风险补偿金比例上往往难以达成一致。国家开发银行在河南试点时,对风险补偿金制度进行了大胆创新,规定学生违约率超过风险补偿金比例时,超出部分由高校、省资助中心和国家开发银行承担;若违约率低于风险补偿金,国家开发银行则向高校返还弥补损失后剩余风险补偿金部分。这项创新既增强了省和高校资助中心的风险压力,又增加了他们的管理动力,风险补偿金不再是一付了之,从而具有了激励和约束机制内涵,使得高校、省资助中心和国家开发银行的利益高度统一。
2007年财政部、教育部与国家开发银行在设计生源地助学贷款模式时,吸收了河南模式中风险补偿金机制的做法,并在2008年财政部、教育部、银监会联合下发的《关于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通知》中加以明确。自此,风险补偿金返还和分担机制成为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业务的核心内容之一。
⒊强化技术支撑,建立助学贷款管理信息系统,既规范了管理,又极大方便了学生申请贷款和还款。
助学贷款申请数量大,管理主体多,贷款时间长,必须依托于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为此,国家开发银行投入上千万元自主开发了适合助学贷款管理模式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业务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全面记录了借款学生的基本信息、贷款和还款情况等,对每笔借款合同可进行全程管理。同时,考虑到助学贷款申请集中在每年的7-9月份,由于经办人手少,给借款学生造成了不便,国家开发银行2010年开发了学生在线申请系统,这样学生不必先到现场就可以直接办理网上申请,下载打印申请表后递交给资助中心经办人员,即可完成申请。经过统计,学生现场办理申请时间由过去的20分钟降低为5分钟,服务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
另外,国家开发银行缺少机构网点,贷款的支付和扣划均依托代理行。由于各地情况不同,代理行众多,业务水平不一,协调难度大,经常影响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的支付和扣划。为此,国家开发银行大胆创新,于2010年引入第三方支付机构,统一为借款学生开立账户,贷款的支付和扣划能够批量完成,将以前分行和资助中心的手工操作转化为系统的自动化批处理,学生在全国任何地方都可通过网络偿还贷款,极大方便了学生,节约了借款学生的各类手续费,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⒋完善业务制度,规范操作流程,不断提高为贷款学生服务的水平。
为保障助学贷款的顺利开展,国家开发银行于2009年制订出台了《助学贷款工作手册》。同时,陆续出台相关规章制度四十余项,规范了需求摸底、贷款申请、发放、回收扣款、催收等各个业务流程,提高了整体管理水平。针对助学贷款业务特点,国家开发银行还将助学贷款合同文本进行了简化。把过去厚达10页的合同精简成1页A4纸,并实现了系统套打合同,在录入完学生相关信息后可以直接打印合同,有效提高了合同信息的正确率,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2011年,国家开发银行又继续优化业务流程,将用于确认学生到学校报到的纸质回执改为电子回执,进一步提升受理效率。
⒌大力开展政策宣传和诚信教育,着力建设信用文化,促进业务良性发展。
助学贷款是信用贷款,没有任何抵押担保,必须做好政策宣传和诚信教育,确保贷款放得出、收得回,才能将这项利国利民的好事持续办下去。几年来,国家开发银行采取多种形式累计向全国约300多万名高校学生进行了政策宣传和诚信教育。一是组织各分行联合教育部门、人民银行等广泛开展演讲比赛、短剧大赛等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活动;二是在总行带动下,分行赴近千所高校与借款学生座谈。其中,总行2011年就与50所在京高校1000多名借款学生进行了座谈,当面向学生宣传个人征信知识和助学贷款政策;三是编写并下发《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学生手册》及《宣传卡》,用生动的语言和图表介绍了贷款申请、还款及系统使用等内容,并普及信用知识,加深学生对还款事项和违约后果的认识;四是向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报送助学贷款违约信息,利用个人征信记录的约束惩戒作用,提高学生的违约成本,降低违约风险,建立起信用风险约束长效机制。通过多种教育方式,既让学生贷前明白,贷后守信,又让学生和家长认识到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并且还推动了社会信用文化建设,提高社会整体诚信意识,夯实业务良性发展基础。
⒍加强贷后管理,狠抓本息回收,违约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风险管理取得实效。
2011年,助学贷款首次进入还款高峰期,国家开发银行相应提出了“贷后管理考验年”、“机制建设检验年”的工作思路,要求总分行将本息回收作为重中之重,联合资助中心早着手、早落实,保证助学贷款本息回收。为此,一是国家开发银行领导带队赴20多家分行现场推动贷后管理和诚信建设,要求分行会同资助中心一起加大回收力度,共同提高本息回收率;二是邀请组织甘肃、湖北、宁夏、内蒙、广西、贵州6省170名县级资助中心人员来京座谈,面对面交流贷后管理经验,解决基层一线提出的问题,共同努力做好助学贷款各项工作;三是在教育部及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大力支持下,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级资助中心及早落实本息催收和诚信宣传工作;四是建立全面、清晰、合理的本息回收统计分析指标体系,定期统计、预测,做到心中有数,为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防范和贷后管理奠定了基础。经过各方努力,全行助学贷款违约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为长期良性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初步成效
几年来,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业务发展迅速,成为全国助学贷款主力银行,改变了上百万学生的命运,促进了社会和谐和稳定,也促进了国家开发银行自身发展:
⒈支持数百万寒门学子完成学业,促使贷款学生树立责任意识、感恩意识、自强意识、诚信意识,还使他们的家庭避免因教返贫。
8年来,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业务快速发展,累计发放达到300亿元,其中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14.6亿元;累计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超过560万人次、345万人,其中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386万人次、239万人。助学贷款是学生走向社会前的第一份贷款合同,是学生对自己未来行为的庄严承诺。一名来自内蒙古的蒙族学生在给国家开发银行的感谢信中写道:“助学贷款给贫困学子们带来的心理压力远比无偿资助小得多,我相信我自己有能力偿还贷款,所以我能很坦然地面对生活,并把减下来的心理压力化为学习的动力。”一些贷款学生还表示,自己通过办理贷款,掌握了一定的金融知识,了解了国家助学政策,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生活,今后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及早偿还贷款,让银行能够帮助更多的学弟、学妹。
甘肃省教育厅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周亚夫指出:有了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后,农村家庭将本来用于供孩子上学的钱用于农业生产和家庭生活,大大稳定了当地的生产和消费,避免了刚解决贫困问题的家庭因教返贫。
⒉促进了教育公平,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解决了高校,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学费欠费率高的问题。
业务开展至今,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服务范围覆盖25个省(区、市)、1695个县(区)、2546所高校。25个省份中,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有20个省,开展高校助学贷款的有8个省,其中贵州、吉林、湖南等省同时开展生源地和高校助学贷款,实现了包括新疆和西藏在内的中西部18个省份全覆盖。目前,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支持新生占当地录取新生的比例平均达到20%左右。助学贷款有效解决了欠发达地区广大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有了教育公平,为他们通过努力实现个人梦想追求提供了可能。据统计,2011年,欠发达的贵州省近40%、革命老区甘肃会宁县70%和陕西富平县52%、三峡库区重庆开县60%考上大学的学生都获得了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
在开展助学贷款之前,高校欠费率较高的问题长期存在,有的高校甚至高达50%以上。国家开发银行开展助学贷款之后,打通了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的资金循环链条,全国大部分高校基本消除了学生欠费问题,大大缓解了学校经济压力,保障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⒊国家开发银行成为我国助学贷款业务主力银行,承担了社会责任,获得了社会赞誉,提升了品牌价值。
经过8年发展,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业务实现了从无到有,从点到面的跨越,助学贷款主力银行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助学贷款领域的不可替代性更加明显。2011年,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发放100.4亿元,新增发放贷款占全国助学贷款市场份额由2010年的70%增加到80%以上,助学贷款主力银行的地位更加巩固。
国家开发银行主动承办助学贷款,自发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2011年,“人民社会责任奖”在京颁发,国家开发银行成为金融界唯一连续6年获得该奖的银行。陈元董事长表示,不能只看到民生业务单笔额度小、工作量大、条件艰苦的一面,更要看到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国家开发银行人应怀着关注民生的真挚感情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使命,将工作成果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权利和利益,转化为支持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力量。
启示
国家开发银行在开展助学贷款方面的探索创新,为进一步做好助学贷款工作,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金融业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⒈金融机构应当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出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形成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金融机构是我国经济运行体系的核心参与者。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职责,对提升行业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更好满足各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更好服务社会公众,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开发银行的实践表明,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体现了国家银行的眼光和胸怀,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还能够积极促进企业自身发展。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业务服务国家教育发展战略,成为该项业务的全国主力银行之后,既实现了国家意图,又提升了企业品牌形象,更为企业培养了上百万潜在客户,为自身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⒉金融产品创新应当广开思路,与时俱进。
助学贷款业务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其商业利益较为淡薄,甚至有亏损风险,因此商业银行不愿意涉足这个领域,更没有动力去进行金融产品创新。面对同样的金融产品,国家开发银行运用金融社会化理念,创造性地把政府、市场和开发性金融三者相结合,使政府的力量和市场的力量相互转化和促进,以“批发”方式解决了“零售”问题,打造出政府、高校、学生、家长与银行多方共赢的局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助学贷款模式,服务了数百万学子,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优质服务。国家开发银行的做法对于其他商业银行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在当前金融产品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金融企业为取得发展先机,必须广开思路,与时俱进,大胆创新。
⒊金融服务应当凝聚各方合力,才能有效服务于弱势群体。
国家开发银行的经验表明,为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应当积极调动社会各种机构和力量,特别是应当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并积极结合市场的力量。从国家开发银行的实践来看,首先,政府为助学贷款提供财政贴息和风险补偿金,使学生不须担心在校期间的利息偿还,缓解了银行的后顾之忧;其次,广大教育部门积极参与各项管理,为助学贷款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最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广泛应用和各地诚信环境建设,为助学贷款业务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业务的成功,是多方参与、多方共赢的结果。(本报专题调研组)
第四篇:农村创业梦难圆
春节回乡见闻:农村创业梦难圆分类:回乡观察 | 标签: 租房
家电
装修
创业
农民工
高万芹:农村创业梦难圆
2015-03-25 23:18阅读(42538)评论(26)
我们村是镇中心村,也是镇商业服务中心,很早就兴起了一条商业街。我家就在离商业街不远的汽车中转站,一条省道横穿而过,每次乘汽车回家过年,在那熟悉的十字路口下车,一切似乎都没有不同。然而,在家转了两天就发现,年年岁岁“楼”相似,岁岁年年“主”不同,街还是那条街,人却不一定还是那些人,门市店的生意也经常变化。
原先十字路口的一个不到20平方的小店,前两年卖童装、去年变成卖辣鸭脖,今天又变成了理发店。隔壁的三层小楼刚建起的时候是一个大型的服装超市,一楼女装、二楼男装、三楼卖鞋,为了宣传,天天发传单、用移动车喇叭,在镇上来回打广告,没干两三年倒闭,现在变成了家具城。对面的一个门面店,曾经卖机械配件、电动葫芦,后来变成了饭店,再后来就是烧烤店,现在又卖牛肉面、麻辣烫等小吃。
这条街原本依靠省道的优越交通位置,从90年代开始,发展了一批起重机械厂及其以机械配件和零部件销售为主的门市店,很多人边卖零部件,便承担一些维修、焊接业务,一些人因此发家致富,村里的人看到这些机遇以后,都来做这种生意,慢慢的市场饱和,再加上这些年乡镇民营企业的竞争力不足,实际上利润已经非常低,从原先的接近一半的利润率变为现在10%不等,这直接导致下游产业的零配件销售情况不乐观,规模不断缩减、倒闭,原先的很多从事与起重产业有关的门市店,现在都纷纷变成一些饭店、幼儿园、卖日常生活用品的小店,而在我们这条街上在相隔不到两百米的范围中,仅饭店就六家,常年经营的也就两三家,其他的有的是经常换,有的是新开的,我大爷家的一栋房子门市店自己也曾经做过饭店,没生意,就转租给别人做饭店,没两年生意不好也走了,后来转租给一个卖咸菜的,一年5000元(100平方左右)的房租,还赚不到钱,没有特色,集市上摊贩卖的咸菜又比他便宜多了,坚持了两三年也走了。现在又转租给一个卖化肥种子的。
这条街上的很多门面店都在不断的在空闲和转租中更替。很多人都认为,这个地方是个车站,人流和车流很大,而且与隔壁的商业街比,这里的房租低很多,做生意应该还不错。我大爷做饭店失败了,我二爷爷的大爷仍心存幻想,看到街上两家做草鸡店的生意很不错,就也跟着做,然而仅干了一年就已经准备不干了,客流量太少了,成本还搭进去了,现在他苦笑着说要去开发,其实就是外出打工,闯闯试试。
想做生意的很多,尝试的也很多,然而成功的就那么几家。村里这几年有一些做小本生意逐渐发财致富的人,然而,慢慢的大家发现,怎么别人发财,我就不行呢?一些成功返乡创业致富的人也不断的在村庄中流传着。村里的一个女的在外打工几年后,有了一点资金,回村做连锁店卖馒头,结果成了村里最火的馒头房,在十字路口租房卖馒头、饼、甜点,现在她扩张到三个店,雇佣13个人,其中两个店在商业街上,她的故事很快就在村里流传开了,没想到卖馒头也能赚大钱,以前都是卖机械零部件赚钱,现在还不如一个卖馒头的。商业街上就陆续开了几家卖馒头的,有北京馒头、有山西馒头、有山东馒头。。。卖馒头的这口“饭碗”慢慢的也不好赚了,不仅卖馒头的,卖饼的花样也多起来,蛋糕店也越来越多,她家的千层饼和蛋糕店的利润也少了。然而,终究是老店,在这几家面食店中,仍属她家最好,只是苦了后来者,房租的成本高,生意却不俏,有的退出,有的转去偏僻的地方做生意。最搞笑的是蛋糕店,前两年在商业街北面新开了一家,倒闭了,过两年又在这家蛋糕店的对面又开了一家,又倒闭了,今年又在蛋糕店的隔壁家又开了一家,而现在这些倒闭的店又转变成了童装店、汉堡店。。。他们可能曾经是服装店、饰品店、手机店、家电维修店。。。
前两年火了服装生意、婚庆礼仪服务生意,街上翻新了很多门市楼,兴起了很多服装超市和婚纱摄影店,然而,婚纱摄影也好,服装生意也好,真正做强、做长久的就早先那几家,后来者、跟风者较为成功的很少,都是经营一段时间后转让或退出。发财的永远是那几个最先看见商机,最早做的那几个店,其他的没有创意、没有市场的后来者都是市场上的淘汰者。
作为乡镇来说,其消费需求潜力并不强,农村本身商业化程度有限,很容易市场饱和,经过多年的市场调节,镇上的供给需求基本上保持了一个平衡,农民的购买需求不会在短时间内大增,然而,房地产(门面房)和市场供给却在不断的扩大。能够提供后来者发财致富的机会越来越少,平均利润也因为市场的饱和而降低。再就是城乡流动背景下,城市对乡镇资源的吸纳。尽管作为一个镇中心,是一个区域内的经济、文化和教育的服务中心,然而,农村地区人财物是不断流向城市的,外出务工经商的人越来越多,平时人们的购物消费都随着人的流动流向大城镇了。此外,随着交通越来越方便,县市一级更好的服务和更为齐全的服务,使得很多人都愿意去市里消费。三是不断上涨的地租成本,加大了农民购买的成本,商业街上一间20来平方的小房间,一年的房租在8000到10000左右,位置差一点的40多平10000左右,很多人觉得贵了,但是,你不租总有人租,不断的房客,让房东不用担心房租太高没人租用。因为商业街上有集聚效应,很多人愿意来这里冒险试试,不管是经营什么生意,离家近,又自由,还容易发大财,很多人看到那些经营较为成功的人,开着好车,当着老板,在街上有几家门市店,不用打工,没那么艰辛,生活却很滋润,因此,很多外出务工的人厌倦了,就想回乡成业做个生意,也就想着自己可以致富,然而真正赚钱的没几家,店面换了一批又一批,倒是房东赚了,生意好坏与他无关,有稳定的房租吃就是赚了。尤其是周围偏远农村的很多人,一批批的过来“交房租”,“交学费”,本村的人虽然也蠢蠢欲动,但也不敢贸然行动,因为大家看多了,都知道,钱找好了门道好赚,找不好门路也是赔本,赚来赚取也就几家。
且随着地方大资本的进入,小本买卖发财致富的可能性越来越低,大资本经营成功的也不多,只是把房租抬高,成本更高了,让小本买卖更不好做。现在镇上卖衣服都比城市贵,弟媳直嚷着还不如在网上买衣服。弟媳说她宁愿向更为便宜的集贸市场和价格差不了多少,但品种更为齐全、品质更好的市里去买。乡镇商业街上的买卖和服务更是夹在低端市场和高端市场的夹缝中,成本越来越高,空间却越来越有限。商业街上年轻一点的女的卖衣服、卖饰品、包包,年轻一点的男的卖手机、家电、搞维修、开饭店,要么就做理发厅,大家都有发财梦,政府也鼓励返乡创业,然而他们更多的是花钱买教训,那些创业致富梦,只属于少数抓住市场机遇的人。外出打工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只能再度出去打工,或者在镇上的厂房和门面店里打工。
这些年,商业街上经久不衰的老店在所有店面中,占据不到一半,这些店面都是常年存在的,其他的都会经常更新,在经常更新的店面中,很多还是老店的老板开设的新店或开辟的新项目。“新人”进来成功率较低,新兴行业钻的是市场稀缺的空子,刚开始的都比较成功,像最早的家电、现在的手机等,现在一些品牌店和连锁店也不断的入驻,然而除了,一两家大型的购物超市和服装超市较为成功外,其余的品牌和连锁生意没坚持多久也就退去了。这一两家较为成功的都是实力雄厚的外地资本,他们进驻以后,很适应农村的生活气息,更像是一个升级版的集贸超市,打折的、高档的、稀奇的、新鲜的都有,然而一个市镇也只能容下一两家这样较大的。其余的生意总是不温不火。
现在在商业街的北面又开辟了一条新的商业街,人气没老街旺,但是店面却很多,仅理发店就好几家,杂七杂八的也是经常更换,门店房的供应已经饱和,然而,门面房的开发却没有止步,不止是北面,现在只要是靠街的位置,交通较为便利的位置,大家都在想翻修盖楼,要么赚租金,要么做生意。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街道都像商业街这样,可以不断积聚人气和有创业梦的人。非商业街上的很多人装修了房子租不出去,就自己做生意,做生意不赚钱就闲置。有些人在一些稍微好一点的位置租店做生意,生意也没有想象中的多很快退出,我们家附近的这条街上很多房屋就处于这种状态,虽然是车站,有人气,但积聚效益远远不够,都被隔壁的商业街给吸纳了。邻居家大婶,他的房子原先租给一个卖电动葫芦的,后转租给一个另一个卖电动葫芦的,后来生意都不好,都不租了,房屋闲置了很久,就直接把房子卖给另外一个人家,另外一户人家买了地盘之后,翻修了四层新楼,企图能够通过这个赚房租,想以每年10万的价格租给别人,然而,至今没有人愿意租。这户人家认为,商业街上的一个三层的购物超市一年的房租是60万,我这位置差点吧,毕竟在省道附近,挨着汽车站,10万总是可以的吧,然而,没有人愿意租,对面1万的门面店,倒是经常有人过来租,但也经常换人、换生意。
即使是镇上,其市场空间也是有限的,不是遍地都能生财,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也可能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总认为自己会走好运,赚大钱。因此,尝试一把,辛辛苦苦的把打工钱和东凑西凑的本钱全交给房东了。他们很多都是外出打工厌倦了,返乡创业的人,或者因为家庭原因不能外出务工的人,有的人抓住了市场机遇成功了,大部分人却只能成为流水兵。然而不断翻腾的租房市场,再加上本地资本和外来资本的炒热,只是加大了创业的成本和风险。这两年村里又加大了楼盘开发,卖给边远山区的农村人,边远山区的人为了儿女的婚姻,为了方便孙子上学,也都在镇上买了房子。然而,很多父母和年轻人进驻镇上又无地可种,只能在镇上打工、做小本买卖,做点生意,进一步加速了房租市场的火热。然而房租市场的火热,不代表消费市场能够紧跟,不少人尝试失败后就外出务工了。同时,一两条街上房租市场可以,不代表整个镇中心都能开花。很多人欢欢喜喜装修了房子,都希望从中赚一把,却一场空。
集镇作为农村地区的基层市场和商业服务中心,满足着大家的基本生产生活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购买力的提升,集镇着实让一些做生意的人富裕了,有些人不用外出打工就能活的很体面,这给在外漂泊打工的人看到了希望,在镇上做点生意似乎也可以发财,然而,乡镇单位的市场消费力整体是被城市吸纳的,过多的供给只能让无根无源的小户大多成了炮灰。
第五篇:创新劳动美,助圆中国梦
“中国梦·劳动美·我与改革创新”
主题演讲稿
创新劳动美,助圆中国梦
演讲人:....工作单位:永城市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
1创新劳动美,助圆中国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叫...,来自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创新劳动美,助圆中国梦》,下面是我的演讲:
相信大家小时候都有过梦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就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只能弯腰低头把梦越做越小了”。不过,无论境遇如何,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安定的社会、一个幸福的家庭永远是我们心中不变的梦想。想想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大汉与盛唐,再对比一下近代中国所经历的困苦与黑暗,所有人都会坚定地渴望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这就是总书记提出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梦汇聚了所有中国人民梦想的火花,道出了每个中国人民的心声!
梦想贵在实现,否则永远都只是梦想。而中国梦的实现靠的是什么?无疑是劳动与改革创新!劳动创造未来,改革创新成就梦想。没有煤矿工人三班倒的辛苦劳动,哪有中国经济腾飞的动力源泉;没有建筑工人一砖一瓦的垒砌,哪有城市的高楼大厦;没有环卫工人的起早贪黑,哪有优美整洁的城市环境!中国发展到今天,经历了近代先烈们不懈的奋斗。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来之不易,更要通过实实在在的劳动,来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在劳动中,各行各业都涌现出很多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他们是
我们学习的榜样,向我们诠释了劳动的美丽与光荣,更使“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的理念深入人心!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改革创新越发显得重要。也许大家对董明珠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但会对“格力,掌握核心科技”的广告语非常熟悉。没错,这就是我们为之骄傲的民族企业--格力空调。这个企业用了23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为中国空调业唯一的“世界名牌产品”,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靠的是什么?就是改革和创新!在董明珠看来,唯有改革创新才是致胜的法宝。在她的带领下,格力成为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典范。
改旧革新,是为了将发展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部分,从而再次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外,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也只有改革才能不断地适应新情况,才能促进发展,推动历史的进步。中国商鞅变法使秦国一统六合,改革开放也使中国迈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成就世界瞩目。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都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重中之重,符合了历史的潮流,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欢迎和支持!
改革需要全民参与,创新不分高下你我。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创新是我们的时代精神。中华民族不缺乏创新的传统和智慧,而事实上,创新也离我们并不远,工作上用心做事解决难题、作业流程的小小改进、一个新的想法、一个小的创造,都是创新,都可以成为撬动历史进步的杠杆。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作为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主力军的工人阶级和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实现中国梦”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去,用心挥洒激情与智慧,实现自己的梦想与价值。个人的梦想实现了,中国梦也就不远了!汇聚中华亿万儿女的劳动,我坚信我们所崇尚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让我们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在劳动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在改革中勇做时代先锋,用创新助圆中国梦!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演讲人.....201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