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工程力学体会
学习工程力学体会
不知不觉学习这门课程已经快一年了,刚开始听到这课程名称以为和高中没啥两样,结果坑爹的发现居然是有两本书,一本材料力学,一本理论力学。
首先讲讲材料力学吧,其主要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内力、应力、变形及失效规律。材料力学的任务——要求构件在外力作用下安全(正常工作),必须满足:1)强度条件: 2)刚度条件:3)稳定性条件:学习工程力学的目的是在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下,为工程构件的力学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以便设计出既安全又经济的构件。与高中的力学相比感觉更加深入,更加细致的考虑问题,联系生活更加紧密,现实生活中道出能用得上,可以说熟悉掌握这门课程能在日后生活中带来不少的便利。
再来说说理论力学吧,其分为静力学和动力学两部分其中静力学主要研究物体的受力和平衡规律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物体的受力分析基础重点与难点2力系的简化3刚体的平衡条件。动力学主要讲了刚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同时在工程力学这门课程还做了一些实验这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让知识得以应用是很愉快的同时也让知识在脑海中更加记忆深刻。工程力学这门课程要学会抽象模型受力分析以及校核检验。期中受力分析比较关键弯矩图扭矩图都很重要。掌握基本原理适量做一些题目对学好这门学科是很有必要的。
同时我还了解到力学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它与数理化天地生同样重要,是机械、土木、交通、能源、材料、仪器仪表等相关工科的基础;作为应用学科,它几乎与所有工科专业交叉,直接解决工科专业发展和工程实际中的力学难题。现在的工程力学专业,与时俱进,多增加了使用大型工程力学分析软件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利用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进行工程测试和分析的学习。可以说,它亦理亦工,同时精通计算机。就时代而言,工程力学也是碰到了好年头,百业俱兴,各类基础建设开展得轰轰烈烈,工程力学无论参与到建筑设计还是土木施工中都大有可为,能源采掘、船舶制造和航天器制造,也都要充分用到力学知识,力学是工科的万金油专业!随着力学学科的发展在本世纪将产生一些新的学科结合点如生物医学工程、环境与资源、数字化信息等。经典力学与纳米科技一起孕育了微纳米力学将力学知识应用于生物领域产生了生物力学和仿生力学这些都是近年来力学学科发展的亮点。可以预料随着社会的发展力学学科与环境和人居工程等专业的学科交叉也将会进一步加强这更加深了自己要努力学好这门课程的决心!
再讲讲自己在学习这门课程中自己的一些问题,我觉着自己一开始有轻视这门课,认为不怎么难,随便听听就能学好,后来发现自己没有想象中那么牛叉,在想听的时候有点吃力,后来就有点放弃了,开始自己自学,结果期末也就70来分,这学期我就有加强自己上课的效率,更加集中精力在课堂,课后只要在做点练习应该就会有效的,其实我觉着最重要的是跟着老师的节奏,和老师能互动起来,就不会觉着上课是件纠结的事,往往能跟上老师的节奏,积极的思考课堂上的例题,会发觉其实时间会过得很快,其实我偶尔有这样的感觉在老师的课堂上,希望自己以后能经常有这样的状态,相信学好这门课程将不再是难事。
第二篇:《工程力学》课程学习认识[范文]
《工程力学》课程学习认识
工程力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它不仅是力学学科的基础,而且也是《机械设计基础》和《机械制造基础》等后续相关课程的基础课。它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门课程的任务是让我们掌握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为学习有关的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并为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条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我们掌握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
力的作用与物质的运动是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最基本的现象。这 正是力学学科研究的对象,从而也奠定了力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地 位。工程力学是现代工程科学技术交叉发展的一门力学分支学科,已成为土木、水利、机械、电子与信息、能源与矿山、交通、环境保护、材料与加工、自动化技术、农业、生物、海洋、船舶、石油化工、航空与航天及国防建设等工程科学的基础;工程力学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体现了多学科交叉发展和相互促进,以及力学在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中的基础性和必不可缺少重要的作用。
工程力学研究的是有关机械或工程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受外力的情况下发生的变形,分析变形对构件的影响,并设计一些简单的构件,使它满足稳定性的要求。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对课本主要知识结构不是很了解的话,就会觉得学习的知识很多,而且公式也非常多,有些公式还很难记,当时感觉就是有点难。对于理科的课程,我-多听是指上课时要听老师讲课,讨论时要听同学提问。很多人只知道上课要认真,但是在其他同学提出问题时却毫不理会,如果别人提的问题他们不会,他们听了之后就可以学到新知识或许可以掌握一种新的解题思路;如果别人提的问题他们会,那么他们听了之后就可以了解他们的解题方法知道他们错在哪里,从而避免犯相同的错误.学习应善于掌握一定的方法,这样才能对繁多的细节内容做到灵活运用,游刃有余而不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在课前,我会自己事先做好预备工作,把下节课要学的内容自己预习一遍,在上课听讲时结合老师的思路,这样就能更好的理解与作题。在课后,及时复习本章要点,独立思考和完成作业。这样就能巩固和更好的掌握知识。在学习中如按照缘木求果,即先抓主干,再抓枝叶的方法,则会达到事半功倍,举纲则目张的学习效果。因为我发现这样会使思路更加清晰,多看是指课后要复习上课内容,除了看书本和笔记外,还可以多看一些参考书,里面有不同类型的题目,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技巧,甚至于不同的解题方法。当然我们还是以书本为重,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前提下,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看参考书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学校的图书馆不是摆设,我们应该充分地好好地利用它。
多做是指课后要做老师布置的习题,课余时间还要做书上的例题和课后练习。这和看参考书不同,是非常必须的。平时的作业只有两三道题,就算会做,也反映不出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很有可能老师布置的碰巧是你会做的那两题。教科书有着一定的权威性,我认为只要把课后的题都做会,那么就算无暇翻阅各种参考书,也不会有太-4
第三篇:工程力学
飞行器及其动力装置、附件、仪表所用的各类材料,是航空航天工程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航空航天材料科学是材料科学中富有开拓性的一个分支。飞行器的设计不断地向材料科学提出新的课题,推动航空航天材料科学向前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也给飞行器的设计提供新的可能性,极大地促进了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
航空航天材料的进展取决于下列3个因素:①材料科学理论的新发现:例如,铝合金的时效强化理论导致硬铝合金的发展;高分子材料刚性分子链的定向排列理论导致高强度、高模量芳纶有机纤维的发展。②材料加工工艺的进展:例如,古老的铸、锻技术已发展成为定向凝固技术、精密锻压技术,从而使高性能的叶片材料得到实际应用;复合材料增强纤维铺层设计和工艺技术的发展,使它在不同的受力方向上具有最优特性,从而使复合材料具有“可设计性”,并为它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前景;热等静压技术、超细粉末制造技术等新型工艺技术的成就创造出具有崭新性能的一代新型航空航天材料和制件,如热等静压的粉末冶金涡轮盘、高效能陶瓷制件等。③材料性能测试与无损检测技术的进步:现代电子光学仪器已经可以观察到材料的分子结构;材料机械性能的测试装置已经可以模拟飞行器的载荷谱,而且无损检测技术也有了飞速的进步。材料性能测试与无损检测技术正在提供越来越多的、更为精细的信息,为飞行器的设计提供更接近于实际使用条件的材料性能数据,为生产提供保证产品质量的检测手段。一种新型航空航天材料只有在这三个方面都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才有可能应用于飞行器上。因此,世界各国都把航空航天材料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中国在50年代就创建了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和北京航天材料工艺研究所,从事航空航天材料的应用研究。
简况 18世纪60年代发生的欧洲工业革命使纺织工业、冶金工业、机器制造工业得到很大的发展,从而结束了人类只能利用自然材料向天空挑战的时代。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第一架装有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的飞机,当时使用的材料有木材(占47%),钢(占35%)和布(占18%),飞机的飞行速度只有16公里/时。1906年德国冶金学家发明了可以时效强化的硬铝,使制造全金属结构的飞机成为可能。40年代出现的全金属结构飞机的承载能力已大大增加,飞行速度超过了600公里/时。在合金强化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系列高温合金使得喷气式发动机的性能得以不断提高。50年代钛合金的研制成功和应用对克服机翼蒙皮的“热障”问题起了重大作用,飞机的性能大幅度提高,最大飞行速度达到了3倍音速。40年代初期出现的德国 V-2火箭只使用了一般的航空材料。50年代以后,材料烧蚀防热理论的出现以及烧蚀材料的研制成功,解决了弹道导弹弹头的再入防热问题。60年代以来,航空航天材料性能的不断提高,一些飞行器部件使用了更先进的复合材料,如碳纤维或硼纤维增强的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等,以减轻结构重量。返回型航天器和航天飞机在再入大气层时会遇到比弹道导弹弹头再入时间长得多的空气动力加热过程,但加热速度较慢,热流较小。采用抗氧化性能更好的碳-碳复合材料陶瓷隔热瓦等特殊材料可以解决防热问题。
分类 飞行器发展到80年代已成为机械加电子的高度一体化的产品。它要求使用品种繁多的、具有先进性能的结构材料和具有电、光、热和磁等多种性能的功能材料。航空航天材料按材料的使用对象不同可分为飞机材料、航空发动机材料、火箭和导弹材料和航天器材料等;按材料的化学成分不同可分为金属与合金材料、有机非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材料应具备的条件 用航空航天材料制造的许多零件往往需要在超高温、超低温、高真空、高应力、强腐蚀等极端条件下工作,有的则受到重量和容纳空间的限制,需要以最小的体积和质量发挥在通常情况下等效的功能,有的需要在大气层中或外层空间长期运行,不可能停机检查或更换零件,因而要有极高的可靠性和质量保证。不同的工作环境要求航空航天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
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 对飞行器材料的基本要求是:材质轻、强度高、刚度好。减轻飞行器本身的结构重量就意味着增加运载能力,提高机动性能,加大飞行距离或射程,减少燃油或推进剂的消耗。比强度和比刚度是衡量航空航天材料力学性能优劣的重要参数:
比强度=/
比刚度=/式中[kg2][kg2]为材料的强度,为材料的弹性模量,为材料的比重。
飞行器除了受静载荷的作用外还要经受由于起飞和降落、发动机振动、转动件的高速旋转、机动飞行和突风等因素产生的交变载荷,因此材料的疲劳性能也受到人们极大的重视。
优良的耐高低温性能 飞行器所经受的高温环境是空气动力加热、发动机燃气以及太空中太阳的辐照造成的。航空器要长时间在空气中飞行,有的飞行速度高达3倍音速,所使用的高温材料要具有良好的高温持久强度、蠕变强度、热疲劳强度,在空气和腐蚀介质中要有高的抗氧化性能和抗热腐蚀性能,并应具有在高温下长期工作的组织结构稳定性。火箭发动机燃气温度可达3000[2oc]以上,喷射速度可达十余个马赫数,而且固体火箭燃气中还夹杂有固体粒子,弹道导弹头部在再入大气层时速度高达20个马赫数以上,温度高达上万摄氏度,有时还会受到粒子云的侵蚀,因此在航天技术领域中所涉及的高温环境往往同时包括高温高速气流和粒子的冲刷。在这种条件下需要利用材料所具有的熔解热、蒸发热、升华热、分解热、化合热以及高温粘性等物理性能来设计高温耐烧蚀材料和发冷却材料以满足高温环境的要求。太阳辐照会造成在外层空间运行的卫星和飞船表面温度的交变,一般采用温控涂层和隔热材料来解决。低温环境的形成来自大自然和低温推进剂。飞机在同温层以亚音速飞行时表面温度会降到-50[2oc]左右,极圈以内各地域的严冬会使机场环境温度下降到-40[2oc]以下。在这种环境下要求金属构件或橡胶轮胎不产生脆化现象。液体火箭使用液氧(沸点为-183[2oc])和液氢(沸点为-253[2oc])作推进剂,这为材料提出了更严峻的环境条件。部分金属材料和绝大多数高分子材料在这种条件下都会变脆。通过发展或选择合适的材料,如纯铝和铝合金、钛合金、低温钢、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和全氟聚醚等,才能解决超低温下结构承受载荷的能力和密封等问题。
耐老化和耐腐蚀 各种介质和大气环境对材料的作用表现为腐蚀和老化。航空航天材料接触的介质是飞机用燃料(如汽油、煤油)、火箭用推进剂(如浓硝酸、四氧化二氮、肼类)和各种润滑剂、液压油等。其中多数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都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或溶胀作用。在大气中受太阳的辐照、风雨的侵蚀、地下潮湿环境中长期贮存时产生的霉菌会加速高分子材料的老化过程。耐腐蚀性能、抗老化性能、抗霉菌性能是航空航天材料应该具备的良好特性。
适应空间环境 空间环境对材料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高真空(1.33×10[55-1]帕)和宇宙射线辐照的影响。金属材料在高真空下互相接触时,由于表面被高真空环境所净化而加速了分子扩散过程,出现“冷焊”现象;非金属材料在高真空和宇宙射线辐照下会加速挥发和老化,有时这种现象会使光学镜头因挥发物沉积
而被污染,密封结构因老化而失效。航天材料一般是通过地面模拟试验来选择和发展的,以求适应于空间环境。
寿命和安全 为了减轻飞行器的结构重量,选取尽可能小的安全余量而达到绝对可靠的安全寿命,被认为是飞行器设计的奋斗目标。对于导弹或运载火箭等短时间一次使用的飞行器,人们力求把材料性能发挥到极限程度。为了充分利用材料强度并保证安全,对于金属材料已经使用“损伤容限设计原则”。这就要求材料不但具有高的比强度,而且还要有高的断裂韧性。在模拟使用的条件下测定出材料的裂纹起始寿命和裂纹的扩展速率等数据,并计算出允许的裂纹长度和相应的寿命,以此作为设计、生产和使用的重要依据。对于有机非金属材料则要求进行自然老化和人工加速老化试验,确定其寿命的保险期。复合材料的破损模式、寿命和安全也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第四篇:工程力学
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地基与基础、工程地质学、工程水文学、工程制图与cad、计算机应用、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工程结构、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结构力学,工程测量,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工程制图、认识实习、测量实习、工程地质实习、专业实习或生产实习、结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40周左右。
主要专业实验:材料力学实验、建筑材料实验、结构试验、土质试验等
第五篇:工程力学学科专题讲座心得与体会
学科专题讲座报告
本学期共有两位老师给我们进行了两次学科专题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感受良多。
第一场
报告人:XX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马XX 老师 时间:2015年6月25日(星期四)晚上 19:00 地点:综合教学楼(六教)201教室 主办单位:建筑工程学院 听众:
12、13级工程力学本科生 主要内容和心得:
马老师首先简要介绍了自己的个人情况:教育、工作经历等,结合自身实际,说明自己当前的学术研究方向——复合材料细观力学、智能材料与结构的多场耦合力学。
智能材料是一种能感知外部刺激,能够判断并适当处理且本身可执行的新型功能材料。智能材料是继天然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人工设计材料之后的第四代材料,是现代高技术新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将支撑未来高技术的发展,使传统意义下的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之间的界线逐渐消失,实现结构功能化、功能多样化。科学家预言,智能材料的研制和大规模应用将导致材料科学发展的重大革命。一般说来,智能材料有七大功能,即传感功能、反馈功能、信息识别与积累功能、响应功能、自诊断能力、自修复能力和自适应能力。
智能材料的特征:(1)具有感知功能,能够检测并且可以识别外界(或者内部)的刺激强度,如电,光,热,应力,应变,化学,核辐射等;
(2)具有驱动功能,能够响应外界变化;(3)能够按照设定的方式选择和控制响应;(4)反应比较灵敏,及时和恰当;
(5)当外部刺激消除后,能够迅速恢复到原始状态。
智能材料前景:
智能材料系统与结构的设计思想既能在传统的机械制造、土木、航空航天、交通等领域发挥作用,也能对先进制造业、生物科技、纳米科技、信息技术等新方向产生较大影响
通过一些例子,如智能软材料:响应性水凝胶来简单说明其原理、应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微系统、电子、化工、纺织等领域均有其用武之地。又或是介电弹性体、各向异性板壳结构的双稳态问题等学术前沿研究,无不让我感受到了本学科的魅力,更加激发我的学习动力,当中所用到的一些软件,更是与我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如有限元线性分析,提醒着我应从现在做起,努力掌握所学的每一门知识,因为它们并非无用,或许有一天会影响我们未来的发展。
第二场
报告人:XX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刘XX 老师 时间:2015年07月04日(星期日)下午 15:00 地点:文宗楼(八教)405教室 主办单位:建筑工程学院 听众:
12、13级工程力学本科生 主要内容和心得:
老师首先介绍了本专业——工程力学,培养具备力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和试验能力,能在各种工程(如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等)中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力学教学工作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
接着介绍了毕业生需要具备的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较强的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的理论分析能力与实验技能;
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就业情况:
1、就业单位:
主要到各种工程(如机械、土建、汽车、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等)中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力学教学工作。
2、去些民办的事业、企业单位从事产品的检测或开发,这类企业以机械、汽车、建筑等重工业行业为主,毕业生可在机械、土木、水利工程类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计算和强度分析等工作,在研制工程应用软件的高新技术公司中从事软件设计工作,在科技、教育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3、可以继续攻读力学、机械、车辆工程、土木与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生。
噪声与力学:
1、还有做减振降噪的,汽车和家电类都需要。
2、现在这块需求也是不断增加,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噪声的控制也不断严格,振动噪声也影响产品的舒适性。
3、家电类的需求更是突起,我国2005年出台了家电类噪声限制规范,主要针对空调,洗衣机,风扇,电冰箱,微波炉这五类产品,以空调为例,室外机最高不能超过68分贝,室内机一般不超过50分贝,具体看制冷效果而定.国外相关的规范更加严格,而家电类产品达不到相关要求,不仅无法出口,而且在国内也会将逐渐淘汰。
4、汽车的减振和减噪研究队伍也日渐壮大。
5、从事减振降噪需要相关理论知识和软件能力,理论知识包括振动和声学基础知识,软件目前使用较普遍的为SYSNOISE,适用于计算工程中普遍低频问题,中高频问题计算也有相关软件Actran、vevone等,另外目前噪声分析通常还涉及到流体知识,如气流噪声以及流固耦合振动,具备流体力学知识和Start CCM+、FLUENT等相关软件使用能力也很重要。
6、减振降噪需求的多为具有实际经验的人,所以应届生一般不考虑,汽车行业招应届生,家电类由于竞争激烈,一般需要尽快地解决问题,所以通常只招有相关工作经验的。
力学与建筑: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建筑物,如桥梁的颤振破坏,说明桥梁与振动力学间的关系。抗震模型试验 检验破坏部位、破坏形式、抗震能力等。
力学与结构:
如北京体育馆与鸟巢的关系等,说明力学是土木工程的基础,是建筑的基石,力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力学与航空航天技术:
展示了一系列图片揭示与力学的关系,如
• 飞船对接
– 对接位置控制:轨道动力学 – 对接姿态控制:多体动力学 – 对接过程控制:碰撞动力学 • 卫星主承力筒与太阳帆板基板 – 模态响应 – 屈曲失稳 – 损伤容限 – 连接强度 • 固体火箭发动机
– 壳体
• 几何非线性 • 界面 • 检验规范 • 破坏准则 – 喷管
• 性能表征 • 结构完整性 • 可靠性
最后还介绍了力学与船舶、力学与车辆工程等与生活间的关系。
总结:
该课程虽然学时较短,但还是开阔了我的眼界,了解了很多学科前沿知识,也了解了很多关于工程力学专业的知识,这些知识都使我受益匪浅。以前总是对工程力学这个专业感到迷惑,不只是我,身边的一些同学也不知道以后能干什么,但我现在知道力学还是能干很多事情的,在当今社会上还是有用武之地。
以前所学的专业知识,例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振动力学、AutoCAD等,学完之后总是问自己这个能干啥,但是慢慢地终于明白很多工作者就是以这些为基础,只是运用得较贯通、理解得更透彻些。
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走在前人铺好的道路上,理应更加刻苦学习,每一样事物必有其存在的价值。感觉自己现在对建筑、机械、工程软件等充满了兴趣,坚定了方向,就该更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