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时间:2019-05-12 21:2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第一篇: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正 文]

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中,创新(Innovation)和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的话题格外引起学者们和宏观管理的决策者们的关注。那么什么是创新?其内涵和外延是怎

样的,创新和知识产权二者之间存在着什么样关系?

有学者认为:知识产权是一种桥梁,通过对创新者提供知识产权保护进而促进中国的现代化。(注:刘春田在“创新:知识产权和中国现代化论坛”的讲话,中国人民大学和飞利浦公司主办,2005年6月。)该论述将创新和知识产权设定为二者,即创新设定为前提,知识产权制度设定为保护创新进而促进创新、鼓励创新的制度手段。在创新和知识产权的关系中,创新是形成知识产权作为权利存在的重要基础,应运而生的知识产权制度又反过来成为鼓励创新的重要保障。也有学者认为:创新的概念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认为创新本身指引入或者产生某种新事物,并且造成变化。同时认为创新分为三种类型: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和制度创新。(注:成思危:“经济大讲堂”,http: //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5-10/13/content_3613140_2.htm,2005年10月13日。)在其论述中,知识产权是包含在制度创新里面的,知识产权为制度创新的一部分。在这里,创新为宏观概念或上位概念,而知识产权在其演进的过程中被吸收。事实上,本文认为这两种观点是对创新概念切入的角度不同,比如对其从微观和宏观角度的思考。决策者们更进一步认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关键是要加强和不断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注:江泽民在国务院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的讲话,1999年。),世界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注:温家宝视察海尔、海信、青岛啤酒等大型企业集团时的讲话,2004年6月。)。这些表述说明决策者们将创新作为一个内核,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分属于创新的不同环节。追求这个内核,实际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的探寻,或是探寻促进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内生力并追

求今后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决策者们的话题已远在法学研究之上。

在众多的学说面前,本文仅尝试性地对创新的发展脉络以及创新和知识产权的关系进行描述并论述创新的最初发展环节:小传统知识的存在以及社会对小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忽略。

一、创新概念动态过程的尝试性描述

提到创新,人们习惯于将技术和创新连结在一起。事实上技术创新只是创新概念所涵盖的层面之一。对于创新的概念讨论,往往是不同的词语和创新的连结,比如思想创新、科学创新等等。学者们也从经济学、社会学和哲学等视角明确了多种创新的定义,比如有学者从社会学角度认为,创新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劳动实践中取得的那些对人类社会进步及人的发展具有长远而巨大的促进与加速作用的一类杰出成果。创新在本体上是一个系统的发展与结构的优化过程。(注:陈玉和:“创新的概念、创新的发生与创新教育模式”,载《煤炭高等教育》2001年3月,第69页。)创新在经济学上的含义,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

一种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因此经济发展的“创新理论”就是指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的经济发展过程。(注:林晶:“创新概念进入科学哲学论域的认识论意义”,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这些概括有其意义,但是我们仍然试图将创新和其前缀分开,从创新的本义入手。

在本质上,创新实际上指两个含义:一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二是指创造性、新意等。(注:引自《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年出版,第198页。)在这两个含义中,前者倾向于宏观上的指代,暗含着精神,更具有抽象意义,后者则指向具象化的实物,往往和具体事物的评价指数结合在一起。当讨论创新和知识产权的关系时,我们更为关注的是前一个层面的含义,即当今中国需要的多种层面、多种意义上的创新以及如何完善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来鼓励创新。对于后者,由于可以用现有的知识产权的权利属性加以涵盖,比如著作权要求的独创性、专利权要求的创造性等,因此,本文不作重点讨论。着眼于第一个含义,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即宏观意义上的创新,创新实际上体现了一个动态的从无到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产生精神上的蓝图和意愿,其次着手实施这种意愿,并多次完善直至得到成果,最后当整个成果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形成社会现象时,制度随之诞生,对这种新产生的社会普遍现象予以规范调整,并从中抽象出具有普适性的规则,建立对违反制度行为的相应处罚措施。对这个动态的过程加以分析,创新的过程实际上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动态结合。结合创新概念的动态过程,我们可以对已存在的创新的定义进行梳理。

创新的概念最早由熊彼特(J.A.Schumpter)在1912年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由于他在提出这个概念时主要以企业为研究对象,并对技术和经济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该概念又被认为是技术创新的始祖。(注:刘庆有、卜琳华、邹卫东:“论企业技术创新的概念、原则和模式”,载《科技与管理》1999年第1期,第60页。)这也是导致人们提到创新时最先思考技术创新的原因之一。因此,对技术创新的概念论述颇丰。1962年伊偌思(J.L.Enos)指出技术创新是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以及技术创新是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在创新环境条件下通过一定的中介而使创新课题转换形态、实现市场价值的一种实践活动。(注:欧阳建平、曹志平:“技术创新定义综述及定义方法”,载《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12月,第350页。)英国学者弗里曼认为创新包括与新产品(或改良产品)的销售或新工艺(或改良工艺)、新设备的第一次商业性应用有关的技术、设计、制造、管理以及商业活动。美国学者缪尔塞认为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认为技术创新是将新的或改进的产品、过程或服务引入市场。我国学者傅定骥认为技术创新就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得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我国政府的官方定义认为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注:缪沾:“关于技术创新概念的研

究”,载《云南科技管理》2001年第5期,第23页。)

从上面多种定义不难看出,学者们在研究创新的概念时往往将创新的动态过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混合在一起进行侧重点不同的诠释,把所有层次的创新都以技术创新的概念来统称。仅就单纯的技术创新层面的定义来看,英国学者弗里曼和我国政府的官方定义较为合适。而美国学者缪尔塞的定义最符合本文对于创新的动态完成过程的思考。本文认为,创新是知识创新在实践中技术手段的实现并最终形成社会制度的动态全过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创新活动发生、发展直至完成的重要环节,是创新定义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三者的动态结合构成完整意义上的创新。在探讨创新和知识产权的关系时,必须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加以分析。创新作用与知识产权上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从知识创新到最终形成知识产权制度的全过程。如果将知识产权作为一个法学概念来理解,知识创新是使知识产权权利存在的基础。如果将知识产权作为一个制度来理解,那么应该说知识产权制度的设立就是人类的知识创新。而科学创新、管理创新等分属各个领域,和知识产权并不发生法

学意义上的联系。

二、知识创新的两个系统

在创新的三个层面中,知识创新是创新的最重要的层面,是“智慧之火”,是水之源,木之本。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学者认为首次出现的知识创新词语组合是十多年前Entovation International公司注册的商标“知识创新”——Knowledge Innovation.(注:马驰等:“也谈„知识创新‟”,载《华东科技》1998年第9期,第23页。)知识创新的首次结合出现在知识产权的视野里,似乎预示着知识创新对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的呼唤。通常认为,将知识创新进行完整定义的是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学者Debra M.Amidon于1993年提出的见解,他认为知识创新是:通过创造、演进、交流和应用,将新的思想转化为可销售的产品和服务,以取得企业经营成功、国家经济振兴和社会全面繁荣。1997年,该学者在其专著《面向知识经济的创新战略——认识的觉醒》中将知识创新上升

为知识创新战略。(注:见注释(11)。)

在知识创新中,各类知识均不同程度存在着更新和完善,以及从无到有、去粗取精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正是这种知识创新特有的前进过程促进知识产权制度的形成及创新,知识创新并不以其主体的社会层次为划分标准。但是,在知识创新和制度创新相结合完成制度创新动态全过程的时候,制度这一上层建筑的抽象系统却人为地按照知识创新主体的社会层次的不同对知识创新的完成区别对待。因此有学者也称来自于社会不同阶层的人群的知识所形成的文化分别为精英文化(上层文化)和通俗文化(下层文化)。

本文采用芝加哥大学人类学家雷德斐尔德(Redfield)在《乡民社会与文化》(1956年)中的提法,将这些来自于不同社会层次的知识划分为大传统知识(great tradition)与小传统知识(little tradition),分别代表着知识中制度化的正统品格、民间化的民众品格。(注:范军:“中国文学的菩萨世界”,载《中华读书报》2005年4月20日。)在多层社会结构中,从知识创新到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的最终完成,必须包含大传统知识知识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与小传统知识知识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习惯于将大传统知识视为知识,对大传统知识进行的知识创新视为创新。因此,对大传统知识的制度保护以及大传统知识的知识创新的制度保护均已在我国多个领域发展完善。对小传统知识,由于其所具有的民众品格,在我国既有的文化中,存在着财

产权利个体归属指向的先天困难或者这种指向易被人们忽略。因此这部分知识,尽管其价值性得到社会的认同,但因其财产所有权主体不明确、知识价值性难以量化等诸多原因,以及长期以来在生活中被人们普遍使用的社会现状,因此被漠视为自然的和共有的。这类知识的形成和创新最后融入社会常识和社会习俗,往往处于自然传播和无偿使用的习惯之中。对小传统知识认识的欠缺直接导致了其制度保护两个层面的欠缺,即对小传统知识的制度保护和对小传统知识知识创新的制度保护。本文笔者的思路是思考知识创新的保护应当同时思索两种知识体系的保护,即已形成制度化的知识的创新保护和具有民间品格的非制度化的知识的创新保护。

事实上,小传统知识恰恰是最活跃和最能体现我国民众文化特色的知识。作为小传统知识的组成部分之一,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它把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纳入到文化的视野中并提出了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强调:一向不被视为知识的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以及用于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均应列为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注:“编者按”,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4月27日。)这种概念对于推动将小传统知识,即具有民众品格知识的创新和知识成果纳入到知识产权制度体系中,实现两个知识传统和知识结构的保护一体化和保护标准整合,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对具有小传统知识创新能力的我国民众极具激励作用。对小传统知识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对知识概念的创新,对知识创新的认知把小传统的知识创新纳入视阈,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制

度体系构建方面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三、小传统知识创新带来的知识产权保护思考

首先,小传统知识创新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的意义。因为从知识产权法的本质上说,只有智力成果体现了财产所有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存在发生经济关系的可能,才有在知识

产权制度框架内对其讨论的必要。

在我国以往的知识环境中,生产的方式和制度的设定决定了我国两个系统的知识所产生的价值转换是有限的,消极承认和消极保护私权导致不易确立由知识带来的权利,并阻碍了由权利带来的经济上的巨量升值。小传统知识的知识创新尽管很丰富,人们只认为其是生活的点缀或对生活的一点点改进,同时由于这些改进所附属载体的传播,知识创新极易被利用,因而民间不存在对于小传统知识的知识创新引发的价值思考。对于大传统知识,我国传统的上层社会由于和生产的相对脱离因而形成了重道德轻技艺的价值观念,如君子言义不言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等,直接与物质利益相联系的知识创新不仅没有得到承认,反而被认为是“奇技淫巧”而被排斥。在早期的社会主流意识之下,大传统知识的知识创新不仅更多地关注于文史哲等形而上的层面,较少产生与直接生产相关的知识。建国后,小传统知识情况依旧,在远离法学家视野的角落里自生自灭。对大传统知识的认知则不断地发生改变,所欠缺的是社会对大传统知识知识创新主体的经济利益思考,往往以精神鼓励作为替代。无论哪种情况,两类知识的知识创新在共享和无偿传播过程中并不涉及过多利益,客观地说,在传播能量有限的忽略私权的社会中,两类知识在创新上的传播无形提高了全民族的生产技

能,有利于社会生产知识和生活知识的普及与提高。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当制度没有被构建,在没有形成鼓励并保护知识创新的制度创新的社会条件下,人们会忽视知识创新的财产

价值,特别是忽视小传统知识的财产价值。

自上世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私权保护的制度创新为知识转化为直接的物质利益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简单的财富积累在知识创新后变成了呈几何级数的跳跃式发展。知识创新作为生产发展的原动力正式进入了社会大众的视野。一项小传统知识的开发,比如传统工艺的开发会带动出口,创造数倍的经济效益。而一项传统工艺成为专利也会给工艺持有人带来滚滚财富。同样,一个口头流传的民间笑话经过加工之后成为小品制成光碟,改成动画,形成了文化产业,同时创造了无可估量的财富。在这样的环境下,相对于发展成熟的大传统知识,小传统知识的知识创新被提高到保护中华

民族民族知识财富的高度,相关的知识产权制度保护的法理意义得以成立。

其次,当下对于小传统知识认识的转变。我国于2004年由文化部正式提出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程,这本身就是一个知识观念上的创新。事实上,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小传统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列入知识产权制度保护仅仅是一个起步。并且,这一政策的着眼点在于“遗产”,即已经完成的知识创新。严格地说,这种保护仅仅是针对以往知识的创新而不是对当下和未来小传统知识的确认和创新保护。这种从国家立场出发的政府行为,在现实的市场经济的生存环境下并没有体现该知识的自身价值和财产意义,因而严格意义上说,上述启动的工程只是文化意义的保护而不是知识产权制度意义上的保护。因此,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到制度创新的动态完成过程这一立场来说,本文着重强调的是对小传统知识的知识创新的知识产权制度保护以及最终形成保护小传统知识创新的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如前所述,一方面小传统知识由于其知识创造的方式不易形成飞跃,另一方面,实现小传统知识的知识创新完成之后在技术创新层面上容易实现。如果没有一个成熟的制度加以保护,小传统知识的知识创新极易在短期内为公众知晓,成为一个新的社会常识,不能直接为小传统知识的知识创新人带来经济利益。我国当前的知识产权制度并未对小传统知识创新形成共识,小传统知识在知识创新时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门类存在争议,甚至小传统知识应否得到知识产权制度的支持仍在学术探讨之中,这些都不利于小传统知识的知识创新,也对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提出挑战,更是造成我国小传统知识财富大量流失的根本原因。

总之,关于知识创新流程的认知和两个系统的知识创新问题,是一个令人思索的话题,在论述创新和知识产权的关系时,这个话题应当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从某些方面来说,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正因为如此,本文的思考显然还需要进一步论证和完善,如果说,提出问题的本身具有意义,那么本文的意义也许仅限于此,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理论的完善将是未来研究的目标。在此,谨以此文欢迎知识产权界的同仁不吝给予

支持、诘难和辩驳,使之丰富与完善。

第二篇:解读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

解读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

人类知识活动演绎着智慧和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私有化造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均衡。寻找知识权保护与信息利用矛盾之统一点,为促进全民创新铺路搭桥。

知识产权保护的许多内容,无论是版权专利、还是商标或商业秘密都与信息保护有关,知识产权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秘不可分的。a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知识产权的私权保护加强造成的技术垄断与社会公众享有文化自由之间的矛盾,始终使世人关注。构建社会教育大课堂促进信息化社会发展,中国政府努力保障公民享有文化的权利,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2003 年起实行的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 对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使用、管理、保护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近年来兴建了一大批重点基础文化工程,2003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708 个。藏有大量知识、大量信息资源的。b 藏有大量知识、大量信息资源的各类图书馆在树立读者服务新理念的同时,信息服务者们在追寻着世界图书馆精神的脚步— — —不论民族和国籍为每一位读者免费提供自由享受图书馆服务的权利。但我国公民人均资料占有量不足,一体化虚拟服务环境还处于 “网络资源导航”、“网上公共目录查寻” 等不受读者欢迎的低水平阶段,图书馆却屡屡被推上了被告席,被动地接受审判以败诉而告终。法律意识淡薄、法律滞后使信息服务陷入两难境况。

1、从知识产权的产生、发展看其私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微妙均衡

1.1在封建社会以君主勒令或政府令状的形式

授予印刷商以出版独占许可证或赋予经营者进行制造,销售某种产品的权利。它是一种钦定的行政庇护属封建特许权,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嬗变为资本主义财产权即知识产权。知识产品是智力劳动的产物,智力劳动者应对其知识产品享有财产权,并非任何智力创作成果都自然的成为知识产权保护对象,必须是国家授予的或法律确认的,或通过转让、继承、赠与方式从原权力人取得的。如果一个国家没有相关的知识产权法智力创作成果也就无从取得保护。

1.2知识产权保护是对著作人身权的保护也是对人权的保护

1.2.1知识产权的私有性。在西方国家,私权神圣是一项基本的法律原则,知识产权是发明者、创造者的基本人权,强调了知识产权的私有性。在诸多知识产权国际公约中,《知识产权协议》 第一次明确界定了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即以私权名义强调知识财产私有的法律形式。承认知识产权为私权,意味着知识产权与其他有形财产所有权一样都处于同样的私权地位,从而在理念和制度上可以为知识产权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它强化了发达国家对知识财产进行私权保护的主张。

1.2.2以天赋人权来解释知识产权也有明显的缺陷。知识产权的人权意义,不仅在于知识财产的私人权利和保护,而且还考虑到知识产权的公众性。仅仅强调前者是不完整的,因为精神生产是以依靠前人积累的知识为劳动资料、以抽象的知识产品为劳动对象的生产活动,劳动者的知识拥有量与创造性思维在劳动过程中紧密结合。知识产品既是创造者的个人财富,同时又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 创造者权利的保护是社会公众实现文化自由以及获得科技进步利益的基本前提; 知识产权制度必须保证创造者的知识财产权得到保证,同时还要保证促进而不是约束社会公众参与文化生活与分享科技进步的利益。这才是从 《欧洲人类权利和义务宣言》 到 《世界人权宣言》 等主要国际人权公约所赋予知识产权的 完整意义上的人权思想。[ 3]

1.3知识产权保护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公众享有参与文化生活、分享科技进步的权利.1.3.1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知识产权私权化,导致原来所共有的生产、技术、市场和技能开始划归私人领域,知识财富的公有领域相对的缩小,造成知识创造者的个人利益与知识利用者的公众利益之间的冲突,造成经济、技术、文化处于落后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得不接受扩大私权保护范围,进而障碍其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步伐。

1.3.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知识产权占有量和法律保护方面的不均衡,导致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新一轮的探讨议题涉及到传统知识、民间文学艺术,生物多样化等问题。发展中国家希望借助新的议题把有关内容纳入到国际普遍承认的法律体系内,将可能消除在传统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不均衡。

1.3.3随着全球经济化浪潮的到来。高新技术背景下的知识产权保护范围不断扩大,知识产权保护有上升为贸易政策的发展趋势,是综合国力竟争中强有力的支撑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努力发挥其协调和指导作用的同时,主持或者促成了数量多涉及范围广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以提高全球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国际知识产权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趋向制定国际统一实体法,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创新、经济繁荣寻找各自的支撑点。

2、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权力、概念、性质及其界限

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集散地、信息资源收集加工和传播地,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是构建学习型社会,保证公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是社会创新的前提和保障,也是信息化促科技化的前提条件。政府投资图书馆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民的信息需求。为了实现政府的投资目的,必须配置相应的行政权 力,职权是行政权利的具体化,各种职位必须由工作人员担任,职权最终由工作人员行使。权力如何行使,涉及到责任与义务。国家在授权的时候必然设立并配备一定的行政责任,并以行政偷理和行政法制的形式确保权责统一、责权一致、责权同步,确保权力责任并设并行。

2.1信息源的收藏问题

我国图书馆长期在读者服务的历史进程中,从前重收藏、轻借阅,更多考虑的是降低收藏的成本,版权意识模糊; 到入世后图书馆界已经树起了以读者为中心的读者服务理念,在资源采购方面严格购买正版产品,这种版权意识早已深入工作人员内心。

2.2信息的借阅、复制问题

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在为读者服务中除了最多的借阅服务外,就是临时复制服务问题。对于纸质著作、资料的复制一般读者有需求图书馆大多都给提供复制。大分部分读者所复制的数量和用途都是正当的,即他们是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是用于教学的,而非用于商业性的营利为目的。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版权问题日渐增多,网络信息知识产权保护与侵权、网络犯罪、均衡私权保护与促进知识繁荣与创新等使图书馆知识传播、信息资源共享缺乏法律界定,也给法律专家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2.3数字资源信息利用的版权问题

数字信息利用的侵权行为具有难以确定,产权保护难度较大的特点。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落后于欧美国家,对于信息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也自然不及,知识产权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始终是密不可分的。在没有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健全的法律、法规的情况下,有必要对图书馆数字信息利用服务中触及的版权问题与国外版权管理参照,建起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2.3.1计算机软件的性质问题。a 以目标代码表述的软件可获得版权保护。根据美国众议院《1976年版权法》 的报告中的文字作品是指以文字数字标记或记号而表述的作品,它涵盖了计算机软件,包括计算机数据库和计算机软件,只要它体现了编程者对思想关念的原创性。b、ROM中的计算机软件或信息不受保护。c、计算机系统软件或 “方法”、“系

统” 不给予版权保护。因为系统是用指令计算机达到某种功能,“方法” 可获专利法保护。[ 4]

2.3.2网络的性质问题。a 网站主页是否受著作权保护其决定因素在于主页是否体现了原创性。我国 《著作权法》 在修定之后,已经使汇编作品在我国受法律保护的标准与世界标准相统一。网站所有网页视为一个整体,只要其内容选择或安排构成智力创作,就可认定整体为汇编作品,不论是对作品,作品的片段,或是数据或其他材料的汇编只要对内容的选择编排体现独创性,就可以受著作权保护。b、网页信息是否受著作权保护,在网页上使用网站拥有者创作的或受让的作品,顾员的服务作品,或委托他人创作的作品通常称之为原创首发,不会引发著作权纠纷; 但网站使用其他人的作品,按照 《著作权 法》 的规定,网站拥有者当取得作品权利人的许可,否则就构成了著作权侵权。C、网页传播,数字图书馆如需在网上传播版权作品必须获得售权。[ 5]

在信息服务过程中注意处理好法律所赋予的版权、邻接权、复制权、出租权,履行合理注意义务、技术保护义务、协助调查义务、防止侵权义务、支付报酬义务等。图书馆对版权人、邻接权人的权益如果造成间接侵权,必须按法律规定: “通知 移除” 的机制行事方可免责。[ 6]

3、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服务的根本目的具有一致性

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利用从表面上看是矛盾的,但二者之间的矛盾不是绝对的,矛盾的结合点在于其根本目的的一致性,鼓励创新。知识产权制度称之为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微妙的平衡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要使馆藏绩效得到最佳发挥,必须有效平衡权利人、图书馆、利用者的利益关系。近代国家创制的知识产权制度,不过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保护知识活动,追求智慧生活的 “均衡机制”。[ 7]人类知识活动演绎着智慧和创新,作为人类知识载体集散地的图书馆,在人类知识活动中应该起着促进知识的发展,促进人类智慧发展和创新的作用。知识产品在法律上可视为一种财产,而在经济学上是一种信息商品。有高首稿成本和低边际成本的特点,知识产权保护可有效激发创作者的创作积极性; 对信息流的有序管理和有效服务,缩短信息流程的获取时间,也就是有效的信息利用可以促进知识产品的创新。私人利益与公众利益之间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这种矛盾一直以来都是两难的法律问题。立法用资源配置的经济方法确定权利分配的最适度边界,信息集散地的图书馆有协调好三者利益关系的义务,在此基础上力促信息传播,充分发挥其社会 公益性。

4、信息利用、信息资源开发的弱势态状况,呼唤高效的信息服务水平和坚强的法律后盾

4.1、作好馆藏信息的搜集、组织、加工

有效的信息管理是信息利用的前提,也是协调好版权保护的前提。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信息量成几何数猛增,大量的信息障人眼目,便成为垃圾信息,与此同时一不小心又会步入法律雷区。而健全的法律制度是有序利用信息的前提。信息利用的两难尤显导航作用的重要。信息服务人员自身有较强的知识产权意识,知识产权法律知识,有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是读者服务过程中提供良好信息服务的保障,能够指导公众更好的利用图书情报资料,利用信息。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全民创新期待着一支既有科技法律知识又有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能的高素质的导航队伍发挥作用。

4.2、采取法律与技术手段并用

对知识信息的管理和利用,是图书、情报部门的中心工作,法律是规范知识产权保护并使之落到实处的保障。信息服务人员是行使法律权利的有效执行者,指导使用者如何尊重他人的智力创造成果,合理获取有效信息。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要求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普遍化和高效化,面对无法逃离的网络信息海洋,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自己 所需的信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甚至会出现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而法律的制定往往又

落后于技术的发展。遵守和维护法律制度,利用技术手段进行资源整合和知识保护,缩短有效信息资源获取的损耗时间,保证可获取信息的一站式服务,提高信息资源共享水平,都对信息服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3积极主动地开展信息服务工作

4.3.1目前信息公开或传递到当事人手中的信息渠道不够畅通,政府要在宏观上加大信息传播方面的工作,信息传播者们及图书、情报部门更要有责任感,要作知识产权法的传播者、鼓动者。鼓动读者,鼓动周围的人尊重知识、遵守法律、讨论法律、为改进知识产权法献力献策,在知识产权法中加一些中国特色,使其既尊重跨国公司的利益又能最大限度的考虑我们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追求双赢多赢的结局。据报载,江苏省搞了一个知识产权战略,要求用5 年的时间让人们知道知识产权是什么,让企业知道怎样利用知识产权来参与国际竞争。[8]

4.3.2 我们都知道知识产权的智力成果具有的特征即: 无形性、独占性、地域性、时间性。[9]利用图书馆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优势以及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时间性使有价值的费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图书馆服务的信息源和知识喷泉的作用,实现有序 的、动态的知识管理。a、地域性是指专利的生效地域。根据世界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 “专利一国独立原则”,外国专利如果在一定期限内不另行在中国申请,就丧失了优先权,永远不能在中国申请专利了,也就不受中国专利法保护。据悉,全球每年诞生的专利85%没有申请中国专利,全球5000 余万件专利总量中,有49300多万件专利不受我国法律保护,成为公知公用技术,企业可以不出一文钱,拿来就用。只要发达国家没有在我国注册并已丧失申请优先权,只要产品不出口到洋专利所辖地域。中国企业免费享用跨国集团最新专利的空间并不小。这个过程需要图书馆、情报部门快速、准确的提供二次三次文献资料及信息服务。b、失效专利除了极少部分是因保护年限过期失效外,大部分是半途而废的。有的是专利权人没有按规定缴纳年费而失效; 有的是因无能力继续实施而放弃权利的; 还有的是在申请中途因种种原因而放弃的。发达国家把失效专利作为宝贵的信息和技术资源,充分挖掘失效专利价值,再进一步创新,节省了时间和研究开发费用。相比之下,失效专利在我国备受冷落。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无意品尝专利免费大餐,致使不少研究做了无用功。[10] 浪费了经费和时间。图书馆服务、情报服务过程中发挥优势提供国外专利是否申请了中国专利,以及是否期满等法律状态,从而获得一批相关的 国外失效专利为公众合理使用。此外不同性质的图书馆应根据不同的读者对象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整理一些可供不同读者使用的、实用的技术资料、专利资料和科普读物、法律资料等等,使人们真正得到知识的熏陶和智慧的洗礼,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民创新中担负起应有的职责。

4.4有待完善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

著作权集体管理是体现一个国家著作权保护制度是否完善的一个根本标志。它有两个显著作用:在作者和作品使用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作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有效的保护; 让社会和公众能够最大限度地来享受作者创作的智力成果。我国 《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 作为与 《著作权法》 配套的行政法规于2005 年 3 月 1 日起正式生效。[10] 集体管理与个人管理相比,具有更高的效率,更经济的管理成本与交易费用。比起 “一对多”、“折封合同”、“默示许可使用作品” 等相比可操作性强。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在我国起步较晚,有待发展。目前我国有音乐著作权一个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信息资源产权管理难度较大,与数字图书馆相关的信息网络的传播权力,并没有从法律的角度妥善解决。国家应通过立法确立数字图书馆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法律地位,尽可能的保护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给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利用创造宽松、公正、合理的法律环境。建立综合授权体系,明确各团体及成员的权利与义务,数字图书馆以实施的身份在实践中

发现问题向立法部门提出建议,以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使知识产权法有利于保护创造者、发明者的权利,有利于知识创新。

作者 范忆慧

[参考文献]

1、周林对制定中国知识产权战略的几点建议 科技与法律,2005-

12、尤雪云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在中国人权2005-

13、郑成思知识产权协议逐条讲解中国方正出版社 "

4、孙国瑞,姜颖,姜丽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趋势科技与法律,2005-

15、徐涤字,王伟与网络相关的若干著作权问题思考科技与法律,20056、秦珂 论图书馆在数字版权保护中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97、徐宣知识产权的正当性论知识产权中的对价与衡平中国社会科学,2003-

48、陈传夫开放内容的类型及其知识产权管理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1

……..还有大量网络资料

第三篇:浅析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

浅析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

作者:【施惠栋,谢 刚】 2010-11-

22010 年 第7 期 物流工程与管理第32 卷 总第193 期 LOGISTIC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收稿日期】2010-06-0

5【作者简介】施惠栋,宁波超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济与管理 doi:10.3969/j.issn.1674-4993.2010.07.045 浅析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 □ 施惠栋1,谢 刚2(1.宁波超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泗门 315470;2.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19)

【摘 要】文中陈述了知识和自主创新的含义。分析了两者之间的联动关系,说明企业应当克服知识产权保护的不足之处,促进自主创新。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自主创新【中图分类号】D92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993(2010)07-0112-03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 SHI Hui-dong1 , XIE Gang 2(1.Ningbo Super High-Tech CO.,LTD, Simen 315470, China;2.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19, China)

【Abstract】The meaning of intellectual properity rights an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The relationship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was also discussed.Enterprise should overcome the failur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promote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Key words】intellectual properity rights;indepenolent innovation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人的智力制造成果依法所享有的权利总称,是无形的财产。具有排他性、独占性、地域性和时间性。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目前我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在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特别在中小企业,存在较大距离,如企业创新意识不强,产权不明晰,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等,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为此,本文提出了克服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足和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管理的建议,以促进自主创新。1 知识产权保护的含义自主创新是企业通过组织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或联合攻关,通过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探索产品生产技术的突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使产品的核心技术具有独占性,同行无法模仿;生产的方法具有独享性,使同行无法替代;从而使产品具有独特的功能,这种功能为客户所喜欢,所信任;能超越竞争对手,独占市场;并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接受环境考验,处于领先行业的地位,从而保持竞争优势,不断获得超额利润。表1 列出了知识产权的类别及对自主创新的作用。可见,知识产权的类别多,范围广,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知识和信息生产量的增加,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其内容将更多,范围也更广。知识产权是依社会(或个人)对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有法律(或制度)保证使用的权利。知识产权保护是自主创新成果及其权利者经济使用的保护,对不利后果进行防范和规范。激励企业、机构和个人不断创新,以提供企业的竞争优势,推动国际合作,增进外企投资,创造更多财富。知识产权保护的根本目的是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管理则是自主创新的运行基础和动力。表1 知识产权的类别及对自主创新的作用知识产权类别内容序 特点 获取程序 保护法规对创新的影响专利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排他性强,普及技术申请、审查公开、授权专利法促进自主创新商标商品商标(品牌)、厂商名称、服务商标宣传鼓励长期守信经营,排他性强申请、公告商标法;企业名称、政府部门、登记管理企业商品各项竞争要素的载体,促进自主创新版权论文、成果、著作传播知识、技术公开发表、宣传著作权法鼓励自主创新地理标志企业地域标志、产品产地或原产地标志地区独特性,鼓励企业长期守信,具有排他性申请、登记、注册或备案商标法和地理标志规定法地区特色、具有独特性;企业信誉、质量和创新结合形成竞争力商业秘密技术独占性、经营抢先性、管理先进性完全排他性、防止扩散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企业保密规定保证自主创新 2 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项目申报企业在日常工作中累积了大量基础知识和技术,根据企业自身的科技能力和设备,以及自知创新目标,针对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各种项目申报指南,在科技中介机构帮助下,积第7 期 施惠栋等:浅析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 113 极申报各类项目,立项研究后获得成果,不仅提高和增加了知识产权的质量和数量,还达到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目标,促进了自主创新的活动。项目申报中标率决定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基础知识积累和设备条件。项目申报不中标,对公司说也是一次基础知识的积累,首先,要集合、总结、归纳,提出申报项目的关键性理论和核心技术问题以及有可能的解决方案;其次,要进行国内外资料调研和公司现有基础上写出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报告。这个过程可以说是一次自主创新的初级阶级的磨练。企业还给予鼓励,从失败中取得经验。现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项目申报良性循环模式如图1:图1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项目申报良性循环模式 3 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制约自主创新 3.1 创新意识不强 ①产权知识模糊。随着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科技与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决定因素。经济发展需要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依赖技术创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结构调整更离不开技术创新。中小企业要持续发展只有依靠技术创新。可是当前不少企业员工对知识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概念模糊,对生产产品往往停留于模仿、仿制、缺乏对产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精神和能力。甚至认为创新是大企业的事,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融资困难,抗风险能力弱,无法创新。企业往往处于劳力密集、高耗能源、污染环境的不利的生产模式。②重产量、轻创新。企业对其产品要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销量以获得利润。但是一个产品有其消长过程,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其消长周期越来越短。产品不更新,企业是很难发展的。只能停留于来料加工,另件组装的产品形式,没有企业自身的核心技术,也没有企业自身的专利品牌,商标,企业是很难持续发展。企业应克服轻创新的现象,充分组织企业的资源和能力,针对产品进行自主创新,掌握对产品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参与国内外对产品生产技术标准的制订,以引进、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再创新,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自立品牌(商标)的产品。③产权保护意识薄弱。企业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的调研、立项、实施、应用等各个阶级没有完整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制度。有了成果,不是先申请专利,而是写论文,报成果,丧失了成果的新颖性;在成果应用和产业化动力也不足。3.2 产权不明晰由于知识产权不明晰或界定不清楚,直接影响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创新主体的创新积极性。①成果转化难。如一项发明专利成果,成果的发明人往往不是专利权人,而是单位(或企业),造成自主创新者对其创新成果没有充分的收益权和使用权。因而,大大削弱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经济价值的动力。此外,在产学研

联合研制过程中由于产权界定不清,也形成科研、高校对创新成果的转化困难,而企业则得不到创新成果。②成果被模仿。创新成果公开后,由于产权不明晰,非创新者积极通过创新成果(产品)的信息进行模仿,同时利用创新产品的剩余市场跟进产品,从而不用创新,也不需起动创新产品的市场,轻易地获得高额利润。而创新者却不能使自主创新的产品独占市场,丧失了市场份额,从而打击了自主创新者的再创新的积极性。③成果分配不均。产权不明晰,造成单位(或企业)与成果创造者利益分配不均,成果创造者(发明人)的获得利益极少,有的还不能保证国家规定奖励的兑现和成果产业化后利润的提取,严重地挫伤了创新主体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3.3 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 ①产权法滞后。我国目前已有“专利法”、“商标法”等多部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各部法律虽然有着共性内容,但由于颁布和实施时间不同,对某些交叉问题没有较完善的规定。同时随着高新科技的迅速发展,已颁布的法律已不能完全涵盖,需要增订。②产权交易市场不完善。市场是实现商品和劳务关系发生交易的场所。我国的产权交易市场,起步晚,与先进国家相比较,属于初级阶段,首先是产权交易市场,缺乏相应的法律地位和政策支持;其次是各地区分割,没有统一的产权交易制度和统一的产权交易信息,再次缺乏市场化交易机制,市场效率不高。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自主创新,建议如下: 4.1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首先国家要在现有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建立一整套与国际接轨的强保护制度,企业要加强在知识产权制度下对技术、工艺标准化机制的研究,积极参与国内外技术标准的制订,力争将自主创新、发明专利与标准化制订相结合,从而为企业产品独占市场创造条件;其次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应用战略,有效地运用有关的知识产权法律 114 物流工程与管理 第32 卷法规,保护企业已获得的各项知识产权;再次,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对引进技术产品,一定要吸收消化再创新,同时要结合国内外有关信息进行集成创新,创造条件进行原始创新,掌握自主产权知识的核心技术,不断增加知识创新的数量和高标准的质量,从而不断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4.2 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服务体系 ①建立全国统一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出台全国统一的法律和法规。统一的中介管理机构,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产权交易市场合理有序的竞争,并在竞争中逐步完善。知识产权市场的中介机构,要进行现代化管理,为买卖双方提供方便,减少交易成本,加速产权的产业化。②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产权的评估机构。由于技术创新的专业性、独特性、独占性和时续性,决定对其评估的复杂性,因而,要制定一套专业评估程序的方法,并配备专业人员。③建立知识产权的监管机构,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证知识产权在应用过程中不受损,和在评估中的准确性。在市场交易中,保证其价值合理,手续方便,促进产权市场的发展,保护了知识产权的正常运行。4.3 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企业自主创新离不开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对企业知识产权进行管理能够提高企业对现有知识的利用率,增强企业对核心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的能力,从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知识产权进行高效的管理、控制和使用,以本企业技术知识为基础可实现企业领域知识共享,领域标准化技术获取,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知识技术基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①管理创新,首先提高决策者的素质,企业决策者的品质、创新意识、决策能力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关键;其次对每一项自主创新的团队组织和调研、立题、研究、总结都要拟订制度,定期对其计划、执行阶段小结、总结进行检查和

评估,以便及时修正,降低风险;再次建立知识产权的档案制度,对每项自主创新的技术过程的原始材料,阶段小结,总结,成果,应用,商业化市场竞争等都要按类保管,不断积累企业的知识技术资源,有利于综合提高再创新。②信息化平台建设,企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终始从客户(政府、企业、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使产品能满足客户的需要,经受竞争者的挑战,接受市场严谨的检验,将创新的产品核心技术始终保持市场的竞争优势,就要不断搜集、归纳、分析产品、市场、消费、国行等各方面的资料,为此,其信息量十分巨大,需要建立信息化平台,为自主创新源源不断地提供国内外的产品市场的信息,来支撑企业的自主创新。③保护人才资源产权,人力资源是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激发拥有人力资源的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留住创新人才就要有适当激励制度。激发专业人员自主创新动力,最关键的问题是给予创新人员精神的和物质的奖励,物质奖励可通过技术入股、成果提成、成果分离协定以及各种奖励等形成兑现。[参考文献] [1] 李伶娟,何韫珏.激励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产权制度分析

[N].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21,(3):36-38.[2] 李慧.知识产权保护影响江苏企业自主创新的实证分析[J].科学管理与与研究,2009,2:95-97.[3] 魏龙,李华威.知识产权保护对科技进步推动作用的证分析 [J],中国科技论坛,2004,(3):97-101.[4] 范纯.论企业自主创新中的专利战略运用[J].科技广场,2008,6.[5] 刘凤朝.论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互助[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2):19-25.

第四篇:创新创业与知识产权保护

论大学生创新创业与知识产权保护

摘要: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并且呈现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一方而与中国经济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另一方而与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一个有效方法,然而许多大学生虽然对自主创业抱有较大热情,但缺乏自主创业的相关专业知识。由于大学生创业一般都涉及高新技术产业,因此,对知识产权的了解与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产权保护 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的扩大就业发展战略。口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校毕业生数量连年持续攀升,2003到2007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分别为212万、280万、338万、413万、495万。“大学生就业难”正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传统的就业方式难以满足日益扩大的毕业生就业需求,以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特征的自主创业成为一项现实的选择。然而,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并不乐观。正文 :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要用法治来保障知识和创造的权益,从而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500年前,当世界上第一部孕育着现代知识产权制度雏形的《威尼斯专利法》颁布,科学家伽利略依此取得了“扬水灌溉机”的专利时,就宣告了人类智力劳动成果如专利、商标、版权等作为一种无形财产一一知识产权,与有形财产一样应当受到法律保护。

只要你想加入创业大军、实现人生梦想,毫无疑问,你都不希望自己的产品或创意,在没有得到自己许可的情况下被克隆牟利。如果仿制盛行、“山寨”泛滥,不劳反能赚“快钱”,那么不但会“劣币驱逐良币”,恶化创业市场环境,更会极大遏制人们进行原创的动力;一旦没有了创新,经济社会发展也就丧失了本源力量。

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始全面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潮流激荡人心,依法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保护创造的现实意义尤显重要。政府理当强化监管与执法,严厉打击侵权行为,并着眼长远,建立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营造规范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人人乐于创业创新、创业创新惠及人人。

所有心怀梦想的年轻人都有创业的舞台,一切想创新能创新的人都有公平的机会,各 类主体的创造潜能都充分激发、释放出来,才可期可待。

知识产权保护是推动创业创新的重要保障。创业是一种劳动方式,是一种需要创业者组织和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进行思考、推理、判断的行为。通过创业,大学生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改变自身就业心态,有利于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

(1)创业能缓解社会就业压力。面对就业难问题,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出路。大学生能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实现自我发展,而且大学生创业可以增加就业岗位,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2)创业能实现大学生自我价值。从大学生自身来说,谋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其创业的主要原动力。通过创业,大学生将自己的职业与兴趣紧密结合,做自己最值得做、最愿意做、最感兴趣的事情。

(3)创业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最具活力的群体,有着旺盛的创新追求与创造力。大学生创业,可以把就业压力转化为创业动力,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4)创业使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创业使大学生提早进入社会,提早面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问题,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其提早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大学创业使其直接面对各种困难,使得困难变成踏脚石,同时,创业能使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5)创业使大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大学一、二年级学业比较重,到了大学高年级,课程相对轻松一些,有些大学生就感到无聊、空虚。如果能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让大学生积极投入到创业创新大赛中,使大学生有事可做,则可使大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大学生有活力、勇于创新,具备一定技术优势。大学生创业者在开展技术创新、促进高校成果转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用智力换资本”正是大学生创业的特色和必然之路,因而知识产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忽视知识产权保护的现象非常普遍,一方面是高校缺少对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教育,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主观上没有足够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1)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中央和各地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近年来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如教育部出台了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这类政策虽然对大学生创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

1许多政策缺少具体实施方案,导致在执行中很多优惠难以落到实处。另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知识产权保护的资金支持,以及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生活保障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问。

(2)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法律方面的教育不够。近年,我国各高校虽然开设了创业创新、创业商业计划等方面的课程,但与美国高校开设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包括法律、创业营销、创业领导艺术及教育、创业企业融资、企业成长战略、技术竞争优势管理、成长性企业管理2等十几门课程)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体

系还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专利法、商标法、反小正当争法等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教育尤为缺乏。

(3)大学生创业缺乏知识产权保护资金。申请专利需要交纳专利申请费、实质审查费和印刷费等,这对于处于创业期的大学生来讲,是一笔小小的费用。大学生创业已花费了小少经费,再申请专利、商标等显得史加困难。

(4)大学生创业缺少科技成果产权保护的有关知识。对于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的区

3分、专利申请时机,以及选择申请专利还是选择技术秘密保护等重大问题,很多学生都了解得小太清楚。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授予最先申请的申请人。谁最先获取专利权,谁就可以排斥他人使用专利技术,谁就有可能获得较大利润。与其它科技成果相比,大学生科技成果保护有其自身特点。例如,在专利申请方而,大学生的技术往往处于试验阶段,样机还没有出来,他们以为小能申请专利,从而丧失了专利保护的最好时机,但专利法规定,只要有一个技术方案,没有样机也可以申请专利。

要使自主创新活动顺利成功并达到创新主体的预期目标和效果,一定需要知识产权保护为其保驾护航。分析了我国当前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与自主创新的偏离,并建议从三个层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掀起自主创新的浪潮。国家层面

(1)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目前,创业教育已被列入大学教育体系。国家应鼓励大学

设计出从大一到大四的创业教育课程,并引入国外专家在校内开展创业培训,积极探索大学生创业新模式。一是可以聘请国内成功的创业资深人士来校教学,二是可以派国内有潜质的老师到国外进修学习。

(2)建立多元化的创业资金体系。一是政府投入创业资金,为大学生创业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创业大学生实现创业梦。例如,由政府出资或者鼓励社会力量出资帮助大学生申请专利和注册商标等,帮助创业学生解决专利申请费等问题。二是制定政策鼓励市场资金投入,如通过个人或基金会等对创业进行支持,以创业大赛奖金、创新大赛奖金、成果孵化基金等形式向高校提供大量创业基金。

(3)建立创业补贴制度。从国家层面制定政策,规定所有大学生创业之前个人收入低于最低工资的,均可得到失业创业补贴,以保障创业人员的基本生活。高校层面

(1)开设知识产权课程。对大学理工科学生,开设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实务等选修课,或开设知识产权双学位,促进创业学生学习知识产权相关知识,提高创业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通过学习可以掌握专利和商标文献检索、申请流程、文件撰写、专利复审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运用知识产权知识解决和处理知识产权申请和纠纷的基本能力等。

(2)充分利用大学的“闲置专利”。大学每年申请的专利很多,但真正转化的寥寥无几。(3)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层面

(1)在校大学生要重视知识产权教育。一是要选修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实务和专利侵权等课程,通过学习来提高自身知识产权意识,从而更好地保护创业公司的知识产权。二是要积极参加大学组织的专利申请、专利代理人培训等讲座。通过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史好地保护创业企业的利益。

(2)在校大学生要关注科技成果权属问题。我国专利法第6条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属于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在校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大多使用导师的科研经费或大学的教改经费,主要利用大学的实验设备等,按专利法规定,应申请职务发明。只有大学放弃了专利申请,学生才能申请非职务发明。所以,大学生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时要清楚科技成果权属,避免产生小必要的纠纷。

(3)大学生创业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国家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也会小断完善。因此,从事高新技术创业的大学生团队,应制定出一套切合实际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并专人负责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提高应对国内竞争对手、国外企业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切实提高创业企业竞争力。结语:

知识产权是人们依法对自己的特定智力成果、商誉和其他特定相关客体享有的权利。通过科技创新完成的具有创造性的智力成果,具有排他胜 ,应当作为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对象。完成一项科技创新成果,往往需要付出极大的心血和创造胜劳动,若法律不对其加以保护,而是任由他人复制、使用,便会降低人们科技创新的积极性。相反,若是通过法律强制性地将科技创新成果规定为一种法律上的财产,并能从中获取收益,便能够极大地刺激人们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总之,政府、高校应为大学生提供政策扶植、创业指导、资金落实、客户联络、社会沟通等各方面比较规范、适用、系统的创业帮助。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创业大市场,大学生创业者只有基于自身特点,处理好各种关系,找准“落脚点”,宣扬知识产权文化,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才能小被淘汰,才能闯出一片自己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高晓杰,曹胜利.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时代事业的开拓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综述[J].中国高教研究,2007(7):91-93.[2]房国忠,刘宏妍.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7,33(12):41-44.[3]杨湘清,姚利民.高校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探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3(2):92-95.

第五篇: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一.单选题
1.根据专利法的规定(),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 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分数:10 分)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新颖性 B.创造性 C.实用性 D.美观性

2.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分数:10 分)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两个以上的公民、法人可以共同合伙申请注册一个商标 B.地理标志不可以可申请注册证明商标 C.三维标志可申请注册商标 D.商品原料名称不能注册为商标

3.不属于我国著作权法的主要原则是()。(分数:10 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不保护作者权利原则 B.鼓励优秀作品传播原则 C.作者利益与公众利益协调一致的原则 D.与国际著作权发展趋势保持一致原则

4.从实现现代化模式的角度,可以将不同的国家分为()。(分数:10 分)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A A.三类 B.两类

5.作者的传播权不包括()。(分数:10 分)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A.表演者权 B.录制者权 C.广播组织权

D.复制权 6.专利是专利权的简称,即国家依法在一定时期内授予发明创造者或者其权利继受者()使用其发明 创造的权利。(分数:10 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独占 B.共享

7.作者的传播权包括()。(分数:10 分)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A.放映权和展览权 B.人身权和财产权 C.排他权和独占权 D.表演者权、录制者权、广播组织权、出版者权

8.哪一年颁布的《专利法》?(分数:10 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1984 B.1981 C.1982 D.1983

9.我国服务业对 GDP 的贡献率 2004 年为()%。(分数:10 分)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33 B.29 C.40.3 D.39.5

10.()规划制定了我国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分数:10 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十一五 B.十五

一.单选题

1.根据专利法的规定(),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 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分数:10 分)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新颖性 B.创造性 C.实用性 D.美观性

2.下列选项,哪项中含有保护期限不受时间限制的知识产权?(分数:10 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商标权 B.著作权 C.实用新型专利权 D.发明专利权

3.知识产权主要是()。(分数:10 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C A.财产权 B.著作权和商标权 C.专利权和著作权 D.邻接权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

4.哪一年颁布的《专利法》?(分数:10 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1984 B.1981 C.1982 D.1983

5.专利在保护期限届满前终止的情形有()。(分数:10 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声明放弃、不缴纳年费 B.转让有先进的技术出现

6.以下不属于知识产权性质范围的是()。(分数:10 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C A.可触摸性

B.时间性 C.无形性 D.地域性

7.广义的知识产权不包含()。(分数:10 分)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A A.工业产权 B.版权 C.电视剧 D.对边缘保护对象的保护权 8.某医学课题组从天然植物中提出了一种用于治疗高血压的物质 X,有关该物质可以申请专利权的 是()。(分数:10 分)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A.X 物质 B.X 物质的化学式 C.X 物质的提取方法 D.X 物质的治病机理说明 9.专利是专利权的简称,即国家依法在一定时期内授予发明创造者或者其权利继受者()使用其发明创 造的权利。(分数:10 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独占 B.共享

10.以下各项不属于专利涵义的是()。(分数:10 分)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A.专利权 B.专利文献 C.获得专利权保护的发明创造 D.专利证书


下载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练习

    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练习 一、单选题 1、2005年7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把自主创新作为指定“十一五”规划的( )。 A、重点 B、中心 C、着重点 D、着力点 答案......

    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创新创造

    浅谈我国创新创造能力与知识产权的保护院系:法英学号:0908021姓名:黄子倩一、知识产权概述知识产权是指对智力劳动成果依法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知识产权包......

    高校的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高校的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赵明珠 袁木棋摘 要 本文剖析了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形势和科技创新的特点,并提出了运用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创新的建议和对策。主键词 科技创新......

    王炜: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王炜: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2009-9-10 10:44:52 来源:凤凰网 作者:生物谷 【】随着全球科技经济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明确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与保护体系的建设

    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与保护体系的建设 谈到高新技术企业的竞争力,毫无疑问,知识产权应当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在当今的国际竞争环境中,知识产权显得更加重要。中国的企业已经为知......

    论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

    论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摘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是进行创新的内在动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贯穿于自主创新的全过程。......

    知识产权论文(论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最终版)

    论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摘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是进行创新的内在动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贯穿于自主创新的全过程。 【关......

    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之我见上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看了关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主要是从中国的很多商标被国外提前注册方面来讲的,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少林寺这个商标,在我们的意识里......